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安納干尼: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109行: | 第109行: | ||
| 硬地 |
| 硬地 |
||
| {{flagicon|RSA|1928}} 赫里斯托·范·任斯伯格 |
| {{flagicon|RSA|1928}} 赫里斯托·范·任斯伯格 |
||
| {{flagicon|USA}} [[舍伍德· |
| {{flagicon|USA}} [[舍伍德·斯图尔特]] <br> {{flagicon|AUS}} [[金·華威]](Kim Warwick) |
||
| 7–5, 7–5, 6–4 |
| 7–5, 7–5, 6–4 |
||
|- |
|- |
||
第282行: | 第282行: | ||
| 硬地 |
| 硬地 |
||
| {{flagicon|RSA|1928}} 赫里斯托·范·任斯伯格 |
| {{flagicon|RSA|1928}} 赫里斯托·范·任斯伯格 |
||
| {{flagicon|USA}} [[舍伍德· |
| {{flagicon|USA}} [[舍伍德·斯图尔特]] <br> {{flagicon|AUS}} [[金·華威]](Kim Warwick) |
||
| 2–6, 7–6, 6–4 |
| 2–6, 7–6, 6–4 |
||
|- |
|- |
2022年11月23日 (三) 03:38的版本
全名 | Paul Annacone |
---|---|
國家/地區 | 美国 |
出生 | 美國纽约州南安普敦 | 1963年3月20日
身高 | 185 |
體重 | 79 |
轉職業年 | 1984年 |
持拍 | 右手持拍(雙手反拍) |
職業獎金 | 1,649,327美元 |
單打成績 | |
職業戰績 | 157勝131負(單打) 267勝177負(雙打) |
冠軍頭銜 | 3 |
最高排名 | 12(1986年) |
大滿貫單打成績 | |
澳網 | 男單第四輪(1987) 男雙冠軍(1985) |
法網 | 男單第三輪(1988) 男雙八強(1985) |
溫網 | 男單八強(1984) 男雙四強(1986) |
美網 | 男單第三輪(1985、1990) 男雙亞軍(1990) |
雙打成績 | |
冠軍頭銜 | 14 |
最高排名 | 3(1987年) |
保羅·安納干尼(英語:Paul Annacone,1963年3月20日—),前美國男子网球选手,现為著名的網球教練。
職業生涯
大學球員
1982-1984年,安納干尼在田納西大學打了三年網球。1984年,他被提名為校際網球協會(Intercollegiate Tennis Association)年度最佳球員,當年度單打51勝3負並奪得所有ITA的室內錦標賽的單打賽事,他在他的所有三年的大學生涯被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Vols'[註 1],累積了115勝22負的單打紀錄。
轉職業後
安納干尼為右手持拍,在1985年達到生涯單打最高排名世界第12,他是美國第六位發球上網型的球員,另外回發球常使用「切球上網」的打法。安納干尼於1992年在大滿貫、大獎賽、ATP巡迴賽累積了157勝131負。他的生涯獲得3個ATP單打冠軍和在1984年進入溫布頓八強。他也在1985年打進ATP單打賽事決賽。
安納干尼在雙打賽事方面,獲得較高的成就,拿到14個雙打冠軍和在1987年雙打排名達到世界第三,他長期的合作搭擋赫里斯托·范·任斯伯格。1985年,安納干尼獲得澳網雙打冠軍,1990年,他在美網雙打賽事與大衛·惠頓搭擋,曾闖入決賽。
成為教練後
安納干尼曾是90年代網壇霸主皮特·桑普拉斯的長期教練,從1995年到2001年是正式教練,直到2002年7年轉為兼職教練。從2001年12月到2003年1月,安納干尼成為美國網球協會執行計劃的負責人。2004年秋天,安納干尼被蒂姆·亨曼聘用為兼職教練。
2006年11月,安納干尼成為草地網球協會(Lawn Tennis Association)的首席教練[1]。2008年4月,安納干尼也成為台維斯盃英國隊(Great Britain Davis Cup team)的教練之一,接替辭職的彼得·隆格倫(Peter Lundgren)[2]。2010年5月,安納干尼宣佈從LTA正式離開和2010年11月離開台維斯盃英國隊[3]。
