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開挖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5

第八章 基礎開挖

8.1 通則

基礎開挖之設計,為確保開挖時基地內及其鄰近範圍之安全,須
依照第三章之各項規定進行基地調查,其中應特別調查下列各項重
點,以為設計防護措施之依據:
1﹒ 鄰 近 構 造 物 之 狀 況 及 其 基 礎 型 式 。
2﹒ 鄰 近 地 下 構 造 物 及 設 施 之 位 置 及 構 造 型 式 。
3﹒ 基 地 底 下 是 否 含 有 地 下 障 礙 物 。

【解說】
1. 基 礎 開 挖 時 所 引 致 的 擋 土 結 構 體 側 向 位 移 及 地 表 沉 陷 , 可 能 影 響 鄰
近構造物的結構安全,其影響程度因鄰近構造物的強度、離基地開
挖面的距離及其基礎的型式、大小、深度等而有所差異。
2. 基 礎 或 道 路 開 挖 常 會 遭 遇 到 箱 涵、管 線、舊 建 物 基 礎 等 地 下 障 礙 物 ,
尤其是公共管線,處理工作至為繁雜費時,卻常為規劃設計者所忽
略,以致工程發包開工後常有意外狀況之發生,不但影響工程之進
行,甚至常造成安全上的問題;因此於開挖前,應事先詳細調查地
下障礙物之有無、種類、位置、形狀等,再決定處理方式。處理方
式於開挖前先做好管線遷移,無法遷移者則於開挖施工中施以吊掛
保護並採補強措施等。

8.2 安全措施

基礎開挖必須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及本章之各項規
定設置適當之開挖及擋土安全措施,並應符合相關法令之要求。

8-1
【解說】
1. 基 礎 開 挖 安 全 之 目 標 , 狹 義 的 解 釋 為 工 程 本 體 不 發 生 安 全 問 題 , 廣
義的解釋為本體工程安全外,鄰產亦能保持安全,例如開挖工地鄰
近道路,房子不產生沉陷、龜裂、傾斜;排水、交通不受影響、各
類管線保持完好等基本要求。因此開挖工程之設計,除依據力學學
理分析外,亦須考量工程本體及鄰近地層整體之變位量
2. 基 礎 工 址 及 鄰 近 地 層 因 開 挖 解 壓 而 產 生 變 位 , 包 括 沉 陷 、 隆 起 、 水
平位移等,其變位影響範圍視土層類別、土層強度、開挖深度、開
挖方法及擋土方法等而定。當鄰近結構物或管線座落在變位影響範
圍內,即可能被波及。鄰近結構物依其結構強度及基礎型式,通常
可 容 許 一 定 量 之 變 位 量 及 變 形 量,尚 不 致 產 生 損 壞,目 前 文 獻 上( 例
如 : Bjerrum, 1963; Fang,1991 等 ) 多 依 構 造 類 別 及 基 礎 型 式 列 舉 ,
此類容許變位量較適用於新建結構物。對於老舊結構物,因使用與
維護上不同,興建後迄今已發生之變位量若無紀錄可循,則其容許
變位量在「消耗」後之殘餘量為不可知。當鄰地開挖引致變形量超
出可允許之殘餘量時,即造成結構物損壞。因此,開挖設計時,應
調查鄰近結構物之現況,評估其允許殘餘變位量。
3. 開 挖 設 計 時 , 對 於 鄰 地 埋 設 有 壓 力 管 線 時 , 尤 應 慎 重 。 壓 力 油 管 與
瓦斯管受損後,易引致火災,造成二次災害。高壓水管滲漏則可能
淘空地層,導致開挖工地全面坍垮。

8.3 地下水位控制

基礎開挖深度在地下水位以下時,應設置水位控制設施,以確保
開挖作業之安全。
水位控制方法須依據地層之地下水位、透水性、水量、及是否含
有受壓水層等進行規劃,必要時應實施現場抽水試驗,以決定該地層
之適用方法。

8-2
降水設計必須考慮對周圍環境之影響,並適度防止土壤流失及地
層變形,避免因水位下降而造成鄰地塌陷或鄰房損害,必要時應採取
截水、補注地下水或鄰房保護等輔助措施防護之。

【解說】
1. 基 地 開 挖 面 若 在 地 下 水 位 之 下 , 為 了 使 開 挖 面 或 邊 坡 保 持 穩 定 狀
態,以及工作面保持乾燥便於施工作業,一般均將地下水位降至開
挖 面 下 1∼ 2 公 尺 。 降 低 地 下 水 位 所 用 方 法 , 視 開 挖 方 式 、 含 水 層
透水性及土層性質而定。常用方法有:
(1) 重 力 式 排 水:以 集 水 坑 或 集 水 井 集 水 後,以 抽 水 泵 浦 排 出 基 地 。
(2) 裝 置 一 排 或 數 排 小 口 徑 點 井:點 井 直 徑 50∼ 60 厘 米,開 口 長 度
為 0.5∼ 1.0 公 尺,每 點 井 間 隔 約 1∼ 3 公 尺,點 井 上 接 豎 管 及 集
水 幹 管 , 使 用 抽 水 泵 浦 抽 出 地 下 水 降 低 水 位 , 參 見 圖 -解 8.3-1
所 示 , 若 使 用 多 段 式 (multi-stage)降 水 , 每 段 之 高 差 不 超 過 5 公
尺 , 如 圖 -解 8.3-2 所 示 。
(3) 鑽 掘 抽 水 深 井 , 井 內 填 塞 濾 料 及 安 裝 沉 水 式 泵 浦 抽 水 。 深 井 亦
可設計成單排或數排。必要時,亦可用多段式。
(4) 真 空 抽 水 井 : 利 用 真 空 泵 浦 抽 水 , 最 高 降 水 約 可 達 6m。

圖 -解 8.3-1 點井工法示意圖

8-3
圖 -解 8.3-2 多階段降低地下水位法示意圖

2. 各 類 土 層 , 依 其 透 水 性 高 低 , 適 用 之 降 水 方 法 列 如 表 -解 8.3-1。

表 -解 8.3-1 各類土層之滲透係數及適用之降水方法

含水層 滲 透 係 數 (cm/sec) 降水方法


-1
卵礫石層 > 1×10 重力排水
水 中 開 挖 (不 降 水 )
-1 -3
粗砂至中砂 1×10 ∼ 1×10 重力排水、深井、點井、
真空抽水井
-3 -5
細 砂 、 粉 土 、 粘 土 1×10 ∼ 1×10 深 井、點 井、真 空 抽 水 井
-5
粘土 <1×10 電滲法或不降水

3. 採 用 明 挖 方 法 施 工 之 工 地 , 重 力 排 水 之 滲 出 量 , 可 用 達 西 定 律 概 估
其單位時間之滲流量 Q
Q = kiA 式 (解 8.3-1)
3
Q =流 量 (cm /sec)
k =含 水 層 之 滲 透 係 數 (cm/sec)
i = h / L =水力坡降

8-4
h =水 頭 差 (cm)
L =滲 流 長 度 (cm)
2
A =滲 流 斷 面 積 (cm )

4. 採 用 擋 土 式 開 挖 之 工 地 , 假 設 擋 土 措 施 水 密 性 良 好 , 但 尚 未 貫 入 不
透 水 層 , 如 圖 -解 8.3-3, 從 開 挖 面 之 滲 出 量 , 可 用 下 式 概 估 其 單 位
時間之滲流量。若須較精確之估算,可依地層之分佈,繪畫流線網
計算之。
h
Q = kv A 式 (解 8.3-2)
d1 + d 2
式內
3
Q =流 量 (cm /sec)
k v =含 水 層 之 垂 直 向 滲 透 係 數 (cm/sec)
2
A =開 挖 面 之 水 平 面 積 (cm )
h =開 挖 基 地 內 外 水 頭 差 (cm)
d 1 =基 地 外 側 滲 流 長 度 (cm)
d 2 =基 地 內 側 滲 流 長 度 (cm)

