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生结构助词"的"偏误分析报告 周如光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9

中文摘要

日本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偏误现象非常普通,影响了学生汉语水平的提
高。虚词是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其中结构助词“的”与日语的“の”在用法上有
很多的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本文通过这两个虚词用法的比较,分析日本
留学生在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原因。通过对黑龙江大学日本留学生做的问卷调
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以及搜集了北京语言大学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日本留学生
“的”的误用语料,对其误用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
通过调查发现,日本留学生产生误用的主要原因是对一些专有名词、固定短
语、类固定词组中误加“的”,还有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把“の”等同于“的”

以及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汉语环境等特殊原因。
本文首先从四个角度将汉语结构助词“的”与日语的“の”的用法进行比较,
第一个角度是定语的标志;第二个角度是形式体言“の”与“的”字短语;第三
个角度是日语“のだ”句与“是……的”句比较;第四个角度是“の”与结构助
词“的”的不同情况。
其次,主要是设计调查问卷,对日本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最后,主要是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分别从六个角度对调查问卷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 结构助词“的”;日语的“の”;误用;定语类型

-I-
要 旨
日本の留学生が中国語を勉強するにおいで、ずれが起きる現象が多く、留学
生の中国語のレベルの進歩に悪い影響が与える。虚詞が中国語の教学の中に重
点である.その中、結構助詞「的」と日本語の「の」は用法において、似って
いるところが多いが、違っているところもある。本文はこの二つの虚詞の用法
の比べに通じて、日本の留学生は結構助詞「的」の使い方の誤用の原因を分析
する。黒竜江大学の日本の留学生に対して、アンケート調査して、そして、そ
の結果を分析する。また、北京語言大学の動態語料庫の中にある、日本の留学
生の「的」の誤用資料を探し集めて、誤用の原因を分析し,総結する。
それらの調査を通って、日本の留学生は誤用をよく起きる。主な原因を発見
できた。それは専用名詞、固定連語、類固定連語の中で、
「的」をよく余計に加
えること、母語のマイナス推移の影響を受けること、
「の」を「的」とみなすこ
と。良い中国語を勉強する環境が完備できるかどうかなどの特殊な原因。
まず、四つの視点で、
「的」と「の」の用法を比べる。第一の視点は連体修飾
語の象徴だ。第二の視点は形式体言「の」と「的」がある連語だ。第三の視点
は日本語の「のだ」と「是...的」という文の比較だ。第四の視点、
「の」と「的」
についての違っている情態。
その次、主にアンケート調査を設計し、日本の留学生を対象にしてアンケー
トをする。
最後、主に調査の結果を分析し、六つの角度でアンケート調査を比較して分
析する。

キーワード:結構助詞「的」
;日本語の「の」;定語類型;誤用

- II -
Abstract
Japanese students in learning Chinese errors phenomenon is very common,
affecting the students' Chinese proficiency improves. Empty word is the focu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structural particle "de" Japanese "の" in usage,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ut also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se
two function word usage, analyzing structural particle errors reasons of Japanese
students. Based on th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Japan student questionnaire, and then
analyze the results, and collect the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based
study of the dynamic composition corpus and a corpus of Japanese students."de" error
corpus, and the misuse of the reason undertakes an analysis, summary.
Through investigating discovery, Japanese students misuse is the main reason for
some proper nouns, fixed phrases, fixed phrases in addition error "de";There is affected
by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mother tongue influence, the" の " is equivalent to" de";
whether to have good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other special reasons.
This article first from four angles of Chinese structural auxiliary word "de" and
Japanese"の " usage were compared, the first angle is attributive markers; second angle
is in the form of the language and de’phrase; the third angle is Japanese"の" with the
sentence" shi..……de "Sentence comparison; a fourth angle is"の" and the structural
auxiliary word"de"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Secondly, the main is to design the questionnaire, for Japanese students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Finally, mainly the analysis of survey results. From six angles of questionnaire
comparative analysis.

Key words: structural auxiliary word "de";" の" Japanese; misuse;attribute types

- III -
目 录
中文摘要 ........................................................................................................................... I
要 旨 ............................................................................................................................. II
Abstract ......................................................................................................................... III
绪 论 .............................................................................................................................. 1
一、缘起 ............................................................................................................ 1
二、意义和价值 ................................................................................................ 1
三、论文框架内容 ............................................................................................ 2
四、文献综述 .................................................................................................... 2
第一章 汉语结构助词“的”与日语“の”的比较 .................................................. 9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9
第二节 汉语结构助词“的”与日语“の”比较 .......................................................... 9
一、汉语结构助词“的”和日语的格助词“の”作为定语的标志 .................. 10
(一)名词+的 .......................................................................................... 10
(二)代词+的 .......................................................................................... 12
(三)数量词+的 ...................................................................................... 13
(四)形容词+的 ...................................................................................... 14
(五) 动词+的 ........................................................................................ 15
(六)副词+的 .......................................................................................... 16
(七)各类词组+的/の的比较 ................................................................. 17
二、形式体言“の”与“的”字结构 .................................................................... 17
(一)形式体言“の”................................................................................. 17
“的”字结构 .................................................................................. 18
(二)
(三)形式体言“の”与“的”字结构比较 ................................................. 20
三、日语的“のだ”(のです)句与汉语中“是…的”句 ................................ 21
四、“の”与结构助词“的”不相同的情况 ........................................................ 22

-V-
(一)“の”代替“が”时与汉语“的”的关系 ............................................. 22
(二)助词、终助词“の”与汉语的“的”关系 ......................................... 23
(三)并列助词“の”与汉语的“的”具有相似的用法 ............................. 24
第二章 日本留学生结构助词“的”偏误情况的调查 ............................................ 25
第一节 被调查者情况 ........................................................................................... 25
第二节 题型情况及调查目的 ............................................................................... 25
一、题型情况 .................................................................................................. 25
二、调查目的 .................................................................................................. 25
第三章 调查结果及调查结果分析 ............................................................................ 27
第一节 从整体角度分析结构助词“的”的使用情况............................................ 27
一、表的由来 ................................................................................................... 27
二、由表得出的结论及分析 ........................................................................... 27
第二节 从不同汉语水平学生的角度分析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 30
一、表的由来 ................................................................................................... 30
二、由表得出的结论及分析 ........................................................................... 30
第三节 从定语类型的角度分析结构助词“的”误用情况.................................... 32
一、表的由来 ................................................................................................... 32
二、由表得出的结论及分析 ........................................................................... 32
(一)名词作定语 ........................................................................................ 32
(二)动词作定语 ........................................................................................ 34
(三)形容词作定语 .................................................................................... 37
(四)代词作定语 ........................................................................................ 38
(五)数量词作定语 .................................................................................... 39
第四节 从“的、地、得”之间误代的角度分析结构助词“的”误用情况 ............ 40
一、表的由来 .................................................................................................. 40
二、 由表得出的结论及分析 ........................................................................ 40
第五节 从性别角度分析结构助词“的”误用情况................................................ 43

- VI -
一、表的由来 .................................................................................................. 43
二、由表得出的结论及分析 .......................................................................... 43
第六节 从被调查者问卷中的出现的错误,进行统计 ....................................... 44
参考文献 ........................................................................................................................ 47
附 录 ............................................................................................................................ 49
致 谢 ............................................................................................................................ 51
独创性声明 .................................................................................................................... 52

- VII -
绪 论

一、缘起
外国人学习汉语,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学习,在这过程中,所使用的语
言形式与所学目的语形式之间有一些差距,我们称之为“偏误”。“偏误”与一般
意义上的“错误”不同,不是一时的口误,通过在学习中的反复纠正,可以逐步
接近所学目的语的要求。
日本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偏误现象非常普遍,影响了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
汉语和日语在历史渊源上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在语音的进化过程中,日语和汉
语在语言结构和词语构成等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许多的差异。这种相似和
差异,会对日本人学习汉语或是中国人学习日语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日本留
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出现很多关于结构助词“的”的偏误,这是否是受到母
语(日语)的影响呢,因为日语中的“の”与汉语中的结构助词“的”,在用法上
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许多的差异,本文旨在研究日本留学生关于结构助词
“的”的偏用产生原因。

二、意义和价值
恩格斯说:
“你只有将本民族语言同其他语言进行比较,你才能真正懂得自己
的语言。”通过在语言结构和词语结构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更透彻地理解
两种语言本质及其异同,从而更好地掌握他们,同时也能对“自己的语言”有更
深一步的理解。
无论是学习什么语言,都要对它有所了解,汉语是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它
表达语法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语序和虚词。这一特点就决定了虚词在汉语中占有重
要的位置。虚词没有什么实在意义,表示的是抽象的语法意义,一般不易捉摸,
而且虚词用法灵活,一个虚词又往往可以表示多种语法意义。这样汉语的虚词就
要担负更为繁重的语法任务,起着更为重要的语法作用。虚词研究亦必然成为汉语
语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成为汉语学习者的重点和难点。

-1-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教学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否能准确熟练运用虚
词也是衡量留学生汉语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之一。汉语虚词中的助词是一个特
殊的词类,也是留学生常常弄混,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其中结构助词也是学者关
注的热点。
迄今为止,从日语角度或汉语单方面的角度出发,对“的”字进行研究的比
较多。但是从日语和汉语相互对照的角度出发,对汉语和日语中的“的”字的基
本用法、使用差别等进行讨论的并不多见,作者基于对于对相关资料的归纳、整
理、总结,展开对日语和汉语中“的”字的探究。希望通过对日本留学生关于结
构助词“的”产生偏误原因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
作用。

三、论文框架内容
本文是针对日本留学生结构助词“的”的误用进行偏误分析,首先分别介绍日
语“の”的四种用法和汉语中“的”作为结构助词的用法,然后进行比较,找出
异同点,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日语中“の”与汉语结构助词“的”有很多的相同
之处,正因为有相同之处,才是易造成“的”误用的原因。其次,对黑大在校的日
本留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由于留学生的数量有限,但是基于作者严谨的态度,科
学的方法,对问卷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一些产生偏误的原因。最后,
对日汉语教学中的几点建议。希望对日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能够起到指导的作用,
也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四、文献综述
(一)关于“的”研究
“的”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分布及其复杂,因而对于它
的研究十分必要。汉语里关于“的”研究是比较充分的,对“的”字性质的讨论
可以追溯到国内朱德熙先生 1961 年的《说“的”》,黄国营(1982)
《“的”字的句
法、语义功能》《语言研究》第 1 期,朱德熙(1983)《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
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方言,张国宪(1994)
《“的”

-2-
字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
《社会科学》第 1 期,孙汝建(1995)《结构助词“的”
“地”的分和问题》
《扬州师院学报》赵学武(1998)
《“地”
“的”辨》
《语文应用》
第 10 期,詹卫东(1998)《关于“NP+的+VP 偏正结构”
》《汉语学习》第 2 期,石
毓智(2001)
《论“的”的语法功能的同一性》
《世界汉语教》第 1 期,曲凤荣(2002)
《结构助词“的”出现的条件》
《哈尔滨学院学报》第 10 期,陆俭明(2003)
《对
“NP+的+VP”结构的重新认识》
《中国语文》第 5 期,徐春阳(2003)
《“的”字隐
现的制约因素》《修辞学习》第 2 期, 陆丙甫(2003)《“的”的基本功能和派生
功能——从描写性到区别性再到指称性》《世界汉语教》第 1 期,梁顺德(1999)
[韩国]《结构助词“的”使用规律》
《天津大学学报》第 1 期,徐阳春、钱书新(2005)
《试论“的”字语用功能的同一性——“的”字逆向凸显的作用》
《世界汉语教学》
第 3 期,葛力力(2007)
《关于“的”几个问题》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苏政杰
(2010)
《结构助词“的”的语法化历程》《汉语学报》第 1 期。
朱德熙先生《说“的”》中把“的”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分布分析方法,将
它分成了三种情况,
“即‘的 1’
‘的 2’
‘的 3’,
‘的 1 ’是副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
分;‘的 2’是形容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的 3’是名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
分。”①另外,还有语气词“的”的提法。后又有《关于说“的”》(1966)文中指
出:《关于说“的”》的根本出发点是认为带“的”的格式语法功能不一致,至少
可以区分为名词性的,形容词性的和副词性的三类。
朱德熙(1983)
《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
功能和语义功能》(方言第 1 期),接着提出“自指”和“转指”的概念。“自指”
和“转指”的区别在于:“‘自指’单纯是词性的转化,语义则保持不变。‘转指’

则不仅词性转化,语义也发生变化。” 此后,转指和自指的提法激起了广泛的探
讨。大部分的研究也因而围绕在中心语隐含以及名词化标记等问题上。如袁毓林
(1995)《谓词隐含及其句法后果》《中国语文》第 4 期,,根据谓词隐含的理论,
“的”字结构都有称代中心语的功能,所以“的”的语义功能是转义这一点也是


朱德熙著.说“的”[J].中国语文,1961 年.第 12 期.

