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肇亨:〈荒木見悟明代佛教研究再省思〉,《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31卷第1期,2021年3月,頁43~55。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4

※ 荒木見悟教授逝世四週年紀念專輯 ※

荒木見悟明代佛教研究再省思

廖肇亨 *

一、前言:問題之所在

如果沒有遇到九州大學的楠本正繼,荒木見悟(敬稱略)的學術研究當中,儒
學還能占有多少比重,不免令人存疑。儘管荒木見悟「本來性/現實性」的方法無
疑來自佛教的啟發,儘管荒木見悟對於明代佛教研究的開拓之功並世無兩;即使他
已有數冊明代佛教的專著,即使門人野口善敬如今已繼踵先師,成為當今學界關於
中國近世佛教研究的領航人。但專門討論荒木見悟關於明代佛教的相關研究論著,
仍屬鳳毛麟角。
荒木見悟出身真宗信仰的家庭,在進入九州大學以前,在龍谷大學就讀,也曾
在比叡山短暫修行。不難看出:他青年時期的艱難、困惑,以及尋求的救贖,都在
佛教。進入九州大學就讀時,最初原本以印度哲學(佛教學)為專業,但在當時印
度哲學的干潟龍祥的推薦下,轉投中國哲學楠本正繼門下;楠本正繼開啟荒木見悟
關於儒學的視野,並示之為學之方。荒木見悟第一部專著,是以博士論文為基礎,
修改而成的《佛教與儒教》,最後一部專著是《憂國烈火禪》。終其一生,荒木見
悟始終沒有真正離開儒佛關係的研究領域,也曾註解過明教契嵩《輔教編》、大慧
宗杲《大慧書》、雲棲袾宏《竹窗隨筆》等著作。故曰荒木見悟的學術研究起於佛
教,終於佛教,似乎也無不可。

* 廖肇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 43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三十一卷 • 第一期 荒木見悟教授逝世四週年紀念專輯

二、華嚴法界觀與看話禪:荒木見悟佛教研究方法論

荒木見悟的佛教研究,可以說以華嚴學的思維樣式為出發,通過《佛教與儒
教》,尋繹佛教與儒學的相互關係,與傳統佛教學者先從文獻語言處下手略有一徑
之隔。或可謂先立其大本,但荒木見悟絕不作懸空荒悠之言,立言有本有據,仍
然有嚴謹的實證文獻作為根據。只是說其出發點先從大處著眼,日後又添加筋骨血
肉。荒木見悟以華嚴與禪為佛教哲學的兩大主軸。早年他曾經對《華嚴五教章》下
過甚深工夫,其哲思境界則具體展現在《佛教與儒教》之第一、二章。同時他對清
涼澄觀、圭峰宗密、李通玄諸人始終保持一定程度的關切,對於華嚴學在明代的開
展做了精密的梳理。在《釋迦堂への道》(往釋迦堂之道)中,他曾經表明他的華
嚴學知識主要來自湯次了榮《華嚴學大系》(頁 148)、龜谷聖馨《華嚴聖典研究》
(頁 148)、高峰了州(頁 156)。
筆者曾經歸納荒木見悟佛教研究的三重特色。第一是佛教與世俗倫理的交涉。
第二是就實踐(修、學)與理念(悟、仁)的相互關係,或許這可以看作工夫論的
一種深入探討,荒木見悟特別對「頓悟漸修」此一概念的緣起與演變感到興趣。第
三是不同語境的詮釋視境,特別是明代奉佛的知識社群對於傳統的經典(例如《楞
嚴經》1)、人物(例如圭峰宗密 2、李通玄 3、永明延壽 4)、概念(「頓悟漸修」、
「禪淨
雙修」)的創造性詮釋。其中,荒木見悟最情有獨鍾的人物,無疑就是大慧宗杲。
禪宗史上提倡看話禪最力的代表人物大慧宗杲,宋代臨濟宗楊岐派僧,字曇
晦,號妙喜。俗姓奚,宣州(安徽)寧國人。十七歲,出家於東山慧雲寺之慧齊
門下,翌年受具足戒。嗣圓悟克勤之法,圓悟克勤並以所著《臨濟正宗記》付囑
之。未幾,令師分座說法,由是叢林歸重,名振京師。靖康元年 (1126),丞相呂舜

1
(東京:研文出版,1984
荒木見悟:〈明代における楞嚴經の流行〉,《陽明學の開展と佛教》
年),頁 245-274。
2
荒木見悟:〈宗密の絕對知論─知之一字眾妙之門について〉,《南都佛教》(東大寺)第 3 號
(1957 年 5 月),頁 1-10。
3
荒木見悟:〈明代における李通玄〉,《中國心學の鼓動と佛教》(福岡:中國書店,1995 年),頁
141-184。
4
荒木見悟:〈明末における永明延壽の影像〉,《東洋古典學研究》(廣島大學)第 19 號(2005 年
5 月),頁 39-54。

