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考研数一真题解析【公众号"不易学长"持续更新中】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1

1990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数学一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本题共 5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15 分。)
 x  t  2

(1)过点 M (1, 2, 1) 且与直线  y  3t  4 垂直的平面方程是 _______。

z  t 1

【答案】 x  3 y  z  4  0.

【解析】由直线的参数方程,可得直线的方向向量 l  ( 1,3,1) ,

所求平面的法向量 n 平行于所给直线的方向向量 l  ( 1,3,1) ,取 n  l ,又平面过已知点 M (1, 2, 1) .已知平面

的法向量和过已知点可唯一确定这个平面,所求平面的方程为 ( x  1)  3( y  2)  ( z  1)  0, 化简即是

x  3 y  z  4  0.

xa x
(2)设 a 为非零常数,则 lim( ) = _______。
x  xa
2a
【答案】 e .

1 x
【解析】此题考查重要极限: lim(1  )  e.
x  x
a
(1  ) x
xa x x
lim( )  lim
x  x  a x  a x
(1  )
x
x
a a
(1  ) a
 lim x
x
x  a  a   a 
(1  )
x

ea
  e2 a .
e a
xa x
 2 a
xa x  2a  2 a x a
或由 lim( )  lim  1    e2 a .
x  x  a x 
 xa

1, | x | 1,
(3)设函数 f ( x)   则 f [ f ( x )] = _______。
0, | x | 1,
【答案】 1.
【解析】对于分段函数的复合函数求解必须取遍内层函数的值域,不能遗漏,求出复合后函数的所有可能的解析式.
根据 f ( x ) 的定义知,当 | x | 1 时,有 f ( x )  1. 代入 f [ f ( x )] ,又 f (1)  1. 于是当 | x | 1 时,复合函数 f [ f ( x )]  1 ;

当 | x | 1 时,有 f ( x )  0. 代入 f [ f ( x )] ,又 f (0)  1, 即当 | x | 1 时,也有 f [ f ( x )]  1 .

因此,对任意的 x  (,  ) ,有 f [ f ( x )]  1 .

2 2 2
(4)积分  dx  e  y dy 的值等于 _______。
0 x

1
【答案】 (1  e4 ).
2
 y2
【解析】这是一个二重积分的累次积分,因 e 的原函数不是初等函数,先对 y 积分积不出来,所以应该改换积分

次序,先表成:
 y2
原式   e dxdy. 由累次积分的内外层积分限确定积分区域 D :
D

0  x  2, x  y  2, 如图所示,然后交换积分次序.

y
2

D yx

O x
2

2 y 2 2 2
原式   dy  e y dx   ye y dy
0 0 0

1 2 2 1
  e y  (1  e 4 ).
2 0 2

(5)已知向量组 1  (1, 2,3, 4),  2  (2,3, 4,5),  3  (3, 4,5, 6),  4  (4,5, 6, 7) ,则该向量的秩是_______。

【答案】 2.
【解析】经过初等变换后向量组的秩不变.
1  1 2 3 4
   2 3 4 5
所以有 A   2   
 3   3 4 5 6
   
 4   4 5 6 7

第一行 r1 分别乘以  2  、  3 、  4  加到第二行、第三行、第四行上,得到


1 2 3 4 
 0 1 2 3 
A 
 0 2 4 6 
 
0 3 6 9 

继续作初等变换第二行 r2 分别乘以  2  、  3 加到第三行、第四行上,再自乘  1 有

1 2 3 4
0 1 2 3 
A
0 0 0 0
 
0 0 0 0
因为最后得出的矩阵有二阶子式  0 ,而三阶子式  0 ,由矩阵秩的定义,有

r 1 ,  2 ,  3 ,  4   r ( A)  2.

所以此题应填 2 .
二、选择题(本题共 5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15 分。)
' 2
(1)设 f ( x ) 是连续函数,且 f ( x)  [ f ( x)] ,则等于

(A) e  x f ( e  x )  f ( x ) (B) e  x f ( e  x )  f ( x )

(C) e  x f (e  x )  f ( x ) (D) e  x f (e  x )  f ( x )
【答案】A.
【解析】对积分上限的函数的求导公式:
 (t )
若 F (t )   f ( x)dx ,  (t ) ,  (t ) 均一阶可导,
(t )

则 F '(t )   '(t )  f   (t )   '(t )  f  (t ) .


