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非遗 | 视听非遗奇妙之旅①

温州,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东瓯名镇,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素有 “百工之乡”、“南戏故里”之称。201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百工之乡”温州,积淀深厚,技艺精湛。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数量繁多,种类丰富,艺术形式璀璨多姿。 现有4个项目列入人类非遗项目名录,34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5个项目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居全省前列。

温州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戏剧资源,是浙江省首批 “传统戏剧之乡”。作为“南戏故里”,温州拥有11个省级以上传统戏剧项目,并有10多个剧种在温州民间传承着,活跃着,如温州莲花、温州鼓词、温州参龙、渔鼓、道情等等。

昆腔袅袅盈盈入耳,鼓词声声韵韵入味,为将温州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广播传入千万家,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携温州广播电视传媒共同推出“非遗知多少”专题栏目,FM100.3温州音乐频率“林晨慢慢说”带你走进温州非遗奇妙之旅。

若你错过了他,不要失落。不妨在此,细细聆听本期“视听非遗奇妙之旅”,为你介绍的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昆

永昆

浙江堪称非遗大省,有10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其中,有4项属于温州!

昆曲被称为 “百戏之师”,永嘉昆曲发源传承于“南戏”,是研究“南戏”的活化石。永嘉昆曲也是温州文化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昆曲传入温州(古称“永嘉”)后,长期受当地方言语音、风土人情、民间戏曲等影响而形成的特具古朴细腻、比较生活化风格的地方剧。流传以温州为中心,旁及丽水、台州。有专家认为,永嘉昆曲保留有“海盐腔”和早期“温州腔”遗音,具有特殊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近年,永嘉昆曲 《张协状元》先后获得曹禺戏剧奖、文华奖、鲁迅文学奖和中国戏曲学会奖。2001年5月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常常在想,如今我们看来是活化石的戏曲,在很多年前,也许就是夏日傍晚,在乡野里,在群山中,一个发着亮光的戏台,一场华丽的演出,是多少乡里乡亲期待和回味的精彩,有多少故事由此生发呢?时光漫漫,也只有那些仅存的老戏台还在默默证明着这一切曾经发生。

▏来源: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审核:李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