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體詩課文

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90

七 近體詩選

王昌齡、杜甫、李商隱

1
總目次

出塞 旅夜書懷 無題

2
請直接點選圖片
出塞目次

課前 課中 課後
課前引導 課文 問題討論

題解 賞析 延伸思考

作者 課文結構表 次總

3
課前引導

4
課前引導
• 電影《長城》片尾曲〈緣分一道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Q5Ib7jNnnE

這首歌以唐代詩人王昌齡〈出塞〉作為序曲, 目回

你聽完有什麼感覺呢?請分享你的想法。
5
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題解

6
近體詩簡介

近體詩,又稱今體詩,相對於古體詩而
言,以唐代為時間分水嶺。唐代以前,形式
較自由的詩體稱為「古體詩」;及至唐代,
兩種篇幅短小的詩體逐漸定型,其句數、平
仄、押韻、對偶完全規格化,形成固定的
「格律」,這就是「近體詩」。

兩種 此指絕句、律詩。
7
近體詩簡介

近體詩分為每首四句的「絕句」和每首八句
的「律詩」,兩者都有五言與七言的分別,
且都必須遵守平仄及押韻的格律,律詩的第
三、四句(頷聯)和第五、六句(頸聯)還
必須各自對仗。

頷 下巴。
8
補充

▲ 律詩每兩句為一聯,八句共四聯。
首聯:第一、二句
頷聯:第三、四句
頸聯:第五、六句
尾聯:第七、八句

9
絕句和律詩的比較

絕句 律詩 排律
句數 4句 8句 10 句以上
句式 有五、七言兩種

中間兩聯 除首聯、尾聯外,
對仗 沒有限制
必須對仗 中間各聯均須對仗
平仄 要求嚴格
1. 偶數句:末字押韻。
2. 奇數句:除第一句可押不可押之外,其他都
押韻
不可押。
3. 平仄不通押,一韻到底,不可換韻。
10
古體詩與近體詩的比較

古體詩 近體詩
樂府 古詩 1. 絕句 2. 律詩
發展 起源於兩漢,發展於魏晉 唐代新興

作者 多民間作品 多士大夫所作。

入樂,後人
音樂 不入樂,只可誦。
仿作步入樂

句式 多長短句 多五七言

11
古體詩與近體詩的比較

古體詩 近體詩
樂府 古詩 1. 絕句 2. 律詩

固定:絕句四句、律詩
句數 不拘
八句、排律十句以上

平仄 不要求 嚴格要求平仄
對仗 不要求 律詩、排律須對仗
押韻 可換韻 不可換韻
12
唐詩的特色

風格 主情(重情韻)
1. 含蓄言情:多融情於景,將深刻的情感蘊於
特色 詩中。
2. 典雅華麗:語言流麗,多用比興手法。
又稱山水田園派,描寫退隱生活、田
自然派 園山水,風格恬靜清樸。代表詩人有
重要 王維、孟浩然、柳宗元、韋應物。
詩派
描寫邊塞風光、戰爭生活,風格奔放
邊塞派 雄渾。代表詩人有岑參、高適、王昌
齡、王之渙。
13
唐詩的特色

想像奇特,感情奔放,風格雄奇飄逸。
浪漫派
代表詩人有李白。
描寫社會現實,反映民生疾苦。代表詩
社會派
人有杜甫、白居易、元稹。

用奇字、造怪句、押險韻,重視詩的藝

奇險派 術技巧。代表詩人有韓愈、孟郊、賈島

、李賀。

綺情(唯 文字綺麗,辭藻華麗唯美。代表詩人有
美)派 李商隱、杜牧、韓偓。
14
題解
本詩選自《全唐詩》,為七言絕句。「出
塞」本樂府古題,其曲調易使遠遊的人興起感
慨,唐代詩人多沿用此題吟詠邊塞生活,王昌
齡即以此題撰寫組詩,共二首,這是第一首。

《全唐詩》 清康熙年間曹寅、彭定求等人奉敕編輯而成,共
收唐、五代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大體按時代先後排列,並附
有詩人小傳,為搜羅最完備的唐詩總集。
樂府古題 指漢、魏、六朝原有的樂府詩題,每一題目代表一
定的曲調。此處是引古題為詩題。
15
題解
詩中感嘆久戍的征人不得還鄉,並思古諷今,藉
緬懷漢代名將,暗寓批評,提出邊境安定的期望。全
詩情深意遠,是唐代邊塞詩名篇,有七絕第一的美譽。

