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标签:移除或更換文件 清空章节 |
参考资料 修缮 |
||
第1行:
'''朦朧詩''',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争议最多、影响最大、最深远的诗歌流派,诞生于80年代“[[新启蒙运动]]”的大背景下,拥有启蒙主义色彩<ref>{{Cite web|title=困境与出路:对当前新诗的思考|url=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081.html|website=爱思想|date=2007-07-09|language=zh|author=邓程|access-date=}}</ref><ref>{{Cite web|title=文学40年|第二集:给我诗和远方|url=https://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908/c403994-30280653.html|website=中国作家网|date=2018-09-08|language=zh|author=国实|access-date=}}</ref><ref>{{Cite web|title=北岛被《钟山》推举为当代中国十大诗人之首|url=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beidao-11232010160757.html|website=[[自由亚洲电台]]|date=2010-11-23|language=zh|access-date=}}</ref><ref>{{Cite web|title=《朦胧诗选》:禁锢时代的精神松绑|url=https://zqb.cyol.com/content/2008-07/01/content_2244546.htm|website=《[[中国青年报]]》|date=2008-07-01|language=zh|author=商震}}</ref>。所謂朦胧诗,即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象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隐示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明等特征<ref name="中国现代文学史">{{cite book zh
朦朧詩的代表詩人主要有[[北岛 (诗人)|北島]]、[[顧城]]、[[江河 (詩人)|江河]]、[[楊煉]]和[[舒婷]]。由于1978年12月创办于北京的诗刊《今天》的影响,朦胧派又称“今天派”。新启蒙主义代表人物之一[[李泽厚]]首先公开对朦胧诗进行了肯定<ref>{{Cite web|title=李泽厚:我和八十年代|url=https://www.eeo.com.cn/2008/0609/102665.shtml|website=经济观察网|date=2008-06-09|language=zh|author=马国川|url-status=live|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406071050/http://www.eeo.com.cn/2008/0609/102665.shtml|archive-date=2024-04-06|access-date=|publisher=《[[经济观察报]]》}}</ref><ref name=":33">{{Cite web|title=李泽厚:80年代青年的启蒙导师|url=https://culture.ifeng.com/special/30yearidols/200812/1210_5194_916323.shtml|website=[[凤凰网]]|date=2008-12-10|language=zh|url-status=live|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012220844/http://culture.ifeng.com/special/30yearidols/200812/1210_5194_916323.shtml|archive-date=2014-10-12|access-date=}}</ref>。朦胧诗派的诗人,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面对理想破灭的迷茫现实,既有信念失衡、欲超越现实而无法超越的无奈,又有引导社会的激情,采用[[现代主义]]的艺术思路、感觉方式和传达技巧来作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的朦胧抒情<ref name="中国现代文学史" />。
== 风格特点 ==
朦朧派詩歌普遍使用以[[意象]]表達思想內容的手法,反映對社會和人性的追求和反思。主流观点认为,朦朧詩是[[個人主義]]對文化單一與平均化現象的反思。朦胧诗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讀者的想象空间。
== 历史沿革 ==
=== 诗潮背景 ===▼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新诗创作进入新时期,此时的诗坛致力于恢复“[[十七年文学]]”的诗歌传统。
▲==诗潮背景==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新诗创作进入新时期,此时的诗坛致力于恢复“[[十七年文学]]”的诗歌传统。1979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四五]]”天安门事件彻底平反,开启了80年代的新诗潮。当时的诗坛出现了不少诗群、诗派,如:“归来者”诗群、干预生活诗群、新边塞诗诗群和东海诗群、女性诗人诗群以及朦胧诗派。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诗歌流派并非相互独立,而是互有影响的,如[[北岛 (诗人)|北島]]、[[舒婷]]等朦胧诗派诗人亦属于干预生活诗群。
朦胧诗可追溯至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主要是以70年代中期青年诗人食指([[郭路生]])、[[芒克]](姜世伟)、[[多多]](栗世征)、[[根子]]、[[北岛 (诗人)|北島]]等人为代表的白洋淀诗派。他们的诗歌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其中食指的诗作《相信未来》广为流传,曾遭[[江青]]点名批评<ref>{{cite web |author1=杜迅贵 |author2=倪宁宁 |title=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南京 |url=https://yww.njust.edu.cn/96/0c/c5442a103948/page.htm |work=[[现代快报]] |accessdate=2022-07-12 |date=2009-10-25}}</ref>。直至《今天》杂志的创办,这些青年诗人才有了探索新诗的阵地。1980年,《[[诗刊]]》以青春笔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青年诗人的探索诗作和探索宣言。
=== 名称由来 ===
1980年《诗刊》第8期发表的署名[[章明]]的文章《令人气闷的朦胧》,该文以诗人[[杜运燮]]的一首诗《秋》为切入点。此前《秋》发表在《诗刊》1980年1期上:章明认为此诗用语让人感到稀奇、别扭,致人思想紊乱。他评价此类诗晦涩、怪僻,并将此类诗体命名为“朦胧体”,朦胧诗因此得名。▼
▲1980年《诗刊》第8期发表的署名[[章明]]的文章《令人气闷的朦胧》,该文以诗人[[杜运燮]]的一首诗《秋》为切入点。此前《秋》发表在《诗刊》1980年1期上:
《[[今天 (杂志)|今天]]》是1978年由北岛与[[芒克]]创刊的民间诗歌刊物,地点在北京,该刊是朦胧诗派汇集的所在。由于《今天》發表了一批優秀的朦朧詩作品,所以也有人將朦朧派詩歌稱為[[今天派]]。《今天》后来被查禁。1990年《今天文学杂志》在挪威复刊,由北岛继续担任主编,编辑散集世界各地,2005年《今天文学杂志》网络版问世。▼
▲《[[今天 (杂志)|今天]]》是1978年由北岛与[[芒克]]创刊的民间诗歌刊物,地点在北京,该刊是朦胧诗派汇集的所在。由于《今天》發表了一批優秀的朦朧詩作品,所以也有人將朦朧派詩歌稱為[[今天派]]。
==代表诗人==
第50行 ⟶ 第46行:
西川,本名刘军。从1980年代开始从事诗歌创作,曾参加《倾向》、《现代汉诗》等职诗歌刊物的编辑工作。西川是知识分子写作诗群的代表人之一,其作品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西川师承[[弗朗茨·卡夫卡|卡夫卡]]、[[博尔赫斯]]的现代文学传统<ref name="作家们的作家——博尔赫斯">{{cite news|author=舒建华 |title=作家们的作家——博尔赫斯 |work=[[南方周末]] |date=2000-06-30 }}</ref>,其诗歌诗宽容、开放、具有散文化倾向。他的寓言故事形式及箴言经文的语句形成了向纯粹古典的回归与审美自主的精神和写作原创的理念。{{Citation needed|西川对海子诗歌的传播亦有重要贡献。|time=2022-07-12T04:22:04+00:00}}
==各方评价==
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便呈现出迥异于中国新诗传统的美学原则,其核心精神就是在“文革”[[专制主义]]下迷失、绝望而痛苦的一代对人的反思,对人的自我价值的现代确认,对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心灵自由与解放的追求。作为一种审美追求,他们既致力于自我抒情,也致力于社会抒情,但最终是让二者统一在人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上<ref name="中国现代文学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