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語料庫運用與對外華語詞彙教學研究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8

網路語料庫運用與對外華語詞彙教學研究

--以動詞“引起”和“造成”為例1

李永貞 [email protected]
李嘉真 [email protected]
國立中山大學華語教學中心

壹、對外華語教師詞彙教學的準備方式
在對外華語教學中,多數的課堂教學,是由詞彙教學開始的。因此詞彙教學
為奠定語言能力的關鍵教學項目。姚榮松( 1994)提到好的詞彙教學,可以把語
音、句法、語用的教學結合起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見,運用詞彙教
學技巧,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與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在對外華語整體的教學中具
有重要意義。

張慧君(2002)指出詞彙教學的內容,可分為展示詞彙、詞彙解釋及詞彙練
習幾部分。而詞彙教學的目標,除教授詞彙的意義之外,還必須讓學生習得詞彙
的用法。但一般對外華語教學使用的教材,常僅列出詞彙的翻譯及例句,對用法
部分鮮少提及,在對外華語初級教學階段中,這樣的編輯方式或許已足以應付需
求,但到了中高級階段時,則往往會造成學生學習混淆。以台灣常見的中級華語
教材《遠東生活華語二》及《實用視聽華語二》為例,兩書中動詞「引起、造成
」的說明整理見表一和表二。

教材名稱 遠東生活華語二 實用視聽華語二


課數 第二冊第二十四課 第二冊第二十六課
課文原句 此起火災是因六樓「你會紅 KTV」台灣保護環境的運動多了
瓦斯爆炸而引起。 起來,才引起了大家對環
保的重視。
詞彙解釋 To attract,cause To give rise to,lead
to,cause,arouse,incite
詞彙例句 李小姐在開會時說的話引起大家 他喜歡出鋒頭,好引起別
的注意,大家都問這位小解釋那家 人的注意。
公司來的。
詞彙用法 僅列詞彙解釋及例句 僅列詞彙解釋及例句
表一《遠東生活華語》及《實用視聽華語》中詞彙「引起」之說明整理表

1
漢語動詞中具有「致使」義的動詞:包含引起、造成、導致、使得等,而具有「致使」用法的
句型還包括「產生… … 後果」,「對… … 發生(效用)
」等,但由於本文篇幅所限,因此僅以「引
起」和「造成」兩詞為討論中心。
教材名稱 遠東生活華語 實用視聽華語
課數 第二冊第二十四課 未列出
課文原句 本台記者張台生到現場時,看見有些客人因等不 未列出
及搶救,自該大樓六樓跳下,造成五死七傷。
詞彙解釋 To lead to,cause 未列出
詞彙例句 小陳開車速度太快,撞上前面的車,造成一死三 未列出
傷的車禍。
詞彙用法 僅列詞彙解釋及例句 未列出
表二《遠東生活華語》及《實用視聽華語》中詞彙「造成」之說明整理表

由表一和表二中,我們可以發現,教材中並未詳細說明詞彙的用法。而一般
語言教師遇到詞彙難點時,首先會查閱教師手冊,但對外華語教材教師手冊中,
所列的多半是教學法,詞彙用法則付之闕如,因此對教師的詞彙教學幫助不大。

當教師手冊無法提供相關知識時,教師其次會搜尋一般字辭典,或者是分類
詞典,再者則是求助於各類工具書,自行歸納詞彙用法。以台灣常見的幾部辭典
為例,其中對引起和造成兩詞的解釋可見表三:

辭典名稱 國語日報辭典 國語日報造句辭典 現代漢語辭典繁體字版


引起 引發起來;由此發生。 引發起來使發生。 一種事情、現象、活動
例如:他的意見引起大 例如:隨意亂丟煙蒂, 使另一種事情、現象、
家熱烈地討論。 容易引起火災。 活動出現。
例如:引起注意
引起爭論
造成 未列出 未列出 未列出
表三 《國語日報辭典》《國語日報造句辭典》
《現代漢語辭典》中「引起」、「造成」的說明整理

