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225行: |
第225行: |
|
|
|
|
|
[[Category:东夷| ]] |
|
[[Category:东夷| ]] |
|
[[Category:青岛文化史]] |
|
[[Category:青岛文化史]] |
|
[[Category:大連历史]] |
|
[[Category:大連历史]] |
|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 改善本條目或在 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 此條目 可能包含不适用或被曲解的引用资料,部分内容的准确性无法被证實。 (2014年8月24日) 请协助校核其中的错误以改善这篇条目。详情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
| 此條目之 中立性有争议。其內容、語調可能 帶有明顯的個人觀點或地方色彩。 (2014年8月24日) 加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討論頁說明此文中立性有爭議的原因,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在編輯之前請務必察看讨论页。 |
|
东夷,是中国中国先秦时期,中原居民对黄河流域下游(青[a]、兖[b]、徐[c]三州)居民的总称。最先在夏商朝期称为“夷”,不带有外族观念,只是作为部落联盟的称呼,自周朝时首次出现“东夷”一词,是周人对黄河流域下游,非炎黄后裔的称呼,考古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东夷是指自后李文化始至岳石文化的承载者。但因为东夷族群原本就有一部分来源于炎黄,东夷文化裡也有很多中原文化的影子,东夷祖先有很多既是东夷首领,又是炎黄后裔,比如东夷少昊是黄帝之子,伯益是黄帝重孙,所以此观点受到质疑,非主流观点。东周时期,经齐、鲁等国在山东地区的多年经营,夷、夏逐渐融合。秦汉以后,东夷多指居住于中国东方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琉球群岛等地的外族或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
释义
夷字有多重含义。其主要意思是“平”。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夷字“从大从弓”。据说东夷人最早发明弓箭,擅长射箭[1]。因此有所谓“東夷”为东边的弓箭手说法[2]。传说和古典文献记载认为射去九日的后羿是东夷领袖。但商周时期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夷实际是尸或者人字,和弓无关。有观点认为夷字“从大从弓”认定夷字为弓箭手之说可能是汉代人穿凿附会而來。在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中,东夷和北狄、西戎、南蛮并称四夷。上古时期的东夷与华夏并立,同是后世汉族,尤其是北方汉族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秦汉后史籍中的东夷并没有直接关系。
历史
五帝时代
五帝说法源于中国古代的五行。古人认为,东南西北中五方,各主一色,各主一行,各祀一帝。五帝即青帝、赤帝、白帝、玄帝、黄帝[3]。
五帝除此说外,另有黄帝、颛顼、喾、尧、舜一说也比较流行。五帝时代在有夏之前,距今约4000年以前。
[來源請求]
商之崛起
鸣条灭夏
[原創研究?]
商代(约前17世纪-前1046)
商族是东夷少昊族系玄鸟氏的一支,始祖简狄[4][5][6]。先商居于今鲁中南地区[7],后西迁到河南一带。商汤伐夏,曾与东夷诸族广泛联盟,直到早商时期,两族关系依旧十分融洽,两族在豫东杞县一带交错而居。商族崛起,商文化扩张,但早商时期东部与岳石文化的分界却没有大的变化。中商时期,夷商关系恶化,仲丁继位后,发生了与蓝夷的战争。之后商王朝不断东征,商文化向东扩张,部分夷人商化或者成为商人附庸。但直至帝辛时期,仍有夷人在胶东或淮河流域保持独立的文化,商文化始终没有越过沂河、潍河一线。与归降后又反叛的东夷方国及始终独立于商王朝的东夷国家的战争,极大地削弱了商王朝的国力,最终导致其被周朝取代[8]。
周代(前1046-前256)
分布范围
考古
文化列表
文明特征
东夷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东夷文化的许多方面都与中原文明不分伯仲[9]。
东夷人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而且可能是商代甲骨文的重要来源之一[10]。其中的 "旦、钺、斤、皇、封、酒、拍、昃",目前还在汉字中沿用[9]。
据中国典籍记载,东夷人是弓箭的发明者[2]。《说文解字·矢部》载:“古者夷牟初作矢”。《礼记·射义》中也载:“挥作弓,夷牟作矢。”
东夷拥有很高的陶瓷制作技术。东夷墓葬中出土的大量鸟形的陶瓷表明,东夷人以鸟为图腾,是一个崇尚鸟的民族[9]。东夷人同时也是中国最早使用铜和铁的部族[2]。
龙山文化的研究表明,东夷人也是礼制的发明者。龙山文化礼制表明其社会阶级和国家的形成[9]。中国学者俞伟超认为“如果4000多年前不发生这次大洪水,我国最初的王朝也许而且应该是由东夷建立的。”[11]。
