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出師表-教學PPT (完整版 2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64

1

出師表
諸葛亮
目次

課 前 課 中 課 後

00課前引導 03課文 06問題討論

01題解 04賞析 07延伸學習

02作者 05結構表 08測驗與練習


2
00課前引導
3
• 動畫《諸葛亮的治國講堂》

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00課前引導 4
01 題解
5
1 出處

2 解題

3 寫作背景

4 意旨

5 章法技巧
6
目錄 出處 解題 寫作背景 意旨 章法技巧

出處 本文選自《三國志.諸葛亮傳》,初無篇名,《昭明
文選》始題為〈出師表〉。

三國志  晉陳壽所撰,為斷代史,記載三國時代史事,全書分《魏書》、
《蜀書》、《吳書》三部分,以魏為正統。與《史記》、《漢書》、《後漢書》合
稱「四史」。
葛 音ㄍㄜˊ。字若為單姓,音ㄍㄜˇ,如:葛洪。
01題解 7
目錄 出處 解題 寫作背景 意旨 章法技巧

解題 出師,出兵。表,文體名,是古代臣下為了向天子
陳述事理、標舉主張、提出請求而上奏的公文。

奏議類古文簡介

01題解 8
補充 奏議類古文簡介
資料
據劉勰《文心雕龍.章表》所言:

上古
凡臣民用文字向君主敘說事情,都叫「上書」。
時代

秦代 定下制度,把「上書」改稱為「奏」。

又分為章、奏、表、議四類,而這些名稱和功用,
漢代
隨著時代不同也會跟著變化,整理如下:
9
補充
資料
名稱用途

章 答謝君恩
唐宋以後多有混用:
奏 進言彈劾 1.謝恩、勸進、辭免、慶賀、貢物等事項
,一般皆用「表」而非「章」。
2.議論 國事可 用「奏」或「議」,也可用
表 陳述請求
「疏」,且經常「奏議」、「奏章」、「章表」
連用,作為臣下向皇帝上書的通稱。
議 表示異議

回課本頁 10
目錄 出處 解題 寫作背景 意旨 章法技巧

寫作 蜀漢後主建興五年(二二七),諸葛亮駐軍漢中(今
背景
陝西省漢中市),準備北伐曹魏,臨行上奏此表,
後人稱之〈前出師表〉。

蜀漢後主  劉禪,字公嗣,小名阿斗,為劉備之子。建安十三年曹操攻
打荊州,劉備匆忙中棄妻兒南逃,武將趙雲身抱年僅二歲的劉禪,護
衛甘夫人出逃,得免於難。後主昏懦無治國之才,即位初由丞相諸葛
亮輔政,諸葛亮死後,寵信宦官黃皓,國勢漸衰,後降魏,被封為安樂
公。後世有「扶不起的阿斗」之譏。
01題解 11
目錄 出處 解題 寫作背景 意旨 章法技巧

寫作 第二年出兵散關,再度上書,該篇則被稱為〈後出
背景
師表〉。本課所選為〈前出師表〉。

觀看當時的局勢分析與
寫作背景

▲前、後出師表  由於建興五年之役,因馬謖失街亭而敗,朝中大臣對
於出兵北伐之事感到懷疑,故諸葛亮行前再度上表,強調不征戰即是
坐以待斃,直陳伐魏之迫切與必要。於是世稱建興五年所上者為〈前出
師表〉,建興六年所上者為〈後出師表〉。但後者未見於《諸葛亮集》或
《昭明文選》,因此學者多懷疑是偽作。
01題解 12
寫作
背景

一 復漢之志

二 當時形勢

三 扶不起的阿斗

13
寫作 一、復漢之志
背景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為其分析天下大勢,提出著
名的〈隆中對〉。其後局勢的發展,大致都如諸葛亮
所料。遺憾的是,因為大將關羽的失誤,荊州得而
復失;劉備不聽勸告,執意伐吳而吃了敗仗,折損
數萬兵馬,劉備也因此病逝。

14
寫作 諸葛亮臨危受命,輔佐後主劉禪,花數年時間銳意
背景
經營,於蜀漢建興五年,他誓師北伐,打算完成劉
備的未竟之志。

15
寫作 二、當時形勢
背景
從軍事和經濟狀況來看,蜀國遠不如魏國,諸葛亮
為何執意北伐?因為蜀國穩定意味著魏國也同樣
穩定,只要吳、魏之間沒有發生戰爭,魏國國力將
不斷增強,蜀國再怎樣也追趕不上。所以,與其坐
以待斃,不如把握機會打擊魏國。

16
寫作 蜀漢建興四年,魏文帝曹丕去世,其子曹叡嗣位為
背景
明帝。諸葛亮決定乘機進攻魏。於是與趙雲、魏延
等將領兵五萬,踏上征途。出師北伐之際,諸葛亮
最憂慮的是自己遠離朝廷,劉禪親小人、遠賢臣,
導致綱紀紊亂。故在臨行前上表,意在確保朝中政
治清明、解除北伐的後顧之憂。

17
寫作 三、扶不起的阿斗
背景
後主劉禪平庸愚鈍,人稱「扶不起的阿斗」。諸葛亮
深知他率軍北伐,以劉禪的才能絕難勝任國內
之事,因此必須有所安排和勸諫。而二人於公為
君臣,於私則諸葛亮為父執輩,要如何措詞,的
確頗費斟酌。

18
寫作 諸葛亮於上表之際,一則追懷先帝,文中稱先帝
背景
凡十三次,屢致忠愛之忱;一則建言治國方略,剖
述甚詳,於今昔對比中穿插以利害分析,而融議
論、抒情、敘事於一體,情詞懇切,誠古今天下之
至文。

回課本頁 19
目錄 出處 解題 寫作背景 意旨 章法技巧

意旨 本文以廣開言路、秉公執法、親賢遠佞三事勸勉後
主,並表明自己圖報先帝的知遇之恩。

前人如何評論
〈出師表〉?
圖報 謀求報答。
知遇之恩 受到賞識和重用的恩情。
01題解 20
補充 一、南宋陸游〈書憤〉
資料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21
補充 二、宋趙與時《賓退錄》引安子順語
資料
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
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
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

22
補充 三、明歸有光《文章指南》
資料
為文必在養氣。氣充於內而文溢乎外,蓋有不自
知者,如諸葛孔明〈前出師表〉、胡澹庵〈上高宗封
事〉,皆沛然從肺腑中流出,不期文而自文,謂非
正氣之所發乎?

回課本頁 23
目錄 出處 解題 寫作背景 意旨 章法技巧

章法 文中提及「先帝」十三次,「陛下」七次,時而以人
技巧
臣、時而以父執輩口吻反覆叮囑,深刻表現諸葛亮
對蜀漢的忠誠與對劉禪的厚望。全文懇切直諫,曉
之以理,又動之以情,是一篇出色的上行文書。

父執輩 指年齡與父親這一輩相當的人。
上行文書 臣子或下級機關對君王或上級單位發送的公文書。
01題解 24
02 作者
25
1 基本資料

2 生平事蹟

3 成就

5 著作

26
目錄 基本資料 生平事蹟 成就 著作

基本
資料 諸葛亮
名號 字孔明,諡號忠武
籍貫 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省沂南縣)
生 東漢靈帝光和四年(一八一)
卒 蜀漢後主建興十二年(二三四)
年 五十四
孔明 「孔明」表示「很明亮」,因此字「孔明」與名「亮」相輔相成。
忠武 後世尊稱「諸葛武侯」。
02作者 27
目錄 基本資料 生平事蹟 成就 著作

生平 諸葛亮早年喪父,隨叔父諸葛玄避亂荊州。叔父去
事蹟
世後,於隆中隱居耕讀,並留心天下大事,曾以春
秋名相管仲、戰國名將樂毅自比,人稱「臥龍」。

以管仲、樂毅自比  管仲佐齊桓公成春秋第一位霸主。樂毅為燕昭王
率五國聯軍伐齊,攻破齊國七十餘城。諸葛亮以此二人自比,乃期許
自己資兼文武、佐主定亂,成為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臥龍  睡臥的龍,意指隱居或尚未嶄露頭角的賢才。《三國志》記載,徐
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並說:「諸葛孔明者,臥龍也。」
02作者 28
目錄 基本資料 生平事蹟 成就 著作

生平 東漢獻帝建安十二年(二○七)劉備三顧茅廬,諸葛
事蹟
亮為他分析天下大勢,提出著名的〈隆中對〉。隔年
在赤壁之戰中,助劉備與孫權合力大敗曹操,形成
天下三分的局面。

隆中對  主要的對策為「聯孫拒曹,占荊取益」。劉備向諸葛亮詢問天
下大勢,諸葛亮建議他:
1.先取荊州、益州作為根據地;2.改革內政、安撫邊境、積聚力量;3.結
好孫權,孤立曹操,形成鼎足之局;4.俟機北伐滅曹,興復漢室。
02作者 29
補充 三顧茅廬的三個版本
資料

一 三國志

二 三國演義

三 民間傳說

30
寫作 一、三國志
背景
劉備依附於荊州的劉表。他的兵力雖然最薄弱,但
也有同曹操爭天下的雄心,因此一方面整頓軍隊,
一方面留意搜羅人才。建安十二年(二○七),徐庶
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並要劉備屈尊親自拜訪。劉備
三顧茅廬,到第三次才見到諸葛亮。

31
寫作 二、三國演義
背景
前二次去拜訪,諸葛亮家中之人皆說諸葛亮外出
了。為表示渴望見到諸葛亮,劉備留下了一封信。
第三次劉備要再訪,關羽認為諸葛亮只是徒有虛
名,用不著親往拜謁。張飛則說:「今番不須哥哥去
,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

32
寫作 劉備制止他們,仍帶著他們前往。這次諸葛亮高臥
背景
未醒,劉備恭敬地站在臺階上等候,關、張則在門
外等候。待諸葛亮睡醒,才得以相見。

33
寫作 三、民間傳說
背景
第一次張飛帶一幫隨從,來到隆中,諸葛亮正在水
塘邊垂釣。張飛大聲吼道:「鼎鼎大名的劉皇叔
瞧得起你,想給你個一官半職,你快跟我走!」
諸葛亮忽然釣起一隻蝦子,並將蝦子丟回水塘,
說:「魚不上鉤蝦子到。」

34
寫作 張飛聽出話中有話,喝令左右要將他綁了,諸葛亮
背景
依然不動聲色。張飛忽然想到大哥是叫他來請人,
不是來抓人的,只好摸摸鼻子回去了。第二次由關
羽出馬,也碰到諸葛亮在釣魚。他對諸葛亮說:「劉
皇叔特意派我來以重金聘你出來做官,請你收下
吧!」

35
寫作 諸葛亮不久釣起一條小魚,他取下小魚丟回水塘
背景
,說:「大魚不來小魚來。」關羽見狀也只得怏怏而
回。劉備見諸葛亮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確
不是普通人,第三次便親自前來,對一再失禮當
面道歉,虛心向諸葛亮求教。諸葛亮見劉備態度
誠懇,終於答應出來輔佐他。

