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要诀--袁了凡著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7

静坐要诀--袁了了凡著

来源:了了凡四训共修⽹网 作
者:了了凡 

  静坐之诀,原出于禅
⻔门,吾儒⽆无有也。⾃自程⼦子⻅见
⼈人静坐,即叹其善学。朱⼦子
⼜又欲以静坐补⼩小学收放⼼心⼀一
段⼯工夫,⽽而儒者始知所从事
矣。昔陈烈苦⽆无记性,静坐
百余⽇日,遂⼀一览⽆无遗。此特
浮尘初敛,情⽓气少澄耳。⽽而
世儒认为极则,不复求进,
误矣。盖⼈人之⼀一⼼心,⾃自有⽣生
以来,终⽇日驰骤,逐物忘
归。动固纷纷,静亦扰扰。
稍加收摄,使觉朗然。中间
曲折,⽆无明师指授,不得肯
綮,或得少为⾜足,或反成疾
患,余实哀之。⼤大都静坐之
法,其修也有从⼈人之阶,其
证也有⾃自得之实。⼀一毫有
差,永不发深禅定矣。吾师
云⾕谷⼤大师静坐⼆二⼗十余载,妙
得天台遗旨,为余谈之其
备。余⼜又交妙峰法师,深信
天台之教,谓禅为净⼟土要
⻔门。⼤大法久衰,思⼀一振之。
⼆二师皆往矣。余述其遗旨,
并考天台遗教,辑为此篇,
与有志者共之。
  辨志篇
  凡静坐先辨志。志⼀一
差,即堕邪径矣。如射者先
认的,的东⽽而⽮矢⻄西,其能中
乎?天台有⼗十种邪修,今约
之为四。如学者为名闻利利
养,发⼼心静坐,则志属邪
伪,因种地狱矣。如为志⽓气
昏愚,欲聪明胜⼈人⽽而静坐,
则属好胜之志,种修罗之
因。如畏尘劳苦报,慕为善
安乐⽽而静坐,则属欣厌之
志,种⼈人天之因。如不为名
闻利利养,不为聪明善业,专
为千⽣生万劫,⽣生死未了了,惟
求正道,疾得涅槃⽽而静坐,
则发⾃自了了之志,种⼆二乘之
因。此等学者,善恶虽殊,
缚脱有异,其为邪僻,则⼀一
⽽而已矣。若若真正修⾏行行,只是
仁之⼀一字。以天地万物为⼀一
体,⽽而明明德于天下是也。
释迦牟尼,以夏⾳音释之,即
是能仁⼆二字。菩者,觉也、
度也。萨者,有情也、众⽣生
也。菩萨⼆二字为觉有情,⼜又
为度众⽣生。佛⽒氏惟菩萨为中
道。罗汉出三界之外,成不
来之果,⽽而佛深厌之,斥为
焦芽败种,以其不度⼈人⽽而⾃自
度耳。《楞严经》云:有⼀一
众⽣生不成佛,永不于此取泥
洹。⼜又云将此⾝身⼼心奉尘刹,
是即名为报佛恩。其旨深
矣。或曰:如此,与墨墨⼦子兼
爱何别?答曰:为我兼爱,
皆是好事。兼爱是仁,为我
是义,岂非美德。所恶杨墨墨
者,为其执⼀一耳。执为我则
不知兼爱⽽而害于仁,执兼爱
则不知为我⽽而害于义,故孟
⼦子恶之耳。古之学者为⼰己,
儒者何尝不为我。仁者爱
⼈人,儒者何尝不兼爱。孔⻔门
以求仁为学脉,⽽而未尝废
义。仁义并⾏行行⽽而不悖,此所
以为中道也。不然,即使不
为我,不兼爱,⼜又岂得为正
哉。执杨墨墨与执儒,皆病
也。

加载全⽂文
问曰:菩萨之法,专以度众
⽣生为事。何故独处深⼭山,弃
舍众⽣生,静坐求禅乎?答
曰:“此菩萨所以为中道也。
度⼀一切众⽣生,须德⾼高⾏行行备、
觉妙智神。⼀一切德⾏行行,非禅
不深。⼀一切觉智,非禅不
发。故暂舍众⽣生,静坐求
道。如⼈人有病,将⾝身服药,
暂息事业。疾愈则修业如
常,菩萨亦然,⾝身虽暂舍众
⽣生⽽而⼼心常怜悯,于闲静处服
禅定药,得实智慧,除烦恼
病,起六神通,⼴广度众⽣生即
如儒者隐居,岂洁⼰己⽽而忘世
哉,正为求万物⼀一体之志
耳。其隐也,万物⼀一体之
志,念念念念不离;其出也,万
物⼀一体之道,时时不错。故
以禹稷三过不入功,不能加
于颜⼦子箪瓢陋陋巷之乐者,正
为此志⽆无加损也。
  豫⾏行行篇
  凡坐禅,须先持戒,使
⾝身⼼心清净,罪业消除。不
然,决不能⽣生诸禅定。若若从
幼不犯重罪;或犯已能戒,
皆系上知利利根,易易于持戒。
倘恶业深重,或屡戒屡犯,
则为残阙之躯,不能上进。
此不闻醍醐妙法,⽽而⽢甘于⾃自
暴暴者也。法华开经偈云:假
令造罪过⼭山岳,不须妙法两
三⾏行行。何过不可灭,何戒不
可持哉。
  学者有三法:⼀一、深达
罪源;⼆二、⼤大⼼心持戒;三、
不住于戒。何谓深达罪源?
