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修订间差异
小 →臨時大總統列表: 调整格式、排版 |
|||
(未显示11个用户的23个中间版本) | |||
第2行: | 第2行: | ||
|political_office = 臨時大總統 |
|political_office = 臨時大總統 |
||
|country = 中華民國 |
|country = 中華民國 |
||
|insignia = |
|insignia = File:Unofficial_emblem_of_the_Republic_of_China_(1912).svg |
||
|insigniasize = 140px |
|insigniasize = 140px |
||
|insigniacaption = |
|insigniacaption = |
||
| flag = File:Flag of China (1912–1928).svg |
| flag = File:Flag of China (1912–1928).svg |
||
| flagsize = 190px |
| flagsize = 190px |
||
| flagcaption = [[五色旗 (中华民国)|国旗]] |
| flagcaption = [[五色旗 (中华民国)|国旗]] |
||
|image = |
|image = File:Xh3_Color.jpg |
||
|imagesize = |
|imagesize = 220px |
||
|caption =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孫中山]]就職像 |
|caption =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孫中山]]就職像 |
||
|predecessor = [[清朝君主列表|大清 |
|predecessor = [[清朝君主列表|大清皇帝]]<br>[[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组织结构与主要官员|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 |
||
|residence = [[中華民國大總統府|臨時大總統府]]( |
|residence = [[中華民國大總統府|臨時大總統府]](大堂) |
||
|constituting_instrument =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br>[[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constituting_instrument =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br>[[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
|seat = {{ROC-1912}}[[江蘇省 (中華民國)|江蘇省]][[南京府]][[南京总统府|總統府]](1912年1月1日-4月1日)<br>{{ROC-1912}}[[京兆地方]][[中南海]](1912年3月10日起) |
|seat = {{ROC-1912}}[[江蘇省 (中華民國)|江蘇省]][[南京府]][[南京总统府|總統府]](1912年1月1日-4月1日)<br>{{ROC-1912}}[[京兆地方]][[中南海]](1912年3月10日起) |
||
第23行: | 第23行: | ||
|ended = 1913年10月10日 |
|ended = 1913年10月10日 |
||
}} |
}} |
||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简称'''大总统''',是1912年1月1日至1913年10月10日對[[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1912年—1913年)|中華民國临时政府]][[國家元首]]的稱呼。此職之所以稱為「'''臨時'''大總統」而非「[[中華民國大總統|大總統]]」,乃因[[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民國初年]]內戰頻繁,[[清朝政府|清廷]]勢力又未完全終結,臨時大總統只不過由各省[[都督府]]所擔任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各省都督府代表]]」推選而出;[[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认为,“临时大总统名称,除去临时字样,因各省有[[辛亥革命|未独立者]],[[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正式宪法]]尚未制定,[[中華民國大總統|正式总统]]亦无从产生,仍须冠以'''临时'''字样”,故决定正式名称仍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所以并非是正式大總統<ref>{{Cite news|url=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0118/c85037-20245474.html|title=解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印”今何在?|work=人民政协报|publisher=中国共产党新闻网|date=2013年1月18日|language=zh-cn|accessdate=2023年4月27日|archive-date=2023年5月3日|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503144413/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0118/c85037-20245474.html|dead-url=no}}</ref>。 |
||
==概要== |
==概要== |
||
