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7

穆 淑 梅

[email protected]

1
课程了解
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一门为某些专业课程提供数学工具的课程

一门理工科及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考研课程

一门在出国时被某些专业看重的课程

一门让不少学生头疼的课程

2
基本要求

提前做好预习

遵守课堂纪律

搞好课后复习
按时完成作业

3
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 ( 作业成绩 + 考勤成


绩)
章节测验成绩

期末考试成绩

最终成绩
=20% 平时成绩 +20% 测验成绩 +60% 期末成

( 比例变化 5%)

4
课程教材 :

5
参考书目 :

1.吴传生 , 陈盛双
《经济数学—微积分》
2. 吴传生 , 陈盛双
《经济数学—微积分学习辅导与习题选解》
3. 曹克明
《微积分》
6
本学期学习内容

第一章 函数  基础

 第二章 极限与连续 
 第三章 导 数与微分


重点  第四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
 第五章 不定积分

7
第一章 函数

第一节 集合
第二节 函数的参数方程与极坐标

第三节 复数
自学

8
第一节 集 合
一、区间与邻域*
二、函数的概念
三、函数的几种特性
四、反函数、复合函数、初等函数
五、小结

9
一、区间与邻域
1. 集合 (set): 具有确定性质的对象的总体。
组成集合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记号: a  M, a  M。
分类: 有限集, 无限集
表示方法:① 列举法 A  {a1 , a2 ,, an }
② 描述法 M  { x x所具有的特征 }

子集: A  B , 
10
数集分类 :
N*   1, 2,3, ---- 正整数集
N  0,1,2, ---- 自然数集
Q ---- 有理数集
Z ---- 整数集

R ---- 实数集

数集间的关系 : N*  N  Z  Q  R

11
2. 区间 (interval)
介于某两个不同实数间的全体实数集
 a , b  R, 且 a  b,  : 任意的,
(1) ( a , b )  { x a  x  b} 任意一个
  : 存在
有 o a x
b
限
(2) [ a , b ]  { x a  x  b } 区间的集合表示
区
间
x
 o a b
(3) (a , b]  { x a  x  b}, [a, b)  { x a  x  b}
12
(  , a )  { x x  a }, (b,  )  { x b  x }

无 a o b x
限
区  (  , a ]  { x x  a }, [b,  )  { x b  x }
间
 a o b x
(  ,  )  R
区间长度的定义 :
两端点间的距离 ( 线段的长度 ) 称为区间的长度 .
13
3. 邻域 (neighborhood):
设 a 与  是两个实数 , 且   0 .
数集 { x x  a   } 称为点 a 的  邻域,
记作 U (a, ) 即
U (a, )  { x a   x  a  } 邻域的集合表示

点 a ---邻域的中心 ,  ---邻域的半径
U (a ,  )  (a   , a   ) 邻域的区间表示
 
a  a a x
邻域的几何表示 14
o
点 a 的去心的  邻域 ,记作 U ( a ,  ).
o

U (a ,  )  { x 0  x  a   }
 (a   , a ) (a , a   )
 

a  a a x
(a   , a ) 称为 a 的左 δ 邻域,
(a , a   ) 称为 a 的右 δ 邻域。

15
练习:
1. 写出下列区间的集合表示 .
(  , 2],[2,1],(3,10],[5,  ),( 1,1),[2,5)
2. 将下列数集用区间表示 .
(1){ x 1  x  1  5}; (2){ x | x  1 | 5};
2 1
(3){ x x  4}; (4){ x |  3}.
x 1
3. 写出下列邻域的区间表示和集合表示 .
o
U (1,1),U (0,2),U (2,3)
16
二、函数的概念
1. 定义 :设数集 D  R ,则称映射 f : D  R
为定义在 D 上的函数 , 记为
y  f ( x)

因变量 自变量

D 称为定义域,记作 Df ,即 Df = D .
函数值的全体构成的数集称为值域,记为:

W  R f  f ( X )  { y y  f ( x ), x  D f } .

17
2. 函数的两要素 : 定义域与对应法则 .