⼀一切诸法,本来空寂,尚⽆无
有福,何况有罪。种种业
障,皆由⼼心作。反观此⼼心,
从何处起。若若在过去,过去
已灭。已灭之法,则⽆无所
有,⽆无所有法,不名为⼼心。
若若在未来,未来未⾄至,未⾄至
亦⽆无有,不得名⼼心。若若在现
在,现在之中,刹那不住,
⽆无住相中,⼼心不可得。如是
观之,不⻅见相貌,不在⽅方
所。当知此⼼心,毕竟空寂。
既不⻅见⼼心,不⻅见非⼼心。尚⽆无
所观,岂有能观。⽆无能⽆无
所,颠倒想断,则⽆无⽆无明,
亦⽆无三毒,罪从何⽣生?⼜又⼀一
切万法,悉属于⼼心。⼼心性尚
空,何况万法。若若⽆无万法,
谁是罪业。若若不得罪,观罪
⽆无⽣生,破⼀一切罪。以⼀一切诸
罪,根本性空,常清净故。
维摩诘谓优婆离:彼⾃自⽆无
罪,勿增其过,当直尔除
灭,勿扰其⼼心。⼜又普贤观经
说:观⼼心⽆无⼼心,法不任法。
我⼼心⾃自空,罪销⽆无主。⼀一切
诸法,皆悉如是。⽆无住、⽆无
坏,如是持戒于⼀一念念中,百
戒俱完,万罪俱灭。
  何谓⼤大⼼心持戒?起⼤大悲
⼼心,怜悯⼀一切众⽣生,妄执有
为⽽而起⽆无明,造种种业。吾
代⼀一切众⽣生,忏⽆无量量⽆无边重
罪,吾为⼀一切众⽣生求得涅槃
⽽而持戒。吾若若清净,即⼀一切
众⽣生清净;吾若若破戒,即⼀一
切众⽣生破戒。是故,宁此⾝身
受⼑刀屠万段,终不以此⾝身破
众⽣生⼤大戒。如是持戒,最⼴广
最⼤大。
  何谓不住于戒?华严经
⾔言:⾝身是梵⾏行行耶,⼼心是梵⾏行行
耶。求⾝身⼼心不可得,则戒亦
不可得。是故,不⻅见⼰己⾝身有
持戒者,不⻅见他⾝身有破戒
者。菩萨持戒于种种破戒缘
中⽽而得⾃自在。如此持戒则戒
定慧,与贪、嗔、慈同为妙
法矣。如此持戒于念念念念中,
即诸罪业,念念念念⾃自灭,⾝身⼼心
清净,可修禅矣。
  修禅之法,⾏行行住坐卧,
总当调⼼心。但卧多则昏沉,
立多则疲极,⾏行行多则纷乱,
其⼼心难调。坐⽆无持过,所以
多⽤用耳。然⼈人⽇日⽤用不得常
坐,或职业相羁,获众缘相
绊。必欲静坐,遂致蹉跎。
  学者须随时调息持⼼心,
勿令放逸。亦有三法。⼀一、
击缘收⼼心,⼆二、借事炼⼼心,
三随处养⼼心。何谓击缘收
⼼心?唐⼈人诗云:⽉月到上⽅方诸
品净,⼼心持半偈万缘空。⾃自
俗⼈人⾔言之,⼼心⽆无⼀一物,万缘
始空。今云⼼心持半偈万缘
空,此理理最可玩索。盖常⼈人
之⼼心,必有所系。系之⼀一
处,渐束渐纯。半偈染神,
万妄俱息,故云系⼼心⼀一处,
⽆无事不办。究贯论之,即念念
佛持咒及参话头之类,皆是
妄念念。然借此⼀一妄以息诸群
妄,⼤大有便便益。学者知此,
⽇日⽤用间或念念佛,或持咒,或
参⼀一公案;⾏行行住坐卧,绵绵
密密,⽆无丝毫间断。由是⽽而
读书作⽂文,由是⽽而应事接
物。⼀一切众缘,种种差别⽽而
提撕运⽤用,总属此⼼心。
  何谓借事炼⼼心?常⼈人之
⼼心,私意盘缠,欲情浓厚,
须随事磨炼。难忍处须忍,
难舍处须舍,难⾏行行处须舍,
难受处须受。如旧不能忍,
