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加入會員獨享優惠

立足台灣,啟動全球關鍵地位

溫怡玲
user

溫怡玲

2004-05-01

瀏覽數 22,100+

立足台灣,啟動全球關鍵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4 / 5月號雜誌 第215期遠見雜誌

桃園縣長 朱立倫:桃園優勢在於提供好的投資環境立足台灣,啟動全球關鍵地位_img_1

現在討論這個議題,可以說是「Right timing、Right topic、Right combination」。總統大選結束已經超過一個月,至今政治方面仍舊餘波盪漾,如果繼續動盪下去,不少企業都已經想要外移。然而不管如何,台灣仍然需要我們共同努力來創造競爭力。

簡單來說,「立足台灣,胸懷大陸,放眼世界」是必然趨勢,不管是麥可.波特或是諾貝爾獎得主海克曼等人來台時演講都提到,開放社會絕對是維持競爭力的重要前提。

既然開放、全球化是不可逆的潮流,在此前提下,我們應該自問台灣可不可能脫離世界的經濟趨勢,自絕於世界潮流之外?

什麼是全球趨勢?最簡單的一個例子,為何最近全球鋼價等原物料價格上漲?只因為大陸在2008年要辦北京奧運,2010年要在上海辦博覽會,單一因素造成全球原物料市場巨大變動。由此可知,大陸的磁吸效應是趨勢,當全世界企業都要去大陸時,我們有不去的理由嗎?

再看看去年的經濟數字,政府內部有一個統計,來自大陸的貿易順差有370億美元,而台灣的整體貿易順差是169億美元。也就是說,扣除與大陸的貿易後,我們的對外貿易逆差大概有200億美元,同時預估四年之內,我們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會達到50%。請問一下,一個以外貿為主的海島型國家,台灣可以維持貿易逆差的情況多久?

立足台灣是必然的,以現階段的條件而言,或許台灣不能再像從前一樣,繼續擔任世界的製造工廠,但人才、知識和經驗是台灣競爭力的強項,所以我們可以做研發中心、管理中心和運籌中心。

廣達的林百里先生告訴我一個數字,現在廣達在桃園有一千五百人,四年後需要六千人,這些人不是作業員,而是工程師,是需要知識密集的人才。如果台灣不能開放,這些人才要從哪裡來?但如果台灣開放了,這些人才將會為台灣帶來多大的幫助?

以桃園縣的例子來看,去年全縣工業產值新台幣1.67兆元,約合500億美元,以一個兩百萬人的規模來說,在全球其他城市相比應該是第一名;同時,桃園縣一年創造的稅收和上海差不多;中正國際機場目前的排名是亞洲第四,如果相關基礎建設完成,大概是第二名。

這樣的成績雖然不錯,但是從我們的經驗來看,唯有提供好的環境,好的基礎建設,國際優秀人才才願意留下來,才是競爭力不斷深化、活化的關鍵。其實,人才庫的問題在未來會比兩岸三通更重要、更深遠地影響台灣的競爭力。

另外一個則是公共基礎建設的問題,台灣是一個經濟上的已開發國家,卻是一個基礎建設的開發中國家,例如機場捷運下水道等等基礎建設,在別的國家都已經開發完成,而台灣,在未來五年內還不會有完整的建設出現。坦白說,台灣的基礎建設已經耽誤太久的時間了,這絕不是喊一喊「愛台灣」就可以解決的。

如果立法院內仍舊以五年5000億公共建設經費做為政治角力工具,或做為分配政治權力的籌碼,將會對台灣競爭力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所以,政治不應該是目的,而是促進經濟發展、民生福祉的工具;如果政治人物沒有這樣的認知,將是台灣發展全球競爭力最大阻力。

總結來說,兩岸經濟共榮已是必然趨勢,所以政府要如何具體面對兩岸經貿關係、處理目前問題?該執行什麼樣的計畫來提升整體公共建設?是思考提升台灣全球競爭力時最重要的關鍵。

美國聯合航空總經理、美僑商會會長 吳王小珍:兩年內再不直航之後也不需要了立足台灣,啟動全球關鍵地位_img_2

台灣從農業產出到資訊產品產出,人力、土地都已經不再有價格上的競爭優勢了,所以,如何力圖轉型,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從外商的角度看起來,政府效能與兩岸直航是影響台灣競爭力最重要的兩個議題。

在政府效能方面,法律的制訂有很大影響。過去許多法律,例如工廠法,是從製造業的角度出發,但不適用於目前的產業型態與工作模式。例如,過去勞基法規定女性員工上班時間不能超過晚上十點,但是像航空公司、KTV、金融服務業等等,就受限於這些法令,而產生許多困擾。