朱德熙著.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 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第 1 期.

-3-
可以确定的。
史锡尧(1991)
《论语法、语义、语用三结合进行语言研究 》
《汉语学习》第
2 期,从语义角度出发,指出定中结构的六种形式中“通过结构助词‘的’形成的
偏正结构的部分,
‘偏’都不修饰限制‘正’”,
“‘的’前后的词语如果是动宾关系,
动宾所表示的活动行为并不因中间插有‘的’而被割裂,
‘的’插在动宾中间,表
示动宾所指的活动行为已经实现或是已是过去的事儿。”①
张国宪(1994)
《“的”字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社会科学》第 1 期),
根据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给“的”分类分为“的 1”
“的 2”和 “的 3”。
“‘的 1’表
句法功能,若删去它,则不能构成偏正关系。‘的 2’表语义功能,若删去它,偏
正关系仍旧存在,但会引起语义上的对立。‘的 3’表语用功能,若删去它,偏正
关系仍旧存在语义上也不会有明显的差异,但会引起语用上的变化。”②
沈家煊的(1995)《“有界”与“无界”》
(《中国语文》第 5 期),人类在认知上
形成的“有界”和“无界”的对立在语法结构中的具体反映这一角度出发,提出
“的”跟数量词相似,“具有使无界变为有界的功能”③。例如“漂漂亮亮衣服”
不能成立,是因为“漂漂亮亮”是有界的,而“衣服”是无界的,有界和无界在
语义上不能搭配,加上“的”变成“漂漂亮亮的衣服”,或者加上数量词变成“漂
漂亮亮一件衣服”,则可以成立,因为“的”和数量词在这里,使“衣服”从“无
界”变为“有界”。
张斌(1998)《汉语语法学》上海教育出版社,书中把“的”分为结构助词、
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三类。“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的标志,
可以替代‘地’。时态助词用于动宾之间,表示已然时态。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起加

强语气的作用。”
郭锐 (2000)《表述功能的转化和“的”字的作用》
(《当代语言学》第 1 期),
认为“的”是饰词标记、修饰标记。例如“的”在“写字的”里边是把谓词性成


史锡尧著.论语法、语义、语用三结合进行研究[J].汉语学习,1991 年.第 2 期.

张国宪著.“的”字的句法、语义和活用分析[J].社会科学,1999 年,第 1 期.

沈家煊著.“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 年.第 5 期.

张斌著.汉语语法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年.第 165 页.

-4-
分饰词化、把陈述修饰化;在“木头的”里边是把体词性成分饰词化、把指称修
饰化。
石毓智(2000)
《论“的”的语法功能的同一性》
(《世界汉语教学》第 1 期),
认为“的”字语法功能具有同一性,他从认知上比较全面地讨论了“的”的功能,
认为“的”的功能是,用来确立某个认知域成员,例如“苏州的园林”,“的”的
功能是从“园林”的认知域中确立属于“苏州”的成员;
“打电话的费用”,“的”
的功能是从“费用”的认知域中确立属于“打电话”的成员。
陆丙甫(2003)《“的”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从描写性到区别性再到指称
性》(世界汉语教学,第 1 期)
,指出“‘的’的各种用法的同一性,即语义平面的
描写性是基本功能,其区别及指称功能是在语境中从描写性派生出来的语用功
能。”①“的”是描写性的标记,当区别性高的定语在区别性高的位置时,由于“描
写性”被区别性掩盖了,“的”就特别容易省略。
徐阳春(2003)《“的”字隐现的制约因素》(《修辞学习》第 2 期),把“的”
分成偏正结构“的 I”和非偏正结构“的 2”,认为从语用功能上看,“的”字的功
能具有同一性,都是逆向凸显其前面的某个成分,即“的 1”分布在偏正结构当中,
凸显其前面的偏项,“的 2”分布于偏正结构当中,凸显其前面的施事、条件、动
作、状态等成分。
黄伯荣,廖序东(2002)《现代汉语》增订第三版:“结构助词主要是表示附
加成分和中心与之间的结构关系。普通话里助词‘de’,在书面语里习惯上写成三
个字:在定语后面写成‘的’,在状语后面写成‘地’,在补语前面写成‘得’。”②
(二)日本学者关于“の”的研究
“の”的使用频率在助词和助动词中是最高的。据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统计,
“の”所表达的意思多达 20 余种。日语学者对“の”的研究也一直没有间断,山
田孝雄(1936)、桥本进吉(1948)、佐治圭三(1969)、佐久间鼎(1983)、藤田尚子
(1999)、村松由起子(2000)等都分别从各种角度去研究“の”的词性以及功能,


陆丙甫著.“的”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从描写性到区别性再到指称性[J].世界汉语学习,2003 年,第 1 期.

黄伯荣、廖序东著.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42 页.

-5-
主要将“の”的功能分成四种:
第一,连接体言,格助词,如:私の眼鏡/我的眼镜,这里“の”连接体言“眼
鏡/眼镜”。桥本博士(1948)认为:
“起连接体言的‘の’与其他的格助词不同,主
要体现在前后连接成分的差异上,建议不再看作格助词,看成连体助词会更符合

语言事实。”
第二,连接体言修饰句子的格助词,如:歌の下手な先生/歌唱得不好的老师,
这里“の”连接体言“歌/歌”修饰整个句子。在这一点上有许多的不同意见,有
山田孝雄、佐久间鼎、桥本进吉的“主格说”(“の”提示主格“歌/歌”),国立
国语研究所、松村明编支持的“主格/对象语说”(“歌/歌”是“下手/不擅长”
的对象),松下大三郎的“连体格说”(作为“歌/歌”的连体形,修饰后续成分)。
第三,将用言体言化的形式名词,如:
彼らが同意に達するのは困難だった。/让他们都同意是很困难的。
这里“の”将前面的用言成分“彼らが同意に達する/让他们同意”体言化,使它
可以作句子的主语。春日政治认为这里的“の”就是名词的代用。山田孝雄认为
这还只是格助词“の”的一种,又因其可以放在体言的位置上,又将它命名为“准
体言”。桥本进吉则认为将其命名为“准体助词”更恰当。因为这里的“の”与“か
ら”
“ほど”等一样,是附于其他词后,与前面的词一起构成一个与体言具有同样
功能的词组。
“形式名词‘の’与格助词‘の’的区别是:形式名词接在用言或句
子后,使它们在具有体言的性质,能够做主语、宾语、补语等。而格助词‘の’
要接在体言下,其后不言而喻的部分被省略了。”②如:
これがぼくのです。这是我的。(格助词)
あんなのはずるい。那种做法太狡猾了。(形式名词)
第四,终助词,如:
共同の目標があるから、団結も固いのだ。/有共同的目标,所以团结才牢固。
这种情况的“の”往往跟“だ”接在句末后,起解释补充强调说明的作用。
“‘の’


王日和著.日语语法[M].商务印书馆,1981 年,地 245 页.

顾明耀主编.标准日语语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年,第 247 页.

-6-
接在句末的用言,助动词的连体形下,助动词中无词形变化的う、よう、まい都

不能连接の,同时也不连接体言。主要是女性、儿童用语。” 从佐治圭三(1969)、
三上章(1953)、田野村忠温(1990)、久野障(1983)、野田春美(1997)等学者的研
究来看,主要支持两种说,一将“のだ”看成一个词去考虑它们的句法功能,二
将它们分别看待,研究它们各自的功能。
(三)关于“的”和“の”的对比研究
日语和汉语在历史渊源上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在语言的进化过程中,日语和
汉语在语言结构和词语构成等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许多差异。了解这些语言
现象的异同,对一些比较典型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有助于更透彻地了解两种语
言的特点,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一直有中日学者对“的”和“の”的语法功
能、相关固定结构等进行对比研究。主要有陈百海(1984),秦礼君(1985),王宏
(1987),李明玉(1991),顾顺莲(1999)等进行过对比讨论。
陈百海(1984)《“の”与“的”的比较》从三个方面分析“的”与“の”的
异同。一是,从词类上看,
“的”与“の”属同一词类的词,因而,具有相同的语
法特点,都不能单独使用,只有附在其它词之后,才有一定的语法意义。因上下
文不同,其语法意义也有所不同。二是,形式体言“の”与“的”字结构。三是,
日语的“のだ”句与汉语的“是……的”句比较。
顾顺莲(1999)《“的”与“の”汉日定语标志的比较研究》
(《汉语语学习》第
1 期),对汉语结构助词“的”和日语领格助词“の”分别进行逻辑性的语法定位,
明确了二者各自的语法规则。然后将“的”与“の”放在同一坐标,即是否是定
语标志上加以对应比照得出:
“汉语结构助词‘的’作为定语标记的场合多,日语
领格助词‘の’作为定语标志的场合少。表示主格的‘の’与形式体言‘の’都
并非定语标志,作为定语标志的‘的’与‘の’,对应处少,不对应处多。”②
秦礼君的“の”的语法转换功能——顺及汉语助词“的”
“之”换了一个角度,
对“の”代替“が”、“を”等常见的语言现象做出新的解释,使主谓词组、动宾


现代日语语法手册编写组.现代日语语法手册[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 年,第 34

顾顺莲著.“的”与“の”汉日定语标志的比较研究[J].汉语学习,1999 年,第 1 期.