2010年8月28日,安納干尼被羅傑·費德勒聘請為教練,經過一個月的試用期後,他正式成為費德勒的專職教練,安納干尼帶領費德勒拿下兩座ATP世界巡迴賽總決賽冠軍[4]和一座溫布頓網球公開賽冠軍,他們的合作關係到2013年10月結束。
個人生活
安納干尼與前妻崔西(Tracy)生下一個兒子尼古拉斯(Nicholas),現在為23歲,他進入父親的母校,他們還生下一個女兒奧麗維亞(Olivia),現在為17歲。
安納干尼居住於加州。
雙打冠軍 (14)
|
|
次數 | 日期 | 賽事 | 場地 | 搭擋 | 決賽對手 | 比分 |
1. | 1984年12月17日 | 澳洲雪梨 | 草地 | 赫里斯托·范·任斯伯格(Christo van Rensburg) | 湯姆·古利克森(Tom Gullikson) 斯科特·麥凱恩(Scott McCain) |
7–6, 7–5 |
2. | 1985年2月18日 | 美國邁阿密 | 硬地 | 赫里斯托·范·任斯伯格 | 舍伍德·斯图尔特 金·華威(Kim Warwick) |
7–5, 7–5, 6–4 |
3. | 1985年4月29日 | 美國亞特蘭大 | 地毯 | 赫里斯托·范·任斯伯格 | 史提夫·登頓(Steve Denton) 托馬斯Šmíd(Tomáš Šmíd) |
6–4, 6–3 |
4. | 1985年9月30日 | 美國舊金山 | 地毯 | 赫里斯托·范·任斯伯格 | 布拉德·吉尔伯特 山迪·邁爾(Sandy Mayer) |
3–6, 6–3, 6–4 |
5. | 1985年12月9日 | 澳洲墨爾本 | 草地 | 赫里斯托·范·任斯伯格 | 马克·埃德蒙森 金·沃里克(Kim Warwick) |
3–6, 7–6, 6–4, 6–4 |
6. | 1987年3月9日 | 美國邁阿密 | 硬地 | 赫里斯托·范·任斯伯格 | 肯·弗拉赫(Ken Flach) 羅伯特·瑟古索(Robert Seguso) |
6–2, 6–4, 6–4 |
7. | 1987年4月6日 | 美國芝加哥 | 地毯 | 赫里斯托·范·任斯伯格 | 麥可·德·帕爾默(Mike De Palmer) 蓋瑞·唐納利(Gary Donnelly) |
6–3, 7–6 |
8. | 1987年4月20日 | 日本東京 | 硬地 | 凱文·庫倫(Kevin Curren) | 安德烈斯·戈梅斯 安德斯·耶吕德 |
6–4, 7–6 |
9. | 1988年10月31日 | 法國巴黎 | 地毯 | 約翰·菲茨傑拉德(John Fitzgerald) | 吉姆·格拉柏(Jim Grabb) 赫里斯托·范·任斯伯格 |
6–2, 6–2 |
10. | 1989年2月20日 | 美國孟斐斯 | 室內硬地 | 赫里斯托·范·任斯伯格 | 史考特·戴維斯(Scott Davis) 提姆·維吉生(Tim Wilkison) |
7–6, 6–7, 6–1 |
11. | 1989年2月27日 | 美國費城 | 地毯 | 赫里斯托·范·任斯伯格 | 里克·利奇(Rick Leach) 吉姆·皮尤(Jim Pugh) |
6–3, 7–5 |
12. | 1990年7月30日 | 加拿大多倫多 | 硬地 | 大衛·惠頓 | 柏德瑞克·戴克(Broderick Dyke) 彼得·隆格倫(Peter Lundgren) |
6–1, 7–6 |
13. | 1993年5月3日 | 美國亞特蘭大 | 紅土 | 里奇·雷恩伯格(Richey Reneberg) | 托德·馬丁 贾里德·帕尔默(Jared Palmer) |
6–4, 7–6 |
14. | 1993年10月25日 | 中國北京 | 地毯 | 道格·弗拉奇(Doug Flach) | 雅克·艾里廷 保羅·哈休斯 |
7–6, 6–3 |
亞軍 (16)
次數 | 日期 | 賽事 | 場地 | 搭擋 | 決賽對手 | 比分 |
1. | 1983 | 德國科隆 | 地毯 | 艾瑞克·科里塔(Eric Korita) | 弗羅林·塞拉恰努(Florin Segărceanu) 尼克·薩維亞諾(Nick Saviano) |
6–3, 6–4 |
2. | 1984 | 美國利文斯頓 | 硬地 | 格蘭·米奇巴塔(Glenn Michibata) | 史考特·戴維斯(Scott Davis) 班·特斯特曼(Ben Testerman) |