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如果 u  g ( x ) 在点 x 可导,而 y  f ( x) 在点 u  g ( x ) 可导,则复合函数

y  f  g ( x)  在点 x 可导,且其导数为

dy dy dy du
 f '(u )  g '( x) 或  
dx dx du dx
所以两边求导数,

F ( x)  f (e x )(e  x )'  f ( x)( x)'

 e x f (e  x )  f ( x).
故本题选 A.
' 2 n
(2)已知函数 f ( x ) 具有任意阶导数,且 f ( x)  [ f ( x)] ,则当 n 为大于 2 的正整数时, f ( x ) 的 n 阶导数 f ( x) 是

(A) n ![ f ( x)]n 1 (B) n[ f ( x)]n 1 (C) [ f ( x)]2 n (D) n ![ f ( x)]2 n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高阶导数的求法.
2
为方便记 y  f ( x) .由 y '  y ,逐次求导得

y ''  2 yy '  2 y 3 , y '''  3! y 2 y '  3! y 4 ,  ,

(n)
由第一归纳法,可归纳证明 y  n ! y n 1

(k )
假设 n  k 成立,即 y  k ! y k 1 ,

( k 1) ' '


则y   y ( k )    k ! y k 1    k  1 ! y k  y '

  k  1 ! y 
k 1 1

所以 n  k  1 亦成立,原假设成立.

sin n 1
(3)设  为常数,则级数 (
n 1 n 2

n
)

(A) 绝对收敛 (B) 条件收敛


(C) 发散 (D) 收敛性与  的取值有关
【答案】C .
【解析】本题可利用分解法判别级数的敛散性(收敛级数与发散级数之和为发散级数).
 
1 1

n 1 n
发散.因为此为 p 级数:  p 当 p  1 时收敛;当 p  1 时发散.
n 1 n

 
sin n sin n 1 1

n 1 n 2
收敛.因为由三角函数的有界性
n 2

n 2
,而 p 级数: 
n 1 n
2
收敛,

根据正项级数的比较判别法:
 
vn
设  un 和  vn 都是正项级数,且 lim
n 1 n 1
n  u
 A, 则
n

 
(1) 当 0  A   时, u
n 1
n 和 v
n 1
n 同时收敛或同时发散;

   
(2) 当 A  0 时,若  un 收敛,则  vn 收敛;若  vn 发散,则  un 发散;
n 1 n 1 n 1 n 1

   
(3) 当 A   时,若  vn 收敛,则  un 收敛;若  un 发散,则  vn 发散.
n 1 n 1 n 1 n 1

 
sin n sin n
所以 
n 1 n 2
收敛,所以级数 
n 1 n2
绝对收敛.

由收敛级数与发散级数之和为发散级数,可得

sin n 1
级数 (
n 1 n 2

n
) 发散.

故选(C).
f ( x)
(4)已知 f ( x ) 在 x  0 的某个领域内连续,且 f (0)  0 , lim  2 ,则在点 x  0 处
x 0 1  cos x
'
(A) 不可导 (B) 可导,且 f (0)  0

(C) 取得极大值 (D) 取得极小值


【答案】D.
【解析】利用极限的保号性可以判断的正负号:
设 lim f ( x)  A. 若 A  0    0, 当 0  x  x0   时, f ( x )  0 .
x  x0

若   0, 当 0  x  x0   时有 f ( x )  0 ,则 A  0 .

f ( x) f ( x)
所以,有 lim 20  0 (在 x  0 的某空心领域)
x 0 1  cos x 1  cos x
由 1  cos x  0 ,有 f ( x )  0  f (0) ,即 f ( x ) 在 x  0 取极小值,应选(D)

本题还可特殊选取满足题中条件的 f ( x)  2 1  cos x  . 显然,它在 x  0 取得极小值,其余的都不正确,这样本题仍选

(D)

(5)已知 1 、 2 是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Ax  b 的两个不同的解,1 、 2 是对应齐次线性方程组 Ax  0 的基础解系,

k1 , k2 为任意常数,则方程组 Ax  b 的通解(一般解)必是

1   2 1   2
(A) k11  k2 (1   2 )  (B) k11  k2 (1   2 ) 
2 2
1   2 1   2
(C) k11  k2 ( 1   2 )  (D) k11  k2 ( 1   2 ) 
2 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解的性质和解的结构.从 1 、  2 是对应齐次线性方程组 Ax  0 的基础解系,知 Ax  b 的通解形

式为 k11  k22   , 其中1 ,2 是 Ax  0 的基础解系,  是

Ax  b 的一个特解.
由解的性质:如果1 , 2 是 Ax  0 的两个解,则其线性组合 k11  k 2 2 仍是 Ax  0 的解;如果  是 Ax  b 的一个解,

 是 Ax  0 的一个解,则    仍是 Ax  b 的解.
1   2
所以有: 1 , 1   2 , , 1   2 , 1   2 都是 Ax  0 的解,
2
1   2
是 Ax  b 的一个特解.
2
那么看各个选项,(A)中没有特解  , (C) 中既没有特解  , 且 1   2 也不是 Ax  0 的解.
(D)中虽有特解,但 1 , 1   2 的线性相关性不能判定,故(A)、(C)、(D)均是不正确的.