戍 屯兵守護邊疆。
邊塞詩 自秦漢以來所修築的長城,即歷來漢人所認知的「邊
(邊界)與「塞(險要防守之地)」,合稱「邊塞」。
因此文學史上的「邊塞詩」就地域來說,主要指沿長城
一線到河西隴石的邊塞之地,書寫內容包括: 1. 寫邊
塞戰爭,或與邊戰有關的行軍生活、送別酬答等; 2.
寫邊塞風光、自然景物; 3. 寫邊地風土人情與民族交
往。 16
寫作背景
一、邊塞戰事頻繁
唐代建國以來,邊患頻仍,從唐太宗到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七五五)間,主要面對
來自西北、北部和東北的外敵威脅,如東、
西突厥、契丹,以及占有吐谷渾之地的吐蕃
。一方面,這些外族時降時叛,不僅劫掠邊
界州縣,殺害和親公主或邊臣,甚至意圖爭
奪領地的控制權;另一方面,玄宗好戰喜功
,邊將邀寵,有時不惜背信棄義,蔑視胡人
,激起戰亂。
17
寫作背景
二、邊塞詩興盛
唐代頻繁的邊境戰爭,促使唐人慷慨赴
邊,積極追求立功封侯,邊塞詩創作因而大
幅增加。這類詩作除了感嘆邊界不靖、征兵
無有還期的苦難,更有對邊將的良窳提出反
思。邊將是否具備安土定邊的謀略與遠見,
為對外作戰成效高低的關鍵,本詩的寫作動
機正是指出選用邊將的重要性,並寄託邊境
安定的盼望。 目回

18
作者

19
作者

王昌齡
名號 字少伯
籍貫 京兆(今陝西省西安市)
生 周武則天聖曆元年(六九八)
卒 約唐肅宗至德二年(七五七)
年 約五十九

20
圖片來源: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24017789/
作者

王昌齡於唐玄宗開元十五年(七二七)
中進士,曾任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縣丞,
故世稱王江寧;天寶年間貶龍標(今湖南省
懷化市洪江市)縣尉,故後世又稱王龍標。
安史之亂(七五五—七六三)時,在回鄉途
中不幸遇害身亡。

縣丞 僅次於縣令的輔佐官,主管文書、倉庫管理。
縣尉輔佐縣令,主管治安。
21
作者

王昌齡擅長作詩,以七言絕句享譽詩壇,
其絶句成就可與李白爭勝,時稱「詩家夫子
王江寧」。其詩作以邊塞詩最負盛名,具深
刻的時代反思;亦有閨怨、送別之作。存詩
一百八十餘首,《全唐詩》收編為四卷。

詩家夫子王江寧
出自元辛文房《唐才子傳》:「昌齡工詩,縝密而思清,時稱
『詩家夫子王江寧』。」亦作「詩家天子王江寧」。不論以
「夫子」或「天子」稱之,皆體現王昌齡於當時的詩名甚高。
22
王昌齡相關事蹟

一、受命江寧縣丞
王昌齡家族並不顯貴,近親尊長中無人
擔任顯赫官職。開元十五年(七二七),王
昌齡科舉得榜,之後又中博學宏辭科,授祕
書省校書郎與汜水縣尉。

23
王昌齡相關事蹟

後因故貶謫嶺南,隔年獲准返回京城,然而
北歸不久,便授命江寧縣丞,必須再度離開
長安。王昌齡對於就任江寧縣丞頗有微詞,
從知悉新職到前往就任,竟延宕近半年,由
此多少可見其為人處事疏於顧忌之處。

24
王昌齡相關事蹟

二、受貶龍標縣尉
王昌齡在江寧縣丞任上,因「不護細
行」,被貶到偏遠的龍標縣。然而史書文獻
並未記載「不護細行」的詳細事由,只提到
王昌齡當時承受頗大的謗議壓力,其友人多
認為他遭受不實言論攻擊,冤屈無從昭雪。
不過這次的貶謫並未將王昌齡擊敗,從其詩
作依然可見他來日欲報效君王的雄心。

25
王昌齡相關事蹟

三、還鄉遇害
天寶十四年(七五五),安史之亂爆發,
王昌齡為了避禍,決定離開龍標縣,卻在
「還鄉里」途中被刺史閭丘曉所殺。然而此
事發生於何時何地、起因為何,欠缺明確史
料,包含王昌齡想還的「鄉里」為何處,也
沒有定論。

26
王昌齡相關事蹟

後來,閭丘曉在一場戰事中接獲引兵出救雎
陽的命令,卻「又慮兵敗,禍及於己,遂逗
留不進」,導致雎陽失陷,河南節度使張鎬
大怒,下令杖殺他。閭丘曉臨死前搬出家中
老小向張鎬求情,張鎬便引了前時閭丘曉不
顧王昌齡家中尚有年邁親人待養,逕行殺害
之事回應,令閭丘曉無言以對。(一~三參
考自《唐才子傳》、《新唐書》)

