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e Home Examination: HBCL3403 - V2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HBCL3403_V2

TAKE HOME EXAMINATION

MEI /2020

HBCL3403_V2

TATABAHASA BAHASA CINA KUNO

NO. MATRIKULASI : 851002075272001


NO. KAD PENGNEALAN : 851002075272
HBCL3403_V2

甲组
1. 古今词义在范围方面、感情方面的四个变化:
I. 词义扩大 指一个词的意义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
中。是指所指称的对象范围扩大了。其扩大方式一般
为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
II. 词义缩小 指一个词的意义今义小于古义,今义包含在古义之
中。是指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范围缩小了。词义缩小的
具体形式可概括为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
宽泛到狭窄。
III. 词义转移 指古今之间,既无扩大,又无缩小,彼此不存在类属
关系。往往是今义产生后,古义便渐渐消失了。
IV. 词义色彩轻重的变化 由于时代的变迁及社会思潮的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
善恶发生的变化。这种改变导致词义褒贬、轻重的更
替和转化。

2.
I)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句中词义:“卑鄙”指的是身份低微而鄙俗。
现今词义:“卑鄙”汉代开始用于贬义,指在语言、行为方面恶劣;不道德。
词义变化:词义色彩轻重的转变
II)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句中词义:“去”指的是离开。
现今词义:“去”是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
词义变化:词义转移
III)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句中词义:汉代以前“河”专指黄河,而非泛指是一切河流。
现今词义:“河”的含义扩大,泛指一切河流。
词义变化:词义扩大
IV) 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
句中词义:“兄弟”指姐姐与妹妹。
现今词义:“兄弟”义缩小,单指哥哥与弟弟。
词义变化: 词义缩小
2.
A) 君讨有罪,而免臣於死,君之惠也。(动词作宾语)
B) 吾世荷国恩,不能坐看成败。(动词作状语)

1
HBCL3403_V2

C)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动词作谓语)
D) 陛下逐走兽,射飞鸟。(动词作定语)
E) 今耕渔不争,陶器不窳,舜又何德而化?(动词作主语)
F) 燕将攻下聊城。(动词作补语)
G) 朝服衣冠,窥镜。(动词作谓语)
H) 君子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动词作宾语)
I) 民有饥色,野有饿莩。(动词作定语)
J)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动词作主语)

乙组
1.
近年来,学习汉语的国际学生越来越多,中国学界对此有这样的看法:“对
他们的汉语要求,不能仅仅停留于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还应进一步了解汉语的发展
历史及其内在规律和特点,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而现代汉语是

2
HBCL3403_V2

从古代发展而来,要深入理解现代汉语,推本溯源,则必须学习古代汉语。”对于
“要深入理解现代汉语,推本溯源,则必须学习古代汉语”的说法,我非常赞同。
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基础,是“源”;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是
“流”。古代汉语课作为一门语言工具课,是我们学习研究古代的语言、文学、历史
和文化的必备基础。我们要掌握这门工具,才能顺利地从事文史等方面的研究和 教学。
首先,学习古代汉语是为了培养阅读古书的能力,以便批判地继承中国的文化遗产。 。
中国古代的历史典籍,从二十四史到野史杂记,都以文言文写成的。在我们中华民族
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中,古代的文献典籍中都有充分的记载。为了要了解和研究我们自
己丰富的文化遗产,就需要阅读古籍。如我们所学的中国史,就是经过专业的古代汉
语学者翻译了成现代汉语让我们学习。如中医在世界医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仍然能体会到传统医学神奇的魅力。因此可见现在中医的治
疗水平大大降低了,中医也越来越变成程序化的教条,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医
生阅读古籍的能力普遍比较低,也是重要的因素。因此学习古代汉语,正是帮助大家
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也让我们的中国文化能够继承和发展下去。
其次,学习古代汉语可以提高我们运用和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因为现代汉语是
从古代汉语继承发展而来的。比如说成语,很大一部分在先秦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后
来一直活跃在汉语当中。例子,“唯利是图”、“唯命是听”这两个成语,其中不存
在任何生字难字,只要作一下具体分析。“唯”是个语气词,表示单一性、排他性;
“是”是个指示代词,复指前置宾语“利”;利,表示的是利益,好处的意思;图则
是图谋,追求。整个句式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宾语前置的一种常见格式,“唯利是图”
就是“图利”,翻译成“只要是利益就去追求”或者“只顾追求好处”。看起来很简
单的成语,却包含了古代汉语的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现象。许多成语典故都有历史渊源
和时代背景,因此更需要具备古代汉语的知识才能够了解。
然后,在阅读理解古代汉语之外,我们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多接触一些古代
的典范作品,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古人讲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
吟,”就是这个道理。通过熟读古文,一方面可以吸收积累许多典雅的文言词语和句
式,另一方面又可以学习古文中的精华,运用在写作方面。如古代优秀的散文作品都
具有高度简洁而又舒展自如的特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
转注是古人制造“同义字”的方法,也就是用同义字辗转相注的方法造字。转注字
的特点是字首(部首)的意义等于转注字的意义,因为用来注释的字首是一个同义字。

3
HBCL3403_V2

判断转注字的两个重要依据就是部首相同和同义相注。转注字有三个条件那就是两字
同一部首、二字声音相近、可以互相解释。转注字必须是一对或一组,不能是一个。
转注字的历史意义里转注字的形和义密合无间,只要看它们的形体就能知道它的
意义,知道同一群同义字。这种造字方法解决了语言中同义词的创造问题。
例如:
1.至、到、臻
  ①至:《说文》云:“鸟飞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象形。”
  ②到:《说文》云:“至也。从至,刀声。”
  ③臻:《说文》云:“至也。从至,秦声。”

2..老、考、耆、耋
  ①老:《说文》云:“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
  ②考:《说文》云:“老也。从老省,丂声。”
③ 耆:《说文》云:“老也。从老省,旨声。”(注:“耆”今读 qi 二声:年老,
六十岁以上的人)
④ 耋:《说文》云:“年八十曰耋。从老省,至声。”(注:“耋”今读 die 二声:
年老,七八十岁的年纪)

“假借”是个大的概念,它包括“造字”的假借和“用字”的假借 ,前者指“六
书”中的假借,后者指古代文献用字中的通假(又叫“古音通假”)。用六书假借法
“造”的字,叫“六书假借字”;由古音通假而使用的字,叫“通假字”。假借字的特点
一般说来,假借字都是同音字。但同音字并不一定是假借字。假借字是以不造新字来
表达新义的用字法,即:旧字翻新。而这种借旧翻新的方法,却往往是借而不还。

例如,“其”是象形字,它本来记录语言中含义为“簸箕”的名词。语言中又有一
些虚词,意思是“那”、“他的”、“如果”,或者表示委婉语气、反问语气,它们的读
音与“其”相同;照理,应当分别为它们专造新字。但古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为它们造
字,而是直接借用“其”字来记录它们。于是“其”除了本义“簸算”外 ,又兼表了上
述几种虚词假借义。

例如:
《史记·项羽本纪》:“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其”表“那,那个”之义。
《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表“他的”之义。

4
HBCL3403_V2

《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滿,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表“如
果”
义。
《左传·僖公三十年》:“吾其还也。”“其”表委婉语气,可译作“还是”。
《左传·僖公五年》:“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
“岂”,等。上述例句中的“其”,就是六书假借字。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