-7-
词组等变成偏正词组,某些偏正词组颠倒,偏、正顺序,其原因和目的都是一个
——服从和为了表达的需要,为了更强调“の”的后续成分。
宋义淑、韩月玲(2000)《关于“の”与“的”的几点异同》《大连民族学院
学报》第 2 卷第 4 期,通过格助词“の”与结构助词“的”
,“の”代替“が”与
汉语“的”的关系,助词、终助词“の”与汉语的“的”
,形式体言“的”与汉语
的“的”字结构几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日语的“の”与汉语的“的”有相同之处,
也有不同。
(四)“的”在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情况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是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结构助词也是对外汉
语教学中的重点,
“的”是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汉字之一,对于留学生来说,能
够正确使用结构助词也是衡量汉语水平的标准之一。国内学者从结构助词在对外
汉语的教学角度进行研究,有康春华、朱元富(2003),于茜(2009)《浅谈结构
助词“的”的对外汉语教学》
《语文教学》12 月下旬刊,王利峰、肖奚强《形容词
定语后“的”字隐现习得研究》等,还有针对不同国家留学生,对结构助词“的”
的使用进行偏误分析,如高霞《英语国家学生学汉语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分析》,
杨骐冰,齐春红(2010)
《泰国留学生习得汉语结构助词“的”偏误分析》,陈福生
《越南学生汉语结构助词“的”字使用偏误考察》等。
康春华、朱元富(2003)
《“的”字结构的对外汉语教学》
《云南师范大学大学
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 4 期,把由结构助词“的”构成的“的”字结构
称为结构助词型“的”字结构,从有时可以加“的”,亦可以不加“的”,有时候
必须加“的”,有时候不能加“的”,有时候加“的”与不加“的”意义不同等方
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的”字结构。
于茜(2009)
《浅谈结构助词“的”的对外汉语教学》
(《语文教学》12 月下旬
刊),首先,归纳结构助词“的”使用规律。其次,介绍留学生习得“的”的偏误
类型。最后,实践教学中的建议。

-8-
第一章 汉语结构助词“的”与日语“の”的比较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体言:日语语法体系中,将独立词中不发生词形变化(无活用)的词称为“体
言”,按其意义可以分为“名词”、“数词”、“代名词”三种。
用言:发生词形变化(有活用)的词称为“用言”,按其意义和形态可以分为“动
词”、
“形容词”和“形容动词”。修饰体言的形式称连体形,修饰用言的形式称连
用形。
代名词是指代人、事物的单词叫做代名词。代名词可以分为指示代名词和人
称代名词。指示代名词可以再分为事物的、场所的和方向的指示代名词三种。每
种都有近称、中称、远称、和不定称的区别。指示代名词的近、中、远、不定各
称,以コ,ソ、ア、ド为头音,所以把这一系列的词汇叫做コソアド系词汇。
形式名词:是指在句子中主要起语法作用,没有或很少有独立意义的名词,
也有语法书称其为形式体言。它的主要作用是使用言(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
及其它词类或句子具有名词的性质,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补语等。
助动词:是有形态变化的功能词,这类词不能单独使用,主要接在以动词为
主的用言后(有时也接在体言后),从时、态等方面对用言予以补充,或增添各种
表示陈述方式等的意义[17]。
判断助动词(です):是代替だ、である的敬体断定助动词,除增加郑重的语
气,还表示对事物或状态的判断、肯定的一种郑重的说法。
副助词:是接在体言,相当于体言的词语以及某些副词、用言、助动词等后,
添加某种意义的助词。特点是能与其所附的词共同构成状语,正像副词构成状语
一样,这也是“副助词”这一名称的由来。

第二节 汉语结构助词“的”与日语“の”比较

日语“の”和汉语“的”这两个助词在两国语中使用率均占首位,而且“的”

-9-
还是外国人学习汉语时错误率最高的一个词。日本留学生也常常出现误用。日语
助词“の”有连体助词(领格助词),准体助词(形式体言或形式名词),终助词,
并列助词等四个用法。日语“の”和汉语结构助词“的”相对应的有格助词和准
体助词,两种用法,其中终助词的用法是与语气助词“的”相对应,在这里主要
是介绍“的”作为结构助词与日语“の”的比较,所以就不进行分析了。并列助
词“の”有与“的”用法相似的地方,
“的”字接在并列的词语后,表示等等、之
类的意思,但是“的”在这里不是结构助词,所以就不详细说明了。
“的”字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虚词,用法十分复杂,关于它的研究很
多,这里主要研究的是在对汉语教学中“的”字和日语“の”的用法上有哪些异
同,从而怎样让日本留学生产生误用。

一、 汉语结构助词“的”和日语的格助词“の”作为定语的标志
(一) 名词+的
“的”用来维系修饰语和中心语的关系。例如:
妹妹的手表 (表示领属)
明天的比赛 (表示时间)
北京的秋天 (表示处所)
但是有时,作为定语的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性质时,其后不用“的”。例如:
数学老师 孩子脸 塑料盒
然而,同样地名词作定语,其后用“的”和不用“的”,其表义也不同。例如:
孩子脸 (描写性的) 孩子的脸 (表示领属关系)
在专有名词后,“的”一般不出现。例如:
人民代表大会 龙井茶 对外汉语教学研讨会 计划经济
名词+の,“の是格助词,格助词接在名词或是相当于名词的词的后面,表示
该词与句子中其他的语法关系,格助词的‘格’是‘资格’的意思,表示该名词
”①“名词+格助词”在
以何种资格参与句子构成,以何种资格同其他词发生关系。


刘金钊主编.r 日语助词、助动词[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年,第 35 页.

- 10 -
句中构成主语、连体修饰语和连用修饰语。
“‘の’称所属格助词,有时也可以作为主格助词和对象格助词使用,作为所
属格助词使用是表示定语,作为主格助词使用时表示主语,作为对象助词使用时
表示对象语。”①
名词+の,の是日语定语形式上的一个标志,日语格助词“の”具有维系修饰
语与名词中心语的作用。例如:
妹の時計 (妹妹的手表)(表示领属)
明日の試合 (明天的比赛)
(表示时间)
北京の秋 (北京的秋天)
(表示处所)
数学の先生 (数学老师)(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
プラスチックの箱(塑料盒)
(表示事物所具有的功能,以及指明构成事物的
材料、类别。)
私は日本へ経済の勉強にきました。
(我为学习经济来到了日本。)(表示性质)
日本人は生の物がすきなようです。
(日本人好像喜欢吃生的东西。)(表示种类)
この寮には女の学生しか入ることができません。
(这个宿舍只能住女学生。)(表示性质、状态)
今日は漢字のテストがあります。
(今天举行了汉字的考试。)(表示形式)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看出:汉语结构助词“的”与日语格助词“の”,有相同
的语法功能,在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上,“的”与“の”的作用是相同的,都可以
表示领属,处所,时间等关系。但是又有不同的语用规则,两者之间并非完全的
对应,有时汉语用“的”的,而日语中却不用“の”,日语用“の”的汉语中却不
用“的”。“名词+的”中的名词表示人或是事物的性质、状态时,不加“的”,但
是在日语中要加“の”。例如:


刘震泉著.日语语法新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 143 页.

- 11 -
数学老师 数学の先生
女孩子 女の子
塑料盒 プラスチックの箱
汉语中有些已经固定化的词不加“的”。例如:
梅花 梅の花
船票 船の切手
历史书 史の本
(二) 代词+的
代词做定语时,表示领属关系、处所或描写性的代词后用“的”。例如:
[我]的语文书 (表示领属关系的人称代词)
[哪儿]的红叶有名? (表示处所关系的疑问代词)
[谁]的笔记本电脑 (表示领属关系的疑问代词)
[这样]的人太差劲了 (表示描写性的指示代词)
但是,表示限制性的代词作定语时,不用“的”。例如:
[这种]事 [那]时候 [什么]水果 [哪]国
其中,人称代词作定语,如果中心语是一般名词时,定语后要加“的”;如果中心语
是表示亲属、机构、团体等的名词,定语后一般不用加“的”。例如:
[我]的手表 (一般名词的中心语)
[我]姐姐 (表示亲属名称的中心语)
[我们]红十字会 (表示机构名称的中心语)
但是,为了表示强调或区别时,也可用上“的”。例如:
她是[我]的姐姐,不是[你]的姐姐。
当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其定语后必须要加“的”,以标志前后两个成分是定
语与中心语的关系。例如:
[他]的关心 (偏正关系) 他关心 (主谓关系)
[我]的决定 (偏正关系) 我决定(主谓关系)
[她]的建议 (偏正关系) 她建议(主谓关系)

- 12 -
代名词+の,日语中代名词做定语时,也可以在表示领属,处所等关系的代名
词词加“の”。例如:
私の姉 (我的姐姐) (表示领属关系的人称代名词)
あなたの時計 (你的手表) (表示领属关系的人称代名词)
あそこの景色 (那里的风景)(表示处所关系的指示代名词)
誰の着物 (谁的和服) (表示领属关系的不定称代名词)
在日语中有一种词叫做连体词,连体词是无活用的内容词,只能修饰体言,
即在句子中只能做定语。连体词几乎都是由其他品词转来的,像この、その、あ
の、どの是由体言+助词转来的连体词;こんな、そんな、あんなん、どんな是由
形容动词转来的。其表示的位置关系和指示代词これ、それ、あれ、どれ相同。
例如:
あの人 (这个人) その時 (这时) どの国(哪国)
这里的“の”不是格助词,而是词的一部分。例如:
そんな人(那种人) そんな物 (那种事)
这里表示描写性的连体词不是与汉语中“的”相对应的。
从以上的例句中可以看出,代词+的/の时,汉语中表示限制性的代词作定语
时,不用加“的”,而在日语中则没有这个限定,可以加“の”。例如:
どの国(哪国) 何の色(什么颜色)
(三) 数量词+的
汉语中数量词组作定语时,表示一般的数量限制关系时,不用“的”。 例如:
[一个]人 [两条]鱼 [三年]时间
但是,有的数量定语,用“的”后可表示强调或描写。例如:
写这本书,他花了[三年]时间。
写这本书,他花了[三年]的时间。(表示强调)
我买了[二十斤]西瓜。
我买了一个[二十斤]的西瓜。(表示描写)
数量词+の,在日语中,数量词修饰名词的时候,在名词前加“の”
。例如:

- 13 -
一羽の鹤(一只鹤)
三匹の子豚(三只小猪)
三人の学生(三名学生)
三年の時間 (三年时间)
一つの人 (一个人)
二匹の魚 (两条鱼)
从以上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数量词修饰名词时日语要加“の”而汉语一般不
用加“的”。
(四) 形容词+的
在汉语中形容词有两种,单音节形容词和双音节形容词,单音节的形容词修
饰名词时一般不加“的”。例如:
白云 青山
但是,在强调或特指时要加“的”,例如:还是新的钢笔好使。双音节形容词修饰
名词时,一般要加“的”。例如:
爽朗的笑声 优秀的学生 聪明的孩子
形容词重叠后,要加“的”。例如:
绿油油的稻田
在日语中,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以“い”作为基本形词尾的活用
词。例如:
山は高い。(山高。)
海は広い。(海阔。)
祖国は美しい。(祖国美丽。)
形容词在活用时,有不变的部分和变化的部分。前者称为词干,后者称为词
尾。形容词的活用形有未然形、连用形、终止形、连体形、假定形。
高 い 広 い 美し い
词干 词尾 词干 词尾 词干 词尾
形容词在修饰名词的时候,用形容词的连体形。例如:

- 14 -
高い山(高山) 白い雲(白云) 美しい女の子(美丽的女孩)
形容动词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以“だ”作为基本形词尾的活用形。例如:
物産は豊かだ。(物产丰富。)
北京はきれいだ。(北京美丽。)
形容动词的活用形式种类与形容词一样。在活用时,有不变的部分,和变化
的部分。前者称为词干,后者称为词尾。例如:
豊か だ きれい だ
词干 词尾 词干 词尾
形容动词在修饰名词的时候,用形容动词的连体形。例如:
大切な仕事(重要的工作)
無邪気な笑顔(天真的笑脸)
大好きな人(最喜欢的人)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看出汉语中,单音节形容词一般不加“的”,双音节的
一般要加“的”,日语中形容词和形容动词修饰名词不加“の”。
(五) 动词+的
汉语中动词作定语时,一般要用“的”,如果不用“的”,往往会改变原来的语
法关系,使定语与名词中心语的偏正关系变为动宾关系。例如:
[借]的书(偏正关系) [借]书(动宾关系)
[买]的水果 (偏正关系) [卖]水果(动宾关系)
[写]的日记 (偏正关系) [写]日记(动宾关系)
[唱]的歌(偏正关系) [唱]歌(动宾关系)
在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动词定语后也可不用“的”。例如:
[考试]成绩 [发展]规划
但是有一种情况,在句子里,用于动宾中间的“的”表示动宾所指的行为、活
动是已经实现了或过去了的。例如:
1)你什么时候吃药? (未实现)
2)你什么时候吃的药? (已实现)

- 15 -
3)我们在哈尔滨学汉语。 (未过去)
4)我们在哈尔滨学的汉语。(已过去)
上述 1)、3)句中“吃药”
、“学汉语”都表示未实现或未过去的行为和活动,
可是 2)
、4)句中在动宾中间加了“的”,都表示行为、活动的已经实现或过去。
显然,用于动词和宾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的”,在句中不是表示前面的动词修饰后
面的名词宾语,所以这里的“的”不是定语标志。
动词+の,在日语中,动词说明人、事物的动作、作用、状态和存在的单词。
日语的动词是有词形变化的独立词。可以充当定语,直接修饰中心语。例如:
行く人 (去的人)
歌を歌う人 (唱歌的人)
北京へ行く列 (开往北京的列车)
从上面的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汉语中,动词做定语时,前要加“的”,
在日语中,动词做定语时,直接修饰中心语,不加“の”。例如;
参观的人---- 参加する人
读书的人-----本を読む人
(六) 副词+的
汉语中有些副词可以做定语,例如;
历来的习惯 一贯的表现 暂时的困难 格外的美丽
在日语中,
“副词(何より、さすが、かなり、ちょっと、しばらく、はじめ
て、たくさん、おおぜい)+の+名词,表示程度、数量的限定。”①例如:
何よりの物を頂きまして、ありがどうございます。
(领受这么好的礼物,实在感谢。)
よほどの事情がない限り、学校を休みません。
(没有极特殊的情况不缺课。)
さすがの経済大国も金額危機で産業界が活気を失います。
(如此经济大国,产业界因为金融危机丧失了生机。)


刘金钊主编.日语助词、助动词[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年,第 24 页.