圖 -解 8.3-3 開挖面滲流計算符號說明圖

8-5
5. 當 進 行 以 抽 水 井 降 水 時 , 抽 水 量 乃 依 水 井 外 緣 水 位 ( 抽 水 後 ) 、 井
徑及含水層之透水性而定。抽水至平衡狀態,地下水位以該井為中
心 呈 倒 圓 錐 形 下 降 (cone of depression),其 水 位 下 降 之 影 響 半 徑 R,
可用下式估算之:
R = 3000S k 式 (解 8.3-3)
其中 R =影 響 半 徑 (m)
s=水 井 外 緣 水 位 下 降 量 (m)
k=含 水 層 之 滲 透 係 數 (m/sec)
若 依 含 水 層 之 土 壤 類 別 判 斷 , 降 水 之 影 響 半 徑 概 估 如 表 -解 8.3-2 所
示。

表 -解 8.3-2 各類土壤之粒徑及抽水影響半徑

土壤類別 粒 徑 , d(mm) 影 響 半 徑 , R(m)


粗 10 1500
卵礫石
中至細 1∼ 10 400∼ 1500
粗砂,中砂 0.25∼ 1 100∼ 400
砂 細砂 0.05∼ 0.25 10∼ 100
粉土質砂 0.025∼ 0.05 5∼ 10

6. 當 數 個 抽 水 井 同 時 進 行 抽 水 時 , 若 水 下 降 影 響 範 圍 相 交 疊 , 交 疊 部
份水位最終下降量為各井在相交疊部份下降量之和。
7. 地 下 水 位 下 降 後 , 土 層 之 有 效 應 力 增 加 , 對 具 有 高 壓 縮 性 粘 土 地
層,可引起地層沉陷。另外,地下水位下降,對於原水位下之結構
物例如地下室筏基等,浮力減少,結構物內應力改變,地層應力增
加,亦可能引起結構物沉陷。

8.4 邊坡式開挖

8.4.1 適 用 範 圍

8-6
基地開挖若採用邊坡式開挖,其基地狀況通常必須具有下列各項
條件,但對高地下水位且透水性良好之砂質地層,並不適宜。
1﹒ 基 地 為 一 般 平 地 地 形 。
2﹒ 基 地 周 圍 地 質 狀 況 不 具 有 地 質 弱 帶 。
3﹒ 基 地 地 質 不 屬 於 疏 鬆 或 軟 弱 地 層 。

【解說】
本節所定義之邊坡式開挖即所謂的明挖斜坡施工法,當基地周圍
無緊鄰之建築物或設施、具有足夠之空間可設置邊坡時,若基地地質
狀 況 良 好 且 不 具 有 地 質 弱 帶 者( 岩 層 面,節 理 面,斷 層,剪 裂 面 等 ),
可考慮採用邊坡式開挖方式進行基礎開挖。
疏鬆之砂土層邊坡極易因雨水沖蝕而流失。軟弱地層之邊坡式開
挖,開挖區外圍常因邊坡蠕動潛變而下陷。

8.4.2 邊 坡 穩 定 分 析 考 慮 因 素

基地開挖若採用邊坡式開挖,所開挖邊坡之穩定分析應就以下因
素作適當考慮:
1﹒ 正 常 及 暴 雨 期 間 地 下 水 位 之 影 響 。
2﹒ 施 工 期 間 之 地 表 上 方 超 載 重 。
3﹒ 施 工 期 間 可 能 發 生 之 地 震 影 響 。
4﹒ 施 工 期 間 之 地 表 逕 流 , 可 能 產 生 之 沖 刷 影 響 。
5﹒ 開 挖 對 周 圍 環 境 之 影 響 。

【解說】
1. 施 工 期 間 因 雨 水 滲 入 地 下 , 將 造 成 地 下 水 位 升 高 , 增 加 對 邊 坡 作 用
力;地 表 逕 流 也 將 對 邊 坡 造 成 沖 刷 作 用,影 響 邊 坡 穩 定 及 施 工 安 全 。
因此在決定採用邊坡開挖方式施工前必須在基地周圍做好完善的排
水 系 統,有 效 截 流 雨 水;至 於 防 止 地 表 逕 流 所 可 能 產 生 的 沖 刷 破 壞 ,

8-7
則可於坡面進行覆蓋或噴漿保護之。
邊 坡 式 開 挖 之 施 工 法,開 挖 完 成 後,在 無 任 何 支 撐 系 統 保 護 下 ,
施工人員於開挖面上構築,必須特別注重施工安全。於設計開挖邊
坡坡度、分階高度及土堤寬度應盡量保守分析,而施工期間可能發
生的地震、車輛或施工機具載重均須納入考慮。
2. 邊 坡 穩 定 分 析 方 法 大 致 分 成 兩 類 :
(1)有 效 應 力 分 析 方 法 - 適 用 於 無 地 下 水 或 確 知 地 下 水 壓 之 邊 坡 。
(2)總 應 力 分 析 方 法 - 適 用 於 地 下 水 壓 不 明 確 之 邊 坡 。
依邊坡土層之性質不同,例如砂質土、粘質土、兼具凝聚力及
內 摩 擦 力 之 (c-φ )土,其 滑 動 模 式 可 分 為 邊 坡 滑 動、底 部 滑 動、圓 弧
狀 及 非 圓 弧 狀 滑 動 等,各 種 分 析 方 法 可 參 見 Terzaghi, Peck and Mesri
(1996), Bishop(1955), Janbu(1954), Morgenstern and Price(1965)等 。
3. 過 壓 密 粘 土 ( 含 泥 岩 , 頁 岩 ) 邊 坡 在 開 挖 後 , 其 剪 力 強 度 可 因 解 壓
而 逐 漸 降 低,因 此,其 穩 定 分 析 及 坡 度 設 計 時,應 以 殘 餘 強 度 (residual
strength)為 宜。又 此 類 粘 土 極 易 吸 水 軟 化,坡 面 應 有 適 當 防 水 措 施 。
4. 邊 坡 穩 定 分 析 之 傳 統 方 法 , 考 慮 土 壤 之 塑 性 平 衡 , 以 滑 動 面 之 剪 力
強度抵抗邊坡滑動力量,決定其安全係數。對於邊坡及其周圍之變
形量,卻無法分析。因此在考慮開挖邊坡可能對周圍環境影響時,
其設計之安全係數,宜採保守,或以有限元素數值分析法分析其變
形量。

8.5 擋土式開挖

基礎開挖時,若無法以邊坡式開挖維護開挖安全,則基地周圍應
以合適的擋土設施保護之。

【解說】
1. 選 擇 擋 土 設 施 時 , 一 般 考 慮 其 施 工 難 易 、 水 密 性 及 其 剛 性 , 目 前 國
內 開 挖 基 地 常 用 之 擋 土 設 施 如 表 -解 8.5-1 所 示 。

8-8
表 -解 8.5-1 國內開挖基地常用之擋土設施

擋土方法 施工方法 適用地層 優點 缺點


兵樁 打擊式; 堅實粘土層; 施工簡單; 須要降水;
(包括鋼 震動式; 開 挖 深 度 <8m 便宜; 垂直度差;
軌、H 型 油壓貫入; 可重覆使用; 背側沉陷量大;
鋼) 預鑽孔 位置調整容易 拔除後常留下空