• 44 •
荒木見悟教授逝世四週年紀念專輯 荒木見悟明代佛教研究再省思

徒奏賜紫衣,並得「佛日大師」之賜號。紹興七年 (1137),應丞相張浚之請,住持
徑山能仁寺,諸方緇素雲集,宗風大振。紹興十一年 (1141),因議論朝政,於十一
年五月褫奪衣牒,流放衡州(今湖南衡陽),又集錄古尊宿之機語及與門徒間商量
討論之語錄公案,輯成《正法眼藏》六卷。致力鼓吹公案禪法,其禪法稱之為「看
話禪」。晚年,住徑山,四方道俗聞風而集,座下恒數千人。孝宗歸依之,並賜號
「大慧禪師」。隆興元年入寂,世壽七十五,法臘五十八。諡號「普覺禪師」。遺有
《大慧語錄》、《正法眼藏》、《宗門武庫》等書。荒木見悟除了曾經註解《大慧書》
(書簡集)一書之外,在著作中不斷言及大慧宗杲,《佛教與儒教》第三章〈朱子的
哲學〉第一節即是「大慧宗杲的立場」、《陽明學的位相》中又有〈陽明學と大慧
禪〉專章談大慧宗杲在晚明知識社群的接受與閱讀。大慧宗杲幾乎也是貫串荒木見
悟一生學術研究生涯旨趣的主題。從禪宗史的角度來看,大慧宗杲雖然是看話禪的
旗手,但荒木見悟卻對看話禪在禪林的發展罕所著意,反而側重在士人群體的接
受;從宋代的張九成到王門後進。熟悉荒木見悟思想樣式的人,應該知道荒木見悟
區分「三教一致」與「三教合一」兩者的差異。在荒木見悟的認識中,大慧宗杲可
以說是三教一致論(至少是儒釋調和論)中的佛門核心。
綜觀荒木見悟的著作,大慧宗杲代表了幾重重要的意義:1. 公案禪代表著靜
動一如的功夫歷程,特別是對照強調靜定的默照禪。2. 同時統攝真如世俗兩諦的境
界。3. 知識與實踐的圓滿結合。4. 入世與出世的積極融匯。阿部肇一曾以「愛國
禪」形容大慧宗杲,大慧宗杲對明末清初的禪林發揮了巨大無比的精神前導作用。
筆者曾有一系列的專文研究,俱收入《忠義菩提:晚明清初空門遺民及其節義論述
探析》一書,最初也是受了荒木見悟的啟發。
華嚴、禪宗之外,荒木見悟在研究雲棲袾宏時也觸及淨土與戒律 5,在研究蕅
益智旭也略微論及天台學 6。至於密教、唯識,則似乎未曾開展。但對於明代佛教研
究,荒木見悟的建樹已經遠邁前人。

5
參見荒木見悟:《雲棲袾宏の研究》(東京:大藏出版,1985 年)一書。
6
荒木見悟:
〈蕅益智旭の思想と陽明學─ある佛教心學者の步んだ道〉,《明代思想研究》
(東
京:創文社,1975 年),頁 354-371。

• 45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三十一卷 • 第一期 荒木見悟教授逝世四週年紀念專輯