回課本頁 36
目錄 基本資料 生平事蹟 成就 著作

生平 蜀漢建立後(二二一),諸葛亮任丞相;劉備逝後,
事蹟
諸葛亮遵遺詔輔佐後主劉禪,受封武鄉侯。為興復
漢室,諸葛亮多次出師北伐,終因軍糧不繼、國力
懸殊,以致壯志難伸,積勞病逝於軍中。
看看更多他的
相關事蹟吧!
遺詔 皇帝臨死前頒布的命令。
不繼 中斷、不連續。
懸殊 相差很遠。
02作者 37
相關
事蹟

一 隆中耕讀 五 嚇跑司馬
二 娶妻娶賢 六 六出祁山
三 白帝託孤 七 子嗣忠烈
四 七擒孟獲 八 淡泊寧靜

38
相關 一、隆中耕讀
事蹟
諸葛亮兄弟在隆中結廬而居,一面躬耕而食,一
面博覽群書。加上此地環境清幽,且距離荊州首
府襄陽很近,使諸葛亮能結交師友,並洞悉天下
事。此時他與司馬徽、黃承彥、徐庶、馬良、龐統
等人時相往來,切磋學問,商議天下大事。

39
相關 二、娶妻娶賢
事蹟
襄陽名士黃承彥出身世家,學問淵博,性格豪爽。
他對諸葛亮說:「聽說你要找老婆,我有個女兒,
黃頭黑面,雖然醜,可是論才能卻和你相配。」諸
葛亮不假思索便答應了這門親事。

40
相關 其實,諸葛夫人雖不足以媲美江東二喬,但未必
事蹟
極醜,黃承彥的話只是謙詞,不可為據。由此事可
見,諸葛亮在容貌與才德之間,重才德輕容貌。日
後諸葛亮出仕蜀漢,經常出征,憂勞國事,諸葛夫
人勤勞節儉,善於持家,成就諸葛亮的廉能忠誠。

41
相關 三、白帝託孤
事蹟
劉備即帝位第二年,興兵伐吳,在夷陵之戰中遇
敗,隔年因病去世。臨終前他告訴諸葛亮:「君才
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
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流淚表達誓死
效忠,文中「臨崩寄臣以大事」即指此事。

42
相關 四、七擒孟獲
事蹟
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使北伐無後顧之憂,決定先
收服蜀國後方的南夷。其中以益州的孟獲最為強
大。諸葛亮考慮到只要孟獲歸服,南夷就不再是
後患,於是下令活捉孟獲。中間七次活捉孟獲,七
次放還,最後孟獲終於服輸。

43
相關 五、嚇跑司馬
事蹟
諸葛亮死於五丈原時,祕不發喪,長史楊儀依照
遺命,整頓軍隊進發漢中。司馬懿派兵追擊。蜀將
姜維此時下令擊鼓,做出有意正面迎敵的姿態。
司馬懿疑其中有詐,選擇退兵不敢進逼,蜀漢大
軍得以全身而退,入山谷後才為諸葛亮發喪。

44
相關 因司馬懿退兵之事,百姓認為司馬懿害怕諸葛亮
事蹟
,就編了一句諺語「死諸葛嚇跑生仲達」。這話傳
到司馬懿耳裡,司馬懿只好自嘲說:「吾能料生,
不能料死故也!」意即自己能預料活著的人,卻無
法預料已死的人。

45
相關 六、六出祁山
事蹟
諸葛亮平定南方後,在他逝世前七年間,與曹魏
的六次交戰,其中二次是從祁山出兵。諸葛亮最
後一次率軍北伐,屯兵五丈原,與魏軍相隔渭水
僵持百餘日,期間諸葛亮派人出使魏營,司馬懿
只問來使諸葛亮寢食與政事之事,未問軍事,

46
相關 使者回說諸葛亮睡得少、事情多,吃得也少,司馬
事蹟
懿聽了便對人說諸葛亮恐怕日子不久了。後以諸
葛亮確實因憂勞成疾,病死於營中。後以「六出祁
山拖老命」指人年老了還拚盡全力做事。

47
相關 七、子嗣忠烈
事蹟
諸葛亮子諸葛瞻,長書畫,記憶力強。諸葛亮逝後
,蜀人愛烏及烏,都對諸葛瞻十分喜愛。諸葛瞻三
十七歲時,率軍對抗魏將鄧艾的進攻,拒絕鄧艾
「若降者必表為琅邪王」的提議,與長子諸葛尚一
同力戰而亡。

48
相關 八、淡泊寧靜
事蹟
諸葛亮一生淡泊清簡,寧靜持志,並且也以這種
精神影響了蜀漢的晚輩。他曾在〈誡子書〉中說:
「夫君子之行也,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
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以此告誡兒子諸葛
瞻。

回課本頁 49
目錄 基本資料 生平事蹟 成就 著作

成就 諸葛亮主要成就在政治、軍事,不以文章顯名,但
他的作品語言樸實,情理真切,歷來頗受稱道。

02作者 50
目錄 基本資料 生平事蹟 成就 著作
可搭配:互動式迷你卷【出師表二選一】

著作 後人輯有《諸葛忠武侯文集》。

看看有哪些
吟詠諸葛亮的作品

01題解 51
補充 一、杜甫〈詠懷古跡〉之五
資料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52
補充 語譯:諸葛亮的英名永流傳在天地間,他的遺像顯示出大
資料
臣肅穆清高的風範。他為鼎足三分的局面,費心籌謀計劃
,他高超的人格,千萬年來,就像雲霄中的一隻鸞鳳舉翼
高翔。他在功業上的成就,幾乎和伊尹、呂尚不相上下;而
他沉著的指揮,使蕭何和曹參也為之遜色。時勢的變遷,
使蜀漢的福祚終究難以恢復,但他決心鞠躬盡瘁,勞碌地
處理一切軍務。

53
補充 二、杜甫〈蜀相〉
資料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54
補充 語譯:
資料
丞相的祠堂在哪裡呢?就在錦官城外柏樹繁茂的地方。綠
草映著臺階,徒自呈現出一片春色,黃鸝隔著濃密的樹葉
,兀自唱出好聽的聲音。當年劉備三顧茅廬,一次次地與
他商量安定天下的大計,兩代中間開國與輔佐,便全靠這
位老臣的一片忠誠。可惜他幾次出師沒有成功,便不幸自
己先死了,常使英雄們為他流下滿襟的熱淚。

55
補充 三、杜甫〈八陣圖〉
資料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語譯:諸葛亮的功業在三國時是最卓越,他排成著名的八
陣圖。儘管江水日夜奔流,八陣圖的石壘也依然沒有絲毫
轉動,但遺憾的是沒能勸阻劉備出兵吞吳。

56
補充 四、李商隱〈籌筆驛〉
資料
猿鳥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為護儲胥。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57
補充 語譯:
資料
猿猴和飛鳥似乎還在畏懼嚴明的軍令,風雲翻滾,似乎在
保護著那些藩籬柵欄。將軍徒然在此運籌帷幄,終究國主
還是乘坐傳車前去投降。真不愧有管仲樂毅般的才華,只
是關羽、張飛已死。即使有諸葛亮的才能又能怎麼樣呢?
往年在成都經過武侯祠,吟罷〈梁父吟〉,心中的悵恨久久
不息。

58
補充 五、隆中三顧堂聯
資料
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
六、成都武侯祠聯
義膽忠肝,六經以來二〈表〉;
託孤寄命,三代而後一人。

回課本頁 59
03 課文
60
課文段落 第1段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
第2段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第3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
第4段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 段旨︰分析天下形勢,點明蜀國處境;並期勉
第 後主廣開言路,以激勵士氣。
1 • 段析:概括分析天下大勢,並以先帝遺德激勵

後主。分別從正(宜)反(不宜)兩面加以勸諫。

03課文 62
1 段落選單 語譯 段旨/析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1.先帝 指蜀漢昭烈帝劉備。先,尊稱已去世的尊長。
2.中道崩殂  中途逝世。劉備於蜀漢章武二年(二二二)伐吳失敗,次年
病逝白帝城。崩,古稱帝王死亡。殂,音ㄘㄨˊ,死亡。
補注  《禮記.曲禮下》:「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
,庶人曰死。」
03課文 63
補充 語譯
資料
臣諸葛亮上奏:先帝開創基業還未完成,就中途逝
世。

回課本頁 64
1 段落選單 語譯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
言蜀漢處境之艱困,意在警醒後主應重視國家安危,
也。 並為下文諸項建議預作鋪墊。

天下三分  曹丕於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篡漢,國號魏,都洛陽。次年,
劉備據西蜀自立,國號漢,都成都。蜀立國八年後,孫權據江東自立,
國號吳,都建業(今南京市)。
3.益州 東漢州名,為當時蜀漢國土的主要部分,故借指蜀漢。
4.疲弊  困乏。弊,通「敝」。諸葛亮這次北伐曹魏,距劉備伐吳失利僅
五年,國家的人力、財力仍困乏。
5.此誠危急存亡之秋  這實在是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誠,實在。
秋,時候。 存亡 生存或滅亡。
03課文 65
補充 語譯
資料
現在天下分裂成三國,我們蜀漢又人力、物力困
乏,這實在是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

回課本頁 66
補充 音辨—亡
資料

ㄨㄤˊ 滅亡 危急存亡之秋。

通「無」,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
ㄨˊ
沒有 (《論語.子張》)

回課本頁 67
補充 義辨—秋
資料

時候 危急存亡之秋。

一年四季中
秋天。
的第三季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詩經.采葛》)

回課本頁 68
1 段落選單 語譯

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

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人人為國效命,以報先帝之恩。

侍衛之臣 指後主身邊的文臣和衛士。 9.陛下 臣民對皇帝的尊稱。臣民
6.內 指朝廷。 有事稟告皇帝,不敢直接上陳,
忠志之士 指盡忠報國的武將。 而請階下的侍衛代為轉達,故
7.忘身於外 在朝廷外捨命報效國家。 稱。陛,音ㄅㄧˋ,臺階。
外,泛指朝廷以外的各級政府和邊疆。 補注 這種敬稱為「以卑達尊」。
蓋 乃是。 其他用法尚有:殿下、麾下、閣
8.殊遇 特殊優厚的對待。 下、執事、左右等。
03課文 69
補充 語譯
資料
然而大小官員在朝廷之內努力不懈;忠誠堅貞的
外臣、將士在外捨命報效,這都是為了追念先帝
特殊優厚的對待,而想要報答於陛下您啊。

回課本頁 70
1 段落選單 語譯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
【建議1】廣開言路。 勸勉後主要廣開言路,發揚先帝的納諫精神。
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
勸勉後應對國家前途有信心,自重並察納忠言。
也。

