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和"行了"交互主观性对比研究 李慧敏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8

2012 年 04 月 Apr. ,

2012
“好了”和“行了”交互主观性对比研究
第2 期 No. 2

“好了 ”和“行了 ”交互主观性对比研究


李慧敏
(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摘 要]本文侧重考察“好了”和“行了”在言谈交际中所表达的话语功能,通过对二者所表
达的相近话语功能,即话题结束、话题开启和情态表达功能的对比分析发现,“好了”和“行了”在具
体使用时,言者的语气语调、话语标记的位置、言谈双方的角色地位等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源
于言者的交互主观性,即“好了”基于平等关系,“行了”则基于非平等关系。
[关键词]话语标记; 好了; 行了; 话语功能; 交互主观性

[中图分类号]H146.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7365( 2012) 02 - 0054 - 08

零、引言
话语标记作为言语系统中一类重要的语言表达式,常独立于句法之外,与句子的命题意义、
句法功能等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
但是话语标记却能够表达某些特殊的语用功能。比如,汉语中
话题开启和情态表达等功能。例如:
的“X 了”类话语标记在话语中可以表达话题结束、
①( 背景: 杜小波爸妈从儿媳家回来,心里不高兴。)
杜妈: 让咱小波扛那么重的煤气罐,满头是汗的,让我看了心里挺心疼的。我在家都没舍得使咱们
家老二。唉,我这心里吧……
杜爸( 看看杜妈) : 好了,好了,走一步算一步。( 《后海前街》)
獉獉 獉獉
②( 背景: 出现了一个新场景,摄影室里有很多人。)
女摄影师( 对众人) : 好了,这是我们最后一天,我们大家好好干,开始吧。( 紧接着继续拍摄照片
獉獉
儿) ( 《承诺》)
③( 背景: 何波打电话找医院的医生要好的病床,朋友魏德华在一旁笑。)
何波说: “你以为我有什么好办法? 我们当公安的,除了这点咋呼人的能耐,还有什么能耐? 好

了,这下完了,在这个主任眼里,咱们这些搞公安的,肯定一个个的全不是好东西。”( 《十面埋伏》)

例① - ③中的“好了”分别表达的是结束当前话题、开启新的话题和传达言者某种主观感
情态度等话语功能。而话语标记“行了 ”同样也可表达上述三种话语功能,例① - ③中的“好
了”均可用“行了”替换,替换后表达的意思基本不变。 可见,话题结束、话题开启和情态表达
等三种话语功能为“好了”和“行了”所共有,二者所表达的话语功能十分接近 。
这些看似相同的话语功能在具体的使用上是否存在差异呢? 表层话语功能的相同是否意味

①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江淮官话洪巢片句式研究”( 项目编号: 2012SQRW014) 、安


徽大学省高校博士后岗位资助项目“汉语话语标记功能及相关理论研究”、安徽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现代
汉语‘X 了’类话语标记功能研究”( 项目编号: 33190069) 的部分研究成果。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曾得到张旺熹教授
的悉心指导,并在“第六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 台湾高雄,
2011 年 12 月) 上宣读,与会专家提出了宝贵意
见,谨致谢忱!

· 54·
2012 年 04 月 汉语学习 Apr. ,
2012
第2 期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No. 2

