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副都統
青州副都統,清朝八旗的駐防副都統之一,全稱為鎮守青州等處副都統,是清朝的正二品武官。下轄八旗兵約2500名,是駐紮在山東省的所有八旗兵丁及工匠的最高軍政長官,前身為青州將軍(1729年-1761年)。按清制須由旗人出任該職位,官署設立在山東省的青州府,被稱為「青州副都統衙門」,與分守登萊青整飭海防兼管水利兵備道道員、青州知府一同於此城辦公。後因青州將軍一職統轄兵丁不多,乾隆帝下令予以裁撤,改為設立「青州副都統」,兼辖德州驻防营。
清朝青州副都統 | |
---|---|
官邸 | 山東省青州府 |
先前职位 | 青州將軍 |
设立 |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
首任 | 素玉 |
末任 | 秀昌 |
废止 | 宣統三年(1911年) |
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设青州驻防将军、副都统各1员,下辖协领4员,佐领、防御、骁骑校各16员。包括马甲2000名、步甲400名。雍正十年(1732年)九月二十日,青州满城竣工,青州将军鄂弥达和副都统阿尔呼禅率八旗兵自北京迁入青州。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十一月辛丑,裁撤将军,留「专城副都统」驻防。首任青州副都統為原綏遠城右衛副都統-素玉,駐防八旗由清朝皇帝直屬,平時由位於順天府的「八旗都統衙門」管理,兵部和當地督撫官員都無權管轄指揮。最後一任青州副都統是原正紅旗滿洲協尉-秀昌,辛亥革命时去职也正式宣告這個設立時間達150年的武將職位的終結。
收入
编辑順治十三年(1656年),副都統按正從二品議定年俸,俸銀155兩、俸米155斛。雍正五年(1727年)則規定,副都統級別,可以獲得三十五人份的家庭糧食。而後到了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的養廉銀制度中規定了青州副都統的養廉銀為每年白銀500兩。[1]
兵制
编辑青州城
编辑- 正二品-青州駐防副都統一人
- 正三品-青州駐防城守尉一人
- 從三品-青州駐防協領四人
- 正四品-青州駐防佐領十二人
- 正五品-青州駐防防禦十六人
- 正六品-青州駐防驍騎校十六人
- 筆帖式二人
- 八旗、滿洲、蒙古委前鋒校三十二名
- 前鋒一百六十八名
- 領催六十四名
- 驍騎、鳥鎗驍騎、礮驍騎共一千二百三十六名
- 步兵二百四十名
- 養育兵一百二十名
- 弓匠、鐵匠各八名
德州城
编辑- 正三品-德州駐防城守尉一人
- 正五品-德州駐防防禦四人
- 正六品-德州駐防驍騎校四人
- 鑲黄、正黄二旗滿洲、蒙古鳥鎗前鋒十二名
- 鳥鎗驍騎一百八十八名
- 領催三十四名
- 驍騎二百六十六名
- 養育兵四十名
- 弓匠、鐵匠各二名
歷任青州副都統
编辑自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设立八旗驻防以来,鄂弥达、阿里衮、阿思海、欽拜、額爾圖、西勒捫、錫爾璊、羅山、那彥泰、色爾圖、噶爾錫、色克慎、舍圖肯、達色、額爾德蒙額等15人先后任青州将军,直至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裁撤将军,改专城副都统。
任職者 | 任期 | 旗籍 | 接任前官職 | 卸任後官職 | 備註 |
---|---|---|---|---|---|
素玉[3] | 乾隆26年-乾隆29年 | 滿洲 | 綏遠城右衛副都統 | 荊州將軍 | |
永瑞[4] | 乾隆29年-乾隆32年 | 滿洲 | 鑲黃旗滿洲副都統 | 荊州將軍 | 清朝宗室 |
諾倫[5] | 乾隆32年-乾隆34年 | 滿洲鑲黃旗 | 貴州省古州鎮總兵 | 綏遠城將軍 | |
鐵保[6] | 乾隆34年 | 滿洲 | 江南省狼山鎮總兵 | 協同阿思哈辦事,副都統銜 | |
德雲[7] | 乾隆34年-乾隆36年 | 滿洲 | 寧夏右翼副都統 | 正藍旗滿洲副都統 | |
烏什布[8] | 乾隆36年-乾隆49年 | 滿洲 | 德州城守尉 | 過世 | |
慶霖[9] | 乾隆49年-乾隆59年 | 滿洲鑲黃旗 | 黑龍江副都統 | 寧古塔副都統 | |
觀明[10] | 乾隆59年-嘉慶6年 | 滿洲鑲黃旗 | 察哈爾副都統 | 察哈爾都統 | 雲騎尉 |
陽春[11] | 嘉慶6年-嘉慶10年 | 滿州正白旗 | 鑲藍旗漢軍副都統 | 福州將軍 | |
那海[12] | 嘉慶10年-嘉慶16年 | 滿州 | 杭州協領 | ||
八十六[13] | 嘉慶16年-嘉慶23年 | 滿洲鑲白旗 | 西安協領 | 綏遠城將軍 | 諡號「壯僖」 |
西淩阿[14] | 嘉慶23年-道光2年 | 滿州正黃旗 | 直隸密雲副都統 | ||
長在[15] | 道光2年 | 吉林協領 | |||
祿明[16] | 道光2年-道光6年 | 西安協領 | 因病休致 | ||
福祥[17] | 道光6年-道光7年 | 滿洲鑲黃旗 | 鑲白旗蒙古副都統 | 杭州將軍 | |
國祥[18] | 道光7年-道光12年 | 滿洲正藍旗 | 寧夏副都統 | 盛京副都統 | 清朝宗室 |
英隆[19] | 道光12年-道光17年 | 滿洲鑲藍旗 | 盛京副都統 | 廣州副都統 | 清朝宗室、奉恩將軍 |
德珠布[20] | 道光17年-道光21年 | 滿洲正白旗 | 甘肅永昌協副將 | 江寧將軍 | 諡號「襄恪」 |
穆特恩[21] | 道光21年-道光25年 | 滿洲正白旗 | 烏魯木齊領隊大臣、兼正藍旗蒙古副都統 | 廣州將軍 | 諡號「勤確」 |
常清[22] | 道光25年-咸豐6年 | 滿洲正白旗 | 庫車辦事大臣、兼鑲白旗漢軍副都統 | 病故 | |
恩夔[23] | 咸豐6年-同治7年 | 蒙古鑲黃旗 | 行營翼長兼管行營印房事務 | ||
春福[24] | 同治7年-光緒3年 | 滿洲鑲黃旗 | 鑲黃旗漢軍副都統 | 察哈爾都統 | 三等承恩公 |
穆圖善[25] | 光緒3年 | 滿洲鑲黃旗 | 寧夏將軍 | 察哈爾都統 | 騎都尉,諡號「果勇」 |
托雲布[26] | 光緒3年-光緒8年 | 滿洲鑲藍旗 | 寧古塔右翼協領 | 察哈爾都統 | 騎都尉兼一雲騎尉 |