族系
[原創研究?]东夷族系复杂,有说东夷本就出于炎黄,也有说有一部分是出自炎黄,一部分是原住之民,不管怎么说东夷从一开始就与华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族系复杂,但是却有一共同特点,就是对鸟的崇拜以及鸟生传说。比如《史记·卷三·殷本紀 第三》:“殷契,母曰简狄,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4][5][6];再比如,《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 第十六》:齐懿仲欲妻完,卜之,占曰:“是谓凤皇于蜚,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12];以及《史记·卷五·秦本纪 第五》:“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13],“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14]。
太昊族系
太昊,亦作太皞、太皓、大皞,一说就是伏羲,但目前尚无证据,无法定论,是传说中东夷族最早的领袖,现在也把“太昊”看作是东夷最古老的部落集团。据《春秋左氏传·昭公十七年》,太昊部落活动的中心地区在被称为“大皞之虚”的陈,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淮阳[15]。又据《春秋左氏传·僖公二十一年》,其中有“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的说法[16]。而根据杜预的注释,“任”即任城,在今山东济宁境内;“宿”为无盐,在今山东东平境内;“须句”为须昌,在今山东东平境内;“颛臾”即武阳县,在今山东平邑县境内。也就是说,太昊的后人封地都在今山东鲁西南地区。所以可以断定,太昊部落的活动区域在豫东鲁西南一带,且有沿古济水由西向东发展的趋向。太昊为风姓,有学者认为“风”即“凤”。从中也可以得出这样一条信息,即东夷族是以“鸟”为图腾的古老部族[2]。而另据《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17],太昊部落的图腾似乎更应该是龙。所以太昊部落的图腾是什么,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
少昊族系
少昊,又作少皞,他是炎黄部落的领袖,同时也是东夷部落另一位领袖人物,他是炎黄后裔,是黄帝之子,他不仅是炎黄部落重要的领袖,同时也被东夷视为继太昊族之后兴起的东夷族的又一分支部族。少昊亦以鸟为图腾,在族源上与太昊大概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17]。少昊族的故都城在今天山东曲阜,曲阜被称为“少皞之虚”[18]。据《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少昊族内部各氏族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其中有十个氏族处于统治核心,分别是:凤鸟氏、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祝鸠氏、鴡鸠氏、鸤鸠氏、爽鸠氏、鹘鸠氏。十部之外,另有五雉和九扈[17]。其中爽鸠氏居于后来的齐国都城临淄[19]。而玄鸟氏更是发展成为一统中原的强大商族和统一中华的秦族[4][6][13]。
少昊族裔十分发达,其中有后世著名的“嬴姓十四氏”[20]。根据《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国是少昊之后[17],也是嬴姓十四氏之一[20],而嬴姓十四氏的另一支—秦国祭祀祖先时,祭祀少昊[21],所以可以断定嬴姓十四氏是少昊族裔。[17]少昊族的后人封地如费、莒、郯、徐,在今山东费县、莒县、郯城一带;江、黄、钟离、光,在今淮河以北。所以鲁南至淮河以北的黄淮地区是少昊族的主要活动区域[2]。
嬴姓十四氏
据《史记·卷第五·秦本纪 第五》记载,嬴姓因分国而分成十四氏,即:徐氏(東夷族.古代 韓國人)、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脩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20]。而赢姓来自少昊族系,有诸多佐证。首先,秦祭祀白帝少昊[21],而少昊出自东方,却被称为白帝,主西方,皆因秦故;其次,郯子以少昊为祖先;而出自少昊玄鸟氏的商族以秦族为亲兵,羁縻外邦,类似清代满族以锡伯族羁縻西域一般;除秦氏、赵氏外,其他嬴姓诸氏大多居于东方。所以嬴姓十四氏皆是少昊之后。
名称
|
介绍
|
奄国
|
商代古国。嬴姓。为周所灭。
|
莒国
|
先秦古国。嬴姓,一说己姓。前431年为楚所灭。
|
徐国
|
先秦古国。嬴姓。都城在今天山东省郯城县一带。西周穆王时,徐偃王在位,徐国强盛,后为周穆王所败。春秋时,为楚国所败,国势转衰。前512年,为吴国所灭。
|
郯国
|
先秦古国。嬴姓。
|
淮夷
|
东夷部落一支。嬴姓。
|
江国
|
先秦古国。嬴姓。
|
黄国
|
先秦古国。嬴姓。
|
钟离国
|
先秦古国。嬴姓。
|
葛国
|
先秦古国。嬴姓。
|
光国
|
先秦古国。己姓。
|
秦国
|
周代诸侯国。嬴姓。
|
赵国
|
周代诸侯国。嬴姓。
|
玄鸟氏与商族
孤竹
箕子朝鲜
[原創研究?]
