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修订间差异
Jasonzhuocn(留言 | 贡献) 小 →參見: // Edit via Wikiplus |
小 cewbot: 修正維基語法 16: 改用Template:rtl-lang處理右至左文字如阿拉伯語及希伯來語 |
||
第7行: | 第7行: | ||
{{基督教}} |
{{基督教}} |
||
'''基督徒'''是對[[基督教]][[信徒]]的稱呼,泛指相信[[耶穌]]是[[基督]]及跟從其教導的人,包括[[天主教會|天主教]]徒、[[正教會|东正教]]徒、[[新教]]徒在內的基督教各[[基督教派系|宗派]]人士。此名稱出自《[[新約聖經]]》,當時其著作所用的[[通用希臘語]]將基督徒稱為「{{lang|he|Christós}}」({{polytonic|Χριστός}}),意思是“[[基督]]的人”。 |
'''基督徒'''是對[[基督教]][[信徒]]的稱呼,泛指相信[[耶穌]]是[[基督]]及跟從其教導的人,包括[[天主教會|天主教]]徒、[[正教會|东正教]]徒、[[新教]]徒在內的基督教各[[基督教派系|宗派]]人士。此名稱出自《[[新約聖經]]》,當時其著作所用的[[通用希臘語]]將基督徒稱為「{{rtl-lang|he|Christós}}」({{polytonic|Χριστός}}),意思是“[[基督]]的人”。 |
||
「基督徒」一詞多次出現在《[[新約聖經]]》的書信部分,例如在{{Bible|使徒行传|11|26|26|28}}與{{Bible|彼得前书|4|16}}:從[[安提阿]]的[[教會]]聚集起首,他們被稱為基督徒;及後,[[希律亞基帕]]曾對[[保罗 (使徒)|保羅]]表示,「保羅少許的說話,便叫亞基帕作基督徒嗎!」。《[[彼得前書]]》裡,[[彼得 (使徒)|彼得]]把「基督徒」與「受苦」連在一起,也指出「基督徒受苦,不是羞恥,而是榮耀上帝的事」。在保羅傳教時代,基督徒較常以「聖徒」自稱。聖經{{Bible|馬太福音|28|19-20}}提到耶穌給基督徒的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
「基督徒」一詞多次出現在《[[新約聖經]]》的書信部分,例如在{{Bible|使徒行传|11|26|26|28}}與{{Bible|彼得前书|4|16}}:從[[安提阿]]的[[教會]]聚集起首,他們被稱為基督徒;及後,[[希律亞基帕]]曾對[[保罗 (使徒)|保羅]]表示,「保羅少許的說話,便叫亞基帕作基督徒嗎!」。《[[彼得前書]]》裡,[[彼得 (使徒)|彼得]]把「基督徒」與「受苦」連在一起,也指出「基督徒受苦,不是羞恥,而是榮耀上帝的事」。在保羅傳教時代,基督徒較常以「聖徒」自稱。聖經{{Bible|馬太福音|28|19-20}}提到耶穌給基督徒的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
2016年4月24日 (日) 05:23的版本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3年9月8日) |
基督教 系列條目 |
---|
Portal:基督教 |
基督徒是對基督教信徒的稱呼,泛指相信耶穌是基督及跟從其教導的人,包括天主教徒、东正教徒、新教徒在內的基督教各宗派人士。此名稱出自《新約聖經》,當時其著作所用的通用希臘語將基督徒稱為「Christós」(Χριστός),意思是“基督的人”。
「基督徒」一詞多次出現在《新約聖經》的書信部分,例如在《使徒行传》第11章第26节、第26章第28节與《彼得前书》第4章第16节:從安提阿的教會聚集起首,他們被稱為基督徒;及後,希律亞基帕曾對保羅表示,「保羅少許的說話,便叫亞基帕作基督徒嗎!」。《彼得前書》裡,彼得把「基督徒」與「受苦」連在一起,也指出「基督徒受苦,不是羞恥,而是榮耀上帝的事」。在保羅傳教時代,基督徒較常以「聖徒」自稱。聖經《馬太福音》第28章第19-20节提到耶穌給基督徒的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歷史
名称的来源
到公元44年左右,耶穌基督的忠貞跟從者開始以「基督徒」這個名稱為人所知。早期有些人認為,「基督徒」這個名稱是由外人懷着貶意稱呼他們的。可是,好些《聖經》詞典編者和注釋家卻指出,《使徒行传》第11章第26节所用的動詞含有受上帝指引或啟迪的意思。因此,這節經文在《聖經和合本》譯作:“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1]到公元58年,甚至羅馬官員也熟知「基督徒」這個名稱[2]。