27
王昌齡相關事蹟

四、旗亭畫壁
開元年間,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人
齊名。一天,三人共赴旗亭(酒樓)小飲,
恰遇上歌伎在演唱當時名家的作品,於是三
人私下約定,看誰的詩被唱得最多,誰就是
最優秀的詩人。起初,只有王昌齡和高適的
詩被演唱,兩人各自在畫壁上做記號,

28
王昌齡相關事蹟

王之渙自認成名已久,就對兩人說:「前面歌
唱的都是名氣不大的樂官,所唱都是『巴人』、
『下里』的歌詞(按 巴,四川東部,古楚地。
下里,鄉里。巴人下里,指戰國時期楚國民間
流行的歌曲),至於『陽春』、『白雪』這類
高雅的曲子(按 〈陽春〉、 〈白雪〉,出自
宋玉〈對楚王問〉,指高深典雅的歌曲),又
怎是她們能夠演唱得了!」

29
王昌齡相關事蹟

接著,他指向歌伎中最出色的一位,說:
「等一下這名歌伎所唱,如果不是我的詩,
那麼這輩子我再也不敢與二位一爭高下,甘
心拜服。果真唱我的詩,那麼你們要拜倒在
我的座前,奉我為師。」之後,那名歌伎就
唱了王之渙所寫的〈涼州詞〉,王之渙揶揄
兩人:「鄉巴佬,看吧,我說的沒錯吧?」
三人一起大笑。(參考自唐薛用弱《集異
記》)
30
王昌齡相關事蹟

五、紅鯉還刀
開元年間,王昌齡從吳地北上長安,舟
行至馬當山時,船夫說:「不管尊卑,來到
此地,最好到廟裡敬拜廟神,以求無災無
難。」王昌齡便派人向廟神大王獻上預先備
好的祭品,並附上一雙給大王夫人的草履子。
但王昌齡忘了草履子裡還放著一把金錯刀,
那是他買草履子時一同買下並順手放入的,
當他想起那把刀時,船已經航行了數里。
31
王昌齡相關事蹟

過了一會兒,忽然有條長約三尺的紅鯉跳入
船中,王昌齡高興地吩咐侍者將魚烹煮成料
理,沒想到一剖開魚腹,就看見那把誤送入
廟的金錯刀。王昌齡因而嘆息地說:「鬼神
的心意是如此坦蕩明白。過去曾經聽說葛仙
公命魚送書,古詩裡也提到『剖魚得素書』,
今天遇到的事亦如此。」(參考自《博異
志》)

32
王昌齡的詩作特色

王昌齡的著作計有詩、文、賦、詩文
評等,其中以詩和詩文評最受注目。其詩體
裁多元,自唐以來讚譽多多,尤以五言古詩
和七言絕句最受推崇。

33
王昌齡的詩作特色

一、主題類型
王昌齡擅長寫作邊塞詩、閨怨詩和送別
詩。其邊塞詩具有深刻的時代意義,有頌
揚將士英雄氣概、不計功名者,也有諷刺
將領失職、不適任者,或摹寫邊地征人久
戍不還的愁悶,意味深遠。其閨怨詩關懷
的對象遍及失寵宮人、征婦,以及棄婦,
尤能捕捉怨婦「怨而不怒」的優柔深婉,

34
王昌齡的詩作特色

例如〈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
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
侯。」由征婦始悟情重而輕富貴,極寫她思
遠的落寞。其送別詩則流露真誠友情,不少
作品翻脫送別詩的寫作常規,呈現新妙之思,
例如〈盧溪別人〉:「行到荊門上三峽,莫
將孤月對猿愁。」以安慰友人不要愁對明月、
猿啼,表達離別的無奈。

35
王昌齡的詩作特色

二、藝術特色
前人將王昌齡和李白的七絕同列「正
宗」,兩人為七絕樹立了兩種風格範式。王
昌齡七絕的藝術特色說明如下:

36
王昌齡的詩作特色

1. 以唐人七絕入樂府題,妙協簫韶
胡應麟《詩藪‧內編》比較李白和王昌
齡的絕句,指出「太白絕間率露,大家故宜
如此」,王昌齡因「妙協簫韶」而為「千秋
絕調」。李白絕句的特色為率性自然,不拘
守入唐以來對聲調格律的要求;而王昌齡則
頗能配合唐時流行的音樂。因此,當兩人同
以七絕入樂府體時,成就各異。

