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重要目录书一览 尾注格式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5

历代重要目 录书一览

(注明存佚 ,列举实 用详备版 本,按目 录书本身 年代编次 )


刘向 《别录》(亡)1 (西汉成帝中<前 32-前 7>奉诏录奏)

刘歆 《七略》(亡)2 (西汉哀帝中<前 6-前 1>成书)

班固 《 汉书 ·艺文志 》卷 第三 十
(共六略、38 种、596 家、13269 卷,此据该书卷末语,但家数卷数或不确。六艺略 9 种、诸
子略 10 种、诗赋略 5 种、兵书略 4 种、数术略 6 种、方技略 4 种,每种后有小序或无,每略后
有大序,卷首有总序)
【宋·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3,
清·李赓芸《汉书艺文志考误》(一卷,见“国朝未刊遗书志稿本”存佚情况未详)
清·王先谦《汉书补注》,
清·沈钦韩《汉书疏证》,
清·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增加书目 317 部)、《汉书艺文志条理 》4,
清·庄述祖《历代载籍足征录》(一卷,珍艺宧<yi>丛书本。该书为未成之稿,只完成汉志
六艺之部,且仅至《春秋》而止,《论语》以下则阙。已成部分考证精详,足资
参考)
梁启超《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考释》(一卷,末附“诸子存佚真伪表”。收入《饮冰室合集》
专集之八十四,中华书局本第十册)
孙德谦《汉书艺文志举例》(一卷)
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年版)
姚明辉《汉书艺文志注解》(七卷)
陈国庆编《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5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0 年版),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释例》】

附:
清人姚振宗著有《后汉书艺文志》(四卷)、
《三国艺文志》(四卷),此二书均为光绪十五 年
完成,体例严谨,搜罗广博,考证精详,梁启超称之为“清代补志之业,此其最精勤足称
者矣”。查考后汉、三国之书据可此。

六朝
西晋·荀勖《中经新薄》6(亡)

东晋·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亡)?

刘宋·王检 《七志》(亡)
南梁·阮孝绪 《七录》(亡)(其序及所附《古今书最》见《广弘明集》卷三)7


(陆德明 《经典释文·序录》)

《隋 书 ·经籍志 》8 卷第 三十 二至 三十 五 (经史子集四部,下分 40 类,,


另附佛道二经 15 类,即经 10 类、史 13 类、子 14 类、集 3 类、道 4 类、佛 11 类。各部、类分作总
序、大序、小序,共四十八篇?)
【清·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只有史部的考证,13 卷,博而精)
清·张鹏一《隋书经籍志补》(所补多为北朝著述)

清·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52 卷,为治隋志最重要的参考书)
李正奋《隋代艺文志》一卷,未刻,北海图书馆藏抄本
潘令华《隋代经籍志现存书目》一卷,未刻?】9

《群书四录》(玄宗开元九年完成的官修目录。全书 200 卷,收书 2000 部、40000


卷,内容繁复。)(亡)?
毋煚<jiong>《古今书录》(亡)(40 卷,宋以前已佚,但其书序保存在《旧唐书·
经籍志》中,是重要的目录学文献资料。新旧唐志皆本此而作。母煚,玄宗时曾
参与编撰《群书四录》 。)

五代
后晋刘昫《旧唐书·经籍志》(所录为开元盛时之书,开元以后著述则未收入)


王尧臣《崇文总目》10(原 66 卷,分四部 45 类,收书 30669 卷,类有小序,书有提要,南
宋后被删,只存简目。清人钱侗有辑佚 5 卷。四库全书所收从永乐
大典辑出 12 卷。)

欧阳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图书 3277 部、52094 卷,较旧唐志完备,体例亦


有变更)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11(四部 45 类,部有总序,书有提要)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12(56 卷,著录图书 3096 种、51880 卷。明初亡佚。今本从

永乐大典辑出 22 卷,分 53 类)

尤袤《遂初堂书目》13(只有书名,不撰解题,详记各种版本是其特色)

高似孙《子略》14

郑樵《通志》艺文略(收录图书 10912 种,101972 卷)、


校雠略、图谱略

(黄震《黄氏日钞》)


马端林《文献通考·经籍考》

《宋史·艺文志>
【宋史艺文志补(卢文弨作)
辽金元之史艺文志补(卢文弨作)
三史艺文志补(金门诏作,三史指辽金元)
元史艺文志补(钱大昕作)】


《文渊阁书目》15(修于英宗时的官修目录,不分经史子集,而以千字文排序,凡

20 号,共 5 橱,贮书 7297 种,颇疏漏,但仍可参考)

焦竑<hong>《国史经籍志》16

朱睦 《授经图》17

高儒《百川书志》(20 卷。高儒字子醇,自号百川子,嘉靖十九年(1540年)编成《百
川书志》,体例仿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每书名之下有简明题解。分经、史、子、集4志,下分
子目93门。主要特色在于史部中的野史、外史、小史3类,著录演义、传奇、唱本、小说等书,
为研究宋、金、元、明文学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徐(?)《红雨楼书目》(4 卷,著录文艺图书较多。徐氏 1570-1646,闽县人。)

祁承爗《澹生堂书目》

《晁氏宝文堂书目》

《万卷堂书目》


黄虞稷《千顷堂书目》18(,收录明代著作,《明史艺文志》据此书而成)

《明史艺文志》(张廷玉等)

尤侗《明艺文志》19

《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20(该书修于乾隆时,嘉庆时又完成了续编。改正续编侧重

于版本目录学。)

《四 库全书 总目提 要》 200 卷。

又称《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提要》。全目共著录图 书 3461 种、79309 卷,存

目 6793 种、93551 卷,有 401 部无卷数,总计 10254 种,172860 卷。21

四部之下分为 44 类,类之下又有分子目者,合 65 子目。经部 10 类 9 目、史

部 15 类 26 目、子部 14 类 25 目、集部 5 类 5 目。总序、小序共 48 篇。

该书版本:1、陈乃乾校阅上海大东书局 1926 年版,书后附有阮元《四库全

书未收书目》和陈乃乾编的《四库书目索引》。该版中华书 局 1981 年有重印本。

2、中华书局 1965 年精装本,题为《四库全书总目》 。


对该书的研究及补佚:
清阮元等撰,傅以礼重编《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收录抄本、刻本等 167 种。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55 年版<铅印傅氏重编本>)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24 卷,涉及 500 种古籍。该书有科学出版社 1958