我們完全贊成政府不要強力控制,應該讓市場機制自由運作。特別是在外籍人才進入台灣時,有很多規定。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政府為何要替民間企業做這些限制?若這個人不適合,首當其衝的是企業,企業自己自然會調整,不必由政府來限制。

另外,還有一個美僑商會原本已經決定不再討論的議題,就是兩岸直航,這個議題說了很多年,每年都是美僑商會關注焦點,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是沒有具體結論。今天要提出來談的原因是,如果在兩年內我們還沒有辦法實施兩岸直航,或許兩年後也已經不需要了。

每個人都該收藏的世界級智慧>>>《遠見》x《張忠謀自傳》

台灣的確有地理上的優勢,但是地理優勢必須在願意與鄰近國家發生關係的前提下才有意義。就如同我們經常說的,「如果不參與競爭,要如何展現競爭力?」台灣必須正視以上這些問題,才能夠真正掌握未來在全球競爭的優勢。

台灣競爭力是自保的必要條件,因為台灣外交上處處挫折,是靠著經濟能力在國際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如果失去經濟優勢,連帶也會失去這些角色。

前荷蘭飛利浦副總裁 羅益強:藉兩岸競合拚雙贏立足台灣,啟動全球關鍵地位_img_3

坦白說,台灣現在的環境是「天時地利人和」。在天時的部分,由於亞洲市場在世界三大市場版圖中發展得很好,所以台灣相對擁有較好的機會;「地利」則是因為台灣處在亞太地區正中央,與亞太地區各主要城市距離都相當近,這也是其他亞太國家缺乏的。

但是「人和」部分就有些問題,談商業應該是沒有情緒的,從歷史上的經驗也可以知道,用情緒來管理國家成果不會太好。所以,台灣能不能掌握天時地利?關鍵就在於能不能擺脫情緒,務實的來分析未來、有效經營。

台灣的公共基礎建設的確不好,缺乏整體發展計畫,像是變形蟲一樣。為何上海、北京的公共建設可以有大都市的氣派?其實,這就是「愛台灣」的結果!因為在所謂的「愛台灣」心態下,我們許多公共工程都保留給國內廠商,而不像上海、北京採國際標,開放給世界各國企業競爭,自然就能夠有國際化的規格。

台灣雖小,但要有其無可取代的競爭力,像瑞士、荷蘭都很小,但經濟上的競爭力毫不遜色。簡單來說,大陸就像一隻大象,台灣則是一隻兔子,台灣自有原本的優勢,就像兔子沒有理由跑輸大象一樣,台灣只要能善用既有的優勢與利基,前景仍然相當值得期待。

科技產業聚落方面,台灣就發展得很好,能夠擁有中小企業的彈性與靈活,但同時有大型企業的獲利。

從競合的方向來思考,台灣與大陸的配合,對華人經濟圈未來發展絕對是有幫助的。未來發展必定朝向競合的方向,一方面拚競爭力,一方面藉由合作拚雙贏。不要忘記,在全球競爭的時代,不只是企業和企業競爭,政府也在和全球的政府競爭。台灣在亞太經濟區塊上扮演何種角色?這是思考台灣競爭力的重點。未來台灣的競爭力必須靠知識,也就是要成為知識性的運籌中心與研發中心。

所以,到底人才在哪裡?優勢在哪裡?這些都是我們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

UPS台灣區總經理 蔡永瓏:轉型為知識管理運籌中心立足台灣,啟動全球關鍵地位_img_4

在全球產業轉型的此時,台灣應朝三個方向努力:一是超越物流運籌管理成為知識管理運籌中心,二是透過委外服務模式來增強競爭力,三是靈活應變力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及品牌定位。

在大陸經濟快速崛起後,台灣已經不再有低製造成本的優勢,但是由於高教育程度所推動的科技文化,是台灣無可取代的競爭優勢之一。所以,如何善用物流整合資訊管理系統,由物流運籌管理提升到知識管理運籌中心,是台灣必須思考的重點。

其次,則是透過委外服務模式來增強競爭力,台灣應該跳脫產品思考格局,而應以價值導向來思考合作伙伴的關係。也就是要從整體產業鏈的整合來思考,以開發新商機和成長方向,才能在全球產業鏈中發揮彈性與動態特點。

台灣在資金方面的彈性較小,特別在硬體投資方面常常成為拓展版圖的障礙。所以更需要透過委外來提升競爭力。

因善於掌握成本和物流,所以產業垂直整合能力優於他國,這也是台灣優勢。

因此,應厚植其優勢,加強配銷與售後服務,成為企業再造的動力。

簡單來說,供應鏈透明度、整合度及靈活度是最重要的,建議台灣應重新檢視生存優勢,人才、地利優勢,這樣才能夠找到新的定位以及方向。(溫怡玲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