着“好了”与“行了”在任何情况下均可无条件地替换使用呢? 考察发现,两个话语标记在具体使
用上虽有许多相近之处, 但也存在不少相异之处。而这些差异往往与言 / 听者有着密切的关联,
二者在使用时会受到言 / 听者的身份、 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什么样的
地位、
人,
在怎样的语境下,针对什么样的对象使用哪个话语标记是本文所要关注的内容。
“好了”和“行了”这类“X 了”类话语标记是具有鲜明口语特色的话语表达式 。基于此,本
文的语料来源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电视剧、电影作品①,这些作品生活气息浓郁,属于口语色彩
较为浓厚的自然真实语料。文中例句均由笔者根据影视剧中的现场对白转写而来 。在转写过
程中,我们除了逐字转录包含相关话语标记的句子之外 ,同时还记录下每段话语的完整语境,
包括话语出现的场景、人物之间的关系、每组话轮的起始与结束等,以便凸显话语标记在话语
语境中的话语功能。转录的影视剧作品的总时长达 9000 多分钟。此外,我们还考察了一些电
视访谈节目以及部分北京口语语料 ,如《百家讲坛》、《国际双行线》等。 通过考察,我们一共得
到了 356 例“好了”和 323 例“行了”。
孟琮( 1986) 在考察口语里的“得”和“得了 ”时,用 D 代表“得 ”,J 是 D 后面的评论,用 B
代表比附 D 的词语。作者发现很多例句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D + J → B + J 变成 D + J → D + B
+ J 或 D + J→[D]+ B + J。 受此方法启示,本文将采用替换法来测试“好了 ”和“行了 ”的异
同。所谓“替换”是指将两个具有相近话语功能的话语标记互换 ,然后测试二者使用上是否存
在着差异。比如,考察“好了”和“行了”是否可以互换,并探讨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与此同时,
我们将对全部语料中的两个话语标记同时并存于一段对话里的例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着
意考察表达相近话语功能的“好了”与“行了 ”互换后,在表达上存在哪些不同,二者分别倾向
于在怎样的语境中出现,从而总结它们在使用上的规律性特征 。

一、“好了”与“行了”在话题结束功能上的差异
话题结束功能是指言者通过话语标记表达出希望结束当前话题或行为的意图。考察发现,
“好
了”和“行了”均可表达话题结束功能,
且话题结束功能之下又有许多具体细微的功能,
详见下表:
表 1 “好了”“行了”的话题结束功能

会话者指向 话语位置 话语微功能


以听者为指向 多位于话轮 ②开始处 言者劝慰、劝止对方的言行
好了
话题 以言者为指向 多位于话轮内部 言者表达道别、总结等
结束 言者制止对方话题的继续
以听者为指向 多位于话轮开始处
功能 行了 言者表达反驳等态度
以言者为指向 多位于话轮内部 言者表达道别、总结等
如表 1 所示,“好了”和“行了”的话题结束功能表现非常接近,在会话者指向和话轮中的

① 电视剧作品有《我爱我家》、《半路夫妻》、《第一次亲密接触》、《奋斗Ⅱ———幸福在哪里》、《后海前街》、《新结婚时
代》等; 电影作品有《手机》、《耳朵大有福》、《精舞门》、《双食记》、《十全九美》、《女人不坏》、《集结号》、《疯狂的石
头》、《海上梦境》、《大腕》、《爱情呼叫转移》、《大电影 2. 0 之两个傻瓜的荒唐事》等。
② 话轮( turn) 是 Sacks 等提出的概念,是日常会话的基本结构单位,但是学界至今对如何判定话轮等问题尚存一定争
议。刘虹( 1992) 指出,话轮是指在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具有和发挥了某种交际功能的一
番话,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各方的沉默等放弃话轮信号为标志。本文认为,在会话活动中可以
凭借说话者与听话者的角色互换和沉默等信号作为话轮发生转换的标记,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 55·
2012 年 04 月 Apr. ,
2012
“好了”和“行了”交互主观性对比研究
第2 期 No. 2

