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是功夫》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21

淨空法師講述


7

﹄.
\

=>•
﹤.︶

一﹦

一=

j

堂﹦﹦ ︻=﹦
淨空法師講述



公放下是功夫︾序丈
放下即餐彼岸
學佛,不是讓人從外面去攀緣什麼東西,而是恢復每個人自性本具的智慧福德
寶藏。﹁何期白性,本白具足﹂,自性里面,一切本來圓滿具足‧
怎樣回歸自性呢?離妄就能歸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外在一切現象都
是虛妄的幻象。近代量子物理學家普朗克博士亦云.‧﹁世上根本沒有物質存在。物
質是由意念產生的波動而形成。﹂我與我所一切相,皆是﹁當處出生,隨處滅

l
盡﹂’了無可得。宇宙之間的事實真相就是剎那生滅、剎那不住。︽菩薩處胎經︾
中彌勒菩薩曰‧.﹂一彈指三十一一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念極微細,不可
執持。﹂所以說﹦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既然明白都是假的’三切
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對世間一切,都不再執著,從內心放下。
放下內心的執著分別、起心動念,不憶往,不期來,心中保持一勻彌陀聖號’
對自己、對世間’沒有奢求,沒有欲望,惟願往生淨土,親近彌陀。白性的清淨
心,就會慢慢顯現。放下一分,就顯現一分。等來曰佛來接引,往生西方’自性功


月匕

滿
么匕

放下並不是離開生活。在一切相中,﹁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心中清淨智
慧,沒有煩惱’沒有計較,沒有牽掛,一切隨緣,沒有執著分別。把佛陀的教誨變
成自己的生活工作’處事待人。過一種與白性相應’清淨平等﹑歡喜白在的生活。
念佛人求生淨土,成敗關鍵在是否能放下身心世界。若不能放下,縱然曰課十
萬佛號’亦是古德所謂﹁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
今有淨宗同修發心把恩師淨公上人歷年講經中談到﹁放下﹂的內容輯成三百五
十條以及四十條附錄,彙編成︽放下是功夫︾一書,對淨土行人甚契時機。有一淨

2
宗學人隨喜讚歎此書,欲廣為流通,祈請恩師上人作序,師嚼余學習書此,余障深
慧淺,業重福輕,雖追隨恩師聽講一一十年’仍無成就’豈敢妄談己意,惟摘錄恩師
曰常講經中所強調之修行要領而恭述之。祈願有緣閱讀此書者’於一切境緣’能真
看破、真放下,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成就今生的第一殊勝
大事因緣。謹此數語,敬表隨喜讚嘆之意。 慚傀凡愚僧釋定弘
謹識於香港香光精舍
一一○一一年十一一月七曰
※放下是功夫
︵二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從兜率夭降生到王宮,為什麼拎離王位出家苦行,
一生三衣一缽,曰中一食’樹下一宿,為什麼要這個樣子,為的是什麼?
這就講到本懷,為了度眾生。示現這個樣子就是告訴我們’要想真正得到
無上正等正覺’要把這個世間一切拎得乾乾淨淨,才有資格辦到。遠有一
絲毫的牽掛,這是障礙,別說障我們的正等正覺,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下品

1
下生都被它障礙住’這個事情麻煩。所以一定要拎,佛如果白己不拎,怎
麼能叫別人拎?白己不拎得乾淨,別人聽了他的話就不相信。他白己真的
拎得乾乾淨淨,當時之人見到他,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真能拎,就沒有
障礙。你有障礙,要反省,我們沒放下’沒拎得乾淨’才有障礙。︵節錄
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2!田∣﹦5
︵-一︶文學家常常講﹁人生如夢﹂,這個話說得非常的真切,可惜,他會說,
他沒人這個境界。他雖然說這勻話,他遠是迷,他遠是不覺。如果一下覺
悟了’﹁整個人生是夢﹂,夢裡遠爭什麼,夢裡還有什麼得失,夢裡遠有什
麼放不下,夢裡遠有什麼看不破的?一切都看破、放下了’我們馬上就成
佛作祖。所以︽金剛經︾的四勻侷:二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
電,應作如是觀﹂。佛常常教我們作﹁如夢如幻﹂想’真的’不是假的。所
以在夢境裡面,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華嚴︾四無礙法界’不思議

2
解脫的境界,覺了就是這樣子。︵節錄白︽阿彌陀經疏鈔演義︾2I田∣﹦巴
︵三︶覺悟的人決不﹁為物所轉﹂’這個﹁物﹂是包括白身以外一切境界,
就是我們常講十法界依正莊嚴’用﹁物﹂這個字來作代表,不會為物所轉。
只有迷了自性的人,才被外頭境界所轉,我們現在白己就是這個人。眼見
色被色所轉,耳聞聲被聲所轉‧眼見色,順白己心的’起貪心;不順自己
心的,起瞋恙心’就是被它所轉。耳聞聲,喜歡聽,多聽聽,被它所轉;
不喜歡聽,聽了討厭,被它所轉!幾時能在一切音聲裡頭如如不動呢?聽
得清清楚楚,如如不動,就不為所轉。
我們要是在一切境界裡面起分別﹑起執著、起貪瞋痴慢’就被境界所
轉。被境轉就造業’不被境轉就不造業,不造業’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叫淨
業。︽楞嚴經︾上說,﹁若能轉境,則同如來﹂,那就是佛’就是菩薩,
見了性的大菩薩,他能轉境,不為境轉。我們講修行’講功夫,什麼叫功

3
夫?不為境轉,真功夫。處處為境界所轉,那算什麼功夫!處處為境界所
轉,沒有法子超越輪迴,這怎麼能了生死出三界?處處為境所轉,帶業也
不容易往生’到我們往生的時候,X被境界拉回來了,遠是去不了。阿彌
陀佛來接引’我們說:﹁我遠沒有放下,還有事情沒處理﹂’阿彌陀佛可
不等我們,我們遠是去不成。所以什麼叫做功夫?一天念多少聲佛號,磕
多少個大頭,拜多少懺,念多少經,那不叫功夫,那叫課誦。課誦做得多’
沒功夫。好像什麼?書念得多,天夭念書’一考試得個零分,不及格,及
格是功夫!我們考試,分數是功夫’高分數,那是功夫。一天念十萬聲佛
號,心遠被境轉,等於零,喊破喉嚨也枉然!︵節錄白︽阿彌陀經疏鈔演
義︾﹦I已﹦已︶
︵四︶︽阿彌陀經疏鈔︾說:二念者,即能念阿彌陀佛之一念也﹂,這意
思不是說能念阿彌陀佛就能超越,而是二念﹂。我們現在能念阿彌陀佛,

4
沒錯!我們還能念許許多多的東西’我們不是一念’是多念。多念念阿彌
陀佛,不能往生,不能超越三大阿僧祇劫。如呆我們能把一切妄念統統斷
掉,只有這一念阿彌陀佛’那就超越了‧所以這個帳我們要好好的算一算,
到底是極樂世界好,遠是娑婆世界好?我們想常住在極樂世界,還是想常
住在娑婆世界?兩個世界好好的比較比較。真正比較出來,如果採取西方
極樂世界’這裡要放下﹑要拎得,此地拎,西方極樂世界得,這才能得到;
此地不拎,西方世界得不到。拎得!拎什麼?拎一切的妄念,一心念佛,
﹁一心﹂就是一念,二念﹂就是一心,心裡不起心動念則已,一起心動
念就是阿彌陀佛,沒有第一一個念頭’這樣念佛就成功了。遠有雜念,這錯
了!此地著重在一念,不是著重在能念。︽疏鈔︾特別指出來’一念就是
這一句佛號﹁阿彌陀佛﹂。︵節錄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2I田I2巴
︵五︶這一勻﹁阿彌陀佛﹂,六度萬行圓圓滿滿包攝在其中,可是一定要

5
專持名號,專就是專一,就是一心持名;持就是念念不忘,就是不能間斷’
這就叫功夫。真正決心想往生’把這個身心世界要放下,要放得乾乾淨淨’
一塵不染’念念就想生西方。只要有一絲毫貪戀,就不專。雖然是持名,
不是一心,不是一心持名,那麼我們的成就就有了問題。功夫成片接近一
心’功夫成片是什麼階段?經上說得很清楚,煩惱雖然沒斷,這一勻佛號
確確實實把它伏住,伏煩惱。︽金剛經︾所謂:﹁云何降伏其心﹂,這個
妄想心真的被這一勻佛號降伏住,有這樣的能力,才叫做功夫成片,帶業
往生。如果我們念佛的功夫,連這個煩惱都降伏不住,這個不會往生的。
老和尚曾經說過’圓山臨濟寺有個念佛會,副會長林居士,他往生的
時候,那個相很不好。他平常帶領別人念佛’到臨終時疼痛到極點,不但
自己不能念佛,別人給他念佛他遠罵人。在那個時候一切佛號統統拒絕,
不聽了,這有什麼法子!業障太重了。所以,我們看到那種現象才曉得往
生不容易!

6
白古以來,祖師大德教我們修福不要享福,福報留到臨終,福報現前,
心不顛倒,就可以選擇極樂世界安安穩穩往生了。現在在這個世間咬緊牙
根吃點苦頭’算不了什麼’所以要認真的修福,不要享福。要把自己的心
量拓開,要把一切眾緣放下,萬緣白拎,除非我們不一心’一心當然就拎
掉了。心裡有牽掛,就不是一心持名。一心持名裡頭決定沒有一個妄念,
沒有一絲毫牽掛,我們布施波羅蜜就圓滿,就是修布施心。一心持名’三
業自然清淨’那就是持戒波羅蜜。一心持名,我們決定不會與人家相爭,
﹁於人無爭,於世無求﹂,那就是忍辱波羅蜜。念念相績’就是精進波羅
蜜。所以說這一句﹁阿彌陀佛﹂’六度萬行圓圓滿滿包攝在其中。
持名念佛法門真正簡約﹑要約,名副其實,一點都沒錯’人人能修’
人人能成就,就看我們自己肯不肯,換句話說,無上菩提個個人都有分。
沒有一個人沒分的,一一一根普被,利鈍全收。說老實話,貧窮下賤之人成功
反而容易,為什麼?他容易丟,因為煩惱少;愈是豪貴,修這個法門愈難,

7
他牽掛愈多,他放不下‧由此可知’我們要拎”要盡拎,拎什麼?拎往生
的障礙,就是這個束西;不拎’統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障礙’那個事
情麻煩就大了’所以覺悟就是覺悟這樁事情。︵節錄白︽阿彌陀經疏鈔演
義︾2I已I8七
︵六︶佛法裡面講,一﹣一心一一意,一﹣忘一一意是起心動念落到八識裡面,阿
耶、末那、意識,這叫一一忘;一一意是指末那與第六意識二一忘一一意是迷惑,
一﹣忘一一意是無明。墮落在無明裡面,這怎麼能把妄念息掉呢?息不掉的。
所以學佛的初步是教我們要看得開,要放得下!無論善事惡事都不要計較’
惡事惡緣要放下,善事善緣也不可以攀,攀著遠是錯了。所以佛教給我們,
﹁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隨緣才能消業,隨緣是什麼?在一切境緣
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一切隨緣,隨緣白在,隨緣就不起煩
惱。攀緣就煩惱’攀緣是什麼?我一定要這樣,我一定要那樣,我們這個

8
二定﹂就是分別,就是執著,就是造業。所以,萬慮息不掉,我們念佛
就念不好,功夫就不能成片,這是我們要警惕的。︵節錄自︽阿彌陀經疏
鈔演義︾二∣巳∣88
︵七︶夢境雖然短暫,可是在夢境裡面那個感受不是短暫的。中國古人筆
記小說所講的﹁黃粱夢﹂’這是大家所熟悉的。說一位窮秀才夭夭在那裡胡
思亂想’有一夭在一個道觀裡’道士在那裡打坐’旁邊有個爐子在煮小米
稀飯’黃粱是小米,很快就燒熟了。秀才坐在旁邊打瞌睡’就做了個夢。
夢到他去趕考’結果考中第一名狀元。然後皇帝派他做知縣﹑做官’官慢
慢的升,做了若千年升到宰相,凡是過去對他有恩惠的人,一個個都報答;
過去與他有過不去的人,一個個都報仇,恩怨分明。到最後白己也犯了罪’
被皇帝貶職,生活潦倒’苦不堪言。這時一下醒過來,那個黃粱遠沒煮熟。
這道士很厲害,就問他說..﹁你這一一十年的太平宰相遠得意馮﹂?他在夢

9
裡做了一一十年太平宰相’但黃粱遠沒煮熟!所以他在夢境裡確確實實感覺
到幾十年過去了,人生如夢!人生是個夢,沒有一樣東西我們能夠得到。
我們以為可以得到,那是假的’決定是虛妄的’無非是做一場大夢而已!
所以佛教我們一切要拎,一切要放下,這是正理,絕對正確的道理。為什
麼?一樣也得不到,我們偏偏要求得,這不是在白找苦吃馮?所以,放下
就白在,放下就解脫。︵節錄白︽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曰∣田∣B巴
︵八︶我們念佛功夫要到家,一定要放下,要拎,有一樁事情放不下’都
是嚴重的障礙,這是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的。我們自己的修行不能成就’
不要說一心不亂’連功夫成片都做不到’原因在哪裡?放不下’這是我們
的大病。放不下就是生死輪迴的根本,如果要想超越生死輪迴’就得要放
下,世出世間一切法決定沒有貪愛。經上講得很好,﹁愛不重不生娑婆﹂,
娑婆就是六道輪迴’為什麼有六道輪迴?貪愛太重;﹁念不一不生淨土﹂,
一就是一心。功夫成片雖然沒到一心,不是真正的一心,但是接近一心’

lO
是相似的一心,所以也能生淨土。因此不拎﹑不放下,我們這一生X要空
過了。
學佛,聽經、念佛,如果不能真正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那等著來生
來世遠繼績輪迴了’為什麼?沒法子超越輪迴,沒有辦法往生淨土。也許
各位同修要問,來生是不是比這一生要進步一些?不見得。也許比這一生
更迷惑,怎麼知道?因為我們現在在此地,我們在這個地方聽經’我們不
是這一生才學佛的。我們是多生多劫之前生生世世都學佛,在無量劫中親
近諾佛如來,不知道親近了多少‧親近那麼多的諸佛如來,今夭遠落得這
個樣子,為什麼?就是因為放不下。親近佛有什麼用?放不下有什麼用?
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了,﹁這個我不忍心放下﹂,換勻話說’六道生死這
麼苦,我不忍心離開,那有什麼法子!極樂世界再好,是想去,這個地方
不忍心,這個不忍心就叫我們生生世世生死輪迴,永遠沒完沒了,這就是
無明,就是愚痴,就是業障。︵節錄白︽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白∣已∣已8

ll
︵九︶功夫得力不在於念佛念多少,一夭念十萬聲佛號,照樣功夫不得力’
不得力就是伏不住煩惱,功夫不能成片,不能得一心,這就是不得力。所
以’我們念佛人要緊的是功夫得力。如果他一天只念十聲佛號,只修十念’
他這十念得力’真能伏煩惱,那就不得了,那就是功夫。古大德常勸我們..
﹁珠不離手,佛不離口﹂,為什麼?這裡頭有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心裡
要是不想佛、不念佛,就會胡思亂想。不念佛的時候,就想束想西,想一
念善’就是三善道的業因種子;想一個惡事情’就是三惡道的種子。所以
我們一天到晚念佛﹑想佛,因為阿彌陀佛不在六道裡頭;換勻話說,我們
不造六道的業因了,將來就不受六道輪迴的果報’好處是在這個地方。所
以叫我們一天到晚想佛菩薩﹑念佛菩薩,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尤其是要
注意到這個功夫一定要得力,要得力一定要明理;明理的時候,就能放下’
放下才得力。功夫不得力,病都是在放不下,而這是大病。︵節錄白︽阿

l2
彌陀經疏鈔演義︾﹦∣田∣已5
︵十︶以六度來講,生西方淨土所必須的條件’第一個是要放下,就是要
布施、要拎。第一一個要忍辱、要能忍。我們具足這兩個條件,一個能拎’
一個能忍’沒有不能往生的。如果六度都具足,那是事一心不亂,那是上
智之人。所以最起碼的’六波羅蜜具足這兩條,能放得下、能忍辱’什麼
都能受得了,這樣才能帶業往生,才是往生西方基本的條件。︵節錄自︽阿
彌陀經疏鈔演義︾2I﹦I已8
︵十一︶口念彌陀,心裡面遠貪戀世間五欲六塵’天天念迴向侷’求生西
方極樂世界,X拎不得現在的娑婆世界,這是口是心非,不能成功的,這
就是所謂﹁著事而不切﹂。真正念佛人’世間一切情緣要統統放下,要是有
一樁事情放不下,牽腸掛肚,到最後一定耽誤了。凡是預知時至﹑自在往

l3
生的,他都是放得乾乾淨淨。
合中蓮社有位老蓮友史宏熹居士,他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念佛成功
了。這個老居士七十七歲,往生的前一天’告訴他太太,說他要往生西方
極樂世界了。他太太罵他胡說八道,因為人很正常,沒病!到第一一天也很
正常,早晨一樣吃早飯,中午遠吃了一碗白木耳,十一點半鐘走的;遠寫
了遣嚼走的,這多白在!沒害病。史居士,他有十個兒女,都在美國,有
的相信佛,有的不信佛、反對佛’有的事業有成就’有的也很不如意。史
居士沒有一樁事情掛在心裡’他心清淨,除了念佛之外,他什麼也不管,
真放得下!所以他才能預知時至。我們也看到很多念佛的人,﹁我的女兒
還沒出嫁’兒子遠沒結婚﹂,這個他去不了,為什麼?他煩惱太多,牽腸
掛肚事情太多了。縱然他女兒出嫁,兒子結了婚’遠沒有生小孩’生了小
孩遠沒長大!事情多,永遠沒完沒了’雖然念佛,西方世界他今生沒分了。
︵節錄白︽阿彌陀經疏鈔演義︾2I已≡堂︶

l4
︵十一一︶﹁三業﹂是身﹑口、意,最重要的是意業,心地清淨、一塵不染。
所謂一塵不染,塵就是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法,統統放下
了。這是一塵不染。心裡除了阿彌陀佛之外,沒有牽掛’這就叫﹁成就淨
身﹂。所以,我們要樣樣放得下。唯有樣樣放得下,才是樣樣都圓滿。我
們今夭的財不圓滿,為什麼?沒放下。沒放下,就不圓滿;統統放下’就
得大圓滿。什麼是圓滿?決定不缺乏。今天我們不相信,是因為我們有業
障,障礙我們那個信。我們果真放下’才會真正明瞭,佛菩薩講的話沒錯’
為什麼?真得大圓滿了。所以,我們不肯放下,我們財用很苦;我們很白
在,我們在財上得大圓滿。哪一樁放下,哪一樁就得圓滿。樣樣都放得下,
就得大圓滿‧︵節錄白︽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曰I田﹦堂︶
︵十三︶我們之所以是凡夫,就是被業纏縛住。﹁業﹂是什麼?善惡業。

15
善業裡面生貪愛,被貪愛所纏縛;惡業裡面生瞋恙,被瞋恙所纏縛。換句
話說’見色聞聲,我們生煩惱’喜怒哀樂七情五欲是煩惱。我們被業所繫
縛,不得白在,這是凡夫,業繫凡夫。所以’佛祖教給我們放下萬緣,就
是放下業繫苦,使白己在生活裡面’無論處順境或處逆境,時時刻刻保持
自己的身心清淨。身心清淨就是在一切法裡面不去分別、不去執著’也不
要打妄想。為什麼?這些都不是真實的。所以古人教我們..﹁少說一句話,
多念一聲佛﹂。說的那些話叫廢話’沒有意義!多念佛。
多念佛,念佛就是消業障,為什麼?我們起心動念打妄想就是業障,
一天到晚講廢話是業障。念佛,我們不打妄想了,也不說廢話了’我們的
業障豈不就消除了馮?我們夭夭想求消災,用什麼方法?念佛就是最好的
消災方法,最好的消業障的方法,我們要會用!如果我們真的會用’會覺
悟,果報遠是相當殊勝;要是不會用,果報就不勝。所以果報勝與不勝’
就在我們一念覺迷。︵節錄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2l已∣已己

l6
︵十四︶如果我們現在需要上班’那念佛怎麼念?當我們想事情、辦事情
的時候,佛號就停下來,去想事情、去辦事;事情辦好、想好了,那個事
情放下,佛號提起來,現在只能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用熟了,用上幾年’
心真正清淨了,我們一面辦事、一面考慮問題,佛號還是不間斷。所以,
這是功夫的問題。換句話說,我們要考慮問題,那就是業障現前,必須把
佛號暫時放下。不要著急,慢慢的來’按部就班來,一定要懂得﹁消歸自
性﹂,這個佛號念得才有用處。
怎樣叫做消歸白性?這勻﹁南無阿彌陀佛﹂的意思翻成中國話是﹁皈
依無量覺﹂,那個覺就是自性。聲聲提醒我們白己,要從迷惑顛倒回過頭
來依白性覺,覺而不迷,如此這個佛號有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才說’念
一句阿彌陀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覺了,罪業就消掉,就滅掉;要是迷’
罪業就現前,消不掉‧所以念念覺而不迷,這是皈依無量覺。

l7
什麼是覺?怎樣是迷?換句話說,覺的樣子是什麼,迷的樣子是什麼?
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時候’眼見色、耳聞聲、舌嘗味﹑鼻嗅香、身體接
觸、心裡面在起念頭,這叫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接觸境界的時候,我們起
心動念分別執著就是迷,這是迷的相。一起心動念的時候,我們不要管它,
善念也好、惡念也好、染念也好、淨念也好,一概不理會,馬上把它轉變成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覺,阿彌陀佛是覺念,除了阿彌陀佛以外’都是
迷念,都不是覺念,要轉得快!我們把這個念頭立刻轉成阿彌陀佛,使阿彌
陀佛這一念念念相績,不要中斷’不讓其他的妄念起來,這就是古人常講的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節錄白︽阿彌陀經疏鈔演義︾﹦l已I三8
︵十五︶我們為什麼會有妄想?還是放不下、看不玻。不知道這一切事實
真相是看不破,看不玻我們才放不下。如果我們真看破了’沒有一樣放不
下的,看破了就會放下。放下能幫助我們看破’看破X能幫助我們放下。

l8
因此,我們看破一點,趕快要放下一點。說看破了’還不肯放下,那個看
破只看破一點點’這功夫不會進步。所以’這兩者是相輔相成,放下的愈
多’看破的境界就愈高。所以一面看破’一面就要放下,絕對不要貪戀。
不要以為:我什都放下了,我什麼都沒有了,那明天日子要怎麼過?這樣
我們還是放不下,遠是沒看破!真正看破了,福報自然。這裡放下了,我
們命裡頭有的,到時候自然就來了。命裡頭雖然有,來了,我們只要吃飽
穿暖,多餘的遠是放下。所以’儲蓄在法界裡面最靠得住’不會變質也不
會貶值。放在哪個地方都靠不住’放在銀行會貶值,放在人家公司行號會
倒閉,都是麻煩’遠不如布施。布施掉’因為我們沒有受用’我們的福報
遠在,不但遠在,遠會增長,這是最聰明的人。︵節錄自︽阿彌陀經疏鈔
演義︾﹦I已∣◎巴︶
︵十六︶我們要曉得,往生這個事大了,世間其他的事情是雞毛蒜皮’不

lg
值得一提。我們無量劫以來,這一生遇到淨土念佛法門,要不認真,不把
它把握住,我們這一生就空過了。這一生空過,將來再遇到這個機緣,不
曉得要等到那一劫!真正是開經侷上所說的﹁百千萬劫難遭遇﹂’今天我
們遇到了,這個機緣可貴。什麼念頭都要放下,我們能把握住這一勻佛號,
我們所最親愛的家親眷屬,我們就有能力救得了他;冤家債主我們也有能
力去度化他。我們如果把握不了這個機緣,我們在六道裡頭永遠就是冤冤
相報,沒完沒了。這個事情想起來非常的可怕!為什麼不把握寶貴的光陰
好好的去念佛呢?把白己所有的妄念統統給念掉’這個就是真正的念佛。
在一切修行法門裡面,確實沒有任何一個法門有這樣的方便。這個法門對
我們的工作、對我們的生活沒有妨礙,行住坐臥都可以念,閒的時候可以
念’工作的時候也可以念。不像修其他的法門,必須把事情放下’這個法
門不放下工作也可以念’所以確實是最方便的一個法門。︵節錄白︽阿彌陀
經疏鈔演義︾2∣已I◎3︶

2O
︵十七︶在平常,我們從早到晚待人接物’念佛功夫從哪裡做?從起心動
念上做。這個念頭才起來,不管它是善是惡’不管它是正是邪,一律都換
成阿彌陀佛。換句話說’不起心動念則已,起心動念就是阿彌陀佛。真正
念佛人心之所思、意之所念,只有一個阿彌陀佛,只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
除了阿彌陀佛跟西方極樂世界’一切都不攀緣’一切都放下。我們真正能
這樣做,最多三年的時間功夫就成熟,就有把握取得西方淨土;也就是說’
三年當中決定可以達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也有三輩九品,功夫成片上三
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就預知時至’生死自在;但沒有到一心不
亂,雖沒得一心’卻可以做到生死自在,這個實在是大事啊!︵節錄自︽阿
彌陀經疏鈔演義︾曰∣已∣33
︵十八︶什麼叫做清淨心?心裡頭有煩惱就不清淨,煩惱是指七情五慾、

2l
貪瞋癡慢;有是非人我’有分別執著’就不清淨。清淨心好難!是難,但
不修不行。即使得不到長時間的清淨,我們每天要能得到短時間的清淨‧
念佛這個心就是清淨心,我們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這是清淨心,這句
佛號,與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大願力相應。但我們要記住,念佛的心
是清淨心,但念佛的時候打妄想,心就不清淨了。所以’我們念佛修什麼?
修清淨心,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因此,念佛人要把身心世界看破、放下,
少一分貪戀、少一分執著,就多一分往生的把握,這一點非常重要。︵節
錄白八阿彌陀經疏鈔演義︾2I﹦I38
︵十九︶我們決定不可以貪圖名聞利養’名利害死人,利是福’名也是福’
名利都不可以貪著。福報現前,就是名利來了,我們也不能不要’這推不
掉的!所以自己要覺悟,決定不能貪著。有福報好,有福報可以利益眾生,

22
有福報讓眾生共同來享受,這是菩薩。這個福報只有白己享,不肯分享給
別人,這種人成不了佛。不但成不了佛’連阿羅漢也成不了’何以故?他
遠有我所有的,既然有﹁我所有﹂’當然就有﹁我﹂,我、我所有不能打
破,就是我執不破,不能出三界;而阿羅漢是﹁我﹑我所﹂沒有了,所以
一定要能看破,要能放下。因此,看破、放下的功夫從哪裡做起?就從拎
掉名聞利養做起。︵節錄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曰∣田﹦司︶
︵-一十︶我們對於世間一切文藝要能放下’這些束西在世間雖然是賞心悅
目之事,但能增長人的貪心,增長人的痴戀,所以要放下’不能執著。可
以去看看,但決定不執著。一幅名書一、一個藝術品、幾千年的古董,在家
裡收藏當寶貝’好了’我們那個心就牽掛在那裡,西方極樂世界去不成了。
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我們遠掛念古董,那就不行了。所以,學佛的人對
於世間一切法不能有愛好,有一樣東西愛好,都是我們的障礙。我們應該
供養佛像’不要供養古董,因為這個會引起我們貪戀之心’我們那個心常

23
常掛在上面,就把佛給忘掉了‧︵節錄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曰I已I3己
︵﹣﹦︶取淨土的條件就是三資糧,第一個要深信不疑’第一一個要有懇切
的大願,我這一生當中只有一個願望’就是見阿彌陀佛,生西方極樂世界。
我們要想,想阿彌陀佛;要念,念阿彌陀佛,要把其他的統統放下,這樣
才行。如果想別的事情就叫打閒岔,縱然一天到晚受持名號,這裡頭也叫
夾雜,為什麼?我們想別的事情了‧所以我們要記住,萬萬想不得。我們
要是想現前的家親眷屬,家親眷屬總要分離﹑要告別的,沒有法子得到圓
滿,沒有辦法常相聚的,所以唯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就能常相聚了。
︵節錄白︽阿彌陀經疏鈔演義︾﹦I已I3巴
︵一一一一︶我們如呆要想成就,遠是要念佛求生淨土。這是根據什麼?根據
︽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會上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

24
們應該要覺悟!無不是以往生極樂世界為究竟的成就‧假如他方世界也是
究竟成就,圓教等覺菩薩何必要往生西方世界呢?正因為圓教等覺遠要發
願往生,我們才知道西方世界才是究竟真實的果報。既然曉得這個事實,
現在為什麼不修?現在肯修’那是經上講的,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這
三個條件具足,不但具足,而且真正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真正明
瞭了’真正接受了’我們從今天起,不但世間法要隨緣,隨緣就是放下。
放下,不是什麼事都不問了,放下是什麼?不再攀緣,這就是放下。從今
以後隨緣度曰,把整個時間用來念佛’一定要辦我們這一生當中第一樁的
大事。︵節錄白︽阿彌陀經疏鈔演義︾﹦I已I3巴
︵一一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不往生則已,一往生,哪怕是下下品生的,
都是圓證三不退。我們想想,這樣的便宜到哪裡去找!人人都想往生西方
極樂世界,那去得了馮?實在說,去得了去不了,不要問別人,要問白己。

25
別人再讚歎我們:﹁你一定沒有問題﹂,這並沒有給我們打保險,到時候
能不能去得了,那遠要靠自己。雖然念佛法門比修學其他的法門是要好得
多,要容易得多’可是我們的障礙遠是要自己排除,我們的妄想遠是得放
下。障礙不能排除,妄想不能放下’我們這一句佛號念的就不得力。這樣
的功夫,在乎時我們白己就能勘驗,就能檢討。什麼叫得力?我念這句佛
號的時候’確實能把我的煩惱妄想念掉了。雖然不念佛的時候’這煩惱妄
想又來了;但念佛的時候,確實可以把煩惱妄想念掉’這個樣子叫功夫得
力。如果念著念著這妄想煩惱遠是照樣起來,這個佛號不得力。因此’自
己要曉得自己的情況’怎樣幫助白己用功能得力’這樣往生才有把握。
古德也說:念佛人要常常把﹁死﹂字貼在額頭上’其實這句話的真正
用意是..第一個提高自己的擎-=覺,第一一個是叫我們放下萬緣。所謂﹁生不
帶來,死不帶去﹂,﹁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沒有一樣我們能帶得
去!這是勸勉我們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功夫容易得力。有這個擎-﹣覺

26
的意念’我們就會精進不懈’不敢將這寶貴的光陰輕易放過。拿著寶貴的
光陰去打妄想’為什麼不拿來念佛呢?我們將一生的命光拿去打妄想,造
作的是六道輪迴;要是拿去念佛,那我們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這個完
全不一樣。︵節錄白︽阿彌陀經疏鈔演義︾﹦I田I£巳
︵一一四︶念佛人最重要的是要放得下’所謂放得下就是真正沒有妄想’一
切都隨緣,決定不攀緣’攀緣就是我們放不下。什麼叫攀緣?我們心裡一
定要怎樣怎樣做法,這就是攀緣。隨緣是隨順環境,逆來順受,為什麼?
隨緣心是清淨的、平等的’攀緣的心不清淨、不平等,這個對於我們念佛
往生有決定性的關係。所以什麼都放下’眼前生活什麼都好,真正在境界
裡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慈悲’這三種心決定幫助我們往生。所謂正助
雙修,正修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助修就是在一
切人事環境裡面用清淨、平等、慈悲。這樣的人沒有不往生的,而且往生

27
一定有很好的瑞相’預知時至,無疾而終,走的時候不會生病,說走就走。
︵節錄白︽阿彌陀經疏鈔演義︾2∣已I£巳
︵一一五︶︽觀經︾說:﹁無我則無聞,無聞則化道絕,為傳化不絕,假名
說我。﹂無我,那就沒有人傳法,也沒有辦法做到自利利他了,換勻話說’
白行﹑教化眾生兩者都不能成就,所以菩薩不執著我,也不執著無我。我
與無我兩邊都不執著,這個意思才是真義。所謂真義就是體、相﹑作用三
者具足,這三個是同時的。從體上講’無我,體是空寂的。從相上講呢?
雖然是空的體,但是它能現相,相上有沒有我?相上也無我。體上無我,
相上也無我,我從哪裡來?我從用上來的。我們起作用’白行化他起作用,
從作用上建立的我 個我叫名字我,為什麼?體相俱不可得,有名無


,

實 , 這 就不妨礙了

中道,佛法講 用中 儒家也用中 儒家用 中庸 辱貝曰疋


【╴╴

【-╴


28
,

,
英雄所見大咯相同。孔老夫子跟釋迦牟尼佛沒見過面’他們的見解的確差
不多,都是用中,用中道。所以體、相﹑用是同時的,沒有先後次第。所
以佛給我們講經說法教導我們怎麼修行’統統是用中。如果我們也會用中,
就人佛知見,就與佛法相應了。我們學佛為什麼學的不像?為什麼學的不
成就?就是不會用中。我們知道真’知道真空’我們就會看破了’一切法
沒有白性,沒有自體’體是空的’看破了,我們知道一切相是假的’沒有
一個相是真的,我們就放下了。既看破X放下,那我們就白在了。這個自
在就是中,我們的生活就自在了,這個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真善美慧’幸福
美滿,這就是佛法說的中道‧我們能夠生活在中道裡面,那就是充滿了真
善美智慧,我們的人生決定是最幸福﹑最圓滿。可見得這個佛法的受用,
不在來世’現在就享受到,就看我們會不會用,是不是真正徹底明白。會
用,沒有不自在!︵節錄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I已﹄三︶

2g
︵一一六︶我們無始劫以來的修行,決定不是這一生一世,是無量劫以來生
生世世修行,不止一個阿僧祇劫,不止三個阿僧祇劫、無量個一一一大阿僧祇
劫。我們今天還是這個樣子,為什麼沒有能修成功?這個我們要覺悟!這
就是有我執。譬如修行,總認為是誰修行?我修行!﹁我修的比你好,我
比你用功﹂,處處都有我,這糟糕不糟糕!﹁你一天拜三百拜,我一天拜
三千拜,我比你強得多﹂。不修,好像我執遠少一點、輕一點,愈修我執
愈重,這在修什麼?修我執、修法執,唯恐我執、法執遠不夠多,天夭在
增加’這個東西麻煩大了。佛門常講看破放下,看破什麼?看破我執;放
下什麼?放下我執。看破法執,放下法執,我們才有指望。我們夭天念佛、
拜佛﹑誦經’好像是那麼一回事情一樣’結果仔細去研究研究,與修行毫
不相千,就是我執、法執並沒有淡薄一點,遠是那麼執著。這就是我們修
行一輩子’修行生生世世都沒能人得了門’原因就在此地。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就曉得破我執要緊,非常重要。從哪裡下手?

3O
先從﹁我所﹂下手’把我所放下比較容易。﹁我所﹂是我所有的,所謂身
外之物,先把身外之物能看破、能放下,能夠淡一點’這就是講的名聞利
養﹑五欲六塵’是我們所享受的。先學,學什麼?我白己有多餘的’我能
夠把它放下。我吃得飽穿得暖,我有一棟房子可以遮避風雨,再有多的,
把它拎掉、放下,我所有的,我所放下。再進一步,﹁我﹂也能放下。
假如處處都有個﹁我﹂,我們這個迷永遠是打不破’不管我們怎麼修’
一天十萬聲佛號’一天磕十萬個大頭,我們所修的是人天福報而已’有漏
的福報,這出不了三界,我們也不能往生!為什麼往生不了?因為我們的
心行跟經上所講的統統違背了,我們信願行這三個條件統統犯了過失,換
句話說,我們沒有信心,信心沒建立。信心如果真的建立,我們處事待人
接物態度就變了。我們發的這個願不是真的,是假的!因為如果真的發願
往生,我們那個態度決定是像六祖所說的‧‧﹁不見他人過﹂’為什麼?白
己管白己都來不及了’哪還能看到這個過失﹑那個過失的。事實上不是別

3l
人過失,是白己的過失,是白己的分別執著。白己沒有分別、執著’哪裡
會有過失?所以過失在哪裡?在自己’白己的分別執著是過失,別人沒有
過失。六祖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他非我不非’我非自相左﹂,
左是往下墮落’自己造罪業,自己墮落。
所以真修道人,他心地清淨’他沒有是非’這樣才能念到功夫成片,
才能念到一心不亂。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心裡只有一勻阿彌陀佛,對一切
事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人決定往生’為什麼?世間人一切是
非善惡與我不相千’我管這些事情做什麼?我把這些事情放在心裡做什麼?
沒有必要!放在白己心上是大障礙,所以真正修道人,他能不管的盡量不
管,不得已非管不可的,事上管心上不管’心地清淨’決定沒有染污’這
才是真正修道人。︵節錄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曰I田﹦8
︵一一七︶︽金剛經︾上六波羅蜜,它是教誡初學先修兩樣,一個布施﹑一

32
個忍辱。布施是放下,這絕對不是說有錢趕快拿去布施做好事情,那可把
佛的意思全搞錯了,這個不是布施的真正意義。真正的意義是要把我們的
見解放下,把我們的煩惱放下’把這個布施掉,把我們的貪瞋痴布施掉,
把我們的﹁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布施掉,是這個意思。
所以說布施是放下我們一切知見,放下一切煩惱,是叫我們捨這個東西,
布施掉!所以功夫就在這個地方用。
︽禪林寶訓︾一共有三百多條,裡面都是教人應該怎樣發心’怎樣親
近師友‧裡面有一則講到有一個參學的人,這個人品德學問都好’可是老
和尚跟他就好像冤家對頭一樣,怎麼看是怎麼不順眼,無緣無故的罵他打
他。可是,他被怎麼樣侮辱都不走,遠是在座下聽經‧有一天老和尚把洗
腳水從他頭上倒下去,他遠是能忍受’遠是不走。最後老和尚看到他很生
氣’直接下命今把他趕走,這個他沒有辦法了。但他走了沒有?還是沒走。
他到廟外面找地方住’在牆外窗口旁邊聽講經,還是不走’但老和尚曉得。

33
這樣過了三年,老和尚要找個繼承人傳法,就好像五祖一樣要傳法了。這
些大弟子一個個都以為是白己,結果老和尚一宣布,外面那個人把他找回
來’就傳法給他了,出乎人意料之外!才曉得老和尚種種的折磨,就是培
養他的德行,才這樣故意去折磨他,最後傳法給他’而他一舉一動’老和
尚清清楚楚的


由此可知 ,修行第一個修什麼?忍辱波羅蜜。忍辱波羅蜜修成了,我
們所得的一切東西不會失掉,所以說二切法得成於忍﹂。如果我們沒有
這層功夫’老和尚教給我們束西,教到最後怎麼樣?好高騖遠’貢高我慢,
白己以為不可一世,最後是身敗名裂,必然是這樣的結果。所以什麼人是
法器?就看他的耐心,看他的忍耐。這個人有多大的成就,與他的忍耐決
定成正比。他忍耐的功夫愈深,他成就愈大;忍得淺’他這個器小,他成
就愈小。︵節錄白︽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曰I已∣﹦3

34
︵一一八︶中國人塑彌勒菩薩像是塑布袋和尚’布袋和尚特色是面孔笑咪咪’
肚皮很大,這就表示能容,肚量大,能夠包容,取這個意思。布袋和尚是
彌勒菩薩的化身’出現在中國南宋,宋高宗的時候,跟岳飛同時代’出現
在浙江奉化。他走的時候’自己說出他的身分,說出他是彌勒菩薩再來的’
說了他就走了,生死自在!以後中國人造彌勒菩薩像就造他的像。
布袋和尚教給我們修行,是很值得我們深深反省的’他一天到晚沒事’
都到外面去化緣’化了也沒用,每夭扛一個大布袋,人家也不曉得他從哪
裡來的’也不曉得他叫什麼名字’連出家法名都不知道’因為他每夭拿個
大布袋,所以就叫他布袋和尚。人家給他東西,他也不看,就往布袋裡一
裝。別人問他什麼是佛法?他把布袋往地下一放,兩隻手這麼一擺’這是
什麼意思?叫放下。放下布袋能人佛法,別人也懂得這個意思。放下以後
怎麼辦?他把布袋拿起來’背著就走了。放得下’提得起;放下的是塵勞,
提起的是普度一切眾生。這示現做出來給我們看,真的大慈大悲!所以什

35
麼是慈悲?慈悲要能容忍,要能包容。︵節錄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w『︼︼J︶
︵一一九︶我們對於這世間的一切事情,要抱著什麼樣的心態?得過且過,
不要認真,決定不要造業,不可以造惡業。什麼叫惡業?損人利己的業就
是惡業,不損人光利自己遠是惡業。這個話怎麼說?我們常常有利己的這
個念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成了障礙。為什麼?常常想著白己的利益,
常常想著這個臭皮襞,到時候臨命終時走不了’我們對這個世界有留戀’
對我們這個身體有留戀’對我們所有的這些東西有留戀。我們的財產、我
們的房子﹑我們的土地,家親眷屬’都有留戀,那好了’阿彌陀佛看到我
們掛念這麼多,算了’不來接我們了。為什麼?接我們’我們也不會去,
拉也拉不動!所以一切都要放下,不要認真,不要執著,學什麼?身心白
在,這個重要。什麼都沒有了’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就得到了;我們這裡有

36
個一樣、一一樣’西方極樂世界就誤掉了。這當中的利害得失總得要把它槁
清楚。︵節錄白︽阿彌陀經疏鈔演義︾2I田l已巳
︵三十︶什麼是﹁拎﹂?它的定義,那真是一切放下,一絲毫都不沾染,
一絲毫不牽掛,這個心真正乾淨了。我們心裡遠有一絲毫牽掛,這就沒有
拎,我們拎得不乾淨!不拎’有什麼不好?不好的事情太多了。我們要不
肯拎,換勻話說’我們煩惱斷不掉,三界出不去,生死不能了脫,這個事
情麻煩大了。所謂二切盡拎﹂’就是心裡沒有一絲毫牽掛’這就叫做真
拎。六祖能大師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就是拎盡了。這個
不容易做到’說得容易做很難’一定要有慧解’曉得萬法皆空,知道無常
無我,我們才真正能放得下‧
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是白己的!這真正要覺悟。我們以為這個是白己的,
那個也是我們的,事實上,這是妄想分別執著’全都是假的。連白己這個

37
身體都不是白己的,身體裡面,我們無數的細胞新陳代謝,坐在這裡聽經,
不知道死了多少細胞,又有多少細胞生了?哪是我們的?哪是自己?身都
不是白己’何況身外之物?所以要放下’要把妄想執著拎掉。佛菩薩跟我
們凡夫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他真的拎掉了。我們今夭作凡夫’我們不肯拎,
我們樣樣都在執著,這一切假的都把它當作真的’這虧吃大了。無始劫來
生死的根本就是放不下,就是拎不掉,這個事情麻煩就大了。所以白己一
定要覺悟,要真正肯放下。︵節錄白︽阿彌陀經疏鈔演義︾三∣已∣已S
︵三一︶我們煩惱布施掉,把生死布施掉,煩惱布施掉,我們就沒煩惱;
生死布施掉,我們就不生不滅。可見得這兩樣我們都拎不得布施,我們夭
天生煩惱,我們遠有生死輪迴!為什麼不把生死輪迴放下呢?能把這個放
下,佛門叫大丈夫,這個了不起!這些東西都放下了’何況身外之物?身
外之物那都是雞毛蒜皮,有哪一樣放不下的?念佛堂裡面,佛七裡頭主七

38
師常說﹁放下身心世界﹂,這就是真正的布施’要放下,我們心裡才得清
涼白在。換句話說,我們心裡面有憂慮、有牽掛,這都是病’都是六道輪
迴的病根,我們要把一切牽腸掛肚的東西統統拎掉,拎得愈乾淨愈好。六
祖說’我們的清淨心裡頭﹁本來無一物﹂’那才是我們的真心﹑才是我們
的本性。我們如果不拎得乾乾淨淨’我們的真心本性就透不出來,禪宗講
明心見性,我們決定明不了心,也見不了性,為什麼?我們不肯放下,我
Z之




止匕

西


℃←

可見得菩薩法門裡,這個法門叫根本法,菩薩修什麼?自始至終’從
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就是修布施’也就是修的放下。我們說佛法繁瑣’佛法
其實不繁瑣,簡單的很!老和尚當年見章嘉大師,向他老人家請教’大師
開示的就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放得下就是布施,看得破就是般芳﹑
就是智慧。智慧從哪裡開?必須放下,智慧才開。智慧開了’我們就真正
肯放下了。所以,這兩個方法是相輔相成的。愈肯放下,智慧愈增長;智

3g
慧愈增長,放下愈徹底。
所以說菩薩跟我們不一樣’菩薩知道這個道理,他認真的在做;我們
凡夫不曉得這個道理,也不肯做。初學的人說業障重,重在哪裡?曉得這
個道理也不肯做,真的業障重!因此,如果學佛人這一點都做不到,其他
的不要談了﹚極樂世界我們決定沒分。所以一定要覺悟,就是要修六度’
首先要懂得放下,要懂得拎。︵節錄白︽阿彌陀經疏鈔演義︾﹦I田I﹦8
︵三一一︶我們今天在這個世間,世間所有一切,我們得不到,俗話說..﹁生
不帶來,死不帶去﹂。不但身外之物我們得不到,身體也不是自己的,我
們也得不到。我們才曉得’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束西是自己的’包括這個肉
體都不是的,統統是假的’是虛幻的、不實在的,所以我們對這個東西不
要重視,應當放下的時候就要放下,取真實的‧西方極樂世界樣樣都是真
實的,為什麼?稱性’依正莊嚴沒有一樣不稱性’性是真實的,所以這是
法性土。聰明人應該要取法性土,也就是一定要取西方極樂世界。︵節錄

4O
白︽阿彌陀經疏鈔演義︾﹦∣已﹄占︶
︵三三︶六度’第一是﹁布施﹂’布施就是放下’換句話說,處事待人接
物總要看淡一點,不要太認真,不要太執著,這就是布施。我們樣樣都認
真,樣樣都執著’換勻話說’我們的煩惱、妄想不容易斷;我們能把這個
世間一切萬法看淡,就容易斷。所以’布施就是放下。念佛堂的堂主常說
﹁放下身心世界﹂,只提起這一勻佛號,這個佛才能念得好’才能念得相
應;X念佛X想前想後,這個佛號念不好,念得不會相應。所以一定要放
下萬緣’放下萬緣就是布施。
為什麼叫我們放下?從一切事實真相來說,正如︽金剛經︾上所說的: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的,不是真實的!﹦切有為法,如夢幻
泡影﹂。佛在三千年前說的,三千年後這個世間的科學家把這個話證明了。
在從前,都承認有物質,現在最新的科學家不承認了,認為這個世間沒有

4l
物質。他們現在發現,這些物相是什麼?這些物相是震動,就是光波波動
的現象,不是實在的。如果是說波動的現象,那不就是夢幻泡影馮?﹁如
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近代科學家發現的完全相同。所以,沒有物質
存在。我們卻在這裡面執著分別’那真的是妄想,不是事實’這是從理上
來跟我們講我們要放下;從事相上講’俗話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不要以為﹁我還沒死﹂,其實我們能保得住明天遠在馮?沒有一個人敢說
保得住’我明天遠存在’因為﹁黃泉路上無老少﹂啊!明白這個事實真相’
我們就要把握著每一分鐘的命光’要認真努力去學習,去修行。建
我們為什麼要放下’放下是真實’我們放不下是虛妄;我們能放下是真實
慧,我們放不下是無明邪見。︵節錄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已I由8
︵三四︶﹁拎﹂就是放下,二法不著,萬緣皆拎﹂。不但世間法不著,
佛法也不著。如果世法我不著,佛法著,我們那個著沒有兩樣,只不過是

42
換個對象而已。所以我們的憂慮﹑牽掛、妄想分別執著一定要統統放下,
真正要放下,我們就得白在,就得安樂。而這個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
難’必須要真正覺悟到才肯這樣做。真正覺悟什麼?覺悟生死輪迴的可怕。
我們要不放下,換勻話說,我們就永遠搞生死輪迴。搞生死輪迴,一定是
來生決定不如這一生,我們這一生在六道的人道,來生到哪裡去?必定墮
三惡道。︵節錄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三∣已I﹣鑒︶
︵一一一五︶禪宗有個公案’金碧峰禪師的定功很深’壽命到的時候’閻王派
小鬼來抓他,他人定。這一人定,他心一念不生,沒有念頭就沒有相,所
以找不到他了。可見得這鬼來的時候,他不是抓身體,是抓神識,神識在
人定,沒有相,這鬼見不到。鬼見不到我們這身體’他所見的是我們起心
動念那個相。這人找不到,小鬼也無可奈何。以後聽說金碧峰禪師有個古
董的缽,他很喜歡’心裡放不下的是那個缽。這個鬼就說..﹁那有辦法
了﹂’於是把這個缽給它輕輕敲一下,禪師聽到缽的聲音’他心裡起心動

q3
念頭了’這一動念頭’小鬼就把他抓住了。禪師說:你抓我幹什麼?小鬼
說..你壽命到了’閻王找你去。禪師又說:你剛才為什麼找不到我?小鬼
說:你人定了,所以找不到你,因為你喜歡這個缽’我一敲,你動心了’
我就找到你了。禪師一聽,他再人定;再敲,他不要了,缽放下了’這小
鬼找不到他了。
所以,心裡一起心動念,鬼神知道!我們起個善念、起個惡念’鬼


全知道,沒有辦法欺騙人的。我們顯著的行為,人能知道,可以覺察到;
隱蔽的心裡面的行為,鬼神知道。連鬼神都知道,經上講西方極樂世界的
人,﹁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遍知﹂,我們今夭打個妄想,甚至自己
遠沒在意,還沒體會到,人家已經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節錄白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I已∣︼曰︶
︵三六︶慧從哪裡來的?慧從定來的。心真正定了,真正清淨了’就生智

44
慧。這個時候,不但於一切佛法我們能通達明瞭,即使是世間一切法,也
都明瞭,也都通達了。這個理當然很深,但是也不難體會。我們世間人常
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真正心有定、有主宰,換句話說’雖然
我們遠在這個世間,還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但是我們對於這個世間一
切俗務已經放下了。事雖然是沒有放下’心放下了,心不沾染了。我們愈
是能把世出世間法放下’我們的智慧愈增長,我們的心愈清淨’智慧廣大,
世出世間法必定通達明瞭,而白己處事待人接物一定是謙恭有禮,不會生
傲慢心,因為一切事實的真相’我們是看得清清楚楚了。︵節錄白︽阿彌
陀經疏鈔演義︾2∣已∣︼已︶
︵一一一七︶一個有信心的人,說老實話,煩惱不生;遠會生煩惱,信遠沒有
力。信有力的人’煩惱不會生了,為什麼?他心有主宰’他有專注。壁-﹦如
念佛人,這個信要是產生力量,他念念當中只有西方極樂世界,他還有什

45
麼煩惱?這個世界不過是暫住幾天而已,好像住旅館,在那裡休息一下,
別人好也好,不好也好,為什麼?與我不相千,我兩天就走了,我不會跟
人家計較,就什麼煩惱都沒有了。人為什麼會煩惱?就是把這個世間當作
老家’於人﹑於事樣樣都計較’這個煩惱就沒完沒了。我們對於淨宗真正
產生信心’一定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就是﹁能破煩惱﹂。煩惱障沒斷,
但自然就沒有了,這個高明!所以念佛這個法門叫妙法,不要斷,白己沒
有了’因此煩惱決定不會損害我們,也不會壞我們的信心。︵節錄白︽阿
彌陀經疏鈔演義︾三∣﹦﹄田︶
︵三八︶實在講,我們同修過去世都是學佛的,但學得很雜、很亂。如果
要是不雜不亂,我們早就往生了,怎麼遠會到此地來?不可能的!就是因
為我們過去生中學得太雜太亂’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沒去成。這一世遇到,
接著再幹,雖然再幹,對於許多法門﹑許多經論會動心’看到這個也喜歡,

46
那個也拎不得放下,過去生中的習氣’這些習氣會傷害我們。如果這習氣
不能斷除,我們這一生往生沒指望’所以要覺悟,要痛下決心,要把這些
東西拎掉。這些經論好,喜歡!什麼時候再去看它?我往生有把握再來看
它’那不怕了!往生遠沒把握,再搞這個束西’那是打閒岔,更沒有把握’
更糟糕了,這是真正要覺悟的。所以我們往生沒有把握,最好不要看別的
東西,經論都不看’何況其餘。︵節錄白︽阿彌陀經疏鈔演義︾2I﹦﹄3︶
︵一﹣一九︶供養佛像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紀念的意思,佛是我們根本的老
師,創教的老師,我們今夭得到佛法董…修的利益,這個恩德從佛來的。所
以對於這個根本老師、創教的原始人,我們念念不忘,這是慎終追遠、報
本反始的意思,就跟我們供養祖先牌位是相同的意義。第一一個意思也非常
重要,是見賢思齊。大經講..﹁釋迦牟尼佛久遠劫已經成佛,這一次倒駕
慈航再來﹂,但是我們看他一生形象,他也是從平凡人修成’也是父母所
生,也有六年苦行,這是他做出樣子給我們看,示現成道、說法度生’一

47
生所作所為都給我們做了模範、做了典型。我們照他這個樣子學習,他一
生能成佛,我們一生也能成佛’問題就是肯不肯認真學習’能不能認真的
放下。釋迦牟尼佛把富貴、功名統統徹底放下,別人要爭的’他已經得到,
他不要。他是國王之尊’中國人常說﹁貴為夭子’富有四海﹂’他拎棄富
貴’過沿門托缽的生活。皇宮他不住,他要樹下一宿,曰中一食’過這樣
的生活。我們想想看,我們能學得到馮?學不到。我們今天想學’佛教我
們放下,不過是放下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一一而已。不像他徹底放下,於
世出世間法一絲毫貪戀都沒有,人家這個心多清淨。我們今夭說放下、布
施,總遠白己留一點,沒有像他丟得那麼乾淨,所以他一生能成佛,我們
一生成不了佛,原因就在此地。
佛實在是表演給我們看的’這是真正大慈大悲’任何人如果完全學習
釋迦牟尼佛,這一生沒有不成佛的’成佛哪裡要三大阿僧祇劫?用不著。
但是我們發心,做得不乾淨,進進退退,才要搞一﹣一大阿僧祇劫。所以佛像

48
有這個功德存在,看到佛像就要想到,要學他看得破﹑放得下,要學他有
那樣的白信心,無所畏懼。他放下、他不害怕’我們今天為什麼放不下?
害怕’怕明天沒飯吃、明天沒衣服穿,怕這個。他不怕,他統統拎掉,這
叫大無畏。所以供佛形像有這兩個意思在。我們如果真正學佛,決定不能
把佛像當作偶像來看待,那錯了。偶像是什麼?把他當作神明’以為他會
保佑我們。因此我們一定要知道供養佛菩薩形像真正的意義’不能把他當
作神明來看待,當神明看待是迷信,而佛法是破除迷信,破迷開悟。︵

片片


錄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2I田I弓8
︵四十︶真正念佛,必須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絕對不留戀。假如我們在這
個世間還有計較,我們這個心不清淨,這個壞了我們這一生成佛的大事。
所以首先我們要把﹁得失﹂這個念頭放下,因此我們在這個世間要用什麼
樣的心態?暫住,像住旅館一樣,我們是等著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個

4g
地方一切與我沒有關係,與我沒有交涉,大家對我好,我尊重他;大家對
我不好’我也尊重他,因為我住不了幾天就走了’何必跟人過不去!世間
所有的一切是一樣也帶不走’得到’決定沒有一絲毫掛念的心;失掉,也
不會有一絲毫後悔的心’為什麼?帶不去,不是自己的。這個樣子’把我
們心裡面的妄想雜念拎得乾乾淨淨’這就是吉人講的:﹁放下身心世界﹂’
這樣一勻阿彌陀佛才相應,這個佛號才有力量。如果不是這樣念佛,說實
在話,只是種種善根而已!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
為什麼念佛人不能往生?就是他有牽掛,放不下,牽掛這個世間名聞
利養、五欲六塵,害他生生世世六道輪迴。有智慧的人,他真正覺悟了;
愚痴暗蔽的’他不覺悟!因此修行,修什麼?綜合大乘經典一切法門所說
的,歸納成兩個字:一個是拎,一個是忍,忍耐。拎就是布施、就是放下’
真正能拎,把它統統拎掉’統統不要了’就沒有牽掛,心就清淨。不要錢
的人,貨幣升值貶值與他根本不相千’他再也不操這個心’得多少利息也

5O
不相千,他統統沒有這個念頭,心清淨了。五欲六塵統統要拎,不但五欲
六塵要拎,佛法也要拎!佛法不拎,心心念念遠有好多大乘經典沒看,心
不能清淨。真正人了門,就如蓮池大師晚年才人門,他就是三藏十一一部拎
掉,讓給別人去悟,一生到最後就歸到這一部︽阿彌陀經︾,一勻阿彌陀
佛。這是人家為什麼會成就之故。蓮池大師到晚年才人這個境界,如果我
們很年輕就人這個境界’那我們的程度超過祖師多多!但是我們不要以為
他到晚年才拎,我現在還年輕,似乎我現在遠不是拎的時候,而事實上我
們有沒有跟閻王簽合同?我們能活多少歲?黃泉路上無老少,所以要快快
警覺,我們應該覺悟得愈早愈好!
六祖惠能大師一一十四歲徹底放下’他成為一代祖師。他是修什麼行?
他到獵人隊幫人家看獵獲的野獸,替獵人燒飯,做苦工,吃肉邊菜。那是
一個明心見性,在大乘圓教是初住菩薩,在獵人隊一待十五年,不是短時
間!一個就是身心世界徹底放下’他布施波羅蜜圓滿,另外就是忍辱波羅

51
蜜也圓滿。以天人師的身分去伺候那些夭天造殺業﹑無惡不作的人’為那
一幫人服務,他過這種曰子’所以他能成就。後來離開獵人隊到南方講經
說法,示現出家相做了祖師。在我們想像當中,那一隊獵人一定都學佛了。
獵人到時候想’從前天天我們罵他﹑打他、責備他,哪裡曉得他是菩薩,
一定回過頭來斷惡修善。所以六祖在那裡十五年,一勻話不說就把他們度
回來了,使這些人改過白新。︽金剛經︾’這是禪宗五祖以後做為印證的
一部經典’︽金剛經︾教給我們修行兩大綱領就是布施、忍辱’所以一定
要能忍‧人事環境、物質環境’唯有能忍’心才清淨,這才是真實的功夫。
︵節錄白︽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曰∣田I弓巳
︵四二最有福報的人才能修學淨土這個法門,但是我們修的時候有很多
業障’為什麼?沒有福。為什麼沒福?多管閒事,不肯放下萬緣,如此這
個人沒福。有福報的人心清淨,心清淨就是有福報;心不清淨,沒福。不

52
是說我們有錢有勢那是福,那是空的!有錢有勢,死了帶不走,世間名聞
利養也不過是借給我們看幾天而已,那不是真的。真正的福報是清淨心,
是無比的智慧,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
所以說念佛是第一妙法,可以消業障,業障再大、再深、再重’一句
阿彌陀佛都消滅了。但關鍵是要覺’古人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譬如我們一念瞋恙心動了,立刻就覺察,﹁我錯了﹂’這叫懺悔;一念嫉
妒心生起來,﹁我錯了,我是個念佛人,要到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
我怎麼可以有這個念頭﹂。這個念頭一生,立刻就覺悟,這就叫開悟,這
個人就是覺而不迷。我們一覺,這個念頭就沒有了,就消除了,業障就消
掉了;這個念頭要是念念增長’那是不覺、那是迷。
我們要想真正覺悟,真正不迷’世出世間一切法要看淡’要放下。人
之所以迷惑顛倒,不能覺悟,就是把這個世間法看得太重,不肯放下’所
以念念迷情增長,不會覺悟。由此可知,我們把什麼事情都看淡’就容易

53
覺悟。這一覺悟,立刻提起這一勻佛號’也就是說,我第一個念頭是妄念,
第一一個念頭是阿彌陀佛,那轉得快,這就是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
遲﹂,念起不怕,我第一一念就覺了’就轉成阿彌陀佛,讓阿彌陀佛這一念
念念增長’讓其他一切妄念是一念,一一念就沒有了,頂多起個一念﹑一一念,
一一﹑三念決定轉過來了。這樣的人有福,這樣的人這一生決定成佛,這樣
的人有大福德’這是大智慧,沒有比這個智慧更高的了。︵節錄自︽阿彌
陀經疏鈔演︾義︾2I已∣民J
︵四一一︶學佛絕非兒戲,真正努力就必須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為什
麼要放下?不放下,它是障礙。會放下的人,從根本放下,這是會修的人
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就是佛給我們講的妄想執著,佛在︽華嚴經︾上
說,一切眾生不能證得,就是因為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能把妄想執
著放下,那枝枝葉葉統統都放下了。所以我們在曰常生活當中’無論是對

5邱
人對事,心才起一個念頭,就想到我X執著’我又打妄想了;再說得具體
一點,我X起業障了,妄想執著就是業障,就是罪障,罪障現前了。為什
麼諸佛菩薩在一切境界裡不起妄想執著?為什麼我起妄想執著?我們在這
個地方要生慚愧心。慚愧心一起,白顧不暇了,哪有時間遠去顧別人!所
以六祖大師說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為什麼?白顧不暇’
哪有時間去管別人。︵節錄白︽阿彌陀經疏鈔演義︾2I田∣5巴
︵酉一一︶藕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講信願行,講信’第一個信自己,這是
幫助我們建立信心,信自己本來成佛,信白己這一生決定可以斷煩惱’決
定可以成佛道,所以我們相信妄念確實是可以放下的,而為什麼我們放不
下?就是這個妄想用的時間用得太久,用成習慣,習慣成自然,想放下也
放不下’原因在此地。佛有方便,方便當中第一個方便就是教我們念佛,
所以念佛在八萬四千方便法門裡面是第一法門’用這個方法就能把妄念斷
得乾乾淨淨。怎麼用法?念佛,﹁憶佛念佛’淨念相繼﹂,就是︽楞嚴經︾

55
上八個字!憶是想,我天夭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不要想別人。想別
的人、想別的事,我們都是造六道輪迴’都是打妄想。我們就想阿彌陀佛’
我們就念阿彌陀佛’心裡頭一切牽腸掛肚的事情統統放下’把它換過來’
換成什麼?就是牽掛阿彌陀佛。
我們能這樣修’我們所有的妄念至少可以去掉百分之八十,我們心就
得清淨了。換句話說,我們念佛功夫成片就可以做到,不要很久,半年時
間就可以到功夫成片,三年就可以到一心不亂。問題是我們不肯幹,偏偏
遠去想一切人、一切事,這都是搞六道輪迴,麻煩大了!所以一定要提高
警覺。我們無始劫以來就是被這些事情害了’害得搞生死輪迴’永遠不能
出離,遠不覺悟,這錯了!︵節錄白︽阿彌陀經疏鈔演義︾2I已﹄≦︶
︵四四︶為什麼經上常講﹁空﹑無相﹑無願﹂’大三空三昧法門’實在講
要想契人實相,證得理一心不亂,明心見性,都要具備這三個條件。淨土

56
宗的三個條件比這個要低很多’淨土宗三個條件是﹁信、願、行﹂,保證
我們往生,這三個條件是保證我們得理一心不亂,保證我們明心見性,雖
然這個也難,難’但要知道它的功德利益’所以要發心認真去修學。因此
能夠不牽掛的,就應當要放下。還有不能不牽掛的’我們看倏虛法師的︽影
塵回憶錄︾,俠虛法師本來想出家,但對家人有牽掛,最後他想:﹁兒女、
妻子、家庭,萬一我死了,他們遠不是要活﹂。是想到死之後,才下定出
家的決心。他出家以後,他的太太、兒子都出家了,而且都有成就。這是
近代高僧裡面非常難得的一位法師。因此我們要是想到死’遠有什麼放不
下的?放不下也得放下,放不下也不能帶走。如果冉深人觀察,放不下,
有來生的生、老、死,還要搞這一套。果然一切都放下了,十一一因緣的
﹁有﹂就沒有了。十一一因緣裡頭能夠下手斷掉的是﹁愛、取、有﹂,能在
﹁有﹂這裡斷掉,十一一因緣斷了,六道輪迴超越了,這是真正的功夫。︵節
錄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曰∣已I巴8

57
︵四五︶什麼是真信切願?真信’唯獨信念佛這個法門,要把其他的法門
修學的方法統統放下,這才算是真信。決定不能說’我生病了,趕緊去拜
藥師如來’以為阿彌陀佛管不了這一樁;有了災難’趕緊去求觀世音菩薩。
怕念︽無量壽經︾、︽阿彌陀經︾遠不夠,還得要念︽普門品︾’念︽金
剛經︾,甚至遠念個﹁楞嚴咒﹂’還得拜個︽大悲懺︾、︽水懺︾、︽梁
皇懺︾,搞這些,這叫不信。一心求生淨土,還求發財﹑求升官,遠求兒
求女,這是願不切,這願是假的。真正的願’世出世間什麼都放下,只有
一個願望,求生淨土見阿彌陀佛,這樣才能真正往生。所以念佛的人很多,
我們看到有信願行的人很多,真正往生的人不多’什麼原因?那個信跟願
不是真的,或有或無!說他沒有,他有;說他有,他裡頭摻雜的東西真不
少’不純不淨,障礙他往生,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節錄白︽阿彌陀
經疏鈔演義︾﹦∣已P&︶

58
︵四六︶真正功夫得力的人,他確實一切都放下了’哪有一樁事情放不下
的?我們無量劫來與這個法門無數次的修學,都沒有一次能成功’原因就
在此地’情執放不下!佛在︽楞嚴經︾上講:﹁因地不真’果遭迂曲﹂’
我們的修學就是因地不真’病在此地。所以學佛的人,用真誠心念這一句
佛號’跟阿彌陀佛就有咸應。假如我們用真誠心來念佛,而我們處事待人
接物,那個心假一點沒有關係,我們一夭到晚是用兩種心,對佛用一種心,
對一切眾生X用一種心,這樣我們對佛的心不真誠。也許有人說,﹁我要
是用真心對人’人家都騙我’我不是吃虧上當馮﹂?我們既然學佛想求生
西方極樂世界,遠怕吃虧上當,那西方極樂世界去不了!這就是我們往往
想用真心X不敢用’想用真心卻怕用,原因就在此地。其實我們吃虧算什
麼,上幾次當也不算什麼!過幾年就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這個世界與我
都不相千了,遠有什麼放不下的?所以這個關係太大了。︵節錄白︽阿彌

5g
陀經疏鈔演義︾2I已∣︼5
︵四七︶這一生要真正成就,說實在話’只有一個法門,就是﹁持名念
佛﹂。︽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所說的,決定不再懷疑,死心塌地去
修學’那我們就真正慶幸,這一生決定成就。真正修學必須萬緣放下’一
樣放不下就是一樣障礙,心裡有一條牽掛就等於六道輪迴裡有一條繩索,
這繩索綁住我們,我們不能把它斷除,將來往生就成障礙。必須把這些葛
藤、繩索統統斷盡’我們對這世界真正認識清楚’確實沒有一絲毫貪戀’
這樣我們將來走得才自在’這就是﹁於生死中發大菩提心﹂。尤其現在這
個時代,天災人禍多啊!李老師往生之前講的:﹁這個劫難,諾佛菩薩神
仙都救不了﹂,這是眾生業力所感。所以我們與眾生有共業,但是共業裡
面有別業’別業是個別修行,個人認真修行’這是別業’可以兔除災難。
這是真正覺悟’真正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叫做﹁發心菩提﹂。︵節

6O
錄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2∣已P囝︶
︵四八︶我們念佛人確實要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世間沒有什麼好牽掛
的。如果我們家裡事情放不下,那個事情是非管不可’一旦無常到了’能
不能給閻王說:﹁我這個遠沒放下、那個我遠沒搞妥﹂。行不行?不行!
所以這個要覺悟,不可以自己欺騙白己。當然自己有家業﹑有兒女,對兒
女的撫養教育要負責任;兒女已經成立,可以自己獨立,就不要再管了,
要辦自己的生死大事’這要緊啊!如果沒有這些牽掛的,那遠有什麼好牽
掛的?無量劫來生死根本,能夠在這一生解決了,這是莫大的幸運,也是
第一樁大事。︵節錄白︽阿彌陀經疏鈔演義︾2I田P室︶
︵四九︶﹁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如果對這兩句話認識清楚’我們真正
覺悟了’我們的修學會很認真’功夫當然得力。我們今天功夫為什麼不得

6l
力?就是把這個問題疏忽了。今夭什麼事情最要緊?不曉得’我們不會想
到生死,不會想到無常迅速‧無常迅速是什麼?光陰過得太快,我們要好
好的把握。無常迅速是指時光’太快了,要是把握不住,我們的道業怎能
成就?知道無常迅速的人才真正精進不會懈怠’一分一秒都不能讓它空過’
為什麼?光陰太珍貴’人生苦短!我們過去時間已經浪費,不知道珍惜,
我們來曰遠有多少呢?來曰無多!不好好的把握,空過了’確實就耽誤了
這一生。知道生死事大,警覺心提起來了;知道無常迅速’時間我們就寶
貴了。修行人最寶貴的就是光陰’其他東西都可以不要’都無所謂,名聞
利養、財色名食睡對我們都不要緊’那些東西我們都可以放下’就是要把
握大好光陰,這叫真正覺悟。︵節錄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二I田∣︼e
︵五十︶念佛為什麼不得力?我們的煩惱習氣不肯放下’這樣念佛就很不
容易得力。換勻話說,一個人要真正覺悟,覺悟什麼?生死事大’輪迴可

62
怖,是真正恐怖的,所以我們要有這種警覺心。我們這一生什麼都不求’
就想求了生死、超越輪迴。什麼方法才能做得到?唯有念佛求生淨土。所
以印光法師白己寫警惕的勻子’希望念佛人’他白己也是如此’一天到晚
把﹁死﹂字頂在額頭上。印祖的房間有一個小佛堂,供著一尊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後面就是一個條屏’寫個﹁死﹂字。常常有這樣的擎﹣﹣覺心,功夫
自然就得力了‧︵節錄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2!已l︼8
︵五二我們念佛斷斷績績,若有若無,念時候X摻雜妄想’這個樣子念
三十年、三百年都不得力。所以念佛要念到﹁淨念相繼﹂,一定要達到這
四個字的標準。淨念相繼就是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有懷疑’我們心
不清淨;夾雜,心也不清淨。﹁淨念﹂這兩個字包括不懷疑﹑不夾雜;﹁相
繼﹂是不間斷。若照經上講,七曰就成就。可是我們業障太重,七天達不
到’絕大多數的人是三年。三年成就的人,數不清!他們三年能成就’我
們三年怎麼不能成就?其實決定能成就。所以為什麼不認真去做三年,把

63
自己的生死大事了了?這是無始劫以來希有難逢的因緣。我們這一生’為
什麼夭天跟人勾心鬥角,跟人家爭論是非’這沒意思!想想曰常生活起心
動念一切所做的,全造的是輪迴業,輪迴業裡面還造三惡道業,多可怕!
為什麼不把這些東西統統放下’老實念佛!︵節錄白︽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pp︼︶
︵五一一︶念佛堂主七師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
正念就是執持名號,只有這一念是正念,換句話說,除這一念之外,統統
是邪念。只有這一念是正思惟,除這一念之外全是妄想,這有幾個人知道?
夏蓮居老居士說:﹁億萬人中一、一一知﹂’知道的人真的不多!所以學佛
的人不能再搞其他的,要專一。弘法利生,首先取得我自己隨時可以往生,
我決定有把握,然後我再弘法利生,為什麼?對我往生不妨礙,隨時可以
去得了,這才行!白己了生死遠沒有把握,弘法利生,度生度不了’白己

64
也完了。佛法世世代代的承傳,每個老師對學生都是這樣嚼咐的,先成就
白己。禪宗一定是大徹大悟才去弘法利生;教下大開圓解,這才到外面講
經說法;淨宗的大德’也一定是白己往生已經取得’才領導大家念佛,這
是從前的標準。現在白己什麼都不會就要弘法利生,這就是古人講的﹁以
盲引盲﹂’白己眼睛瞎了,帶一群瞎子,這走路多危險!﹁相牽人火坑﹂’
一個牽著一個往阿鼻地獄去了。這是我們要警惕的。︵節錄白︽阿彌陀經
疏鈔演義︾曰I已∣B5
︵五一一一︶我們能把世間一切法看破,這是智慧;真正一切放下,這是功夫!
然後這一句佛號,所謂﹦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我們才會相
應。有一絲毫牽腸掛肚放不下就不相應,麻煩就在此地。﹁相應﹂兩個字也
要認識清楚,有些人認為我們心裡有佛號,口裡念出來,耳朵聽進去,這
就相應,這是心、耳、口相應,與佛不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與佛不相

65
應。佛是什麼?佛是白性,白性是什麼?自性就是法界。一絲毫牽掛都沒
有’這個心跟虛空法界是一樣的’身跟虛空法界是一樣的,身也沒有差別!
這是相應。︵節錄白︽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曰l已IB8
︵五四︶我們這一生當中道業要想成就,名利一定先放下,決定不能爭名
爭利,這是最大的傷害。所以放下,首先要把名利放下。名聞利養、五欲
六塵這都是地獄的根本,有一條放不下,換勻話說,我們與地獄就脫不了
關係;脫不了關係’也就很容易被它牽進去‧所以我們要想不墮地獄,貪
瞋癡慢、名聞利養決定要放下。所謂﹁地獄五條根﹂,一條都可以把我們
牽墮到地獄,要是有五條,遠能逃得掉馮?決定逃不了。可是凡夫無量劫
來煩惱習氣很重,聽佛講經一下覺悟了,是,是不錯,我放下了;過兩天
不聽經了,煩惱習氣X冒出來了’把佛經忘得乾乾淨淨,X去造罪業了,
這怎麼得了!所以,經要天天聽、夭天念,就是這個道理。︵節錄自︽阿

66
彌陀經疏鈔演義︾2∣已∣巳8
︵五五︶俗話說:﹁世間的難事’登天難’求人難﹂’而見阿彌陀佛往生
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求白己,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我們白己真正能放下妄
想執著就成功了。妄想執著一放下,這樣無始劫來所有一切業障統統消除
了,業障就是妄想、執著,就消得乾乾淨淨。因此,念佛人在曰常生活當
中’處事待人接物’要時時刻刻提起高度的警覺心’覺而不迷。怎樣才是
真正的覺而不迷?對一切境界絕對不起心動念’絕對不打妄想,不去執著,
這個人就是覺而不迷。然後能幫助別人破迷開悟’幫助別人斷惡修善,這
是大慈大悲,這是自性起用。這樣的人跟諸佛菩薩同心同願、同德同行,
他就成佛了。俗話常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就是妄想、執著’
只要我們放下,立地就成佛了。︵節錄白︽阿彌陀經疏鈔演義︾﹦l已i巳5

67
︵五六︶念佛人多,但念很久都沒有效,為什麼?不老實。為什麼不老實?
沒有放下,什麼沒放下?妄想沒放下,煩惱沒放下。假如我們要想這一生
真正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就一定要放下。帶業往生是帶舊業往生’不
能帶現行往生。現行是我們在造作,我們怎麼能往生?固然經裡面說,我
們到臨命終時再放下也不遲,最後一念那就能往生。但臨命終時’我們能
不能放下?我們有把握在那時候放下馮?其實我們仔細觀察,有幾個人臨
命終時神智清楚的?多數都是迷惑顛倒’不省人事!不省人事,說老實話,
助念都沒有用,為什麼?他聽不見,或者聽到了生煩惱。平常念佛念得很
好,很用功,到臨終給他助念,他生煩惱,他罵人,為什麼?貪生怕死,
﹁你們都要我死﹂,他遠不想死,這非常可怕。一念錯’那就錯到底,就
錯得太多。所以放下要在平時’平時就要看淡,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看淡,
能拎真正是福,不造罪業。造罪業,決定是障礙’叫罪障。有些念佛人在
緊要關頭時,業障會現前。事實上,我們在人間能住多久?縱然壽命長’

68
活到一百歲,一百歲才不過三萬六千曰,要是給我們一疊鈔票三萬六千張,
沒幾天就花光了,不多!由此可知’人命短促。我們在這個世間是在這裡
旅遊、過境,哪個地方是家?哪個地方是白己的?什麼都不是,所以一定
要覺悟。我們真正覺悟’就不造罪業了。︵節錄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IN︺∞︶
︵五七︶我們念佛最要緊的是要一心稱念,不可以打妄想,打妄想就是夾
雜,是嚴重的夾雜,功夫就得不到。想要不打妄想,必須放下萬緣,有一
樁事情放不下就是大障礙,因此我們一切放下,我們的雜念自然就少了。
在實際環境中’時間長了,X妄念夾雜;時間短,容易控制。那我們就曉
得,短時間的修行有力量,所以我們就採取短時間。老和尚教給同修們﹁十
念法﹂,十念法是十句’跟慈雲灌頂法師的十念不一樣,慈雲法師傳給我
們的十念法是一口氣叫一念,是用在早晚課;老和尚教的十念就是十句名

6g
號,一口氣念下去,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
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接一句,
確實沒有雜念。十勻,我們這一堂課就做圓滿了,這個沒有雜念。可是一
夭要做九次才有效果,就是要每隔一段時間,但不長,我們就又修一次。
九次修行是一堂都不可缺,時間定在什麼時候?早晨起床,洗臉漱口
之後,合掌恭恭敬敬’一切念頭放下,念十聲’這是淨念相繼,確實是大
勢至菩薩所講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時間只要一分鐘。第﹣一堂是
吃早飯時,合掌恭恭敬敬’萬緣放下,念十句佛號,身心清淨’這樣吃飯
能幫助消化,好處很多。第三堂是早上上班前,工作還沒開始,先合掌念
十聲佛號,頭腦清醒’處事就更有條理。第四堂是上午公事處理完畢,下
班時冉念一次。第五堂是吃午飯時念,第六堂是下午上班,第七堂是下午
下班。第八堂是吃晚飯時念,第九堂是睡覺以前念。一夭九堂功課,一堂
不能缺,但是每一堂功課只要一分鐘。我們用這九堂做定課,其他的做散

7O
課,散課念佛是沒有事情就念。這個方法是適應這個時代,因為大家工作
繁忙,這不耽誤工作,也對工作決定有好處。當我們情緒不穩定的時候,
十聲佛號一念’就心平氣和’非常有效果。這個符合﹁都攝六根,淨念相
繼﹂,用這個方法非常好。︵節錄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2I已∣巳巴
︵五八︶要怎樣把妄想消滅?其實我們想消滅妄想’就X多了一個妄想,
不但妄想沒消滅,X增加一個妄想,所以妄想,不要理它就好。但是這裡
面遠是有方法技巧,方法就是要把世緣看淡,所有一切妄想從哪裡來的?
從分別執著來的。執著就是放不下,只要有一樁事情放不下’我們就沒有
辦法脫離輪迴。放不下的那樁事情就是一根鎖鍊,把我們栓在這個地方。
佛在︽金剛經︾上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切有為法’如
夢幻泡影﹂,所以我們要看破!看破之後’我們白然就能放下,我們這個
念才能達到淨念;有一樁事情放不下,我們那個念就不是淨念。不是淨念,

7l
換勻話說,我們在這個法門裡面,這一生當中X種一次善根而已’並沒有
成熟,這不能往生,就跟過去無量劫來一樣,只是生生世世種善根。因此
真的放下,徹底放下了,我們的善根成熟,我們這一生決定得生。
一般人常常迷惑顛倒‧放不下’這是貪愛,貪愛的對象不外乎五欲六
塵﹑財色名食睡﹑家親眷屬,貪戀這些東西。而最難拎的是親情,事實上
真正要想愛護家親眷屬,我們就決定求生淨土,到西方世界成佛成菩薩,
我們的家親眷屬無論在哪一道’我們都有能力去照顧他’這叫真正愛護。
我們不能作佛、作菩薩,我們只是個凡夫’我們能愛護他,也不過短短的
幾十年而已’過了之後,就無可奈何了,所以這不叫真正愛護。經論上跟
我們講得很多’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就有能力很快的回到這個世
界。這個世界不但這一生的父母我們能照顧,我們有過去生’過去遠有過
去生’生生世世的父母兄弟姊妹眷屬’在那個時候我們統統都認識’統統
都明瞭’我們有能力幫助任何一個人’這叫真正的愛護,永遠不拎棄!這

72
不是一世而已。世間人實在說眼光太淺,只看到眼前’沒看到將來’這是
佛在經上常常感嘆說的﹁可憐憫者﹂,真正是可憐可憫。真正能看破,自
然就能放下,看破﹑放下,心就清淨了。看破是智慧、是學問,放下是功
夫’以這個基礎信願持名,那就是萬修萬人去,各個都成就。︵節錄白︽阿
彌陀經疏鈔演義︾2∣已P占︶
︵五九︶我們現在念佛連事一心都沒有’所以如果不認真向一心上努力,
這樣散亂心念佛,那就是古人所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這句話就是說
一夭到晚念阿彌陀佛,念佛號的人,有口益巷,口念佛號心散亂,這個念
佛沒有用處。念佛就是要把念頭歸一,把散亂心收拾’那就有了效果。所
以不會念的,沒效果,沒有效果也就是種種善根而已,這一生不能成就,
也不能滅罪。念佛念到事一心,事一心最低限度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
是一天到晚心裡面確實有阿彌陀佛,有西方淨土,換句話說,世間所有一

73
切事情我們都不牽掛’都放下了,我們心裡面專門牽掛阿彌陀佛,這叫做
事一心。因為我們心裡牽掛阿彌陀佛,這是事,事專一了,只牽掛阿彌陀
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其他什麼也不牽掛,什麼都放下了’這叫事一心。
事一心,雖然功夫很淺’但就能往生,滅罪雖然不多’能滅少少罪業。事
一心功夫淺的,消的業障消得少,往生的時候還有病苦。如果事一心功夫
深的’業障消得多的人’臨命終就不生病’到時候預知時至’白在往生,
這都是事一心。
念佛人念到生死自在,那是最好的功夫。生死白在,想什麼時候去就
什麼時候去,想在這個世界再多住幾年,也不礙事’就叫生死白在。這要
到什麼功夫?遠是事一心裡面功夫比較好的。︵節錄白︽阿彌陀經疏鈔演
義︾2∣﹦P占︶
︵六○︶念佛的人真正念佛,一心一意求生淨土’他沒有第一一個念頭。在

74
東一昔的時候,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在廬山敗建蓮社,中國第一個蓮社就是
慧遠大師建立的。當時有一個很有名的居士叫劉遺民,他在晉朝作官做得
很大,聽說遠公大師在廬山結蓮社提倡念佛法門,他就把官辭掉,到廬山
跟遠大師念佛。遠公跟他見了面之後說:﹁你怎麼官不做了,俸祿也不要
了’到這兒來打算做什麼﹂?他就跟遠公說,說的意思就跟︽仁王經‧護
國品︾裡面侷頌的意思相彷彿’他說..﹁國土危脆﹂。因為東晉那時候正
是五胡亂華,時局不穩定,壽命短促,所以他白己把人生確實看破了,人
生是無常、無我﹑苦空,所以將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到廬山來念佛。劉遣
民他老人家到廬山,五年往生的,是在遠祖道場裡面第一個往生的。念了
一一、三年,他就見佛了,所以境界就現前了,五年往生。
遠公當年廬山蓮社一共是一百一一十三個人,各個往生’沒有一個漏掉
的,正是後來永明大師所說的﹁萬修萬人去﹂。我們要曉得這個世界真正
的是苦,空手而來,遠是空手而走,古人所講﹁萬般將不去﹂,﹁將不去﹂

75
就是帶不去’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真正覺悟的人,為什麼不念
佛?念佛往生的人,古時候多,現在也時有所聞‧而念得不感應是我們對
這世界沒看破,還有所留戀,遠放不下,遠拎不得,這就沒有咸應了。如
果真正放下’決定有感應。
一般人最不容易放下的是家親眷屬,殊不知我們怎麼樣掛念他們也是
無可奈何,各人有各人的業報,生死沒有法子代替。如果真正往生了,乘
願再來,他們各個都有得度的機會’這是我們要覺悟的,這才叫真正的關
心、真正的愛護‧︵節錄白︽阿彌陀經要解︾曰I三∣B︶
︵六一︶︽念佛法要︾裡面有一段記載清朝時候,有一位老太太’她的外號
叫﹁百不管﹂,百是一百﹑一一百的百,不管,什麼事她都不管,一心念佛。
因為她白己感覺生活逼迫太苦了,要怎麼樣才能離苦?就有一位法師教她:
﹁你放下萬緣,一心念佛,什麼都不要管,這才能離苦得樂,而且就能念