1   2
再看(B), 是 Ax  b 的一个特解, 1 , 1   2 是 Ax  0 的线性无关的解,是基础解系,故本题选(B).
2
三、(本题满分 15 分,每小题 5 分。)

ln(1  x)
1
(1)求  dx
0 (2  x ) 2

2 z
(2)设 z  f (2 x  y, y sin x ) ,其中 f (u , v ) 具有连续的二阶偏导数,求 。
xy

'' ' 2 x
(3)求微分方程 y  4 y  4 y  e 的通解(一般解)

1
(1)【答案】 ln 2. .
3
【解析】分部积分法的关键是要选好谁先进入积分号的问题,如果选择不当可能引起更繁杂的计算,最后甚至算不
出结果来。在做题的时候应该好好总结,积累经验。

假定 u  u ( x) 与 v  v( x) 均具有连续的导函数,则

 uv ' dx  uv   u ' vdx,


或者  udv  uv   vdu.
1 1
由 2
dx  (2  x)2 d (2  x)  d ( )有
(2  x) 2 x

1 1 ln(1  x) 1 1 1 dx
原式   ln(1  x)d ( 2  x )分部法  
0 2 x 0 0 2  x 1 x
1 1 1 1 1
因为,由分项法   (  )
2  x 1 x 3 2  x 1 x
1 1 1 1
所以,原式  ln 2   (  )dx
3 0 2  x 1 x
1 1
 ln 2  [ ln(2  x) 10  ln(1  x) 10 ]  ln 2 .
3 3
'' '' '' '
(2)【答案】 2 f11  (2sin x  y cos x ) f12  y sin x cos xf 22  cos xf 2 .

【解析】这是带抽象函数记号的复合函数的二阶混合偏导数,重要的是要分清函数是如何复合的.

z  z
由于混合偏导数在连续条件下与求导次序无关,可以先求 ,再求 ( ) ,如方法 1;
x y x

z  z
也可以先求 ,再求 ( ) ,如方法 2.
y x y
由复合函数求偏导的链式法则:如果函数 u   ( x, y ), v   ( x, y ) 都在点 ( x, y ) 具有对 x 及对 y 的偏导数,函数

z  f (u , v) 在对应点 (u , v) 具有连续偏导数,则复合函数

z  f ( ( x, y ), ( x, y )) 在点 ( x, y ) 的两个偏导数存在,且有

z z u z v u v
   f1'  f 2' ;
x u x v x x x
z z u z v u v
   f1'  f 2' .
y u y v y y y
z
方法 1:先求 ,
x
z  
 f1' (2 x  y )  f 2 ' ( y sin x)  2 f1'  y cos xf 2 ' 。
x x x
2 z 
 (2 f1'  y cos xf 2 ' )
xy y

   
 2( f11'' (2 x  y )  f12'' ( y sin x))  cos xf 2 '  ( f 21'' (2 x  y )  f 22 '' ( y sin x)) y cos x
y y y y

 2( f11''  sin xf12 '' )  cos xf 2 '  ( f 21''  sin xf 22 '' ) y cos x

 2 f11''  (2 sin x  y cos x) f12 ''  y sin x cos xf 22 ''  cos xf 2 '

z
方法 2:先求 ,
y

z  
 f1' (2 x  y )  f 2 ' ( y sin x)   f1'  sin xf 2 '
y y y

2 z 
 ( f1'  sin xf 2 ' )
xy x
   
 ( f11'' (2 x  y )  f12 '' ( y sin x))  cos xf 2 '  ( f 21'' (2 x  y )  f 22 '' ( y sin x))  sin x
x x x x
 (2 f11''  y cos xf12 '' )  cos xf 2 '  (2 f 21''  y cos xf 22 '' )  sin x

 2 f11''  (2 sin x  y cos x) f12 ''  y sin x cos xf 22 ''  cos xf 2 ' .