年版)
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胡氏 1940 年去世后,由王欣夫接替采集

整理。共 60 卷,补遗 1 卷,《未收书目提要补正》2 卷,凡补正古籍 2300 余种。该

书有中华书局 1964 年版。)

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编印《四库全书总目及未收书目引得》1932 年 2 月(书

分两册,上册书名引得,下册著者引得。引得所据原书为上海大东书局 1926 年
版)
杨家骆《四库全书学典》上海世界书局 1946 年

王云五主编《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收古籍提要 10070 篇,尤重明人著作,及

方志。台湾商务印书馆 1972 年)

刘新华编印《四库全书总目类叙注》台湾?1975 年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 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年 1 月新 1 版

【邵懿辰《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标注》20 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59 年,1979 年新

1 版。该书重在著录各书版本】

朱彝尊《经义考》22
钱曾《读书敏求记》23

周中孚《郑堂读书记》

朱绪曾《开有益斋读书记》

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

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

张之洞《书目答问》(初刊于光绪二年 1876 年,收录古籍 2200 余种)

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1931 年出版,中华书局 1963 年影印本(增补

1200 余种)

清代四大藏书家:杨氏海源阁、瞿氏铁琴铜剑楼、陆氏皕宋楼、丁氏八千卷楼都撰
有善本书目录

近代 以来
孙殿 起《贩 书偶记 》(是一部清代以来的著述总目,相当于四库提要的续编。

按经史子集分部,部下分类。中华书局 1936 年初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年 11


月版。)
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由其外甥雷梦水整理,著录图书七千余种,上海
古籍出版社 1980 年 9 月)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目》

沈家本《古书目三种》:1.《三国志注引书目》(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五、赵翼《廿二史

劄记》卷六也对此有汇辑)2.《世说新语注引书目》3.《续汉书八志补注所引书目》?

东君编《二十四史注补表谱考证书籍简目》(初稿),载《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962 年

陈乃乾《二十四史注补表谱考证书籍简目》(遗稿),载于《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
刊》1984 年第四集

上海中华书局编印《四部备要书目提要》1936 年 8 月
孙毓修《四部丛刊书录》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上海古籍书店编印《丛书集成初编目录》

目录学知识简介

目录是目和录的总称。目指篇名或书名。录是对目的说明和编次,也称序录
或书录。“目录”一词,最早见于《七略》。( 昭明文选》任彦升《为范始兴作求立

太宰碑表》李善《注》引《七略》称:“《尚书》有青丝编目录”。 班固《汉书· 叙传》
有“爰著目录,略述洪烈,述艺文志第十”之句。) 书名、小序和解题是古典目
录书体制基本结构的三个要素。
据汪辟疆《目录学研究》统计,自汉魏至明末,官书目录 60 种,私家目录 77

种,史家目录 14 种,共计 151 种。清以来书目据《贩书偶记》著录有 118 种。二者

合计有 269 种,当然这还只是目录书的一部分。

目录书分类:史志目录、国家目录、私人目录、地方文献目录、丛书目录、专门
目录。
史志目录,正史中只汉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明史这 6 部书有艺文

志、经籍志等目录。合数志于一编者,首推《八史经籍志》(商务印书馆 1955 年重

印)24。其他正史则有清以来学者的补志,多收入《二十五史补编》25。又《清史稿·

艺文志》著录图书 9633 部,《清史稿艺文志补编》著录 10438 部,《清史稿艺文志

拾遗》(王绍曾主编)著录 54880 部,375710 卷,三者合计著录 74951 部。燕京


大学引得编纂处编有《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 。

目录学 研究论 著 :
《隋志 ·史部 ·簿录篇 》(收书 30 部, 214 卷,现存书 记簿录者 以此为最 早)
《四库 提要 ·史部 ·目录类》( 著录 11 部,存 目 14 部) 26
李氏《 书目举要 》(录书 目之书数 百种)
邵氏等 《书目长 编》(录 书目之书 千余种)
梁启超《图 书大辞典 簿录之部》 ,收入《饮冰室 合集》“专集 ”第八十 七,第十 册。中
华书 局(其 总序说“ 簿录之书 ,存佚单 附合计, 数且盈千 ,泱泱乎 一大邦
矣。揆其性质, 实总函四 部而筦其 錀,指为 史籍枝属 ,名实未 安。故今 别建
一部, 用冠群籍 ”即簿录之 部,下分 五类:一 官录及史 志、二跋 释及鉴别 、
三藏目 及征访、四部 分别录、五载 籍掌故。每类 之下复分 子目,类 、目之下皆
有序 ,各书则 或有附说 或有解题 ,重要者 并详列后 人研究著 作。不过 作者
只完成 第一类官 录及史志 ,条理清 晰,详而 精核。有 志者或可 续作。)

宋郑樵 《通志校 雠略》


清章学 诚《校雠 通义》
汪辟疆 《目录学 研究》商 务印书馆 1934 年初版
余嘉锡 《目录学 发微》
姚明达 《中国目 录学史》、《目录 学 》

资料:
汉志各 序、阮孝 绪七录序 、隋志序 ( 48 篇?)、旧唐志序、四库提要 总序、小序共 48 篇
1
《隋志》著录为《七略别录》,二十卷。清人有多种辑本,皆为一卷,清洪颐煊《经典集林》本、清马国翰《玉函山
房》本、清顾观光北京图书馆藏钞本,(又佚文见《师石山房丛书》,又收入张舜徽编《文献学论著辑要》陕西人
民出版社 1985 年)。梁启超认为可能亡于北宋时,并说“后世书目之有解题者,其例本于此”。(见梁启超
《图书大辞典簿录之部》)

2
《隋志》著录 7 卷。清人有辑本一卷,清洪颐煊《经典集林》本、清马国翰《玉函山房》本、清顾观光北京图书馆藏
钞本。梁启超认为可能亡于北宋时,并说“此书殆将《别录》中录奏之文删去,仅存书目以备观览,后世书目
之但列书名者,其例本于此”。
清·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卷十三“七略”条下列举刘略班志异同,可参考。

