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遊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道家思想(文化單元)

選篇二 《逍遙遊》(節錄)
課本練習參考答案

【版邊問題】
1. 惠子為何敲碎大葫蘆?

惠子認為大葫蘆容量很大,用來盛水卻不夠堅硬而無法提舉;剖開它來做水杓,

底部又廣大平淺得不能容物。惠子覺得大葫蘆大而無用,故把它敲碎。

2. 莊子就葫蘆的用途對惠子提出了甚麼建議?

莊子建議可把大葫蘆繫在腰間作為腰舟,浮游於江湖之上。

3. 試劃出第 1 段中莊子有關事物用途的觀點。

(見課文內文標示)

4. 惠子對莊子的言論有何評價?

惠子認為莊子的言論大而無用,誇誕而不適用於世,故遭眾人鄙棄。

5. 莊子認為狸狌與斄牛,何者有用?何者無用?為甚麼?

莊子認為狸狌雖能捕捉小動物,在世人眼中為有用,可是經常因捕捉老鼠而死於

機關獵網之中,「無用」於自保。反觀斄牛雖身形巨大,不能捉老鼠,看似「無用」

但反而得以保天年,對斄牛自身而言,「無用」方為「有用」。

6. 莊子就樗樹的用途對惠子提出了甚麼建議?

莊子提議可把樗樹種植在遼闊的曠野上,供人逍遙休憩,這樣就可免遭砍伐傷害。

【課堂提問】
1. 莊子為甚麼認為惠子「拙於用大」?試舉例加以說明。

因為惠子被世俗的觀念和自己的成見所局限,未能根據事物的本性加以利用,不

懂真正判斷事物是「有用」還是「無用」。惠子認為大葫蘆容量很大,用來盛水卻不

夠堅硬而無法提舉;剖開它來做水杓,底部又廣大平淺得不能容物。惠子覺得大葫

蘆大而無用,故把它敲碎。

2. 莊子以「不龜手之藥」的故事說明甚麼道理?

說明即使面對同一樣事物,只要用法不同,結果便大有分別。

1
3. 惠子提及樗樹有甚麼目的?

他想借樗樹的「無用」,諷刺莊子的理論大而無用,為世所摒棄。

4. 莊子以狸狌和斄牛比喻甚麼?

莊子以狸狌比喻世俗人眼中認為「有用」的事物,以斄牛比喻表面上於世「無用」的

事物。

5. 莊子認為甚麼才是「有用」,甚麼才是「無用」?

他認為能依循事物的本性加以使用的皆為有用,即使在世俗人眼中看似無用,其

實是無用之用。相反,不依循事物本性而為的,可能在世俗人眼中是有用,但對保

養生命卻是無用。

6. 綜合全文,莊子認為如何才能達到逍遙的境界?

莊子借與惠子的兩段對話,說明只要不受外物蒙蔽,不拘囿於世俗的價值觀,破

除自我的成見與偏執,取消自身與外物的界限,便可達至逍遙的境界。

【篇章探究】
1. 試解釋下列句子中附有▲號的字詞,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
(1)魏王貽我大瓠之種。(第 1 段)  貽: 贈送取

(2)請與之。(第 1 段) 與: 允許/同意

(3)子獨不見狸狌乎?(第 2 段) 獨: 豈/難道

(4)東西跳梁,不辟高下。(第 2 段) 辟: 避開陳

(5)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第 2 段) 患: 擔憂

2.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寫為白話文。

(1) 夫子固拙於用大矣!(第 1 段)

你實在不善於使用大的東西啊!

(2) 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第 1 段)

能使手不龜裂的藥方是相同的;有的人用它獲得封賞,有的人卻只能靠它在

水中漂洗絲絮,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

3. 本文主要記敍莊子與惠子的兩次問答,試從文中摘錄關鍵字詞,歸納兩人的問答內
容。
惠子提 瓠 瓜 大 而 無 用

2
問:

第一次問答- 莊子回答:指出惠子因為「 有蓬之心 」,

所以「 拙於用大 」。

惠子提問:樗樹大而無用。
第二次問答-
         莊子回答:提出只有「 無所可用 」,才能免於困苦。

4. 惠子先後兩次問難,試根據惠子的提問,回答以下問題。

(1) 惠子兩次問難運用了哪種論說手法?試簡述之。

  惠子運用了 舉例論證  的方法向莊子提問,第一次舉出 瓠瓜既不

能盛水,又不能為瓢 ;第二次舉出 樗樹既「不中繩墨」,又「不中規矩」

,以證明瓠瓜及樗樹都是  大而無當 。

(2) 承上題,惠子先後兩次向莊子提問有何用意?

