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教署特需PPT公告版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3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身心障礙相關之特殊需求領域
課程綱要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簡報綱要

第一部分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在十二年國教課綱總綱的定位

第二部分 身障特需領綱基本理念

身障特需領綱課程目標、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第三部分
與學習重點

第四部分 身障特需領綱實施要點

※「身心障礙相關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綱要」於本簡報簡稱「身障特需領綱」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第一
在十二年國教課綱
部分
總綱的定位
總綱的理念與目標
理念

自發 互動 共好
願景

「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

目標

啟發生命潛能 陶養生活知能 促進生涯發展 涵育公民責任


核心素養
1. 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
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
2. 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
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
人發展。
3. 在總綱與領綱中的功能:強化各教育階段、課程總
綱與領域/科目之間的連貫,以及各領域/科目彼此
之間的統整。

知識 能力 態度
核心素養的意涵-三面九項
總綱對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的定義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專指依照下
列特殊教育及特殊類型班級學生的
學習需求所安排之課程:
特殊教育學生(含安置在不同教育情
境的身心障礙或資賦優異學生)其特
殊學習需求,經專業評估後,提供
生活管理、社會技巧、學習策略、
職業教育、溝通訓練、點字、定向
行動、功能性動作訓練、輔助科技
應用、創造力、領導才能、情意發
展、獨立研究或專長領域等特殊需
求領域課程。
身障特需領域科目

5.溝通訓練

4.職業教育 6.點字
身障
3.學習策略 特需 7.定向行動
領域
2.社會技巧 8.功能性動作訓練

1.生活管理 9.輔助科技應用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屬於校訂課程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課程規劃 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階段
各類型學校課程規劃
國民小學及
高級中等學
國民中學,
校,屬於校
屬於校訂課
訂課程中的
程中的彈性
必修、選修
學習課程。
或彈性學習
時間。
第二 身障特需領綱
部分 基本理念
壹 基本理念

貳 課程目標
參 核心素養
身障特需
領綱目次 肆 學習重點
伍 實施要點
陸 附錄
基本理念
身障學生
規劃依據
需要特需課程
身障學生由於生理、 依據2014年教育部公布之
心理或環境因素,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
使其在認知、溝通、 綱要總綱及核心素養,以
動作、社會情緒、 引導性、原則性、開放性
生活自理、學業學 為原則規劃各課程綱要,
習等方面有困難, 提供教師參考使用。
需依其個別需求,
實施支持性課程。
基本理念
適用對象
1. 國民小學、國民中學與高級中等
學校教育階段,經專業評估後有
特殊需求之學生。
2. 含身心障礙學生和身心障礙資賦
優異學生。
3. 不論其所安置的學校類別或班別。
4. 每一科目適用於具有該科目學習
重點所反映之特殊需求的學生,
而非侷限於某科目僅適用於特定
類別的學生。
基本理念

“ ”
各科目間之關係
本領綱各科目間互
有關連,但亦有所
身障特 區分。
需領域
基本理念
各科目有不同的階段劃分

點字 分2階段

定向行動 溝通訓練
身障
生活管理 特需 社會技巧
領域
輔助科技應用 學習策略
功能性動作訓練 職業教育
不分階段 分5階段
各科目課程目標、
第三
核心素養與學習
部分
重點
課程目標
九大課程目標
1. 培養生活自理能力,融入家庭、學校與
社區生活,表現自我決策的態度與行為,
倡導個人權益並促進自我實現。
2. 培養處理情緒、壓力與提升自我的技巧,
運用訊息促進多元的人際互動與解決衝
突,進而參與學校、家庭和社區的各項
活動。
3. 運用適當的認知與後設認知策略,掌握
學習環境與工具,提升正向學習動機與
態度,統整各項學習策略以提升學習成
效。
課程目標

4. 培養基本職業能力與職場調適能力,
遵守職場安全衛生守則,了解身心障
礙者勞動權益與就業服務,建立良好
的工作觀念並提升職前準備度。
5. 培養理解與表達的溝通技能,以有效
且流暢的溝通方式促進人際互動與社
會參與。
6. 認識及熟練點寫摸讀注音符號、物理、
化學、音樂、數學、英文等各科點字
系統,並能運用於生活中及實踐公民
的權利與義務。
課程目標

7. 運用多感官知覺提升對環境空間的認
識,建構心理地圖,並活用各種定向
行動技能以融入社會,參與各項活動。
8. 培養並運用功能性動作技能,促進日
常生活參與、預防疾病及次發問題。
9. 應用輔助科技提升獨立生活能力,增
進自主學習、活動參與及社會適應,
追求優質生活品質。
各科目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1. 依循總綱三面九項核心素養,結合本領綱
基本理念與課程目標,依據各階段訂定九
個科目之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2. 各科目的核心素養具體內涵並不一致。
3. 核心素養具體內涵的編碼:
1) 第1碼的「特」代表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生」代表生活管理科目,以此類推。
2) 第2碼代表階段,例如:「P」代表初階、
「A」代表進階;「E」代表國民小學教
育階段、「J」代表國民中學教育階段、
「U」代表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階段。
3) 第3碼為各科目之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各科目對應之核心素養