3
《汉艺文志 考证》·十卷( 通行本) 宋王应麟撰。应麟有《周易郑康成注》,已著录。 《汉 书·艺文志》因刘歆《七略》而修。
凡句下之注,不题姓氏者皆班固原文。其标某某曰者,则颜师古所集诸家之说。然师古注班固全书,《艺文》特其八志之一,故仅
略疏姓名时代。所考证者,如《汉著记》即《起居注》,《家语》非今《家语》,邓析非子产所杀,庄葱奇、严助之驳文,逢门即逢蒙之
类,不过三五条而止。应麟始捃摭旧文,各为补注。不载《汉志》全文,惟以有所辨论者摘录为纲,略如《经典释文》之例。其传记
有此书名而《汉志》不载者,亦以类附入。 《易类》增《连山》

《归藏》、子夏《易传》

《诗类》增《元王诗》

《礼类》增《大戴礼》

《小戴礼 》、
《王制》

《汉仪》

《乐类》增《乐记》

《乐元语》

《春秋类》增《冥氏春秋》。
《道家》增《老子指归》

《素王妙论》。
《法家》增《汉律》

《汉令 》

《纵横家》增《鬼谷子》

《天文》增《夏氏日月传》、
《甘氏岁星经》

《石氏星经》、
《巫咸五星占》、
《周髀星传》

《历谱》增《九章算术》、
《 五
纪论》

《五行》增《翼氏风角》。
《经方》增《本草》。凡二十六部。各疏其所注於下,而以不著录字别之。其间如子夏《易传》 、
《鬼谷子 》
皆依托显然,而一概泛载,不能割爱。又庾信《哀江南赋》称,栩阳亭有离别之赋,实由误记《艺文志》,与所用“桂华冯冯”误
读《郊祀志》者相等。应麟乃因而附会,以栩阳为汉代亭名,亦未免间失之嗜奇。然论其该洽,究非他家之所及也。

4
姚振宗的古典目录学专著曾集印为《快阁师石山房丛书》
5
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

《汉书艺文志条理》,这三本书均收入《二十五史补编 》
第二册。陈国庆编《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中华书局 1983 年版,收入《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 。

6
三国时,魏秘书郎郑默编有《中经》,已亡。

7
阮孝绪之友刘杳于此书提供了大量材料,可注意

8
《隋书·经籍志》中华书局 1973 年。隋志实为五代(梁陈齐周隋)史志。隋志的收录以撰人卒年为断,凡隋义宁
二年(即大业十四年,公元 618 年)以前者收录,唐初始卒者一概不收。 著录书目 14466 种,89666 卷,实
收 6518 部,56881 卷<隋志卷末说 6520 部,56881 卷>。或说共著录隋义宁二年(618)前卒者之存书 3127 部,36708 卷;
佚书 1064 部, 12759 卷?待查

9
张鹏一、章宗源、姚振宗三人之书均收入《二十五史补编》第四册。
10
《四库总目提要》: 《崇文 总目 》十二卷 ,永 乐大 典本 。宋王尧臣等奉敕撰,盖以四馆书并合著录者也。宋制:以昭文、史馆、集
贤为三馆。太平兴国三年,於左升龙门东北建崇文院,谓之“三馆新修书院”。端拱元年,诏分三馆之书万馀卷,别为书库,名
曰“秘阁”,以别贮禁中之籍,与三馆合称四馆。景祐元年闰六月,以三馆及秘阁所藏或谬滥不全,命翰林学士张观,知制诰
李淑、宋祁等看详,定其存废。讹谬者删去,差漏者补写。因诏翰林学士王尧臣、史馆检讨王洙、馆阁校勘欧阳修等校正条目,讨
论撰次,定著三万六百六十九卷。分类编目,总成六十六卷。於庆历元年十二月己丑上之,赐名曰《崇文总目》。后神宗改崇文 院
曰秘书省,徽宗时因改是书曰《秘书总目》。然自南宋以来,诸书援引,仍谓之《崇文总目》,从其朔也。李焘《续通鉴长编》云 ,
《崇文总目》六十卷,《麟台故事》亦同。 《中兴书目》云六十六卷,江少虞《事实类苑》则云六十七卷,《文献通考》则云六十四卷 ,
《宋史·艺文志》则据《中兴书目》作六十六卷。其说参差不一。考原本於每条之下具有论说,逮南宋时郑樵作《通志》,始谓其文繁无
用,绍兴中遂从而去其序释,故晁公武《读书志》、陈振孙《书录解题》著录皆云一卷。是刊除序释之后,全本已不甚行。南宋诸 家,
或不见其原书,故所记卷数各异也。考《汉书·艺文志》本刘歆《七略》而作,班固已有自注。 《隋 书·经籍志》参考《七录》,互注存佚,
亦沿其例。《唐书》於作者姓名不见纪传者,尚间有注文,以资考核。后来得略见古书之崖略,实缘於此,不可谓之繁文。郑樵 作
《通志》二十略,务欲凌跨前人,而《艺文》一略,非目睹其书则不能详究原委。自揣海滨寒畯,不能窥中秘之全,无以驾乎其上,
遂恶其害己而去之。此宋人忌刻之故智,非出公心。厥后脱脱等作《宋史·艺文志》,纰漏颠倒,瑕隙百出,於诸史志中最为丛脞。
是即高宗误用樵言,删除序释之流弊也。宋人官私书目,存於今者四家。晁氏、陈氏二目,诸家藉为考证之资。而尤袤《遂初堂书
目》及此书则若存若亡,几希湮灭。是亦有说无说之明效矣。此本为范钦天一阁所藏,朱彝尊抄而传之,始稍见於世,亦无序释。
彝尊《曝书亭集》有康熙庚辰九月作是书跋,谓欲从《六一居士集》暨《文献通考》所载,别抄一本以补之。然是时彝尊年七十二矣,
竟未能办也。今以其言考之,其每类之序,见於《欧阳修集》者,只经、史二类及子类之半。马端临《文献通考》所载论说亦然。晁公
武《读书志》、陈振孙《书录解题》皆在《通考》之前,惟晁公武所见多《通考》一条。陈氏则但见六十六卷之目,题曰“绍兴改定” 者
而已。
《永乐大典》所引,亦即从晁、陈二家目中采出,无所增益,已不能复睹其全。然蒐辑排比,尚可得十之三四,是亦较胜 於
无矣。谨依其原次,以类补入,厘为一十二卷。其六十六卷之原次,仍注於各类之下。又《续宋会要》载,大观四年五月,秘书监
何志同言:“庆历间,集四库为籍,今案籍求之,十才六七。宜颁其名类於天下,《总目》之外,别有异书,并借传写。”绍兴十
二年十二月,权发遣盱眙军向子固言:“乞下本省,以《唐艺文志》及《崇文总目》所阙之书,注阙字於其下,付诸州军,照应搜
访”云云。今所传本,每书之下多注阙字,盖由於此。今亦仍之。王应麟《玉海》称,当时国史,谓《总目》序录,多所谬误。黄伯思
《东观馀论》有校正《崇文总目》十七条。郑樵《通志·校雠略》则全为攻击此书而作,李焘《长编》亦云《总目》或有相重,亦有可取而
误弃不录者。今观其书,载籍浩繁,牴牾诚所难保。然数千年著作之目,总汇於斯。百世而下,藉以验存佚、辨真赝、核同异,固
不失为册府之骊渊、艺林之玉圃也。