6–4, 6–4 |
3. | 1985 | 美國拉斯維加斯 | 硬地 | 赫里斯托·范·任斯伯格 | 柏·卡殊 約翰·菲茨傑拉德(John Fitzgerald) |
7–6, 6–7, 7–6 |
4. | 1985 | 美國纽波特 | 草地 | 赫里斯托·范·任斯伯格 | 彼得·杜漢(Peter Doohan) 萨米·吉安馬沃(Sammy Giammalva Jr.) |
6–1, 6–3 |
5. | 1985 | 美國洛杉磯 | 硬地 | 赫里斯托·范·任斯伯格 | 史考特·戴維斯(Scott Davis) 羅伯特·凡特霍夫(Robert Van't Hof) |
6–3, 7–6 |
6. | 1986 | 英國倫敦(WCT) | 地毯 | 赫里斯托·范·任斯伯格 | 海因斯·根達特(Heinz Günthardt) 巴拉茲·塔羅基(Balázs Taróczy) |
6–4, 1–6, 7–6, 6–7, 6–4 |
7. | 1986 | 美國斯特拉頓山 | 硬地 | 赫里斯托·范·任斯伯格 | 彼得·佛萊明(Peter Fleming) 約翰·麥肯羅 |
6–3, 3–6, 6–3 |
8. | 1987 | 美國奥兰多 | 硬地 | 赫里斯托·范·任斯伯格 | 舍伍德·斯图尔特 金·華威(Kim Warwick) |
2–6, 7–6, 6–4 |
9. | 1988 | 美國斯克內克塔迪 | 硬地 | 帕特里克·麦肯罗(Patrick McEnroe) | 亞歷山大·莫隆茲(Alexander Mronz) 格雷格·凡·安格(Greg Van Emburgh) |
6–3, 6–7, 7–5 |
10. | 1988 | 瑞典斯德哥爾摩 | 室內硬地 | 約翰·菲茨傑拉德(John Fitzgerald) | 凱文·庫倫(Kevin Curren) 吉姆·格拉柏(Jim Grabb) |
7–5, 6–4 |
11. | 1989 | 美國斯科茨代爾 | 硬地 | 赫里斯托·范·任斯伯格 | 里克·利奇(Rick Leach) 吉姆·皮尤(Jim Pugh) |
6–7, 6–3, 6–2, 2–6, 6–4 |
12. | 1989 | 美國舊金山 | 地毯 | 赫里斯托·范·任斯伯格 | 彼得·阿爾德里奇(Pieter Aldrich) 丹尼·維瑟(Danie Visser) |
6–4, 6–3 |
13. | 1989 | 奧地利維也納 | 地毯 | 凱利·艾弗登(Kelly Evernden) | 揚·古納松(Jan Gunnarsson) 安德斯·耶吕德 |
6–2, 6–3 |
14. | 1990 | 美國紐約 | 硬地 | 大衛·惠頓(David Wheaton) | 彼得·阿爾德里奇(Pieter Aldrich) 丹尼·維瑟(Danie Visser) |
6–2, 7–6, 6–2 |
15. | 1992 | 美國紐波特 | 草地 | 大衛·惠頓 | 萊斯·德皮(Royce Deppe) 大衛·里克爾 |
6–4, 6–4 |
16. | 1993 | 美國科勒爾斯普林斯 | 紅土 | 道格·弗拉奇(Doug Flach) | 帕特里克·麦肯罗(Patrick McEnroe) 喬納森·斯塔克(Jonathan Stark) |
6–4, 6–3 |
雙打戰績表
巡迴賽 | 1984 | 1985 | 1986 | 1987 | 1988 | 1989 | 1990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生涯奪冠次數 | 生涯勝-負 |
---|---|---|---|---|---|---|---|---|---|---|---|---|---|---|---|---|---|---|
大滿貫系列賽 | ||||||||||||||||||
澳洲公開賽 | A | W | 未舉行 | SF | 3R | A | 3R | A | 1R | A | 1R | 2R | A | A | A | A | 1 / 7 | 13–6 |
法國公開賽 | A | QF | A | 2R | 3R | A | A | 1R | A | A | 3R | A | A | A | A | A | 0 / 5 | 8–5 |
溫布頓錦標賽 | 2R | QF | SF | QF | 2R | 1R | 1R | QF | 1R | 1R | 2R | A | A | A | A | A | 0 / 11 | 16–11 |