10.開張聖聽  開擴聖上的見聞 13.妄自菲薄 隨意看輕自己。妄,輕率、


,意即廣泛聽取群臣意見。 隨意。菲薄,輕視。菲,音ㄈㄟˇ。
以 用以,表目的。 14.引喻失義 引用的例證不恰當。義,
11.光 發揚光大。 合宜、恰當。
12.恢弘 擴大。 以 因此、以致。
03課文 71
補充 語譯
資料
陛下實在應當廣泛聽取群臣意見,來發揚先帝的
遺德,並且擴大有抱負之人的士氣;不應當隨意看
輕自己,引用不恰當的例證,以致阻塞了忠臣進
諫的道路。

回課本頁 72
補充 義辨—開張
資料

開擴、開展 開張聖聽。

開始營業 新店開張。

回課本頁 73
補充 形辨—菲
資料

1.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2. 菲酌(謙指粗劣的酒餚)、菲儀
菲 ㄈㄟˇ 微薄
(謙指微薄的禮物)、價值不
菲。

雨雪綿密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范
的樣子 仲淹〈岳陽樓記〉)
霏 ㄈㄟ
日出而林霏開。
霧氣
(歐陽脩〈醉翁亭記〉)
74
補充 具有文采
資料 斐 ㄈㄟˇ 斐然成章。

毀謗、 誹謗(捏造事實,說人壞話,破壞
誹 ㄈㄟˇ
議論人非 別人的名譽)。
緋 ㄈㄟ 紅色 緋紅、緋聞。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扉 ㄈㄟ 門扇
(鄭愁予〈錯誤〉)
沒有根據
ㄈㄟ 流言蜚語、蜚短流長。
蜚 、不實的
ㄈㄟ 飛 蜚聲中外(揚名國內與國外)。
回課本頁 75
補充 引喻失義
資料
如引用西漢末年公孫述、東漢末年劉璋據守益州
皆失敗的史事,作為蜀漢無法恢復中原的例證。

76
補充 公孫述於王莽時,起兵據益州,自立為蜀王,後稱
資料
帝;但十幾年後便被漢光武帝消滅。劉璋為東漢末
年人,繼承父親劉焉任益州牧,但個性懦弱無謀,
為對付北方的張魯和曹操,向荊州的劉備求援;劉
備藉機反客為主,攻下成都,占有益州,奠立蜀漢
建國的基業。

回課本頁 77
1 2
1 訊息擷取
隨堂QA
諸葛亮於此提出的第一個諫言為何?又提醒後
主「不宜」做哪些事?
第一個諫言為「廣開言路」,並提醒後主不宜隨意
看輕自己、引喻失當,使得忠心的諫言遭到閉
塞。

03課文 78
1 2
2 文意推論
隨堂QA
根據文中所言,蜀國處境如何?

艱困但保有一絲希望。三分的天下中,蜀國先帝
中道崩殂,國勢疲弊,正是危急存亡之秋;不過
內外官員忠心盡責,願意為國效命,仍有奮起之
機。

03課文 79
• 段旨︰期勉後主秉公執法,賞罰分明,不可偏
第 私。
2 • 段析:由「宮中」、「府中」的一體性,說明賞罰

須公正的為政之道。並以老臣口吻,指出「宜」
與「不宜」之事,由正反兩面進行勸勉。

03課文 80
2 段落選單 語譯 段旨/析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建議2】秉公執法  錯綜(交錯語次)
囑咐後主對宮中、府中的官員一視同仁,不宜有差別待遇。

15.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指皇帝宮廷和丞相府在行政上都是一個整體
,應該有共同遵行的規範。
16.陟罰臧否 即「陟臧罰否」,賞功罰過。陟,音ㄓˋ,升遷、獎賞。臧,音
ㄗㄤ,善,此指功勞。否,音ㄆㄧˇ,惡,此指過失。
17.不宜異同 不應該有差別。異同,偏義複詞,偏指「異」。
03課文 81
補充 語譯
資料
皇帝宮廷和丞相府在行政上都是一個整體,應該
有共同遵行的規範。賞功罰過,不應有差別。

回課本頁 82
補充 形辨—陟
資料

陟 ㄓˋ 升遷、獎賞 陟罰臧否。

陡 ㄉㄡˇ 險峻 陡峭、陡坡。

回課本頁 83
補充 音辨—否
資料

ㄆㄧˇ 惡、壞、過失 陟罰臧否、否極泰來。

ㄈㄡˇ 不同意 否認、否定。

回課本頁 84
2 段落選單 語譯

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
①囑咐後主賞罰須無所偏私。
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
②《三國志.諸葛亮傳》:「(諸葛亮)科教嚴明,賞罰必信
異法也。 ,無惡不懲,無善不顯。」
昭 彰顯、顯揚。
18.作姦犯科 為非作歹,觸犯法 20.平明之理  公正嚴明的治理
令。姦,邪惡。科,法令。 原則。
付 交給。 偏私 偏袒徇私。
19.有司 主管的官吏。司,管理。 21.內外異法  宮廷內和丞相府
論 評定、判定。 中有不同的法制。
03課文 85
補充 語譯
資料
假使有為非作歹、觸犯法令的,或者盡忠職守、積
極行善的,就應該交給主管官吏,判定賞罰,來彰
顯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原則;不應心存偏私,導致
宮廷內和丞相府中有不同的法制。

回課本頁 86
3
3 訊息擷取
隨堂QA
諸葛亮於此提出的第二個諫言為何?他建議此
目標應如何具體施行?
第二個諫言為「秉公執法」,其具體的實行方法為
:交由負責的官員來論斷刑賞,以求公正。

03課文 87
• 段旨︰期勉後主親賢遠佞。
第 • 段析:前半段著墨於向後主闡明用人之道,並
3 推薦足以倚重的文武大臣。後半段進一步論述

「親賢臣」、「遠小人」的優劣得失,並藉先漢興
隆、後漢傾頹的歷史加以對比,作為其論證依
據。

03課文 88
3 段落選單 語譯 段旨/析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
【建議3】親賢遠佞。借先帝名義向後主推薦賢才。
,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錯綜(交錯語次)

22.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  23.志慮忠純  即「志忠慮純」,


指侍中郭攸之、費禕,黃門侍郎董 心志忠誠且謀事專一。
允。侍中、侍郎,都是皇帝左右的 是以 因此。
侍從官。禕,音ㄧ。 24.簡拔 選拔。簡,選擇。
良實 賢良篤實(的人)。 25.遺 留下。
03課文 89
補充 語譯
資料
侍中郭攸之、費禕和黃門侍郎董允等人,這些都
是賢良可靠的人,心志忠誠且謀事專一,因此先
帝選拔出來留給陛下您任用。

回課本頁 90
補充 義辨—遺
資料

1.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留下
2.不遺餘力。

遺漏 小學而大遺。(韓愈〈師說〉)

離開 遺世獨立。

亡失的東西 路不拾遺。

回課本頁 91
3 段落選單 語譯

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

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26.愚 為自稱的謙詞。
以為 認為。
悉 全、都。
27.咨 通「諮」,諮詢、詢問。
28.裨補闕漏  補救缺失和疏漏。裨,音ㄅㄧˋ,補救。闕,音ㄑㄩㄝ,通
「缺」。
03課文 92
補充 語譯
資料
臣認為宮中事務,不分大小,都先詢問他們的意
見再施行,一定能夠補救缺失和疏漏,帶來更多
的好處。

回課本頁 93
補充 形辨—裨
資料

裨 ㄅㄧˋ 補救 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睥睨(表示傲然輕視或不服
睥 ㄅㄧˋ 斜眼看人
氣的意思)。

灌溉用的蓄
埤 ㄆㄧˊ 埤塘、水埤。
水池
94
補充
資料 顰蹙(皺眉蹙額,形容神情
顰 ㄆㄧㄣˊ 皺眉
憂愁)、東施效顰。

縱橫捭闔(形容外交家使用
捭 ㄅㄞˇ 開啟 分化或拉攏的手段十分靈
活高明)。

稗官野史(指小說家及私家
稗 ㄅㄞˋ 卑賤、微小
撰述的雜史、傳記)。

婢 ㄅㄧˋ 丫頭 待婢。

回課本頁 95
3 段落選單 語譯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
錯綜(交錯語次)
,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29.性行淑均 即「性淑行均」,秉性善良,行事公正。淑,善。均,公正。
曉暢 精通、熟練。
30.試用 任用。試,此與「用」同義。
先帝稱之曰「能」  章武二年,劉備為報關羽之仇,出兵伐吳,反被擊
敗。此役向寵的軍隊敗而不亂,損傷最少,受到劉備嘉獎。
31.督 指中部督,統領宮廷禁衛部隊。
03課文 96
補充 語譯
資料
將軍向寵秉性善良,行事公正,又精通軍事,從前
先帝任用他,稱許他「能幹」,因此大家推舉他做
中部督。

回課本頁 97
3 段落選單 語譯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
意謂向寵精通軍事,且知人善任,值得舉薦。 借代
睦,優劣得所。 (軍隊)

32.行陣 隊伍行列,此指軍隊。行,音ㄏㄤˊ,行列。
33.優劣得所 按才能高低給予適當的職位,此指向寵知人善任。所,處
所,引申為職位。
03課文 98
補充 語譯
資料
臣認為軍中事務,都先和他商量,一定可以使軍
隊和睦,並能按才能高低給予適當的職位。

回課本頁 99
3 段落選單 語譯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
轉品(形→動)

映襯
,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轉品(形→動)

指出天下治亂興亡的關鍵在於用人,並暗示後主應以
後漢為鑑,做到「親賢遠佞」。

34.遠 音ㄩㄢˋ,作動詞用,疏遠。【101統測】
35.先漢  即西漢(前二○六—八)。下文的「後漢」則為東漢(二五—二二
○)。
36.所以 何以、為什麼。
03課文 100
補充 語譯
資料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為什麼興盛的原
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東漢為什麼衰敗的
緣由。

回課本頁 101
3 段落選單 語譯

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

於桓、靈也。

37.痛恨 痛心遺憾。恨,遺憾。
38.桓、靈 指東漢桓帝劉志、靈帝劉宏。皆荒淫無道,寵信宦官、外戚,
最終引發動搖國本的大亂。
03課文 102
補充 語譯
資料
先帝在世時,每次和臣談論到這事,沒有一次不
對東漢桓帝、靈帝的昏庸而痛心遺憾。

回課本頁 103
補充 桓、靈
資料

東漢末年往往幼主即位
,朝政受外戚把持,待
幼主年長,則依靠自己
寵信的宦官奪回大權。 太學生與士大夫抨擊宦官
亂政之事,爆發第一次黨
桓帝 桓帝幼時朝政為梁太后
錮之禍,相關人等被宦官
把持,後他重用五名宦 逮捕下獄。
官,借宦官之手清算梁
氏家族。這五名宦官因
功封侯,史稱五侯。
104
補充
士大夫抨擊此事,爆發第
資料 靈帝寵信十二名宦官,
二次黨錮之禍,數百人遭
將他們封為「十常侍」,
處死、流放。也導致張角組
並將朝中大權交給這些
靈帝 織太平道起義為亂,因以
人。他們橫徵暴斂,家
頭上黃巾為標誌,故稱「黃
族兄弟橫行鄉里,朝廷
巾起義」,可說是東漢覆滅
上下無人敢約束他們。
的導火線。