鋼鈑樁 震動式; 軟弱土層; 水密性良好; 施工易有噪音及
打擊式; 開 挖 深 度 <8m 可重覆使用; 震動;
油壓貫入 品質控制容易 變形量大;
背側沉陷量大
(施工中及拔除
後)
預壘排樁 空幹螺旋鑽 軟弱土層; 施工簡單; 水密性不良;
開 挖 深 度 <10m 便 宜 ; 垂直度差;
快捷 不 超 過 15m 長 度
鑽掘排樁 衝擊式; 各類土層; 剛性良好 水密性不良;
鑽 掘 -無 套 管 卵 礫 塊 石 地 層 垂直度差;
鑽 掘 -有 套 管 較 不 宜 ; 昂貴;
開 挖 深 度 <15m 用地較多
手掘式沉 人工挖掘 卵礫塊石地 無噪音及震動; 昂貴;
箱 層; 剛性良好; 安全性差;
開 挖 深 度 <15m 可 多 組 人 員 同 時 工作條件差;
施工 須要降水配合
連續壁 抓斗式; 各類土層; 噪音量低; 昂貴;
反循環式 卵礫塊石地層 無震動; 技術要求較高;
較不宜; 剛性良好; 用地較多
開挖深度不限 水密性較好;
可用作永久墻

8.6 擋土設施設計考慮因素

8-9
擋土設施之設計至少應考慮下列因素:
1﹒ 基 地 地 質 特 性 及 擋 土 設 施 型 式 。
2﹒ 地 下 結 構 物 之 構 築 方 式 。
3﹒ 擋 土 設 施 之 材 料 強 度 。
4﹒ 擋 土 設 施 之 水 密 性 。
5﹒ 擋 土 結 構 系 統 之 勁 度 及 變 位 對 周 圍 環 境 之 影 響 。
6﹒ 基 地 開 挖 過 程 中 各 階 段 開 挖 面 之 穩 定 性 。
7﹒ 擋 土 設 施 與 支 撐 之 施 工 程 序 、 時 機 及 預 力 。
擋土設施基本上應為臨時結構物;但若作為永久結構物時,其設
計應符合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構造編各相關章節之規定,並應對施工期
間各構件所產生之殘餘應力作適當考慮。

【解說】
1. 地 下 結 構 物 之 構 築 方 式 可 分 為
(1) 順 築 工 法 ( 亦 稱 順 打 工 法 ) - 其 施 築 順 序 為
(a) 擋 土 結 構 體 構 築
(b) 安 裝 中 間 柱
(c) 第 一 次 開 挖 ( 移 除 表 層 土 1∼ 2m)
(d) 安 裝 最 上 層 支 撐
(e) 第 二 次 開 挖 ( 表 層 土 以 下 )
(f) 安 裝 第 二 層 支 撐
(g) 重 覆 (e)及 (f)至 開 挖 完 成
(h) 施 築 基 礎 底 版
(i) 拆 除 底 層 支 撐
(j) 施 築 地 下 室 樓 版
(k) 重 覆 支 撐 拆 除 及 樓 版 施 築 至 地 下 室 完 成 。

(2) 逆 築 工 法 ( 亦 稱 逆 打 工 法 ) - 其 施 築 順 序 為
(a) 擋 土 結 構 體 構 築
(b) 逆 築 支 柱 施 築

8-10
(c) 第 一 次 開 挖 ( 移 除 表 層 土 )
(d) 施 築 地 下 室 頂 版
(e) 第 二 次 開 挖 ( 表 層 土 以 下 )
(f) 施 築 地 下 室 樓 版
(g) 重 覆 (e)及 (f)至 開 挖 完 成
(h) 施 築 地 下 室 基 礎 底 版

(3) 島 式 工 法 - 此 方 法 乃 結 合 明 挖 及 內 撐 工 法 , 其 施 工 順 序 為
(a) 擋 土 結 構 體 構 築
(b) 開 挖 地 下 室 中 央 部 份 , 保 留 四 周 戧 堤 (soil berm)
(c) 構 築 中 央 部 份 結 構 體 至 地 面
(d) 逐 次 開 挖 ( 削 低 ) 戧 堤 , 然 後 安 裝 支 撐 ( 利 用 已 完 成 之 結 構
體作反力)
(e) 開 挖 完 成 , 施 築 基 礎 底 版
(f) 逐 層 拆 除 支 撐 及 施 築 樓 版

(4) 雙 順 打 工 法 - 此 方 法 為 近 年 嘗 試 新 工 法 , 工 程 界 尚 未 能 完 全 接
受,其施工順序為
(a) 擋 土 結 構 體 構 築
(b) 施 築 擋 土 扶 壁 及 地 下 室 結 構 柱
(c) 開 挖 表 層 土
(d) 施 築 地 下 室 頂 版 ( 預 留 出 土 坑 )
(e) 地 上 結 構 體 施 作 , 同 時 地 下 室 開 挖 直 至 底 部
(f) 施 築 基 礎 底 版 , 及 各 層 樓 版
(g) 地 下 室 一 樓 結 構 體 與 頂 版 接 合 ( 同 逆 築 工 法 )

2. 擋 土 設 施 之 水 密 性 , 大 致 可 分 成 三 等 級 。 鋼 鈑 樁 與 連 續 壁 屬 於 水 密
性良好者;預壘排樁與鑽掘排樁屬於水密性不良者;兵樁及人工沉
箱擋土柱屬於水密性極差者。

8-11
鋼鈑樁與連續壁若施工品質不良,排樁若鑽掘過深,均可影響
其水密性。一般排樁以相割排列較相切排列有較好之水密性。
開挖在水位以下之礫石及砂土層,擋土設施之水密性必須良
好。粘性土壤除非為極軟弱之流動性軟土,對擋土設施之水密性要
求較低。
3. 擋 土 結 構 系 統 之 勁 度 是 指 擋 土 設 施 之 抗 彎 勁 度 (flexural stiffness),
與 擋 土 設 施 構 材 之 彈 性 模 數 ( E )及 其 斷 面 慣 性 矩 ( I )有 關。常 用 之 擋 土
結構中,以連續壁之勁度最大,排樁次之,而鋼鈑樁及兵樁之勁度
則較低。各擋土結構若採用同樣之支點間距,勁度較高之擋土結構
體,在 相 同 之 側 向 壓 力 作 用 下,其 撓 度 較 小,可 限 制 土 壤 之 變 形 量 ,
因此所造成之地面沉陷量亦較小。
4. 由 於 地 下 構 造 物 構 築 方 法 之 不 同 , 對 擋 土 設 施 之 支 撐 方 法 及 時 機 ,
自然有所不同。但無論使用何種方法施工,基地開挖之穩定性,必
須逐階段分析,以反映實際工地情況。例如以前分析擋土設施之應
力時,一度採用連續梁分析法,假設各支承點均在同一平面,並且
無位移,此法雖稱簡便,但無法模擬擋土設施隨施工過程逐階受壓
力作用而產生變位之現象。
5. 目 前 台 灣 地 區 之 房 屋 建 築 中 , 以 連 續 壁 作 為 臨 時 擋 土 設 施 後 兼 作 地
下室永久結構牆之情形相當普遍。開挖過程中,連續壁所承受之所
有殘餘應力及變位,均應在永久結構牆設計時預作考慮,此類非可
復性應力及變位將影響永久構造物之品質,包括壁面整修、壁體側
向擠進彎曲、張力開裂、壁面滲漏及鋼筋鏽蝕等等。連續壁之殘餘
應力及變位可用鋼筋應變計與傾度管等儀器量測,因此在連續壁施
工前即應將量測儀器先行妥善規劃,所安裝之鋼筋應變計,除可作
為施工階段觀測用,亦可兼作長期監測使用。