11
《郡斋 读书志》 ·四卷、《后 志 》·二卷、《考异 》·一卷、《附 志 》·一卷( 两江总督 采进本)
《郡斋读书志》四卷,宋晁公武撰。
《后志》二卷,亦公武所撰,赵希弁重编。 《附志》一卷则希弁所续辑也。公武字子止,钜野人。 冲
之之子。官至敷文阁直学士、临安少尹。岳珂《桯史》记隆兴二年汤思退罢相,洪适草制作平语,侍御史晁公武击之,则亦骨鲠之
士。希弁,袁州人,宋宗室子。自题称江西漕贡进士,秘书省校勘。以辈行推之,盖太祖之九世孙也。始南阳井宪孟为四川转运使,
家多藏书,悉举以赠公武。乃躬自雠校,疏其大略为此书。以时方守荣州,故名《郡斋读书志》。后书散佚,而志独存。淳祐己酉 ,
鄱阳黎安朝守袁州,因令希弁即其家所藏书目参校。删其重复,摭所未有,益为《附志》一卷,而重刻之,是为袁本。时南充游钧
守衢州,亦取公武门人姚应绩所编蜀本刊传,是为衢本。当时二书并行於世。惟衢本分析至二十卷,增加书目甚多。卷首公武自
序一篇,文亦互有详略。希弁以衢本所增乃公武晚年续裒之书,而非所得井氏之旧,因别摘出为《后志》二卷。又以袁、衢二本异
同,别为《考异》一卷,附之编末。盖原志四卷为井氏书,《后志》二卷为晁氏书,并至南渡而止。 《附志》一卷则希弁家书,故兼 及
於庆元以后也。马端临作《经籍考》,全以是书及陈氏《书录解题》为据。然以此本与《经籍考》互校,往往乖迕不合。如《京房易传》,
此本仅注三十馀字,而马氏所引,其文多至十倍。又如《宋太祖实录》 、
《太宗实录》、
《建康实录》

《汲冢周书》之类,此志本仅述 其
撰人时代及卷数而止,而马氏所引,尚有考据议论凡数十言。其馀文之多寡,词之增损互异者,不可胜数。又希弁《考异》称,袁
本《毗陵易传》,衢本作《东坡易传》。袁本《芸阁先生易解》,衢本作《吕氏章句》。今《经籍考》所题,并同衢本,似马端临原据衢 本
采掇。然如《晋公谈录》

《六祖坛经》之类,希弁《考异》称袁本所载而衢本所遗者,今《经籍考》实并引晁氏之说。则当时亦兼用 袁
本。疑此书已经后人删削,不特衢本不可复见,即袁本亦非尽旧文,故与马氏所引,不能一一符合欤?又前志《子部·序录》,称
九曰《小说类》,十曰《天文历算类》,十一曰《兵家类》,十二曰《刑家类》,十三曰《杂艺类》,十四曰《医家类》,十五曰《神仙类》 ,
十六曰《释家类》,而志中所列小说类《鸡跖集》后即为《群仙会真记》、
《王氏神仙传》、葛洪《神仙传》三种。是《天文》

《历算》等五 类
全佚,而《神仙类》亦脱其标目。则其他类之残阙,盖可例推矣。然书虽非旧,而梗概仍存,终为考证者所取资也。

《直斋书录 解题》·二十二卷( 永乐大典 本) 宋陈振孙撰。振孙字伯玉,号直斋,安吉人。厉鹗《宋诗纪事》,称其端平


12

中仕为浙西提举,改知嘉兴府。考周密《癸辛杂识》“莆田阳氏子妇”一条,称陈伯玉振孙,时以倅摄郡。又“陈周士”一条,称
周士,直斋侍郎振孙之长子。则振孙始仕州郡,终官侍郎,不止浙江提举,鹗盖考之未详也。 《癸辛杂识》又称:“近年惟直斋 陈
氏书最多,盖尝仕於莆,传录夹漈郑氏、方氏、林氏、吴氏旧书至五万一千一百八十馀卷,且仿《读书志》作解题,极其精详”云
云。则振孙此书,在宋末已为世所重矣。其例以历代典籍分为五十三类,各详其卷帙多少,撰人名氏,而品题其得失,故曰“解
题”。虽不标经史子集之目,而核其所列,经之类凡十,史之类凡十六,子之类凡二十,集之类凡七,实仍不外乎四部之说也。
马端临《经籍考》惟据此书及《读书志》成编。然《读书志》今有刻本,而此书久佚,仅《永乐大典》尚载其完帙。惟当时编辑潦草,讹
脱宏多,又卷帙割裂,全失其旧,谨详加校订,定为二十二卷。方今圣天子稽古右文,蒐罗遗籍,列於四库之中者,浩如烟海。
此区区一家之书,诚不足以当万一。然古书之不传於今者,得藉是以求其崖略;其传於今者,得藉是以辨其真伪,核其异同。亦
考证之所必资,不可废也。原本间於解题之后附以随斋批注。随斋不知何许人。然补阙拾遗,於本书颇有所裨,今亦仍其旧焉。

13
《遂初 堂书目》·一卷( 两江总督 采进本) 宋尤袤撰。袤字延之,无锡人。绍兴十八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文简。事
迹具《宋史》本传。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其遂初堂藏书为近世冠。杨万里《诚斋集》有为袤作《益斋书目序》,其名与此不同。然《通考》
引万里序列《遂初堂书目》条下,知即一书。今此本无此序,而有毛幵一序,魏了翁、陆友仁二跋。其书分经为九门:曰《经总类》,
《周易类》,《尚书类》,《诗类》,《礼类》,《乐类》,《春秋类》,《论语》 、
《孝经》

