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刺史部
外观
(重定向自兖州刺史部)
名稱由來
[编辑]「兗州」一詞的出現始於春秋以後,與沇水的流域有關[參 1]。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著書立說,把禹時的九州冠以稱謂,兗州即其一。「兗」古作「沇」,《史記·夏本紀》「兗州」作「沇州」。[註 1]《尚書·禹貢》載:「濟、河惟兗州。」《爾雅·釋地》載:「濟、河間曰兗州。」《周禮·夏官·職方氏》載:「河東曰兗州。」《太康地記》曰:「辨其履信,稟貞正之意也。其地東南據濟,西北距河。」這些古書中的濟為濟水,亦應為沇水。因此,濟水與黃河之間應為古兗州的區域範圍。
西漢兗州刺史部
[编辑]西漢時,領東郡、濟陰郡、陳留郡、淮陽國、山陽郡、東平國、泰山郡、城陽國8個郡國。
東漢兗州刺史部
[编辑]東漢時,領東郡、濟陰郡、陳留郡、任城國、山陽郡、東平國、泰山郡、濟北國8個郡國。
兗州刺史
[编辑]- 郑某(汉昭帝、汉宣帝时)
- 浩赏(汉元帝建昭五年、前34年)
- 何武(汉成帝永始年间)
- 蒋诩(汉平帝时)
- 鲍永(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至十八年、39年—42年)
- 温益(汉光武帝建武年间)
- 张禹(汉章帝元和二年至三年、85年—86年)
- 李恂(汉章帝末年)
- 王焕(汉和帝时)
- 过翔(汉顺帝永建年间)
- 鲍就(汉顺帝永建二年、127年)
- 张辽(汉顺帝初年)
- 王诲(汉顺帝阳嘉三年、134年)
- 杨秉(汉顺帝中叶)
- 郭遵(汉顺帝汉安元年、142年)
- 第五元(汉顺帝、汉桓帝时)
- 班孟坚(汉灵帝初)
- 牵灏(汉桓帝延熹四年、161年)
- 第五种(汉桓帝延熹初年)
- 杨叔恭(汉灵帝建宁四年、171年)
- 薛季像(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
- 桥瑁(汉灵帝末)
- 刘岱(汉献帝初平元年至三年、190年—192年)
- 单经(汉献帝初平年间,公孙瓒任命)
- 曹操(汉献帝初平三年之后、192年)
- 司马朗(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之前、217年)
- 裴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 寿良(汉末)[3]
註解
[编辑]- ^ 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幽州、雍州。
參考資料
[编辑]出處
[编辑]- ^ 《釋名》云:「取兗水為名。」
書籍
[编辑]- 司馬遷,《史記》,維基文庫
- 班固,《漢書》,維基文庫
- 范曄,《後漢書》,維基文庫
- 司馬彪,《續漢志》,維基文庫
- 陳壽,《三國志》,維基文庫
- 吳增僅,《三國郡縣表》,上海:開明書局,1937
- 葛劍雄,《西漢人口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 周振鶴,《西漢政區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 周振鶴,《漢書地理志匯釋》,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 孔祥軍,《三國政區地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學歷史系,2007年
-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