8.7 支撐設施

8-12
8.7.1 型 式

基礎開挖若採用擋土式開挖時,應視需要採用支撐設施,以抵抗
側壓力並確保施工安全。
支撐設施包含內撐及背拉等型式。

【解說】
1. 現 時 建 築 基 地 開 挖 之 內 撐 設 施 幾 乎 全 部 都 採 用 H 型 鋼,包 括 水 平 支
撐、中 間 柱、圍 令( 亦 稱 橫 擋 )及 角 撐 等。以 雙 向 對 撐 支 承 擋 土 壁 。
圍令放置於擋土壁之托架上。水平支撐雙向之相交點,以中間柱支
承。中間柱本身以打擊貫入或以鑽掘樁方式固定在開挖面以下。水
平支撐若須施加預力,可安裝油壓千斤頂,同步進行。
各層水平支撐之間距,以 3 至 4 公尺為最普遍,安裝之位置,最好
能配合地下室樓版位置,使兩者之施工,各不干擾。
2. 特 殊 形 狀 之 基 地 , 例 如 小 型 工 作 井 , 可 用 環 狀 內 撐 ( 只 有 圍 令 及 角
撐)。狹長型條狀開挖,可用單向對撐(不用中間柱)。
3. 斜 撐 亦 為 內 撐 之 一 種,但 效 果 較 差。施 加 預 力 時 以 平 版 式 千 斤 頂( flat
jack) 進 行 。
4. 逆 築 工 法 以 樓 版 及 梁 柱 結 構 物 支 承 擋 土 壁 , 亦 應 視 為 內 撐 設 施 。 其
優點是樓版勁度大,全面支承擋土壁。其缺點是混凝土樓版在澆注
後會產生乾縮現象,並且無法施加預力。
5. 背 拉 設 施 多 採 用 地 錨 或 岩 錨 。 淺 層 開 挖 , 亦 可 用 鋼 纜 索 及 固 定 座
(dead man), 繫 杆 及 錨 碇 樁 等 。

8.7.2 設 計 考 慮

支撐設施應足以承受由擋土設施所傳達之荷重,以抑制或減少其
變位。所考慮之荷重應包含:
1﹒ 側 向 土 壓 力

8-13
2﹒ 地 下 水 壓 力
3﹒ 地 表 上 方 載 重
4﹒ 施 工 期 間 之 臨 時 性 載 重
5﹒ 地 震 影 響

【解說】
1. 內 撐 設 施 之 設 計 , 主 要 是 圍 令 、 水 平 支 撐 、 角 撐 、 及 中 間 柱 之 應 力
分 析 與 斷 面 設 計。由 於 市 面 上 普 遍 以 H 型 鋼 作 為 內 撐 材 料,所 以 分
析 設 計 均 以 鋼 結 構 構 件 設 計,實 際 現 場 安 裝 施 工 時,一 般 係 圍 令( 橫
擋 ) 斷 面 尺 寸 ≧ 水 平 支 撐 斷 面 ≧ 角 撐 斷 面 尺 寸 (徐 振 煌 , 1998)。
2. 圍 令 係 將 擋 土 壁 體 所 承 受 之 側 向 土 壓 力 、 水 壓 力 等 予 以 傳 遞 至 角 撐
與水平支撐之構材,所需分析之項目包括彎曲應力、剪應力及軸壓
應 力 , 在 鋼 結 構 上 屬 於 梁 柱 (beam-column)結 構 。
3. 水 平 支 撐 主 要 承 受 軸 向 壓 力 。 實 際 上 , 現 場 之 水 平 支 撐 常 受 到 自 重
彎 曲 , 溫 度 效 應 不 均 勻 (H 型 鋼 上 下 兩 面 溫 度 不 同 )及 可 能 臨 時 堆 置
材料所影響,水平支撐構材應視為承受軸壓力與彎矩之梁柱結構。
4. 角 撐 是 輔 助 水 平 支 撐 之 一 種 構 材 , 與 水 平 支 撐 屬 同 類 型 之 壓 縮 構
材,因此其分析步驟與水平支撐相同。
5. 中 間 柱 是 當 開 挖 面 寬 度 大 時 , 於 適 當 間 隔 打 設 之 樁 柱 , 用 以 支 承 整
個支撐系統。
中間柱所承受之力量包括水平支撐重量及臨時荷重,水平支撐傾斜
壓縮力,中間柱自重及由於荷重偏心造成之彎曲力。因此中間柱分
析設計包含斷面設計外,並須檢核其入土部份之支承力及拉拔力。
6. 內 撐 系 統 在 分 析 時 , 通 常 只 考 慮 力 量 之 平 衡 , 無 法 兼 顧 考 慮 擋 土 壁
在開挖過程中之側向變位、垂直變位、壁體轉動及開挖面隆起致使
中間柱上拱等現象,因此斷面設計時宜取較保守之原則。內撐系統
之破壞常為突發性,某一支撐挫屈後,其力量立即傳至其鄰近支
撐,極可能引起連續性破壞。
7. 為 了 使 內 撐 系 統 有 效 支 承 擋 土 壁 之 各 項 作 用 力 , 減 少 擋 土 壁 之 側 向
位 移 , 通 常 在 水 平 支 撐 上 施 加 預 力 , 約 為 設 計 力 量 之 50%, 上 層 支

8-14
撐應酌量減低預力以避免擋土壁後土壤上拱,同時上層支撐受溫度
效應及臨時荷重等影響較大,預力過高時容易超出容許應力範圍。
8. 上 列 水 平 支 撐 、 角 撐 、 中 間 柱 及 圍 令 等 構 件 之 各 項 應 力 計 算 公 式 ,
可 參 見 徐 振 煌 (1998)一 書 。

8.7.3 側 向 土 壓 力 計 算

作用於支撐設施之側向土壓力,應視地層分佈、土壤特性,支撐
型式及擋土結構變位而定。
1. 內 撐 式 支 撐 設 施
作用於內撐式支撐設施之側向土壓力,可依據彈塑性分析模式
所 得 結 果 或 Terzaghi-Peck之 視 側 壓 力 分 配 所 得 結 果 , 取 較 大 者 為 設
計之土壓力值。
2. 背 拉 式 支 撐 設 施
作用於背拉式支撐設施之側向土壓力分佈,通常與主動土壓力
分佈情形相似,且接近開挖底部有趨近於靜止土壓力之情形。在計
算 側 向 土 壓 力 ( P )時,應 考 量 鄰 近 構 造 物 之 位 移 量 而 選 取 主 動 土 壓 力
及靜止土壓力間之數值計算。若背拉式支撐設施之側向位移量類於
內 撐 式 設 施 時 , 亦 可 採 用 Terzaghi-Peck之 視 側 壓 力 分 佈 值 。

【解說】
1. 內 撐 式 支 撐 設 施 通 常 在 分 層 開 挖 後 逐 層 架 設 支 撐 , 因 而 擋 土 設 施 之
側向變位亦隨開挖之進行而逐漸增加,但擋土設施所受之側向壓
力,同時受牆背之土層特性、支撐預力、開挖程序與快慢、支撐架
設時程等諸因素影響,使牆背之側向土壓力呈不規則分佈,而與一
般擋土牆設計採用之主動土壓力,有明顯之不同。
2. Peck(1943), Terzaghi 與 Peck(1967), Peck(1969)根 據 歐 、 美 、 日 等
地開挖地下鐵隧道之內撐式支撐力量量測結果,反推牆背土壓力呈
均 勻 分 佈 , 其 最 大 壓 力 包 絡 線 定 為 視 側 壓 力 分 佈 圖 (Apparent