謙禧[27] | 光緒9年-光緒10年 | 滿洲正紅旗 | 察哈爾都統 | 熱河都統 | 署理,清朝宗室、三等輔國將軍、奇成額巴圖魯 |
海瑛[28] | 光緒10年 | 正黃旗漢軍副都統 | 正黃旗漢軍副都統 | 署理 | |
德克吉訥[29] | 光緒10年-光緒11年 | 滿洲正藍旗 | 鑲紅旗蒙古副都統 | 青州副都統 | 署理 |
德克吉訥 | 光緒11年-光緒19年 | 滿洲正藍旗 | 署理青州副都統、兼鑲紅旗蒙古副都統 | 原品休致 | |
訥欽[30] | 光緒19年-光緒24年 | 滿洲正白旗 | 盛京內倉監督 | 盛京副都統 | |
錫光[31] | 光緒24年-光緒25年 | 滿洲正黃旗 | 正藍旗滿洲參領 | 清朝宗室 | |
噶嚕岱[32] | 光緒25年-光緒30年 | 正紅旗蒙古副都統 | 革職 | ||
英慈[33] | 光緒30年-光緒31年 | 滿洲鑲紅旗 | 鑲紅旗漢軍副都統 | 正藍旗滿洲副都統 | 清朝宗室 |
文瑞[34] | 光緒31年-光緒34年 | 滿洲鑲紅旗 | 歸化城副都統 | 成都副都統 | 二等剛烈男 |
英瑞[35] | 光緒34年-宣統3年 | 內務府蒙古正黃旗 | 成都副都統 | ||
秀昌[36] | 宣統3年 | 滿洲鑲紅旗 | 錦州副都統 |
參考文獻
编辑- ^ 《欽定戶部則例·卷31~卷40》
- ^ 欽定八旗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35. 維基文庫. [2021-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0).
- ^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648卷,253頁;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715卷,976頁
- ^ (愛新覺羅)永瑞.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 諾倫.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829卷,64頁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082812-001號;中國地方志集成-宣統山東通志,52卷,1817頁;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881卷,801頁
- ^ 伍什佈.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 (章佳)慶霖.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 (瓜爾佳)觀明.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 (庫雅拉)陽春.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 清代各地將軍都統大臣等年表,112-115頁
- ^ (那拉)八十六.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 (覺爾察)西淩阿.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 清代各地將軍都統大臣等年表,119頁
- ^ 清代各地將軍都統大臣等年表,119-120頁
- ^ (富察)福祥.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 (愛新覺羅)國祥.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 (愛新覺羅)英隆.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 (兆穆)德珠布.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 (夔雅拉)穆特恩.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 (富察)常清.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 (達爾噶)恩夔.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 (富察)春福.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 (那哈塔)穆圖善.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 ^ 瓜爾佳)托雲佈.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 (愛新覺羅)謙禧.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 清代各地將軍都統大臣等年表,143頁
- ^ 德克吉訥.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 (瓜爾佳)訥欽.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 (愛新覺羅)錫光.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 清代各地將軍都統大臣等年表,148-150頁
- ^ (愛新覺羅)英慈.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 (鈕祜祿)文瑞.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 英瑞.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 秀昌.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名權威.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