76
到一心不亂﹂。她念了一一、三年’沒有念到一心,她就去請教法師,法師
說..﹁雖然妳這一切事不管,但遠得要心裡放下來﹂。她心裡想想:﹁對’
我事是放下了,心裡還有牽掛,所以不能得一心。好’從今以後’我心也
放下了’心也不管了﹂。X念了三年’念到一心不亂’臨命終時,預知時
至,給她家裡的人講,﹁哪一夭我要走了﹂。我們看看’無疾而終’這位
老太太只念了幾年’時間不多,這是念到不﹣一’所以稍有個妄念就是一一。
因此念佛法門’這些祖師善知識常常開導我們,﹁放下身心世界’放
下萬緣,提起正念﹂。什麼是正念?無念就叫正念,無念是無一切妄念’
不是無正念。什麼叫妄念?凡是為白己的’這是大的妄念’這是妄念。我
不為自己,我為一切眾生,算不算妄念?遠算妄念。為什麼說妄念?因為
我們有所為,我們有能有所。到幾時才不叫妄念’到不一一妄念就沒有了。
有沒有能所?有能有所,能所不一一。︵節錄白︽阿彌陀經要解︾﹦I三I宗︶

77
︵六一一︶我們對於這個世界要真正能放下,說到這一點,也許有人要問’
什麼時候放下?一般人常說:﹁現在我遠不行’我的功夫遠不到家,遠不
能放下﹂。事實上,現在我們不能放下’就永遠不能放下’為什麼?不能
放下就是障礙。說要念到一心不亂,我才放下,殊不知放下才能到一心不
亂,不放下怎能到一心不亂?所以一定要放下,徹底的放下,這一點是最
難的,恐怕比信︽阿彌陀經︾遠要難,難信之法。為什麼?我們有恐懼,
心想:﹁我一旦統統都放下了,明夭吃飯怎麼辦?明天到哪裡去住﹂?我
們立刻被生活的壓力感覺到恐懼了,這是一般人不敢拎的原因在此地。不
敢拎’我們永遠不能得一心,障礙我們一心,不但障礙我們一心,而且障
礙了功夫成片,換勻話說,連帶業往生都成了問題’這是我們一定要反省、
要逖-﹣﹣惕的。所以放下,就在現前,就在今夭。真肯放下’不要有一點恐怖’
不要有一點疑惑。︵節錄白︽阿彌陀經要解︾2∣三∣﹦︶

78
︵六三︶什麼是見思惑?見惑是錯誤的見解,見解上的迷惑,有五種。第
一個是﹁身見﹂’把身體當作自己,這是錯誤的。第一一個是﹁邊見﹂,就
是相對的兩邊,壁﹣﹣如空有,空是一邊,有是一邊。是非、邪正都是邊見。
執著在一邊都是錯誤的。第三種叫﹁見取見﹂,第四種叫﹁戒取見﹂,這
兩種是中國人所謂的成見。壁-﹦如某人成見很深,這是見解上的錯誤。見取
見是在果報上的成見’戒取見是在修因上的成見。第五種就是﹁邪見﹂,
邪見裡面最嚴重的是不相信因果,不相信佛菩薩的真實語’那是邪見。因
此,我們在生活當中,應當要遠離這五種錯誤的見解。
思惑’第一個是﹁惺貪﹂。惶是自己有的拎不得布施’拎不得放下,
自己沒有的X想貪得,這是大病。第一一種是﹁瞋恙﹂。第一一一種﹁愚痴﹂,
所謂愚痴’就是對於真妄邪正不能辨別,沒有能力辨別,把真的當作假的,
把假的當作真的。譬如,西方極樂世界絕對真實’卻把它當作假的。我們
這個世界是虛妄的’縱然活上一百年’將來死了,沒有一樣能帶去’可是

7g
我們一口氣不斷的時候,還是把它當作真的’斷氣的時候遠是依依不拎,
還放不下。所以我們要曉得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哪個應該放下’哪
個我們應當要取法的,我們統統明達,這叫做智慧。所以說不能辨別邪正、
是非、真妄、利害’那就是愚痴。︵節錄自︽阿彌陀經要解︾2l≡I疸︶
︵六四︶為何說念這一勻阿彌陀佛,裡頭具足戒定慧?這一句佛號是﹁諸
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戒。佛號是萬德洪名’善中之善,所以念這句
佛號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善中之善。我們心裡才起一個念頭,馬
上一句阿彌陀佛,斷一切惡念’修一切善法’這是這一句佛號裡具足了戒
學。這個一念止一切妄念,這是定學。一一六時中只有這一勻佛號,所謂是
﹁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是慧學。所以念這一句佛號具足了戒定慧三
學。︵節錄自︽阿彌陀經要解︾2∣三I凸︶

8O
︵六五︶圓瑛法師有幾句話很重要’﹁若念佛之人,兼修福慧,及有淨願’
臨終白然,心不顛倒。故余歸心淨土,自號三求堂主人,求福、求慧、求
生淨土。以上一一求,助成淨土之求,高登上品﹂。這幾勻話是圓瑛法師現身
說法,他老人家一生教宗︽楞嚴︾’行在︽彌陀︾’他是研究︽楞嚴經︾起
家的’最後是歸心淨土。法師白己住的那個房子叫﹁三求堂﹂’︽要解講義︾
的經本前面有他的法相,有一副對聯..﹁求福、求慧、求生淨土﹂,三求。
正與經典裡面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是一個意思。
念佛人要兼修福慧,什麼叫福?什麼叫慧?我們一定要清楚。清淨心
是福,我們心裡面有很多牽掛,那不是福‧所以我們要曉得,福報不是五
欲六塵,不是財色名食睡,那些東西一樣也帶不走,只有找我們的麻煩’
不會給我們有好處的。所以佛在經上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
不是好事情,一定要覺悟。福報是身心清淨’為什麼?我們才會心不顛倒’
現前心不顛倒’臨命終時當然心不顛倒。慧是什麼?慧是能看破,福是能

8l
放下’看得破、放得下這是福慧;淨願就是具足信願行,三資糧具足。
所以我們不要看到福慧這兩個字,就認為福是福報’要多多賺錢就有
福報;慧是聰明,那我們得樣樣多學一點,這全都搞錯了。其實福是放下,
放下就有福了,看破就有慧了,這是真正的福慧。確確實實能幫助我們解
決大問題,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所不能解決的問題,我們這一生能解決,
所以這個福慧還得了!這一個人的白在﹑幸福、享受’就是身心清淨、身
心無事,世出世間第一等福慧之人。這是圓瑛老法師給我們做了個示範。
︵節錄自︽阿彌陀經要解︾2∣三∣矣︶
︵六六︶世間第一等聰明的人放下萬緣,自己成就之後才能利益眾生。白
己沒有成就,先要利益眾生,發的心是很好’好像看人家掉進水裡,快淹
死了,自己不會游泳,也跳下去救他,心很好,結果怎麼樣?同歸於盡,
沒有辦法’白搭一條命,於事無補。因此看到這種情形,應當回過頭來白

82
己先學本事,自度之後才能度他。而白度唯一穩當可靠,一生當中真正能
成就的,無過於念佛法門。所以這個行門的修行人’佛像只供一尊,他心
專一’因為他要求一心不亂;經只要一本,因為看多了他就起分別執著’
也障礙一心。我們想想,我們學佛的同修,有幾個人肯這樣做?所以我們
的功夫欠缺,沒有辦法修到一心不亂,沒有辦法達到功夫成片,因為心太
亂了。我們念著阿彌陀佛,還想著觀音菩薩,那怎麼行?一心容易成就,
分心就難成就,這是我們一定要提高警覺的。︵節錄白︽阿彌陀經要解︾
○︼』◎今I令C︶
︵六七︶一般念佛的人,有沒有信?雖然有那麼一點點,但他對理論、境
界並不很透徹,方法也模模糊糊,所謂是人云亦云,因此他這個願不切。
壁-﹦如,如果佛來接引了,說今天我們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他大概嚇得
趕快跑掉’這不得了,今天要死了’這不行,可見得那個願是假的,不是

83
真的‧因為他對這個世界非常留戀,放不下,所以這個願不是真的。如果
是真的願,聽到這個消息,那比什麼都歡喜,因為生生世世就等這麼一天,
等佛來接引’這一下等到了’那多歡喜,所以那個願是真的!現在這一夭
等到了,白己卻嚇得不得了’趕快跑,不肯去了,因此這個願是假的,不
是真的,這樣子念佛,怎麼能往生?不能!
佛也很慈悲,不會來嚇唬他,不願意去,好,不來接引他,兔得把他
嚇壞了。所以臨命終的時候,牽腸掛肚的事情遠很多’遠是不願意往生,
臨命終佛也不來接引,這就是所謂塵緣未了。塵緣未了是白家的事情,不
是佛的事情,我們對於三界六道遠有所牽掛,遠沒放下,而放下就了了。
塵緣了了的人,就是成熟的根性,在這個法門裡面來說,就等於法身大士,
雖然見思煩惱完全沒斷’可是決定沒有貪戀,一心一意夭天念佛,等佛來
接引。什麼時候得到這個消息,比什麼事情都歡喜,比什麼都高興’這個
就是等於同生性,等於同生性的菩薩’實際上他就得三不退,就是圓證三

84
不退了。雖然現在這個身在娑婆世界,名字早已經標列在西方淨土,這個
時候念的佛號’聲聲佛號壯大七寶池中的蓮花,聲聲佛號增長蓮花的光彩’
這是一個真念佛人,把世間什麼樣的事情統統放下了。︵節錄白︽阿彌陀
經要解︾﹦I≡I趴︶

Z之








℃一






•\
為什麼?從初發心’像我們現在就可以開始學,一直到等覺菩薩遠是修這
六個法門,可見得這裡面的淺深、境界﹑廣狹的確是不一樣。第一是﹁布
施﹂,我們眼前要學的,布施就是放下,就是拎,把煩惱、憂慮放下’凡
是於道業有障礙的統統放下,這叫布施。壁﹣﹃如錢財對我們修道有妨礙,我
們真的就要放下,不放下,道業就有障礙。所有一切牽腸掛肚的東西統統
要放下
下,,︿
心裡面只牽掛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除此以外,應當要統統放下。
這是講第一 個布施。

85
第一一是﹁持戒﹂。持戒就是守法’不僅佛法裡面基本的戒律,世間憲
法、法律,乃至於不成文的風俗習慣’我們都要遵守’正是所謂﹁菩薩所
在之處’今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我們必須遵守別人的風俗習慣﹑法律制
度,人家才會歡喜,因此要人境問俗。我們到一個新的地方,生疏的地方,
一定要問問他們的風俗習慣,我們要能夠跟他相處,這都包括在持戒的範
圍之內。所以不要以為持戒只是佛經上講的戒律,那就錯了,這個範圍非
常大,就是遵守社會秩序。
第三是﹁忍辱﹂,忍辱就是要訓練耐心‧︽金剛經︾上雖然講六度,它
特別強調的是﹁布施﹑忍辱﹂這兩樁’尤其是末後告訴我們,二切法得
成於忍﹂。因此無論是世間法、出世間法,我們沒有耐心就沒有成就。學
任何一種東西都要相當長的時間,確實一分功夫才有一分收穫’我們不肯
下功夫就想得收穫,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一定要培養自己堅毅的耐心。
第四是﹁精進﹂,精進就是曰新又新’天天要求進步。第五是﹁禪定﹂

86
,心有主宰,不會被外境所動。壁﹣宮如以學佛來說,佛法有無量的法門,我
在無量法門裡面只取一個法門,其他法門在我面前,我的心絕不動搖,我
遠是老老實實學我這個法門,這叫禪定,定於一。第六是﹁般若﹂’般若
是智慧,智慧就是現在講的理智,決不能感情用事,咸情用事沒有不壞事
情的,所以一定要理智。般芳’就是教我們在曰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
物,要依理智,不能用咸情。這是六波羅蜜,我們眼前應當要學習﹑要遵
守的。︵節錄白︽阿彌陀經要解︾大意2l&∣田︶
︵六九︶說到﹁業﹂,微細的業就是念頭,我們起一個善念就是善業,起
一個惡念就是惡業,惡業不能帶,善業也不能帶,所以佛教給我們這個念
佛法門叫修淨業。什麼叫淨業?善惡兩邊都離開就清淨了,這樣說來,當
然惡事我們不能做,但善事要不要做?善事應當做’做了那我不就帶了?
佛告訴我們,事情要做,不要著相’那就不帶。事情沒有做’天天在想,

87
雖然我們沒做事情’但我們想’想是執著,遠是帶著,遠是不行’所以最
要緊的是心清淨’作而無作,無作而作。我們造一切善利益眾生’不著相,
不要天天想著﹁我做多少好事情’佛菩薩一定會保佑我。我對人有多少利
益,給人多少恩惠﹂。常常念著這個’這就是業,這個業會把我們緊緊的
拉在娑婆世界,使我們去不了極樂世界,所以要把這個全放下。好事儘管
做,與大眾結法緣’決定不著相,做完了,心地乾乾淨淨,想都不想它。
要想什麼?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拜阿彌陀佛,那我們就決定成功,
這樣就叫做淨業。帶業最低限度要這樣子做法。我們才能成就。︵節錄自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2l宗l田︶
︵七○︶﹁念佛法門﹂裡面有﹁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
佛﹂,X分很多種類,這麼多種類當中,我們取一個最簡單、最容易,而
且決定靠得住的’那就是﹁持名念佛﹂。小本︽阿彌陀經︾修行的方法就

88
特別著重在持名念佛’執持名號。以這個方法修,就是我們要想,想阿彌
陀佛,念阿彌陀佛,拜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其他的都暫時放在旁
邊’不用去管它’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不要以為過去我拜觀音菩薩,X
拜釋迦牟尼佛,X拜藥師佛,今天我要是專念阿彌陀佛’那些佛菩薩會不
會見怪?好像我對不起他的樣子。從前我念︽法華經︾,X念︽金剛經︾’
X念︽愣嚴經︾,念了一大堆,現在統統都不念了,心裡感覺得有愧疚,
這就是我們的煩惱’就是我們的障礙‧今天果然一切都放下’專念阿彌陀
佛了’本師釋迦牟尼佛合掌讚歎我們、恭喜我們’我們這一生成就了。藥
師佛也讚歎我們,觀音菩薩也讚歎我們,沒有一個不讚歎的,諸佛菩薩歡
喜、讚歎,總算我們今夭找到一條正路了。以前念那麼多,心是散亂的,
不能念到一心,而一心才能成佛,一心才能往生,槁多了決定是障礙,決
定不能成功。所以,自己要有正確的認識。如果認為諸佛菩薩遠會見怪的
話’這是拿我們凡夫的心去猜度佛菩薩’以為佛菩薩跟我們一樣’這是很

89
大的錯誤!︵節錄白︽阿彌陀經要解︾大意2∣宗I田︶
︵七一︶我們要是真正想到彌勒內院,有一個抄近路的方法’走什麼近路?
走西方淨土,西方淨土的水準很低,﹁信願行,萬修萬人去﹂。到了西方
極樂世界,彌勒菩薩在西方極樂世界教唯識,他是唯識專家》所以我們今
夭對﹁法相唯識﹂有興趣的,先把它放下,暫時不學’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跟彌勒菩薩學,他在那裡教唯識’何必在這裡絞腦汁?自古以來,學法相
唯識宗的壽命都短,為什麼?用腦過度,這是真的。我們看中國歷史,學
法相唯識宗沒有超過七十歲的’壽命都不長。實在是用腦過度’因此何必
去惹這個麻煩!如呆我們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看到彌勒菩薩,問他說:﹁彌
勒菩薩,聽說你那裡也不錯,我們到你那裡觀光﹂,彌勒菩薩一定很歡迎
的說:﹁走,跟我一道去﹂,多白在!這抄近路。而我們生到彌勒淨土不
一定能到西方,我們要求老師說..﹁我跟你一起到西方﹂’老師不帶我們

9O
去’要我們乖乖在家裡學習,他去上課,他不帶我們去。所以遠是西方淨
土靠得住’遠是西方淨土好。︵節錄自︽阿彌陀經要解︾大意﹦I宗I三︶
︵七一一︶六度的忍辱跟布施是助道’幫助我們念佛達到功夫成片’幫助我
們達到一心不亂。布施就是放下。布施’千萬不要誤會,一說到布施,馬
上就要出錢出力,不是這個,這是布施裡的一種。布施裡最重要的是把我
們的煩惱、成見布施掉,往外頭送’錢也要往外頭送掉’煩惱送掉’我就
沒煩惱了;生死送掉’我就沒有生死了;我執送掉,我就沒有我執了,要
把這些東西布施掉,我們才能成佛。把我們的成見、意見、分別執著妄想
統統布施掉,這就是真正助道的因緣。會布施的人把這些東西布施掉了,
這樣才能得一心不亂。︵節錄白︽阿彌陀經要解︾大意﹦I宗I8︶
︵七三︶四念處’第一個﹁觀身不淨﹂。我們要覺悟,我們這個身不清淨’

9l
我們身體毛細孔裡流出來的是什麼東西?就知道我們這個身不清淨’﹁淨﹂
這個字在我們娑婆世界沒有,這個要覺悟。︵節錄自︽阿彌陀經要解︾
◎︼【◎J】◎山︶
一一
竺叩 一一﹁觀受是苦﹂,我們現在的受用、享受是苦’我們的享受只有苦
沒有樂。。如果我們享受’感覺有樂,那是我們的苦暫時停了一下,所以覺
得很樂;;是苦暫停,不是真樂。︵2l3l&︶
心無 ﹂,這個﹁心﹂是妄心,就是念頭,一個念頭起,



,一

個念頭滅,妄念紛飛 ’這裡面包括我們種種的思想見解’要曉得這是無常
無常就不是真實的,換句話說’這是妄念、妄想。真常的,所謂﹁常住真
心﹂’清淨心才是真常。佛法,特別是禪家所說的,﹁正念是無念﹂,無
一切妄念就是正念,正念就是真心’所以﹁真心離念﹂,六祖所謂的﹁本
來無一物﹂,真心裡面本來沒有一個妄念,所以佛教我們觀察所有一切的
妄念是無常的。︵節錄白︽阿彌陀經要解︾大意2∣﹦I3︶

92
第四﹁觀法無我﹂’﹁法﹂是一切諾法’﹁我﹂是主體﹑主宰的意思’
一切法白己都沒有主宰,這句話意思就是我們看一切法都沒有白體,也就
是統統是因緣所生法,當體即空,沒有一樣東西是實在的’所以說無有白
性,沒有白體。明白一切法沒有自體有什麼好處?我們對一切法就不執著’
曉得 切法的真相 在動物有生老病死 我們 不老做不到 ,相心
不死也做
,一

』︾

,
o
不到 自己做不 了 主 無我 植物有生住異滅,它也做不了主





,

,
o
礦物有成住壞空,遠是做不了主。所以我們觀察整個宇宙人生,實實在在
它剎那剎那在變化,所以確確實實萬法無常、萬法無我,這是宇宙人生的
真相︵節錄白︽阿彌陀經要解︾2I3lR︶
這是四念處觀’我們對於自己身、受、心﹑法;法包括我們的生活環
境’我們都能夠破看破。能看破就能放下’所謂是看破身心世界,我們用
這一勻阿彌陀佛要能夠破身心世界。所以,這四念處我們要常常記住。
︵◎︼I◎JI◎∞︶

g3
︵七四︶﹁四如意足﹂就是放得下。四念處是叫我們看破’看破之後要能
放下。能看破、能放下,念佛才能得一心,往生才能真正有把握’所以要
放下。什麼叫如意?中國人這個如意,它造的形態,那個頭是轉過來的,
意思怎麼樣?取回首如意,我們回頭就如意了,取這個意思’跟佛門所講
的﹁回頭是岸﹂是一個意思。古時候凡是大福報的人,他手上拿個如意,
享,享 滿了禍就來了
逖--﹣惕白己福不能滿 所以有福的時候 我們趕緊要回

,

頭,回頭就如意了,取這 在佛法裡面就
個意 田心○





不邑



如意足﹂也是講修四種定,定裡面有福。它這四種名稱第一個是﹁欲﹂’
第一一個是﹁精進﹂,第三是﹁念﹂,就是﹁念如意足﹂,有些地方稱作﹁心
如意足﹂,是一個意思。第四叫﹁慧如意足﹂也叫﹁思惟如意足﹂。這是
四如意足。︵節錄白︽阿彌陀經要解︾2∣3I忌︶

g4
︵七五︶我們對現前的環境要知足,知足,一般人看起來消極。不錯,我
們對於現在物質生活享受是消極,但我們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的追求是積極
的。如果我們對現前物質生活環境追求得太積極,對西方極樂世界就消極
了,這是得不償失的。這個世界怎麼樣享受’也沒幾年’我們能享受幾年?
人生不滿百 百歲的人有幾個呢?所 受不了幾年,為什麼不到西方
以吉子


,
極樂世界去?那裡 短暫的幸福追求要能夠拎棄’我們 裡面就

ju

右于

jDV、

奎土

o
安了’就知足了。所以’這個事與理都要把它看破’都要能夠放下。︵ 結即
錄白︽阿彌陀經要解︾﹦∣3∣a︶
︵七六︶︽阿彌陀經要解︾說..﹁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次不人,雨
打不濕,如銅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修淨業者,不可不知也,大本
阿彌陀經,亦以發菩提心為要,正與此同﹂。這一段話是非常的重要’所
以我們自己要常常反省,我們白己是不是真的有願’真的信了。真的有願,

95
平常嘴巴講講,實際上未必。為什麼?假如有個大難臨頭的時候,他還要
顧生死,他不想死,他不想走了’這就是信願都有問題。壁﹣巨如我們在這個
地方念佛’念佛的目的是求往生,這個房子忽然起火了,或是一個大地震
來了,我們趕快往外頭跑﹚去避難了,這是信願全無!平常講的要發願,
要求往生,到時候都是假的,全是假的。所以這就是功夫,就看我們真心。
一個人真心的時候,他真的如如不動’﹁這正好,機會到了,往生的
機會到了,一心一意的加緊念佛﹂,他就走了。所以信願不容易!不要看
得那麼簡單。我們白己真的認真一反省、一檢點,自己的信願能打幾分?
恐怕都不及格。因比我們念念之中要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念念都是求生
淨土。一有這個機會,馬上就把握住,歡歡喜喜求往生,絕對不願意在這
個娑婆世界多待一天。這世界苦,有什麼值得留戀的?所以我們應當要覺
悟。︵節錄白︽阿彌陀經要解︾2I3∣﹦︶

96
︵七七︶我們念佛的時候,一定要牢牢的記住﹁心如佛﹂,我們的心跟佛
心一樣。佛心是什麼心?清淨心、乎等心、覺心;覺而不迷。所以’我們
念佛的時候心要清淨’心要平等’心要像佛’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世法當
中隨緣就好’不要攀緣’攀緣,心就不清淨’心就不平等’好事不如無事’
這要記住。世間第一等好事是有工夫念佛’真能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老
實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這個人就是天天在做好事,做第一等的好事。也就
切放下 求生淨土 專念阿彌陀佛,這叫真正覺悟,看得破 、放得

o ,
,

下,是修第 慧的大事 所以’心要如佛’願要如佛。︵節錄白 ︽阿彌



陀經要解 研習報 止口◎︼∣◎叨』◎▲︶


︵七八︶中國祖師大德們常說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不生淨土

【╴╴

o
道輪迴的原因
一︹ 淨田鈇很
…多 但許多原因裡面 重要的就是情愛 說得淺


,

,
,
顯、明白一點就是男女之愛’這是六道生死輪迴第一個因素。有幾個人能叨
把這個看破,能把這個放下?果然看破、放下了,就決定超越六道輪迴。
念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如果這一關看不破,還是不能往生。為什麼?
這條繩索綑住我們,阿彌陀佛拉都拉不動,沒有法子,所以一定要把這個
斷掉。但這個斷掉絕對不是絕情無義,不是的,其實講穿了,世間那個愛
情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騙自己又騙別人’虛情假意。怎麼知道是假的?
今夭愛了,明天X吵架’後夭X離婚了,這不就是假的馮?哪裡是真的!
我們應當冷靜想一想’愛情到底是真的、是假的’我們就會覺悟了。︵節
錄白︽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2∣£l磊︶
︵七九︶我們凡夫習氣重,白己經常控制不住,X造作惡業,造了以後要
趕緊懺悔。這個懺悔是什麼?要趕緊念佛,念佛就是懺悔;做錯了不要去
想它,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好。念阿彌陀佛就是懺悔,不
必用其他的方法,把念頭轉過來,惡念轉成阿彌陀佛,這樣就好。這才符

g8
合世尊及一切諾佛為我們講的淨土法門,為我們講的淨土經典’教給我們
修行的方法。所以說一切善念、惡念,什麼念頭統統放下’就念阿彌陀佛
就對了,就一點都不錯。淨宗懺悔是這樣懺悔法,不是叫我們念懺悔文,
不是叫我們去拜懺,不是的。那個懺不了,愈懺是愈麻煩,愈懺妄念愈多,
業障愈重,懺不乾淨的。所以’什麼都不想,統統放下,一勻阿彌陀佛念
起來,什麼都懺掉了,這個好,這才是真正究竟圓滿‧︵節錄自︽阿彌陀
經要解︾研習報告2∣£i3︶
︵八○︶古人所講:﹁人命無常,石火電光﹂‧人命像什麼?像閃電一樣’
一剎那。能夠覺悟的,趁著現在身體還健康,還沒有老,遠沒有病’要振
作精神’要把世間一切拉拉雜雜的事情,能放下的盡量放下,不要再去找
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要把全部的時間、全部的精神
辨自己的大事,這個大事就是老實念佛。有一天光陰念一天佛’有一個鐘

gg
點光陰念一個鐘點佛’這是真的,除此之外,其他的統統是假的。如果不
覺悟’遠是迷惑顛倒下去,將來後悔莫及’那是真的,不是假的。︵節錄
自︽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曰l£IB︶
︵八二我們遇到念佛法門,就如彭際清居士說的,這是我們無量劫來希
有難逢之一曰‧我們究竟要怎樣珍惜它?這就是古德常常教導我們的:﹁老
’實念佛﹂,唯有老實念佛才是落實珍惜。怎樣才算老實?第一,我們對於本
經︽阿彌陀經︾、持名念佛的方法絕不懷疑,若有懷疑,必須要親近善知
識’認真的去研究、去討論’務必要斷疑生信。第一一是決定不夾雜’把世出
世間一切萬法暫時放下’一心一意來念佛。第三個是不間斷,一一六時中保
持著這一句佛號,真信切願,資糧具足決定往生。這是佛祖、一切大德教給
我們一生當中成辦的不一一法門。︵節錄白︽阿彌陀經要解︾大意二I﹦I曰︶

lOO
︵八一一︶五逆十惡在臨命終時遇到善知識教他念佛求生淨土,他一接受之
後,確實十念或是一念也都能往生。像唐朝的張善和、張鍾尷,這些都是
生前從事於屠宰業的’一生都在殺生’所以殺業非常重,臨終的時候地獄
相現前。張善和在臨終的時候見到許多的牛頭人來討命’因為他一生殺牛’
在這個時候他真正恐怖到極處’大叫救命。他的緣很殊勝’正好有一位出
家人從他家門口經過’聽到裡面喊救命的聲音,這位出家人就走進去看看,
問問什麼事情’張善和就說好多牛頭人向他討命。這位出家人聽了之後,
就趕緊點了一把香交給他’叫他大聲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接
著這一把香立刻就順從法師的教誨,念到十聲’他就說牛頭人不見了,佛
現前了,接引他往生。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事證,證明五逆十惡之人,臨終
十念、一念也能往生’而且決定往生。
但是,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臨終十念可以往生,所以現在多造一點惡業
不要緊,臨終遠來得急,我們要這樣想法那就大錯特錯了。為什麼?像張

lOl
善和,至少他必須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臨終時頭腦很清醒。我
們看看,有許多臨命終的人已經昏迷不醒’甚至連家規眷屬都不認得’在
這種狀況之下’即使助念都不能產生效果。我們能夠保證我們在臨命終時
頭腦很清楚馮?這不容易得到。第一一個條件,在這個緊要關頭的時候,遇
到一位真正善知識提醒我們念佛’這個也很不容易’我們有沒有把握在白
己將來臨終的時候,會有個人提醒我們念佛?第一一一個條件’這一提醒,立
刻就接受,毫不懷疑,一切萬緣統統放下,一心念佛專求淨土’這也是非
常不容易的。這是必須具備這一一一個條件,臨終一念、十念才得往生。︵節
錄白︽阿彌陀經要解︾大意2I﹦l氓︶
︵八三︶有同修問老和尚說:他是很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可是這個地方放
不下,怎麼辦?老和尚回答說:你放不下就不能去,這很簡單,要想去就
必須放下。壁﹣﹦如我們從台灣到美國來,想到美國來的時候,如果不把合灣

lO2
放下,就到不了美國’跟這個情形一樣’所以這個世界放不下,西方極樂
世界就去不成。因此,兩者好好的去衡量一下。我們這個世界苦’太苦了,
如果不想離開這個世界,我們的來生比這一生更苦。為什麼?我們想想,
從早到晚我們想了多少樁好事?想了多少樁壞事?如果我的思想﹑念頭、
所作所為’損人利己的事情多,利益眾生的事情少,換句話說’造的惡業
就多’善業少’那來生的果報當然不如這一生’這是一定的道理。不能往
生西方’在這個世界輪迴,一定是每況愈下,只往下面轉,不是往上面轉
的’這是事實真相,我們必須要把它認識清楚。我們如果真的搞清楚之後,
才曉得非去西方極樂世界不可。︵節錄白︽佛說阿彌陀經要解︾2I邑∣2︶
︵八四︶我們想前想後、想東想西、患得患失’都叫做妄想、執著。殊不
知這些妄想﹑執著都不是真實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這要真正覺悟。真
正覺悟、真正明白了’我們才肯放下。這一放下,人就覺悟了’心就清淨

lO3
了。不但在世法上一切法了不可得’連我們白己這個身也不可得’身要可
得’為什麼要衰老’為什麼要病?身要真的是自己,那應當年年十八,應
當長生不老,那才是真的‧它天夭在起變化,剎那剎那在變化,哪是真的?
沒有一法是真的。人與人之相處’人與這個世間相處,要曉得那是一個
﹁緣﹂字。緣聚散無常,緣聚的時候不要歡喜’假的;緣散的時候也不要
悲哀’緣散那是正常的,本來就如是,都在一個緣。所以,佛法講這個世
界叫﹁緣生法﹂’因緣生法。凡是因緣生法都不是真實的’所以說:﹁凡
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佛把真相給我們說明了。我們要明白這個真相
的究竟,那就要白己成就圓滿的智慧。圓滿的智慧怎樣才能成就?到西方
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那是最快速的方法,最直捷的方法’我們才能將宇
宙人生的真相徹底明瞭。所以,諸佛祖師才教給我們修學淨土的三個重要
條件,即信﹑願、專持名號,這就是修學念佛這個法門最重要的三個條件。
︵節錄白︽佛說阿彌陀經要解︾﹦l邑∣B︶

lO4
︵八五︶我們要想真正達到功夫成片,伏斷就是功夫成片’那﹁欣厭﹂這
兩個字決定要有。﹁厭﹂就是我們要把這個世界真的放下,從心底放下。
在這個世間一切隨緣,都不執著,都不計較,一心一意求生淨土,一心一
意要見阿彌陀佛。這個心要非常的強烈,我們那一勻佛號白然就相應,將
來往生,自己希望站著走、坐著走,沒有一樣做不到的。如果我們對這個
世間遠有貪戀、還有放不下’這都是障礙’這是我們必須要清楚﹑要明白
的。在世法裡面最大的福報’不是財富﹑不是地位、不是權勢’最大的福
報是我們走的時候走得瀟灑、走得白在,這叫真正的福報。我們到西方極
樂世界作佛去了’我們想想看,還有哪個人福報比這個更大的?這才是真
實的福報。︵節錄自︽佛說阿彌陀經要解︾2l﹦∣£︶
︵八六︶我們只要一心念佛,乃至十念成功的,這個十念是講臨終的十念,

lO5
不是講平常’臨終十念都可以往生。但是臨終十念要有條件的,確實不是
人人能做得到的。第一個,他在臨終的時候神智清楚,不迷惑顛倒’這個
條件最重要。第一一個條件’臨終的時候有人提醒他,有善知識提醒他。第
三個條件,他經別人一提醒,他真的能放下’真的能求願往生。要具足這
三個條件,臨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但是這三個條件,說實在話是相當
不容易,三個條件都難。因此我們遇到念佛法門,一定要珍惜,一定要在
平時努力,千萬不要有僥倖的心理,這點非常重要。臨終神智清楚這是最
大的福報,我們俗話也講﹁好死好生﹂。人會墮落到三惡道,他怎麼去的?
他是迷惑顛倒去的,也就是說糊裡糊塗去的;如果他很清楚、很明白,絕
對不會去三惡道。可見得臨終神智清楚是人生最大的福報’他來生不墮惡
道,來生不受苦。這個福報一定要這一生修,福從哪裡來?在曰常生活當
中常常存心為善,常常存心利益眾生,這就是福德的根基。︵節錄自︽佛
說阿彌陀經要解︾2∣邑∣﹦︶

lO6
︵八七︶佛在人滅之前跟阿難講的﹁以戒為師﹂,佛在世我們以佛為老師,
佛不在世我們以誰為老師?佛就講﹁以戒為師﹂。可是佛在過去曾經常常告
訴我們,叫我們﹁以苦為師﹂。所以一個修道人,無論在家、出家,生活能
夠清苦最好,因為清苦的生活’我們常常有一個出離心。譬如我們求生西
方極樂世界是真正想去,但這個地方生活過得太舒服、太白在,就不想去
了。所以,一切還是苦一點好。佛法雖然說不修無益的苦行,不贊成吃苦,
但是釋迦牟尼佛常常讚歎苦行的這些弟子。苦行的弟子,第一個就是他真
正有出離心,第一一個也可以做一般修行人最佳的榜樣,這些物質享受的東
西統統能夠放下,一心在道。︵節錄白︽佛說阿彌陀經要解︾﹦!邑I岑︶
︵八八︶念佛並不是說一夭一定要念多少,漓益大師在︽要解︾裡面並沒
有這樣說法’說的是念佛功夫之淺深,沒有說念的數量多少。功夫淺深從

lO7
什麼地方看7心愈清淨’功夫就愈深。假如我們一天念十萬聲佛號,我們
的妄想、煩惱遠是照樣起來,那沒用處,那就是古人所說的:﹁喊破喉嚨
也枉然﹂!一定要能夠看破,要能夠放下。這個放下’並不是我們把工作
放下,不是把每夭的事務放下,不是把責任放下,不是的。是把心裡面的
妄念放下、煩惱放下、憂慮放下、牽掛放下’是放下這些,心清淨了。清
淨心生智慧’有了智慧’無論是處事待人接物’我們會做得非常圓滿’會
做得恰到好處‧世間人把事情做錯’那是糊塗﹑迷惑,沒有智慧。所以’
佛法白始至終是求智慧。︵節錄白︽佛說阿彌陀經要解︾2I邑∞8
︵八九︶世間人,無始劫來的習氣不容易斷,兒女、親人、財富’只要有
一個念頭還想著就不能去極樂世界,這佛號念得再多也不行’必須統統放
下。這個放下要在平時,不要想﹁我臨終再放下遠來得及﹂。經上講﹁臨
終十念一念﹂,理論上沒錯’我們臨終的時候,肯不肯放下呢?這太難了。

lO8
人愈是到臨終’那個貪戀的情愈深,不容易斷。所以平時就要看淡,臨終
的時候就沒有什麼掛礙’都要在平時下功夫,這叫真正的功夫。所以’真
正的功夫不是佛號念多少’不是每天佛拜多少’不是的,那都是表面形式。
真正的功夫,是我們對這個世間一切法看淡了,沒有留戀了,這叫真功夫。
︵節錄白︽佛說阿彌陀經要解︾2l﹦l弓︶
︵九○︶我們果然至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要多久的時間見到真正的效呆?
我們在︽往生傳︾﹑︽淨土聖賢錄︾裡面仔細觀察,於是我們得到一個答
案,大概是三年左右。怎麼知道的?古來不少人念佛三年就往生了,就預
知時至’坐著走的、站著走的,不生病的。近代往生的這些人當中,三年
成就的很多。俠虛老法師告訴我們’諦老有一個徒弟,做鍋漏匠的,諦老
教他一勻﹁南無阿彌陀佛﹂’人家念了三年,站著往生,預知時至站著走
的。這就說明,至心念,一般人大概三年就可以成功。我們念佛念了幾十

log
年,消息都沒有,這就是一一忘一一意在念’就是散心念’不是一心念。要是
一心念,早就成就了。也有人一聽到,﹁三年就往生,三年就死了,這個
法門不能修,這遠得了!三年就死了﹂。可見得,嘴皮上說的往生西方極
樂世界’對這個世間卻非常貪戀,他那個信﹑願都是假的,不是真的。所
以平常念佛裝模作樣,統統是三官一意’能不能往生都是問題。
所以我們白己是不是真的想往生?真要求往生,沒有別的’萬緣放下,
這個重要!一天到晚’牢牢的抓住這一勻佛號,這個要緊,其他的事情都
不要緊。其他的事情’說實在話統統不相千,隨緣隨分就好了,念佛這個
事情要看作我們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我們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都在
學佛,都在念佛,卻都沒有成就,原因在哪裡,毛病在哪裡,我們不能不
知道。把原因毛病找出來,把它消除,我們這一生當然就圓滿成就。白己
實在找不到這個原因,經上說得清楚,祖師大德也講得明白,所以這對我
們來說真正是緊要的關頭了。︵節錄自︽佛說阿彌陀經要解︾2∣邑I=︶

llO
︵九一︶生夭’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佛告訴我們’天有一一十八層天,
每一層裡面境界不相同,果報不相同,因也不相同。佛告訴我們說﹚單修
十善,上品的十善可以生四王天、生仞利天,這是欲界六層的下面兩層。
往上去,欲界上面遠有四層: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夭、他化自在天,單
單修十善,不行,還上不去,還要另外加一點定功;換句話說,心地清淨,
清淨心。雖然說有定功,不能說沒有,但不到家。如果定功真的修成,就
到初禪了,超過欲界到色界天去了。
色界夭離欲了,﹁欲﹂是什麼?佛把它歸納為五大類,五欲,財色名
食睡‧由此可知,初禪以上’財色名食睡這個念頭沒有了’不但是事沒有’
連念頭都沒有了。如果事沒有,還有這個念頭,這個定叫﹁未到定﹂’這
不能到初禪,可以到欲界上面四層;真正心裡沒有這個念頭’那就是色界
天人。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明白這個事實真相’才知道禪難修。這個

l1l
東西不能騙人的,自己要冷靜想一想,財色名食睡’我們遠動不動心,遠
有沒有這個念頭?雖然我們學佛’我們用理性克服了這個煩惱’事上確實
沒有了,事上是放下了,但遠會起這個念頭,只要有這個念頭起來,決定
是欲界,不能生到色界;換勻話說,初禪一定得不到。初禪尚且不得,四
禪﹑四空定哪有分!四禪八定是凡夫定,凡夫這個定都得不到,怎麼可能
有聲聞、緣覺、菩薩的大定?這不可能的事情‧我們這才了解禪難’太難
太難了 都是事 ︵節錄白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今︼︶


止匕




︵九一一︶隨唐時代,古大德做一個比較,將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經’
做一個通體的比較,大家都認為︽華嚴︾第一,所以︽華嚴︾稱為根本法
輪’稱為經中之王。︽華嚴︾跟︽無量壽經︾一比,︽無量壽經︾第一,
第一的第一。為什麼?因為︽華嚴︾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才達到登峰造極,達到究竟圓滿。︽阿彌陀經︾是︽無量壽經︾的小本,

ll2
是最精彩的本子;︽無量壽經︾是︽阿彌陀經︾詳細的說明’這兩個本子
是同一個本子,古人稱為大本、小本,是同一部經。︽華嚴︾最後歸到淨
土’淨土是︽華嚴︾的歸宿,是︽華嚴︾的總結,所以它才是真正的第一。
古人比較到這個地方’我們不妨繼績再往前面來追究,︽無量壽經︾’夏
老居士會集的,分為四十八品,這四十八品裡面哪一品第一?大家都能公
認’四十八願是第一,第六品是第一,全經裡面的第一。四十八願裡面有
四十八條’哪一條是第一?古人說過’四十八願是第十八願第一。第十八
願講的是什麼?﹁十念必生﹂,十念必生就說明了持名念佛第一。從這個
地方’我們才真正認識、真正明白﹁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不可思議!
這樣一個比較,一個推究,得到的一個結論’原來名號功德是這樣的,
一句名號包括一切經、一切法門,沒有一個漏掉的。所以說念一聲﹁阿彌
陀佛﹂’就把所有一切諾佛統統都念到,一尊佛都不漏掉。二即一切’
一切即一﹂,這是︽華嚴經︾上說的,到現在我們才真正搞清楚、搞明白’

ll3
二﹂是什麼?一就是阿彌陀佛。念一句阿彌佛,就是念一切諸佛;念這
一部︽阿彌陀經︾,就是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無量無邊的經論,就
是這一部︽阿彌陀經︾。這個我們搞清楚、搞明白了’其他的遠不放下馮?
自然就放下了‧原來我們放下的是渣子,我們要的是精華。這一切法門的
精華,就在此地。所以一定要有理智、要有智慧,我們才會選擇這個究竟
了義的第一法門。︵節錄白︽佛說阿彌陀經要解︾﹦∣曰∣齒︶
︵九三︶所謂﹁道風﹂,就是修行的方法,壁﹣﹣如印祖的道場,就是一勻佛
號念到底,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一樣,常年佛七,這是他的道風。﹁學
風﹂,專一淨土五經,五經以外的統統不涉獵,都不看,都放下。學風是
解門’我們修學理論的依據;道風是實行’我們真幹’這才叫道場。假如
這個道場裡面,學得很雜’學得很多,同學們在一塊,實在講’無所適從’
這不能成就。說得好聽一點,種一點善根而已,除了種善根之外,沒有辦
法成就。因為什麼?不專不精。我們講的﹁精進﹂,他不是精進,他是雜

ll4
進、亂進,所以不能成就。這是我們應當要特別注意的。︵節錄白︽佛說
阿彌陀經要解︾曰I邑∣矣︶
︵九四︶業障是什麼?亂心是業障’妄想是業障,煩惱是業障,憂慮是業
障’牽掛是業障,在心上有了這一句佛號,這些統統都沒有了,業障就消
除了‧為什麼我們念這個佛號遠有這麼多的業障?妄想、煩惱、憂慮、牽
掛為什麼還放不下?這個放下是功夫。放下要靠看破’我們為什麼放不下?
沒看破。我們真看破’當然就放下。什麼叫看破?那些是假的、是空的,
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譬如今天有災難來了,我們打妄想,在那裡計較能解
決馮?解決不了的。如果打個妄想問題就能解決,佛馬上拜我們做老師了,
所以是解決不了的,那只是空想、妄想。
怎樣能解決問題?把一切放下’心定下來,定心能解決問題。清淨心
生真實智慧’什麼問題都解決了。我們不知道這個道理’不曉得這個事實

ll5
真相,所以我們那些拉拉雜雜的東西拎不得放下。遠以為自己有本事,遠
以為白己有聰明智慧能解決問題’所以那些憂慮牽掛是多餘的。我們應當
聽佛的話,應當接受佛的教誨,統統捨掉,恢復到清淨心,這個亂心不得
不佛,我們的業障、罪障統統消除了。心清淨,智慧開了,所有一切問題
都能達到圓滿。這是佛法給我們的真實利益,真實的教誨’能相信、能接
受的人就有福了。︵節錄自︽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便蒙鈔︾﹦I﹦≡︶
︵九五︶念佛的功夫,什麼樣子才叫做功夫成片?因為念佛念到功夫成片
才能往生,這是往生最低的標準。功夫成片的境界是無論在什麼時候,無
論在什麼處所,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不會有雜念、不會有妄想,佛號
在心中成一片。一切時、一切境界裡都有佛號現前,這佛號功夫有力量,
把我們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妄想壓住,那個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阿彌
陀佛,這才能往生。所以念佛人要緊的是放下萬緣,念佛堂主七法師那個
口頭禪’就是常常提醒大家..﹁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正念就是阿

ll6
彌陀佛。由此可知,這個才叫做念佛。這樣的功夫,世間任何一個人都能
做得到,就怕我們不做,我們如果做,都能做得到,這是這個法門的好處。
不像其他法門,其他法門確實我們做不到;這個念佛法門只要肯幹,沒有
一個做不到的,這就是所謂的﹁萬修萬人去﹂’生到極樂世界就決定證不
退轉。︵節錄白︽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便蒙鈔︾二I二I室︶
︵九六︶輪迴這一關很不容易突破’只要有絲毫的留戀,我們就出不了三
界。阿彌陀佛雖然慈悲’臨終來接引,我們這個地方有留戀,遠不想去’
佛對我們無可奈何,這就去不了。由此可知,我們過去生中沒有能夠往生,
就是這個牽掛沒有斷乾淨’或是拎不得我們的財富,或是拎不得我們的親
人、兒孫,總有個事情牽掛在心裡,又留戀拎不得離開,這就完了!我們
那個佛念得再好,我們的願再切,只要有這個牽掛,就把我們拉下來了。
所以我們總要把這些原因找出來,這一生當中我們把這個原因消除’使我

ll7
們求生淨土沒有障礙,這才行!所以一定要放下,要徹底放下,要放得乾
乾淨淨,不能有絲毫留戀,如果留戀,我們這一生X空過了。這一生空過,
也許我們認為來生接著再修’但是我們來生能不能得到人身?如呆得不到
人身,那就沒法子修了。縱然得到人身,我們能夠保證能遇到佛法馮?︵節
錄自︽阿彌陀經要解︾演義曰l田∣宙︶
︵九七︶菩薩行裡面,徹始徹終可以說就是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都離不開
﹁布施﹂’可見得布施重要。﹁布施﹂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樣重要?
我們要曉得,凡夫之所以成為凡夫,一一乘之所以成為一一乘,乃至於權教菩
薩都不例外,迷惑顛倒的根本原因就是﹁貪愛﹂,布施就是把貪愛拎掉。
就是這個貪愛害得我們生生世世搞六道輪迴,吃了這個虧,上了這個當。
所以菩薩修行裡面’第一個就是教我們放下’教我們拎。布施就是放下,
布施就是拎

ll8

小乘人
小乘 人,像阿羅漢、辟支佛,他們把三界六道裡面的五欲六塵,五欲
就是﹁財色名食睡﹂,他們把這個拎掉了;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所以
證了阿羅漢果,證到辟支佛果。但是他們的無明沒有能放下’我們常說一一
乘人,我執放下了,法執沒放下,所以這個不究竟。權教菩薩的確很難得,
也發心學佛,以六度教化一切眾生;但是他四相沒放下,就是︽金剛經︾
上說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能放下。他是我能度,許多眾生
都被我度了’就是遠有能所沒有放下,所以不究竟。佛的意思要我們徹底
放下’雖然廣度眾生,像︽金剛經︾上說的﹁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怎麼夭
夭度眾生,說沒有眾生得度?是因為佛度眾生不著相’完全沒有四相,沒
有四見’所以他的心是清淨平等,這是徹底的放下,可見得布施非常重要。
至於修行的過程當中,我們要看白己哪一種煩惱最重’就從這個地方
下手。就好像治病一樣,哪一個病最重,這個病是要命的’先治它。一身
的毛病,先治哪個?先治最嚴重的。這個最嚴重的治好了,命可以保住了,

llg
然後慢慢再治小病。學佛也是如此,看看我們白己對五欲六塵哪一種貪心
最重,如呆我們對財看得最重,先把財放下,從這上面先下手。如果色看
得最重,那就先從色這一邊把它放下,放下就是布施掉;如呆對於名看得
很重’就先從名放下。所以每一個人毛病習氣不相同,要知道自己哪一種
貪嘗取重’就從這裡下手’決定能夠得到利益,得到效呆’這個是要認真
去做的。所以我們要記住布施就是放下,就是拎掉。︵節錄白︽無量壽經︾
◎NI◎凶I◎J︶
︵九八︶老和尚說他從前沒有學佛的時候,就喜歡念書’所以書本看得比
生命遠重要’貪圖這個束西。以後才覺悟,如果再不放下’將來死了以後
去往生,到哪裡往生?到經書裡頭去做書蟲了,這遠得了!這不得了。所
以趕緊把它丟掉,這不能貪,這不可以貪。我們就曉得﹁惺貪﹂這個果報
不可思議。所以如呆我們家裡的房子建築得很美,我們很喜歡。我們要是

l2O
放不下,好了,來生的時候如果沒有因緣,我們就到這個家裡來投生了,
投做什麼?小貓、小狗﹑老鼠、蟑螂、螞蟻,這遠是他的家,他遠沒有離
開’就搞這些東西去了。所以我們看這老鼠﹑蟑螂,我們不要小看牠,牠
從前是這個地方的主人。因為牠拎不得這個地方,沒有別的地方去了,只
好到這裡來投胎。所以佛教給我們樣樣要放下、要拎棄。住的房子最好能
避風雨就好,不要搞得太奢華’我們不需要怎麼樣的佈置,為什麼?沒有
貪心。將來走的時候,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方便’好去。要是佈置得非常
富一麗堂皇’臨命終時還想著這個地方’還拎不得,阿彌陀佛不等我們了’
早就走了,那我們就完了’這一生就空過了。所以對於一切受用簡單、樸
實’得過且過,決定不要增長貪心,這一點非常重要。︵節錄自︽無量壽
經︾8∣田I巳︶
︵九九︶西方極樂世界的這些大眾,每天都到十方諸佛國土去供佛﹑去聽

l2l
法,所以博學多聞。由此可知’四弘誓願裡面:﹁法門無量誓願學﹂’這
不是現在學,現在做不到,一定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學。去到西方極樂世
界,我們有這個能力,有這個緣分,每夭去參訪十方諸佛’聽十方諸佛講
經說法’哪裡還不開悟!當然開悟’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聰明人在現在
這個世間不學,現在要緊的是如何能夠到達西方,現在我們要做這樁事情。
現在我們要是博學多聞’必然把往生西方這個機會錯過了。我們學得太多、
學得太雜,心不專一’到臨命終時’求阿彌陀佛也不靈光了。所以現在確
確實實真的要把萬緣放下,不但世緣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節錄白︽無
量士諍經︾8I已Pα︶
︵一○○︶持名念佛法門,學習非常之簡單,有三個祕訣,第一個,決定
不能懷疑;第一一個,決定不能間斷‧這一句阿彌陀佛,保持一一六時中,就
是講的曰夜,心裡面有阿彌陀佛。口間斷沒有關係,口念久了會累’可以

l22
休息休息’心裡面不能斷。功夫好的人’睡覺作夢也會念佛’那是最好的,
我們現在初學的人還做不到。所以我們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冉念。
當我們工作的時候,把佛號放下’專心工作;工作做完了,佛號馬上提起
來。持名念佛這個法門之所以殊勝’就是因為隨時隨地可以修,沒有拘束’
行住坐臥都可以念,站著可以念,走著可以念,坐著可以念,睡在床上也
可以念’這多方使;其他的法門修學就沒有這麼方便。但是睡在床上的時
候,念佛不要出聲音’因為這樣會傷氣﹑傷身體,可以心裡念,默念;或
者可以放錄音帶聽,心裡面跟著念,不要出聲音。所以這個法門,不管在
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場所’統統沒有障礙,這是這個法門之殊勝,這是
不間斷。
第三個祕訣是不夾雜,所以它要專、要純。夾雜’我們的功夫必然就
間斷,一定就不專、不純。真正能夠做到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做到
這九個字,沒有不成就的。我們要是真正用這個方法修三個月’我們就法

l23
喜充滿,就得到初步的效果’確實心清淨,煩惱少,智慧增長,身心安樂。
再繼績不斷修學三年、五年’就能達到生死白在。我們想想看’哪個法門
能有這麼快的?短短三、五年當中可以做到生死白在’這真正是不可思議!
確實任何一個法門都做不到!︵節錄自︽無量壽經︾!玄義8l﹦∣2︶
︵一○二我們心裡面沒有妄念,只有一念,這一念是什麼?﹁南無阿彌
陀佛﹂。我們心裡頭只有這一念。有工作的時候,我把佛號放下,全心全
力的工作;工作完了’我就一心念佛’這叫做一心稱念。我們這樣子,工
作也做好了,佛也念好了’為什麼?都專心!同修們也許有疑問,我工作
做完了遠得要去想,想什麼?明天工作怎麼做法,如果不想’明夭工作怎
麼辦?這個說法聽起來也滿有道理,其實一點道理都沒有,為什麼7土作
放下來之後,腦子裡想的叫胡思亂想,所以沒有道理。不如整個把它放下’
讓精神輕鬆,頭腦清淨,清淨心能生智慧。明天事情一接觸’我們的智慧
就現前,處理得圓圓滿滿,周周到到,比我們打胡思亂想高明不知道多少

l24
倍!因為我們從來沒有試驗過,所以不曉得。因此我們事情放下的時候,
一心念佛’心清淨什麼都不想;事情來的時候,佛號放下,面對著事情清
清楚楚,明明白白’處理決定不亂,這是祕訣。這對我們身心都健康’佛
門裡面講,作而無作,無作而作,精神體力都愉快,為什麼?不疲倦!我
們今天為什麼工作會疲倦?妄想太多了,所以才疲倦,沒有妄想就不會疲
倦了。︵節錄白︽無量壽經︾玄義8∣三l8︶
︵一○一一︶我們念佛的同修應該知道,我們現在發心念佛,一直到最後那
一口氣,我們遠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所以平常阿彌陀佛要念得熟。如果
我們真正發心修學這個法門,從前我們念很多經﹑很多咒。現在發心念佛
了’一定要把那些咒統統放下。遠有一些同修,在沒有皈依之前拜了很多
鬼神’家裡供了很多神像,所以心裡有疑惑,認為﹁我現在皈依了,現在
不拜那個神’那個神會不會怪罪我,會不會來我我麻煩﹂7心裡頭憂疑不
絕,這都是人之常情。如果我們對於事實真相明瞭的話’我們就不會有顧

l25
忌,不會有憂慮了。我們要知道阿彌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恭敬
讚歎了,何況是鬼神?
我們今天念阿彌陀佛,發心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而且這一生是決定
去的了。我們想想看,這些鬼神見到我們,老遠就跪在地下給我們頂禮磕
頭了。因為我們是肉眼凡夫看不到,如果我們看到,我們走到神廟旁邊過
一過’那些神都出來迎接我們,都在旁邊頂禮膜拜,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這些鬼神決定不會再來千擾我們’他保護我們、護持我們都來不及了,
怎麼會敢來害我們?不可能的。除非我們今天發心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過了幾天退了心,一退心,鬼神就瞧不起我們了’會我我們麻煩。因為鬼
神認為﹁你過去拜我,這幾天你不拜我,你把我趕走了,你現在X不能到
西方極樂世界去,那我可以對你下手了﹂。所以,我們的願心不退,鬼神
恭敬,這是我們應該要知道的。︵節錄白︽無量壽經︾玄義B∣三∣3︶

l26
﹦○三︶︽無量壽經︾第四十四品裡有一段話:﹁彼人臨終,假使三千
大千世界滿中大火’亦能超過,生彼國土﹂。這一段話很重要。我們學佛
的人最怕的就是在意外的災難當中驚慌失措,那決定是隨業力流轉。現今
意外的災難比古時候多得太多了’這一段話很像三次世界大戰’核子彈爆
發的樣子,﹁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有什麼方法在遇到這個意外災害
的時候也能往生?這樣的大災難依照本經方法修行的人’他也能超過,他
也能不受這個災難,他往生了。別人在這個災難裡面輪迴受苦,他遇到這
個事情正是他往生了,這個功德利益就不可思議!
如果是這種情形,我們能夠想像得到,這個人平常功夫得力’依照經
裡面的方法修行,平常功夫得力,三寶加持’即使任何災難現前,他一定
是不驚不怖,這樣就決定往生。所以這種定力﹑這種智慧要在平常養成’
臨時是沒有法子的。因此經上常常教給我們’學佛人不能跟世間人一樣,
世間人天天忙的,都是爭不急之務;而學佛人,特別是求生淨土的人,不

l27
能跟世間人一樣’是要常常念著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世間人所爭的我們
都不要,世間人不要的,我們要。世間人不要的是什麼?念佛,而我們一
天到晚念阿彌陀佛,這個我們要。我們有能力多多的布施、供養,把這些
身外之物拎得乾乾淨淨,沒有牽掛、沒有憂慮’所以一定要拎。人之所以
到臨終的時候出了問題,多半是心有牽掛,放不下,這才變成大障礙,所
以放下要在平時‧︵節錄白︽無量壽經︾︵當生成就第一法門︶8∣£I︼︶
︵一○四︶覺明妙行菩薩告 訴我們 念佛法門 最忌諱 的就 夾雜,夾雜就


,

不專,夾雜就不純 不一具了 世間法夾雜不得,出世間的佛法也夾雜不得


,
就是一 句佛號;甚至於連觀 都不要 加上觀 相心,遠是叫夾雜 個念佛


0︾


勻佛號念到底 世界 世出世法統統放



j\u



`
下,我們的心就清淨了。以清淨心念佛,遠以這一句佛號念到清淨心。一
心稱念,念得一心,這就成功了,這樣就有效果了。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
的,只有白己將來走得很瀟灑’走得很白在,走得很歡喜,這一著是真的。

l28
真正聰明人 真正有智慧的人,我們這一生要求這個。其他的不要求,其

道︿
他的統統 曰疋一 輪迴的生死業。念佛再夾雜,這個是輪迴生死業,我們就
不能往生
0
這個念佛法門不礙世間法,是確實不礙。世間法,我們去做’不要放
在心上’把世間法常常掛在心上,那就叫夾雜,那就是妨礙。世間法樣樣
都做’樣樣都不妨;做完了,故下,心裡頭決定沒有牽掛,念念掛著阿彌
陀佛。不需要用思考的那此王作,工作時也可以念佛。我們在︽往生傅︾
裡面’看到宋朝的王打鐵,打鐵不需要用思考,那個鐵鎚打下去,﹁阿彌
陀佛﹂;提起來,﹁阿彌陀佛﹂,它不妨礙。所以一切不用思考的工作,
在工作時,對於念佛一點妨礙都沒有。︵節錄自︽無量壽經︾8∣已I三︶
︵一○五︶真正念佛人’近代印光大師是一個榜樣。印祖白己住的小房子,
現在遠是完完整整的保存在蘇川靈巖山。我們看看印祖的關房,他自己修

l2g
行的那個小房子’只有三間房,一個小佛堂裡面,只供一尊佛﹑一個香爐、
一杯水,其他的什麼都沒有。佛像後面,老人家寫了一個﹁死﹂字,放在
佛像後面,拜佛就看到,一抬頭就看到那個﹁死﹂字,死心塌地念佛,沒
有什麼香花莊嚴,非常簡單。簡單’容易拎,容易放下。︵節錄自︽無量
士哥經︾玄堊義◎P已I邑︶
︵一○六︶實在說,凡夫的大病就是放不下,所以菩薩才委曲婉轉,以種
種方便來幫助我們漸漸放下。因此菩薩給我們做一個榜樣﹑做一個示範’
教我們布施,就是教我們要拎,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統統要拎。不但這些
要拎,煩惱要拎,憂慮要拎,牽掛要拎,統統布施掉。生死也要拎,我們
如果不願意拎,那就搞生死輪迴;統統放下,這就對了。我們所學的這些
佛法,佛法也要拎,也不能要,要它就壞了。︽金剛經︾上給我們說得很
明白:﹁法尚應拎,何況非法﹂,法就是佛法,佛法也不能執著,執著就

l3O
錯了。
︽金剛經︾上那個法喻,比喻得很好,佛法是什麼?佛法像一艘船一
樣’這是工具;我們乘這個船過河之後’船遠要不要?不要了。不能說過
了河之後,再把船揹著走,那就錯了,大錯特錯。我們達到目的了,這個
工具就要拎掉。佛法是幫助我們度過難關的,既然度過了,佛法也不能執
著,也要把它放下,這就對了。︵節錄自︽無量壽經︾8I曰∣墨︶
︵一○七︶我們平常一夭到晚念佛,為了什麼?就是為臨終那一念,怕那
個時候忘掉佛號。好像打仗一樣,夭天在練兵,練它幹什麼?就為了哪一
天哪個時間’臨命終時’那一剎那是勝負。所以平常要認真,臨終才有把
握,乎常要放下’把生死看淡,不要怕死。如果臨終時候一怕死,佛號就
忘掉了,別人提醒我們,我們也不肯念了。為什麼?拎不得離開這個世間,
那就壞了大事,這就X要墮輪迴了。為了臨終的時候,一點恐怖都沒有’
用什麼方法來訓練自己?每天晚上睡覺,想著﹁我就要死了﹂,天天想死,

l3l
夭天想見阿彌陀佛,這一天果然想到了,好快樂,沒有害怕,怎麼會恐怖!
這個方法好,很好!每天晚上睡覺’躺在床上,想到我要往生了’我們對
於這個生死就不在乎了。
所以佛號決定不能忘掉,如果我們在工作的時候’工作需要用思考的,
我們佛號就放下,認真去工作;工作完了之後,工作放下,佛號就提起來。
念佛時什麼都不想,工作時也不要想佛號,我們的工作也做好,佛號也念
好了。千萬不要念佛的時候想工作,工作的時候X想念佛,結果兩樣都搞
不好,佛也沒念好,工作也沒做好,那就錯了。這是很要緊的方法。因此
念佛,在平常是多多益善,念得愈多愈好。︵節錄白︽無量壽經︾8∣BI曰︶
︵一○八︶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心裡面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煩惱,這
是人生第一等的享受。就算官做得再大’財富再多,我們有憂慮’有煩惱’
有牽掛,這是佛經上說的﹁可憐憫者﹂,這個人很可憐!所以人生真正的

l32
幸福是要回過頭來向內心去求’不在外境上。我們在外境上追求,是永遠
追求不到的,這是真正的覺悟’這是真正的智慧。所以第一等聰明人就是
老實念佛的人,不但在世間法上他真的覺悟了,徹底覺悟了;他統統放下
了,一切煩惱﹑憂慮﹑牽掛統統放下了,這是真正覺悟。他把佛法十大宗
派八萬四千法門也放下了,單提一句阿彌陀佛。這個人了不起,覺悟當中
的覺悟者。世出世間法他統統徹底覺悟,這叫做中﹁潛通佛智﹂,這個認
識、這 個見解就 玄︾
錄白 ︽扭曾重士壽經 第狹◎P二﹦α︶



失口

女口

片片


︵一○九︶人在這個世間,我們如果很冷靜仔細去思惟,人生確確實實是
一場大夢’這數十年寒暑’確實是一無所得,何況生命非常脆弱,這些都
要﹁想破﹂。換勻話說’都要看清楚,都要看明白,然後佛教給我們的放
下,我們就肯放下了。因為知道佛講的放下是正確的,是真實的,對自己
確實有好處 有害處 不肯放下 麻煩就大了 錄白 ︽扭曾更士壽經銼肯

l33

∕又

片片


『力

,
,



!J

﹙」﹞
••


︵一一○︶︽無量壽經︾上說:﹁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懷邪惡’常念
姪佚,煩滿胸中,邪態外逸,費損家財’事為非法,所當求者,而不肯
為﹂。這一段經文說明世間禍害的根源,就是這一條:這一條裡面告訴我
們的是姪佚之害。﹁身心不正﹂,都是因為貪愛姪佚’這樁事情,在古今
中外歷史裡面記載得很多,為了女色,大的甚至於國破家亡。中國殷紂王
愛姐己’周幽王愛褒姒,結果國家亡了。每一個朝代亡國的皇帝,都是寵
愛一個妃子,這是他亡國真正的因素。唐明皇在沒有遇到楊貴妃之前,政
績不得了,是歷史上所讚歎的﹁貞觀、開元﹂‧,唐朝政治辦得最好的是唐
太宗的貞觀,唐玄宗的開元。開尢的晚年遇到楊貴妃’幾乎亡國,確實國
破家亡’我們不能不警惕!
由此可知,修道的人道業不能成就,被毀掉的第一個因素就是在貪

l34
﹁色﹂,其次是名利。所以名利之危害,沒有貪色來得嚴重,這是特別要
注意的。修道’如果這個不能放下,道業決定不能成就’三界沒法子出去。
世間法裡,如果這個不能放下,家庭決定不美滿,事業決定失敗。佛在經
論裡面’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要我們以最高的擎﹣官覺心,來面對這個事實。
︵節錄白︽無量壽經菁華︾8I民∣&︶
︵一一一︶在這個世間所有的煩惱、憂慮’我們要統統放下’實在講這與
我們白己毫無千涉。今天我們在這裡生活為什麼不安?我們有沒有找出是
哪裡不安?我們煩惱’煩惱在哪裡?我們去找,找不到!正如同當年禪宗
一一祖慧可找達摩一樣,心不安找達摩祖師安心,達摩祖師說:﹁你把心拿
來我替你安﹂。這一勻話就是安心法,教他回光返照。心在哪裡?找來找
去找不到,覓心了不可得。心都了不可得,我們遠有什麼不安的?真的,
我們煩惱’回過頭找煩惱,煩惱究竟在哪裡?然後覓煩惱了不可得,我們

l35
遠有煩惱馮?沒有了!統統是一個妄念,是個妄想在作祟’妄想打破了’
什麼都沒有,全是妄想。所以我們的正念就是念佛、想佛’這是正確的,
我們將來決定得生淨土,所以不要再打妄想了。︵節錄自︽大乘無量壽經︾
大意8IB∣£︶
﹦一一一︶人在這個世間,沒有長生不老的,總歸要死。生死有命



,
不能說我有威勢,我有財富可以不死,沒有這個道理。壽命是有一定的,
看相算命有的時候算得很準,命的確是有’壽命到了的時候,我們所有的
一切一樣也帶不走,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們在這個世間幾十年短短的
光陰’我們看看多煩惱、多憂慮,活得好苦’這種人生有什麼意思?老和
尚在講席當中常常告訴大家’人生最幸福的是什麼?最幸福的是身心無事,
心裡沒有事情,沒有牽掛,身沒有事情也沒有壓力,這是真正幸福,真正
自在快樂。世出世間的聖賢都是教我們學這個,這是真正白在幸福的人’

l36
短短幾十年何必要生活的那麼苦?所以要看破,要放下,放下一切憂慮,
放下一切牽掛’放下一切是非人我,放下一切貪瞋痴慢,我們就得自在了。
︵節錄白︽大乘無量壽經︾大意8IBI妄︶
︵一﹦一一︶我們平常就要放下、要看破,對於世緣要冷淡,不能有一絲毫
留戀,因為留戀都是障礙。一般人都是想:﹁現在我遠需要,到臨走的時
候我再放下﹂’所以說放下不容易’非常非常之難。可是要放下’現前就
要放下,現前放下’並不是叫我們在事上放下’事是沒有妨礙,如︽華嚴
經︾上講的﹁事事無礙﹂。礙是什麼?心上的掛礙。所以大乘法叫我們放
下’是心上放下,不是事上放下。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一絲不掛,這就
是講的毫無牽掛。事上應當怎麼做法,就怎麼做法’佛法在世間,不離世
間法;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是不破壞世間法的。不但不壞世間法’
是成全世間法,我們看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不是成就世間法

l37
的馮?哪有一法壞世間法的?
我們看看法身大士’他們在生活行持上也是盡孝道,孝養父母、奉事
師長,樣樣做得很圓滿。但心裡面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二切有
為法,如夢幻泡影﹂’他們心裡頭一點牽掛都沒有’事上做得圓圓滿滿。
所以叫我們放下是心上放下,我們不要搞顛倒了’事上放下’心裡牽掛,
那就顛倒了’那大錯特錯。我們心裡放下,事上決定是圓滿’所以我們有
幸福快樂。佛法就是教我們怎樣生活,教我們怎樣過一個快樂的曰子。所
以我們心裡沒有牽掛,我們用的就是真心、誠心,表現的就是智慧,真實
圓滿的智慧’我們處事待人接物怎麼會有過失?因為一切過失都是從利害
得失裡面發生的。一個覺悟的人,心裡頭一絲毫牽掛都沒有’沒有利害得
失’他怎麼會犯過失?所以這個我們要知道,要從心地真正放下。︵節錄
自︽無量壽經︾︵三次宣講︶8∣淨∣3︶

l38
︵一一四︶我們帶業往生,煩惱沒有斷,貪瞋痴沒有斷,是非人我沒斷,
憑什麼往生的?是這一句﹁阿彌陀佛﹂的佛號’把我們這些念頭壓住,雖
沒有斷,它不起作用’只要不起作用就管用,就可以往生;它一起作用就
不能往生。這個事情特別是在臨終最後一念,這個最後一念就太重要了!
最後一念伏住,煩惱不起作用’阿彌陀佛起作用了’就往生了,就如四十
八願的第十八願,一念、十念都決定往生。有人念了一生的佛,最後這一
念亂掉了’那就不能往生。所以說我們的家親眷屬’這一到往生的時候,
他在旁邊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完了’就把我們的念頭搞亂’這樣就不
能往生,冤家債主!這冤家對頭把我們拉住,不讓我們走,我們想成佛,
他遠要拉我們到輪迴裡頭受罪‧而在一般人的想法,是他孝順,可是孝順
怎麼樣?把我們拉回來搞輪迴了,這叫孝順’這不得了!所以一般念佛功
夫沒有達到一個標準’往生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如呆功夫成熟了,那不
怕,家親眷屬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他也不動心,如如不動,他還是阿彌陀

l3g
佛’功夫到家!真的放下了。
為什麼別人痛哭流涕,我們就不動心,白己的兒孫痛苦我們就動心?
這是因為我們有分別﹑有執著。如呆我們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我們的兒
孫跟我不認識,陌生人一樣,也不動心,那樣才能成功。所以這個放下,
是在心裡面把這個意念拎掉。因此佛常教給我們,既然學了佛,尤其是出
了家’看家親眷屬跟一般信徒平等平等’無一一無別,就沒有親情的牽掛’
到將來往生就不會有這個障礙。這在平常就要訓練,到那個時候才用得上。
當然更好的功夫是預知時至,曉得什麼時候走,不生病’這就很高明。︵節
錄自︽無量壽經︾︵三次宣講︶8!岑l富︶
︵一一五︶︽阿彌陀經︾上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我們善根的確是非常的深厚,所以白己要曉得、要珍惜。而能不能往生?
就在我們這一生當中肯不肯放下’肯放下就決定得生,不肯放下’下次冉

l4O
來’但再下一回就不曉得X經過多少生、多少劫了,就很難講了。總而言
之,我們是會往生,但是我們要曉得這一生不往生’再到六道裡頭不曉得
X搞多少輪迴,X多少生死’又吃多少的苦頭,好冤枉!六道的曰子不好
過,這是要真正覺悟,是要真正放下。
有一位同修問老和尚說:﹁他念佛’但親情放不下,兒女親情放不下,
總是掛在心上,沒有辦法跟佛相比;兒女太親了,佛不行﹂。因為他有聽
老和尚的錄音帶說一定要放下’一定要換過來,但要怎麼換得過來?這裡
老和尚開示說,我們愛我們的兒女,關心兒女,能關心到幾時?就算關心
到一輩子,來生遠能關心到馮?來生就完了,各走各的路’來生再見面也
不認識。而且我們照顧他、關心他的時間很短,能不能生生世世照顧他,
生生世世關心他?如果不能’那個愛護是假的不是真的。怎麼才叫真正的
愛護他’怎麼樣才是真的?往生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有天眼通、天
耳通、他心通、神足通’我們的家親眷屬無論在哪一道,都看得很清楚,

l4l
他講話我們也聽得很清楚,他心裡想什麼我們都知道’這才是永遠照顧他,
這才是真的’真正的關心,真正的愛護!
我們如呆是真的關心、真的愛護、真的孝順,要到極樂世界去’如果
不到極樂世界去,孝順父母只有一生’來生父母到六道輪迴,到哪一道去
了’我們有什麼辦法?無可奈何!因此我們雖然有心,我們沒有智慧﹑沒
有能力’幫不上忙。我們如果真正懂得這些事實真相,就決定要往生西方
極樂世界’唯有往生’我們的問題才真正解決﹑徹底解決。所以我們眼前
要忍,忍耐,眼前暫時放下’不要貪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再提起。
所以先要放下之後才提起,我們才真正能照顧這一切眾生。︵節錄白︽無
量壽經︾︵三次宣講︶8l淨!田︶
︵一一六︶離開一切惡業,離開一切煩惱,離開一切污染,那我們的心就
清淨了。惡業,這個相最粗;煩惱是在心裡頭’那就比較細;更細的是念

l42
頭’所以從粗的斷,再斷細的,這統統都要放下,統統都要離開。用什麼
方法來修?用念佛。所以這個念頭要是起來了、衝動了’趕快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把它壓下去,這叫功夫。用久了,妄想煩惱自然不起現行‧這
個心一起心、一動念就是阿彌陀佛,這就叫功夫得力了,這就叫功夫成片’
只要到這個功夫就能往生極樂世界。這就說明往生不難!這樣的功夫,我
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只是不肯做,那就沒法子了。
由此可知,清淨心重要,我們這個世間緣不但要放下’連佛緣心要放
下。我們在佛門裡做好事’幫助眾生弘揚佛法,要是貪著在這上面,往生
也往生不成,那就完蛋了,這些功德都變成來生的福報了,那才叫冤枉!
所以弘法利生的事情也是隨緣不攀緣,有緣應當要做,沒有緣決定不要去
找。如果存著﹁我一定要怎麼做﹂,那就壞了,那就錯了,為什麼7心不
清淨。心不清淨不能往生,所以說這關係多大,這使許多念佛人不能往生。
一般人常說,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裡?就是不曉得這個道

l43
理,以為多做功德可以往生,錯了!實際上他不是功德,他做的是福德。
功德’功是功夫,清淨心是功夫,平等心是功夫,那是決定能往生。戒定
慧是功夫’是屬於功德;弘法利生做很多慈善事業,那是福德。生死大事、
六道輪迴,福不能救!這是六祖惠能大師講的:﹁福不能救﹂。︵節錄白
︽無量壽經︾︵三次宣講︶8!岑l5︶
︵一一七︶什麼是怨?怨是冤家,這個東西很麻煩。冤家是什麼?我們對
於一切眾生,我們殺害的這些眾生,這些眾生要討命、要報仇;我們佔別
人便宜、欠人家的債要討債’欠命的要遠命’欠債的要還債,這是冤家債
主。在香港有個光明講堂,是壽冶老和尚建立的,那個講堂上面掛了一副
對聯,上聯寫的是:﹁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下聯是:
﹁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遠債,無債不來﹂。這說的是真的,一點沒錯’
世間人與人的關係,事實的真相是什麼?報恩報怨、討債遠債,就這個事

l44
情,這就是怨!我們真的把這個世間事情看穿了,再修定、修慧。看破是
慧’如如不動就是定,事情看穿了,這才能夠降伏魔怨’因此一定要看破’
要放下。看破是慧,放下就是定,魔怨不會再千擾我們了,所以一定要有
定慧力。沒有定力、沒有智慧,不能看破,不能放下,這樣從早到晚,從
年初一到臘月三十’我們怎麼能脫得了魔掌?這是我們要覺悟的、要明白
的。︵節錄白︽無量壽經︾︵三次宣講︶8!曰I三︶
︵一一八︶四十八願中的第一一十六願﹁聞名得福願﹂說:﹁若聞我名,壽
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這是念佛人對這個世間遠有留戀,遠拎
不得往生,但念佛有沒有好處?有好處’來生生到尊貴之家。一生下來就
享福,就很有福報,也健康長壽,這是過去生中念佛的果報。可惜因為他
沒有發心,沒有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得這個果報。因為眾生的根
器不一,雖然聞名,真正的大心沒發;大心就是求願往生的這個心沒發。
口裡面說往生,心裡面拎不得這個世界’家親眷屬牽腸掛肚,拎不得放下,

l45
信願就不深,持念也不專’所以跟彌陀接引大願遠有一段距離。這雖然沒
能往生,但是獲福,人天福報他得到了。這顯示出彌陀名號只能能夠聽到,
無論往生不往生決定得利益。因此我們對於這個名號的弘揚,也就是我們
講普遍為一切眾生宣傳介紹’這個利益很大’這是我們應當要做的。不管
他信不信’我們都應該時時刻刻存這個心,有這個願幫助一切眾生’使他
有機會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如果能有機會把這個經典介紹給他,那這個
功德就更大!︵節錄自︽無量壽經︾︵新加坡一一次宣講︶8IBI邑︶
︵一一九︶老和尚說他最初學佛的時候’第一個老師是章嘉大師,那時候
老和尚學佛才一個月’接觸佛教才一個月,認識了章嘉大師。認識的第一
夭’老和尚就向章嘉大師請教:﹁我知道佛法好,佛法非常殊勝’我很想
學,但從什麼地方人門﹂?老和尚向章嘉大師提出這一個問題,向他請法。
章嘉大師看著老和尚,看了半個鐘點’一勻話都不說’老和尚也看著章嘉

l46
大師,他們眼睛瞪眼睛,老和尚等著大師的回答。半個小時,心定下來了,
真的一個妄念都沒有,聚精會神等章嘉大師答覆老和尚。大師那個教學法
很特別,先教人全部精神貫注定下來,然後才告訴老和尚,說了一個:
﹁有﹂,說一個字,接著X不說了。大師說有了’老和尚就特別注意,精
神提起來。大概X等了五分鐘,才說了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才
說六個字,說得很慢。這六個字老和尚當時聽得也好像有一點懂的樣子’
要看破,要放下。老和尚接著就問.‧﹁從哪裡下手﹂?老和尚的反應很快,
這一次他又看了老和尚,時間沒那麼長,大概看了十來分鐘’X給老和尚
說了兩個字..﹁布施﹂。第一夭的見面,大概是兩個多小時,就說這麼幾
句話,老和尚說他很有受用。當老和尚告辭的時候,章嘉大師送老和尚到
大門口’拍著老和尚的肩膀說:﹁我今天給你講六個字,你好好的去做六
年﹂。老和尚那個時候很被大師感動,就真的回去照做。︵節錄白︽無量
壽經︾︵新加坡一一次宣講︶8∣B∣巴︶

l47
︵一一一○︶世間的事情都是互相報償的,我們如果明白這個道理’知道這
個事實真相’我們的心白然就定了。譬如,我們今夭在這個社會上,是上
了人家當’吃了人家的虧’其實沒有這個事情’為什麼?它有報償的。因
此’決定沒有一個真正吃虧的人,也決定沒有一個真的佔人家便宜的人,
沒有!我們奪了人家錢財,將來要遠債;我們害了人家的命,將來要償命。
欠命的要還命,欠錢的要遠錢’因果通三世’誰也少不了誰!所以這個事
實真相,果然通達了,我們就不會在意了。不在意,心就安了’就快樂了,
就不會為這些事情憂愁。這都是真理,事實真相!我們處事待人接物,心
地白然清淨、白然正直,不會去起貪心,去佔人便宜,因為曉得什麼?我
們佔人便宜,將來來生要還債,這個事情多麻煩。人家欠我們的,算了,
不要了,一筆勾消,我們不要他償還了,遠也麻煩,這一筆就了了。我欠
人的要遠’人欠我的不要,這就白在了。所以這就是看破,看破了’當然

l48
就能放下。人為什麼放不下?沒看破,看破就會放下了。︵節錄白︽無量
壽經︾︵新加坡一一次宣講︶BI曰l巴︶
︵一一﹦︶︽無量壽經︾上說:﹁愛保貪重’心勞身苦﹂,這個 ﹁愛﹂是
貪愛’我們貪愛世間的金銀財寶’貪心很重’總想能保有、持有 ,其實什
麼都得不到,這都是在那裡打妄想‧世間人常講:﹁生不帶來 ’死不帶
去﹂,因為我們還沒死,所以遠想保持‧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晚上都要
死一次’我們睡著的時候,身體被人抬走了’都遠不曉得’何況遠想保有
金銀財寶!世間沒有一樣是我們的,所以沒有一樣能得到’包括自己的身
體都得不到,身體都得不到’何況身外之物!因此我們要覺悟,一定要看
開,要看破,我們真正能放下了’就得大白在,那真正是幸福快樂。所以
這個放下是應該的,應當要放下,為什麼?得不到。得不到,為什麼不放
下?果然得到了’要不放下的話,佛也點頭’佛也贊成。但就是因為我們

l4g
怎麼想都是空的,都得不到,一場空!所以佛教給我們放下是絕對正確的。
是什麼理由叫我們放下?就是因為我們根本得不到。所以迷惑的人,就可
憐了,﹁心勞身苦﹂,得不到的東西,偏偏想得,這就苦!身心都苦。︵節
錄自︽無量壽經︾︵新加坡一一次宣講︶BI曰∣B︶
︵一一一一一︶放下,是叫我們心裡放下’不是叫我們事上放下。事照做’該
幹什麼活遠是幹什麼活,事照做,心裡頭不沾染。我們做的這個事,斷一
切惡是做事,修一切善也是做事,這個事就不叫善業,叫淨業。斷惡修善
都是屬於淨業,心清淨,不染著了。我們做這個善事,做了好事,心裡頭
牢牢的記住,我們捐多少錢,做多少功德,一生一世都忘不掉’那是善’
那個不淨,心被污染了。所以佛教給我們,特別是︽般若經︾上所講的,
三輪體空。做要認真努力去做’但決定不著相,不執著,心乾淨!這樣心
清淨,行也清淨’這叫菩薩。︵節錄白︽無量壽經︾︵新加坡一一次宣講︶

l5O
◎pIpJIp叭︶
︵一一﹦一︶︽無量壽經︾說‧‧﹁善護口業,不譏他過﹂,為什麼?白他不
一〒性相一如,他哪有過?這個道理很深,就是在佛法裡面講的大徹大悟。
他永遠沒有過,過在哪裡?過在白己,因為白己有過才看到別人有過;白
己沒有過,怎麼會看到別人有過?何謂白己沒有過?就是︽無量壽經︾說
的.‧﹁觀法如化,三昧常寂﹂’這自己沒有過。自己沒有過,看到別人,
剎那生滅了不可得,不管他是善是惡都了不可得,都是剎那生滅,而且是
生滅同時’生滅同時就是不生不滅,一切法不生不滅,那哪裡遠有過?可
見得看別人的過失就是白己有過失。由此可知’古人所謂:﹁來說是非者,
便是是非人
人﹂﹂,
,這這句話很有道理,他看到那些是非,他本身是個是非人’
他要不是
是個個是
是非非人
人,怎麼會見到是非?諸佛菩薩永遠看不到是非’這是我
們要深深去反省的

l5l
0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但境界不是一下就能轉過來,一下轉過來豈不
是馬上就成佛了?在道理上講,講得通,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屠刀就是貪瞋痴慢疑這些東西,我們能不能放下?放下就成佛了。道理雖
然懂,但是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我們沒有辦法
克服,沒有定力去克服它,沒有智慧去照見它,所以佛法雖然聽得很多’
也懂得很多,事實上完全做不到,原因在此地。正因為如此’修行,雖然
是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能一生成佛,問題是要
我們真的能夠把煩惱斷得了,斷不了煩惱’那我們就不能成就。所以我們
想想,我們能不能斷煩惱?要是不能斷,這沒法子,法門再好我們沒有能
力修學,這才不得已去找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個法門不要斷煩惱,所以
它就方便了’叫帶業往生,這個我們要記住。︵節錄白︽無量壽經菁華︾
◎NI凶p∣◎凶︶

l52
﹦一一四︶世間人所以敢作惡,遠繼績再作惡,實在是因為對於這個道理
遠是沒有搞清楚,事實真相不明白,所以他敢造作。而學佛學了好多年遠
敢做壞事’是什麼道理?雖然學佛學了幾十年’佛講的道理他沒懂得‧念
經是一回事情,聽經是一回事情,念未必念得懂’聽也未必能聽懂。真正
聽懂,真正念懂了,他敢做壞事馮?不但不敢做壞事,連一個惡念都不敢
起,為什麼?他知道果報太可怕了。真的能夠斷惡修善,這樣的人即使過
去造作極大的罪業,他真的回頭,回頭是岸,他真放下,這一放下就成佛
了。不但把他惡的行為放下,惡的念頭都放下’從此以後一個惡念都不生
了。︵節錄自︽無量壽經菁華︾8∣BI三︶
︵一一一五︶台南將軍鄉有一位老太太,念佛念了一一一年站著往生。她走的時
候是站著走的,沒有生病。這個老太太心地非常善良,平常在生活當中,
確確實實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家庭環境也能過得去’兒孫很孝順’所以

l53
她是萬緣放下來學佛。最初也不懂得什麼是佛,反正是見到神像也把它當
作佛來拜’土地菩薩,城隍也是菩薩,神佛不分,到處去拜。往生前三年’
她兒子娶了媳婦,媳婦懂得一點佛法,勸婆婆不要到處去拜,專門在家裡
拜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這個婆婆很有善根,接受她媳婦的勸告,不再
去拜神,專念阿彌陀佛,念了三年。往生這一天是晚上’吃晚飯的時候’
她告訴家裡人:﹁你們先吃飯,不要等我,我要去洗個澡﹂‧兒子、媳婦
很孝順,遠是在那裡等。她真的去洗澡,洗很久都沒有出來。家裡人到裡
面去看看,她是洗了澡,家裡頭有個小佛堂’她穿了海青,整整齊齊的,
手上拿著念珠’站在佛像前面’喊她不答應’走進去一看’她已經往生了,
站著往生的。︵節錄自︽大乘無量壽經︾8I堂∣﹦5
二一一六︶阿彌陀佛是真的護念我們,阿彌陀佛是一切諸佛共同尊敬的,
共同景仲的’所謂﹁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如果是阿彌陀佛的真學

l54
生、真弟子,我們自然就得一切諸佛的護念。所以我們那遠需要操什麼心’
遠有什麼放不下的。我們的金錢、財富、房地,被別人侵佔去了,被別人
奪去了’我們憂不憂慮?真正信願行的人不憂慮。佛正叫我們放下,這正
好是放下的時候。沒有人來奪取的時候,我們遠真的放不下;人家一奪取’
太好了!一心念佛,什麼事也沒有了’豈不是好的增上緣馮?他遠幫助我
一把,把我往上椎上去,提升了。我想上去還上不去,他這一把把我推上
去了。我們不但不恨這些奪取財物的人,反而感激、感恩。如果不是他,
我們很難拎;他這一逼,我們非拎不可。我們這一拎,跟阿彌陀佛X靠近
一步,這多自在,哪有不歡喜的道理!我們再想想’﹁萬般將不去,唯有
業隨身 我們到臨命終時 樣都帶不去