8-15
Pressure Diagram),在 緊 密 砂 土 層 中 為 矩 形 分 佈,在 粘 土 層 中 則 呈 梯
形 分 佈 ( 圖 -解 8.7-1) 。 設 計 時 , 各 層 支 撐 力 可 依 其 垂 直 及 水 平 間 距
分攤視側壓力,並將擋土牆視為簡支梁,由支撐為支點支承。
本法在應用時,必須注意以下條件:
(1) 擋 土 採 用 鋼 鈑 樁 、 兵 樁 隔 板 之 類 柔 性 擋 土 墻 , 以 順 打 方 式 開 挖
及架設支撐;
(2) 開 挖 探 度 不 超 過 12m, 最 好 為 單 一 種 類 土 壤 ;
(3) 砂 土 層 為 地 下 水 位 以 上 乾 砂 層 ; 粘 土 層 則 為 不 排 水 狀 態 。 粘 土
層 只 適 用 於 軟 弱 至 中 等 硬 度 , 對 具 裂 隙 之 硬 粘 土 (stiff-fissured
clay),視 側 壓 力 圖 原 先 訂 為 臨 時 性 (tentative)土 壓 力 圖,但 至 今
(Terzaghi, Peck and Mesri, 1996), 此 圖 表 仍 未 更 改 。
3. 視 側 壓 力 分 佈 圖 不 適 用 之 地 層 包 括 c − φ 土 壤 , 例 如 粉 土 質 粘 土 與 粘
土質粉土等在台灣最常見之土壤。對於深開挖常用之鋼筋混凝土連
續 壁 及 施 加 較 高 預 力( 超 過 10 噸 / 支 撐 )之 情 形,視 側 壓 力 分 佈 圖
均無法涵蓋。

圖 -解 8.7-1 視 側 壓 力 分 佈 圖 (Peck, 1969)


4. 對 於 較 深 開 挖 時 , 擋 土 結 構 壁 體 之 變 位 較 大 , 深 層 土 壤 往 往 已 達 塑
性狀態,土壤與擋土結構之互制行為變化複雜,反應到支撐之反力
常會超出視側壓力分配所得之結果,因此在深開挖時,支撐系統之

8-16
支撐反力亦可依據彈塑性分析所得之支撐反力結果。
5. 各 類 彈 塑 性 模 式 示 如 圖 -解 8.7-2 與 8.7-3。
6. 利 用 彈 塑 性 模 式 分 析 , 可 知 開 挖 過 程 中 各 階 段 之 壁 體 變 位 、 彎 矩 及
支撐力量。但此模式中,土層之等值彈簧(即地盤反力係數)卻極
難掌握,必須從很多實際工地監測結果中判斷,始能獲得較正確之
數值。
7. 對 於 地 表 超 載 及 地 下 水 滲 流 壓 力 等 , 在 彈 塑 性 分 析 模 式 中 應 疊 加 在
主動區之土壓力上。
8. 有 關 背 拉 式 支 撐 系 統 之 設 計,可 參 考 中 國 土 木 水 利 工 程 學 會( 1998)
之「地錨設計與施工準則暨解說」。

8.7.4 地 下 水 壓 力

若開挖面在地下水位以下,且所選擇之擋土設施具有擋水功能
時,則必須考慮擋土設施背側之水壓力作用。

【解說】
1. 擋 土 設 施 背 側 之 水 壓 力 可 依 其 存 在 狀 態 分 成 靜 止 水 壓 、 動 態 水 壓 及
滲 流 水 壓。當 擋 土 設 施 底 部 貫 入 不 透 水 地 層( k < 10 −7 cm/sec ),背 側
之地下水無法滲入開挖面時,若地下水呈靜止狀態,則考慮背側承
受靜止水壓力,在地震作用時,則應考慮額外增加之動態水壓力。
當擋土設施底部貫入砂性地層,背側之地下水可經底部流至開挖面
時,應考慮地下水在滲流狀態下對背側所產生之滲流壓力。
2. 若 擋 土 設 施 貫 入 深 度 內 之 地 層 為 互 層 , 並 含 有 壓 力 水 層 , 則 背 側 之
水壓力應按各層之水壓力分別考慮。

8-17
8-18
圖-解 8.7-2 彈塑性分析模式圖之一
8-19
圖 -解 8.7-3 彈 塑 性 分 析 模 式 圖 之 二
8.7.5 地 表 上 方 載 重

開挖面附近之結構物重量、交通及其他地表超載均應考慮其對擋
土 設 施 所 造 成 之 側 向 壓 力 , 可 依 第 7.3.7 節 之 規 定 計 算 之 。

【解說】
1. 所 考 慮 之 地 表 上 方 載 重 , 可 依 其 型 式 簡 化 為 點 載 重 ﹝ 如 輪 胎 載
重﹞、線載重﹝如牆載重﹞、條形載重﹝如道路或鐵路﹞、均勻載
重﹝如筏基載重﹞等。
2. 車 輛 載 重 若 有 震 動 作 用 應 考 慮 衝 擊 (impact) 效 應 。

8.7.6 施 工 期 間 之 臨 時 性 載 重

施工期間之臨時性載重包括施工材料及施工機具等,其中置於地
表 面 者 應 視 為 地 表 上 方 載 重 依 第 8.7.5 節 規 定 計 算 之 , 而 直 接 置 於 支 撐
設施上者應併入支撐設施之結構分析計算中。

【解說】
直接作用於支撐設施上之載重包括支撐自重、溫度效應、及工作
載重等。

8.7.7 地 震 影 響

支撐之設計應就基地位置之地震分區及施工期長短,適當考慮施
工期間可能發生之地震,並檢核其安全性。

【解說】
對於開挖支撐之耐震設計應依工程規模及施工期之長短,選取適

8-20
當 之 設 計 地 震 , 可 參 考 圖 - 解 2.4-1 台 灣 地 區 回 歸 期 475 年 之 地 震 地 表
加速度作適當之折減。

8.8 擋土式開挖之穩定性分析

有關擋土式開挖之穩定性,應檢核下列項目:
(1) 貫 入 深 度
(2) 塑 性 隆 起
(3) 砂 湧
(4) 上 舉
(5) 施 工 各 階 段 之 整 體 穩 定 分 析

【解說】
1. 基 地 在 未 開 挖 前 之 地 層 可 視 為 處 於 平 衡 狀 態 。 此 平 衡 狀 態 在 基 地 開
挖後隨即改變,地層產生應力及變位。本節即利用地層參數及地下
水壓分析基地在開挖過程中及最後階段之穩定狀況,以安全係數表
示。
2. 本 節 所 列 之 穩 定 性 分 析 , 只 能 考 慮 地 層 之 應 力 部 份 , 不 考 慮 地 層 之
變 位。因 此 在 開 挖 基 地 須 要 嚴 格 限 制 變 位 量 時,其 安 全 要 求 應 提 高 。
換言之,縱能符合穩定性之最低安全要求時,亦未必能達到變位量
之安全要求。通常開挖土層之穩定性愈高或安全係數愈大,其變位
量即愈小。

8.8.1 擋 土 壁 貫 入 深 度

擋土壁應有足夠之貫入深度,使其於兩側之側向壓力作用下,具
足 夠 之 穩 定 性 。 擋 土 壁 之 貫 入 深 度 D, 可 依 下 列 公 式 計 算 其 安 全 性 :

8-21
圖 8.8-1 擋土設施土壓力平衡

FP L P + M S
Fs = ≥ 1 .5 式 (8.8-1)
FA L A
式內
FA = 最 下 階 支 撐 以 下 之 外 側 作 用 側 壓 力 ( 有 效 土 壓 力 + 水 壓 力 之
淨 值 ) 之 合 力 (tf/m)
L A = FA 作 用 點 距 最 下 階 支 撐 之 距 離 (m)
M S = 擋 土 設 施 結 構 體 之 容 許 彎 矩 值 (tf-m/m)
FP = 最 下 階 支 撐 以 下 之 內 側 作 用 側 土 壓 力 之 合 力 (tf/m)
LP = FP 作 用 點 距 最 下 階 支 撐 之 距 離 (m)

【解說】
1. 本 節 係 參 考 日 本 建 築 學 會 之 建 議 , 將 作 用 於 擋 土 壁 之 側 向 壓 力 簡 化
為主動土壓力及被動土壓力。在此假設前提下,已容許壁體底部出
現變位,以產生極限被動土壓,然而當擋土壁貫入深度足夠時,貫
入部份應有固定不動點存在,此點與上述假設不盡相符。
2. 日 本 建 築 學 會 原 建 議 下 列 二 式 :