- 16 -
(七) 各类词组+的/の的比较
主谓短语 [梅花绽开]的时候 [梅花が開く]時
动宾短语 [学日语]的中国人 [日本語を習う]中国人
偏正短语 [飞速发展]的经济 [速やかに展している]経済
中补短语 [打碎]的杯子 [壊れた]コップ
联合短语 [老师和学生]的故事 [先生と学生]の話
连谓短语 [去药店买药]的人 [薬局へ行く薬を買う]人
兼语短语 [叫他回国]的电报 [彼に帰国させる]電報
介词短语 [关于日本文化]的书 [日本の文化について]の本
数量短语 三年时间 [三年]の時間
三年的时间(强调) [三年]の時間
通过比较,各种词组做定语时,汉语中一般都要加“的”,而日语只有很少的
情况下才会加“の”。
通过对“的/の”前的定语成分的比较,可以看出,当名词、代词、数词充当
定语的时候,汉语的结构助词“的”和日语的格助词“の”大部分场合是相对应
的,但也有不相应的情况。特别要注意日语连体词中的この、その、あの、どの
可以直接修饰体言,这些词中的“の”不是格助词,こんな、そんな(あんな)、
どんな分别与汉语中这样的、那样的、哪样的相对,如:こんな人(这样的人),
这是“的”与“の”就不相对应。当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的时候,
“的”与“の”
不相应的场合多,日语中形容词、形容动词、动词可以直接修饰中心语,汉语中
单音节形容词一般不加“的”,双音节形容词一般要加“的”,动词一般要加“的”。

二、 形式体言“の”与“的”字结构
(一) 形式体言“の”
在日语句子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形式名詞。常用的形式体言有“こと、もの、
の”等,与“こと”和“もの”相比,
“の”的含义更抽象,它本身则含有“こと”
和“もの”的意思。因此,它是一个用得最广,最灵活的形式体言。

- 17 -
“の”由格助词“の”演变而来,原意表示“所有、所属”等。作形式体言
接用言连体形后,不仅可以表示事, 也可以表示人或物、地点等。例如:
[一番先に教室に入ったの]は小林です. (最先进入教室的是小林。
)(指人)
(主语)
[木村さんが事故に遭ったの]は昨日です. (木村出交通事故是昨天。) (指
事) (主语)
[昨日太郎が割ったの]は教室のガラスです。(昨天太郎打碎的是教师的玻
璃。)(指物) (主语)
[私は太郎がピアノを弾くの]を聞いた。(我听太郎弹钢琴。)(宾语)
[その人は子供が泳ぐの]を眺めていた。(那人看孩子游泳。)(宾语)
(二)“的”字结构
汉语中,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主谓词组后加“的”字,构成“的”
字结构。“的”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例如:
他说的不对 便宜的都卖完了 我的比他的大
“的”字结构一般只表示具体的人或物,不表示抽象的概念和事情。在表示人或
事物时,它有专门所指,所指的人或物有的见于上文,避免重复,使句子简练。
有的虽然不见于上文,但可以意会。例如:
市场上有买肉的,买菜的,非常热闹。
这衣服旧了,还是买套新的吧。
帽子有蓝的,红的,你要哪个?
耍猴子的过来了,看热闹的挤得人山人海。
“的”字结构后面可以补上一个名词,补上名词后,便成为修饰中心语的定语成
分。如“买肉的人”,“买菜的人”,“新的衣服”,“耍猴子的人”,“看热闹的人”。
由此可见,
“的”字结构实际上是省去了中心词而剩下定语带“的”的一种语言结
构。所以,“的”字结构相当于人物名词,充当主语或者宾语。
(三)形式体言“の”与“的”字结构比较
形式体言“の”使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等具有体言的性质,使其与其它助

- 18 -
词发生联系,在这一点上“の”与汉语“的”字结构的“的”的语法功能是相同
的。汉语的“的”字结构是在名词、形容词、动词、主谓词组的后面加上“的”
字,组成“的”字结构,它等于一个名词。在日语中则相当于形式体言。例如:
帽子有蓝的,红的,你要哪个?
帽子が青いのと赤いのがあってどれがほしいのですか。
市场上有买肉的,买菜的,非常热闹。
市場に肉を買っているのと野菜を買っているのがあって、とても賑やか
です。
从例句中可以看出,形式体言“の”与汉语“的”字结构有相同之处,在翻译
中也能够体现出来。但是日语的形式体言“の”除了代替具体的人或物之外,还有
一个作用是“的”字结构所没有的,那就是,在语法上起连接作用,相当于一个关系
词。它表示抽象的事情或概念,这种情况下的形式体言在汉语句子中表示不出
“的”。例如:
“言うのは易しい、やるのは難しい。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①

三、 日语的“のだ”(のです)句与汉语中“是……的”句
“のだ”
(のです)句式日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与汉语中的“是…的”句相
比,不论是在语法形式上,还是在语法意义上,两者有很多的相似之处。“のだ”
句有时可以翻译成“是……的”句。例如:
私たちは祖国のために戦っているのだ。
(我们是为了祖国而战斗的。)
その席上で山田さんの講演があったのだ。
(是在那个会上山田做了演讲的。)
但是这种对应关系是比较少的,有些“のだ”句,如果用“是…的”来翻译是不
通的。例如;
ちょっと待ってください、用事があるのです。
(请等一下,是有事情的。)X


陈百海著.“の”与“的”的比较[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4,第 6 期.

- 19 -
なぜ泣いているのですか。(为什么是哭的?)X
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两种句式的含义有些不同,
“のだ”句不等于“是……
的”句的时候很多。例如
A:私の帽子はそこにあるあかいのです。
(我的帽子是在那里的那顶红色的。)
B:共同の目標があるから、団結も固いのです。
(有共同的目标,所以团结才牢固。)
这两个句子都是以“のです”结尾,两者的语法形式相同,但是,语法意义
不相同,A 句中的“の”是有所指,指代的是帽子。可以改写成,私の帽子はそこ
にあるあかい帽子です。B 句中的“の”则不同,它只是把上接的词赋予体言性质,
与断定助词(です)连接,起到强调肯定的作用。这一点上 A 句中则表现不出来。
我们所分析的のだ句是 B 句中的情况。
在“是…的”句中,也有形式相同,语法意义不同的情况。例如:
A:这个杯子是塑料的。
B:张老师是会来的。
这两个句子中,从形态上看一样的,实际上,这两个句子是不同的句型。A 句是判
断句,
“是”是判断词,
“塑料的”是“的”字结构。B 句中“是”是表示肯定的语
气副词,表示肯定。A 句表示判断,B 句表示强调。我们要分析的“のだ”句和“是…
的”句的关系,只是限于后者。
从句法功能上看,
“のだ”的作用是把上接句子改写成判断形式的名词句,使
之成为 A は B だ的形式。
“の”是一个形式体言。它把上接谓语连体所表达的判断
固定化,再通过断定助动词重新进行判断。因此,
“のだ”句一般不是对客观事物
的简单叙述描写,而是带有主观色彩,表示解释说明、强调。例如
1)一日中,ちょっどの暇もないんです。
(整天一点儿空闲也没有。)
2)共同の目標があるから、団結も固いのだ。
(有共同的目标,所以团结才牢固。)

- 20 -
3)中国共産党の正しい指導があったから、中国の革命に成功したのだ。
(因为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4)日本は火山が多いので、湖も多いのです。
(因为日本火山多,所以琥珀也多。)
“のだ”句有疑问句式和推量式。疑问式通常表达说话人对所见所闻的事情,要
求听话人给予解释说明。例如:
元気をなくして、病気なのですか。(你无精打采的,生病了吗?)
この城にはあなだが住んでいたのですか。(你曾经在这个城市住吗?)
推量式大部分是表达说话人察觉或明白某种事情。把外在的事实作为推测的根据。
如:
明かり消えているから、もう寝たのでしょう。(灯都熄了,大概是睡了吧。)
“是……的”句用来加强肯定和强调的语气。一般分为两种:
A 种:表示过去时,强调与动作有关的一面。
B 种:表示肯定和确信的语气。
A 种“是……的”句中间,主要是动词、动词短语、以动词为谓语的主谓短语。表
示动作完了,但是它强调的不是动作本身,而是与这个动作有关的一个方面。像
时间、地点、条件、方式、原因等。例如:
小李是昨天来的。(强调时间)
我是坐飞机去的。(强调方式)
会议是在上海举行的。(强调地点)
我是在他的帮助下进步的。(强调条件)
B 种“是……的”句多用来表示说话人的看法、态度,含有确信的语气。
“是…的”
句中间常常是“能愿动词+动词”,“动词+可能补语”,“形容词”。例如:
他们是会同意这种做法的。
你们的前途是光明的。
如果你不亲自处理,那些问题是解决不好的。
A、B 两种“是……的”句比较容易区分,主要是看去掉“是……的”后的句

- 21 -
子情况,去掉“是……的”后,如果句子的时态上发生了变化,就是属于 A 种“是……
的”句。如果句子仍然成立,只是语气上发生了变化,就是 B 种的“是……的”
句。例如:
我是吃了饭来的。 → 我吃了饭来。
(已经来了) (还未来)
我是坐飞机去的。 → 我坐飞机去。
(语气强些) (语气弱些)
“のだ”句和“是……的”句,在什么情况下用法相同,可以互相翻译呢,
“の
だ”句上接的成分形式没有什么限制,对于动词,可以连接动词的连体形、过去
时,进行时等,
“是…的”句的 A 种用法,中间的动词表示动作的完了,并且这个
动作又总是与时间、地点、条件等有关联。只有满足这些条件的“のだ”句才能
译成“是……的”句。B 种的“是……的”句,中间限于形容词、能愿动词+动词
等,表达说话人的主观看法。因此,符合这种条件的“のだ”句可以译成“是……
的”句。例如:
1)私は走って来たのです。(我是跑着来的。强调方式)
2)ところが、その晩に K は自殺して死んでしまったのです。
(然而,K 就是在那天晚上自杀死的。强调时间)
3)両方とも云えることは云えますが、この場合は私の方が正しいのです。
(两种说法都说得通,不过在这个场合我说的是正确的。)
4)二三日のうちになおれるのです。(两三天之内是就会好的。)
1)2)是 A 种“是……的”句,3)4)是 B 种“是……的”句
从总体上看,“のだ”句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是……的”句的使用范围窄,
因此不能把所有带“のだ”句字都理解成汉语的“是……的”句。

