11月26日,哈尔滨地铁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地铁3号线二期工程西北环道里段8座车站正式初期运营,哈尔滨轨道交通“十字+环线”格局正式形成,开启了网络化运营的新篇章。
随着地铁3号线二期工程完工,哈尔滨地铁一、二、三号线交织成网,地铁沿线打通了城市交通枢纽,唤醒城市新的活力,成为方便百姓出行的新注脚。
截至2024年11月1日,哈尔滨地铁已经安全运营了4041个日夜,三条线路共承载了13.25亿人次的乘客,行驶了4796.68万列公里,开行了234.74万列次的列车,列车正点准点率高达99.99%。
在这组数字中,还隐藏着众多“地下秘密”。
——哈工大站:暗挖三年 奇迹诞生
哈工大站位于原教化广场,道路下方有贯通南北的隧道,上方有贯通东西的高架桥,改造段需要穿越绥滨正线和教化立交桥基础桥桩,属于地铁施工特级风险源。为了保障交通,地铁集团决定整个车站全部采用暗挖法。
由于大型机械无法进入地下,只能靠手工对隧道进行挖掘,每天前进速度在一米左右,在这样的条件下,广大生产建设者在3年的时间里,靠着手挖肩扛,创造了哈尔滨地铁一号线建设史上的奇迹。
——国内首条下穿松花江隧道:创新施工 突破极限
2号线过江隧道全长1906米,水下埋深27米,面对富水砂层土地段和围岩稳定性差等诸多困难,中交建设采用泥水平衡盾构机、增加管片厚度、背后注浆等创新工艺,在极寒的冬季,连续奋战199天,盾构掘进开创了中国江底冬季施工的新纪录。
——东北首个地下叠落隧道:智慧施工 挑战极限
在河山街至河松街、河松街至公路大桥两个区间,中交建设者们建成了上下空间距离仅有2.1米的叠落隧道。他们引进了先进的钢结构台车,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在急转弯处,他们对盾构机切口水压等参数进行精准调整,确保施工安全。
——穿越中华巴洛克建筑群:精心施工 保护文物
为了保护这些百年建筑群,盾构机在穿越过程中需要24小时不停连续作业。中交建设者们在对老建筑加固的基础上,他们采用了16孔多孔注浆管片进行周边加固,经过两年多的奋战,成功穿越了靖宇公园站至北马路站三个区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创造了中国盾构史上的奇迹。
在2023年的冰雪季,地铁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推手。从2023年12月17日至2024年1月23日,地铁线网客运量3735.54万人次,同比增长达到280.07%。其中,2024年5月1日单日客流高达140.94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客运强度位居全国第三。
记者丨白林鹤 贾博
实习记者丨付美玲 郑皓哲
编辑丨杨 柳 审核丨刘海龙
统筹丨张 宇 监制丨曲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