有虞氏(妫姓)
有穷氏与后羿
有穷氏,是夏代东夷族的一个部落。在帝喾时代之前,世代为射正。帝喾时,被赐以彤弓素矢,封在锄[d],为帝司射[22]。夏后太康时,其首领是羿,又称后羿、夷羿[23],擅长射箭,有“后羿射日”的传说。当时,夏国势衰落,后羿率部落从锄迁至穷石,利用夏部落内部纷争,推翻了太康,史称“太康失国”、“后羿代夏”。但是后羿依仗自己武力强大,终日射猎,疏远了武罗、伯困、熊髡、尨圉等重臣,而任用被伯明氏后寒放逐的寒浞为相。寒浞借机笼络朝野上下,蒙蔽后羿,最终在桃梧杀死了后羿。并且残忍地把后羿煮熟了给后羿的儿子吃。后羿子不忍吃,也被杀死在穷门。而大臣靡,也逃到了有鬲氏。寒浞霸占了后羿的后宫,生浇及豷。寒浞继续剪除夏部落的残余势力。派浇率军队灭了夏的同姓部落斟灌氏和斟寻氏,杀死了流亡的夏后相,并让浇驻守过.让豷驻守戈。相的夫人后缗投奔了自己的娘家部落有仍氏,生下了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后,成为有仍氏牧正。浇听说后,派椒到有仍氏追索少康。少康又逃奔有虞氏,成为有虞氏庖正。有虞氏首领虞思器重少康,将二姚嫁给他,并将他安置在诸纶。少康逐渐收罗夏部落残余,并施计,派女艾到浇处卧底,派季杼去诱骗豷。同时夏遗臣靡也在有鬲氏收罗斟灌氏和斟寻氏残余,逐渐强大,并最终灭了寒浞。后来,少康又灭浇于过,基本恢复了夏部落的势力,史称“少康中兴”。之后,夏后杼又灭豷于戈,最终灭亡了有穷氏[24][25][26]。[原創研究?]
莱夷
莱夷,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东夷族的一支,主要活动在山东半岛的北部。莱国,又称莱子国,是商周时期莱夷所建的诸侯国。周代以前,莱国统治中心在山东昌乐、临朐县一带。东部可达龙口的沿海地区。周初,姜太公受封于齐国,建都营丘,位于今昌乐县境内。因为距离莱都较近,莱国屡次进犯营丘[27]。春秋时期,在齐国强大之后打败了莱国,侵占了位于今平度西边的领土[28]。因此,莱公迫不得已迁都龙口,改名东莱。前567年,齐晏弱灭东莱,齐国势力深入胶东半岛[29]。考古发现,莱国都城可能在今天山东龙口境内的归城城址。
青丘与九尾狐
青丘,传说中的古国,据《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青丘国在东方的朝阳之谷以北,图腾为九尾狐。
[30]
著名人物
五帝时代
夏代
商代
东夷与华夏的关系
东夷与炎黄东西相对,同为汉族,其是北方汉族血统的最主要来源。在中国史学史上有著名的“夷夏东西说”[31][32]。
根据《史记》记载,华夏是黄河中游三河(河东、河内、河南)和颍川、南阳地区汉族的主要来源[33][34],而东夷则是黄河下游,海岱淮济地区汉族的主要来源[35][36]。五帝其中一种说法,五帝中,除赤黄二帝可认为是炎黄部落首领外、白帝少昊(宇于奄,今山东曲阜,青帝太昊,都可以认为是东夷部落首领。[原創研究?]可见在中国先秦时期的五行说中,五帝是分属于东夷与炎黄部落,同为汉族,尤其是北方汉族的共同祖先。而以“炎黄子孙”自称的汉民族,或称为“五帝子孙”更为确切。[原創研究?]