1911年11月14日,江苏都督[[程德全]]通电请孙归国组织统一政府:“大局粗定,军政民政亟须统一,拟联东南各军政府公电,恳请孙中山先生迅速回国,组织临时政府,以一事权。中山先生为首创革命之人,中外人民皆深信仰,组织临时政府舍伊莫属。我公力顾大局,想亦无不赞成。”<ref>程德全《斯人不出如苍生何》,《神州日报》1911年11月16日。</ref>18日,江北都督[[蒋雁行]]表示:“大统领一席非孙中山莫属。”<ref>《掃穴擒犁之大規劃》,上海:《申報》,1911年11月23日。</ref>19日,扬州军政府敢死军总指挥[[边振新]]登报:“公求孙逸仙先生回国为总统。”<ref>《接专电》,《民立报》1911年11月19日,页2。</ref>安徽都督[[李烈鈞]]要求:“電請孫中山先生回國組織臨時政府。”<ref>《中國光復史》,上海:《申報》,1911年11月29日。</ref>廣東方面亦称:“大總統一職,擬舉孫中山先生。”<ref>《都督府電書一束》,上海:《申報》,1911年12月1日。</ref> |
1911年11月14日,江苏都督[[程德全]]通电请孙归国组织统一政府:“大局粗定,军政民政亟须统一,拟联东南各军政府公电,恳请孙中山先生迅速回国,组织临时政府,以一事权。中山先生为首创革命之人,中外人民皆深信仰,组织临时政府舍伊莫属。我公力顾大局,想亦无不赞成。”<ref>程德全《斯人不出如苍生何》,《神州日报》1911年11月16日。</ref>18日,江北都督[[蒋雁行]]表示:“大统领一席非孙中山莫属。”<ref>《掃穴擒犁之大規劃》,上海:《申報》,1911年11月23日。</ref>19日,扬州军政府敢死军总指挥[[边振新]]登报:“公求孙逸仙先生回国为总统。”<ref>《接专电》,《民立报》1911年11月19日,页2。</ref>安徽都督[[李烈鈞]]要求:“電請孫中山先生回國組織臨時政府。”<ref>《中國光復史》,上海:《申報》,1911年11月29日。</ref>廣東方面亦称:“大總統一職,擬舉孫中山先生。”<ref>《都督府電書一束》,上海:《申報》,1911年12月1日。</ref> |
||
12月29日([[農曆]] |
12月29日([[農曆]][[十一月初十]]),17個省代表(一省一票)召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孙文以16票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晚10时,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在[[南京府|南京]][[南京總統府|總統府]](原为清朝[[兩江總督]]署)舉行。孙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于当日宣布正式成立。但在北京的[[清朝政府]]仍存在,中國南北同时出現兩個[[政權]]。 |
||
自1912年1月12日開始,袁世凱開始勸說 |
自1912年1月12日開始,袁世凱開始勸說清朝皇族交出權力及[[宣統帝]]遜位,期間[[中國同盟會]]對袁世凱的炸彈暗殺行動失敗,1月18日,孫中山以《五條要約》{{NoteTag|一、清帝退位,其一切政權同時消滅,不得私授於其臣;二、在北京不得更設臨時政府;三、得北京實行退位電,即由民國政府以清帝退位之故,電問各國,要求承認中華民國彼各國之回章;四、(孫)文即向參議院辭職,宣布定期解職;五、請參議院公舉袁世凱為大總統,如此方於事實上完善。}}的方式向袁世凱攤牌,試圖做實南京臨時政府。1月22日,孫中山又以公諸報端的方式將南北雙方幕後談判的内容全部曝光,这不但令袁世凱極其尷尬和不滿,也讓議和全權代表[[伍廷芳]]盡失顏面;期間孫中山還試圖向日本借款,以籌備與袁世凱決戰,但未能成功。袁世凯為少生枝節,同意同盟會多人進入總長之列,同盟會最終如願以償。2月12日[[隆裕太后]]頒降[[懿旨]],宣統帝退位,袁世凱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標誌清朝統治正式結束,中華民國正式取代清朝。 |
||
2月13日,袁世凱通電共和,根據南方獨立各省及部分革命黨人的意願,孫中山提出辭職咨文。2月15日,[[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臨時參議院]](國會)正式選舉袁世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3月8日通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將[[總統制]]改為[[內閣制]]。袁世凱于3月10日在北京就職。 |
2月13日,袁世凱通電共和,根據南方獨立各省及部分革命黨人的意願,孫中山提出辭職咨文。2月15日,[[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臨時參議院]](國會)正式選舉袁世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3月8日通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將[[總統制]]改為[[內閣制]]。袁世凱于3月10日在北京就職。 |
||
第49行: | 第49行: | ||
|- |
|- |
||
|| 1 || [[孫中山]]<br>{{small|(1866–1925)}} || [[File: |
|| 1 || [[孫中山]]<br>{{small|(1866–1925)}} || [[File:Xh3_Color.jpg|80px]] || [[中國同盟會]] |
||
|| 1912年1月1日 || 1912年4月1日 || [[1911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1911]] |
|| 1912年1月1日 || 1912年4月1日 || [[1911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1911]] |
||
|- |
|- |
||
|| 2 || [[袁世凯]]<br>{{small|(1859–1916)}} || [[File: |
|| 2 || [[袁世凯]]<br>{{small|(1859–1916)}} || [[File:Yuan_shikai_re-design.jpg|80px]] || [[無黨籍]] |
||
|| 1912年3月10日 || 1913年10月10日 ||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1912]] |
|| 1912年3月10日 || 1913年10月10日 ||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1912]] |
||
|} |
|} |
||
第59行: | 第59行: | ||
==就職誓詞== |
==就職誓詞== |
||
⚫ | |||
⚫ | |||
<blockquote style="border: 1px solid blue; padding: 0.5em 0.8em;"> |
