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吳梅: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淺藍雪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17个用户的46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about||香港女演員|吳梅 (員)}}
{{about|中國近代教育家和戏曲理论家||吳梅 (配音)|和|吴梅 (越南)}}
{{Infobox person
{{Infobox person
| honorific_prefix =
| honorific_prefix =
| name = 鄭珉中
| name = 吳梅
| honorific_suffix =
| honorific_suffix =
| native_name =
| native_name =
| native_name_lang =
| native_name_lang =
| image =吳梅.jpg
| image = 吳梅.jpg
| caption =
| sex =
| birth_name =
| caption =
| birth_date = 1884年
| birth_name =
| birth_place = 大清江蘇[[长洲县]]
| birth_date = 1884年9月11日(大清光緒十年七月二十二日)
| birth_place = 大清[[江蘇省 (清朝)|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
| death_date =1939年3月17日
| death_place = 中華民國雲南[[大姚]]
| death_date = 1939年3月17日
| death_place = 中華民國[[雲南省 (中華民國)|雲南省]][[大姚縣]]
| death_cause =
| death_cause =
| residence =
| residence =
| nationality =
| nationality =
| occupation = 曲理家、教育家
| occupation = 曲理家、教育家
}}
}}

'''吳梅'''({{bd|1884年||1939年|3月17日}}),字'''瞿安''',号'''霜厓''',別署'''癯安'''、'''逋飛'''和'''厓叟''',中國近代教育家作家,更以其[[戲曲]]理論而出名。是最早把[[昆曲]]帶入大學的教授。<ref name="國學1"/><ref name="國學2">{{Cite web |url=http://www.guoxue.com/master/wumei/wm04.htm |title= 吴梅|accessdate=2015-01-21|author= |date=|work= |publisher= 國學網}}</ref><ref name="江蘇網">{{Cite web |url=http://sz.jschina.com.cn/qdsz/xqsz/201312/t1361542.shtml |title= 吴梅故居:藏书楼的曲韵年华|accessdate=2015-01-21|date=2013-11-15|author= |date=|work= |publisher= 中國江蘇網}}</ref>
'''吳梅'''({{bd|1884年9月11日||1939年|3月17日}}),字'''瞿安''',号'''霜厓''',別署'''癯安'''、'''逋飛'''和'''厓叟''',[[中國近代]][[教育家]]及[[作家]],更以其[[戲曲]]理論而出名。是最早把[[昆曲]]帶入中國大學成為正式科目者。<ref name="國學1"/><ref name="國學2">{{Cite web|url= http://www.guoxue.com/master/wumei/wm04.htm|title= 吴梅|accessdate= 2015-01-21|author= |date= |work= |publisher= 國學網|archive-date= 2015-09-24|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924024405/http://www.guoxue.com/master/wumei/wm04.htm|dead-url= no}}</ref><ref name="江蘇網">{{Cite web|url= http://sz.jschina.com.cn/qdsz/xqsz/201312/t1361542.shtml|title= 吴梅故居:藏书楼的曲韵年华|accessdate= 2015-01-21|date= 2013-11-15|author= |work= |publisher= 中國江蘇網|archive-date= 2015-01-22|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122080929/http://sz.jschina.com.cn/qdsz/xqsz/201312/t1361542.shtml|dead-url= no}}</ref>