從表三的整理可知,一般字辭典仍著重於「引起」的語意解釋為「一個事件
使另一個事件出現」,但是用法部分還是無法從中得知,此時,為了瞭解詞彙用
法,教師則只能更進一步地查找詞彙用法辭典或語法工具書。以《HSK 詞語用
法詳解》和《漢語動詞用法辭典》兩書為例,其中所列之「引起」
、「造成」的用
法如表四:

辭典名稱 HSK 詞語用法詳解 漢語動詞用法辭典


引起 (vt.)give rise to,lead to, cause, arouse 一種事情、現象、活動使另一種事情
∼+事物:∼不良後果∼了他的興趣 、現象、活動出現。不單獨做謂語。
∼爭論∼麻煩 【一般功能】﹝名賓﹞∼不良的後果
(1)後面一般不能用「著」。 ﹝動賓﹞∼爭論;∼感染﹝形賓﹞∼
(2)後面可加動量詞「次」、「場」 麻煩﹝小句賓﹞∼大家注意﹝了著
。 過﹞∼了一場風波;這件事∼過他的
(3)後面不能加時量詞語、趨向詞 懷疑。
和介詞短語。 【名賓類】﹝結果﹞∼不少問題;∼
(4)不能重疊。。 爭端∼戰爭
造成 未列出 僅列出「造」
【動結】∼成
他們不認真管理工廠,∼成巨大了浪
費。
表四《HSK詞語用法詳解》和《漢語動詞用法辭典》中「引起」、「造成」的用法整理

由表四的整理可以得知,動詞「引起」後可搭配「興趣」 、
「不良後果」等可
「表示結果」的賓語,動詞本身可加上「時貌標記」,然而,對照「造成」的用
法,被歸入動結式的「造成」本身也具有搭配「表示不良結果」賓語的用法,歸
納後可以發現兩者的解釋或用法,在語意上都是事因[+cause]的致使義;在句構
方面,主要為事件引發者,及兩個前後發生的事件所組成,如例(1-2):

(1) 李小姐在開會時說的話引起大家的注意,大家都問這位小姐是從哪家公
司來的。
(2) 小陳開車速度太快,撞上前面的車,造成一死三傷的車禍。

歸納得出上述的原則之後,教師便得以進行詞彙教學,並引導學生進行造句
練習,以幫助學生習得「引起」和「造成」。

貳、「引起」「造成」的病句分析
然而,當教師照本宣科,或者憑藉個人的語感,歸納進行教學後,我們卻發
現外國學生在學習之後,常出現混淆或使用不當等用法問題。如例(3-5)。

(3) *本來這車禍和男性受傷的情況都不太嚴重,卻引起不可彌補的結果。
(4) *日本九州因強烈颱風來襲而造成水災、山崩。這些災害引起了很大的
損失。
(5) *26 年來,自由亞齊運動(GAM)的游擊隊不斷地以攻擊印方的警察及軍
事單位,以致於引起 6000 多人的死亡。
例(3)正確的用法應該是「造成∼∼結果」而非「引起∼∼結果」;例(4)「造成水
災、山崩」應該改成「引起水災、山崩」 ,
「引起∼∼損失」則應該改成「造成∼
∼損失」;至於例(5)中的「引起∼∼死亡」正確的用法應該是「造成∼∼死亡」
。由此可知,學生並未真正完全習得“引起”和“造成”的用法。

但是,學生何以會出現例(3-5)的病句呢?推究其原因可能有二:其一可能是
受辭典翻譯的影響,其二是教師教學時說明不清或不當所致。

一、教材、辭典翻譯的影響:
由於對外華語教材中「引起」與「造成」兩者都出現「cause」的英譯,在《
美國韋氏大學版辭典》(Merriam-Webster Collegiate Dictionary (Online edition))中的
解釋為:
Function: transitive verb Inflected Form(s): caused; caus·ing
1 : to serve as a cause or occasion of : MAKE
2 : to effect by command, authority, or force

而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的《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Online)的解