五帝之后,中原进入尧舜时代。尧虞舜是炎黄部落首领;至夏禹时期,禹为炎黄首领;而被夏禹内定禅位于的伯益则又是东夷首领。而伯益自身即是东夷首领,又是炎黄后裔,可见在夏政权在中原确立之前的部落联盟时期,东夷与炎黄同为中原地区的统治力量。其族系多有混杂结合,夏代早期,由于太康无能,被东夷有穷氏后羿夺权。其后几十年间,后羿、夏后相、寒浞先后死于非命。历经五代君主夏方战胜东夷,得以复国。之后,源于少昊玄鸟氏的商族崛起,并最终吞并了夏国,占据了中原。商代任用同出玄鸟氏的秦族等统御各方。与人方等东夷方国关系也较夏融洽。商亳还曾迁至少昊曾经的都城奄(今山东曲阜)。后期商对东夷连续作战,消耗了大量国力,并最终被周族乘虚而入,夺取了中原。秦族祖先蜚廉、恶来也被周武王杀害。[原創研究?]
周武王灭商之后,商残余与东夷联合,协同三监反周。被周公瓦解。周国趁机将势力发展至东夷地区,灭东夷大国奄和蒲姑,而立鲁和齐两大国以殖民东方。此时东夷尚有莒、莱和淮夷中的徐等大国。商遗民有宋国;虞遗民有陈国。周穆王时,徐偃王威福东方,势力空前强大,但被周穆王所败。投靠周天子的秦族也已经分成了秦氏和赵氏。春秋时期,东方莱、徐、莒和宋等大国先后被灭,东夷与华夏迅速融合。而西戎化的秦国雄霸一方,赵国也在晋国分裂后迅速崛起,陈国贵族也取代了齐国国君。战国七雄中,有三家王族竟然是东夷后裔,可见当时东夷与华夏已经基本融合。秦统一六国后,东夷一词便不再作为海内民族出现。
[原創研究?]
秦统一之后的东夷
东夷原为中原部族对东方部族的称呼,因有九支主要部族又称九夷。随着周代的东夷与炎黄融合成为华夏,秦以后,东夷延续为对东方外族的泛称。其认定范围也隨之变化。从黃帝时期的山东、豫东、皖北和苏北一帶, 再到日后秦汉时期的东北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在《三国志·魏书》中,夫余、高句丽、沃沮、东濊、三韩、挹娄被列入《东夷列传》。唐杜佑《通典》将朝鲜、新罗、倭、高句丽、流求等归入东夷[37],明代严从简将日本、朝鲜、琉球归入东夷[38]。但是,两者在文化上却有相同之处,比如鸟图腾崇拜和鸟生传说[39][40][41][42][43][44][45]以及支石墓文化。所以将后者称为东夷,并非只是方位原因。[原創研究?]