位置等方面大致相同,只是在局部微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我们将对在同一段话语中同时
出现且同样表达话题结束功能的两个话语标记进行分析 ,即把共现的两个话语标记进行互换 ,
而后加以对比。之所以选择这种方法是由于相同的语境所提供的信息量充足而且集中 ,因而
便于分析话语标记之间的区别。同时,我们以此为切入点,反观并核查所有语料,印证分析所
得出的结论。考察显示,语料中“好了”与“行了”共现的例句有 17 例。
首先来看位于话轮开始处的“好了”与“行了”共现的情形。例如:
④( 背景: 建国和小西坐出租车去接建国父亲,路上堵车,建国责怪司机。)
司机: 我只是按平常经验看的,架不住它什么事儿都有个万一。
建国: 哎呀,行了行了,你少说两句。你快赶紧的,啧! 前面那有车塞进来了呀!
獉獉獉獉
小西: 好了,人家又不是故意的。
獉獉
建国: 行了! 出事的不是你爸! 你当然不着急了。( 对司机) 快走啊! ( 《新结婚时代》)
獉獉
例④中建国急于寻找父亲,在使用“行了 ”时态度较为强硬,对司机和妻子都使用了训斥
的口气。例句中的“行了”与“好了”均位于话轮开始处,也同样指向听者的话语,但这里的“行
了”不宜换成“好了”,因为“好了”不足以传达言者生气时的那种暴躁和近乎野蛮的态度。 相
反,“好了”在表达话题结束功能时常常能传达出劝慰 、安抚的意味,且言者的语气往往轻柔而
缓和。例如:
⑤( 背景: 若谷爸妈来到剑平宿舍看女儿的新家,可是新家条件很差。)
若谷妈: 小陈,我问你,你就这么把我女儿娶回家了啊?
若谷: 妈,您是来祝贺,还是来兴师问罪的呀?
若谷妈: 我倒是想来祝贺。可你们……你们也太不像话了。( 欲哭)
若谷爸: ( 安慰若谷妈) 好了好了。( 对若谷) 孩子啊,我们就是向你们来祝福的。祝福你们相亲相
獉獉獉獉
爱,白头偕老。( 《幸福在哪里》)
对比来看,例⑤中位于话轮开始处的“好了”与“行了”在传达言者主观感情方面具有一定
的差异: “好了”是基于平等关系的话语标记,不论言者与听者的角色关系是“上对下”还是“下
对上”,都体现了言者对听者面子的关照 ; 而“行了 ”则主要基于非平等的“上对下 ”的关系,言
者对听者的关照稍显不足。
根据我们的考察,一般情况下,“行了”所在句子中的言者与听者之间基本属于“上级—下
属”、“父母—子女”、“警察—犯人”等传统的“上对下”关系,是权势地位高的人对权势地位低
的人所说的,而且即使两者是“房东—房客”、“妻子—丈夫”或者好朋友、普通同事等平等关系
时,也往往是言者在说话时处于强势的 、有理的地位。例如:
⑥( 背景: 剑平因为追捕歹徒,结果差点耽误了工作的事,主任很生气,责怪他。)
剑平: 我真的有事。
主任: 行了,行了,年轻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在关键时刻要能够顶得上去。你看,何为
獉獉 獉獉
就不错,他可是解了你的围。否则啊,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向市长交代。
剑平: 对不起啊,我错了。
主任: 好了,回去写个检讨交上来。哦,还有,以后你就配合何为的工作吧。他比你成熟。
獉獉
剑平: 那我走了啊。( 《幸福在哪里》)
实际上,“行了”常常处于言者非常生气、急躁的场景,且多使用复用的形式,有时还附加
人称代词“你”,这些形式的例句占全部位于话轮开始处 181 例中的 138 例。 而“好了 ”则往往
出现在气氛缓和的场景中,没有出现附加代词“你 ”的例句,这类例句占全部位于话轮开始处
· 56·
2012 年 04 月 汉语学习 Apr. ,
2012
第2 期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No. 2