釋則為:
cause verb [T]
to make something happen, especially something bad:
The difficult driving conditions caused several accidents.
[+ object + to infinitive] The bright light caused her to blink.
Most heart attacks are caused by blood clots.
[+ two objects] I hope the children haven't caused you too much trouble.
上述辭典敘述中的「cause」是致使義,對於外國學生而言,往往產生「引起」與
「造成」兩者都是致使義,用法自然都相同的錯誤觀念。然而,中文的「引起」
與「造成」雖都為瞬間(Punctuality)動詞,但所指涉的事件類型有些許不同。
因此,學習者在使用這兩者時產生了混淆的情況,以致於出現如例(3)及例(5)之
病句。

二、教師教學時說明不清或不當:
一般而言,學習者在習得某個詞彙的過程中,若教師照本宣科進行教學,憑
藉著教材中的詞彙解釋與例句,學習者大都可理解詞義,教師只要再設計一個情
境,讓學習者利用該詞彙練習造句,應該就可習得該詞彙。但在中文的眾多詞彙
中,語意相近的詞彙不在少數,但這些語意相近的詞彙,其用法及句構上卻不盡
相同。若學習者接觸到兩者以上語意相近,而有上述情況的詞彙時,若教師無法
針對這些詞彙的特性,深入淺出地提供學習者輔助說明,學習者便可能無法表達
出正確的句子。
如「引起」與「造成」兩詞,在句構上,雖然主要均為事件引發者,及兩個
前後發生的事件所組成。但其兩個前後所發生的事件,在整個句子中的因果關係
卻有些微的不同。如例(4),事件中的起因是「強烈颱風來襲」,其結果有第一結
果「水災、山崩」及第二結果「損失」兩者。而就真實的語用情形而言,「造成
」之後的結果一出現,該句子即已完成;而「引起」之後的結果,可能是另一相
關事件的開端,當我們使用「引起」時,接受訊息者大多認為尚有下一個句子或
其他事件未說出。因此例(4)正確的說法應為先「引起」「水災、山崩」,再「造成
」「損失」。而學習者在已分別習得「引起」與「造成」的情況下,卻把「造成」
置於「水災、山崩」前,「引起」則置於「損失」前,產生了使用不當的病句。

參、網路語料庫「引起」「造成」的語料分析
針對教材及工具書的限制所造成的學習問題,鄭錦全(1998、1999)提出以電
腦網路輔助詞語學習和閱讀的解決方法,指出學生可經由網路進行泛讀學習,達
到增強語感的功能。其實,不單是學生學習方面可利用網路輔助,教師準備教學
時,網路亦可提供莫大的助益,如台灣中央研究院自一九九○年致力於漢語語料
的蒐集成果──中央研究院現代漢語平衡語料庫,其中收集了五百萬筆的語料,
對華語教師而言便是相當有利的幫助。
在平衡語料庫的語料中,「引起」共出現在 1005 句的語例中,「造成」則至
少出現過 2000 次,2在這三千多筆的語料中我們發現,由於「引起」和「造成」
所出現的句子多是複雜的書面長句,然而,平衡語料庫的搜尋結果卻是以搜尋字
詞為中心顯示該字詞前後共 38 字的方式呈現,如例(6-7),這種呈現方式常出現
句意未完的情形,以致於句構分析及語境分析難以順利進行。

(6) ……或三宅清子等外籍人士傳遞出去,漸引起國際對台灣人權狀況的關
心,對此,天主教……
(7) ……是可以吸收到全世界的優秀人才,但也造成不安定感,很多教學計
劃、學術研究缺乏……
幸而,最近幾年台灣幾大報社紛紛建構網路知識庫,其中收集了大量的報刊
雜誌中的書面語料,且多以全文呈現搜尋結果,因此,本文中的分析亦加入網路
知識庫的語料,以解決語料呈現的困難。3
分析語料庫語中的語料後發現,「引起」和「造成」二詞均為瞬間動詞。而
兩者所表達的事件概念中,就事件中的參與角色(Roles)而言,「引起」和「造
成」所形成的句子中都前有事因( cause)(也就是事件的肇因)或肇始者( causer
)(肇始事件的行為者)。但是,“造成”所指涉的事件型態包含了一個端點(
boundary)及瞬間完成的動作,如例(8-9)。