核心 核心 功能性 輔助
生活 社會 學習 職業 溝通 定向
素養 素養 點字 動作 科技
管理 技巧 策略 教育 訓練 行動
面向 項目 訓練 應用
A A1 V V V V V V V V V
自主 A2 V V V V V V V V V
行動
A3 V V V V V V V
B B1 V V V V V V V V
溝通 B2 V V V V V V V V
互動
B3 V V V V V V
C C1 V V V V V V
社會 C2 V V V V V V V V
參與
C3 V V V V V V
核心素養具體內涵舉隅–生活管理
核心 核心 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素養 素養 項目說明
面向 項目 初階 進階
特生-P-A1 特生-A-A1
具備身心健全發
具備個人生活自理 具備良好的家庭、
展的素質,擁有
A1 合宜的人性觀與
能力,建立良好的 學校與社區適應,
A 身心 自我觀,同時透
生活習慣,參與家 運用資源協助自己,
庭活動、探索個人 並於生活中進行生
自主 素質 過選擇、分析與
休閒興趣,並於生 涯準備,對於相關
行動 與 運用新知,有效
活中開始生涯覺知 事務展現自我管理、
自我 規劃生涯發展,
與探索,對自身事 調整、倡導與努力
探尋生命意義,
精進 並不斷自我精進,
務展現尋求協助、 實踐的行為。
表達想法、選擇與
追求至善。
決定的行為。
身心素質 生活自理 生活適應
生涯發展 生涯覺知 生涯準備
自我精進 自我選擇 自我決策
核心素養具體內涵舉隅–社會技巧
核心 核心 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素養 素養 項目說明 國民小學 國民中學 高級中等學
面向 項目 教育(E) 教育(J) 校教育(U)
具備友善的人 特社-E-C2 特社-J-C2 特社-U-C2
際情懷及與他 具備理解他 具備利他與 具備依據不
C2
C 人建立良好的 人感受並樂 合 群 的 態 度 ,同 情 境 , 主
人際
社 互動關係,並 於與人互動 並透過合作 動採取協調
關係 發展與人溝通 的態度。 與人和諧互 與合作的精

與 協調、包容異 動。 神,完成個

團隊 己、社會參與 人與團體的
與 及服務等團隊 目標。
合作 合作的素養。

友善互動
理解感受 利他合群 協調合作
溝通協調
樂於互動 合作互動 達成目標
團隊合作
核心素養具體內涵舉隅–輔助科技應用
核心 核心
素養 素養 項目說明 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面向 項目
具備理解及使用 特輔-B1
語言、文字、數 使用輔具表達需求與意見、了解並同理
B1 理、肢體及藝術 他人,解決溝通及互動問題。
B 符號 等各種符號進行
表達、溝通及互
溝通 運用 動,並能了解與
互動 與 同理他人,應用
溝通 在日常生活及工
作上。
表達