约定 : 定义域是使表达式有意义的自变量
能取的一切实数值 .
如( 1 )分母不能为 0 ;
( 2 )开偶次根式的式子是非负的;
( 3 )对数的真数大于 0

例如, y  1  x 2 D : [ 1, 1]
1
y D : ( 1, 1)
1  x2
18
y
若对自变量的任
一取值,对应的函数
值总是唯一的,这种 R f y
 ( x, y )
函数叫做单值函数,
否则称为多值函数. o x x
Df
例如,x 2  y 2  a 2是多值函数。
定义 : 点集 C  {( x , y ) y  f ( x ), x  D} 称为
函数 y  f ( x ) 的图形.

19
3 、几个特殊的函数举例
(1) 绝对值函数 y

 x 当x0 x
y | x |  o
 x 当 x  0
定义域 D  (  ,   ), 值域 W  [0,   )

2
| x | x

20
(2) 符号函数
y
1 当x0
 1
y  sgn x   0 当 x  0
 1 当 x  0 o x
 -1

定义域 D  (  ,   ), 值域 W  { 1, 0, 1}

x  sgn x | x |, | x | x  sgn x

21
(3) 取整函数 y=[x]
y
[x] 表示不超过 x 的最大整

4321

定义域 D  R, 值域 W  Z

例 : [1.5]  1; x
-4 -3 -2 -1 o -1 1 2 3 4 5
[1.5]  2. -2
-3
[n]  n, n  Z; -4

显然 : 阶梯曲线
x  1  [ x]  x, x  R

22
(4) 取最值函数
y  max{ x1 , x2 } y  min{ x1 , x2 }
 x1 当 x1  x2  x1 当 x1  x2
 
 x2 当 x1  x2  x2 当 x1  x2

y  max{ f ( x ), g ( x )} y  min{ f ( x ), g ( x )}
y y
f ( x) f ( x)

g( x ) g( x )
x x x
o x o

23
(5) 分段函数
在自变量的不同变化范围中 , 对应
法则用不同的式子来表示的函数,称为分段函
数。
 2 x  1, x  0 2
y  x 1
例如, f ( x )   2 y  2x  1

 x  1, x  0
分段函数是用几个式子表示一个
(不是几个)函数!

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得函数各个式子都有意义的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4
会确定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求分段函数值。

 2 x  1, 1  x  0
例1. f ( x )   2 , 求 f ( x )的定义域
 x  1, 1  x  2
1 3
以及f (  ),f ( )。
2 2
解: f ( x )的定义域D  [1,0)  (1,2]
2
1 1 3  3 5
f (  )  2  (  )  1  2 f ( )     1 
2 2 2  2 4

25
练习: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
1 x2
(1) y  ;(2) y  x ( x  1);(3) y  ;
x2 x1
x1 x1
(4) y  ;(5) y  ln( x  1);(6) y  ln ;
x2 x 1
2 1
(7) y  ln( x  1);(8) y  ;
log 2 ( x  1)
 2 x 1 x0
x x1
(9) f ( x )   ;(10) f ( x )  
2 x
 x1 x 1 x0
26
三、函数的几种特性
1 .函数的奇偶性 (parity):
设 f ( x ) 的定义域 D 关于原点对称,
① 若对 x  D, 有 f (  x )  f ( x ) ,
则称 f ( x ) 为偶函数;
y y  f ( x)

f ( x ) f ( x)

-x o x x
偶函数 27
② 若对 x  D , 有 f (  x )   f ( x ),
则称 f ( x ) 为奇函数。

y y  f ( x)
f ( x)
-x
o x x
f ( x )
奇函数

28
2 .函数的周期性 (periodicity):
设函数 f ( x )的定义域为 D, 若  数 l  0, 使得
对 x  D, 有 ( x  l )  D,
且 f ( x  l )  f ( x ) 恒成立,
则称 f ( x ) 为周期函数, l 称为 f ( x )的周期.

(通常说的周期指最小正周期) .

