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搜索结果

  • 桂枝柴胡、升麻、紫苏、细辛、防风、荆芥、薄荷、生姜之类。 病证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风晕,伤风眩晕,恶风自汗,或素有头风而发作。宜川芎散、芎散。” 病因学术语。指风和燥相结合,多感于秋燥时令。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唇燥,咽咳,胸胁痛,皮肤涩,舌苔白薄而,脉浮涩等。治宜润燥清肺为主,兼以疏风。…
    598 KB(126,860个字) - 2023年7月15日 (六) 08:19
  • 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加茯苓白术汤主之。”《伤寒全生集》:“凡心下满,以手按之则散而软者,此虚气也。如不发热者,以木香和中汤主之;若发热者,以小柴胡加枳实姜炒黄连去黄芩治之;若按之汩汩有声而软者,此停水也,用小半夏汤合减
    1.11 MB(238,875个字) - 2023年7月15日 (六) 09:07
  • ①指寒邪内伏,至秋凉而发病者。《证治汇补·疟疾章》:“纳凉之风寒,沐浴之水寒,先伏于腠中,因秋风凉肃而发。其证腰背头项疼痛,先寒后热,治当大汗。”用柴胡桂枝姜汤柴胡栝楼姜汤,或用羌活、柴胡桂枝、草果、苏叶、厚朴等药。参见疟疾条。 ②指太阳经和阳明经疟。其发病多为先受暑热之气,复有寒邪外束所致。《症因脉治·外感疟疾》…
    773 KB(162,027个字) - 2023年7月15日 (六) 08:23
  • 柴胡汤。”《类证活人书》卷八:“往来寒热有三证,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姜汤。有表证而往来寒热者,用小柴胡汤也;有里证而往来寒热者,大柴胡也;已表或已下而往来寒热者,皆可用柴胡桂枝姜汤也。”《伤寒发微论·论伤寒七十二证候》:“寒热往来,此证有三。一者中风证,小柴胡
    617 KB(129,140个字) - 2023年7月15日 (六) 08:50
  • 名曰牝疟。”《三因极一病症方论·疟叙论》:“病者寒多,不热,但惨戚振栗,病以时作,此以阳虚阴盛,多感阴湿,阳不能制阴,名曰牝疟。”方用蜀漆散、柴胡桂枝姜汤等。参见疟疾条。 解剖名称。口的又称。《礼记·月令》:“修键闭,”郑玄注谓:“键,牡也;闭,牝也。”孔颖达又注“牝”字云:“凡锁器,……受者谓…
    650 KB(136,996个字) - 2023年7月15日 (六) 08:36
  • 枸杞子、川楝子;口苦燥的加酒炒黄连少量)治疗。 邪在少阳,指热性病邪在半表半里的部位。半表证指一阵冷、一阵热及胸协苦满;半里证指口苦、咽、目眩。用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和解,一面袪病邪,一面扶正气。 是治疗气与痰湿阻滞中脘的方法。出现脘腹胀闷,吞酸或吐酸水,嗳气等症…
    837 KB(169,617个字) - 2022年4月25日 (一) 11:14
  • ,欲作肝疳也。用四味肥儿丸加龙胆草而瘥。 ②有雀目眼札,服煮肝饮兼四味肥儿丸。 ③有发搐目札,属肝胆经风热,先用柴胡清肝散治,兼六味地黄丸以滋肾生肝而痊。 ④受惊眼札或搐者,先用加味小柴胡汤加黄连以清肝热,兼用六味地黄丸滋肾生肝。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谓眼于清晨疼痛。多因虚阳上攻,头风注目,早晨…
    660 KB(138,108个字) - 2023年7月15日 (六) 08:32
  •  ? 青阳氏九世  ? 青阳氏十世  ? 青阳氏十一世  ? 青阳氏十一世  ? 青阳氏十二世  ? 青阳氏十三世  ? 青阳氏十四世  ? 青阳氏十五世  ? 青阳氏十六世  ? 青阳氏十七世  ? 青阳氏十八世  ? ( ? ——前2805年在位) 帝摯/帝鷙/帝角
    277 KB(60,046个字) - 2024年5月2日 (四) 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