諸葛亮以桓、靈二帝為例,希望後主勿重蹈覆轍。然
劉禪 而劉禪在諸葛亮死後,也因寵信宦官黃皓,任他把
持朝政,朝中老臣無力阻攔,導致蜀國滅亡。
回課本頁 105
3 段落選單 語譯

侍中、尚書、長、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
承接前面的後漢殷鑑,再次推薦
,願陛下親之信之, 後主可親近的賢臣。並希望讓這
些忠臣可以獲得發揮。

39.侍中 指郭攸之、費禕。
40.尚書 指陳震。尚書是皇帝左右處理文書的機要人員。
41.長史 指張裔。長史為丞相府的幕僚長。長,音ㄓㄤˇ。
42.參軍 指蔣琬。參軍是丞相府的軍事參謀。
43.貞亮死節 忠貞信實,能為節義而死。亮,通「諒」,信實。
願 希望,表祈使語氣。
03課文 106
補充 語譯
資料
侍中郭攸之、費禕,尚書陳震、長史張裔、參軍蔣
琬,這些都是忠貞信實、能為節義而死的臣子,希
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

回課本頁 107
3 段落選單 語譯

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室 朝廷。
計日而待 數著日子等待,指為期不遠。
03課文 108
補充 語譯
資料
那麼漢朝復興的日子,很快就會到來了。

回課本頁 109
4 5
4 訊息擷取
隨堂QA
諸葛亮於此提出的第三個諫言為何?他是如何
佐證其論點?
第三個諫言為「親賢遠佞」,並以前、後漢及桓、
靈二帝的史事為鑑、提及先帝亦對此深感憾恨,
佐證並加強了此諫的分量。

03課文 110
4 5
5 訊息擷取
隨堂QA
諸葛亮認為宮中、營中之事,各要詢問誰?請說
明原因。
1. 宮中之事問郭攸之、費禕、董允,因為他們都
是賢良忠誠之人,且是先帝選拔出來、留給後
主的人才。
2. 營中之事問向寵,因為他行事公正、通曉軍事
,受先帝稱賞。

03課文 111
向上管理的智慧
任議門

「向上管理」指下屬主動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並
透過有效溝通以影響上司的決策與行動。當員工
與主管之間能夠建立有效、具信任感並注重承諾
的溝通模式,將可使工作事務的推展更順利,同
時提升組織的運作效益。

03課文 112
然而,「向上管理」並不是逢迎拍馬,而是視上司
任議門

的不同處事類型,正直合理地協助上司達成組織
目標。「向上管理」也不是事事對上司指手畫腳,
而是先透過嚴謹的自我管理,打理好自己所負責
的工作,培養出合作默契後,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進而成功地「向上管理」。

03課文 113
如果是你,你認為自己未來進入職場後,可以如
任議門

何「向上管理」呢?你希望能透過「向上管理」達
成什麼樣的工作目標呢?

03課文 114
• 段旨︰自述身世,表明以興復漢室為己任的決
第 心,並重申對後主砥礪君德的深切期許。
4

03課文 115
• 段析︰動之以情。先回顧自身多年來的經歷,
第 總述此次北伐原因及目的,申明「北定中原」的
4 決心。同時再次囑咐後主須諮諏善道、察納雅

言,與前文親賢納諫呼應,無處不體現其深情
厚意,及對蜀漢的一片忠心。

03課文 116
4 段落選單 語譯 段旨/析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
借代(平民)

自言不慕榮利,本無意於仕途。
求聞達於諸侯。

44.布衣 指平民。因古代平民不能穿絲織品,只能穿粗布衣服。
補注 近義詞:白衣、黔首、黎民。
45.躬耕 親自耕種。躬,親自。
46.南陽  漢郡名,今河南省南陽市。諸葛亮隱居的隆中,當時屬南陽
郡。
47.聞達 名聲顯達。聞,名聲。
03課文 117
補充 語譯
資料
臣本是一介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種維生,在亂世
中苟且保全性命,無意在諸侯間追求名聲顯達。

回課本頁 118
4 段落選單 語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
指劉備降低身分相訪。
之中,

以 因為。
48.卑鄙 出身低微,見識鄙陋,此為自謙之詞。 補注 今義指「人格惡
劣低下」。
49.猥自枉屈 指先帝委屈自己,屈尊就卑。猥,音ㄨㄟˇ,辱。自,自己,
指先帝。枉屈,降低身分。
猥  書信或奏議中常見的謙詞,用來表示對方做某事是委屈了自己或
降低了身分。有時也用「辱」、「枉」等字。
50.顧 拜訪。
03課文 119
補充 語譯
資料
先帝不因臣出身低微、見識鄙陋而嫌棄我,委屈
自己,降低身分,到草廬來拜訪了我三次,

回課本頁 120
補充 義辨—顧
資料

1.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拜訪、探訪
2.銘謝惠顧。

1.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歸有光〈項脊軒志〉)
看、張望 2.瞻顧遺跡,如在昨日。
(歸有光〈項脊軒志〉)
3.左顧右盼、相顧一笑。

121
補充
資料

關注、照應 奮不顧身、顧全大局。

勿動勿慮,去不復顧。
顧慮
(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反而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姪〉)

回課本頁 122
4 段落選單 語譯

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
轉化(擬物)

馳。 說明自己出仕的原因,是受先帝「三顧」
的誠意所感動,正可謂「士為知己者死」。

由是 因此。
51.感激 感動振奮。
許 答應。
52.驅馳 奔走效力。
補注 原用以指策馬奔走,此處將人當作馬來描述。
03課文 123
補充 語譯
資料
諮詢我當時的天下大事,臣因此感動振奮,於是
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力。

回課本頁 124
4 段落選單 語譯

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
對偶
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53.後值傾覆  後來遭遇失敗。指劉備在長坂坡被曹操所敗,退守夏口
之事。值,遇到。
54.爾來二十有一年 從那時到現在已二十一年了。爾來,從那時以來。
有,音ㄧㄡˋ,通「又」。
03課文 125
補充 語譯
資料
後來遭遇失敗,臣在軍事潰敗而情勢危急時接受
任命,從那時到現在已經二十一年了!

回課本頁 126
補充 後值傾覆
資料
建安十三年,荊州牧劉表病逝,其子劉琮即位後
投降曹操,諸葛亮建議劉備趁機攻打劉琮,但劉
備念劉表之情,向江陵撤退。曹操怕劉備占據江
陵劉表所儲備的軍糧,遂率輕騎追趕,在當陽長
坂坡追上劉備軍,劉備拋下妻兒,退守夏口。

回課本頁 127
補充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資料
長坂坡兵敗後,劉備派遣諸葛亮前往與孫權結盟
,孫權命周瑜、程普率數萬水軍與之結盟,與曹操
大戰於赤壁,此即為「赤壁之戰」,吳蜀聯軍大破
曹軍,焚燒其戰船,曹操率軍北歸,自此奠定天下
三分的局面。

回課本頁 128
4 段落選單 語譯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臨 將、當。
55.臨崩寄臣以大事 指劉備臨終託付諸葛亮輔佐劉禪的事。寄,託付。
03課文 129
補充 語譯
資料
先帝知道臣生性謹慎,所以臨終前把輔佐陛下的
重責交付給臣。

回課本頁 130
補充 義辨—以
資料

用 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
因此、以致
也。
因為 先帝不以臣卑鄙。

用以,表目的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依、按
(《孟子.梁惠王上》)
回課本頁 131
4 段落選單 語譯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
自言只有竭盡心力輔佐後主,完成先帝所託,才
之明, 不辜負先帝的知人之明。

56.夙夜憂嘆 從早到晚憂思感嘆。夙,音ㄙㄨˋ,早。
57.不效 無法完成、不能成功。效,此作動詞用,成功。
58.明 指知人之明。
03課文 132
補充 語譯
資料
自從接下遺命以來,臣從早到晚為政事憂思感嘆
,深怕無法完成受託的任務,以致辜負了先帝知
人之明。

回課本頁 133
4 段落選單 語譯

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
借代(蠻荒地區)

借代
足, 與第一段「益州疲弊」語意似有矛盾,這是因為兩
(軍隊裝備)
處論述的目的不同。
第一段用意在提醒後主要有危機意識、重視國家
安危,故以危言聳之;此處則用以強化後主對本
次出兵北伐的信心,故言準備已足。

59.五月渡瀘  諸葛亮率軍南征,五月時渡過瀘水,擒服孟獲,平定亂
事。瀘,即瀘水,今雅礱江下游。
60.不毛  即「不毛之地」,不生草木的地方,此指蠻荒地區。毛,草木、
農作。
兵甲 兵器和盔甲,此指軍隊裝備。
03課文 134
補充 語譯
資料
因此在五月時帶兵渡過瀘水,深入蠻荒地區。如
今南方已經安定,軍備已經充足,

回課本頁 135
補充 五月渡瀘
資料
諸葛亮思考欲北伐,需確保後方無患,所以要先
解決南夷的威脅,建興三年(二二五),諸葛亮出
兵南夷,攻殺雍闓,孟獲被擒,南方局勢平定。

回課本頁 136
4 段落選單 語譯

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
轉化(擬物)
,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①表示北伐的決心。
②「興復漢室」為先帝未竟之業,也是諸葛亮一直以來的目標。與前
文「漢室之隆」及後文「討賊興復」呼應。
61.庶竭駑鈍  希望能竭盡低劣的才能。庶,希望。駑鈍,才能低劣,此
為自謙之詞。駑,音ㄋㄨˊ,劣馬。鈍,不鋒利。
62.攘除姦凶  剷除奸邪凶惡的人,此指消滅曹魏。攘,音ㄖㄤˊ,消滅、
剷除。
63.舊都 指東漢首都洛陽。
03課文 137
補充 語譯
資料
應當犒賞慰勞辛苦的軍隊帶領他們出師,北伐收
復中原,希望能竭盡臣低劣的才能,剷除奸邪凶
惡的曹魏政權,興復漢朝的天下,回到舊都洛陽。

回課本頁 138
補充 形辨—駑
資料

1.庶竭駑鈍,攘除姦凶。
駑 ㄋㄨˊ 劣馬 2.弊車駑馬(破車劣馬,形
容生活儉樸)。

孥 ㄋㄨˊ 兒女 妻孥。

努 ㄋㄨˇ 勤勉、盡力 努力。

139
補充
資料

劍拔弩張、強弩之末(比
用機械力量發
弩 ㄋㄨˇ 喻原本強大的力量已經衰
射的硬弓
竭,不能再發揮效用)。

貯藏錢財的府
帑 ㄊㄤˇ 庫、國有錢 公帑。
財、公款

回課本頁 140
補充 形辨—攘
資料
1.攘除姦凶,興復漢室。
消滅、剷除
攘 ㄖㄤˊ 2.尊王攘夷、安內攘外。
擾亂 擾攘、熙來攘往。
祈求驅除災殃
禳 ㄖㄤˊ 祈禳、禳災。
的祭祀儀式
瓜、果內部可
瓤 ㄖㄤˊ 瓜瓤、松瓤(松仁)。
食的部分
嚷 ㄖㄤˇ 喧鬧、喊叫 吵嚷、喧嚷。
回課本頁 141
4 段落選單 語譯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

