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合成第一七九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Dan3031949留言 | 贡献2021年11月22日 (一) 06:44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轻型合成第一七九旅
陆军旗
存在時期1937年-现在
國家或地區 中国
效忠於 中国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部門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種類陆军多兵种合成旅
功能轻型高机动步兵
規模约6000人
直屬东部战区陆军
駐軍/總部江苏省南京市
別稱“光荣的临汾旅”
冠名自临汾战役
進行曲《临汾旅战歌》
參與戰役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

指挥官
旅长大校
政治委员大校
著名指揮官薄一波
黄定基
陈炳德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轻型第一七九旅,简称“摩步第一七九旅”,又称“光荣的临汾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下辖的一个轻型合成旅,以摩托化步兵为主,员额近6000人。驻地江苏省南京市

该旅最早编制可追溯至1937年7月的山西國民兵軍官教導團第十团,后历经数次改革,为现有编制。

沿革[1]

历史

1948年3月开始的临汾战役前夕,临汾驻守有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部第66师、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部第30旅及六个保安团和两个补训团,共计2.5万余人,由国民党军第6集团军副司令兼晋南武装总指挥梁培璜指挥。

临汾城墙高15米,上宽10米,基厚30米左右,城周碉堡林立,壕沟纵横,内外暗道相通,从城外到城内构成外围警戒阵地、护城阵地、城墙主阵地、城内纵深阵地四道防线,易守难攻。临汾城池像一个横置着的“吕”字,东关恰如右侧的一个“口”。战役的第一、第二阶段是扫清外围据点和夺取东关; 194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东关后,蒋介石阎锡山严令梁培璜死守临汾, 临汾战役至此进入白热化阶段。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第二十三旅在夺取临汾外围据点、攻克东关、占领护城阵地、控制外壕后,采用坑道爆破作业攻城。经地面、地下二十七昼夜的反复争夺, 于5月15日,23旅将两条坑道成功贯通至城墙底部,一条长 117米,另一条长 115米。据统计,晋冀鲁豫野战军友邻参战部队全线共挖破城坑道15条,掩护坑道40余条,绝大部分被破坏,仅存三条主坑道。

5月17日中午一时,八纵二十三旅在南边的一号主坑道共装黑色炸药6200公斤,北边的二号坑道共装黄色炸药2500公斤,另又装硝氨炸药500公斤 ,共计装填炸药9200公斤。总攻时间预定在5月18日。5月17日中午,23旅一号坑道监听到反坑道的挖掘声;徐向前决定,总攻提前至当天19点。1948年5月17日19点整,巨大的爆炸声响起, 东城墙分别被炸开宽37米、39米的两个大缺口,23旅69团突击队率先登城,后续部队直插纵深,对临汾战役 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临汾战役 是一场历时72天的城市攻坚战,其坑道作业,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坚作战的战史上是罕见的。临汾战役胜利的第二天,由周恩来拟稿的贺电如下:"徐向前薄一波滕代远贺龙李井泉周士第诸同志暨晋冀鲁豫人民解放军、晋绥人民解放军全体同志们:庆祝你们解放临汾,全歼阎胡守敌的伟大胜利,尚望继续努力,为消灭全部敌军,解放华北而奋斗"。这是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少有的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的贺电之一。临汾战役结束不久,中央军委即把长达 19页的《临汾战役坑道作业经验》发给各大野战军首长,供在攻坚作战中参考。

1948年6月4日,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在山西洪洞县召开庆功大会,时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野战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徐向前,代表第一野战兵团授予第二十三旅“光荣的临汾旅”奖旗的决定,还亲自将一面写有“光荣的临汾旅”的横幅锦旗授予旅长黄定基政治委员肖新春予以表彰嘉奖。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争年代唯一正式颁布的最大的荣誉单位。8月9日,华北野战军一兵团在榆次县相立村召开前委扩大会议上,徐向前在《晋中战役总结报告》中,表扬“临汾旅”以小的伤亡取得很大的胜利。并说“临汾旅”是兵团一个“拳头”。

179旅(师)前身是1937年12月在曲沃组建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3纵队,为山西新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纵队在1939年“十二月事变”中遭受重大损失,重新整编后归八路军129师领导。1940年12月,决死3纵队兼太行军区3分区。1943年3月,3分区与八路军385旅合并。1945年12月,晋冀鲁豫军区以太行3、8分区部队为基础,在山西长治苏店镇组成第8纵队23旅,下辖67、68、69团,旅长黄定基、政委车敏瞧。1946年1月,8纵番号撤销,23旅划归太岳军区建制。不久,调入4纵建制,改番号为12旅,下辖34、35、36团。1946年7月,12旅改为太行军区独立旅,下辖第7、8、9团。同年11月,再次划归太岳军区建制,恢复12旅番号。

1947年1月,12旅改称23旅。同年7月,晋冀鲁豫军区第二次组建第8纵队,23旅归其建制,仍下辖67、68、69团,旅长黄定基政治委员肖新春。1948年5月,23旅随8纵归华北军区1兵团领导。19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79师,隶属18兵团60军建制,下辖535、536、537团,师长黄定基政治委员肖新春。4月24日,全师参加太原战役。7月12日该师随军进军大西北,参加扶眉战役。8月29日,该师参加秦岭战役,为60军右路纵队。12月30日,该师达到四川成都参加了声势浩大的入城仪式。1950年2月,该师进入茂县地区,兼茂县军分区,协助地方建立政权和剿匪。6月13日,奉西南军区命令将国民党起义的95军126师编入该师。1998年该师缩编为旅,改番号为12集团军179旅。

1961年1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首批十大战备值班师。1971年,经中央军委批准,“临汾旅”成为驻京外的陆军部队中唯一对外开放的单位,先后接待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政府首脑,为外宾进行军事表演600多场,荣获外国勋章、纪念章1000多枚。

荣誉

参考来源

  1. ^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步兵第179师》

注释

  1. ^ 1950-1953年期间曾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军第一七九师身份”番号入朝参战,回国后改回解放军番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