37
王昌齡的詩作特色

2. 意多而渾成,無爐錘之跡
陸時雍《詩鏡總論》評王、李二人:
「王昌齡多意而多用之,李太白寡意而寡用
之;昌齡得之椎煉(錘打鍛鍊),太白出於
自然。」王昌齡寫詩的方式和李白不同,其
創作構思及語言表現多出於精思鍛鍊,而非
信口而成,所以王昌齡的詩顯得意深,卻又
能泯去痕跡,不作刻劃。

38
王昌齡的詩作特色

歷代文人欣賞王昌齡詩時,往往會賦予「渾
成」的評價,由此可知王昌齡寫詩不在於計
較一字一句的妥貼工拙,也不是對時事細節
的如實描寫,而是如何從現實經驗之中,提
煉出最典型的意象,以喚起讀者的同情共感。

39
王昌齡的詩作特色

3. 意微旨遠,託諷於有意無意之間
王昌齡詩作中的諷刺之意,往往不能從
文字表面看出真正的意涵,必須從作品情境
探究他隱喻的現實處境。他不明指特定人物
或事件,卻又適當引用史實或營造時事感,
因此王世懋評其七絕「其趣在有意無意之
間」。而這樣未影射特定人事的寫法,使規
諷不顯尖銳,故黃叔燦《唐詩箋注》評為
「語極溫柔敦厚,風人之遺」。
40
著名詩人的稱號

詩人 稱號 由來
賀知章讀其詩,稱美「天上謫仙
詩仙 人」,而其詩、其人皆有飄逸不
李白 群之感。
詩俠 為人輕財任俠,詩亦帶有俠氣。
1. 悲天憫人,有聖人的胸懷。
詩聖 2. 詩作諸體皆備,集古今詩歌藝
杜甫 術之大成。
詩史 作品能反映歷史事實。
41
著名詩人的稱號

詩人 稱號 由來
詩作諸體兼備,以七絕享譽當代,
王昌齡 詩家夫子
時稱「詩家夫子王江寧」。
所寫的詩常帶禪理,晚年又篤信
王維 詩佛
佛教。
詩歌氣勢豪邁,筆力雄健。此為
劉禹錫 詩豪
白居易所贈的稱呼。
作詩常以神仙鬼怪為題材,描繪
李賀 詩鬼
陰森詭異的幽靈世界。 目回

42
課文目次

第一段

第二段

目回

43
課文:第一段
• 段旨︰寫征人久戍未歸之悲。

• 段析︰首句以互文手法,從亙古長存之景
寫起,營造邊塞廣闊寂寥的氛圍;再由景
及人,聯想征人久戍不歸的悲哀處境。

44
課文:第一段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互文(即秦漢時的明月, 承首句情境,點出征人因為戍守
秦漢時的關塞) 邊境,或於戰爭中被俘、戰死,
而不能歸鄉的命運。
① 長城修築始於秦漢,以秦漢之關塞、亙古明月
為起點,暗示了邊塞戰爭從古延續至今。
② 月亮常含有離別和思念的象徵意義,加上月
色冷冽,進一步渲染長城關塞蒼茫哀戚的氣氛。

1. 關 即關塞,國界或邊險要地供防守出入的地方。
2. 長征 遠行征戰。
3. 還 音ㄏㄨㄢˊ,返回、歸來。
45
補注

• 形辨—征

征 ㄓㄥ 遠行 長征、怔夫。

怔 ㄓㄥ 懼怕、驚惶 怔忡。

46
補注

• 義辨—還

返回、歸來 便要還家。(陶淵明〈桃花源記〉)
則又還為蓋焉。(劉基〈鄙人學
恢復、回復
蓋〉)
交回、歸還 交還、還政於民。

回報、報復 還擊、打不還手。

47
課文:第一段

• 語譯
如今看見的明月仍是秦漢那時的明月,關塞
也仍是秦漢那時的關塞,但古今遠行萬里
征戰的壯士們,至今仍沒有歸來。

48
隨堂Q&A

一、「秦時明月漢時關」在詩中產生什麼樣
的時間感受?

秦、漢是距唐久遠的朝代,在詩中營造
答:
出時間悠遠的感受。

49
隨堂Q&A

二、詩中「人未還」的原因是什麼?

