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好料推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古城大小事

2天前
古城大小事
历史城市厅10日办回收活动  垃圾变现金响应环保
2天前
古城大小事
卫塞节花车游行周日登场  各单位如火如荼布置打造
(马六甲7日讯)十年一度的马六甲卫塞节大游行即将于本周日盛大登场,各参与单位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花车布置工作,致力打造美轮美奂的花车,传递卫塞节深远的宗教意义,弘扬佛教所倡导的和平与和谐精神。 距离游行剩下四天,花车轮廓陆续成型,各单位以佛陀生平事迹、佛教经文教义以及“真、善、美”等为主题,在布置中巧妙融合创意与宗教内涵,呈现鲜明的主题表达。 同时,也在色彩搭配、手工细节与整体视觉效果上精益求精,务求展现庄严与艺术兼具的视觉盛宴。 卫塞节庆委会主席拿督斯里孙殿赐、副主席拿督郑福添、副主席曾添隆、总务郑诗杰、财政吴南德及理事林永德等,今日参观其中数辆花车制作进展,包括人生佛学中心、峇株安南泰佛寺、释迦院及乐广告公司正制作的花车。 黄翠玲:借花艺展现佛法中深意 人生佛学中心主席黄翠玲校长表示,该中心以慎重之心参与花车设计,数月前即开始筹备包括从国外订购布置组件,并特别采购蝴蝶兰、绣球花等鲜花,借由花艺展现佛法中的深意,即可以美好亦可以无常。 她说,花车主题为《金刚经》里的“梦幻泡影”,鼓励世人修智慧和福报,而花车的设计巧思处处可见,包括烟雾效果、投影机投射的鲜花影像、法轮常转,以及六条会转动的鲤鱼,象征“化鲤成龙”,寓意将烦恼转化为菩提。 “花车上安置了系悉达多太子像和佛陀像,一前一后形成对比,带出作为平凡人的太子在觉悟后能够成佛。游行队伍将沿途吹出泡泡,营造梦幻氛围,并由二胡班学生演奏主题曲《梦幻泡影》。” 她说,幸运获得逾百名佛友乐捐护持,也获得花车设计师陈永劲的持续支持,带领理事和义工们进行布置。 曾添隆:花车设计传达佛教讯息 乐广告有限公司营业董事曾添隆表示,负责为甲中华总商会和甲大觉学舍制作花车,前者花车有两个场景,前半部分为佛陀成道后首次讲经说法的地点,即佛教四大圣地之一的印度鹿野苑,有鹿和瀑布等元素,后半部分则有世人供奉的佛像及佛龛。 他说,一般大众很少了解佛陀开始讲经说法的鹿野苑,所以花车设计不仅追求视觉效果,也旨在传达更多的佛教讯息。 他表示,大觉学舍花车以“八正道”为主题,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修行方法,布置元件以进口鲜花为主,左右两侧也设有8朵莲花,中间则有佛陀像,而游行途中将有法师乘坐花车。 也是庆委会副主席的曾添隆说,10年大游行因疫情而展延至今13年后的2025年,各界非常期待参与,所以各花车都费尽心思布置。 此外,他说,由先贤们曾金礼、曾金智、李木兰、曾金信及先父曾瑞发合赠的释迦院花车,每年参与卫塞节游行都进行创新设计,由理事部以鲜花布置,游行前恭请佛像请入座,之前则有诵经开光仪式。 “这次游行路线都沿着大路进行,方便民众观赏花车队伍及装潢,整体观感也会更好。” 孙殿赐:参赛作品须体现佛法内涵 孙殿赐表示,举办花车比赛的初衷是希望在祥和氛围中让各界踊跃参与,通过友善的竞赛形式,提升卫塞节的参与感,并传递卫塞节的核心意义。 他强调,这不仅展现创意,更是弘扬佛教教义与佛教徒精神风貌的机会,借此展现佛教所倡导的和平、团结及智慧。 他说,为了体现佛教精神的精髓,比赛特地设定主题与内容,要求参赛作品必须围绕佛教教义展开,体现佛法内涵。 “希望借由活动呼吁全人类走向正道,迈向和谐共处的社会。尤其在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马来西亚,更应避免政治人物操弄种族与宗教议题,以免破坏国家和谐,阻碍发展。” 