美國公開賽 | 2R | 3R | 3R | QF | QF | SF | F | 2R | 1R | 2R | 3R | A | A | A | A | A | 0 / 11 | 24–11 |
大滿貫奪冠次數 | 0 / 2 | 1 / 4 | 0 / 2 | 0 / 4 | 0 / 4 | 0 / 2 | 0 / 3 | 0 / 3 | 0 / 3 | 0 / 2 | 0 / 4 | 0 / 1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 / 34 | 不計算 |
當季勝-負 | 2–2 | 13–3 | 6–2 | 10–4 | 8–4 | 4–2 | 7–3 | 4–3 | 0–3 | 1–2 | 5–4 | 1–1 | 0–0 | 0–0 | 0–0 | 0–0 | N/A | 61–33 |
ATP大師系列賽 | ||||||||||||||||||
印第安維爾斯 | 1990年之前 這些大師賽 未舉行 |
1R | A | 2R | A | A | 1R | A | A | A | A | 0 / 3 | 1–3 | |||||
邁阿密 | A | A | 1R | SF | 2R | A | A | A | A | A | 0 / 3 | 5–2 | ||||||
蒙地卡羅 | A | A | A | 1R | A | A | A | A | 1R | A | 0 / 2 | 0–2 | ||||||
羅馬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0 / 0 | 0–0 | ||||||
漢堡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0 / 0 | 0–0 | ||||||
加拿大 | W | 1R | A | A | 2R | A | A | A | A | A | 1 / 3 | 6–2 | ||||||
辛辛那提 | A | 1R | A | 2R | A | A | A | A | A | A | 0 / 2 | 1–2 | ||||||
斯圖加特 (斯德哥爾摩) | 2R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0 / 1 | 1–1 | ||||||
巴黎 | 1R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0 / 1 | 0–1 | ||||||
大師賽奪冠次數 | 不計算 | 1 / 4 | 0 / 2 | 0 / 2 | 0 / 3 | 0 / 2 | 0 / 1 | 0 / 0 | 0 / 0 | 0 / 1 | 0 / 0 | 1 / 15 | 不計算 | |||||
當季勝-負 | 不計算 | 7–3 | 0–2 | 0–2 | 5–2 | 2–2 | 0–1 | 0–0 | 0–0 | 0–1 | 0–0 | 不計算 | 14–13 | |||||
年終排名 | 76 | 5 | 26 | 9 | 21 | 18 | 29 | 217 | 247 | 72 | 97 | 514 | - | - | 1384 | 1357 | N/A |
A = 未參賽
NH = 當屆巡迴賽未舉行
注释
參考资料
- ^ Coach Paul Annacone signs new LTA deal. [2011-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4).
- ^ Annacone replaces Lundgren as Davis Cup coach. [2011-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30).
- ^ Paul Annacone to stand down from LTA role. [2011-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03).
- ^ Roger Federer hires Paul Annacone as coach. [2011-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