可能長年戍守邊疆而不得歸,或者在戰
答:
爭中被俘虜,甚至是戰死。
次課

50
課文:第二段
• 段旨︰思古諷今,表達對邊關安定的企盼。

• 段析︰設想漢代名將若在,結果會有不同。
藉由古代名將能嚇阻敵軍,暗諷今日將領
缺乏謀略,並傳達對邊境安定的盼望。

51
課文:第二段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藉由緬懷古代名將,委婉表達今無良將。雖有諷刺意味,但因
沒有直指特定對象、事件,而不具尖銳批判之感。

4. 但使 只要。 7. 教 音ㄐㄧㄠˋ,讓、使。
5. 龍城 一指漢時匈奴人祭祀祖先和天地 8. 胡馬 指外族兵馬、軍隊。
鬼神的集會地(今蒙古首都烏蘭巴托西 9. 度 通過、越過。
部),西漢名將衛青(前?—前一○六) 10. 陰山
北伐,曾直搗而入。一指漢右北平郡的首 今內蒙古南境陰山山脈。漢
府盧龍城(今河北省東北部)。 時匈奴常據此山騷擾邊境,
6. 飛將 指西漢名將李廣(前一八四— 漢武帝北逐匈奴時,在陰山
前一一九),曾鎮守右北平郡。匈奴稱他 南邊加強軍防,作為禦敵的
「漢之飛將軍」,避之數年,不敢進犯。 天然屏障。
52
補注

• 音辨—教

讓、使 不教胡馬度陰山。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ㄐㄧㄠˋ 訓誨、誘導
(韓愈〈師說〉)

禮儀、規矩 禮教。

ㄐㄧㄠ 傳授 教書。

53
課文:第二段

• 語譯
只要衛青、李廣這樣的良將還在,就不會讓
外族的兵馬越過陰山而來。

54
補注

• 龍城
一說為漢時匈奴人祭祀祖先和天地鬼神
的集會地,此說見於《漢書匈奴傳》:「
五月大會龍城,祭其先天地鬼神。」漢武
帝元光五年(前一三○),漢廷派出四位
將軍迎擊匈奴,戰事就發生於龍城。

55
補注

其中,騎將軍公孫敖、輕車將軍公孫賀、驍
騎將軍李廣戰績皆不佳,李廣甚至兵敗被俘
,唯獨車騎將軍衛青直搗而入。《漢書‧匈
奴傳》載:「將軍衛青,出上谷至龍城,得
胡首虜七百人。」此役之後,衛青晉封關內
侯。

56
補注

另一說為漢右北平郡的首府盧龍城,此
說見於清閻若璩《潛邱札記》。閻若璩認為
「龍城飛將」一詞代指李廣,《史記‧李將
軍列傳》:「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
『漢之飛將軍』。」李廣有「飛將軍」的稱
號,此處以「飛將」稱之並無不妥;然而《
漢書‧匈奴傳》記:「五月大會龍城,祭其
先天地鬼神。」

57
補注

若據此將詩中的「龍城」視為匈奴的集會地
,冠於「飛將」之上並不合理,因為李廣未
曾占領或治理匈奴領地。閻若璩考證資料後
,認為詩中「龍城」應是指「盧龍城」。李
廣曾任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即唐代的北平郡
,治盧龍縣。若將盧龍視為右北平的代稱,
那麼冠於「飛將」之上就能說得通。

58
補注

本版採第一種說法,不將「龍城飛將」
視為同出一典,而根據明周珽《唐詩選脈會
通評林》:「至龍城本衛青事,今加飛將上
,非誤也,乃合用法。」分看「龍城」與「
飛將」。前者是運用漢武帝元光五年龍城之
戰的典故,代指衛青;後者則是以「飛將軍
」借代李廣。

59
補注

• 飛將
「飛將」本指李廣,後衍生代稱驍勇善
戰的將領。《史記‧李將軍列傳》:「匈
奴入殺遼西(泛指遼河以西區域)太守,
敗韓將軍。韓將軍後徙右北平(後死於任
所)。於是天子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
廣即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廣居右
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
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
60
補充

• 本詩韻腳
關、還、山(平聲刪韻)。
• 本詩平仄
平起式首句押韻。
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61
隨堂Q&A

三、作者於詩末讚美古代名將,有哪兩種用意?