三、從憨山德清到覺浪道盛:荒木見悟明代佛教研究

荒木見悟門人,當世明清佛教旗手野口善敬,如是形容荒木見悟的佛教研究:
荒木見悟關於佛教的研究,即使直接的目的在於對一個時代思想的構造與變
遷發幽闡微,但並非沿襲傳統中國近世佛教或儒學的說法來加以精細地檢
視。荒木見悟的研究成果開拓了特殊的、無人可以仿效的面向,就宋代至清
代的佛教研究別開生面,特別是以晚明時期的禪門為中心。7
野口善敬這段話透露幾個重要的訊息:首先,荒木見悟的明代佛教,是探尋有明一
代思想構造不可或缺的部分,似乎帶有某種程度「時代精神」的傾向,就明代中後
期而言,陽明學成為不可迴避的重要環節;其次,荒木見悟的近世佛教研究幾乎前
無所承,近世佛教研究同時為佛教與儒學的研究者所冷遇。即使有荒木見悟如此
卓越的研究,日本學界對明代佛教仍然十分陌生。例如早稻田大學的福井文雅就
說道:「在佛教方面,要想組織一套中國佛教史的系列叢書,能撰寫明代及以後的
佛教歷史的人幾乎沒有,大家都不清楚。一般的歷史情況雖然都知道,但是明代以
後的佛教思想及其特點,卻很不清楚。要了解現代的中國,明清是十分重要的。而
要了解明清的佛教,它之前的佛教等方面的知識又是必要的。……明清時代,可說
完全是三教一體,如果不搞清楚這段歷史,現在的中國也是很難認識的。現在一般
的日本人都帶著唐代的知識來看現代中國,這顯然錯了。」8 明代佛教當然不盡然只
有三教一體,日本學界也未必無人知曉明代佛教,但即便一代大家福井文雅亦對明
代佛教邈若雲漢,遑論一般大眾。從這個角度看,雖然在荒木見悟之前,佛教研究
並非完全沒有觸及明代部分,但荒木見悟的明代佛教研究具有天地開闢、「一畫之
法,乃自我立」的指標性意義。
以(楠本正繼)先生專業的宋明儒學課堂上的資料為出發點,隨著歲月的增
長,逐步累積儒學相關的知識,但關於佛教的部分,不得已只好獨自學習。
雖說是佛教,但卻不無各宗各派分裂對立的情形。其中,與儒教關係最深
的部分,可想而知,不正是「華嚴─禪」此一流亞嗎?三十多歲的十年光

7
野口善敬著,廖肇亨譯:〈荒木見悟的佛教研究〉,《當代》第 227 期(2006 年 7 月),頁 69。
8
《漢字文化圈の座標》(東京:五曜書房,2002
福井文雅著,陳繼東整理:〈從漢學到中國學〉,
年),頁 47。

• 46 •
荒木見悟教授逝世四週年紀念專輯 荒木見悟明代佛教研究再省思

陰,幾乎與「宋明儒教─華嚴─禪」朝夕相處,具體成果匯整為處女作
《佛教與儒教》一書,這大概可以算是我治學生涯的基礎。9
有趣的是:荒木見悟此際的學問發生有趣的翻轉,儒學基本上依止楠本正繼,反而
佛教部分成為無所依傍、自我摸索的狀態。在此之前,他特別專注真宗思想的研究
發展。這段話隱隱然批判了日本學界、教界、宗派各自為政的情況。荒木見悟在自
傳中,對日本佛教傳統的「宗學」深致不滿隨處可見,即使是當時風靡天下的鈴木
大拙,荒木見悟也覺得已經被臨濟禪門過分神格化。雖然有其他方法論上的啟迪,
但以儒釋調和為視野,以嶄新的研究視野重新正視晚明清初的思想家,謂荒木見悟
的貢獻並世無兩絕非過譽,也是赤手搏龍蛇。
荒木見悟以獨到的視野,關注許多前此未被學界所關注的人物,僧人有玉芝
法聚、無念深有、湛然圓澄、憨山德清、雲棲袾宏、覺浪道盛、蕅益智旭、木陳道
忞;居士有管東溟、周海門、陸光祖、趙大洲、鄧豁渠、陶望齡、葛寅亮等人。荒
木見悟的研究即使有時並非絕對的孤明先發,如此則有價值上的翻轉或新的理論依
據。從荒木見悟的研究對象,不難發現:荒木見悟的討論雖然似乎受到前人《宋元
學案》、《明儒學案》、《補續高僧傳》、《皇明名僧輯略》、《明高僧傳》、《南宋元
明禪林僧寶傳》諸著作的啟發,但無論在深度或廣度,都有巨幅的飛躍,或者是評
價的翻轉。
荒木見悟的研究不完全依照前人的安排,以晚明佛教為例,荒木見悟大概參考
過忽滑谷快天《禪學思想史》、蔣維喬《中國佛教史》,亦偶道及陳垣,然更多的
是自己的創見與安排。例如在《佛教と陽明學》(佛教與陽明學)一書第十、十一
兩章〈新佛教をになう群像(上)、(下)〉(荷擔新佛教群像)當中提到,晚明具
有代表性的佛門人物列舉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覺浪道盛(上);蕅益智旭、雲棲
袾宏(下)五人 10。嚴格來說,這種分類法幾乎專屬於荒木見悟。此五人似乎是在所
謂「明末四大師」的基礎之上另外加上覺浪道盛。而前半三人之所以聚為一處,主
要在於其強烈的社會性格,荒木見悟以「社會禪」一詞統括三人的共通點;後半兩
人,先敘蕅益智旭,再談雲棲袾宏,就時間序列來說,似乎有點奇特。在近代淨土
祖師系譜的排序中,通常以雲棲袾宏為所謂的蓮宗八祖,蕅益智旭有時則被列為蓮