FP LP
Fs = ≥ 1.2 式 ( 解 8.8-1)
FA LA
FP LP
Fs = ≥ 1.5 式 ( 解 8.8-2)
FA LA − M s
採用上兩式於軟弱地層及高地下水位時,常有安全性過低及變

8-22
位量過大之情形。考慮近年來台灣深開挖失敗事故頻繁,擋土壁貫
入深度不足亦是事故原因之一,因此所採用之安全係數值宜提高。
式 (8.8-1) 將 M s 置 於 分 子 項 , 較 符 合 安 全 係 數 等 於 抵 抗 力 除 以 破
壞力之定義。一般在分析時,由於 Ms 為未知數,亦可忽略不算。
3. 本 節 適 用 於 開 面 下 為 砂 土 或 堅 實 粘 土 地 層 。 當 開 挖 較 深 , 或 開 挖 面
為軟弱粘土,被動側壓力尚不足抵抗主動側壓力時,即使增加貫入
深 度 , 尚 無 法 符 合 安 全 要 求 ( 廖 洪 鈞 與 許 世 宗 , 1990 ) , 應 以 地 層
改良方法加強被動側土壤之強度。
4. 根 據 一 般 施 工 案 例 之 資 料 顯 示 , 在 具 高 地 下 水 位 之 基 地 進 行 深 開
挖 , 目 前 常 用 之 擋 土 壁 長 度 ( 開 挖 深 度 H 加 貫 入 深 度 D) , 可 概 估
如下:
極軟弱地層:
(H+D)=(2.2 ∼ 2.4)H 式 (解 8.8-3)
D=(1.2 ∼ 1.4)H 式 (解 8.8-4)

砂土、粉土、粘土、中等、緊密或硬:
(H+D)=1.8H 式 (解 8.8-5)
D=0.8H 式 (解 8.8-6)

卵礫石、軟岩:
(H+D)=(1.4 ~ 1.6)H 式 (解 8.8-7)
D=(0.4 ~ 0.6)H 式 (解 8.8-8)

8.8.2 底 面 隆 起

開挖底面下方土層係軟弱黏土時,應檢討其抵抗底面隆起之穩定
性。可依下列公式計算其安全性:

8-23
圖 8.8-2 隆起檢討

π

Mr X ∫o2 S u ( Xdθ)
FS = = ≥ 1.2 式 (8.8-2)
Md X
W⋅
2
式內
M r = 抵 抗 力 矩 (tf-m/m)
M d = 傾 覆 力 矩 (tf-m/m)
S u = 黏 土 之 不 排 水 剪 力 強 度 (tf/m 2 )
X = 半 徑 (m)
W =開 挖 底 面 以 上 , 於 擋 土 設 施 外 側 X 寬 度 範 圍 內 土 壤 重 量 與 地
表 上 方 載 重 (q) 之 重 量 和 (tf/m)

【解說】
1. 隆 起 破 壞 之 發 生 , 係 由 於 開 挖 面 外 土 壤 載 重 大 於 開 挖 底 部 土 壤 之 抗
剪強度,致使土壤產生滑動而導致開挖面底部土壤產生向上拱起之
現象。工程上用於檢討隆起之極限分析計算公式有許多,例如
Terzaghi and Peck(1948), Peck(1969), Bjerrum and Eide(1965),
Tschebotarioff(1973) 等 , 本 節 式 (8.8-2) 係 採 用 日 本 建 築 學 會 (1974) 之
修正式。

8-24
2. 本 分 析 方 法 之 滑 動 面 半 徑 X 為 變 數 , 應 選 取 其 中 安 全 係 數 為 最 小
者。分析時,除非擋土壁貫入滑動面有相當之深度,否則不考慮擋
土 壁 之 容 許 彎 矩 值 ( 即 式 (8.8-1) 之 M s ) , 因 為 當 產 生 隆 起 破 壞 時 ,
擋土壁在滑動面以上部份可隨滑動土塊轉動。
3. 當 地 層 為 極 軟 弱 粘 土 時,即 使 Fs 能 達 到 1.2,仍 應 考 量 擋 土 壁 之 變 位
量及擋土壁背之地面沉陷量,若超過容許值,應增加擋土壁之貫入
深度或以地層改良方法增加滑動面土壤之剪力強度。

8.8.3 砂 湧

如擋土壁下方為透水性佳之砂質土壤,且擋土壁未貫入不透水層
時,即應檢討其抵抗砂湧之安全性。分析方法可用滲流解析方式、臨
界水力坡降解析方式、或以下列兩公式分別計算之,擇其中貫入深度
最大者為設計依據。

γsub

不透水層

圖8.8-3 砂湧檢討

2γ sub ( D)
Fs = ≥ 15
. 式(8.8-3)
γ w ( ΔH w )

8-25
γ sub (ΔH w + 2 D )
FS = ≥ 2 .0 式 (8.8-4)
γ w (ΔH w )
式內
γ sub = 砂 質 土 壤 之 有 效 單 位 重 (tf/ m 3 )
D = 擋 土 設 施 之 貫 入 深 度 (m)
γ w = 地 下 水 之 單 位 重 (tf/ m 3 )
ΔH w = 擋 土 設 施 內 外 兩 側 地 下 水 位 之 水 頭 差 (m)

【解說】
1. 砂 湧 係 指 開 挖 面 下 為 透 水 性 良 好 之 土 壤 時 , 由 於 開 挖 側 抽 水 使 內 外
部有水頭差而引致滲流現象,當上湧滲流水之壓力大於開挖面底部
土壤之有效土重時,滲流水壓力會將開挖面內之土砂湧舉而起,造
成破壞。
本 節 針 對 砂 湧 所 檢 討 的 方 式 有 二,本 節 式 (8.8-3) 係 根 據 Terzaghi
滲 流 解 析 之 理 論 分 析 而 得 , 由 圖 - 解 8.8-1 安 全 係 數 定 義 為
W′
Fs = 式 ( 解 8.8-3)
U
從 Terzaghi 的 模 型 試 驗 結 果 顯 示 , 發 生 砂 湧 的 範 圍 在 離 鋼 板 樁
D /2 之 距 離 內 , 所 以

W ′ = (γ sub D 2 ) / 2 式 ( 解 8.8-4)
U = (γ w ha ) ∗ (D / 2 ) 式 ( 解 8.8-5)
其 中 取 ha = (ΔH w ) / 2 , 得
U = (γ w ΔH w D ) / 4 式 ( 解 8.8-6)
2γ sub D
Fs = 取 為 1.5 式 ( 解 8.8-7)
γ w (ΔH w )

本 節 式 (8.8-4) 係 採 臨 界 水 力 坡 降 解 析 方 式 分 析 而 得 , 即 安 全 係
數取

8-26
ic
Fs = 式 ( 解 8.8-8)
i
其中
γ sub
ic = 式 ( 解 8.8-9)
γw
ΔH w
i= 式 ( 解 8.8-10)
2 D + ΔH w

圖 - 解 8.8-1 砂 湧 檢 討 示 意 圖

2. 根 據「 加 拿 大 基 礎 工 程 手 冊 」( 1985 )指 出,對 於 乾 淨 砂 土 (clean sand)


之 地 層 , 水 力 坡 降 i 在 0.5 ∼ 0.75 之 間 即 足 以 使 開 挖 工 作 面 不 穩 定 ,
工人及機械操作困難。解決方法是加深擋土壁,使具有足夠之安全
係數。該手冊並列有各類層狀砂土地層之情形,供砂湧安全分析參
考。
3. 一 般 深 開 挖 基 地 , 除 因 擋 土 壁 貫 入 深 度 不 足 而 引 起 砂 湧 外 , 應 注 意
下列原因所引致之砂湧。
(1) 基 地 鑽 孔 完 畢 後 未 封 孔
(2) 擋 土 壁 大 量 滲 漏 , 縮 減 滲 流 路 徑 。
(3) 中 間 柱 施 工 不 良 , 回 填 不 實 , 引 致 中 間 柱 周 邊 砂 湧 。