四、“の”与结构助词“的”不相同的情况
(一)“の”代替“が”时与汉语“的”的关系
日语中,当一个主谓短句在句子中做连体修饰语时,往往用“の”来取代主格

- 22 -
助词“が”,这种情况下的“の”在汉语中,很难反应相对应的“的”,因此,不能
用“的”来对应。例如:
本当に持ちのいい朝です. (真是一个舒适宜人的早晨。)
雨の降る日はどこへも行かない. (下雨天哪也不去。)
鉛筆のほしい人はいませんか。(有没有要铅笔的人?)
这几个日语句子中的“の”取代了“が”,在译成汉语时却没有相应的“的”
出现。但是,不是任何情况下,“の”都能取代主谓短句中的“が”。例如:
私がいる以上、そんな心配はしなくてもいい。
(既然有我,就用不着担那个心。)
私が大阪に着いたのは昨夜です。(我是昨天晚上到的大阪。)
多くの人がいろいろな条件の下に経験するその都度違った知覚や感覚……
(很多人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所经历的每次都不同的知觉、感觉……)
被定语从句修饰的体言是实质性体言,且定语从句较短、构成较简单时,定语从
句中的主语既可以用“が”也可用“の”。上面例子中定语从句修饰的不是实质性
体言(以上、の是比较抽象的形式名词)或定语从句较长,则主语用“が”
,不用
“の”。定语从句中的主语中有副助词(如:ばかり、まで、から等)等助词时,
也不用“の”。例如:
10人ばかりが集まる会。(十几个人的集会)
老人までかり出された戦争。(连老人都被拉去参战的战争。)
バスを降りてからが遠い村。(下了汽车后还很远的村子。)
(二)助词、终助词“の”与汉语的“的”关系
“の”作为并列助词的用法:の接在活用语终止形或部分副词后面,表示列
举一些相关事项的对比与并列。其后往往与格助词“と”呼应。例如:
行くの行かないのと、ちっとも決まりません。
(去呀不去的,怎么也决定不下来。)
殺すの死ぬのと大変な夫婦げんかでした。
(一个说要杀了你,一个说要去死,夫妻俩吵架吵得不可开交。)

- 23 -
(三)并列助词“の”与汉语的“的”具有相似的用法
“的”用在并列词语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例如:
明天就开学了,书啊本的你都准备好了吗?
护照、机票什么的要放好。
终助词“の”有三种意思:表示疑问;表示命令,带有较强的的语调;
表示慎重的断定。如:
どこへいくの?(你上哪去?) (疑问)
ご飯は黙って食べるの。(吃饭不要说话) (肯定)
私、帰るの、何も食べたくないの。
(我回去啦,什么都不想吃。)(断定)
而汉语中“的”做为语气助词使用时,放在句尾,表示肯定的语气。这一点和
日语的终助词“の”有相近之处。例如:
放心吧,你会考上的。 /安心しなさい、受かるの。
不会错的,用不着查字典了. /違いないの、辞典を調べなくてもいい。

- 24 -
第二章 日本留学生结构助词“的”偏误情况的调查

第一节 被调查者情况

本文的调查对象是在黑龙江大学学习汉语的初、中、高年级的日本留学生,
和在黑大工作多年的日本外教。受时间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参与调查问卷的留学
生人数不是很多,使本次调查在代表性上受到一定影响。但是会在今后的教学实
践中将继续考察日本留学生习得结构助词的情况。由于问卷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
成,这样不能避免学生在答题中的偶然性(有些是蒙对的),虽然说人数有限,但
是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和严谨的做事态度,所得研究的结果是具有一定价值的。

第二节 题型情况及调查目的

一、 题型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的题型分三类,第一种是选择题,主要考察的是结构助词“的”
的正确位置。设计“的”字前得定语成分有名词和名词性短语、形容词、动词、
主谓短语、代词、以及与“的”字构成的字短语。第二种是判断题,主要考察的
是结构助词“的”可加、可加可不加、必须加的情况。第三种是“的、地、得”
辨析,主要是考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结构助词“的、地、得”。

二、 调查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日本留学生对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希望通过对
第一种题型的调查,考察日本留学生对“的”作为定语标志的掌握情况,哪些词
后可以加“的”;还有对已经形成固定词语的是否已经掌握,如:是好消息还是好
的消息等;还有对复杂定语的排序问题,当一个中心语的名词有多个定语时,在
这种情况下,日本留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排序。
第二种题型是关于结构助词“的”可加、可加可不加、必须加的情况。主要
是考察日本留学生使用结构助词“的”是否出现遗漏、误加的情况,如果出现这

- 25 -
种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否是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第三种题型是“的、地、得”的使用情况,通过答题考察日本留学生是否能
够准确区分“的,地,得”。第三种的题型设计的比较简单,通过“de”字前的词
性就可以判断使用哪种形式上的“de”。但是对于留学生来讲能够正确判断词性也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 26 -
第三章 调查结果及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节 从整体角度分析结构助词“的”的使用情况

表 1 “的”位置,是否加“的”,“的、地、得”16 人平均使用正确次数

考察类型 判断“的”的位置 是否加“的” “的、地、得”辨析

平均使用正确次数 11 12 14

一、 表的由来
被调查者一共 16 人,在问卷中,判断“的”的位置共有 13 题,其中有一个
调查者这部分是空白,所以作废,取其 15 人正确次数的平均数,得出平均使用正
确次数是 11 次;在是否加'“的”的部分中,共有 13 题,被调查者全部作答,所
以统计 16 人的使用正确次数,取其平均数,得出平均使用正确次数是 12 次;在
“的、地、得”辨析部分共有 17 题,被调查者全部作答,取其使用正确次数的平
均数,得出平均使用正确次数是 14 次。

二、 由表得出的结论及分析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关于“的”位置,是否加“的”
,“的、地、得”辨析
的掌握情况,留学生做的比较好,其中,
“的、地、得”辨析的使用正确次数比我
想象要好,查看了留学生的问卷,在十六份中,全部答对的有 2 人,错三个以内
的有 7 人(不包括全对的),从总体上看,接受调查的留学生大部分能够清楚地区
分“的、地、得”
;是否加“的”的正确使用次数很高,全对的有 5 人,错三个以
内的有 11 人,从总体上,接受调查问卷的留学生对于加不加“的”,是否加“的”,
必须加“的”的情况,大部分掌握的很好;在判断“的”的位置中,全对的有 3
人,错三个以内的有 10 人,错四个以上的有 2 人,可以看出,大部分留学生对于
“的”位置掌握得不错,小部分留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
在查看问卷时,发现日本留学生在做“的、地、得”辨析时,有不少的同学
用区别“de”前词性的方法做题,在齐沪扬主编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中,
“的、

- 27 -
地、得”这个三个结构助词的基本功用是分别充当定语、状语、补语的标志。确
切地说,是分别用在定中短语、状中短语和后补短语的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一
个辅助性连接成分。即定语的标志——的,状语的标志——地,补语的标志——
得”,这部分的问卷是以短语形式为主的试题,日本留学生经过对“de”前的成分
分析,就可以很容易的把“的、地、得”区分出来。这也许就是“的、地、得”
辨析正确使用次数比较高的原因之一。然而汉语中的词汇有很多一词多种词性,
这也给留学生对于词性的判断上加大了难度。
在是否加“的”问卷中发现,问卷中第 6、7 题错误率极高,做错第 6 题的人
有 6 人;做错第 7 题的人有 9 人。第 6 题“他娶( )是一位法国姑娘。
”考察的
动词加“的”构成“的”字短语。大多数留学生这道题做的不是很好,在现代汉
语中,结构助词“的”可以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后面,形成一个名词性短
语,在句中可以充当主语和宾语,这是结构助词“的”的一个重要用法。在日语
中也有类似的用法,形式名词(の、こと、もの)
,其中“の”和结构助词“的”
的用法很像,
“の”前加动词,名词或短语,使用言体言化,形成一个名词性短语,
可以作主语、宾语,相当于汉语里的“的”字短语。造成偏误的原因从老师的角
度上分析,可能是在教学方法上,汉语老师不了解日语,不知道结构助词“的”
与形式名词“の”有相似的地方,如果懂得日语可以利用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在
教学中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中日互译等方法使日本留学生很好地掌握“的”字短
语。例如:
帽子有蓝的,红的,你要哪个?
帽子が青いのと赤いのがあってどれがほしいのですか。
市场上有买肉的,买菜的,非常热闹。
市場に肉を買っているのと野菜を買っているのがあって、とても賑や
かです。
他娶的是一位法国姑娘。
彼がもらったのは 1 人のフランスの女の子です。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调查者中使用错误的学生,在初、中、高级各个水平都有,

- 28 -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对于初级水平的学生来说,可能是在当时学的时候,学习
态度不认真,对“的”字短语掌握的不够透彻,不会使用。对于中高级水平的学
生来说,可能是对已学过的知识的遗忘,或是学的时候,态度不够认真,对待不
懂的地方得过且过,使之成为遗留问题。
第 7 题“他在做电脑( )生意。”此处不应该加“的”,但是在调查者中,很
多日本留学生都加了“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结构助词“的”
作为定语的标志,名词作为定语修饰中心语时,一般前面要加“的”。但是在专有
名词、固定词组、类固定词组中,
“的”一般不出现。例如:人民代表大会,对外
汉语教学研讨会,哈尔滨火车站,大众出租车公司,大龄青年,涉外婚姻,劳动
模范,来华留学生,电脑生意等。像“电脑生意”这种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固定下
来的词语,留学生知道的不多,这就造成了误加的原因。在教学中,在选择教材
的时候,要尽量选择贴近生活的,汉语老师应该多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固定词语,
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另外,各种阅读材料、练习材料上结构助词的使用也应该标
准。第二,日本留学生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日语中格助词“の”在作为定
语标志的用法与结构助词“的”很相似,名词修饰名词时,要前加“の”。例如:
友達の家(朋友的家),学校の食堂(学校的食堂),現在の国際情勢(现在的国
际形势),会社培訓のテキスト(公司培训的讲义),受到母语的影响,遇到名词
修饰名词时就在中心语前加“的”。
在可加可不加“的”情况,在问卷中第 5 题“我( )妈妈很忙。”,在调查者
中两种答案都写的人只有 2 人,占总人数的 12.5%,选择加“的”的有 4 人,占总
人数的 25%,选择不加“的”的有 10 人,,占总人数的 62.5%。可见大多数留学生
选择不加“的”,我们在讲人称代词作定语时,如果中心语是一般名词时,定语后
需要加“的”,如果中心语是表示亲属,机构,团体等的名词,定语后一般不用加
“的”,大多数留学生选择不加“的”,是对已学知识的很好掌握,但是对于可加
“的”时的不同语义是否清楚呢,题中加“的”或不加“的”表示的语义是不同
的。“我妈妈很忙。”是客观的陈述。“我的妈妈很忙。”表示强调或是区别之义,
是我的妈妈而不是别人的妈妈很忙。这种加“的”表示强调的语义一定要让留学

- 29 -
生了解掌握。

第二节 从不同汉语水平学生的角度分析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

表2 初中高级日本留学生的正确次数统计
汉 语 水 、

正确
使用 高级 中级 初级
考 次数



“的”位置 12 11 11

是否加“的” 12 11 12

“的、地、得”辨析 16 14 13

表3 初、中、高级水平在“的”位置,是否加“的”,
“的、地、得”各项问卷中
全部正确的人数

汉 语 水 平

确 高级 中级 初级
考 人
察 数


“的”的位置 1 2 1

是否加“的” 0 2 3

“的、地、得”辨析 1 1 0

一、 表的由来
表 2 按照初、中、高级不同层次的汉语水平划分,初级水平 4 人,中级水平
10 人,高级水平 2 人,统计不同层次汉语水平的人在“的”位置,是否加“的”