==生平==
==生平==
{{quote box
吳梅在[[光緒]]十年(1884年)出生於[[长洲县]]的一個破落仕宦之家,<ref name="江蘇網"/> 年幼時父母雙亡,因此過繼給[[吳長祥]]當嗣孫。十二歲時從[[潘霞]]開始讀書考取功名,十八歲即以第一名補[[長洲縣]]學生員,然此後兩度[[鄉試]]落第,自此摒棄科舉之念。[[百日維新]]失敗後,曾寫《血飛花》悼念[[戊戌六君子]]。<ref name="新風">{{Cite web |url=http://jgjs.nanjing.gov.cn/20795/20814/201405/t20140512_2825138.html |title= 曲学大师吴梅|accessdate=2015-01-21|author= |date=2014-05-12|work= |publisher= 南京新風}}</ref>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前往上海的[[東文學社]]學習日語。光緒三十一年秋受聘於[[東吳大學]],兩年後應[[柳亞子]]之約,加入文學團體神交社,宣統二年(1910年)開始先後在蘇州存古學堂、南京第四師範等中學擔任教師。1912年曾加入[[南社]]。<ref name="國學1"/>
| border=2px
| align=right
| width=22em
| bgcolor = Cornsilk
| font =
| quote= <span style="font-size:2em;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serif; font-weight:bold;">“</span>棫樸樂英才,試語同儕,追想遜清時創立此堂齋,景山麗日開,舊家主第門桯改,春明起講台,春風盡異才,滄海動風雷,弦誦無妨礙,到如今費多少桃李栽培,喜此時幸遇先生蔡,從頭細揣算,匆匆歲月,已是廿年來<span style="font-size:2em;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serif; font-weight:bold;">”</span>
| source=《北大二十周年纪念歌》<ref name="大公網"/>
| salign=right
}}
{{quote box
| border=2px
| align=right
| width=22em
| bgcolor = Cornsilk
| font =
| quote= <span style="font-size:2em;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serif; font-weight:bold;">“</span>景山門啓鳣帏成,均又新,弦誦一堂春。破朝昏,雞鳴風雨相親。數分科,有東西秘文。論同堂,盡南北儒珍。珍重讀書身,莫白了青青雙鬓。男兒自有真,誰不是良時豪俊。待培養出,文章氣節少年人<span style="font-size:2em;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serif; font-weight:bold;">”</span>
| source=《正宫锦缠道·示北雍诸生》
| salign=right
}}
吳梅在[[光緒]]十年七月二十二日(1884年9月11日)出生於[[江蘇省 (清朝)|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今[[苏州市]])的一個破落仕宦之家。<ref name="江蘇網"/> 曾祖父[[吳鍾駿]],字崧甫,[[道光]]十二年[[狀元]]及第,入[[翰林院]],官至[[禮部左侍郎]]。祖父[[吳清彥]],字小舫,官至[[刑部員外郎]]。父親[[吳國榛]],字聲孫,精通詩詞、文獻、戲曲,1887年去世之時年僅二十二歲,吳梅當時年僅三歲。八歲時,過繼給遠房叔祖[[吳長祥]](字吉雲)爲嗣孫。十歲時,母親去世,開始跟隨吳長祥生活。<ref>{{Cite book|title=王衛民《吳梅評傳》|publisher=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year=1995|location=北京|pages=1, 2, 3}}</ref>


十二歲時從[[潘霞]](字少霞)開始讀書考取功名,十八歲即以第一名補長洲縣學生員,然此後兩度[[鄉試]]落第,自此摒棄科舉之念。[[百日維新]]失敗後,曾寫《血飛花》悼念[[戊戌六君子]]。<ref name="新風">{{Cite web|url=http://jgjs.nanjing.gov.cn/20795/20814/201405/t20140512_2825138.html|title=曲学大师吴梅|accessdate=2015-01-21|author=|date=2014-05-12|work=|publisher=南京新風|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090728/http://jgjs.nanjing.gov.cn/20795/20814/201405/t20140512_2825138.html|archivedate=2016-03-04}}</ref>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前往上海的[[東文學社]]學習日語。光緒三十一年秋受聘於[[東吳大學]],兩年後應[[柳亞子]]之約,加入文學團體神交社,宣統二年(1910年)開始先後在蘇州存古學堂、南京第四師範等中學擔任教師。1912年曾加入[[南社]]。<ref name="國學1"/>
1917年[[蔡元培]]看到了吳梅所寫的在《顾曲谈》等文章後,聘請他到[[北京大学]]擔任戲曲教授,[[梅兰芳]]、[[韩世昌]]等曾是他的學生。1922年秋應[[南大学]]国文系主任[[陈中凡]]之邀,举家搬到[[南京]]大石桥,擔任東教授。在此期間與學生們成立研究戲曲的“潛社”。<ref name="新風"/> 此外他也曾在[[中山大學]]、[[南京中央大學]]、[[光華大學]][[金陵大學]]任教。<ref name="國學1"/>