《孟子类》,《小学类》。分史为十八门:曰《正 史
类》

《编年类》
、《杂史类》

《故事类》、
《杂传类》、
《伪史类》 、
《国史类》 、
《本朝杂史类》

《本朝故事类》、
《本朝杂传类》

《实录类》、
《 职
官类》、
《仪注类》、
《刑法类》、
《姓氏类》

《史学类》、
《目录类》 、
《地理类》。分子为十二门:曰《儒家类》 、
《杂家类》

《道家类》、
《释 家
类》

《农家类》、
《兵家类》、
《数术家类》、
《小说家类》 、
《杂艺类》 、
《谱录类》

《类书类》、
《医书类》。分集为五门:曰《别集类》、
《章 奏
类》

《总集类》、
《文史类》
、《乐典类》。其例略与史志同。惟一书而兼载数本,以资互考,则与史志小异耳。诸书解题,检马氏《经 籍
考》无一条引及袤说,知原本如是。惟不载卷数及撰人,则疑传写者所删削,非其原书耳。其《子部》别立《谱录》一门,以收香谱、
石谱、蟹录之无类可附者,为例最善。间有分类未安者,如《元经》本史,而入《儒家》;《锦带》本类书,而入《农家》;《琵琶录》本
杂艺,而入《乐》之类。亦有一书偶然复见者,如《大历浙东联句》一入《别集》,一入《总集》之类。又有姓名讹异者,如《玉澜集》本
朱槔作,而称朱乔年之类。然宋人目录存於今者,《崇文总目》已无完书,惟此与晁公武志为最古,固考证家之所必稽矣。

《子略》·四卷、
14
《目 录 》·一卷( 内府藏本 ) 宋高似孙撰。似孙有《剡录》,已著录。是书卷首冠以目录,始《汉志》所载,
次《隋志》所载,次《唐志》所载,次庾仲容《子钞》、马总《意林》所载,次郑樵《通 志·艺文略》所载,皆削其门类而存其书名。略注撰
人卷数於下。其一书而有诸家注者,则惟列本书,而注家细字附录焉。其有题识者,凡《阴符经》 、
《握奇经》

《八阵图》

《鬻子》 、
《六韬》

《孔丛子》、
《曾子》、
《鲁仲连子》

《晏子》

《老子》

《庄子》

《列子》、
《文子》

《战国策》

《管子》

《尹文子》、
《韩非子》

《墨子》 、
《邓析子》、
《亢桑子》、
《鹖冠子》

《孙子》

《吴子》

《范子》

《鬼谷子》、
《吕氏春秋》

《素书》

《淮南子》、贾谊《新书》

《盐铁论》

《论衡 》、
《太玄经》

《新序》

《说苑》

《抱朴子》

《文中子》

《元子》

《皮子》,隐书凡三十八家。其中《说苑》

《新序》合一篇,而《八阵图》附 於
《握奇经》,实共三十六篇。惟《阴符经》

《握奇经》录其原书於前,馀皆不录。似乎后人删节之本,未必完书也。马端临《通考》多 引
之,亦颇有所考证发明。然似孙能知《亢仓子》之伪,而於《阴符经》、
《握奇经》、
《三略》、诸葛亮《将苑》

《十六策》之类,乃皆以 为
真,则鉴别亦未为甚确。其盛称《鬼谷子》,尤为好奇。以其会稡诸家,且所见之本犹近古,终非焦竑《经籍志》之流辗转贩鬻,徒
构虚词者比。故录而存之,备考证焉。

《文渊阁书 目》·四卷( 内府藏本 )明杨士奇编。士奇有《三朝圣谕录》,已著录。是编前有正统六年题本一


15

通,称各书自永乐十九年南京取来,一向於左顺门北廊收贮,未有完整书目。近奉旨移贮文渊阁东阁,臣等
逐一打点清切,编置字号,写完一本,总名《文渊阁书目》。请用“广运之宝”钤识备照,庶无遗失。盖本当 时
阁中存记册籍,故所载书多不著撰人姓氏。又有册数而无卷数,惟略记若干部为一橱,若干橱为一号而已。考
明自永乐间取南京藏书送北京,又命礼部尚书郑赐四出购求。所谓鋟板十三,抄本十七者,正统时尚完善无
阙。此书以《千字文》排次,自“天”字至“往”字,凡得二十号,五十橱。今以《永乐大典》对勘,其所收之书,
世无传本者,往往见於此目,亦可知其储庋之富。士奇等承诏编录,不能考订撰次,勒为成书,而徒草率以
塞责。较刘向之编《七略》、荀勖之叙《中经》,诚为有愧。然考王肯堂《郁冈斋笔麈》,书在明代已残阙不完。王 士
祯《古夫于亭杂录》亦载。国初曹贞吉为内阁典籍,文渊阁书,散失殆尽。贞吉检阅,见宋椠欧阳修《居士集》八
部,无一完者。今阅百载,已放失无馀。惟藉此编之存,尚得略见一代秘书之名数,则亦考古所不废也。旧本
不分卷数。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作十四卷,不知所据何本,殆传写者以意分析。今厘定为四卷云。

《国史经籍 志》·六卷( 两江总督 采进本) 明焦竑撰。竑有《易筌》,已著录。是书首列《制书类》,凡御制及中


16

宫著作,记注、时政、敕修诸书皆附焉。馀分《经》、
《史》

《子》

《集》四部,末附《纠缪》一卷,则驳正《汉书》 、《 隋
书》

《唐书》

《宋史》诸《艺文志》,及《四库书目》

《崇文总目》、郑樵《艺文略》、马端临《经籍考》、晁公武《读书 志》
诸家分门之误。盖万历间陈于陛议修国史,引竑专领其事。书未成而罢,仅成此志,故仍以“国史”为名。顾
其书丛抄旧目,无所考核。不论存亡,率尔滥载。古来目录,惟是书最不足凭。世以竑负博物之名,莫之敢诘,
往往贻误后生。其谲词炫世,又甚於杨慎之《丹铅录》矣。
17
《授经图》·二十卷 (两江总 督采进本 ) 明朱睦 撰。睦 有《易学识疑》,已著录。是编所述,经学源流也。案《崇文
总目》有《授经图》三卷,叙《易》