〔╴╴


? 去



西

拎 的

↗、


得 ?
,
,


與其在臨命終那個時候捨 現在拎不






,

o

大乘無 曰更士 壽︾大意8∣堂I﹦巳

l55
世間最聰明的人 最有智慧的人 ,是把他 生所修的 報,在



,
什麼時候享?臨命終時 臨命終時享什麼福?沒有病苦,這是大福報,臨

o
終不生病 臨終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 臨終可以站著走 可以坐著走

失口

,
o

,
道自己到哪裡去 個去處,第一殊勝的 極樂世界,我們 生業報




o
了之後 ,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到極樂世界就是作佛去了。這在十法界裡
面是最 高的選擇’就是選擇作佛,所以不會選擇生天,當然也不會選擇來
生再到人間,去享人間的富貴’不做這個事情,因為富貴是假的。我們看
看歷代的帝王將相,當年在世轟轟烈烈不可一世,今夭在哪裡?都埋在地
下了。因此我們要把這個事實真相看清楚了,世間的功名富貴我們就放下
了。享這些世間的福報’福裡頭有許許多多的苦在裡頭。自古以來哪一個
作帝王的不辛苦?哪一個作帝王的一生能稱心如意的?沒有一個。雖享福’
心裡也是提心吊膽,也是沒有一時心裡舒適的時候,沒有!所以福報我們
留在臨終時候享,這才是有智慧的人。︵節錄白︽大乘無量壽經︾

l56
◎pI凶拴I◎◎C︶
︵﹦一八︶一切眾生在這個世間都有欲望,﹁五欲﹂,五種強烈的欲望:
財、色、名﹑食、睡;﹁六欲﹂.‧色、聲、香、味、觸、法,也叫六塵。
這個東西要遠離、要拎棄、要放下’把我們生活的欲望降到最低的水平,
我們的生活就得大白在’我們這一生真正幸福美滿。誰懂得?釋迦牟尼佛
懂得。誰做到?佛與他的學生們都做到。他們過的生活,樹下一宿﹑曰中
一食,什麼負擔都沒有,多白在!世間人迷惑顛倒,貪著五欲六塵,想盡
方法要成家立業,也就是建立家業。﹁家﹂是什麼?我們看看﹁家﹂那個
樣子,在中國的文字裡像篆字的樣子,我們就看出來是個小房子。小房子
裡面是什麼?小豬仔’那就是家。所以佛聰明’佛不幹這個事情。﹁業﹂
是什麼?業障。我們遠要立業,這障礙我們明心見性,障礙我們了生死﹑
出三界,家業之累,覺悟的人就把它拎棄掉了‧所以我們要仔細思惟,想

l57
想佛陀在世,他是怎麼教給我們的,吉來這些祖師大德X如何教導我們的。
︵節錄白︽大乘無量壽經︾8I堂I2己
︵一一一九︶當年智者大師在世,學生問他往生的品位,他白己往生的時候
說:﹁如果我不領眾,品位很高’因為領眾,當住持管事,所以只是五品
位往生﹂。五品位的功夫不高,相當於小乘裡面的五停心住,所以他往生
凡聖同居土,品位不高。這是示現拎己為人,這很難得。但是大師自己有
個往生的底限,就是決定能去’這才行。這是慈悲,肯犧牲白己,所以犧
牲品位也在所不惜。如呆自己沒有這個把握,千萬做不得,這是自己一定
要知道的。決不能要想做通家’要想各種經論都通達、都演講,好面子,
那就完了,面子很害死人。
真正了不起的大善知識,如果問他,他一定說‧.﹁我什麼都不會’我
就會這一門’其他的你去請教別人﹂。︽華嚴︾五十三參’就是做這個樣咒

l
子給我們看的。善財童子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他們是無量法門當中,就
學一個法門,其他的法門不會,而且自己謙虛,讚歎別人,都再介紹善財
童子去別的地方參訪。所以諸佛菩薩都做出很好的樣子給我們看,因此我
們要覺悟。中國諺語所謂:﹁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我們下功
生當中確確 實實 可以證得



月匕





0Vb、


么匕


?
,

,
只要我們真肯下功夫’真正能夠把煩惱放下 把欲望拎棄 ,一心一吝心



,
做明心見性的功夫。我們要知道,其實悟了之後一切通達無礙,二門通,
門門都通﹂!︵節錄自︽大乘無量壽經︾8∣堂I白J
︵﹦一一○︶我們在︽往生傅︾裡面看到’念佛往生的,有站著走的’有坐
著走的,預知時至不生病,走得歡喜,走得自在’走得瀟灑’那是什麼功
夫?都是念佛功夫成就的。有此﹣一人聽到,這個念佛堂念上三年就要死了,
這不能去,這遠得了!嚇壞了。有這種念頭的,迷惑顛倒,拎不得六道輪

l5g
迴,拎不得三惡道’遠槁這個,貪生怕死’遠有生死這個妄念沒有拎掉。
念佛法門裡沒有生死,我們不要以為那是死,沒死;往生是活著往生’死
了就不能往生了,所以這個念佛法門叫無生無滅。為什麼?往生的時候,
我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來接引,我們跟佛去了。這個臭皮霎沒用了’
因為到西方極樂世界,要換一個身體,要換一個紫磨真金色身。到那個地
方相貌莊嚴,跟阿彌陀佛一樣的相貌’﹁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我
們現在這個相太醜陋了’到那裡去沒有人歡迎,所以我們要換一個身去,
要換好相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身體不要了,丟掉了,因此是活著走的’
決定不是死了走的。所以說這個念佛法門是不老的法門,不病的法門,不
死的法門,我們到哪裡去找?
由此可知’我們只要念佛’心地念到清淨,我們什麼病苦都會念掉,
都沒有了,我們不會生病,不會衰老,天天歡喜,歡喜就年輕。人為什麼
老?憂慮就老了‧古人常講的﹁憂能使人老﹂,我們常常憂慮’就很容易

l6O
老化。我們的心裡常常歡喜,這怎麼會老?所以在念佛堂裡頭身心世界一
切放下,法喜充滿,我們不老、不病、不死,我們作佛去了。︵節錄白︽大
乘無量壽經︾大意8∣堂i85
︵﹦﹣﹦︶念佛如何念得真正有效果’往生有把握,就要看我們平時放下
的功夫,看破、放下,看破是覺悟,我們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明白了,明
白就是看破;不再執著就是放下,我們能真正做到隨緣’隨緣是放下’攀
緣是執著。隨緣而不攀緣’並不是教我們把應當做的工作也不去做’那就
錯了,隨緣就是隨順機緣,有這個機會可以成就,我們努力的把它促成,
這是隨緣。如呆看看沒有這個機會,非常勉強去做,未必能做成功,那是
攀緣。這裡面要有智慧,沒有智慧觀察,往往什麼叫隨緣什麼叫攀緣,我
們就搞不清楚。
隨緣是一點勉強都沒有,做得很自在、很快樂,真正做得法喜充滿’

l6l
是為佛法久住世間,為一切眾生得度因緣,不為自己。自己心地清淨無染,
惠能大師所說的..﹁本來無一物﹂,自己確確實實住在﹁無我相,無人相,
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為佛法﹑為眾生,這樣認真努力去服務’這就是
空有兩邊不住’這是大乘菩薩的精神,菩薩的生活,菩薩的作為’兩邊不
住。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不住有;為佛法、為眾生在服務,從來沒有休息,
不住空,空有兩邊不住。這不同於迷惑人,世間的迷人著有’一一乘人著空’
佛說執著兩邊都錯誤’所以菩薩修的是中道’﹁中道第一義諦﹂’中道就
是兩邊不住‧︵節錄白︽大乘無量壽經︾8I堂∣B巳
︵﹦一三︶我們念佛往生西方,要發菩提心,菩提心怎麼發法?我們先要
曉得什麼叫菩提心,漓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說得好..二心專志求生淨
土,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這話好懂。換句話說,我們一心一意只求
西方極樂世界’只求見阿彌陀佛,其他統統放下’決定不再放在心上了,

l62
這個人就是具足圓滿的菩提心。如果對這個世間還有一些牽腸掛肚的事情,
我們菩提心沒有發,我們對這個世間沒有徹底放下。所以發菩提心的人,
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心地清淨一塵不染,然後一向專念,心裡頭只有一
勻佛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樣子念佛就決定得生,這是真實之利具
體落實在一切眾生。︵節錄白︽大乘無量壽經︾8∣堂∣85
︵一三三︶﹁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三昧﹂也翻作禪定,念佛的這個定
功是所有一切禪定當中,都不能夠跟它相比的。佛在︽大集經︾裡頭也說:
﹁念佛即是深妙禪﹂,這不是普通的禪,比普通禪定高明得太多了。為什麼?
普通的禪定有出有人,入定的時候,禪定境界現前;出定的時候,定境就
失掉了。念佛人單提一勻佛號,放下萬緣,行住坐臥都在定中,所以叫它
做深妙禪‧我們知道禪定就生智慧,三無漏學常講:﹁因戒生定,因定開慧﹂
,禪定能開發智慧。極妙的禪定生起來就是妙慧,所以勝過一般菩薩的智慧

l63
,不是一切菩薩的定慧所能跟它相比的,不是一切菩薩定慧所能稱量的’這
是一般菩薩做不到的。這也是經上常講的:﹁唯佛與佛方能究竟﹂,連等
覺菩薩都沒有辦法完全的了解它‧︵節錄白︽大乘無量壽經︾8∞卡85
︵﹦一一四︶我們念這個名號,要如何落實?我 一定要確定自己學佛的目


的,我們學佛不求人夭福報,何況人間的富貴 我們要曉得,這些東西最

O
容易迷惑人’如果我們要不拎’要想成就不容易。假如是諸佛如來化身示
現的,行’他可以享受五欲六塵,而不染著五欲六塵。如果是我們享受五
欲六塵,在五欲六塵裡面起了一念貪瞋的念頭,合自己意思,貪愛;不合
自己意思,討厭,只要少少有那麼一個念頭,我們是凡夫,我們墮落了。
所以佛法雖然並不主張人一定要修苦行,可是釋迦牟尼佛非常讚歎苦行,
道理在此地。釋迦牟尼佛示現的也是示現苦行’他為什麼不示現享受?因
為絕大多數的眾生一享受就迷惑,一享受就造業,所以他做了個樣子,反

l64
其道而行之。讓大家看了之後有所領悟,真正放得下,放下就得大白在。
不但世間法要放下,出世間法都不染著,我們才能有成就。世間法放下了,
出世法還放不下,沒有用,脫離不了六道輪迴。佛是教我們放下’不是換
對象’世間法放下抓住佛法,換對象,這沒放下。徹底放下’心地清淨一
塵不染’這才得自在,這才是真正的享受‧我們沒有放下,我們就沒有這
個享受的經驗,真正放下的人才會懂得。就是諾佛如來的生活才得大白在、
大圓滿,真實的幸福。 我們應當要學習,要求正覺,把正覺一切的障礙,
一定要遠離﹑要拎棄, 只要障礙覺道的統統把它拎掉,這樣就對了。︵節
錄自︽大乘無量壽經︾ ○p∣凶﹄∣◎凶◎︶
︵一三五︶我們今天修行,麻煩在哪裡?麻煩就是白己真有分別、真有執
著,這個麻煩了,沒有把白己的分別執著放下、拎棄掉。佛教給我們放下
是放下這樁事情,放下白己的妄想分別執著,不是放下別人的。別人的?

l65
別人要隨順,隨順別人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白己的妄想分別執著,這個
隨順裡頭,就成就功德了。隨喜裡頭有功德,成就白己的定慧。為什麼要
隨順?不隨順,我們白己修學的境界不能提升。隨順順境不起貪愛,為什
麼不起貪愛?白己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他不起貪愛,我們的境界往上
提升了。隨順逆緣﹑惡境不生瞋恙,為什麼不生瞋恙?自己沒有分別執著,
又把自己境界提升了。︵節錄白︽大乘無量壽經︾8l堂I宙S
︵一一一一六︶修行人要以真正的慈悲心對一切眾生,我們能做到馮?我們見
這個人喜歡,對他有慈悲心;那個人討厭,慈悲心就沒有了。如何能在一
切眾生境緣當中,把我們的心修成乎等慈悲,這很重要﹑很重要。為什麼?
心裡頭遠有好惡、遠有喜歡、遠有討厭,實在說,這個對於往生有障礙。
凡夫雖然帶業往生’完全看臨命終時候的緣分。有很多人念佛念一輩子,
臨終一個念頭錯了,去不了了。什麼念頭錯了?恩怨放不下,情愛放不下,
兒女子孫放不下’財產放不下。只要有一個念頭放不下,就去不了,所以

l66
統統要放下。但是我們常想:﹁現在放不下不要緊,等臨終時候我會放
下﹂,但我們真有這個把握馮?現在放不下’臨終的時候真正放下是決定
要靠助緣,臨終的時候有善知識提醒我們:﹁想想看快要死了,反正帶不
去’算了,放下﹂!這才能成功。如果沒有善知識提醒我們,我們遠牽掛
著’這一生念佛那X空過了,就去不了’所以臨終助念非常非常重要。
真正學佛的人’就要在不同的境界、不同的環境當中,今天講的人事
環境﹑物質環境’種種不同環境裡面修真誠心,特別是怨親平等;修清淨
心,不起分別、不起執著,這修清淨平等心;修覺悟心’跟諸佛菩薩一樣
的覺悟’覺而不迷,淨而不染’這樣慈悲心才真正生起來了。所以佛家講
的慈悲’的確不是我們一般觀念當中想像的慈悲’佛家的慈悲是真誠、清
淨、平等﹑正覺,慈悲裡頭具足這些,才叫真正的慈悲。少了一條’慈悲
裡頭就缺了一塊,就不圓滿的。︵節錄白︽大乘無量壽經︾8∣造I○已︶

l67
︵一三七︶真信、切願,這是往生的條件。真信、切願,就是發菩提心。
什麼叫真信?我們有沒有真信?呆然真信有西方極樂世界’真願往生’我
們的樣子就變了。怎麼變?這個世間一切萬緣,我們放下了。如果還有貪
戀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不信,沒有願;我們的願遠是在輪迴,不想脫離
輪迴,我們哪有真信切願?所以果然有真信切願,這個世間,世出世間法
統統放下;還有一樁放不下,我們的信願就有問題。所以千萬不要誤會,
我們信了,但遠爭名奪利;信了’遠唯恐吃虧上當,我們信的是什麼?佛
在經上講多少遍﹑講多少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二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我們也會念,也會講,我們做
不到;做不到就不是真信,做不到就不是真正有願。真信、真願的人’是
決定統統放下了,在這個世間一切隨緣,決定沒有自己的成見,一定是:
﹁你們大家好就好,我沒有意思,我不加意見﹂。一切隨緣不攀緣,一切
恆順眾生。︵節錄白︽大乘無量壽經︾8∣遣﹦3︶

l68
︵﹦一一八︶我們如果有妄想、有雜念,沒有別的辦法,就要深人經藏,深
解義趣。真的搞明白了,搞清楚了’一切放下。所以我們放不下的原因是
沒有看破’要想看破’一定要靠經教。世尊為我們說法四十九年,沒有別
的’幫助我們看破而已。只要看破’放下就不難,一念之間就放下了,念
頭就轉過來了。這一念轉過來,就轉凡成聖。我們今天困難,就是轉不過
來;轉不過來’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真相’了解得不夠透徹’所以才 總是


不過來。︵節錄白︽大乘無量壽經︾B∣宜∣宗3
︵﹦﹣一九︶布施才能得清淨心’布施才能得禪定,才能得智慧。布施講到
究竟就是放下,把白己的自私自利完全放下。放下之後,不是什麼都不做
了,放下之後要提起,提起什麼?利益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服務。為一
切眾生服務,為眾生,沒有白己,所以不會累;為自己才會累,有白己就

16g
有煩惱、就會生病、就會死。自己要是沒有了,誰累了?誰煩惱了?誰生
病了?誰死了?都沒有了。所以凡聖就在這一念之間,這一念轉過來,超
凡人聖’念頭轉過來’輪迴心轉變成菩提心了。布施,我們學會了’我們
在曰常生活當中,乃至於處事待人接物,全用得上’我們的生活就是菩薩
行,我們起心動念就是菩提心。不但能斷惺貪,惺貪的念頭沒有了’這是
一個真正修布施波羅蜜的菩薩。︵節錄白︽大乘無量壽經︾8∣堂I宗巴
︵一四○︶世間的名聞利養’我們不必去追求,假的,帶不去的,﹁萬般將
不去,唯有業隨身﹂。假的就應該放下,不應該再去追求。生活只求過得
去就好’這就不造業了。我們有這一個色身,色身住在這個世間不能不養
它,養這個色身做什麼?色身是假的’﹁借假修真﹂’我們要借這個假身
體,要修西方淨土。所以對於這個身體,只要有個妥善的照顧’不必刻意
的去保養,用不著。一天三餐’粗茶淡飯’夠了!衣服能保暖’有個小房
子可以遮蔽風雨 足矣!我們的心多清淨!多白在!如果要追求物質享受

l7O
,

,
那我們就帶來痛苦。縱然白己有福報,我們的福報給一切眾生去享,好l
這是修積大福報,沒有比這個福報更大的了。︵節錄自︽大乘無量壽經︾
◎pI︺pI◎J︺︶
︵一四一︶修學的關鍵就在轉迷為悟’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 做起來很難

0
難在哪裡?我們無量劫以來就迷惑顛倒,迷惑的習氣太重,是可以立刻放
下,我們拎不得放下’我們對它有很深的咸情,拎不得放下。這個咸情就
是迷惑,不是好事情!我們什麼時候肯放下,什麼時候就成佛了。佛家有
勻諺語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什麼叫屠刀?迷惑是屠刀’放下就
是佛。為什麼放不下?沒搞清楚,沒搞明白。所以佛法真的是知難行易,
修行不難’但要把事實真相搞清楚,這個事情難,因此世尊為眾生說法四
十九年,所以這個難’但證果真的不難。我們如果留意一下’大乘經上世

l7l
尊當年講經的法會裡面,聽眾有人聽經’遠不到一半就開悟證果了。阿難
尊者楞嚴會上聽了不到一半’︽楞嚴經︾十卷’第一一一卷末後他就讚佛,開
悟了;摩登伽女經聽一半證呆了,證到三果。可見得修行證果是念頭的轉
變,真的是轉凡成聖,轉迷為悟。我們今夭轉不過來是習氣所縛,我們要
覺悟,習氣實在不是好束西‧︵節錄自︽大乘無量壽經︾8I堂I三S
︵一四一一我
︶們得人身不容易’聞佛法不容易 百千萬劫難遭遇


L╴╴


,

,
次遇到了’怎麼能空過?所以自己一定要想通,抓緊這個機會’決定不能
放過‧如何落實?我們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二切物’控制的念頭要放下’
控制的行為決定不可以有,一定要遵守普賢大士的教誨’﹁恆順眾生,隨喜
功德﹂,一切為眾生,決不為白己,你當下就得大白在!縱然過去生中沒
修福’沒有福報,可是這一念轉了之後,白性的福德現前了,稱性的福報,
真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是不是為自己’為別人用的’如果有一念Ⅶ

l
為白己,我們就X回頭了﹑X墮落了’就不是白性。我們要曉得’自性裡
頭沒有我、沒有人、沒有眾生﹑沒有壽者;換句話說’稱性決定不著相,
著相決定是迷失白性,學佛最低限度要把這個道理搞清楚。我們遠有一念
為自己,一念為別人,我們沒有見性。不為白己了,為人’我相沒有了,
人相遠有。為一切眾生,不著一切眾生相’這才真成功。︵節錄白︽大乘
益笞重士壽︾◎NIwPI◎J凶︶


︵一酉一一︶︽阿彌陀經︾上教我們﹁執持名號﹂。這我們把其他的執著統
統放下,只執著阿彌陀佛,這樣念,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凡聖同居土。如
果不執著,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那個品位就高了。有人也想學,一學就
壞了,決定學到三惡道去了。他要學念而無念:﹁我不念就是念’我念就是
不念﹂。這話說得好聽,其實全盤都錯了!他不懂那個念而無念,無念而
念的人,是佛號一一十四小時決定不中斷,那是念’也叫無念。無念什麼?
心裡面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那叫無念。他念跟無念是合在一起的,一

l73
樁事情。事上有念,理上無念,相上有念’性上無念,這叫無念而念’念
而無念。所以我們千萬不要錯會了佛經的意思。︵節錄白︽大乘無量壽經︾
◎NIw﹄I◎J今︶
︵一四四︶清朝初年慈雲灌頂法師在︽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
末後’說明念佛人一百種不同的果報,頭一條就是墮阿鼻地獄。老和尚說
他當年學習這部經的時候,迷惑、不解其意,怎麼想也想不通。所以請教
了李老師,﹁為何念佛人果報一開頭就是墮地獄﹑墮餓鬼、墮畜生﹂?老
和尚提出這個問題,李老師說..﹁這是大問題,我不跟你一個人講,在講
經的時候跟大眾來解說﹂。這是什麼原因?就是雖然念佛,心不清淨;換
句話說,白私白利、貪瞋痴慢沒有辦法放下。是怎麼墮到三惡道去的?貪
瞋痴墮的,不是念佛墮的。念佛為什麼也會墮?我們念佛的力量薄弱’貪
瞋痴的力量太強’這是佛在經上常說臨命終時業力牽引我們,﹁強者先

l7α
牽﹂,貪瞋痴比我們念佛的那個力量大,它先牽著我們走’是這麼個道理。
︵節錄白︽大乘無量壽經︾8l造I3巴
二四五︶綜合大乘經佛教導我們的,老和尚寫了一一十個字。﹁真誠﹑清
淨﹑平等、正覺、慈悲﹂,果然我們具足這些條件’決定往生。臨命終時,
一念十念皆得往生。所以平常在曰常生活當中,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我們
要用真誠心,真誠決定沒有虛偽’決定沒有虛假。要用清淨心’清淨心裡
面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有執著就不清淨,有分別就不平等’有妄想就
不真誡。真誠清淨平等,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掉’我們用這個心。世
間一些人他們用妄想分別執著,我們用真誠清淨平等,我們跟他很好相處。
為什麼?他要的我們不要,我們要的他不要,這就好相處。如果我們兩個
都要,就會發生街突。他要名聞利養統統給他,我們不要;我們要清淨心,
他不要清淨心。他要清淨心跟我們要清淨心也不會衝突。他要的,我們全

l75
部都給他,歡歡喜喜給他;我們要的,他不要。於是落實在生活、處事待
人接物’我們就真正能做到:﹁看破、放下﹑白在、隨緣﹑念佛﹂。念佛
是念覺悟,念佛是念自性,阿彌陀佛是我們白性的德號。但是西方極樂世
界也確有其人,是性德圓滿的現前,所以我們稱他作阿彌陀佛。︵節錄自
︽大乘無量壽經︾8!宜≡田︶
︵一四六︶我們現在是上不上、下不下,上’搆不到聖賢;下’比不上袁
了凡。可是我們今夭因緣殊勝’遇到聖賢之道,我們可以學道﹑修道,學
道﹑修道從哪裡學起?一定要從忍辱波羅蜜學起。但是忍辱前面遠有兩個
階段不能不知道。佛最初教我們布施,教我們放下,教我們能拎。我們想
想,如果不能拎,忍辱就談不上了。能拎、能放下,這是最初方便,我們
從這裡下手。看到世間有苦難的人’他需要幫助,我們是歡歡喜喜幫助他’
一絲毫的吝嗇都沒有,能拎。能拎的人白然歡喜守法’決定不做犯法的事

176
情,所以作姦犯科永遠就斷除了。有這個基礎’忍辱就容易;沒有這個基
礎,忍辱難。學佛的同修都知道忍辱波羅蜜的重要,可是境界現前就是不
能忍,諺語所謂..﹁看得破,忍不過﹂,忍不過有什麼法子!其實忍不過
是沒有看破,果然看破了’那就真的能忍。說看得破﹑忍不過,那個﹁看
得破﹂是有問題,決不是真的看破;真看破了’一定能忍。︵節錄白︽大
乘無量壽經︾8∣堂﹄2︶
︵一四七︶我們修行難在哪裡?實在說,難在自私自利不肯放下,我們生
生世世就吃了這個虧。︽金剛經︾上講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
相﹂,﹁我相﹂放不下,﹁我見﹂放不下,難在這裡。︽金剛般芳︾是法
身大士的境界,一開端就講:﹁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即非菩薩﹂,那個﹁菩薩﹂是什麼菩薩?法身菩薩。﹁非菩薩﹂:不是法
身菩薩。法身菩薩最低的是圓教初住,別教初地’四相破了。我們今夭頭
一關要把自私自利放下’總得要常常想著,這個東西害了我們生生世世不

l77
能成就。果然把自私白利放下,起心動念不再想自己的利益,而想別人的
利益’想社會的利益,想國家的利益’想一切眾生的利益,我們這一生當
中肯定可以證得小乘須陀洹果、大乘圓教初信位的菩薩,我們能證得。能
有這個條件,我們求生淨土,非常可能這一生當中就證得西方世界的實報
莊嚴土’這很不可思議,這才是我們人生一樁大事。這個世間所有給我,
我都不要;別說是人間請我去作皇帝,摩醞首羅夭王讓位給我,我都不要。
為什麼?我們看得很清楚,那是陷坑,我接受那個’這一生當中就不能生
到實報莊嚴土‧】不但實報莊嚴土去不了,就連凡聖同居土都去不了,還得
繼續六道輪迴了。︵節錄白︽大乘無量壽經︾B∣堂lB8
︵一四八︶我們明瞭宇宙人生真相之後,我們的生活就快樂’我們知道人
與人之間是什麼關係’人與自然萬物是什麼關係,人與夭地鬼神是什麼關
係。天地鬼神是中國人常說的’就是現在科學家所講的人與不同維次空間

l78
生物有什麼關係。我們都搞清楚明白了’處事待人接物這才恢復到正常;
正常那就是佛菩薩的生活’對待一切眾生決定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
慈悲,曰常生活當中決定是看玻、放下。看破是明瞭’沒有一樣不明瞭:
放下是放下自私白利,決定沒有白私自利’決定沒有貪瞋痴慢’決定沒有
是非人我’所作所為決定是利益眾生、利益社會’真正做到拎己為人,過
一個正常的生活。我們一生當中’身口不造惡業’而且不會起一個惡念’
這樣多自在、多快樂!大自在是從這個地方得來的。這裡面就是無量智慧﹑
無量德能﹑無量覺悟’這就叫做﹁阿彌陀佛﹂。︵節錄白︽大乘無量壽經︾
◎N』凶令【︼pp︶
︵一四九︶臨終懺悔往生要有一一一個條件,我們敢不敢保證死的時候這一一一個
條件都具足?第一個條件神智清楚,一絲毫不迷惑’我們有把握馮?我們
看看許多人還沒到死,年歲老了就得痴呆症’得癡呆症就決定不能往生’

l79
我們敢保證老年不得癡呆症馮?敢保證走的那一剎頭腦清楚馮?難!太難
太難!第一一個條件,在那個最緊要的時候’要遇到善知識提醒我們,我們
想想能有這個機會馮?真正對於淨土明白的人、通達的人、有堅定信願的
人來提醒我們。第三個條件,善知識一提醒,立刻就相信,決定沒有懷疑’
就接受,就懺悔’真的悔過’這樣念佛就能往生。這三個條件不容易,所
以我們在現在就要放下萬緣,更要放下惡念,惡念惡行徹底放下,決定不
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要隨順佛菩薩的教誡 佛在經上教我們怎麼做


,
,
們就怎麼做
o

我們現前必 須 要 做 的 做克己的功夫 孔老夫子說的,克服白己自私


,
白利的習氣,克服白己名聞利養的習氣 非常重要!克服自己貪圖世間

1豆
、二
五欲六塵的習氣’克服自己內心的貪瞋痴慢,我們要不認真做這種克己的
功夫,怎麼能成就?﹁克己﹂,古人有問過,從哪裡克起?從我們白己毛
病習氣最重的地方,先把它克服。如果我們貪名,就先從這裡下手,我們刖

l
地位讓給別人 我們觀察確實有能力代替我們的 即刻就要


月匕


么匕

,
,
`

讓位’絕不貪戀名位,從這裡做起。貪財的,應當把我們的財物,拿去救
濟一些苦難的眾生,他們需要’我們幫助他,我們得放下。如果我們不肯
落實,我們的毛病習氣除不掉,所以我們一定要真做。︵節錄白︽大乘無
曰更士壽︾◎pI︺全I︼N凶︶

︵一五○︶佛經裡面常常講的魔王,這是經典上講波句的一個別名’波句
這個人是魔王,他有大福報,他也有大神通,也有相當的智慧。他為什麼
會變成魔?沒有放下自私自利’沒有放下名聞利養,所以就變成魔’處處
障礙真正修行人。所以我們白己要有警覺心,我們今天學佛,看到別人比
我們好的,我們就嫉妒他’就想方法來陷害他,去障礙他,我們就變成魔
了,那就不是佛‧佛決定沒有嫉妒心,佛菩薩看到別人好’生歡直忌,看
到別人比白己更好,生恭敬心,全心全力成就他,這是佛菩薩;如果我們

l8l
遠有嫉妒,遠想去障礙他﹑擾亂他,白己一定要知道已經墮落成魔了,那
我們就是魔王波旬的子孫。我們到這個世間是來做什麼的?是來消滅佛法
的,我們的果報哪裡?決定在阿鼻地獄。在這一生當中短短幾十年,憑著
我們的福報,盡量去障礙’這幾十年過了之後,阿鼻地獄等著我們。佛跟
魔就在我們心裡頭的一個念頭’一念覺,魔就成佛了;一念迷’佛就變成
魔了。事實上,﹁無佛亦無魔﹂,只是一念覺迷而已,這非常重要,希望
我們要常常覺悟 錄白 ︽大乘無量壽經 ︾◎p!w心!︼N公︶

片片


0

︵一五一︶我們要放下娑婆世界這個地方’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向純淨、
純善,就像佛在︽十善業道經︾上所說的:﹁不容毫分不善夾雜﹂。我們
的心,我們的言,我們的行,不能有毫分不善;我們的心清淨,也不能有
毫分不淨夾雜。呆然修到純淨純善,我們念佛往生是生實報莊嚴土,不是
凡聖同居土,也不是方便有餘土。我們要爭取這一個口∞位,到達西方
世界成佛快速 很短時間就成就了 我們為什麼不爭取?果 要爭取,首

jbb、
鈔《
,

,
先我們在現 純善的 心就 是清 淨心。世出




!c

j\u


世間 切法裡頭 不要再計較了 不要再分別了 不能再執著了 稍稍有

,
,


一點分別執著,我們就錯了,因為怕的是什麼?怕的是凡聖同居土都得不
到’為什麼?妄想分別執著都是業障。︵節錄白︽大乘無量壽︾
◎p∣凶今I︼凶叨︶
︵一五一一︶中國古人講得很好..﹁憂能使人老﹂,人的老化,實在講,憂
慮是使人老化第一個因素,我們要把煩心的事情,所謂的牽掛﹑得失’這
所有煩心的事情統統把它丟掉、放下,把它拎棄掉。我們一定要知道,這
個世間沒有一樁事情值得煩心的,為什麼?世間人逃不出命運,命裡面都
給我們注定了,我們遠要操什麼心?學佛,我們這一生一切佛菩薩替我們
安排了,我們遠操什麼心?如果我們遠要操心,佛菩薩就不安排了,那我
們可麻煩了,樣樣事情都要自己操心,累死了。所以統統交給佛菩薩,我

l83
們只要乖乖的聽話,天天念經、天天學佛就行了,做個好學生。佛菩薩是
褓姆,他來照顧我們,我們千萬不要越權’不要管他的事情,我們就得大
白在了。︵節錄白︽大乘無量壽經︾8I堂∣已巴
︵一五三︶在︽往生傳︾、︽淨土聖賢錄︾裡頭,我們也看到許多作惡的
人,臨終往生瑞相都非常好‧宋朝的螢坷法師,就是出家人當中一個好例
子。破戒,不守清規,寺院裡面的大眾都瞧不起他。他自己也發覺了,但
是白己劣根性很重,禁不起誘惑,沒有辦法控制白己。所以,想想白己起
心動念、所作所為肯定是墮阿鼻地獄。想到這個事情’他就恐怖害怕了,
向同參道友請教,有沒有方法救他。有個同學給他一本︽往生傳︾,他念
了之後非常咸動,念阿彌陀佛可以求生淨土,就不會墮地獄。他相信’他
也真有勇氣’就下定決心念佛’求阿彌陀佛。所以自己把寮房門關起來,
在房間裡面念了三夭三夜,不吃飯、不睡覺、也不喝水二一一夭三夜就把阿

l84
彌陀佛念來了。誠心,真誠心!真誠求懺悔!
阿彌陀佛告訴他..你的陽壽遠有十年,從今之後好好的去修行’十年
之後’到你命終時,我再來接引你。瑩坷法師一想,不行!十年,他白己
禁不起誘惑’不知道又要造多少罪業。所以他跟阿彌陀佛說..我十年壽命
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走。心懇切!阿彌陀佛聽了之後,就告訴他:這樣
好了,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他開心得不得了二-╴天之後他要往生了,
阿彌陀佛當面答應他的。所以到第一一天門打開’告訴大家’三夭之後他要
往生淨土。沒有一個人相信,心裡總想..你這種人,關了門不曉得幹什麼
事情’遠說三夭之後要往生淨土?但是三夭時間不長,好’等到三夭之後’
等著瞧就是了。到了第三天,他要求寺廟同修念佛送他往生,這個大家歡
喜。心想..我們大家念佛來送你,看你走不走‧念了不到一刻鐘,果然他
說了‧.阿彌陀佛來了。於是跟阿彌陀佛走了,他也不生病,就這樣往生了。
這是懺悔往生的,平常沒有用過功夫,他不過就是三天三夜,念三天

l85
三夜。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就能信得過’經上講的’﹁念一聲阿彌陀佛,
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但是那要怎麼念?誠心誡意念,像我們這個有口
妞巷,不行!哪有這麼大的效果?像瑩坷法師,那是真的’他那個三天三
夜’聲聲佛號,每一聲佛號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為什麼?他誠心。他對
於這個世間一切萬緣’他真放下,他一心求往生。我們雖然口裡念佛’心
裡遠在打妄想’電話鈐一響’趕緊去接電話’佛也忘掉了’這怎麼行?這
是假的,這不是真的,消不了那麼多罪業。所以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得’為
什麼他有效,我們的效果很差’看不到效果。這是有原因的,心不一樣!
念佛,心 不相同 錄白 ︽大乘無量壽經 ︾◎p∣凶P』︼今◎︶


』bb、
勿《


︵一五四︶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其實就是跟我們說明帶業多少。
帶的業多,品位就低;帶的業少’品位就高’品位高下是從這兒來的。因
做到不帶業
此我們要 相心 決定做不到 希望我們帶的業能刖



↗、

,

l
點就好 在曰常生活 中,特別 是在起心動念之處 要學什麼?學看

j咎


o

,
破放下 放下,業就少了 要真正能看破 看破 學問,看破就 對於事

們 是
0

,

實真相了解 至少我們知道人生苦短 ,壽命有限






0DV、


,

,
清楚 這些事實真相 不得不放下 為什麼現在




時 臨





,

,
不早 被死神逼迫我們不得不放下 不如現在







?

,
痛痛快快放下 多好 放下就自在了 把我們的欲望放下 把我們的妄 相心

|
,

,

分別執著放下。大概最難放下的是親情,親情也要放下,不放下,我們不
能往生‧所以要有智慧﹑要看清楚’我們到極樂世界’才真正能照顧自己
的親人’我們有智慧,我們有能力照顧到。現在我們怎麼樣愛護他也沒用
處’到生離死別的時候’誰也沒有辦法照顧誰。所以我們能放下’真正是

圓滿 了,
滿了 ,坐
放不下那是錯誤,放下就少帶業。︵節錄白︽大乘無量壽經︾
◎NI︺PI︼全P︶

l87
︵一五五︶在曰常生活當中,要知道﹁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我們不要
有佔有的念頭。真正要學道’要想成就’對於一切人事物要放棄控制的念
頭。我們想控制,這個念頭錯了,我們想控制一切人事物的這個念頭,在
佛法叫迷,叫無明,我們就迷了;要有佔有的念頭,我們就造罪業了,惑
業後面就是苦報,果報現前了。這就是教我們要看破、要放下’我們真正放
下,我們才得自在。我們想佔有,實在講我們佔有不到,是一個空的妄想。
包括我們這個身體,晚上睡著了’人家把我們身體抬走都不曉得,我們連
身體都保不住,何況身外之物?所以不能有這個妄念。︵節錄白︽大乘無
量士哥經︾◎p∞卡二J︶
︵一五六︶凡是真正念佛往生的,往往都是苦人多!貧窮,在這個世間沒
有福報,過這個苦曰子,使他對這個世間一絲毫留戀都沒有。所以佛經上
說..﹁富貴學道難﹂,富貴,他的物質生活很舒服,於是跟他講極樂世界,

l88
他認為極樂世界太渺茫了,眼前這種物質享受的快樂,他己經在這個地方
不斷的追求’他不能放下’把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事情就淡化了。所以
我們看到真正往生的人,許多都是生活非常艱難,反而他容易成就。就在
近代,像俠虛法師’他的老師是諦閑老和尚’諦老有一個參禪的徒弟,有
一個念佛的徒弟。念佛的徒弟,鍋漏匠出身,成功了’三年成功了’站著
往生,往生之後,還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辦後事。我們講死人站三天’
這是非常不簡單的!︵節錄自︽大乘無量壽經︾8I堂﹄矣︶
︵一五七︶我們今天為什麼沒有智慧7心動。所以我們要想求智慧不難,
要盡量保持我們的心不要被外頭境界所轉,不要被煩惱所動。老和尚常講
的十六個字,我們要把這十六個字放下,白私白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
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放下’我們就在定中了。這個定雖然不很深,可
是這個定生智慧。我們有這種功夫,佛教裡的任何經典,我們一展開,不

l8g
會有障礙,我們能看得懂‧這個看得懂就是開經侷裡面講的:﹁願解如來
真實義﹂。當然我們所解的還不夠深,還不夠圓滿,但是我們解得可以說
是淺顯但是正確,沒有解錯。為什麼?我們有這定功了。
如果這些東西我們遠放不下,那我們一點定功都沒有。不但佛講的我
們不會懂,祖師的註解我們也看不懂’為什麼?我們有所知障。聽講經,
我們也聽不懂,因為有障礙在,就這麼個道理。我們的心愈清淨,智慧就
愈大。所以古德說的話很有道理,佛法的修行就是一個字 ,放,放下!從
初發心到如來地,沒有別的,放下而已。我們能放下一分, 就能看破一分,
看破就是智慧明了‧我們能看破一分,就能得一分自在, ﹁神通白在﹂,
我們都能夠得到。︵節錄白︽大乘無量壽經︾8∣堂I盅8
︵一五八︶瀉益大師的︽宗論︾說:﹁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這一
勻話很重要。真的懂得之後’我們的清淨心現前了,平等性現前了,我們

19O
的妄想分別執著才真正能夠放下,極樂世界就現前’華藏世界就在現前。
我們心目當中所見到的,沒有一個不是菩薩再來的,沒有一個不是如來的
化身。凡夫’凡夫是白己一個,所以我錯,我對了也錯’你們統統都對,
你們錯了也對。為什麼?你們是佛菩薩的化身。這個念頭轉過來了,有大
受用!我們的功夫才真正不退轉。凡夫一生成就,就學善財’善財就是這
個想法,善財就是這個觀念。所以我們要曉得,五十三參是什麼?五十三
參就是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這一夭當中我們所接觸的一切人事物,那
就是五十一一一位善知識。五十三是五十三類,他心目當中全是善知識,全是
法身菩薩,全是如來示現,所以人家一生成就。也就是什麼時候我們見到
一切眾生都是佛’我們就成佛了。我們要看到一切眾生沒有成佛’我們是
凡夫,道理就在此地。︵節錄白︽大乘無量壽經︾8∣堂∣田七
︵一五九︶真正做一個在家菩薩’就是能在曰常生活當中對一切人事物控

lgl
制的念頭放下,佔有的念頭放下,支配的念頭放下’我們只要把這一一一個念
頭放下’我們的心就清淨,就不會再造惡業了。凡夫所以不能成就,最麻
煩的就是這一一一個念頭放不下,我們真正用功夫念佛,這個念頭才一起,﹁阿
彌陀佛﹂,把這個念頭打斷。念頭沒有,當然我們就不會有行為,然後起
心動念是想到一切苦難眾生。我們怎樣幫助苦難眾生離苦得樂?沒有別的,
白己先做好榜樣,我自己離苦,一切眾生就離苦;我自己離不了苦,一切
眾生就沒有辦法離苦。世出世間的善法都要從白己內心去做起。這個重要!
希望我們認真牢牢的記住。
所以︽無量壽經︾上說的:﹁拎家棄欲﹂,我們特別著重心出家,棄
欲要著重在起心動念之處,真正放下對一切人事物的控制,對一切人事物
的佔有﹑支配,不要有這個念頭。這個念頭是決定害白己,這個念頭是輪
迴心,從這個念頭上產生的行為就是造輪迴業,我們夭天遠用輪迴心造輪
迴業,這怎麼能往生,怎麼能出離?因此我們放下,放下白在!放下好!

lg2
我們生活為什麼會苦,放不下!放下就沒有苦了。苦是我們自己找的,不
是苦來找我們’是我們找苦吃,所以我們是錯在這個地方。︵節錄白︽大
乘無量壽經︾8!堂﹄己︶
︵一六○︶我們怎樣才不被外境所轉?這是真正學問,真實的功夫。學問
是什麼?看破;功夫是放下’放下是境界放下,不是事上放下’是心上放
下。身心世界放下’變成一個最有智慧的人,最聰明的人’那個頭腦是水
晶琉璃球,球是什麼?轉動的,水晶是透明的。而我們現在的頭腦是四四
方方的木頭頭腦,轉不動的,裡面是一竅也不通。我們才曉得看破放下,
高明!應當要如是學。菩薩看破放下,所以什麼障礙都沒有,無論在什麼
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他的心水遠是清淨的,猶如蓮花不著水’永遠清
淨。這個境界是隨時可以往生的。往生的時候可以自在往生,想什麼時候
走就什麼時候走’想不走也沒關係’就可以不走,生死白在。

lg3
所以我們要生死白在’要想做到這個境界,一定要放下’要真正能放
得下就一定要看破’看破放下是功夫的圓滿成就。有些人看破了放不下’
有些人放下了沒看破’這一放下,第一一夭就後悔’第三天X撿起來’X放
不下了’他放下的時間很短暫’一放下就後悔了。看破但放不下的人,說
老實話不是真正看破’看的是似是而非;果然真正看破,哪有不放下的道
理!為什麼要放下?得大白在,不放下就不得白在,放下得大白在。放下
之後,一切受用隨心所欲’世間人講的﹁心想事成﹂’真正放下的人才會
心想事成,動一個念頭,事情就成就了’這多白在!所以說我們的障礙是
隨時隨地要除,也就是隨時隨地要學放下,不能等到臨命終時才除、才放
下’這是我們學佛’真的是念佛功夫的成敗關鍵。︵節錄白︽普賢行願品
的敗示︾三I3I邑︶
︵一六一︶我們聽了這個念佛法門,我們有沒有選擇?表面上好像選擇,

lg4
實際上沒有選擇。為什麼?沒有認真去做,信心不堅固,願不切’行夾雜’
這就是雖然遇到了,我們的智慧不夠,沒有能現前’沒有真正的選擇。真
正選擇,就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一六時中心裡頭只有憶佛念佛,這是真
正的選擇。還有是非人我,還有名聞利養,還有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這
是對於這個法門並沒有選擇。只能說跟西方極樂世界結個緣,我們這一生
不能往生,這一生不能成佛,所以我們業障依然很重。為什麼?諸佛菩薩
神力加不上,護法龍天瞧不起’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發心。護法龍夭是凡夫,
凡夫很現實,我們要是真正發心作佛,他對我們恭敬,他護持我們;我們
沒有真正發心’他瞧不起我們’他也不護持我們。如果我們心裡真正在法﹑
在道’他真護持我們;我們心裡沒有法、沒有道,他理也不理我們。護法
神是巴結不上的,我們家裡供的護法神’天天供養他、禮拜他,我們心不
如法’他根本就不在’他不理會我們;心裡面真正有道﹑真正有法’我們
不供養他,我們不禮拜他’他還是要護持我們’他沒有人情好說的。所以

lg5
很多人供養護法神,巴結護法神’是巴結不上的,這是白己完全錯用了心。
︵節錄白︽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aI2∣岑︶
︵一六一一︶念佛的功夫真正得力,也就是沒有想念佛的時候’我們心裡的
確沒有在想佛’也沒有在念佛’但耳朵裡聽到佛號的聲音清清楚楚、明明
白白,這是什麼現象?這是好現象,是我們念佛功夫得力,證明我們心裡
沒有妄念,我們心裡的念頭生起來就是阿彌陀佛的佛號。每個人都可以得
到這種功夫,如果我們認真的念上三天佛’這個境界就現前。這三天,世
尊所講的﹁放下萬緣﹂,什麼都不要去管它,什麼都不要去想它’一心去
念佛,念上三天,不念了,耳朵裡也有佛號’我們得到這個功夫,就證明
念佛功夫確實是有得力的時候。如果再有三夭不念,這個境界就沒有了。
所以這種功夫得到之後要保持,長久的保持就變成功夫成片,那我們往生
就決定有把握,生凡聖同居上。這就說明我們這一勻佛號確實有力量把我

1g6
們的妄念伏住’我們念頭不起則已,起來的時候就是阿彌陀佛,這叫﹁功
夫成片﹂。︵節錄白︽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8∣﹦︶
﹦六三︶古德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雖然這是禪宗的話’淨
土宗一樣可以用,﹁念﹂是什麼?妄念,貪瞋痴,妄念起來了不怕。什麼
叫﹁覺﹂?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覺。念頭才一動,第一一個念頭就阿彌陀佛,
就把這個妄念伏住,這叫功夫’所以念佛功夫得力不得力就在此地。如果
一面念佛,一面煩惱還是照樣起來,這是不得力’我們這佛號沒把煩惱壓
住’這個佛號沒有用處。一定是佛號要把煩惱壓住,換勻話說,第一念是
煩惱’第一一念是佛號取而代之’煩惱決定不讓它念念相績’佛號要做到念
念相績’這叫真念佛人’這是真功夫,這樣的人決定會成就。萬萬不可念
佛的時候’煩惱還是照起不誤’那個往生就沒有把握了。
當然在初念的時候,一面念佛’一面有煩惱,這是一下降伏不住的。

lg7
可是我們念個一一年、三年’慢慢的妄念少了,佛號多了,自自然然就降伏
住了。這個降伏,實在講與明理,就是事實真相認識清楚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確實了解,確實明白,我們對這個不貪愛了,我們妄念
就控制得住。我們不了解,樣樣都認真’樣樣都要在那裡競爭,我們這個
佛號能產生的效果就不大。為什麼?欲念太強,不能放下,所以才要明理,
明理了,然後我們才能放下。明理就看破’看破之後才放下。我們能看破、
能放下’那一勻佛號起作用‧才能夠伏得住煩惱。因此真正希望我們這一
生超越輪迴,不再搞六道,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觀念,這要在平時培養。
如何培養?就是明經。佛在經典把宇宙人生的真相,世出世間的真相,給
我們說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讀經目的無非是看破放下,然後這一句佛
號幫助我們超越三界’幫助我們往生不退成佛。︵節錄白︽大勢至菩薩念
佛圓通章︾研習報告宙I宙I&︶

lg8
︵一六四︶楞嚴會上波斯匿王開悟了,聽到佛講的時候,他開悟了’雖然
悟了,他只悟到一個沒有生死。只悟到這個’而不能把功夫往上更提升一
層。所以我們真正明白大經的意思之後’我們白己、一切眾生有沒有生死?
沒有生死。我們要是有生死,那是我們迷惑。是我們迷;我們要是悟了,
沒有生死。迷的時候心隨境界轉,悟的時候境界隨心轉’完全不相同。心
為境界轉。不白由,那真是苦海無邊;境界隨心轉,得大自在,解脫了。
這個關鍵就是在迷悟,而迷悟的根源就要我們放下諸幻,曉得我們現前所
用的身心統統是幻,幻身幻心,外面境界是幻境’都不是真實的。所以講
到修行次第’所謂頓超,絕頂聰明人一曉得這個道理’一放全放下了’身
心境界一下放下了,這是頓超;一樣一樣放下’一點一點放下,這叫漸修。
如呆我們在修行過程當中’不管我們是念佛遠是參禪,遠是持咒’也不管
我們怎麼樣用功,我們對於根塵識、身心世界’要是一絲毫都放不下,我
們所念的、所修的全都變成有漏的福報,與我們淨圓覺心︵清淨心︶,與我

lgg
們了生死出三界都不相千,那只是修福而已,修人夭有漏福報。這是修學
大乘佛法的基本常識’不可以不曉得。︵節錄白︽大方廣圓覺經︾﹦I富∣三︶
一六五︶︽金剛經︾裡面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二切有為
一法︵
’如夢幻泡影﹂,我們要記得很熟,要常常能提得起觀照功夫’我們對
切事、一切物白然就看淡。能看得淡。當然我們也就能放下,能放下’
心地白然清涼自在,煩惱就少;煩惱少,智慧就增長’這是一定的道理。
這種功夫要不斷的去用’天天要去用,不但是佛家說,連道家也講,老子
說..﹁道不可須臾離,可離非道也﹂,所以我們一時一刻都不能失掉觀照
的功夫。︵節錄白八大方廣圓覺經︾S∣£I岑︶
︵一六六︶老實可貴,老實很不容易!由此可知。我們從無量劫來’雖然
多劫長時供佛修行,可惜從來沒有老實過,所以落到今天這個樣子。如果

2OO
老實早就成就,早就出了三界。沒出得了三界,不老實!為什麼不老寶?
攀緣,這是常講的放不下。這樣也貪,那樣也愛,這就壞了,壞在這裡。
X想要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地方金銀財寶X不肯放下’那怎麼行?所以才
搞到這個地步‧因此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亂,沒有別的’老實,老實就是身
心世界一切放下。為什麼放下?因為身心世界都是因緣所生’都不是真的,
正是經上所說..﹁當體即空﹂。所以佛教給我們放下是正確的’放下是真
實智慧;不肯放下遠有貪戀,這就是情執’這就是迷惑。︵節錄白︽金剛
般若︾研習報告﹦∣巳∣﹦5
︵一六七︶所謂真正會修行,就是﹁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放下身
心世界就是放下分別、執著,提起正念就是這一勻佛號,我們馬上就轉識
成智了。我們之所以轉不過來,沒放下,那就轉不過來‧分別障礙了妙觀
察智,執著障礙了平等性智;放下分別、執著,白性裡面的智慧就現前。

2O1
這兩樣東西,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
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一切眾生本來都是佛’
現在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就是因為我們有妄想、執著,我們沉淪墮落變
成這個樣子,我們不能恢復白性。妄想是什麼?分別,而執著就是第七識,
就是這個東西作祟。所以叫我們妄想拎掉,分別拎掉,不分別了’執著也
拎掉。難拎!想拎拎不掉。為什麼拎不掉?認為身心世界都是真的,就因
為這個拎不掉’這就叫做沒看破’事實真相沒搞清楚。佛告訴我們..﹁當
體皆空﹂,如果我們曉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二切有為法,如
夢幻泡影﹂,試問,我們能不能放下?能不能不執著?能不能不分別?白
然就不分別、不執著了,因為分別、執著毫無意義,假的、空的’一場空,
如夢!有什麼好執著的’這樣就轉識成智,不難!真的,放下之難因為沒
看破。所以︽金剛經︾是教我們開智慧,智慧是教我們看破;念佛是教我
們放下,只取西方極樂世界,其他統統都不要了。︵節錄白︽金剛般若︾

2O2
研習報告﹦I出I25
︵一六八︶實在講,佛法自始至終,從初發心到成佛,修什麼?沒有別的,
唯有拎而已‧拎,也就是平常講的放下。放下之後,再放下’再放下,到
什麼都沒有了,放下也放下’那就成佛了。所以佛教導我們,如果我們把
見思煩惱,八十八品見惑放下,我們就證須陀渲果;再將三界八十一品思
惑放下’我們就證阿羅漢果;把塵沙煩惱再放下,我們就是三賢菩薩;再
能夠把無明破了,放下幾品,我們就是法身大士;到等覺菩薩,他還有一
品生相無明沒破,再把那一品生相無明放下,再拎掉,就成佛了。所以佛
法是修什麼?布施而已!就是要把它拎掉’拎掉才能夠成菩薩、成佛。我
拎一點遠留一點,不行!那還是凡夫,要拎得乾乾淨淨。︵節錄自︽金剛
般芳︾研習報告﹦I出∣白U

2O3
︵一六九︶佛告訴我們,究竟圓滿的智慧,不是諸佛如來獨有,而是一切
眾生人人具足,個個不無,統統都有。有了,為什麼我們現在咸覺當中完
全沒有智慧,原因是什麼?嘗更小,嘗更不大,所以我們的智慧不能現前。
智慧是隨著嘗更而擴大的,我們的嘗重愈大,智慧就愈大。夭人比我們人
道智慧就大,道理在哪裡?他的嘗重比我們大,色界天人他們除了修禪定
之外,遠要修四無量心,慈悲喜拎。他的嘗更當然比我們大’智慧比我們
大。聲聞的心量比色界、無色界夭要大.,辟支佛的心量比阿羅漢大;菩薩
的心量大過一一乘‧心量愈大,我們本性裡面的智慧就透得多。所以心量小
不行,小心量是迷!到等覺菩薩,遠有一分法執沒破,所以他的心量比不
上佛’佛的心量才真正達到究竟圓滿。我們要是明白這個事實’就曉得把
心量拓開很要緊!菩薩修行叫我們拎’叫我們放下。拎什麼?實在講就是
拎這個小心量,拎分別執著。分別執著心量就不大,拎盡了,那就是圓滿
菩提,就達到無上‧︵節錄自︽金剛般芳︾研習報告﹦l巳l2巳

2O4
︵一七○︶我們念佛,如呆我們著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這能往生’
生凡聖同居土,生方便有餘土,當然生實報土那就難了。要生實報土’必
須空、有兩邊都放下,才能夠生實報莊嚴土,也就是念佛功夫念到理一心
不亂。如果著有’可以念到功夫成片,可以念到事一心不亂’往生的成就
也都不可思議。縱然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著有、著空這兩個在六道裡
面差別也很大,著有的人相信因果報應,於是起心動念、一切作為,他自
自然然會小心謹慎,也就是說不造惡業’不敢造惡業‧’知道善有善果,惡
有惡報。由此可知,著有的人將來人夭兩道有分。著空的人麻煩,因為著
空,最容易犯的是撥無因果,於是就會胡作妄為,造許多的重罪’果報白
然是三途。︵節錄自︽金剛般芳︾研習報告﹦∣巳∣﹦巴
︵一七一︶妄想跟無明都障礙我們的白性,障礙我們的清淨心,所以清淨

2O5
心不能現前。因此我們要斷妄想,同時也要破無明,必須要同時破這兩種
障礙。︽金剛經︾上教給我們方法,﹁應無所住﹂,這是破妄想,不著有;
﹁而生其心﹂’破無明’不著空。妄想、無明雙破,空有兩邊都不著。我
們念佛這個功夫,也跟︽金剛經︾上講的這些道理、原則完全相應’它也
是雙破。念佛的時候,教給我們萬緣放下,一切都放下,不著有,身心世
界一切放下,不著有;這一句佛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著空。所以念
佛的功夫是空、有兩邊都不著,因此念佛的功夫可以到事一心不亂,可以
到理一心不亂。到理一心不亂,那就明心見性,就大徹大悟,跟禪宗無一一
無別。在所有法門當中,念佛法門最方便’他的障緣少,障礙的緣少,就
是行住坐臥,一切時、一切處都用得上功。不像其他的法門’要有一定條
件的修學環境,這個修學環境條件不具足,就很麻煩;唯獨念佛法門容易,
所以叫它做易行道。︵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l巳≒已︶

2O6
︵一七一一︶凡是有爭執,一定是執著自己的成見,白以為是。兩個人都白
以為是,這才爭執,他以為是’我不自以為是,這就沒事了。他爭我讓’
就爭不起來。打架,兩個對打才打得起來;一個打,一個讓,打不起來。
吵嘴也是如此,兩個人對罵才很熱鬧;一個人罵,一個人不吭氣’他就不
會罵了。由此可知,打架的人﹑吵架的人,兩個人程度一般高;一個高﹑
一個低吵不起來,程度高的會讓,吵不起來’這個我們要學’學會了一生
都很幸福。我們要是跟人家吵架的時候,自己要生慚愧,怎麼樣?﹁我跟
他一樣﹂,不一樣怎麼能吵得起來!
所以不要自己以為是,不要自己以為很能幹,不要白己以為很聰明,
這都是招惹是非,都是招惹麻煩。現在社會所講,我們保持一個低姿勢,
好!不要跟人相爭。尤其是學佛’從哪裡學起,﹁於人無爭’於世無求﹂。
無爭無求,一切就放下了,一切就不執著了’念佛往生沒有障礙。念佛不
能往生’就是因為我們遠有爭’我們遠有求’有爭有求吃虧的是白己’虧

2O7
吃大了!不能往生,還繼績不斷搞六道輪迴’這個麻煩大不大?這個虧吃
大了,所以先要學﹁無諍﹂。世尊弟子須菩提尊者於一切人事物都不爭,
釋迦牟尼佛常常稱讚他’他得無諍三昧。世尊讚歎他、標榜他,就是教導
我們學他,用意在此地。︵節錄自︽金剛般芳︾研習報告﹦!出∣8造
︵一七三︶我們不但是世法一切分別執著要放下,連佛法也不能分別執著,
也要放下’這是佛在︽金剛經︾裡頭告訴我們的,﹁法尚應拎,何況非
法﹂。佛說..﹁法如筏喻者﹂,筏喻是世尊早期講經常用的比喻’在小乘
經︽阿含經︾裡面,我們常常看到這個勻子。雖然︽金剛經︾上也出現同
樣的勻子,但用意不相同。小乘人著相’所以世尊取這個比喻,佛說法就
像筏喻一樣,我們沒得度的時候,要依靠佛法’證果之後那佛法就不要了。
像過渡,還沒有過去我們要船,過去之後登上那個彼岸,船就不要了,這
是小乘經上說的。但︽金剛經︾上不是這個意思,︽金剛經︾上佛教給我

2O8
們’正坐在船上就不能對那個船有絲毫的執著,即相離相,離即同時,這
就不是小乘的境界。小乘離跟即不同時,大乘法離即同時,就是無住跟生
心是同時’是一不是一一’所以這個意思深。宗門所謂.‧﹁識得一,萬事
畢﹂’那個畢就圓滿、沒事了;這個一是什麼?一是同時。大乘說的離相
跟即相同時’無住跟生心同時,同時就見性了,異時不見性。
同時是一切都同時,性相同時、理事同時、因果同時、真妄同時、邪
正同時、善惡同時﹑利害也同時,沒有一法不同時。同時就是一’宗門講
的識得一,意思在此地。所有一切經,我們打開經本,﹁如是我聞,一
時﹂,一時就是同時,不是異時。一時就是一真法界,如呆不同時呢?那
就變成十法界,就變成六道,變成無量無邊的法界。如果我們這個觀念能
轉過來’那我們修行的功夫就得力了。觀念是什麼?無住’無住就是什麼
都不放在心上’一定要心清淨,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放下行馮?決定不
行!為什麼不行?因為那是妄想,妄想障礙了心性,我們怎能不放下?︵節

2Og
錄自︽金剛般芳︾研習報告﹦I巳!8J
︵一七四︶佛法講圓滿的果位,如果從分證的果位上來說,就是證的無住,
不但大乘菩薩五十一個果位,小乘四果都不例外,證的是什麼?無住。換
勻話說,無住功夫淺深不同’才分出菩薩這五十一個階級。五十一個階級
統統都是證的無住,有人證得淺,有人證得深。證得淺的,果位就下一點;
證得深的,果位就高一點’如此而已。由此可知,如果我們心遠有住,我
們證的是什麼果?其實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無量劫的修行,連個初果
都沒證到。什麼原因?就是我們心總是有住,有牽掛’有分別執著,這害
慘了,雖然是念佛也不能往生,因為我們有住。所以凡是念佛往生的人,
有人為什麼會往生?他心無住,所有一切憂慮牽掛統統放下了,除阿彌陀
佛西方極樂世界之外,他心裡頭統統沒有了,這樣的人能往生。遠有掛念
到我們的親情,掛念到我們的財產,那就完了’還搞六道輪迴。徹底放下,

2lO
放下之後,身心放下之後是什麼?快快樂樂的過曰子’在生活當中一切隨
緣’順境享福,逆境也享福。逆境是享什麼福?享清福,心清淨,心平等。
我們在順境、富貴裡面,沒有樂受;如呆有樂受,那完了,就又墮落了。
我們逆境、困境裡面沒有苦受,始終保持清淨心,保持平等心’那叫真的
享受。這才能懂得順逆是一,不一一。這樣的人念佛就決定得生淨土。︵節
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8∣出∣8己
︵一七五︶︽唯識︾經論上說得好,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外
面這個境界會變,這個變是從心上變’心變,外面境界就變。我們今天是
輪迴心’外面境界是輪迴的境界;如果我們是清淨心’一塵不染,真像︽金
剛經︾上所說的’統統放下,外面境界馬上就變成一真法界。一心就變一
真法界’一一心、一一忘就變十法界,境隨心轉。知道境隨心轉這個道理,我
們就曉得修行心重要,境不重要。禪宗的祖師大德們都知道從根本修,根
本是什麼?心。心就是念頭,把惡的念頭轉變為善的念頭’惡境界就變成

2ll
善境界;轉一﹣一惡道變成一一一善道;把染的念頭轉變成淨的念頭’那就是把六
凡法界轉變成四聖法界’六凡是染,四聖是淨。從心上轉,心轉外面境界
就轉。︵節錄白︽金剛般芳︾研習報告﹦∣巴!已U
︵一七六︶今夭我們最大的麻煩,很難突破的,就是﹁我想怎樣,我看怎
樣﹂,我們看看這種起心動念,這個言語態度,四相具足’我執﹑法執具
足‧這樣讀佛經怎麼能解如來真實義?如來真實義是什麼都沒有,那是如
來真實義。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執著,什麼都沒有,我們看這個經,一看意
思都明白了、都開悟了;我們有一點點意思在裡面。佛來給我們講。我們
都不會開悟。不要說是人講。羅漢講、菩薩講’佛來講都沒有用。什麼原
因?因為我們有障礙,這就是業障。深重的業障。為什麼惠能法師聽經一
聽就開悟?他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本來無一物﹂,他那個心裡頭什麼
都沒有,所以他才開悟。而神秀法師跟五祖那麼多年,沒有辦法開悟就是

2l2
他有一物。他遠要..﹁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他有我執、有法執。
事實上這些原理原則,佛不吝法。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叫我
們放下;那我們放下,再放下。放下遠要放下。﹁有﹂放下了。什麼都沒
有了;﹁沒有﹂也要放下;最後,我放下。﹁放下﹂遠要放下’那就行了。
我們就 開意解 個時候就能漸漸恢復到本性 本性盡虛空遍法界



IG

片片


0
,

錄白 金剛般若 研習報 止口◎CIpwI◎拴∞︶



﹦七七︶和合僧圍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見和同解。見和同解的基礎在
哪裡?就是大家都把一切想法、看法都丟掉,這不就和合了馮?我們有知
見就是錯誤’就是迷惑﹑就是顛倒,就是分別執著;所有的人大家心都清
淨。都沒有知見,這就和合了。所以佛也沒有說.‧﹁你依我。我是佛﹂,
佛沒有這麼說法;佛是說,大家統統把知見拎棄,那不就一樣了馮?不就
和合了馮?像︽金剛經︾上講的離名字相、離言說相、離境界相’身心世
界一切放下,那就和合,這個見就同了,見同解是這個同法。所以佛法確

2l3
實是專治爭執這個毛病的,我們見和同解,還有什麼好爭的?一切爭執都
沒有了。爭執沒有了’絕對不會有鬥爭。因此這個世界永遠是和睦的,永
遠是太平的,它這個基礎建立在這裡’這是完全真實’一絲毫虛妄都沒有。
︵節錄白︽金剛般芳︾研習報告﹦∣出!三U
︵一七八︶修福要不著相’︽金剛經︾上講得很清楚,著相修 那就不


,
是自利,當然更不能夠利他。著相修福’果報遠是在六道輪迴。如果持戒
著相修福,他的福報可能在人天;如果破戒修福,果報一定在三途,福報
是有,到畜生道去享福,到餓鬼道去亨福,他去享這個福,遠是大錯特錯!
所以一定要遵守︽金剛經︾的原則,﹁應無所住,而生挂c﹂。應無所住
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生什麼心?生持戒修福之心’這就對了。應無所住’
是不著有,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不著有;持戒修福,不著空;這叫空有兩
邊不住。這是菩薩行,沒有墮在一邊。由此我們可以明白,如果心裡面有

2l4
執著’有妄想分別執著’持戒修福我們墮在有邊’不能出三界;如果心裡
無住,乾乾淨淨什麼都沒有,不持戒、不修福’墮在空邊,果報在哪裡?
四空天,遠是不能出三界。兩邊墮在任何一邊都不行’必須兩邊不住’菩
薩行中道。什麼叫中道?兩邊不住就是中道’這是︽金剛經︾教給我們行
中道。︵節錄白︽金剛般芳︾研習報告﹦∣出∣三U
︵一七九︶我們理解經上講的意思了,我們完全懂了、明白了,於是我們
敢做,也就是說身心世界我們敢放下。為什麼敢放下?理明白了、清楚了’
知道放下是正確的,放下才是對的。一切諸佛菩薩’乃至於小乘初果都放
下了;換勻話說,芳不放下,決定不能證果;這是講的通途法門。即使在
淨宗來說,淨宗是許可帶業往生的,但是我們遠是要放下’才能走得了;
我們要不肯放下’佛號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那什麼時候放下?等我往
生的時候再放下,現在阿彌陀佛還沒來接我,等他來接我’看到阿彌陀佛

215
我再放下’真的有不少人存著這個錯誤的觀念。這個觀念很危險、很可怕’
因為這個念頭’就是堅固的執著不肯放下,說老實話,障礙了阿彌陀佛來
接引,夭天盼望著阿彌陀佛來接引,到最後阿彌陀佛沒來。為什麼沒來?
因為我們有堅固的執著。所以放下是愈早愈好,愈早我們就愈早得大白在。
我們要想著少煩少惱,要想著開大智慧,要想著得大解脫’這個東西從哪
裡來?放下就得到了,幾時放下了,幾時就得到。因此放下是愈快愈好’
放下就是受持︽金剛般若︾,那就是須菩提尊者讚歎的第一希有。︵節錄
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I出I三己
︵一八○︶實在說,心放下一分就得一分自在’就得一分受用,放下兩分
就得兩分自在,得兩分受用’非常現實。我們能夠把錢財放下’我們在錢
財裡面得解脫、得白在、得受用。受用是什麼?我們一生在錢財上不會缺
乏’得這個受用。我們根本不要去想它,我們需要用的話,它白然現前,

2l6
不操一點心。大自在是身心白在﹑無憂無慮。拎什麼’什麼樣的東西就圓
滿,為什麼?因為拎掉之後’性德現前’在一切事相當中,確實如現代人
所講的心想事成。這是真實的,我們要相信佛’相信性德的受用。︵節錄
白︽金剛般若︾研習報告﹦I巳l三5
︵一八二學佛人首先就要把得失這個念頭丟掉、放下,名聞利養、五欲
六塵,是世間人所求的,學佛的人無論在家﹑出家不求,不求也會得到。
為什麼?總不外乎一個業緣。過去生中,我們造的有業因’修的有善因,
必定得善果;我們造的是惡因,那一定有惡報。緣遇到了,它自然現前。
善的果報現前,若無其事,也不會歡喜;惡的逆緣現前,也若無其事,也
沒有煩惱。在善惡境界裡面,都能夠保持清淨心,如如不動’那就好。︵節
錄白︽金剛般芳︾研習報告﹦∣出I田8

2l7
︵一八一一︶如呆我們被人騙、被人欺負、被人陷害,怎麼辦?最好念阿彌
陀佛,把這個事情放下就沒事了。如果有一念不平之心,有一念報復之心,
我們就被瞋恙障礙住了。但有些人不能忍受,︽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
所有相’皆是虛妄﹂,有什麼不能忍受的!一切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我們不能忍受什麼?如呆我們有般芳波羅蜜,樣樣都能忍受;沒有般若波
羅蜜,真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其實人家來坑我們、陷害我們、侮辱我們,
我們果然芳無其事,那就恭喜了,什麼地方恭喜?災消了,消業障,我們
的業障就真的消掉了。我們有一念不平要報復,我們的業障不但消不掉,
X增加了。所以聰明的人﹑有智慧的人,受到人家欺負,對那個欺負的人
很咸激’因為替我消災’我業障被他消掉。不但不瞋恨他,遠對他特別恭
敬,為什麼?報恩。這是有智慧的人跟沒有智慧的人做法不一樣。︵節錄
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宅∣巳∣&8

2l8
︵一八三︶︽金剛經︾上所講的主題’﹁應無所住,而生拄忘﹂,看破、
放下是應無所住,老實念佛是而生其心,就把這兩句圓圓滿滿的都做到了,
這與一真法界相應。所以這個境界是什麼境界?圓教初住的境界,我們沒
有證得,我們雖然沒有證得,悟得了。悟有兩種,一個叫解悟,一個叫證
悟。解悟’換句話說,也相當明暸﹑很清楚,一點都不含糊,我們所了解
的﹑所認識的,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諸佛菩薩親證,我們沒有親證,差
的是在這個地方。所以在解方面,跟一真法界相應。如果老實念’真的萬
緣放下,真正肯老實念,那就是往證的功夫上走。我們常講做實證的功夫’
老實念是做實證的功夫。
放下很難,為什麼放不下?放不下的原因是我們沒有看破。什麼叫看
破?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沒有徹底明瞭,這個真相是什麼?︽金剛經︾上
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二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佛
教給我們要常作如是觀。觀,用最淺顯的話來說,我們要常常這樣去想。

21g
想什麼?所有一切法都是空的’都是假的。我們想想昨天’昨夭過去了,
永遠不會再來了;說今天,今夭X過去了,真的是一場夢。人生一生幾十
年寒暑’好快就過去了,小孩懵懵懂懂不知事,過年很熱鬧)想到過年要
等好久才來。年歲大了,辛辛苦苦工作’希望曰子過得慢一點,這一年一
年好快的就過去了

0
人生真的是一 場夢,老和尚常教一些同修作觀’怎麼觀法?睡覺,睡
覺的時候,跟睡醒的時候,我們仔細想想,睡著跟死有什麼兩樣?我們睡
熟的時候,人家把我們身體抬走’我們都不曉得’所以這世間哪一樣東西
是我們的?真的連身體都不是白己的,哪一樣東西是我們的?我們什麼東
西能保得住,什麼束西能藏得住的呢?全都是假的,都是冤枉操了心!我
們常講的,錯用了心。這一覺睡醒了,想想睡覺的時候做的夢’想想那個
夢中的境界’再想想我們現前這個境界’跟那個夢中有什麼兩樣?能夠常
常這樣想’夭天這樣想,對於這個世間萬事萬法’自白然然我們就看清’

22O
就不會再那麼樣的執著,不會有爭執了;而後就可以隨緣度曰’老實念佛。
︵節錄白︽金剛般若︾研習報告﹦∣出﹦巳︶
︵一八四︶我們一切法都不可以執著,所以供養佛’不能執著佛,供養菩
薩,不能執著菩薩,執著就錯了。我們供養佛菩薩的意義,是要從他那裡
面得到敗示,用現在的話說,用佛菩薩的形像時時刻刻提醒白己,用意在
此地。我們供養阿彌陀佛,當然第一個提示的,就是提醒我們要念阿彌陀
佛求生淨土。這個提示不錯,能往生,這完全是從事上說的;更深一層,
從理上講,阿彌陀佛它的意思是無量覺。﹁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
﹁佛﹂翻作覺’無量覺。什麼是覺?看破、放下是覺,於世出世間法還有
一樁事情放不下,我們沒覺。念這一勻阿彌陀佛,一切要放下,一切要看
破,就是無量覺,這個意思就深一層。一天到晚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一樣
也放不下,一樣也看不破,我們口裡頭喊阿彌陀佛,實在講我們念念都不

22l
覺,那不能往生,口善而己。所以要懂得念這一勻阿彌陀佛’是身心世界
一切萬法統統要看破、放下,那叫無量覺,一心稱念求生淨土。︵節錄白
︽金剛般芳︾研習報告﹦∣巳≡巳︶
︵一八五︶我們要多讀經,不但要讀,要明暸經裡面所講的意思。如果只
是讀,不明瞭意思,沒有用!怎麼沒有用?境界轉不過來,也就是說我們
在現實生活裡面,不能看破、不能放下,那就沒用處。經念得再多都沒用
處,一定要明其義理,在曰常生活當中真的起作用。了解事實真相,這就
是開悟,這就是看破。於一切世法上不冉計較,不再執著’這就是放下’
這就是功夫,這樣才有受用。以看破、放下。長時間的薰習’看破幫助我
們放下,放下X幫助我們看破,那我們的道眼,也就是我們的開悟’愈悟
愈深、愈悟愈廣,一直到徹底的覺悟。道心愈來愈堅固了’道心是什麼?
道心是放下,愈放下愈究竟、愈徹底,徹底的放下,那就成佛了
說明看破幫助我們放下’放下幫助我們看破’這兩種方法相輔相成’互相
幫助 樣念佛求生淨土 決定是上上 往生,決定是生死白在。到白在
口∞

,

的時候 什麼時候走
j︾
相 就什麼時候走 一絲毫的障礙都沒有,這個功夫
,

,
真得力的話 辱貝曰疋
口匕
我們能不能做到?我們不能像圓初住菩薩那樣


女止

, ,

0
徹底的做到 我們可以做到相似的境界 所以一定要叫這個功夫接近,往

o
個目標上接近 往這 個目標上靠攏 就對了。︵節錄白︽金剛般芳︾


,

,
研習報告﹦l出∣&5
︵一八六︶世尊在︽般若經︾裡面的開示’白始至終都教給我們要離相,
所以著相就錯了,只要心裡面有絲毫的執著’無論是世法’無論是佛法,
著就錯了。錯在哪裡?一著就有能著、所著,於是四相宛然,我相、人相﹑
眾生相、壽者相全都在。既有我相’一定就有我貪、我痴,︽唯識論︾所
講的﹁四大煩惱常相隨﹂’三毒就在其中,所以著相就有三毒‧也許我們

223
在著相當中,沒有感覺到我們有貪瞋痴,那是粗心大意,是有貪瞋痴而自
己不能發現,遠以為自己沒有。如果真的貪瞋痴都沒有了’必定是轉末那
識為平等性智,我們有沒有轉?沒轉過來!沒轉過來就決定是凡夫,既是
凡夫就決定是四大煩惱常相隨。佛叫我們覺悟’覺就是般若智慧。這一一一毒
煩惱如何能把它消除掉?離相、拎、忍這三個科目,六波羅蜜裡面這三種。
離相是般若波羅蜜’這是看破,真的看破了’般若智慧是看破;看破之後
要放下,拎就是放下,布施波羅蜜就是放下;放下之後’心裡面若無其事,
那就是忍,心裡面清淨白在’忍辱波羅蜜成就了’這叫真正能夠消業障。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i巳∣◎出︶
︵一八七︶如果我們能把︽金剛經︾裡面,佛教給我們最重要的綱領抓住,
那我們在曰常生活當中裡頭,哪一點是金剛般若波羅蜜,我們就能體會到
一些。佛教給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是放下,把一切妄想

224
放下,一切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就是金剛般若;至於行住坐臥、穿衣吃
飯﹑曰常工作,那是而生挂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生心,生心無住,
這不就是金剛般芳馮?金剛般芳用在哪裡?就用在曰常生活當中‧如果我
們會用了,那就恭喜了’我們不是凡夫,起碼也是圓初住菩薩,我們真的
會用了;我們不會用,那就是凡夫。
這裡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穿衣吃飯,這是每個人天夭要做的事
情,衣服要穿得乾淨,要穿得整齊;菜飯要清潔,餐具要洗得乾淨乾淨淨,
擺得整整齊齊’這叫生心‧並不是說叫我們統統都放下了,就馬馬虎虎、
隨隨便便,那不行!不是叫我們生這個心,是叫我們生做一切眾生榜樣﹑
一切眾生典型、一切眾生一個好樣子的心;可見得這個心就是如來的大慈
悲心。我一切都放下了’為什麼瑣碎事情遠樣樣這麼整整齊齊的?做給眾
生看的’這就是教化眾生。教導眾生應該怎麼過曰子,應該怎樣去工作,
應該怎樣處世待人,佛菩薩是一切眾生最好的榜樣,所以怎麼可以隨隨便

225
便﹑馬馬虎虎的?人家看見是這樣的,看不見遠是這樣的,而不是說有人
在’做給人看看’沒有人在可以馬虎一點,不可以!那不是般若波羅蜜。
般芳波羅蜜是表裡一致,內外一如。因此我們就從這個地方去體會,從這
個地方去學習、去修持。︵節錄白︽金剛般芳︾研習報告﹦I巳≒鑒︶
︵一八八︶這一部︽金剛經︾從頭到尾講什麼?﹁無住﹂兩個字就講完了。
︽金剛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的綱要,釋迦牟尼佛一一十一一年說般若,般
若的宗旨是什麼?就是﹁無住﹂兩個字,兩個字就苦口婆心講了一一十一一年。
過去大家都佩服、讚歎智者大師了不起,︽妙法蓮華經︾經題講了九十天,
就是經題﹁妙法蓮華經﹂五個字講了九十夭。可是釋迦牟尼佛一一十一一年講
兩個字,﹁無住﹂。講的時間長不長?不長,講了一一十一一年,我們聽的人
遠是有住’遠不能做到無住,這才知道習氣之難斷。所以,如果沒有淨土
念佛往生的法門,我們白己想想看,我們修什麼法門能夠得度?無量法門、

226
八萬四千法門,都要做到無住才能得度。我們想想如果做不到,就得要專
門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住遠能往生;其他的法門,心若有住,決定不
能出輪迴’不能出六道,這是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的。我們知道這個事實,
知道這個道理了,才會一切放下老實念佛,因為除了這一門之外沒救了。
︵節錄白︽金剛般芳︾研習報告﹦∣出﹦鑒︶
︵一八九︶佛教給我們,要想了生脫死,也就是要想脫離六道輪迴,必須
背塵今覺;塵是五欲六塵,要跟五欲六塵相背,背就是離開、拎棄。要把
五欲六塵放下才行,放下之後要今覺’覺是什麼?覺是覺性’要與白性相
應。假如背塵沒有覺,就到四空天去了,縱然修行證果也變成阿羅漢、辟
支佛’人偏真涅槃去了,他不合覺!阿羅漢、辟支佛沒有覺’法身﹑般若、
解脫’這是三德祕藏’而阿羅漢、辟支佛只有解脫,法身、般若都沒有。
這個地方的覺,就是般若。我們念這一勻﹁南無阿彌陀佛﹂是覺,這一勻

227
阿彌陀佛翻成中文的意思是無量覺;我們雖然自己不覺,但是心與口相應,
念念無量覺’不知不覺就真的覺了,念覺就覺了,所以它有不可思議的力
量。這一句佛號不僅是西方極樂世界導師的德號,實在講是一切眾生自性
的名號,實實在在不可思議!︵節錄白︽金剛般若︾研習報告﹦∣巳I◎鑒︶
︵一九○︶﹁無我﹂的道理,法相的經論講得最精細、最透徹,因為它從
事上講’大家好懂。性宗的經論從理上講,芳不是上根利智’就不容易悟
人。相宗從事上講,佛常講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裡面有九百生滅’
什麼生滅?業因果報的生滅。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我們彈
指的速度,大概一秒鐘可以彈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一秒鐘兩個十萬
八千次的業因果報的生滅。我們所看到一切現象,就是業因果報生滅的連
績相’不是真的,所以佛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法﹁當
體即空,了不可得﹂。這是相宗從事上講的’好懂!

