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1上課本直式PDF L08論語選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0

國中國文(一)

110
第八課
學習重點
一、認識論語的語錄形式及全書價值。
二、學習列舉、比喻及比較的說明方法。
三、領悟﹁治學﹂的方法及培養﹁自省﹂的
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 態度。
課 前 暖 身
認識論語
文體 語錄體,言論的實錄或摘錄。 篇數 二十篇。
取各篇首章開頭二、三個字而訂,並無特殊意義,不 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
篇名 作者
能概括全篇的大旨。 錄編輯而成。
孔子與其弟子及當時人物談論、應答的語錄,除了記述時人的言行舉止外,也反映了孔
內容
子在政治、教育、倫理道德和文化藝術等方面的思想。
是研究孔子及先秦儒 家思想的重要經典之一。
2. 1.
價值  
對中國思想文化有廣大而深遠的影響。
預 習
  請根據本課內容判斷,下列三幅漫畫分別是指哪一句話?
題 解
  本課三則短文分別選自論語中的學而、子罕及述而,記錄了孔子
的言論,內容談及學習態度和人格修養等方面,都是和我們生活息息
相關的課題。透過本課的學習,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類似的問題
時,得以找到合宜的應對方法,並加深對文章主旨的體會。
孔 子 介 紹

   孔 子 , 名 丘 , 字 仲 尼 , 春 秋 魯 國鄹邑︵今山東曲
     
阜︶人。生於周靈
王二十一年︵西元前五五一年︶,卒於周敬王四十一年︵西元前四七九
年︶,年七十三。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教育家、思想家。
他開創私人講學的風氣,樹立了良師的典範,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萬世師表﹂。他的思想和言論,主要保存在論語一書中。
第 課 論語選

111

國中國文(一)

112
課 文 與 注 釋
(一)

學而時習之
 
子曰  孔子說。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 ● ●

1
1

4
子,古代尊稱有地位、
學問或道德的人,這裡
指孔子。曰,音 曰 ,說。
時習  時常練習、溫習。

2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 之  它,指學過的知識或
5

3
技能。
不 亦 說 乎  不 也 是 令 人

4
愉 快 嗎? 不 亦, 不 也 是,

反 問 語 氣。 說, 音 ,
慍,●不亦君子乎●?﹂
6

7
通﹁悅﹂,使愉快。
朋 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5
慍  音 , 生 氣、 怨

6
恨。
君子  這裡指有道德修養

(二)
譬如為山

7
  的人。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
● ●
8

為山 堆成一座山。為,
維  。
8

簣  音 簣 ,裝土石的竹

9
筐。
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
● ●
10

11

平地  填平窪地。平,這

10
裡作動詞,填平。
覆  傾倒。

11
往也●。﹂
12

往  這裡指去填平窪地。

12
(三)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 人 行  三 人 同 行, 也

13
就 是 三 個 人 相 處 在 一 起。
三 人, 這 裡 指 多 人, 不 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
● ● ●

13

14

15
定為三人。
師  老 師, 這 裡 指 可 作

14
為學習榜樣或自我警惕的
人。
焉  音 焉 ,句末助詞,
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
無義。
第 課 論語選

113

國中國文(一)

114
課 文 賞 析
  本課收錄三則短文,第一則孔子講述為學的方法、樂趣與態度。第二則孔子以﹁積
土成山﹂與﹁填平窪地﹂比喻學習要持之以恆,不可半途而廢,說明為學的成敗操之
在己。第三則孔子說明了任何人皆可成為自己學習效法或反省警惕的對象。
  孔子所說的﹁學﹂,並非限定在﹁讀書﹂,還包括為人、處事、技藝等。因此,
從這三則短文中,我們可以認識學習的方法,及培養有恆、自省的學習態度。
  本課有以下二點值得學習及欣賞:
一、形式短小,以記言為主:文字接近口語,淺顯易懂,讀來親切自然,深富哲理,
而成為後世至理名言之表率。
二、善用多種表達方式說明:第一則運用設問、排比等方法列舉說明,清楚表達持續
學習、不斷精進,是令人喜悅的,並且能培養從容自在的態度。第二則運用譬喻
法,以﹁積土成山﹂與﹁填平窪地﹂作比喻,說明為學的成敗乃操之在己。另外,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則與第三則皆運用映襯、對比,從﹁止與進﹂、﹁善與不善﹂
的比較說明中,凸顯個人選擇的重要性。
討 論 時 間
擷取訊息
一、本課第二則,將﹁學習﹂比喻為堆土成山、填平窪地,是強調學習的哪種功夫?
統整解釋
二、本課第三則:﹁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這段
話中,最關鍵的是哪個字?無論善與不善都能作為學習對象的原因又是什麼?
省思評鑑
三、當今社會注重自我行銷,這與本課第一則孔子所說的﹁人不知而不慍﹂的看法是否衝
突?請 說 說 你 的 看 法 。
第 課 論語選