9
〈あとがき〉,《陽明學と佛教心學》(東京:研文出版,2008 年),頁 285-286。
荒木見悟:
10
《佛教と陽明學》(東京:第三文明社,1979 年),頁 99-134。
荒木見悟:

• 47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三十一卷 • 第一期 荒木見悟教授逝世四週年紀念專輯

宗九祖。荒木見悟先敘蕅益智旭,再談雲棲袾宏,也是以念佛思想為二者之間最重
要的聯繫所在;似乎隱然有以「禪(入世)/淨(出世)」作為佛門內部入世傾向
判分的架構。世間習於萬曆三高僧加上蕅益智旭,慣稱「明末四大師」,然「明末
四大師」實起源於江戶佛門,於晚清方始輸入中國。蕅益智旭在中國佛教史上被尊
為天台中興,地位提昇到與憨山德清、雲棲袾宏並稱,江戶佛門功不可沒。簡凱廷
於此論之已詳,茲不贅述。荒木見悟在此,主要承襲日本學界一般的看法,十分重
視蕅益智旭的地位。雖然蕅益智旭也談「現前一念心」或天台思想,但從他自稱八
不道人一事,荒木見悟認為他似乎不歸屬於特定的教派,這點並未完全跟隨江戶以
來的評價,而是對他的學派歸屬採取保留的態度;更多的是釐清陽明學在蕅益智旭
思想的成分。荒木見悟曾就蕅益智旭的思想成分,與聖嚴法師有過小小的論爭。聖
嚴法師主張,蕅益智旭的思想主要是佛教內部理路自身所致,而荒木見悟則強調受
到陽明心學的啟發。兩者言皆成理,但觀察的角度不同。雖然清末民初以來,佛教
界受到來自日本的影響,也開始熱衷談論晚明四大師,但從嚴格學術意義談論其思
想樣式,甚至一錘定音,首發唱導之功的,莫有大於荒木見悟者。
萬曆三高僧中,荒木見悟曾為文專門討論憨山德清與雲棲袾宏。〈憨山德清の
(憨山德清之生涯及其思想)11 一文,幾乎是學界處理憨山德清的
生涯とその思想〉
濫觴,將憨山德清重新拉回學界的視野。不過本文除了梳理憨山德清的生平、社會
傾向之外,主要側重在分疏憨山德清的禪宗思想。荒木見悟在此文末尾提出一個問
題:憨山德清雖然與王門後學多所往來,但對陽明學卻罕所言及 12。雖然荒木見悟最
後從思想構造解析儒佛之間的差異,但這是否也意味著荒木見悟儒佛關係的方法亦
有所局限?值得進一步思考。至於雲棲袾宏,荒木見悟可謂情有獨鍾。除了用一整
部專書的篇幅探究其思想之外,也對《竹窗隨筆》進行了詳細的譯註。
雖然雲棲袾宏是晚明弘揚淨土法門的代表人物,但通過荒木見悟的研究,察
覺到雲棲袾宏思想中的華嚴與禪宗的成分,並且就「自力/他力」或「善人/惡
人」正機等命題加以檢討,當然也觸及儒教觀與世俗倫理。日本江戶時代的佛教對
雲棲袾宏的評價往往不佳,以為其禪不禪、淨不淨。例如江戶臨濟宗白隱禪師的門

11
此文收入荒木見悟:《陽明學の開展と佛教》(東京:研文出版,2000 年),頁 135-173。
12
不過有趣的是:王陽明與憨山德清關於《大學》的註釋,卻是學界關注的熱門課題,相關研究甚
夥,可以參見陳永革:〈知善之詮釋:以王陽明與釋德清之解《大學》為中心〉,《近世中國佛教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 年),頁 269-290。
思想史論》

• 48 •
荒木見悟教授逝世四週年紀念專輯 荒木見悟明代佛教研究再省思

人東嶺圓慈 13 曾就雲棲袾宏編《禪關策進》說道:「此書間以念佛,參究自己。是
則是,甚奪衲僧頴氣,落往生門者不少。若依老僧意,一齊削去可也。何故?獅子
不食鵰殘,猛虎不飡伏肉。往生一機,還他淨家。衲僧門下實智尚不要,何況假名
耶?」14 荒木見悟《雲棲袾宏研究》一則探究雲棲袾宏生平、交遊與思想,另一方
面,也有意與日本方面歷來對雲棲袾宏的評價加以對話。
研究明清佛教,以「晚明四大師」為起點,大體為學界共識。但將目光投向覺
浪道盛,並關注佛教在天崩地解的明末清初的特殊表現,是討論荒木見悟明清佛教
研究時不能忘記的重要成就。