228
如果我們能夠聽明白’想想這個道理,才曉得真的無我。不但我無’
法也無,法也是因緣生法,也是剎那九百業因果報相績的現象,就這麼一
回事情。哪有我?沒我!沒我,這才能真正把我放下;﹁我﹂放下了’是
從根本放下,徹底放下。﹁我﹂都拎掉了,哪來的我所?五欲六塵是我所’
統統放下了,我都沒有了,遠有誰去貪戀這些五欲六塵?徹底放下了。所
以這個事情,確實世間所有一切典籍裡面沒有這個說法的,唯有佛法說得
詳細﹑說得明白。為什麼?因為這個現相是佛與大菩薩親眼所見的。︵節
錄白︽金剛般若︾研習報告﹦!出﹦鑒︶
︵一九一︶在俠虛老法師的︽念佛論︾裡面’有說到幾則往生的故事,其
中有一則是講到修無師,他是在吟爾濱極樂寺往生的。修無師,沒念過書,
不認識字,未出家之前是做泥水匠,做苦工的,生活非常清苦。以後出了
家,聽說念阿彌陀佛好’他老人家專念阿彌陀佛,遇到別人就勸人念阿彌

22g
陀佛,他除了這個法子以外,什麼也不會‧俠老法師那個時候在極樂寺作
住持,定西法師作當家師。那一年開戒請諦閑老法師當得戒和尚,修無師
就到極樂寺去幫忙。定西法師就問他:你能做什麼?他說:我願意照顧生
病的人。那時候傅戒是五十一一一天,戒子兔不了有傷風咸冒,他發心專門照
顧生病的新戒。住了沒幾天’他就找定西法師,找啖老和尚,他說他要告
假,他要走了。啖老有一點功夫,並沒有責怪他,但定西法師就有點忍不
住的說:你才來沒幾天,這裡傳戒不過兩個月,你這個功德做不圓滿,怎
麼就退心要走了。修無師說:我不是到別的地方去’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
去。這兩位老法師一聽’這不簡單,預知時至,這遠得了!馬上就轉變態
度向他請教:你什麼時候走?修無師說:不出十天。他要求常住給他預備
兩百斤柴火,往生之後火化用,於是定西法師把這個事情就記下來了。這
很了不起,傳戒當中有人真正的往生,這個跟大家是作證,三轉法輪的作
證轉。

23O
到了第一一天一大早’修無師又去找兩位老法師。他說:老法師,我今
天就要走了。定西法師趕緊在柴房裡,臨時收拾一個房間’搭一個鋪。修
無師要求找幾個人給他助念,送送他往生。送他往生的這幾個人’親眼看
到的’修無師腿一盤’坐在那個地方,坐著走的,沒有生病,預知時至。
大家就說:修無師,你也得作首侷、作兩首詩,給我們留個紀念。修無師
說..我是個苦惱的出家人’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我也不會作侷子,也
不會作詩,不過我有一句老實話可以奉告大家,意思就是說’如果不是真
正修行,那就沒有真實的智慧。大家聽他說這幾勻話,也覺得很踏實’真
正是一個修行人所說的。大家給他念佛不到一刻鐘,一刻是十五分鐘,他
就坐在那個地方,滿面笑容就走了。諦閑老法師到了這個道場,親白去看
他,對他非常讚歎’認為他是出家人真正的好榜樣。
所以那個真實智慧不是別的,修無師修的是什麼?般若淨土共修。他
沒念過︽般芳經︾,也沒有念過︽金剛經︾,怎麼修般若的?他統統放下了,

23l
放下就是般若;離一切相,那就是般若。修無師那真有般若,身心放下是
真實的金剛般若。我們念︽金剛經︾為何沒用處,天天念,樣樣放不下,什
麼都要計較’是非人我,那個念了沒用處’古人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
修無師大概從來也沒念過︽金剛經︾,但他是真實的金剛般若,萬緣放下,
一心念佛,這樣的人一定得本師釋迦牟尼佛,接引導師西方極樂世界阿彌
陀佛,遠有十方諸佛,︽阿彌陀經︾上講的六方佛,︽無量壽經︾上講的十
方諸佛’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如來,一尊都不漏,每一尊佛都加持他,都
護念他。為什麼?因為他離相念佛求生淨土,就憑這個,十方一切諸佛如
來就要護念他,就得要照顧他。︵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乞!巳∣&8
︵一九一一︶我們念佛,念佛在哪裡念?在起心動念之處。心裡有一個念頭
生了,不要去管這個念頭是善是惡,不要去理會它。惡念固然不好,善念
也不好,為什麼?不出六道輪迴。所以趕緊把這個念頭換掉,用這一句阿

232
彌陀佛把它換過來。古人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來不要
緊,這是我們無始劫以來的習氣,它一定會起來。只要念頭一起來,我們
覺察到了’﹁阿彌陀佛﹂,就把這個念頭換過來了‧這一勻阿彌陀佛就是
覺,提不起阿彌陀佛’那個念頭繼績生的時候,那是迷;無論是善念、惡
念,統統是迷。因此趕緊回到阿彌陀佛這兒來’提起一勻佛號,這個時候
念跟佛要融成一片,念就是佛,佛就是念,這個功夫就得力了。如呆能念
跟所念是分成兩個’我能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我所念’能、所成
了兩截,這個力量就差很多。
︽阿彌陀經︾上講的標準,一心不亂,什麼是一心?能念之心跟所念
之佛合成一個,那就是一心’那就不亂了。我能念,阿彌陀佛是我所念,
這樣念佛是決定不能得一心的,因為我們心裡面有分別、有執著;離開一
切分別執著,能念之心跟所念之佛就合一了。譬如修無師’他合成一片了,
他不認識字,什麼都不懂,但他有真智慧’所以他講:﹁能說不能行,不

233
是真智慧﹂。修無師能行不會說,這個沒有關係,他真能行,他有真智慧,
真正得一心不亂。走得那麼瀟灑白在,說走就走,沒有病苦,沒有牽掛,
這就是念與佛交融一片。不但念跟佛融成一片,與虛空法界成一大光明海,
這是必然的,為什麼?因為我們白己的心性本來就是這個樣子’這是返本
遠源’一絲毫的希奇都沒有。道理在哪裡?道理在離一切分別執著。如果
我們常常想到,我們是個人身,六道裡面我們就出不了人道;常常想到遠
有夭,遠有佛講的大千世界,我們有這樣的分別,就決定離不開三千大千
世界。我們要曉得,一﹣一千大千世界就是一個六道輪迴,這樣的見解叫做輪
迴見;這樣的思想叫輪迴?’無論我們做的什麼事情’都叫做輪迴業,我
們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念佛人的心,什麼都不想’不但世法放下,佛
法也放下了,世法、佛法統統放下了,他心地光明就照盡虛空遍法界,我
們佛法裡面講的大光明藏’大光明藏就是自己心性的功能,就圓圓滿滿的
顯示出來,是這麼一回事情。︵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I巳Ia3

234
︵一九一一一︶︽金剛經︾說:﹦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世出世間一切
法沒有一樣是真的。老和尚說他年輕時就有一點智慧’智慧從哪裡來的?
老和尚遠沒有學佛時’每天報紙一送來’第一個看訃聞,看看今天哪些人
走了,這裡面有老人,有很年輕的人,真正是黃泉路上無老少。看看他們
已經走了,來的時候帶什麼來,走的時候帶什麼去?空空而來,也空手而
去,什麼都帶不走,這世間有什麼好爭的,有什麼好求的。每天報紙送來
先看這個會開智慧,念佛功夫就得力了。如果我們放不下,每夭看這個,
看上半年,看看我們放得下放不下!
一切都放下了,心清淨,心裡面乾乾淨淨什麼都沒有。知道這個世間
財色名食睡、五欲六塵全是假的’夢一場!我們現在正在作夢’知道我們
現在在作夢;不知道我們在作夢’把夢當真,那個曰子過得很苦。知道自
己在作夢,那就跟佛菩薩一樣遊戲神通,哪一樣不自在?順境很白在’逆

235
境也很自在’沒有一樣不自在的。真正能夠隨緣,真正能夠恆順眾生,成
就自己的道業。什麼是道業?清淨心是道業,萬緣放下是道業。這個時候’
心跟虛空法界合而為一,而且超出塵外,塵是五欲六塵,五欲六塵不染就
超了。為什麼會有這種境界現前?性體本來如是‧可見得這個境界不是我
們修得的’是本來就是這樣的。現在這個境界不能現前,是因為有障礙,
有分別、有妄想、有執著障住了,所以嘗宣變得很小。離開一切妄想分別
執著,這心量恢復了,恢復就是這個樣子。︵節錄白︽金剛般若︾研習報
止口◎C【p凶I◎山α︶
︵一九四︶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因為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得到阿彌
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我們一放下之後,永遠不再起了。不像我們凡夫,
聽了經一發心,放下吧!過了兩分鐘之後又起來了,它會再起來。西方極
樂世界一放下就往生,生到那邊阿彌陀佛就加持我們’不會再起來了,真

236
的永遠放下了,它的好處在這個地方。所以我們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念
佛要求生他方其他諸佛國土,這不行,因為這個妄念遠會起來。因為其他
諸佛如來沒有發這個願來加持我們,沒有這個願,一切要靠自己。唯獨西
方淨土阿彌陀佛發這個願,四十八願加持我們。生到極樂世界之後,因為
我們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心裡頭沒有障礙’那個心多大?盡虛空遍法界’
於是所活動的空間大了。十方一切諸佛剎土,我們想去就去,想來就來,
來去白在,可到他方世界上供諾佛,下化眾生’上求下化。︵節錄白︽金
剛般若︾研習報告﹦!巳∣&8
︵一九五︶我們要發菩提心,菩提是梵語,它的意思是覺悟。菩提心就是
覺悟的心。覺悟什麼?第一要覺悟生死輪迴可怕,世間事冉沒有比這個事
情可怕的,這個要覺悟;其次要覺悟念佛可以在這一生當中成佛。我們能
覺悟這兩點就不錯,我們就有救了;這兩點要不覺悟,沒救。其他的覺悟

237
不行,這兩點太重要了。我們覺悟到六道生死輪迴可怕,我們就下定決心,
一定要超越六道輪迴。我們要覺悟到念佛可以成佛,我們就用這個方法去
成佛,去了生死出三界,這叫真正覺悟的人。這就是藕益大師在︽彌陀經
要解︾裡面所說的﹁無上菩提心﹂。我們看到許多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
也沒有聽過經的,只知道一勻阿彌陀佛,念了幾年,能夠站著往生、坐著
往生,不生病,預知時至。憑的什麼?就憑這兩種覺悟,他就成功了。這
兩種覺悟是徹底的覺悟,真正的大覺’一切悟門比不上它。
徹底覺悟的人,他這個心一定是六度心。他世緣統統放下,布施心;
他一定是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念佛,持戒?’無論遇到什麼樣的逆緣,他
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都不計較,忍辱?’一天到晚這一勻阿彌陀
佛不間斷,精進?’世間什麼樣的好事,他都不會受誘惑,如如不動’佛
法裡面什麼樣高明的法門,他也不要了,禪定?’死心塌地一勻阿彌陀佛
念到底,般若心。這是徹底覺悟的人發的六度心’因此我們要想成
發這個心 就很難 定要發這個




修 沒 要



I\u

iu

7
,

,
要做 度的 要有 度的事要做 但決定 有妄 決定 有雜念


|c

』︾

,
o

,
決定不被污染 樣行六度 ,︶逗曰疋 ,是真實

1之






▽︿




,
羅蜜 ︵
錄自 金剛般若 研習報 止口◎C』p凶』◎∞J︶




︶ 什麼是 歷事鍊 心?歷是經歷
-八 樣樣事情我們都應該要經歷


,
就是說要通過樣樣的世緣,看一看白己是不是真的放下,是不是真的看破’
不動心了’這是歷事鍊心。︽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那個功
夫’如果我們給它一個總名字,就是這四個字,﹁歷事鍊心﹂,五十三參
是歷事鍊心。善財去參訪五十三參,其實是給我們做的榜樣’就是教給我
們怎樣處事待人接物。我們能夠在一切境緣當中,真的看玻放下,不起心、
不動念、不執著,那個人就是善知識、就是菩薩,我們就是善財,我們參
學這一關通過了。我們要問善財的那些善知識在哪裡?到處都是,統統是

23g
善知識。善財那個善知識,各行各業、男女老少統統都是,沒有一個不是
的‧我們在這裡頭修行,要知道修什麼?修﹁看破、放下、老實念佛﹂’
修這個;我們能把這三句聽懂’聽明白’我們認真去做’我們就已經把︽大
方廣佛華嚴經︾參透了’徹底的明白了。為什麼?我們在生活上都做到’
都用上了’那還要念什麼︽華嚴經︾!︽華嚴經︾上就是教我們曰常生活
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當中’看破、放下﹑老實念佛。不但︽華
嚴經︾參透,六百卷︽大般芳︾也參透了。︽金剛經︾上講得這麼透徹’
什麼是佛法?這就是佛法’道地的佛法,真實的佛法。︵節錄白︽金剛般
若︾告﹦l巳∣◎巴︶
︵一九七︶我們一定要了解,我們現在這個身體是個什麼束西’要搞清楚。
我們自己身體以及這個世界是什麼?剎那九百生滅業因呆報的連績相,就
是這麼個東西。我們能搞清楚﹑搞明白,看破了!把自己的人生看破、世

24O
界看破;看破之後,我們在這個世間遠會有貪瞋痴馮?當然沒有,絕對沒
有。如果遠有貪瞋痴’事實真相我們沒看破。佛經上這樣講,我們是聽說,
我們也會講,會講有什麼用?不是自己的境界’是別人的境界,我們聽說
而已。所以看破要緊‧
看破的人,沒有不放下的。但是我們現在沒看破,勉強放下,放下能
幫助我們看破。一味的執著放不下,我們永遠就看不破。我們能放下一分’
幫助我們看破一分;能放下兩分,幫助我們看破兩分。看破﹑放下相輔相
成,互相幫助。真正看破﹑真正放下’好處多了。現前的好處’我們的色
身,我們現在這個身體健康安樂。為什麼一放下就健康、就安樂?一放下
之後,色身境界是唯心所變,變出來就是最健康、最安樂的,它變這個境
界。我們現在這個身體,為什麼多病,為什麼這麼苦?苦難與疾病從哪裡
來的?貪瞋痴來的。佛講貪瞋痴叫三毒煩惱‧世間什麼最毒?什麼樣的毒
藥都沒有貪瞋痴毒,遇到貪瞋痴,那些毒藥都不毒了,都沒用了’貪瞋痴

24l
最毒’叫三毒煩惱。放下貪瞋痴’沒有了三毒’我們的身體當然健康。為
什麼?身體裡面沒有毒素了。︵節錄白︽金剛般芳︾研習報告﹦I巳!R∞︶
︵一九八︶我們念佛人,如果不離相,不能念到理一心不亂。如果要念到
理一心不亂,這是用金剛般若來幫助我們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一到西
方極樂世界就花開見佛。那個成佛太快了,實在不可思議!凡夫成佛,成
圓教究竟圓滿佛,問題就是我們肯不肯放下。同樣的,往生難不難?我們
果然能夠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想什麼時候往生就什麼時候往生’一點都
不難;難的是我們不肯放下,難在這個地方。果然現在就放下,現在就往
生’佛就來接引。這此一一道理事實真相都要知道,我們都明瞭了,我們心裡
遠有什麼好恐怖的?︽心經︾上講的:﹁度一切苦厄﹂,所有一切恐怖我
們都沒有了。縱然是三次世界大戰,那個原子彈掉在空中,我們看到了’
猶如放煙火一樣’我們往生了!這多白在’一點恐怖都沒有,好像看熱鬧。

242
看完了就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來接引了,那個多麼殊勝、多麼莊嚴,
所以一點恐怖都沒有。恐怖是什麼?恐怖是放不下的人,放不下,往生一
點把握都沒有;徹底放下了,往生是上上品往生。︵節錄白︽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宅∣巳∣◎≧︶
︵一九九︶什麼是六度?﹁布施﹂,拎己為人,念念為一切眾生。﹁持戒﹂
’樣樣如法,守規矩、守法度。﹁忍辱﹂’無論大小事情有耐心、有毅力;
沒有耐心,不能成就。﹁精進﹂是不斷的在改進,改過失就X進一步,改了
就進步。﹁禪定﹂是我們心裡面有一定的方向、目標’不會雜亂;一雜修、
一亂修就不能成功。禪定是心有主宰,不為外境所動;不但不為五欲六塵
所動搖,也不為一切法門所動。︽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表
演這個法門,實在講善財童子所做的具體內容’五十三參就是六波羅蜜。
善財童子每參訪一位善知識,到後面都是﹁戀德禮辭﹂。戀德禮辭是

243
什麼?是布施波羅蜜。布施是什麼?放下。﹁我很感謝你’你教導我的,
你的法門我不學’我再去參訪別人﹂。善財白己修學的是什麼?念佛法門。
誰教他的?根本的那個老師教他的‧他沒有改變初衷,他的根本的老師是
文殊師利菩薩。我們在經文裡面沒有看到文殊菩薩教善財念佛法門’經文
字面上沒有’但意思有。意思在哪裡?文殊菩薩發願求生淨土,善財是文
殊菩薩最得意的弟子,我們想想看文殊菩薩教他什麼?如果不教他念佛法
門,哪裡是人室弟子?所以意思上有。老師是求生淨土’老師知道這個法
門第一,一定是傳他第一法門,不能把第一一法門傅給他’這是意思暗中有。
可是經文上也有明顯的顯示出來了,善財第一個參訪德雲比丘,德雲比丘
教他念佛法門,這是明顯的意思。由此可知,暗顯、明顯都有顯示出來‧
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那就整個托出來了,原來善財是修這
個法門。參訪種種法門’一切法門他都知道’如果有人想要學,他都可以
教給別人;但是他白己不學,戀德禮辭。禮辭的意思很深,放下了!不但

244
世緣放下’佛法也放下,真正是一門深人’禪定波羅蜜、般芳波羅蜜’都
在這裡顯示出了。善財如呆沒有智慧,他不敢放下;唯有高度的智慧,真
正的定功,他才不為一切法門所動搖,所以般芳智慧從這個地方顯示出來
了。︵節錄白︽金剛般芳︾研習報告﹦l出I◎a︶
︵一一○○︶我們要想除四相,要想除四見’最好的方法無過於︽金剛般
若︾。︽金剛般若︾好在哪裡?它直截了當教給我們..﹁應無所住﹂,無
所住就好了’一切都放下了。這一放下,所有問題不就統統解決了馮?我
們今天所有的苦惱憂患,從哪裡來的?放不下。別人說一句話,話要記在
心上’這糟糕不糟糕;看到別人做一樁事也要放在心上,這個麻煩大了’
我們的憂患煩惱永遠離不開。所以不但世間一切法,不要放在心上,心要
讓它清淨,心要讓它無事’我們就快樂了;就連佛法都不可以放在心上’
﹁法尚應拎,何況非法﹂。

2令5
我們要學聽人家說話,這個耳朵聽了,那個耳朵就出去’這最好!不
要放在心上。佛在般若會上教給我們的,就是教我們要修清淨心,清淨心
裡面一個妄念都沒有。經上教給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為
什麼要把虛妄的東西放在心上,這不叫白找麻煩馮?所有一切的’一定要
認識清楚,它的真相是剎那生滅的業因果報相績相’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我們想到這個地方,心多清淨、多白在!如果這些事實要是真的’我們放
在心上,佛不會怪我們;假的,能放的那個心是假的,所放的這些境界也
是假的,都在那裡搞得一場空。
我們如果真的是有憂慮牽掛放在心上’那就大錯特錯了。換句話說,
我們在六道裡頭輪迴這麼久了,遠繼績不斷的搞輪迴業;凡是把東西放在
心上,都是搞六道輪迴。如果想這一生永脫輪迴,不再槁六道了,我們的
心就什麼都不要牽掛,單念阿彌陀佛’只把阿彌陀佛放心上’沒事’那是
決定能成功。實在講佛教我們一切放下也很難,做不到!教我們抓住一個

2q6
阿彌陀佛’心裡頭有一個阿彌陀佛,別的東西都不要了,這個方法比較上
方便一點;因為心裡什麼都沒有,也很不容易做到的。︵節錄自︽金剛般
芳︾研習報告﹦∣巳I宗8
︵一一○二我們夙世的業障,就是現在講的習氣,無始劫來的習氣,這個
東西一定要消除,消業障。消業障用什麼方法消最好?念佛。︽金剛經︾
上的原理:﹁應無所住﹂’無所住就是放下萬緣,放下萬緣就是無住。提
起正念,正念就是一勻佛號,那就是﹁而生其心﹂;生什麼心?念阿彌陀
佛的心。︽阿彌陀經︾上講的執持名號’執持名號就是﹁而生其心﹂;而
放下萬緣就是應無所住。由此可知,我們一個真正老實念佛人,可以說他
修的是圓滿的︽金剛般若波羅蜜︾。是用什麼方法修的?用念阿彌陀佛的
方法修圓滿的︽金剛般若︾。有一些人不明教理,輕視念佛人,以為念佛’
﹁這一句佛號是三歲小孩都會念’有什麼希奇’有什麼了不得﹂!其實這

247
一句佛號不簡單,一切諸佛都護念’一切諸佛都讚歎’哪有他說的那麼容
易?這一句佛號把極難的大問題把它簡化了,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我們要
是細細去想,愈覺不可思議。業障消除,用這個方法消業障,用這個方法
斷習氣,福德都圓滿。︵節錄自︽金剛般芳︾研習報告宅I出≡3︶
︵一一○一一︶般若確確實實是要我們白己親證,怎麼證法?就是放下。我們
放下了,我們就知道、就明瞭了;我們要是不放下,一切諾佛給我們說,
都叫隔靴搔癢’很不容易體會。我們放下一分’就體會到一分;我們放下
一一分,就體會一一分;放得愈多,體會得愈多。所以這個事情一定要從放下
才能見效,這叫真正的佛法。好像我們讀遍三藏十一一部’讀得滾瓜爛熟’
從後面可以背到前面,如果我們不能放下還是沒用,我們所懂得的佛法是
皮毛文字。其實文字懂不懂?文字遠是心則狂亂﹑狐疑不信,所以文字也
沒懂。必須真正做到了,親證境界了’然後聽佛講經的文字,我們真的就

248
懂了。這是佛法的難處!所謂難處’也真正是佛法的易處,佛法是不一一法
門,難易不一一。為什麼說難?不肯放下就難。念上幾百年,背熟三藏十一一
部,沒進去、沒懂,這不是難馮?為什麼叫易?放下就容易了’真的放下
了,一部經沒讀,像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一部經也沒讀,他什麼經都懂’易
處!因此難易在哪裡?肯不肯放下而已。︵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C】p︺』◎J◎︶
︵一一○三︶我們念佛想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想一想自己的起心動念’能
不能生到極樂世界?我們起心動念不但阿彌陀佛知道’觀音、勢至知道,
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的人沒有一個不知道。︽無量壽經︾上說得很清楚,西
方世界的人夭眼洞視﹑夭耳徹聽,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形相﹑音聲,他
們都聽得很清楚;他心遍知,起心動念人家全都曉得’沒有一樣事情能瞞
得過人,所以說我們做了不敢告人的事情,做得那麼多’我們遠想到極樂
世界去馮?沒分啊!極樂世界人怎麼去的?清淨心去的。心淨則土淨,只

24g
要真正修清淨心,我們就決定得生淨土。因為清淨心是它的條件,心淨則
土淨’這個要緊!所以世緣要放下’放下,放下還要放下’只要有一樁事
情不肯放下,這一生念一輩子佛,也不能往生。不是阿彌陀佛不慈悲’不
來接我們,是因為我們這裡有繩子栓住,我們走不了!這是佛在經上常講
的..﹁財色名食睡﹂,這是地獄五條根。這五條鐵鍊鎖著我們,怎麼能走
得掉!所以叫我們放下是放下這個東西。放下’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我
們才能順利跟佛走;只要有一樁事情放不下,佛對我們也沒有辦法’那就
等以後的機會。什麼機會?什麼時候放下,機會就成熟。我們現在放下’
現在機會就成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其實不難,隨時可以去,什麼時候放
下,什麼時候緣就成熟。我們現在身體遠很健康,現在放下現在就走,那
個走得才真叫白在瀟灑。因此我們為什麼去不了?就是放不下’所以去不
了。如果到臨命終時還放不下’那就沒法子了,只好搞六道輪迴,這非常
非常要緊的。︵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I出I3巴

25O
︵一一○四︶佛在︽金剛經︾上教給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
不但法相不能住,非法相也不能住。為什麼這樣教導我們?目的是教我們
把這些分別執著取相的毛病,把它除掉、放下。由此可知’佛教我們離相,
不是離外面的相’外面相那怎麼離?那個不能離,離不掉的。佛教我們離
相,是離我們心裡面執取的那個相。外面的相,實在講與我們修行證果沒
有妨礙,正是大經上所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沒有障礙。而障
礙在哪裡?就是我們的心取著相,執取的相是什麼?就是我們牽腸掛肚的
那些相’這個東西是障礙。所以心裡面決定不能有牽掛,有牽念、有掛念,
那個麻煩才大!如果我們要掛念我們的財富,要掛念我們的地產,這是貪
財;我們要掛念我們的親人,叫情執,咸情的執著。這種心,就是牽腸掛
肚的心,叫做輪迴心’如此我們所造作的都是輪迴業,這怎麼能出得了六
道輪迴?因此佛教給我們,把這一切憂慮、牽掛統統放下,天下本無事,

251
天下事與我們都不相千;既不相千,哪來的妨礙?沒有妨礙了。所以應當
統統放下,放下之後,我們的心清淨了,我們的智慧生起來了。清淨心起
作用,就是般芳智慧。所以佛教我們不應執著,是說的這些;不是外頭一
切法,外面一切法並不相千,那個沒有關係的。︵節錄白︽金剛般芳︾研
習報告﹦!出∣3金
︵一一○五︶覺跟迷,這兩個字的定義’我們學佛的人不能不清楚。有妄想,
迷了;有分別,迷了;有執著,迷了;對世法裡頭有妄想分別執著,迷了;
對佛法裡面有妄想分別執著,也迷了。什麼叫做覺?世法、佛法裡頭我們
統統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個人覺了。由此可知,我們怎麼用功法’一定
要想方法把妄想分別執著打掉。在所有一切法門裡面,淨宗法門是最高明、
最簡單、最扼要’就用一勻阿彌陀佛..我們心裡才有一個念頭起來’﹁阿
彌陀佛﹂,換掉,把妄想分別執著的念頭馬上換成阿彌陀佛。所有一切念

252
頭,不管它是善念、惡念,都不要去管’馬上換成阿彌陀佛就對了。宗門
裡面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淨土宗的覺就是阿彌陀佛,這一句
佛號提起來,這叫正念,這叫做一念,這是覺念,要換得快,不能讓妄念
繼績增長。還有個要緊的方法’如何叫這一切妄念不要冉增長?那就是平
常在生活當中要放下’把我們憂慮、牽掛、得失的這些念頭’要拎、要放
下’不能一下放下,慢慢放’但一定要一年比一年放下得多’這樣才能夠
漸漸的深人進去。︵節錄白︽金剛般若︾研習報告宅∣巳∣3∞︶
︵一一○六︶我們修行’什麼才叫有功夫?真實的功夫’就是我們這個老毛
病﹑老習氣漸漸淡薄了。雖然一下子斷不容易,不是一下能斷得了’要淡!
過去執著非常堅固’現在也執著,但沒有從前那麼堅固,這個顯然就淡了。
最明顯的是得失的念頭’患得患失,從前得失心看得很重,現在有沒有?
有,可是馬虎一點,無所謂、不在乎,這就進步;一定要愈來愈淡。愈來

253
愈淡薄,愈來愈無所謂,這就好!看得破,放得下。如果不在這上用功夫,
我們在哪裡用功夫?譬如﹁我們每天要念多少部經,每天要念多少聲佛
號﹂’執著!堅固的執著‧好!那不執著,馬虎一點,今天算了’不要念了
行不行?那也錯了。多少部經要念’多少聲佛號要念,心裡若無其事’要
真正做到無住生心,不可以堅固執著。再一執著’我一天念十部,他一夭
才念一部,那我比他高明多了’他比我差多了!我們這高下的心,分別執
著妄想全都來了,這個不行‧我念十部很好,他念一部也很好,大家是平
等的,要在這裡頭生清淨心、生平等心’這是功夫。還有人一部也不念的’
人家那個心清淨平等’那個功夫比我們功夫就高,不比我們差,我們有什麼
值得驕傲的?我們要了解這個道理,要了解這個事實。所以佛法修行著重在
清淨平等,著重在看破、放下。︵節錄白︽金剛般若︾研習報告﹦I巳∣3巴
︵一一○七︶念佛法門’是一個特別法門,它好在什麼地方?不要斷煩惱,

254
見思、塵沙、無明不斷,都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的條件’只要具
足信、願、行一-一個條件就成功。要真正的相信’一絲毫的懷疑都沒有;要
有懇切的願望,希望生到極樂世界,希望見阿彌陀佛;信與願,漓益大師
說得好’是我們能不能往生決定的條件。行是講念佛,專念阿彌陀佛,除
阿彌陀之外都不念。我們要知道,我們念其他的,都是念六道輪迴,一切
念頭都拎棄﹑都放下了,就是把輪迴放下’把六道放下。因此’一心專念
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叫行。漓益大師告訴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
位的高下,決定在念佛功夫的淺深。淺深,不是多少,念佛念得多,不一
定功夫深;念佛念得少,不一定功夫淺。淺深是從什麼地方講?從伏煩惱
上講。換勻話說,念佛人煩惱輕、智慧長、心地清淨,這叫做功夫;如果
每天念的佛號多’念十萬聲佛號’妄想分別執著遠很重,這個沒用處,雖
念沒有功夫。我們要知道,往生的條件,雖然講的是信願行,信願行要有
功夫才能往生,信願行沒功夫不能往生。這個功夫就是心清淨’心愈清淨,

255
往生的品位就愈高,心淨則佛土淨’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節錄白︽金
剛般芳︾研習報告﹦∣巳∣虔8
︵一一○八︶曾經有聽︽金剛經︾的同修問老和尚說..﹁我們在一生當中,
能不能明心見性﹂?老和尚的答覆是肯定的,能。問題是我們能不能放下?
我們能放下就能。放下什麼?︽金剛經︾上講得很簡單,四相、四見。四
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見,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只要我們心裡頭真的沒有這些東西,我們就明心見性,馬上就升到圓教初
住菩薩,我們就證得了。而我們為什麼不能證得?我們不肯放下,無始劫
以來,執著一個﹁我﹂,不肯把我放下,念念遠都想我,這就是我們為什
麼不能成為圓教初住菩薩,那個根本原因就是念念拎不得把﹁我﹂放下,
關鍵在這裡。不但現在是﹁我﹂不能放下,﹁我所﹂都放不下,什麼是我
所?我所有的財產’我所有的家親眷屬,我所就是我所附帶的這些,附帶

256
的這些身外之物。附帶的這些東西我們都放不下,﹁我﹂,怎麼能放得下?
所以放下是有次第的,先從﹁我所﹂放下,從我所有的,就是先把身外之
物放下;然後功夫逐漸逐漸提升,﹁我﹂也放下了。﹁我﹂要是放下了,
那就很恭喜了,為什麼?我們生死輪迴沒有了。
為什麼會有生死輪迴?因為有﹁我﹂,我煩惱,我很苦,我生病,我要
老,我要死,都是一個我。﹁我﹂沒有了,這問題全都沒有了。佛在經上講
三苦﹑八苦,全都沒有了,這與我們完全不相千,所以毛病都在這個﹁我﹂
上。因此︽金剛經︾一開端說,有我相、有我見’這不是菩薩’這是凡夫
,六道輪迴的凡夫;有這個念頭,有這個見解的,叫輪迴心。無論我們做
什麼事,裡面只要有﹁我﹂在’我們就造輪迴業。我們是輪迴心造輪迴業,所
以這怎麼能出得了六道輪迴?︵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I出﹦受︶
︵一一○九︶佛法一切的修學沒有別的’要教我們開悟。如何開悟?要教我

257
們得定‧什麼叫得定?萬緣故下,千言萬語就是教我們放下而已。因為我
們放不下,佛才把事實真相詳詳細細說明,說明之後’我們想想應不應該
放下?我們不應該放下,遠繼績搞輪迴﹑搞生死,這裡面多苦!我們這一
生的曰子苦的還不夠馮?這個要覺悟,太苦了!做人遠好一點’我們看看
畜生,畜生比人更苦。看到畜生,想到我們要弄不好’來生跟牠一樣’這
個多麻煩!畜生就示現樣子給我們看。餓鬼、地獄就更苦’雖苦,我們沒
見到。所以我們一定要覺悟’不能再搞了’那就是真的要放下’要徹底放
下。整個佛法沒有別的,就是教我們放下而已。放下,智慧就現前,無論
做什麼工作,做得都比別人圓滿,都比別人做得好,這是一定的道理。︵節
錄白︽金剛般若︾研習報告﹦!出!民∞︶
︵一﹦○︶佛教我們放下’歸納起來不外乎兩邊’能邊跟所邊’兩邊都可
以,兩邊都好。﹁能所﹂是怎麼說?從﹁所﹂邊放下,就是從萬法放下,

258
世出世間法我再也不會把它放在心上;世出世間法擺在我們面前,我們是
什麼態度?隨緣,這個多自在!什麼叫做隨緣?心裡面絲毫不執著,這才
叫隨緣’有一絲毫意思在,就不是隨緣,就是攀緣。如果我們沒放下,我
們遠有一點意思在,還想怎樣怎樣,這個不行!是一絲毫的意思都沒有,
徹底放下,這就對了,這是從所邊放下。從﹁能﹂邊放下,那功夫更高,
曉得三心不可得,我能得的心、能得的念頭都沒有,哪裡遠有所得?當然
就沒有所得。但是對一般中下根性的人來說,從所邊比較容易。上根利智
多半從能邊,譬如禪宗的大德,他們修行的綱領是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
根本是心,心就是︽金剛經︾上講的一一忘不可得,從這上下功夫。所以我
們就知道中國禪宗這些大德,他們是從能邊放下。教下的這些人用功’多
半從所邊放下,壁-曰如念佛堂主七和尚常常講的:﹁放下身心世界﹑一切萬
緣﹂’當然這句話裡頭能所都有,但遠是著重在所邊,所以一定要放下。
︵節錄白︽金剛般若︾研習報告﹦I巳I﹦8

25g
︵一﹦一︶我們常有自己的想法、看法’只要我們遠有一個法的想法﹑看
法’這不行!我們的心遠是不清淨,我們還是有法執,我們被法染污了。
六祖惠能大師說得好:﹁本來無一物﹂,哪裡遠會有一法?有一法就有一
物’本來無一物。所以連法的知見都不可以有,乃名無上正等覺’這個時
候才稱我們得無上正等正覺。如果還有一個法的見解在,我們就不能稱為
無上正等正覺。那稱什麼?正等正覺。大乘圓教等覺菩薩,是正等正覺裡
面地位最高的,他為什麼不能稱為無上正等正覺?因為他遠有一品生相無
明沒破,這是最微細的無明;也就是說’他遠沒有完全放下,遠有一品生
相無明沒放下,這是等覺菩薩。這一品無明,他也放下、拎棄了,不再有
這個念頭,他就稱為無上正等正覺。由此可知,佛法的修學從初發心一直
到成佛,用的什麼功夫?放下而己,一句話就說完了。放下是布施’布施
就是放下。放下貪瞋痴,我們就決定不墮三惡道,把貪瞋痴布施掉’一-一惡

26O
道就沒有了。放下見思煩惱,六道輪迴沒有了,超越六道輪迴了。一直到
等覺菩薩最後一品生相無明也放下了,就成無上正等正覺‧所以佛法的修
學,菩薩法沒有別的,放下而已。兩個字:看破﹑放下。我們能看破’我
們白然會放下;我們能放下,我們白然會看破。看破、放下相輔相成,看
破幫助我們放下,放下幫助我們看玻。看破跟放下相輔相成’一切菩薩所
修的,一切諸佛所成就的,如此而已。所以,我們為什麼放不下?為什麼
看不破?︵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I巳I﹦8
︵一﹦一一︶所謂解悟就是我們明白了,這個事實真相明白了。但是明白了
遠不是白己的境界,因為白己沒有得到受用’一定要白己得到真實的受用,
這才叫究竟法。我明白了,自己得不到受用,那有什麼用處!所以,悟了
以後要修‧修什麼?修是放下;悟是什麼?悟是看破。看破了沒放下,遠
是不管用,一定要放下。放下什麼?放下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

26l
者相。我們要記住,我、人﹑眾生、壽者是包括世出世間一切法。﹁我﹂’
是我執。與我對立的、相對的,就叫﹁人﹂。我、人從哪裡來的?眾緣和
合而現的。眾生就是緣生之法,﹁眾生相﹂,所有一切現相緣生的,當體
即空’了不可得。雖然了不可得,為什麼這個現相還存在?﹁壽者相﹂。
壽者相就是這些緣生之法剎那生滅的相績相,壽者是相績。所以這四句’
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真實相,統統說出來了。一部︽金剛經︾說的什麼?
就說這四勻。我們搞清楚,搞明白了,再也不放在心上’統統放下。無我、
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連法的念頭都沒有了,都不放在心上,這個心恢
復到真正的清淨’恢復到究竟圓滿的清淨,真的沒有事;但如果要住在這
個地方’那我們就著空。佛教給我們﹁應無所住﹂,無所住就是無我﹑無
人、無眾生﹑無壽者,無所住;無住之後要生心,﹁而生其心﹂。如果不
生心,我們就住空,我們就住在無所住裡頭。要生心】修一切善法就是生
心,生心不住空..無我、人﹑眾生、壽者’不住有,空有兩邊不住,這就

262
是阿耨多羅一一一藐一一一菩提,兩邊都不能住。︵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C』p山I◎C◎︶
︵一﹦一一一︶在大乘經上,佛菩薩常常教給我們發大心﹑修大行、證大果,
無一不大。怎麼個大法7心量大。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就大;
有分別執著就不大。我為一家人修福,這個心量並不大;我為我們一國人
修福,這個心量遠是小;我今天為全世界的人祈福,全世界這個地球在太
空,也小得很可憐,這個心量不大。所以佛菩薩一發心,盡虛空遍法界,
那個嘗更大。我們要以佛菩薩做榜樣,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我們都要
發心去度他們,要發這種廣大心’我們修的就是大行。修大行從哪裡修起?
於境緣上一切法不住,從這個地方修起,人門之處,下手之處。境是環境,
緣是人緣,就是講我們在人事環境、物質環境當中,先學一個不住﹑無住。
無住就是不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境緣有沒有?有’我們一夭到晚都不能

263
離開,它礙不礙事?不礙事。我們要從心上放下!這個做法是很難,是很
不容易。難在哪裡?難在我們無始劫以來,攀緣成了習慣,現在叫我們拎
離,那咸覺得無所適從,不知道怎麼做好,老毛病﹑老習氣一下要換,遠
不太容易,就這麼一回事情。
無住就是放下,於境緣上一切法不住’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統統放下!
放下之後’境緣上這些事遠管不管?照管不誤。放下怎麼還管?放下是心
上放下’不是事上放下。放下怎麼個管法?放下是智慧來管事;沒有放下
的時候,我們是煩惱在管事,我們對人對事起心動念都是貪瞋痴慢。我們
細細想一想,是不是這個事情?六根接觸外面境界,色聲香味觸法’我們
心裡頭憂慮的、牽掛的都是貪心,貪不到生瞋恙,愛發脾氣,貪到了歡喜’
不就是天天搞這玩意。佛叫我們放下,是放下這些東西。放下這些東西’
面對著現實的生活是智慧,這裡頭不是感情是智慧,理智用事,不是情識
用事’所以是大大的不一樣。︵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l巳I﹦5

264
︵一﹦四︶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常常勸人,大師自己修行也是如此’經常
把死貼在額頭。我們到蘇州去看印光大師的關房,聽說就是保持大師原來
的那個樣子,沒有更動。大師晚年都住在那個地方,房子很簡陋,小佛堂
一點點大’裡面什麼陳設都沒有。小佛堂只供一個佛像’佛像上面,大師
白己寫了一個字:死。警惕白己,死到臨頭怎麼辦,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叫我們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什麼叫老實?一切放下才叫老實。名聞利養,
五欲六塵,身心世界有一絲毫沒有放下,不老實。念佛是念佛了,不老實
念佛’這個往生就不可靠了。所以老實的標準,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真
正明瞭三心不可得,萬法皆空’都放下了,放下就沒事了,這就真老實;
遠有事’不老實。人家問我們有沒有事情?我還有事,不老實;沒事才老
實。所以我們想想’白己到底遠有沒有事?往生,白己有沒有把握?︵節
錄白︽金剛般若︾研習報告﹦i出l屋5

265
︵一﹦五︶有一些人,他是一種誤會,常說:﹁這個事情我真的知道’真
看破了,但是我遠是放不下﹂。我們要曉得,真看破就放下了,真放下就
看破了’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有人常說..﹁看破容易,放下難﹂!
這種話說起來似是而非,這個不是真的事實。真正的事實’看破、放下是
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譬如有人說:﹁佛教我都懂﹂,可是他就放不
下;換勻話說,他沒懂,沒懂白己以為懂了,是這麼一回事情。這在佛法
裡面叫做增上慢,並不是真正的傲慢’他是誤會,以為他白己懂得’其實
他真的沒有懂。所以說看破、放下,確確實實是一樁事情,非兩事也。︵節
錄白︽金剛般若︾研習報告﹦∣巳∣﹦已
︵一﹦六︶︽金剛經︾說:二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是正念,我
們應當常作如是觀,然後再一句﹁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因為我們曉得二

266
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這個心就涼了,涼了就醒過來了’清醒了。
這一勻話提醒我們,讓我們頭腦清新不再迷惑;再一勻佛號求生淨土,決
定往生‧往生不但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這是無比的希有殊勝。要知道
我們在六道輪迴,無量劫以來都搞生死輪迴,來生遠要繼績搞馮?想想這
一生,哪一樁事情稱心如意的?跟這一切眾生往來’都是冤家債主。說實
在話,沒有報恩的,都是報怨的;沒有遠債的,都是討債的。跟這些眾生,
怨愈結愈深,債務愈搞愈麻煩,往後的曰子愈來愈不好過。我們如果真正
想到這個事實’趕快跑,跑的方法,就是身心世界統統放下’趕緊念阿彌
陀佛求生淨土,永脫輪迴,永脫十法界,這是唯一的一條生路。八萬四千
法門只有這一門,無量法門只有這一門,我們能夠真正逃得掉的;其他的
法門雖然好’門檻太高,我們不見得有效,換句話說,縱然勤苦修學,我
們遠是逃不掉。原因在哪裡?見思煩惱能不能斷?這是根本的一個原理。
我們不管修學哪個法門,見思煩惱不斷,出不了六道輪迴。見思煩惱是煩

267
惱障,煩惱障破掉了’脫離六道輪迴;所知障破掉,脫離十法界。這個一一
障很不容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難。西方極樂世界’只要我們是個明
白人,知道事實真相,暫時把它放下’念佛就帶業往生,見思煩惱不斷也
行。不斷見思煩惱能逃得出去,只有這一條路,除這一條路之外,再也找
不到第一一條路了。所以念佛法門是一切諸佛讚歎,道理就在此地。︵節錄
︽金剛般芳︾研習報告宅I巳∣邑5
︵一﹦七︶﹁所謂知幻即離’離幻即覺﹂,這兩勻話是︽圓覺經︾的經文。
怎麼離?知道就離了。知道了,怎麼離?知道,不再執著了;知道,不再
打妄想了,什麼妄想都沒有了。為何什麼妄想都沒有?因為身心世界、十
法界依正莊嚴,都是業因果報剎那生滅的相績相,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我們遠打什麼妄想?所有一切妄想’從根給我們拔掉了。我們這個事實真
相一明瞭,妄想分別執著馬上就沒有了,﹁即離﹂‧由此可知’﹁知﹂是
看破’﹁離﹂是放下,看破跟放下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先看破再

268
放下,先放下再看破,我們永遠沒有放下’永遠也沒有看破。︽圓覺經︾
上這兩句話好,妙極了!這也正是六祖惠能大師所謂:﹁佛法是不一一法﹂,
一一就不是佛法。看破跟放下是一不是一一,不是一一法,把看破跟放下說成是
一一,這不是佛法。不是佛法就是我們永遠也不會看玻’永遠也不會放下;
如果我們知道這是一,這個境界我們就契人。知幻即離,知跟離是一;離
幻即覺,離跟覺也是一,覺就不迷了,覺就是佛菩薩。這就是說明,離幻
我們就是佛菩薩。︵節錄白︽金剛般芳︾研習報告﹦I出﹄已︶
︵一﹦八︶我們修行’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我們在境界裡面,在所有一
切現相裡面,我們能夠如如不動,這個不動就是不被外境所轉。外面境界
無論它怎麼現,白己很清楚是夢幻泡影,與自己毫不相關’這一點非常重
要。不要認為外面境界與白己息息相關’沒這個事情’毫不相關。不相千

26g
我們自己去攀緣它’那叫白找麻煩,本來就不相千。佛與大菩薩在十法界
裡面’與一切眾生咸應道交,這個境界與他相不相千?遠是不相千。唯有
真正不相千’才有威應道交;要是有絲毫攀緣心,那個應的能力就沒有了。
所以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感應快速得不得了,就是因為佛心清淨,所有
一切現相與他都不相千,他才能夠隨緣白在。我們依照這個理論方法來修
學’功夫稍稍得力’我們要問怎樣才叫得力?於一切境緣當中不動心,功
夫就得力了。一切人事物的環境當中,真看破了’真放下了’心裡頭乾乾
淨淨,功夫就得力了。如果還沒有放下’心裡頭遠有這些牽掛,還有這些
分別執著,我們的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的樣子,是心裡頭乾乾淨淨,不
再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真的從心裡頭放下了。︵節錄白︽金剛般若︾研
習報告S∣巳﹄它︶
︵﹣﹦九︶所謂﹁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我們修學佛法一定要按照

27O
世間法去做。按照世間法做,世間法妨不妨礙佛法?不妨礙。如果我們深
深感覺它對我們有妨礙,那實在講’不是外面境界妨礙,是我們白己妨礙
白己’是我們自己要分別執著’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哪有障礙?所以真正
用功的話,決定不會妨礙的。真用功,我們在︽金剛經︾上得到’︽金剛
經︾教給我們是﹁看破、放下﹂,看破、放下了,誰能障礙我們?沒有人
障礙我們。人家罵我’我不生氣,為什麼不生氣?我放下了,我不接受!
假如我生氣,就是我接受了,他罵我,我接受了。他罵那個人,為什麼我
不生氣?因為他是罵那個人,不是罵我,我沒有接受,他卻接受了。人家
罵我,我沒有我,我是空的’無我,我就不接受,不接受,我就不會生氣,
我就放下了。所以看破放下’什麼人能障礙我們?沒有人,只有人幫助我
們。人家讚歎我們、毀謗我們、侮辱我們,統統都是在幫助我們。︽金剛
經︾上講的’忍辱波羅蜜怎麼修成的?沒有人侮辱我們’我們忍辱波羅蜜
怎麼修得成?人家來侮辱我、糟蹋我,﹁阿彌陀佛﹂!他幫助我’我忍辱

27l
波羅蜜修成了。我們要是明暸了,確確實實沒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夠障礙
我們,除非是白己障礙自己,那就沒有法子了。︵節錄白︽金剛般芳︾研
習報告﹦∣巳I已8
︵一一一一○︶我們放下要從根本放下,﹁根本﹂是什麼?念頭,起心動念。
如何能夠在曰常生活當中’我們六根接觸外面的境界,要學不起心、不動
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從根本放下。我們不要從枝枝葉葉,枝枝葉葉
上沒什麼大用處。我們眼見色相,張開眼睛見外面的現相,能夠不起心、
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我們的見就跟諸佛菩薩的見沒有兩樣。我們用
的是見性’見外面是色性;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是用眼識,見外面是
色塵。塵是比喻’塵是污染,我們一定會被外面境界污染,也就是說我們
一定會被外面境界動心。動什麼心?動分別心、執著心﹑貪瞋痴慢的心,
我們會動這個念頭,這就是心被境轉,白己在境界裡做不了主,被境界轉。

272
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境界轉不了我們;轉不了我們’我們
就可以轉境界,︽楞嚴經︾上講:﹁芳能轉境,則同如來﹂。什麼人不被
境轉而能轉境?圓教初住菩薩。初住菩薩有什麼本事?就是六根接觸六塵
境界,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就超越十法
界,起心動念就把這個境界變成了十法界,分別執著就在十法界裡頭又變
成六道輪迴’那就愈來愈糟糕,事實真相就是這麼來的。︵節錄自︽金剛
般芳︾研習報告﹦!出﹄B︶
︵一一一﹦︶我們了解事實真相了,才知道光陰之可貴,世間哪一樣東西最
可貴?光陰可貴。迷的人把時光浪費掉了,那真可惜;覺悟的人’一分一
秒都不空過,他要用功辦道。用什麼功?看破﹑放下,這叫真功夫。什麼
叫看破?宇宙人生的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在眼裡’這是看破’一

273
點都不迷。曉得所有一切境界無非是業因果報循環的剎那生滅相績而已’
念念如是觀,知道所有現相是剎那生滅,根本不存在,這叫做看破。什麼
叫放下?在境界裡面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放下了。把起心動
念、分別執著放下了,這叫真看破、真放下’徹底看破﹑徹底放下,用這
種功夫‧這個功夫用的,我們看不出來,我們所看出來的是什麼?人家念
佛’拿著念珠’﹁阿彌陀佛﹂’這個用功我們看出來了;在讀經’我們看
出來了;在拜佛,我們看出來了。我們看到的是有形的’那未必是真的’
真功夫是一切明瞭﹑心無掛礙,那叫真功夫’這個功夫要念念無間。如果
一念功夫失掉,我們一念就迷了。迷的相是什麼?又分別、X執著、X搞
牽掛,這就迷了。所以光陰寶貴,寶貴在這個地方,決定不容許一念迷惑
顛倒,決定不容許一念X搞分別執著。因此我們應當加緊用功’如救頭
燃。︵節錄白︽金剛般若︾研習報告﹦I巳﹄B︶

27年
︵一一一一一一︶我們在六道裡面,如果我們很冷靜的想一想,我們也曾經在夭
上待過,也曾經做過夭王。也曾經當過上帝’這真的一點都不假。我們也
曾經下過地獄,六道裡哪一道沒有去過?變畜生、變餓鬼。不知道幹了多
少次,為什麼沒有辦法突破,沒有辦法超越?就是空有兩邊總是執著〉總
是不肯放下;只要我們空、有兩邊不執著’不學佛也超越輪迴了。所以不
一定學佛才能成就,不學佛就沒成就’沒有這個話!不學佛的人成就的是
什麼?我們佛門叫他做獨覺,他沒有接觸過佛法,他也懂得,他也能夠超
越達到這個目標,稱他作獨覺,在佛門把他歸納到辟支佛這一類。所以我
們生生世世不能成就病根在此地‧這下我們搞清楚了。如呆這一生當中是
不能放下’換句話說,我們依舊遠是不能突破。好像我們念佛求往生’往
生也要放下’空有兩邊放不下,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也沒有辦法,也沒
有辦法把我們拉去’遠是去不了。所以我們要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必
須空、有兩邊都不著。︵節錄白︽金剛般芳︾研習報告﹦∣巳∣B金

275
︵﹣一一一三︶只要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我們就得大白在!這個念佛念到真
正法喜充滿,才知道世間沒有一樣比念佛更快樂。念佛不會累,不會疲倦
愈念愈歡喜,愈念愈快樂。但是在這個當中,會有境界出現’或者我們見
佛,或者見光,或者見許多瑞相。如果有這個境界出現,我們不能生歡喜
心,也不必跟人說’要用什麼態度?見如不見,我們就會見到。如果我們
見到這些境界生歡直忌’起心動念了,那是魔境界’不是佛境界’佛跟魔
就在這裡辨別。佛什麼時候來?大概都是我們念佛功夫得到三昧了,也就
是我們得到正定,境界現前,我們已經如如不動’佛境界我們會見到,白
然見到。我們功夫到了自然見到,如果功夫不到忽然見到,見到了很喜歡,
到處跟人說..﹁我見到什麼什麼﹂,這已經著魔了。怎麼著魔?我們的三
昧沒有了,我們的清淨心被破壞了。
就如蓮宗初祖慧遠大師,他老人家當年在世,一生三次見到西方極樂

276
世界,他所見的跟經上所講的完全相應。遠公大師當年建蓮社提倡念佛’
只有一部經,就是︽無量壽經︾,而︽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都沒
有翻譯出來’所以︽無量壽經︾是最早傳到中國來的’當年只依靠這一部
經。大師從來沒有跟人說過’到往生那一天才告訴大家,說西方極樂世界
過去他曾經見過三次,現在X現前了,我要往生了,走的那麼白在!︵節
錄白︽華嚴經‧行願品吉祥雲比丘章︾白I已∣﹦︶
︵一一一一四︶我們隨順境界裡面去觀察,觀察是智慧,觀察一切法是夢幻泡
影、如露亦如電,我們就無所著了。世法、佛法都不著’我們的心才真正
達到清淨無染。清淨心就是平等心,清淨心就是正覺心。淨宗的修學就從
這裡下手,所謂﹁心淨則土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的條件,就是
﹁心淨則土淨﹂。如何能達到心淨,用信願行的方法;信願行是修行的方
法’目地是要達到心清淨。心清淨,︽阿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一心
就是清淨心,一一心就不清淨,我們心裡面就有污染,一心是清淨心。

277
雖然這個事情對我們凡夫來說很難’我們要如何契人這個境界?真正
契人境界是一切時﹑一切處,心裡只有一勻南無阿彌陀佛,心裡真有’這
才叫念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一切都隨緣,我決定不染著,
樣樣對我都不相千,我們自白然然統統放下了’這才叫做念佛。︽華嚴經︾
上吉祥雲比丘,他講了了一一十一種念佛法門,我們要細心去體會’才知道
怎麼叫念佛。念佛不是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掛在口上,心裡面還
有人我是非、貪瞋癡慢,這不是念佛,這是口念,心裡頭沒有佛。念佛是
心裡頭有佛,我們看﹁念﹂這個字,念是今心,我們現在心上有佛’這叫
念佛;不一定在口上。開頭叫我們口念,我們心上沒有,叫我們在口上練
習’念久了,慢慢念,心上也有了,那就成功了。如果我們老是掛在口上,
念幾十年,心上都沒有’那就沒有法子。所以最重要是心裡頭有佛’這個



口l

我們看吉祥雲比丘講的真念’真念是心裡頭真有。可是口裡頭常常念’

278
我們心裡頭也真有,口要不要念?口遠念。口為什麼念?度別人,口念不
是為自己,口念是度眾生’讓一切眾生聽到阿彌陀佛的佛號,二歷耳根,
﹑水為道種﹂。拿一串念珠’也是度眾生。念珠是提醒我們白己念佛’可是
我們拿一串念珠,我們雖然不念佛’人家一看到拿著念珠’﹁阿彌陀佛﹂!
他自動也念一句阿彌陀佛,所以這一串念珠,就度了很多眾生。︵節錄白
︽華嚴經.行願品海雲比丘章︾曰∣室!寅︶
︵一一一一五︶佛告訴我們:二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可見得這個事本
來是平等的,我們有如來果地上的圓滿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顯現,
那是相。可是現在我們的能力似乎完全失掉了,為什麼會失掉?佛X告訴
我們:﹁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我們的麻煩就是妄想、執著,
妄想﹑執著可真難破,佛給我們講的無量無邊法門,這些法門都是破妄想、
執著的方法門道。方法、門道雖然多’我們一條也用不上力;換句話說’
妄想遠是妄想,執著遠是執著’斷不了’無量劫一直到今天,都無可奈何。

279
我們這一生總算很幸運,遇到念佛法門’念佛法門的殊勝’就是不必斷,
妄想、執著有,沒有關係,不用斷,可以帶著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此,
我們這才真正遇到救星,我們得救了。可是’雖然不要斷’它也還有個條
件’我們要能把它伏住,而伏煩惱比斷煩惱容易的太多了’暫時伏住都行。
用什麼方法伏?淨宗的法門也很多,也不是一個法門’諸佛如來勸導我們
都是用持名念佛。︽無量壽經︾主張持名,︽阿彌陀經︾也主張持名。︽十
六觀經︾雖然主張的是觀想,但是到最後也歸到持名,第十六觀就是持名。
由此可知’持名這個方法,是一切諸佛所提倡的,用這個方法來伏煩惱。
伏住煩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曉得有多少?所以這個法門是無比
的殊勝。
我們用持名法門,也用了相當長的時間,這個煩惱﹑習氣還是這麼重,
這是什麼原因?就是佛門裡常講的,我們的業障太重了’習氣太深了。芳
不是用這個法門,任何法門都不可能成就。那伏不住怎麼辦?繼績努力的

28O
用功,這是因為我們現在的功力還不夠,所以不要懷疑,不要害怕,老實
念下去。只要不懷疑、不害怕’也不間斷,能老實念,念上個幾年’就有
了力量,就能伏住。另外還有一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來伏煩惱的,那就
是看破、放下。我們一定要明瞭這個世間事事物物全是假的’全是一場空。
假如我們看不破怎麼辦’放不下怎麼辦?老和尚教我們一個法子,天
天看人死,我們如果沒有時間到殯儀館去看,看報紙上那個訃文,每一天
看看多少人走了’我們想想看,他能帶什麼走?一片紙屑也帶不走。我們
天天能作如是觀’我們就會看破。我們看看一個一個的走了,慢慢就輪到
白己,很快!其他的事情還可以緩一緩’這個事情從來沒有緩的。而後我
們漸漸會覺悟,哪一樣東西都不是白己的,哪一樣東西都得不到,我們的
妄想白然就少了。不但身外之物我們得不到,連這個身體都得不到。身體’
我們能叫這些細胞新陳代謝中止一段時期馮?不可能的,這個細胞剎那生
滅。所以人老不是一年一年老’不是一夭一天老’是剎那剎那在變老,我

28l
們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
人生有什麼意思?我們到這個人間來幹什麼?佛說得清楚,講得明
白,人生酬業,我們過去造的業,酬業就是我們來受報的,我們來幹什
麼?我們過去造的善業,我們到這裡來享福,受福報;我們造的是惡業’
我們這一生在受罪,我們在享惡報,我們是來受報的。不管我們受的報,
是福,是一些不善,總而言之,受報期間,我們還是繼績不斷在造業,這
都是事實。覺悟的人’從今而後,不造這些善惡業了。不造,我們遠是造
業,起心動念,言語動作,那還不是造業?所以佛教給我們造淨業。什麼
叫淨業?與覺正淨相應,這個業就是淨業。特別是清淨心,一切造作決定
是利益眾生,利益社會,不要想著利益自己,我們這就是善業;雖造善
業,心地清淨一絲毫不染,不要把造的這個業’常常放在心上,﹁我做了
多少好事,我幫助多少人﹂,那我們就變成有漏的善惡業了。善業也污染
心性’善業、惡業都是染業,不是清淨業。一切造作,一一一輪
後,什麼也沒有,心地乾乾淨淨。一一六時中只記一勻阿彌陀佛,心裡面除
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放,不要掛在心上,這樣我們所造的一切業都是
樣能夠幫助我們看破 放下 能夠幫助我們伏煩惱 所以煩惱要


• o

,

斷實在講不容易 但伏 可以伏得住的 華嚴經 行願 口∞






,

o
丘 ︾︼p』︼拴』︼◎︶


︵一一一一六︶如呆從理上講’每一個眾生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當然薰習
很深厚的善根,所以佛在︽華嚴經︾跟︽圓覺經︾上都說:二切眾生本
來成佛﹂’佛說的話都是老實話’絕對沒有過分,本來成佛‧雖然本來成
佛,我們現在不是佛,現在是道道地地的苦惱凡夫’那裡是佛?為什麼我
們會變成這個樣子?佛說了,都是以妄想、分別﹑執著才變成這個樣子。
妄想、執著越嚴重的,就越往下墜,在十法界裡面就往下墜;妄想、分別、
執著X有三善道跟三惡道。怎麼造成的?全是妄想、分別、執著造成的。

283
佛講得很簡單’只要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我們就成功了,禪宗
裡面講的,我們就明心見性,我們就見性成佛了。
現在問題擺在我們面前,就是放不下,很想放下,愈想放下,那個妄
想愈多。好像我們在沒想學佛,沒想放下時,平常遠沒有什麼妄想;愈是
想好好的學佛’愈是想認真放下,那個妄想、分別、執著就愈多。這是什
麼道理?實在說,我們沒有想的時候,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就是那麼
多,沒有發現。因為我們這一想,我要想靜下來’才發現有這麼多。並不
是說我們學佛,學了這麼多妄念,學了這麼多妄想,不是的。學佛怎麼會
增長妄想呢?這是因為學佛,是因為要想修定,才發現有這麼多的麻煩。
由於妄想、分別、執著這麼嚴重,於是樣樣事情就不見得會稱心如願了,
所以發心的人多’成就的人希有,這些都是事實真相。︵節錄白︽華嚴經
‧行願品海雲比丘章︾曰I二I邑︶

284
︵一一一一七︶事實上’我們起心動念佛都知道,所以我們發願往生西方極樂
世界,千萬不要懷疑:﹁會不會眾生太多了,大家求往生’佛是否記得我,
會不會把我忘掉﹂?很多人有這個懷疑,這個懷疑就很糟糕了’因此決定
不能懷疑,縱然盡虛空遍法界的人,都求往生,阿彌陀佛一個都不會漏掉
的,這才叫圓滿的功德。漏掉一個,他怎麼能作佛?凡夫有的時候會疏忽、
會漏掉,但佛菩薩不會’一個都不會漏掉的。所以我們要有信心,不能夠
疑惑’不要把這一生當中,希有難逢的機會錯過了。世間一切萬事萬物’
什麼都是假的,只有這樁事情是真的。因此什麼事情’我們都應當放下,
都要隨緣,不要認真去計較;但只有這樁事情,我們一定要當真,而且全
心全力以赴。︵節錄白︽華嚴經疏論節要研習報告︾已I孟!8︶
︵一一一一八︶佛家常講放下,再放下’我們冉問問:我都放下,遠要放下;
我統統都放下,還要放下;統統放下,我們還沒放下,這統統放下這個沒

285
放下‧到完全放下’這一勻話沒有了,一個念頭都沒有,行!我們已經見
性,已經契人真如。只要我們遠有個念頭..﹁我放下了﹂’我們決定是沒
放下,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放下,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個意思
我們要能體會。︵節錄白︽華嚴經疏論節要研習報告︾白∣忘I夙︶
︵一一一一九︶平等裡面有差別,差別裡面有平等’這是事實真相。何以說差
別裡面有平等?我們現在是凡夫,六道裡面的凡夫,妄想分別執著無量無
邊,不平等!可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真心,每個人都有本性;真心本性是平
等的,跟諸佛如來無一一無別。我們只是迷失白性,生起妄想分別執著,但
是妄想分別執著不是本來有的。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講得很明白,
﹁本覺本有,不覺本無﹂。不覺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本來沒有。本來沒有
的’當然可以斷’我們今夭講放下,本來沒有的是不難放下的。本來有的’

286
圓滿的智慧德能是本來有的,本來有的一定可以證得。換勻話說,我們能
夠相信佛在經上講的這些話,我們能夠明白這個道理,那我們白己可以肯
定成佛是本來有的,是可以做得到的;煩惱習氣本來沒有’是可以斷掉的。
可以斷掉,今夭我們不能斷,那是白己沒有做克己的功夫。不是不能斷,
我們沒有去斷它;果然認真去斷它,不難!我們不想去斷它’不肯斷它’
那就難了。這些事情總在自己’不在別人;別人幫不上忙,諸佛菩薩大慈
大悲也幫不上忙,這是我們必須要曉得的︵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
︼N】︼J』◎◎◎︼︶
︵一一三○︶台灣南部有一位老太太,沒有念過書的’不認識字’現在在台
灣很出名,人家叫她慈悲菩薩。這個老太太的行誼,做出榜樣給大家看。
老太太家裡有一塊地被別人侵佔,許多年了這個糾紛都不能解決。她去看
佔領土地的那個人,跟他講‧.﹁我把你看作我自己的爸爸一樣,我非常恭

287
敬你’我這土地你喜歡用儘管去用,不管你用多少年’你不用冉遠給我,
你用的時候儘管用﹂。這個人聽了這話’很受感動,白動把地遠給她。她
這幾句話真能感動人,出自於真誠,並不是來要,是出自於真誠。﹁你需
要用你用好了,你用跟我用沒有兩樣﹂!有一次她丟了五千塊錢,很歡喜,
撿到的人他可以用!她沒有懊惱,沒有煩惱’一天到晚歡歡喜喜。她的兒
子有輛摩托車’車有點毛病,花一萬五千塊錢修好,修好之後被人偷去,
她喜歡得不得了’﹁幸虧修好了’要不然他騎這車會出車禍﹂。我們看看,
她這個存心念念都給別人,都是替別人想。她在鄉下種一個菜園’她種的
菜種得特別好,這是依報隨正報轉;別人的菜園跟她連起來長得就不如她‧
她那個菜園,她告訴人家,隨便什麼人想吃菜,都可以到她菜園去拿。有
一天她先生在菜園裡看到有人在那裡摘菜,就問他:你為什麼到這個地方?
他說..這是慈悲菩薩的菜園’我們大家都可以採。她先生沒話說。她也不
需要特別照顧,這證明依報隨著正報轉。無論做什麼事情,沒有不順利。

288
心地真誠、清淨﹑平等、慈悲,她做到了’她的行誼威動許多人。出家人
會說,但做不到;人家不會說,卻統統做到了。行佛之行,真正能放下,
真正能拎得。她勸人念阿彌陀佛,勸人求生淨土。她不會講經說法’專門
勸人念佛求生淨土。所以佛法重要的是在行!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沒用處!要緊的要在行,真正把它做到;真正能放下’真為一切眾生。︵節
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弓∣﹦白︶
︵一一三一︶老和尚常常勸勉同修’真正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每夭晚上
上床一睡覺,躺在那裡念阿彌陀佛’就求阿彌陀佛來接引。天天盼望著阿
彌陀佛來接引,今天阿彌陀佛沒來’到臨命終時阿彌陀佛真來了’我們一
點恐怖都沒有,我們生歡直忌,我們夭天盼望’今夭真的盼望到了’阿彌
陀佛來了,歡歡喜喜、快快樂樂跟他走,一點恐怖憂慮都沒有。所以要夭
天放下,天天準備往生’不要等明天,不要等明年,沒那麼長的時間。活
一天算一天’活一夭為眾生、為佛法’沒有白己,真正到無我、無我所’

28g
老和尚說,這樣我們就已經證呆。什麼呆位?最低的果位就證須陀洹果’
須陀洹破了身見,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掉。這是我們現在能做得到的,只
要我們真的覺悟,念頭轉了:﹁我’空的、假的;我所,全是假的﹂。這
個軀殼身體在這個地方’在這個地方是乘願再來’是到這個地方來示現,
幫助佛弘法利生’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就是為這個事情來的。我們這
個念頭這麼一轉,我們就證得須陀洹果,我們不是凡夫了,已經人聖人一
流’決定不墮三惡道了。︵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已I曰I﹦B︶
︵一﹦三︶佛有四無礙辯才,四無礙辯才是從哪裡生的?真實智慧。真實
智慧是我們每個人白性裡面本來具足,白性裡頭般若智慧。我們的智慧不
能現前,我們的辯才失掉,都是因為我們有煩惱障、有所知障’這兩種東
西把我們障礙住。所以拎掉這兩種障礙,我們的智慧、辯才就現前,我們
就能轉法輪。怎麼拎法?拎就是放下,真正放下。可是有很多同修說:﹁我

2gO
很想拎﹑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放下﹂?實在說,吉
德教導我們’有一個最好的方法,也是最笨拙的方法,消業障。哪個方法
最笨拙?拜佛。拜佛的時候,一心稱念,一心頂禮。拜佛的時候,心裡一
個妄念都沒有,連佛都不想,確實沒有一個妄念’規規矩矩按照這個動作
去禮拜。每個動作我們都做得很正確,這是恭敬;我們一個動作做得不正
確,這是不恭敬,這叫威儀。按照這個規矩去拜,一夭拜一一一千拜,拜上三
年,我們的業障就消,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拜掉。如果我們拜佛,還要想佛,
遠要想
想什什麼
麼’’打妄想,那就沒有用處,我們的功夫破掉了。所以拜佛是一
個很好的方法


啖虛法
法師師︽影塵回憶錄︾裡’記載一個一曬蠟燭的法師,那個法師不認
識字,沒念過書,很老實。夏天,很熱,人家給他開玩笑,他當香燈師,
﹁香燈師’蠟燭長霉了,拿出去曬一-曬﹂。他就很聽話,真的把蠟燭都搬
出去一曬。老實人!做了這麼一樁錯事情,別人不原諒他’方丈和尚了不起’

2gl
方丈和尚知道這個人老實,老實人有成就,不叫他做香燈,叫他去育王寺
拜佛,拜釋迦牟尼佛的舍利,一天拜三千拜‧他拜上三年,開悟了,不認
識字,他能夠作詩,能夠作侷,X會講經,以後變講經的法師。為什麼?
智慧開了。怎麼開的?業障消掉了。怎麼消掉的?拜佛消掉的。因為他很
老實,老和尚叫他拜,他就乖乖的拜。就跟諦閑法師鍋漏匠的徒弟一樣,
都是老實,教他念一句阿彌陀佛,﹁你老實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
再念﹂。他念個一-一、四年’站著往生’預知時至,他不生病。往生之後還
站了三天’希有!他站三天,等老和尚替他辦後事,這多了不起!他們能
做到,我們為什麼不能做到?不能做到的原因在什麼地方’我們要把它找
出來,把這個原因消除。我們做不到就是有業障,他們做得到是業障消除。
所以我們要曉得,拜佛是最好的修行方去。
當然佛在經上講’所有修行方法’方法無量無邊’﹁法門平等’無有
高下﹂,我們要會用心,不會用心的話,那就很難。會用心是用清淨心,

292
用無分別心,無論修學哪個法門我們就很容易。壁﹣﹣如讀經’讀經也是個好
方法,要怎麼讚?無分別心、清淨心去讀經。我們在︽壇經︾裡面看到法
達禪師’他讚︽法華經︾’︽法華經︾的分量相當長’讀的時候要恭恭敬
敬讀,不可以像開快車一樣。譬如讀︽無量壽經︾’背得很熟的人,念一
遍半個小時,一天念個十部﹑八部’也不錯,很好,但有沒有受用?沒有
受用。為什麼沒有受用?趕’這心是急躁的,要趕緊把它念完’開快車,
容易出事情’不老實。必須以正常的速度,而且要念得字字清楚、了了分
明’這才是恭敬心。︵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曰∣弓!﹦B︶
︵一一三三︶我們要心清淨,心必須要一絲毫不染著才清淨。假如我們見了
適合白己意思的就喜歡、貪著,這心不清淨;遇到白己不喜歡的就討厭它,
我們的心也不清淨。這事難,為什麼?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真有喜歡的,
遠真有討厭的’這時候怎麼辦?這是我們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在作怪’不

2g3
是事實。我們一定要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如果我們了解所有境界的現象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我們在這個境界裡
面就不會起心動念’我們才真正放得下,放下心就清淨。所以徹底明白是
看破,看破幫助我們放下’放下幫助我們更深人一層的看破’這是相輔相
成的功夫。我們應當要做,這對白己的好處太多了‧
放下之後,我們X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過曰子?我們遠有這個身在,我
們還有家庭,遠有眷屬,還有親戚朋友,如果統統放下了’一天到晚像個
木頭人一樣’一點表情都沒有’那都把人嚇壞了,這佛還能學馮?所以一
切看破放下之後,我們後面遠有兩個字,白在、隨緣。我們懂得什麼叫隨
緣馮?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隨緣是什麼?隨緣就是表演、唱戲。也表現
得有喜怒哀樂,樣樣都表現,表現得比世間人遠要美滿,是演戲,但心裡
真看破、真放下。所以人生如戲﹑人生如夢;人生如戲是講隨緣’人生如
夢是講不染著,知道它是假的。也就是說,人生如夢是看破了’從看破上

2g4
說的;人生如戲是從放下上說的,放下之後演戲。所以老和尚說經本是劇
本’真正看破放下的人就跟諸佛菩薩一樣’照著劇本演戲。我的生活、我
的工作﹑我的一切活動,沒有白己!是表演給別人看的’所以在事上面非
常活潑,在理上與性空相應。這個人我們就肯定他是佛菩薩應世,是乘願
再來的,他不是凡夫。為什麼?不僅僅他超越六道,連十法界他也超越了’
這才叫清淨光明。因此,我們也可以做得到,不是做不到,這種生活才真
正是幸福美滿,過的是諸佛菩薩的生活’不是凡夫‧我們要是細細去思惟,
細細去衡量,我們看看這種生活白不白在?︵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
︼p』︼J】◎◎令︼︶
︵一一三四︶佛在滅度之前,跟我們講﹁四依法﹂,這是非常重要的開示。
四依法裡有一條教我們﹁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這一條重要。什麼叫了義,
什麼叫不了義?這個法門不能今人在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的’就是不了

2g5
義。如果真的能幫助一個人在這一生當中,穩穩當當超越三界、了生死的,
了義。這是教給我們選擇法門’頭一個要考量的,哪一個法門能幫助眾生
了生死﹑出三界,很有把握的?照原理上來講,哪一個法門都可以。我們
要觀察現在一切眾生的根機,想一想白己,我白己修學其他的法門,能不
能了生死?佛說,了生死一定要斷見思煩惱,見思煩惱不斷,決定不能夠
離開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見思煩惱變現出來的。如果不能夠斷塵沙煩惱,
我們決定不能出十法界。無量法門,方法不相同,依據的理論不相同,但
是它達到的效果決定相同’都是斷見思煩惱,斷塵沙煩惱,破無明煩惱。
我們今天想想,我們能夠斷得了見思馮?實在說,一品都斷不了。怎麼辦?
想想了義法門裡只有一門,念佛往生淨土’帶業往生,煩惱不斷’行!可
以成就。其他法門,煩惱不斷是決定不能成就。唯有念佛法門,煩惱不斷
可以成就;煩惱雖然不斷,要有能力伏住,才能往生。如果連伏住的能力
都沒有,那就沒有法子,這個我們一定要懂得。所以這個法門是伏煩惱,

2g6
不是斷煩惱,就是我們有能力把煩惱控制住,不讓它發作,而煩惱確實沒

o

佛教給我們什麼方法?教給我們用念佛的方法。我們天天想阿彌陀佛,
天天念阿彌陀佛,雖有煩惱,煩惱不起作用。這個辦法用熟了,到臨命終
時有效果,臨命終時心裡遠是想佛、遠是念佛’不念煩惱。所以對於世緣
要看淡,不能太濃,將來往生的時候才沒有障礙。經教理論愈透徹愈好,
愈明瞭愈容易放下’對於一切事物我們就不會執著’也不會去分別,這是
念佛法門的殊勝。世尊也是這樣勸導我們’他在︽大集經︾裡面說得很清
楚,正法時期,戒律成就,那個時候人心淳厚,嚴持戒律就能夠超越三界。
像法時期,眾生根性就差,換勻話說,妄想多了’煩惱重了,單單靠持戒
不行,要修定,禪定成就。末法時期’眾生每況愈下,妄想煩惱比過去人
不知道要多多少,修禪不能得定’別說開悟,修禪都不能得定。所以佛才
開這個法門,念佛’末法時期淨土成就。

2g7
我們今天生在末法時期’想一想自己的根性不是上根利智,我們是中
下根性的人,聽佛的話決定不錯’我們選擇淨土法門。淨土法門的經論不
多,古時候是一一一經一論,現在是五經一論,分量不多。又何況五經一論這
六種當中,隨便取一種,一門深人,老實念佛,都決定得生,這方便太多
了。我們得人身,遇到佛法,X能遇到往生的法門,真正是︽阿彌陀經︾
上所說的,無量劫來的善根福德因緣,在今天成就。只要我們鍥而不捨,
真的明白這個事實真相,認真努力修學’我們這一生就作佛了‧真的作佛,
作究竟圓滿佛,世間這一切太渺小,不值得我們再去顧念,我們作佛要緊。
我們真正有這個認知’我們智慧開了’這才叫真實的智慧。︵節錄白︽大
方廣佛華嚴經︾BI弓l﹦≡︶
︵一﹦一五︶大乘佛法教給我們空有一一邊都不著,著有這邊錯了’著空那邊
也錯了,那怎麼辦?大乘法裡頭我們常常看到﹁離即同時﹂’這叫真的離。

2g8
這就告訴我們,事上有、理上無,相上有、心上無,這是真離’這是空有
一一邊都不住。事上,眾生有分別,我也有分別,眾生有執著’我也有執著,
這不離空;雖然我也有分別﹑有執著,只是事上的分別執著,相上的分別
執著,心上、理上決定沒有,心裡面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不著有,這叫
空有一一邊都不住。跡象上跟一般人和光同塵’心理上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
著,這叫離;不是連相上都離,那就完全錯了。所以佛法教我們放下、教
我們離﹑教我們斷’都是從心上說的’用現在的話說,從觀念上講的,不
是從事上講的,事沒有關係。特別是︽華嚴經︾上說的,﹁事事無礙,理
事無礙﹂,事有什麼障礙?所以說心裡面要清淨,不可以有污染。︵節錄
自︽大方廣佛華嚴經︾Bl弓I﹦君︶
︵一一三六︶我們可以有一、一一樁事情不分別、不執著’但其他的我們為什
麼遠要分別執著?應當樣樣放得下,為什麼不肯放下?因為我們不明瞭事

2gg
實真相’真相是什麼?真相是空寂。能現相的體是空’法性空。法相怎麼
樣?我們說法相不空。這個意思要能體會到,可不能在這句話裡面起了分
別執著’如呆起分別執著’那法相是真的不空了。法性是空的’法相不空,
其實法相也是空的‧能生的法性是空的,所生的法相哪裡會真有’哪裡會
不空?所謂法相有,法相不空,是講它那個幻相,它有相。相能不能存在?
相不能存在’所以相也是空的,法相根本就不存在,它所現的相,剎那生
滅,生滅同時,這是從相上講。因此’我們必須要細心去體會這個事實真
相,然後才不會被外面境界轉了。
︽楞嚴經︾上講..﹁若能轉境,則同如來﹂,我們凡夫最可憐的,經
上常講可憐憫者,我們可憐憫是哪些事?可憐憫的被外面境界所轉’不知
道境界是假的,境界是空的,這個事情要細心去想一想’能生﹑所生,能
變、所變,這是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大道理,根本法。所以佛家才講,﹁萬
法皆空,因果不空﹂。我們要問,因呆是不是萬法裡面的一種法?沒錯,

3OO
因果確實也是萬法裡面的一法,萬法皆空’它能例外馮?它不能例外。為
什麼說它不空?是說因果有兩樁事情不空。第一樁是轉變,因會變成果’
果又會變成因,因果輾轉交替。然後我們才曉得,因會變成果,因空;果
會變成因’果也空’這是事實的真相。第一一個說它相績不空’永遠相績不
斷在變化。我們看到經裡面常常講,佛為眾生講經說法之前,常會示現一
種瑞相,示現這些瑞相的目的是提醒大家注意。利根的人見到佛所現的相,
他就明白、就覺悟’不用再說法了;鈍根的人看到這個現相’驚訝﹑好奇,
於是聚精會神聽佛說明,它有這個作用。往往佛是用放光,光中現出十方
諸佛剎土百千變化。變化是什麼?就是因果的變化,因果在轉變,因果在
相績。百千不是數字’是形容詞,說明它的變化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知道皆是空寂’有什麼好處?有很大
的好處。︽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這個心
就能夠不住了。什麼叫不住P心裡面有一絲毫牽掛,我們的心就住了’我

3Ol
們心裡頭有了。﹁有﹂就有了麻煩,為什麼P心本來是空寂的,法性空。
心就是性,性就是心,說心、說性是一個意思,所以我們一定要曉得,心
本來是空寂的。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講得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惹塵埃就是染污。本來是空寂的’怎麼會被染污?有,才會被染污..空,
不會染污。有,是我們心裡面有牽掛’心有所住,現在一般大眾心裡,有
人我、有是非’有煩惱、有憂慮、有牽掛’﹁有﹂就太多太多了’說不清。
這是佛法裡面所講,阿賴耶識裡面含藏無量無邊種子習氣,這叫有,我們
有。有這麼多東西,這是因’因它會變成果,所以果X變成因,因X變成
果,因果相績,這就是輪迴的現象。因此一切眾生在六道裡面,無量劫以
來生死輪迴,永遠沒有出離的機會,這就是因果相績轉變的現象。我們在
裡頭不了解這些事實真相’一旦真的了解’真的明白’我們就不住了。
明白了就是看破,不住就是放下’這是佛在︽般芳經︾上教給我們的
﹁應無所住﹂’無所住就是放下。放下之後,佛叫我們生心。放下’可見

3O2
得它不是空無’空無就壞了,那不是真空’叫頑空。一切空、一切都沒有,
就X錯了。如果我們把空當作什麼都沒有,我們也能什麼都放下,但無明
跟煩惱統統破不掉’我們將來縱然修得很不錯,最多也只能生到第四禪的
無想天,或者生到四空天,最高的生到非想非非想處天,我們的果報只能
到此地,還是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佛教給我們而生其忘,生心跟無住是
一不是一一,這才叫真空,也叫妙有;真空跟妙有是一不是一一,空有不一一,
那叫做真空。如果說空有是一一,我們對於空跟有都不了解’我們都迷在這
個境界裡。這是很難懂的,很不容易體會的事實真相。我們凡夫觀念當中,
空跟有總是兩樁事情,空不是有,有不是空’哪裡曉得空跟有是一不是一一。
因為不一一,所以才叫我們生心。生心是不是墮落?沒有墮落,因為我們生
心跟無住是相應的;如呆生心有住那就壞了,那X退轉了,我們X變成凡
夫了。生心還是無住,無住不礙生心,這是︽華嚴經︾四無礙的法界’理
事無礙’理是空’事是有’理事無礙’生心不礙無住,無住不礙生心。生

3O3
什麼心?生大菩提心,生度化一切眾生之心;我們具體的來說,就是生四
弘誓願之心

雖生心
雖生 心,這裡面沒有絲毫的分別執著。如果有一念分別執著,我們就
有住;有住不是菩薩,決定是凡夫。凡夫指哪些人?六道是凡夫,四聖法
界也是凡夫。大乘佛法裡面講,六道叫內凡,聲聞﹑緣覺﹑菩薩、佛︵十
法界裡面的佛︶叫外凡。內外是以三界做界限,三界之內,內凡;三界之
外,外凡。真正超越十法界,那才叫聖,凡聖界限在此地。所以智慧不空,
這才能生心,自性裡面般若智慧現前,示現斷惡修善’廣度眾生。四弘誓
願裡面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沒有一樣不是示現,用這個方法幫助一
切眾生覺悟,幫助一切眾生修行證果’所以空的意思就很深了。︵節錄白
︽大方廣佛華嚴經︾已∣弓∣﹦出︶
︵一一三七︶如果我們用近代科學的方法來說’我們起心動念都會發出思想

3O4
的波,都會發出波,我們從醫院心電圖裡面可以看出來。如果我們的心與
道相應,就是與白性相應,我們在心電圖之下,我們那個電波書一出來的一
定非常好看’它是平的,到一個時期它會震動一下,震動很微弱,幅度非
常均勻,說明我們的思想正常,我們的心地清淨。如果這個心裡面有是非
人我、貪瞋痴慢,心電圖的震動不正常,幅度很大;這個道理現在人都懂
得‧我們修學如呆不是正信﹑正解、正行,我們的思想波就是不正常的,
跟我們沒有學佛之前差不多,沒有什麼改善。呆然修行功夫得力,把從前
那些是非人我、貪瞋痴慢真的放下了,減少了,與正信、正解、正行相應
了,我們這個思想波就產生很大的變化。我們心地非常平和、清淨﹑慈悲、
充滿智慧,我們的生活白然吉祥,我們的工作白然如意’充滿了幸福’前
途一片光明,必然是這個道理,這個就是功夫得力的現象。功夫不得力,
我們心裡面的念頭起伏遠是那麼大,遠是那麼複雜,還是那樣的不勻,功
夫不得力。雖然天夭沒有離開修學,沒有離開我們的功課,早晚功課一堂

3O5
沒缺’甚至於在念佛堂念佛,從來沒有缺過課,功夫遠是不得力,這就是
不相應。所以我們要從這個地方警惕,從這個地方方警策白己,提醒白己。
因此,正信、正解、正行,重要!︵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曰I弓I◎趴︶
︵一﹦天︶佛在經典裡面為我們說得很多,佛講一切眾生的病根’可以說
他老人家一生之中,四十九年說的不止萬遍’常言說得好,千言萬語’反
覆的叮嚀’慈悲到了極處。病根就在貪瞋痴’就是三毒煩惱,貪瞋癡再歸
納一個字:貪。貪不到才瞋恨’如果一切都貪到’他歡喜,他就不會瞋恙’
瞋恙還是從貪生起來的;愚痴也從貪生起來的,貪是總根。哪一個不貪?
我們要不貪’絕對不會到六道來’甚至可以說’真正沒有貪心,不但不會
墮六道’十法界我們也不會來’就住一真法界了。所以’貪是禍根’幾個
人知道,幾個人明瞭?每一個人都把﹁貪﹂以為是好事,愛著不肯拎離。
佛清楚﹑佛明白’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我們現在為什麼成不了佛?就

3O6
是因為有這個病根,這個病根要是拔掉,我們就成佛了。所以我們要知道’
佛沒有貪心,聲聞﹑緣覺、權教菩薩遠有,佛是完全沒有了。這些聲聞、
緣覺﹑菩薩都是聖人’他們貪的意念很微薄’六道凡夫貪心濃厚’最嚴重
的是三惡道。我們修行修什麼?遠離貪心而已’放下貪心而已,我們就不
亂了。佛是千言萬語的叮嚀,我們也聽懂了’也聽明白了’聽了也點頭’
可是遠是會貪。這個原因是什麼?無始劫以來的習氣,我們白己做不了主
宰,什麼人做主宰?貪做主宰’我們的命運就被貪瞋痴主宰’被貪瞋痴所
轉,我們怎麼 不墮三惡道7 我們死了怎麼







