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巨嘴鳥學名Ramphastos sulfuratus)又名厚嘴巨嘴鳥厚嘴鵎鵼,是一種羽色鮮艷的巨嘴鳥,也是伯利茲國鳥,主要分布於墨西哥南部至巴拿馬一帶的中美地峽。[2]

彩虹巨嘴鳥
野生彩虹巨嘴鳥,攝於貝里斯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啄木鸟目 Piciformes
科: 鵎鵼科 Ramphastidae
属: 鵎鵼屬 Ramphastos
种:
彩虹巨嘴鳥 R. sulfuratus
二名法
Ramphastos sulfuratus
Lesson, 1830

特徵

编辑

彩虹巨嘴鳥連同其喙長42-55厘米。[3]牠們色彩鮮艷的喙長12-15厘米,約佔全長的三分之一。雖然其喙似乎很大及笨重,但骨骼是呈海綿狀及中空,並由角質素所覆蓋。喙表面呈綠色,尖端紅色,兩側橙色。

彩虹巨嘴鳥主要呈黑色,頸部胸部黃色。牠們每年都會換羽一次。[4]牠們的腳藍色,尾巴端的羽毛呈紅色。

分佈及生態

编辑

彩虹巨嘴鳥主要分佈在墨西哥南部至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牠們棲息在熱帶亞熱帶及低地雨林冠層,最高達至海拔1900米。[5]牠們在樹穴中築巢[4],很多時都是與幾隻彩虹巨嘴鳥一同築巢。這樣會非常擠迫,故牠們會將尾巴及喙藏於身體,以增加空間。樹穴底下一般會鋪滿牠們吃剩的果實。[4]

彩虹巨嘴鳥是高度群居的鳥類,很少會單獨見到牠們。牠們會以約6-12隻的小群穿越低地雨林。牠們飛行能力很弱,很多時都是在樹間跳躍。牠們會以喙來互相打鬥,及會將食物拋入對方的口中。這個小群會一同生活,甚至在同一樹穴內生活。牠們某程度上可以適應人工環境。[6]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牠們列為無危[7]但它们仍受到捕猎它们的肉和喙的威胁,巨嘴鸟种群有减少的趋势。

行為

编辑

食性

编辑

彩虹巨嘴鳥主要吃果實[4][6],但也會吃鳥蛋、昆蟲蜥蜴樹蛙。牠們的喙很靈活,可以用來摘果實。當吃果實時,牠們會用喙來破開果實,再將之吞下。

繁殖

编辑

雌性彩虹巨嘴鳥每次會生2-4隻蛋,蛋呈白色,並會將之藏起來。雄鳥及雌鳥會輪流孵蛋[4],約需15-20日。雄鳥及雌鳥也會輪流餵哺雛鳥。雛鳥出生時沒有羽毛眼睛也未能看見,約需兩個月時間來成長。雛鳥會有腳墊,適合在樹穴底生活。[4]雛鳥會留在巢內8-9個月,直至其喙完全長成及可以自己挖穴。

飼養

编辑

彩虹巨嘴鳥要吃大量的果實,且容易患上血色病,故很難飼養。

保育狀況

编辑

牠們被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物種,被限制出口及貿易。

參考

编辑
  1.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Ramphastos sulfurat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1 October 2016].  数据库資料包含說明此物種被編入無危級別的原因
  2. ^ Government of Belize. About Belize - National Symbols. [2007-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27). 
  3. ^ Skutch, Alexander F. Life History of the Keel-billed Toucan (PDF). Auk. 1971, 88 (2): 381–396 [2009-05-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10-16). 
  4. ^ 4.0 4.1 4.2 4.3 4.4 4.5 Van Tyne, Josselyn. The Life History of the Toucan, Ramphastos brevicarinatu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useum of Zoology Miscellaneous Publications. 1929, 19: 1–43. 
  5. ^ Strewe, Ralf & Navarro, Cristobal. New and noteworthy records of birds from the Sierra Nevada de Santa Marta region, north-eastern Colombia (PDF). Bull. B.O.C. 2004, 124 (1): 38–5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5-12-31). 
  6. ^ 6.0 6.1 Foster, Mercedes S. The potential of fruiting trees to enhance converted habitats for migrating birds in southern Mexico. Bird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2007, 17 (1): 45–61 [2009-05-14]. doi:10.1017/S095927090600055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1). 
  7.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IUCN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