2 x 1 2 2 x
(3)【答案】所求通解为 y  (C1  C2 x)e  xe 其中 C1 , C2 为常数.
2
【解析】所给方程为常系数的二阶线性非齐次方程.
*
设 y ( x) 是二阶线性非齐次方程 y  P ( x ) y  Q ( x ) y  f ( x ) 的一个特解. Y ( x ) 是与之对应的齐次方程

y  P ( x) y  Q ( x) y  0 的通解,则 y  Y ( x)  y* ( x) 是非齐次方程的通解;

对于求解二阶常系数线性齐次方程的通解 Y ( x ) ,可用特征方程法求解:

即 y  P ( x) y   Q ( x) y  0 中的 P ( x ) 、 Q ( x ) 均是常数,方程变为 y   py   qy  0 .

2
其特征方程写为 r  pr  q  0 ,在复数域内解出两个特征根 r1 , r2 ;

分三种情况:
rx1
(1) 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r1 , r2 ,则通解为 y  C1e  C2 er2 x ;

rx
(2) 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r1  r2 ,则通解为 y   C1  C2 x  e 1 ;

x
(3) 一对共轭复根 r1,2    i  ,则通解为 y  e  C1 cos  x  C2 sin  x  .
其中 C1 , C2 为常数.

*
对于求解二阶线性非齐次方程 y  P ( x ) y  Q ( x ) y  f ( x ) 的一个特解 y ( x) ,可用待定系数法,有结论如下:

x
如果 f ( x )  Pm ( x )e , 则二阶常系数线性非齐次方程具有形如

y* ( x)  x k Qm ( x)e x

的特解,其中 Qm ( x) 是与 Pm ( x) 相同次数的多项式,而 k 按  不是特征方程的根、是特征方程的单根或是特征方程

的重根依次取 0、1 或 2.
2 2 x
本题中对应的齐次方程的特征方程 r  4r  4  (r  2)  0 有二重根 r1  r2  2 ,而非齐次项 e ,   2 为重特

征根,因而非齐次方程有如下形式的特解

Y  x 2  ae2 x ,
1 2 x 1 2 2 x
代入方程可得 a  ,故所求通解为 y  (C1  C2 x)e  x e 其中 C1 , C2 为常数.
2 2
四、(本题满分 6 分。)

n
求幂级数  (2n  1) x
n 0
的收敛域,并求其和函数。

1 x
【答案】收敛域  1,1 ,和函数为 (| x | 1) .
(1  x )2

n
【解析】先用公式求出收敛半径及收敛区间,再考察端点处的敛散性可得到收敛域;将幂级数  (2n  1) x
n 0
转化为


n 1
基本情形  nx
n 1
,可求得和函数

 
n 1 x ' 1
 nx  (  x n )'  ( )  2
(1  x  1),
n 1 n 1 1 x 1  x 
方法 1:按通常求收敛半径的办法,
lim an 1 
n
若果   x 

lim an
,其中 an , an 1 是幂级数 a x
n 0
n 的相邻两项的系数,则这幂级数的收敛半径
x 

 1
 ,   0,

R   ,   0,
0,   .



an 1 2(n  1)  1
本题用幂级数收敛半径的计算公式得   lim  lim 1,
n  an n  2n  1

1
 收敛半径 R   1  收敛区间为  1,1 ,

 
当 x  1 时,级数  (2n  1) 发散;当 x  1 时,级数  (2n  1)(1)n 也发散,
n 0 n 0

所以当 x  1 时原幂级数均发散  原幂级数的收敛域  1,1 .

  
下面求和函数,先分解为 S ( x)   (2n  1) x n   2nx n   x n
n0 n 0 n 0


n 1
几何级数 x
n 0

1 x
(| x | 1) ,又

  
n n 1 1 ' 2x
 2 nx  2 x  nx  2 x  ( x n )'  2 x( )  (| x | 1) ,
n 0 n 0 n0 1 x (1  x)2

2x 1 1 x
因此 S ( x)    (| x | 1)
(1  x) 1  x (1  x) 2
2


2 n 1 x
方法 2:直接考察 x
n 0

(1  x) 2
(| x | 1) (几何级数求和),逐项求导得

2n x ' 1  x2

n 0
(2 n  1) x  (
1  x2
) 
(1  x 2 )2
(| x | 1)


2 n 1 x
将 x 换成 x 得  (2n  1) x
n 0

(1  x ) 2
(| x | 1)

由方法 1 的讨论,有收敛域  1,1

五、(本题满分 8 分)
求曲面积分 I   yzdzdx  2dxdy,
S

2 2 2
其中 S 是球面 x  y  z  4 外侧在 z  0 的部分

P Q R  ( yz )
【解析】记 I     0  0  z ,可以考虑用高斯公式计算,但不是封闭的,所以要添加辅助面,
x y z y

如方法 1;


本题还可直接套用公式计算也不复杂,为 Dxy : ( x, y ) | x  y  4 , 可用矢量点积法将积分都投影在平面 xOy 上较
2 2

方便,再化为 Dxy 上的二重积分,如方法 2.