符號表達 表達需求、傳遞訊息、
溝通互動 參與互動、解決問題
學習重點

學 學
習 學習 習
表 重點 內
現 容
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編碼

1. 功能性動作訓練、輔助科技應用兩科目由兩碼
組成,第一碼是向度/主題,第二碼為流水號。
2. 其他七科目皆由三碼組成:
1) 第一碼是向度/主題,第二碼是階段,第三
碼是流水號。
2) 在第二碼「階段」,生活管理、溝通訓練、
點字、定向行動四個科目是以sP(初階)、
sA(進階)表示;社會技巧、學習策略、職
業教育三科目是以Ⅰ、Ⅱ、Ⅲ、Ⅳ、Ⅴ區分
五階段。
3. 前述科目雖區分為不同階段,但教師可依據學
生能力現況進行調整,往前或往後選取符合其
需求的學習重點,不受階段別之限制。
學習重點–生活管理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向 度 主 題
1. 自我照顧 1. 飲食 10. 行動與交通安全
2. 家庭生活 2. 衣著 11. 社區生活
3. 社區參與 3. 個人衛生 12. 獨立自主
4. 自我決策 4. 健康管理 與自我管理
5. 財物管理 13. 心理賦權
與自我實現
6. 環境衛生
7. 居家安全
8. 休閒活動
9. 家庭關係與自我保護
學習重點–社會技巧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向 度 主 題
1. 處己 1. 自我的行為與效能
2. 處人 2. 溝通與人際的互動
3. 處環境 3. 家庭與社會的參與
學習重點–學習策略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向 度 主 題
1. 提升認知學習 1. 認知策略
2. 提升動機與態度 2. 態度與動機策略
3. 運用環境與學習工具 3. 環境調整和
4. 發展後設認知策略 學習工具運用策略
4. 後設認知策略
學習重點–職業教育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向 度 主 題
1. 工作資訊 1. 工作知識
2. 求職準備 2. 工作技能
3. 工作表現 3. 工作態度
4. 工作安全
5. 工作習慣
6. 工作調適
7. 團隊合作
學習重點–溝通訓練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向 度 主 題
1. 訊息理解 1. 非口語訊息
2. 訊息表達 2. 口語
3. 互動交流 3. 手語
4. 合作參與 4. 輔助性溝通符號
學習重點–點字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向 度 主 題
1. 點寫技能 1. 點字系統
2. 摸讀技能 2. 摸讀技巧與點寫工具
3. 倡議宣導 3. 點字規則
學習重點–定向行動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向 度 主 題
1. 具備定向能力 1. 感覺訓練
2. 獨立行動 2. 概念發展與統整
3. 倡議宣導 3. 定向系統與應用
4. 行動技能與運用
5. 求助禮儀與自我倡議
學習重點–功能性動作訓練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向 度 主 題
1. 四肢與軀幹的關節活動
1. 肢體活動
2. 身體姿勢的維持
2. 功能性動作技能 3. 身體姿勢的改變
3. 日常生活參與 4. 移位
5. 移動
6. 舉起與移動物品
7. 手與手臂使用
8. 手部精細操作
9. 雙側協調與眼手協調
10. 動作計畫
11. 交通工具的乘坐與駕駛
學習重點–輔助科技應用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向 度 主 題
1. 認識輔具 1. 視覺輔具
2. 選用適宜輔具 2. 聽覺輔具
3. 正確操作輔具 3. 行動移位與擺位輔具
4. 維護輔具及 4. 閱讀與書寫輔具
簡易故障排除 5. 溝通輔具
6. 電腦輔具
7. 其他輔具
二階科目之學習表現舉隅–生活管理

初階 進階
特生1-sP-22 具備危險意識,並能 特生1-sA-12 表現疾病預防的健康
主動或依指示遠離危險情境。 行為。

特生1-sP-23 描述不適症狀,請求 特生1-sA-13 描述受傷害的經過並


協助或表達就醫需求。 尋求適當協助。

特生1-sA-14 使用急救箱處理簡易
外傷。

特生1-sA-15 熟悉社區醫療資源並
能自行就醫。

基本能力 未來獨立生活所需之能力
36
二階科目之學習內容舉隅–生活管理(衣著)

初階 進階
特生B-sP-1 衣物穿脫技巧。 特生B-sA-1 衣物選購。

特生B-sP-2 衣物的認識。 特生B-sA-2 服裝禮儀。

特生B-sP-3 衣物的清潔與收納。

基本穿著知能 穿著品質
37
五階科目之學習表現舉隅–社會技巧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第四階段 第五階段


特社1-I-1 特社1-II-1 特社1-III-1 特社1-IV-1 特社1-V-1
分辨與表達 嘗試因應與 理性評估與 分辨與表達 根據情緒的
基本的正向 處理基本的 管理複雜的 矛盾的情緒。 情境或程度,
或負向情緒。 情緒。 情緒。 適當的運用
各種情緒,
促進成長。

分辨表達 因應處理 理性管理 分辨表達 因時制宜


基本情緒 基本情緒 複雜情緒 矛盾情緒 運用情緒
38
五階科目之學習內容舉隅–社會技巧(處己)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第四階段 第五階段


特社A-Ⅰ-1 特社A-Ⅱ-1 特社A-Ⅲ-1 特社A-Ⅳ-1 特社A-Ⅴ-1
基本情緒的 基本情緒的 複雜情緒的 兩難情緒的 強烈情緒的
認識與分辨。 表達。 處理。 處理。 表達。

認識 表達 處理 處理 表達
基本情緒 基本情緒 複雜情緒 兩難情緒 強烈情緒
39
不分階科目之學習表現舉隅–輔助科技應用

不分階段別
特輔3-1 在協助下操作所使用的輔具。
特輔3-2 獨立操作所使用的輔具。

在「協助下操作」到「能獨立操作」所使用的輔具

40
不分階科目之學習內容舉隅–輔助科技應用(溝通輔具)

不分階段別
特輔E-1 溝通圖卡功能與操作。
特輔E-2 語音溝通器功能與操作。
特輔E-3 語音溝通軟體功能與操作。
特輔E-4 打字拼音軟體功能與操作。
特輔E-5 以行動裝置為載具的溝通輔具功能與操作。
特輔E-6 其他溝通輔具功能與操作。
特輔E-7 溝通輔具維護與簡易故障排除。