四、忠義菩提:天崩地解的佛教

從陳垣《清初僧諍記》、《明季滇黔佛教考》二書之後,佛教在天崩地解的明
末清初所扮演的角色便為學界所關注。晚明的佛教叢林具有高度的現實感,社會倫
理觀相關的論述遠過前人,一直是荒木見悟心目中晚明佛教圖像的基本樣式。明末
清初,晚明清初佛門叢林之中,以「忠孝名天下」的僧中遺民大有人在,諸如繼起
弘儲、三宜明盂、隱元隆琦,都是身負天下重望的僧中遺民;然而說儒佛會通、莊
子託孤、怨的禪法云云,思想豐富多元,就思想精彩原創的程度,則莫有過於曹洞
宗壽昌派的覺浪道盛。如果說「明末四大師」的說法淵源有自,亦非全然由荒木見
悟首倡。從發掘到專文討論,乃至於第一部研究專著,荒木見悟一直對覺浪道盛情
有獨鍾,幾乎可以說是明清鼎革期最重要的佛門人物;這絕不只是因為著名的思想
家浮山愚者出於他的門下而已。
最初是〈覺浪道盛研究序說〉一文,後來發展成《憂國烈火禪─禪僧覺浪道
盛のたたかい》(憂國烈火禪─禪僧覺浪道盛的奮戰)一冊專著;在荒木見悟之
後,開啟學界(特別在臺灣)重視研究覺浪道盛的風潮 15。如果說管東溟是奉佛儒

13
江戶時代號稱臨濟中興的白隱慧鶴門人,享保 6 年 (1721) 4 月 14 日生,卒於 政 4 年 (1792) 閏 2
月 7 日。著有《宗門無盡燈論》等。東嶺圓慈對雲棲袾宏的看法其實代表了日本臨濟禪者一般的
看法,認為雲棲袾宏雜合淨土,非純禪,故有此文之作。
14
東嶺圓慈:〈重刻禪關策進後序〉,《禪關策進》,收入《大正藏》,第 48 冊,經號 2024,頁 1109
下。
15
筆者曾在多篇文章提及覺浪道盛,例如〈明末清初叢林論詩風尚探析〉,《中邊•詩禪•夢戲:

• 49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三十一卷 • 第一期 荒木見悟教授逝世四週年紀念專輯

者,那麼覺浪道盛或許可以說是演儒高僧。若承襲既有思想史、佛教史的觀點,往
往輕易看過覺浪道盛。荒木見悟在《憂國烈火禪》一書的後記中如是形容覺浪道
盛:
明末動亂激化,祖國瀕臨滅亡的危機,流民遺骸散落在街頭山野。民眾依賴
的當政者,屢屢表現出無能頹唐之狀,官場上顢頇卸責之風充斥,如此一
來,正是標舉「大用現前」旗號的活禪登場的時機了。其中,超越眾生期待
渴望的正是覺浪道盛,可視為其與「禪非禪」、「儒非儒」的王陽明前後呼
應。特別是在「自由由己」這個路線大步前進這件事情上,不難看出兩者具
有共通性。在這個意義上,或許可以說道盛是繼臨濟、大慧而起的禪門英傑
吧。只是,道盛種種不拘格套的言行或議論,若從禪宗史來定位,反而會衍
生其他種種問題,這或許是他在禪宗史上聲名不顯的原因吧。16
以覺浪道盛逕接臨濟義玄、大慧宗杲,又可與被視為「近禪」的王陽明相匹敵,評
價不可謂不高。就荒木見悟研究對象總體而言,其評價似乎甚至尚在管東溟之上。
如此看來,不論是儒學史或禪宗史,此絕非學界公論,而是荒木見悟的個人意見。
覺浪道盛再傳弟子東皋心越後來進入日本,駐錫水戶祇園寺,曹洞宗壽昌派法脈亦
渡海傳入東瀛,日本禪林亦非對覺浪道盛一無所知。但荒木見悟討論覺浪道盛時,
除了師承之外,曹洞宗的師資傳授幾乎不在關心之列。荒木見悟所見覺浪道盛無可
取代的重要性至少有:1. 融會百家的思想內涵;2. 明清鼎革之際強烈的現實關懷。
荒木見悟談覺浪道盛不是從禪宗的脈絡談起,而是從楊慈湖的易學談起,進而討論
覺浪道盛的「尊火為宗論」、「麗化說」
;又藉著託孤說,重新檢視《莊子》
;最終在
討論方以智時,談論科學客觀化原則與禪門心法的調和。在荒木見悟的詮釋之下,
覺浪道盛幾乎是外學混雜的集大成,差一步即成外道。荒木見悟抨擊日本佛教「純

