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东夷: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标签加入不可见字符
Cewbot留言 | 贡献
cewbot: 修正維基語法 16: 去除條目中之不可見字符與Unicode控制字符
第225行: 第225行:


[[Category:东夷| ]]
[[Category:东夷| ]]
[[Category:青岛文化史]]
[[Category:青岛文化史]]
[[Category:大連历史]]
[[Category:大連历史]]

2016年6月9日 (四) 09:34的版本

东夷,是中国中国先秦时期,中原居民对黄河流域下游([a][b][c]三州)居民的总称。最先在夏商朝期称为“夷”,不带有外族观念,只是作为部落联盟的称呼,自周朝时首次出现“东夷”一词,是周人对黄河流域下游,非炎黄后裔的称呼,考古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东夷是指自后李文化始至岳石文化的承载者。但因为东夷族群原本就有一部分来源于炎黄,东夷文化裡也有很多中原文化的影子,东夷祖先有很多既是东夷首领,又是炎黄后裔,比如东夷少昊是黄帝之子,伯益是黄帝重孙,所以此观点受到质疑,非主流观点。东周时期,经等国在山东地区的多年经营,夷、夏逐渐融合。以后,东夷多指居住于中国东方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等地的外族或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

释义

中国中心主义四夷

夷字有多重含义。其主要意思是“平”。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夷字“从大从弓”。据说东夷人最早发明弓箭,擅长射箭[1]。因此有所谓“東夷”为东边的弓箭手说法[2]。传说和古典文献记载认为射去九日的后羿是东夷领袖。但商周时期在甲骨文金文中夷实际是尸或者人字,和弓无关。有观点认为夷字“从大从弓”认定夷字为弓箭手之说可能是汉代人穿凿附会而來。在中国中心主义天下观中,东夷和北狄西戎南蛮并称四夷。上古时期的东夷与华夏并立,同是后世汉族,尤其是北方汉族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秦汉后史籍中的东夷并没有直接关系。

历史

五帝时代

五帝说法源于中国古代的五行。古人认为,东南西北中五方,各主一色,各主一行,各祀一帝。五帝即青帝赤帝白帝玄帝黄帝[3]

五帝除此说外,另有黄帝颛顼一说也比较流行。五帝时代在有夏之前,距今约4000年以前。

[來源請求]

商之崛起

鸣条灭夏

[原創研究?]

商代(约前17世纪-前1046)

商族是东夷少昊族系玄鸟氏的一支,始祖简狄[4][5][6]。先商居于今鲁中南地区[7],后西迁到河南一带。商汤伐夏,曾与东夷诸族广泛联盟,直到早商时期,两族关系依旧十分融洽,两族在豫东杞县一带交错而居。商族崛起,商文化扩张,但早商时期东部与岳石文化的分界却没有大的变化。中商时期,夷商关系恶化,仲丁继位后,发生了与蓝夷的战争。之后商王朝不断东征,商文化向东扩张,部分夷人商化或者成为商人附庸。但直至帝辛时期,仍有夷人在胶东淮河流域保持独立的文化,商文化始终没有越过沂河潍河一线。与归降后又反叛的东夷方国及始终独立于商王朝的东夷国家的战争,极大地削弱了商王朝的国力,最终导致其被周朝取代[8]

周代(前1046-前256)

分布范围

考古

文化列表

文明特征

夷从大从弓

东夷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东夷文化的许多方面都与中原文明不分伯仲[9]

东夷人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而且可能是商代甲骨文的重要来源之一[10]。其中的 "旦、钺、斤、皇、封、酒、拍、昃",目前还在汉字中沿用[9]

据中国典籍记载,东夷人是弓箭的发明者[2]。《说文解字·矢部》载:“古者夷牟初作矢”。《礼记·射义》中也载:“挥作弓,夷牟作矢。”