各類溝通輔具的功能、操作、維護與簡易故障排除
41
學習重點與核心素養呼應參考示例
-參考示例非標準答案或規定
生活管理學習重點 生活管理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核心素養
特生2-sP-12 特生H-sP-1 休閒活動的認識。 特生-P-B3
培 養 對 休 特生H-sP-2 休閒活動的選擇。 透過探索休閒
閒活動的 興趣、嗜好,
認 識 與 興 特生K-sP-2 社區環境與資源的 參與家庭、學
趣。 認識。 校與社區活動
特生K-sP-3 社區活動的參與。 、認識相關資
特 生 3-sP-2 特生K-sP-4 社區危險情境的辨 源,體驗生活
認識社區環 識與防範 美學,增加對
境與資源 美的感知與生
活的豐富性。
第四 身障特需領綱
部分 實施要點
壹 課程發展

貳 教材編選
實施要點 參 教學實施
肆 教學資源
伍 學習評量
課程發展

1. 考量個別差異,以需求為本位,
須經評估,結合個別化教育計畫,
提供適性課程。
2. 獨立式與融入式課程設計。
3. 規劃系統性及功能性課程,連結
生活經驗,促進學習遷移與類化
以提升學習成效,充分參與學校
、社區和社會。
4. 善用團隊合作發展課程。
教材編選
1. 教材內容應與學生特殊需求及優勢能
力契合,以符合個別化原則。
2. 教材內容應符合學生年齡、文化背景,
連結生活經驗與情境,以符合實用並
能充分練習的原則。
3. 注重學生統整能力,並適切融入議題。
4. 若以融入方式實施,應參考或調整相
關領域課程教材,以利與普通班課程
接軌。
5. 宜積極發掘學生優勢能力,並充分運
用輔助科技編選適當教材,以利學習。
教學實施

1. 各科目得採融入,亦可單獨或合併實施。
2. 學分數調整須經個別化教育計畫會議決
議,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審議,納入學
校課程計畫後,經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
並陳報主管機關備查。
3. 教師可彈性選擇階段別,也可拆解或合
併階段內的條目進行調整,無須拘泥階
段順序,以符學生需求。
4. 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編碼流水號(最後
一碼)未必代表學習的次序,教師應依
學生能力和需求選擇適切的學習重點。
教學實施

5. 各科目實施得採分組或個別方式進行,
端視學生人數與特質而定,盡量以小
組進行。
6. 配合學生學習特性,應採多元教學方
法,提供學生成功經驗與充分練習的
機會。
7. 各科目在教學實施時,皆可視學生需
要與相關專業人員以合作方式進行。
8. 教師可視學生學習需要,同意學生使
用行動載具,以提升學習成效。
教學資源

1. 教師可自編適性適齡教材,善用普通
教育各領域及議題之課程內容、教材
教具作為教學資源。
2. 網路、相關書籍、日常生活事件與生
活場域、公部門或社區資源與設施設
備等均可列為教學資源。
3. 教師應運用特殊教育相關專業資源,
並整合教師助理員等校內人員進行教
學。亦可適當安排同儕或志工,提供
所需的教具、輔具和遊戲化教材資源。
教學資源

4. 教師可安排類化的情境與對象。促
進學生與人互動,或參與校內外活
動或與社區人士交流,藉由成功的
互動經驗,增進動機。
5. 教育主管機關與學校應依需求提供
所需人力資源,如教師助理員、特
教學生助理人員、手語翻譯員等。
6. 可透過相關協作平台或社群,上傳
與分享教材與教具,累積並豐富教
學資源。
學習評量

1. 以學生個別化教育目標為依據,適性、
彈性、動態,採取多樣化方法與課程本
位的多元評量,在不同情境進行評量。
2. 視課程與學生需求結合相關專業人員,
共同進行評量。
3. 學習評量宜兼顧量化與質性描述、形成
性與總結性評量。
4. 結果與分析應做為課程發展、教材編選
、教學實施及教學資源的主要參考,並
做為後續教學與輔導之參考依據。
議題融入
1. 性別平等教育 11. 安全教育
2. 人權教育 12. 防災教育
3. 環境教育 13. 家庭教育
4. 海洋教育 14. 生涯規劃教育
5. 品德教育 15. 多元文化教育
6. 生命教育 16. 閱讀素養教育
7. 法治教育 17. 戶外教育
8. 科技教育 18. 國際教育
9. 資訊教育 19. 原住民族教育
10. 能源教育
52
相關資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課綱網站 優質特教平台
“ ” “ ”

5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