1. 藉由讚頌古代名將的驍勇,暗諷今
答: 日將領的無能。
2. 表明只求邊境安穩,敵人不再進犯。
次課

62
賞析

63
賞析

本詩由從古至今明月遍照長城關塞的蒼
茫意象寫起,進而聯想到遠赴此地作戰的歷
代征人,飽嘗歸期無望的悲涼。並藉著追想
歌頌漢代名將能夠嚇阻外敵,不使來犯,暗
諷當今守邊的將領禦敵不得要領。

嚇阻 使人害怕而停止某種言語或行為。
64
賞析

首句運用互文修辭,雖以月對應秦,以
關對應漢,看似不可理解,其實關也對應秦,
月也對應漢,上下文交互參讀後,意義便清
楚可解,因此前人評為「可解不可解之語」。
長城關塞的修築始於秦漢,不僅是帝國功業
偉大的象徵,也是歷代漢、胡交兵的前線,
作者沒有著力敘述此地激烈的戰況,而是只
舉明月和關塞兩景。

65
賞析

月亮在古人的作品中往往象徵離別與思念,
則月光下的長城關塞便成為瀰漫著寂寥慘淡,
聚集了無數哀愁的傷心地。
次句由景及人,進一步說明征人的處境
與 結 局 。 以 「 萬 里 」的 空 間 里 程 , 使 「 長
征」的「長」所指涉的遠途與辛勞顯得具體
可感;又以「人未還」概括久戍、被俘、戰
死而歸期落空的結局,一語道盡征人悲涼的
處境。
66
賞析

末兩句轉而緬懷漢代名將衛青與李廣,設想
若是今日的邊關能夠由這兩位名將鎮守,那
麼外族兵馬必不敢越界侵犯。這是藉著歌頌
古人,暗諷當時守邊的將領缺乏識見謀略,
因為沒有刻意影射特定對象,所以讀來無尖
銳批評之感。作者的期望止於不使敵人來犯,
沒有圖謀滅敵的野心。

67
賞析

此詩善用互文修辭使意象精鍊,從而將難以
直述的邊塞之苦表現出來,是故情深;意在
譏諷時事,卻反向頌美古人,是故意遠。充
分體現王昌齡的絕句鍛鍊而渾成之美。

鍛鍊 推敲文辭,使之更為優美。
渾成 天然而成。
68
課文鑑賞

一、內容分析
1. 傳達征人戍期永無絕時的深悲
本詩首句展現出邊塞景物亙古長存的歷
史感,詩中不是呈現殺伐血腥的慘烈,也
不是克敵致勝的豪壯,而是擷取月臨關隘
的情境,呈現邊愁無盡的傷心。

69
課文鑑賞

次句承首句而來,寫邊塞征人的處境與結局
,以「萬里」的空間里程,傳達「長征」之
「長」所涵有的遠途與艱辛兩重意思;「人
未還」除了可指戰死,亦可指久戍沒有歸日
。此種「悲無還期」之嘆,在王昌齡其他詩
作中也很常見。

70
課文鑑賞

2. 設想歷史名將,提出邊境安定的企盼
本詩第三句以「但使」二字提出前人若
在的設想,特舉漢代著名邊將:衛青、李廣,
凸顯兩人是漢朝禦邊的關鍵。第四句指出他
們功勛卓越之處:能令敵人不敢南下犯邊。

71
課文鑑賞

史書向來稱頌衛青和李廣的戰術高超,本詩
卻只言胡馬退守,不提謀略高明,可見作者
緬懷古代名將的意圖不在於強化兵力、消滅
外敵,而僅止於不使外敵來犯,維持邊境安
定。

72
課文鑑賞

3 . 用意深遠,言外見意
「深」是本詩情意特色所在,不論寫景
或敘事,都未直接表述情意,而是將真正要
傳達的意念隱於言外,讓讀者自己細味。如
首二句之所以引人深思,不在於探究詩中所
指為哪件具體的邊況實事,而是從征人久戍
不還中,看見兩個需要省思的課題:

73
課文鑑賞

邊爭為何頻仍?又該如何消弭?末二句也未
直斥邊患不平的禍源,僅藉由歌頌古代良將,
點出平亂拒敵取決於邊將的優劣,諷今之意
則見於言外。

74
課文鑑賞

二、寫作特色
1. 互文見義,構句入奇
本詩開頭採用「互文見義」的手法,字
面上指「秦代的明月、漢代的關塞」,其
實是參互見義,應解為「秦漢時的明月、
秦漢時的關塞」。以開始修築長城關塞的
秦漢為時間點,加上亙古以來一直存在的
明月,塑造永恆不變的氛圍

75
課文鑑賞

描寫邊塞卻未敘述征戰場面,而舉邊關、明
月兩個靜景,透過廣袤無際的景象,以及月
亮所象徵的離別思情,渲染寂寥哀傷的感受
。短短一句,即把難以言說的感受傳達出來
,足見寫法之精妙。

76
課文鑑賞

2. 思古以諷今,在有意無意之間
本詩末二句透過追思衛青、李廣,暗含
對今無良將的諷刺;然而作者思古諷今,卻
未指實當代特定對象,可見其有意與無意。
詩中指出衛青和李廣的功績在於令匈奴不敢
度過陰山南侵,這一點固然有史實為據,卻
不夠全面。