1917年[[蔡元培]]看到了吳梅所寫的在《顾曲谈》等文章後,聘請他到[[北京大学]]擔任教授、昆曲組導師,[[梅兰芳]]、[[韩世昌]]等曾是他的學生,一度被當做北大校歌的《北大二十周年纪念歌》和《正宫锦缠道·示北雍诸生》也是由吳梅來譜曲作詞的<ref name="大公網">{{Cite web|url=http://www.takungpao.com/fk/content/2012-09/02/content_1055418.htm|title=吴梅崑曲写北大|accessdate=2015-01-21|author=|date=2012-09-02|work=|publisher=大公網|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122111246/http://www.takungpao.com/fk/content/2012-09/02/content_1055418.htm|archive-date=2015-01-22|dead-url=yes}}</ref> 1922年秋應[[國立東南大学]](後更名[[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国文系主任[[陈中凡]]之邀,举家搬到[[南京]]大石桥,擔任東大教授。在此期間與學生們成立研究戲曲的“潛社”。<ref name="新風"/> 此外他也曾在广州[[中山大學]]、南京[[國立中央大學|中央大學]]、上海[[光華大學]]任教,并曾兼课[[金陵大學]]。<ref name="國學1"/>
[[七七事變]]發生之後,他在當年9月12日携家人离苏州,後輾轉於[[武漢]]<ref>{{Cite web |url=http://www.mingpaomonthly.com/cfm/Archive2.cfm?File=200912/ph/01a.txt |title= 張充和與吳梅先生的曲緣|accessdate=2015-01-21|author=孫康宜|date=2009-12|work= |publisher= 明鏡月刊}}</ref> [[湘潭]]、[[桂林]]、[[昆明]]等地,1939年1月11日與家人從昆明乘汽車兼步行前往雲南[[大姚]]李旗屯,1939年3月17日在大姚因喉病复发而病逝。<ref name="新風"/><ref name="國學1">{{Cite web |url=http://www.guoxue.com/master/wumei/wumei.htm |title= 吳梅|accessdate=2015-01-21|author= |date=|work= |publisher= 國學網}}</ref>

[[七七事變]]發生之後,他在當年9月12日携家人离苏州,後輾轉於[[武漢]]<ref>{{Cite web|url=http://www.mingpaomonthly.com/cfm/Archive2.cfm?File=200912/ph/01a.txt|title=張充和與吳梅先生的曲緣|accessdate=2015-01-21|author=孫康宜|date=2009-12|work=|publisher=明鏡月刊|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511183142/http://www.mingpaomonthly.com/cfm/Archive2.cfm?File=200912%2Fph%2F01a.txt|archivedate=2015-05-11}}</ref>[[湘潭]]、[[桂林]]、[[昆明]]等地,1939年1月11日與家人從昆明乘汽車兼步行前往雲南[[大姚]][[李旗屯]],同年3月17日在大姚因喉病复发而病逝。<ref name="新風"/><ref name="國學1">{{Cite web|url= http://www.guoxue.com/master/wumei/wumei.htm|title= 吳梅|accessdate= 2015-01-21|author= |date= |work= |publisher= 國學網|archive-date= 2014-02-16|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216140732/http://www.guoxue.com/master/wumei/wumei.htm|dead-url= no}}</ref>

吳梅去世後,國民政府頒佈[[褒揚令]],表彰他的貢獻。褒揚令全文爲:<ref>{{Cite book|title=王衛民《吳梅評傳》|publisher=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year=1995|location=北京|pages=31}}</ref>

<blockquote style="border: 1px solid blue; padding: 0.5em 0.8em;">
國立中央大學教授吳梅,持志耿介,志高行潔。早歲即精研音律,得其深奧。時以革命思想,寓於文字,播爲聲樂。嗣膺各大學教席,著述不輟,於倡聲之學,多所闡發。匪獨有功藝苑,抑且超軼前賢。茲聞溘逝,憚惜殊深。應予明令褒揚,並特給卹金三千元,以彰宿學,而勵來茲。此令。
</blockquote>