“的、地、得”各项问卷中的正确使用次数。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表 3 在 16 个
被调查者中分别统计出在“的”位置,是否加“的”,“的、地、得”各项问卷中
全部正确的人数。

二、 由表得出的结论及分析
从表 2 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从总体上看,初、中、高级水
- 30 -
平的日本留学生对于判断“的”的位置和是否加“的”掌握地比较好,在“的、
地、得”辨析中,中级和初级水平的日本留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第二,高级水
平的留学生在“的”的位置、是否加“的”和“的、地、得”辨析的问卷中的正
确使用次数高于中级水平的学生,中级大体高于初级水平的学生。这样得出随着
汉语水平的提高,日本留学生正确结构助词“的”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表 3 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的”的位置、是否加“的”和“的、地、得”
辨析的问卷中全部正确的人主要集中在中高级汉语水平的学生,但是在是否加
“的”的问卷中全部正确的人数最多的是初级阶段的学生。这一点令我很是好奇。
于是查看这三个人的调查问卷,发现这三个人答对判断“的”的位置的问卷,并
且在“的、地、得”辨析的问卷中答的也很不错,从总体上在在判断“的”的位
置问卷试题中的正确率也很高,其中有一名日本留学生全部看他的答题正确率比
中级水平的一部分留学生还要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学生自己学习刻
苦,还是有比较好的方法,还是有其他的原因。通过谈话了解到,他平时学习时
间和其他同学基本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有一点不同的是他的妈妈
是中国人,他从小受到母亲的影响,汉语说的很好,可以很快地结交中国朋友,
所以他有很多中国朋友,通过交际,可以练习听力,口语表达。这只是一个特殊
的例子,因为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的汉语水平得到提高,但是通过这一事实可
以了解到生活环境对一个留学生提高汉语水平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在国际交流学
院实习期间,我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留学生之间的谈话一般都是用母语,而
不是汉语,这是否就是限制留学生汉语水平提高的原因之一呢,鼓励学生在课外
说汉语,这将是提高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有效途径。作为汉语老师,除了在课堂上
讲解汉语知识,更应该在课堂外,帮助留学生建立一个和中国人交往的平台,使
他们的生活融入到汉语的世界中来。以下是我在留学生课外活动的几点建议。
第一,帮助留学生找到相互学习的伙伴。即是互学。在校期间我问过中国学
生是否愿意找外国留学生学习外语,一般的回答是愿意,但是没有途径,这样老
师就是沟通他们的桥梁,使互相需要学习的同学得到所需。
第二,建立学习小组。在班级三、五人一组,组建学习小组或是讨论小组。

- 31 -
增加留学生之间的往来,可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丰富业余生活。
第三,学校多组织一些活动,丰富留学生的生活,增强对汉语的兴趣。在班
级建立适当的赏罚制度,激发留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节 从定语类型的角度分析结构助词“的”误用情况

表4 在判断“的”的位置和是否加“的”问卷中出现偏误次数

定 名词 形容词 动词 代词 数词

考 类
察 型 遗 误 遗 误 遗 误 遗 误 遗 误
类 漏 加 漏 加 漏 加 漏 加 露 加

“的”的位 8 11 1 6 3 3 1 4 0 4

是否加“的” 1 10 0 0 5 0 0 0 0 0

一、 表的由来
根据调查问卷,在判断“的”的位置和是否加“的”的试题中涉及的同定语
成分出现的偏误进行统计。主要集中在定语成分是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
数词的情况下出现结构助词“的”的遗漏或是误加。

二、 由表得出的结论及分析
从表 4 当中,我们看出,日本留学生出错的情况主要集中在名词的遗漏和误
加、动词的遗漏和误加、形容词的误加。
汉语定语是单标记的,只用“的”字,日语中的定语标记也是只用“の”,在
日语中,名词、代词、数词修饰中心语时后加“の”
,动词,形容词直接修饰中心
语。在汉语里一般都要加“的”修饰中心语,但是有些情况也可以不用加“的”。
例如:名词是固定短语,专有名词不用加“的”。在调查者中误加的情况很多是对
固定短语的不了解等。下面就分别对产生遗漏、误加的原因加以分析。下面所涉
及的例句是出自于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
(一)名词作定语
在问卷调查中,还有在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我们发现名词作定语时,
“的”

- 32 -
字使用偏误多跟学生不了解什么时候用特定称谓有关,还有一些偏误是由于学生
不了解句法结构及音节对“的”字使用的影响造成的。例如:
1)我来华学汉语的直接的原因是“学好汉语,做像父亲一样的工作。”
2)可是,不拘泥于传统的妇女应该怎么样这种观念,灵活的判断,他的这种
做法,除了给我实际的帮助之外,拿自己具体的行动,教导我。
3)这篇文章是反映出了我们所生活的现实社会的,而且富有哲学性的。
4)这是人的美好的一点。
5)第二是世界人口问题,世界的人口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了。
6)平均的寿命也越来越长了。
例句 1)、2)、5)
、6)中“直接的原因”
、“传统的妇女”、
“世界的人口”、
“平均的
寿命”从结构上讲是正确的,但在具体的语用环境里,
“直接原因”已经凝聚成为
一个固定的称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在报纸,杂志里看到直接原因是什么,
间接原因是什么,传统妇女,现代女性怎么怎么样。一般不加“的”在调查问卷
中“电脑生意”这种是已经固定下来的说法,但是留学生不了解这样的语用环境。
例句 3)
、4)
“所生活的现实社会的”“富有哲学性的”,潘文国先生从汉语是孤立
语这一点出发,认为汉语是一种有节律性的语言,并从音义结合的角度出发,研
究虚词如何兼备音节和联系的双重功能,更灵活地调整汉语的音节结构。对于 3)、
4)中“的”的误加,不符合汉语中音律和谐美,这可能是由于日本留学生不了解
汉语的这种特点。此外,例句 3)还有可能是受到母语的影响,在日语中,有接尾
词[~的]构词形式,据研究“~的”是一个典型的“和制汉语”
(从中国传来的),
但是随着日本文字的发展,
“~的”这种结构不仅可以连接汉语词汇,也可以直接
连接助词,两者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对于中国人学习日语来说,很可能直接理
解成汉语中“的”,而对于初学汉语的日本人来说可能分不清“的”是结构助词还
是结尾词。例句 3)中的误加,可能是没有分清“的”是什么。在日语中有“社会
的”、“哲学性的”这样的词语。
在动态语料库中,有很多的学生在名词作定语时,在不该加“的”的情况下
加“的”。例如:

- 33 -
1)“三个和尚没水喝”这篇短文描写了人的懒惰的一面。
2)医生听病人或者病人的家人的[L]话,就进行最后的处理,让他们离开人
间。
3)当然,家人不希望患者的死,这可以理解。
4)就在中国农村发生的那件事来说,那位丈夫不应该同意妻子的自杀。
5)谁也知道孩子是我们人类的无价的宝贝。
6)有钱的人的吃的样子难看死了,从来没有节约的精神。
在例 1)中“人的懒惰”人与懒惰是主谓关系,不应该加“的”
,例 2)中“病人
的家人的话”第一个“的”去掉,例 3)中“患者的死”患者和死是主谓关系,去
掉“的”,同样“妻子的自杀”也是主谓关系,去掉“的”。例 5)
“人类的无价的
宝贝”去掉第一个“的”。例 6)中“有钱人”是固定下来的词语,结构紧密,表
示特殊的含义,可以代表一种身份,中间不用加“的”。“人的吃的样子”去掉第
一个“的”,“人”和“吃的样子”关系密切,不用加“的”。
(二) 动词作定语
动词作定语产生偏误的原因:
第一,在调查问卷中,“的”字短语中,其中“动词+的”的结构,日本留学
生常常把“的”遗漏,在日语中动词直接修饰中心语,这与汉语中的结构助词的
用法不一致,学生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受到母语的影响。以下是在语料库中的例
句。例如:
1)可是放了寒假我回国时候,他对我说:“啊,请借我钱?寒假以后,一定
把钱还给你吧!”
2)买东西时候他们也不排队,上公共汽车时候也不排队。
3)他很喜欢足球,他每天晚上都看足球比赛,他看时候太兴奋。
4)我曾经买过半旧的手表。我首先问手表多少钱。我觉得按假的来说,卖人
说的是贵一点儿。
5)画家收到了赚钱,画家马上就去酒店了。
6)过了几天,我忘记了老师提问问题。

- 34 -
7)鲁迅写书上主角一律是悲哀的表情。
8)背背包人发觉了他的行动,他跑得很快就走了。
9)有的朋友写了:
“我很愉快地游览了上海,可是比想象上海的环境好得多。”
10)他不爱说人,所以不太好打交道。
11)有一个坐着青年人,他穿着衣服不太好,他突然站起来了,他把他坐着椅
子让给老人。
以上例句中画线的部分是遗漏“的”的情况,应该分别改为:回国的时候、
买东西的时候、上公共汽车的时候、看的时候、卖的人、赚的钱、提问的问题、
写的书、背背包的人、想象的上海、爱说的人、坐着的青年人、穿着的衣服、坐
着的椅子。
第二,在动态语料库中,通过对结构助词“的”的语料收集,发现在动词做
定语时产生偏误,除了是受母语的影响之外,还有学习汉语时过度泛化引起的偏
误。泛化是日本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它指的是日本学
生对一定语言项目的理解或使用超出了所学语言范围的现象。日本学生在初学了
“动词+的+名词”这种偏正结构(如“吃的习惯”、“打雷的声音”、“喜欢的歌曲
等”),掌握了这类有“的”偏正结构之后,就用它去类推其他的成分和语义关系,
甚至一些不能进入的成分也类推出来,这样就出现了类推过度的现象。例如:
1)我的朋友告诉我几年前大学生们讨论张华的牺牲的精神。
2)这时一位漂亮的导购的小姐走过来帮助我。
3)暑假里我很忙,每天每天开车,考驾驶的执照。
4)他是我汉语辅导的老师。
5)我认识了一位老实本分的,有结婚一向的离异的男士。
6)他递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写有他的联络的电话。
7)我们没有看注意的事项就买了,当然没有用了。
8)在这四年间,我过了丰富的留学的生活。
其中“牺牲的精神”、“导购的小姐”、“驾驶的执照”、“辅导的老师”、“离异的男
士”、“联络的电话”、“注意的事项”、“留学的生活”都是错误的类推“动词+的+

- 35 -
名词”的结果,应该删除结构助词“的”。事实上,汉语中有的“动词+名词”结
构已经较为固定,中间不宜插入“的”,若加上“的”,似有生硬或累赘之感。如:
骚扰电话、毕业论文、驾驶证件、消毒床单、结婚报告等都不宜在在动词和名词
之间加“的”。另外,
“动+名”表示一个整体的名称时,动词与名词之间一般不加
“的”。如:文化传播公司、皮毛交易中心、人才交流市场分别是公司、中心、市
场的名称,动词和名词结合得较紧,不宜再插入“的”。
第三,
“在遗漏‘的’时,也是由于语义理解不准确而引起的偏误。
‘动词+名
词’和‘动+的+名词’的语义有的一致,有的不一致。”①例如:
1)她转身走进屋子,包了两件换洗衣服,匆匆忙忙走出大门。
(《人民文学》1999 第 5 期)
2)我放下手中的小提包,也就是几件换洗的衣服。
(《人民文学》1999 地 5 期)
3)旅长不识文断字,却对读书人很尊重。(《山花》1999 年第 6 期)
4)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山花》1999 年第 6 期)
很显然,1)中的“换洗衣服”与 2)中的“换洗的衣服”意思一致,3)中的“读
书人”和 4)中的“读书的人”语义不一致,“读书人”在意念上是一个整体。动
词和名词之间的联系更紧密。
“读书的人”是一种临时的组合。学生如果不能准确
地区别“动+名”和“动+的+名”的语义的话, 在运用中就会出现偏误。例如:
1)我烦恼的原因,其实有恋爱关系。
2)他是一个很老实的青年人,一看就知道是从读书的人家庭出来的。
这两个例句中对“动+名”和“动+的+名”的运用正好用反了,“恋爱关系”
指的是有特定含义的关系。而例 1)要表达的是烦恼和恋爱有关,因此,应该改为
“恋爱的关系”;“读书人”可以表示一种身份,而“读书的人”是一种临时的组
合,没有这种含义,所以例 2)应该为“读书人”。
第四,学生因为不知道句子的结构,而造成的偏误。例如:
1)所以我们应该保持自己拥有的善良的心情,做什么都全力以赴,自己干的


吴丽君等著.日语留学生汉语习得偏误研究[M].中国社科学出版社,2002 年,第 175 页.