《诗》

《书》

《礼》

《春秋》三传之学,其书不传。宋章俊卿《山堂考索》尝溯其宗派,各为之图, 亦
未能完备,且颇有舛讹。睦 乃因章氏旧图而增定之。首叙授经世系,次诸儒列传,次诸儒著述、历代经解名目卷数。每经四卷,
五经共为二十卷。睦 自序,称厘为四卷,疑传写有脱文也。旧无刊版,惟黄虞稷家有写本。康熙中虞稷乃同钱塘龚翔麟校而刻
之。虞稷序称:“西亭旧本(案西亭即睦 之别号),先后不无参错,予与龚子蘅圃重为厘正。 《易》则以复古为先,《书》则 以
今文为首。其他经传之阙轶者,复取历代史《艺文志》及《通志》

《通考》所载,咸为补入。而近代传注可传者,亦间录焉。视西亭 所
辑,庶几少备”云云。又睦 《义例》,称周汉而下至金元,作者凡一千一百三十二人,国朝三十九人;经解凡一千七百九十八
部,二万一千七十一卷。虞稷等附注其下,称新增入古今作者二百五十五人,经解凡七百四十一部,六千二百一十八卷。则虞稷
等大有所窜改,非复睦 之旧矣。今以所改者观之,《易》称以复古为先,而列《子夏易传》实王弼本,非古《易》也。
《书》称以 今
文为首,而所列朱子《书古经》实孔安国本,非今文也。以是例推,殆未能尽允。且睦 之作是书,大旨病汉学之失传,因溯其
专门授受,欲儒者饮水思源,故所述列传,止於两汉。其子勤 跋(案“ ”字原本误作“羹”字,今改正)亦称:“秦烬之
馀,六经残灭。汉兴,诸儒颇传不绝之绪,於是专门之学甚盛。至东京则授受鲜有次第,而经学亦稍稍衰矣。故是编所列,多详
於前汉”云云。其著书之意,粲然明白。虞稷等乃杂采诸家以补之,与睦 所见正复相反。然朱彝尊《经义考》未出以前,能条析
诸经之源流,此书实为之嚆矢。正不以有所点窜,并其原书而废之矣。

18
《千顷 堂书目》·三十二 卷(浙江 巡抚采进 本) 国朝黄虞稷撰。虞稷字俞邰,先世泉州人。崇祯末,流寓上元。书首
自题曰闽人,不忘本也。所录皆明一代之书。经部分十一门,既以“四书”为一类,又以《论语》 、《孟子》各为一类;又以说《 大
学》

《中庸》者入於《三礼类》中,盖欲略存古例,用意颇深。然明人所说《大学》

《中庸》皆为“四书”而解,非为《礼记》而解。 即
《论语》

《孟子》亦因“四书”而说,非若古人之别为一经,专门授受。其分合殊为不当。 《乐经》虽亡,而不置此门,则律吕诸 书
无所附,其删除亦未允也。史部分十八门,其《簿录》一门,用尤袤《遂初堂书目》之例,以收钱谱、蟹录之属古来无类可归者,最
为允协。至於《典故》以外又立《食货》

《刑政》二门则赘设矣。子部分十二门,其墨家、名家、法家、纵横家并为一类,总名《杂家》 ,
虽亦简括,然名家、墨家、纵横家传述者稀,遗编无几,并之可也。并法家删之,不太简乎?集部分八门,其《别集》以朝代科分
为先后,无科分者则酌附於各朝之末。视唐宋二志之糅乱,特为清晰,体例可云最善。惟《制举》一门可以不立。明以八比取士,
工是技者隶首不能穷其数。即一日之中,伸纸搦管而作者,不知其几亿万篇。其不久而化为故纸败烬者,又不知其几亿万篇。其
生其灭,如烟云之变现、泡沫之聚散。虞稷乃徒据所见而列之,不亦傎耶?每类之末,各附以宋金元人之书,既不赅备,又不及
於五代以前,其体例特异,亦不可解。然焦竑《国史经籍志》既诞妄不足为凭,傅维鳞《明书经籍志》、尤侗《明史艺文志稿》,尤 冗
杂无绪。考明一代著作者,终以是书为可据,所以钦定《明史·艺文志》颇采录之。略其舛驳而取其赅赡可也。
19
《 明艺文 志》·五卷( 兵部侍郎 纪昀家藏 本) 国朝尤侗撰。侗字展成,号悔菴,又称艮斋,又号西堂,长洲人。由
拔贡生任永平府推官。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官至侍讲。是编即其初入翰林纂修《明史》之志稿也。凡《易类》
二百六十八部,《书类》一百五部,《诗类》九十部,《礼类》一百六十一部,《乐类》八十四部,《春秋类》一百五十七部,《孝经类》
三十部,《诸经类》八十二部,《四书类》一百七十七部,《小学类》一百八十三部,《正史类》四百七十一部,《稗史类》一百十部,
《传纪类》二百五十部,《典故类》二百四十六部,《地理类》五百九十一部,《谱系类》一百四部,《儒家类》五百十一部,《道家类》
一百十部,《释家类》二百二十部,《农家类》八十七部,《法家类》五十一部,《兵家类》六十六部,《小说类》三百七十一部,《五
行类》八十二部,《艺术类》二百十三部,《奏议类》二百九十八部,《诗文类》一千六百四十五部,《选纂类》三百七十八部。所摭拾
既多挂漏,又往往不载卷数及撰人姓名。其例惟载有明一代著作,而前史所载则不录,盖用刘知几之说。然如朱鉴《朱子易说》 、
薛季宣《书古文训》(案原本作薛士龙,即季宣之字也)、郑敷文《书说》、段昌武《毛诗集解》、张虙《月令解》、傅崧卿《夏小正解》 、
余允文《尊孟辨》、杨伯嵒《九经韵补》(案原本误作杨嵒,盖偶脱一字)、徐子光《蒙求补注》、胡舜陟《孔子编年》、陈埴《木钟集 》
(案原本误作陈植)、邱濬《牡丹荣辱志》(案此邱濬与明大学士邱濬同姓名,故侗误以为明人)、陈思《海棠谱》、庞元英《谈薮》 、
陈郁《藏一话腴》、陈应行《吟窗杂录》、潘用牧《记纂渊海》、萧恭文《锦绣万花谷》、章如愚《山堂考索》,皆灼然宋人。朱公迁《诗传 疏
义》

《四书通旨》,史伯璿《四书管窥》,毛应龙《周礼集传》,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陆辅之《吴中旧事》、王惲《中堂 纪
事》