东夷拥有很高的陶瓷制作技术。东夷墓葬中出土的大量鸟形的陶瓷表明,东夷人以鸟为图腾,是一个崇尚鸟的民族[9]。东夷人同时也是中国最早使用的部族[2]

龙山文化的研究表明,东夷人也是礼制的发明者。龙山文化礼制表明其社会阶级和国家的形成[9]。中国学者俞伟超认为“如果4000多年前不发生这次大洪水,我国最初的王朝也许而且应该是由东夷建立的。”[11]

族系

[原創研究?]东夷族系复杂,有说东夷本就出于炎黄,也有说有一部分是出自炎黄,一部分是原住之民,不管怎么说东夷从一开始就与华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族系复杂,但是却有一共同特点,就是对鸟的崇拜以及鸟生传说。比如《史记·卷三·殷本紀 第三》:“殷,母曰简狄,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4][5][6];再比如,《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 第十六》:齐懿仲欲妻完,卜之,占曰:“是谓凤皇于蜚,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12];以及《史记·卷五·秦本纪 第五》:“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13],“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14]

太昊族系

太昊,亦作太皞太皓大皞,一说就是伏羲,但目前尚无证据,无法定论,是传说中东夷族最早的领袖,现在也把“太昊”看作是东夷最古老的部落集团。据《春秋左氏传·昭公十七年》,太昊部落活动的中心地区在被称为“大皞之虚”的,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淮阳[15]。又据《春秋左氏传·僖公二十一年》,其中有“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的说法[16]。而根据杜预的注释,“任”即任城,在今山东济宁境内;“宿”为无盐,在今山东东平境内;“须句”为须昌,在今山东东平境内;“颛臾”即武阳县,在今山东平邑县境内。也就是说,太昊的后人封地都在今山东鲁西南地区。所以可以断定,太昊部落的活动区域在豫东鲁西南一带,且有沿古济水由西向东发展的趋向。太昊为风姓,有学者认为“风”即“凤”。从中也可以得出这样一条信息,即东夷族是以“鸟”为图腾的古老部族[2]。而另据《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17],太昊部落的图腾似乎更应该是龙。所以太昊部落的图腾是什么,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

少昊族系

少昊陵

少昊,又作少皞,他是炎黄部落的领袖,同时也是东夷部落另一位领袖人物,他是炎黄后裔,是黄帝之子,他不仅是炎黄部落重要的领袖,同时也被东夷视为继太昊族之后兴起的东夷族的又一分支部族。少昊亦以鸟为图腾,在族源上与太昊大概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17]。少昊族的故都城在今天山东曲阜,曲阜被称为“少皞之虚”[18]。据《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少昊族内部各氏族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其中有十个氏族处于统治核心,分别是:凤鸟氏、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祝鸠氏、鴡鸠氏、鸤鸠氏、爽鸠氏、鹘鸠氏。十部之外,另有五雉和九扈[17]。其中爽鸠氏居于后来的齐国都城临淄[19]。而玄鸟氏更是发展成为一统中原的强大商族和统一中华的秦族[4][6][13]

少昊族裔十分发达,其中有后世著名的“嬴姓十四氏”[20]。根据《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国是少昊之后[17],也是嬴姓十四氏之一[20],而嬴姓十四氏的另一支—秦国祭祀祖先时,祭祀少昊[21],所以可以断定嬴姓十四氏是少昊族裔。[17]少昊族的后人封地如,在今山东费县莒县郯城一带;钟离,在今淮河以北。所以鲁南至淮河以北的黄淮地区是少昊族的主要活动区域[2]

嬴姓十四氏

据《史记·卷第五·秦本纪 第五》记载,嬴姓因分国而分成十四氏,即:徐氏(東夷族.古代 韓國人)、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脩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20]。而赢姓来自少昊族系,有诸多佐证。首先,秦祭祀白帝少昊[21],而少昊出自东方,却被称为白帝,主西方,皆因秦故;其次,郯子以少昊为祖先;而出自少昊玄鸟氏的商族以秦族为亲兵,羁縻外邦,类似清代满族锡伯族羁縻西域一般;除秦氏、赵氏外,其他嬴姓诸氏大多居于东方。所以嬴姓十四氏皆是少昊之后。