118 例中的 90 例。
其次,位于话轮内部的“行了”与“好了”在出现的具体场景和言者的主观态度方面也存在
一定的差异。同样表达道别, 41 例“好了 ”中有 35 例言者的语气是舒缓的,语速也较为平缓。
而 23 例“行了”中有 17 例言者的语气比较急促,语速也稍快,这其中有 13 例是言者为了躲避
听者而故意提出有事要离开时使用的 ,特别是言者生气时会使用“行了”进行道别。例如:
⑦( 背景: 小航给简佳打电话,小西一把抢过电话。)
小西: 简佳已经三十多岁了,可不比你那些今天好明天吹的,那二十多岁的小姑娘。她们有大把的
未来,她们输得起,我们已经是三十多岁的女人,我们输不起。行了,就这样。我们还有事。( 挂电话,而
獉獉
后批评简佳勾引小航) ( 《新结婚时代》)
例⑦中言者因为弟弟喜欢上自己的女同事而非常生气 ,对弟弟批评了一番,挂掉电话时语
气生硬,语速也较快,不容弟弟作任何解释。此处“行了”不宜换成“好了 ”,否则达不到言者生
气时态度差的话语效果。 同理,当言者处于平和状态,自然地结束话题时,会选择使用 “好
了”。例如:
⑧( 背景: 王老师在毕业典礼上发言。)
王老师: 几年之后当你们在社会上撞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到那个时候,你们校庆时再回来聊一聊,
看看他们有没有老师善意。好了,今天就到这儿了。希望同学们步入社会之后啊,对社会多做贡献,最后
獉獉
不要忘了培养过你们的母校。同学们,再见! ( 《奋斗》)
例⑧中言者作为一个师长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了一番谆谆教诲 ,即将结束发言时,使用
“好了”,体现出对听者更多的关照,显得庄重且有礼貌。
综上所述,同样表达话题结束功能,“好了 ”更适合用来安慰对方,用于结束双方谈话时,
“好了”显得更加庄重、有礼貌,甚至成为道别时的一种惯用表达式。 而“行了 ”在这两个方面
的表现稍显不足。换言之,当人们希望安慰别人的时候使用“好了 ”更合适,临别时要想体现
出礼貌也适合选用“好了”。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列表如下:
表2 表达话题结束功能的“好了”“行了”的区别
话语效果 语气语速 言者对听者的关注 话语位置 比例
多安慰、 多显缓和, 对听者面子的 话轮开始处 138 /181
话题 好了
庄重、有礼貌 语速较慢 关照很充分 话轮内部 35 /41
结束
少安慰、 多显急促, 对听者面子的 话轮开始处 90 /118
功能 行了
随意、欠礼貌 语速稍快 关照稍显不足 话轮内部 17 /23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尽管都表达话题结束功能,但是两个话语标记的微功能的数量和类型
仍存在差异,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看似相同的微功能之间也存在着细微的不同 。 这些差异主要
体现在会话参与者在使用话语标记时的权势地位关系 、主观态度上。 如果以言者对听者关照
程度的多少为标准来衡量的话,话语标记“好了 ”对听者的关照最多,而“行了 ”对听者关照的
程度较低。也就是说,当会话交际者意图结束对方的话语或行为时,使用“好了 ”显得更有礼
貌,更能为对方着想,更能表示对对方的尊重。话语标记“行了”在这方面则显得较弱。

二、“好了”与“行了”在话题开启功能上的差异
话题开启功能是指言者通过使用话语标记来引起听者的注意 ,开始新的话题。“好了”和
“行了”均可表达话题开启功能,与话题结束功能相比,此类例句数量相对较少,其微功能也较
· 57·
2012 年 04 月 Apr. ,
2012
“好了”和“行了”交互主观性对比研究
第2 期 No. 2