77
課文鑑賞

作者不著重漢廷主動進擊,而凸顯守禦的部
分,這種對史實的運用與陳述,但求合乎己
見,不在意是否完全切合歷史全貌,同時又
確有時事感在內,可見「有意」。不過,單
從詩句敘述,並不能推測是在影射哪一事件,
「不教胡馬度陰山」未必是針對開元、天寶
年間北敵與唐朝之間的實際關係來比附,此
處又可見作者的「無意」。

78
隨堂Q&A

四、本詩的書寫脈絡是由人及景,還是由景
及人?詩中如何呈現這樣的轉換?

1. 由景及人。

答:2. 從亙古長存的關塞景色寫起,聯想
古往今來的征人同樣悲涼的處境,
最後藉由緬懷古代名將,思古諷今。
79
隨堂Q&A

五、閱讀本詩後,你認為戰爭會帶來哪些悲
劇?

戰士可能久久不能返鄉,或者受俘、
答:
陣亡,導致許多家庭破碎。
目回

80
課文結構表
請見隨身讀

81
感 闊景起筆—秦時明月漢時關 以亙古長存的景物,渲染無盡邊愁


〈 人 上承前句—萬里長征人未還 點出征人永無歸期的不幸處
出 命
塞運
〉 ,期
轉意設想—但使龍城飛將在 藉由稱美古代名將,暗諷今日之非



寄以諷意—不教胡馬度陰山 藉由稱美古代名將,暗諷今日之非

目回

82
問題討論

83
問題討論

一、本詩首句「秦時明月漢時關」使用何種
寫作手法?表現何種意象與情感?佳處
為何?

84
問題討論

1. 此句運用「互文」的寫作手法,將前文的
秦時月含括後文的關塞,後文的漢時關含
括前文的明月,不單指秦時的月亮與漢時
的關塞。
答:
2. 此句透過亙古存在的明月與萬里之外的關
塞,將時間與空間由古繫今,形成蒼茫壯
闊之感。詩人以此景含括邊塞風光,卻不
寫殺伐血腥的慘烈,或是克敵致勝的豪壯,
塑造了悲涼寂寥的氛圍。
85
問題討論

二、本詩第三、四句引用史事,追念歌頌古
代名將之餘還帶有「諷今」的意味,請
說明為何詩中雖有暗諷,讀來卻無尖銳
批評之感?

86
問題討論

本詩第三、四句一方面讚賞衛青與李廣
能令匈奴不敢犯邊,一方面用「但使」
一詞婉轉表達兩人不在以後胡馬又度陰
山而來,暗指唐代將領無能,才會導致
答: 敵兵南下。由於諷刺今人之意全在言外,
作者的批判才未流於直接謾罵,同時作
者也未實指特定的事件或對象,使之成
為只是思考歷來戰爭成敗的洞見,而不
具針對性。
87
問題討論

三、「戰爭沒有贏家」這句話指出戰爭對人
類社會毫無助益。然而即使不乏戰亂的
歷史教訓,至今仍有不少戰爭發生,對
此你有什麼看法?

88
問題討論

(以下為擬答,請學生自由發揮)
無論最後戰勝或戰敗,戰爭必然令人民流離
失所、國家經濟遭到重創,尤其全球化時代
下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能不發動戰爭是最
答:
好的。然而國家利益牽涉龐大,若涉及國族
認同、生命安全等問題,或是他國惡意進犯,
溝通協商已經無法解決衝突時,發動戰爭也
是必須之策。
目回

89
延伸思考

90
影音問答
• 【 Janine di Giovanni :在戰爭中,我看到什麼?】
https://www.ted.com/talks/janine_di_giovanni_what_i_saw_
in_the_war/transcript?language=zh-tw

91
影音問答

一、講者在影片中提到,大馬士革和波斯尼
亞的人民在戰爭即將爆發前不願撤離,
理由為何?

答:不相信戰爭即將爆發、留下來守護家園。

92
影音問答

二、講者前往伊拉克採訪時,一名政治人物勸
她回家陪伴自己剛出生的孩子:「如果妳
錯過他長第一顆牙,沒看到他走的第一步,
妳會非常後悔,但是世界上總會有戰爭發
生。」這句話傳達出什麼訊息?

生命無比可貴,每分每秒都值得珍惜,
因為過去的時間錯過就不再。與之對比,
答:
戰爭卻隨時都在發生,諷刺人類的鬥爭
永無止息。
93
影音問答

三、面對戰爭,講者與王昌齡在〈出塞〉一
詩中所展現的胸懷有何相近之處?