(8) 在警方重罰之下,東萬壽路已從「要命路段」除名,今年一到五月,只
發生一件車禍,造成一人死亡。
(9) 一旦內幕抖發出來,對他們兩人只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例(8)中,事因為「車禍」 ,
「造成」所指涉的事件為「死亡」,
「死亡」是一個瞬間
動詞;而例(9)事因為「內幕抖發」,「造成」所指涉的事件為「更大的傷害」,「
傷害」則是一個端點,整個事件的陳述到此結束。因此,「造成」可說是有界的
(bounded)的動詞,若將「造成」所表達事件型態中的事因或肇始者畫成實線
圓圈 A,而事因造成的結果,畫成實線圓圈 B;「造成」一詞則以實線表示,剛
可繪出「造成」之事件結構,如圖一。

2
中央研究院現代漢語平衡語料庫中,實際所收之「造成」語料應超過 2000 例,然而,就未加
入會員之使用者而言,只能查詢到兩千例。
3
由於網路知識庫中所搜集的資料量相當龐大,如聯合知識庫中,以「引起」搜尋所得的資料可
達三十多萬筆,「造成」則有 60 多萬筆,就語料分析而言進行不易,因此,本文僅取 2003 年 6
月聯合知識庫中所存的語料進行分析,該月中共有「引起」語料 1514 筆,
「造成」3395 筆。
A 造成 B
圖一 「造成」事件結構圖

相對於「造成」而言,“引起”所指涉的事件型態,除了事因、肇始者之外
,其所指涉的事件型態發生後,往往還有後續事件出現,如例(10-11)。

(10) 因為燃燒引起濃煙,大樓又是閉密空間,煙霧除了從玻璃細縫向外竄,
也經由大樓空調蔓延到各樓層,……。
(11) 份尾橋頭成了「死亡陷阱」的事,引起各界正視,縣長劉守成特別前往
勘察,相關單位也採取拆除橋上圍牆式的水泥護欄、……等等設施,

例(10)中,事因為「燃燒」,「引起」所指涉的事件為「濃煙」,「濃煙(煙霧)從
玻璃細縫向外竄……蔓延到各樓層」則是指涉事件的後續發展;而例(11)中事因
為「份尾橋頭成了『死亡陷阱』 」一事,
「引起」所指涉的事件為「各界正視」,「
縣長劉守成特別前往勘察,相關單位也採取設施」則是指涉事件的後續發展。由
此可知,「引起」一詞所指涉的事件是無端點的,可說是無界的(un-bounded)
的動詞。參照「造成」事件結構圖將「引起」所表達事件結構繪出則如圖二。

A 引起 B C
圖二 「引起」事件結構圖

由上述分析及圖示可知,「引起」和「造成」用法最典型的差異在於,前者
是無界的動詞,因此,在句中涉「引起」所指涉的事件多有後續發展;而後者則
是有界的動詞,因此,所指涉的事件可包含瞬間動詞,且無後續發展。

肆、「引起」「造成」的詞彙教學法
由於兩詞在詞彙分級上屬於中級詞彙,教材編輯時亦常在前後課或同課中相
繼出現,再者,中級階段學生,已有一定程度之語感,可在教師引導下歸納或辨
別詞彙語意及用法,因此,教師教授「引起」「造成」時,可綜合上節所得「引
起」「造成」兩者的用法及事件結構圖,以詞彙結構圖比較的方式教學,再佐以
句子組合練習,可幫助學生先行辨別其用法,避免產生病句。結構圖教學步驟詳
述如表五:
「引起」
「造成」的詞彙教學教案
適用程度 中級程度以上學生 教學時間 30 分鐘
步驟一:教師展示結構圖並舉數例加以說明。
〈造成〉
(圖示)展示圖一。
(例句)九十年共發生了一百十三件車禍,造成九十一人死傷。
(說明)當「造成」後的結果一出現,句子即完成。