现代民族学归类
- 阿尔泰说
- 侗台说、百越说
- 阿尔泰、侗台折衷说
- 古亚细亚说
- 古亚细亚、阿尔泰折衷说
- 完全华夏化说
注释
- ^ 海岱之间
- ^ 河济之间
- ^ 淮济之间
- ^ 括地志云:“故锄城在滑州韦城县东十里。晋地记云河南有穷谷,盖本有穷氏所迁也。”。即今河南滑县东南。
参考文献
- ^ 东夷人的军事之最
- ^ 2.0 2.1 2.2 2.3 2.4 东夷及其文化发展 山东省情网
- ^ 《淮南子·卷三·天文训》: 何谓五星?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其音角,其日甲乙。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征,其日丙丁。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其音宫,其日戊己。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其神为太白,其兽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其音羽,其日壬癸。
- ^ 4.0 4.1 4.2 《史记·卷三·殷本紀 第三》: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百姓以平。
- ^ 5.0 5.1 《天问》: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喜。
- ^ 6.0 6.1 6.2 《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 ^ 林玉贵,从酒台遗址发现论商族的起源地
- ^ 徐昭峰,商王朝东征与商夷关系
- ^ 9.0 9.1 9.2 9.3 追寻东夷族的文化足迹 新华网
- ^ 逄振镐, "从图像文字到甲骨文——史前东夷文字史略", 《中原文物》2002年第2期
- ^ 俞伟超:《龙山文化与良渚文化衰变的奥秘》, 《纪念城子崖遗址发掘60 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 齐鲁书社, 1993 年
- ^ 《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 第十六》:庄公卒,立弟杵臼,是为宣公。宣公[二]十一年,杀其太子御寇。御寇与完相爱,恐祸及己,完故奔齐。齐桓公欲使为卿,辞曰:“羁旅之臣幸得免负檐,君之惠也,不敢当高位。”桓公使为工正。齐懿仲欲妻完,卜之,占曰:“是谓凤皇于蜚,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卒妻完。完之奔齐,齐桓公立十四年矣。
- ^ 13.0 13.1 《史记·卷五·秦本纪 第五》: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 ^ 《史记·卷五·秦本纪 第五》: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 ^ 《春秋左氏传·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汉.申须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天事恒象.今除于火.火出必布焉.诸侯其有火灾乎.梓慎曰.往年吾见之.是其征也.火出而见.今兹火出而章.必火入而伏.其居火也久矣.其与不然乎.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夏数得天.若火作.其四国当之.在宋卫陈郑乎.宋.大辰之虚也.陈.大皞之虚也.郑.祝融之虚也.皆火房也.星孛天汉.汉.水祥也.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其星为大水.水火之牡也.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若火入而伏.必以壬午.不过其见之月.郑裨灶言于子产曰.宋卫陈郑.将同日火.若我用瓘斝玉瓒.郑必不火.子产弗与.
- ^ 《春秋左氏传·僖公二十一年》:冬.会于薄以释之.子鱼曰.祸犹未也.未足以惩君.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大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邾人灭须句.须句子来奔.因成风也.成风为之言于公曰.崇明祀.保小寡.周礼也.蛮夷猾夏.周祸也.若封须句.是崇皞济而脩祀纾祸也.
- ^ 17.0 17.1 17.2 17.3 17.4 《春秋左氏传·昭公十七年》: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 ^ 《春秋左氏传·定公四年》: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旗.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東夷族.古代 韓國人).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公之明德.分之土田倍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
- ^ 《春秋左氏传·昭公二十年》:晏子对曰.古而无死.则古之乐也.君何得焉.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荝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大公因之.古者无死.爽鸠氏之乐.非君所愿也.