<blockquote style="border: 1px solid blue; padding: 0.5em 0.8em;"> |
||
傾覆[[清朝政府|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孫文|文]]實遵之,以忠於國,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於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孫文|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於[[國民]]。 |
傾覆[[清朝政府|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孫文|文]]實遵之,以忠於國,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於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孫文|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於[[國民]]。 |
||
第66行: | 第65行: | ||
袁世凱就職誓詞: |
袁世凱就職誓詞: |
||
<blockquote style="border: 1px solid |
<blockquote style="border: 1px solid red; padding: 0.5em 0.8em;"> |
||
民國建設造端,百凡待治,世凱深願竭其能力,發揚共和之精神,滌蕩專制之瑕穢,謹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憲法]],依國民之願望,達國家於[[中華民國疆域|安全彊固之域]],俾[[五族共和|五大民族]]同臻樂利。凡茲志願,率履弗渝。俟召集國會,選定第一期[[中華民國大總統|大總統]],世凱即行解職。謹掬誠悃,誓告同胞。 |
民國建設造端,百凡待治,世凱深願竭其能力,發揚共和之精神,滌蕩專制之瑕穢,謹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憲法]],依國民之願望,達國家於[[中華民國疆域|安全彊固之域]],俾[[五族共和|五大民族]]同臻樂利。凡茲志願,率履弗渝。俟召集國會,選定第一期[[中華民國大總統|大總統]],世凱即行解職。謹掬誠悃,誓告同胞。 |
||
[[中華民國|大中華民國]]元年三月初十日 |
[[中華民國|大中華民國]]元年三月初十日 |
||
</blockquote> |
</blockquote> |
||
⚫ | |||
== 第一屆臨時內閣 == |
== 第一屆臨時內閣 == |
||
{{參見|南京臨時政府內閣}}临时大总统之權責由《[[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規定;提出的[[内阁]]仿照[[美国]][[联邦制]],設[[大總統府]],不设[[总理]],分作九部,由大总统任命各部总长、次长。中華民國第一屆臨時內閣名单如下: |
{{參見|南京臨時政府內閣}}临时大总统之權責由《[[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規定;提出的[[内阁]]仿照[[美国]][[联邦制]],設[[大總統府]],不设[[总理]],分作九部,由大总统任命各部总长、次长。中華民國第一屆臨時內閣名单如下: |
||
<blockquote style="border: 1px solid blue; padding: 0.5em 0.8em;"> |
|||
⚫ | |||
*临时大总统:[[孫中山]] |
*临时大总统:[[孫中山]] |
||
*临时副总统:[[黎元洪]] |
*临时副总统:[[黎元洪]] |
||
*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 |
*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 |
||
*參謀總長:[[黃興]] |
|||
*陆军总长:[[黄兴]],次长:[[蒋作宾]] |
*陆军总长:[[黄兴]],次长:[[蒋作宾]] |
||
*海军总长:[[黃鍾瑛]],次长:[[汤芗铭]] |
*海军总长:[[黃鍾瑛]],次长:[[汤芗铭]] |
||
第87行: | 第87行: | ||
*实业总长:[[张謇]],次长:[[马君武]] |
*实业总长:[[张謇]],次长:[[马君武]] |
||
*交通总长:[[汤寿潜]],次长:[[于右任]] |
*交通总长:[[汤寿潜]],次长:[[于右任]] |
||
</blockquote> |
|||
== 来源 == |
== 来源 == |
||
第105行: | 第106行: | ||
{{-}} |
{{-}} |
||
{{Serial|先前职位|{{QING}}[[清朝皇帝| |
{{Serial|先前职位|{{QING}}[[清朝皇帝|皇帝]]|{{Flagicon|ROC|1912}}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1912年—1913年)|中華民國]]临时大总统'''<br />1912年1月1日-1913年10月10日<br />|後繼职位|{{Flagicon|ROC|1912}} [[中华民国大总统]]}} |
||
{{孙中山}} |
{{孙中山}} |
||
{{中華民國大總統}} |
{{中華民國大總統}} |
||
第113行: | 第114行: | ||
[[Category:中華民國大總統]] |
[[Category:中華民國大總統]] |
||
[[Category: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中央政府机构]] |
[[Category: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中央政府机构]] |
||
[[Category: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政治人物]] |
|||
[[Category: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人物列表]] |
2024年8月10日 (六) 21:44的最新版本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 |