耶穌基督的使徒仍然在世的日子,基督徒這個名稱的確獨特而具有識别作用[3]。所有以基督徒自居,但行為或信仰卻與基督的教訓相背的人,均被逐出基督徒群體之外。可是新約聖經記載使徒們去世以後,撒但便趁機撒下一些産生假基督徒的種子。這些冒充信徒的人也自稱為基督徒。[4]
中国的基督徒
早於唐朝時,已自波斯(今伊朗)傳大秦景教入中國,現流傳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清朝未年,在中國的基督徒被稱為「教民」;由於某些不平等因素(例如教案),導致義和團的出現。義和團與教民衝突導致雙方多人死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于共產主義辨證出無神論的結論及文化大革命等政治因素,宗教活动受到嚴厲打壓和限制,所有宗教的寺廟和教堂主持人都由官方雇用與規範,如三自教會,也有一些不受官方規管的地下教會。2011年9月估計,中国全境有基督教徒約1億1千萬名,是僅次於美國與巴西的第三大基督教人口國家。[5]
成為教徒的定義
一些傳統的基督教會如天主教、浸信會及褔音派等主流教會認為教徒不必經過受洗後,才正式成為基督徒,只要口裡承認、心裡相信上帝和把耶穌基督視為救主,便成為基督徒,無需從屬于某一個教會或教派。
教籍
如果基督徒行为不检点,例如偷窃、通奸、奸淫、殺人等,只要真心悔改就会被接纳。天主教叫「絕罰」。
其他名稱
基督徒之間有些特別的相稱,如「弟兄」(公教慣稱「兄弟」)、「姊妹」、「教友」、「會友」等。但有基督徒認為,根據《圣经》[6][7],基督徒最好以弟兄姊妹相稱,不適合使用「教友」或「會友」。
人口统计
国家 | 基督徒 | 百分比% |
---|---|---|
美国 (详细) | 176,400,000 | 78.4% |
巴西 (详细) | 174,700,000 | 90.4% |
墨西哥 (详细) | 105,095,000 | 94.5% |
俄羅斯 (详细) | 99,775,000 | 70.3% |
菲律賓 (详细) | 90,530,000 | 92.4% |
奈及利亞 (详细) | 76,281,000 | 48.2% |
刚果民主共和国 (详细) | 68,558,000 | 95.6% |
中华人民共和国 (详细) | 66,959,000 | 5.0% |
義大利 (详细) | 55,070,000 | 91.1% |
衣索比亞 (详细) | 54,978,000 | 64.5% |
德国 (详细) | 49,400,000 | 59.9% |
英国 (详细) | 44,522,000 | 71.8% |
哥伦比亚 (详细) | 44,502,000 | 97.6% |
烏克蘭 (详细) | 41,973,000 | 91.5% |
南非 (详细) | 39,843,000 | 79.7% |
阿根廷 (详细) | 37,561,000 | 92.7% |
波蘭 (详细) | 36,526,000 | 95.7% |
西班牙 (详细) | 35,568,000 | 77.2% |
法國 (详细) | 35,014,000 | 53.5% |
肯尼亚 (详细) | 34,774,000 | 85.1% |
参见
参考文献
- ^ 類似的譯法見於Robert Young的Literal Translation of the Holy Bible聖經直譯本修訂本,1898年;
The Simple English Bible(《簡明英文聖經》),1981年;
Hugo McCord所編的New Testament(《新約聖經》),1988年 - ^ 参看《使徒行传》第26章第28节
- ^ 《彼得前书》第4章第16节
- ^ 参看《马太福音》第13章第24-25、37-39节
- ^ 家庭教會 挑戰無神論
- ^ 《马可福音》第3章第35节:“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
- ^ 《路加福音》第8章第21节:“耶穌回答說:‘聽了神之道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親、我的弟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