明末清初佛教文化論述的呈現與關懷》(臺北:允晨文化公司,2008 年),頁 52-60,討論過覺浪


道盛的詩論與「怨」的禪法;〈以忠孝作佛事:明末清初佛門節義觀論析〉一文則就覺浪道盛的
「大冶紅爐禪」加以探究。此外,亦請參見謝明陽:《明遺民的莊子定位論題》(臺北:臺灣大學
文學院,2001 年)、徐聖心:〈火•爐•土•均─覺浪道盛與無可弘智的統攝之學〉,《臺大佛
學研究》第 14 期(2007 年 12 月),頁 119-157、楊儒賓:〈儒門別傳─明末清初《莊》《易》同
流的思想史意義〉,鍾彩鈞、楊晉龍主編:《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學術思想篇》
(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 年),頁 245-289 等相關著作。
16
荒木見悟:《憂國烈火禪─禪僧覺浪道盛のたたかい》(東京:研文出版,2000 年),頁 218。

• 50 •
荒木見悟教授逝世四週年紀念專輯 荒木見悟明代佛教研究再省思

禪」主義的說法不遺餘力,並以為,真空化傾向的「純禪」離脫現實的傾向太強,
無法正視人世的苦難,遑論解決。覺浪道盛種種深具創意的說法與思想,其實最主
要的用意,仍然是尋求在天崩地解時空中,貞下起元的契機。荒木見悟對於明清鼎
革有強烈的關懷。除了《憂國烈火禪》之外,荒木見悟至少尚著有〈金正希と熊魚
山〉(金正希與熊魚山)17、〈禪と名教─木陳道忞の變節〉
)(禪與名教─木陳道
忞的變節)18 兩篇專著討論明清之際禪門人物的政治立場。前者為遺民出家,後者為
新朝國師。這兩篇論著都運用北京國圖收藏的文獻資料,前者為《檗庵語錄》,後
者為《百城集》。荒木見悟對於木陳道忞政治立場的轉換並未苛責,只是隱隱然援
引覺浪道盛、繼起弘儲作為參照。金正希、熊魚山是覺浪道盛社會觀的延長線,可
以說當時佛門「菩提心即忠義心」此等精神圖式的具體展現 19;木陳道忞則是覺浪道
盛的對立面,意味著政治威權下禪宗話語與行為不得不爾的轉換。然而,不論是延
長線或是對立面,論思想的精彩豐富,都遠不能望覺浪道盛之項背。從荒木見悟詮
釋對覺浪道盛精神圖像的詮釋來看,覺浪道盛不僅是荒木見悟心目中禪門人物的理
想類型,更是禪宗思想史上最後精彩的光輝,荒木見悟或許也不無將覺浪道盛視為
禪學思想史殿軍的用意。雖然,在政治現實上,往新朝靠攏卻是不得不爾的時代潮
流。

五、結語:反思與超越

荒木見悟的明代佛教研究,在方法上有諸多可供學習借鑑之處與特徵,值得後
來者借鏡,茲舉其犖犖大者,就教方家。
(一)堅實可靠的文獻基礎,荒木見悟的文獻依據極其堅實,目錄學功力十分厚
實。除了日本所藏漢籍(例如與岡田武彥合編《和刻本近世漢籍叢刊》)與和
刻本之外,對中國方面所藏明代思想家與僧人著作的資料,在三十年前便已
詳密地掌握,令人印象深刻。其曾於收羅管東溟著作一事嘔心瀝血,其言自
然信實可從。這絕不是說荒木見悟沒有哲學方法,而是說:荒木見悟在發展

17
收入荒木見悟:《明清思想論考》(東京:研文出版,1992 年),頁 129-186。
18
收入荒木見悟:《陽明學と佛教心學》,頁 237-259。
19
關於這一點,詳參廖肇亨:《忠義菩提:晚明清初空門遺民及其節義論述探析》(臺北:中央研究
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3 年)一書。

• 51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三十一卷 • 第一期 荒木見悟教授逝世四週年紀念專輯