---|---|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孫中山就職像 | |
官邸 | 臨時大總統府(大堂) |
機關所在地 | 中華民國江蘇省南京府總統府(1912年1月1日-4月1日) 中華民國京兆地方中南海(1912年3月10日起) |
設立法源 |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先前职位 | 大清皇帝 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 |
设立 | 1912年1月1日 |
首任 | 孫中山 |
末任 | 袁世凯 |
废止 | 1913年10月10日 |
后继职位 | 中華民國大總統 |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简称大总统,是1912年1月1日至1913年10月10日對中華民國临时政府國家元首的稱呼。此職之所以稱為「臨時大總統」而非「大總統」,乃因民國初年內戰頻繁,清廷勢力又未完全終結,臨時大總統只不過由各省都督府所擔任的「各省都督府代表」推選而出;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认为,“临时大总统名称,除去临时字样,因各省有未独立者,正式宪法尚未制定,正式总统亦无从产生,仍须冠以临时字样”,故决定正式名称仍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所以并非是正式大總統[1]。
概要
[编辑]1911年11月14日,江苏都督程德全通电请孙归国组织统一政府:“大局粗定,军政民政亟须统一,拟联东南各军政府公电,恳请孙中山先生迅速回国,组织临时政府,以一事权。中山先生为首创革命之人,中外人民皆深信仰,组织临时政府舍伊莫属。我公力顾大局,想亦无不赞成。”[2]18日,江北都督蒋雁行表示:“大统领一席非孙中山莫属。”[3]19日,扬州军政府敢死军总指挥边振新登报:“公求孙逸仙先生回国为总统。”[4]安徽都督李烈鈞要求:“電請孫中山先生回國組織臨時政府。”[5]廣東方面亦称:“大總統一職,擬舉孫中山先生。”[6]
12月29日(農曆十一月初十),17個省代表(一省一票)召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孙文以16票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晚10时,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在南京總統府(原为清朝兩江總督署)舉行。孙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于当日宣布正式成立。但在北京的清朝政府仍存在,中國南北同时出現兩個政權。
自1912年1月12日開始,袁世凱開始勸說清朝皇族交出權力及宣統帝遜位,期間中國同盟會對袁世凱的炸彈暗殺行動失敗,1月18日,孫中山以《五條要約》[註 1]的方式向袁世凱攤牌,試圖做實南京臨時政府。1月22日,孫中山又以公諸報端的方式將南北雙方幕後談判的内容全部曝光,这不但令袁世凱極其尷尬和不滿,也讓議和全權代表伍廷芳盡失顏面;期間孫中山還試圖向日本借款,以籌備與袁世凱決戰,但未能成功。袁世凯為少生枝節,同意同盟會多人進入總長之列,同盟會最終如願以償。2月12日隆裕太后頒降懿旨,宣統帝退位,袁世凱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標誌清朝統治正式結束,中華民國正式取代清朝。
2月13日,袁世凱通電共和,根據南方獨立各省及部分革命黨人的意願,孫中山提出辭職咨文。2月15日,臨時參議院(國會)正式選舉袁世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3月8日通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將總統制改為內閣制。袁世凱于3月10日在北京就職。
臨時大總統列表
[编辑]任次 | 姓名 | 圖片 | 政黨 | 就職時間 | 卸任時間 | 選舉 |
---|---|---|---|---|---|---|
1 | 孫中山 (1866–1925) |
中國同盟會 | 1912年1月1日 | 1912年4月1日 | 1911 | |
2 | 袁世凯 (1859–1916) |
無黨籍 | 1912年3月10日 | 1913年10月10日 | 1912 |
就職誓詞
[编辑]孫文就職誓詞:
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於國,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於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於國民。
袁世凱就職誓詞:
民國建設造端,百凡待治,世凱深願竭其能力,發揚共和之精神,滌蕩專制之瑕穢,謹守憲法,依國民之願望,達國家於安全彊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樂利。凡茲志願,率履弗渝。俟召集國會,選定第一期大總統,世凱即行解職。謹掬誠悃,誓告同胞。 大中華民國元年三月初十日
第一屆臨時內閣
[编辑]临时大总统之權責由《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規定;提出的内阁仿照美国联邦制,設大總統府,不设总理,分作九部,由大总统任命各部总长、次长。中華民國第一屆臨時內閣名单如下:
来源
[编辑]- 书籍
- 武月星 等(2000):《中國現代史地圖集 1919-1949》,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第六頁《北洋政府歷屆總統國務總理簡表》. ISBN 7-5031-1877-6.
- 劉壽林 等:《民國職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8月.
註釋
[编辑]- ^ 一、清帝退位,其一切政權同時消滅,不得私授於其臣;二、在北京不得更設臨時政府;三、得北京實行退位電,即由民國政府以清帝退位之故,電問各國,要求承認中華民國彼各國之回章;四、(孫)文即向參議院辭職,宣布定期解職;五、請參議院公舉袁世凱為大總統,如此方於事實上完善。
参见
[编辑]先前职位: 大清皇帝 |
中華民國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1913年10月10日 |
後繼职位: 中华民国大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