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 課後問答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高中互動中國語文(第二版) 單元1 講讀 課文練習及答案

單元1 講讀 課文練習及答案
《岳陽樓記》范仲淹
課文探究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帶點字,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 3分)設題目標:理解文言
字詞
(1)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第2段) 備:完備、詳盡(1分)
(2) 日星隱耀,山岳潛形。(第3段) 潛:隱沒(1分)
(3)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第5段) 嘗:曾經(1分)

2 試根據第1段,說明重修岳陽樓的背景,以及作者撰文的原因。 4分)設題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
(1) 重修岳陽樓的背景:滕子京被貶為巴陵郡太守的第二年,政事順利,各種荒廢
已久的政務都興辦起來,有了餘暇,便重修岳陽樓。(2分)
(2) 作者撰文原因:作者應好友滕子京的囑託,撰文記述重修岳陽樓一事。(2分)

3 第2段的哪個句子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試摘錄相關句子,並略加說明。 3分)設
題目標:辨析中心句,理解課文內容
(1) 句子:覽物之情,得無異乎?(1分)
(2) 說明:這句承接上文描寫洞庭湖的壯麗景色,並開啟下文,由景生情,由洞庭
湖在陰晴天氣下的不同景致,聯想到遷客騷人觀賞景致時的不同感受。(2分

4 根據第3和第4段,回答下列問題。
(1) 洞庭湖在惡劣及晴朗天氣下的景觀是怎樣的? 10分)設題目標:理解課文內

惡劣天氣 晴朗天氣
 陰雨 連綿不斷(1分),陰冷  春風和暖,陽光明媚;
的風呼呼怒吼;  月色明亮,水面閃耀着金光
天文氣象
 天色昏暗,太陽和星星都 被 ;明月的倒影像 水中的璧玉
遮蔽(1分) (1分)
 水面波濤洶湧, 山岳被隱沒  水面平靜,天色與湖水互相
山水景物
(1分) 映照(1分),一片碧綠。
 船桅和船槳(1分 損壞,商  沙鷗或飛或歇 魚兒(1分)
人和動、 人、旅客滯留; 游來游去;香芷、蘭花 香氣
植物  老虎和猿猴 吼啼(1分) 濃郁(1分),青翠茂盛;
 漁人(1分)互相唱和。

(2) 覽物者對兩種景色分別有甚麼感受?為甚麼 5分)設題目標:理解課文內容


惡劣天氣 晴朗天氣
感受:悲傷 感受: 喜悅(1分)
原因: 眼前陰森可怕的景象和 原因: 眼前生氣勃勃的景象
覽物者 氣氛,使人情緒低落,因而思 和氣氛,使人心情舒暢,因
念家鄉,憂心仕途,十分傷感 而忘卻榮辱得失,感到歡欣
。(2分) 開朗。(2分)

1
高中互動中國語文(第二版) 單元1 講讀 課文練習及答案

(3) 作者用甚麼手法寫這兩種景觀?試略加說明 3分)設題目標 掌握寫作手法


:對比
答 作者運用了對比手法。(1分)作者描寫天氣惡劣和晴朗,以一暗一明的景物
,營造出不安及和樂的氣氛,最後抒寫一悲一喜的感受,兩相對照,令景物
更鮮明生動,情感表達更深刻。(2分)

5 根據課文內容,回答下列問題。設題目標: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 遷客騷人和古仁人面對洞庭湖景色為甚麼有不同感受?試以自己的文句分析說
明。 4分)
答 遷客騷人容易被外物觸動情緒,因此看見洞庭湖天陰時的景色便感到悲傷,
看見晴天的景色便感到喜悅。(2分)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使看見洞庭湖的陰晴景象,也不會被牽
動情感,能保持心境平和。(2分)

(2) 承上題,遷客騷人和古仁人代表了哪兩種人生態度 2分)