名称 介绍
奄国 商代古国。嬴姓。为周所灭。
莒国 先秦古国。嬴姓,一说己姓。前431年为楚所灭。
徐国 先秦古国。嬴姓。都城在今天山东省郯城县一带。西周穆王时,徐偃王在位,徐国强盛,后为周穆王所败。春秋时,为楚国所败,国势转衰。前512年,为吴国所灭。
郯国 先秦古国。嬴姓。
淮夷 东夷部落一支。嬴姓。
江国 先秦古国。嬴姓。
黄国 先秦古国。嬴姓。
钟离国 先秦古国。嬴姓。
葛国 先秦古国。嬴姓。
光国 先秦古国。己姓。
秦国 周代诸侯国。嬴姓。
赵国 周代诸侯国。嬴姓。

玄鸟氏与商族

孤竹
箕子朝鲜

[原創研究?]

有虞氏(妫姓)

有穷氏与后羿

有穷氏,是夏代东夷族的一个部落。在帝喾时代之前,世代为射正。帝喾时,被赐以彤弓素矢,封在锄[d],为帝司射[22]。夏后太康时,其首领是羿,又称后羿夷羿[23],擅长射箭,有“后羿射日”的传说。当时,夏国势衰落,后羿率部落从锄迁至穷石,利用夏部落内部纷争,推翻了太康,史称“太康失国”、“后羿代夏”。但是后羿依仗自己武力强大,终日射猎,疏远了武罗、伯困、熊髡、尨圉等重臣,而任用被伯明氏后寒放逐的寒浞为相。寒浞借机笼络朝野上下,蒙蔽后羿,最终在桃梧杀死了后羿。并且残忍地把后羿煮熟了给后羿的儿子吃。后羿子不忍吃,也被杀死在穷门。而大臣靡,也逃到了有鬲氏。寒浞霸占了后羿的后宫,生。寒浞继续剪除夏部落的残余势力。派浇率军队灭了夏的同姓部落斟灌氏斟寻氏,杀死了流亡的夏后,并让浇驻守过.让豷驻守戈。相的夫人后缗投奔了自己的娘家部落有仍氏,生下了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后,成为有仍氏牧正。浇听说后,派椒到有仍氏追索少康。少康又逃奔有虞氏,成为有虞氏庖正。有虞氏首领虞思器重少康,将二姚嫁给他,并将他安置在诸纶。少康逐渐收罗夏部落残余,并施计,派女艾到浇处卧底,派季杼去诱骗豷。同时夏遗臣靡也在有鬲氏收罗斟灌氏斟寻氏残余,逐渐强大,并最终灭了寒浞。后来,少康又灭浇于过,基本恢复了夏部落的势力,史称“少康中兴”。之后,夏后又灭豷于戈,最终灭亡了有穷氏[24][25][26][原創研究?]

莱夷

莱夷,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东夷族的一支,主要活动在山东半岛的北部。莱国,又称莱子国,是时期莱夷所建的诸侯国周代以前,莱国统治中心在山东昌乐临朐县一带。东部可达龙口的沿海地区。初,姜太公受封于齐国,建都营丘,位于今昌乐县境内。因为距离莱都较近,莱国屡次进犯营丘[27]春秋时期,在齐国强大之后打败了莱国,侵占了位于今平度西边的领土[28]。因此,莱公迫不得已迁都龙口,改名东莱。前567年,齐晏弱灭东莱,齐国势力深入胶东半岛[29]。考古发现,莱国都城可能在今天山东龙口境内的归城城址

青丘与九尾狐

青丘,传说中的古国,据《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青丘国在东方的朝阳之谷以北,图腾为九尾狐。 [30]

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