- 36 -
事,责任不推给别人。
2)所以反过来说旁边有人,有能依靠的人的话,不愿意自己做,而且大概不
能自己做,这样情况之中比较难坚持一个人的时候的自己一样精神。
3)生存的权利是人类最基本也最可贵也最不能被别人侵犯的权利。
在例句 1)中“拥有的善良的心情”去掉一个“的”
,“拥有”和“善良的心情”
是动宾关系,结构比较紧密,不应该加“的”。例 2)中“依靠的人”同样“依赖”
和“人”是动宾关系,应该去掉“的”。例 3)中“生存的权利”同样“生存”和
“权利”是动宾关系,应该为“生存权利”。
(三)形容词作定语
形容词作定语时,单音节形容词一般不加“的”,双音节形容词一般加“的”。
在调查问卷中发现,对于“的”误加的情况一般出现在单音节形容词后,例如:
1) 你看,那位女的老师就是王芳妈妈。
2) 昨天报纸有个好的消息。
3) 买卖绿色食品后的利益全部作为开发新的农作物费用。
4)我对父亲的印象很深的。
例句 1)、2)、3)中“女的老师”
、“好的消息”、
“新的农作物”都是单音节形
容词作定语,不应该加“的”,因此,应该为“女老师”、
“好消息”、
“新农作物”。
4)中“很深的”不应该加“的”,但是却误加了。
还有一些形容词“很多”、“好多”、“不少”、“很大”等作定语时,后面一般
不加“的”,这时学生会泛化而用上“的”
。例如:
1)如果说在中国有很多的地方好玩,不过还还没有到那么多的地方。
2)小学以后,我受到了不少的教师的教育和影响。形容词误加
3) 他就是给我很大的影响的人。
例 1)
、2)、3)中,学生在“很多”、“不少”、“很大”的后面误加了“的”
。对于
这种情况,汉语老师应该在平时多给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在调查问卷中,还涉及了多个定语的排序问题,朱德熙先生曾指出:
“如果几
个定语都不带的,一般的次序是:
(1)领属定语、(2)数量词、
(3)形容词、(4)

- 37 -
名词。例如:他那件新羊皮大衣。”在判断“的”的位置的第 5 题中,“他是 A 我
们学校去年 B 评选出的 C 青年 D 教师。
(优秀的)”有一些学生选择 D,在多个定语
的语序上排列出现偏误。
(四) 代词作定语
代词做定语时,表示领属关系、处所或描写性的代词后用“的”。但是,表示限
制性的代词作定语时,不用“的”。例如:
[这种]事 [那]时候 [什么]水果 [哪]国
其中,人称代词作定语,如果中心语是一般名词时,定语后要加“的”
;如果中心语
是表示亲属、机构、团体等的名词,定语后一般不用加“的”。这些对于留学生来
讲,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是有些留学生泛化,在代词后不加“的”的地方加“的”。
例如:
1)可是我上中学之后,英文课的成绩非常不好,不到我的班的平均,上了高
中也是一样。
2)所以他们像我的家里人似的准备了生日宴会。
3)为了解决这问题,我想必须要丈夫的协助,比如丈夫的在家庭中的帮助、
在她的精神方面的照顾等。
4)因为我的有一个朋友是安乐死,所以我对这件事考虑得很多。
5)无论妻子得了什么病,丈夫应该帮助她的,或者忍耐地等。
6)我这么想,很容易阻止他的自杀,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旦打算自杀
的人很难找到生存的意义。
7)看到他们的那么痛苦的样子,我会更痛苦。
8)我认为,什么事情都是这样的。多么辛苦的工作只要。
例句中画线部分“我的班”、“像我的家里似的”、“她的精神方面”、“我的有一个
朋友”、是因为学生对“代词+的+中心语”的泛化,在不加“的”而误加了“的”。
在日语中,也有“代词+の+中心语”的结构,例如:
“私のクラス”、
“私の家族の
ように”,“彼女の精神方面”的翻译分别是“我的班”、“像我的家里似的”、“她
的精神方面”。在代词的误加“的”的原因,也可能是受到母语的负迁移的影响。

- 38 -
因此应该改为“我班”、“像我家里人似的”、“她精神方面”、“我有一个朋友”。
另外,代词作定语时,当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其定语后必须要加“的”,
以标志前后两个成分是定语与中心语的关系。例如:
[他]的关心 (偏正关系) 他关心 (主谓关系)
[我]的决定 (偏正关系) 我决定(主谓关系)
[她]的建议 (偏正关系) 她建议(主谓关系)
加“的”与不加'“的”的代词与中心语之间的关系不一样,学生如果不能够
理解词语之间结构关系,就会误加“的”。例句“他的自杀”、
“帮助她的”在句中
的应该分别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但是学生不了解,因而误加,应该改为“他
自杀”、“帮助他”。
例句 8)中“这样的”
,误加了“的”,在调查问卷中判断“的”的位置中的第
3 题,
“你看,那位 A 女 B 老师就是王芳 C 妈妈 D.。
”有的学生选了 A,与语料库中
的误用情况相同,在日语中,有“この、その、こんな、そんな”与汉语中的“这
个、那个,这样、那样”相对应。因为格助词“の”和结构助词“的”有很多的
相似之处,学生就泛化,把“的”和“の”等同,在这样,那位后加“的”
。但是,
“この、その”中的“の”不是格助词“の”
,而是连体词“この、その”的一部
分。
(五) 数量词作定语
在汉语中,数量词作定语一般不加“的”
,这一点学生很容易记住,在调查问
卷中,判断“的”位置的第 7 题“随着环境的变迁,任何 A 人在每一个 B 阶段中
都会有不同 C 一群 D 朋友。”有四个人选择了 D,其中有 2 人是初级水平,1 人是
高级水平,一人是中级水平。在日语中,数量词作定语是要在中心语前加“の”,
例:一つの人(一个人)、三匹の子豚(三只小猪)
、三人の学生(三名学生)。在
汉语翻译中都不加“的”。对于初级水平的学生出现误加的情况可能是受到母语的
影响,大部分中高级水平的学生出现这种误加的情况是很少的,偶尔出现的情况
可能是对已学过知识的遗忘,或是做题时的态度不够认真,或是依然存在母语的
负迁移的影响。在语料库中数量词词误加“的”的情况也不是很多。例如:

- 39 -
1)我在农村长大,外公又是做农业,所以有一些的农业知识。
2)我在大学研究现代中国以来一直有三个的问题。
例句中的“一些的农业知识”、“三个的问题”应该为“一些农业知识”、“三个问
题”。

第四节 从“的、地、得”之间误代的角度分析结构助词“的”误
用情况

表5 关于“的、地、得”的误代统计
“的、地、得”之间的误代
“的”误 “的”误 “地”误 “地”误 “得”误 “得”误
代为“地” 代为“得” 代为“的” 代为“得” 代为“的” 代为“地”
10 5 2 3 4 14

一、 表的由来
在“的、地、得”辨析的调查问卷中,统计 16 人“的、得、得”之间的误用
情况。

二、 由表得出的结论及分析
从表 5、表 4 中,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在“的、地、得”彼此误代的偏误次数
比在判断“的”的位置和是否加“的”问卷中出现偏误次数还要高。这说明日本
留学生在习得结构助词时难点之一是“的、地、得”的区分。齐春红在《老挝留
学生汉语结构助词“的”习得考察》中指出“老挝留学生习得结构助词最难的一
点就是正确区分的、地和得。”高霞也指出:“欧美留学生在这方面的偏误是非常
明显的。”吕叔湘先生指出不但小学生、中学生,有名的作家也常常写拧“的”和
“地”,因此他认为不分别“的”和“地”也不会引起意义的混乱,建议把“的”
和“地”合并为“的”。至于“的”和“得”,吕叔湘先生认为如果合写成一个字,
有些地方会产生歧义,维持两种写法还是值得的。但是很多学者从语义表达的精确
性角度考虑,还是主张“的、地、得”分写。比如,曲凤荣指出现代汉语结构助词
- 40 -
“de”按其语法作用分写为“的、地、得”,可以说在中国大陆已经是约定俗成的
事实了,应该分写。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语法等级大纲》规定了结构助词“的(1)、
地、得”为甲级语法项目,这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按大纲要求实际上也是应该把
“的、地、得”分开来教的。既然“的、地、得”应该分写,在教学中就需要讲清
楚句子的成分以及“的、地、得”的分工,学生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可能正确地使
用“的、地、得”。有一些老师自身就没有掌握“的、地、得”的分工原则,因此
就不可能在教学中把这些原则有效地教给学生,另外我们的媒体,比如一些报纸、
杂志中有时不分“的、地、得”,这也给留学生学习汉语结构助词带来了一定的负
面影响。
从问卷中,发现“的、地、得”之间的误代,主要体现在定语和中心语是形
容词或是动词的情况。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中,我们常常说“的”是定语的标志,
“地”是状语的标志,
“得”是补语的标志。在问卷中,学生只是通过简单地判断
词性,做出选择。实际上,考察是否能能正确使用“的、地、得”应该在句子中
的正确使用。当然,能够判断词性正确使用结构助词是一个基础,我们中国人在
“地”和“的”错误使用通常是发生在由动词充当中心语的偏正短语作宾语的句
子中。例如:
第一组:1)我们准备彻底 de 调查。
2)我们决定严肃 de 处理。
3)我们希望认真 de 研究。
第二组:1)我们进行彻底 de 调查。
2):我们作了严肃 de 处理。
3)我们加以认真 de 研究。
上述句子中,哪些用“的”,哪些用“地”,关键是看充当宾语的偏正短语是名词
性的,还是动词性的。如果充当宾语的偏正短语是动词性的,那么就应该用“地”;
如果充当宾语的偏正短语是名词性的,就该用“的”。那么怎么判断充当宾语的偏
正短语的性质。最省的方法是采用增补形式分析法。张静在《汉语语法问题》中
指出“增补形式是指某一语法单位在某种结构里可能增加上的词法形式或句法形

- 41 -
式,或者说是可能有的结合形式。这种形式在结构主义语法学里算‘分布’的一
种,是当某一语法单位在某种情况下看不出明显的分布特征时,就可以看它前面或
后面可能增补上哪些能证明它身份的特征。”
从语法功能上看,动词性的偏正短语相当于一个动词,名词性的偏正短语相
当于一个名词。因此,根据“增补形式分析法”的理论:动词的后面一般能增补
上宾语,它的前面也能增补上修饰整个偏正短语的状语;名词性偏正短语的后面
不能增补上宾语,它的前面也不能增补上修饰整个偏正短语的状语。由此,我们
可以制定出两条选择“地”和“的”的规则:一是看充当宾语的偏正短语的后面能
否增补宾语,能的肯定应该用“地”,不能的多数“的”。例如,上举第一组的句子
都可以增补上宾语:
第一组:4)我们准备彻底 de 调查这件事。
5)我们决定严肃 de 处理肇事者。
6)我们希望认真 de 研究这个问题。
先前上述三个句子中的“de”都应该用“地”
。而第二组组的句子后面不能增补上
宾语。例如:
第二组:4)我们进行彻底 de 调查这件事。(×)
5)我们作了严肃 de 处理肇事者。(×)
6)我们加以认真 de 研究这个问题。(×)
所以,第二组中的三个句子中的“de”应该用“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在讲解词汇辨析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是造句法,我们在辨
析“的”、“地”时,可以采取增补形式分析的方法,让学生造句。不仅能够区分
词汇,还能够锻炼学生用汉语方式思维的能力。这种方法容易操作,但是有时难
免出现不准确的情况,这时需要老师适时地选择。