今⽇日忍⼀一分,明⽇日⼜又进⼀一
分;久久炼习,胸中廓然,
此事现前真实功夫也。古语
云:静处养⽓气,闹处炼神。
⾦金金不得火炼,则杂类不不尽。
⼼心不不得事炼,则私欲不不除,
最当努⼒力力,勿当⾯面错过。
  何谓随处养⼼心?坐禅者
调和⽓气息,收敛元⽓气,只要
⼼心定、⼼心细、⼼心闲耳。今不
得坐,须于动中习存,应中
习⽌止。立则如斋,⼿手⾜足端
严,切勿摇动;⾏行行则徐徐举
⾜足,步步⼼心应;⾔言则安和简
默,勿使燥妄。⼀一切运⽤用,
皆务端详闲泰,勿使有疾⾔言
遽⾊色,虽不坐⽽而时时细密,
时时安定矣。如此收⼼心,则
定⼒力力易易成,此坐前⽅方便便也。
  修证篇
  (详述天台宗九次第定
的内容,末法时期以念念佛成
就,禅定难入,故略略)
  调息篇
  (详述天台宗调息要
⻔门:六妙⻔门、⼗十六特胜、通
明观。今既不能修,亦略略)
  遣欲篇
  周濂溪论圣学,以⽆无欲
为要。欲⽣生于爱,寡欲之
法,⾃自断爱始。爱与憎对,
常⻅见其可憎,则爱绝矣。故
释⽒氏有不净观焉。夫有⽣生必
有死,死者乃永离恩爱之
处,有⽣生之所共憎。虽知可
憎,⽆无能免者。我今现⽣生,
不久必死。过⼀一⽇日则近⼀一
⽇日,盖望死⽽而趋也。岂可贪
恋声⾊色名利利之欲哉。真如扑
灯之蛾,慕虚名⽽而⽢甘实祸,
何其愚也?学者欲习不净
观,当先观⼈人初死之时,⾔言
语惆怅,⽓气味熏蒿,息出不
反,⾝身冷⽆无知。四⼤大⽆无主,
妄识和往。观想亲切,可惊
可畏,爱欲⾃自然淡薄,悲智
⾃自然增明,从此⽽而修。
  修有多⻔门焉,曰九想:
⼀一、胀想,谓死⼫尸胀如⻙韦囊
也。⼆二、坏想,谓四肢破
碎,五脏恶露也。三、⾎血涂
想,谓⾎血流涂地,点污恶秽
也。四、浓烂想,谓浓流⾁肉
烂,臭⽓气转增也。五、青瘀
想,谓浓⾎血消尽,瘀⿊黑青臭
也。六、噉想,谓⾍虫蛆唼
食,决裂残缺也。七、散
想,谓筋断骨离,头⾜足交横
也。八、骨想,谓⽪皮⾁肉已
尽,但⻅见⽩白骨也。九、情
想,谓焚烧死⼫尸,骨裂烟臭
也。但将吾所爱之⼈人,以上
九想观之,乃知⾔言笑欢娱尽
属假合。情温细软,究竟归
空。即我此⾝身,后亦当尔,
有何可爱⽽而贪着哉。
  学者修九想即通,必须
增想重修,令观⾏行行熟利利。随
所观时,⼼心即随定,想法持
⼼心,澄然不乱,破欲除贪,
莫此为尚矣。⽇日⼗十想:⼀一、
⽆无常想,谓有为之法,新新
⽣生灭,顷刻变迁,⽆无暂停息
也。⼆二、苦想,谓六情逼
迫,万事煎熬,有⽣生皆苦,
⽆无有乐趣也。三、⽆无我想,
谓法从缘⽣生,本⽆无⾃自性,即
体离体,孰为我⾝身也。四、
食不净想,谓食虽在⼝口,脑
涎流下,与唾和合,成味⽽而
咽咽,与吐⽆无异,下入腹中,
即成粪秽也。六、死想,谓
⼀一息不属,便便尔沉沦也。
七、不净想,谓⾝身中三⼗十六
物,五中不净也。八、断
想。九、离想。⼗十、尽想。
缘涅槃,断烦恼结使,名断
想。断⽽而得离,名离想。离
⽽而得尽,名尽想。九想为初