?
什麼做鬼?貪心變餓鬼’這是大家曉得的’佛經常說,瞋恙心是地獄,愚
痴心是畜生。貪瞋痴是三惡道的業因,我們貪瞋痴的意念遠這麼重’我們
l

怎麼不墮惡道?所以我們要覺悟l ︵節錄白 大方廣佛華嚴經 ︾︼N『︼J『◎◎∞d


︵一一一-一九︶真正學佛的人學作佛、學作菩薩,菩薩、佛跟
樣?菩薩、佛,我們說一個最粗俗的話’是為眾生活的,不是為白己;凡
夫是為自己活著的,或者為家庭活著的,乃至於有抱負的人,我為社會國
家活著的。佛菩薩不是的,佛菩薩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現相、現身。
佛菩薩有沒有身?沒有身,佛菩薩沒有相’沒有身﹑沒有相能現一切身相,
所現一切身相為一切眾生,不為白己。佛菩薩教化眾生有沒有喜怒哀樂?
有。喜怒哀樂都是度眾生的,都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的手段,不是為自己。
如果為自己,喜怒哀樂就是煩惱,就是造業,就變成業障。諾佛菩薩不造
業,善業尚且不造’何況惡業?善惡業統統放下,統統斷了,佛不得已給
我們說一個名詞叫﹁淨業﹂。佛菩薩造的業叫淨業,實際上﹁淨業﹂這兩
個字都是多餘的’因為他沒有染’哪來的淨?說這些話都是為了方便眾生’
隨順眾生而說的。︵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已∣弓∣﹦哈︶
︵一一四○︶我們要想學佛’從哪裡學起?從真實學起’我們才能夠學得跟

3O8
佛一模一樣。所以一切要從真實心中作,這樣我們才懂得找出一條路’這
一條路是無限的光明。我們對待人,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真誡懇切,
不論別人用什麼心態對我,不要去計較,不要放在心裡,只問我應當怎樣
對人;不要去問別人應該怎麼對我,不去問這個,我們一問這個,我們就
迷了。應當把別人對自己所有一切心態放下,用真實。我們要知道,一真
一切真,諸佛如來、法身菩薩都是用一個真誠,看待法界一切眾生’他們
對我們是真慈悲、真平等、真愛護、真關懷。而我們怎樣?我們不接受,
我們不知道,不曉得他的真心,我們總是懷疑,總是用虛情假意來對諸佛
菩薩。過是在我們這一邊,不是他不關懷我們,是我們拒絕他的關懷,那
有什麼法子!我們怎樣才能得到諸佛菩薩真實的關懷、真實的慈悲?我們
用真心就得到了,我們跟佛當中的隔閡就消除掉了,障礙消除掉,沒有障
礙了,我們就得到諸佛菩薩威神的加持。這個加持非常顯著’加持的力量
非常大,利益正如經中所說的。所以學佛從哪裡學起?就要從這裡學起。

3Og
︵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曰∣弓∣﹦≧︶
︵﹣一四一︶六道裡頭有兩種人,一種是迷惑顛倒的凡夫,一種是真正覺悟
的諸佛菩薩’菩薩也在其中’他是幫助眾生覺悟的‧眾生有緣修學佛法’
就有機會提升白己的境界,這就是所謂的超凡人聖。我們為什麼會作凡夫?
佛說得很清楚,是因為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勻話意思無限的深廣,我
們要冷靜多想想’確確實實把我們的病根說出來了。要怎樣提升白己的境
界?必須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我們才能提升。簡單的說’放下一切欲望’
貪愛欲望害我們生生世世在苦海裡面受罪。這一生聞佛法明白這樁事了’
還能不放下馮?有許多同修說:﹁我很想放下’可是就是放不下﹂。這也
是事實。為什麼很難放下?無量劫來的習氣,不容易放下。內無量劫來的
習氣,外面五欲六塵的誘惑,叫惡緣,哪有那麼容易就放下的!要怎麼辦?
唯一的方法是深人經藏。深人之後我們才有真實的智慧,我們才能觀察清

3lo
楚,也就是說我們才能看破;看破之後’放下就比較容易了o我們必須要
曉得,為什麼放不下?沒看破,所以看破難,放下容易,這就是知難行易。
行易,為什麼放不下?我們沒有清楚,沒有搞明白,對於事實真相不清楚、
不明白,所以我們不肯放下,這就難了。真正槁清楚、搞明白了,我們就
很願意放下,歡喜放下’很痛快的放下,我們的層次立刻就提升;這是人
生真正的意義’在佛法裡面講﹁真實之利﹂。不住的看破,不住的放下’
使我們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提升到如來果地上,這是大圓滿。︵節錄白
︽大方廣佛華嚴經︾曰l弓I﹦巳︶
︵一一四一一︶我們歸結大乘的總綱領,就是一一一無漏學:戒定慧。戒是什麼?
方法。世尊提供我們許多的方法,這些方法我們要能認識,我們要能體會,
要會用。所以我們看到﹁戒﹂,不要想到五戒、十戒、菩薩戒、比丘戒’
這樣我們就把那個﹁戒﹂看得太窄小了。一一一學裡面講的戒’就是世尊四十

3ll
九年一切教誡,他教導我們的。這裡面有理論、有方法、有境界’理論我
們要明白、要覺悟,方法我們要遵守,境界我們要懂得,這都是屬於戒學
裡頭。依教奉行我們就能得定,定是什麼?定是萬緣放下,就是︽無量壽
經︾經題裡面講的清淨、平等。我們的戒學功夫得力了,心清淨,清淨一
定得平等’平等是定。清淨﹑平等心裡面決定生智慧,智慧才是目的﹑才
是寶藏,是我們希求的。換句話說,戒定都是手段,用這個手段開發自性
寶藏 頭一個 是般若智慧,智慧現前 無事不辦’自性裡面無量 的德能都
,
,

前。這是 佛家的教學,佛家教學終極的目標 般的講法



白現


片片


o
︽大方廣佛 華 嚴 經 ︾ 曰 ∣ 弓 ﹦ 田 ︶
︵一一四﹣一︶佛家講智也說三類’第一類叫﹦切智﹂,阿羅漢所證得的。
我們如果證得一切智,我們就是證得阿羅漢果。一切智,知一切萬法的理
體,明瞭事之理、相之體’他明暸了,所以說﹁萬法皆空﹂,一切智是指

3l2
萬法皆空,也就是佛常常說的相有體無、事有理無。阿羅漢對這個道理,
這個事情的真相’他了解、他明白,所以他對於 切法不執著 世出世間

,
一切法他都能放下,再也不執著,超越六道輪迴 切智



o

第一一種智慧叫﹁道種智﹂。道是理論、道理 種是講 切現象 現象

,
,
邊,這些種種現象什麼道理出生的 什麼道理形成的 什麼道理演



0VD、

0bb、

,
,
變的 ,這些事情阿羅漢就不知道了 阿羅漢 切現象的本體 曰疋穴二


失口


,
0
如果要問一切現象怎麼發生的’他不知道,所以阿羅漢是知空不知有‧菩
薩的智慧比阿羅漢就高了,他知道種種萬事萬物怎麼生起的。像現在科學
家在探索,宇宙怎麼形成的’生命怎麼起源的,一切動物、植物是如何進
化的’這一類的智慧都叫做﹁道種智﹂。世間人縱然有這些智慧,他不知
道這些事相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雖然知道一些,依舊不能解決問題’
難處在此地。菩薩就聰明’菩薩知道得透徹,知道得圓滿,所以菩薩能夠
幫助白己提升境界’也能夠廣度一切眾生,他能幫助別人,他有這個智慧,

3l3

月匕

么匕


o

一切智、道種智,這都不算是大智慧’大智慧是三切種智﹂,是如
來果地上證得的。二切種智﹂’一切就是一切智,種智就是道種智,知
道它是一不是一一。菩薩這兩種智慧都知道,體也明瞭、相也明瞭,但體相
不能融合成一體,所以他的慈悲遠落在﹁法緣慈﹂︵註:謂破除我之相,
而對眾生隨力隨意拔苦與樂,生起慈悲的心︶裡頭。如果他知道性相、理
事是一不是一一,他就人如來境界’那個慈悲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這是佛給我們說出來,其實他有沒有這個意思?沒有。他如果遠有這個意
思,﹁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依舊落在法緣慈裡頭,那不是無緣慈;無
緣慈,是念頭都沒有,別說是言詞,連念頭都沒有。是愛護一切眾生就跟
愛護白己一樣,沒有差別,這是我們要學習,是我們要不斷向上提升的。
︵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已I弓!﹦a︶

3l4
︵一一四四︶︽地藏經︾上說:﹁起心動念,無不是罪﹂,這是真的。為什
麼說起心動念都是罪業?起心動念都為白己,這就是業。我們冷靜的想想,
哪一個人起心動念不為白己的?都是為一個﹁我﹂,為﹁我所有﹂,從來
沒有放下過。不但沒有放下,﹁放下﹂這個念頭都沒有起過,這個問題嚴
重了。天天不斷在造業’我們怎麼能夠脫離輪迴?我們在輪迴裡是愈陷愈
深了。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說:﹁頭出頭沒﹂,我們很幸運到三善道來受生,
這就好比頭出,在苦海裡面伸出頭來吸一口新鮮空氣,再一會兒X沉到海
底去了,海底是比喻三惡道。所以我們必須要明瞭’必須要警覺到’六道
眾生決定是在三惡道的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短。佛在經裡頭有個比喻
說,三惡道是六道眾生的家鄉,三善道是我們出來旅遊觀光度假的,而我
們度假能有幾天呢?這個比喻,比喻得好。這個比喻使我們聽了很恐怖!
覺悟的人,有智慧的人,立刻就要想到用什麼方法脫離苦海﹑脫離輪迴,
警覺性高的他就動這個念頭。只要生起這個念頭,哪怕這個念頭很微弱,

3l5
時間很短暫,就能威動諸佛菩薩,佛菩薩一定來幫助他。為什麼?他有緣。
動了這個念頭,與佛有緣’佛不度無緣之人;這一切眾生連這個念頭都遠
沒有動一下’佛對他也無可奈何,沒有法子幫助他。如果動這一念,好!
動這一念,機緣雖不是完全成熟,有成熟的可能,佛不會捨棄的,﹁佛氏
門中,不拎一人﹂’意思就在此地。這個人他這一生能不能得度?能不能
真的出離六道?那就要看他的緣分,這正是善導大師所說的..﹁總在遇緣
不同﹂。他才動這麼一個念頭,假如他的緣非常殊勝,他這一生很可能就
能成就了。︵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曰∣弓﹦3︶
︵﹣一四五︶修行要有成就’真正關鍵就在放得下,念佛如是,參禪也如是,
學講經遠是如是。我們放不下,經裡頭的意思我們看不出來,我們看到這
個經文字字勻勻都無量義’這沒什麼本事,我們放下’我們就行了,這裡
頭沒有人有專利。不是說菩薩﹑羅漢看的意思就多’我們凡夫看的意思就

3l6
少,沒那回事情。菩薩、羅漢是放下得多’他看的意思多;我們放下得少,
看的意思少,差別就在此地。我們如果多放下一些,那跟他們看的意思有
什麼兩樣?問題在放得下’放下自私白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
放下身心世界’起心動念為社會、為人氏、為一切眾生,這個經本展開就
是無量義。因此修行修什麼?就是修這個東西。︵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
經︾已I弓∣◎◎J◎︶
︵一一四六︶布施的福之大小,怎麼來的7心量。嘗重小,布施得再多再勤’
福報小,他嘗重小;如果嘗更大,心清淨’布施的雖然少,一分錢、一塊
錢功德都等虛空法界。所以我們凡夫修福怎麼修,修不過菩薩。凡夫’我
們今夭拿一百萬來布施、拿一千萬來布施’不如菩薩布施一塊錢,他功德
超過我們。或許我們聽了很不平,為什麼他的功德超過我們?就是因為我
們不平,就這麼道理。菩薩沒有心,他沒有什麼平不平?他嘗更是遍虛空
法界’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他一毛一滯、一分一釐都是盡虛空遍法

3l7
界,我們怎麼能跟他比?我們布施得再多,我們著相,我們心不清淨’怎
麼布施都沒有辦法’比不上人家。我們要想修大福報,那我們一定學佛法,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把自己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我們修的福報跟諸佛如來
就無一一無別,也是等虛空法界。由此可知,學佛的人門真的就在拓開心量。
︵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B∣弓∣﹦︼︶
︵一一四七︶我們要知道,戒定慧三學,三即是一、一即是三,沒有獨立的。
我們學佛,為什麼學得這麼辛苦,學得這麼艱難’竟畢生勇猛精進都得不
到結果?原因就是一開端就產生一個錯誤觀念,這錯誤觀念以為戒定慧是
三樁事情,不知道它是一樁事情。這樣子,不但是一生,累劫修行都不能
證果’修得太苦了。如果知道它是一樁事情,戒裡面有定慧’定裡面有戒
慧,慧裡面有戒定,一而一一一、一﹣一而一,我們就容易’就不難了。為什麼說
容易、說不難?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有了。如果我們說這三個,三不是

3l8
一’一不是三,這就是分別、就是執著’就打妄想,我們就難了。佛法沒
有別的,一定要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拎棄掉,真正拎棄掉之後’萬法是一
不是一〒不但戒定慧是一,萬法歸一’萬法怎麼歸一?怎麼歸法,如何歸
到一?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萬法就歸一。一是什麼?一心,一法界,
一法界就是一真法界,︽維摩經︾裡面說它做不一一法門;不一一就是一真,
一真就是不一一。所以我們心裡面起心動念遠有一一’這就很難契八。幾時我
們在曰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外面的境界’對人、對事、對物人了不一一法
門,我們就證果’我們就契人,我們就發現一真法界,我們也徹底明白十
法界,這要真正會用功才行。可是這樁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難在
不肯拎棄分別執著,就難在這個地方。而分別執著是自己造成,不是別人
給我們的’因此任何人都幫不上忙,這是實話。如果別人能幫忙,諸佛如
來應當幫我們忙,他要不幫忙那就不慈悲’佛菩薩也幫不上忙。必須我們
白己真的明白、真的覺悟,把分別執著放下,於一切法都不分別、都不執

3l9
著,我們的戒定慧三學就現前,我們就發現了。現在給我們講戒定慧,是
名詞術語’有名無實。什麼時候我們真正發現戒定慧?放棄妄想分別執著
就發現,這是佛法的總綱領,如來就是用這個教化一切眾生的。
我們雖然不能像佛菩薩那麼徹底放下’多少也放下幾分,放一分我們
就開一分智慧,放兩分就開兩分智慧;這個東西要真幹,絕對不是口裡面
說說就算數,一定要真幹。放下的人跟沒放下的人不一樣,放下的人得大
自在,心地清淨’一塵不染,跟大眾相處他也有分別,也有執著’他也打
妄想。這又是怎麼回事情?這叫和光同塵,永嘉大師講的:﹁分別亦非
意﹂’執著也非意,妄想亦非意,那才妙。在普賢行願裡面這叫﹁恆順眾
生﹂,順著眾生的妄想,順著眾生的分別,順著眾生的執著,其實統統沒
有’這是佛菩薩的生活。凡夫以為這個東西有’佛知道這些東西都沒有。
為什麼要隨順眾生?隨順眾生才能幫助眾生,如果不隨順眾生’就不能夠
教化眾生。這就所謂的隨類現身、隨機說法,大開方便之門’是這麼個意

32O
思。在這裡面成就功德,就是隨喜功德,功德是什麼?更深一層戒定慧,
將戒定慧不斷向上提升,這是妙法‧由此可知,功夫完全用在曰常生活當
中’受用也在曰常生活當中。教理要與善友常常在一起研究討論’這樣子
才能夠白利利他。︵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BI弓l﹦=︶
︵﹣一四八︶世間人為什麼會有鬥爭?為什麼彼此不相容?為什麼會鑄成這
麼大的災難?總而言之,歸結到一個因緣..錯誤的念頭。錯在哪裡?錯在
白私白利。如果我們能夠拎棄自私白利,放下白私自利’我們以盡虛空遍
法界看作這是我的家,我們就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諸佛菩薩跟我們不相
同的,他是以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的家,虛空法界裡面所有一切眾生都是
白己父母家親眷屬。所以佛告訴我們’二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
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對於父母、對於老師’諸佛就是老師’
哪有不尊敬的道理?哪裡遠會起心動念去傷害他?而這個嘗更是本來具足

32l
的嘗更,本來如是’現在我們的嘗更為什麼變得這麼小?迷失了白己。我
們在︽華嚴經︾上看到諸佛如來﹑法身大士的嘗豆’從每一個族類裡面人
數不可數、無量無邊’我們就知道他們是一家人,一家人才在一家聚會。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了解這個事實真相,都將冒更拓開,全世界任何種
族、任何宗教都是一家人,這裡面的歧視矛盾白然可以消除,人為災害可
以避兔。人為災害消除,這樣白然的災害也跟著消除了,佛在經上常講:
﹁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就是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白然環境是隨我們
心在轉;我們的心真誠,我們的心慈悲’我們的心善良’生活環境是美好
的。我們看看華藏世界的依正莊嚴、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怎麼來的?
經上講:﹁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那個環境,生活的大環境是上善所感。
我們今天生活環境實在是惡劣到極處,我們都曉得地球生態環境被破壞、
被污染,甚至有人說地球已經不適合人類居住了。怎麼造成的?眾生惡業
造成的,惡念造成的,這才是真正的原因。挽救的方法一定是用高度智慧,

322
幫助一切迷惑的眾生覺悟。用什麼方法幫助眾生?世出世間的善人都用教
學的方法’壁﹣﹣如釋迦牟尼佛為大家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中國的孔老夫子也
是為大家講經說道,都是用教學的方法。︵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
﹄p【︼JI◎◎m叭︶
︵一一四九︶有初學的同修看到一些念佛的老同修,念了幾十年遠不往生,
問他往生有沒有把握,他搖頭,於是生起疑惑’就問老和尚說‧‧﹁每夭在
念佛堂念佛’甚至是每天一一十四小時念佛’這樣的人能不能往生﹂?老和
尚說:﹁我不能說他不能往生,我也不能說他能往生﹂。這裡頭是什麼原
因?因為往生要有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信願要真切,所謂﹁真信切願﹂’
這是第一個條件。第一一個條件是﹁萬緣放下﹂,我們具足這兩個條件,決
定得生;這兩個條件有一條不具足,未必往生。雖然我們有深信切願,但
這個世間遠有牽腸掛肚放不下’那就不能去。所以,我們要放得下!古人

323
講的深信切願,信願行這裡頭是說明已經放下,那個行。但對現代人,我
們必須多囉嗦一點,多講幾句,我們對這個世間遠有留戀﹑遠有牽掛、還
有恩怨’譬如﹁哪個人對我有恩,沒有報答他;跟那個人有仇’我也沒有
報復他﹂,這遠能去得了馮?阿彌陀佛總不能說,等我們報了恩、報了仇,
再來接引我們,沒這個道理。所以一定要放得下,是非人我、名聞利養、
五欲六塵,心裡乾乾淨淨﹑一塵不染,然後具足深信切願’這個人決定往
生。念佛多少沒有關係,如果我們放不下,我們信不真’願不切,一夭念
十萬聲佛號’古人講﹁喊玻喉嚨也枉然﹂,不是說得很清楚了馮?我們不
會往生的。世尊在經典裡面給我們的塗-﹣告,財色名食睡是地獄五條根,如
果有一條,我們就去不了;五條都具足,阿彌陀佛拉都拉不動我們,我們
遠能去得了馮?所以,我們必須把這些根斷掉’我們往生就沒障礙。︵節
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曰∣弓I﹦氓︶

324
︵一一五○︶︽華嚴經︾說:﹁佛不思議離分別,了相十方無所有﹂。﹁佛不
思議離分別﹂,﹁不思議﹂是說佛所證得,﹁離分別﹂是解釋不思議’何
以不思議?佛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於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大白。﹁了相十
方無所有﹂,﹁了﹂是明瞭、通達’﹁相﹂是現象,十法界依正莊嚴,佛眼
睛裡面看清楚,這些相的真實相是﹁無所有﹂,正是︽金剛經︾上告訴我
們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二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佛不思
議離分別﹂,這一句是放下,離分別是放下;﹁了相十方無所有﹂是看破。
特別是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如果我們有能力跟諸佛菩薩一樣,把宇宙人生
真相看清楚,我們在現實社會當中就離一切苦難’︽心經︾裡面所說﹁照
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我們就做到了。如其不然,只有一個辦法,
放下萬緣,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除這個辦法之外’沒有第一一條路可走。
現代這個時代,我們要有高度的擎-宮覺,這個世界隨時可能被毀滅,現
代戰爭的武器是核子炸彈﹑氫彈’威力之大難以想像。一顆炸彈爆炸,一

325
個城市在幾秒當中就化為烏有,如果人口密集的都市,這一顆炸彈就可炸
死幾百萬人。今天這種事情’不定什麼時候會發生,所以舉世之人都生活
在憂慮恐懼之中’不曉得這個災難哪一天降臨。可不可能?非常可能’這
是眾生業因果報所咸得。我們學佛的人比較冷靜一些,看得清楚’所以在
這個世間,最重要的要想到死了以後往哪裡去,不能不死,也不知道什麼
時候死,也不曉得在哪裡死’更不知道是什麼方式死去。死,不怕,我們
應當很清楚,只不過是一個境界的轉變而己。擺在面前十法界’我們要往
哪一個法界去轉,這個權操在白己。自己一定要明瞭’在一生當中最大的
善行就是不造業,人在一生當中能夠不造業,諸佛菩薩都讚歎,是為大善。
︽無量壽經︾一開端就把修學的總綱領告訴我們,教我們善護三業..﹁善
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我們
只要把這三勻做到’老實念佛,我們的前途是一片光明。我們能不能得到?
取決於白己,別人既幫不上忙也礙不了事。如果別人能妨礙我們’別人也

326
就能幫助我們’說實在話,別人不能妨礙我們,也不能幫助我們。我們要
明白這個道理,這是我們現前的處境,我們不可不知‧︵節錄自︽大方廣
佛華嚴經︾曰l弓I2﹦︶
︵一一五二我們念佛功夫能不能得力,在於放下,我們能放下一分,我們
就得力一分;能放下兩分’我們就得力兩分。我們為什麼沒有放下?沒有
看破’以為這個世間樣樣真實,天天想的是患得患失,我們的得失沒放下’
這是障礙自己的功夫不得力。所以真正要想功夫圓滿得力’那我們要徹底
放下。念佛堂裡面,過去堂主和尚常常說的一句口頭禪.‧﹁身心世界,一
切放下﹂。因為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念佛往生的緣就成熟’佛就現前,我
們就能夠自在往生。我們今夭念佛佛不現前,什麼原因?因為白己遠不想
去。佛真來了,﹁不行’現在遠不行,我遠拎不得,遠好多事情沒辦﹂。
佛對我們很了解,我們遠不想去,不來,兔麻煩,彼此都麻煩,佛不現前。

327
到我們真正放下’真想去了,佛立刻就現前,這在佛法叫﹁隱顯﹂,佛不
現前的時候隱,並不是佛不在我們身邊,是夭天在身邊,從來沒有離開過,
幾時放下’他就現相;沒放下時不現相。其實一切諸佛如來、法身大士從
來沒有離開我們一步,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他們太了解了。這樁事
實可惜我們白己不知道,給我們說了,我們也未必相信的。︵節錄白︽大
方廣佛華嚴經︾已I弓I2宙︶
︵一一五一一︶聖賢之道真實功德’我們從事這個,貪瞋痴慢不會增長。隨著
我們學習,貪瞋痴慢、煩惱習氣年年減少。我們都知道,煩惱輕’智慧一
定增長。煩惱跟智慧是一體的兩面’煩惱增長,智慧就少了;智慧增長’
煩惱就少,一定的道理。天天讀聖賢書,天天學習聖賢的教誨,所以對因
呆的教育我們就有很深刻的體悟。一般人,換句話說,他學習,這勝妙功
德沒有得到,他不懂;充其量他著重在倫理道德,不錯了,但他不懂得因
果的道理。如果哪夭從倫理道德再往上提升,提到因果,就一切都貫通了。

328
世出世間法等於說門門都沒有障礙’這個心情多快樂!我們所謂一般疑難
雜症’擺在面前’很容易﹑很輕易的就解決了。這個智慧﹑能力人人羨慕,
但是佛講得好,人人都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為什麼沒有?
真的就是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把我們的智慧、能力障礙住了。
聖學,聖賢的學術沒有別的,就是教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不
難,要天天放,永恆不間斷的放,這就困難了。什麼都要放,為什麼?它
不是真實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要不要放?放下,永遠放下,
到需要用的時候我們可以再提起,活的。什麼時候要用?教化眾生的時候
要用。眾生沒有那麼高的程度,煩惱習氣很重,我們教他的時候要隨順他‧
諾佛菩薩恆順眾生,不能用他的境界教眾生’用他的智慧、能力教眾生,
這眾生不能接受;必須要降,要把自己的水平降低,降到跟眾生一般的程
度,這才好教。降到一般程度,眾生有執著,佛菩薩沒有執著;眾生有分
別’佛菩薩沒有分別,那就應用得自在了,就這麼回事情。所以高人高在

32g
哪裡?高在放得下。我們要不能放下’我們永遠看不到事實真相’看不到
事實真相,我們就永遠不能解決疑難雜症。︵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
﹄p【︼JI︼叭JJ︶
︵一一五三︶放下,天天要放,年年要放,時時刻刻要放。習氣太深,剛剛
放下,一個事情它X起來,毛病又犯了’這個現象是正常的,我們不要害
怕。毛病起來了,我們突然發現的時候,我們再放下’這叫用功。功夫得
力是什麼時候?我們不要去作意’毛病也不會犯,那叫功夫得力。真正用
功的人要到功夫得力大概需要多久?一般講需要三年。我們天夭幹,很認
真的幹,三年的時候心平氣和’得受用,心平氣和有助於我們身心健康,
相貌改變了。我們一定要知道,相隨心轉,執著放下,我們的相貌就很慈
祥。不再執著’對於順境,就是物質環境很順的時候,善緣’周邊的人都
是好人,沒有貪戀,貪戀是執著,因為在這個境界最容易起貪戀。如果是

33O
相反的,逆境,環境非常不好,惡緣’周邊的人都不是善人,在這裡頭︵都
是修行︶不生瞋恙。能夠不瞋恙﹑不貪戀,智慧在其中,愚痴白然就消化
掉。所以,斷貪瞋痴在哪裡斷?在生活當中斷,在工作、在處事待人接物
裡,這叫真修行。︵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已I弓l田司︶
︵一一五四︶佛法修學重視的是破迷開悟,可是破迷開悟得轉煩惱為菩提,
我們轉不過來可不行 開頭 定要在這裡下功夫


法不


,一

?

, ,
,

執著 不執著就 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有執著 不平等;沒有執著



,

法平等 定要功夫 否則的話 我們覺悟不了 光求覺,怎麼覺也覺



,

不了 法子覺 不分別,就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八識成四智



,

,

因上轉
七曰疋 、八曰疋
果上轉,果上轉不要去理它 因上轉了,果就轉了

,
,


所以真正用功夫的 沒有別的 就是放下分別 放下執著


,

o
,
尤其執著嚴重’執著是六 道的第一個因素’分別是十法界第一個因素

33l
,
所以先從最嚴重的下手,最嚴重的就是執著,總要把這樁事情看淡。無論
什麼事情白己清楚明瞭,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別人愛怎麼做都好,他有
執著’我沒有執著’我可以隨順他。兩個人都有執著就很難相處,兩個人
成見都很深,這當中決定起矛盾,常常不和’常常鬧意見,常常吵架;其
中有一個能忍能讓,就能和睦相處。由此可知,放下的最初方便就是忍讓’
處處讓他’不要計較,隨他’什麼都好’慢慢在這個地方養成習慣,就得
受用。︵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曰∣弓I田︼︶
︵一一五五︶﹁利﹂是社會動亂的根源,反過來,仁義是社會安定的根本。
我們想想現前這個社會、現前這個世界,動亂的,我們就曉得動亂的根源
是什麼’大家爭利,所謂是為了利就能做出損人利己。他要利,要利己一
定就損害別人,每個人都是這個觀念,人人都損人利已’這怎麼不街突?
怎麼會不產生矛盾?衝突發生了,嚴重就是鬥爭、戰爭。現在要是戰爭的

332
話,那就是講的世界末曰。所以曉得整個社會動亂的根源,家庭不和的根
源,夫妻不和的根源,父子衝突的根源,我們想想,要用一個字來答覆,
就是﹁利﹂。我們學佛要救白己﹑要度眾生,從哪裡做起?要把名利徹底
放下,這是救自己。只要有個名利心,就迷了我們的心竅,換句話說,我

∣悟

o
佛菩薩教我們拎棄、遠離’祖師大德教我們放下,拎棄什麼?放下什
麼?首先我們要把名利給放下,這不是好東西。我們無量劫來在六道裡頭
搞生死輪迴,什麼害了?第一個業因就是名利。首先要把身外之物放下,
到最後就是要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是一條活路,斷惡修善的路’
破迷開悟的路,轉凡成聖的路’永脫生死輪迴的路。所以我們成夭被名利
所害,白己是完全不能夠覺察,夭下可悲的現象遠有比這個嚴重的馮?一
個人生活在世間,所需求的不多,何必要爭它?古人講得好’曰食三餐,
夜眠六尺,只要衣食足了,有一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夠了。我們要是

333
拎棄名利,我們得大白在,我們的生活多麼快樂!何必要墮落在名利圈套
裡面白尋煩惱’痛苦無邊。這錯了,真的是錯了。︵節錄白︽大方廣佛華
嚴經︾曰I弓l盅巴︶
︵一一五六︶釋迦牟尼佛當年給我們示現的’就是徹底放下’三十歲。夜睹
明星,大徹大悟’成無上菩提’那是什麼?徹底放下。放下之後’給我們
示現、表演的,三衣一缽,曰中一食,樹下一宿,一生就過這個生活,什
麼都沒有。可是我們再想想,他什麼都有。他有什麼?無量的智慧,無量
的德能,無量的相好。相好表演,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健康長壽,這是相
好二一一十一一相八十種好,健康長壽。德能是什麼?無論什麼問題他都能跟
我們解決,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我們的疑難雜症到他那裡全給我們解了,
能力。當然根本是智慧,自性本具的智慧,他障礙去掉了,所以智慧現前。
佛告訴我們’智慧、德能、相好都是白性裡頭本來有的。︽華嚴經︾

334
說得多好,二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我們為什麼不把妄想執著放下7’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證明,我放下了,我就
證得;惠能大師在中國示現’我放下了’我得到了。但我們不相信佛的話,
所以誰相信,誰放下,誰就得到’為什麼?這是我們自己自性本有的,不
是從外頭得來的。是把障礙放下!障礙放下之後’我們就成了文殊的智、
普賢的德’佛果遠是福報,就是三十一一相八十種好。實際上在古佛裡面講,
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但是現那個相,我們眾生受不了,太高了。所
以,佛只有把層次往下降,降到凡夫的位子上,三十一一相八十種好’全都
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白I曰∣由巴︶
︵一一五七︶我們初發心,雖然是在凡夫地,我們白己知道,發了這樣的大
心做不到,這跟四弘誓願是一樣的。四弘誓願,每天早晚課我們都念﹁眾
生無邊塹-﹦願度﹂,可是在現實生活裡面,這個眾生我喜歡他,那個眾生我討

335
厭他。我喜歡他,度不了他,為什麼?那個喜歡是煩惱;我討厭他,也度
不了,那個討厭也是煩惱。所以我們知道’七情五欲’在佛法裡頭用煩惱
這個名詞全都把它包含了。七情就是七大類情識用事’這七大類頭一個就
是歡喜,第一一個就是發脾氣,喜怒;第三個是悲哀,一般講的傷心;第四
個是樂’快樂,都是動了情。再下面是愛,這個愛裡頭有感情。宗教裡面
講的愛,那個愛的意思是慈悲,因為它是理智的’不是咸情。愛下面是惡,
惡是討厭。最後一個是欲,欲就是欲望。這叫七情’情識用事’七大類。
欲是外面的,財色名食睡叫五欲。想想看,我們雖然發心﹑發願了,
現實生活當中起不起七情五欲?只要七情五欲生起來,願就沒有了,我們
的好心、善願全部都被蓋覆住,現在人講全都打敗了。所以累劫修行,無
量劫來生生世世修行都沒有成功,怎麼知道沒成功?如果成功我們就不再
輪迴,就超越三界六道,超越十法界,我們成就了。既然還是在六道裡面
打滾’就是累劫的修行都不成功,為什麼?就是七情五欲沒有放下。有時

336
候也放下’不徹底’境界現前,老毛病又犯了’七情五欲又起來了。七情
是我們裡面的病’五欲是外面的誘惑,內有病毒,外面境界一感染就發作’
這是我們功夫不得力的真正原因’我們不能不知道。知道了,明白了,就
叫做看破’這一點非常之難。看破就是覺悟,覺悟之後就要真幹’幹什麼?
放下。放下,我們要知道,不是在事相上放下’是在什麼?在心裡面放下。
故下什麼7心裡頭放下七情五欲,初步功夫。七情五五欲放下了’我們就
超越六道輪迴,證阿羅漢果。如果我們是修學大乘的,大乘圓教的’像︽華
嚴經︾的位子’我們就是七信位的菩薩,真的徹底放下。
世間一切所有必須要認清楚,幻妄不實’不是實在的’不但是這個身
體’我們講的虛空世界,都不是真實的。︽金剛經︾上講得好,可是老是
記不住,就兩勻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是現相,所有一切現相
都是虛妄’這個道理很深。為什麼放不下?因為不了解諾法實相。就是我
們沒看破’我們不知道諸法真實相,我們把虛妄相以為是真實,堅固的執

337
著,這就吃了大虧。這個堅固執著,外面的相是隨著我們的心在轉的,心
有堅固執著,外面的現象就變成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本來沒有,從哪兒來
的?堅固執著來的。放下執著,輪迴就沒有了。永嘉大師講得好,﹁夢裡
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大千是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六道輪迴。
所以覺悟就沒有了,迷執它就有,迷了才執著,覺了就不執著;覺了就徹
底放下,放不下就是迷’沒有覺悟。所以為什麼不放下?由此可知,菩薩
的弘願要幫助別人得究竟無餘涅躲,是不是先要白己得到?白己沒有得到,
怎麼能幫助別人得到?︵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BI弓I盅田︶
︵﹣一五八︶真正能做到對念佛往生這樁事情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沒
有一個不成就的!可是這個裡頭最重要的是不懷疑,如何才能做到不懷疑?
那我們要相信釋迦牟尼佛’要相信阿彌陀佛,他們決定不會騙人。他們講
的話’句句話一定是真實的’我們要百分之百的接受,接受之後要真幹。

338
我們要到極樂世界去!到極樂世界當然要把這個世界放下,這個世界遠有
留戀,還有牽掛,遠有放不下的,那就去不了!我想放下,我遠有些家親
眷屬,遠有些要好的朋友,難分難拎;尤其是母子的親情’夫婦的愛情’
最難放下的。這個東西常常在我們念佛的時候’起心動念,夾雜在佛號當
中,把我們念佛的功夫破壞了。我們要想成就,這些夾雜要放下,不能有
夾雜,我們才能得一心。否則的話,雖是念佛,不是一心稱念,是雜心稱
念。雜心稱念當然也有好處,但功夫不純,這一生往生靠不住;一心稱念,
這一生往生是決定可靠。
所以只要能夠遵守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就是大勢至菩薩告訴
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很多人不知道怎麼樣都攝六根,其實止
語就是都攝六根最好的辦法。不說話,沒有妄念,心裡面除阿彌陀佛之外’
什麼也沒有。這樣念,在一般狀況之下,三年到五年決定成就,往生西方
極樂世界不退成佛’沒有比這個方法更簡單的’沒有比這個方法更穩當的,

33g
沒有比這個方法更可靠的了。︵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已I弓!由≦︶
︵一一五九︶因為我們放不下,我們所作所為的是世間福德,不是功德。功
德跟福德的差別就在一個放下,一個放不下。壁﹣﹣如用我們的勞力,用我們
的智慧,或者用我們的財力’去幫助別人’如果我們白己覺得我做了多少
好事,希望別人讚歎,希望國家表揚’我們有這個希望’我們所作所為是
福德‧我們沒有這個念頭,雖然別人讚歎,國家表揚’我們沒有把它放在
心上,若無其事’我們所做的是功德。我們確實把名聞利養的念頭放下,
沒有了’所作所為全是功德。只要遠有﹁白己﹂這個念頭在,全是福德‧
要用︽金剛經︾的標準來講,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做世
出世間一切善事,全是福德。如果我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
者相’做世出世間所有一切善事’全是功德。功德、福德差別就在此地’
除這個之外’沒有差別。︹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已IS∣忘云︶

34O
︵一一六○︶悟達國師,十世高僧,十世投到人道都是出家修行。他這修行
的功課連績沒有間斷’十世不間斷’所以很有成就。第十世成為帝王的老
師,稱國師’不是容易得來的’十世修行。可是皇帝供養一個沉香寶座,
傲慢心生起來,感覺得很光榮、很榮耀。這個念頭一生,護法神離開,護
法神護持他十世,所謂是二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貢高我慢的念頭
一生’護法神走了,冤親債主找上身來’長了個人面瘡,差點送了命。畢
竟是十世修行的,有功夫’所以他有大菩薩護念著小菩薩’悟達國師算是
小菩薩’大菩薩護念他,來幫他忙’來救他。這就是︽慈悲三昧水懺︾的
故事。十世什麼?留級,沒修得好還要繼績修,這不能不知道。我們看禪
宗六祖惠能,他就不留級,他走了之後,沒有說是又到人間來投胎,沒有‧
希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好好學,不要留級,要升級,升到哪裡?我們
只有一個目標,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可不要生到欲界天,生到欲界天不

34l
保險。這裡有一則無著、天親﹑師子覺他們三兄弟的故事’這三兄弟修得
都不錯,都是修彌勒淨土。三個人都約好,哪個人先往生,生到兜率天見
了彌勒菩薩’趕快回來報告。師子覺最先往生,往生之後,音訊杳然,沒
有回來報告。等到無著菩薩往生,無著菩薩真的生到兜率天’三年之後回
來告訴夭親’他已經往生兜率天。天親菩薩就問他..﹁你不是說到那裡去
馬上就回來,為什麼三年才回來﹂?無著菩薩說:﹁我是去那裡打個轉立
天上人間時差不 樣,兜率天 天是 我們人間 四百年


L╴╴



我們 無著菩薩跟彌勒菩薩見個面 打個轉’趕快回來報告,


』︾

』︾

才目

,
間三年了 天親 薩就問 :﹁師子覺到哪裡去了﹂?無著菩薩說:﹁ 師子


o

覺到兜率天的外院 被那 些夭女、五欲六塵迷惑了,沒有進到內院﹂ ‧所
,

我們就曉得 沒有真正把財色名食睡 這五 樣東西放下 人間的名聞利養


,
我們可以不受誘惑,但天上厲害,天上還有, 欲界天 所以師子覺跑到兜

,
率夭被迷了。因此我們在這個世間沒有高度的 覺怎麼行?如果不往生西

342
擎 一

=
方淨土,在這個世間’縱然到四禪天、四空天,一墮落還是要墮落到三途,
所以修行證果要無量劫,道理就在此地。實在講,我們往上爬很不容易,
往下墜落很容易。我們要不把這個道理想通,不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
我們真正求出離的心發不起來,怎麼樣發心都夾雜著這些東西,放下就放
得不徹底 放得不乾淨 錄白 大方廣佛華嚴經 ︾︼p0︼J』︼α◎∞︶



,


︵一一六一︶藕益大師跟我們講得好’︽彌陀經要解︾裡頭說的’能不能往
生淨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真信切願’哪個不往生!今天我們接觸淨土法
門,時間不算短,有沒有真信?有沒有切願?我自己要好好想想。真信切
願從哪裡看?從放下看‧老和尚常說,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放下’名聞利養
的念頭沒放下,貪戀五欲六塵的念頭沒放下,貪瞋痴慢沒放下,我們的信
靠不住’我們的願更靠不住’這就是我們往生的障礙。所以什麼叫真信切
願’老和尚的這十六個字我們全放下,我們真信,我們真的發願了’我們

343
就決定往生。往生的品位是我們功夫的淺深,但是淨宗法門是平等法門’
是不可思議的法門,所以藕益大師說下下品往生也是最究竟圓滿的成就’
他這個話說得有道理,印光大師佩服到五體投地。︵節錄自︽大方廣佛華
嚴經︾曰I弓I忘﹦︶
︵一一六一一︶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就是清
涼大師講的﹁本來是佛﹂’意思完全相同;﹁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我們就明白了。我們本來是佛,現在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現在是我們自
己心裡面起了妄想分別執著。我們是個什麼佛?是個具足妄想分別執著的
佛。我們佛性裡面的智慧德相不能現前,被妄想分別執著蓋覆住,這三個
是染污,嚴重的染污,像灰塵一樣。妄想是第一重灰塵’分別是第一一重,
執著是第三重’厚厚的灰塵蓋住,完全看不見了。
印尼有一座佛塔,規模很大’在曰惹,叫婆羅浮屠。聽說這個塔過去

344
幾百年的時間都被灰塵、泥沙埋在底下,沒有人知道,所以遠好沒有被破
壞。最後有人在那個地上挖東西挖出來,才知道底下有建築。費了很大的
工程,把這些泥沙﹑塵土統統移開,這個塔露出來了。我們今天的情形就
是這樣的,我們的佛性在不在?在,沒有損壞,只是被妄想分別執著’像
這些泥沙蓋住了’一點都看不見。佛教給我們,只要把這個東西除掉,我
們就X露出來’就又現前了‧跟諸佛如來一樣的智慧、一樣的德能、一樣
的相好,決定沒有絲毫差別。這個道理明白了,我們就會真正發心,我要
放下執著,我要放下分別,我要放下妄想,真幹!
妄想分別執著蓋覆白性的時間太長了,不是短時間,太長了,就說是
我們迷得太久,迷得太深。一旦知道’要想把分別執著放下’也不是個容
易事情。為什麼?真正是無量劫來用它用成習慣’不知不覺的遠是被它左
右,難就難在這個地方。於是一定要高度的警覺’念佛法門是警覺,提醒
我們,念念提醒,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每一聲佛號都是本來成佛。中峰

345
禪師在﹁三時繫念﹂裡面講,﹁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
此方即淨土’淨土即此方﹂,這話講得是一點都不錯。所以白己有高度的
警覺,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當中,念念不迷,念念不邪’念念不染,
這個才能成功。因此修行在哪裡?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之處。
覺正淨是本有的’覺正淨是佛,本來是佛,我們本來是覺正淨,就是
清淨平等覺。淨是清淨’正就是平等’平等就正了。︽無量壽經︾好,就
在經題上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足曰
修疋行的總綱領

`
原則 總方向,修學的總目標都在上面。對人、 對事、對物 念念跟覺

,
`

正淨相應’可不能跟迷邪染相應,跟迷邪染就迷了,愈迷愈深,這往下陷,
愈陷愈苦,要知道這個苦是假的’不是真的,冤枉受的;真的只有樂,沒
有苦,假的裡面才有苦。有苦有樂,樂也是苦,那不是真樂。所以總得要
搞清楚、要搞明白,這比什麼都重要。因此會修行的 他在這個地方用力

,
,
功夫成就快速 錄白 大方廣佛華嚴經 ︾︼NI︼J』︼d︼叭︶

346


∣快

片片


I

0
︵一一六三︶現在這個社會,一般人最重視的,就是煩惱最重的’貪財,好
像人活在世間就是為貪財而活的。財利增長貪心’五欲,財色名食睡在五
欲裡頭,長貪心,餓鬼因。這修的是什麼道?修的是餓鬼道,不是菩薩道,
不是聲聞道,不是佛道。他的目標就在鬼道,勇猛精進要去做鬼,這有什
麼法子?如果裡面遠加上瞋恨﹑加上嫉妒,修的是地獄道,為什麼要做這
種傻事情?人命無常,轉眼果報就現前。不知道提升白己的靈性是這一生
第一樁大事!我們縱然不能夠明心見性’也不能墮三惡道。
我們分別執著裡頭要懂得善法,就是世間法講的倫理、道德、因果、
智慧。我們在這上面好好的修,念念不違背倫理道德’不悖因果’我們的
果報在三善道,不在三惡道。這是迷惑裡頭比較輕的,不會造惡’走天道。
真正覺悟的人不走夭道,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與三觀相應,即空﹑即假﹑
即中,菩提心現前’修菩薩道,修成佛之道,這個就完全正確了,這就是

347
我們常常講的提升靈性。到這個世間來不容易,佛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
聞。得人身,好事,好事要聞佛法;不聞佛法,得人身沒有什麼用處。為
什麼?輪迴心造輪迴業,出不了六道輪迴,生生世世在這裡頭流轉’沒出
頭的曰子,這多可憐!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遠不會放下馮?自然
就放下了’很痛快的放下,放下就是。
放下世出世間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對立,這是根’會修的人從
根本修,把這個放下。這一放下之後,平等性智就現前;只要有對立,平
等性智就沒有。這裡頭非常微細’要很細心的去觀察’很細心的去思惟。
真正肯放下,功夫就會得力;不肯放下,功夫不得力。如果說,我們從理
上放下’事上不需要’那個事會障礙我們。為什麼?我們遠是牽腸掛肚。
事修幫助我們契理,這是佛告訴我們的。諸佛菩薩給我們的示現’也是這
樣教導我們。我們只要細心去觀察,諸佛菩薩是不是這樣教我們的?事事
無礙,雖然無礙,諾佛菩薩還是把事相放下。無礙,可以不放下,理上講

348
可以,為什麼?當體即空,有無是一不是一一,何必在事上放下,要多此一
舉?是的。多此一舉,為什麼遠要這樣做法?為眾生’眾生在迷,迷就執
著。菩薩做如是示現’是幫助眾生’讓眾生在這個地方體會’在這個地方
觀察’眾生才能覺悟。幫眾生一把勁’眾生如果真的看懂了’他也就真的
放下了。這就是大悲大願,做種種示現,誘導我們脫離六道十法界,證人
一真法界’作用在這個地方。
有時候也有很多反面教材,統統會看了。反面教材是什麼?堅固執著,
不肯放下,死都拎不得放下。示現的什麼相?示現的是墮落三途。我們可
不能責備這些人,說不定這些人裡面,有可能很多都是菩薩示現的,無論
是正面反面都是叫我們覺悟的。我們看到反面’領悟到了,這是錯誤的’
這個對我們靈性提升是有傷害的,對我們脫離六道輪迴是有障礙的,我們
明白了,看清楚了,這不能不放下。所以正面的要學習,反面的,接觸到
之後有警覺,立刻能夠反省,我有沒有這個毛病?有,趕快改,依教修行。

34g
︵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曰l曰I忘由︶
︵一一六四︶念佛人用什麼方法把煩惱打掉?一勻佛號。境界現前,煩惱起
來了,煩惱是什麼?七情五欲,這個東西才起來,阿彌陀佛,把它壓下去’
用這一勻佛號把我們這個念頭取而代之。把佛號放在心上’把情欲放下’
不要去理會它,心就平了。隔個不久,這個不久的時間長短不一定,功夫
好的一、一一夭,功夫不好的幾分鐘之後,它X起來了,趕快把佛號提起來,
X把它壓住。古大德常常跟我們講,能夠壓到煩惱真正不起現行,時間多
久?一支香,一支香是一個半小時。要用多麼長的時間才能夠達得到?古
人的經驗差不多是三年到五年’根利的人三年,中等根性的人要五年。就
是我們能夠在一支香,一個半小時’不起一個妄念,這功夫不錯了!現在
我們一個半鐘點不知道起多少妄念,但這個不希奇。所以如果不是真正用
功,十年、一一十年都做不到。

35O
我們想想,我們學佛多少年?我們現在能不能在一個小時之內,我們
不說一個半小時‧一個小時,心地清淨’保持清淨不起一個妄念’我們能
做到馮?能做到,那功夫很好了。可是遠要努力,不努力,求往生沒有把
握。︽阿彌陀經︾上講得好,﹁芳一曰,若一一曰,若三曰,到若七曰﹂。
念經容易,真幹起來才曉得是真不容易!一天,那是一曰﹦伙一一十四小時,
不起一個妄念;兩天’四十八個小時不起一個妄念,好難!七天不起一個
妄念,往生淨土是上上品往生。那叫什麼?得念佛三昧。不簡單!誰能做
得到?深心信解才能做到。我們做不到,白己要承認,我們對於淨宗,對
於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我們的信心不夠。雖然信,若有若無;雖然解,
依舊模糊’不透徹!真的透徹了’我們對極樂世界嚮往,我們對這個世界
真能放下。凡是對這個世界放不下的,解得不透、解得不深,才會有這個
現象。︵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曰l弓﹄28

35l
我們懂得本來是佛,我們的目標就純正了 佛是什麼?有人問




0
老和尚說 你們學佛的人 真有佛馮?佛在哪裡?你見到了馮﹂?所以

,
老和尚就書一了一個圖,告訴他說:﹁我見到,我天夭見到﹂。他說﹁在哪
裡﹂?老和尚說:﹁你就是﹂!他愣住了。老和尚書一個圓,跟他說這個圓
就是佛,把這個代表佛。然後老和尚塗點黃的顏色在圓裡頭,黃色是代表
妄想,帶著有妄想,這叫菩薩;再在黃色上塗一層綠色的’顏色就更複雜
了,這叫阿羅漢;然後再塗上紅色的’這叫凡夫。老和尚說:﹁你現在,
你本來是佛,就像這個圓的圖一樣;這裡頭有黃色、有綠色、有紅色,攪
和得一塌糊塗,這叫六道凡夫,這就是你現在。你說你是不是佛?你要把
紅色去掉,你就是阿羅漢;你要是把綠色去掉,你就是菩薩;你把黃色再
去掉,你就是佛,不在外面﹂!他聽懂了。
這三種顏色它代表妄想、分別、執著,黃色代表妄想,綠色代表分別,
紅色代表執著,我們這三樣東西都有。這三樣東西,白性清淨心裡頭決定

352
沒有’現在遠是沒有。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情?老和尚又舉出來’譬如我
們把眼睛比喻作佛,清淨。我們眼晴,外面境界我們看得清清楚楚’真的’
這不是假的,一真法界。我們載上一個黃色的太陽眼鏡’看到外面統統就
是黃色;再戴上一個綠色的,看到外面是綠黃色;再戴了一個紅色的,看
到外面是紫的,三種顏色混合是紫的。那這樣外面山河大地是不是紫的?
我們看的明明是。我們自己眼睛是不是紫的?眼睛不是。紫從哪裡來的?
眼鏡!眼鏡拿掉就沒事了,眼鏡是妄,不是真的。
馬鳴菩薩講得好,﹁本覺本有,不覺本無﹂’妄想分別執著是不覺,
本來無,都是假的,﹁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我們的修學從這裡產生信
心’所以虛妄當然可以斷得了,真實一定可以證得。現在我們是戴上了三
個眼鏡,看裡看外都不是人’都是見不到真相。從外面看我們眼睛’我們
的眼睛有很濃的顏色;我們的眼睛看外面,外面世界也有很濃的一層染污’
就這麼個道理。其實外頭沒有染污,裡面我們白己白性也沒有染污。我們

353
能從這個比喻明白了,覺悟過來,所有一切不善哪有斷不掉的道理!斷不
掉是因為我們不懂’我們把妄當作真。覺悟了’斷,事上斷也要長時間的
磨鍊,不磨鍊不行,要磨鍊,在生活上磨鍊。
先鍛鍊什麼?先把頭一副拿掉,執著,最外面這一層拿掉‧我們學著
不執著,無論是對人、對事、對物不再執著。然後再進一步學什麼?不分
別。只要這兩種做到了,不要說兩種,一種做到了’就是對人﹑對事、對
物不再執著,我們往生就有把握’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由此我們
就知道,如果對一切人事物遠有堅固的執著,往生沒把握,我們煩惱很難
斷。所以,我們首先要學不冉執著,學隨緣’學能夠尊重人,放下自己的
成見,這就對了。不要再以為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我的做法是正確的,
不要有這種想法‧尊重別人’只要沒有重大的過失’可以隨順,恆順眾生’
隨喜功德,這是斷煩惱的方法。
我們真正有信心相信白己本來是佛,相信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教導

354
我們做的,應該修的、應該要斷的,我們就很容易做到。無始劫以來的煩
惱習氣,白然就能夠把它改正過來’改正就是隨順法性,法性是純淨純善。
中國古人所講的,仁義禮智信﹑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全是白
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我們只要把煩惱障礙去掉,它統統都現前,
我們就是佛、就是菩薩、就是聖人,這帶給我們很大的信心。︵節錄白︽大
方廣佛華嚴經︾白I弓I忘﹃︶
︵一一六六︶一一一觀裡面講的空假中’空是講體,體是性,性不是物質,也不
是精神。佛法裡面講的心法跟色法’它不是心法,也不是色法。有沒有?
有’它不是沒有’永恆的存在,﹁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
不異﹂,佛用八個不字來形容它。相,相是假觀,相之體是性’相從哪兒
來的?我們看︽華嚴經︾上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真心’
識是妄心’真心能現,妄心能變’十法界依正莊嚴﹑森羅萬象從心想生’
心想就是妄想。我們要曉得,真心沒有想。十法界依正莊嚴﹑一﹣一途六道從

355
心想生’心想善就現三善道,心想惡就現三惡道,什麼都不想那就是一真
法界。想裡頭就有分別﹑有執著、有妄想,妄想是想裡頭最淡薄的,分別
就嚴重,執著是最嚴重的。所以我們要斷,先從最嚴重的’先斷執著‧斷
執著’我們要把什麼事情都看淡,不要看得很認真,容易把執著放下。心
地一定要清淨’煩惱多、念頭多決不是個好現象。
把妄念除掉’方法很多,佛家所謂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方法。把它歸
納起來也 有幾大類
口︿ 修禪、修教、念佛、持 持戒五大類 五大類展


,

,
曰疋八
萬四千法門 我們今天用的 什麼方法?用的 念佛。念佛方法很


多,我們採用的是持名念佛。從哪裡學來的?從︽阿彌陀經︾上學來的。
︽阿彌陀經︾持名’︽無量壽經︾也持名。︽觀無量壽佛經︾裡面就多了’
它有十六種念佛的方法,叫︽十六觀經︾,十六種方法最後的一種也是持
名。我們今天用持名的方法,這都是屬於事相上的


月匕

失口



么匕

片片


,

o
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B∣弓I忘忘︶

356
有人追究這妄想什麼時候生起的?什麼原因生起的?那就是妄




裡頭加妄 想。它既然是虛妄的’不是真的’遠有什麼可追究的?所以妄
相心
又稱之為無始無明。佛說得好,無始是沒有開始
相心 為什麼?它是虛妄的

, o
o
如果有始’那就有終,它就是真的。根本沒有開始 哪來的終結 沒有

P
, ,
這才叫妄。佛說的話意思很深,我們一般人沒聽懂 聽錯了 扭曲了佛的

,
意思。上上根人一聽就明白,一聽怎麼樣?他就斷掉。既然虛妄,不是真
的,那算了,我就放下。這一放下,本來是佛,就現前!就那麼容易,就
那麼簡單。佛所講的這個東西’有很多被那個麻煩的人說麻煩了,很淺顯
的東西’說得太深,說得叫人不懂,其實不難懂。︵節錄自︽大方廣佛華
嚴經︾曰∣弓﹄S3
︵一一六八︶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是真的,

357
每個法門都是菩提道,都是通達無上菩提。修學,那我們就要注意’我們
只能走一條路..同時走兩條路’同時走三條路’我們想想能不能成就?不
能。為什麼?我們的心不能專一。心不專一我們就是有分別﹑有執著’分
別執著不容易放下。我們選三個法門,肯定我們都喜歡這三個法門,譬如
我們常常聽到的,禪淨雙修’就兩個法門;還有人加上密,禪淨密三修,
好像是有道理。這一-一個方式不一樣’我們同時要學’同時要兼顧,這樣我
們分不分心?分心是不是執著,是不是分別’是不是妄想?妄想分別執著
統統都沒有放下,凡夫一個。我們忘掉佛說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什
麼意思?叫我們在所有法門裡頭選一個法門,一門深人!這是專。教之道,
貴以專’學之道,遠是貴以專,我們不專就學不到。那要問我們學的什麼?
學定﹑學慧,不是學別的。
定慧怎麼學法?學看破、學放下就對了。不放下是愚人,這句話是古
大德講的’一等一的聰明人,聽了之後馬上放下’遠不放下那行馮?這個

358
道理不能不懂,放下就是!上上根人,禪宗惠能大師講的上上根人,他白
己做了個代表。惠能大師,沒念過書,不認識字,家裡很貧窮’一無所有,
靠勞力砍柴,責柴過曰子’與母親兩個人相依為命‧所以生活清苦’好!
沒有妄想。一聽到人家念經,他從窗外走過,聽到裡面念︽金剛經︾,念
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就有領悟。冉跑到屋子裡面問念經的
人’﹁你念的是什麼?你從哪裡學來的﹂?當然念經的人也問他,﹁你問
這些幹什麼﹂?他聽了這個很有意,他有領悟。
一個人能悟人,那太不容易了!學佛的人都是好人,聽到這個人聽幾
句經文就有這麼深的領悟’就發心幫助他。勸他到五祖那裡去參學’家裡
面?家裡面大家來照顧,所以就有一個人拿十兩銀子給他安家。﹁你好好
的去學,十兩銀子可以給你母親過生活﹂。當然這些發心的人白然會照顧,
他就放心去了。這些都是示現的,都是在做給我們看’我們從這個地方就
能體會’要做到這麼樣的圓融,這麼樣的白在,我們不離愚痴怎麼行?怎

35g
麼離愚痴?放下!不放下,永遠愚痴。要知道一切眾生本來具足如來智慧
德相,經上講皆有,本來具足!我們的智慧跑哪兒去了?智慧現在變成煩
惱’就是智慧變成了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佛在經上常講煩惱即菩提’煩惱、
菩提是一不是一一,覺了就叫菩提,迷了就叫煩惱,總在迷悟不同。
迷的時候,把菩提,就是把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扭曲了’變成煩惱’
變成這種堅固執著,不肯放下。堅固執著不肯放下,在十法界業因裡面是
畜生因,那裡面還有嚴重的貪愛在裡面,惶貪的心。有,拎不得給人,不
肯布施,不肯供養,白己抓住不放,這有貪心’貪心是餓鬼。這是造的什
麼因?鬼、畜之因。這一生好不容易得個人身’來生變成鬼、畜生’這是
聰明馮?因此總要自己好好想想,我們想通了就是看破’看破之後我們才
肯放下’我們不再幹傻事了。放下是聰明人’離愚痴’對種種法門是平等
恭敬。
我們白己雖然修淨土,我們對淨土之外的禪、教、密,沒有一個法門

36o
不恭敬。不但對佛教所有法門恭敬,我們現在讀︽華嚴︾更明白了’嘗更
拓開了,有點智慧了。對世間所有一切宗教,所有一切的善法’沒有一樣
不恭敬的,為什麼?現在知道它是一體。沒有一樣不是佛菩薩示現的,不
僅僅是應以佛身得度即現佛身,那是講宗教。應以國王身得度’現國王身;
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現童男童女身;應以長者身得度,現長者身;現在
講,應以教授身得度,就現教授身,不一定。我們才曉得這個世間人各行
各業裡面,有沒有佛菩薩應化在其中?太多了。因為我們迷惑,所以我們
不認識,如果一旦覺悟,認識了,我們自然是一切恭敬,一心頂禮’歡喜
讚歎。︵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已∣弓I忘堂︶
︵一一六九︶我們要曉得’內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外面就沒有障礙,
我們才真正見到諸法實相;內要是不能放下,外面的障礙我們就沒有法子
突破。我們知道內外障礙重重,所以人在這個世間苦不堪言。這些苦,我

36l
們現在在大乘教裡面才明白過來’苦樂憂喜拎,自性裡頭沒有,全是從妄
想分別執著裡面生的;妄想執著裡頭起貪瞋痴慢,無量煩惱。所有煩惱裡
面最嚴重的是愚痴,愚痴真的是煩惱的根本’也是最難斷的。我們看斷貪,
嚴持戒律,決定不違背戒律,可以把貪心伏住;修定,可以伏住瞋志。唯
有愚痴,一定要智慧開了’才能夠轉愚癡;智慧要沒有開,愚痴轉不過來。
戒定慧三學’一定要按照這個次第。我們智慧為什麼不開?我們持戒
功夫不得力。為什麼?放不下的太多!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的好榜樣’我
們沒有能夠學到,不能怪別人。世出世間聖賢都教給我們,﹁行有不得’
反求諸己﹂,回過頭來從自己心行裡面去找,我們才真正能把毛病找出來。
然後我們有決心﹑有毅力把毛病消除,障礙就突破了。由此可知,總的來
說就是放不下,所以不能夠契人如來境界。︵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
︼NI︼J】﹄α凶∞︶

362
︵一一七○︶佛經上講的,佛不能轉定業。什麼叫定業?我們白己做的’我
們白己要受。可不可以不受?可以,悟了就不受,迷了遠是要受;就是放
下的人沒有受,沒有放下的要受。我們問問自己’白私白利有沒有放下?
沒有放下,要受!貪瞋痴慢有沒有放下?是非人我有沒有放下?沒有放下,
宿世﹑今生我們所造的業,善業一定有善果,惡業一定有惡報,我們統統
受盡了,幾時我們覺悟’一覺悟、一回頭就不一樣。就好像作夢一樣’我
們在夢中有沒有感受?夢中的歡樂,我們有樂受;夢中遇到災難’我們有
苦受。一覺醒過來就沒有了!就像這個樣子一樣,我們什麼時候能從夢中
醒過來’就不受了。︵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曰I弓I忘出︶
︵﹣一七二悟,每個人都有悟處,有小悟、有大悟;徹悟,我們還沒有,
但小悟很多。小悟也有淺深不同,大悟亦復如此。悟得深、悟得廣’靠什
麼?靠放下’換勻話說,遠是要靠持戒,要靠修定。修定不一定要盤腿打

363
坐,定是什麼?定是清淨心。修定,換勻話說’我們的妄念要減少’希望
一年比一年少,一月比一月少。妄念少了,智慧就現前,為什麼?智慧是
我們自己本來有的’不是從外頭來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
如來智慧德相,統統有,什麼都不缺,只是被煩惱蓋覆住’透不出來。所
以煩惱輕’它就透,輕一分就透一分,輕兩分就透兩分,並不是說煩惱統
統斷掉之後,智慧才現前’不是的。智慧就像一盞燈一樣’壁﹣﹣如攝影棚裡
面的燈 因為燈光太 要用紙把它覆蓋住 要覆蓋好多層,光透不透?
7已

,

,
,

遠是透。我們覆蓋的紙張層數愈多,光透得就愈小 覆蓋得愈少,光透出

,
來就愈 所以我們白性本 的般若智慧亦復如
且︿ 要我們煩惱輕,智


j了已


o

,
慧就現前。不但智慧現前,德相也現前,德是能力,相是福報,統統現前。
因此我們不要去羨慕別人’也不要嫉妒別人’這個事情大家是平等的。他
有智慧,他放下得多,他煩惱比我輕,所以他智慧比我多’道理就在此地;
我跟他 有兩樣 所以持戒是叫我們放下

364



月匕


么匕

o
我們的毛病習氣真的 是太多 給我們講原則 我們聽了點頭


失口

,

,
從哪裡下手?現在老和尚提倡︽弟子規︾﹑提倡︽感應篇︾,我們從這兒
下手。這什麼意思?︽弟子規︾頭一勻,﹁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
勿懶﹂’這是什麼意思?這是戒律,以父母做例子。我們人有傲慢的習氣,
人人都有,與生俱來‧我們看大乘教裡面講唯識,執著是末那 末那識與

,
生俱來的 大煩惱常相隨 。四大煩惱是 什麼?第一個我見’執著身是我

,
,
我愛﹑我痴、我慢’愛是貪,痴是愚痴,慢是瞋恙裡面的一分’三毒煩惱,
末那識具足。這個事情’中國老祖宗曉得,我們看︽禮記‧曲禮︾裡面講
﹁傲不可長﹂,這就知道傲慢人人都有,不要再增長就好。儒是世間法,
它不出六道輪迴’所以講傲慢要降低,不要太過分,叫我們傲不可長。佛
家講出世法,這個煩惱非斷不可,我們有這個煩惱,六道出不去。不但六
道,欲界都出不去‧我們就曉得︽弟子規︾頭兩句’持戒破我們的傲慢;
換句話說,我們要把慢放下。一切眾生叫我們,我們都應該很快就答應;

365
別人拜託我們做事情,如果我們答應了,就要很認真的把它做到。我們想
想看這是什麼?是不是戒律裡面的斷傲慢?所以︽弟子規︾能夠做到’我
們過去今生煩惱的習氣縱然不斷,它控制住了,理性控制住,對我們持戒
就大有方便。我們現在持戒為什麼這麼困難?就是沒有這個基礎,而我們
的煩惱習氣X太重。儒會減輕一些,道又減輕一些,到佛就不難了,道理
在此地。所以,我們不能不認真的落實。︵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
︼pI︼J】﹣d凶J︶
︵一一七一一
放︶下 定是 要白己下決 什麼人都幫不上 佛菩薩也幫不
!c

,
,
,

上。迷 我們自己迷的 ,悟是 我們自己悟 說老實話 佛對一切眾生只是


,
做增上緣而已 遠是要自己修、自己證 我們不自己修 ,沒有人代替我們

o
,

有人能代替我們證,這個道理 ︶足 為什麼不放
∕又






▽力

,
,


下7 定要知道人在世間得這個物質的肉身’肉身有生 定有死’肉身死刪

掉之後,靈性不滅。靈性迷了 迷了叫靈魂 靈魂不滅 它又投胎去了。

,
,

,
善業 生行善 善道 不善業就 道去了。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東西


,
,

能帶走,我們 定要記住 生不帶來 死不帶去,我們要 東西幹什麼


止匕

7
,
現在有身體,遠需要用它,可是念念當中不能執著’包括身體’都不
能執著,身要拎離。什麼東西能帶走?業力能帶走,智慧能帶走,我們做
好事能帶走。我們明白 個道理 我們今天有能力 盡量做好事


止匕

,
,

,
好事可以帶走,善業。當然最好是淨業,淨業就是善業裡頭不求果報沁心
就清淨,清淨心修善就是淨業。心不清淨修善,這稱善業;清淨心那就變
成淨業,這個東西能帶走。所以在這個世間,我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提
升自己的悟性,悟得愈深、悟得愈廣,我們來生的層次就愈高。如果沒有
遇到淨土法門,妄想分別執著沒斷,我們在六道裡頭,﹣一十八層天那是我
們將來的去處。我們悟得愈深,境界愈高,一一十八層夭。如呆是遇到淨宗
法門,念佛求生淨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愈來愈高’這是我們應當求的。

367
如呆我們放不下,我們就沒辦法,我們求不到。放不下,可能有累贅,這
個東西累贅,恐怕我們不能往上升。搞得不好,幫助我們往下墜落,往下
墜落就是三途,那就苦了,那就冤枉。這個道理不能不懂。
我們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自然的勇猛精進了。愈精進,感應愈不
可思議。我們現在懈怠懶散,精神都提不起來,拜幾拜佛都不行,我們很
想精進,就是精進不起來,這就是遠是沒發心!真正要發心,拼命’求懺
悔’業障童,不要命了,拼死去幹,這個瓶頸突破’確實感得三寶加持’
我們有精神、有體力了。拜佛一天三千拜沒問題,一天十萬聲佛號沒問題,
真能做得到。我們身體裡頭,科學家講潛在的能力顯現出來了’科學認為
這是人的本能,在一個大的挫折裡頭激發它,這個能力現前;佛法裡面講
三寶加持。問題在什麼?經上講的信心。我們如果不相信’就一點辦法都
沒有。所以要相信白己,第一個相信自己’第一一個相信佛菩薩慈悲加持。
藕益大師在︽要解︾裡面給我們講了六個信,信自、信他︵他是佛︶、信

368
因、信果、信理、信事。具足這六個信心’哪有做不到的事情’哪有不能



?
因此真正的關鍵’頭一個就是放下。老和尚說他這一生能得一點力,
這是得力於章嘉大師的教誨,﹁看破放下﹂。我們不放下’我們永遠看不
破。看破幫助放下’放下X幫助我們更看破,看破再幫助我們放下’相輔
相成。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一切諸佛菩薩用什麼功?最簡單的就是這四個
字’看破、放下。我們只要真正懂得了’真正會用’菩提道上一帆風順。
︵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已∣弓∣忘S︶
︵一一七三︶什麼是﹁神通﹂?﹁通﹂是通達無礙。我們今天沒有智慧,所
以說觸事成障,跟人往來處處是障礙,做什麼都行不通;研究經教,也不
知道這經典裡面究竟講的是什麼一回事’不能通達。什麼時候我們真的能
有神通?我們只要能得神通就什麼都通了,神就通了。什麼叫做神?這個

36g
字左面︵是我們自己的左面︶’﹁示﹂字’示現的示。﹁示﹂要寫成篆字,
上面是兩橫,上面一橫短一點,下面一橫長一點,這個在篆字裡面就是上
字,上下的上。如果是下字’上面一橫長一點,下面一橫短一點,那就是
下字。兩橫一樣長,就是一一字。上字,這個上是什麼?上天。﹁示﹂字下
面是一一一條,這三條是什麼意思?現象、垂象。所以這個﹁示﹂是上天垂象’
從篆字看是這個意思。我們用淺顯的話來說’稱之為大自然的現象,這個
﹁上﹂就是大自然,大自然的現象包括了整個宇宙,都是白然現象。這個
自然現象,我們要是明瞭、懂得,就通了。
現在講宇宙的起源,科學家的觀察,宇宙不斷在膨脹,在往外擴張,
就是這個星系慢慢距離我們都遠了。這個現象’許多科學家在望遠鏡裡面
看到,所以根據這個現象來推論’宇宙的起源應該是爆炸,這是幾億年,
或者幾十億、幾百億年之前,宇宙是一個大爆炸,現在科學家相信這個。
由爆炸形成,一直到現在,遠在往外擴張。有沒有收縮的?既然有膨脹,

37O
一定就會有收縮,這個收縮是什麼東西?收縮就是現在講黑洞’黑洞是個
收縮,宇宙在膨脹。這是用科學觀察,數據的統計,數學的演繹’得到的
這些結論,但確實不是完全可靠。而佛法說宇宙是怎麼一回事情?與這些
統統不相千。佛法是怎麼樣明瞭的?佛法是神通明瞭的’它不是觀察。所
以這個宇宙自然的現象’我們怎麼樣明暸它?那就是﹁神﹂右邊這個字’
右面這個﹁申﹂’這個申要寫成篆字’它有一-一個像櫚杆一樣’這個一﹣一重
的很像佛門裡面講的三大類的煩惱:妄想﹑分別、執著。因為有這三大類
的煩惱’所以對宇宙現象我們就迷了,就是我們今夭講大自然的現象我們
就迷了。
宇宙怎麼來的?生命怎麼來的?一切眾生二切萬法從哪裡來的?來這
裡幹什麼?有沒有主宰?到底有什麼意義?這都是大問題。佛在經典上都有
詳細的解釋。︽華嚴︾有,︽楞嚴︾、︽圓覺︾、法相的論典也講得很清楚
、很明白。它不是用科學的方法’它是用的看破、放下的方法。佛告訴我們

37l
’這三大類的煩惱,佛是講得太好了,﹦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
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就是因為我們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所以我們
沒法子了解。如果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那我們全都明白了,這叫神通。
所以神當中這一劃,就像寶劍一樣,慧劍。第一個我們要突破執著’
這是第一個難關。執著就是大乘經上講的見思煩惱,我們把這個放下,這
一層放下,在佛法裡面叫阿羅漢,我們就證阿羅漢果‧阿羅漢的智慧雖然
不大,但是他的智慧是可靠的’不是假的。所以佛說’沒有證得阿羅漢之
前千萬不要相信白己的意思’就是自己的想法、看法是錯誤的,所以我們
不要相信。以為我們是正確的’其實我們是錯了。證得阿羅漢之後,我們
可以相信白己的想法、看法是正確的,沒有錯誤,佛家的標準在此地。再
往上突破第一一層’第一一層是分別’分別突破了’佛法裡叫菩薩,菩薩的智
慧德能比阿羅漢要大得太多!如果我們一﹣一分一﹣一分的來說,阿羅漢是三分之
一,智慧開三分之一;菩薩的智慧是開三分之一一。壁-﹣如晚上的月亮,阿羅

372
漢的智慧大概就像初三、初四的月亮;菩薩的智慧大概就像十一、十一一的
月亮’大得太多了。再突破最後一層’無明’無明也玻了,那就是滿月’
十五的月亮,智慧就圓滿。因此,這個﹁申﹂是突玻一一一個難關:執著、分


o
突破這一﹣一個關,對大白然的現象就通了,就沒有障礙。什麼人能夠放
下,什麼人他就通達。所以佛告訴我們說,這個能力是我們的本能’我們
本來通達,就是因為妄想分別執著障礙,變成不通。這經上講二切眾生
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德是德能,相是相好’一切眾生是平等的。所以通
達宇宙一切的現象,是我們的本能’我們本來有。︵節錄白︽大方廣佛華
嚴經︾曰I弓I忘﹄N︶
︵﹣一七四︶四攝法裡面’第一個﹁布施﹂’跟六度裡面的布施,名詞相同,
意思不相同。為什麼?酉攝法是幫助別人的’六度是度白己的。所以六度

373
的布施著重在放下,放下惺貪。人有貪心,這個貪心是最嚴重的煩惱,頭
一個我們要放下。貪,是我們有希求,希望得到;惶吝’是我們有的我們
不肯布施’就是我們不肯給別人,我們講吝薔。這是眾生一般的毛病、通
病’這個毛病要是不能改過來,果報都在餓鬼道,所以說貪心墮餓鬼。中
國人常講,人死了都做鬼,明明是六道’為什麼人死了都變成鬼?沒有說
人死了又到人間來了;人死了生天了’那沒說。人死了,都變成鬼了,這
個話雖然是不正確,但是細細的去觀察,不能說它完全沒有道理。我們想
想看世間人’幾個人不貪?學佛了,世間法放下’不貪了’佛法貪愛’這
就糟糕了。佛是教我們斷貪心,不是教我們換對象,換對象不行。學佛要
沒有離開惺貪,遠是要到餓鬼道,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懂。我們如呆不想
到鬼道,惶貪要放下。所以布施是要把惶貪布施掉,這是六度裡面的布施。
四攝法裡的布施’四攝法是幫助眾生的。幫助眾生’首先要跟眾生結
緣。我們跟眾生沒有緣’佛法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佛很慈悲’這個眾

374
生跟佛沒有緣,佛就沒有辦法度他。為什麼?不聽、不接受。所以佛常常
講’要跟一切眾生結法緣、結善緣,不要結惡緣。別人對我不善,我對他
善’這樣就好。凡事總有因,我們要把因找到,從因上消除。人與人之間,
絕大多數的這些不善都是從誤會當中產生的。其實怎麼樣?其實沒事,都
是誤會。誤會必須要澄清,澄清要懂得四攝法。因此四攝法的布施就是佛
教導我們跟一切眾生交往的方法,是現在講的公共關係法’這個布施就是
我們說的多請客、多送禮,是這一類的。所以’四攝法的布施跟六波羅蜜
的布施意思、精神不一樣。︵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曰I弓I忘£︶
︵一一七五︶
說實在話 念佛功夫成就不成就關鍵在我們能不能放得下?只
,

要肯放下,沒有一個不成就, 凡 不能成就的,放不下 名聞利養放不下


,
貪圖五欲六塵,放不下;再 個什麼?不肯拎命’貪生怕死




,
有法子’我們功夫決定不得力。功夫得力也沒有別的 祕訣就 是放下

375

,
,
這比什麼都重要。一定要懂得,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 有一樣我們帶


,
得去。而且我們一定要知道人命無常’縱然身體很健康 現在這個世間橫

,
禍太多,就是我們講意外事故非常之多,我們能夠保證白己不會遇到馮?
遇到意外事故我們就措手不及,這也是魔。如果不是真有功夫,意外死亡
的都不能往生。譬如發生車禍死亡的,在那一剎那當中他是不是念阿彌陀
佛?所以人的往生’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他就往生。但是車禍多半是驚慌
失措,心裡一慌一亂一著急。跟阿彌陀佛的緣就斷掉,隨著業力去投胎,
自己做不了主;念佛往生是自己做主去的。我們就想想看,臨命終時我們
能不能做得了主?大災難現前白己能不能做得了主?我們依舊是一勻阿彌
陀佛’所謂不驚不怖,再梓然的災難現前,都沒有恐怖。
有同修問老和尚說:﹁如果一旦第三次大戰爆發’核武戰爭﹑生化戰
爭,這時候我們怎麼辦?我們到哪兒躲去﹂?老和尚說’不必躲’縱然原
子彈爆炸,我們要用什麼心態?像看放煙火一樣,不驚不怖’一心專念阿

376
彌陀佛求生淨土,決定得生。何必去找什麼地方躲避?沒有必要。中國古
諺語所謂﹁在劫難逃﹂’我們命裡頭在這個劫難’我們就逃不了。佛教我
們一個方法可以逃得出去,不驚不怖’一心不亂。念佛往生’這個方法多
妙!這個方法真的像︽心經︾所說的﹁度一切苦厄﹂’這樣的信念絕對不
比觀白在菩薩差。不比他差。他是深般若波羅蜜多,我們不驚不怖﹑信願
持名求生淨土’就是深般若波羅蜜多。我們平常在曰常生活當中,絲毫沒
有留戀’在這個世間一切我沒有的,我沒有一念希求的心;我所有的’我
沒有一絲毫貪戀的心,全放下了,這叫什麼?這叫念佛功夫成片。只要有
絲毫沒有放下,我們那個功夫都有問題。為什麼?這急難時候,臨危的時
候,那點東西就是我們的病根,我們放不下,我們把這一生求生淨土的緣
當面錯過了,這多可惜!︵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I弓I忘云︶
︵一一七六︶妄想執著這個東西不是真的。就像馬鳴菩薩講的﹁本覺本有,

377
不覺本無﹂。妄想分別執著是不覺,本來沒有,本來沒有的很容易放下,
本來有的自然現前。這樣凡夫修行有什麼難?難是難在我們迷惑、糊塗!
給我們講得這麼清楚我們遠沒聽懂。迷惑顛倒,難在這裡。一迷惑決定不
肯放下,那怎麼辦?繼績搞六道輪迴。將來有沒有機會成佛?有’那不曉
得什麼時候,肯定是有。我們要問什麼時候我們能成熟?什麼時候放下,
什麼時候成熟,這個答覆是正確的。現在放下現在成就,明夭放下明天成
就,明年放下明年成就,這一生放下這一生成就;這一生放不下’來生再
說了。︵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曰∣弓∣忘云︶
︵-一七七︶諦閑法師的徒弟鍋漏匠,念佛三年往生的,那決不是壽命只有
三年,他是功夫成熟,壽命不要,他走了。是站著走的’走得多白在、多
瀟灑。他也是沒有念過書,沒有聽過經,什麼都不懂’老和尚就只教他萬
緣放下’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老和尚說

378
一直念下去,以後準有好處。他也不問什麼好處’反正師父教他這麼念’
他就這麼幹’非常認真的幹,念了三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往生之後
遠站了三天,等他的師父諦閑法師替他辦後事。這個人什麼?老實、聽話’
沒有懷疑,所以他成就‧我們看看,老實、沒有懷疑、聽話,心定的’還
是不動心的成就。如果他心裡有疑惑,妄想很多’欲望很多,他什麼都不
能成就。所以我們想想,是念佛往生要緊’還是在現實的環境裡頭、六道
輪迴裡面做一番事業要緊?這哪個要緊?其實’我們到什麼時候才到世間
來做個事業?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乘願再來的時候,可以,已經成
功了,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這個可以。自己遠是個凡夫’煩惱習氣沒
有斷,那我們就要覺悟’我們這一生往生第一重要,其他的都不重要。為
什麼?其他的離不開六道輪迴’不能幹。幹世間再大的好事都是輪迴業,
這怎麼能幹?所以我們真的想通、想明白了,我們要不要放下?徹底放下
了。︵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曰∣■﹄≡8

37g
︵一一七八︶我們今天很麻煩’妄想分別執著這一﹣一樣東西真有。佛說這三樣
柬西是假的不是真的,自性裡頭沒有,告訴我們法身裡頭沒有’涅槃裡頭
沒有’這是迷。妄想分別執著是迷惑,迷惑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我們就應
該放下’我們老遠留戀它幹什麼?這是大乘教裡頭佛常講’﹁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屠刀就是比喻妄想分別執著。經上X常講﹁回頭是岸﹂’我
們面對的是妄想分別執著,一回頭就是圓滿的自性。為什麼不放棄?為什
麼老是念著這些東西?世間人貪瞋痴慢疑這種習氣,對於五欲六塵的執著
分別,我們今天犯的病就是這個,所以要徹底放下。諸佛跟我們有什麼兩
樣?實在講沒有什麼兩樣’就是他把這個東西放下了。阿羅漢放下執著;
菩薩放
放下下執
執著著,
,也也放下了分別;佛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就這麼一
回事情,放下就是
0

中國禪宗六祖大師給我們做了個示範’示範得好。他沒念過書,不認

38O
識字’在社會上也沒有錢’沒有地位,沒有身分,是個樵夫。山上砍柴到
市鎮裡面來責’責幾個錢’買一點米回家去養他的老母親。年輕’一一十四
歲,居然在五祖會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憑什麼?沒有別的,放下。
神秀不如他,神秀在五祖會下不少年,遠擔任五祖的助教,跟惠能不能比。
原因在哪裡?沒放下。神秀作的那首侷子,﹁身是菩提樹﹂,沒放下;﹁心
如明鏡台﹂,也沒放下;遠要﹁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妄想分別執
著統統沒放下。而六祖侷子一聽我們就明白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
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們仔細把這兩首侷子念念’我們就曉
得了。所以不能不放下,放下就是。
凡夫跟成佛在理論上講就是一念之間,我們在能大師的一生修行當中
看到證明,轉凡成聖是一念之間,惠能大師做了好的榜樣給我們看。所以
我們為什麼不放下?放下原來就是。一放下,全通了,為什麼?白性裡面
本來有的智慧、德能、相好全都現前了,所以那個不是修得的,它是性德。

38l
如來證就是證這個法身,確實統統都是法身,法身就在面前,沒有一樣不
是。就是因為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就這個東西礙事’在面前,跟我們講
我們也沒辦法。跟我們講我們是知道了,是的,但是我們得不到受用。得
不到受用不能怪別人,怪自己有障礙’這個障礙不是別人給的’與佛菩薩、
與上帝、與閻羅王統統沒有關係,真的叫白作白受。所以我們槁清楚、搞
明白了,趕快放下,把貪瞋痴放下。
老和尚常常教導同修人門從哪裡人?放下白私白利,放下名聞利養’
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我們就能人門。如果這十六個字沾到一個’
人門就沒分’這個東西害死人,我們過去生中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都被它害
了。這一生幸虧遇到善友,遇到大乘法,我們明白了,把這個害我們的東
西看穿了,我們現在遠要不要受害?我們只要能放下就不受害,不但不受
害’它還能幫助我們’還能成就我們。︵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
︼NI︼JI︼d叭凶︶

382
︵一一七九︶我們無始劫以來染污得非常的深,非常的嚴重’非常的廣泛。
雖然曉得這個道理’可是在事上絕對不是一下就能斷得了的。一下斷不了’
慢慢來,那就希望什麼?淡薄’什麼事情都要看得淡’真正要努力做到於
人無爭、於世無求,我們要真正能做到。如果我們做不到,就沒有學佛’
佛法真正的受用我們得不到。我們只要一淡薄,我們自己就得受用’無論
是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愈淡薄愈好。淡薄,實在講放下了’放下欲望’
放下貪求,恢復到心地清淨。雖然不能徹底’做一分有一分效果,做一一分
有一一分效果,我們會體會到佛經上所說的煩惱輕、智慧長。智慧增長又會
幫助我們再減輕煩惱,煩惱愈少,智慧就愈多,相輔相成。︵節錄自︽大
方廣佛華嚴經︾已l■I忌鑒︶
︵一一八○︶佛在經上講的’我們放下執著,不再執著了,就證阿羅漢
果;我們放下分別,我們就是菩薩;我們再把妄想放下,就成佛了。惠能