方法 1:设空间闭区域  是由分片光滑的闭曲面  所围成,函数 P ( x, y, z ) 、 Q ( x, y , z ) 、 R ( x, y , z ) 在  上具有一

阶连续偏导数,则有

 P Q R 
  x  y  z dv  

 Pdydz  Qdzdx  Rdxdy,

 P Q R 
或   x  y  z dv  

  P cos   Q cos   R cos   dS ,

这里  是  的整个边界曲面的外侧, cos  、 cos  、 cos  是  在点 ( x, y , z ) 处的法向量的方向余弦.上述两个公

式叫做高斯公式.

对于球面坐标与直角坐标的关系为:

 x  r sin  cos  ,

 y  r sin  sin  ,
 z  r cos  .

其中  为向量与 z 轴正向的夹角,0     ; 为从正 z 轴来看自 x 轴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向量在 xOy 平面上投影线

段的角, 0    2 ; r 为向量的模长, 0  r   .

球面坐标系中的体积元素为 dv  r 2 sin  drd d ,


则三重积分的变量从直角坐标变换为球面坐标的公式是:
2
 f ( x, y, z )dxdydz   f (r sin  cos  , r sin  sin  , r cos  )r
 
sin  drd d .

2 2
添加辅助面 S1 : z  0( x  y  4) ,法向量与 z 轴负向相同, S 与 S1 围成的闭区域

 , S 与 S1 的法向量指向  的外部。在  上用高斯公式得

I   yzdzdx  2dxdy   zdV .


S1 

2 2
用先二后一的求积顺序求三重积分:  zdV   dz  zdxdy   z (4  z 2 )  4
0 0
 D(z)

或用球坐标变换来计算

2 2
2
 zdV   d  2 d   cos    sin  d 

0 0 0


2 1
 2  2 sin  d sin     3d   2   4  4
0 0 2

 yzdzdx  2dxdy    2dxdy  2  4  8


S1 Dxy

2 2
其中 Dxy : x  y  4 .

因此 I  4  ( 8 )  12 .


方法 2: S 在 xOy 平面上的投影区域是 Dxy : ( x, y ) | x  y  4 , 因 S 取上侧,套用矢量点积法公式得
2 2

z z
I   [0  ( )  yz  ( )  2 1]dxdy
Dxy
x y

2 2 2
由 x  y  z  4,

z x
方程两边同时对 x 求导,得  ;
x z
z y
方程两边同时对 y 求导,得   .代入上式得
y z

I   ( y 2  2)dxdy
Dxy

考虑到积分区域 Dxy 关于变量 x, y 具有轮换对称性,从而有


2 2 1 2
 x dxdy   y dxdy  2  ( x  y 2 )dxdy .
Dxy Dxy Dxy

1
I ( x 2  y 2 )dxdy  8
2 Dxy

1 2 2 1 1 2
用极坐标变换得 I  d   r 3dr  8   2  r 4  8  4  8  12 .
2 0 0 2 4 0
六、(本题满分 7 分)

设不恒为常数的函数 f ( x ) 在闭区间 [ a, b] 上连续,在开区间 (a, b) 内可导,且 f (a )  f (b) 。证明在 (a, b) 内至少存

'
在一点  ,使 f ( )  0 。

【解析】与未知函数在一点的导数值有关,自然想到用微分中值定理,但 f (a )  f (b) 只能推导出一点的导数为零,

考虑到题设 f ( x ) 不恒为常数,因此存在一点 c ,使

f (c)  f (a )  f (b), 再在 [a, c] 或 [c, b] 上应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如果函数 f ( x ) 满足在闭区间 [ a, b] 上连续;在开区间  a, b  内可导,那么在  a, b  内至少有一点

 (a    b) ,使等式 f (b)  f (a )  f '( )(b  a ) 成立.