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64.所以 用來,表示憑藉。
65.斟酌損益  衡量事理而予以革除或興辦。斟酌,音ㄓㄣ ㄓㄨㄛˊ,將
酒適量注入杯中,引申為衡量、考慮取捨。損,減少,此指革除。益,增
加,此指興辦。
補注 一說:損害與利益,即得失。
則 是、乃。
03課文 142
補充 語譯
資料
這是臣用來報答先帝和效忠陛下所應盡的職責本
分。至於衡量事理而予以革除或興辦,竭盡心力
進諫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責任
了。

回課本頁 143
4 段落選單 語譯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
名 動

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
表示自己願承擔北伐成敗之責。
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朝臣也需各盡己任,輔佐國政。
66.效 功效,引申為任務之意。
(不)效 收效、成功。
67.慢 怠慢、疏忽。
68.以彰其咎 用來表明他們的過失。咎,音ㄐㄧㄡˋ,過失。
03課文 144
補充 語譯
資料
希望陛下把討伐奸賊、復興漢室的任務交付給臣;
如果不成功,就定臣的罪,來告慰先帝在天之靈。
如果沒有進諫足以增進君德的嘉言,那就責備郭
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怠慢,以表明他們的過
失。

回課本頁 145
補充 義辨—效
資料

收效、成功 不效,則治臣之罪。

任務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其粗效於障風護物之間。
發揮作用
(宋應星〈殺青緒言〉)

模仿 上行下效。

奉獻 效勞、效忠。
回課本頁 146
補充 形辨—咎
資料

咎 ㄐㄧㄡˋ 罪過、過失 以彰其咎、引咎辭職。

日影、日光, 繼晷以襄事。
晷 ㄍㄨㄟˇ
引申為白晝 (宋應星〈膏液緒言〉)

疚 ㄐㄧㄡˋ 慚愧、後悔 內疚。

究 ㄐㄧㄡˋ 追究、探尋 追根究柢。


回課本頁 147
4 段落選單 語譯

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
後主也要自我省察,廣開言路,莫忘先帝遺志。
先帝遺詔。

69.自課 自我省察。課,考察。
70.諮諏善道 訪求治國的良策。諏,音ㄗㄡ,詢問。【103統測】
71.察納雅言 明察接納正直的言論。雅,正。
72.先帝遺詔  指劉備臨終前對劉禪的遺囑:「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
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補注 劉備也要劉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03課文 148
補充 語譯
資料
陛下也應當自我省察,並進一步訪求治國的良策
,明察接納正直的言論,以深切追念先帝的遺詔。

回課本頁 149
4 段落選單 語譯

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
因將出征遠離而感傷至極,思緒混亂。
所云。

勝 盡。
73.當 即將、就要。
74.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寫此表時感傷至極,不知道自己寫了些什麼。
臨,面對。
涕泣 流淚哭泣。
不知所云  本指感傷激動之下,不清楚自己所表達的內容。後多用於
指作文或說話空洞紊亂,使人不了解其意。
03課文 150
補充 語譯
資料
臣蒙受大恩,有著不盡的感激。現在即將遠離陛
下出征,寫此表時感傷至極不覺流下淚來,不知
道自己寫了些什麼。

回課本頁 151
6 7 8 9
6 訊息擷取
隨堂QA
諸葛亮自述是因為何事因此他決定為先帝效
力?
諸葛亮原耕讀於鄉野,因劉備三顧茅廬、向他詢
問當世之策而受劉備感動,因此決定為先帝效
力。

03課文 152
6 7 8 9
7 訊息擷取
隨堂QA
諸葛亮以什麼為目標,當作他「報先帝而忠陛下
之職分」?
諸葛亮以消滅曹魏、「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為其
畢生之目標。

03課文 153
6 7 8 9
8 訊息擷取
隨堂QA
諸葛亮在北伐前先完成何種任務?目的為何?

1. 諸葛亮先平定南方的勢力,並備妥充足的軍
備。
2. 平定南方是為了在北伐時能無後顧之憂,而備
妥軍備則是做好北伐的準備。

03課文 154
6 7 8 9
9 文意推論
隨堂QA
文末諸葛亮自云「臨表涕泣,不知所云」的理由為
何?
1. 北伐之師出兵在即,將要遠離而感傷至極。
2. 身負統領蜀漢大軍之責,不可不發,但又心繫
後主無法好好治理國事,深切憂慮而擔心。

03課文 155
04 賞析
156
諸葛亮北伐前,擔心自己離開國都後,後主被小人
包圍,國家陷入混亂,故上奏此表申明北伐的信念
,更對後主多所勸諫、叮囑,希望國事安定、後方
無憂。全文具有以下特色:

04賞析 157
一、主次分明,結構嚴謹:
本文有主副二線,主線分析情勢,曉之以理,副線
抒懷明志,動之以情,二線在最後一段結合,並以
抒情的方式收束全文。

04賞析 158
作為主線的說理部分,第一段首先分析當前局勢,
以警醒後主要有所作為,接著勸勉他「廣開言路」,
君臣一心才能使國家安定。第二、三段則交代後主
要「秉公執法」、「親賢遠佞」,並推薦可請益的官員
,提供後主親近諮詢。

04賞析 159
第四段轉入副線,敘寫先帝的知遇與託付,強調北
定中原、興復漢室的壯志,更表白大半生對蜀漢及
劉備父子的公忠和私誼;段末重申自己「出師」之
任與後主「納諫」之勉,最後直接抒情,收束於「臨
表涕泣,不知所云」的感淒之中。

04賞析 160
主副二線分明,又相輔相成,足見文章思路清晰、
結構嚴謹。

04賞析 161
二、語言樸實,情感真摯:
本文十三次提及「先帝」,處處不忘先帝的遺德、遺
詔,充分展現為酬知己、鞠躬盡瘁的精神;而七次
提到「陛下」,則處處為後主的威望著想,表現出對
蜀漢的忠誠和對後主的厚望。

04賞析 162
可搭配:互動式迷你卷【彬彬有禮】、【開張聖聽】

文中並以「宜」與「不宜」的告誡語氣,表達憂深責
切的「老臣心」。全文語言樸實,情理兼備,字裡行
間流露的真心誠意,令人動容,故有「讀諸葛孔明
〈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的評價。

更多課文鑑賞
在這裡!
04賞析 163
課文 一、內容分析
鑑賞

1 分析情勢,曉之以理

2 表明心志,動之以情

164
課文 1.分析情勢,曉之以理
鑑賞
第一部分開頭便陳說眼前危機,以「存亡之秋」警
示後主,讓他明白情勢嚴峻。但同時也要讓後主
感到國家仍有可為,下文便以文武百官盡忠職守
安撫劉禪,並勉勵他不要妄自菲薄,順勢帶出建
議之一「廣開言路」,期後主先打開進言之路。

165
課文 第二段提出第二項建議,希望後主「秉公執法」,
鑑賞
不得因自己的私心而賞罰不公。接下來便分別就
「宮中」、「營中」兩端,明示可親之賢臣、可問之良
將,要劉禪不分國事大小,「悉以咨之」;所謂「開
張聖聽」,「聽」的便是郭攸之、向寵等人的良言,
才能「昭平明之理」,

166
課文 並藉此點出第三項建議,希望後主能夠「親賢遠
鑑賞
佞」,並引用西漢及東漢史事以古鑑今,西漢正因
親賢遠佞才得以興盛,東漢則是親佞遠賢才會傾
覆。諸葛亮特別強調希望後主能親之信之這批貞
亮之士,如此政局必然穩固,漢室興隆也就指日
可待。

167
課文 諸葛亮在文中所提到的人,多數是和他一樣是先
鑑賞
主時代一同創業的舊臣,也是「蓋追先帝之殊遇,
欲報之於陛下」的一群人。諸葛亮反覆提到先帝,
並強調這些人的賢能,含意就是希望劉禪明白舉
國上下終極目標是恢復漢室,具體作法是效法先
主,沿用舊臣舊規,讓朝政不因皇帝換人而動盪。

168
課文 2.表明心志,動之以情
鑑賞
第二部分,諸葛亮由理性直諫轉為感性的自陳心
跡。寫因先帝知遇而感激驅馳,二十一年如一日;
表白今後也將一本初衷,為主效力,安頓好後方
後,諸葛亮便報告上表主要目的:揮軍中原,誓師
北伐。

169
課文 末段重申「出師」之責任與承擔,並再次勸勉後主
鑑賞
「納諫」,綰合前文,明確指出內政安穩與北伐順
利的必然關係。

170
課文 從「分析情勢,曉之以理」到「表明心志,動之以
鑑賞
情」,諸葛亮寬嚴並濟,逐步引導劉禪接受教誨,
一層一層地鋪墊,最後逼出「興復漢室」的最終目
標。諸葛亮負責討賊興復、劉禪則要諮諏善道、察
納雅言,內外一體、君臣一心,北伐才能順利成
功。

171
課文 〈出師表〉全文六百多字,先後十三次提及「先帝」
鑑賞
,時時不忘先帝創業、遺德、殊遇、遺詔,真誠地
抒發竭智盡忠以酬知己的至情。又七次提到「陛
下」,對後主諄諄叮囑,為其威望處處設想,殷切
地表現「欲報先帝於陛下」的忠貞之心。

172
課文 「謹慎」是諸葛亮性格上最大的特點;出師表一文
鑑賞
從說理先後、敘事脈絡到用字遣詞,無不體現「謹
慎」的精神。表文中屢屢出現的「宜」與「不宜」,絕
非失手,而是有意為之的告誡之語,充分反映諸
葛亮希望劉禪能秉持國家的一貫方略,大家一起
來完成先帝的遺命。

173
課文 文末「臨表涕泣,不知所云」的直接抒情,則是為
鑑賞
「宜」與「不宜」婉言解釋。諸葛亮何嘗不知這種告
誡口吻踰越君臣之禮?只是這一切都是為了「盡
忠」而不得不然的直言。

174
課文 二、寫作特色
鑑賞

1 主次分明,先後有序

2 言辭懇切,不卑不亢

175
課文 1.主次分明,先後有序
鑑賞

主 第一、二、三段:導之以理,而理中有情
線 勸諫廣開言路、秉公執法、親賢遠佞
抒情收
束全文
副 第四段:動之以情,而情寄於敘
線 表明心志,策勵自我

176
課文 說理層次上,目的既為勸諫,因而先談「廣開言
鑑賞
路」,才能續言「秉公執法」、「親賢遠佞」。「親賢遠
佞」又是諫言核心,「秉公執法」則是施政關鍵。若
宮中府中執法不一,「小人」便可能從中鑽營;若能
親信先帝簡拔的侍衛之臣、忠志之士,便可「遠
佞」,昭「平明之理」。