A 向莊子炫耀自己受到魏王賞識
B 向莊子討教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C 譏笑莊子所言的道理欠說服力 A B C D
D 暗諷莊子所言的道理大而無用 ○ ○ ○ ●

5. 莊子先後兩次運用對比手法回應惠子的提問,試根據莊子的回應,回答以下問題。

(1) 莊子兩次運用對比手法回應惠子提問的過程是怎樣的?兩次回應分別帶出甚
麼論點?
論證過程 論點
第一次回應 以宋人 用不龜手藥漂洗絲絮, 事物雖然相同,但 使用者的想

3
數代只得數金 與客人 用不龜手 法、用法不同,功效有極大分

藥打仗卻能獲得封地 作對比。 別。

以 狸 狌 雖 能   跳 躍 伏 擊 以 捕 惠子等俗世人眼中的「有用」反

獵,但 多誤中機關,死於網中 而會 為自己帶來禍害 ,相反於


第二次回應
,與斄牛 身體龐大不能捕獵 , 世「無用」卻能在 保養生命 上起

卻 安享天年 作對比。 着大用。

(2) 莊子兩次運用對比手法的用意是甚麼?

第一次的用意:暗諷惠子以  主觀思想  論斷外物之用。

第二次的用意: 不認同惠子建功立業,追求功名利祿的價值觀 。

6. 綜合全文,莊子以甚麼判斷事物「有用」與「無用」?在適當的方格內加✓,可選多
於一項。
✓ 是否根據事物的本性

是否保全事物的生命

使用的方法是否有誤

✓ 使用者的眼光是否遠大

7. 寓言是指借用想像奇特的故事說明道理,莊子尤善用寓言說理,充滿奇想,把自
己的觀點寄寓其中。

(1) 文中所舉的例子分別屬於以下哪類寓言?試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可選多
於一項。
A 宋人不龜手之藥
B 狸狌捕獵,死於罔罟
C 斄牛若垂天之雲而不能執鼠
D 瓠瓜大而無用

4
E 樗樹不中繩墨、規矩
A B C D E
 虛構人物的故事 ● ○ ○ ○ ○
 動物象徵的故事 ○ ● ● ○ ○
 兩者皆非 ○ ○ ○ ● ●

(2) 承上題,試分析運用寓言對表達本文主題有何作用。

善用寓言可使「無用之用」這個抽象的道理說明得更具體生動,深入淺出,

變得顯淺易明,有助加強說服力。

8. 在本文中,莊子與惠子的兩段對話均圍繞「有用」與「無用」展開討論。
(1) 綜觀全文,莊子借「有用」與「無用」的討論,說明了甚麼道理?試以不多於
80 字概括。(標點符號計算在內。)

莊 子 通 過 否 定 惠 子 認 為 大 瓠 無 用 之 15

說 , 指 出 只 有 善 用 事 物 的 本 性 , 才 30

能 成 就 大 用 。 然 後 又 借 樗 樹 於 人 無 45

60
用 正 是 其 能 夠 養 生 盡 年 的 大 用 , 說
75
明 「 無 用 之 用 方 為 大 用 」 的 道 理 。
90

5
公開試題目

年份:2018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1 分)
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

患:擔心 / 擔憂 / 憂慮 / 憂心

年份:2021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並把答案寫在横線上。( 2 分)
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

患:種植 / 種 / 栽種

2. 《逍遙遊》(節錄)一文,惠子以大瓠為喻有何目的?(2 分)
A. 批評莊子的學說看似宏大,卻不切實際。 A B C D
B. 諷刺莊子愚昧,不明不同事物各有其用。    
C. 諷刺世人不懂變通,心裏好像塞滿蓬草。
D. 批評大瓠虛有其表,並沒有實際的用途。

3. 根據《逍遙遊》(節錄)一文,下列何者拙於用大?何者擅於用大?又或是無從判斷?(
4
分)
拙於用大 擅於用大 無從判斷
(i) 宋人   
(ii)客人   

4. 《逍遙遊》(節錄)一文,莊子如何以樗樹為喻抒發對人生的感悟?試綜合有關內容
說明。(4 分)
《逍遙游》中的樗樹樹幹粗大、不合繩墨;樹枝彎曲,不中規矩,匠人離棄,在世
人眼中是「無用」。莊子認為大樗無用,可將之置於寬闊無人的地方,沒有人會想
砍伐它,盡享天年,這才是真正的「有用」。莊子藉此帶出人生許多世俗認為「有
用」的事情會招致禍害;世俗認為「無用」的事情,反而可讓人得享天年,所以我
們不要被世俗的有用及無用所限,才能得到精神上的逍遙。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