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
(重定向自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英語: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是一个私人、非营利性组织的外交政策智庫,在華盛頓特區、莫斯科、北京、貝魯特與新德里都設有研究中心,致力于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以及促进国际社会的积极参与。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成立于1910年,由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创立,与美國的任何政治团体无关。[1]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 |
命名缘由 | 安德鲁·卡内基 |
---|---|
成立時間 | 1910 |
創始人 | 安德鲁·卡内基 |
類型 | 国际关系 智库 |
法律地位 | 501(c)(3)組織 |
總部 | 1779 Massachusetts Ave, NW, Washington D.C. |
地址 | |
主席 | 威廉·约瑟夫·伯恩斯 |
董事 | 潘妮·普利茨克、Steven Denning、Ayman Asfari、Jim Balsillie、C. K. Birla、比尔·布拉德利、David C Burke、馬里亞諾-弗洛倫蒂諾·德奎利亞爾、亨利·德·卡斯特、Harvey V. Fineberg、Anne Finucane、Patricia House、Maha Ibrahim、Walter Kielholz、Scott D. Malkin、阿德巴约·奥贡勒西、Kenneth Olivier、Jonathan Oppenheimer、Catherine Paglia、Deven Parekh、Victoria Ransom、雷欧·拉斐尔·莱夫、George Siguler、拉坦·塔塔、Rohan Weerasinghe、张懿宸、罗伯特·佐利克 |
收入 | 46,973,603 美元 (2017年) |
捐款 | 22,207,966 美元 (2019年) |
標語 | 全球智库 |
網站 | www.carnegieendowment.org |
在 2015 年的智庫與公民社會計畫全球關鍵智庫指標評比裡,排名在全球第三名,前兩名智庫為布魯金斯學會與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2]
立場
编辑台灣
编辑冷戰後隨著中國大陸力量提升,與中美關係發展,基金會對台灣的政策研究兼容新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其研究論述常影響美國對台灣的政策[4]。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在其新聞訂閱服務中並未以任何形式出現在國家(country)選項中,意味著來自台灣的訂閱者只能選擇中國大陸(China)做為國籍,異於一般的國籍慣例。
中國大陸
编辑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與清華大學在北京共同設立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該中心為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亚洲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包含亚太地区经济、安全及政治发展等議題。
参考文献
编辑- ^ About.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2019-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英语).
- ^ James G. McGann. 2015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 2016-02-10 [2019-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2) (英语).
- ^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 全球化. [2019-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7) (中文(中国大陆)).
- ^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与美国对台政策. 国际资料信息. [2019-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7)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