8.8.4 上 舉

開挖底面下方土層中,如有不透水層且承受壓力水頭者,應檢討
開挖過程中此不透水層抵抗上舉破壞之安全性。可依下列公式計算其
安全性:

8-27
圖 8.8-4 上舉水壓力檢討

∑ γ ti ⋅ hi
Fs = i
≥ 1.2 式 (8.8-5)
Uw
式內
γ ti = 不 透 水 層 底 面 以 上 之 各 土 層 土 壤 單 位 重 (tf/m 3 )
hi = 不 透 水 層 底 面 以 上 之 各 土 層 厚 度 (m)
U w = 透 水 層 頂 部 之 水 壓 力 (tf/m 2 )

【解說】
1. 本 節 式 (8.8-5) 應 用 於 基 地 地 層 有 受 壓 水 層 之 情 況 , 此 時 , 不 僅 應 在
地下室開挖施工階段考慮地下水上舉力之影響,而於開始從事類似
如連續壁、排樁等之擋土結構施做時,就應考量因受壓水層水壓力
之作用即易導致抓掘或鑽掘孔壁的崩塌,影響施工之品質。處理受
壓水的方式可設置解壓井以達解壓之目的。
2. 對 於 短 暫 之 開 挖 , 上 舉 水 壓 力 應 考 慮 雨 天 之 水 位 ; 對 永 久 結 構 物 之
上舉水壓力則應採用長期高水位設計。
3. 如 不 透 水 層 受 上 舉 水 壓 力 影 響 產 生 隆 起 現 象 , 而 支 撐 系 統 之 中 間 柱
座落在此不透水層中時,須要考慮開挖過程中解壓及上舉水壓力所
產生之隆升現象,避免使原先水平之支撐系統產生過度垂直變位。

8-28
8.8.5 施 工 各 階 段 之 整 體 穩 定 性 分 析

由擋土壁及支撐設施所構成之擋土結構系統,必須檢討其施工各
階 段 之 整 體 穩 定 平 衡 , 其 安 全 係 數 皆 須 達 到 8.8.1~8.8.4 之 要 求 。

【解說】
1. 完 善 的 支 撐 開 挖 設 計 必 須 考 慮 每 一 施 工 階 段 的 安 全 , 由 於 各 階 段 施
工皆會對支撐及擋土結構體造成應力重新分配現象,因此對於各階
段的開挖深度及支撐位置,甚至基地內、外水位的控制,均須遵循
設計圖說之規定;近年來建築物之地下室樓層常有挑高設計,於拆
解支撐階段須注意是否有未支撐長度過長導致擋土結構系統受力過
大之情形,必要時應加設回撐,以確保各階段施工之安全。
2. 使 用 逆 築 工 法 ( 或 稱 逆 打 工 法 ) 進 行 地 下 深 開 挖 , 是 以 地 下 結 構 物
之樓版代替內支撐,由地面逐層向下挖土及興築,各階段之穩定性
分析類似順築內撐工法,所不同之處有:
(1) 逆 打 工 法 中 樓 版 無 法 施 加 預 力 ;
(2) 樓 版 在 澆 置 乾 縮 後 , 可 導 致 擋 土 壁 產 生 內 擠 現 象 ;
(3) 開 挖 至 最 底 層 時,須 要 開 挖 最 底 層 之 樓 高 及 基 礎 版 之 厚 度,此 時
擋 土 壁 之 無 支 撐 高 度 最 大,所 受 土 壓 力 及 水 壓 力 亦 最 大,且 開 挖
時 間 最 長,通 常 此 階 段 之 整 體 穩 定 性 最 低,必 要 時,應 用 內 支 撐
加以補強。

8.9 材料強度

8.9.1 容 許 應 力

擋土壁及支撐設施應具有足夠之斷面及材料強度,各構件所承受
之最大應力,不得超過其容許應力值。臨時性擋土壁及支撐設施之容

8-29
許應力值,得較規定之永久性構件容許應力值提高百分二十五;背拉
式 地 錨 之 容 許 應 力 則 依 第 7.3.8 節 中 有 關 臨 時 性 地 錨 之 規 定 辦 理 。

【解說】
目前一般房屋建築物常以連續壁做為基礎開挖時之臨時擋土結構
體,於地下結構物完成後,則做為永久擋土結構體;連續壁歷經開挖
及支撐之受力過程,常產生相當高的殘餘應力及變形,為保守計,臨
時性擋土壁及支撐設施之容許應力值,建議採用永久性構件容許應力
值提高百分二十五為宜,惟經評估分析對建築物無不利影響者,可酌
以提高。

8.9.2 擋 土 壁 之 變 形 及 控 制

由擋土壁及支撐設施所構成之擋土結構系統,須具有適當之勁
度,並應事先評估開挖後所導致擋土結構體之變位及其對鄰近構造物
之影響。必要時應輔以完善的輔助措施,以避免擋土壁外側地表產生
有害之沉陷。

【解說】
地下深開挖因擋土結構體的側向變位導致周邊的地表沉陷問題,
常形成嚴重的營建公害,根據研究,周邊的地表面沉陷量與擋土設施
的型式、支撐方式、土壤分類、開挖深度、地下室構築方式、施工程
序等均有相當密切的關係,故其因素至為複雜。即使以有限元素法應
用於深開挖之分析設計已行之多年,但實際上,其分析結果與現地觀
測之結果仍有一段差距。
目前實務界最常採用之周邊地表沉陷評估方法,大都是以彈塑性
分析所得之擋土壁變形量,配合壁體變形與地表沉陷之關係公式或圖
表之半經驗法評估。評估方法細節部份可參閱相關文獻。

8-30
8.10 開挖安全監測

8.10.1 目 的

基地開挖宜利用適當之儀器,量測開挖前後擋土結構系統、地層
及鄰近結構物等之變化,以維護開挖工程及鄰近結構物之安全。
監測資料可作為補強措施、緊急災害處理及責任鑑定之依據。

【解說】
開 挖 安 全 監 測 對 基 地 開 挖 而 言,其 目 的 可 以 簡 單 說 明 如 以 下 各 項:
(1) 設 計 條 件 之 確 認:由 觀 測 所 得 結 果 與 設 計 採 用 之 假 設 條 件 比 較,可
瞭 解 該 工 程 設 計 是 否 過 於 保 守 或 冒 險,另 外 可 適 時 提 供 有 關 工 程 變
更或補救處理所需之參數。
(2) 施 工 安 全 之 掌 握:在 整 個 開 挖 過 程 中,監 測 系 統 可 以 隨 時 反 應 出 有
關 安 全 措 施 之 行 為 訊 息,作 為 判 斷 施 工 安 全 與 否 之 指 標,具 有 預 警
功效。必要時可做為補強措施及緊急災害處理之依據。
(3) 長 期 行 為 之 追 蹤:對 於 特 殊 重 要 之 建 築 物 於 完 工 後,仍 可 保 留 部 份
安 全 監 測 系 統 繼 續 作 長 期 之 觀 測 追 蹤。如 地 下 水 位 的 變 化、基 礎 沉
陷 等 現 象,是 否 超 出 設 計 值。此 外,長 期 之 觀 測 追 蹤 結 果 亦 可 做 為
鑑定建築物破壞原因之參考資料。
(4) 責 任 鑑 定 之 佐 證:基 礎 開 挖 導 致 鄰 近 結 構 物 或 其 它 設 施 遭 波 及 而 損
害,由 監 測 系 統 所 得 之 資 料,可 提 供 相 當 直 接 的 技 術 性 資 料 以 為 責
任 鑑 定 之 參 考,以 迅 速 解 決 紛 爭,使 工 程 進 度 不 致 受 到 不 利 之 影 響。
(5) 相 關 設 計 之 回 饋:對 於 基 礎 開 挖 擋 土 安 全 設 施 之 理 論,至 今 仍 難 以
做 妥 善 圓 滿 之 模 擬;因 此,一 般 基 礎 開 挖 擋 土 安 全 之 設 施 與 施 工 ,
工 程 經 驗 往 往 佔 有 舉 足 輕 重 的 地 位,而 工 程 經 驗 皆 多 半 由 監 測 系 統
所 獲 得 之 資 料 整 理 累 積 而 成。所 以 監 測 系 統 觀 測 結 果 經 由 整 理 歸 納
及 回 饋 分 析 過 程,可 了 解 擋 土 設 施 之 安 全 性 及 其 與 周 遭 地 盤 之 互 制
行為,進而修正設計理論及方法,提升工程技術。

