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眼魚龍屬: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Cewbot留言 | 贡献
cewbot: 修正維基語法 16: 在 category, link, redirect 中使用 Unicode 控制字符
标签加入不可见字符
Cewbot留言 | 贡献
cewbot: 修正維基語法 16: 去除條目中之不可見字符與Unicode控制字符
第30行: 第30行:
[[File:Yasikovia2.jpg|thumb|left|大眼魚龍的想像圖]]
[[File:Yasikovia2.jpg|thumb|left|大眼魚龍的想像圖]]
[[File:Ophthalmosaurus compared to human.svg|thumb|left|大眼魚龍與人類的體型相比]]
[[File:Ophthalmosaurus compared to human.svg|thumb|left|大眼魚龍與人類的體型相比]]
大眼魚龍的可能[[次異名]]有:''Baptanodon''、''Mollesaurus''、[[副大眼魚龍]](''Paraophthalmosaurus'')、''Undorosaurus''、以及''Yasykovia‎''。<ref name="Maisch & Matzke, 2000">Maisch MW, Matzke AT. 2000. The Ichthyosauria. ''Stuttgarter Beiträge zur Naturkunde Serie B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298''': 1-159.</ref>在[[大眼魚龍科]]中,大眼魚龍的最近親是[[海岸龍]]。<ref name="Fernández, 2007">Fernández M. 2007. Redescription and phylogenetic position of ''Caypullisaurus'' (Ichthyosauria: Ophthalmosauridae).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81''' (2): 368-375.</ref>
大眼魚龍的可能[[次異名]]有:''Baptanodon''、''Mollesaurus''、[[副大眼魚龍]](''Paraophthalmosaurus'')、''Undorosaurus''、以及''Yasykovia''。<ref name="Maisch & Matzke, 2000">Maisch MW, Matzke AT. 2000. The Ichthyosauria. ''Stuttgarter Beiträge zur Naturkunde Serie B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298''': 1-159.</ref>在[[大眼魚龍科]]中,大眼魚龍的最近親是[[海岸龍]]。<ref name="Fernández, 2007">Fernández M. 2007. Redescription and phylogenetic position of ''Caypullisaurus'' (Ichthyosauria: Ophthalmosauridae).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81''' (2): 368-375.</ref>


== 古生物學 ==
== 古生物學 ==

2016年3月21日 (一) 11:17的版本

大眼魚龍
化石時期: 165–145 Ma
侏儸紀中到晚期
大眼魚龍
大眼魚龍
保护状况
化石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目: 魚龍目 Ichthyosauria
科: 大眼魚龍科 Ophthalmosauridae
屬: 大眼魚龍屬 Ophthalmosaurus
Seeley, 1874
模式種
Ophthalmosaurus icenicus
Seeley, 1874
  • O. icenicus Seeley, 1874
  • O. natans (Marsh, 1879)
  • O. saveljeviensis (Arkhangelsky, 1997)
  • O. yasykovi (Efimov, 1999)

大眼魚龍屬(屬名:Ophthalmosaurus),希臘文意思為“眼睛蜥蜴”,因為牠極大的眼睛而得名,是種生存在侏儸紀中到晚期的魚龍類,約1億6500萬年前到1億4500萬年前。牠擁有海豚形狀的優美外形,身長6公尺,嘴部幾乎沒有牙齒,是為了捕食魷魚的適應結果。大眼魚龍主要的化石發現於歐洲北美洲阿根廷

發現與種

O. icenius的化石
大眼魚龍的想像圖
大眼魚龍與人類的體型相比

大眼魚龍的可能次異名有:BaptanodonMollesaurus副大眼魚龍Paraophthalmosaurus)、Undorosaurus、以及Yasykovia[1]大眼魚龍科中,大眼魚龍的最近親是海岸龍[2]

古生物學

如同其他魚龍類,大眼魚龍以尾巴先出的方式產下幼年體,尾巴先出是避免淹死幼年體。已在超過50個化石遺骸裡發現未孵化的幼年體,幼年體數量從2到11個不等。

大眼魚龍的身體呈淚滴形,尾鰭呈半月形。牠的前肢較後肢發展良好,這顯示當尾巴推進時,前鰭狀肢充當舵用。大眼魚龍的眼睛直徑長達4吋,與身體相比相當大。眼睛佔了幾乎頭顱骨所有的空間,並由鞏膜骨環保護,可協助眼睛在深水中維持形狀。 [1]眼睛的大小以及鞏膜骨環,顯示大眼魚龍在光線微弱的深水中獵食,或者顯示牠們在夜間獵食,獵物晚間較為活耀。

研究顯示大眼魚龍可潛入水中長達接近20分鐘,甚至更久。[2]大眼魚龍游泳的速度已被證實可達2.5m/s,甚至更快,但更保守的估計是1m/s。一隻大眼魚龍可以在20分鐘內,潛入600公尺水中然後回到水面。

大眼魚龍的化石關節有減壓症的跡象,Andrew Parker認為這可能是牠們滅亡的原因。[3]

大眾文化

  • 大眼魚龍出現在BBC與恐龍共舞》(Walking with Dinosaurs)電視節目第三輯,一隻雄性大眼魚龍是該輯主角之一。
  • 《歷險小恐龍09重返大海》(The Land Before Time Journey To Big Water)出現一隻名為"Mo"的大眼魚龍。

參考資料

  1. ^ Maisch MW, Matzke AT. 2000. The Ichthyosauria. Stuttgarter Beiträge zur Naturkunde Serie B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298: 1-159.
  2. ^ Fernández M. 2007. Redescription and phylogenetic position of Caypullisaurus (Ichthyosauria: Ophthalmosauridae).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81 (2): 368-375.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