自己的哲學方法之外,於文獻訓詁之基本工夫,絕無掠虛之弊。荒木見悟繼
承日本學界精讀原典的基本精神,於一字一詞都不輕易放過。其讀書之多、
思慮之深、視野之廣,當世罕有其儔,解義即修行。信然。
(二)荒木見悟治學與當世「小題大作」趨勢不同,往往先立其大本,再就個案仔
細梳理。佛教與儒教,看似迂闊,大本既立,在依彼此相互關係頻率安頓位
置,方能妥適定位。佛教大概以華嚴與禪為主象限,儒教則以朱子學與陽明
學為主,儒佛兩者之間別有儒釋調和論一門。以佛教關係而言,陽明學較
近,朱子學較遠。但朱子學看似排佛,也不能與佛教決然無涉,例如大慧宗
杲對朱子的影響,就不能忘記輕易看過。儒佛關係中,有奉佛儒者,例如管
東溟;也有通儒高僧,如覺浪道盛(可以遠溯至宋代的明教契嵩、孤山智圓
等人)。細繹荒木見悟的研究,不難隨時體會「相互主體性」或「互文性」。
另一方面,儒佛同樣都成長於同樣的風土,既有「風土論」的味道,也不無
華嚴「一多相即」的投影。因此,荒木見悟的研究帶有相當程度的整體性,
除了單一研究主題之外,必須掌握各個不同研究對象的相互位置。
(三)荒木見悟的研究中,思想不是真空(所謂「純禪」)的存在,往往帶有強烈
的現實傾向。例如晚明佛教的復興,並非憑空所至,而是受到萬曆以來時局
政局的影響,兼之以陽明學的觸發,遂能如星火燎原。因晚明萬曆以來時局
環境的重大變化而有三高僧,因明清鼎革而有覺浪道盛。朱子學、陽明學、
禪學、淨土彼此都有相互對治的關係,荒木見悟的研究,某個程度也有佛教
「應病與藥」的意味。
(四)荒木見悟的研究當中,其「本來性/現實性」的說法最為人津津樂道,不難
看出具有相當程度的佛教淵源。本來性與現實性的糾葛,荒木見悟在《佛教
與儒教》一書中有大概的分疏,他處言及亦屢不一見 20。除了佛教以外,荒木
見悟也受到諸多現代思潮的影響:京都學派、近現代佛教思潮(特別是日蓮
宗與真宗)、西方唯心論的投影皆歷歷可見。但從其研究當中,不難看出心
中恆常的對話方,就是日本宗門所謂「純禪」、「純淨」的宗學傳統。荒木見

20
荒木見悟:
〈大應 純禪の風光とその返照〉,
《日本の禪語錄(三)─大應》(東京:講談社,
1978 年),此文是本書的解說部分,對於「本來性/現實性」也有解說。此書由於是日本禪僧大
應國師的語錄,一般中國學研究者較不熟悉,筆者有意將其譯成中文,敬請期待。

• 52 •
荒木見悟教授逝世四週年紀念專輯 荒木見悟明代佛教研究再省思

悟強調,中國禪看似駁雜的面貌之下,潛藏的是豐沛的能量與如火的熱情,
與日本禪宗看似純淨的面貌,卻逐漸與世隔絕的傾向大不相侔。另一方面,
中國純禪的想法雖然並不流行,但是乾嘉以後,考據學取得知識社群的話語
權,佛教更加頹唐。「本來性/現實性」的說法開創了思想史的新視野,讓我
們重新想起、發現許多的思想家,但在思想史上仍需要更多精密的檢視與反
思。
對於儒佛調和論研究的成就,荒木見悟確是難以企及的高峰,但從明代佛教的
研究來看,荒木見悟的研究也到了重新反思的時候。荒木見悟開啟明代佛教研究大
致的規模與格局,但未來仍有許多值得努力的空間,值得後繼者持續努力:
(一)荒木見悟過於強調陽明學與儒釋調和論的連結度,反對所謂宗派意識。但晚
明以來,佛門的宗派意識其實非常明顯。例如密雲圓悟一系主張臨濟正宗、
無異元來的曹洞宗壽昌派、賢首宗中雪浪洪恩的南方系、月川鎮澄的寶通
系、雲棲袾宏的雲棲系,而幽溪傳燈站在天台宗的立場上說:「或曰:『若天
台以性具稱圓者,如他宗,誰不云圓家以性具為宗耶?若然,又何獨貴於天
台?』故釋之云:『誠如所言,他師果亦云:「圓家以性具為宗也。」』然不知
他家云性具者,只知性具善也,特天台之少分耳。葢天台之言具者,有性善
焉,性惡焉。」21 更是天台優位的宣言。儒學先且不論,佛教是否完全隨時回
顧價值根源,捨棄宗派門戶之見是值得反省的。宗派意識亦非全不可取,仍
然必須放在現實脈絡中加以考量。
(二)今人喜言晚明佛教復興,但確切時間其實難以表明。就歷史現實而言,慈聖
皇太后是個重要的關鍵,此先置之不論。荒木見悟時常稱引紫柏真可,雖然
沒有專文討論,但荒木見悟就其關懷社會的性格大加讚揚,卻未言及紫柏真
可負責的刻藏事業。徑山藏是中國藏經刊刻歷史上唯一一次由民間主導的事
業。晚明佛教的復興,相當一部分得力於印刷文化的普及,方冊裝促進了經
典的流通,晚明重要的佛教居士,多跟印刷文化有關,值得注意。
(三)陽明學雖然重要,但佛教仍有自體的生命。荒木見悟考察的明代僧人往往都
與陽明學有關,玉芝法聚與陽明、無念深有與李卓吾,湛然圓澄與周海門、
陶望齡;但憨山德清未論及良知,卻讓荒木見悟十分困惑,不經意流露出此

