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唢呐: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clean up, replaced: 哨子哨子 (3) 由 自动维基浏览器协助
无编辑摘要
第11行: 第11行:
|登录时间 = 2006年
|登录时间 = 2006年
}}
}}
'''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由[[波斯]]傳入,在[[新疆]][[西晉]]時期的[[克孜爾石窟]]寺的壁畫中有嗩吶演奏的繪畫,最晚在16世纪在中国的民间流传,明清以來民間經常使用。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也有中音嗩吶、高音唢吶上端装有带[[哨子 (器物)|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喇叭口稱為「碗」。[[閩東語]]和[[粵語]]、[[閩南語]]、[[潮州话|潮語]]等之稱為「[[的禾]]」、「吹」、「鼓吹」、“八音”。
'''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由[[波斯]]傳入,在[[新疆]][[西晉]]時期的[[克孜爾石窟]]寺的壁畫中有嗩吶演奏的繪畫,最晚在16世纪在中国的民间流传,明清以來民間經常使用。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也有中音嗩吶、高音唢吶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喇叭口稱為「碗」。[[閩東語]]和[[粵語]]、[[閩南語]]、[[潮州话|潮語]]等之稱為「[[的禾]]」、「吹」、「鼓吹」、“八音”。


== 原理形制 ==
== 原理形制 ==


傳統嗩吶的管身有8個音孔,由右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以及左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來按音。發音的方式,是由嘴巴含住[[蘆葦]]製的[[哨子 (器物)|哨子]]吹氣使之振動發聲,經過管身及碗的振動及擴音而發出聲音。
傳統嗩吶的管身有8個音孔,由右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以及左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來按音。發音的方式,是由嘴巴含住[[蘆葦]]製的[[哨子]]吹氣使之振動發聲,經過管身及碗的振動及擴音而發出聲音。


== 音域 ==
== 音域 ==

2017年2月19日 (日) 18:57的版本

两支唢呐
唢呐艺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传统音乐
序号68
编号项目II-37
登录2006年

唢呐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由波斯傳入,在新疆西晉時期的克孜爾石窟寺的壁畫中有嗩吶演奏的繪畫,最晚在16世纪在中国的民间流传,明清以來民間經常使用。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也有中音嗩吶、高音唢吶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喇叭口稱為「碗」。閩東語粵語閩南語潮語等之稱為「的禾」、「吹」、「鼓吹」、“八音”。

原理形制

傳統嗩吶的管身有8個音孔,由右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以及左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來按音。發音的方式,是由嘴巴含住蘆葦製的哨子吹氣使之振動發聲,經過管身及碗的振動及擴音而發出聲音。

音域

傳統嗩吶按音域及樂器大小可分為小嗩吶(又稱海笛)、高音嗩吶、大嗩吶,其中可再分為各種調性的嗩吶,如G調小嗩吶、F調小嗩吶、D調高音嗩吶、C調高音嗩吶、G調大嗩吶等等﹝調性是指放開最下面3孔時所吹出的音﹞。傳統嗩吶的常用音域為17度音,最常用的D調高音嗩吶,音域由低音A至高音a,高音b偶爾使用,但很難吹出。

現代改良的加鍵嗩吶,增加了按鍵及半音孔,以擴濶音域和穩定音準,一般可分為加鍵高音嗩吶、加鍵中音嗩吶、加鍵次中音嗩吶、加鍵低音嗩吶等。因各地區、各製造者的不同,形制以及按孔方式也有所不同,以最常見的加鍵中音嗩吶而音,常用音域一般為18度音。

特色

其能以嘴巴控制哨子控制音量、音高、音色,以及各種技巧的運用,其音色音量的變化大,且能作出很圓滿的滑音。嗩吶演奏者必須具備視不同樂曲所需求的音色需求而調整哨子的技術。

傳統嗩吶及其應用

傳統嗩吶的按孔則是橢圓形,採用七孔律

  1. 宮廷樂:包括以儀式為主的雅樂以及用於軍隊或表達皇帝氣勢用的鼓吹樂之中。
  2. 戲曲伴奏:中國北方、西南方的劇種為然伴奏中都會用到嗩吶,京劇中也有少數的戲會用到嗩吶。
  3. 鼓吹樂吹打樂等器樂演出:鼓吹樂指以嗩吶等管樂為主奏,打擊樂伴奏的演出方式,最有名的樂種是山東鼓吹;吹打樂為吹管樂器與打擊樂器一同的演出,比較有名的樂種如像是十番鑼鼓浙東鑼鼓等。這類器樂的演出多在各種節慶或地方集市時出現。
  4. 歌舞樂:用於民間歌舞的伴奏,例如南方的採茶歌舞、北方的秧歌。常用在節慶及豐收等場合。
  5. 其他類型器樂曲:如潮州音樂北管音樂客家漢樂廣東音樂等。
  6. 婚喪喜慶:婚嫁迎娶、超渡法事時伴奏之用。

嗩吶在近現代的改革與運用

現代國樂流行使用經過改良的嗩吶,按孔改為圓形,採用平均律

  1. 周家班嗩吶:即周家吹打班,又称周家唢呐班、周家鼓乐班、菠林喇叭,是以落户在安徽省灵璧尹集菠林村的周正玉與其族人为乐手成员的民间乐班。周家班自清末创始以来历100多年,传承家族6代,乐手共100余人。
  2. 民族樂團(國樂團)中的地位:近代中國模仿西方的交響樂團而成立了民族樂團,但在中國傳統樂器中,銅管樂器較為缺乏,在作曲時,將原本是木管樂的嗩吶,擔負起類似交響樂團中銅管樂的角色,因此嗩吶多用於雄壯需要氣勢的樂段。由於傳統嗩吶音域較小、缺乏中低音域、半音等音準難以控制,因此模仿了雙簧管等樂器的按鍵,發展出加鍵中音嗩吶、加鍵次中音嗩吶、加鍵低音嗩吶等樂器,以彌補管民族樂團中中低音聲部的不足。
  3. 獨奏曲:嗩吶特殊的音色及豐富的表現力,相較於在樂團中合奏,更適合於獨奏。近現代的樂器改革者,首先從傳統民間的器樂的曲子改編。任同祥在1950年代發表百鳥朝鳳後,許多民間嗩吶演奏者也從事獨奏曲的改編創作。1990年代以後出現協奏曲,如關迺忠花木蘭嗩吶協奏曲

重要嗩吶作品

1950年代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