答 遷客騷人的心境會隨着環境而變化,是一種隨悲隨喜的人生態度, 1分)而
古仁人的心境不會隨着環境而變化,是一種豁達自在的人生態度。(1分)

6 (1) 古仁人的「憂」和「樂」是甚麼?他們認為個人和國家有怎樣的關係?你認同
他們的想法嗎? 6分)設題目標:辨析關鍵詞,理解篇章主旨 品德情意 心繫家

答案舉隅 說明
古仁人在朝庭做官,便為百姓擔憂;被  準確說明「憂」和「
貶謫或不做官,便為國君擔憂,他們的 樂」的對象
「憂」是百姓和國君。(1分)古仁人在  能根據「憂」和「樂
天下人都快樂後,才感到快樂,他們的 」,準確分析古仁人
「樂」是百姓生活和樂。(1分) 眼中,個人與國家的
古仁人認為在天下人憂慮前便憂慮,在 關係
天下人都感到快樂後才快樂,可見他們  立場明確
中上品 把國家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先公後  清楚回應「古仁人認
答案 私,認為天下百姓、國家比個人重要 為個人與國家的關係
。(2分) 」
我認同古仁人的想法,先公後私的態度  闡述飽滿
對國家及百姓均有裨益。人人抱持這種
觀念,吏治便會清明,官員能以客觀公
平的態度管治百姓。人們不會為了個人
利益徇私枉法,國家才會繁榮昌盛。(2
分)
古仁人無論做官與否,他們的「憂」和  說明「憂」和「樂」
「樂」都是百姓。(1分) 的對象欠準確
古仁人認為在天下人憂慮前便憂慮,在  未能準確回應「古仁
天下人都感到快樂後才快樂,可見他們 人認為個人與國家的
中下品 把國家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先公後 關係」
答案 私,認為天下百姓、國家比個人重要  闡述一般
。(2分)
我不認同古仁人的想法,先公後私陳義
過高,不合人性,不符合現今社會情況
。(1分)
(答案僅供參考)
評分及入品原則

2
高中互動中國語文(第二版) 單元1 講讀 課文練習及答案

 同學須說明古仁人「憂」和「樂」的內容,分析說明古仁人與國家的關係及對
國家的看法,然後表達個人想法。
 說明「憂」和「樂」時,須能突顯古仁人認為個人與國家有怎樣的關係。
 提出個人見解時,須表明立場,闡述原因,提出具體的理據。
 分三品評分:
品第 說明 分析關係 表達看法 闡述
上品(5-6 分) 準確 準確 具體 / 深刻 飽滿
中品(3-4 分) 大致準確 概略 一般 平穩
下品(1-2 分) 概略 欠準確 模糊 粗疏
不入品 0 分) 錯誤 / 不相干 紊亂

(2) 綜合全文,以下哪一項不是古仁人的特質? 2分)設題目標:理解課文內容 中華


文化:認識憂國憂民的情操
A 胸襟廣闊,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具責任感,因而「進亦憂,退亦憂」。
C 以天下為己任,所以「憂其民」、「憂其君」。 A B C D
D 嚴肅謹慎,故此「後天下之樂而樂」。    ●
答案分析
古仁人胸襟廣闊,不會因外物和個人得失而高興或悲傷。再者,古仁人具有責任感,
即使辭官退隱也會擔憂國君和百姓。由古仁人擔憂國君和百姓,可見他們「以天下為
己任」的特質。至於「後天下之樂而樂」是指古仁人要待天下人快樂以後 自己才會快
樂,反映他具有先公後私的精神,並非具嚴肅謹慎的特質。

7 作者在文末寫:「噫!微斯人,吾誰與歸!」試綜合全文,回答以下問題。設題
目標:辨析中心句,理解篇章內容 聯繫寫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 「斯人」是指誰?(2分)
答 「斯人」指志同道合的人,即古仁人。(2分)
(2) 作者在句中抒發了甚麼感情 2分)
答 作者把古仁人當作同道中人,指如果沒有這種人,便找不到歸屬,表達願與古
仁人同道的志向,並慨歎難以找到志向相同的人,藉此勉勵自己和滕子京
。(2分)