21
幽溪傳燈:《天台傳佛心印記註》,收入《續藏經》,第 57 冊,經號 0969,頁 353。

• 53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三十一卷 • 第一期 荒木見悟教授逝世四週年紀念專輯

等方法論的局限性。晚明以來的佛教發展,自有非陽明學所能籠絡的部分。
例如戒律的發展,從古心如馨、三昧寂光到見月讀體、木人弘贊,未必與陽
明學有直接的關聯;又學界每以唯識學大興於世為晚明佛教復興之兆,雖然
與心性之學亦不無關聯,但論者往往喜言「性相融會」,與陽明學亦未必直
接聯繫。《成唯識論》十分流行的此種現象,與陽明學也未必有因果關係。荒
木見悟對於晚明以來各種經典的註釋學並未加以著意,故幾乎都以陽明學為
接受基礎的說法,有待進一步檢驗。
(四)荒木見悟的佛教認識深深根植華嚴與禪,從法藏、澄觀、圭峰宗密、李通
玄,都有深刻的認識,但對明代本身的華嚴學似乎並未加以深入。當然明代
佛教對前修有對話接受的關係,但仍然有自身發展的脈絡。華嚴學在晚明一
分為五,在雪浪洪恩與紫柏真可的推波助瀾之下,又逐漸與唯識合流;在禪
宗方面,雖然大慧宗杲的看話禪仍是禪門主導的工夫,但禪門除了坐禪之
外,與經典的態度成為禪門內部爭論不休的論題,除了看話禪之外,文字禪
也有不容忽視的擁護者。所謂「綱宗」之爭 22,有相當程度就在於對於文字經
典以及客觀化原則的比重。
荒木見悟開啟明代佛教研究的先河,雖然有不足之處,但多已由門人野口善敬
加以補足。明代佛教研究在日本學界荒木見悟、長谷部幽蹊、野口善敬、永井政之
等前輩學者的努力之下,已經與當時草野未分、荒徑榛莽的景致有天淵之別。筆者
此處所言,只是指出在前人厚重成果的積累之下,未來後人可以持續努力的方向。
熟悉明代佛教研究發展歷程的人都知道,諸多課題皆始於荒木見悟之手,其研究的
開創性意義絕對毋庸置疑,至今仍然是此一領域最重要的價值前提。更難得的是:
荒木見悟從不無條件的接受所謂「雜糅」、「混雜」等負面評價,而是就其思想脈
絡細加區分源流、成因、影響,對於思想史或文化史,往往翻轉了既有的評價基
準。就如同荒木見悟一再強調的本來性與現實性,佛教有自身的脈絡與問題。晚明
佛教既有繼承,也有新創,當然也有必須面對的問題與解決方式。以今視昔,仍然
充滿啟發。荒木見悟的明代佛教,既有格局宏大的《佛教と陽明學》一書,以寬廣
的視野,將明代佛教的歷程、得失,以及其與儒家的關係盡收眼底;也有詳密細緻

22
晚明清初的儒家有「學有宗旨」的論爭,與晚明禪家的「綱宗」論爭似乎有所關聯,先存一說,
且備來日詳考。

• 54 •
荒木見悟教授逝世四週年紀念專輯 荒木見悟明代佛教研究再省思

的個案研究,例如《憂國烈火禪─禪僧覺浪道盛のたたかい》一書就研究對象覺
浪道盛深入剖析生平、思想,以及社會脈絡。在眾多僧人之外,也著意於居士,例
如周海門、陶望齡、陸光祖;有概念分析(例如「頓悟漸修」或「唯心淨土」),
也有經典詮釋(例如《楞嚴經》或《宗鏡錄》)。荒木見悟的學術研究雖然不僅止
於佛教,但明代佛教在荒木見悟學術研究中占有不容輕易看過的比重。荒木見悟的
研究成果已經相當程度的指引目前明代佛教研究發展的方向。未來在新文獻、新觀
點交互映襯之下,在前人的基礎之上,明代佛教研究邁入嶄新的境界,當可拭目以
待。

• 55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