==成就==
==成就==
吳梅以其在戲曲創作、研究與教學出名,被譽爲“近代著、度、演、藏各色俱全之曲學大師”。其所作的[[傳奇]]有《風動山》、《綠窗怨記》、《東海記》、《血飛花》(未刊行)、《義士記》(未刊行)五部,雜劇有《軒亭秋》、《暖香樓》、《湘真閣》、《落茵記》、《雙淚碑》、《無價寶》、《惆悵爨》七部。此外還有《中國戲曲概論》等大量戲曲論著存世。<ref name="國學2"/>
吳梅以其在戲曲創作、研究與教學出名,被譽爲“近代著、度、演、藏各色俱全之曲學大師”。其所作的[[傳奇]]有《風動山》、《綠窗怨記》、《東海記》、《血飛花》(未刊行)、《義士記》(未刊行)五部,雜劇有《軒亭秋》、《暖香樓》、《湘真閣》、《落茵記》、《雙淚碑》、《無價寶》、《惆悵爨》七部。此外還有《中國戲曲概論》等大量戲曲論著存世。<ref name="國學2"/>


吳梅在當時的文学界享有盛名,是[[朱自清]]、[[田汉]]、[[郑振铎]]、[[齐燕铭]]、[[梅兰芳]]、[[俞振飞]]等人的老師。1993年,[[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在其故鄉苏州召舉辦了“吴梅诞生100周年学术讨论会”。<ref name="國學2"/>
吳梅在當時的文学界享有盛名,是[[朱自清]]、[[田汉]]、[[郑振铎]]、[[齐燕铭]]、[[梅兰芳]]、[[俞振飞]]等人的老師。1993年,[[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在其故鄉苏州召舉辦了“吴梅诞生100周年学术讨论会”。<ref name="國學2"/>


==著作==
===著作===


*《詞餘講義》
*《詞餘講義》
第50行: 第80行: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reflist}}
{{reflist|2}}


==擴展閱讀==
==擴展閱讀==
{{refbegin}}

*王衛民,《吳梅戲曲論文集》,1983年,[[中國戲劇出版社]]
*王衛民,《吳梅戲曲論文集》,1983年,[[中國戲劇出版社]]
{{refend}}


{{Authority control}}
{{DEFAULTSORT:Wu吳}}
[[Category:吳姓|M]]
[[Category:吳姓|M]]
[[Category:戲曲理論家]]
[[Category:長洲人]]
[[Category:洞涇吳氏|M]]
[[Category:中华民国大陆时期音乐家]]
[[Category:中華民國教育家]]
[[Category:中華民國教育家]]
[[Category:蘇州人]]
[[Category:東南大學教授]]
[[Category:东南大学教师]]
[[Category:中山大學教授]]
[[Category:中山大學教授]]
[[Category:光華大學教師]]
[[Category:北京大學教授]]
[[Category:北京大學教授]]
[[Category:金陵大學教授]]
[[Category:金陵大學教授]]
[[Category:南社人物]]
[[Category:昆曲]]

2024年11月4日 (一) 10:45的最新版本

吳梅
性别
出生1884年9月11日(大清光緒十年七月二十二日)
大清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
逝世1939年3月17日
中華民國雲南省大姚縣
职业戲曲理論家、教育家

吳梅(1884年9月11日—1939年3月17日),字瞿安,号霜厓,別署癯安逋飛厓叟中國近代教育家作家,更以其戲曲理論而出名。他是最早把昆曲帶入中國大學成為正式科目者。[1][2][3]

生平

[编辑]
棫樸樂英才,試語同儕,追想遜清時創立此堂齋,景山麗日開,舊家主第門桯改,春明起講台,春風盡異才,滄海動風雷,弦誦無妨礙,到如今費多少桃李栽培,喜此時幸遇先生蔡,從頭細揣算,匆匆歲月,已是廿年來
《北大二十周年纪念歌》[4]
景山門啓鳣帏成,均又新,弦誦一堂春。破朝昏,雞鳴風雨相親。數分科,有東西秘文。論同堂,盡南北儒珍。珍重讀書身,莫白了青青雙鬓。男兒自有真,誰不是良時豪俊。待培養出,文章氣節少年人
《正宫锦缠道·示北雍诸生》

吳梅在光緒十年七月二十二日(1884年9月11日)出生於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今苏州市)的一個破落仕宦之家。[3] 曾祖父吳鍾駿,字崧甫,道光十二年狀元及第,入翰林院,官至禮部左侍郎。祖父吳清彥,字小舫,官至刑部員外郎。父親吳國榛,字聲孫,精通詩詞、文獻、戲曲,1887年去世之時年僅二十二歲,吳梅當時年僅三歲。八歲時,過繼給遠房叔祖吳長祥(字吉雲)爲嗣孫。十歲時,母親去世,開始跟隨吳長祥生活。[5]