为单一。两个话语标记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常常在新场景话语刚开始的时候出现 ,开始新话
题,用来引起听者对下文的注意。下面考察两个话语标记在表达话题开启功能时的个性特征 。
“行了”在表达话题开启功能时往往含有某种不满的情绪。 考察发现,7 例“行了 ”中有 6
例中的言者均处于有理、强势、尊者的一方,所在的场景为言者在训话、生气、发号施令、故意刁
难等。例如:
⑨( 背景: 胡警官在审讯管军。)
胡: 只要你自己不拿你自己当害虫、当渣滓,别人不会拿你当渣滓、当害虫的。别人那么想你,是他
们不对。
管: ( 沉默)
胡: 行了,过来吧,来看看。看这写得对吗?
獉獉
管: ( 起身要签字)
胡: 哎,看看,这是不是都属实,再签。( 《半路夫妻》)
例⑨中言者是民警,听者是刚刚出狱又再次参与打架的人。 当言者训话结束而听者又没
有任何反应时,言者便使用“行了 ”开启下文。 作为民警的言者处于强势一方,说话时语气较
为生硬,能够凸显其作为警察的威严。
与“行了”不同的是,言者在使用“好了”表达开启话题的功能时没有不满的情绪 ,相反,却
能传达出对听者的尊重之意。这类“好了”常常在上课、开会、演讲、报告、致辞等场景中使用,
而处于这样的场景中,言者只有表现出对听众的尊重,才能取得良好的话语表达效果。此时的
“好了”不能换成“行了”。例如:
⑩( 背景: 主持人致辞。)
……您坐、您坐、您坐。其实,各行各业包括我们传媒,要是谁和老百姓过不去,那到最后都是死路
一条。好了,那么下面让我们有请今晚的神秘嘉宾,安德森先生。……( 《大电影之数百亿》)
獉獉
例⑩中的“好了”用于引入对嘉宾的介绍,吸引听众的注意。“好了 ”不宜换成“行了 ”,否
则无法传达出一种庄重、正式的意味。
考察表明,“好了”和“行了”在表达开启话题的功能时,言者所表现出来的感情态度是不
同的。我们将这些细微的差异用下表表示 :
表3 表达话题开启功能时“好了”“行了”的差异
语气语调 言者对听者的关注
话题开启 好了 语气舒缓,语调较低 言者对听者有尊重之意,态度庄重、正式
功能 行了 语气生硬,语调较高 言者对听者面子的关照稍显不足,态度较不满

表 3 显示,“好了”在表达开启话题功能时更能传达言者对听者的尊重之意,非常关照听
者的感受; “行了”的言者则对听者的关照稍显不足 ,且传达出某种不满情绪。

三、“好了”与“行了”在情态表达功能上的差异
情态表达功能是指言者通过使用话语标记传达某种感情态度 。① “好了”和“行了”均可表
达情态功能,且情态表达功能所包括的微功能的类型和数量十分接近 。如下表:

① 本文所指的“情态”一词不仅包括学界常用的 modality 的概念,更主要的是用来泛指会话参与者在说话时所传达出


来的各种感情态度。从这个角度来说,情态功能与人际( interpersonal) 功能在内涵上更加接近。

· 58·
2012 年 04 月 汉语学习 Apr. ,
2012
第2 期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No. 2

表 4 “好了”“行了”的情态表达功能
话语位置 微功能
多位于话轮开始处 庆幸
好了
情态表达 多位于话轮内部 不计较; 让步,无可奈何; 诧异
功能 多位于话轮开始处 居高临下,不计较; 让步,无可奈何
行了
多位于话轮内部 庆幸; 诧异

如表 4 所示,“好了”与“行了”均可表达“庆幸、不计较、让步、无可奈何”等情态功能,但二
者在具体使用时言者所体现的心境是不同的 。 首先,同样表达不计较态度,“好了 ”流露出的
是一种安慰之情,体现的是言者对听者的关心与问候 。例如:
瑡( 背景: 简佳收到男友的玫瑰花,并发表希望结婚的感慨,顾小西表示理解。)


简: 小西,他约我今天晚上跟他一块儿吃饭,说有礼物要送给我,态度很郑重。
顾: 哎,他会不会要送你结婚钻戒啊?
简: 是不是钻戒我并不在乎……
顾( 抢话) : 只要是结婚! ( 笑) 好啦,都六年了。咱们算是修成正果苦尽甜来了。
獉獉
简: 哎,你跟你老公晚上去哪儿吃饭啊?
顾: 还能是哪儿? 回家 = ( 拖音) 。( 《新结婚时代》)
瑡中简佳猜测其男友晚上吃饭可能会求婚 ,小西得知后,鉴于对简佳一心想成家的心意
例

的了解,便使用“好了”劝其可以对过去六年青春的付出释然了,这种劝慰是从言者对听者关
心的角度而出发的。而“行了”则略有不同,言者的不计较的态度是勉为其难才表现出来的,
瑢。这时的“好了”与“行了”不宜互换。例如:
如例

瑢( 背景: 管军儿子被同学打了,同学家长来医院赔礼道歉。)