O x
a  x0 b

从几何直观上看(上图)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可得到结果:由 f ( x ) 不恒等于 c ,有 f ( x ) 不恒等于 f ( a ) ,因而

x0  (a, b) , f ( x0 )  f (a)

若 f ( x0 )  f ( a )  f (b) ,在 [ a, x0 ] 上使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则   ( a, x0 )  ( a, b) ,有

f ( x0 )  f (a)
f ' ( )  0;
x0  a

若 f ( x0 )  f ( a )  f (b) ,在 [ x0 , b] 上使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则   ( x0 , b)  (a, b) ,


' f (b)  f ( x0 )
有 f ( )  0
b  x0
七、(本题满分 6 分)
1 -1 0 0  2 1 3 4
   
 0 1 -1 0   0 2 1 3
设四阶矩阵 B  ,C 
 0 0 1 -1  0 0 2 1
   
0 0 0 1 0 0 0 2
1 T T
且矩阵 A 满足关系式 A( E  C B ) C  E ,

1 T
其中 E 为四阶单位矩阵, C 表示 C 的转逆阵, C 表示 C 的转置矩阵。将上述关系式简化并求矩阵 A .

1 0 0 0
 
2 1 0 1
【答案】 A   .
 1 2 1 0
 
 0 0 2 1
T 1
【解析】由转置矩阵和逆矩阵的性质, ( AB )  B A ; AA
T T T 1
 E ;  A1    AT  .

T T T 1 T T 1 T T
由 ( AB )  B A 知 ( E  C B ) C  [C ( E  C B )]  (C  B )

T T 1 1 T
那么由 A(C  B )  E 知 A  [(C  B ) ]  [(C  B ) ]

1 2 3 4
 
0 1 2 3
由 CB ,
0 0 1 2
 
0 0 0 1


如果对  C  B  E 作初等行变换 
则由   C  B  E    E   C  B  1
 可以直接得出 ( A  2E ) 1

1 2 3 4 1 0 0 0
 
0 1 2 3 0 1 0 0
通过矩阵的初等变换   C  B  E   
0 0 1 2 0 0 1 0
 
0 0 0 1 0 0 0 1

第四行乘以  2  、  3 、  4  分别加到第三、二、一行上,得到

1 2 3 0 1 0 0 4 
 
 0 1 2 0 0 1 0 3 

0 0 1 0 0 0 1 2 
 
0 0 0 1 0 0 0 1
再第二行乘以  2  、  3 分别

1 2 0 0 1 0 3 2 
 
0 1 0 0 0 1 2 1 

0 0 1 0 0 0 1 2 
 
0 0 0 1 0 0 0 1

最后第二行乘以  2  加到第一行上,得到

1 0 0 0  1 2 1 0 
 
0 1 0 0  0 1 2 1 

0 0 1 0 0 0 1 2 
 
0 0 0 1 0 0 0 1 

 1 2 1 0 
 
1  0 1 2 1 
所以 (C  B) 
 0 0 1 2 
 
0 0 0 1 
1 0 0 0
 
 2 1 0 1
故A
 1 2 1 0
 
 0 0 2 1
八、(本题满分 8 分)
2 2 2
求一个正交变换,化二次型 f ( x1 , x2 , x3 )  x1  4 x2  4 x3  4 x1 x2  4 x1 x3  8 x2 x3 为标准型。

【答案】正交变换
 2 2 1 
 
5 3 5 3 
 1 
x  y1 
   1 4 2  
 x2       y2  得标准型 f  9 y32 .
x   5 3 5 3  
 3   y
5 2  3 
 0
 3 5 3 
【解析】本题是一个基本题型,主要考查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以及正交化方法.

由二次型的定义:含有 n 个变量 x1 , x2 , , xn 的二次齐次多项式(即每项都是二次的多项式)

n n
f  x1 , x2 , , xn    aij xi x j , 其中 aij  a ji ,
i 1 j 1

T
称为 n 元二次型,令 x   x1 , x2 , , xn  , A  aij ,则二次型可用矩阵乘法表示为  
f  x1 , x2 , , xn   xT Ax,
 
其中 A 是对称矩阵 A  A ,称 A 为二次型 f  x1 , x2 , , xn  的矩阵.
T

 1 2 2 
 
所以写出二次型的矩阵是 A   2 4 4  ,其特征多项式为
 2 4 4 
 
 1 2 2
|  E  A | 2  4 4   2 (  9) .
2 4  4

令 |  E  A | 0, 所以 A 的特征值是 1  2  0, 3  9 .

对于 1  2  0 ,由 (0 E  A) x  0 ,对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作初等行变换,

 1 2 2   1  2 2 
   
即 2 4 4  0 0 0 ,
   
 2 4 4   0 0 0 
   
T T
得到基础解系 1  (2,1, 0) ,  2  (2, 0,1) ,即为属于特征值   0 的特征向量.