十二歲時從潘霞客(字少霞)開始讀書考取功名,十八歲即以第一名補長洲縣學生員,然此後兩度鄉試落第,自此摒棄科舉之念。百日維新失敗後,曾寫《血飛花》悼念戊戌六君子[6]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前往上海的東文學社學習日語。光緒三十一年秋受聘於東吳大學,兩年後應柳亞子之約,加入文學團體神交社,宣統二年(1910年)開始先後在蘇州存古學堂、南京第四師範等中學擔任教師。1912年曾加入南社[1]

1917年蔡元培看到了吳梅所寫的在《顾曲麈谈》等文章後,聘請他到北京大学擔任教授、昆曲組導師,梅兰芳韩世昌等曾是他的學生,一度被當做北大校歌的《北大二十周年纪念歌》和《正宫锦缠道·示北雍诸生》也是由吳梅來譜曲作詞的。[4] 1922年秋應國立東南大学(後更名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国文系主任陈中凡之邀,举家搬到南京大石桥,擔任東大教授。在此期間與學生們成立研究戲曲的“潛社”。[6] 此外他也曾在广州中山大學、南京中央大學、上海光華大學任教,并曾兼课金陵大學[1]

七七事變發生之後,他在當年9月12日携家人离苏州,後輾轉於武漢[7]湘潭桂林昆明等地,1939年1月11日與家人從昆明乘汽車兼步行前往雲南大姚李旗屯,同年3月17日在大姚因喉病复发而病逝。[6][1]

吳梅去世後,國民政府頒佈褒揚令,表彰他的貢獻。褒揚令全文爲:[8]

國立中央大學教授吳梅,持志耿介,志高行潔。早歲即精研音律,得其深奧。時以革命思想,寓於文字,播爲聲樂。嗣膺各大學教席,著述不輟,於倡聲之學,多所闡發。匪獨有功藝苑,抑且超軼前賢。茲聞溘逝,憚惜殊深。應予明令褒揚,並特給卹金三千元,以彰宿學,而勵來茲。此令。

成就

[编辑]

吳梅以其在戲曲創作、研究與教學出名,被譽爲“近代著、度、演、藏各色俱全之曲學大師”。其所作的傳奇有《風動山》、《綠窗怨記》、《東海記》、《血飛花》(未刊行)、《義士記》(未刊行)五部,雜劇有《軒亭秋》、《暖香樓》、《湘真閣》、《落茵記》、《雙淚碑》、《無價寶》、《惆悵爨》七部。此外還有《中國戲曲概論》等大量戲曲論著存世。[2]

吳梅在當時的文学界享有盛名,是朱自清田汉郑振铎齐燕铭梅兰芳俞振飞等人的老師。1993年,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在其故鄉苏州召舉辦了“吴梅诞生100周年学术讨论会”。[2]

著作

[编辑]
  • 《詞餘講義》
  • 《南北詞簡譜》
  • 《元劇研究ABC》
  • 《曲学通论》
  • 《中国戏曲概论》
  • 《元剧研究》
  • 《南北词谱》
  • 《奢摩他室曲叢》
  • 《霜厓詩錄》
  • 《霜厓詞錄》
  • 《遼金元文學史》
  • 《文錄》(未刊行)
  • 《霜厓曲錄》
  • 《霜厓讀畫錄》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吳梅. 國學網. [2015-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6). 
  2. ^ 2.0 2.1 2.2 吴梅. 國學網. [2015-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3. ^ 3.0 3.1 吴梅故居:藏书楼的曲韵年华. 中國江蘇網. 2013-11-15 [2015-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2). 
  4. ^ 4.0 4.1 吴梅崑曲写北大. 大公網. 2012-09-02 [2015-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2). 
  5. ^ 王衛民《吳梅評傳》.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5: 1, 2, 3. 
  6. ^ 6.0 6.1 6.2 曲学大师吴梅. 南京新風. 2014-05-12 [2015-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7. ^ 孫康宜. 張充和與吳梅先生的曲緣. 明鏡月刊. 2009-12 [2015-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1). 
  8. ^ 王衛民《吳梅評傳》.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5: 31. 

擴展閱讀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