管: 你说一个男子大丈夫,七尺高的男人,怎么就不能宽宏大量,啊? 怎么就非得像什么似的得理
不饶人,就咬着人不撒嘴啊?
家长: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管( 看了一眼) : 行啦,回去吧,明儿我去派出所。这事儿我不追究了。
獉獉
家长: 那,我还是掏医药费。
管: 免了。( 《半路夫妻》)
其次,就表达庆幸之情来说,“好了 ”和“行了 ”都是事件符合言者预期后产生的感受。 但
是“行了”是言者原本以为不能达到预期,没想到最终却达到了预期时使用的,因而言者流露
出的是一种非常知足、满意的状态,如例 瑣。而“好了”则没有这种感情色彩。例如:

瑣( 背景: 编辑部主任正在开心地与副主任简佳谈书畅销的事。)


主任: 哎,我跟你说啊,一开始我真的,我没抱什么希望。我心想啊有枣没枣,我打上三杆子。没想
到他一口就答应了。哎哟,呵呵。当时啊我这心里头,我跟你说,我这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笑呵呵) 哎
哟,行了。甭管怎么说,有他在,至少这记者的钱咱不用出了。不对,这记者应该给咱们钱。……得了,甭
獉獉
管他谁恋谁吧。反正是咱们有了刘凯瑞这样的铁杆的读者,咱们这书不愁卖不出去了。( 要走) 哦对了,
活动流程做完了吗?
简佳: 正在做。( 《新结婚时代》)
最后,就无可奈何的让步之情而言,“好了 ”与“行了 ”的表现也有一定的差异。 其区别在
于言者使用“行了”所做的让步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 ,而“好了”则是言者为听者着想主动做出
的让步。例如:
· 59·
2012 年 04 月 Apr. ,
2012
“好了”和“行了”交互主观性对比研究
第2 期 No. 2

瑤( 背景: 男主人公追小偷。)


小偷( 气喘吁吁停了下来) : 大哥你也太敬业了,你都追到黄浦江上来了。
男主人公: 就是追到松花江我也把你追回来。
小偷: 哎哟,我都看了,你这里边就一百块钱,你拼了你? 行了行了,咱交个朋友,不打不相识,我不
獉獉獉獉
要了还给你,我真碰个高手了。我多少年了没碰上这么一个,干你一个活太费鞋了,我得跑多少路啊。我
鞋买的时候还二百多呢! ( 《大电影 2. 0 之两个傻瓜的荒唐事》)
瑤中的小偷偷了别人的钱包,没想到对方紧追不舍,并且追了很久,最后小偷实在累得
例

不行了,才做出让步停了下来,并将钱包还给了对方。
两个话语标记在情态表达微功能的数量和类型上具有些微的差异 ,不过总体来说,相近之
处更多,功能之间也多互有交叉。然而话语标记之间的功能相近并不表示它们可以无条件互
换,因为言者使用话语标记时,必然会带上自身的主观色彩,从而使话语标记体现出颇具个性
的主观性特征。如下表所示,以言者对听者的关注度的高低为标准来衡量的话,“好了 ”对听
者的关注多于“行了”对听者的关注。二者之间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表5 在言者对听者的关注上“好了”“行了”的差异
言者对听者的关注
情态表达 以听者 好了 言者对听者是真诚的关心
功能 为指向 行了 言者对听者是勉强式的关心