- ^ 20.0 20.1 20.2 《史记·卷第五·秦本纪 第五》: 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脩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 ^ 21.0 21.1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 第六》: 自周克殷后十四世,世益衰,礼乐废,诸侯恣行,而幽王为犬戎所败,周东徙雒邑。秦襄公攻戎救周,始列为诸侯。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皞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一云。其后十六年,秦文公东猎汧渭之闲,卜居之而吉。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文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征,君其祠之。”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 ^ 《史记·卷二·夏本纪 第二·【正义】》: 【正义】帝王纪云:“帝羿有穷氏未闻其先何姓。帝喾以上,世掌射正。至喾,赐以彤弓素矢,封之于锄,为帝司射,历虞、夏。羿学射于吉甫,其臂长,故以善射闻。及夏之衰,自锄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帝相徙于商丘,依同姓诸侯斟寻。羿恃其善射,不修民事,淫于田兽,弃其良臣武罗、伯姻、熊髡、尨圉而信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谗子,伯明后以谗弃之,而羿以为己相。寒浞杀羿于桃梧,而烹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之,死于穷门。浞遂代夏,立为帝。寒浞袭有穷之号,因羿之室,生奡及豷。奡多力,能陆地行舟。使奡帅师灭斟灌、斟寻,杀夏帝相,封奡于过,封豷于戈。恃其诈力,不恤民事。初,奡之杀帝相也,妃有仍氏女曰后缗,归有仍,生少康。初,夏之遗臣曰靡,事羿,羿死,逃于有鬲氏,收斟寻二国余烬,杀寒浞,立少康,灭奡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遂亡也。”按:帝相被篡,历羿浞二世,四十年,而此纪不说,亦马迁所为疏略也。奡音五告反。豷音许器反。括地志云:“故锄城在滑州韦城县东十里。晋地记云河南有穷谷,盖本有穷氏所迁也。”括地志云:“商丘,今宋州也。斟灌故城在青州寿光县东五十四里。斟寻故城,今青州北海县是也。故过乡亭在莱州掖县西北二十里,本过国地。故鬲城在洛州密县界。杜预云国名,今平原鬲县也。”戈在宋郑之闲也。寒国在北海平寿县东寒亭也。伯明其君也。臣瓒云斟寻在河南,盖后迁北海也。汲冢古文云太康居斟寻,羿亦居之,桀又居之。尚书云:“太康失邦,兄弟五人须于洛汭。”此即太康居之,为近洛也。又吴起对魏武侯曰“夏桀之居,左河、济,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又周书度邑篇云武王问太公“吾将因有夏之居”,即河南是也。括地志云:“故鄩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盖桀所居也。阳翟县又是禹所封,为夏伯。”
- ^ 《天问》: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冯珧利决,封豨是射;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浞娶纯狐,眩妻爰谋;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阻穷西征,岩何越焉;化为黄熊,巫何活焉。
- ^ 《史记·卷二·夏本纪 第二·【索隐】》: 【索隐】左传魏庄子曰:“昔有夏之衰也,后羿自锄迁于穷石,因夏人而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人事,而信用伯明氏之谗子寒浞。浞杀羿,烹之,以食其子,子不忍食,杀于穷门。浞因羿室,生浇及豷。使浇灭斟灌氏及斟寻氏,而相为浇所灭,后缗归于有仍,生少康。有夏之臣靡,自有鬲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遂亡。”然则帝相自被篡杀,中闲经羿浞二氏,盖三数十年。而此纪总不言之,直云帝相崩,子少康立,疏略之甚。
- ^ 《春秋左氏传·哀公元年》:伍员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惎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 ^ 《春秋左氏传·襄公四年》:魏绛曰.诸侯新服.陈新来和.将观于我.我德则睦.否则携贰.劳师于戎.而楚伐陈.必弗能救.是弃陈也.诸华必叛.戎禽兽也.获戎失华.无乃不可乎.夏训有之曰.有穷后羿.公曰.后羿何如.对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锄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脩民事.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困.熊髡.尨圉.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伯明后寒弃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为己相.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生浇及豷.恃其谗慝诈伪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处浇于过.处豷于戈.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由是遂亡.失人故也.
- ^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 第二》: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 ^ 《春秋左氏传·宣公九年》:夏.仲孙蔑如京师.齐侯伐莱.秋.取根牟.
- ^ 《春秋左氏传·襄公六年》:十一月.齐侯灭莱.莱恃谋也.于郑子国之来聘也.四月.晏弱城东阳.而遂围莱.甲寅.堙之.环城.傅于堞.及杞桓公卒之月.乙未.王湫帅师及正舆子.棠人.军齐师.齐师大败之.丁未.入莱.莱共公浮柔奔棠.正舆子王湫奔莒.莒人杀之.四月.陈无宇献莱宗器于襄公.晏弱围棠.十一月.丙辰.而灭之.迁莱于郳.高厚.崔杼.定其田.