177
課文 為了具體說明「親賢遠佞」的重要,取殷鑑不遠的
鑑賞
先漢興隆、後漢傾頹為例,淺顯易懂,並以先帝的
痛惜,告誡後主萬不可重蹈覆轍,最後以「漢室之
隆,可計日而待」鼓勵後主,正向思考、積極努力。
勸諫中抱以期許,以增進說服之效。

178
課文 後半由理轉情、由人及己,自陳多年經營,為酬先
鑑賞
帝之知遇。再由敘而誓,點明上表目的。最後提醒
後主「諮諏善道,察納雅言」,再次呼應前文親賢
納諫之言;表明以興復漢室為己任,呼應前段誓言
出師的準備、意志與決心;末了重申告誡。全篇結
構嚴整,思路縝密,邏輯分明。

179
課文 2.言辭懇切,不卑不亢
鑑賞
〈出師表〉原來只是出師上告的應用文書,因其言
辭懇切真摯,早已超越奏議形式,成為至情至性
的文學作品。

180
課文 由於身分特殊,諸葛亮的措辭必須敬慎,卻也不
鑑賞
能失之屈卑。有君臣之分,過度的訓斥便是僭越
失禮;有受託之責,便不得不硬起心腸直言極諫,
有所叮囑。撇除形式需要、內容訴求,諸葛亮緊扣
「忠」字,以對先帝、對蜀漢的忠誠,調和不得不然
的說理與告誡。

181
課文 時至今日,我們仍不難從字裡行間撫觸到一顆躍
鑑賞
動不已的「老臣心」。

回課本頁 182
10 11
10 章法結構
隨堂QA
本文巧妙結合了說理與抒情兩大主題,分析這樣
的寫法在勸諫說理時有何效果?
1. 帶入自身感情,可使道理不會過於生硬死板,
更容易取得聆聽者的共鳴與認同。
2. 軟化勸諫語氣,使聆聽者不會過於反彈逃避。
3. 加強諫言力度,以情感內涵深化論述的份量。

03課文 183
10 11
11 章法結構
隨堂QA
諸葛亮在表中稱引「先帝」十三次,這樣做的用意
是什麼?
1. 顯示他對先帝的忠心,並感念先帝的知遇,同
時也藉由諸多敘及先帝之事,表明了自己與先
帝關係深厚。
2. 彰顯先帝知人善任之明,強調朝中良臣皆先帝
所選拔,希望後主愛惜重用。

04賞析 184
10 11
11 章法結構
隨堂QA
諸葛亮在表中稱引「先帝」十三次,這樣做的用意
是什麼?
3. 期許後主能以先帝行事為榜樣,任賢納諫,振
作圖強。
4. 以「深追先帝遺詔」勸勉後主,期能完成興復漢
室之大業。
5. 以父子親情感動後主。

04賞析 185
05 結構表
請見隨身讀

186
廣開 警醒:危急存亡之秋
言路 激勵:君臣戮力同心

說 秉公 原則:內外刑賞一致
勸勉後主
表白老臣忠心

理 執法 用意:以昭平明之理 開張聖聽
〈出師表〉

親賢 鑑古:影響國祚興隆或傾頹

遠佞 知今:推舉文臣武將供諮詢

寄 抒懷:感激知遇,捨命驅馳 自許興復
情 明志:安定南方,北伐中原 漢室之志

187
06問題討論
188
Q
諸葛亮在文中透過懇切真摯的言詞,充分表露對

1
蜀漢的一片忠心。請根據諸葛亮所提自身經歷,說
明他對蜀漢忠心耿耿、鞠躬盡瘁的原因為何。

06問題討論 189
諸葛亮早年隱居在南陽,沒有名利,但劉備仍願意
親自前去草屋拜訪他三次,展現極為深厚的誠意,
因此諸葛亮為了回報劉備的知遇之恩,而終其一
生對蜀漢忠心耿耿,傾盡全力施展自身才能。

06問題討論 190
Q
本文為臣下進呈君上的奏表,因此表達想法時必

2
須掌握應用文的「謙遜原則」;然而行文之間又有
不採「謙遜原則」之處。請舉出文中「謙遜」與「不謙
遜」處,並說明諸葛亮如此行文的用意為何。

06問題討論 191
1. 「臣本布衣」→謙稱出身卑微。
2. 「苟全亂世」→謙稱志業不高。
3. 「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謙遜處 →謙稱自己才能平庸,先帝紆尊降貴。
4. 「遂許先帝以驅馳」
→謙稱願如馬般為先帝奔走效力。
5. 「庶竭駑鈍」→謙稱才能低劣。

06問題討論 192
1.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
→說明自己名聲在外。
2.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不謙遜 →說明自己臨危受任之才。
處 3.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說明自己有安邦定國之能。
4. 「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說明自己有復興大業之能。

06問題討論 193
奏表乃臣下進呈國君的上行文書,「謙遜」是必然
的原則。但因諸葛亮除了是先帝託孤的受命大臣
,更是扶持蜀漢江山的父執長輩,憂慮深重不免
行文
勸諫殷切,文中出現的不謙遜處,乃是反映北伐
用意
出師在即,而國主昏庸懦弱,諸葛亮須彰顯個人
才幹表達自己能承擔北伐重任,並重述先帝遺願
,才能讓劉禪依循奉行。

06問題討論 194
Q
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諸葛亮躬耕十年,等待明主

3
,最後選擇了劉備。若以現代生涯規劃的觀點來看
,你認為像曹魏一樣根基穩固的大公司(甲),以及
如蜀漢一般處於草創期的小公司(乙),對於個人職
涯發展分別有什麼樣的利弊影響?

06問題討論 195
06問題討論 196
(請同學自由發揮)

06問題討論 197
07延伸學習
198
1 諸葛亮此次北伐的後續
2 謙詞與敬詞
3 數字的虛實
4 出自出師表的成語
4 蜀漢人物相關成語
6 延伸思考—影片欣賞
199
1 單元選單

諸葛亮此次北伐的後續

07延伸學習 200
1 單元選單

此次北伐諸葛亮派趙雲聲東擊西,貌似要從斜谷
道北攻,而實際上諸葛亮率軍從祁山進攻,一開
始頗有贏面,收服諸郡,但魏主曹叡冷靜指揮,魏
軍老練。

07延伸學習 201
1 單元選單

而最關鍵的蜀漢大將馬謖,應守住關鍵的街亭,
但他違反諸葛亮的調度,遠離水源,選了山頭紮
營,結果被魏將張郃包圍,阻斷山上用水,馬謖的
軍隊潰敗。諸葛亮退回漢中,認為用人不當才導
致失敗,除了斬馬謖外,自請降職為右將軍。

07延伸學習 202
2 單元選單

謙詞與敬詞

07延伸學習 203
2 單元選單

一、謙詞

1.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

2.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駑鈍 庶竭駑鈍,攘除姦凶。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左
寡人
傳.燭之武退秦師》)
07延伸學習 204
2 單元選單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僕自到九江,已涉三載。

(白居易〈與元微之書〉)
惟仁惟孝,義勇奉公,以發揚種性;此則不佞之幟
不佞
也。(連橫〈臺灣通史序〉)
在下倒有一個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
在下
(吳敬梓〈范進中舉〉)
我小老這一雙眼睛卻是認得人的!
小老
(吳敬梓〈范進中舉〉)
07延伸學習 205
2 單元選單

二、敬詞
陛下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
殿下
(丘遲〈與陳伯之書〉)
1.遲頓首陳將軍足下:無恙,幸甚!幸甚!
(丘遲〈與陳伯之書〉)
足下
2.微之,微之,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
(白居易〈與元微之書〉)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執事
(《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07延伸學習 206
3 單元選單

數字的虛實

07延伸學習 207
3 單元選單

1.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2. 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3. 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
實指
(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4.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左傳.曹劌論戰》)

1. 政通人和,百廢俱興。(范仲淹〈岳陽樓記〉)
2.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虛指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三折肱,知為良醫。(《左傳.定公十三年》)
07延伸學習 208
4 單元選單

出自出師表的成語

07延伸學習 209
4 單元選單

近義 自輕自賤、自暴自棄
妄自菲薄
反義 妄自尊大、目空一切、不可一世
近義 賞善罰惡、懲惡勸善
陟罰臧否
反義 賞罰不明、棄善取惡
近義 為非作歹、違法亂紀
作姦犯科
反義 奉公守法、循規蹈矩
近義 指日可待、不日可待
計日而待
反義 曠日廢時、遙遙無期
07延伸學習 210
4 單元選單

近義 禮賢下士、吐哺握髮、求賢若渴
三顧茅廬 明珠暗投(珍貴的東西落到不懂賞識
反義
的人手裡,比喻人才不受重視)
從善如流、博採眾議、虛懷若谷、虛
近義
察納雅言 己以聽
反義 師心自用、剛愎自用
不著邊際、語無倫次、詞不達意、雜
近義
亂無章
不知所云
一語中的、鞭辟入裡、曲盡人情、頭
反義
頭是道、有條不紊
07延伸學習 211
5 單元選單

蜀漢人物相關成語

07延伸學習 212
5 單元選單

比喻人因留戀異地而不想返回故鄉。或
釋義
形容快樂得忘了歸去。
樂不思蜀 蜀亡後,劉禪移居洛陽,封安樂公。司馬
出處 昭曾問劉禪是否想念蜀國,劉禪回答:
「此間樂,不思蜀。」
比喻得到志同道合的人或適合於自己發
釋義
展的環境。
如魚得水 關羽、張飛不滿諸葛亮較晚加入陣營,
出處 卻與劉備交情深厚。劉備解釋:「孤之有
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07延伸學習 213
5 單元選單

釋義 比喻利用巧言掩飾真情。
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
聞雷失箸 與操耳。」劉備當時正在吃飯,擔心曹操
出處
猜忌他,嚇得掉了筷子,恰巧正逢雷雨,
劉備乃託言是因打雷受到驚嚇。
自嘆久處安逸,壯志未酬,虛度光陰。髀
釋義
,大腿。
劉備投靠荊州牧劉表期間,久居荊州,
髀肉復生
曾感慨:「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
出處
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
,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07延伸學習 214
5 單元選單

軍隊放倒旌旗,停止戰鼓。形容不露行
釋義
蹤。亦比喻事情中斷或聲勢減弱。

偃旗息鼓 蜀、魏交戰於斜谷,趙雲率數十騎,卻碰
上曹軍主力,只好且戰且走退回軍營,
出處
並下令「大開門,偃旗息鼓」,讓曹操懷
疑有埋伏而退兵。
釋義 形容膽量極大,勇猛無比。

一身是膽 續上則,隔天早晨劉備前來,到趙雲營
出處 部視察昨日戰況,讚嘆:「子龍一身都是
膽也!」
07延伸學習 215
5 單元選單

釋義 意謂恭謹戒慎,不辭勞病地貢獻心力。
鞠躬盡瘁 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
出處
後已。」
本指諸葛亮初次走出隱居之地,輔佐劉
釋義
備用兵。後比喻初入社會,缺乏歷練。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初仕劉備,在博
初出茅廬 望坡之戰中設下埋伏,以火攻大敗曹軍
出處 ,詩贊:「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
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
功!」
07延伸學習 216
5 單元選單

釋義 單獨一人攜刀前往赴會。比喻膽大。

《三國演義》中,吳國派魯肅找關羽談判
,要求歸還荊州,本打算趁機殺害關羽,
單刀赴會
未料卻被關羽單人持刀,挾持魯肅為人
出處
質,安然退去。詩贊:「藐視吳臣若小兒,
單刀赴會敢平欺?當年一段英雄氣,尤
勝相如在澠池。」

07延伸學習 217
6 單元選單

延伸思考—影片欣賞

07延伸學習 218
6 單元選單

• 【好葉】5步有邏輯地說服人 
      —5分鐘教你怎樣說服人—

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07延伸學習 219


Q 訊息擷取

簡述「黃金五步法」的步驟具體為何?