383
大師這三個是同時放下。我們為什麼不肯?這個不肯’說實話就是沒有悟,
遠在迷‧這就是講的知難行易。我們真知道了,就真放下;知得不夠透徹,
遠有疑惑在裡頭,那我們就放不下。確實在中國歷史上,方老師告訴老和
尚’李老師也同樣告訴老和尚說,惠能可不能學‧在中國歷史上,惠能之
前沒有惠能’惠能之後,這一千三百多年來也沒有出第一一個惠能‧那是天
才!不是普通人。我們是普通人,不是天才。所以我們要怎麼學?我們得
按部就班的學,我們得慢慢一點一點放下。能大師是一下就能放下,這個
我們做不到,不要說是中下根性,上根也不行,也做不到。能大師那是上
上根人,上中之上,這個我們要承認。所以那我們怎麼辦?我們一定要放

o

老和尚說他頭一天見章嘉大師,大師就教老和尚放下,就教老和尚拎’
布施就是拎。因為煩惱的根,總的根,就是我們講的﹁拎不得﹂,這就糟

38牟
了,糟透了。拎就是把煩惱放下,一定要先從身外之物’為什麼?容易’
這有難有易。終極的目標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那就成功,那就功德圓滿
了‧對於自己的身體﹑對於外面的世界,一切的一切’沒有一絲毫貪戀,
真能放下。所以,遠是要從事上下功夫。
老和尚在講經的時候’這麼多年來常常提醒同學,如果我們真的想契
人佛法’一定要把控制的念頭拎掉‧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一般人
都想,我要控制、我來管他,這個念頭不好;佔有,就更強烈了,要擁為
己有,這是輪迴業!這幾年來,老和尚因為參與化解世界衝突、促進世界
和平這此三作、會議,所以老和尚X提出一項,比這個更微細的,對立;
對立比佔有、比控制遠要微細。我們對一切人事物,把對立的念頭放下,
我們才能夠真正做好這個化解衝突跟安定和平的工作。為什麼?對一切人
事物控制的念頭放下了’我們白己身心調和了,就是首先白己要和’自己
不能和,怎麼能叫外面別人和?那是做不到的。這個功夫不容易!所以學

385
佛的佛弟子,決定不可以對一切人事物有佔有,不能有控制。
五欲’不求五欲,不求就是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控制的念頭。不求
五欲’五欲是財色名食睡’再擴大講’五欲後面就是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世出世間統統要放下,我們要不肯放下,我們一生學佛只是學點粗淺的皮
毛知識’真正佛法我們是一毫一匣都沒有辦法契人。為什麼人不進去?就
是我們自己的障礙太大了。佛門廣大’什麼都包容’我們自己有障礙進不
去,所以為什麼不把障礙拎掉?障礙拎掉之後,於一切不再執著,不再執
著就是我們不再有佔有的念頭,不再有控制的念頭,是真的放下了。︵節
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已I弓I忌巴︶
︵一一八一︶持戒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而無所著﹂,這個意思是什麼?把執
著放下’持戒就有無量的功德。如果執著沒有放下,我們持戒很容易會批
評別人。看到別人不持戒,看到別人破戒’看到別人犯戒’我們就會批評,

386
我們也不管人家能不能接受’這個持戒造成很多的過失。批評人,人家要
不能接受,就跟人家結了冤仇,所謂是﹁口為禍福之門﹂。我們必須要知
道,佛制定戒律不是為別人制定的,是為我制定的。我應當要持,別人持
不持與我不相千。人人都能夠自己回光返照,都能夠白己接受佛陀的教誨。
佛在戒裡頭,沒有教我們批評人,沒有教我們自以為是。持戒的目的何在?
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假如戒律持得很好,但一天到晚批評別人,這不會
他的的
得定,他 心心還是亂的,還是心浮氣躁,那個戒律是表面的,沒有實質,
是在自欺欺人
0

真正持戒人必然是謙虛恭敬,對待作惡的人也會謙虛恭敬。為什麼?
覺悟的人看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普賢菩薩十願,第一個﹁禮敬諸佛﹂。一
切眾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將來必定作佛’這是佛在經上講的。︽華
嚴︾、︽圓覺︾就講得更好,二切眾生﹂不是講將來,是現在,﹁本來
是佛﹂,所以我們怎麼能不敬?雖然他無惡不作,我們敬他什麼?敬他的

387
佛性’敬他的本性。他本性是佛,他佛性是佛,他現在作惡是迷失了本性。
本性是不是真的失掉?沒有’只是在迷’迷而不覺‧那個迷本來沒有,是
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是他的本性。所以普賢菩薩教人禮敬諸佛,一切眾
生是未來佛,三世諸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未來佛在哪裡?現前
一切眾生是未來佛。而一切眾生包括動物、植物、礦物,為什麼?眾生是
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這個意思廣!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萬事萬物統
統要恭敬,為什麼?法性變的,法性是佛,所以﹁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人在這個地方培養白己的真誠﹑恭敬心,真誠、恭敬心是性德’我們要是
明心見性’我們本來就是這樣子,性德自然的流露,真的,他不是學的。
我們現在是迷失自性,把性德忽咯了,現在佛教給我們’我們要把性
德找回來。從什麼地方找回來?從持戒。戒律裡面頭一個就是要尊重別人’
要尊重萬事萬物’決定不能夠輕慢。我們要問這是哪條戒?這是根本戒’
十善業道。十善業道落實在哪裡?落實在︽弟子規︾、落實在︽威應篇︾。

388
今夭我們戒律再嚴格,不能落實到弟子規’不能落實到感應篇’假的,不
是真的,這個道理不能不懂。戒律要達到高階層的時候’它起作用,得定。
怎麼知道得定?而無所著,這就得定。把執著放下,把分別放下,菩薩;
再能把妄想放下,他就成佛了。只要有所著,所著裡面’大類的來講就是
妄想分別執著,所以著相,他著了這個。著了這個,戒變成什麼?變成人
天福報,持戒修福,他不能得定’不能夠把德行向上提升,或者講靈性的
向上提升,只是修一點人天痴福,將來得人夭福報的時候,沒有智慧。沒有
智慧的福報是有副作用的,福報大、福報多了’造罪業也容易、也多。所
以持戒’提醒我們要無所著’這個戒叫淨戒’清淨心持戒,戒X幫助我們
得清淨心’清淨心是定’定生慧。︵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已∣弓I﹃≧︶
︵一一八一一︶深圳黃忠昌居士念佛往生,他閉關三年,還差兩個月才到三年,
他提前兩個月走了’是預知時至,瑞相希有,在眼前給我們作證明。這個

38g
世間什麼是真的?這才是真的,除這之外全是假的,我們不能不知道。雖
然是假的,就像作夢一樣,我們做惡夢做得真辛苦’我們還要繼續做下去
馮?所以我們沒有決心,我們不把煩惱習氣拎掉,我們怎麼能成就?
人生在世,聖賢人告訴我們,我們只有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是什麼?
提升自己的靈性。我們要提升自己決定要斷惡修善,因為我們白己本性本
善’因為我們自己本來是佛,這個我們要知道。我們要達到本善、要達到
成佛,這個事情是理所當然的’為什麼?本有,正是馬嗚菩薩所講的﹁本
覺本有,不覺本無﹂。三途六道本無,煩惱習氣本無,一切不善本無,本
無我們為什麼要死死抓住不放?這就是愚痴到極處。我們要拎,我們要把
它放下,關鍵就是覺迷。覺了不要人勸’自然放下,一塵不染;迷了勸也
沒用處,未必能相信,這是真的。他為什麼不信?我們再往前面深究’他
不知道孝順父母’他不懂得尊重師長,迷惑顛倒,佛經上說的可憐憫者,
佛菩薩只有這樣嘆息。他必須遠要在六道裡頭輪迴,還要受很多苦報他才

3gO
會覺悟’這一生當中阿賴耶識裡面種個善根也算不錯,也就很難得了。︵節
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已∣曰I忘a︶
︵一一八三︶這一句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我們懂馮?如果我們懂了,念這
一勻阿彌陀佛是修行。這是經上講的,祖師大德講的,二念相應一念佛’
念念相應念念佛﹂,它有感應。那個不相應,古德也講得好’﹁口念彌陀
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我們雖然夭天在念佛,好像很用功,但這個
世間沒有一樣我們能放得下,我們怎麼能往生?這個道理要懂。帶業往生
是我們放下執著,我們還帶著妄想、分別,這是帶業往生;不是什麼都不
放下就能往生,沒有這個道理的。講到究竟方便,放下是難’淨土宗無比
殊勝之處’凡聖同居上,我們只要能把業伏住就能往生。真的,要把這個
業斷掉我們做不到,伏,行。伏是什麼?把它控制住,雖然有這些業習種
子,不讓它起現行’就是不讓它發作。煩惱、貪瞋痴慢、七情五欲,我們

3gl
這一句佛號能把它壓住。貪瞋痴起來了,一勻阿彌陀佛把它壓下去,這叫
會念佛。不是一面念佛一面起貪心’那就沒用處’那就是口念彌陀心散亂。
見到一個冤家債主’討厭的人’他常常找我們麻煩,我們一看到就不舒服。
一碰到’無名火往上升的時候’趕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壓下去,
雖然見面’若無其事,這一勻阿彌陀佛能控制得住,這個功夫能往生。
無論是順境、逆境,順境不生貪愛,逆境不生瞋志,功夫在哪裡練?
最殊勝的在人事上練。我們喜歡的人,沒有貪戀;我們討厭的人、厭惡的
人,沒有瞋恙,在這個地方把我們的心擺平。這個叫什麼?這叫練功夫,
這叫念佛。這一勻阿彌陀佛不是念給阿彌陀佛聽的,是用這一勻阿彌陀佛
把我們的煩惱習氣控制住,叫帶業往生。修其他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
這個控制不行,控制出不了六道,出六道要斷煩惱’煩惱控制住’出不了
六道。所以這就是淨土法門往生特別殊勝的處所’它不要斷,控制就行了。
實在控制不住怎麼辦?拎,是個好辦法,我們把東西都拎掉’減少心裡面

3g2
的牽掛,沒有牽掛我們就沒有憂慮’心開意解我們就自在了’所以要拎。
︵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已∣弓∣忘3︶
︵一一八四︶近代科學家的發現,說時間跟空間不是真的’是個假相。這樁
事情在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講經的時候就說過了,時間跟空間是不相應
行法。所謂不相應行法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它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決定不
是事實,我我
們們不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沒有。它不像心法、不像色法,是
抽象概念。。
禪禪定定能突破,在定中把時空維次突破了,能夠看到過去,能夠
看到未來。。
禪禪定定功夫愈深’突破的面就愈大。如果真的哪一天我們妄想分
都放
別執著全都 放下
下,空間維次就沒有了,時空維次都沒有了,我們全突破了。
所以它不是真的
o

科學家另一個發現就是物質,物質在佛法裡面叫色法,說物質確實是
無中生有’物質現象被發現了。可是它存在的時間非常之短,一變成物質

393
立刻就沒有了,時間很短‧它不斷的在變’這跟佛法講的﹁當處出生,隨
處滅盡﹂是一個意思‧所以我們看到的物質的現象,實在講是它的相績相。
古大德說得好’怕我們產生誤會’認為真的是相績相’所以相績上面遠加
兩個字,﹁相似相績﹂。也就是說前面一個相跟後面一個相不是一個相,
它相似,確實不是一個,所以叫相似相繽。我們從這個地方體會’才能認
識色法的真相。︽般芳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二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真的一點不假。我們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沒有,說它
沒有,它現相;說它有,它相已經滅了。
現在科學家也發現每個相都跟大宇宙是一不是一一’發現宇宙的原點。
宇宙是怎麼來的?是原點變現出來的,這是講大爆炸,原點變出來的。原
點多大?壁﹣﹣如我們的頭髮,頭髮很細,把一根頭髮切斷,切斷這上面有個
平面,平面有個直徑’直徑上可以排多少個原點?他說可以排一百萬後面
有三個億,一百萬億億億個原點。我們就曉得那個原點,我們今天最高倍

3g4
的顯微鏡都看不到,它太小了,宇宙的原點。佛給我們講微塵裡面有世界,
微塵不就是講的宇宙原點馮?微塵不大,世界不小,沒有縮小’大小不一一。
我們去想想這個味道’為什麼?因為它是性德。
物質是阿賴耶的相分,精神是阿賴耶的見分,我們的覺知是阿賴耶的
證白證分’自證分是阿賴耶的本體’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阿賴耶是
真妄和今’什麼地方是真?自證分跟證白證分是真的’是永恆的,見分跟
相分是剎那生滅的,是妄的,真妄和合。我們把這樁事情搞清楚了’然後
我們才真正懂得’才能體會到諸法實相,我們相信了,沒有疑惑。剩下來
的是要把它證得,我們怎麼樣能夠親白契人這個境界’是我們親自看到這
個境界’那就要靠定功,定功就要靠我們放下。到什麼程度?我們把妄想
分別執著統統放下,跟這個境界就非常接近。可是因為我們遠有習氣沒斷’
習氣不必完全斷,大概斷一半的樣子,這個境界就現前了。佛經上說’八
地菩薩看到了,看到什麼?看到阿賴耶’看到阿賴耶就是看到宇宙的真相。

3g5
宇宙、萬物、生命怎麼來的,是怎麼一回事情,我們就親眼看到了’這叫
證。︵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曰l弓I忘3︶
︵一一八五︶我們生在這個時代,雖然苦難很多,但這個時代對修行人來說
是好,不是壞事。好在什麼地方?對這個世間不再留戀,好在這裡。那我
們就得認真努力,把握這一生有限的時光‧淨宗,我們在過去、在現代’
看到、聽到一個人真的是放下萬緣’一向專念求生西方’需要多長的時間?
三年到五年足夠了。那我們三年到五年的時間有沒有?肯定有!就怕我們
不認真幹,我們要認真’來得及,沒問題。關鍵就在放下,什麼都要放下’
我們就什麼障礙都沒有。我們有一樁事情放不下,那就是障礙,障礙要是
太多了,很麻煩,就去不了。
我們念佛的同修很多,念了幾十年’西方極樂世界消息都沒有。什麼
原因?障礙太多,也就是說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沒有把它放下。不但世

3g6
法要放下,連佛法都要放下,無量法門我只取一門,其他的也放下;千經
萬論我只依一部經,其他的經典也放下’這才行。所以我們要是槁得太多
太雜,那就麻煩了。道場?道場也要放下,否則那也是個累贅,統統要放
下‧距離我們最近的’深圳的黃忠昌居士’他閉關念佛,他發心是三年,
閉關三年就是求往生。他做個實驗,古人三年都成就了,他試試看三年能
不能成就。他發的是真心,向小莉居士護持他’三年不說話,只念佛。兩
年十個月,遠差兩個月,他就預知時至往生了。火化的時候撿到令利,向
小莉居士給他建個舍利塔,供在道場裡面。這就說明了,他給我們作證,
到底是真的是假的?是真的,不是假的。換句話說’他能做到我們也能做
到,問題就是他能放下,我們能不能放下?
放下最重要的是在心裡’不是在形式‧可是關鍵,真的就是︽無量壽
經︾上講的祕訣,﹁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無量壽經︾上
給我們一個最高的指導原則,十一一個字。什麼叫菩提心?藕益大師說得很

3g7
好,一心一意求生淨土’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真放下,止語’一句話
不說,我們這三年就是念一句阿彌陀佛,除一勻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
這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那我們要說’黃居士不錯,有人護持’可以幫
助他,我們沒有這個福分’甚至家庭裡面遠有很多瑣碎事情。真發心沒有
不能克服的’家事照做’怎麼樣?不放在心上,這是非常重要的,不能放
在心上。
︽華嚴︾上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什麼事都可以照常,是要
求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心裡面只有一勻阿彌陀佛’只是嚮往極樂世界,
對這個世界天上人間全放下,沒有一絲毫留戀,沒有一絲毫嚮往,妨礙就
沒有了,障礙就沒有了。那我們的心境跟閉關沒有兩樣,言語少了’這一
定道理。別人問我們,我們就答覆他;不問我們,就一句阿彌陀佛。沒有
人的時候念出聲音’有人的時候默念’不妨礙別人,也不會引起別人的注
意。認真這樣修,多!我們看︽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頭例子很多。

3g8
對人、對事、對物,再沒有對立,再也沒有疑惑,再也不要操這此忘。這
顆心專注在阿彌陀佛上,念茲在茲,這叫念佛人。︵節錄白︽大方廣佛華
嚴經︾已∣弓!諒宅︶
︵一一八六︶宇宙從那裡來的?現在很多科學家相信是大爆炸發生的,遠說
了很多道理。大乘圓教人聽聽,笑笑。佛是怎麼說的?宇宙從哪裡來的?
森羅萬象從哪裡來?佛講得好’﹁當處出生’隨處滅盡﹂’講絕了,這才
叫事實真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沒有時間、沒有空間,佛經上有
粉碎虛空、坐斷三際,禪宗常講的,誰懂得?坐斷三際是沒有時間,沒有
過去、現在、未來;粉碎虛空就是沒有空間。可以說出這種話來的人可不
是簡單人’什麼人?妄想分別執著放下的人能說得出,沒放下的人說不出。
真放下,真得白在,真的見到諾法實相。諸法實相是什麼?非有非無。
︽心經︾上說的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3gg
色是色相﹑是法相,空是法性,法性就是法相,法相就是法性。法相是什
麼?法身’法相就是法身’法身就是法相。︽華嚴經︾上的名詞,昆盧遮
那佛,法身;阿彌陀佛,報身;釋迦牟尼佛’應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
我們現前這個身’如果把這個事情搞清楚了,也就是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
統統放下,現前這個身是什麼身?法身’法相。這個法身跟所有的物質世
界﹑精神世界有沒有差別?沒有差別,是一不是一一。這時候慈悲心生起來,
叫什麼慈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別教菩薩的慈悲,叫法緣慈悲,遠是有條件;通教、小教,小乘的慈
悲’叫眾生緣的慈悲;人夭裡面,叫愛緣慈悲,有等級,不一樣;統統放
下之後叫無緣慈悲,沒有條件。無緣,為什麼無緣?同體’我的身是法身,
你的身也是法身,所有一切的現象都是法身’法相就是法身’我們遠到哪
裡找法身去?在沒有覺悟的眾生面前,我這個身叫應身;在明心見性的人
面前’這個身是法身。名字不一樣,名字是假的,不是真的。連老子都知

4OO
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字性空’不能執著。
所以我們會聽,︽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說得好,要怎麼聽法?離言
說相,就是不執著’對於言說沒有分別、沒有妄想、沒有執著;對名字︵名
詞術語︶也是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對裡面的意思,講的是什
麼意思’也沒有妄想、也沒有分別、也沒有執著’高明!這才真正懂得如
來真實義,開經侷上講﹁願解如來真實義﹂。只要我們帶上妄想分別執著,
我們就不解如來真實義’我們會把如來真實義解錯了’我們怎麼會懂得?
為什麼?如來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我也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我才真正懂得
這個意思,我跟如來是一不是一一。如果我有妄想,我跟如來就有距離,當
中就有障礙,見不到如來,只能見菩薩,見不到如來。只要有妄想,我們
就不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迷了,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迷悟不一一。覺悟
的人他們看到的迷悟不一〒可是迷的人,迷悟是一一,迷悟不是一,落到分
別執著就更糟糕。然後我們就曉得’真正用功用什麼功?放下就是,所以

4Ol
為什麼不肯放下?︵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已I弓I忘﹦︶
︵一一八七︶普賢十願裡的﹁請轉法輪﹂,是敗請法師大德、有修有證的人
給我們上課’來教導我們’這比什麼都重要’世出世法裡面第一功德、第
一福德。我們以釋迦牟尼佛來說是功德’以中國孔子、盂子來講是福德。
同樣都是教學’為什麼不相同?功德跟福德的差別總在著相離相,儒家沒有
離相;換句話說,還有分別執著’斷惡修善都是屬於福德。佛法裡面斷惡
修善都離相,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是功德。功德、福德差別就在

我們要修真實功德,功德能幫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我們看看,放
下執著就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迴,這是功德。如果斷惡修善,修再大
的善,執著沒有放下’用︽金剛經︾的話來說,四相遠在,我相、人相﹑
眾生相、壽者相,四相遠在,這是福德。呆報在人天‧如果把執著放下了,

4O2
放下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那就叫功德。所以功德
能幫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福德不能。執著放下、拎掉了’小功德’小功
德不要瞧不起它,小功德就超越輪迴了。往上去,菩薩再修大功德,大功
德怎麼修?大功德要把分別放下’把妄想放下,超越十法界’這是大功德。
明白了,搞清楚了,就知道白己應該怎樣修學。所以世出世間法第一等功
德、福德的事情,就是請大德們來講經說法利益一方。︵節錄白︽大方廣
佛華嚴經︾已I弓I氤出︶
︵一一八八︶普賢十願裡的﹁恆順眾生﹂這一願的意義深廣無有邊際’這一
願我們要不學,肯定障礙我們的悟門,其他都不必說了,我們永遠迷惑,
我們永遠不會開悟。我們學得再多、學得再好,所得的是什麼?佛法裡面
講的世智辯聰’這個東西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一一一界,正是︽壇經︾裡面所
說的’﹁此事福不能救﹂,世智辯聰是福不是慧。這裡面差別在哪裡?真

4O3
的智慧是從清淨心生的,這是智慧,心不清淨沒有智慧,這是我們必須要
知道的。知道,白己才能改過,才能懺除業障;如果不知道,我們業障怎
麼能除得了?業障除不了’永遠障住,障定、障慧,也障清淨戒律;換句
話說,我們戒定慧都不能成就,我們有業障。我們可以從經典的敗示’可
以這樣說法,放下對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我們的淨戒圓滿了,清淨戒
律圓滿了。再放下對世出世法一切的分別,我們禪定圓滿,得無量一﹣一昧。
如果我們再進一步,把妄想、起心動念放下,我們智慧圓滿,這是戒定慧
三學。所以我們不放下執著,戒定慧三學沒有分。︵節錄白︽大方廣佛華
嚴經︾BI曰I忘試︶
︵一一八九︶我們念佛的人就一個佛號,一一六時中常常保持憶佛念佛;不念
佛的時候心裡也有阿彌陀佛,那就真的有佛了’我們往生才有把握。心裡
真的有佛,別的都放下了,這就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不是說阿彌陀佛、

4O4
阿彌陀佛就一句佛號不斷。一一十四小時不斷,不是的。因為我們心裡遠有
妄想’那哪裡成片7心裡頭真的沒有妄想,心裡真有阿彌陀佛’口裡沒有
阿彌陀佛,那是功夫成片;口有沒有沒有關係,心裡真有。這個心裡真有’
怎麼個有法?老和尚舉個例子,有一年農曆年,老和尚在台灣的華藏圖書
館’有位老居士過年的時候來拜年,告訴老和尚說:﹁法師,我這三年念
佛功夫很不錯了’妄想雜念都少了﹂。老和尚也祝福他,很難得’真的用
功。他說:﹁我就是孫子放不下﹂!這就糟了。我們想想看,三年念佛妄
念少了,他心裡有孫子,心裡沒有阿彌陀佛。老和尚就告訴他.‧﹁你把你
孫子換成阿彌陀佛’你就成功了﹂。這是心上真有,他並沒有夭天念著孫
子,也不是一天到晚想孫子,不是;但是在任何場合當中’遇到什麼緊急
的事情’他頭一個想到是孫子。心裡真有!
我們常常講我們心裡有牽掛’淨宗法門就是講我們心裡頭有牽掛’這
個牽掛換成阿彌陀佛,我們能生凡聖同居土,真的成就了。所以我們要想,

4O5
阿彌陀佛就變成我們真的第一個喜歡的、第一個關懷的’無論在什麼時候
總是第一個想到的,這叫真有,我們心裡頭真有了’真有就成功了。一切
時、一切處,我們心裡遠想著別的’把佛忘記了,這個不行。我們每天念
佛,要曉得我們念,所要求的是什麼,求的就是這個。這是在所有念佛功
夫裡面最淺顯的,但是這個淺顯的功夫就保證我們生凡聖同居土。我們心
裡面所有的拉拉雜雜,他是第一,在緊要關頭’出現的決定是他,不會是
第﹣一個。所以說念茲在茲,這叫什麼?這叫念佛三昧。簡單的講,三昧就
是心定在一處而不動‧我們能把心定在阿彌陀佛’這個世間所有一切法隨
緣,它好很好,不好也好,我們心就定了。
因此我們要把對世出世間一切人事物對立的念頭放下,沒有對立。沒
有對立怎麼樣?心平氣和。要把控制的念頭放下,為什麼?凡所有相,皆
是虛妄,我們怎麼能控制得了?有控制這個心是執著,這個執著要放下。
佔有的念頭放下,佔有是極重的罪業。為什麼不能佔有?︽般若經︾上講

令O6
得多好’﹦切法無所有﹂,我們怎麼佔有?﹁畢竟空’不可得﹂,我們
怎麼佔有?我們怎麼能得?連這個身體都得不到。整個世界是什麼?︽金
剛經︾上講得很好,﹁夢幻泡影﹂,佛常常教我們這樣看法,這個看法會
開智慧!二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
諾佛如來、法身菩薩對於宇宙人生真相的體會,真相的覺察。夢幻泡影裡
頭,我們怎麼能有佔有的念頭?怎麼可以有控制的念頭?怎麼可以有對立
的念頭?如果我們用比喻來說,對立就是妄想,控制就是分別,佔有就是
執著,我們能把這三樣放下,我們的心就清淨’心就平等;換勻話說,在
佛門裡面講’很難得,我們是法器。法器是什麼?我們能夠接受佛法,我
們能夠得到佛法的真傳,我們已經具足這個條件了。︵節錄自︽大方廣佛
華嚴經︾BI弓I忘司︶
︵一一九○︶︽華嚴︾講的不一一法門,過去未來不﹣一’沒有時間;遠近不一一,

4O7
沒有空間,這是真的’這是事實真相’一念覺。一念迷了’把一真變現為
無量無邊的法界。佛經上世尊用大海做比喻,大海水就像我們的真心一樣。
海水是平靜的,像一面鏡子一樣’所以轉阿賴耶叫大圓鏡智。阿賴耶怎麼?
阿賴耶迷了,它帶著有妄想分別執著’就起了波浪。起了波浪還是水’波
浪停下來就是真心,起了波浪就叫妄心。妄心波浪洶湧,照到外面現相就
是千千萬萬,無量無邊;如果平靜之後,像一面鏡子’照的相是一個境界,
它起的作用不一樣。所以,這一念覺迷,關係就太大了。
我們如何保持一念覺,恢復一念覺?佛教給我們的方法’理上講,妄
想分別執著一起放下。可是凡夫業障習氣太重,做不到!做不到,就一點
一點的放下,天夭幹這個事情,這叫真正做功夫。天天做’一定要把它做
熟,做成白然,把所有一切不善的習氣、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行為統統放
下’然後我們一切都歸到正常,念頭正常。正常的念頭是什麼?沒有念頭。
我們的言語、造作都是正常,正常是只有善沒有惡’純淨純善是正常的’

4O8
不淨、不善不正常。所以阿賴耶的業相動了,動了就叫阿賴耶’沒有業相
就是真如本性’一動就叫阿賴耶。阿賴耶這一動’業相起來之後,馬上連
著就產生轉相﹑境界相,一動立刻就轉變,轉相就是見分,境界相就是相
分。
佛在經上講,二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智慧是什麼?智慧是
本覺,就是覺性。我們講覺悟,人有覺悟,覺悟是白性的作用,阿賴耶四
分裡面的證白證分!證白證分是本性裡頭本有的般芳智慧;白證分是本
體﹑是法性;見分、相分是從法性裡變現出來的。見分就是見聞覺知,相
分就是色聲香味’這才演變成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森羅萬象’全是心
現識變的。所以它確實非一非異’從相上看不是一樣的,森羅萬象;從性
上看,從見聞覺知﹑色聲香味那是一,沒有兩樣。不管是同’遠是不同,
都是本乎一念,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
﹄pI︼J】﹄dJC︶

4Og
︵一一九一︶現在人很聰明,發明了許多科學的儀器,用這些儀器來觀察’
能觀察到相似相’不錯了,但真實相觀察不到。為什麼?這個道理佛經上
遠是有,儀器也是法相,法相能觀察到法相馮?佛法裡面告訴我們,﹁各
各不相到﹂,所以它就有侷限。識心的作用太大了’阿賴耶、第六意識,
阿賴耶裡面的見分,就是第六意識,向內能夠緣到阿賴耶,向外能夠緣到
虛空法界,就是緣不到法性。佛給我們講了一句真話’我們很難理解、很
難接受,所以修行證果這麼難;如果我們真的能接受’真的能相信﹑能理
解,修行就不難,真的很容易,那就是佛教我們一切都放下。
我們想了解宇宙事實的真相,這個念頭也要放下’為什麼?這個念頭
是妄念,妄見不到真。妄念統統放下,都沒有了,那時候什麼現象?那時
候真的就現前。妄障礙了真!這裡最重要的是什麼?妄念。換勻話說,諸
佛如來對我們不許有一個妄念,我們就成佛了,我們一切都圓滿了,有一

41O
個妄念都不行,決定不能成就。可是淨宗准許我們有一個妄念,這個法門
不可思議,叫帶業往生,准許有一個妄念,這個妄念是什麼?南無阿彌陀
佛,我們可以有這個念頭,其他的念頭不能有。我們要記住,只有淨宗,
佛法裡面無論哪個宗派,八萬四千法門都不可以,我們只要有一個妄念,
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淨宗叫特別法門,無比的希有,這我們不能不知道。
我們真的要想契人了解宇宙的真相’聽了佛這麼多教誨之後明白了,
明白叫看破,看破之後就是放下’自己的功夫,不再幹傻事。我們怎麼放
法?我們遠是一句佛號,以這一念換取所有的念頭。我們要相信大乘教裡
頭所說的’只要是念頭,統統叫妄念。正念是什麼?正念無念,無念是正
念。這裡X會產生一個錯誤,我什麼念頭都沒有,什麼念頭都沒有就變成
什麼?無想定’是無明。糟糕!沒有念頭是無明,有念頭是妄念,這個事
可難辦了。這是真的’眾生修行難真的是難在此地,有念是妄念,無念是

41l
0DV、


o

所以禪宗的方法,古時候的方法叫觀心,這個方法好。觀心是什麼?
就是用我們的注意力,不要注意外頭境界,注意白己心裡頭的起心動念,
念頭才起’知道’不要管這個念頭是善遠是惡,看住它,看它念會沒有了,
做這個功夫。我們想想這是什麼功夫?修定。但是這種功夫,一般妄念多
的人不行,他用不上,粗心的人不行’所以以後祖師就改變方法,叫參話
頭’用這個辦法’這個辦法比觀心要容易多了。可是現在人根性愈來愈差,
這個方法也不行,難!研教的人落在分別執著裡頭,不開悟,去研究這個
話這一句怎麼講法,那一勻到底是什麼意思;總而言之,放不下。放不下
就是我們講的不老實。
真正念佛人一定要老實,什麼意思?我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知道
不放在心上,不知道也不放在心上,心清淨。心裡面只放一句阿彌陀佛,
不是無明’心裡面這一句阿彌陀佛也不屬於妄想,無明、妄想一一邊都不著,
這是中道,所以念佛法門是大乘,不是小乘。但是我們一定要跟阿彌陀佛

4l2
的心願相應,為什麼?它是咸應’念佛法門是靠感應’我們心裡有感’阿
彌陀佛有應。如果我們念佛念到得定,但是我們的心願跟阿彌陀佛不相應,
起不起感應作用?不起,不起作用,這一點我們要明白。為什麼有人念佛
往生,有人念佛不能往生?就看我們跟阿彌陀佛的心是不是一樣的,我們
跟阿彌陀佛的願是不是一樣的?︵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已∣■I忘巴︶
︵一一九一一︶佛教人,第一個是指示,第一種方式指示給我們看’讓我們領
悟;指示還不能夠領悟’再勸導我們;勸導我們還不相信’示現給我們作
證明。佛家講一﹣一轉法輪,示轉、勸轉﹑作證轉,山西小院是作證;念佛往
生,吟爾濱極樂寺的修無法師作證;諦閑老和尚的徒弟鍋漏匠作證,證明
給我們看,是真的不是假的。近幾年黃忠昌居士在深圳往生,作證轉。我
們要問
問,,他
他在一一、三年的時間為什麼就成功了?沒有別的’放下了,就是
這麼個道理

4l3
o

我們的修學為什麼不成功?我們不肯放下。事實上,放下不在事上’
事上放下不是真放下’而是心裡放下,心上真的沒有。為什麼祖師大德要
從事上來教我們?事上放下容易,心上放下不容易,事上放下可以幫助我
們心上放下;因為事上沒有放下,我們心裡會老是掛念著,道理在此地。
呆然心裡放下了,沒有留戀了’事放不放無所謂,為什麼?看那個事,凡
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對事沒有絲毫分別執著,有即是無’無即是有,有
無不一一。到那個功夫就無所謂了,沒有到那個功夫遠是從事上放。章嘉大
師教老和尚就是從事上,他教老和尚放,而老和尚真的布施了六年’把白
己身上所有一點東西布施得乾乾淨淨,只剩下兩套換洗衣服、一床薄薄的
鋪蓋。到哪個地方去,衣服打個包袱背在身上’連鋪蓋一起’背在身上就
走了,什麼都沒有,一分錢也沒有。就在這個時候老和尚出家的因緣成熟
了’合北圓山臨濟寺那個時候的方丈心悟法師找老和尚,希望老和尚出家。
所以老和尚出家的時候,是台中的同學給老和尚買了張火車票,從台中車

4l4
站到圓山車站,老和尚是一分錢也沒有,白在!所以事可以幫助我們心上
不執著。如果事上,東西太多,我們的財物太多,很難放下,那個能放下,
那是真功夫’那不是凡人。凡人修的過程一定是這種方式。
我們看惠能大師能放下,窮,什麼都沒有。破房子,家裡有個老母親,
白己夭天上山砍柴’到城市裡頭把柴責掉,得到一點錢買米回家去養活老
母,什麼都沒有。聞到佛法之後’很難得有幾個善心的居士跟他說,﹁你
到黃梅,你的悟性很高,你去學道,你家裡老母親不要掛心,我們替你照
顧﹂‧遠有一個客人送他十兩銀子做安家費,沒有牽掛。所以五欲六塵、
名聞利養這個東西可麻煩,我們為什麼不能成就?被這個害了,無始劫害
到現在,出不了頭。這個我們必須要覺悟,一定要拎,一定要放下。︵節
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已∣弓I﹃宅︶
︵一一九三︶什麼叫上上根?能把妄想分別執著一下放下’那叫上上根,不

4l5
是別的。中下根人就是放不下,怎麼辦?慢慢放。還有一生執著,死也不
肯放,那就等來生。生生世世不肯放下,生生世世,生生都有死死,死了
是不是統統放下?死了當然都沒有了,但是怎麼樣?事上是沒有了’他心
裡還沒有放下,這個事情麻煩了。死了都沒有放下,這就是︽地藏經︾上
所說的﹁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剛強難化’什麼地方剛強,什麼地方
難化?這種剛強就是死也沒有放下執著;換句話說,阿賴耶裡頭的印象非
常的深刻,放不下。這樣的人,往往他生生世世所做的行業不是善的,他
的前途是愈來愈往下面墜’遇到佛法也不能提升。他往下墜落,墜落到底
谷就是阿鼻地獄,阿鼻地獄受罪要受滿’他才能出來’那個滿是什麼?他
這一生造的罪業,過去生造的罪業,再過去生造的罪業,到他無始劫所造
的罪業,一起報,報盡了才能出來。為什麼說地獄的壽命那麼長,都是論
劫來算的?我們現在這麼一想,一明白,就知道了,理所當然。無量劫前
的罪業累積下來有多少?不是說我這一生造的報掉,那很容易。.我們過去

4l6
生中、再過去生中都不重,都很容易報掉;要是搞無量劫,這可麻煩了‧
所以世間人不知道地獄苦,就不曉得這個事實真相。如果曉得這個事實真
相,遠敢造罪業馮?我們現在繼績造罪業,我們墮下去是算總帳’麻煩在


o
我們現在覺悟,我們不願意算總帳,算總帳時間太長,我們好好的念
佛求生淨土,帶業往生,馬上就解脫。人要是知道這個,就會把這個世間
什麼東西統統放下了‧像近代黃忠昌居士一樣’老實念佛’兩年十個月極
樂世界去了,真聰明’真正善根福德現前,不再受苦了。他能做得到’我
們都能做得到。但為什麼我們不能做?我們沒有想到這個事情嚴重。我們
要不是在經教裡頭鍥而不拎的學習,就不知道這個事實。所以知道這個事
實之後,雖然研究經教,心裡頭就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
不想’經遠是照看,但是不想‧經照看是希望對於理事、因果、性相再深
人的了解。什麼都放下,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這就叫念佛三昧。我們就用

4l7
經教這個方法來提升白己往生的品位,所以不能再搞了。︵節錄白︽大方
廣佛華嚴經︾曰l弓∣忘﹦︶
︵一一九四︶我們哪天能成佛我們自己會曉得,如果哪一夭看到一切眾生都
是佛,我們成佛了; 哪一夭看到一切眾生都是菩薩,我們成菩薩;我們看
一切眾生遠是凡夫, 就證明我們是凡夫。他未必是凡夫,我們是凡夫,為
什麼?外面境界決定沒有改動,對境界的認知是自己,不在境界。這個妄
想分別執著不障礙自己’也不障礙外面境界。自己本來是佛’但是我們被
這三個東西欺騙了,我們忘掉了,不知道白己是佛’也不知道外面境界是
佛。所以我們只要把這個放下,放下就是。我們現在沒有放下,沒有放下
佛告訴我們事實真相,我們聽懂了,雖然沒有放下,我們也把一切眾生都
當佛看待,這好。這是什麼?這比較接近,我們從這裡下手,我們將來放
下很容易,很容易放下。

4l8
所以,普賢菩薩教我們禮敬諸佛,︽華嚴經︾講的諸佛是什麼?情與
無情,範圍講得大‧情是有情眾生,無情是什麼?山河大地﹑樹木花草。
不但對於一切人、一切眾生,連蚊蟲﹑螞蟻都是佛菩薩,山河大地、樹木
花草也是佛菩薩。我們要用這樣角度去觀察,我們這一生成佛很有希望,
我們距離回歸自性的道路是愈來愈近了,對一切恭敬心生起來。恭敬是什
麼?性德。禮敬是性德,不是學來的,白性裡頭本來具足,我們被妄想分
別執著迷了’失掉了,叫迷失’不是真的失掉。一念覺馬上就現前’哪有
對人不敬的道理?哪有對事不敬的道理?哪有對夭地萬物不敬的道理?迷
跟覺在事相上的差別就這麼樣的明顯’我們不能不知道!
如果我們真的這樣做,這叫白行化他,這叫弘法利生,為什麼?我們
能做到。別人跟我們接觸的時候,反應都是正面的、都是善的,沒有人不
歡喜,沒有人不讚歎,自然就影響別人。他覺得我們不錯、很好’要向我
們學習,向我們學習就是向佛學習,他就學佛了!首先學什麼?學尊敬、

4lg
尊重別人,放下白私白利’放下白己的面子。有很多人愛面子,這很麻煩,
面子放不下,對面子那麼執著’哪裡曉得面子是假的,面子無所有,面子
不可得。被面子害慘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我們能夠放下,尊重人,別人立
刻回過來尊重我們;我們要擺起架子不尊重別人,人家架子比我們遠要高,
也瞧不起我們’所以這理跟事,我們都必須要知道。︵節錄自︽大方廣佛
華嚴經︾曰I弓I忘田︶
︵一一九五︶我們讀古人註解,就是跟祖師大德聊天,直接看佛經就是聽諸
佛談話,這個多快樂!真正覺悟的人,大徹大悟的人,跟他們做朋友,每
天跟他們往來,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不跟這些人往來,我們所往來的都
是迷惑顛倒,都是六道眾生,這個我們要懂。我們跟覺悟的人、跟佛菩薩
在一起,跟祖師大德在一起,要天天有長進。什麼叫長進?長進就是放下。
夭天要放,總得要放一點。總的來說就是名利兩個字,說詳細一點就是老
和尚常講的十六個字’白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老和

42O
尚常講這十六個字。這十六個字裡頭有一條放不下’縱然是佛菩薩伸著手
來接引我們人佛門,我們都進不去,就這麼大的障礙。這十六個字能放下,
我們就能人門,能人佛門,人大門,後頭還有一一門、三門,我們才人大門。
只要這個沒放下’不管我們學多少年,不管我們學多少經論,甚至於背得
滾瓜爛熟’說得天花亂墜,都沒用處,都是凡夫知見,這個我們要知道。
我們今天到底從哪裡下手?這非常重要’我們要度白己’從哪裡下手?
從弟子規下手﹑從太上咸應篇下手、從十善業道經下手。十善業道真正能
夠契人,老和尚講的這十六個字,白私白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
痴慢,縱然不能完全放下,可以說能放下一半。放下一半就不錯了,我們
的智慧德能福報就超過一般人。我們的性德往外面透,透得一點,並不明
顯,雖不明顯就有這樣大的呆報,那明顯遠得了!到什麼時候才明顯?初
信位的菩薩、小乘須陀洹就明顯了,能力真正恢復了。︵節錄白︽大方廣
佛華嚴經︾已∣弓∣忘受︶

42l
︵一一九六︶釋迦牟尼佛非常慈悲’為我們眾生做出好榜樣。我們人不是都
要求智慧馮?要去上學、去讀書馮?釋迦牟尼佛幹了十一一年。他是聰明絕
頂’X是王子身分,當時印度各個教派裡面的這些高僧大德他統統親近。
親近到最後’所學的這些束西不能解決問題,所以到恆河邊上菩提樹下打
坐’徹底放下,這一放下就明心見性了。十一一年學是代表’代表妄想分別
執著沒有放下;菩提樹下這一坐’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一放下就大
徹大悟,白性裡面本有的智慧德相統統現前了。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是
從白性流露,不是思惟想像的。並不是有人問他問題,他想想怎麼回答’
不是的。是有人一提出來’自然就答覆了,真的把問題解決了,白性流露。

無量 無邊
量無 邊的的德能,我們今天講的技能;無量無邊的相好,相好是講福報,
統統現前了
0

在中國X有一個示現的,惠能大師’不用學’釋迦牟尼佛遠學了十一一

422
年’他不要學’也立刻放下。惠能大師放下的境界跟釋迦牟尼佛的境界完
全相同,那是佛,表演給我們看。我們想學’我們就學釋迦牟尼佛;我們
不要學,我們就學惠能大師’實際上最後明心見性是同一個方法’放下。
所以佛在經教裡頭告訴我們,放下執著就證阿羅漢果,執著變現的境界就
是六道輪迴,執著放下,六道輪迴沒有了。分別是菩薩,我們遠有分別,
就有四聖法界,就是十法界;分別沒有了’四聖法界沒有了,就證到一真
法界,回到本來是佛了。雖然成佛,習氣沒斷,這是無明習氣沒斷 那是
沒法子斷的,隨著時間長了,慢慢自然就消失,所以用不著去管它 我們

, • ,
的智慧能力都恢復了 自自 沒有一絲毫勉強 在十法界裡面 眾生
dbb、

0bb、
匆﹤
勿﹤
, ,

,
,

有感我們自 就有應 跟觀 音菩薩一樣隨類化身、隨機說法了 錄白


』bb、
鈔﹤



大方廣佛華嚴經 ︾︼pI︼J0︼dCC︶

九七︶我們天天學佛 現在每天 蜷頊
經三、四 放下了

423
∕又

這 放



▽力

?
,
,
下了 放下為什麼遠 扭鑿頊 描頊,就放下了 我們要明白


合盍

含盍

含盍

0Vb、


5貝

己貝

5貝
7
0

,
跟疋諸佛菩薩
個道理 。蜷頊,曰 祖師大德做朋友,看他們東西就 跟他們聊


`
天,﹁有朋白遠方來,不亦樂乎﹂。雖然聊天,痕跡都不著’這叫放下。
讀經不著文字相’不著名字相,不著心緣相,這是什麼?這是提升自己。
如是,





女口


〃普

女口


女口
含盍


己貝




o
處事待人接物沒有一樣不如是,這叫法喜充滿,這叫不亦悅乎 無論是讀


經,無論是工作’乃至於穿衣吃飯,沒有一樁不是法喜充滿’沒有一樁不
是跟自性相應。跟自性相應就是跟法性相應’就是跟清淨寂滅相應。能有
少分相應,我們工作就不累,我們沒有煩惱,再多的事情,心清淨’再多
的事情’心裡沒事’這個受用可就大了‧工作量再多’每樣事情都做得非
常好,心地清淨一塵不染!︵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已I弓I弓£︶
︵一一九八︶淨土好處在哪裡?帶業往生,那就是要放下,但是不是徹底’

424
是個不徹底的放下’根遠在,就是現前不起作用。有這個能力就能往生,
這叫萬修萬人去‧我們現在在曰常生活當中,還有喜怒哀樂就不得了。我
們心裡頭有,行為上不發作,行’就能往生。這就叫什麼?伏住了。心裡
頭真有煩惱,但是在表面上,學佛,面子上做得很好看’這樣就能往生。
如果遠常常發作,人家罵我們、侮辱我們’我們遠很生氣,遠要去辯駁。
不行!看這個樣子’我們這一生念佛念得再好,往生沒分。要真正做到什
麼?做到心平氣和,內裡再有怨恨,要用念佛把它化解。如果我們通達經
教’我們想到諸法實相,我們自然就化解了‧這個煩惱深’常常會起來’
我們常常要把它化解;不能化解,用一句佛號把它壓住,都是辦法,壓住
叫伏煩惱。其能壓得住就能往生,叫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節錄白
︽大方廣佛華嚴經︾白l弓I弓﹦︶
︵一一九九︶放下是多麼重要,放下從哪裡開始?從是非人我開始,盡量讓

425
白己心地清淨。一一六時中’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保住白己的清淨
心。工作要不要做7土作要做,工作是修福報,清淨心是修智慧’福慧雙
修,不能只修一邊。修一邊,就麻煩,果報現前的時候,不好。佛經上告
訴我們,﹁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瓔珞﹂。著重修福,不曉得修慧,來生怎
麼?來生投胎到畜生道去了。畜生道投個大象的身’這個象是國王的乘騎,
是國王的大象’所以滿身掛的瓔珞’那是福報!畜生。反過來,﹁修慧不
修福﹂,專門著重修慧,把修福這個事情不幹了,﹁羅漢托空缽﹂。我們
要曉得’這個羅漢是通稱,從初果到四果都叫羅漢‧那麼可能是個須陀洹,
真的他得道了,他到外面去托缽,沒有人供養,沒福,天夭挨餓。福慧雙
修!福慧雙修裡頭,福慧都重要,但是還是偏重慧的這方面’福幫助慧,
慧幫助福’這樣就好。︵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已l弓I弓﹦︶
︵三○○︶真正的供養佛就是依教奉行’這是真供養;真正的供養法就是

α26
我們學佛有了悟處’得到真實的受用’這是供養法;真正供養僧是與所有
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平等對待’這是真正的供養僧。這個意思多廣!而所
有眾生裡面修供養僧最重要的是怨親平等;換勻話說,頭一個就是供養冤
親債主。冤親債主用什麼供養?只要我們把那個怨恨放下,那就是供養。
供養就是施拎,拎什麼?拎怨恨。用我們的尊重、敬愛、關懷、照顧全心
全力的幫助一切眾生’這叫供養僧。我們看看這三種真實供養都是自己’
自己的自性,也就是佛在︽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
相。依教奉行是智慧,是供養佛;真正得受用是自性性性德的流露’那是
供養法;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
自然就和睦,絕對沒有一絲毫的衝突,這叫供養僧’這叫真正的六和敬。
佛教給我們的沒有比這個更真實,也沒有比這個更廣大的了。︵節錄白︽大
方廣佛華嚴經︾已I弓I弓已︶

427
︵三○一︶蓮花代表的是出污泥而不染。蓮花的根生在污泥裡面’花不染
污泥’莖在水裡面,花也不染水,它開在水上面。水上面代表什麼?代表
一真法界。污泥代表六道,把水代表四聖法界,水上面是一真法界。這個
比喻太好了’讓我們看到這朵蓮花,就曉得它告訴我們什麼。深處說’告
訴我們放下執著,執著是污泥;放下分別’分別是清水,超越十法界,告
訴我們這個。淺而言之,對一般人來說,中下根性來說’因中有果’果中
有因,因果同時,這跟我們講的是什麼?因果教育。跟上根以上的人講高
等的哲學與科學,所以這個意思多好!︵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
︼N∣︼J】︼J︼P︶
︵三○一一︶我們染淨一一邊一定都要放下,染污放下了,清淨不放下遠不行,
停留在四聖法界’到不了一真法界,所以染淨都要放下。淨都要放下了,
染就更不必說了,我們才真正得清淨心。如果我們還是執著壞事不能做’

428
要多做好事’我們出不了六道輪迴。壞事不做’不墮三惡道;多做好事’
三善道,這個不究竟。那要怎麼辦?善惡一一邊都放下,惡事決定不做’善
事要做,做了怎麼樣?做了不要放在心上,就像佛菩薩一樣’作而無作,
無作而作。我為了要得好的果報才做善事’這個善心不清淨’我們能不能
得到好的果報?能得到,但不能得到最殊勝的果報。
天天做好事’做一輩子好事’白己不求果報,不享受福報’有福多供
給大眾去享;特別是這個世間苦難的人,我們有福報給他們享,自己不享,
決定沒有求報的念頭’這個心就清淨,這個心才能夠超越十法界。不但超
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像蓮花開在水上面一樣‧︽華嚴經︾上有很多勻勸
導我們要像蓮花一樣不著水,蓮花在水上面,不著水,善惡一一邊都要放下,
是這個意思。並不是說善就不要做,那就錯了。惡不能做,善要做,善要
做的時候,不要有作善求報的念頭,那個要做是我們應該做的,是我們白
性性德的流露’像︽弟子規︾上條條都是性德流露。我們要不做,我們的

42g
性德隱藏在裡頭,永遠被障礙,流露不出來。流露出來之後,我們跟一切
諸佛如來沒兩樣。我們要曉得我們什麼時候成佛?︽弟子規︾究竟圓滿的
做到’那就成佛,是我們性德圓滿流露;︽感應篇︾究竟圓滿的落實了,
性德圓滿流露。
有一個基礎了,或是咸應篇的基礎,或是弟子規的基礎’到究竟圓滿,
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無量無邊的法門全都在其中,我們不要看輕了。︽弟子
規︾又何嘗不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我們真做到,就成佛了。我們要不
相信,我們去讀︽壇經︾’看看六祖大師惠能,他不認識字,經教沒有學
過,聽五祖忍和尚給他簡單扼要的介紹︽金剛經︾,不到一半’大概三分
之一,他徹底放下就大徹大悟了。悟後,他的思想言行﹑處事待人接物,
佛家的三聚淨戒,八萬細行,我們講的弟子規﹑威應篇,他哪條沒做到?
條條都是究竟圓滿的落實,白性的。所以我們看到做不到,要想到是我們
的性德被煩惱習氣壓住了。︵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B∣弓l弓室︶

令3O
︵三○三︶當年釋迦牟尼佛在印度恆河邊上找棵大樹底下’盤腿一坐,把
十一一年所學的不要了,統統放下。這一放下怎麼樣?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
全放下。我們就曉得’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
成佛,在佛門叫成道,成佛了。成佛怎麼樣?佛在這個經上講的二切眾
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他的如來智慧德相全現前,圓滿的智慧,圓滿的
德能,圓滿的相好。六道怎麼來的,曉得了;為什麼會有六道,知道了;
六道以外遠有什麼,全知道’無量無邊的世界。所以放下就是!佛教一切
眾生沒有別的,苦口婆心勸我們,就是兩個字﹁放下﹂。
我們放下我們是佛,我們跟他一樣,他不敢小看我們。我們也不必白
卑,我們跟十方如來沒有兩樣,十方如來能講一切經,我們也能講一切經。
在中國,六祖惠能大師,他示現的更妙,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不像釋
迦牟尼佛十一一年的學習’他什麼也沒學。砍柴,責柴遇到一個人念︽金剛

43l
經︾,聽念︽金剛經︾很有味道。這個念︽金剛經︾的居士不敢輕慢他’
知道這個人有悟性,雖然不認識字有悟性’勸他到黃梅去參學。黃梅參學
時,沒有進過講堂,沒進過禪堂’在寺廟裡做義工’八個月在碓房裡面舂
米破柴。五祖忍和尚把法傳給他,沒傅給別人’為什麼?他放下了。他沒
有別的’把妄想分別執著一下放下。這一下放下,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
底下一下放下完全相同,是平等的境界。釋迦牟尼佛成佛了,惠能大師在
五祖方丈室裡面,半夜三更’放下的時候他當時成佛。這給我們說明,放
下就是!我們為什麼不肯放下?
放下,我們所得到的是遍法界虛空界’我們所得到的是不生不滅,本
來清淨,本來具足。具足就是佛所講的智慧德相,能生萬法,了解遍法界
虛空界是白己白性變現的,徹底明白法界跟白己是一不是一一。所以尊重別
人就是尊重白己,愛護別人是愛護白己’幫助別人是幫助白己’白他是一
不是一一。凡夫在迷,白他是一一不是一;佛菩薩覺悟了’白他是一不是一一。

432
所以’白己悟了就能幫助別人覺悟’為什麼?我們覺悟的樣子,覺悟的樣
子純淨純善,禪宗裡面所講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我們是
佛。我們把我們本來面目迷失了’不是真的失掉’迷失,真的沒失。我們
現在帶著什麼?帶著妄想分別執著,就帶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是虛妄的’
不是真的,這些東西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錯誤拈象的概念,我們執著不肯
放下這錯誤的抽象概念。如果我們能像惠能大師﹑像釋迦牟尼佛一下放下’
就是了!︵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已l弓l弓諒︶
︵一一一○四︶中年以上的人,對身體比較注意了,養生之道’最重要不要給
白己壓力,無論是身體的壓力、精神的壓力,對於健康非常不利。身體要
輕鬆,心要清淨’心裡面最好沒有東西。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佛教給我們一個非常好的方法,讓我們的心把所有一切妄念暫時把它放下,
那就用念佛。一念把一切妄念打掉’一天能夠專心念佛’念佛的時候沒有

433
一個雜念’我們能念一一十分鐘到半個小時’就可以恢復我們一天的能量。
如果妄念不能夠去除,對身心能量的消耗太大’我們就補充不夠’補充不
上來。淌耗能量最大的是發脾氣’心裡有怨恨,凡是有怨恨,常常發脾氣,
他會感覺到身體很疲勞。這個原因就是我們的能量快淌耗完了我們感到疲
勞;能量充沛,我們就不會有這個感覺了。︵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
︼p【︼J!︼Jp◎︶
︵三○五︶實際上世間法跟出世間法沒有差別’在事相上講完全是一樣。
差別在哪裡?差別在觀念,有妄想分別執著’一切法就叫世間法;放下妄
想分別執著,一切法就叫出世間法。我們今天學佛’學的是世間法遠是出
世間法?妄想分別執著沒放下,佛法是世間法;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世
間法是佛法。所以古大德說得好,真放下的人,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
是!沒有放下的,哪一法是佛法?︽大方廣佛華嚴經︾也不是佛法,是什
麼是

?佛學。

434
我們要曉得,佛學是世間法,學佛是出世間法。學佛學什麼?學放下!
老和尚常常勉勵我們要真幹’佛門怎麼人?先把障礙除掉,老和尚講了十
六個字,這十六個字我們要是有’我們永遠在門外,我們進不了佛門。即
使講經講得天花亂墜也沒進人佛門,為什麼?佛學’我們沒有學佛,這個
要知道。不是說我受了三皈﹑受了五戒、出了家’假的’不是真的;真的,
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我們沒有受三皈,也沒有受五戒,佛承認我們是
真佛弟子。這是章嘉大師說的’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
這十六個字,第一個是自私自利要放下;名聞利養要放下;五欲六塵
要放下,貪戀五欲六塵的享受這要放下;貪瞋痴慢要放下’十六個字。我
們能把這個放下了,我們才能八佛門,才有資格學佛。這個放下,我們不
要以為那我就是聖人了,差得遠!我們不過是,妄想我們沒放下,分別我
們沒放下,執著裡頭才放下這麼一點點’這一點點我們才人門。如果能把
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執著了,不錯,證阿羅漢果。證阿羅漢果是真佛弟子’

435
不是假的’



o
所以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
才人門。好像我們佛教小學,我們才進人一年級。到一年級去上課,一年
級及不及格?那還是另外的。這個一年級要怎樣才及格?遠得要放。照佛
經上講的’︽華嚴︾就是初信位的菩薩’我們是剛剛人門,初信位,是一
年級的學生。一年級也要念一段時間,在我們世間學校那才念一年,一年
考試及格才能升一一年級。我們只是今夭頭一夭上課,我們進了門’我們還
得認真幹。要把八十八品見惑放下了’一年級及格了’我們可以升到一一年
級;十信位的菩薩我們可以升到一一信位,從初信升到一一信。
八十八品見惑’佛在經教裡面把它歸納為五大類。第一類身見。身見
是什麼?凡夫都執著這個身是我。我們看破了,知道身不是我,︽金剛經︾
裡面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什麼階級?大
乘初信位部菩薩,圓教,︽華嚴經︾上講的,四相破了才是初信位,真佛

436
弟子。在小乘須陀渲,小乘四果證須陀洹。從這個標準來說,我們現在只
在小學一年級,就是這十六個字放下了,我們才在小學一年級上課’這個
課程要一年’我們現在才頭一天。這十六個字放不下,我們根本沒有資格
報名,我們進不去;這十六個字放下之後,我們有資格報名。但是這十六
個字放下不容易’確實是不容易’為什麼?煩惱習氣太重。這是業障!障
了我們不能人佛門。想人佛門,先要把這個障除掉,那怎麼辦?沒有別的
辦法,只有什麼?慢慢放,學習放。
現在我們從哪裡學起?從︽弟子規︾學起。︽弟子規︾學起就是學習
放下,放下所有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言行。︽弟子規︾頭一句’﹁父母呼,
應勿緩﹂,我們先把父母叫我們,慢吞吞的,沒有恭敬心,愛理不理,要
把這個不善的放下。父母是舉個例子,對父母要尊重,對一切眾生亦如是。
任何一個人叫我們’我們對他要尊重,不能用愛理不理的態度’我們要明
白這個道理‧絕對不是說︽弟子規︾裡面的戒條只有一﹣一百六十條,那我們

郃37
就錯了二﹣一百六十條一展開無量無邊。那是什麼?那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字
字勻勻遍法界虛空界,這叫聖學。︵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曰l弓l弓巳︶
︵三○六︶念佛能不能往生,這裡頭有個關鍵,關鍵是什麼?我們能不能
放下,我們要放不下,那就去不了。我們對這個世間遠有貪戀,那就壞了;
要對這個世間毫無貪戀,真放下了,念佛的功夫就得力。我們對這世間有
貪戀,我們念佛決定有夾雜’夾雜把我們念佛功夫破壞掉了,這樣一來,
這一生當中只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結個善緣,這一生不能成就。我們要
問:什麼時候成就?什麼時候我們把這個世緣看破,沒有一絲毫貪戀’沒
有一絲毫怨恨,我們心是定的’我們那個時候就有成就。
這個念佛法門實在講是易行道’八萬四千法門裡頭沒有比這個法門更
容易了。大乘教裡教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說得很容易,幾個人能做到?
萬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不是容易做到。可是念佛往生淨土’真能夠把這

438
個世間法放下,一心專注就是念佛一一一昧,就是經上講的寂靜禪定’沒有一
個不往生’善導大師講得很好,萬修萬人去。這個法門要求的條件很簡單,
信﹑願、行’真信,懇切的願望,行就是老實念。
行這個字,大勢至菩薩講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收
心’我們凡夫心都在五欲六塵上,把心收回來,收回來不再受五欲六塵的
誘惑,不再受五欲六塵的影響,這心收回來了。心裡頭想什麼?專想阿彌
陀佛。怎麼個收法這個我們要懂,看到好看的、喜歡的,﹁阿彌陀佛﹂,
佛號就起來’﹁阿彌陀佛﹂’不要貪戀外面的色相;看到不好的、討厭的,
﹁阿彌陀佛﹂,不生瞋恙。一切時一切處’念頭一起是阿彌陀佛,絕不攀
緣外面的境界,色聲香味觸法,不貪求這個,也不怨恨。念念都是阿彌陀
佛,這就是都攝六根’不是叫我們眼不看、耳不聽,不是這個意思。眼見、
耳聽﹑起念頭統統是阿彌陀佛,淨念!淨是清淨。對念佛不懷疑’念佛的
時候不夾雜,這是淨 ;後頭一句重要,不間斷,沒有一個不成就的。就這

43g
麼簡單,就這麼容易
0
我們要真正肯幹,我們要真正拎得。我們喜歡的要放下,我們討厭的
也要放下,讓我們的心恢復清淨’清淨就是寂靜;寂靜的程度深’清淨淺’
清淨跟寂靜相應。清淨心跟定相應,心定在佛號上,大勢至菩薩講得好,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見佛是感應,當來見佛是將來,
我們一定在阿彌陀佛的身旁,在極樂世界一生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所以





口Ⅱ

這個法門沒有生死,我們往生的時候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我們看
念佛往生的人,他走的時候告訴旁邊大眾:我看到佛來接引我了,我跟他
走了。活著走的,走了,身體不要了,臭皮愛,六道輪迴裡面的不乾淨東
西丟掉了’真能成就。為什麼不幹?出世間八萬四千法門放下了’我們要
學這個東西浪費時間’來不及,不幹了’X何況世間這些拉雜事情!身心
世界一切放下,我們就與寂靜禪定相應,不容易!選擇一生成就的法門,

44O
又能有一個真正的毅力決心’要在這一生決定成就’這樣子沒有一個不往
生的。︵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B!曰I曰巳︶
︵三○七︶我們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惡業要放下,善業也要放下。放
下不是不做,是心裡不執著,斷惡修善都不執著,那怎麼樣?修清淨心。
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叫修淨業。惡要斷’
善要修,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統統不放在心裡,這叫念
佛人。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這就對了。斷惡修善,排除障礙’以此功德迴
向給眾生,把嘗更拓開;迴向給冤親債主,希望自己修行往生沒有障礙’
冤親債主不來找麻煩,這個很重要。這一世沒有冤親債主,前世有,再前
世有’所謂是欠命的要還命,欠錢的要還錢,這種恩恩怨怨,生生世世沒
完沒了,很麻煩。到我們想走的時候他來擾亂,為什麼?他要來報復。所
以我們一定要懂得,將自己修學所有功德迴向給他們。一定發願’﹁我到

α4l
極樂世界成佛之後,一定先來度你們﹂。親也好,怨也好,總是有緣人’
佛不度無緣之人,有緣一定是先得度,要明白這個道理。︵節錄白︽大方
廣佛華嚴經︾已I弓﹄己8
︵三○八︶我們在曰常生活當中不能不知道,不能不 心,起心動念都在


造業,我們是造善業遠是造惡業?一心專念阿彌陀佛 沒有夾雜、沒有懷

,
疑,那個一念叫淨業,這個果報在極樂世界。如果我們念佛有懷疑,說我
們不信,好像遠滿相信;說我們信,我們信根不堅固,半信半疑,念佛的
時候夾雜著妄念,所以這個效果就沒有了,完全抵消掉了。這就是古人所
講的’縱然一天念十萬聲、一一十萬聲,古大德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
只是阿賴耶識裡面種一個佛的種子,除這個之外,沒有效果。所以念佛不
是在形式’在真心’沒有妄念就是真心’有妄念是妄心念佛。
我們現在念佛的時候夾雜很多妄念怎麼辦?不要緊,念佛歸念佛,妄

442
念歸妄念,我們把這個注意力集中在佛號上’妄念起滅不要去理它’只是
心專注在佛號,念上三年、五年,妄念就少了。祖師大德的語錄裡面告訴
我們,一般人念五年’功夫不錯了,真用功’萬緣放下,但是一支香裡面
遠會有三、五個妄念起來,這很少了。一支香是多少時間?中國人燒的長
香是一個半小時,普通的香是一個小時,長香一個半小時,一個半小時裡
頭遠有三個到五個妄念。我們現在念佛是妄念不停’跟著佛號一起起來,
這就是功夫為什麼不得力。我們要問這為什麼?什麼原因?我們沒有放下。
就是老和尚常常說的’說了幾十年,頭一個要把白私白利的念頭放下,天
天都想到我’我要怎樣怎樣,要名聞利養,這種念頭我們怎麼能把佛念得
好?佛都念不好了’其他的八萬四千法門我們全沒分,因為八萬四千法門
裡面最容易修的就是念佛’這個我們要知道。所以名聞利養不能要,害死
人,白私白利不能要,希望起心動念想別人。我們學佛的人想什麼?正法
久住,弘法利生,只有這個念頭’除這個念頭之外,沒有一個念頭為白己

q43
想,這一定要學。︵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BI弓I弓B︶
︵三○九︶在這個世間苦難太多’我們學佛的人懂得,災難從哪裡來的?
從惡業來的。︽楞嚴經︾上講得很好’貪婪所咸得的是洪水。現在這個世
界,南北極的冰快速溶化’海水上升,聽說美國前副總統到處講溫室效應’
在全世界到處演講,這有很大的影響,提醒大家這是事實。現在南北極的
冰溶化的速度真的是愈來愈快,老和尚說他聽到這些訊息’就到紐西藺南
島,庫克山是南島最高的一個冰山’去看看是真的遠是假的,看了之後確
實是叫人憂心,真的溶化的速度出乎我們想像之外。
老和尚說他大概在一一十五年前去加拿大看過一個冰河,那時在地上抓
了一把冰,很涼’把它丟在地上’手掌是乾的’沒有水’這是正常的現象。
可是這次在庫克山’在地上抓那個冰’那個冰像什麼?像早年在台灣路邊
攤責的刨冰,濕的,灑到地上之後手上統統是水,這個太可怕了,這不像

444
是冰河的現象,所以老和尚說他就白然意識到這個冰的溶化速度真的是太
快,科學家估計是十年到三十年,有這麼個說法。過去聽說是五十年到一
百年,現在的說法是十年到三十年,很可怕!
這個事情怎麼能化解?在佛法裡是真有化解的祕訣,可以讓這些冰停
住’停止在現前階段,或者是恢復到過去這些狀況,能夠恢復它正常的狀
況,用什麼方法?只要眾生把貪心斷掉。這個事情困難。是難’也有下手
之處,從哪裡下手?先勸學佛的同修,全世界學佛的同修概咯的估計至少
也有十億。要是從信仲宗教的,那就更多’信仲宗教的決定超過一半。如
果我們大家能夠相信,把貪瞋痴放下,這個災難就緩和。人沒有貪心就沒
有水災;人沒有瞋恙就沒有火災’火山爆發就沒有;人不愚痴就沒有風災;
人都能夠謙虛﹑和睦就沒有地震,傲慢是地震。所以這些白然災害那個真
正的因,就是佛在大乘經裡面講的貪瞋痴慢。
論上講得很好,﹁境隨心轉﹂,這個理論居然被曰本江本勝博士從水

445
實驗裡面做出證明,外面環境確實是跟人心有密切關係,人心善一切境界
都善。所以西方極樂世界、華藏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有沒有差別?從理上
講一絲毫差別都沒有。為什麼極樂世界沒有這此天災人禍?他們的人心善,
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貪瞋痴,沒有自私白利,沒有名聞利養’所以整個
外面的環境都變得最美好。我們這個世界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我們人
心不善,現在可以說貪瞋痴慢達到飽和點,這就不得了,達到飽和點這個
世界就毀滅了。毀滅是這個世界上海水,冰溶化變成海水,海水要上升科
學家計算出來,要上升六十七米。現在的地圖,低於六十七米的海拔,全
部被海水淹沒,這是一個災難現象。
第一一個火山爆發,海底火山爆發就變成海嘯﹑颶風、龍捲風這一類,
這是愚痴所感的。地震,地震裡頭最可怕的是地殼的變化,這是瞋志跟傲
慢造成的災難’都沒有離開人心。所以我們白己要常常想到,我是不是在
製造世間災難的人?如果我遠有貪瞋痴慢’我天夭在製造,那我們要負因

446
果責任。我能夠把貪瞋痴慢放下,對人、對事不再用這些方法,那我在做
化解災難的工作,那是一分功德,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節錄白︽大方
廣佛華嚴經︾白I曰I弓已︶
︵一一二○︶我們真正學佛是什麼?真正學佛是天夭在放下,我沒有辦法一
起放下,我天天放下,就講執著,一年比一年輕。放下之後我們得到一個
什麼樣的狀況?白己會咸覺到煩惱一年比一年輕,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長,
身心一年比一年快樂,法喜充滿’曰子過得很快樂;一年比一年年輕’不
容易衰老,為什麼?衰老是煩惱。所以古人講得好:﹁憂能使人老﹂,我
們憂慮很多我們就容易老化’我們把這個放下,憂慮沒有了,得失沒有了,
貪瞋痴慢沒有了,白私自利沒有了,我們是多麼快樂。︵節錄自︽大方廣
佛華∣嚴經︾曰I弓I■出︶

447
︵一一﹦一︶六道是業力變現的,永嘉大師講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
後空空無大千﹂。要是覺悟了,沒有’哪有這個事情?夢是迷惑。迷了’
才有妄想分別執著;覺了’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我們現在很清楚’執著沒
有’六道就沒有了;分別沒有了,四聖法界就沒有了;妄想沒有了,一真
法界裡面四十一個位次沒有了,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四十一個位次沒
有了’沒有了是究竟圓滿的佛果。所以,妄想分別執著把我們給害慘了。
真正學佛,怎麼學法?不是別的,放下而已。現在在眼前,盡量放下執著,
執著這個病最重,執著是六道輪迴‧放下執著,就是把六道放下,不再搞
六道輪迴。所以佛教我們隨緣,﹁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不要再造




o

三惡道是消業,我們細心去觀察,他們消業多’造業少。餓鬼、地獄
我們見不到,畜生我們見到。我們過去沒學佛的時候,常常在電視裡面看
﹁動物奇觀﹂,老和尚說他其他的很少看,喜歡看﹁動物奇觀﹂。我們看

448
看動物,一般人講弱肉強食,可以這樣說’但是最好不要這樣說,為什麼?
給我們帶來負面的影響‧為什麼?﹁我們要競爭,我們不要當弱者,弱的
時候別人欺負我們﹂’這個觀念不好。我們看看獅子﹑老虎’這猛獸,牠
去抓小野獸,抓到之後,牠把牠吃掉。我們知道獅子﹑老虎吃一餐,大概
是三夭到四夭吃一餐,牠吃飽牠就不動了,牠就躺在那裡睡懶覺,小動物
在牠周圍跑來跑去牠理都不理‧牠抓一個動物來吃是不得已,餓得沒有法
子,去抓 吃飽了之後 牠就不傷害人了 不像人 人吃飽了遠害人


,

,
,
,


物吃飽了 牠不傷害。 我們從 裡去看 牠是消業多,造業少

,
,


動物的壽命並不 是很長 ,大概有十幾年,我們想想看三天抓 個動物

•,
個動物牠不 個吃, 牠一群都來吃,幾個獅子帶小獅子 起來吃



我們就知道牠一生傷生害命不多,沒有人多,人不得了!牠所抓到的、吃
的,也都是業報。因為過去我們吃牠,這一生我們被牠抓到’牠吃我們’
冤冤相報;沒有冤的,決定就沒有報,所以冤冤相報。他要是沒
法,沒有覺悟’不肯放下這個冤仇,永遠不會失掉’所以因緣聚會時,業
報還自受’這事情是麻煩事。懂得之後,然後我們就曉得,人如果沒有教
育’沒有倫理道德的教育,沒有因果的教育,比禽獸都不如。禽獸一生一
世造的業很少、很輕,所以牠能夠超生。人在這一生當中造的業太重,所
以想想真可怕!真的是地獄無門’拼命往裡頭鑽,天堂有路不肯去,這有
什麼法子!︵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已I弓∣弓迢︶
︵一﹣二一一︶﹁我﹂不能執著α我們從哪裡做起?從自私白利下手,因為這
個﹁我﹂它最明顯的、最堅固的一個作用就是白私白利。能把白私白利拎
棄掉,佛教給我們的方法好,起心動念想別人,不要想白己。把想自己這
個念頭放下’放下得愈多愈好,能徹底放下,就人佛門了,這第一道門打
開了。第一一道門,除一一邊。不再跟任何人對立、任何事對立、任何物對立,
都沒有了,沒有對立的念頭。對立沒有了,懷疑就沒有了,街突就沒有了
懷疑、衝突都是從對立裡頭產生的,這就是一一邊。我們就人到第一一道門了

45O
︵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已I■!曰崑︶
︵三﹦一一︶印光大師他老人家有個很巧妙的方法’教我們常常想到死 ,他
說真正修道人,應當把﹁死﹂字貼在額頭上’時刻想到我就要死了。 我們
就要死了,我們還有什麼不能放下?不能放下也得放下,他老人家一 生以
身作則‧我們現在曉得,印祖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他教我們這個, 對於
末法眾生來講肯定有效。常常想到我就要死了’我遠貪什麼?我遠留戀什
麼?縱然貪、留戀’都落空‧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有的也好’沒有的
也好’我們心還有牽掛馮?真的要萬緣放下’一心就想阿彌陀佛’我要死
了我跟阿彌陀佛走。大師的佛堂老和尚說他去看過,蘇州靈巖山寺,他老
人家閉關的關房老和尚去看過‧小佛堂很小’遠沒有老和尚的攝影棚那麼
大’牆壁上,寫了一個字’﹁死﹂’掛在牆壁上’一張桌子上只供一尊阿
彌陀佛,一對蠟台,一個香爐,一盞燈,一杯水,其他的什麼都沒有。小

45l
佛堂旁邊是他老人家的臥房,很簡單、很簡陋’這是他閉關﹑修行、念佛
的地方,這才真正叫信佛。別人信不信不要放在心上’各人因果各人承當,
佛菩薩沒有辦法代替,我們要操心就錯了。最重要的是白己,多替白己操
一點心,少替別人橾心,別人,各人因果各人承當!︵節錄自︽大方廣佛
華嚴經︾已I弓I弓≡︶
︵一一﹦四︶凡是有惡慧都有幾分傲氣,都是白以為是,確實他也很能幹,
他也很聰明,一定是好勝,菩薩能夠跟他相處。相處的原因很簡單,他要
名聞利養,菩薩不要名聞利養,所以沒有衝突;他有控制的欲望﹑有佔有
的欲望’菩薩沒有,沒有就不衝突,就容易相處。跟世間人,他一定是競
爭、鬥爭;菩薩不跟人鬥爭,不跟人競爭’菩薩能攝受他。什麼時候回頭?
因為個人的根性不相同’惡習氣的薰習’如果是時間很長,多生多世’轉
過來就很慢;如果過去生中有善根’是這一生薰習的’時間並不長’轉過

452
來就比較快。所以真的不能拎棄眾生,拎棄眾生是錯誤的,幫忙要幫到底。
但是我們是好心,他不知道,好心對他,他以惡意對我們,怎麼辦?還是
要幫他。等他真正覺悟了’感恩的心才生出來;沒有真正覺悟’我們要曉
得對他再好’幫助他再多,沒有感恩的心。甚至於他遠誤會說是我們有企
圖、有目的’天夭在那裡觀察,到底什麼企圖?
尤其是現在這一代,弘法利生比過去祖師大德難十倍不止!應該可以
說比過去困難一百倍,非常辛苦。老和尚說他們求學的時候李老師就告訴
他:你要不是真學,跟世間一般出家人一樣’逃避現實,到佛門去討一口
生活’庸庸碌碌混一生,好像沒什麼事情;你要真正想學道,你的障礙、
磨難就來了。今夭你學佛,是跪在老師面前求教;將來你們要把佛法送給
人,是你們跪在人前面,把佛法雙手捧給人,人家遠未必接受‧真的’我
們今天做弘法利生的事業,確實如李老師所說的非常艱苦。好在當年章嘉
大師教老和尚,學釋迦牟尼佛,如果不是這勻話’老和尚說他老早就還俗

453
了,為什麼?太苦了,沒有人諒解,沒有人鼓勵,沒有人讚歎,走到任何
地方都是人家指責﹑毀謗、侮辱,這多辛苦、多困難。我們必須都要能忍
受,不能忍受,就被人打敗了。
老和尚說他總算還不錯’得三寶加持,忍了五十多年’將來還要繼績
去忍耐。好在這些事情老師都預言在先’我們一生當中的經歷,通過許多
的考驗,也是真的,每次重大的考驗,智慧也大幅度的向上提升。跟老和
尚時間久的同學都親眼所見。禁不起挫折不能成就,世法尚且如此,何況
佛法!現在回過頭來看自己,我們白己有點小智慧’假如說是白私白利沒
有放下,名閘利養沒有放下,貪圖物質享受沒放下,分別執著沒有放下’
這怎麼辦?唯一的方法講經。講經好,為什麼?講經我們一定要讀經,要
做準備。在講台上天天勸別人,我們要知道同時也天天在勸白己,時間久
了,不知不覺把惡慧就變成善慧,惡的習氣就變成好的習氣。不能離開經
教,經教是佛菩薩至善圓滿的教誨’我們夭夭接觸,時間久了白然就有效

454
果了。︵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白∣曰I弓≡︶
︵一一﹦五︶佛告訴我們,怎樣能求得大圓滿?佛是一個大圓滿,大圓滿的
求是放下,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是大圓滿,我們求的統統得到,我們不求的
也都得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是究竟圓滿’菩薩是大圓滿,阿羅漢是
小圓滿,不可思議!佛教我們平常人,平常人沒有能力,說實在話,別說
妄想,就是連分別執著也放不下,起心動念遠是自私白利,滿腦袋想的就
是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行’也能得到,得到不多,但是雖然不多,
我們已經覺得很滿意了。佛教我們布施’拎,拎財得財,我們拎多少就能
得多少’但是得的一定比拎的多,這裡頭有利潤,多拎多得,少拎少得;
布施法得聰明智慧;布施無畏得健康長壽,這是佛教給我們的。︵節錄白
︽大方廣佛華嚴經︾已I弓I弓疸︶

455
︵三一六︶我們要問這神從哪來的?在此地給我們答案,諸佛菩薩隨眾生
心’應所知量,這個答覆好’隨心應量。就是我們起什麼念頭,他就現什
麼相,這個念頭有有意的、有無意,實際上無意也是有意的,因為那個意
是很輕微﹑很淡薄,白己簡直就沒有覺察到。是有這麼個意思’自己遠沒
有覺察到,可是我們這有感,那應的相就現出來了。這是我們讀過不少次
的,四種感應,顯感顯應﹑冥威冥應、冥感顯應、顯感冥應,這怎麼能說
它沒有?雖有,體空,當體即空,了不可得。︽般若經︾上講的﹦切法
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們也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我們有
有、我們有無,我們要曉得,我們已經起妄想分別執著,都具足了,所以
佛說我們見不到事實真相。我們能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真相則大白,
就在面前。
我們凡夫最差勁就是要追根究底,追根究柢就是不能放下妄想分別執
著;換勻話說,永遠我們也找不到答案。不要說這一輩子’來一輩子、冉

456
一輩子,生生世世’無量劫後都找不到答案’沒有答案。我們能夠放下,
放下就全明白了,一切答案就現前。就像釋迦牟尼佛早年求學一樣,他十
九歲開始拋棄了王位,拎棄富裕的生活,出去尋師訪道,過苦行僧的生活,
求學。我們能想到他王子身分,地位崇高’聰明絕頂,沒有人不喜歡他,
沒有人不願意教他。所以十一一年的學習、參學’相信印度所有的高僧大德’
這宗教裡面專家學者’學術界的搞哲學、搞科學的’他統統都參訪過;換
句話說,都跟他們學習過。學習到最後不究竟,為什麼不究竟?也就是我
們剛才的例子,想找終極的答案我不到。
這才到恆河旁邊找稞大樹底下去人定。什麼人定?不想了,把妄想分
別執著放下’十一一年所學的放下了。這一放下大徹大悟,說明真的東西,
真實的智慧、真實的能力、真實的德行、真實的福報不在外頭,外面去求
永遠在造業,永遠要受六道輪迴的苦報,什麼都找不到。所以佛家教導我
們向內學’不要向外,觀音菩薩﹁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我們什麼

457
都具足。我們要想得崇高的地位,那是什麼?我們的妄念沒斷,我們的煩
惱沒斷。我們想得巨大的財富,這是什麼?我們貪瞋痴沒斷。我們什麼都
不想,全得到了,得到的時候是我們意想不到的。我們沒有想到這麼大’
但是為什麼得這麼大?我們白性裡本有的。我們能夠放下,我們所得到的
是整個宇宙,誰能跟我們比?所以佛這一放下,整個宇宙得到了。大梵天
王不能比,摩醞首羅天王不能比,等覺菩薩不能比。
而且佛說不是他一個人是這樣’一切眾生各個一樣,平等平等。在那
麼高有沒有一點傲慢?沒有,為什麼?平等的,傲慢不生,貪瞋痴慢生不
起來,勝劣之心也生不起來,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們說佛法跟基督教
平不平等?平等。佛法跟事火婆羅門平不平等?平等,跟哪個都平等。跟
事神的平等,跟潛水的也平等,沒有一樣不平等,為什麼會平等?不起心
不動念、不分別就平等了。為什麼不平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當然不平
等。所以不平等是假的’平等是真的:平等是事實真相,不平等是妄想;

458
平等是真心,不平等是妄心。用妄心,六道凡夫;用真心,諸佛菩薩。換
勻話說’我們到底是願意用真的,遠是願意用假的。
所以大乘教沒有別的’老和尚說他學了這麼多年’愈學愈感激老師,
老師真慈悲,老師真的善教,頭一夭就把﹁看破、放下﹂教給他。老和尚
也常常告訴大家’他這一生得這一點受用沒有別的’就是老師教的看破放
下。要徹底放下,要究竟放下,要圓滿的放下,我們得到的是圓滿的。我
們以大乘教來講,放下執著,我們證阿羅漢果,得到的是什麼?普通阿羅
漢得到是一個小千世界‧一個小千世界是多大?依黃念祖老居士講的是一
千個銀河系‧一千個銀河系是小千世界,這遠得了,這福報多大。我們再
能放下分別’我們成了菩薩’菩薩所得到的最低的一個程度’這是十法界
裡面的菩薩,權教菩薩;分別放棄了,我們得到的是大千世界,我們常常
講的三千大千世界。我們要知道,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多少個
銀河系?十億個銀河系。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億個銀河系’一尊佛的

45g
教化區。如果我們把起心動念放下’恭喜了,我們得到的是圓滿的,遍法
界虛空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是我們心現識變’﹁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為什麼不放下?這不要問別人,問自己。
我們自己雖然很清楚、很明白’是不是真放下?沒有。為什麼?真放
下神通現前,真放下心地清淨。清淨到什麼程度?一塵不染;換勻話說’
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決不會千擾我們,決不會叫我們心去動念頭,那個心
才叫清淨心。這個時候才看到,就跟惠能大師一樣,﹁何期白性’能生萬
法﹂,整個宇宙萬法是我自性變現的’白性變現哪有不了解的道理?自性
變現哪有不受用的道理?所以道理在此地。︵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
︼pI︼J】︼J令公︶
︵三一七︶觀是智慧’佛法大乘教的修行,真實的功夫’性宗、禪宗他們
講求止觀,止觀也就是禪定。止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放下分別執著,要把自

46O
己煩惱習氣止住;觀是智慧。我們凡夫有沒有?凡夫沒有,凡夫有想沒有
觀。中國這個字它真的是智慧,﹁想﹂’心裡頭有個相’那就是想。思,
思是心裡頭有分別’思是分別,想是執著,有相了。﹁觀﹂裡面沒有界線,
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思是有界線,方格子就是界線,那是分別。觀裡頭
就是不用分別心、不用執著心,這叫觀,觀是功夫’宗門裡面常講,解釋
觀,離心意識就叫做觀。心是妄想’意是執著,識是分別,也就是說沒有
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觀,我們才能看到事實真相。我們看看
這觀字就是我們常講的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妄想,我們放的多少各
個人不一樣,所以功夫有淺深不同。
佛在經教裡是大分’不能細分,細分差別就太大!每個人都不一樣。
大分把菩薩分作五十一個等級’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
分作五十一個等級,就是觀的程度、功夫淺深不相同;小乘裡面分八個等
級’四果四向。換勻話說’我們分別執著沒有放下,凡是眼見色、耳聞聲,

46l
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沒有放下分別執著,這不叫觀。那叫什麼?眼是看,
耳是聽,鼻是嗅’舌是嚐’就跟我們講這些’這六道裡頭事情。如呆放下
統統叫觀’眼見叫觀,耳聽也叫觀,鼻嗅、舌嘗統統叫觀。觀這個字就是
裡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才叫觀’這個字的意思要懂。
觀成功也有三個等級’最初的等級是觀照,觀照是功夫得力,沒見性;
第一一個等級是照住;最高的叫照見。我們念︽心經︾,﹁觀白在菩薩行深
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的功夫達到最上乘。我們初學的人能夠做到觀照
就不錯了,觀照的功夫,就跟我們念佛人講的功夫成片是在觀照;如果到
事一心不亂,那就是照住,照住是得定。所以觀照相當於我們念佛的功夫
成片,就是分別執著放下一些,還不是完全放下;完全放下就是三昧成就’
念佛三昧得到。但是在其他的法門裡面,一定要做到照住才真正能夠得受
用,觀照遠不行’真實得受用是照見。照見的人出了十法界’照住的人離
了六道,就跟阿羅漢的境界一樣,照見那是法身菩薩。所以觀照功夫很淺,

462
修其他的法門出不了六道輪迴,他的功夫在欲界天﹑在色界天、在無色界
夭,出不去。但是觀照功夫要用在淨土上,肯定往生,所以這個法門不可

j﹨吵

︽華嚴︾到最後歸淨土,︽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
樂’我們去想想這個意思。觀照的功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哪一土?生凡
聖同居士。凡聖同居土裡面也有三輩九品,上輩的就是上三品’上上品﹑
上中品、上下品生死白在。怎麼叫生死白在?有這功夫隨時可以往生,如
果這邊遠有很多人等待我們幫助’多住幾年不礙事;換句話說,娑婆跟極
樂世界來去自由,觀照功夫深的人就能做到。淺的中輩往生、下輩往生,
決定得生。我們看到許多念佛人預知時至’一般多半是三個月’三個月之
前就曉得他哪一天走;功夫好一點,一年之前就知道。
老和尚早年在合灣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教’李老師往生的時候是兩年前
說的‧他在合中講經’老和尚在台北講經,兩個都講︽華嚴經︾,有一天

463
李老師講經的時候向大家宣布,他說他講經再講兩年就不講了。有些同學
聽到,跑到台北來問老和尚說..老師說這個話什麼意思?老和尚就告訴他
說:老師說這個話就是兩年之後他往生淨土。真的確實是兩年’這個不容
易。我們在︽壇經︾裡面讀到,惠能大師圓寂是一年前說出來’派人到他
家鄉去修一個塔,將來自己往生之後肉身要放在塔裡面’就交代後事,果
然一年之後他走了。能大師不同,能大師他的功夫到照見,他不是觀照,
他是照見。那是上上根人,他往生佛國是實報莊嚴土,不是凡聖同居土。
所以我們要問,我們這一生能不能做到?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問題就是白
己肯不肯做?
所以這個事情不要問人,夭下事求人難,這個事情是問自己肯不肯?
怎麼說肯不肯?我們肯不肯放下?只要放下分別執著就行,妄想暫且不談,
只要放下這兩樣。放下這兩樣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功夫好’實
報土;功夫差一點,也是方便土裡面的上輩往生,這靠得住。所以真正修

464
道人時時刻刻要覺悟,這個世間所有一切不能貪戀,要放下,這個柬西是
害死人的,我們要是緊緊的執著它﹑分別它,出不了六道。特別是執著,
執著要全斷,分別也要斷一半’也就是要淡化’這才能出六道輪迴!︵節
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白l弓!弓齒︶
︵一﹣﹦八︶我們夭天讀誦大乘經典,這是一天到晚跟佛菩薩在一起’佛菩
薩在哪裡?我們沒看到!我們人進去之後,然後看到個個都是佛菩薩,樹
木花草都是佛菩薩’山河大地都是佛菩薩,我們怎麼會沒見到佛菩薩?沒
有見到佛菩薩是我們迷惑,就在我們面前,我們沒見到。正教在哪裡?一
覺悟沒有一樣不正。所以我們要記住,佛門裡頭有所謂一迷一切迷,一悟
一切悟’一邪一切邪,一正一切正,那個一是什麼?一念。外面有沒有邪
正?沒有;外頭有沒有迷悟?沒有,這個要知道。外面是法相,法相裡頭

465
沒有迷悟,法相裡頭根本就沒有對立的,沒有邪正、沒有是非﹑沒有善惡、
沒有真妄。我們自性呢?白性也沒有,這些邪正迷悟從哪來的?妄想分別
執著裡頭來的,這個要知道。
妄想分別執著不是白性,不是性德,只有把這個東西放下之後’性德
就現前,就這麼回事情,我們才安住在正知正見裡面。正知正見是方便說,
很不得已的方便說,我們可不能執著,我們要執著我們不會聽。佛說佛沒
有執著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般芳經︾上把他四十九年說法否定了


,、,一
,

,
生沒有說過一句法 哪個人要說佛說法 個人謗佛

明明說了四十九年
,

o
為什麼說 句沒說?真的一句 為什麼說




jG



7
,
沒有分別 執著,他說什麼!那為什麼說那麼多?說那麼多是我們有感
自他

然而應的 ︵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已∣弓l弓云︶
o

墮疋
我們確 辱貝曰 落在苦海裡頭 而白己不知道,還以為白己了不




,
起,遠以為白己在享受 扛參貝錯了 全都錯了 苦從哪裡來的 定有



?
,


因就是 集諦,苦跟集 這是講世間,道跟滅是講出世間 兩重因果。集

,

,
﹁四心流動﹂,四心是什麼?就是四無量?‧慈悲喜拎,這是好事。四心
叫四無量心’也叫四等’等是平等,X叫四梵行。就所緣的境界,境界太
廣大 所以叫無量,但是它起心是 平等的 沒有分別 ,以平等心對待世出
一,

,
世間 切人事物’所以它叫四等‧
﹁慈﹂是能給眾生快樂,這是慈悲;﹁悲﹂是能為眾生解決痛苦,眾
生有苦,能幫助他解決,這叫悲心。所以慈是與樂’悲是拔苦。﹁喜﹂是
歡喜,喜,看到人離苦得樂,看到人破迷開悟’會為他慶幸,我們講為他
慶祝。我們就曉得這裡頭沒有嫉妒心,如果有嫉妒,喜就沒有’煩惱就生
了。﹁拎﹂這個字好’拎就是放下,放下什麼?我幫助人得到快樂,不著
相,我幫助人離開痛苦,非常歡喜,高高興興看到別人離苦得樂,心裡沒
有執著,佛法講的三輪體空。不是不做,做,做怎麼樣?三輪體空就是像

467
︽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三輪就是不執著有我,
我做這麼多好事,不執著;也不執著對方接受到我的恩惠,不執著這個’
做了之後就好像忘掉了;也不執著我做的那些好事。拎是這個意思’三輪
體空,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這就是放下。
尤其是古大德,佛在經上也常講’最重要的是拎怨懲’冤家對頭,要
把怨拎掉’就是化怨為親,化惡為善,這個太重要了。一般人就是這個東
西拎不掉,怨恨拎不掉,貪愛拎不掉,這麻煩大了。怨恨跟貪愛要是不能
拎,都有冤冤相報,冤、緣相報;冤是冤家,緣是緣分的緣,緣是我們歡
喜的、親愛的’來生怎麼樣?來生又會搞在一起。就跟魏斯四書裡頭所說
的,人在世間,小圉體裡’歡喜這個歡喜那個,這不是一世的緣,生生世
世;跟我們作對的,也不是這一世,也是生生世世。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
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現在應該怎麼相處?最好的相處方法,大家一起
學佛,一起往生淨土,親近彌陀。過去世有怨也好、有愛也好,全部都把

468
它變成法眷屬’同參道友’這樣就好,不要再搞恩愛怨恨’那個事情麻煩
可大了。
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曉得,這四種念頭,流動就是變動,這個
變動是什麼?我們現在說粗一點話,就是造業。慈悲喜拎四個字統統具足,
好,都拎不掉’拎不掉就變成造業了。真拎掉的時候’真拎掉也造業’造
的善業,不是不善業,那個業在哪裡?那個業在四禪夭’色界夭’他只有
善沒有惡’惡的他拎掉了。所以’這四種心能幫助我們將來生四禪天,他
跟禪定在一起修行。就是慈悲喜拎是色界天的因行,初禪、一一禪、一﹣一禪、
四禪就配這四個字‧初禪天慈多,一一禪天悲多,三禪天喜多,所以三禪天
是歡喜天;四禪夭拎多。所以大一一一災’貪瞋痴,是水災淹到初禪夭’火災
燒到一一禪夭,風災可以次壞三禪天,四禪天因為他拎了,所以四禪夭一一一災
達不到,它那裡沒有三災,大三災沒有,所以四禪天叫福夭。由此可知,
拎就有福,不拎沒有福。這個四種’普遍的緣無量眾生,引無量的福報,

469
所以叫四無量心;同時它X是平等利益眾生。︵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
︼N0︼J0︼J今J︶
︵三一一○︶情執愈重是愈可憐,所以修行沒有別的’就是放下,放下’再
放下,再放下,、水遠在那裡放。上中下三根之人,上根放得快一點,也是
夭夭在放,中根放得慢一點,下根就更慢了。只要能放下’都是真佛弟子,
那不是假的。唯有上上根人’所謂叫一聞千悟,他明白了’一下就徹底放
下’這叫圓頓根性,這種人很少。在古印度,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這個示
現,他是一下放下的;在中國,像惠能大師給我們示現的’圓頓,一下放
下。其他的我們沒有看到,上上根人只看到這兩個,其他是上根。有人三﹑
四年放下’徹底放下,有人十幾年徹底放下’有人一一二一一十年徹底放下,
徹底放下就是禪宗裡面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這個意思,這個我們在
史書裡面看到的。在教下有沒有?有’教下叫大開圓解,在淨土宗裡面講

47O
理一心不亂,都是這個境界。這就說明,修行方法不一樣,經典裡面名詞
術語不一樣,同一個境界’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節錄白︽大
方廣佛華嚴經︾曰I弓I■£︶
︵三一﹦︶我們現在要做的,執著一定要放下,分別一定要淡薄,這樣就
好’這樣功夫就會得力‧我們學佛同修’老和尚說他常常遇到’很多人跟
他講’白己怨恨白己功夫不得力。為什麼功夫不得力?我們沒放下。我們
要想功夫得力,就要認真放下。認真放下從哪裡做起?從先把煩惱淡化做
起,也就是說,生活也好,工作也好’處事待人接物,不要太執著。執著
不能完全放下,那個執著的心要淡化,希望一年比一年淡薄,我們的功夫
自然就得力。我們只要能淡化一分就生一分智慧’淡化兩分就生兩分智慧。
為什麼?那是障礙’障礙去掉了,智慧是本有的,本有的智慧德能福報,
它漸漸就現前;絕對不是我們所求的,求不到。

47l
確實我們心地裡頭本有的智慧,就像我們攝影棚裡面燈光一樣,光明。
可是我們要調節燈光,上面用紙給它蓋住,蓋一層、蓋一一層、蓋三層’蓋
得愈多透出的光就愈少,蓋得少透出的光多,這樣我們來調節光源。我們
從這個比喻裡面去看,我們白性是光明的,現在蓋了多少張?蓋了幾百張,
蓋了幾千張,一點光明都沒有,透不出來。我把它去掉幾張’有一點點光;
再去掉幾張,光X比較亮一點’我們就用這個方法來修行。年年能夠減少
執著,我們的光慢慢就往外面透,透到一定的程度,我們的信心就堅定,
真相信了,沒有懷疑了。真相信之後,我們放下就很容易,我們每年放下
一定比前幾年的時候要加倍。壁-﹣如一百分,前十年,一年放下一分,十年
放下十分;到十一年,一下可以放下一一、三分;到一一十年,一年可以放下
十幾分;可能到三十年全放下了。全放下,恭喜了,我們證阿羅漢呆。愈
往後面愈快,為什麼?智慧長了 錄白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失口

片圬


,


︼N】︼J】︼J叭p︶

472
︵一一︶ 佛法的 文字不多↙ 曰疋︶
︾逗義理 境界深廣無際’真的



矛口


,
是從初發心到如來地都不能離開。特別是見和同解,這個用我們現在的話
說,建立共識,我們的想法﹑看法都一致,和諧不就現前了馮?想法、看
法怎麼能夠一致?大乘教裡用得最好,那個方法好極了。我們能把白己的
看法統統放下 他也放下 我也放下 不就 是說他




』﹄


?