3l l l 3l
 
2 2 2 2

29
3 .函数的单调性 (monotonicity):
设函数 f ( x )的定义域为 D, 区间 I  D,
若对 x1,x2  I 且 x1  x2 ,恒有
(1) f ( x1 )  f ( x2 ),
则称函数 f ( x ) 在区间 I 上单调递增;

y y  f ( x)

f ( x2 )
f ( x1 )

o x
I
30
(2) f ( x1 )  f ( x2 ),
则称函数 f ( x )在区间 I上是单调减少的 .

y y  f ( x)

f ( x1 )
f ( x2 )
o x
I

31
4 .函数的有界性 (boundedness):
若 X  D,  实数 M  0, x  X , 有 f ( x )  M 成立,
则称函数 f ( x ) 在 X 上有界,否则称为无界.
y y
M M
y=f(x)
x x0
o x
X o X

-M
-M
有界 无界

32
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有界性

理解它们的定义,对于给定的函数,要会判
断是否具有奇偶性、单调性,周期函数(三角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是多少?有界函数的(上、下)
界是多少?要知道这四性在函数图形上是如何反映的?

33
四、反函数、复合函数、初等函数
1 、反函数 (inverse function)
设函数 y  f ( x ) 的定义域域D f ,值域为R f ,

若对任意的y  R f ,有唯一确定的x  D f 满足f ( x )  y ,


则x是定义在R f 上以y为自变量的函数,记做x  f 1 ( y )
1
并称x= f ( y )为函数y  f ( x )的反函数。
1 1
习惯上以x表示自变量,将x  f ( y )写作y  f ( x ).

34
1
y 反函数 y  f ( x)

Q ( b, a )

直接函数 y  f ( x )
P (a , b)
o x

直接函数与反函数的图形关于直线y  x
对称 .

35
例 1.1 求函数 y  e x  1 的反函数 .

解 e x  y 2  1
 x  ln( y 2  1)
x
y  e  1  1 ,即原函数的值域是 (1 ,   )

 反函数y  ln( x 2  1)的定义域是 D f 1  (1 ,   )

定理(反函数存在定理)
单调函数 f 必存在单调
的反函数 ,且此反函数与 f 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

36
2 、复合函数 (compound function)
设 y  u, u  1  x 2
, y  1  x2
定义 : 设有函数 f 和 g ,D f  Rg   ,则称
定义在 复合条件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 x | x  Dg , g ( x )  D f }  D f  g
上的函数 f  g 为 f 和 g 的 复合函数,其中
( f  g )( x )  f [ g ( x )]

x 自变量 , u  中间变量 , y  因变量

37
2
例 1.2u  g ( x )  2  x , y  f ( u)  ln u ,
则 Rg  [2, )  D f ,
2
 f [ g ( x )]  ln(2  x )
1
例 1.3 u  g ( x )  1  x , y  f ( u)  ,
u
则 Rg  (  ,  ), D f  (  ,0)  (0,  )

Rg  D f  (  ,0)  (0,  )  
1
 f [ g( x )]  , x  { x | x  1, x  R}
1 x
38
注意 :1. 不是任何两个函数都可以复合的 ;

例如 y  arcsin u, u  2  x ; y  arcsin( 2  x )
2 2

2. 复合函数可以由两个以上的函数经过复
合构成;
x x
例如 y  cot , y  u, u  cot v , v  .
2 2
3. 不仅会将给定的函数进行复合,而且会
写出复合函数的构成 .

39
练习:
1
1. 设 f ( x )  ; g( x )  x
x2
求下列复合函数,并写出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
f ( f ( x )), f ( g ( x )), g ( f ( x )), g ( g ( x ))
 1 
f  , g ( g ( x ) ), f ( x ) g ( x )
 f ( x) 
2. 写出下列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 .
1
y ; y  sin(2 x  1); y  ln x  1
x2

40
3 、初等函数 *

( 1 )初等函数
常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统称为基本初等函数 .