07延伸學習 220
1. 引起重視:利用幽默、驚人的事例、糟糕的數據
或吸引人的故事,來吸引他人「加入」主題。
2. 設立需求:告訴聽眾不改變的後果,造成不安
和不舒服,使聽眾產生想要改變的想法。
3. 滿足需要:介紹、說明並論證自己提出的解決
方案,使聽眾理解。

07延伸學習 221
4. 展望未來:將使用方案的正面例證與未使用方
案的負面後果對比,強化聽眾「需求的欲望」。
5. 呼籲行動:提供聽眾在聽完自己的論述之後可
完成的行動或任務,防止論點被遺忘。

07延伸學習 222
Q 文意推論

分析〈出師表〉一文,於諸葛亮說服勸諫後主的過

2
程中,與「黃金五步法」有何相通之處?

07延伸學習 223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 透過糟糕的局勢來
1
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引起重視」。

暗示滅亡的後果來
2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設立需求」。

「開張聖聽」、「陟罰臧否,不宜異 提出諫言以「滿足
3
同」、「親賢臣,遠小人」 需要」

07延伸學習 224
「痛恨於桓、靈」、「漢室之隆,可 透 過 對 比「展 望 未
4
計日而待」 來」。

「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悉以 實際推薦可用人才
5
咨之」、「將軍向寵……悉以咨之」 以「呼籲行動」。

07延伸學習 225
08
測驗與練習
226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基礎 1. ( )下列各組「 」中的字,何者字音相同?
測驗 C
A. 中道崩「殂」/越「俎」代庖 越俎代庖:
ㄘㄨˊ ㄗㄨˇ 比喻逾越職分代人做事。

B. 「猥」自枉屈/相互依「偎」
ㄨㄟˇ ㄨㄟ

C. 妄自「菲」薄/「斐」然成章
ㄈㄟˇ ㄈㄟˇ

D. 「陟」罰臧否/「涉」世未深
ㄓˋ ㄕㄜˋ

08測驗與練習 227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基礎 2. ( )下列選項中的文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測驗 B
A. 國家動盪,治安敗壞,致使民生凋蔽,百姓的生活陷於
水深火熱中 弊(敝)

B. 經過再三斟酌與反覆考量,他終於下定決心,進入這間
大公司任職

C. 這個作姦犯苛的盜匪終於被捕,接受審判入獄服刑,可
謂難逃法網
D. 放任孩童在公共場合奔跑喧譁,造成他人困擾,父母實
在難辭其究 咎
08測驗與練習 228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基礎 3. ( )下列「 」中的詞語,何者運用恰當?
測驗 A
A. 這間公司的主管為人正直磊落,對屬下「陟罰臧否」從
無偏私 賞功罰過。

B. 他缺乏仔細考據的態度,做研究總是「不求聞達」,為人
詬病 不求名聲顯達。與做研究不仔細的文意不符,
應改為「不求甚解」。
C. 離鄉多年後重返故土,卻發現此處已沒有自己的「不毛
之地」 不生草木的地方,此指蠻荒地區。與返鄉後發現無處
容身的文意不符,應改為「容身之地」。
D. 這位大師的思想深具內涵,「不知所云」,每場演講都一
位難求 不知道自己寫了些什麼。與演講有內涵的文意不符,
應改為「滿腹經綸」。
08測驗與練習 229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基礎 4. ( )亮寶與朋友蒐集了三國人物相關詩詞,藉由討論遙
測驗
想三國豪傑的英姿。請根據以下對話,選出「 」中文句
分析的正確研判:

亮寶:劉備志在恢復漢業,「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
即使兒子不肖,也澆不熄他的壯志。 諸葛亮

小瑜:曹操可謂「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出身尊貴
,未曾經歷父輩開疆拓土的艱辛。 孫權
老曹:我最欽佩「馬騎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龍出五關」的關
羽,他不僅武勇,更是忠於蜀國。 關羽
08測驗與練習 230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基礎 4. ( )
測驗 D
亮寶 小瑜 老曹
錯誤。此句評斷 錯誤。此句評斷
A 正確
的是孫權 的是張飛
錯誤。此句評斷
B 正確 正確
的是呂布
錯誤。此句評斷
C 正確 正確
的是諸葛亮
錯誤。此句評斷 錯誤。此句評斷
D 正確
的是諸葛亮 的是孫權
08測驗與練習 231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題幹所述為借代法
基礎 5. ( )語文中有一種以其他的詞語替代常用詞語的寫作
測驗 D
技巧,如以「布衣」來指稱平民。下列「 」中的詞語,何
者也使用此種技巧?
A.聖上的見聞,未使用借代
A.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B. 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
詔 正直的言論,未使用借代
C.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
純 賢良篤實之人,未使用借代
D.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
得所 隊伍行列,借指軍隊
08測驗與練習 232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基礎 6. ( )古代大臣向君王陳述意見時,常使用自謙詞以降低
測驗 C
姿態。下列文句中,何者展現此「謙遜原則」?

A.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
指出侍中等人都是忠心耿耿的臣子,並未使用謙詞。
B. 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此為諸葛亮表明自己感傷至極,並未使用謙詞,或降低姿態。
C.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諸葛亮謙稱自己才能平庸,劉備來訪為紆尊降貴,符合謙遜原則。

D. 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諸葛亮說明自己有臨危受任之才,不符合謙遜原則。
08測驗與練習 233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基礎 7. ( )諸葛亮向後主提出「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
測驗
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有什麼
用意?

08測驗與練習 234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基礎 7. ( )
測驗 D
A. 勉勵後主即便國勢終將衰頹,仍應仿效先漢任用賢才,
奮力一搏
B. 勸告後主無論是否親賢遠佞,兩漢皆已屬往事,蜀國應
開闢新局
C. 藉由後漢桓、靈二帝親近小人之事,委婉表達自己對後
主的失望
D. 提醒後主天下興亡的關鍵在於用人,並暗示後主應以
後漢為借鑑 先漢因為親賢遠佞而國勢昌盛,後漢則反之,顯示
國家治亂興衰的關鍵在於用人,藉此提醒後主應任
用賢良之士。
08測驗與練習 235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基礎 8. ( )根據以下諸葛亮的自述,可知他決定出仕的原因為
測驗
何?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
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08測驗與練習 236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基礎 8. ( )
測驗 B
A. 為成就先帝之德及自己的名聲而出仕,希望日後能名
留青史 諸葛亮決定出仕是為報先帝知遇之恩,選項敘述無關。
B. 受到先帝的誠意感動,故決定用自己的才能替先帝出
謀劃策 先帝展現誠意親自三訪,諸葛亮受到感動而決定出仕,
用自己的才能替先帝出謀劃策,回報先帝的知遇之恩。
C. 身為讀書人應懷抱弘大志氣,故諸葛亮決定出仕,施展
抱負 諸葛亮出仕乃因受到先帝誠意所感動,與讀書人志氣無關。
D. 先帝有德,天下有才能者皆歸服,故諸葛亮也願意為他
效力 文中未提到天下有才能者都歸附於他
08測驗與練習 237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基礎 9. ( )諸葛亮在文中多次提及「先帝」及「陛下」,表露何種
測驗 D
情感?

提及先帝 提及陛下
A 暗示懷念過往的榮光 表達對於挽救頹勢的期盼
B 藉回憶過往抒發思念 對於蜀國現況感到不滿意
C 申明身為老臣的威嚴 表達長輩對於晚輩的責備
D 抒發竭智盡忠的至情 流露為後主威望著想之心
展現為酬知己、鞠躬盡瘁的精神 表現對蜀漢的忠誠和對後主的厚望
08測驗與練習 238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基礎
10. ( )下列關於〈出師表〉的寫作手法,何者說明正確?
測驗 A
A. 開篇分析當前局勢,以國家正面臨的艱困處境,警醒後
主要有所作為

B. 藉由廣泛列舉歷史事實,提醒後主應廣開言路、秉公執
法、親賢遠佞

未廣泛列舉史事,僅舉前、後漢事例,說明應親賢遠佞;
「廣開言路」、「秉公執法」則是以直述的方式闡明論點。

08測驗與練習 239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基礎
10. ( )下列關於〈出師表〉的寫作手法,何者說明正確?
測驗 A
C. 運用說之以理的筆法,自述身世及與眾臣的交誼,來加
強勸勉的效果

應是運用動之以情的筆法,自述身世及與先帝的情分。
D. 文末申明自己出師之任,並回扣篇首的國家局勢,期勉
後主自我省察

未回扣篇首的國家局勢,而是重申自己「出師」之任與後主「納
諫」之勉,最後以「臨表涕泣,不知所云」收束全文。

08測驗與練習 240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表達 一、蜀國的危機與轉機
應用
SWOT 分 析 主 要 用 於 分 析 「 企 業 內 部 」 環 境 的 優 勢
(Strength)、劣勢(Weakness),及「企業外在」競爭對手環
伺時,所面臨的機會(Opportunity)與威脅(Threat)。若將
蜀國視為企業,以〈出師表〉中所描述的情境製作成蜀國
的SWOT分析表,請將參考選項中相對應的情境填入表
中,並據此完成後方表格。

08測驗與練習 241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表達
應用 參考選項:
A.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B.天下三分 
D E A C C.益州疲弊
D.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
忘身於外
E.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
,此皆良實
F B
F.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08測驗與練習 242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表達
應用
雖然蜀國 □劉備過世及人力、物力耗損 的內部
5.
面臨 □天下三分,蜀國受到魏、吳侵擾 劣勢,