8 以下是一段分析《岳陽樓記》的文字,試填寫正確的答案。(14 分)設題目標:
概括段意,歸納主旨,理清篇章的脈絡
本文以「記」為名,文中同時運用了(1) 記敍、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手法
。作者在文章開首記述(2) 重修岳陽樓的原因,接着把情與景結合,描寫洞庭湖的
景觀及(3) 天氣陰晴時登岳陽樓所見景貌,並以景生情,抒發(4) 悲傷及喜悅的覽
景感受,以及表達對古仁人的(5) 仰慕之情。在末段,作者論述「(6)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胸懷,以及表達「(7)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以樂」的志向。

進階思考
1 作者為甚麼在文章開首交代滕子京被貶一事,並提及其政績?對表現文章主旨有
甚麼作用?(4分)設題目標:聯繫寫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 作者先在文章開首交代滕子京被貶一事,以作鋪墊,然後在文末回應,指出古仁
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以及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
樂」的政治抱負,藉此勉勵滕子京,不要因為被貶官而懷憂喪志。(2分)

3
高中互動中國語文(第二版) 單元1 講讀 課文練習及答案

作者提到滕子京的政績,一方面突顯滕子京的才幹,只用了一年時間便「政通人
和,百廢具興」。另一方面,在百姓和樂後修葺岳陽樓,體現了本文的主旨:先
公後私,先憂後樂的人生價值觀。(2分)

2 本文用字精煉,試指出「銜遠山,吞長江」一句如何體現這個特點。(4分)設題
目標:欣賞作品的語言文字
答 在表達效果方面,作者以「銜」及「吞」二字,指洞庭湖像含着遠山和吞沒長江
這是運用了擬人手法,令洞庭湖雄偉壯闊的氣勢變得生動具體。(2分)而在內
容方面,「銜遠山,吞長江」雖然只有短短六字,內容卻十分豐富,既交代了洞
庭湖的地理位置,亦描繪了遠山的倒影映照在湖面的景象。(2分)
評分原則:
 同學須指出「銜遠山,吞長江」運用了擬人手法,並加以解釋,以及說明運用擬
人手法描寫景物的好處。
 同學須說明「銜遠山,吞長江」一句言簡意賅,交代了洞庭湖的位置及景象。
3 試根據第3段和第4段,概括洞庭湖在不同天氣情況下的氣氛。 每道分題的答案
不得多於10字,標點符號計算在內。) 4分)設題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參考
2020年文憑試第13題】
(1)天陰 悲 涼 肅 殺 陰 森 可 佈

(2)天晴 生 氣 盎 然 閒 適 自 在

答案分析
題目的重點在「氣氛」,同學可以從文中的景物、人物和動物的活動,了解文中所描
述的環境,例如「陰風怒號」、「濁浪」、「檣傾楫摧」、「虎嘯猿啼」等字詞描述
了一個天色昏暗,風雨大作,船隻破損,動物不安鳴叫的場面,由風雨飄搖,動物悲
鳴推斷出當時的氣氛悲涼肅殺,再由天色昏暗,萬物似要被破壞,營造出陰森可怖的
氣氛。評分原則:
 每道分題答案多於 10 字不給分。
 答案準確、表達清晰,給 2 分;答案欠準確,如尚可從課文推敲,給 1 分;答案錯
誤,未能從課文推出,不給分。
 藉景物營造氣氛: (1) 陰雨連綿,陰風怒作,濁浪翻騰,天色昏暗,交通阻絕,以
一連串陰暗、負面的景物,渲染黯淡悲涼的氣氛。(2) 天清氣朗,水天相接,鳥兒
游魚怡然自得,花草茂盛,以一連串明媚、亮麗的景物,渲染生機勃勃,閒適自在
的氣氛。