《玉堂嘉话》、潘昂霄《河源志》(案原本谀作潘昂),王桢《农书》,张养浩《三事忠告》,盛如梓《老学丛谈》,李冶《测圆 海
镜》,危亦林《得效方》,范梈《木天禁语》,以及周伯琦、杨允孚、李存、吴海、陈基诸集,皆灼然元人。甚至袁昂《书评》收及南齐之
人,而荀悦《汉纪》、袁宏《后汉纪》为黄省曾所刻,《管子》 、《韩子》为赵用贤所刻,皆但有刊版之功,并无注书之事。而以为黄 省
曾《两汉纪》,赵用贤《管子》、
《韩子》。是某人所刊,即署某人,恐有明一代之书版,志不胜收矣。诸史之志,惟《宋史》芜杂荒 谬,
不足为凭。此志又出《宋志》之下。后来钦定《明史》,削侗此稿,重加编定,固至允之鉴也。

20
《 钦定天禄琳 琅书目》·十卷 乾隆四十年奉敕撰。初,乾隆九年,命内直诸臣检阅秘府藏书,择其善本,
进呈御览。於昭仁殿列架庋置,赐名曰“天禄琳琅”。迄今三十馀年,秘笈珍函,蒐罗益富。又以诏求遗籍,
充四库之藏。宛委丛编,嫏嬛坠简,咸出应昌期。因掇其菁华,重加整比。并命编为目录,以垂示方来。冠以丁
卯御题昭仁殿诗,及乙未重华宫茶宴用“天禄琳琅”联句诗。其书亦以经、史、子、集为类,而每类之中,宋、
金、元、明刊版及影写宋本各以时代为次。或一书而两刻皆工致,则两本并存,犹尤袤《遂初堂书目》例也;一
版而两印皆精好,亦两本并存,犹汉秘书有副例也。(案事见《汉书·叙传》。)每书各有解题,详其鋟梓年月 及
收藏家题识印记,并一一考其时代爵里,著授受之源流。案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有论十六篇。其十一记鉴识收
藏阅玩,十二记自古跋尾押署,十三记自古公私印记。自后赏鉴诸家,递相祖述。至《铁网珊瑚》所载书画,始
於是事特详。然藏书著录,则未有辨订及此者。即钱曾於《也是园书目》之外别出《读书敏求记》,述所藏旧刻、
旧钞,亦粗具梗概,不能如是之条析也。至於每书之首,多有御制诗文题识,并恭录於旧跋之前,奎藻光华,
增辉简册。旁稽旧典,自古帝王惟唐太宗有《赋尚书》一篇,《咏司马彪续汉志》一篇,宋徽宗有《题南唐旧本金
楼子》一篇而已。未有乙览之博、宸章之富、鉴别之详明、品题之精确如是者。臣等缮录之下,益颂圣学高深,超
轶乎三古也。

21
这些数字尚有出入,待查。
22

《经义 考》·三百卷 (通行本 ) 国朝朱彝尊撰。彝尊字锡鬯,号竹垞,秀水人。康熙己未,荐举博学鸿词。召试授检讨,入


直内廷。彝尊文章淹雅,初在布衣之内,已与王士祯声价相齐。博识多闻,学有根柢,复与顾炎武、阎若璩颉颃上下。凡所撰述,
具有本原。是编统考历朝经义之目,初名《经义存亡考》,惟列存亡二例。后分例曰存,曰阙,曰佚,曰末见,因改今名。凡御注
敕撰一卷,《易》七十卷,《书》二十六卷,《诗》二十二卷,《周礼》十卷,《仪礼》八卷,《礼记》二十五卷,《通礼》四卷,《乐》一卷,
《春秋》四十三卷,《论语》十一卷,《孝经》九卷,《孟子》六卷,《尔雅》二卷,群经十三卷,四书八卷,逸经三卷,毖纬五卷,拟
经十三卷,承师五卷,宣讲、立学共一卷,刊石五卷,书壁、镂版、著录各一卷,通说四卷,家学、自述各一卷。其宣讲、立学,家
学,自述三卷,皆有录无书,盖撰辑未竟也。每一书前,列撰人姓氏、书名卷数。其卷数有异同者,则注某书作几卷。次列存、佚、
阙、未见字。次列原书序跋,诸儒论说,及其人之爵里。彝尊有所考正者,即附列案语於未。虽序跋诸篇与本书无所发明者,连篇
备录,未免少冗。又《隋志》著录,凡於全经之内专说一篇者,如《易》类之《系辞注》、《乾坤义》,《书》类之《洪范五行传》

《古文 舜
典》,《礼》类之《夏小正》

《月令章句》

《中庸传》等,皆与说全经者通叙先后,俾条贯易明。彝尊是书,乃以专说一篇者附录全 经
之末,遂令时代参错,於例亦为未善。然上下二千年间,元元本本,使传经源委,一一可稽,亦可以云详赡矣。至所注佚、阙、未
见,今以四库所录校之,往往其书具存。彝尊所言,不尽可据。然册府储藏之秘,非人间所得尽窥。又恭逢我皇上稽古右文,蒐
罗遗逸。嫏嬛异笈,宛委珍函,莫不乘时毕集。图书之富,旷古所无。儒生株守残编,目营掌录,穷一生之力,不能测学海之津
涯,其势则然,固不足为彝尊病也。

《读书敏求 记》·四卷(江苏 巡抚采进 本) 国朝钱曾撰。曾字遵王,自号也是翁,常熟人。家富图籍,多蓄旧笈。此书皆


23

载其最佳之本,手所题识,仿佛欧阳修《集古录》之意。凡分《经》

《史》

《子》

《集》四目。
《经》之支有六,曰《礼乐》,曰《字学》 ,
曰《韵书》,曰《书》,曰《数书》,曰《小学》

《史》之支有十,曰《时令》,曰《器用》,曰《食经》,曰《种艺》,曰《豢养》,曰《传记 》,
曰《谱牒》,曰《科第》,曰《地理舆图》,曰《别志》

《子》之支有二十,曰《杂家》,曰《农家》,曰《兵家》,曰《天文》,曰《五行》 ,
曰《六壬》,曰《奇门》,曰《历法》,曰《卜筮》,曰《星命》,曰《相法》,曰《宅经》,曰《葬书》,曰《医家》,曰《针灸》,曰《本草方
书》,曰《伤寒》,曰《摄生》,曰《艺术》,曰《类家》

