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華書院: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169行: 第169行:
*[[伍錦康]]博士:發電廠機械工程師及[[八珍國際有限公司]]董事經理
*[[伍錦康]]博士:發電廠機械工程師及[[八珍國際有限公司]]董事經理
*[[馬志南]]:著名眼科醫生。
*[[馬志南]]:著名眼科醫生。
*[[蘇慶和]]:前[[領匯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蘇慶和]]:前[[領匯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現任嘉里建設有限公司非執行董事
*[[劉小康]]:著名設計師
*[[劉小康]]:著名設計師
*[[高一村]]:[[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研究助理教授,第一批參與[[非典型肺炎]]的研究人員。
*[[高一村]]:[[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研究助理教授,第一批參與[[非典型肺炎]]的研究人員。

2009年12月20日 (日) 11:07的版本

英華書院
Ying Wa College
英華書院的校徽
地址九龍深水埗英華街1號
类型直資中學
主要教學語言為英語
创办日期1818年11月11日
创始人马礼逊
主席馮壽松先生
校監陳志堅牧師
校長李志華先生
校訓「篤信善行」
英華書院校舍
校刊火炬
信息電話:(+852)2336 8838
分院何福堂、梁發、米憐、馬禮遜、紐寶璐
辦學團體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
学校网址http://www.yingwa.edu.hk/
地图

英華書院,(英語Ying Wa College,舊稱Anglo-Chinese College),乃香港的教會男子學校。由英國傳教士馬禮遜1818年創立於馬六甲,其後於1843年遷校到香港,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學府。現時校址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區英華街1號,另設小學部於英華街3號,由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管理,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

概要

英華書院校史館

英華書院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傳統名校,故擁有優良的傳統。對華人的教育、傳教及出版事業、中國西文化溝通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並且屢創先河,包括發行香港首份華文報章《遐邇貫珍》,以及最先將《十三經》翻譯成英文出版等。

英華書院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學校,自1818年創校至今已有190年歷史,較香港開埠歷史更長。

英華書院創辦於南洋馬六甲,1843年方遷至剛開埠的香港,當時香港已有一所於1842年創立的馬禮遜學校(已關閉)。所以在香港教育史上第一所在香港辦學的英式學校是馬禮遜學校,創校和辦學歷史最悠久者則為英華書院。

英華作為在港辦學歷史最悠久者之一,其自1843年在港辦學過程,是香港基督教史和香港教育史的重要一環。

歷史

馬六甲時期(1818年-1843年

香港中西區半山堅道時期(1843年-1873年

王韜1862年《香海羈蹤》一文中報導,當時香港共有三間書院,上環大書院,校長史安中環保羅書院,校長宋美,上環、中環交界處的英華書院,校長理雅各“皆有子弟肄業,教以西國語言文字,造就人才,以供國家用。英華書院兼有機器活字版排印書籍。”[1] 香港首份華文報章《遐邇貫珍》就是用英華書院的漢字活版印刷廠印刷發行的。當時英華書院鑄造的中文活字,世界聞名:俄國沙王欽差大臣、法國巴黎學會、新加坡政府、太平天國、兩廣總督、上海道台、清廷總理衙門等,都先後購買過英華書院鑄造的中文活字,或全套活字銅模。[2]

除了英華書院外,剛才提到的兩間書院,至今仍然存在。

香港中西區半山般咸道時期(1873年-1930年

1873年英華書院遷往新地址中西區半山般含道。同年,校長理雅各返回蘇格蘭的家鄉;王韜買下英華書院舊址的印刷厰,在荷李活道29號,創立中華印務總局1874年創辦世界上第一家華資中文日報:《循環日報》。

香港九龍旺角區弼街時期(1930年-1963年

弼街校舍位於香港九龍旺角弼街 56 號,現址為中華基督教會望覺堂基督教大樓。

香港九龍九龍城區九龍塘牛津道時期(1963年-2003年

牛津道校舍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城區九龍塘牛津道 1 號 B,現址為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 (九龍塘)牛津道時期是把英華書院推至高峰的一個重要階段。

概要:

香港九龍深水埗區長沙灣英華街時期(2003年-現在)

英華街校舍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區長沙灣英華街 1 號。

概要:

  • 2004年 學界手球十連霸(因此隊衣上出現一顆星,此後每十年冠軍便增添一顆星)
  • 2005年 設立校史館
  • 2008年 轉為直資中學[3][4]

歷任校長

社制

英華書院在1960年代已有社制,惟一度停辦直至於1991年起復辦,五社名稱以對本校歷史有重要影響力人士的名稱命名,分別為何福堂社、梁發社、米憐社、馬禮遜社及紐寶璐社。