□劉備過世及人力、物力耗損 的外在
以及 6.
□天下三分,蜀國受到魏、吳侵擾 威脅。

但蜀國仍 □盡忠為國的良臣 的內部


7.
然擁有 □南方局勢穩定、軍備充足 優勢,

□盡忠為國的良臣 的外在
以及 8.
□南方局勢穩定、軍備充足 機會。
08測驗與練習 243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表達 二、劉備託孤
應用
劉備臨終時對諸葛亮說:「若嗣子(指劉禪)可輔,輔之;如
其不才,君可自取。」面對劉備的遺言,諸葛亮選擇輔佐
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請根據這段記載以及你自
己的想法,完成以下表格。

08測驗與練習 244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表達
應用 □肺腑之言
劉備遺言性質 理由
□政治語言

諸葛亮作決定
時的心理

你希望諸葛亮 □取代劉禪
理由
作出何種決定 □輔佐劉禪

08測驗與練習 245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109統測
歷屆 1. ( )「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易之以百金」相當
試題 C
文法 於「以百金易之」,但造句時,將「以百金」移到「易之」的
修辭
後面。下列文句畫底線處,何者也採用相同造句方式?
題幹與C同屬於倒裝句,
A. 醉則更相枕以臥,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還原為「以討賊興復之效託臣」。
B. 俛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C.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D. 史噤不敢發聲,趨而出,後常流涕述其事以語人

08測驗與練習 246
語文知識 閱讀理解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109統測  
歷屆 2. ( )下列張良與諸葛亮的對話,何者對他們所讀的文獻
試題
閱讀 理解錯誤?
語譯:張良對高祖而言,實是上天授予的賢才。他籌劃指揮的能力暫且
理解
擱置不論,鴻門宴時,若沒有因為張良而背叛其主的項伯,用自身遮
語譯:張良運用謀略的不當之處,有些近乎欺詐的地方。小的例如當韓
護沛公的話,那麼沛公的肉根本不夠項莊的劍砍削,還敢指望能享有
信欲當假王時,情急之下踩劉邦腳一事;大的例如為韓國復仇而扶持
數百年的祭祀嗎?
漢王,卻終身不敢告人之事。像諸葛亮,就稱得上是名實相符,無所隱
瞞,他為漢朝的復仇志向,如同青天白日般,人人都知道,而且有益於
天下後世,這不是張良所能相比的。

08測驗與練習 247
語文知識 閱讀理解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109統測  
歷屆 2. ( )
試題 C A.B.由「以良故,背其主而翼蔽沛公」可知項
伯是看在張良的份上才搭救劉邦。
閱讀
理解

朱熹認為張良有「近譎」的用智之 由「名義俱正,無所隱匿」可知
過,非言其智不如諸葛亮。「韓」 其認同諸葛亮表裡如一。
指韓國,非指韓信。

08測驗與練習 248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110統測  
歷屆 3. ( )課堂上,有四位同學結合課文談論下圖,其中何者
試題
閱讀 對課文有所誤解?
題組

08測驗與練習 249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110統測  
歷屆 3. ( )
試題 B
閱讀A. 狗不會因螢幕小而皺眉,是人把感受投射到狗身上。這
題組 就像〈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內心哀傷,所聞動物鳴聲也變得哀傷 
語譯:在這裡早晚能聽到的是什麼呢?盡是杜鵑猿猴那些悲悽的哀鳴。

B. 人表面上告訴狗為何不換電視,其實是自我說服。這就
像〈出師表〉:「庶竭駑鈍,攘除姦凶」,作者表面勸後主
勿因資質魯鈍而怯於除奸,實為激勵自己
此為諸葛亮的自我期許。
語譯:希望能竭盡臣低劣的才能,剷除奸邪兇惡的曹魏政權。

08測驗與練習 250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110統測  
歷屆 3. ( )
試題 B
閱讀C. 「怎麼能換大螢幕電視呢?」雖是問句,其實並非想徵
題組 詢答案。這就像〈諫太宗十思疏〉:「奔車朽索,其可忽
乎?」是無疑而問,作者只是藉問句申明觀點
語譯:疾馳的馬車卻用腐爛的繩索駕馭,怎麼可以疏忽大意呢?

D. 因換了螢幕而「視野變寬闊」,可聯想到借助資源能追
求進階。這就像〈勸學〉:「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
見也」,懂得運用學習資源,才能提升自我
語譯:我曾經踮起腳向遠處望,不如登到高處見得廣。

08測驗與練習 251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108統測  
歷屆 閱讀下文,回答第4.~6.題
試題
【甲】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
閱讀
題組 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
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
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
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
之、禕、允之任也。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
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
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諸葛亮〈出師表〉)
08測驗與練習 252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108統測  
歷屆 【乙】蜀漢建興四年,諸葛亮持續投入準備北伐的忙碌中。
試題
五月,曹丕病逝,經驗告訴他,新皇舊主交替之際經常引爆
閱讀
題組 朝中積壓已久的矛盾,正是發動征伐的好機會。還好去年
親自領兵,不到一年便平定南中。「思惟北伐,先宜入南」是
既定戰略,但若南征陷入久戰,激起民族仇恨,專力北伐就
只是夢想,遑論「出其金銀、丹漆、耕牛、戰馬給軍國之用」
,「移南中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為五部,所當無前,號為飛
軍」。

08測驗與練習 253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108統測  
歷屆 為了爭取孫吳支持,諸葛亮於建興五年約孫權東線出兵:
試題
「曹賊篡逆,蔓延及今,皆思巢滅,未遂同盟。亮受昭烈皇帝
閱讀
題組 寄託之重,敢不竭力盡忠。今大兵已會於祁山,狂寇將亡於
渭水,伏望執事以同盟之義,命將北征,共靖中原,同匡漢
室。」此次出征,既不同於韓信,也不同於周武王。
引文語譯:曹賊篡位叛逆,蔓延到現在,你我都想巢滅他,曾結盟卻未
能走到滅曹目標。我接受昭烈皇帝之重託,怎敢不竭盡忠誠?如今大
軍已會聚在祁山,狂寇將消滅於渭水,希望閣下能看在同盟的情份上
,命令將帥北征,共同平定中原,匡輔漢室。

08測驗與練習 254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108統測  
歷屆 他是蜀漢最高決策者,不只要考慮戰場因素,更要顧及國
試題
家全局;他面對的也不是商紂,而是國力強盛的曹魏。再者
閱讀
題組 ,劉禪平庸,剛培養的人才未曾獨挑大梁,他也不可能像當
年劉備入蜀般,對後方毫無牽掛。於是他妥善安排人事,在
〈出師表〉提醒:「          」,期望劉禪能因律臣以賢而勵己
親賢,發揮人謀的作用。
(改寫自朱大渭、梁滿倉《一代軍師諸葛亮》)

08測驗與練習 255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108統測  
歷屆 4. ( )依據甲、乙二文,「五月渡瀘」的主要目的為何?  
試題 D
閱讀A. 打探曹丕逝後魏國敵情
題組
B. 引進水源改良貧瘠土地
從【乙】的「出其金銀、丹漆、耕牛、戰馬
C. 運用焦土政策滅絕南中 給軍國之用」(出自司馬光《資治通鑑》)
,可知南征的目的,是為了將南人的金
D. 取南中資源為北伐後盾  銀、丹漆、耕牛、戰馬,做為蜀漢的軍
費供給,故答案為D。

08測驗與練習 256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108統測  
歷屆 5. ( )比較甲文與乙文「諸葛亮約孫權出兵的信」,下列敘
試題 B
閱讀 述何者正確?
題組
A. 二者均對蜀、吳長期未能結盟深表惋惜
【甲】文未有此意,且【乙】文提及思滅曹賊「未遂」、「同盟之
義」,可知兩國有同盟關係。

B. 二者均提及不負寄託的使命感與匡復漢室的目標
從「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及「共靖中原,同匡漢室」,可知兩
者皆有匡復漢室、除滅曹魏的目標及使命感。

08測驗與練習 257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108統測  
歷屆 5. ( )比較甲文與乙文「諸葛亮約孫權出兵的信」,下列敘
試題 B
閱讀 述何者正確?
題組
C. 信寫於劉備在位時,故稱劉備「昭烈皇帝」而非「先帝」
「昭烈」為劉備諡號,故此時劉備已然不在。

D. 甲文的「駑鈍」表示謙抑;信中的「執事」則有要對方讓步
之意

「執事」是對人的敬稱,此是用尊者的近侍,表示不敢直接對話,須
靠左右傳達。

08測驗與練習 258
基礎測驗 表達應用 歷屆試題
108統測  
歷屆 6. ( )乙文「     」內,最適合填入的甲文文句為何?
試題 C
閱讀A. 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從該句前後文,可知句意在說明擇人善任、勵己親賢。
題組
B.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說明自己的北伐之責。

C. 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褘、允等之慢
陳述自己受先帝託孤之重。

D.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符合擇善律己之意。

說明自己的北伐之責。
08測驗與練習 259
附錄:迷你卷
出師表二選一

□ 前出師表
1.本課所選為
□ 後出師表
□ 上奏文體
2.出師表之「表」的文體為
□ 史書體例
□ 鳳雛
3.人稱諸葛亮為
□ 臥龍
□ 〈隆中對〉
4.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的是
□ 〈梁父吟〉

260
附錄:迷你卷
出師表二選一

□ 親佞遠賢
5.諸葛亮的諫言為
□ 親賢遠佞
□ 先帝、陛下
6.諸葛亮於文中多次提及
□ 先賢、臣下
□ 人民、內外官員
7.諸葛亮為文的口吻是
□ 人臣、父執輩

回課本頁 261
附錄:迷你卷
彬彬有禮 請判斷使用對象並連線至正確的分類

稱自己

驅馳 足下 執事 駑鈍
駑鈍 在下 陛下 愚

稱他人

262
附錄:迷你卷
開張聖聽
〈出師表〉中,諸葛亮向後主提出的首要諫言為「廣納諫言」。請
閱讀下列引文,並思考當一個「善於聆聽的人」有哪些方面需
要注意?

  如何成為一個善於「聆聽」的人?首先要努力開放自己所
有的頻道,準備接收所有來自對方的訊息。信息可能來自對
方的言語、眼神、說話的語氣、眉宇間的神情以及肢體的動
作。其次在心態上要注意不要有以下三種現象。……

263
附錄:迷你卷
開張聖聽

  「漏器」。如果容器本身就有漏洞,水勢沒有辦法保存的,
「左耳進,右耳出」就是這種狀態。「污器」。如果容器本身是污
染的,不乾淨的,好比我們有主觀的成見。「覆器」。容器本身
是傾倒的,那麼水怎麼加都是沒有用的。

答: (以下為擬答,請同學自由發揮)
善於聆聽的人專注於接受來自對方的所有訊息,並且不帶主觀成見
,願意聆聽他人的話,才是一位優秀的聆聽者。日常生活中與人交流
,懂得聆聽是溝通重要的一環,影響人際關係,與生活息息相關。

回課本頁 26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