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中毒6死「2大主因曝」!粿條常溫放逾63小時 塑膠手套重複用

▲▼寶林茶室中毒案             。(圖/台北地檢署提供)

▲寶林將開封過的粿條放置在常溫保存,因此衍生劇毒「邦克列酸」 。(圖/台北地檢署提供,下同)

記者劉昌松、黃資真/台北報導

台北素食餐廳「寶林茶室」A13店去年3月爆發食物中毒,造成6名顧客吃下劇毒「邦克列酸」身亡、24人送醫,今(21日)全案偵結起訴負責人、廚師、實習生等5人,檢方認為粿仔條拆封未低溫儲藏、同一手套抓取新拆封粿仔條是造成死亡的2大主因。

檢方指出,粿條包裝標示保存方式為「常溫保存(開封後請立即冷藏保存)」,若拆封後長時間貯存在溫暖、潮濕環境中,粿條易受病原性生物污染,寶林卻隨意將拆過的粿條放下桌面下方層架之置物籃內(位置緊鄰地面及水溝),以方便製備餐點。

不僅如此,代班廚師胡清富未落實防止交叉污染、食材先進先出等重要基本原則,重複利用同一只一斤塑膠袋充作手套,左抓取不同時間拆封的粿條,並將新拆的粿條放入已使用過的塑膠袋,甚至混裝不同時間拆封、已使用之粿條。

▲▼寶林茶室中毒案             。(圖/台北地檢署提供)

而遠東百貨A13在結束營業後會關閉空調,加上寶林下班前廚師會用水柱沖洗地面,整個環境悶熱潮濕,符合唐菖蒲柏克氏菌椰毒病原型菌株生長並產生邦克列酸毒素之有利環境,致使唐菖蒲柏克氏菌椰毒病原型菌株生長並產生邦克列酸毒素。

3月19日,胡姓廚師上班時,前一天沒用完且置於常溫的A粿條至少已超過63小時未冷藏冰存,已受邦克列酸毒素污染,因用於製作餐點,造成第一波食用送醫3人的楊姓、吳姓被害者身亡。

後續廚師將用剩的粿條,與新開的粿條混一起,並繼續使用同一只一斤袋抓取粿條作菜,造成第三波食用送醫6人的段姓、李姓被害者身亡;第四波食用送醫8人的呂姓、任姓被害者身亡。總計6人死亡、24人送醫。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社會熱門新聞

楊梅車禍家屬「想了解警消作為」引議

台中燒肉店員:3移工烤牛五花玩火釀災

找到了!高雄男失蹤5天棄屍屏東滿州

楊梅休息站自撞4死4傷 國道警回應了

護理師走春遇死劫!家屬控後車60加速到110

即/台鐵大甲=日南死傷事故 雙向列車誤點

哥遭殺害棄屍!妹見「山區吊掛畫面」崩潰喊:不想接受

獨/兇手曝光!哥被棄屍妹千字文訴悲痛

機車撞貨車夫妻慘死! 監視器揭司機「1舉動」超可惡

花蓮單車男與新自強號碰撞!搶救無效亡

友借27萬跑了!她幫作保衰「被下海」

OL聚餐喝掛 衣服裡竟多一隻手

臨時工失蹤5天「遭棄屍山區」!女兒見屍哭到癱軟

幫帶「行李箱」來台 他被判關6年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