他说,今年卫塞节的主题为“悲智双运,谛造祥和”,寓意以慈悲与智慧并行,营造社会的安宁与和谐,希望通过花车游行及其所传递的讯息,彰显佛教徒热爱和平的精神,引导大众以佛陀智慧为处世之道,共同迈向国家的光明前程。 此外,孙殿赐说,大会当天将会在汉都亚路和King’s Green酒店处设有两处评审台,分别有3名评审为花车作品评分。 【马六甲庆祝卫塞节工委会】 主席:拿督斯里孫殿賜太平局绅 副主席:拿督郑福添 副主席:曾添隆 总务:鄭詩傑 财政:吴南德 理事:林永德        
2天前

天天精彩

1天前
VIP文
《敬业乐业》“每个孩子皆独特优秀”   韩斌元 躬耕杏坛数十载
(马六甲6日讯)“每个孩子都是独特且优秀的,蕴藏无限潜能,只要孩子们能在适性发展的道路上茁壮成长,我已心满意足。”荣休在即的韩斌元校长,回首数十载杏坛生涯,感恩一路走来,以坚定初心,陪伴无数莘莘学子学习与成长。 当临教对教师兴趣浓厚 全国华小校长协会甲州分会及马六甲校长理事会联合主席兼培二小学校长韩斌元表示,本身出身清寒家庭,年少时期未曾将教职列为人生志愿,然而,中学毕业后担任临教,自此对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来接受师训课程,并正式踏入教育界。 “在担任教师后,后来也获机会,晋升为学校行政人员,而后也曾位于野新县教育局和甲州教育厅担任督学。行政是一门艺术,更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解决问题。从事行政不仅要处理内部事务,也需确保学校始终沿着正确的大方向前行。” 自费修读神经语言程式学课程 他说,为了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沟通,多年前,他自费修读加拿大的神经语言程式学课程,并考取认证讲师资格,这门学科让他了解人如何应对世界,可以更有效地激励与引导学生。 “随着时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演变,我深知教育不能故步自封。今天我们所培养的孩子,未来要面对资讯爆炸与人工智能盛行的世界。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育学生具备分析信息、判断真伪的能力,同时加强道德价值观。” 他说,长时间沉迷电子产品,会降低孩子的反应能力,进而影响学习。人要回归自然,学习也要回归自然,而不是被科技绑架。 “学生的在校成绩与其未来成就并不成正比。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潜能与成功种子。有的人追求冠军、名誉,有的追求财富,但最终目的还是追求快乐。若把成功目标设得太高,一旦未能达标,可能会失去快乐。成功其实很简单,每天完成小目标,累积起来就是大目标。” 秉持六大教育理念 他说,在任教与掌管校务过程中,他始终秉持“乐学、善教、润己、泽人、传承、创新”六大教育理念,推动教育与育人的核心方针。 “乐学,就是鼓励学生主动求知、终身学习,同时家长应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教师也要持续进修与更新理念。善教,则强调教师具备师德与教学能力,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潜能;家长积极配合教育,学生尊师重道,乐于学习。” 他说,教师润物细无声,学生怀着感恩心回馈社会,家长能够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好榜样。在传承方面,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教师将优良教育理念代代相传,家长则营造厚重的家庭文化氛围。 “最后,创新则代表突破常规,勇于探索新方法。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教师革新教学策略,家长支持多元发展。” 他说,在数十载教育生涯中,他始终以“激发潜能,成就他人”作为本身的座右铭,他深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且优秀的,皆蕴藏无限潜能。 他表示,无论在哪一所学校,他始终全力以赴,尽心尽责。只要孩子们能在适性发展的道路上茁壮成长,他也无憾。  
4天前
VIP文
用眼睛去旅游 | 曾是英殖民政府第四条横街 探索揭秘马车街水仙门
(马六甲2日讯)在马六甲世遗区的密密老街巷之间,有两条短短的老街名字温柔得近乎诗意——“马车街”与“水仙门”,惟它们既不是马车奔腾的主道,也并非水仙花盛开的所在,反倒因此留下了更多想象空间,等待有心人慢慢发掘。 这两条老街的官方名称皆为“Jalan Hang Lekiu”(马来民族英雄之名),它们的中文名被标示在路口的多语文路牌中,但大多数游客在穿梭鸡场街、观音亭街或板底街时,也许并未注意这两条横街的存在,更不会知道它们曾是英殖民政府规划下的“Fourth Cross Street”(第四条横街)。 马车街与古老清真寺为邻 从鸡场街左拐进入“Hang Lekiu”路的上半段,便进入“马车街”,它与古老的甘榜吉灵清真寺为邻,仅有200公尺长及约13间老屋。 街上的传统行业已所剩无几,部分单位已转型为咖啡厅、服装店、民宿或异国小餐馆,仅存的还有一间玻璃镜框店和神料香烛行,还有一些未改装的单位继续住着老一辈街坊,日子缓慢而安稳。 马车街曾是停放马车之地 街坊口耳相传,这里曾是马车停放的场所,尤其靠近通往观音亭街的那一端,类似一个“马车站”,但时间悄悄抹去了痕迹,如今已无马车踪影,早年的停靠点也难寻遗迹。 环顾整条马车街,彷佛仅有1栋老屋的女儿墙刻有兴建年份,那便是25号的白色双层老屋,据悉为马六甲宗教理事会的产业,外观仍保存着年代建筑风味。 穿过十字路口进入“Hang Lekiu”路的下半段,便是“水仙门”,这条街道同样窄小,老屋约有20间,路上没有停车位,仿佛有意将喧嚣隔绝在外。 仍有数间双层老屋刻着1939、1940、1941及1951年的兴建年份,与刻有艺术装饰的女儿墙一样吸睛,为老建筑留下了身分。 其中两间建于1941年的单位,虽然风格有少许不同,但二楼保留一样的木框玻璃窗、木条铁花和通风口,非常有味道,惟其中1间经营的咖啡厅已结业,另一间则经营素食生意。 数间老屋门口柱子保留浮雕中文招牌 数间老屋门口柱子保留浮雕中文招牌,例如结业很久的老行业“合利木屐”和历史悠久“黄祥盛饼家”,后者建筑建于1951年,目前经营酒吧及脚车租借生意,而对面的黄祥盛栈房单位则经营咖啡厅,右侧最边的德源茶室近年已经结业。 水仙门的街景在近年经历频繁变迁,咖啡厅、民宿、自助洗衣店相继进驻,也有不少店面在疫情冲击下空置;老行当不再,新业态还未站稳,街道的脉搏仿佛正处在一段过渡期。 站在水仙门的路上,望着车子缓缓驶过,旅人背影擦身而过,不由得心生感慨。是否,还有人会在意水仙门名字的由来,这里是否曾经是热闹的花市,水仙花香味扑鼻迷人呢?又或者,这一切只是名称带来的温柔错觉? 如今的马车街与水仙门,依旧还有一些原汁原味的老屋、陈旧的中文招牌、隐约的历史痕迹。有些店铺大门紧闭,不一定代表结束,也许是店主老去,或第二代仍在城市另一端打拼,也可能他们就正坐在店里,等待有缘的旅人踏进门槛。 在老街旅行,不能只是匆匆一瞥。想要读懂这里真正的节奏,你必须放慢脚步,用同样的呼吸频率,与老屋的砖墙、木门和人情脉络同行。
1星期前
古城热门
6小时
24小时
1星期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