8-31
8.10.2 監 測 系 統 之 設 置

基礎開挖之設計若遇下列情形時,應配合基礎開挖工作之進行設
置監測系統:
(1) 經 大 地 工 程 學 理 及 經 驗 分 析,結 果 顯 示 難 以 確 定 開 挖 所 致 之 影 響 者。
(2) 相 臨 基 地 曾 因 類 似 規 模 之 開 挖 及 施 工 方 法 而 發 生 災 害 或 糾 紛 者 。
(3) 開 挖 影 響 範 圍 內 之 地 層 軟 弱、或 其 他 相 關 條 件 ( 如 高 靈 敏 度、高 水 位
差 、 流 砂 現 象 等 )欠 佳 者 。
(4) 開 挖 影 響 範 圍 內 有 供 公 眾 使 用 之 建 築 物 、 古 蹟 、 或 其 他 重 要 建 築 物
者。
(5) 鄰 近 結 構 物 及 設 施 等 現 況 條 件 欠 佳 或 對 沉 陷 敏 感 者 。
(6) 於 坡 地 進 行 大 規 模 開 挖 時 。
(7) 將 開 挖 擋 土 壁 作 為 永 久 性 結 構 物 使 用 , 而 於 施 工 期 間 有 殘 餘 應 力 過
高或變位過大之顧慮者。

【解說】
本 節 所 列 各 項 為 一 般 常 見 之 情 況 , 其 中 第 (7) 項 更 常 見 於 一 般 房 屋
建築物,目前常以連續壁做為基礎開挖時之臨時擋土結構,於地下結
構物完成後,則做為永久擋土結構;連續壁經開挖及支撐過程,若產
生過高的殘餘應力及變形時,必須再度檢核其是否做為永久結構牆之
適用性。

8.10.3 監 測 規 劃

8-32
監測工作應依開挖深度、土層構造及土壤性質、地下水位、水壓
及水流情形、施工時間長短、擋土結構型式、支撐型式、開挖及支撐
步驟、施工困難度、開挖區四周環境等因素,做適當之規劃與設計。

【解說】
監測系統之規劃及設計應根據其擋土支撐系統之設計理念,並參
酌施工方式、施工環境及可引用之監測儀器性能,綜合考量,規劃及
設計出適當的監測系統。其規劃設計要領簡述如下:
(1) 監 測 參 數 之 選 定 : 基 本 考 慮 為 開 挖 工 程 施 工 安 全 之 掌 握 所 需 之
資料,一般包括:
(a) 地 下 水 位 及 水 壓
(b) 土 壓 力 及 支 撐 系 統 荷 重
(c) 擋 土 結 構 變 形 及 應 力 變 化
(d) 開 挖 區 地 盤 之 穩 定 性
(e) 開 挖 區 外 圍 之 地 表 沉 陷
(f) 鄰 近 結 構 物 與 地 下 管 線 等 設 施 之 位 移 、 沉 陷 量 及 傾 斜 量
(g) 鄰 近 結 構 物 安 全 鑑 定 所 需 之 資 料 ( 如 結 構 物 之 裂 縫 寬 度 等 )
(2) 各 項 參 數 在 施 工 過 程 之 行 為 預 測 : 設 計 單 位 依 據 其 設 計 原 理 與
假設之施工條件,預測各項參數之最大可能值以決定各該項監
測參數之量測範圍;同時預測施工各階段各項參數之演變,以
為擬訂監測管理值之參考。
(3) 各 種 儀 器 設 置 地 點 、 設 置 時 機 之 決 定
(4) 儀 器 規 格 之 決 定
(5) 儀 器 裝 設 施 工 規 範 之 擬 訂
(6) 儀 器 測 讀 正 確 性 之 檢 核 方 法 與 程 序 之 制 定
(7) 監 測 頻 率 最 低 要 求 之 決 定
(8) 監 測 管 理 值 之 研 擬 : 管 理 值 擬 訂 須 考 慮 下 列 因 素 :
(a) 工 程 規 模 與 工 期
(b) 設 計 參 數 之 不 確 定 性
(c) 環 境 的 複 雜 性

8-33
(d) 地 下 管 線 分 佈 、 鄰 房 現 況 及 基 礎 特 性
(e) 公 共 關 係 、 鄰 房 心 態 及 反 應
(9) 提 示 施 工 單 位 應 於 施 工 前 辦 理 之 事 項 : 設 計 者 應 就 其 設 計 上 之
特殊考慮因素及設計上未能充份考量之事項加以整理,而期望
施工單位於施工前辦理之事宜,如補充地質調查、地下管線調
查、鄰房現況調查或鑑定。

8.10.4 監 測 項 目

安全監測之項目一般包括下列各項,可視現場條件及設計需求作
適當之選擇。
(1) 開 挖 區 四 周 之 土 壤 側 向 及 垂 直 位 移 。
(2) 開 挖 區 底 部 土 壤 之 垂 直 及 側 向 位 移 。
(3) 鄰 近 結 構 物 及 公 共 設 施 之 垂 直 位 移 、 側 向 位 移 及 傾 斜 角 等 。
(4) 開 挖 影 響 範 圍 內 之 地 下 水 位 及 水 壓 。
(5) 擋 土 設 施 之 受 力 及 變 位 。
(6) 支 撐 系 統 之 受 力 與 變 形 。

8.10.5 配 置 原 則 及 監 測 頻 率

各監測項目之監測點配置、數量及監測頻率應符合一般大地工程
學理及經驗分析研判之需要,並以可充分維護基礎開挖及鄰近結構
物、設施等之安全為規劃原則。

【解說】
監測頻率之決定,通常考慮於不同的施工階段各項監測資料須取
得之頻次,原則上需配合施工並能取得足夠資料以供研判分析之用。

8-34
下表為一般建築開挖工程監測頻率之案例,可供參考。

監測項目 儀器名稱 儀器個數 監測頻率


每逢基地挖土前後,支撐施加預
擋土結構體變形 力及拆除前後:平時每週一次,
傾 度 管 處
及傾斜 開挖階段每週至少二次,必要時
隨時觀測
水壓式水壓計 支 平時每週二次,抽水時每天一次
地下水位及水壓
水位觀測井 支 平時每週二次,必要時每天二次
支 開挖階段每天至少一次,平時每
開挖面隆起量 隆 起 桿
週二次
支撐應力及應變 振動式應變計 個 每天一次
道路及建築物沉陷量 沉陷觀測釘 個 平時每週一次,必要時隨時觀測
每層澆築混凝土前後,平時每十
筏式基礎沉陷量 沉陷觀測釘 個
天一次
基地開挖時每天一次,平時每週
擋土壁鋼筋應力 鋼 筋 計 支
二次

8-3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