- ^ 《山海经·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在𧈫𧈫北两水间。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背青黄。青丘国在其北,其人食五谷,衣丝帛。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
- ^ 傅斯年:《夷夏东西说》
- ^ 欧阳哲生主編《傅斯年全集》七册,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 ^ 《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 第六十九》: 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土地小狭,民人众,都国诸侯所聚会,故其俗纤俭习事。
- ^ 《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 第六十九》: 颍川、南阳,夏人之居也。夏人政尚忠朴,犹有先王之遗风。颍川敦愿。秦末世,迁不轨之民于南阳。南阳西通武关、郧关,东南受汉、江、淮。宛亦一都会也。俗杂好事,业多贾。其任侠,交通颍川,故至今谓之“夏人”。
- ^ 《史记·卷二·夏本纪 第二》: 海岱维青州:堣夷既略,潍、淄其道。其土白坟,海滨广潟,厥田斥卤。田上下,赋中上。厥贡盐𫄨,海物维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莱夷为牧,其篚酓丝。浮于汶,通于济。
- ^ 《史记·卷二·夏本纪 第二》: 海岱及淮维徐州:淮、沂其治,蒙、羽其艺。大野既都,东原底平。其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其田上中,赋中中。贡维土五色,羽畎夏狄,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臮鱼,其篚玄纤缟。浮于淮、泗,通于河。
- ^ 唐杜佑《通典》卷185-186
- ^ (东夷一称有广狭二义,狭义的东夷专指上古居住于今山东、江苏、安徽等地的民族,广义的东夷专指居住于今东北、朝鲜半岛的民族,二者不应相混。明)严从简著《殊域周咨录》卷一至四 ISBN 71010006078
- ^ 《后汉书·卷八十五·东夷列传 第七十五》: 初,北夷索离国王出行,[一]其侍儿于后𡜟身,[二]王还,欲杀之。侍儿曰:“前见天上有气,大如鸡子,来降我,因以有身。”王囚之,后遂生男。王令置于豕牢,豕以口气嘘之,不死。复徙于马兰,马亦如之。王以为神,乃听母收养,名曰东明。
- ^ 《三国史记·卷十三·高句丽本纪 第一》: 幽闭于室中 为日所 引身避之 日影又逐而之 因而有孕 生一卵 大如五升许 王弃之与犬豕 皆不食 又弃之路中 牛马避之 后弃之野 鸟覆翼之 王欲剖之 不能破 遂还其母 其母以物裹之 置于暖处 有一男儿 破壳而出 骨表英奇 年甫七歳 嶷然异常 自作弓矢射之 百发百中 扶余俗语 善射为朱蒙 故以名云
- ^ 《三国史记·卷一·新罗本纪 第一》: 高墟村长苏伐公 望杨山麓 萝井傍林间 有马 而嘶 则往观之 忽不见马 只有大卵 剖之 有婴儿出焉 则收而养之 及年十余岁 岐嶷然夙成 六部人 以其生神异 推尊之 至是立为君焉 辰人谓瓠为朴 以初大卵如瓠 故以朴为姓
- ^ 《三国史记·卷一·新罗本纪 第一》: 脱解本多婆那国所生也 其国在倭国东北一千里 初其 国王 娶女国王女为妻 有娠七年 乃生大卵 王曰 人而生卵不祥也 宜弃之 其女不忍 以帛里卵并宝物置于椟中 浮于海 任其所往 初至金官国海边 金官人怪之不取 又至辰韩阿珍浦口 是始祖赫居世 在位三十九年也 时海边老母 以绳引系海岸 开 见之 有一小儿在焉 其母取养之 及壮身 长九尺 风神秀朗 知识过人 或曰 此儿不知姓氏 初椟来时 有一鹊飞鸣而随之 宜省鹊字 以昔为氏 又解韫椟而出 宜名 脱解
- ^ 《三国史记·卷一·新罗本纪 第一》: 九年 春三月 王夜闻 金城西始林树间 有鸡鸣 声 迟明遣瓠公视之 有金色小椟 挂树枝 白鸡鸣于其下 瓠公还告 王使人取椟开之 有小男儿在其中 姿容奇伟 上喜谓左右曰 此岂非天遗我以令胤乎 乃收养之 及长聪明多智略 乃名阏智 以其出于金椟 姓金氏 改始林名鸡林 因以为国号
- ^ 《三国遗事·卷第二》: 唯紫绳自天垂而着地。寻绳之下。乃见红幅裹金合子。开而视之。有黄金卵六圆如日者。众人悉皆惊喜。俱伸百拜。寻还。裹着抱持而归我刀家窴榻上。其众各散。过浃辰。翌日平明众庶复相聚集开合。而六卵化为童子。容貌甚伟。仍坐于床。众庶拜贺。尽恭敬止。日日而大。逾十余晨昏。身长九尺则殷之天乙。颜如龙焉则汉之高祖。眉之八彩则有唐之高。眼之重瞳则有虞之舜。其于月望日即位也。始现故讳首露。或云首陵(首陵是崩后谥也)。国称大驾洛。又称伽耶国。即六伽耶之一也。余五人各归为五伽耶主。
- ^ 《三国遗事·卷第二》: 父首露王。母许王后。立安四年己卯三月□十三日即位。治三十九年。嘉平五年癸酉九月十七日崩。王妃泉府卿申辅女慕贞。生太子麻品。开皇历云。姓金氏。 盖国世祖从金卵而生。故以金为姓尔
外部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