4 作者既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又指他們有憂有樂,這是否自相矛盾
?試進行分組討論,然後發表你們的看法。 4分)設題目標:辨析中心句,理解
篇章內容和主旨 思辨:培養慎思明辨能力
答 沒有矛盾。(1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指古仁人不在意個人的得失榮辱,
因而不會受外在事物或環境影響。(1分)至於古仁人的「憂」與「樂」,則無關
乎個人,他們以天下為己任,對國家、社會、百姓有強烈的責任感,因而為之憂
和樂。可見兩者的憂、樂對象並不相同。(2分)
評分及入品原則
 同學須先說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
 說明古仁人「憂」和「樂」的對象,並闡述其對國家、百姓的感情和責任。
 對比兩者的異同。
 提出個人見解時,須表明立場,闡述原因,提出具體的理據。
 分兩品評分:
品第 說明 表達看法 闡述
中上品(3-4 分) 準確 具體 / 深刻 平穩 / 飽滿

4
高中互動中國語文(第二版) 單元1 講讀 課文練習及答案

中下品(1-2 分) 概略 一般 粗疏
不入品 0 分) 錯誤 / 不相干 紊亂

比較閱讀
細閱下列一段文字,然後回答問題 設題目標:掌握比較閲讀的技巧
1 皇佑二年,吳中大饑,殍殣枕路,是時范文正領浙西,發粟及募民存餉,為術甚備
。吳人喜競渡,好為佛事。希文乃縱民競渡,太守日出宴於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
巷出遊。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饑歲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之役。」於是諸
寺工作鼎興。又新敖倉吏舍,日役千夫。
2 監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遊不節,及公私興造,傷耗民力。文正乃自條敍:所
以宴遊及興造,皆欲以發有餘之財,以惠貧者。貿易、飲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
於公私者,日無慮數萬人。荒政之施,莫此為大。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
皆文正之惠也。歲饑發司農之粟,募民興利,近歲遂著為令。既已恤饑,因之以成就
民利,此先生之美澤也
夢溪筆談‧范文正荒政

1 范仲淹用甚麼方法賑災 2分)設題目標:理解篇章內容【參考2020年文憑試第
20題】
鼓勵百姓出遊,促進貿易。
推動佛寺大興土木。
向商人募捐,以有餘補不足。
發放國家倉庫的糧食。
A
B
C A B C D
D    ●

2 《岳陽樓記》一文提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根據引文的內容
,范仲淹的行為能否表現其抱負?試舉例並略加說明。 4分)設題目標:理解篇
章內容 【參考2018年文憑試第26 (2)題】
答 范仲淹實踐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1分)他關心
百姓的苦樂禍福,發生饑荒時,除了發放國家倉庫的糧食,更想盡辦法,改善民
生。(1分)他鼓勵百姓出遊宴飲,推動佛寺大興土木,都是為了讓富有者多花費
錢財,令災民受惠。(1分)他費盡心思,推動各種救災方法,既貼合當地百姓的
喜好,而且易於施行,結果其成效顯著,令當地百姓不至流亡,可見他對國家、
對百姓的使命感。(1分)
評分及入品原則
 同學須分析范仲淹的施政是否能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包括
發放國家倉庫的糧食、鼓勵百姓出遊宴飲、推動佛寺大興土木三項。
 必須準確援引引文內容為例,並指出相關政策的目的或好處,以輔助說明。
 提出個人見解時,須表明立場,闡述原因,提出具體的理據。
 分三品評分:
品第 說明 表達看法 闡述
上品(4分) 準確 具體 / 深刻 飽滿
中品(3分) 大致準確 一般 平穩
下品(1-2分) 概略 模糊 粗疏

5
高中互動中國語文(第二版) 單元1 講讀 課文練習及答案

不入品 0分) 錯誤 / 不相干 紊亂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