对于 3  9 ,由 (9 E  A) x  0 ,对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作初等行变换,

 8 2 2   2 5 4 
   

 2 5 4   0 1 1 ,
   
 2 4 5   0 0 0 
T
得到基础解系  3  (1, 2, 2) 。

由于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已经正交,只需对属于特征值 1  2  0 的特征向量正交化,

由施密特正交法,得到

1  1  (2,1, 0)T ;

( 2 1 ) 1
2   2  1  (2, 4, 5)T .
( 11 ) 5

 2   2   1 
     3 
 5  3 5  
1  1  2  4  3  2 
再把 1 ,  2 ,  3 单位化,有 r1   , r2   ,r   
1  5   2  3 5  3  3  3 
  
 0   5   2 
     3 
   3 5 
那么经正交变换
 2 2 1 
 
5 3 5 3 
 1 
x  y1 
   1 4 2  
 x2    5 3 5
   y2 
3  
x    y
 3  5 2  3 
 0
 3 5 3 

注:属于特征值 1  2  0 的特征向量不唯一,因此本题的答案也不唯一.

2
二次型可化为标准型 f  9 y3 .

九、(本题满分 8 分)

质点 P 沿着以 AB 为直径的半圆周,从点 A(1, 2) 运动到点 B (3, 4) 的过程中受变力 F 作用(见图)。 F 的大小等于


点 P 与原点 O 之间的距离,其方向垂直于线段 OP 且与 y 轴正向的夹角小于 ,求变力 F 对质点 P 所作的功
2

B(3,4)

A(1,2)

P( x

【答案】 2(  1) .

【解析】变力 F  Pi  Qj 对沿曲线 L 运动的质点所坐的功为 W   Pdx  Qdy. 本题的关键是写出 F 的表达式.


L


(1)先求作用于点 P ( x, y ) 的力 F :按题意 | F | | OP | x2  y 2

与 OP   x, y 垂直的向量是   y, x ,其中与 y 轴正向成锐角的是  y, x ,于是

F

 y, x .  F   y, x .
|F| x2  y 2

2 2
即变力 F 的大小为 x  y ,方向为  y, x .
(2)求 F 对质点所作的功的表达式

W   F  ds    ydx  xdy
AB AB

(3)计算曲线积分

方法 1 :格林公式:设闭区域 D 由分段光滑的曲线 L 所围成,函数 P ( x, y ) 及 Q ( x, y ) 在 D 上具有一阶连续偏导数,

则有

Q P
 ( x  y )dxdy  
D
L
Pdx  Qdy,

其中 L 是 D 的取正向的边界曲线.

因为格林公式要求是闭区域,所以添加辅助线 BA : y  x  1, x  [3,1]

1 3
  ydx  xdy   [( x  1)  x]dx   1dx  2 .
BA 3 1

在 BA 与 
AB 所围的区域 D 上用格林公式得   ydx  xdy   2dxdy  2S D
BA 
AB
D

因此 W  2SD  2

1
 2  ( 2)2   2  2(  1) .
2
1
这里 D 是半圆,半径是 2 ,所以 S D  ( 2) 2  .
2

方法 2 : 写出的圆弧 
AB 的参数方程.
用对坐标的曲线积分公式:设有向曲线弧 L 的起点为 A ,终点为 B .曲线弧 L 由参数方程

 x   (t ),
 其中起点 A ,终点 B 对应的参数分别为  ,  ,则
 y   (t ).

L
P( x, y )dx  Q( x, y )dy  

P[ (t ), (t )] '(t )  Q[ (t ), (t )] '(t ) dt
由 ( x  2) 2  ( y  3) 2  ( 2) 2

 x  2  2 cos t , 3 
 t  [ , ]
 y  3  2 sin t , 4 4

 W   43 [(3  2 sin t ) 2( sin t )  (2  2 cos t ) 2 cos t ]dt

4

 
 2  43 dt   43 3 2 sin t  2 2 cos tdt
 
4 4


 2  (3 2 cos t  2 2 sin t ) | 43  2(  1) .

4
十、填空题(本题满分 6 分,每小题 2 分。)
1 | x|
(1)已知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 f ( x )  e ,   x  
2
则 X 的概率分布函数 F ( X ) =_______。

(2)设随机事件 A 、B 及其和事件 A  B 的概率分别是 0.4、0.3 和 0.6,若 B 表示 B 的对立事件,那么积事件 AB

的概率 P ( AB ) =_______。

2 k e 2
(3)已知离散型随机变量 X 服从参数为 2 的泊松(Poisson)分布,即 P  X  k  , k  0,1, 2… ,则随机变量
k!