学,⼗十想为成就。九想如缚
贼,⼗十想如杀贼,此为异
⽿耳。
  ⼜又有⽩白骨观,乃就九想
中略略出者。凡作九想⼗十想等
观,皆当正⾝身危坐,调和⽓气
息,使⼼心定良久,⽅方可作
想。今作⽩白骨观,学者当先
系念念左脚⼤大指。细观指半节
作疱起,令极分明。然后作
疱溃想。⻅见半指节,极令⽩白
净,如有⽩白光。次观⼀一节。
令内擘去,皆有⽩白光。次观
⼆二节、三节,乃⾄至五节,及
两⾜足⼗十节,⽩白骨分明。如是
系⼼心,不令驰散。散即摄之
令还。想成时,觉举⾝身温
软,⼼心下热时,名系⼼心住。
⼼心即住已,当复起想。⾜足趺
披⾁肉⻅见⽩白骨,极令了了了了。次
观踝骨,次观胫骨,⼜又次髋
骨,皆是骨落落,⻅见⽩白骨如珂
雪。从此观肋骨,及脊骨肩
骨,从骨⾄至肘,从肘⾄至腕,
从腕⾄至掌,从掌⾄至指端,皆
令⾁肉相向披,⻅见半⾝身⽩白骨。
次观头⽪皮,观腹,观脑,观
肪,观咽咽喉,观肺、⼼心、
肝、胆、脾、胃、⼤大⼩小肠、
肾等诸脏,有⽆无数诸⾍虫咂食
浓⾎血,令⻅见分明。⼜又⻅见诸⾍虫
从咽咽喉出,⼜又观⼩小肠、肝、
肺、脾、肾,皆令流注入⼤大
肠中,堕于前地。此想成
已,即⻅见前地屎尿尿臭处,及
诸蛆⾍虫,更更相缠缚。诸⾍虫⼝口
中流出浓⾎血,不净盈满。此
想成已,⾃自⻅见⼰己⾝身如⽩白雪,
⼜又节节相柱。若若⻅见黄⿊黑,更更
当悔悔过。此为第⼀一⽩白骨观。
  第⼆二观者,系念念额上,
定观额中;如爪甲⼤大,慎莫
杂想。如是观额,令⼼心安
住,不不⽣生诸想,惟想额上。
然后⾃自观头⻣骨,⽩白如玻璃
舍。如是渐⻅见举身⽩白⻣骨,皎
然明净,节节相柱。此想成
已。次想第⼆二⻣骨⼈人,次想三
⻣骨⼈人,乃⾄至⼗十⻣骨⼈人,⻅见⼗十⻣骨
⼈人已,乃想⼆二⼗十⻣骨⼈人,三
⼗十、四⼗十⻣骨⼈人。⻅见⼀一室中遍
满⻣骨⼈人,前后左右,⾏行行列列相
向;各举右⼿手,向于我身,
是时学者,渐渐⼴广⼤大。⻅见⼀一
庭内满是⻣骨⼈人,⾏行行⾏行行相向,
⽩白如珂雪。渐⻅见⼀一乡皆是⻣骨
⼈人,次观⼀一⾢邑、⼀一省乃⾄至天
下,皆是⻣骨⼈人。⻅见此事已,
身⼼心安乐,⽆无惊⽆无怖。学者
⻅见此事已,出定⼊入定,恒⻅见
⻣骨⼈人。⼭山河⽯石壁,⼀一切世
事,皆悉变化,犹如⻣骨⼈人,
⻅见此事已,于四⽅方⾯面,⻅见四
⼤大⽔水,其流迅疾,⾊色⽩白如
乳,⻅见诸⻣骨⼈人随流沉没。此
想成已,复更更忏悔悔,但纯⻅见
⽔水,涌注空中。后当起想,
令⽔水恬静。此名凡夫⼼心海海,
⽣生死境界之想也。
  ⼴广爱篇
  孔⼦子云: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尽世间
只有此三种⼈人。就此三种⼈人
中,老者有⼆二:吾之老,⼈人
之老;朋友有亲者,有疏
者;有始亲⽽而终疏者;有恩
与仇者。少者亦有⼆二:吾之
少,⼈人之少。吾之老少,虽
有同室,亦有等杀。⼈人之⽼老老
少,便便包恩仇远近,种种不不