《集》之支有四,曰《诗集》,曰《总集》,曰《诗文评》,曰《词》。其分别门目 ,
多不甚可解。如五经并为一,而字学、韵书、小学乃岐而三。纪传、编年、杂史之类并为一,而器用、食经之类乃多立子目。儒家、道
家、纵横家并为一,而墨家、杂家、农家、兵家以下乃又缕析诸名。皆离合未当。又如书法、数书本艺术,而入《经》。种艺、豢养本 农
家,而入《史》。皆配隶无绪。至於《朱子家礼》入《礼乐》,而《司马氏书仪》

《韩氏家祭礼》则入《史》。吾衍《续古篆韵》入《字书》, 而
夏竦《古文四声韵》则入《韵书》。以至《北梦琐言》本小说,而入《史》

《元经》本编年,《碧鸡漫志》本词品。而皆入《子》。编列失次 者,
尤不一而足。其中解题,大略多论缮写刊刻之工拙,於考证不甚留意。如《韵略》 、《易通》至谬之本,而以为心目了然。东坡《石 鼓
文》全本,实杨慎伪托,而以为篆籀特全。 《臞仙史略》载元顺帝为瀛国公子,诬妄无据,而以为修《元史》者见不及此。 《了证歌 》
称杜光庭,《太素脉法》称空峒仙翁,本皆伪托,而以为实然。 《玄珠密语》最为妄诞,而以为申《素问》六气之隐奥。李商隐《留 赠
畏之诗》后二首,本为误失原题,而强生曲解。 《声画集》本孙绍远撰,而以为无名氏。 《岁寒堂诗话》本张戒撰,而以为赵戒。魏 校
六书精蕴最穿凿,而谓徐官音释六书之学极佳。 《四声等子》与刘鉴《切韵指南》异同不一,而以为即一书。古三坟书及东家杂记 之
琴歌,伪托显然,而依违不断。萧常续《后汉书》正《三国志》之误,而大以为非。王弼注《老子》,世有刻本,而以为不传。庞安常
《圣散子方》,宋人已力辨苏轼之误信,而复称道其说。屈原赋、宋玉赋,《汉艺文志》有明文,而斥钱杲之谓《离骚》为赋之非。欧
阳詹赠妓诗真迹,至邵伯温时犹在,而以为寄怀隐士之作。皆不为确论。然其述授受之源流,究缮刻之同异,见闻既博,辨别尤
精。但以版本而论,亦可谓之赏鉴家矣。

24
八史指八代(汉隋唐宋辽金元明)之史。该书原由日本学者于日本文政八年(清道光五年 1825)刊行,光
绪四年(1883 年)镇海张寿荣进行翻刻。
【1 汉书·艺文志(班固)
2 隋书·经籍志(长孙无忌等)
3 旧唐书·经籍志(刘昫等)
4 新唐书·艺文志(欧阳修)
5 宋史艺文志(脱脱等)
6 宋史艺文志补(卢文弨编纂?)
7 辽金元之史艺文志补(卢文弨编纂?)
8 三史艺文志补(金门诏,三史指辽金元)
9 元史艺文志补(钱大昕)
10 明史艺文志(张廷玉等)】

可参考:(待查)
25

东君编《二十四史注补表谱考证书籍简目》(初稿),载《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62 年
陈乃乾《二十四史注补表谱考证书籍简目》(遗稿),载于《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1984 年第四

如清人姚振宗著有《后汉书艺文志》(四卷)、
《三国艺文志》(四卷),此二书均为光绪十五年完成,体例 严
谨,搜罗广博,考证精详,梁启超称之为“清代补志之业,此其最精勤足称者矣”。
26

四库提 要卷 八十 五, 史部 四十 一, 目录 类一 目录类小叙1. 《崇文总目》·十二卷 永乐大典本 2. 《郡斋读书志》·四卷、《 后


志》·二卷、
《考异 》·一卷、
《附志 》·一卷 两江总督采进本 3. 《遂初堂书目》·一卷 两江总督采进本 4. 《子略》·四卷、
《目录 》·一卷
内府藏本 5. 《直斋书录解题》·二十二卷 永乐大典本 6. 《汉艺文志考证》·十卷 通行本 7. 《文渊阁书目》·四卷 内府藏本 8.
《授经图》·二十卷 两江总督采进本 9.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十卷 10. 《千顷堂书目》·三十二卷 浙江巡抚采进本 11.
《经义考》·三百卷 通行本──右“目录类”经籍之属,十一部、四百二十一卷,皆文渊阁著录。案,《隋志》以下皆以法书、名画列
入《目录》,今书画列入《子部·艺术类》,惟记载金石者无类可归,仍入《目录》。然别为子目,不与经籍相参。盖《目录》皆为经籍 作,
金石其附庸也。
卷八十 七, 史部 四十 三, 目录 类存 目 1. 《宁藩书目》·一卷 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2. 《秘阁书目》· 无卷数,两淮盐政
采进本 3. 《菉竹堂书目》·六卷 两淮盐政采进本 4. 《文苑春秋叙录》·一卷 两江总督采进本 5. 《宝文堂分类书目》·三卷 编
修程晋芳家藏本 6. 《经序录》·五卷 浙江巡抚采进本 7. 《国史经籍志》·六卷 两江总督采进本 8. 《经厂书目》·一卷 编修汪
如藻家藏本 9. 《读书敏求记》·四卷 江苏巡抚采进本 10. 《述古堂书目》· 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11. 《读书蕞残》·三卷
湖北巡抚采进本 12. 《别本读书蕞残》·二卷 山东巡抚采进本 13. 《明艺文志》·五卷 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14. 《易传辨异》·
四卷 浙江巡抚采进本──右“目录类”经籍之属,十四部四十一卷,内二部无卷数,皆附《存目》 。目录类 小序 : 郑玄有《三
礼目录》一卷,此名所昉也。其有解题,胡应麟《经义会通》谓始於唐之李肇。案《汉书》录《七略》书名,不过一卷,而刘氏《七略别
录》至二十卷,此非有解题而何?《隋志》曰:“刘向《别录》、刘歆《七略》,剖析条流,各有其序,推寻事迹。自是以后,不能 辨
其流别,但记书名而已。”其文甚明,应麟误也。今所传者以《崇文总目》为古,晁公武、赵希弁、陈振孙并准为撰述之式。惟郑樵
作《通志·艺文略》,始无所诠释,并建议废《崇文总目》之解题,而尤袤《遂初堂书目》因之。自是以后,遂两体并行。今亦兼收,以
资考核。金石之文,隋唐《志》附《小学》,《宋志》乃附《目录》。今用《宋志》之例,并列此门。而别为子目,不使与经籍相淆焉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