115

國中國文(一)

116
應 用 練 習
一、論語經常使用列舉、比較和比喻的方式說明事理。請辨別下列哪些文句用到﹁列舉說
明﹂、﹁比較說明﹂和﹁比喻說明﹂,並將代號填入下方表格內。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里仁︶
1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2

4

駢譬 駢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

7


佞,損矣。﹂︵季氏︶
8

喻:領悟、明白。  逝者:指逝去的時光。  斯:此,指流水。  舍:通﹁捨﹂。



1

4
諒:信實、誠信。  便辟:善於迎合他人。  善柔:善以和悅或柔媚的情態誘惑人。
5

7
便佞:巧言善辯,阿諛逢迎。
8

列舉說明 舉出具代表性的例子,說明事物的本質、特徵。
將兩種類別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現象加以比較,凸顯說明事
比較說明
物的特徵。
以熟悉的事物比喻說明的對象,可將抽象的事物或事理,解
比喻說明
說得具體明白。
二、古人寫作文章,在詞彙及語法上,和現代有許多不同之處,例如﹁不亦說乎﹂的﹁說﹂,
通﹁悅﹂,意思是﹁使人愉快﹂。請判斷並勾選,以下文句﹁ ﹂中真正的含義。
 
文句 詞義判斷
例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向
□人說話 菁□
使人愉快
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平
□坦地面  填平窪地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
□習    學習和溫習

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明
□白事理  知曉

3.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 死
□亡    通﹁無﹂,不知的

4.
第 課 論語選

117

國中國文(一)

118
延 伸 閱 讀
  現代人從小受國民教育,是權利也是義務。但在孔子的時代,受教育的機會並不普及。
孔子把握每一次學習的機會,找到人生的方向,成為偉大的教育家。雖然無法親身體會當
時受教的不易,但我們仍能參考孔子的經驗,透過學習來幫助自己、成就自己。
    立志向學的孔子︵節選︶
傅佩榮 閱讀日期:  月  日
   
  在孔子的時代,成長於鄉村的人,平日耕作,等到十月農忙結束後,才接受鄉村教育,一般人
也會在十五歲繼承父業。而孔子反而在此時下定決心學習,說出:﹁吾十有五而志於學。﹂︵論語
為政︶。
 
  孔子的學習有三點特色。第一、學習最好的東西。在當時最好的東西就是﹁五經﹂、﹁六藝﹂。
﹁五經﹂之中,詩代表文學,書代表歷史,易代表哲學,禮代表生活規範,樂代表音樂、藝術。﹁六
藝﹂為六種需要實際操作的技藝:禮、樂、射箭、駕車、書寫、計算。其中,﹁禮﹂要求貴族實際
參與祭祀、婚禮、喪禮、士冠禮、鄉射禮等儀式,這些都是代表人生邁向新階段,及展現人與人關
係的正式場合;﹁樂﹂則要實際演奏,精通旋律,明白作曲的目的與心意,引發內心的體會與感動。
孔子欣羨禮樂帶來的人文化成,感覺人的生命到了那一層次,才顯出真正的價值。若只有赤裸的人
性及競爭,生命就無法美好。因此他說,君子之間唯一需要爭強好勝的時刻,只有比賽射箭的場合。
過程中互相謙讓,結束後再一起飲酒,這種競爭表現了君子風度。
  孔子學習的第二個特色是:學與思並重。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
而不思考,容易困惑,沒有主見。反之,光是思考而不學習既有的知識技能,很容易自以為是,流
於空泛而充滿漏洞。孔子曾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專心思考,卻發現沒有顯著效益。由此可見,
學習必須有前人的經驗成果作為基礎,否則即使窮盡所能,也難以突破原有的眼界限制。學思並重,
雙軌並行,才能回應生命的真正需要。
孔子學習的第三個特色是:學與德兼備。魯哀公曾問孔子,學生中誰最好學。
  
孔子用六個字﹁不遷怒,不貳過﹂說明,顏淵是弟子之中最好學的。顏淵不會把憤
怒轉移到不相干的人身上,也不會犯與之前相同的錯誤。不貳過十分困難,因為人
的性格往往決定他犯什麼過錯,若要不貳過,必須經常改變自己的認知和行為,壓
力很大。但這也表示,這個人能夠自我省思,力求上進,等於終身都在學習,也終
身都有機會自我提升。
  孔子曾對子貢說,自己﹁學不厭而教不倦﹂。這表示孔子自從十五歲立志向學
後,一生都與時俱進,不斷成長。他精通﹁五經六藝﹂,學思並重,學習與德行配合,
於是,無論學習什麼,都可以溫故而知新。所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
語為
 
政︶當老師的條件就是了解過去,加上新的創意,不斷推陳出新。認真修養身心、
不曾懈怠的孔子,讓自己的生命走向圓滿,也引導許多學生成材。他與弟子們逐漸
形成一個偉大的傳統,稱為儒家。
第 課 論語選

11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