Z  3 X  2 的数学期望 E ( Z ) =_______。

1 x
 2 e , x0
(1)【答案】分布函数为 F ( x)   .
1  1 e  x , x  0,
 2

【解析】本题题意明确,直接按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定义进行计算.因为密度函数中包含自变量的绝对值,积

分时必须对 x 进行讨论.
x 1 |t|
x
F ( x)  P  X  x   f (t )dt   e dt
  2

x x 1 1
当 x  0 时, F ( x )   f (t )dt   et dt  e x ;
  2 2
0 x1 x1 0 1
当 x  0 时, F ( x )   f (t )dt   et dt   et dt   e  t dt
 0 2 0 2  2

1 t 0 1 x
 e  et
2  2 0
1 1 1
  (1  e x )  1  e x
2 2 2
1 x
 2 e , x  0,
因此, X 的分布函数为 F ( x)  
1  1 e  x , x  0.
 2
(2)【答案】 0.3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概率的加法公式、减法公式等基本性质,并注意其各种变形:

(1) AB  A  B  A  AB.

(2) P ( AB )  P ( A  B )  P ( A)  P ( AB ), 一般地 P ( A  B )  P ( A)  P ( B ) .
(3) P ( A  B )  P ( A)  P ( B )  P ( AB )  P ( A)  P ( B A)

 P ( B )  P ( AB )  P ( AB )  P ( AB )  P ( B A).

(4)若 A 与 B 独立,则 P ( A  B )  P ( A)  P ( B )  P ( A) P ( B )

 1  1  P( A) 1  P( B)  .

方法 1: AB 互不相容,且 A  B = AB  B ,于是

P ( AB )  P ( A  B )  P ( B )  0.6  0.3  0.3

此种方法来看 P ( A)  0.4 是多余的.

方法 2:根据概率的广义加法公式,有 P ( A  B )  P ( A)  P ( B )  P ( AB )

P ( A  B )  P ( A)  P ( B )  P ( AB )  0.4  0.3  0.6  0.1

从而 P ( AB  AB )  P ( A) ,得出 P ( AB )  P ( A)  P ( AB )  0.4  0.1  0.3

(3)【答案】 4 .

【解析】若 X  P ( ) 泊松分布,则数学期望和方差, EX  DX   .

由数学期望的性质: E ( aX  bY  c)  aE ( X )  bE (Y )  c 其中 a, b, c 为常数.

题中由于 X 服从参数为 2 的泊松(Poisson)分布,因此 E ( X )  2.

故 EZ  E (3 X  2)  3EX  2  4 .

十一、(本题满分 6 分。)

设二维随机变量 ( X , Y ) 在区域 D : 0  x  1,| y | x 内服从均匀分布,求关于 X 的边缘概率密度函数及随机变量

Z  2 X  1 的方差 D ( Z ) 。

  2 x, 0  x  1,
【答案】 f X ( x)   f ( x, y )dy  

0, 其他.
2
D( Z )  .
9
【解析】
y
yx
1

x
O 1

y  x
1

1
 , (x, y )  D,
二维均匀分布 ( X , Y ) 的联合密度函数为 f ( x, y )   S D
0, (x, y )  D,

1
S D 是区域 D 的面积, S D  2   12  1,
2
1, (x, y )  D,
所以 ( X , Y ) 的联合密度 f ( x, y )  
0, (x, y )  D,

由连续型随机变量边缘分布的定义,有

 x dy,  2 x,
0  x  1, 0  x  1,
f ( x, y )dy    x

f X ( x)   

0, 其他, 0, 其他.

由一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的定义:
 
EX   x  f ( x)dx, E  g ( X )    g ( x)  f ( x)dx. 有
 

 1
EX   x  f X ( x)dx   x  2 xdx
 0

2 31 2
 x  ,
3 0 3
 1
EX 2   x 2  f X ( x)dx   x 2  2 xdx
 0

1 41 1
 x  .
2 0 2

本题也可直接利用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公式,用二重积分计算:

  1 x 1 2
E( X )    xf ( x, y )dxdy   xdxdy   xdx  dy  2  x 2 dx  ,
 
D
0 x 0 3
  1 x 1 1
E( X 2 )    x 2 f ( x, y )dxdy   x 2 dxdy   x 2 dx  dy  2  x 3 dx  .
 
D
0 x 0 2
由数学期望和方差的性质:

E (aX  bY  c)  aE ( X )  bE (Y )  c ;

X 与 Y 相互独立时, D(aX  bY  c)  a 2 D( X )  b 2 D(Y ) .

其中 a, b, c 为常数.

1 4 1
2 2
所以有 DX  EX  ( EX )    ,
2 9 18
2
DZ  D(2 X  1)  4 DX  .
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