四、“好了”与“行了”的交互主观性差异
考察发现,
“好了”和“行了”在言谈交际中均可表达话题结束功能、话题开启功能和情态表
达功能,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相互自由替换使用。通过对相似语境中相近话语功能的例
句加以定量和定性分析,
我们发现,话语标记“好了”和“行了”在具体使用时由于受到会话参与
地位和角色等因素的制约,在语境的选择、语音语调、语表形式、话语位置等方面也体
者的身份、
现出一定的差异,
而这些差异从本质上来说都可以归结为言者的主观性存在差异。语言不仅能
表达主观性( subjectivity) ,
而且还常常表达交互主观性( intersubjectivity) 。主观性是指说话人在
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
( 沈家煊 2001) 交互主观性指的是说 / 写者用明确的语言形式表达对听 / 读者“自我”的关注,这
种关注可以体现在认识意义上, 即听 / 读者对命题内容的关注; 但更多的是体现在社会意义上,即
关注听 / 读者的“面子”或“形象需要”。( 吴福祥 2004)
研究表明,话语标记“好了”和“行了”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传达言者对话语内容的不同
感情态度上,而且还突出地体现在言者交互主观性的不同上 ,即言语交谈中言者对听者关注度
的多少和主动性的高低存在差异。具体如下: 话语标记“好了 ”的言者在交谈中总是从听者的
感受出发,为听者着想,对听者的关注度较高,这是一种基于平等关系的关照,因而交互主观性
最强。正因“好了”体现的是强交互主观性,因而使得言者在使用“好了”时常常处于气氛缓和
的场景中,语气较为舒缓,语速稍慢; 而话语标记“行了 ”的言者在交谈中对听者的关注则不够
多,即使有也是较为生硬的勉强的关照,与“好了 ”相比,言者对听者关照的主动性稍显不足。
也正因“行了”的交互主观性稍弱,故而常常出现在气氛较为紧张的场景中 ,且言者在使用“行
了”时往往语气略重,语速稍快。
研究话语标记需要细致考察其在言谈交际中所表达的话语功能 ,而考察言者语音语调的
· 60·
2012 年 04 月 汉语学习 Apr. ,
2012
第2 期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No. 2

变化、体态语、听说双方的角色地位、社会关系、交际意图等现场语境因素是必不可少的,特别
是在对比相近话语标记的相似功能时 ,显得尤为重要,这有助于言谈交际者明晰如何准备选用
哪一类形式的话语标记,在日常言语交际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

参考文献:
[1]董秀芳. 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 世界汉语教学,
2007,( 1) .
[2]方 2000,( 5) .
梅. 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J]. 中国语文,
[3]李晋霞.“好”的语法化与主观性[J]. 世界汉语教学,
2005,( 1) .
[4]李小军. 语气词“得了”的情态功能[J]. 北方论丛,
2009,( 4) .
[5]刘 1992,( 3) .
虹. 话轮、非话轮和半话轮的区分[J]. 外语教学与研究,
[6]孟 琮. 口语里的“得”和“得了”[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6,( 3) .
[7]邵敬敏,朱晓亚.“好”的话语功能及其虚化轨迹[J]. 中国语文,
2005,( 5) .
[8]沈家煊.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4) .
[9]吴福祥. 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 1) .
[10]许家金. 青少年汉语口语中话语标记的话语功能研究[D]. 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5.
[11]张旺熹,李慧敏. 对话语境与副词“可”的交互主观性[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9,( 2) .
[12]Gillian Brown,George Yule. Discourse analysi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13]Levinson,Stephen C. and Brown Penelope.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 Cambridge: Cam-
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14]Miracle,Charles. Discourse Markers in Mandarin Chinese[D]. Unpublished Ph. D. dissertation. Ohio State Uni-
1991.
versity,
[15]Palmer,Frank Robert. Mood and modality[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16]Penelope Brown,Stephen C. Levinson.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A]. Studies in Interactional
Sociolinguistic 4[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17]Schiffrin,Deborah. Discourse Markers[M].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剑桥大学出版社,
2007.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ifferences of Speakers’Intersubjectivity


between Discourse Markers “Haole”and “Xingle”
LI Hui-min
(Chinese Department,Anhui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039)
Abstract: Based on authentic oral data,this paper,by employing the theories of discourse analysis,
investigated the discourse functions of discourse markers “haole”and “xingle”. We found that the
two markers shared great similarities in the functions of topic-ending,discourse-opening and empathy
features. But they couldn’t be replaced by each other. With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
ods,this paper compared the two markers with each other. And then we found that the two markers
differ in the speakers’intersubjectivity. This conclusion stems from careful observation of the contex
t.
Key words: discourse markers; “haole”( 好了) ; “xingle”( 行了 ) ; discourse function; intersub-
jectivity
· 6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