- 42 -
第五节 从性别角度分析结构助词“的”误用情况

表6 按照性别分别统计正确次数
性 别
正 确 男生 女生
使 用
考 次
察 数


“的”的位置 9 12

是否加“的” 9 12

“的、地、得”辨析 13 15

一、 表的由来
表 6 按照性别分成两组,男生 8 人,女生 8 人,分别统计在判断“的”的位
置、是否加“的”、“的、地、得”辨析中正确使用次数。

二、 由表得出的结论及分析
从表 6 中可以看出,女学生在判断“的”的位置、是否加“的”
、“的、地、
得”辨析的正确使用次数高于男生,从汉语老师那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日本
留学生学习普遍比较认真。而且女学生的学习态度更认真。女生学习汉语比男生
学习得好,可能是有有这样的原因,一是,一般女生在形象思维能力方面占优势,
男生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占优势,而语言是属于形象思维能力方面的,所以女生
在学习语言方面有着天生的优势。二是,女生的性格多偏于静,男生比较活泼、
好动。女生心理年龄一般比同龄男生要大,所以在学习方面更加用功。
在一份试卷中,有一位女学生,把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基本用法写在
试卷的空白部分,还有一位男学生,在“的、地、得”辨析试题中,做了两遍,
第一遍是在没有查中心语词性的前提下,凭第一感觉做出的答案。第二遍是经过
查阅字典做出的答案。当然我的统计数据是按照第一种情况做的统计。从问卷上
就可以看出日本留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非常认真的。

- 43 -
第六节 从被调查者问卷中的出现的错误,进行统计。

表7 从被调查者问卷中的出现的错误,进行统计

察 判断“的”的位置 是 否 “的、地、得”辨析




“的”


名 动 的 的 地 地 得 得

名词 代 动词 形 容 数 量 词 词 误 误 误 误 误 误


词 词 词 误 误 代 代 代 代 代 代
加 加 地 得 的 得 的 地
者 遗 误 遗 误 遗 误 遗 误 遗 误
漏 加 漏 加 漏 加 漏 加 漏 加
A1 1
A2 1 1 1 1 1 1
合 1 1 0 0 0 0 1 0 0 1 1 1 1 0 0 0 0 0

A

A1 和 A2 在判断“的”位置,是否加“的”,
“的、地、得”辨析中掌握比较准
确,A2 在判断“的”位置中出现的名词误加是因为对固定名词短语的掌握不够。


类 判断“的”的位置 是 否 “的、地、得”辨析







“的”

名 动 的 的 地 地 得 得
名词 代 动词 形 容 数 量 词 词 误 误 误 误 误 误
词 词 词 误 误 代 代 代 代 代 代
加 加 地 得 的 得 的 地
遗 误 遗 误 遗 误 遗 误 遗 误
漏 加 漏 加 漏 加 漏 加 漏 加

B1 1 1 2 1 2
B2 1 2
B3 1 1 1 1
B4 2 1 1 1 1 1 1 1

- 44 -
B5 2 1 1 1 1 7
B6 3 2 2 1 1
B7 1 1 1 1
B8 1 1
B9 1 1 1 1 1 1 1 2
B1 1 1 1 1
0
合 11 10 0 1 2 0 0 6 0 0 7 3 7 4 2 0 1 1
计 0
B

察 判断“的”的位置 是 否 “的、地、得”辨析




“的”


名 动 的 的 地 地 得 得
类 名词 代 动词 形 容 数 量 词 词 误 误 误 误 误 误


词 词 词 误 误 代 代 代 代 代 代
加 加 地 得 的 得 的 地

遗 误 遗 误 遗 误 遗 误 遗 误
漏 加 漏 加 漏 加 漏 加 漏 加
C1 1 1 1 2 1
C2 1 3 1 1 1
1 1 1 1 1 1
2
C3 1 1
1 1 1
C4 1
合 4 1 0 1 0 1 1 1 0 1 2 2 2 1 0 3 3 4

C

合 16 12 0 2 2 2 2 7 0 2 1 6 1 5 2 3 4 1
计 0 0 4
A1、A2 的汉语水平是高级,B1—B10 的汉语水平是中级,C1—C4 的汉语水平是初

表 7 是 16 人在各项调查中出现偏误情况的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判
断“的”的位置中,定语成分是名词、形容词时出现遗漏、误加的情况较多;在
是否加“的”的问卷中,出现名词误加和动词误加情况较多;在“的、地、得”
辨析的问卷中,出现“的”误代“地”、“的”误代“地”、“得”误代“地”的情

- 45 -
况比较多。
调查者统计表
姓名 性别 汉语水平 国籍
丸山惠子 女 高级(A1) 日本
小西克幸 男 高级(A2) 日本
小仓爱未 女 中级(B1) 日本
大元春子 女 中级(B2) 日本
内山爱实花 女 中级(B3) 日本
内山绚太 男 中级(B4) 日本
川上望 男 中级(B5) 日本
菅原裕登 男 中级(B6) 日本
绿川光子 女 中级(B7) 日本
大岛优子 女 中级(B8) 日本
小林 男 中级(B9) 日本
大岛义和 男 中级(B10) 日本
中古浩司 男 初级(C1) 日本
松本翔 男 初级(C2) 日本
伊东美美子 女 初级(C3) 日本
三田贵子 女 初级(C4) 日本

- 46 -
参考文献

[1]李德津等.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M],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
[2]赵福泉.日语语法疑难辨析[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水野羲道.漠藉系接辞樱能[J].日本藉学.明治鲁院,1987,
[4]朱德熙.说“的”[J].中国语文,1961.
[5]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
功能[J].方言.1983.(1),
[6]史锡尧.论语法、语义、语用三结合进行语言研究[J].汉语学习.1991.(2),
[7] 张国宪.“的”字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J].社会科学.1994, (1),
[8] 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5),
[9]张斌.汉语语法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0]郭锐.表述功能的转化和“的”字的作用[J].当代语言学.2000, (1)
[11]石毓智.‘论“的”的语法功能的同一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0, (1),
[12] 陆丙甫.“的”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从描写性到区别性再到指称性[J].
世界汉语教学.2003. (01),
[13]徐阳春.“的”字隐现的制约因素[J].修辞学习.2003. (2),
[1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5]刘金钊.日语助词、助动词[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16]王日和.日语语法[M].商务印书馆[M],1981,
[17]常波涛、常曼.日语格助词例解[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18]陈百海.“の”与“的”的比较[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4,
[19]顾顺莲.“的”与“の”汉日定语标志的比较研究[J].汉语学习,1999,(1),
[20]皮细庚.新编日语语法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21]吴丽君等.日本留学生汉语习得偏误研究[M].中国社科出版社.2002,
[22]陈谊.日中両国語における「ー的」について[J].
国語語彙史の研究十八、泉和书院,1999

- 47 -
[23]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4]张国宪.“的”字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J].淮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1994, (1)
[25]山田孝雄.日本文法学概论[M].宝文馆出版.1936,
[26]林璋.论日语助词的分类[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2),
[27]汤泽幸吉郎.口语法精说(下卷)[M].东京明治书院,1953.
[28]于茜.浅谈结构助词“的”的对外汉语教学[J].语文教学.2009,
[29]杨骐冰, 齐春红 泰国留学生习得汉语结构助词“的”偏误分析[J].石油大学
学报,2010,(3)
[30]康春华、朱元富 “的”字结构的对外汉语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大学报对外
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4)
[31]夏迪娅・伊布拉音 与结构助词“的”有关的偏误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2010.
(3)

- 48 -
附 录

关于结构助词“的”使用的调查问卷
姓名:______ 汉语水平:______ 班级:______ 国籍:______
一、请判断“的”放在句中ABCD哪个位置上恰当。
1、这种 A 用耳朵听别人 B 读书 C 方法可以叫做“耳读” D 法。(的)_____
2、你看,那位 A 女 B 老师就是王芳 C 妈妈 D。(的)______
3、曾广雄 A 像小学生 B 一样点点头,感谢地说,听 C 老同学 D。
(的)______
4、会修 A 录音机 B 就他 C 一个人 D。(的)______
5、他是 A 我们学校去年 B 评选出的 C 青年 D 教师。
(优秀的)_____
6、一个 A 人怎么能这么快 B 就把刚发生 C 事忘了个干干净净 D。
(的)_____
7、随着环境的变迁,任何 A 人在每一个 B 阶段中都会有不同 C 一群 D 朋友。
(的)
______
8、青年 A 人有青年人 B 特点,他们 C 积极、热情、开朗、有朝气 D、求知欲望,
等等。(的)_____
9、这是一件 A 刚买 B 羊绒 C 大衣。(的)_____
10、昨天 A 报纸有个好 B 消息。(的)______
11、我在餐厅吃饭 A 时候,遇到一个 B 老 C 朋友。(的)_____
12、我加了整整 A 一个晚上 B 班,才把一个 C 数字算出来。(的)_____
13、这是我 A 第一次 B 听你 C 演唱会。(的)_____
关于结构助词“的”使用的调查问卷
姓名:______ 汉语水平:______ 班级:______ 国籍:______
一、下列句子中,哪些地方需要加“的”画“√”,哪些地方不需要加“的”画“X”。

- 49 -
1、弟弟( )自行车坏了,学校( )附近( )邮局不开门。
2、你有几个( )朋友?
3、小张是迈克( )中国( )朋友。
4、我( )妈妈很忙。
5、他娶( )是一位法国姑娘。
6、他在做电脑( )生意。
7、他是一位知识非常渊博( )医学( )专家。
8、她是一位善良( )姑娘。
9、我想知道你( )看法是什么。
二、将“的、地、得”填入下面空格中。
紫色 圆脸 群众 支持 高高 举着 相当 庞大 记 很
清楚 热 直冒汗 伟大____祖国 斩钉截铁___说
乐____合不拢嘴 气____双脚直跳 有趣____情节 高声___喊 愉快____唱
拼命____逃 严密____注视 戴帽子____男孩
一次又一次____握手

- 50 -
致 谢

转眼间,两年的研究生生活就要结束了,在这两年里,我首先感谢黑大的各
位老师和同学给予我的帮助和关心。
这篇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黄彩玉多次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到结构安排,
从内容到文字润饰,都凝聚了她大量的心血。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黄彩玉
老师不辞辛劳,多次与我就论文中许多核心问题作深入细致地探讨,给我提出切
实可行的指导性建议,总能使我在思路受阻时茅塞顿开,并且能够细心全面地修
改了我的论文。黄老师这种一丝不苟的负责精神,使我深受感动。更重要的是黄
老师在指导我的论文的过程中,始终践行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则。
她常教导我要志存高远,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为以后的继续深造打好
坚实的基础。在此,请允许我向尊敬的黄彩玉老师表示真挚的谢意!
另外,我还要感谢赵延军老师,在我思路困惑的时候,为我提供了合理化建
议和一些参考书,拓展了我的思路。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在我做问卷调查的期
间,赵立博、郭盛、杨苑、惠子、王莹、白向玲等在国教院实习的同学以及石磊
老师。帮我寻找调查对象,搜集有力的调查语料,并且为我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
议,使我的问卷调查完成的很顺利。
最后,再次感谢为我们默默地无私奉献自己的各位老师,老师们辛苦了!

- 51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