定义形式、定义域、值域、
图形、四个性质、三角公式

41
<1> 幂函数 (power function )

幂函数 y x (是常数 )
y
y x
y  x2
1 y x
(1,1)

o 1 x
1
y
x

42
<2>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① 指数函数 (exponential function)
y  a x (a  0 且 a  1 )

1
y  ( )x y  ax
a
(a  0, a  1)
(a  1)

 (0,1)

43
② 对数函数 (logarithmic function)
y  log a x (a  0, a  1) y  ln x

y  log a x
(1,0)
 (a  1)

y  log 1 x
a

44
<3> 三角函数
① 正弦函数 y  sin x y  cos x
和余弦函数

y  sin x

y  cos x

45
② 正切函数 y  tan x y  cot x
和余切函数

y  tan x

y  cot x

46
③ 正割函数 y  sec x y和余割函数
 csc x

y  sec x

y  csc x

47

( 1 ) 幂函数x  取正整数以外的其它情形,所有

幂函数的共同点;
x x
a
( 2 ) 指数函数 a
中  e 的情形  exp( x );
e

( 3 ) 对数函数log a x 中a  e 的情形log e x  ln x;
( 4 )三角函数要熟记三角公式和一些基本的代数公

48
(二)初等函数

由常数和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限次
的四则运算和有限次的函数复合步骤所构成的
并可用一个式子表示的函数,称为初等函数 .

49
四、小结
1. 区间和邻域:
连续的点组成的集合的表示方法 .

2. 函数的定义 , 反函数的求法,复合函数形成与分
解。
3. 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简单性质,初等函数的
定义。

50
思 考 题

分段函数是初等函数吗?

51
作 业

复习第一章有关内容,
做课后相关习题 (1---8)

53
部分特殊三角函数值:
   
函数 \角度 0
6 4 3 2
1 2 3
sin 0 1
2 2 2
3 2 1
cos 1 0
2 2 2

sin  cos  1 1
tan   ,cot   ,sec   ,csc  
cos  sin  cos  sin 
54
部分三角公式:
(1) sin(   )  sin  cos   cos  sin 

(2) cos(   )  cos  cos  sin  sin 
(3)cos 2   sin 2   1 (4) sin 2  2sin  cos 
(5) cos 2  cos 2   sin 2   1  2sin 2   2cos 2   1
2 1 2 1
(6) sin   (1  cos 2 ) (7) cos   (1  cos 2 )
2 2
1
(8) sin cos = [sin(   )  sin(   )]
2
1
(9) cos sin = [sin(   )  sin(   )]
2
1
(10) cos cos = [cos(   )  cos(   )]
2
1
(11) sin sin =  [cos(   )  cos(   )] 55
2
A B A B
(12) sin A+ sin B =2sin cos
2 2
A B A B
(13) sin A  sin B =2cos sin
2 2
A B A B
(14) cos A+ cos B =2cos cos
2 2
A B A B
(15) cos A  cos B  2sin sin
2 2
(16) sin(  )   sin  (17) cos(  )  cos 
 
(18)sin(   )  cos  (19) cos(   )  sin 
2 2
 
(20) sin(    )   cos  (21) cos(    )   sin 
2 2
(22) sin(   )  sin  (23) cos(   )   cos 
56
 sin  cos  1 1
(24) tan   ,cot   ,sec   ,csc  
cos  sin  cos  sin 
(25) 1+ tan 2   sec 2 (26) 1+cot 2   csc 2
x 2x
2tan 1  tan
(27)sin x  2 (28)cos x  2
2 x 2 x
1  tan 1  tan
2 2
x
2tan tan   tan 
(29)tan x  2 (30) tan(   ) 
2 x 1 tan  tan 
1  tan
2
57
两个反三角公式:

(1) arcsin   arccos     [ 1,1];
2

(2) arctan  arccot     ( ,  )
2
部分代数公式:
b c
a a a
(1) a b  a c  a b c , c  a bc , (a  b)c  a c  bc , ( )c  c , ( a b )c  a bc ;
a b b
a
(2) a  0, b  0,ln( ab)  ln a  ln b,ln( )  ln a  ln b;
b
log a x x ln x x ln b
(3) a  x , log a a  x , e  x , ln e  x ,log a b  .
ln a
5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