學生在入學時便會被分派成五個會社。五社在每年都會分別競逐校內文才(文化及音樂)武略(體育)各項比賽的錦標。總分最高之一社更會成為總冠軍。在此制度下,比賽競爭更為激烈,同學參與也更加熱情,校內的氣氛也更為高漲。

五社簡介

  • 何福堂社Hoh Fuk Tong House
何福堂社的命名乃來自曾大力協助英華書院創校的何福堂牧師
何福堂社的社色是藍色,吉祥物是,鷹的雙翅正好就是代表著自由。
  • 梁發社Leung Faat House
梁發中國的第一名牧師,梁發社也是以他的名稱命名。
梁發社的社色是啡色,吉祥物是公牛
  • 米憐社Milne House
米憐社的名稱乃來自英華書院的第一任校長米憐牧師,他自1812年起來到中國傳教
米憐社的代表顏色是黃色,而吉祥物是獨角獸
  • 馬禮遜社Morrison House
為紀念英華書院的創校始祖馬禮遜牧師,其中一社便命名為馬禮遜社。馬禮遜牧師於1782年出生,16歲時獻身傳道,後來更在馬六甲創建本校。
馬禮遜社以綠色作為社色並以作吉祥物。
  • 紐寶璐社Noble House
紐寶璐社的名稱來自英華書院遷校往弼街後的第二任校長紐寶璐太平紳士。
紐寶璐社以獅子作為吉祥物,以紅色作為社色。

校歌

英華書院的校歌名為《Home of Our Youth》,是 Rupert Baldwin 在1938年的作品。

學術成就

英華書院一向在各公開考試成績優良,近亦有同學於香港中學會考考獲9優佳績。 此外,英華同學更在其他學界學術範疇比賽中屢奪獎項。

體育及音樂

概要:

  • 英華書院在體育上一向成績優異。

除了曾在1971年在香港校際體育運動比賽奪最高榮譽「玫瑰杯」外,在現今的中銀香港紫荊杯(前稱玫瑰杯)中亦在近年連續多次拿下季軍(僅次於喇沙書院及拔萃男書院)及最佳進步獎,另外亦有多位英華運動員多次拿下在手球及籃球上的「最佳運動員獎」。 此外,英華書院亦在精英賽賽事中屢奪殊榮,更分別在01-02,06-07以及08-09年度拿下“精英隊際最佳表現學校大獎”

  • 英華書院之音樂成就亦不能忽視,學生屢次在Hong Kong Youth Music Interflows及香港校際音樂節等重要學界音樂賽事中獲獎無數。

傳統

  • 英華書院的校色為綠色,不論牛津道舊校舍或是英華街新校舍皆是以綠色為主體。
  • 英華書院的校呔亦為綠色,領袖生呔與一般學生校呔圖紋上有分別,以方便記認。
  • 英華書院年每年都會舉辦“Inter-class hymn singing contest”。
  • 英華書院每年中七last day都會有「中七惜別會」,全體師生都會進入禮堂,觀看三班中七同學所預備給全校師生的節目,場面往往都會聲淚俱下,此告別禮年年舉行以帶給中七生最後一個難忘的回憶,可謂英華書院另一大優良傳統。

口號

英華書院流傳著名為「Ying Wa Cry」的口號,由前校長艾禮士所創作,在學校的重要活動(如:畢業禮水運會陸運會等)中由學生自發叫喊。Ying Wa Cry也在學界賽事中作打氣之用,可謂英華仔間默契的記認。

火炬

學生報火炬於1964年創刊,為全港最早期擁有校報的學校之一。據創刊號解釋,其意思為「薪火相傳」,寓意藉著校報以文會友,並將此精神延續下去。

知名校友

關聯學校

英華書院與英華女學校的關係密切;兩校不但同以英華為校名及經常舉辦聯校活動,而且雙方的校長更是對方的校董會成員之一。 而每年英華亦與其他傳統名校舉辦不少的聯校活動。

參考資料

  1. ^ 王韜:《漫遊隨錄圖記•香海羈蹤》 ISBN 7-80603-956-2
  2. ^ 蘇精:《從英華書院到中華印務總局》一文,見《王韜與近代世界》ISBN 9629480697
  3. ^ 英華明年轉直資 學費二萬
  4. ^ 為保英中地位自決教學語言 英華書院擬明年轉直資
  • 《古樹英華》 劉紹麟著, Mar 2001 Edition, ISBN 962-86125-1-4
  • 《Waiting For China:The Anglo─Chinese College at Malacca》, Brian Harrison 著,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79), ISBN 9622090117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