〈引起〉
(圖示)展示圖二
(例句)因為燃燒引起濃煙,大樓又是閉密空間,煙霧除了從玻璃細
縫向外竄,也經由大樓空調蔓延到各樓層,
(說明)在包含「引起」的句子結束後,尚可以此句為另一相關事件
的開端。
步驟二:給予學生事件,進行詞彙填充練習,幫助學生習得。
(例句)
(1)水公司最後封井, 五百餘萬元損失。
(2)台灣人不講究衛生、缺乏公德心,常 公廁髒臭不堪。
(3)獨自逛街,容易因錢財露白 歹徒覬覦而發生危險,
(4)他這麼一說,也 了我更大的興趣,所以我接著問他:
教學步驟 步驟三:讓學生閱讀「引起」與「造成」同現的文章,以清楚
辨別兩者差異。
(例文一)奈及利亞西南部一條油管被歹徒破壞,民眾拿桶子偷油轉售
換錢,油管 19 日深夜爆炸,引起大火,造成至少 105 人喪生
,傷亡人數可能還會上升,火勢到 21 日才漸漸控制。
(例文二)緊接著陶? 會陸續在台灣、星馬、大陸開唱。陶? 的演唱本
來 7 月就要展開,卻被 SARS 打亂計畫,直到日前確定復辦
後,馬上引起關注,加上香港剛從 SARS 疫區除名,還未正
式售票即造成搶購熱潮,訂票熱線被歌迷打爆,完全撥不通
,致使許多歌迷上網抗議。
步驟四:句子重組練習,加強學生語感。
(方式):給學生兩個「造成」的事件句,如例(1)和(2),要求學生加
入「引起」進行句子重組,可得到例(3)。
(例句)
(1)強烈颱風登陸韓國,強大的風雨在各地造成嚴重的水災及土石流

(2)強烈颱風登陸韓國,強大的風雨在各地造成 104 位民眾死亡。
(3)強烈颱風登陸韓國,強大的風雨在各地引起嚴重的水災及土石流
,造成 104 位民眾死亡。
表五 「引起」
「造成」的詞彙教學教案
伍、結語
隨著網路的普及,網路所提供快速且廣泛的資訊,儼然成為語言學習的優良輔
助工具之一。本文試圖將網路資料庫運用於對外華語教學的詞彙教學中,進而
提出適合中級程度華語的教學策略,期能對華語教師在進行相關教學時有所助
益。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辭典編輯室編,2001,《現代漢語辭典》繁體字版,
頁 1367,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
何容主編,民 63(1974),《國語日報辭典》,頁 266,台北:國語日報。
孟琮編,1999,《漢語動詞用法辭典》,頁 437、449,北京:商務印書館。
姚榮松,1994,<漢語詞彙學與語言教學>,華文世界 74 期,頁 7-13,台北。
黃南松、孫德金主編,1998,《HSK 詞語用法詳解》,頁 617,北京:北京語言文
化大學出版社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張麗麗、陳克健、黃居仁,2000,<漢語動詞詞彙語意分析:表達模式與研究方
法>,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 Chinese Language Processing (中文計算語言
學期刊)vol.5 no.1,頁 1-18,台北。
張慧君,2002,<對外漢語中詞彙教學技巧>,齊齊哈爾大學學報 5,頁 101-102

程美君,1997,《漢語病句辨析九百例》,華語教學出版社。
劉月華等 1984 《實用現代漢語語法》繁體版 台北:師大書苑。
賴慶雄主編,1996,《國語日報造句辭典精華版》 ,頁 1051,台北:國語日報國語
日報。
鄭錦全,1998,〈針對一詞廣泛閱讀: 電腦輔助的詞語學習〉,《華文世界》87 期
,p.30-44。
鄭錦全,1999,〈網路中文閱讀課程的詞語用法教學〉 ,《華文世界》92 期,p.4-16

網路資源
中央研究院現代漢語平衡語料庫
http://www.sinica.edu.tw/SinicaCorpus/
聯合知識庫
http://udndata.com/
韋氏字典大學版 Merriam-Webster Collegiate Dictionary (Online edition)
http://www.m-w.com/netdict.ht m
劍橋線上字典 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Online)
http://dictionary.cambridge.org/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