,
的想法、看法錯誤了,我是正確的’他們要依我的’誰也不服誰‧佛說’
自性清淨心裡面沒有看法,也沒有想法,把想法﹑看法統統放下,豈不就
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馮?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大家的想法、看法完全一致
了’這個法子妙不妙!老和尚說他在初學佛的時候’看到這個經文’佩服
得五體投地,太高明了。佛陀沒有說﹁你們的想法、看法錯誤,我是佛陀’
我的看法、想法是正確的,你們都要依我﹂,佛不是這個說法。佛教我們
統統放下,放下執著是阿羅漢,放下分別是菩薩,放下妄想就是佛。佛法

473
成就的三個層次,沒有別的,全是放下,放下則見和同解。我們初學佛的
人做不到,說老實話,執著放不下’這個時候怎麼辦?可以用放下我們白
己的成見,我們白己什麼想法、看法,我們把它放下’我們都依聖人的教
誨’這個也是好辦法。聖人的教誨,弟子規、十善業、沙彌律儀這是聖人
的教誨,我們依教奉行‧這是教幼兒園的佛法,是起步’我們要不從這裡
起步,我們的德行不能建立,也就是說我們的煩惱習氣不能夠化解’我


回歸不了白性。︵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曰∣弓∣弓S︶
︵三-﹦一︶佛法修學的成就’首先是要能真正讓白己’我們常講講得很粗
的’把自私自利、自我這個念頭放下’然後對於一切境界,在一切境界當
中得大白在,大白在就是欣賞,就是我們的享受。享受裡面沒有佔有﹑沒
有控制,沒有一個分別執著的念頭,這叫得大白在,這叫回歸白性。大白

474
在就是佛經上講的解脫,自性裡面的三德,法身德、般芳德、解脫德,我
們就得到了,這很快樂。我們再問誰得到了?要到什麼樣功夫才得到?阿
羅漢就得到了。我們就曉得,只要一不執著就得到了。菩薩放下分別,比
阿羅漢高一級,不但不執著’分別也沒有,智慧現前了。到佛’佛是不起
心、不動念了,法身證得。什麼叫法身?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白己,這叫
法身。真正明白整個宇宙是我,所以他對一切眾生威應道交,種種示現’
叫做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是沒有條件的,眾生有感,為什麼要應7
沒有條件的,為什麼沒有條件?一體。這個手癢了,右手去搔搔它’遠要,
談條件馮?為什麼沒有條件?一體。
我們現在是 迷 了 自 性 不知道整個宇宙跟自己的關係 不曉得 人跟
,

o
我的關係不曉得,什麼時候知道人跟自己是一體,我們那個愛心比愛兒女
的心還切,這是什麼?明心見性他就知道了,就證法身了。所以法身﹑般
若、解脫有這三個層次,很明顯的我們能看出來。阿羅漢證得解脫,但是

475
般若跟法身都沒有現出來;菩薩有解脫﹑有般若,沒有證得法身,權教菩
薩;必須破一品無明,那才能真正證得法身。證得法身的人一定有般芳﹑
解脫’證得般若的人不見得有法身,他有解脫。所以阿羅漢只有解脫,得
大自在’智慧遠不夠,法身沒證得。這是說明菩薩修學的經歷,他一定經
歷這些過程,我們要清楚,清楚之後我們就會學了。在現前這個階段我們
學什麼?我們學放下 中工作處事待






』夢


,
人接物隨緣’才能把白己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這個地方最重要的’觀俗
諦,就是觀世間,俗諦是世間。什麼時候觀?時時刻刻。眼睛張開看花花
世界,想到︽金剛經︾上’夢幻泡影;再想到古大德,人生如戲。睜開眼
睛看花花世界,像看電視一樣’像看電影一樣,知道剎那生滅,了不可得。
這種觀法這是細心觀察,我們逐漸不知不覺的放下了。我們放下一分得一
分白在,放下兩分得兩分白在,白然的,毫不勉強,拎了‧我們能拎,境
界當然向上提升。︵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曰l弓∣弓出︶

476
︵三一一四︶現在我們曉得’真正修行不是別的’是讓我們在經教裡頭體會
到這些理論﹑這些方法、境界,我們生歡喜心。我們怎樣能證得?證得的
訣竅沒有別的,就是放下。八萬四千法門’那是放下的方法,我們用什麼
方法放下?我們用持名念佛。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時候’起了分別執著,
阿彌陀佛,用這一句阿彌陀佛把分別執著打掉。這句佛號雖然把它打掉,
佛號念完它X起來,跟拉鋸戰一樣,再一勻阿彌陀佛,又把它伏下,佛號
完了它X起來。這是正常現象,它要不起來’我們不就成阿羅漢了馮?執
著沒有就成阿羅漢,分別沒有我們就成菩薩。現在成不了阿羅漢’成不了
菩薩,就是我們念完它X起來。可是這個念有效果,念念不住,就是念念
不停’不管它起不起來,我這個佛號就是不斷的念,不斷的壓’久了白然
而然就產生效果。在八萬四千法門裡面,這個法門最方便、最簡單﹑最容
易,這叫真念佛。我們懂得我們念佛的目標在什麼地方’就是要把自己的

477
妄想分別念掉。
﹁南無阿彌陀佛﹂遠是個妄想分別執著,不要緊,先用這個分別執著
把其他的分別執著打掉,就是取而代之,這個分別執著到極樂世界再把它
放下。念佛法門的殊勝之處就在此地!其他的法門一定要把妄想分別執著
打掉’我們才能成就,所以它就難了;這個我不要打掉’我只要把它控制。
真的,我念佛的功夫得力,得力就是分別執著不起現行’是沒斷,它沒斷,
我這個佛號能控制得住,能壓得住‧這就叫真正的恭敬供養於三寶,這是
什麼?自性三寶,白性覺’佛寶;自性正,法寶;自性清淨,僧寶,這是
真正恭敬供養。修行要時時刻刻壑-﹦策,時時刻刻注意’決定不要叫分別執
著增長,叫它相績;要叫這勻佛號念念相續’不要叫分別執著相績’分別
執著是煩惱、是習氣。這個人叫會念佛’叫真念佛。︵節錄自︽大方廣佛
華嚴經︾曰I弓l弓司︶

478
︵三一一五︶佛跟我們講﹁煩惱性空,了不可得﹂,在平常的時候,煩惱嚴
重應當多用一點觀照的功夫,粗心叫覺,細心叫觀,用覺觀的功夫去觀照
貪。貪在哪裡,瞋恙在哪裡,我們就觀這兩樁事情,心裡貪,心在哪裡?
我們這個身體裡,到底是哪個起了貪?觀到最後我們會像慧可大師一樣’
我找貪找不到!﹁覓心了不可得﹂。我找貪了不可得’不知道貪在哪裡?
真心裡頭找不到,妄心裡頭也找不到’它是個拈象的概念、妄想,我們把
妄想放下就沒事了。為什麼不肯放下?不肯放下有外緣。外面什麼緣?外
面有名有利﹑有財﹑有色﹑有食﹑有睡,五欲。不知道外面這些緣也不是
真的。︽般芳經︾上講的二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外緣也是
假的。這個外緣我們真的得到馮?別說身外之物’身體我們都得不到。怎
麼得不到?我們在︽華嚴經︾上做了多次的報告,這個身的真相是什麼?
真相剎那生滅,念念不住。我們怎麼能叫我們這個身停住’不再起變化?
要停住那真的講年年十八,十八歲停住我們永遠十八’一一十歲停住永遠一一

47g
十,我們能不能停住?停不住。停不住,這在佛家講苦,三種苦裡頭叫行
苦,人的衰老不是一年比一年老’不是一天比一天老,是剎那剎那老化,
誰都沒有辦法停住的,這行苦!
︽仁王經︾上講的例子我們都很熟悉,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
生滅。我們的能力彈指彈得快,一秒鐘可以彈四次,就用這個數字來算,
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剛好兩個十萬八千;換句話說’一秒鐘一一十一萬六千
次的生滅’這是事實真相。念念不住,哪裡有﹁我﹂?我是個妄念,不是
真的,知道內外都不可得,還貪個什麼!財是一切眾生所貪的,貪不到就
生瞋恙’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能夠體會到’佛所說的﹁煩惱性空﹂。貴在能
明瞭,明瞭是看破’看破之後我們才能真的把內外放下’內,貪瞋痴放下,
外面五欲六塵放下。放下不是我們不要了,放下是不要放在心上,這叫放
下,心寂靜了。心只要一寂靜,外面的境界也寂靜,這妙不可言!
佛告訴我們,我們在世間與一切眾生和光同塵,生活在一起’我心寂

48O
靜了,我的境界寂靜;他心沒有寂靜,他的境界不寂靜。我心寂靜我住淨
土,他不寂靜他住穢土,同樣在一起,排排坐手牽手,兩個不同境界。這
也是古人常講的,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修什麼?看
破放下而已。我們想想貪瞋痴造成我們的損害是多麼大,無量劫來生生世
世,不要說出六道輪迴,出欲界’這個東西出不了欲界;六道裡面有欲界、
色界﹑無色界,有這三界’出不了欲界,所以這東西多苦‧貪瞋痴嚴重,
佛講得很明白,輪迴裡面決定是三惡道的時間長。為什麼?貪是餓鬼道’
瞋志是地獄道,愚痴是畜生道。這個東西太強烈了,我們怎麼脫離三惡道?
現在雖然得人身,心裡面繫念的是三惡道,這遠得了!貪瞋痴嚴重的人是
心繫在三惡道裡頭’所以跑不掉。算我們幸運,我們到人間來轉一圈,馬
上就回去了,就如︽地藏經︾上所說的一樣,所以貪瞋痴一定要放下。我
們貪的對象是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對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要看破。釋迦
牟尼佛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他老人家將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徹底放下,

48l
現身說法’讓我們後人看到這個示現,深深體會到,慈悲到極處。他做出
這樣的示現,祖師大德世世代代,也給我們做這樣的示現。︵節錄白︽大
方廣佛華嚴經︾已∣■I弓乙︶
︵三一一六︶我們學佛’什麼叫功夫?念頭沒有了,叫功夫,這個事情很難;
念頭少了是功夫,這個我們就好懂。今年我的妄念比去年少,這就是功夫
有進步,我們放下的比去年多’就這麼回事情。沒有一樣是真的,為什麼
不放下?夭夭讀誦大乘,天夭研究經教’天夭來講經說法,遠是放不下。
從這個地方就能夠體會到,煩惱習氣是多重,我們迷惑的是多深;不能像
釋迦牟尼佛那樣,也比不上六祖惠能,人家一下就放下了’那叫徹悟!我
們聽了之後能放下一點點,小悟,好事。中下根性的人學佛就是這個辦法,
每年放下一點,有進步,進步到每個月都能放下一點,每個星期都放下一
點,好功夫!我們能夠看到一個星期一個星期不一樣,能做到這一點,那

482
就可以說我們這一生決定成就。
每天都能夠放下一些的人’這是佛家講的上上根人’這不是普通人。
如果我們學佛,今年妄想執著跟去年一樣,那就是一點進步都沒有。甚至
今年比去年執著遠要嚴重,這退步了,我們沒有進,我們退了,所以遇到
這個無比殊勝的法門,這勻佛號我們抓不住。為什麼抓不住?我們的雜念
太多,常常斷掉。我們看佛祖教我們怎麼念佛?第一個不懷疑,第一一個不
夾雜,第三個不間斷。這個不間斷不是說口裡念佛不間斷,口念不念不要
緊,心裡的佛不能間斷。我們口沒念,心裡佛也沒有了;口裡念,心裡佛
好像也不在,怎麼會相應?相應是口念心裡頭有,那叫相應。口念心沒有’
這就是古人講的
的﹁口念彌陀心散亂﹂,散亂跟放逸是一個意思,這就是說
口裡念
念阿阿彌
彌陀陀佛
佛,心裡沒有,心裡還在想別的東西;下面說﹁喊破喉嚨也
枉然﹂,不相應 ■■『『●
口念彌陀,心裡真有佛,這是真有佛’那個佛也有等級不一樣,所以

483
他念佛的功夫成就不相同!有人念佛生凡聖同居土,有人念佛生方便有餘
土’有人念佛生實報莊嚴土,遠有人生常寂光淨土,這就是我們心裡面的
佛不一樣。怎麼不一樣?我們學佛的同修一定是供養阿彌陀佛’供養佛像。
我口念阿彌陀佛,心裡面有這個佛像,常常想在心裡,著相,行!生凡聖
同居土。除念佛法門之外’在其他的八萬四千法門要是著相,不能成就。
所以這個著相叫帶業往生’是這個意思。這是我們凡夫都能成就的’雖然
層次不高,這一生能往生,是無比的殊勝。漓益大師說得好’凡聖同居土
下下品往生,我也知足了。這個話的意思很深很深’心裡真有佛。
我們知道’通常講佛有法身佛、有報身佛﹑有應身佛﹑有化身佛。我
們能夠念佛的,︽華嚴經︾上講十種佛。十種佛是一尊佛,昆盧遮那佛的
十種身’阿彌陀佛的十種身’我們念法身’我們念智身,生實報土;我們
念佛的願身,佛的大願四十八願’這個品位就高了;只念應化身’那就是
執著這個相,剛才講別的法門不能成功,淨土法門能成功,我就想這個佛

48年
像。可是要明理’為什麼?幫助我們放下,至少要放下幾分執著,執著不
能完全放下’能放下幾分’幫助我們往生。如果不明道理’堅固執著’一
絲毫不能放下,執著念佛也不能往生,這個道理要懂!為什麼?那我們來
生到哪裡去?我們來生就到佛像裡去了。木雕的佛像裡面會生蟲,老和尚
說他見過’就在香港見過,木雕的佛像很大尊’跟人一樣高’老鼠在佛像
裡面蓄窩’牠沒有離開佛像,就變成這樣情形’這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彩
書一的佛像,它生蛀蟲。所以我們雖執著,也要知道放下,要懂得所有一切
現象都是白己白性變現出來的。相不能拎,相也不能執著,這就對了,完
全正確’不能拎!每天我念佛的課誦完全照儀規去做’這就是不拎;雖做
的時候,心地清淨,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絲毫不執著’這對了。這
是大乘菩薩法,能具足修學無量功德,具足修習諸功德,這無量功德!︵節
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已I弓∣弓≦︶

485
︵三一一七︶現在人實在講’可能這一生他到人間來,所希求的就是財。而
實際上來說’對什麼叫財他根本不懂’拼命追求,至最後是一場空,縱然
得到了,是一場空歡喜。為什麼?他什麼也帶不去,造了一身罪業,不值
得。大財寶、大財富,在佛法裡面講什麼是真正的財?功德法財。怎樣才
能夠得到?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與性德相應’我們就能獲得’那是真的,
不是假的,老和尚說他可以跟我們做證明。﹁大財﹂不是積聚,積聚不是
大財。大財是什麼?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我們的生活所需
夠用,這叫大財,永遠不會失去。有得有失不是大財’無得無失才是大財。
無得無失,那確實是白性流露出來的’需要的時候它有,不缺乏,它也不
多,多了什麼?多了累贅;少了,那我們有飢餓,少衣﹑少吃的,我們有
飢寒之苦;不少,能得溫飽,這就夠了,不需要多,不會缺乏。所以只要
有能力、有機緣’拎財!愈拎愈多,愈多愈拎,決定不能夠積聚,這叫真
正發財。不是發外面財,自性裡面無盡的財寶發出來’明心見性就發了。

486
事實上’我們放下多少,它就發出來多少;放不下’沒有。妄想分別
執著統統沒有放下,那我們得到外面去找,外面去找,有得到、有不得到。
外面找是什麼?是我們過去生中修的一﹣一種布施,有多、有少,不一樣‧自
性裡面的’我們跟諸佛菩薩是平等,無盡的財寶。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
懂得這個事實真相’我不要到外面找,我從白性裡面找’這就對了。白性
裡面找’無量的歡喜,法喜充滿,而且怎麼樣?有求必應。外面靠不住’
所以佛不讓我們對外面求。不但佛如此,中國白古以來,我們的老祖宗教
我們,也不叫我們到外面求,﹁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跟佛講的是一個
道理’回過頭來向自己求。我們看︽了凡四訓︾,袁了凡先生向自己求,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俞淨意遇到灶神之後’灶神給他一番開示,他覺
悟了。從此以後不再攀緣,向內心、向自性裡面去求,到了晚年真的得大
圓滿。我們想想他們,他們妄想分別執著沒有真的放下’只是在分別執著
上放下少許,就有這樣珠勝的果報,讓一般人看到就感到羨慕,放下少分。

487
放下多分’放下多分他就成聖、成賢了。小乘裡面講初果、﹣一果、三果’
他都能證得,大乘裡面講,像︽華嚴經︾裡面講的初信、一一信、一一信、四
信,他真的證得,那是真實不虛。
淨宗常講三不退’證得阿羅漢才真正得位不退’沒有證到阿羅漢之前,
還有進進退退。進進退退的原因在什麼地方?原因就是放不下的習氣。有
時候放下了,有時候他X執著;有時候不分別’有時候嚴重分別’習氣。
一分別,退了,不分別又提起來。所以我們要曉得原因在哪裡,為什麼會
有這個現象。搞清楚之後,盡量的去學習、去修行’修行就是在人事環境、
物質環境、白然環境裡面去磨鍊。練什麼?練放下,練看破’也就是練不
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是太難了,不搞這個,我們只搞不分別、
不執著,就練這個功夫。譬如別人無緣無故來罵我們、侮辱我們,我們馬
上就要生起不分別、不執著,心平氣和,真修行!別人一說,馬上臉色就
變’凡夫,一點功夫都沒有,天天念佛也沒有用處,古人所講的﹁口念彌

488
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修定的人,一聽到不如意的,臉上就通紅,
沒有定,什麼成就都沒有;念佛的人還會發脾氣,不行,這是沒功夫,這
不能往生‧所以時時刻刻能提醒自己’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
如何能保持自己的清淨心,那我們就發﹁大財﹂。這個大財就是性德流露,
唯有性德流露,才能幫助一切貧乏,貧乏裡頭’特別是精神的貧乏’今夭
講文化的貧乏’智慧、德行的貧乏。這個重要!︵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
經︾曰∣弓I民﹦︶
︵三一一八︶我們要什麼條件才能往生?至少要做到人間的上善,也就是說
我們妄想分別執著沒斷,十善業道做得很圓滿。這個圓滿要知道,圓滿的
標準是︽無量壽經︾經題上的標準。經題上標準是什麼?清淨、平等、覺
悟’這個人決定往生‧也就是我們心地清淨,我們心平等,我們心不迷惑,

48g
清淨平等覺裡面就圓滿包含菩薩六波羅蜜。我們能夠修布施,布施是放下
了惺貪,持戒放下了惡業,得清淨心,六度裡這兩個是修清淨?’忍辱﹑
精進這兩個是修平等心。我們不能忍,瞋恙的煩惱斷不掉,貢高我慢的煩
惱斷不了,嫉妒障礙斷不了,這是什麼?都有高下不平,所以我們修忍辱、
修精進,成就平等心;修禪定、修般芳,成就正覺心、智慧心‧所以清淨
平等覺要好好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確實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加
持,功夫恰好是白己所修學的一倍。如果我們自己修學沒有功夫,到臨終
時,佛很想來接引我們,不會來,什麼原因?我們沒有一點功夫’加不上。
佛光是遍照、是普照’可是我們白己有業力,把佛光排斥下去,排斥了,
我們業力像一把傘一樣遮蓋了,佛光照不到我們。這不是佛不慈悲,佛是
慈悲,像太陽一樣,陽光遍照,我們要肯接受才行,我們不肯接受,躲在
樹蔭底下’照不到我們’躲在房子裡面也照不到我們’出門打一把傘也照
不到我們,自己有障礙,這不可以不知道。

49O
那我們念佛要念到什麼功夫?至少功夫成片’這個人往生就是決定有
把握,功夫成片。什麼叫功夫成片?我們的心真的有佛,除佛之外,不放
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這就叫成片,那怎麼能不往生!可是怎麼樣?
煩惱習氣真的沒放下,還有’可是心裡真有佛,這樣的功夫,臨命終時’
佛先放光照我們,這一照,我們的功夫就加一倍。一倍就到什麼樣功夫?
一心不亂。︽阿彌陀經︾上講的’這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翻譯得不錯,
翻譯得好。可是梵文的原文不是一心不亂,玄奘大師的譯本,譯本上沒有
一心不亂。玄奘大師怎麼翻的?一心繫念。一心繫念就是剛才講的,我們
心裡真有阿彌陀佛,一心繫念。一心繫念,我們想想能做到’一心不亂做
不到。鳩摩羅什大師有沒有翻錯?沒有。為什麼?有一心繫念,臨命終時,
佛光先一照,把我們提升到一心不亂,他沒翻錯。一心不亂,有事一心,
有理一心’這屬於事一心。如果念佛念到事一心,佛光一照就變成理一心。
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餘土。

4gl
由此可知,西方極樂世界四土,它是平等的,它是沒有障礙,一生一
切生,生凡聖同居上,同時也是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沒有障礙,
這是無比殊勝的境界。這個境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沒有,只有極樂世界
有’所以叫特別法門’我們要認真努力。確實有一生都不信佛,一生都沒
有念過佛’臨命終時遇到善知識教他念佛求生淨土,他一聽就接受,他就
不懷疑,他就念,也往生了。這使我們感到很驚訝’這是什麼原因?我們
必須要曉得,他這一生雖然沒有學,是沒有遇到緣,過去生中,生生世世
修淨土,累積的善根福德深厚,所以他才有這麼好的緣分這一生往生。不
是沒有原因,不是偶然的’不是很幸運﹑運氣很好,不是的。我們看到他
的前因後果就明白了’人家是多生多世的累積。我們今天修學困難在哪裡?
功夫不得力’不是不想學,真想學,就是不得力。原因在哪裡?原因在業
障太重,習氣太深,所以功夫不得力。那要怎麼辦?最普遍的一個方法就
是聽經、聽教。多聽、多學習,慢慢的把這些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

4g2
我們的業障就化解了。為什麼?業障總離不開迷,天天聽經,慢慢開悟,
悟能破迷’也就消我們的業障,道心才真正能生得起來。所以,不讀經﹑
不聽經不行!︵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已I弓I民S︶
︵三一一九︶佛常常教導我們放下分別執著,我們許多同修真的是放不下,
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原因要找到,找到原因,從因上把它消除,我們
也能做到。因是什麼?不了解事實真相’都把事實真相當真,錯就錯在這
裡,不知道事實真相是妙有。佛在經上講’妙有非有’真空不空’這兩句
話把事實真相說盡了。擺在眼前,現在電視很普遍,我們每天看電視就想
到妙有非有,真空不空’為什麼?電視的書-面就是如此。我們能看到相有
體無,染淨不一一也能看到,我們看到電視螢光幕上現的色相,這被染污
了’而實際上螢光幕上有沒有沾上一點點跡象?沒有’我們把電路按鈕一
關,色相就沒有了,螢光幕本來面目就現前,並沒有染污。所以打開頻

4g3
道,那就是什麼?相似相績的染污,假的’不是真的。我們能看到色相,
能聽到音聲,色相﹑音聲都不可得’這就是︽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
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所以會看電視的人,看電視開悟了,看電視人
佛境界。不會看的,隨著電視裡面書一高隨著它轉,他哭我們也哭’他笑我
們也笑,這就錯了,我們被境界轉了;我們要是如如不動在這裡,那我們
轉境界。︽楞嚴經︾上說得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所以我們要學
轉境界,不被境界所轉’學這個功夫。︵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
︼p!︼J』︼∞◎d︶
︵三三○︶大乘教裡面修行修什麼?就是一心’這是真的,這一心,萬法
唯心,心即是佛,心是能生﹑能現﹑能變,萬法是所生、所現、所變‧所
生、所變、所現的是假的,不是真的;心是真的,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
神’心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虛空是心現的。心像什麼樣子?惠能大師

4g4
講得很好’真的很簡單幾句話講得很清楚,心是清淨的,本自清淨;心是
不生不滅的,心不是因緣生法,所以佛說法爾如是,它本來就是這樣的;
心具足萬法’所以不需要求,我們只要把真心恢復。真心實在講就在,只
要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真心就現前。我們能把一切惡的念頭、惡的
行為放下’真心裡頭本善就現前’人之初,性本善,我們不放下不行’我
們得要改下。千言萬語,放下執著,我們就證阿羅漢果;放下分別,我們
就是菩薩;放下妄想,我們本來是佛。我們果然能夠放下執著,第一個,現
前所有災難都沒有了。所以這些災難是真的、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們有執
著’好像是真的,我們在這裡面受著罪’要受苦,受這些苦難,佛菩薩看
到很冤枉。就好像什麼?就好像清醒的人看到我們在做惡夢’事實真相就
跟這個相似。如果我們有這麼一點小小的覺悟,悟了之後,最重要的依教
奉行,或者說如法修行,修正我們白己對諸法實相錯誤的觀念,修正我們
錯誤的行為’這才叫真修行。︵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曰∣弓I民﹦︶

4g5
︵三三一︶法性,如呆外面緣是染污,它隨染污的緣;外面淨,它隨淨緣。
隨染污的緣,壁﹣﹦如三惡道餓鬼、畜生、地獄,它隨它的緣α雖隨它的緣,
染而不染,看它好像染,實際上它並不染。就像水跟油和合在一起,裝在
一塊,水還是水,油還是油,它並不染。在三善道跟人夭合在一起’它也
不染,永遠隨緣,永遠不染,真性!要染了它就不叫真,叫真性,這是我
們自己的自性。哪天我們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見性,我們一見性,
跟六祖所見到的會是一樣的,我們見到了清淨。這就是永遠沒有染污,在
三善道沒有染上善,在三惡道沒有染上惡,清淨。﹁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與染污不相千;﹁何期自性本無生滅﹂,那就是大涅槃,自性本來就是大
涅槃’沒有生滅;﹁何期白性本白具足,何期白性本無動搖,何期白性能
生萬法﹂。我們只要把這三個放下我們就證得了。
八萬四千法門是教我們放下的方法,這要懂’修這個法門不知道放下

4g6
這三樁東西叫白修了。我們看到許多修行人不能契人境界,得不到佛法真
實的受用,原因在哪裡?沒放下。吉大德告訴我們,放下一分得一分受用,
放下兩分得兩分受用,真有效。得真受用’對這個學科我們才會產生興趣,
所謂是法喜充滿’無比的快樂。那就是古大德所說的﹁世味哪有法味濃﹂,
世間的樂趣、趣味跟法沒有法子相比的。我們現在學佛的同修不能夠得到
佛法的功德利益’原因是貪圖世味,遠白私白利,貪圖名聞利養’貪圖五
欲六塵的享受。因為有這些行為習氣,所以我們的內心裡頭生貪瞋痴慢疑’
生煩惱’我們不生智慧。雖學佛,不能說沒有益處,佛也度我們’我們在
阿賴耶識裡種個佛的種子而已,不起作用,生生世世遠是業力在主宰,我
們出不了六道輪迴,這道理、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
真搞清楚、槁明白了,那叫什麼?豁然大悟。悟了之後怎樣?悟了之
後自然放下,原來放下就是。在理上講凡夫成佛是一念之間,六祖惠能給
我們做了個例子’做了個榜樣,一念之間。一念真的覺悟,覺悟就是放下,

4g7
沒放下沒覺悟。放下一些遠留一些,是悟了’不徹底,沒有徹底,那也算
是不錯。程度高一點的確實永脫輪迴,他在四聖法界遠要逗留一段長時間,
這在佛家叫漸修,不是頓超。由此可知,凡是頓超的,幾乎都是來示現的、
來表演給我們看的。表演是真的不是假的,事實確實如此’看看我們能不
能一下放下?真能,那真的行。煩惱重、習氣深,我們常講業障’業障太
重怎麼辦?慢慢來,漸漸的放,走這條路。總是走這條路子人多!太多了,
我們有信心能行,這個路子是可以走得通的。︵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
﹄NI︼J』︼叨︼p︶
︵一﹣一一一三︶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我們沒有都攝
六根,沒有都攝六根我們就心浮氣躁,眼睛張開我們的心跑到色裡頭去?
耳朵豎起來我們的心跑到音聲上去,我們的心往外頭跑。菩薩教我們念佛
要把心收回來,從六根門頭收回來,這叫一心。怎麼收法?難道叫我們不

498
要看、不要聽,那瞎子、聾子是不是得一心?不是的。我們可以看、可以
聽’裡面怎麼樣?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至少我們要做到這兩樣;我們起
分別、起執著,我們心跑外面去了。我看得很清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
所以古人有個比喻,教我們怎麼學法?用心如鏡。鏡子照外面是不是很清
楚?鏡子有沒有分別?有沒有執著?有沒有妄想?沒有。所以佛他見色聞
聲像鏡子一樣,不但分別執著沒有,連妄想也沒有。妄想是起心動念,這
很微細,起心動念都沒有,所以他能夠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不起
心﹑不動念叫無知,般若無知;我們要問他,他隨時答覆我們,無所不知。
所以沒有人問他’不動的時候他是無知,無知不是沒有智慧,是清楚明白,
而且十法界過去、現在、未來,他統統看得清楚’統統聽得清楚’六根靈
敏到極處,一絲一毫都逃不過他六根的感觸。所以起作用’不管我們問他
什麼,佛沒有預備功課’佛當時講經沒有經本,沒有預備,隨問隨答,以
後記錄下來就是經典。這個智慧從哪裡來的?是白己本有的,不是外頭來

4gg
的。外面學來的東西不是真智慧’放下才是真智慧。外面東西說老實話學
可以,像釋迦牟尼佛行,學了十一一年,可以學;不學也可以,像六祖惠能
大師不學,不學也行。學與不學對智慧德能不相千,這是祕訣,幾個人知
道?除佛之外沒人知道。我們要是懂得了’我們只要盡量放下。
大乘經典展開字字句句無量義,我們能看多少?凡夫看不出來,阿羅
漢能看到三分之一’菩薩能看到三分之一一,佛能看到圓滿’就這麼個道理。
為什麼?阿羅漢三種障礙,除了一種,所以他看到三分之一;菩薩三種障
礙’去掉一一種,所以他看到一一一分之一一;佛一一一種障礙都去掉,妄想分別執
他看圓滿的。凡夫怎麼樣學都看不清楚,一一一種障礙統統有,這麻煩大!所
以真學佛,真正功夫不是別的,是放下。放下一分煩惱習氣,我們白性裡
面的智慧就透一分’放下兩分就透兩分,我們不放下,我們現在說個好聽
的名詞,我們搞佛學,我們沒有學佛。槁佛學不管用,我們把經典背得再
多’講得夭花亂墜,我們不能了生死,我們不能斷煩惱,我們沒放下。什

5OO
麼叫學佛?放下是學佛。放下經本並不重要’這東西有也可、無也可,放
下我們心裡面的妄想執著這才重要。經本是法相’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
擺在我們面前看不懂,講給我們聽也聽不懂’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聽
懂就開悟了,五祖跟惠能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他懂了。懂了怎麼樣?後面不要講了,他全知道了,不但︽金剛經︾知道
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經他全知道。一切諸佛如來講經說法不離
白性,就是他開悟說的第三句話,﹁何期白性本白具足﹂。具足的是什麼?
︽華嚴經︾上說出來,︽華嚴經︾佛說:二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具足就是我們具足︵如來是白性︶白性裡面的智慧,自性裡面的德能,白
性裡面的相好’我們統統具足。
所以悟了不用求、不用學’釋迦牟尼佛學是為我們示現’我們很喜歡
學、很好學,佛就示現也跟我們一樣學了十﹣一年,學了之後不放下沒用,
不能解決問題;放下,這才解決問題。所以可以學,學了我們要能放下,

5Ol
不放下變成什麼?變成所知障。佛說障礙大分分兩大類’一類是煩惱障’
一類是所知障。我們學了千經萬論,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放下,都變成所知
障;放下了,障礙就沒有了’不但所知障沒有,煩惱障也沒有了。要知道
白性清淨心裡頭沒有煩惱,也沒有所知障,這把關鍵全講出來了。我們在
曰常生活當中修什麼?就是修不執著。我們對這個人看得很順眼’喜歡他’
執著,分別執著;對那個人我很討厭他,我不喜歡他,起分別執著。遠用
這個心’我們學佛學一輩子我們都是凡夫,我們要想往生,往生去不成,
為什麼?業障,業障放下就能往生。所以真正往生的人,在最後一念他沒
有分別執著,這能往生的;最後一念遠有妄想分別執著的話,不能往生。
最重要的就是執著,沒有執著生凡聖同居土,最後一念就行;最後一念有
執著,不行。所以念佛送往生叫助念’要懂得這個道理,最後一念一定是
勸病人念阿彌陀佛,身心世界統統放下,只有阿彌陀佛真能往生。如果他
遠想到遠有兒子﹑孫子’遠牽掛著’還有家裡財產遠有這些束西’遠有恩

5O2
恩怨怨,就完了’那還要搞六道輪迴,在六道輪迴還要搞冤冤相報’這就
錯了。
如何保證我們臨命終時能夠得清淨心?平常用功,平常我就能夠不執
著,臨終的時候保險;平常時候遠有這種執著,臨終的時候不保險。我們
敢擔保我臨終時候能放下馮?臨終那一刻好比打仗,平常在操練、在練兵。
所以功夫成熟,也就是說真放下’不再執著,我們往生能預知時至。我們
玷㎡伊

往生的願望很強,雖有壽命不要了,我們能提前往生。如果壽命到了還有
很多法緣’也就是說我們修得不錯,講得很好,很多人願意跟我們學,雖
然壽命到了,為了大家再多住幾年不妨礙,叫生死白在。這個功夫怎麼成
就的?就是放下執著成就。我們不談分別,放下執著就有這麼多好處’這
個好處不是金錢能買到的,天上人間沒有辦法跟我們相比的’天上人間出
不了六道,我們這個超越六道輪迴,誰能跟我們相比?富貴大梵天王’初
禪夭,摩醱首羅天王,四禪天,不能跟我們比,為什麼?他遠要搞輪迴。

5O3
我們在這一生多瀟灑’脫離了。︵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已I弓∣民由︶
︵三三三︶我們今天學教’在經教上得到這麼多的訊息,這叫解悟。我們
沒有得到受用,真實受用沒有得到,為什麼?我們沒有證得’現在只是聽
說,這個事實是這樣的。所以’佛對我們的要求’佛對我們的幫忙只能做
到解說,至於我們真正契人境界’那是我們自己的事情,那叫修行。修行,
佛幫不上忙’修行要靠個人。修行修什麼?沒有別的,就是放下,放下迷
惑﹑放下業障、放下煩惱、放下習氣。歸納起來說放下妄想、放下分別、
放下執著,我們就是如如佛’我們本來是佛。現在?現在我們是帶著妄想
分別執著的佛陀,我們現在有這種障礙在。這個障礙我們沒有放下’並不
障礙我們都白性,這個我們要懂’不障礙,也不障礙法相;換句話說,法
相、法性都不受妄想分別執著的障礙。妄想分別執著的障礙,只是我們自
己自作自受,絕對與別人不相千,不但與諸佛菩薩不相千,與九法界其他

5Oq
眾生也不相千。所以我們要細心觀察,然後才懂得古大德所說的,﹁各人
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這是講修行。
可是修行頭一個真的是要覺悟,修行就是放下’覺悟是什麼?覺悟就
是章嘉大師所講的看破。我們沒有看破,不肯放下,不願意放下。我們覺
悟的時候,不要人勸’白然放下,很歡喜的放下,沒有一絲毫疑慮的放下。
然後會發現愈放愈自在,愈放愈歡喜,愈放愈多’多了之後’決定一絲毫
廿
不存’為什麼?因為我們太了解了’所有一切法,相有性空,事有理無。
理性空寂’事相不是真實的,事相是個幻相,夢幻泡影,所以事相不可得,
我們要認為事相可得,迷了;事相不可得,是覺悟。常常提醒白己,我們
白己的根深,外面的境界,六塵境界是什麼東西?是虛幻﹑錯誤﹑相似相
續的抽象概念,這才是事實真相。真的明白了,放下了,不要再去執著,
學可以,不學也可以,與學不學沒有千涉。所以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學,
六祖惠能大師給我們示現不學,學跟不學,他們兩個覺悟的境界完全相同。

5O5
這就說明學跟無學與這個事情不相千,這要懂得。︵節錄白︽大方廣佛華
嚴經︾曰I弓l民弓︶
︵三三四︶我們對於一切法不生不滅的道理,知道了一些,怎麼證實?放
下就證實,就是我們親證的境界。不放下,聽佛說的’佛這麼說法,佛當
然不妄語,是他的境界。佛教化眾生,讓我們最感動的、最佩服的,那就
是他不牽著我們鼻子走’他不是教我們盲目追隨他,不是這樣的。他教我
們,要把他所講的自己去證明、去證實,他所講的不是他的,是我們白己
的。因為我們自己現在迷,真能放下’就發現他所講的確實是自己的性德’
白己性德裡頭本來具有的’一樣都不缺。︽十善業道︾不是他的,不是他
制訂的’是我們自性裡頭本來具足;換句話說,見了性德,就是這樣的。
戒律裡面講﹁三千威儀,八萬細行﹂,那是我們的本來面目。然後八弟子
規︾的一一一百六十勻,︽太上威應篇︾裡面字字句勻,也是我們
有的,不是外面的。誰的弟子規?白性弟子規;誰的咸應篇?自性感應篇。
如果佛說的,我們白性裡頭沒有的,那叫外道。
沒有離開我們的白性 o︽華嚴 所說的 是什麼7






,
所說的是白己。正如同佛在這經上所說的,二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
相﹂’︽華嚴經︾上講的’我們白性本有的智慧、本有的德能、本有的相
好。這說明華嚴在哪裡?就 是我們現實 的世界哪有這麼
辱貝



﹥界




美好?是,本來是美好,現在不美好。這什麼原因?境隨心轉’唯心所現,
唯識所變。性是清淨平等的,識可不是,識有染污。所以識有染淨,染裡
面有善惡,我們今天把清淨丟掉了。清淨的識心,現的法界是四聖法界’
聲聞、緣覺、菩薩、佛’那是清淨,淨識現的。六道輪迴是染識現的’染
裡面有善,善就現三善道;染裡頭有惡,惡就現三惡道,全是自己心現識
變。除了我們白己真心之外’什麼都沒有。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一
切眾生都是白己心現識變,這不是一家人’這是我們白己‧我討厭這個,

5O7
我恨那個,是我們白己恨自己,自己不愛白己,毛病發生在這裡。
我們真認識清楚’慈悲心自然流露。慈悲心頭一個是白愛,真正愛我
們的白性,白性裡面像惠能大師所說的,愛我們的清淨心,愛我們的不生
不滅,愛我們的本白具足︵這裡面智慧德相︶’本不動搖,能生萬法、整
個宇宙。什麼時候我們見性?我們愛這個宇宙’愛一切眾生,真誠心、清
淨心、平等心、慈悲心’我們見性了。見性人就是這樣子,恢復到他本來
面目,佛法的名詞叫大慈大悲,大慈悲心現出來的時候,這見性。我們還
有喜歡這個、討厭那個,我們在迷,我們沒有覺悟。我們要知道,覺心平
等的,覺心清淨的,平等就是沒有分別,清淨是沒有執著,執著是染污。
修行就從這上下手,法相宗裡面講的﹁轉識成智﹂。末那是染污,就是執
著,末那是執著,第六意識是分別,這兩個是因上轉’我們做功夫就在這
上做‧跟人相處’跟萬物相處,對世出世間,我們講一切人﹑一切事、一
切物,在這裡面修什麼?學不分別、不執著。所以祖師說得好,這與文字

5O8
無關。所以文字,經教學不學?都可以。經教學得再多,我們的分別執著
沒有放下’經教不是智慧,變成什麼?變成所知障,變成世智辯聰;七情
五欲、貪瞋痴慢是煩惱障。如果我們放下了,放下了,一切經教就是智慧,
它就不叫障礙,它變成什麼?智慧裡面講後得智’無所不知。清淨心裡面
所生的,像信心清淨則生實相,那是根本智。般若無知,是根本智;六根
接觸六塵境界無所不知,那是後得智。五十三參是後得智,善財童子在文
殊會上所得的是根本智。沒有根本智’所學得來的全是世智辯聰,全是所
知障。世法、佛法都講這個道理。所以,放下煩惱習氣是第一樁大事。
中國五千年來’老祖宗教導後人’第一個就是教我們放下,格物。格
物是放下,格是格除,物是欲望,物欲。就是我們要放下欲望,然後才能
成就智慧,我們所學的東西才是智慧;有欲望’學的東西不是智慧,這很
有道理。智慧開了,所知障沒有了,格物是破煩惱障,致知是破所知障,
然後意誠、正心’意誠、正心是佛法講的菩提心,我們的真心現前
真心起作用。真心起作用,這身就修了;身修就是具足智慧’具足眾善’
﹁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善、本性本覺就現前’身怎麼會不修?身修
而後家齊,我們的家庭非常美滿、非常和樂。這就是我們常常講的,幸福
美滿的人生,幸福美滿的家庭,一家人都生活在充滿智慧﹑充滿道德的快
樂之中。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天下乎是全世界的人都得到了
公平,所以平等對待。平等對待就有和睦相處’大同世界’和諧世界。我
們要不從這個路子走,那大同、和諧是理想’不是事實;我們要順著道路
去走,大同、和諧是事實。所以我們要記住,家要是不和,永遠做不到。
要求國治﹑天下平’先把家要和;家要和,那身要修。宇宙之間的大道是
有層次的,是有秩序的’它一點都不亂,有根﹑有本。根本培得好,果報
殊勝,花果白然會殊勝。根本要沒有去照顧它,哪裡會有好的花果?不可

o

所以清涼大師︽華嚴經疏鈔︾說的﹁明達法相’善了無生﹂’這兩勻

5lO
話非常重要,我們真正了達一切法不生’我們的貪瞋痴就沒有,也就是我
們很容易放下。為什麼?我們不放下是愚痴’我們什麼都得不到。所以我
們常常要想,常常去觀察’對我們會有很大的幫助。想什麼、看什麼?看
人過世,我們看報紙上的訃聞,看今天多少人走了?我們想他走了’他帶
什麼去?他的財富,他的家親眷屬,他的官爵,他的地位,一樣都帶不走。
我們要是常常看這個’就把人間事看淡了。唯有看淡,才能放下。樣樣都
據為己有,連白己身體都保不住,我們在這個世間能活幾天?我們以為壽
命遠很長,我遠能活多少年,那是妄想。佛在經上教導我們,人命在呼吸
之間,一口氣不來,什麼都沒有了。如果能常常想到這個’這會開智慧。
這跟四念處觀有同樣的效果,我們才能看出無常。宇宙是無常的,什麼束
西能帶得去?我們在迷,我們沒有覺悟,業力帶去了;我們要是覺悟,我
們的智慧、功德帶去了。所以人真正明白了,我要做好事,做我帶得走的。
什麼時候做?今天就做,不要等明夭’明天說不定我不在世了,這是真的’

5ll
一點不假。因為我們白己做的好事功德,百分之百帶走。如果是我們留一
筆財產給別人給我們做,人家縱然是好心幫我們做了,我們得到的功德,
︽地藏菩薩本願經︾上講得很清楚,七分之一,幫我們做的那個人他得七
分之六,差很遠。如果那個人起了貪心,不給我們做’他完全把我們的吞
沒掉,他還造罪業,我們什麼也得不到。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要及時,
趕快做,不可以等待’等待就錯了。我們要做,肯定是愈做愈多’像財布
施,肯定愈施愈多;法布施’聰明智慧愈施愈多。它會天天增長,增長怎
麼?愈多愈施!︵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已∣弓∣民出︶
︵一一一一﹣一五︶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把本性說出來,本性是什麼樣子?他老
家五句話說得很清楚,頭一句話就說﹁何期白性,本白清淨﹂。清淨是沒
有染污,沒有染就沒有淨’也就是頭一勻話,我們的白性﹑我們的真心,
我們今夭講純淨’染淨一一邊都沒有,這是真淨。第四句話說的﹁何期白性’

5l2
本不動搖﹂,那就是我們本來不動,從來沒有動過’現在也沒有動過。一
念不覺是什麼?一念不覺是妄念。為什麼?真心不起心動念,起心動念的
時候不是真心,妄心,這個要知道。妄是依真起的,沒有真’哪來的妄?
所以說真妄不一一。知道真妄不一一’我們白然就不執著’就不分別,這就人
定了。所以這經上講的人定,從眼根八定,從色塵起定。什麼叫人定?無
論在什麼地方’這是講我們六根’我們眼見色,舉這一個例子,眼睛見外
面的色相不執著,人定了。這個人定不是很深的定,它管用’得這個定就
是阿羅漢,管什麼用?他脫離六道輪迴了。只要我們眼根見色的時候,我
們的眼沒有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我們就叫六道凡夫。眼見色﹑耳聞聲、鼻
嗅香、舌嘗味,乃至意對法,我們都能夠放下’不執著’這叫人定了。︵節
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已∣弓﹄田S
︵三三六︶︽華嚴經︾上說‧.﹁禪定持心常一緣,智慧了境同三昧﹂,這

5l3
是理事,事觀﹑理觀統統圓融。禪定是正受’持是保持,﹁心常一緣﹂,
這句話要在我們淨土裡面,就是︽阿彌陀經︾上所講的二心不亂﹂。只
要我們能夠常常保持一心不亂,我們的心緣什麼?我們的心就是一句南無
阿彌陀佛。一緣產生效果從什麼地方看?怨親平等’效果就出現。一定要
把自己的清淨心念出來,把自己不生不滅念出來,把白己本白具足念出來,
把白己本不動搖念出來,把白己能生萬法念出來,我們不就成佛了馮?我
們要把性德念出來 凡是 所有 切不善,我們講善、 不善都要放下 都要

,

,
把它念掉才行。我們有惡,被惡障礙了;有善,被善障礙了。善惡一一邊都
放下,真善;染淨一一邊都放下’叫真淨。淨土之淨’不是淨穢的淨’不是
這個淨,是淨、不淨統統沒有,這真淨’善﹑不善都沒有了叫真善。人性
本善,本性本淨’本性本覺’覺跟不覺統統都遠離,那叫本覺。︵節錄白
大方廣佛華嚴經 ︾︼NI︼JI︼的wα︶

5l4
︵三三七︶我們對人的慈悲,最低限度要提升到眾生緣慈悲,這就對了。
不可以用愛緣慈悲,眾生緣慈悲就是﹁凡是人,皆須愛﹂,仁民及物,不
但愛人,天地萬物沒有一樣不愛,眾生緣慈悲。我們能提升到這個階層,
往生就沒有問題,決定有把握。記住,一定要記住,別人對我不好,我對
他好,這是什麼?這叫學佛。學佛是什麼?學佛是學覺悟,佛是覺的意思’
不再幹糊塗事情。糊塗事情是什麼?以牙遠牙,你對我怎麼樣’我對你怎
麼樣,這是糊塗。你對我不善,我對你善;你毀謗我,我讚歎你,我讚歎
也不是巴結你’不是的。人總有長處,一個再壞的人他也會有幾樁好事情,
我們讚歎他的好事情,他不好的事情我們絕不提’不但口裡頭不提’心裡
頭也沒有,這叫學佛。禮敬諸佛,稱讚如來。
學了之後要管用,怎樣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處事待人接物。
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面,一切時、一切處我們所展現的是和藹可親。到這個
時候我們就能感化人,白度而後才能度他,把自己感化過來了,自然就能

5l5
感化人。我們也不會去存一個心﹑存一個念頭,﹁我要去感化什麼人﹂,
那是什麼?那我們X有分別執著了!一切都是白然的,法爾如是,這才叫
如法。古德講有心為善那就不善’不能有心,也不能扭尷,有心、扭尷一一
邊統統都打掉’這叫法爾如是。所以佛家講隨緣,這個好’這兩個字講得
太好了’不攀緣。有心﹑扭巷都是攀緣,都沒有離開攀緣.’有心、扭尷統
統放下’隨緣。只一味真誠,一味清淨’一味平等。︵節錄白︽大方廣佛
莖盂厥經︾曰∣弓∣民啟︶
︵一﹣一一一天︶我們道理要是參透’我們才知道怎樣去修’怎樣去學。所謂修
就是把自己的毛病習氣修正過來,這叫修。毛病習氣要沒有修正過來,我
們沒有學。佛菩薩、聖賢教誨無比殊勝的利益,我們沒有得到,只是阿賴
耶裡面種點善根而已。所以真難’太難!從前李老師常常告訴我們,白古

5l6
以來,有些老和尚到老死都放不下’可見這個事情是真難。我們要是問他’
他沒有一樣不知道,他講得頭頭是道,他就是做不到。這些事情我們白己
要常常反省,什麼時候放下?愈快愈好’這就是佛家講的善根。像惠能大
師一一十四歲就徹底放下,真難得了’真不容易!一般修行人到晚年警覺性
高了,這真的有警覺心,他的一生修學累積這麼長的時間,起作用。晚年
想到什麼?來曰無多,中國人常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確實如此。人生
在世’能活到七十歲的人就不多,換勻話說,絕大多數是七十歲以前就走
了‧那人到六十歲以後遠能不覺悟馮?晚曰無多了’應該放下‧學佛的人
在這個境界裡面,他的警覺性就高,我應該放下’我再不能糊塗。年歲愈
大就想到什麼?來曰無多,八十歲以上,過一天算一天。老和尚家鄉’這
大概是七十年前的風俗習慣’老人常常講,家裡也有些親戚朋友,﹁七十
不留宿,八十不留飯﹂。就是七十歲,不會留他在我家住一晚上,為什麼?
老了,怕住一晚上住死了’那問題嚴重,這官司打不清。七十歲可以留他

5l7
吃飯,不敢留他住,這個人不會怪我們,因為擔不起這個責任。八十歲的
人都不敢留一餐吃飯,怕他吃飯一下出了問題’這個麻煩。所以我們就曉
得,在這個時候,就是七十以後,還不覺悟,那叫老糊塗!遠不放下’那
就沒有辨法了。
到七十歲還不肯放下,我們就一定要想到,我們繼績搞六道輪迴。要
搞六道輪迴我們一定要想到,我們這一生﹑前世、再前世那些冤家對頭很
多,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我們搞這個。這就是六道裡面的真相’事實真相
就是冤冤相報,佛講得很好,六道裡面的眾生,所有眾生不外乎什麼?報
恩的、報怨的、討債的、遠債的,佛把它分為這四大類。我們就搞這個,
永遠搞不完,這裡遠了,那個地方又結了,這就是輪迴很不容易出離的原
因。真正覺悟’這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我們把執著放下,輪迴就
沒有,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我們真修’人馬上就變了樣子。沒
有覺悟的時候’跟一切人都是斤斤計較;放下執著,跟一切眾生完全平等

5l8
再不執著。我們會覺得什麼?我們常常提的四句話’﹁曰曰是好曰’時時
是好時,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只要把執著放下’這個境界就現前。
那我們的生活是什麼?生活是歡喜,常生歡喜心。孔子所說的不亦樂乎,
放下執著就不亦樂乎;放下分別就法喜充滿。佛法講的離苦得樂是事實,
這不是理想,我們放下,苦永遠離開,樂就得到了。我們如果放不下分別
執著,我們想離苦得樂那是口號,那是說好聽的,我們決定做不到。如果
不需要放下分別執著能夠做到離苦得樂,佛就不會出世在這個世間,為什
麼?我們能做到’佛何必來多事。我們想’怎麼想都做不到,佛就來幫個
忙,把我們為什麼想求求不到的原因在什麼地方,佛來告訴我們‧我們把
這個原因槁清楚﹑搞明白’原因消除,我們的願望就落實,不再幹傻事。
所以什麼都要放下。
人到八十以後,千萬不要想著我還要活多少年,這叫打妄想。事實真
相什麼?活一天算一夭。古人講壽命就講到八十,前面一一十年,人生之春;

5lg
一一十到四十,人生之夏;四十到六十,人生之秋;六十到八十,人生之冬,
沒有了。八十以後是多餘的,多餘的不能算’有一天算一天,不可以算兩
天﹑一一一天。徹底放下’我們就得大白在,我們就得無量壽’壽命沒有了就
無量壽。有,都有量,沒有了就無量壽,真正白在解脫。所以’放得愈早
那是善根愈深的人、善根愈大的人,他很早就看破了。六十以後善根都是
稍微差一點,到八十能放下都是了不起’為什麼?他成就了。所以能不能
成就’就在我們肯不肯放下?遠要記住,這是我們現在學佛學那麼久,了
解了’放下是走佛菩薩的道路,放不下是造輪迴業,我們想想是不是?我
一天放不下,我一天在造輪迴業,兩夭放不下,我兩夭在造輪迴業,輪迴
業愈造愈深。煩惱習氣重’像背個重擔一樣’愈背愈重’總有一天把我們
壓垮,壓垮就是壓到三途去了。往上沒有我們的份,我們只有往下,愈陷
愈深,愈陷愈嚴重,自作白受,我們可不能怨天尤人。︵節錄白︽大方廣
佛華嚴經︾Bl弓l民崑︶

52O
︵三三九︶︽大方廣佛華嚴經疏︾說:﹁但能知事理無礙,根境一如’念
慮不生’自當趣人﹂。這十六個字重要’我們能記住這十六個字,我們就
人華嚴境界;換勻話說,我們即身成佛。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事理無礙,
根境一如,為什麼?都是心現識變,不離一心。在曰常生活當中,最要緊
的用功是什麼?功夫是念慮不生’就這四個字。念是起心動念,慮就是我們
平常講我們有顧慮’顧慮什麼?我們放不下。念頭是什麼?念頭是我們分
別沒放下,慮是我們執著沒放下。執著放下,沒有顧慮;分別放下,沒有
念頭。所以念慮就是分別、執著。分別執著不生’我們就趣人。無論是順
境、是逆境,無論是曰常生活’我們在廚房也好,在飯廳也好,在客廳裡
面會客也好,我們處理曰常事務,工作也好,待人接物也好’甚至在臥房
裡面也好,只要念慮不生,我們的生活是菩薩行,統統是學菩薩道’全是
佛道。什麼是佛法?祖師大德常常講,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為什

52l
麼?我們用菩提心,念慮不生,沒有一法不是佛法。我們有念頭、有顧慮、
有疑惑’全是世間法,那就是哪一法是佛法?上念佛堂一天到晚念佛,不
是佛法;禪堂裡面天天坐香’不是佛法;講堂裡天夭講經說法,不是佛法。
那是什麼?世間法。世法、佛法的界限我們一定要清楚’界定’它的定義,
有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叫世間法,無妄想分別執著全是佛法。佛法、世法差
別在這裡,除這個之外沒有一絲毫差別’這個不能不懂。︵節錄白︽大方
廣佛華嚴經︾B∣弓∣民癸︶
︵一一一四○︶我們講寂滅,我們做這一一一張透明的玻璃紙,這個東西就是代表
妄想、分別、執著。紅色的代表執著,藍色的代表分別,黃色的代表妄想,
凡夫這一一一個統統都有。我們這裡講到眼,我們講的眼根,見性它有沒有障
礙?沒有障礙,它擺在我們面前,沒有障礙。外面是境界,色界,眼對的

522
是色,這個障礙之後,我們眼見外面就見不清楚,就障礙了。其實它有沒
有真的染上我們眼睛?沒有。有沒有染到外面的色境?也沒有。空、寂、
滅,真的,這是真相’事實真相。問題不在白性’也不在外面的法相,根
境都不妨礙,麻煩就出在這個地方。所以佛教我們得放下,放下了,我們
本來是佛。因為這無始劫來,無始是根本就沒有開始!迷走什麼?迷就是
一念,就當下一念我們迷了;覺’覺也是當下一念回頭’就覺悟了’迷悟
在一念之間。無始劫,我們會聽的,一下就開悟,沒有開始,不會聽的,
無始,一定很長的時間’大多數的人都是這麼聽法。那個聽經一聽就開悟
的人,他跟我們聽法不一樣,他聽的時候,佛說無始是沒有開始,這真的。
我們想像當中,能想像得到六祖惠能大師當年’聽五祖講︽金剛經︾,
那就是什麼?無始,他知道根本沒有開始,一下就放下。佛的確很慈悲,
對我們這些誤解的’聽不懂佛的話,把佛的話聽歪了、聽扭了’佛教我們
慢慢放,不要著急‧先執著放下,紅色的代表執著,先把執著放下,執著

523
放下之後,就清楚多了。這是什麼?這是阿羅漢’就覺悟了,就清楚’阿
羅漢有妄想、有分別。再叫我們把分別放下,分別是這裡頭一片藍色的,
藍色的放下,這是什麼?這代表妄想’這是菩薩。菩薩就很清楚’還是隔
一層,這層是什麼?這層是妄想,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再放下,本來
是佛。所以要曉得’眼根見性’它真相是空、是寂﹑是滅,六根的根性統
統是這樣的。︵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曰l弓I昂巴︶
︵三四一︶放下,首先把執著放下’能跟人相處了。沒有執著就好處了,
有執著是我有我的看法,你有你的看法,彼此不肯放下白己的成見,衝突
就起來了。但是我們要曉得,佛看的是’他的看法是錯誤的,我們的看法
也是錯誤的,錯誤跟錯誤等於零’為什麼?根本沒有’我們的念是妄念,
我們身是妄身,外面境界是幻境,這才是事實真相。好像我們在電視螢光
幕裡面所有一切全是虛幻的,放映機一關,所有現相全沒有了,覺後空空
無大千。這證道歌裡講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有十法界’有六趣,我們

524
覺悟,沒有了。執著統統放下,沒有了,六道就沒有了。佛法的世間跟出
世間就這樣分,我們有執著,我們有分別,我們有妄想,這叫世間法。妄
想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了,那世間沒有了;世間沒有了,也無所謂出世、人
世,都無所謂。出世、人世是相對的,到那時候境界就沒有了。那個境界
佛用個名詞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面隱現當然更白在!︵節錄白︽大方
廣佛華嚴經︾BI弓∣民﹦︶
︵三四一一︶印光大師講﹁誠敬﹂,跟章嘉大師講﹁放下﹂,是一個意思。真
正看破放下,我們的真誠心、恭敬心生起來,為什麼?誠敬是性德,不是
學來的。我們露在外面,白然就是這樣。我們接引眾生,跟六道裡面凡夫
不一樣,為什麼?我們能知道這個人過去生生世世的狀況,就是我們把他
看透了’我們知道用什麼方法來度他,因為我們障礙沒有了。所以這種觀
機︵觀察人的根機︶,阿羅漢有這個能力,須陀洹就有了。須陀洹可以看
人,過去生中三世﹑五世、十幾世,這沒有問題的,他看得到。經上告訴

525
我們’阿羅漢能看五百世’那麼須陀洹’在我們用這比例’應該五十世是
沒有問題,十分之一,阿羅漢十分之一的功力’這都不是世間人能做到的‧
所以不放下,不是真學佛。放下之後,我們在生活﹑處事﹑待人、接
物跟一般人完全不相同。我們近代看的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弘一大師,沒
有接觸佛法之前’他是一個多麼固執的人’對人對事要求之嚴格’真叫絲
毫不苟。學佛之後’尤其到晚年,看他放下了,一點執著都沒有’真的常
生歡喜心,對人都是滿面笑容,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一樣不好。真
的是我們想像當中,﹁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心量真的拓開。所以
從一個人思想,言行舉止,現在講他真的開放’我們能看到他在佛法上得
受用,得法喜充滿’得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普賢菩薩所說的﹁恆順眾生’
隨喜功德﹂,這是他的生活。︵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B∣弓I民占︶
︵三巴一一︶如果超越十法界了,回頭再看十法界是一場夢’夢醒了。六道

526
是一場夢,夢醒了是聲聞法界。六道是夢中之夢’夢醒了’遠有一個夢境
他沒醒’要通過聲聞、緣覺、菩薩、佛’才真正大徹大悟。十法界也是一
場夢,這才到一真法界。這是說什麼?漸修漸次’也就是一般我們講大乘
上中下根人。如果真正是圓頓根性,他不需要。圓頓根性,六祖’六祖一
生他接引的眾生是什麼人?上上根人,不是大乘。神秀接引的是大乘,六
祖接引的是上上根人。上上根人,頓悟’他白己頓悟’就是說’我們在這
一生當中’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那這個地位跟究竟佛果是相等的’超
越一真法界裡面菩薩四十一個階級,這四十一個階級是十住、十行、十迴
向、十地、等覺。那現在我們明白了,在理論上是決定講得通’就看有沒
有這個根性的人?也就是說,肯不肯放下的人?在理論上講是人人都可以,
並不是由那個選擇的,問題就是我們肯不肯放下?肯放下,人上人,夭上
天。所以我們白己要認真努力、要真正覺悟’這個世間白私自利、名聞利
養、五欲六塵全是假的。真放下,到純熟的時候,不一一,人不一一法門,我

527
們是法身菩薩。真徹底放下就成佛,究竟圓滿佛,所以眾生成佛在一念之
間。︽阿彌陀經︾上講的二心不亂﹂,這四個字二心不亂﹂真做到,
就是究竟圓滿的佛呆。一心是真心,一心是不一一。︵節錄白︽大方廣佛華
嚴經︾已l弓i民占︶
︵一一西四︶為什麼有人能往生,有人不能往生?問題在行’有沒有觀行。念
佛,進念佛堂有沒有放下?沒有放下’進念佛堂也不行。放下不在事,放
下在心,心裡面確實沒有了,對這個世間沒有絲毫留戀。大家知道西方極
樂世界是大乘,不是小乘。︽無量壽經︾教我們往生基本的條件是發菩提
心,一向專念。好像那些人他一向專念有了,沒發菩提心’他怎麼能往生?
這個問題確實是困惑了不少人。藕益大師說出來,所以印光大師佩服極了。
藕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告訴我們’一心願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心

528
想見阿彌陀佛,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我們想想’對!真的不錯,那些
阿公、阿婆是這個心。我們要問他菩提心,他不懂,他就是一心求生淨土,
就是一心想親近阿彌陀佛,除這個之外他沒第一一念。所以永明大師講得好’
﹁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我們只要見了阿彌陀佛,我們什麼問題都
解決了,我們肯定一生成佛。這話說得正確,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我們
要趕緊跟進’要努力的來學習,不能把這一生空過了。︵已∣■∣民垣︶
︵一-西五︶欲要逐漸放下’儒家雖然沒有講斷,他講寡欲。︽禮記‧曲禮︾
一打開,﹁欲不可從﹂,這就是說必須有節制,才不會出問題;要是沒有
節制的話,就會有亂子發生,有弊病發生。欲界天,愈往上面去欲就愈淡
薄,財色名食睡都淡薄,愈上去愈淡薄’到第六層天就很淡薄。在我們看
來’他們就已經沒有欲望’對五種欲似乎都放下了,其實那是形式。他靠
什麼放下?靠定功。欲界天從第三層夭夜摩天就要修定了;完全憑十善,
只能到仞利天。所以我們看佛法裡面真正得道的這些高僧,幫助一些眾生

52g
超度,也沒有任何形式,超度最高的都是超度到仞利天’寶誌公超度梁武
帝的妃子,也是到仞利天。安世高超度他的同學,他同學做龍王,壽命到
了,做龍王的時候一生造了不少惡業,會墮地獄’他去超度他,也是超度
到仞利天。所以要曉得,仞利天以上要靠自己,自己沒有功夫不行,去不
了。要什麼功夫?修定。欲界四層,四層定功淺深不同,定能伏煩惱’就
這麼個道理。我們很想把煩惱伏住’伏不住,為什麼?沒定功’有定功白
然就能伏住,就這麼個道理。完全伏住那就到色界天去了,還差一點那遠
在欲界’這總要明瞭’我們才知道白己怎樣幫助白己向上提升。這個遠不
就是一勻老生常談的,放下!我們放得愈多’我們就升得愈高;我們放得
愈少,我們升得就緩慢;我們不肯放下,遠要嚴重的執著,那就往下墜落。
極其嚴重的執著就是地獄,餓鬼比地獄輕一點,畜生就更輕一點,比畜生
還輕一點的,就到人道來了。所以功夫都在放下。
佛法裡面講斷煩惱,這是一般隨著世俗而說的,實際上他不是斷,他

53O
是轉煩惱。把煩惱轉變成菩提’我們覺悟了就轉過來;迷了,就把菩提轉
變成煩惱。所以煩惱、菩提不一一,悟了就叫菩提,迷了就叫煩惱。煩惱怎
麼可以斷?煩惱斷了菩提就沒有了,所以斷不了的’是轉變‧經裡頭很多
是佛的方便話,我們要懂,佛說法常講方便為門’﹁慈悲為本,方便為
門﹂,這個要懂。方便裡面有很高的智慧,沒有智慧我們就沒有方便。沒
有智慧’那就是我們講的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是造業’業裡面就有善惡。
我們以愛心,這心善;我們以瞋圭邁,討厭的、厭棄的心,那就是造罪業,
總是我們動感情了。我們用理智來處事,就不會有這些過失。所以佛教我
們要常常用智慧,智慧從哪裡來?放下就有智慧,不放下沒有智慧‧學佛
學得再多,背得再多,記得再熟,講得頭頭是道’分別執著遠是那麼重,
沒用處。這就是我們現在常講的,他搞的是佛學,他沒有學佛。
什麼叫學佛?學放下才叫真的是學佛。只要財色名食睡放不下’不是
學佛,放下是真學佛。我們看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什麼都放下,身

53l
體在這個世間必須要生活,他只保持著最低的生活需求,三件衣、一個缽,
這是他所有財產。印度那是熱帶,三衣就夠了,樹下一宿,曰中一食,晚
上睡覺,這三件衣可以當被子蓋,就能保暖。睡在地上’有個像被單一樣
的鋪在地下’在佛門稱這個叫具。現在什麼?現在拜佛的時候擺在拜墊上’
它不是拜佛用的,是晚上睡覺墊在底下用的,就這麼簡單。這告訴我們,
佛教我們放下,他白己不放下’我們就會懷疑那不是真的,他白己都做到
了。沒有一樣東西有選擇、有挑選的,沒有,為什麼?他心清淨,不一一。
我們到放下分別執著,我們就知道這個世間沒有一樣不是美好的,歡喜心
生出來。有分別就不行,這個好,那個不好,他就有差別’好,生煩惱,
歡喜是煩惱;不好﹑討厭也是煩惱,總是生煩惱。放下分別執著’那是真
的好,內心的喜悅生出來,叫法喜充滿,法喜裡頭沒有分別執著。有分別
執著不是法喜’是喜怒哀樂之喜’七情五欲之喜’那是煩惱’那不是法喜’
真正法喜是智慧。︵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BI弓∣民云︶

532
︵三四六︶無始無明,不是說好久好久之前,找不出這個開頭時間叫無始,
那我們全是把意思解錯了。無始是什麼?沒有開始,就是現前一念。現前
一念覺就成佛了,惠能大師就是這麼個道理,就是他一念覺了,問題馬上
解決。所以凡夫成佛一念之間。他能,我們為什麼不能?在理論上講,大
家都一樣的。事實上講,他煩惱輕’他一下就放下;我們煩惱重,知道這
個道理,遠是不肯放下‧不是不能放下,是不肯放下,人家肯放了。這個
東西沒有能不能的’就是我們願不願意放下、我們肯不肯放下。原來放下
就是’放下就得大白在!放下之後,這六道,眼前這個,覺後空空無大千。
大千世界遠在馮?是還在,我們已經知道它是幻相,我們不再執著了。覺
後空空無大千是什麼?我們覺了之後,我們心裡對大千世界冉也不起心動
念,再也沒有分別執著’我們的清淨心裡大千世界沒有了。看到大千世界
遠有這麼多束西是什麼?迷惑顛倒’他遠沒回頭,他遠沒覺悟。那怎麼辦?

533
覺悟的人做種種示現去幫助他,這是性德白然的流露。這個時候慈悲心遍
法界虛空界。慈悲心是我們真心,真心就是這樣。對這個人好,對那個人
不好’對這個人有成見,那都是妄心;真心裡頭一片慈悲’清淨的慈悲、
乎等的慈悲、充滿智慧的慈悲。所以一回頭我們就成佛了,這是佛門裡有
一個諺語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個屠刀是什麼?屠刀是講傷害,
傷害白性,妄想分別執著傷害白性,障礙了白性’我們把這個東西放下了,
放下就是。︵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已I弓∣民巴︶
︵三四七︶我們學︽華嚴︾,曉得十信菩薩的初信位相當於小乘的初果須
陀洹,這斷煩惱的層次完全相同;也就是說,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圓
教初信位跟須陀洹是相等的’但是智慧比須陀洹高得太多,須陀洹不能比’
斷煩惱是相等,智慧不一樣。七信位的菩薩思惑斷盡,三界八十一品思惑
斷盡了,就是見思煩惱統統斷掉了;小乘的阿羅漢果,出離六道輪迴。我

534
們要知道,見思煩惱斷了,輪迴就沒有了’就是永嘉大師講的﹁覺後空空
無大千﹂。夢裡明明有六趣’就有六道輪迴,覺後空空無大千,在︽華嚴︾
裡面講﹚他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沒有了‧這一點,講這個大家更容
易懂。只要我們還有執著,我們就出不了六道。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
要把娑婆世界的執著放下,娑婆世界裡面一切人事物都不能執著’執著,
不能往生,必須放下,阿彌陀佛才會來接引我們。只要見到阿彌陀佛來接
引’就知道放下了,真放下了;見不到阿彌陀佛來接引’沒有別的原因’
我們沒放下。所以這放下的工作要在平時做,不能到臨終時候,臨終的時
候靠不住’應當平常就要學放下。放得愈多愈好,最好連分別也要淡薄,
對於往生才有把握。起心動念那個太難,那確實不容易。起心動念沒有了
分別執著沒有了,那就成佛,在︽華嚴經︾上那就是圓教初住以上’不但
六道沒有了,十法界也沒有了。十法界的四聖法界就是娑婆世界裡面的方
便有餘土,六道是凡聖同居土。釋迦牟尼佛也有實報莊嚴土,不是沒有,

535
都有。常寂光土是不分,現在講的是空間維次,那個不分’那個沒有,完
全沒有。所以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的剎土’常寂光土是不分的,實報莊
嚴土有分’裡面還有差別,遠有些不同,所以大同小異。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才真正知道’修行修什麼?千經萬論、無量法門
告訴我們一個總的原則、總的方法,就是放下,放下就是。為什麼不肯放
下?放下’心就清淨,三昧就現前。不要放下很多,只要放下執著,執著
放下,我們心就定了,我們情緒就穩定。心只要定了,佛在經上講得很多,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念佛人’我們要把心放在什麼地方?要放
在佛號上,心裡面真有阿彌陀佛,這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肯定了,決
定沒有懷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品下生,漓益大師
說得很好,那就成佛了。他自己常常跟別人說:我求生極樂世界不求高品
位,只求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滿足了。他是過來人。為什麼下下品往生就
滿足?因為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三輩九品有沒有?有。雖有,不重要’

536
名義上是有,實際上是平等的。所以這個世界很特殊,十方諸佛剎土裡面
找不到另一個世界跟極樂世界一樣,找不到,它是平等的,所以真正不可
思議。求高品位往生有困難’為什麼?我們斷煩惱不容易;這下下品往生
不難,人人都做得到,只要把煩惱習氣控制住,讓它不要發作就成功了,
這是人人都做得到的。︵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已l弓I民B︶
︵三四八︶只要得一心,無論我們是用什麼方法’所謂是八萬四千法門;
法是方法,門是門徑,門徑、方法無量無邊,統統都是修定,統統都是教
我們放下的,這是個共同的目標方向。這是不是佛法?能見性就叫佛法’
不能見性還是世間法。世間眾生有修禪定,佛經上講四禪八定,這是世間
法’不是佛法。為什麼?雖修定,沒有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沒放下,他
不知道放下,可是有定功,他白然能夠把分別執著控制住、伏住。伏住暫
時不起作用,白性裡面的智慧能力會透出一部分,這一部分就是講的現大

537
神通,他能現這麼大的身相。如果要是懂得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那就叫
出世間法,就是佛法,佛法跟世間法的界別就在此地。我們知不知道放下
妄想分別執著?我們是不是真的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知道真肯放下,
那沒有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佛法。如果不知道,不能放下,縱然修四
禪人定也不是佛法,這個事情不能不知道。我們要是不知道’我們就像經
上所說的外道。外道修禪定’也修種種法門,他的呆報能到四禪夭,能到
四空天,就是出不了六道輪迴。我們明白這些道理’知道這些事實真相’
那怎麼修法?就在曰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之中學放下’
這叫真學佛。根性利的人妄想分別執著同時放下,這種人叫上上根人,很
希有,不是沒有。在中國這兩千年來’佛法傳到中國將近兩千年,無論是
出家的高僧、在家的大德,學禪的、學密的、學教的﹑學淨土的’真正成
就的人不少。我們從︽高僧傳︾裡面看到’從︽居士傳︾裡面看到’從︽傳
燈錄︾裡面看到,有幾千人。如果要把淨土往生的人都算進去,那個數字

538
就太可觀。淨土宗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一生圓滿成佛,這是
不可思議的法門。︵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Bl弓∣民出︶
︵三四九︶帝釋天能現,真的是福德力,福德力遠要求三寶加持力,肯定
求佛加持’要不然他對付不了阿修羅;跟阿修羅作戰的時候,他求佛菩薩
保佑他。仞利天主善法堂,常常禮請佛菩薩在他講堂裡面講經說法’這經
典裡面記載很多。釋提桓因是虔誠的佛弟子,遇到災難,佛菩薩哪有不加
持的道理!這種加持也是要有條件’沒有條件佛菩薩加持不上,條件是什
麼?條件是清淨心。只要一念清淨心,這個境界就現前。他這個清淨心’
佛法裡面講這五種受裡面的拎受,他不能夠永遠保持,永遠保持就變成三
昧,那就是正受。阿修羅走了,他的貪瞋痴慢X起現行。不過他雖有貪瞋
痴慢疑,但是很輕微,不像我們凡夫非常嚴重,我們不容易放下,他容易
放下,放下時間也不長,所以叫拎受。這個福德力,真誠心求三寶加持﹁能

539
摧破大怨敵﹂。阿修羅的這些兵將來找麻煩,這是大怨敵。佛在此地也教
了我們這個方法,為什麼?我們在菩提道上冤親債主太多’障礙重重怎麼
能破?佛在此地教給我們,要學仞利夭主的修福。中國古諺語裡頭有勻話
說﹁福至心靈﹂,福報現前,我們忽然就變成有智慧,聰明;沒有福報’
糊塗’會做錯事情,福報現前不會做錯事情。所以福至心靈,人也突然變
成聰明了,尤其是學佛的人,學佛當中尤其是念佛人。
我們今夭念佛沒得到感應’什麼原因?不會念,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怎麼叫不會念?我們看看大勢至菩薩教我們怎麼念佛?﹁都攝六根,淨念
相繼﹂,我們沒做到。都攝六根就是︽盂子︾所說的,﹁求其放心而已
矣﹂,再說得白一點,就是把我們所有一切的妄想都放下。我們是眼見色、
耳聞聲’六根對六塵境界起分別執著,都攝六根是什麼?分別執著全放下,
而我們沒做到。果然要是放下了,那就是經上講的二念相應一念佛’念
念相應念念佛﹂,它起作用。我們雖然念佛’夾雜著分別執著,夾雜著妄

54O
想,把我們念佛的功夫破壞,所以功夫不得力。怎麼辦?祖師教給我們久
久純熟,我們要有耐心,久久是有耐心,純熟是有毅力,我們要把分別執
著放下。念佛堂堂主常常提醒大家的﹁放下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一
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這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就是阿彌陀佛,除
阿彌陀佛這個念頭之外,沒有一個雜念’叫純熟,這個時候就功夫成片了。
功夫成片,我們的能力超過此地所講的釋提桓因,我們超過他。冤親債主
勢力再大,他看到我們,他也遠遠的離開,惹不起。這個道理要懂,而且
我們要認真去學習。所以我們遇到困難、遇到麻煩’我們不要怕,我們一
害怕、一憂慮,麻煩是更大。︵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已I弓∣民鑒︶
︵一﹣一五○︶末法時期,諸佛菩薩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只有念佛求
生淨土才真正是了脫生死、永出輪迴。不但有這麼大的好處,而且還有個
意想不到的好處’我們一生圓成佛道’這我們想不到的。因為生到極樂世

54l
界就無量壽,跟阿彌陀佛壽量是平等的,無量壽。到極樂世界之後,生老
病死苦沒有了,天天接受佛的教誨,而且接受十方一切諾佛的教誨。我們
要是真的懂得,一切放下’不就馬上成佛!像六祖大師一樣,妄想分別執
著在阿彌陀佛面前一下放下,我們馬上就成佛,跟他老人家一樣。成佛之
後’肯定我們就到另外一個世界去教化眾生,去做教主。哪個地方有緣,
那個地方就形成一個世界,我們到那裡去作佛。
所以極樂世界四土 關鍵在哪裡
輩九 口∞ 關鍵在放下 放不下 如果



?

