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Aizag/工作區33
蘇聯政府機構 | |
---|---|
蘇聯部長會議特別委員會 | |
Специальный комитет при Совете министров СССР | |
機構概要 | |
成立時間 | 1945年8月20日 |
解散時間 | 1953年6月26日 |
後繼機構 | 中型机械工业部 |
机构首长 | 主席:拉夫連季·貝利亞 |
上级机构 | 约瑟夫·斯大林 |
蘇聯部長會議特別委員會[註 1](俄语:Специальный комитет при Совете министров СССР,簡稱СК,1945年9月前稱「蘇聯國防委員會特別委員會」[2];至1946年3月稱「蘇聯人民委員會特別委員會」;非正式名稱為「核能利用特別委員會」)是蘇聯的一個國家機構,根據1945年8月20日國防委員會第9887сс/ов號決議設立,負責研發和製造核武器,由人民委員會副主席兼內務人民委員拉夫連季·貝利亞擔任主席,本機構的設置標誌著蘇聯正式啟動原子彈研製工程[3]。
1953年6月26日,根據蘇共中央主席團決議撤銷特別委員會。同日,根據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下令成立中型机械工业部,並根據1953年7月9日蘇聯部長會議第1704-669сс號決議將特別委員會所有人員、文件、檔案轉交至新成立部門管理[4]。
背景
[编辑]在設立專門委員會之前,有關保障原子計劃的工作自1943年4月12日起便由蘇聯人民委員會負責,最初由蘇聯化學工業人民委員部人民委員米哈伊尔·别尔乌辛領導[5]。
1944年12月3日,蘇聯國防委員會頒布了第7069сс號決議《關於確保擴大2號實驗室所開展工作之緊急措施》。所有與原子計劃相關的工作均集中在莫斯科,並在當地劃撥土地以建設實驗室的建築設施。
1945年8月20日,國防委員會發布第9887сс/ов號決議《關於成立國防委員會特別委員會》,特命特別委員會全權組織與使用鈾原子能有關的一切活動,包括核武器的開發與生產[1],由拉夫連季·貝利亞任委員會主席[6]。設立該委員會時,借鑑了自1943年7月4日以來運作的蘇聯人民委員會無線電定位委員會的經驗[4]。
組成
[编辑]特別委員會被賦予了緊急權力,可以動用蘇聯政府掌握的所有資源來進行原子彈工程。委員會的任務為在短時間內研製出核武器[7]。 為了加快工作進程,特別委員會成員包括所有參與創建蘇聯核工業的黨和國家代表:
№[8] | 人物 | 職位 | 活動[9][1] | 備註 |
---|---|---|---|---|
1 | 拉夫連季·帕夫洛維奇·貝利亞(主席) | 內務人民委員[註 2] | 情報與反情報 | |
2 | 格奧爾基·馬克西米連諾維奇·馬林科夫 | 蘇共中央委員會書記 | 黨務與人事 | |
3 | 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沃茲涅先斯基 | 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 | 經濟規劃 | |
4 | 鮑里斯·利沃維奇·萬尼科夫(副主席) | 弹药人民委員 | 工程與工業 | 蘇聯人民委員會第一總局局長 |
5 | 阿夫拉米·帕夫洛維奇·扎韋尼亞金 | 副內務人民委員 | 工程與工業 | |
6 | 伊戈爾·瓦西里耶維奇·庫爾恰托夫(科學主管) | 蘇聯科學院2號實驗室主任 | 科學 | 核計劃首席科學家[11] |
7 | 彼得·列昂尼多维奇·卡皮察 | 蘇聯科學院物理問題研究所所長 | 科學 | 被邀請解決低溫技術的同位素分離問題,於1945年因與領導層意見不合而退出原子計劃 |
8 | 瓦西里·阿列克謝維奇·馬赫涅夫 | 蘇聯國防委員會成員、特別委員會秘書 | 技術 | 秘書長,此人在部份歷史學者研究和當事人回憶中未被提及[9][7] |
9 | 米哈伊尔·别尔乌辛(副主席) | 化學工業人民委員 | 工程工業 | 直到特殊委員會成立前,監督第二實驗室的工作 |
科技委員會
[编辑]工程技術委員會
[编辑]工程技術委員會人員共45人:委員會副主席、科學秘書、助理7名、工程師10名、科室秘書和委員會秘書8名、打字員4名、技術檔案工作人員4名、辦公室工作人員10名。
註釋
[编辑]註腳
[编辑]- ^ 1.0 1.1 1.2 赵万鑫(2023年),第244页
- ^ 张泽宇(2020年6月),第47页
- ^ 张泽宇(2020年6月),第48页
- ^ 4.0 4.1 Полунин(2007年)
- ^ Черток(1999年)
- ^ Г. А. Гончаров; Л. Д. Рябев. О создании перв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атомной бомбы. — В статье на основе данных документальных источников, охватывающих период 1939–1949 годов, рассмотрены истоки и становление физических идей, положенных в основу конструкции перв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атомной бомбы, важнейшие события и факты, связанные с её созданием.. wsyachina.narod.ru.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23) (俄语).
- ^ 7.0 7.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Rockets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9887cc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9.0 9.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Polunin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许金秋(2019年),第152页
- ^ 刘玉宝 & 万平(2018年),第199页
參考文獻
[编辑]- Полунин, В. В. Становление центральных органов управления атом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ью СССР(1945 — 1953 гг.). Новый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вестник (Москва: Россий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гуманитар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2007, 16 (2) [2024-10-02]. ISSN 2072-92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5) (俄语).
- Черток, Б. Е. Глава 4. Становление на родной земле. Три новые технологии – три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х комитета. Ракеты и люди Том 1. 199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9) (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