⻬齐矣。先从吾之⽼老老者,发原
贻之以安,饮⻝⾷食起居悉令得
所。
  学者初修时,取最所亲
爱,若若⽅方⾯面之类,⼀一⼼心缘
之。倘有异念念,摄之令还,
使⼼心想分明。⻅见吾亲⼈人老者
受安之相,然后及于⼈人之老
者,乃⾄至怨亲蛮貊,⽆无不愿
其安乐。
  朋友少者,亦皆如是。
禅家谓之慈⼼心观,⼜又谓之四
⽆无量量⼼心,功德最⼤大。
  四⽆无量量者,慈、悲、
喜、舍也。初时慈念念众⼈人:
老者愿贻之以安,朋友愿贻
之以信,少者愿贻之以怀。
⼼心⼼心相续,道⼒力力坚固,即于
定⼼心中⻅见所爱⼈人受快乐之
相,⾝身⼼心悦豫,颜⾊色合适,
了了了了分明。⻅见亲⼈人得乐已,
次⻅见外⼈人乃⾄至怨⼈人亦复如
是。于定⼼心中⻅见⼀一⼈人,次⻅见
⼗十⼈人,乃⾄至千⼈人、万⼈人,及
普天率⼟土之⼈人皆受乐。学者
于定中⻅见外⼈人受乐,⽽而内定
转深,湛然⽆无动,此名慈⽆无
量量也。
  世⼈人与众不和,初⽣生为
嗔,嗔渐增⻓长;思量量执著,
住于⼼心中,名为恨。此恨既
积,欲损于他,名为恼。败
德损德,皆原于此。惟⼀一慈
⼼心能除嗔、恨、恼三事,以
是知慈⼼心功德⽹网⽆无量量也。⼜又
慈⽒氏之慈有三等:众⽣生慈、
法缘慈、⽆无缘慈。不利利益⼀一
⼈人⽽而求利利益⽆无数⽆无边之⼈人,
是为众⽣生缘慈。老者,不独
思安其⾝身,⽽而兼思安其⼼心,
使之得受性真之乐。朋友、
少者皆然,此为法缘慈。若若
⽆无缘慈,惟圣⼈人有之。盖圣
⼈人不住有为,亦不住⽆无为。
老则愿安,友则愿信,少则
愿怀;⽽而吾亦不知其安,不
知其信,不知其怀,所谓⽆无
缘慈⼒力力赴群机也。
  学者于慈定中常念念欲遂
众⽣生诸愿,⻅见众⽣生受诸老
苦,⼼心⽣生怜悯,即发愿救
拔;先取⼀一亲爱⼈人受苦之
相,系⼼心缘之。慈悲⽆无极,
乃⾄至⼀一⽅方四天下之⼈人,皆⻅见
其受苦⽽而思济拔,悲⼼心转
深,湛然⽆无动,是名悲⽆无量量
也。
  学者入悲定中怜悯众
⽣生,除苦与乐。尔时深观众
⽣生,虽受苦恼,虚妄不实,
本⽆无消除,授以清净妙法,
令获涅槃常乐,摄⼼心入定,
即⻅见众⽣生皆得受喜。亦初从
亲⼈人,次遍天下,此名喜⽆无
量量也。
  学者从喜定中思念念慈与
众⽣生,悲欲拔苦,喜令欢
喜;⽽而计我能利利益,不忘前
事,即非胜⾏行行。譬如慈⽗父益
⼦子,不求恩德,乃⽇日真亲;
⼜又念念众⽣生得乐,各有因缘,
不独由我。若若⾔言我能与乐,
则非不矜不伐之⼼心。⼜又念念慈
⼼心与乐,俱是空怀。在彼众
⽣生,实不得乐。若若以为实,
即是颠倒。⼜又念念众⽣生受苦,
若若有纤毫忧喜之⽣生,即属障
碍,难得解脱。我今欲清净
善法,不应着意必固我之
法。今当舍此执恋,即发净
⼼心,毫⽆无憎爱。先取所亲之
⼈人,⻅见其亦得定⼒力力,受不苦
不乐之相,了了了了分明,乃⾄至
⻓长远,莫不不皆尔,是为舍⽆无
量量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