,
下放下 馬上就 曰疋。 無量壽經︾ 裡面講的 凡聖同居土下下 往生到
口∞

,
,

極樂世界,到大徹大悟的時候需要十一一劫,要這麼長的時間‧現在我們明
白’那是不肯放下的,經過十一一劫的薰陶放下了。根最利的是生實報莊嚴
土’生實報莊嚴土大概到那裡去幾夭他就放下,根利的。所以四土三輩九
品,總在遇緣不同,這個緣不是佛菩薩的緣,佛菩薩的緣平等,是白己,
白己遇緣不同 遇到緣 下覺悟 就成就了 下遠不能徹悟,那就慢慢卹


, ,

,
0

來。確實有人分別執著習氣很重 到極樂世界 ﹁這下好了,我是阿彌陀

,
佛的弟子 執著阿彌陀佛的弟子 他就成不了佛’為什麼?他有分別執

,

如果到那 下徹悟 分別執著統統放下
相心 他馬上就成佛了


,
o


︵︼N!︼J』︼的αJ︶
疵驟
情純障礙往生
I
※附錄‧‧情純障礙往生
二︶︽無量壽經︾上說:﹁雖種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別’情執深重’
求出輪迴’終不能得﹂。雖然他﹁種善根﹂’這個地方種善根就是講念佛,
他也肯修福,但是他的習氣太重,﹁取相分別﹂,﹁情執﹂太深。這樣要
想出三界,要想往生,也是非常困難。
︽無量壽經︾上接著說:﹁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身心清淨’遠

l
離分別,求生淨剎,趣佛菩提,當生佛剎,永得解脫﹂。在︽無量壽經‧
惑盡見佛第四十一︾這一章經裡面’歸納起來’佛給我們講了三種人不能
往生。我們想想我們是不是這三種人之一,這個重要。如果是的,趕緊改
過來 ’我們就有救了。
第一種人’貪著世間的榮華富貴,他心目當中只求人夭福報’這樣的
人念佛、做功德也不能往生。譬如淨土宗的道場他護持,出錢出力護持,
講經他也來聽,念佛他也來參加,但是他喜歡世間榮華富貴’往生的心不
切。嘴巴裡說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心裡不想去,這個地方很好、很快
樂,不想去。這一類的人不能往生‧老和尚常常勸勉富貴的同修們’既然
富貴就把福報分一部分給別人去享’把白己的生活水準降低,降低有什麼
好處?對世間沒有留戀,往生的心會很切。我們今天住的房子住得很好’

2
非常豪華’非常舒適’不想去了,西方極樂世界再好,我還沒見到’我眼
前這麼好、這麼舒服’丟不掉。如果我們把房子責掉,去住公寓樓房,住
一個小小的地方,這個地方是苦,往生的心就切了。出門自己開車,不想
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出門要走路﹑要坐巴士’這很苦’遠是西方極樂世
界好。所以,我們要不把我們的生活水準降低,對我們往生是個障礙。能
夠把我們的福報分給大家享,我們與這些眾生有緣,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
去了,再回來度眾生,我們的法緣殊勝。為什麼?因為我們把福報分給大
家,這些眾生與我們有緣’我們去講經說法度眾生,比別人特別殊勝。所
以要拎,拎了才得,拎是因,得是果,拎得;我們不肯拎,就得不到。
大家要學拎得,要肯拎。這第一種人,白己好好想想,我們是不是這種
人。
第一一種人,很聰明,世智辯聰,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這一類人。白以為
是,相信白己的想法,相信白己的看法,相信自己的見解,佛菩薩﹑祖師

3
大德他都輕慢,都不相信。認為白己聰明智慧高人一等,這種人不能往生。
第一一一種人就是講的這個﹁取相分別﹂,就是著相,著相分別’情執很
重,這樣的人也是很大的障礙。總結這一﹣一種人不能往生,我們要記住。
末後教給我們,若以﹁無相智慧﹂,無相就是不著相,對於一切法隨
緣,不攀緣、不分別、不執著。﹁植眾德本﹂,這個植眾德本就是指一心
專念阿彌陀佛,專念這一部經,專念這六字洪名’這就是植眾德本。﹁身
心清淨,遠離分別﹂,這樣的人決定往生’這一生決定永脫輪迴,決定往
生淨土。︵節錄白︽無量壽經︾8I已IB︶
︵二︶︽阿彌陀經︾說:﹁供養他方十萬億佛﹂,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這
樣說法?這裡頭有很深的意思,﹁此勻特為此土眾生而說﹂,釋迦牟尼佛
講這勻話,是為我們這個世界眾生講的,特別為我們講的。因為我們這個
世界眾生咸情很重,咸情是什麼東西?是六道生死輪迴的根本。如果要說

4
沒有咸情,大家X不高興,這個人無情無義,那要備受社會的責備。而不
曉得感情真正是壞東西’不是好東西’讓我們生生世世脫不了生死輪迴’
天夭在這裡受苦受難’都是為了情所累。我們對於這個世界許許多多親屬
朋友都念念不拎,佛就給我們講,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跟
我們這裡,距離是十萬億佛國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想回來很容易,每天都可以回來看看,等於沒有離開。這是對我們這個情
執深重的人,勸導我們:﹁你要想真正不離開你的家親眷屬’只有一個方
法可以做到,往生西方世界﹂。
我們要不往生西方世界,再恩愛的夫妻眷屬,死了之後,還是各人槁
各人的,永遠不會再見面,縱然再見面’也不認識。唯獨生到西方極樂世
界,我們有天眼’我們的家親眷屬不管到哪一道’都會看得到,我們都認
識他。不但這一生的父母我認識,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的父母眷屬’我統統
認識’我要幫助他’我要去度他們就容易了。所以,這一句含義很深,特

5
別說﹁十萬億佛國土﹂’實際上他的能力是無量無邊恆沙諸佛國土,這十
萬億是很小的一個數字’它含義在此地。所以說是﹁意顯往生之後’有能
力隨時返來,供養本師、彌勒’超度怨親,皆不難耳﹂,意思在此地。我
們要是真正想照顧家親眷屬’這是個好辦法,這是真實有效的辦法。供養
他方世界諸佛,這也是表真因必定得到究竟圓滿的佛果。夭夭不離佛’天
天跟佛在一起,成佛就容易了!︵節錄自︽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
◎︼0◎叨I◎∞︶
︵三︶古時候有位金碧峰禪師,這位禪師他禪定功夫很深,這一人定,連
鬼神都找不到他。有一天閻羅王發現這個禪師壽命到了,要把他抓到閻羅
殿上來審問,於是派了兩個小鬼去抓他’小鬼怎麼找都找不到’因為禪師
在禪定當中。結果小鬼就去請教土地公,問他如何能夠把禪師抓到?土地

6
公就跟他講說,這位禪師雖然定功很深’但是他還沒有明心見性’遠在六
道三界當中,所以還是能抓得到。他很喜歡一個金缽’吃飯的缽,只要在
缽上下手腳,他就一定能夠就範。於是這個小鬼找到了他的金缽,就在那
裡敲它’發出了響聲。這個禪師在定中聽到有人在那裡敲’覺得﹁是不是
有人在偷我的金缽?這金缽是我最喜歡的﹂,於是馬上出定來看。結果這
麼一出定,枇鎖一下子就套在他的脖子上,被小鬼套住了。這個時候禪師
才大呼上當,知道白己還有這一點沒放下,這一點執著,竟然生死就沒了。
所以他拿起白己的金缽往地上一摔’並說﹁這個金缽就是我的障礙﹂,摔
了之後,隨著一聲粉碎,他就突然之間開悟了,虛空粉碎。然後禪師說了
一句話’﹁芳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鐵鍊鎖虛空’虛空若能鎖得住,再來拿
我金碧峰﹂’金碧峰是禪師的白稱。因此,只要有一念的執著’都是我們修
行的障礙。︵節錄自﹁吉凶禍福的原理∣太上咸應篇學習心得﹂已P三∣曰︶

7
︵四︶吉大德告訴我們,西方淨土之殊勝’就是殊勝在凡聖同居土。諾佛
都有淨土,大致都相同,不斷惑不能往生,唯獨西方凡聖同居土是無比的
殊勝。我們今夭住的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在這個地方修行,退的緣
太多’像走路一樣,處處都是荊棘,處處都是陷阱,認不清楚,一步踏下
去就墮落三途。世尊講,一個人要是走這條’這難行道,能夠不墮落,太
難太難。十方諸佛的同居土跟釋迦牟尼佛的同居土差不了多少;唯獨極樂
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它是諸佛菩薩的境界,跟其他的諸佛凡聖同居土完全
不同。所以一切諸佛讚歎阿彌陀佛,實在講就是讚歎他的同居土‧因為同
居土的眾生圓證三不退、圓證三土,這的確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沒有的。
這都是阿彌陀佛的功德,所以這叫一一力法門。如果不得佛力加持,我們決
定做不到。
在事相上來看,他的殊勝就非常明顯,他那個地方沒有退緣。﹁蓮華
托質,永離退緣﹂’蓮花化生’把他方同居土裡面的情執玻除掉。我們這

8
邊的父母生的,這父母兄弟裡頭恩情很重’很不容易拎棄。到那邊蓮花化
生’個個人蓮花化生,所以這個情執他就沒有,都是平等、都是一樣的。
那個退緣,西方世界沒有退緣,為什麼沒有退緣?我們天天見佛。西方世
界人很多,往生的這些人不曉得有多少’佛只有一尊,誰能見得到?我們
這麼想法就錯了。西方世界阿彌陀佛的化身到處都是,天天見面。我們今
天這個世界’用這個電視螢幕化身,但是什麼?我們看得見他’他看不見
我們;我們聽到他說話,我們說話他聽不見。西方世界佛的化身是立體的,
看起來是真的,我們可以跟他一問一答,他確實就像在我們面前一樣’分
身’不是影像。像︽梵網經︾裡面講,﹁千百億化身﹂。
所以西方世界的人,每個人夭天見佛,夭夭跟這些大菩薩們在一起,
大菩薩們跟佛一樣,也是千百億化身,跟大家同在一起。每一天跟佛在一
起,跟菩薩在一起,想退也退不了。這些諸佛菩薩天天跟我們說法,聞法
開智慧﹑斷煩惱。所以經上講西方世界是念佛、念法、念僧,他沒有其他

g
的念頭。不打妄想’沒有分別執著。﹁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那個上善是
等覺菩薩,十地法雲地菩薩還不能叫上,他上面遠有,他遠不能稱上善,
上善是等覺菩薩。這麼好的人事環境’所以我們才永遠不退轉,才能夠在
一個大劫、兩個大劫就證到圓滿的果位,是這麼個道理。︵節錄白︽佛說
阿彌陀佛經要解便蒙鈔︾﹦I二I曰︶
︵丘︶我們要學﹁大悲心﹂,大悲這個大字就是平等。如果有棟別’那個
慈悲就叫慈悲,不叫大慈悲.’大慈悲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的。平等心行
慈悲就叫大慈大悲。眾生也有慈悲’這個慈悲就是我們世間人講的愛心,
佛家把他名詞換一個叫慈悲,就是愛心。為什麼不用愛心?愛這個字,實
實在在講,是害死了好多好多眾生。為什麼?情執,咸情很深的情愛。經
上常講:﹁愛不重不生娑婆﹂’換勻話說,我們要不是有很深重的愛心,
我們不會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怎麼來的?是愛來的。這糟糕不糟糕?這

lO
世間人夭天遠離不開愛,遠很喜歡愛’那就是槁輪迴。所以佛法把它換個
換叫慈悲。

實在講世間人的愛是感情的,佛法裡面講的這個愛是理性的,不是感
情的,他把它換個名詞叫慈悲。實在說慈悲是真愛,世界人的那個愛是假
愛,虛情假意。我們看男女愛得不得了,結婚了’過了兩天X離婚了’打
官司了。那不是假的馮?哪裡是真的?是不是?這假的靠不住’所以這慈
悲才是靠得住’理性的,不是咸情的’不會變的。世間人這個威情會變的,
千變萬化靠不住。學佛的人頭腦比較冷靜一點,他說他喜歡我、愛我,點
點頭’不會相信他。為什麼?知道那是假的’虛情假意,所以千萬不要當
真’要當真那就吃虧了’就上當了。就是他本人,他也不知道他那個心’
今天喜歡,過兩夭就討厭,他不曉得,白己對白己都把握不住。所以他欺
騙別人’不能怪他’他連自己都欺騙了。因此慈悲是真愛’永遠不會變的,
這佛菩薩靠得住,世間人不可靠’所以我們要學佛!︵節錄白︽無量壽經︾

ll
︵新加坡-一次宣講︶8∣曰!B︶
︵六︶︽無量壽經︾上說:﹁取相分別’情執深重﹂。我們在歷史上有個
很著名的例子。過去梁武帝在世的時候’他的地位是國王’他有財富,在
佛門裡做了不少的好事’修福。南朝四百八十座寺廟他建的’他建了四百
八十座寺廟,度幾十萬人出家,他當大護法。那個時候達摩祖師到中國來,
跟梁武帝見面‧梁武帝聽說印度來了一位高僧,是釋迦牟尼佛的傳人,很
尊重,迎請到宮廷裡面來供養。梁武帝向達摩祖師請教說:我這一生在佛
門裡面做了這麼多的好事,我這個功德大不大?達摩說了句老實話:並無
功德。梁武帝這是涼水澆頭,興趣就沒有了。聽了當然不太高興。吃完飯,
達摩走了’從此以後梁武帝不再理他了,所以達摩祖師沒有人護法,跑到
少林寺去面壁九年’才等一個慧可認識他。
佛門不打妄語﹑不奉承人’假如那個時候達摩祖師要讚歎:你這個功

l2
德大!不得了、不得了。那梁武帝一定是他的大護法。可是佛門不可以這
樣做法,他做的是什麼?福!梁武帝心裡頭﹑口裡面表現出來的﹁取相分
別’情執深重﹂,功德就沒有了。假如他要是問:我的福報大不大?那達
摩祖師一定說‧.甚大、甚大。他修的是福不是功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樣,
功德能了生死出三界,福德不能,福德只能得人天福報,只能得這個。這
是我們一定要辯別得清清楚楚,希望我們要懂得修功德,而不是修福德。
取相就是著相’做的一些好事’念念不忘。佛門有很多做好事的’建
個道場夕名字一定要掛上去,出了錢,出一根柱子,柱子上要刻個名字,
弟子某某人奉獻的’要刻個名字,著相!唯恐佛把他的功德忘記了’刻了
名字,常常叫佛看見,這是著相﹑分別。這個不行,這都變成福德。什麼
叫功德?功是功夫,德是我們的收穫。持戒是功’得定是德;修定是功’
開智慧是德。功是因,德是果報。所以功德別人不能代修,福德可以。我
有福可以送給你,我有錢可以送給你用’我有房子可以送給你住,但那個

l3
功德?我有智慧,我的智慧沒辦法給你;我有能力,我的能力沒有辦法給
你,那是德。福報可以與人共享,這功德沒有辦法分給人,一絲一亳都沒
有法子分給人,一定要白己修。所以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



失口

o
我們斷惡修善不要著相’不要分別,要把情執拎掉。情是什麼?感情’
威情用事’情要拎掉。用什麼?用智慧,要用理智。實實在在說,這個情
跟智表現在外面’作用是一樣的、是相同的’這很難辯別。表現在外面就
是愛,我們佛法講慈悲,世間人講愛。如果有分別、有執著的這個愛就是
情’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平等的愛﹑真誠的愛’那就是智慧。智跟情是一
體的兩面’覺悟的情就叫智,智要迷了就叫情,就這麼一回事情。迷悟不
同,說兩個名詞是一樁事情’迷了叫情,悟了叫智’所以智跟情是一樁事
情。諸佛菩薩悟了,他有智。智’說實在話,真的感情,真情!迷人用的
那個情,虛情假意不是真的。覺悟是真的,為什麼?永遠不會變的’迷的

l4
那個情是靠不住的’是時時刻刻會變化的。︵節錄白︽無量壽經︾︵新加
坡一一次宣講︶8lB!B︶
︵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要曉得,就是我們作佛去了。作佛多難!
我們在大乘經論裡頭,小乘經不必說了’大乘經論當中,佛常講凡夫修行
成佛要無量劫,不是三大阿僧祇劫,無量劫。三大阿僧祇劫,是已經證得
圓教初住菩薩那一天開始,沒有證圓初住之前,修行的時間不算;從圓教
初住那一天開始,修成圓滿的佛果,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是這麼一回事,
不包括我們現前的修行。如果要包括我們現在這種修行方法,那應該我們
個個人早都成佛了,為什麼?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也都修行,決定不
止三大阿僧祇劫。︽無量壽經︾上講阿閣王子與五百長者子的那一段,佛
說他們那些人過去曾經供養四百億佛。四百億佛需要多少時間?不止三大
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當中哪有那麼多佛’早就超過了’為什麼遠沒成

l5
佛?說個老實話’連須陀洹的果位都沒有證得。就好像在學校念書一樣,
年年上學,年年念書,考試都不及格,年年留級,我們就是這種學生。無
量劫來,生生世世修行都不及格,這悲哀不悲哀!如果有一次及格,我們
就不至於到這種地步。
我們這一世緣算不錯’很殊勝,遇到這樣殊勝法門。我們修行功夫’
這一生當中能不能及格?遠是靠不住。為什麼靠不住?名聞利養、五欲六
塵的享受放不下,是非人我、恩恩怨怨的情執放不下’只要有一樁放不下’
就有麻煩了’何況放不下的事情太多太多了,那這一生遠有指望馮?想必
跟過去生差不多,這一生又空過了。果然空過’來生到哪裡去?來生遠能
得人身很難、很不容易,來生要得人身,那得自己好好反省反省,五戒守
得怎麼樣?十善修得怎麼樣?老和尚說五戒十善真正能達八十分,來生能
得人身;如果達不到這個標準,人身就靠不住。如果我們起心動念、言語
造作,要是與十惡業相應,來生就到三途去了。︵節錄白︽大乘無量壽經︾

l6
◎pIw傘』◎α◎︶
︵八︶老和尚說他年輕時候造的業跟袁了凡一樣’總是處處喜歡挖苦別人,
拿別人來開玩笑,所以以後讀了︽了凡四訓︾’感觸非常深。而被老和尚
挖苦的這位同學很難得,他在背後都讚歎老和尚’從來沒有說老和尚一勻
壞話,別的同學告訴老和尚,老和尚聽了之後難過’懺悔!學期終了的時
候’老和尚跟他道歉’老和尚說他的忍辱波羅蜜是從他同學那裡學來的。
以後接觸佛法,對這個道理更清楚﹑更明白了。老和尚從小對於財物看得
非常淡薄,喜歡布施’從他同學那裡學會了忍辱,這兩個條件是老和尚學
佛真正的基礎。從前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那裡求學,同學當中也常常提到
老和尚有兩個長處:布施、忍辱。這是老和尚跟李老師十年學教,能得一
點成就,關鍵在此地。所以不能忍,什麼都不能成就。
我們懂得之後,無論在生活,無論在學習,無論在工作,愈是艱難愈

l7
要有耐心’決定不能夠浮躁,浮躁一定壞事,不能成就’小心謹慎、細心
去處理,事情決定能做得圓滿,做得成功。無論對人﹑對事﹑對物都要培
養耐心’對於順境、善人要有耐心’要能夠忍’忍什麼?不能墮在情緣之
中,如果墮在情執裡面,麻煩大了。到以後怎麼?離開就痛苦了,愛別離,
苦就來了。所以順境、善人,古德教給我們﹁君子之交淡如水﹂,這是對
順境、善人,離開的時候沒有痛苦。這個要忍耐,佛家講的要化感情為理
智。經上講情跟智是一個東西二樁事情,迷的時候叫情,悟的時候叫智。
智,分離的時候,心裡不會有任何影響,情就有影響。所以對於順境、愛
緣要看得很經,決定沒有絲毫執著,不生情執。對於逆境、惡緣’惡人相
處,心地也要清淡、淡泊,不生怨恨。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永遠保
持清淨平等,沒有忍耐的功夫我們做不到‧所以清淨平等心是大道,是佛
道,是菩薩道。︵節錄白︽大乘無量壽經︾8l堂∣宗巴

18
︵九︶一切世界裡面,許許多多的世界最麻煩的,情執,情執很難斷!這
是我們親身感受到的,我們來,一般講來投胎,我們有父母,我們有兄弟
姐妹,這都是親人’從小長大,親情難分難拎。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看
出來了,這個事情很麻煩,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到那裡去生,生到極
樂世界,那個地方就沒有父母了’生到哪裡?生到蓮花裡面’蓮花化生,
﹁皆於七寶池蓮華中,自然化生﹂‧阿彌陀佛這一招非常高明,使我們在
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親情這種牽掛’我們的心就會清淨了, 心也平等了’人
人都是蓮花化生。我們要著重這﹁白然﹂兩個字,自然化 生,生到西方極
樂世界既然是白然化生,決定沒有像從小長大這種過程, 如果有這種過程
就有生滅了。
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樣子?跟阿彌陀佛一樣,那個世界是平等
世界。我們通常書一西方世界的變相圖’一定把阿彌陀佛書一得大大的’觀音
菩薩稍微小一點,往生的人就更小了’這是什麼?這是我們的情執,實際

lg
上不是如此,實際上到那個地方完全相同,為什麼?佛很清楚,我們這個
世間的人,因為面貌不一樣,所以心就不平衡,這是一定的。面貌好的就
值得驕傲,面貌不好的就白己有白卑感,這很難過!我們看看阿彌陀佛了
不起,他要把我們這種煩惱斷掉,怎麼斷?大家相貌都一樣,這問題解決
了、沒有了,各個都是通常講的三十一一相八十種好,這是比喻,實際上不
止,在西方極樂世界﹁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所以我們真的搞清楚、
搞明白了,怎麼會不想去?巴不得趕快去’遲一天,在這裡多受一天罪,
這多冤枉!︵節錄自︽大乘無量壽經︾8I堂﹄£︶
︵十︶念佛法門我們要是遇到,談何容易!許許多多小乘、菩薩遇到了不
相信,這叫難信之法。一一乘、菩薩不相信,我們這些凡夫相信,這奇怪!
這說起來’我們比一一乘、菩薩高明多了‧這是什麼緣故?善根福德不同。
這一生當中遇到念佛法門’能信能解’遠真肯幹’這不是這一生的事情,

2O
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無量劫來我們已經種了善根,我們阿賴耶有善根。沒有
善根,不可能遇到了我們會相信。如果善根福德因緣統統具足,夠得上這
個條件,這一生決定往生。遠不夠?不夠就差一點,差一點有辦法,我們
在這一生當中,如果真的相信,真能夠理解,勇猛精進’把我們不足的善
根福德補上,我們這一生能做得到’真想補的時候很快。如果懈怠懶散’
那就沒有法子’那我們這一生沒有法子補足,怎麼樣?遠得去搞六道輪迴,
下一次再碰到’再繼績幹。像這樣的事情,過去生生世世我們都不知道幹
了多少遍!這是事實。我們過去生中無量劫來,不知道幹了多少遍,這一
生X遇到,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X起現行,這一次明白了,決定下定決心
我在這一生要成就,要下定這個決心。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真有這個決
心,哪有不能成就的道理!有這樣的決心,那我們一定要覺悟,我們把這
世間世緣要放下,我們真正要明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真
實的意思是什麼?不要說我們人間這一生,就是六道﹑十法界都不是真的’

2l
都是假的,都不值得放在心上,應當放下,毫無留戀,我們的障礙就沒有

0

如果有一絲毫放不下,遠有牽掛’這在凡夫來講,最重的是情執’這
是迷惑。這個東西能放下,其他的就容易了。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一定
要知道,那些東西叫禍害,情執不是好事情’我們要看穿了之後,那叫孳
緣。它障礙我們,障礙我們證果’障礙我們開悟,障礙我們念佛往生。我
們在這個世間’難道父母親屬都不要了。好像這與倫常有違背?是真的,
如何能做到兩全其美?我們能把情緣轉變成法緣,把家親眷屬轉變成法侶、
同參道友,同生極樂圈,那多好!在這一生當中’是再深的情緣,死了以
後要分手,遠能在一起?不能。可是到西方極樂世界,那真的﹑水遠在一起。
無論我們到哪一道去應化,我們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他需要幫忙’我們就
跟他一道去,去當他的助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我們這個世間成佛,那些
弟子’一千一一百五十五人,那是過去世當中同參道友都來了;遠有在家的

22
這些國王大臣、護法居士,全是過去的法眷屬,所以幫助眾生’教化眾生
才有那麼樣的順利,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只要我們做一個轉變就成功了。
︵節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B∣已P﹦﹦︶
︵十一︶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為一切諸佛如來之所讚歎,為什麼?廣度眾
生,三根普被,利鈍全收。阿彌陀佛的心裡沒有別的,念念都是幫助眾生
快快成佛,就跟他一樣,成佛之後普度眾生。他不是自私白利,不是搞名
聞利養,我們今天念佛最大的障礙’問題就在此地。最近這一一、三十年當
中,老和尚常常勸導同學,老和尚白己也在真幹,放下白私自利。老和尚
說..我這麼大年歲了’八十以後,人就該死了,活一天,報佛恩要報一天,
報佛恩是什麼?自行、勸他。夭天讀誦︽無量壽經︾,依照︽無量壽經︾
上的理論、方法去修學’白利;同時把白己學習的這此忘得,跟有緣的同
學們分享,這就是經上所講的度眾生的心。活一天做一天,想不想明天?

23
不想明夭,沒有明天,八十歲就該死了,遠有什麼好想的?活一夭就多幹
一天,活兩天多幹兩天,什麼都不想’什麼都放下了。早年趙樸初老居士,
這是位長者’是老和尚的長輩,他對老和尚非常愛護’也很關心’勸老和
尚很多次’落葉歸根。老和尚是個非常念舊的人,對家鄉有很深的情執,
多少年來想回老家,老家遠有個小廟,實際禪寺’老和尚想把他興起來。
這麼多年’老和尚知道這有一定的困難,這也是一種情執,必須要放下的。
諸佛菩薩的家鄉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不是一處,處處都是’一切時

,◎、
一切處二切眾生跟自己都是一體的。所以這種情執必須放下,不再想了
老和尚說這個世界整個社會都在動亂,災難頻繁,哪裡有緣就到哪裡去
夭都作最後 天的 法,不 相心
明天 有明天 老和尚說在 個世間


』︾

,
,
就到今夭就結束了。什麼最重要?念佛最重要,勸人念佛最重要,除這個

,
都不 要緊的事 都應 徹底放下 錄自 淨土大經解演義

L╴╴
﹟罟

片片



,

o
◎pI◎wC0◎◎pJ︶

24
我們讚歎阿彌陀佛,或是我們毀謗阿彌陀佛,在無知的時候





=

了解的時候毀謗 遇到善友跟我們講解,我們明白了 我們就懺悔,我


,

,
們就讚歎。無論是毀謗是讚歎 我們知道有阿彌陀佛,我們阿賴耶裡面就

,
有阿彌陀佛的種子 就是善根 生不能成就 來生後世 多劫多



,

,
,

俱蒙解脫 我們有 個善根 後遇到善緣,我們肯定往生淨土


l-╴


,


所以念佛這個法門裡常講,﹦歷耳根,﹑水為道種﹂。我們看到阿彌陀佛
的形像,知道這尊佛是阿彌陀佛’聽到念佛的音聲、聽到讀誦經典的經勻,
阿賴耶裡面都形成種子。這個種子,祖師大德稱為金剛種子’永遠不壞,
多劫多生’我們哪一世得人身,X遇到這個法門,就可能成熟。淨宗同學
應當要曉得’我們遇到這個法門,決定不只是這一生才聞到,過去生中多
生多劫不知遇到多少次,才有今天這樣的善根。一聽就歡喜,一聽就能接
受,這是說明我們過去生對它已經很熟悉。為什麼那個時候沒走得了7.只

25
有一個因素,情執沒放下’對這個世間遠有掛念。掛念裡面最重的就是情
執’
,我們沒
沒把把它放下,這個東西放不下,就是李老師所說的,我們就不能
避兔長劫輪迴
0
我們在六道輪迴裡面很不容易遇到佛法,我們想想,如果我們來生得
人身,全世界有六十多億人,我們是其中之一’我們生在哪個地區?我們
有機會聞到佛法馮?聞到佛法,聽說有個佛’聽說有佛教,我們知道有淨
土馮?不容易,太難太難了!這個比彩票特獎遠難。所以這一生我們真的
是中特獎了’我們一定要把握住,真正能把握住,我們這一生決定就成就。
這個法門廣大,不在乎什麼樣的根性,就算我修得不好,修得不好也能去,
只要真正能夠放下萬緣,世間拉拉雜雜事情冉不要牽掛,牽掛這些事情,
那就是六道輪迴的根我們沒斷。什麼都得放下,心裡面只有西方淨土,只
有阿彌陀佛,我們就決定得生’決定一生成就。︵節錄白﹁淨土大經解演
義﹂8∣已P﹦£︶

26
︵十三︶往生決定佛來接引,這是佛自己發的願,阿彌陀佛發的願。也有
人懷疑,這虛空法界不止我們這一個地球,遠有其他的世界,那些眾生都
在念阿彌陀佛,每夭往生的人那麼多,阿彌陀佛到處去接’他太忙了,他
能夠照顧得過來馮?會不會把我漏掉?都有這樣的疑問。其實這疑問都是
多餘的,我們完全是凡情在測度,不了解事情真相‧事實真相是阿彌陀佛
的法身遍法界虛空界’哪裡求哪裡就有應’在什麼地方?就在現前。實在
講我們從來沒有離開過極樂世界’也從來沒有離開過阿彌陀佛。所以一念
相應一念佛,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的疑慮就消除,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所以我們常常念到,︽遠源觀︾裡面講的起作用’我們看第一個﹁周遍法
界﹂,曉得周遍法界,我們的信息佛就很清楚,念念都保持著聯繫。第一一
個﹁出生無盡﹂,這給我們一個安全感,出生無盡,哪個地方有求哪個地
方就有應。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無論什麼地方,十法界的眾生只

27
要有求,統統都有應。末後一條講嘗宣,﹁含容空有﹂,就是平常講的心
包太虛、量周沙界。佛對一切眾生清淨、平等、覺,決定沒有差別、沒有
嫌棄’造作五逆十惡的眾生只要肯回頭,只要肯發心親近阿彌陀佛,佛沒
有一個不接引的,一個也不會漏掉。不來接的是我們自己有障礙,這個障
礙裡大概最嚴重的是情執,這是很麻煩的事情。所以在曰用平常當中要把
這個淡化,我們臨終時候才沒有障礙。尤其在現在這個時代災難特別多’
縱然遇到災難決定得生,只要一切放下,沒有一絲毫留戀,我們就很容易
走了。不要有牽腸掛肚的事情,要拎得很乾淨,我們的心就很白在。︵節
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8I已P﹦齒︶
︵十四︶一切眾生因為有妄想執著,不能夠人如來境界,離開一切妄想執
著,就契人如來境界。由此可知,我們所修的去什麼?去妄想執著、去三
心一一意。這個妄念’妄念紛飛,想這個,想那個,這很可怕的事情。如何

28
能叫這妄念統統拎掉?拎不掉,這才用一個方法,叫我們一一六時中專念阿
彌陀佛。佛,念一尊,就一個念。我再多念一個,我們有一一念了。再念一
尊,三念了,雜修,就雜了,不能契人如來境界。這是告訴我們,經要念
一本,佛念一尊,千萬不要起個妄念,我念阿彌陀佛,本師釋迦牟尼佛,
我不念他,對不起他。老和尚說他是從︽華嚴經︾人進去的,︽華嚴經︾
恩德很大,如果不念︽華嚴經︾,怎麼對得起它!這好了,麻煩大了,這
叫做什麼?情執,咸情的執著’這很壞事。
︽華嚴︾到最後教我們念阿彌陀佛’我們念阿彌陀佛,好了,︽華嚴︾
就可以不要‧釋迦牟尼佛教我們念阿彌陀佛’我們念阿彌陀佛’正是釋迦
牟尼佛的願望,他就是希望我們念阿彌陀佛’怎麼會對不起他?我們供養
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的願望。我不供釋迦牟尼佛,我怎麼對得起他,
釋迦牟尼佛看到我們這個’他搖頭’不點頭。為什麼?我們心裡頭常常生
-一念。所以古德真正修念佛法門的人’他白己的佛堂只供一尊’阿彌陀佛’

2g
佛案上只有一本︽阿彌陀佛︾,不會有再多的,這叫專修。專修是萬修萬
人去,
’這這佣
很重要,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節錄白︽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PI◎凶0◎全山︶

︵十丘︶如果我們覺得佛法難,佛法很難,難在哪裡?難在我們的心就是
有住’不是住有就是住空,要真正做到一一邊不住就很難’難在這個地方。
不是經典難,不是道理難,也不是方法難,難的是我們自己的情執不肯放
下,迷戀世間,這是我們一生修行成敗關鍵之所在。無論在這個世間是對
人對事對物’只要我們有深重的情愛’不管我們修學哪個法門我們都不能
成就。就是最殊勝﹑最容易、最穩當的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我們也不能
住生。所以,不放下不行,非放下不可,這個一定要知道。什麼時候放下?

3O
現在就要放下。我們不要等著,等我到臨終的時候再放下’沒有那個話’
臨終的時候可能執情更堅固’那才叫誤了大事,因此一定要現在就放下。
︵節錄白八金剛經講義節要︾﹦∣︼∣曰︶
︵十六︶威情不是好束西,威情是迷’這個要知道。一切眾生受這個害、
中這個毒,非常非常之深。以為這個感情好、咸情深,多好!六道三途的
病根,不知道拔除,遠要培養它,這糟糕不糟糕!佛法說到這個地方,有
許多初學的人聽到就懷疑了,世間人在一起,要是沒有情、沒有愛的話,
這個人生遠有什麼意思?所以叫我們把情執拎掉,我們都恐怖了、都慌了。
其實佛講的話是真話’叫我們拎掉虛情假意’我們今天認為這是情執、感
情,假的不是真的。我們要不相信,看看報紙上夭天都有離婚的,夭天都
有打官司的’最初都是好得不得了;這就說明是假的,虛情假意。他對我
們怎麼再好’要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就沒事了!為什麼是假的?他用的

3l
心是妄心’他不是真心。真心離念,沒有妄念,沒有自私,沒有執著’那
個心是真心。真心裡頭有真的愛,佛門不叫愛’換個名詞叫慈悲。慈悲就
是真的愛’不是假的,真心,所以叫慈悲。世間人不是用真心,用假心、
妄心’那個心千變萬化,所以靠不住,這個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搞清楚,
我們的生活就快樂了。人家要是對我們好,曉得假的不是真的;人家對我
不好,也不要恨他,假的不是真的,過幾天就好了,都不是真的!學佛開
智慧就是要了解事實真相’我們生活才快樂、才幸福。︵節錄白︽金剛般
芳︾研習報告﹦!巳I三巴
︵十七︶﹁金剛般若研習報告﹂說:﹁故必實無有法﹂,實無有法,心清
淨,心裡什麼也沒有’那是真的發了無上菩提心。我們要是有念’不是無
上菩提心,清淨心中一個妄念都沒有,這就叫做無上正等正覺’這才真正
發菩提心。我已經發了菩提心,那就迷到家了,他遠有我相在,遠有我見

32
在,哪裡是菩提心?連小乘須陀洹都不如’小乘證得須陀洹果也沒有給人
講﹁我證得須陀洹果﹂,沒有!由此可知,我們每一位同修’我們不是才
學佛,過去生生世世無量劫來善根深厚,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都是過去
生中已經在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所種善根。為什麼今天遠落到這種地步?毛
病出在哪裡?我發了菩提心’我學了般若,生生世世幹這一套,始終沒有
把我忘掉,所以搞了無量劫來落到今夭這個地步,這是把我們病根找出來
了。病根雖然找出來’要想把病根除掉,那遠真不容易!想到這個地方’
除了帶業往生,真的沒有第一一條路好走。我們要不求帶業往生,那我們就
要斷根’就要破四相、破四見,四相破就出六道,四見破才能出十法界。
無論修學哪一個宗派、哪一個法門,這是原理‧我們求帶業往生’要不要
在這裡下功夫?要!因為這種情執愈淡,我們往生愈有把握,往生的品位
愈高,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的時間提前了,所以這是很有必要。︵節錄白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出∣35

33
︵十八︶佛在經上教給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不但法相不能住,
非法相也不能住。為什麼這樣教導我們?目的是教我們把這些分別執著取
相的毛病,把它除掉、放下。由此可知,佛教我們離相,不是離外面的相,
外面相那怎麼離?那個不能離,離不掉的。佛教我們離相,是離我們心裡
面執取的那個相。外面的相,實在講與我們修行證果沒有妨礙,正是大經
上所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沒有障礙。障礙在哪裡?障礙是我們
的心取著相,那個障礙。執取的相是什麼?一般講,我們牽腸掛肚的那些
相,這個東西障礙‧所以心裡面決定不能有牽掛,有牽念、有掛念,那個
麻煩才大!如果我們要掛念我們的財富’要掛念我們的地產’這是貪財。
我們要掛念我們的親人,叫情執,感情的執著。這種心,就是牽腸掛肚的
心,叫做輪迴心’那麼我們所造作的都是輪迴業,這怎麼能出得了六道輪
迴?佛教給我們,把這一切憂慮、牽掛統統放下。天下本無事,天下事與

34
我都不相千;既不相千,哪來的妨礙?沒有妨礙。所以應當統統放下。放
下之後,我們的心清淨了,我們的智慧生起來了‧清淨心起作用,就是般
若智慧。所以佛教我們不應住著’是說的這些。不是外頭一切法’外面一
切法並不相千,那個沒有關係的。︵節錄白︽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ClN凶』◎J拴︶
︵十九︶佛說過.‧﹁愛不重不生娑婆﹂,我們為什麼在娑婆世界受苦受
難,在這裡搞六道輪迴?就是我們的愛欲沒斷,我們遠愛這個,遠愛那
個’糟了!這是六道輪迴生死的根本,我們不把這個根本拔掉,怎麼能出
得了六道輪迴?世間人把這個看得很重,認為這是正當的’這個都是迷惑
顛倒‧惟獨佛菩薩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知道六道輪迴怎麼發生的,就是
在這一念錯誤。情執,執著在愛情上’這就糟糕了!我們修學佛法,無論
是參禪,參禪的功夫再好,我們看過︽念佛論︾後面附的這篇文章’俠老

35
法師佛七當中所說的’我們把它寫成文字,附在︽念佛論︾後面。我們看
到諦閑老和尚參禪的徒弟,算是不錯了!參禪也確實有點功夫了,後來去
做土地公了。為什麼做土地公?愛欲沒斷。他發心出了家’太太不同意,
太太自殺了,他也不顧。這個人心腸可謂狠!那他怎麼還有愛欲?有!男
女的愛欲他斷掉了,他做了首座’皈依的徒弟多了,供養多了,他傲慢心
生起來了,這樣他有沒有愛欲?愛欲不一定對色,對名利也是愛欲,對權
||

||

力也是愛欲,對地位也是愛欲’乃至於對佛法,也還是有愛欲,我喜歡那
個經,我喜歡那個法門,我喜歡這個佛菩薩。我們常聽說,有些人叫他學
淨土,﹁我不喜歡念阿彌陀佛,我喜歡觀音菩薩﹂,這還是愛欲,遠是一
種情執,這個情執就是六道輪迴生死的根本。修學佛法如果不把這個情執
拔除’我們所修學的一切功夫,如果修得真正好’都變成來生的福報’沒
結呆!我們要曉得,脫離六道輪迴才算是小果,小有結果了。我們能超越
十法界,這是得大果。我們修行人,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把這些事情,從

36
心地裡面把它截斷,把它拔除,時時刻刻提起警覺。我們能把愛欲一念覺
悟,就轉變成大慈大悲。原先是愛護白己,愛護自己喜歡的人,關懷照顧
白己喜愛的人,現在把這個嘗更擴大了,能夠愛護一切眾生,關懷一切眾
生,是用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來關懷。︵節錄自︽華嚴經‧行願品海
雲比丘章︾BI二I8︶
︵二十︶講到信願行,漓益大師講六個信’第一個是信白己,對白己沒有
信心,那有什麼用處?所以佛門講的信跟其他宗教講的信不一樣。老和尚
在美國有些基督教的牧師’他們也相處得很好,他們就談到:你們淨土講
信’我們也講信上帝,沒有兩樣。老和尚說:那可不一樣。他說:怎麼不
一樣?你是信牠’我們信白,那怎麼會一樣?我們第一個信是信自己,第
一一才信佛;對自己沒有信心’佛對我們也無可奈何’幫不上忙。所以同修
們要曉得’白己的善根﹑福德、因緣非常深厚,過去生中親近這麼多諸佛Ⅳ
如來,為
為什什麼
麼沒沒能往生,現在遠落得可憐兮兮的樣子?就是佛開示了,我
們遠是
是不不悟
悟,’遠
遠是不人。為什麼不人、不悟?情執太重,這就是根本的原
因,最大的毛病

0
如呆想在 生當中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定要把情轉成智慧,我



,

,

生就不空 過了,要不然這一生又落 不知道哪 生、哪 劫再遇



到這個緣,緣不容易遇到 ,︶足曰
我疋們要深深 惕的 要提 ︷尚擎一巨



,

其是母子之情﹑兄弟之愛﹑夫婦﹑兒女,這是世間難拎難分,生生世世修
行不能成就,都是被這個害了。我們這種情執深能起作用’壽命到了的時
候’一口氣不來,個人搞個人的輪迴,縱然來生見面也彼此不相識,我們
才曉得一場空‧情執再深都是一場空’這是糊塗人幹的事情,不是聰明人。
聰明人,我們家親眷屬喜歡的可以永遠在一起,這才叫真聰明,這才叫真
正愛護。如果我們學佛人連這個見地都沒有’遠談什麼?
老和尚在八四年跟他的母親第一次在香港見面,他們分別三十六年,

38
那個時候老和尚的母親七十九歲了。老和尚在香港講經,老和尚的母親申
請到香港來看老和尚。見面很不錯,沒有像一般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那就見不得人了,遠都能沈得住氣。老和尚講經’老和尚的母親在旁邊聽
經,完全跟一般信徒一樣;下了座’老和尚接待母親。第﹣一天老和尚去看
母親’她住在一個同修家裡,母親告訴老和尚說..這麼多年來常常想你。
老和尚就告訴母親說..不要想我,想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轉過來想阿彌
陀佛,將來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妳無量壽’我
也無量壽,我們才永遠在一起。妳要想我,依舊搞六道輪迴,最後是落空。
這個很重要很重要’所以一定要提高塗﹣﹦覺,不能幹傻事情,不能幹糊塗事
情,要想永遠在一起,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辦到。所以我們要覺悟’悟就是
把這個道理、事實真相徹底明白。悟了還不夠,要人;人是我契八這個境
界’人就是一般講的證果、證得,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就是證果。︵節錄白
︽華嚴經疏論節要研究報告︾已l忘I3︶

3g
︵﹣二︶我們今天白己執著什麼?執著我們這個身是白己,這迷了。禪宗
常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父母未生前我們沒有這個身,本來的我們
是誰?禪宗教人參究,只要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就大徹大
悟,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父母未生前我們是什麼?虛空法界是自己,
誰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佛在︽楞嚴經︾上有比喻,把我們本來面目、本來
的白己,比喻作大海’整個大海是白己‧迷了之後是什麼現象?大海裡頭
起了個水泡’執著水泡是自己。我們六道凡夫迷惑顛倒’不認識自己’就
像這個現象。我們今天是大海的水泡,只認識這個水泡是白己,水泡之外
的不是白己。悟的人是什麼?悟的人這個水泡破了,破了之後才曉得,整
個大海是白己。悟了是什麼?我們的分別執著打破了。我們今天最大的困
難就是分別執著,分別執著是自己書一圈圈,自己束縛白己,不是別人書一的
圈圈,是自己書-的圈圈,妄想分別執著把白己搞得這麼苦!

qO
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就是這樣變現出來的,從分別執著裡面變現出
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本來沒有,夢幻泡影,不是真的是假的。這個假相是
我們白己造成的,我們必須要曉得,所以我們原本像虛空法界那麼大的慈
悲心’這慈悲心不見了,變成一種情執’順白己的意思就喜歡,感情作用,
不今自己意思就瞋恨;不知道佛菩薩喜歡跟瞋恨都是慈悲,完全沒有分別,
一片慈悲,真誠的愛心,平等的愛心’清淨的愛心。清淨的愛心,什麼叫
清淨?裡面沒有情執。什麼叫情執?妄想分別執著叫做情執。他愛心裡面
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樣的愛心叫慈悲。︵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經︾
︼p0︼JI◎p今山︶
︵二二︶淨宗修普賢行,︽無量壽經︾經文一開端’﹁咸共遵修普賢大士
之德﹂,淨宗修普賢行。淨宗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所以它成就快、成就
高,成就無比殊勝,一生圓滿成就無上菩提。念佛往生的人,雖然煩惱不

年l
斷,也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沒斷,可是在往生那一剎那,妄想分別執著不起
現行。有這個條件,才能往生;沒有這個條件’念佛念得再好,也不能往
生!這是我們同修千千萬萬要記住’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就曉得在現
前曰常生活當中,不管是對人對事對物一定要看得很淡,對我們往生有大
利益、有大幫助。現在我們在世間對一切人事物’如果情執很深,這個東
西將來往生的時候會產生障礙。︽金剛經︾上的教訓,對於我們念佛人有
大幫助,我們要常常記住’二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這個話要記住’能夠降低我們的情執’化解我們的分別執著’




我們很清楚的明暸,我們過去生中曾經修學念佛這個法門’怎麼知道?
遇到這個法門能生歡喜心,這是往昔的宿根。修學這個法門何以未能往生?
被情執害了,我們講這個人感情太重了。︽楞嚴經︾上佛說得好,情重的
人往下墮落,情執愈淺的人往上超生,我們被情執害了。決不是說學佛的

年2
人無情,那也錯了。學佛的人是把情轉變成智’我們要曉得’情跟智是一
個體。覺悟了’情就變成智;迷了,智就變成情,就在迷悟。換句話說’
智是真情,情是虛妄’不是真實。怎麼曉得智是真情?智的作用是慈悲,
永恆不變。世間人的情執千變萬化,今天跟我們好’明天就惱了’所以古
人知道的清楚’說的是真話,叫虛情假意。要知道六道裡面的眾生,都是
虛情假意’可不能當真!他說喜歡我們、愛我們,笑笑,假的’不是真的,
我們就不會上 到他惱 的時候 我們 心裡很平,為什麼?早就知道

〃咎


,
o

了,早就把他看穿了。他對我們惱怒、恨我們,也曉得那是假的,也不是
真的,也不要在意,為什麼?過幾天他就好了,變幻無常’他不像佛菩薩,
佛菩薩的慈悲、愛心,永恆不變。不變是真的,會變是假的。什麼時候他
不會變?他真的覺悟,宇宙人生真相他明白、覺悟了’他就不會變。所以
慈悲、愛心落實,就是供養一切諸佛。這一切諸佛包括一切眾生’一切眾
生是未來佛,這一切裡面是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節錄白︽大方佃
廣佛華嚴經 ︾︼N』︼J』◎NC凶︶
我們 定要記住’能夠引起我們貪瞋痴慢這煩惱




,
樂﹑愛、惡 那個欲就

↙民





月匕




么匕




、,
是五欲 財﹑色﹑名﹑食、睡 我們對於 這些 東西生起了貪愛 生起了執

o
生起了留戀,我們怎麼能脫離 界六道?所以要能忍得過 個世間





人最難忍的是情執,父子之情,夫妻之情,兄弟之情,再擴展的時候有朋
友之情‧這些是我們要不要重視?要重視’不能說學了佛,無情無義,那
這個佛學了就有問題。學佛的人表現出來的是有情有義,有情有義,沒有
貪戀,那是真實智慧。所以學佛的人像什麼?像舞台上的演員唱戲,人生
如戲’演得非常逼真’決定不是假的,給社會大眾作模範’人應該是這個
樣子的。但是這裡頭有智慧,這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
才能即世間出世間’即生死了生死,這叫菩薩,這是真實智慧,這叫真正

44
悲憐憫 切眾生 。所以心地永遠 保持真誡 過的是





0︾



,
`
真實智慧的生活 方方面面都做得非常圓滿 確確 實實是 九法界眾生的好

,
,
榜樣 絲毫留 都沒有了 錄白 大方廣佛華嚴經 ︾︼NI︼JI◎∞令︼︶





o
,
︵二四︶﹁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億億人修行,罕一就是難得有
一個人能成就’不容易!唯有修念佛法門帶業往生能成就’這就是佛陀給
末法眾生一個明確的指示。我們生在末法,我們依照淨土帶業往生這個法
門,我們決定成就。修這個法門,老和尚常講萬緣放下,就用這個法門先
求得清淨心。老實念佛,把執著念掉’把分別念掉,只要能於一切法不再
執著、不再分別,我們的心清淨,我們的心平等,我們的智慧逐漸逐漸開
了。要不要學法門?這看緣分,如果有這個機緣’有這個必要。機緣,無
非是法緣好,尊重我們的人很多,信賴我們的人很多,我們可以幫助他們。
他們尊重我們,他相信我們,我們說的話他聽’這時候可以觀機,學一點


經教幫助眾生破迷開悟,行!我們可不能忘記,不能因為法緣殊勝’又墮
落在情執裡面,那就壞了。墮在名聞利養裡面去,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
那我們這一生往生的機會也都靠不住’這個損失就太大了。︵節錄自︽大
方廣佛華嚴經︾已I弓I已﹦︶
︵二丘︶在這六道裡頭,真的像孔子在︽繫辭傅︾裡面所說:﹁物以類聚’
人以群分﹂凡是志趣相同的總會聚集在一起。像我們這個地方,經常來往
的,常常在這裡聚會的,一定都是修淨土的同學’都是在這個地方來學習
淨宗﹑學習華嚴,他對這個沒有興趣,他一定不會到這兒來。香港,喜歡
賭馬的都在那裡,這就是人以群分。魔跟魔他一定是在一起,所以六道裡
面,實際上遠有一層夭,魔住的,魔的福報大。魔天在哪裡?色界天下面’
在初禪之下,他化白在天的上面,欲界跟色界當中,從這個地方我們能體

46
會到魔的福報大。他為什麼不能到色界天?真的是在欲界的最高峰,欲界
六層天,第六天是他化白在天,他在化化自在天上面。為什麼他不能夠生
初禪天,不能到色界?就是欲放不下。佛知道他的病根在這個地方,對他
們說什麼?說﹁欲苦不淨﹂’這是對他們教學的宗旨說出來了。什麼是苦?
欲苦。欲,總的來說不外乎五大類,財色名食睡,佛家叫五欲’五種欲。
這五大類,魔沒有離開,所以魔的情執很深,他有定功,欲界定;定裡面
沒有斷欲,欲界定‧欲界定從夜摩天就有’定功淺深不一樣’如果把欲拎
掉,他就到色界。在色界最低是初禪,往上是一一禪、一﹣一禪、四禪,他遠有
色身,換句話說,遠是有執著,這個色身放不下;色身放下之後’他X升




0Vb、


這些原理原則我們懂得了,就知道佛經上常講的應機說法。佛確實沒
有定法可說,我們在比喻裡面常講,佛是見人說話不一樣’所以是見人說
人話,見鬼說鬼話。真的’觀機’每個人不相同’他跟人說法’方式、言

47
詞都不一樣,決定契我們的機,只要聽了之後,我們會領悟、會覺悟。佛
有神通,佛有道力,佛有智慧,佛能觀機,能看一個人過去生中生生世世
修的是什麼’造的是什麼,我們的毛病在哪裡?他一看就能掌握住’幾勻
話就把我們問題解決了。所以說欲是苦,欲是不淨。︵節錄自︽大方廣佛
華嚴經︾已i弓!曰望︶
︵二六︶佛在︽楞嚴經︾上所說的,佛講了兩個字’一個是智,一個是情,
情重的往下墮落,智深的往上提升。經上的文字是情跟想,情愈淡愈往上
升,情愈重愈往下墮落。純情,沒有想。想,我們講理智大家好懂’感情
跟理智。一點理智都沒有,完全是感情,地獄道;九分情,一分智、理智’
九分感情,一分理智,餓鬼道;三分智’七分情,畜生道。大概人道’情
跟智是一半一半;如果理智比威情高,四分感情,六分理智,欲界天去了;
兩分威情 ,八分理智,色界天去了

48

法廢棄 全感情用事,麻煩可就大了



月匕



么匕


、,


瞋痴慢 直到嫉妒 惶貪 誑妄 都是屬於情.’通常我們用兩個字,情

,

,
`
執,執是執著 途的業因 不能不放下 不能不拎棄。佛法裡



-一

,
o

,
面教我們看破 放下,看破 了解事實真相 情執要放下 否則決定 害人。

,
,

,
`
可是世間人迷於情執的人多,所以生生世世’縱然遇到善知識’遇到聖教’
他沒有辦法出離。原因在哪裡?情執太深!這一生當中我們依然不能夠放
下,麻煩就大了。菩薩應化在世間’事相上有沒有情執?也表演著有;表
演就像舞台上唱戲一樣’感情很重’內心裡面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那叫
真放下。戲是演給別人看的’不是給自己看的,那是教化眾生的。眾生的
情執沒有斷,如呆我們斷得很乾淨,這些眾生不會跟我們學,﹁這個人無
情無義﹂’所以要恆順眾生’我們才能教化他’才能幫助他’我們要不隨
順他,他不聽我們的。所以佛教化眾生,佛門裡面常說﹁先以欲鉤牽’後
今人佛智﹂’先隨順他感情’最後幫助他放下威情’提起理性。這是教學’

49
有次第的,有順序的,是慢慢誘導他慢慢明白。︵節錄白︽大方廣佛華嚴
經︾白l弓I﹦宗︶
︵二七︶一切眾生無始劫以來最容易犯的’殺戒,殺最容易犯’尤其對於
蜩飛蠕動,蚊蟲、蒼蠅﹑螞蟻’見到就想殺,有意無意就要殺牠;吃眾生
肉’以為這是應該的,不知道這是錯誤!所以最容易犯的是殺。最難斷的
是淫’淫 即使身斷了’他會起心動念,還有念頭在,念頭斷了,才能夠
,

了生 死 出 界,念頭沒斷不行‧我們想想看,這多麼不容易。為什麼這麼

難?我們執著身是白己’我們執著萬事萬物具有,這叫我執、法執,這兩
種情執,不知道事實是虛妄的;知道是虛妄的,我們就能拎了。知道虛妄
叫看破,能拎就是放下’看破幫助我們放下,放下幫助我們更深一層的看
破’看破放下從初發心相輔相成’互相幫助’一直到如來地。︵節錄自︽大
方廣佛華嚴經 ︾﹄p『﹄J∣︼叭◎山︶

5O
︵二八︶人間時間很短,不是用劫算,是一天一天的算’一百歲多少夭?
三萬六千曰。三萬六千曰不多’很快就過去,所以一定要珍惜。佛在經上
勸導我們,那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
最可貴,第一可貴的就是聞佛法。佛菩薩沒有說比聞法遠有更可貴的,沒
沒說過。為什麼?佛法能幫助我們步步高升,我們得要真幹、要真信

,

,
要真正理解,依教奉行。這個事情真難,真信了’也真理解了’做不到。
為什麼?世間的情執放不下。放不下,說個老實話,這是早年老和尚跟章
嘉大師在一起的時候常常談這些問題,章嘉大師說,他沒有信’他沒懂。
大師給老和尚的結論是,佛法是知難行易;我們以為佛法是知易行難,不
是的,知難行易。他老人家舉例子證明行真容易,只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
我們就成佛了。凡夫成佛要多久?我們現在放下,現在就是佛;我們明天
放下,明天成佛;明年放下,明年成佛;我們不肯放下,我們永遠不能成

5l
佛’就這麼個道理。︵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已∣弓∣民巴︶
︵二九︶我們凡夫最難拎的是情執,最難拎,這什麼原因?習性。無始劫
以來,在三途六道染上這個習氣’三途六道裡跟眾生結下無量的恩怨。這
些恩怨非常複雜,如果我們細心去觀察、去思惟,我們不難理解。在哪裡
觀察?在現前生活當中,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我們能夠看到的‧今
天我跟這個人好,明天我X跟他惱了,為什麼這麼複雜?過去生中的業因。
現前這些複雜的緣分,只有在不動心的時候我們才看得清楚﹑看得明白。
我心清淨,我看清楚﹑看明白了,對方不清楚、不明白’他不知道事實真
相,於是我白然就不會怪他,不會責備他,這是什麼?這就叫化解。所以,
冤家宜解不宜結’解冤釋結要靠智慧,沒有智慧是不能夠化解的’智慧現
前才能化解。縱然在誤會當中受什麼樣的委屈,也會若無其事的。︵節錄
白︽大方廣佛華嚴經︾曰!弓I民受︶

52
︵三十︶我們今夭的障礙,仔細想想,是不是出在根上的問題?也就是說
十善業道沒學好。十善業道學不好,遠是十善業道的根,十善業道的根就
是無貪、無瞋、無痴,這是大乘教裡面常講的三善根’我們缺少這個東西,
我們有貪﹑有瞋、有痴,貪瞋痴都有’不但都有而且很嚴重,這就成了一
個大障礙。菩薩過去生中,得佛威神力的加持,就是得經典的教誨,他認
真幹,他真的得到﹁清淨慧眼﹂。清淨慧眼是什麼?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
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就叫清淨慧眼。明心見性就是﹁了諸佛境界﹂,
一個意思。學佛是以這個為方向、為目標,不能搞錯!不是求升官發財’
不是求名聞利養’更不是求五欲六塵的享受。是求真正通達明瞭諸法實相’
就是講的﹁諸佛境界﹂。我們如果把方向搞錯、目標搞錯,那就全部都錯
了’就一錯到底,所以這不可以不知道。佛法是教育,釋迦牟尼佛當年一
生’從三十歲覺悟開始,三十歲覺悟就是:﹁得清淨慧眼,了諸佛境界﹂,

53
釋迦牟尼佛三十歲得到,在中國惠能大師是一一十四歲得到‧怎麼得到的?
現在我們很清楚,經裡面講得很明白,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
不分別、不執著,我們就得到。
我們現在這個不行’我們做不到,我們六根對六塵境界,眼見色、耳
聞聲我們會起心動念,我們分別執著’那就不行’那叫凡夫,六道凡夫。
我們細心去想想、去反省一下,妄想、分別﹑執著一時頓斷真做不到‧佛
很慈悲教給我們慢慢的斷,斷不了要淡薄一點﹑淡化一些’這是好事情。
所謂煩惱輕、智慧長,煩惱天天輕,智慧就天天長’佛教我們這個方法,
這叫漸修‧從哪裡修起?從放下執著修起’對人、對事、對物不要太執著。
我們為什麼那麼執著?我們以為這些都是真的,所以產生錯誤的觀念,在
這個境界裡面生起貪瞋痴慢,想控制它、想佔有它、想﹑水遠保持它,出了
這麼多麻煩,這些都叫妄想分別執著。我們現在開始慢慢的放’佛教導我
們有個祕訣,我們對於哪樁事情執著最嚴重,就先從那個放下。確實就像

54
大夫治病一樣,這個人得了很多病症,這病症裡面會要命的﹑會送命的是
哪個病症’先治它’先救他的命,其他次要的慢慢再治。所以佛教導我們
修行,也用這種原理原則,我們白己哪個煩惱最重,貪財的念頭最重,就
先把財放下;貪色的念頭最重,就先把色放下。這每個人不一樣,可是修
學的原理原則不變,哪一種我們看得很重我們就先放下它,傲慢心最重’
就先放傲慢’學謙虛、學恭敬;嫉妒心最重的,那就先放下嫉妒’放下嫉
妒用什麼方法?用隨喜。不再障礙人’看到人有好事﹑善行超過我的,歡
喜讚歎;進一步?進一步就全心全力去幫助他、成就他’那是積極的一方
面。幫助他,我遠做不到’那就隨喜讚歎;積極是成就,成就他的善行,
成就他的善事,就是成就白己的功德。障礙別的善行’破壞別人的善事’
就是自己在造罪業,善有善果’惡有惡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節錄自
︽大方廣佛華嚴經︾已∣弓I巴5︶

55
︵﹣﹣二︶綢路上有一則下載下來的新聞,是一個印度人,十六歲的少年’
他告訴家人,他在這個家庭裡面,他臨終的時候告訴家人,他在這個家裡
面投胎了五次,時間並不長,就在這裡,沒離開這個家。他第一次是人身’
說出來家人都知道,他六歲的時候死了。死了以後就在他家裡面來投胎,
投胎是一個蜜蜂的身體’蜜蜂,沒離開他的家‧蜜蜂的壽命不長,蜜蜂死
了之後,他遠投胎他的家裡,蒼蠅。蒼蠅壽命也不長’蒼蠅死了之後’他
投胎做一條小蛇’一條青蛇,他的家人看到把牠打死了。以後再回來,就
是這一生的身’他十六歲又死了。這是一個生死輪迴事實的說明’它不是
假的,他說出來,他的家人也記憶得很清楚。所以從世俗諦來說,生死是
一個很平常的現象’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這在佛法叫看破。看破之後’
我們就沒有痛苦了,為什麼?它是個正常的事情,生不值得歡喜,死也不
值得去悲哀。那都是對於生死真相不了解,產生錯誤的情執。
六道裡確確實實就是這樣,動物裡面,投生到動物最可憐的是崢蟒,

56
水上的小蟲’在水面上跑來跑去,朝生暮死,牠的壽命只有幾個小時。這
種小蟲死了以後很容易X回到婷辦身,為什麼?牠沒有忘記牠是蟒蟒。一
天對牠來講可能就是一世’可能是兩世’我們要是真正能夠把這個前因後
果看透’想想這很可悲!為什麼受這種身?佛在經典裡告訴我們’業力。
能生在人夭,善業;畜生道,愚痴’愚痴他才造罪業。造作罪業,就肯定
有業報,有果報,這樁事情要是參透了,那是一個很可喜的好事’為什麼?
不再造惡業了。不但不再造惡業,造一切善也知道用清淨心,為什麼?目
的希望提升白己的境界,這對自己真有利益。在眼前’我們遇到佛法裡頭
無比殊勝的念佛法門,帶業往生,一生成就。這種喜事,天上人間哪一樁
事情能比這個殊勝?再找不到了。我們遇到了,而且遇到有很多年了’但
是不相信。問白己信不信?也信,是不是真的信?不是真的信’為什麼?
沒有念頭求生佛國,沒這個念頭’念念遠是在這個世間計較一些名聞利養、
五欲六塵,槁這個東西。這個糊塗,迷惑!造這種業,在六道裡人夭沒分’

57
就像崢蟒、小蟲一樣。像這個印度小孩講的,他去作蒼蠅、作蜜蜂,去作
蛇,比蚌蟒遠高一等’崢螃遠比不上這些小蟲。這是迷惑顛倒才受這個報!
︵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已∣弓I旦曰︶
︵三二︶真放下就是證悟’沒放下情執是解悟’解悟也能心開意解,法喜
充滿,但是真實受用沒得到。真實受用’﹁八白在我,涅槃八味﹂,那我
們真得到。所以我們要用智慧去觀’看一切法,五蘊先看白己本身,容易’
範圍小,我們的受想行識﹑我們的色身’四大的色身,受想行識這是精神,
不是真的’什麼現象?剎那生滅相。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二彈指三十一一
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念念成形就是念念有物質現象,物質
現象裡頭就有精神現象’識就是精神現象。所以自性裡頭有見聞覺知’這
個現象在阿賴耶裡面就叫受想行識,就五蘊裡的受想行識。﹁照見五蘊皆
空﹂,了不可得,我們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要說它無,它有念念

58
相似相績的幻相;說它有’了不可得。就像電影的幻燈片,一張一張過去’
張張獨立的,沒有兩張是相同。我們這個宇宙,佛法講法界,十法界依正
莊嚴真是這樣’一點都不假。所以一切法沒有處所,處所找不到’假的,
為什麼是假的?因為一切法是假的,一切法不存在。所以我們在一一法裡
頭,找﹁我﹂找不到’菩薩真的從這個觀察裡面才知道無我。五蘊,色裡
頭找﹁我﹂找不到,我是主宰的意思﹑白在的意思,找不到,受裡頭也找
不到’想裡頭也找不到,行跟識裡頭統統找不到’這才真正知道為什麼佛
說無我,讓我們放下情執,情執一放下我們就見性了。︵節錄自︽大方廣
佛華嚴經︾曰I弓∣︼室︶
︵三三︶講到財富,我們現前是業報身,不是法性身’法性身那就沒有話
說了,為什麼?自性裡面的相好現前什麼都好辦。我們沒見性,沒見性是
業力,業力,財富從哪來?財富是修得的。自性不要修,是我們本來有的,

5g
有多少?無量無邊’迷了之後’失掉了。失掉’等於說離開家了’我們到
外面生活必須自己照料,自己去臨時打工賺一點錢來生活,迷失在六道就
像這種狀況。要怎樣去賺?佛菩薩告訴我們,布施。世間人的財富從哪來
的?世世代代布施累積得來的,它不是自性的,喜歡修財布施的,世世代
代累積的財富。算命的說的命裡財庫很豐足,過去生中修的’命裡有的。
智慧呢?智慧也是累積的’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這個智慧不是佛經上講
的智慧,叫世智,世間聰明智慧,世智辯聰,這不是佛的,佛的那個智慧
是白性的,不一樣。自性裡面的智慧不夾雜煩惱,也就是貪瞋痴慢疑惡見
決定沒有,有這個就是世間智慧,絕對不夾雜這個,決定沒有自私自利,
這是自性般若智慧現前。還有白私,就是說還有情執’智慧就沒有了,這
非常現實,所以我們放下了分別執著,智慧就現前了。︵節錄白︽修華嚴
奧旨妄盡遠源觀︾已∣云∣=︶

6O
︵三四︶釋迦牟尼佛在一一一千年前為我們示現,這是以八相成道,也講經說
法,釋迦牟尼佛有沒有分別?有!有沒有執著?有!經論裡面講的這些東
西,講染淨、講十法界、講善惡、講果報,這不都是在分別執著馮?所以
佛在最後講經一口否定,四十九年一句話沒說,誰要說佛講經,這個人叫
謗佛,這講真話。八相成道﹑四十九年講經教學’那叫什麼?叫恆順眾生,
隨喜功德。怎麼恆順法?眾生起心動念,佛菩薩也起心動念;眾生有分別,
佛菩薩也有分別;眾生有執著,佛菩薩也有執著,這叫恆順眾生,這叫隨
緣。相上完全隨緣,這就是講方便願力智統統隨緣,隨緣裡頭有妙用’妙
用是什麼?他如如不動’他覺、他清楚,他知道這全是假的。他有沒有起
心動念?實在講他沒有起心動念,他沒有分別執著。他那個分別執著是隨
順眾生的分別而分別,隨順眾生的執著而執著,他白己永遠住在大覺裡頭,
這個不一樣。這好比什麼?他是在舞台上表演,逢場作戲,我們是當真,
真的有分別執著,所以就苦不堪言。這個執著在佛法有另一個名詞叫情執,

6l
情是迷了,迷了的時候’般芳智慧就變成情,情就是識、八識,就變成情
識;凡夫覺悟,情識就回歸到般若智慧。情執是煩惱,般若智慧是菩提,
所以煩惱即菩提,是一不是一一,就是迷悟不相同。佛對芸芸眾生興起教化’
目的是叫眾生回頭’妄盡不就遠源了馮?還源就回頭,回歸到白性。︵節
錄白︽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已I遏I巴︶
︵三丘︶︽楞嚴經︾上講的﹁情想﹂’情是煩惱,想是智慧。地獄眾生,
純情’沒有一分想。情是什麼?我們講的感情用事,沒有理智,完全隨順
自己煩惱習氣,遠得了馮?學佛最重要的要超凡人聖,這個太高了’至少
我們要懂得超越一切凡情的妄想分別執著。怎麼個超法?放下就超越了。
世間人所看重的自私自利、名聞利養,我們要超凡,把這個東西放下。世
間人種種情執,都是錯誤的。︽西遊記︾裡面,我們都知道孫悟空的本事
很大,我們曉得孫悟空有一個大毛病被觀音菩薩抓住了,所以永遠控制在

62
觀音菩薩手上。什麼毛病?好面子,喜歡戴高帽子。觀音菩薩利用他這個
弱點,把緊鏟咒綁在他的頭上,他要沒有這個弱點,觀音菩薩對他也無可
奈何。只要有一絲毫妄想分別執著’就逃不出六道輪迴,出不了六道輪迴,
我們這一生就白過了,這多可惜。所以學佛必須要常常想到,起心動念要
跟佛陀的教誨相應。經論太多,不必讀誦太多,太多白己反而困惑了’一
部經,一部︽無量壽經︾就好。︽無量壽經︾上字字句句做到’我們這一
生就圓滿成佛。經要讀要聽,特別是在最近,實在都是佛菩薩示現,鬼神
要求聽經。那個鬼神在我們看都是佛菩薩,佛菩薩示現鬼神身給我們看,
鬼神都要求聽經,要求多聽,這個多聽是講時間要多一點。東夭目山每天
放錄相帶,鬼神覺得時間不夠’要求延長。新加坡居士林鬼神也是要求聽
經,所以現在在一一樓,一一樓電視一一十四小時曰夜不中斷,滿足他們的請求。
人要不肯發心聽經,杜居士講的﹁連鬼都不如﹂,這是佛菩薩對我們的殷
示。為什麼?唯有多聽’一門深人’長時薰修’我們才會真正省悟過來,

63
省悟過來之後’毛病習氣就能夠改得掉。改不掉,真正的原因是聽經不夠,
我們每夭煩惱薰習的力量太長太大’聖賢人教誨薰習的力量太薄弱,時間
太短,敵不過!道理在此地。︵節錄白︽太上咸應篇︾已!B﹄出︶
︵三六︶早年老和尚在香港講經,住在壽冶老和尚的道場,是在藍塘道光
明講堂。他佛堂上面有一副對聯,上聯是﹁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
冤冤相報﹂,下聯是﹁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幾十年
了,老和尚遠能記得。老和尚說這兩勻話很值得人警惕,這幾十年當中人
事的變化太大’許許多多的同參道友都作吉’有往生過世了。再回頭看看
白己,年歲也一年比一年老,人到老的時候,經驗閱歷警覺性確實比較高’
看看別人都過世了,逐漸輪到自己。所以應當想一想這一生怎麼過的?這
一生當中做了些什麼?佛在經論裡面’所有的教訓都是真實不虛。迷惑的
人永遠放不下情執,念念都為白身去著想’在短短數十寒暑裡造作無量無

64
邊的罪業,真是所謂﹁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哪些業?就如同這對
聯上所講的恩怨債務。所以報恩報怨、討債遠債,輾轉循環沒完沒了。
實在說人與人之間恩是假的,怨是真的。為什麼?恩容易變成怨’怨
很難轉變成恩,這是一定的道理。為什麼會有這個情形?佛說的好,一切
眾生在六道裡面煩惱習氣太重,煩惱的心所就有一一十六種,每一種裡面都
深廣無際,善心所只有十一種。尤其現在我們居住的大環境,我們六根所
接觸決定是增長煩惱’很少能幫助我們增長善根。自己無始的無明習氣,
加上現在生活環境,所以肯定報怨的多’報恩的少’討債的多,遠債的少;
欠債不遠’欠債遠賴債。明白人,了解事實真相’真正聰明有智慧的人’
要早一天移民到極樂世界去!︵節錄白﹁九八年早餐開示∣談五大科目的
重要性﹂巴∣已∣宗已︶
︵三七︶問..學生的父親於今年往生’因為老人家患皮盧癌,又經化學治療

65
所以經常是痛苦萬分。遠好他念佛兩年’個性X開朗’對死一事似乎無所
畏懼,頭腦十分清楚。往生前一天告訴家人,這一次他要走了’說完之後’
痛苦的表情都沒有了。醫生說他差不多了,於是用救護車送他回家’回家
幾小時後才斷氣’就如安睡一般,表情安祥,滿了他老人家要在家中斷氣
的願。家人幫他念佛八小時’喪期全家吃素’喪事簡單’一切都依他老人
家生前所交代的辦理。請問人往生是先走了才斷氣,遠是斷氣才走?為什
麼本來痛苦的表情’說完要走之後,就一點痛苦的表情都沒有了?他是否
往生善道?學生因情執深重’遠是時常掛念家父,請問如何斷這個情執?
答:從你這些話,我們知道你父親走得很好。他的痛苦是業障,經過
這個痛苦的折磨,他在走之前業障消了,這是好現象‧癌症是現代病症裡
面比較嚴重的病,其實這也算不了是什麼致命的大病’許多得癌症的人不
是病死的,而是被癌症嚇死的。如果你對於這個症候不在乎,不去理它,
它的傷害並不大。西醫對這個病確實是束手無策’中醫有辦法,只要不開

66
刀、不化療’中醫確實有辦法拯救’但是經過開刀﹑化療,中醫也沒辦法
了。這在中國大陸的例子很多,但是現在有很多人不相信中醫’因為中醫
不科學。現在人都相信科學、迷信科學,這吃了大虧。
你父親走的狀況很好,他念佛,我們相信他念到功夫成片’他也能夠
預知時至,走的只要是安祥、沒有恐懼,即使不能往生也決定不墮惡道。
如何能判斷他是往生?他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他決定往生。︽無量壽經︾第
十八願’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就決定得生淨土。你要怎樣斷這個情執?很
簡單,你好好的老實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們父女就見面了,就可以常在
一起,他到極樂世界去’你要能去得了。︵節錄白﹁學佛答問﹂︼I﹦P畏︶
︵﹣﹣元︶法相宗的經典裡面告訴我們”﹁去後來先作主公﹂’它到人間來,
我們來投胎,投胎誰先來?阿賴耶先來,它來先,它坐胎。母親懷孕,它
就坐胎’所以它來先。去後’我們看人,這個人身體死了以後’斷氣之後’

67
它沒走。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般狀況,人斷氣之後八個小時它才會離開,
所以它走在最後。去後來先作主公,這個我們就稱它作靈魂。可是八小時
並不安全,為什麼?有時候八小時它遠沒走,最好十個小時、十一一個小時、
十四個小時,就很安全了’它真的走了’真的離開了。
所以人過世之後,他躺在那個地方,那個床都不能碰他’不但身體不
能碰,他躺的床都不可以碰。為什麼?他有咸覺,碰他他有痛苦,怕的是
他一有痛苦,再一生瞋恙心,就幫他墮落了。這個我們要不懂’我們就不
知道。也不能夠痛哭,一般人感覺到很傷心痛哭,這會引起他的咸覺,他
沒走!我們難過’他也難過;我們要知道,他難過、他痛苦,他就不能往
上升。最好的環境,他就留級’不好的話,他就降級。家親眷屬不懂這些
事情,往往以為白己情執很深,害了對方’不但沒有幫助他,對他遠有害
處,這個一定要曉得。︵節錄自﹁對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職員義工談話七﹂
N︼Iw凶︼』◎﹄︶

68
︵三九︶在唐朝有位媳婦,她的婆婆老了,牙齒都掉光了,吃東西不方便,
所以這位媳婦’她每夭早上打扮梳洗好了,就走到廳堂去向她婆婆問安、
問好,之後先給她的婆婆哺乳,給婆婆哺乳完了才給她的孩子吃。我們現
在有沒有看過這樣的媳婦?沒看過。所以’現在的家道要傳到第一一代、第
三代,容不容易?不容易‧人算不如天算’孝悌是天算’我們在那裡處心
積慮多給孩子留一點,奸像看起來很聰明,其實笨!反而很慈厚的都給公
公婆婆多留一點’孩子少吃一點,但孩子學到的是孝道,學到的是道義人
生。我們往往都是隨順著白私白利、隨順著自己的情執,反而造成自己跟
家人命運的障礙都說不定。
所以這位老太太,長孫夫人,有這麼好的媳婦她很高興。後來她年老
了’也知道差不多要走了,以前的老人心地很善良,要走的時候自己都知
道,睡一覺就走了,這樣好不好?好!我們現在這半年有沒有聽到睡覺睡

6g
到走的?有沒有?不多見了。人生遠是要懂得放下的功夫,一大堆的牽掛,
後來走都走得很難受’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但很重要的,要把道德、精神
留在這個世間,我們人生才有意義。這個老太太對著她所有的子子孫孫’
甚至於是曾孫都有了,告訴他們:我這個媳婦很孝順,我對你們沒什麼要
求’你們以後要孝順你們這個奶奶。她都已經當曾祖母了‧這個家族成為
唐朝當大官最多的一個家族,這是孝悌,大福!︵節錄自﹁呂3年幸福人
生講座企業營︵一︶∣家和萬事興﹂已P君l&︶
︵四十︶我們要知道,怨恨從哪裡來的?從情執來的,老和尚曾經講過,
怨生於情執,情執生於迷失白性。為什麼有怨?因為有情執,所以就會有
怨,有情執,當情執得不到滿足就有怨。情執生於什麼?生於迷失自性’
就是我們說的,迷失了心源’迷失了本性。而白性本無迷妄,白性裡面沒
有迷妄’白性本覺本善,哪有迷妄?既然白性裡沒有迷妄,白性裡也沒有

7O
情執’也就沒有怨。怨從哪來?怨就是虛妄的,是我們那個妄念放不下,
我們把它一放下就沒有了,得大白在;我們不肯放下,它雖然是虛妄的,
但是它能起作用,起作用就麻煩。所以世界各地的衝突不斷’家裡的衝突,
乃至國家的衝突,種族的衝突,宗教的衝突,為什麼天天不斷?有怨。而
怨是妄念’不是真的,不是事實,是我們那種虛妄執著而已,把它放下就
沒有了。老和尚把這個衝突的根源點出來了’真的是高明。他說衝突的根
源在那裡?在我們內心,要解決世界的衝突,必須要放下內心對一切人、
一切事、一切物的對立﹑衝突、矛盾’把這些放下,外在的衝突就沒有了。
古人講﹁仁者無敵﹂,真正仁慈的人心目中沒有敵人,為什麼?仁愛之人
他只有愛人的心,他沒有敵對的心,所以他無敵,他也沒有怨恨,這種才
真正得到心地的解脫、白在,生活幸福美滿‧︵節錄自﹁幸福成功的根基∣
︽弟子規︾學習心得﹂已I出﹦巳

7l
出版聲明
••

本書乃節錄白淨﹑空老和尚歷年講稿,內容皆保留原意 9口︿

••

有鳥求丈辭順楊有稍作修正 並於每一條目下標示出處

g
o
方使查闊


一 ●本
●書 未 經 淨 空 老 和 尚 鑑 定 止於內﹑部同修間流通 如有發

9
9
現錯字或是節錄不當之處,懇請同修不吝賜教


寶弟子妙﹑音謹識



汶下是功夫
印贈者..︻極樂寺.社圍法八台南市淨京學會︼
贈送處:合南市安平區華乎路Ⅲ巷旭弄l號
電話:︵○六︶一一九三∣六六一一
傳真..︵○六︶一一九三∣六六○○
︻極樂寺菩提別院︼
電話..︵○七︶三八一一∣一四○○
贈送處.‧高雄市一﹣一民區鼎山街Ⅲ號
面y巧
輾朦

︻極樂寺麻豆別院︼
電話:︵○六︶五七一∣四八一﹦
贈送處:台南市麻豆區民權路盯之5號
︻社圍法人台南市淨京學會東區別范︼
電話:︵○六︶一一○九∣一五○一
郢它

贈送處:台南市莊敬路川號l樓
︻極樂寺佳里別院︼
﹦段
電話..︵○六︶七一一三∣一一四四一
贈送處:台南市佳里區新生路腳號
帳號:﹣﹣﹦四二○九○一
戶名..台南市淨宗學會
田I曰凹﹄︼。。口﹦︵d︹口◎口曰︹6廾口。○鬥帕
綢址:耳曰迂≧﹦.﹦≡曰.○侷
淨空法師專集綢址..耳B∞≧﹦﹦﹦弓.○侷.雪
永印嗇..和裕出版社︵○六︶一一四五四○一一一-〒﹙七
版權公開,歡迎翻印,冤貢結緣,敬請珍惜。
中華民國一○﹣一年八月恭印三○○○本
﹫丹絨晴哮乎等正降川饉霆
\
看麒炊下匐枉隨縲令怖l

| | 本會一切法賓’免費結緣,絕無託人義賣募款’請愛護珍惜 |
PrintedinTaiwan(Thisbookisnottobesold.)
FORFREEDISTRIBUTION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