兩人對於戰爭帶給人民的苦難皆有深刻
答: 的體認與關懷,期盼戰爭能有停止的一
天。
目回

94
旅夜書懷目次

課前 課中 課後
課前引導 課文 問題討論

題解 賞析 延伸思考

作者 課文結構表 次總

95
課前引導

96
課前引導
• 杜甫:馮翊綱說人解字 第一集 第二集

目回

97
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題解

98
題解

本詩選自《杜工部集》,為五言律詩。
書懷,即抒寫情懷。杜甫因遭逢戰亂,舉家
流徙四川,唐代宗永泰元年(七六五),杜
甫帶著家人離開四川成都,乘舟順長江東下,
夜晚泊舟時回想半生顛沛流離、志業無成,
便將所見所思寫成此詩,抒發暮年飄泊的淒
苦心境。
泊 停船靠岸。
暮年 晚年。
99
題解

本詩先描寫旅途中夜晚所見景物,以幽
靜蕭瑟的近景與天地壯闊的遠景,烘托詩人
自身的孤寂,再帶出仕途坎坷、飄零無依的
感慨。全詩造句精鍊,對仗工整,以情景交
融的手法表現人生失意的苦悶,在雄渾高遠
的氣象中蘊藏深沉悲鬱,是杜甫的代表作之
一。
坎坷 比喻不順利或不得志。

100
寫作背景

一、辭官入蜀
至德二年(七五七),唐軍收復長安,
肅宗返京,杜甫也回到長安,繼續擔任左拾
遺。隔年五月,杜甫受肅宗新貴與玄宗舊臣
相爭影響,外調為華州(今陝西華州)司功
參軍。不久,關中發生嚴重饑荒,朝廷有李
輔國專權,玄宗舊臣房琯等被政敵排斥,使
杜甫對政治感到失望,於是毅然辭官。乾元
二年(七五九),他輾轉到了四川成都。
101
寫作背景

二、嚴武提攜
杜甫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築了草堂,
多年勞苦憂患的生活,暫時得到休息。廣德
二年(七六四),杜甫受好友嚴武舉薦,擔
任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但因幕府人
事複雜,幕僚間彼此猜忌,杜甫任職數月後
,便辭去幕府職務。

102
寫作背景

三、乘舟東下
代宗永泰元年(七六五)四月,嚴武過
世,杜甫頓時失去依靠,在五月離開浣花草
堂,帶著家人乘舟東下。行經渝州(今重慶
市)、忠州(今重慶市忠縣)一帶時,寫下
了這首 〈旅夜書懷〉,抒發他在旅途夜晚
時的所見所思,以及對於政治抱負無法舒展
、暮年飄泊的淒苦心境。
次回

103
作者

104
作者

杜甫
名號 字子美,自稱杜陵布衣
籍貫 襄州襄陽(今湖北省襄陽市)
生 唐睿宗太極元年(七一二)
卒 唐代宗大曆五年(七七○)
年 五十九

字子美 「甫」是男子的美稱,字「子美」與名「甫」相成。
布衣 平民。
105
作者

杜甫是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年少即有
詩才。早年曾漫遊各地,結交李白、高適等
詩人。玄宗開元、天寶年間,杜甫兩次應試
都沒考上,直到天寶十四年(七五五)才被
授予一個小官職。

杜審言 其五言律詩格律謹嚴,為唐代近體詩的奠基者之一。
高適 字達夫,其邊塞詩與岑參齊名,並稱「高岑」。

106
作者

不久,安史之亂爆發,杜甫聽聞肅宗在靈武
(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即位,便冒險
前往謁見,受任左拾遺,後因直言勸諫觸怒
肅宗,而遭貶官。

左拾遺 官名,分左、右拾遺,職責為勸諫皇帝的過失。
因直言勸諫怒肅宗 指上疏救房琯一事。宰相房琯領兵討伐安
祿山,全軍覆沒而還,且其門下的琴師董庭蘭對外招搖納賄,
於是房琯被御史彈劾。此時正值肅宗新貴與玄宗舊臣相爭,房
琯為玄宗舊臣,受新貴大加抨擊,唐肅宗免其相位。杜甫上疏
進言不宜罷免房琯,令肅宗大怒,遭貶官。
107
作者

其時正當戰亂,又逢饑荒,於是杜甫棄官入
蜀(今四川省),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而
居。廣德二年(七六四),杜甫得友人劍南
節度使嚴武推薦,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
稱杜工部。嚴武死後,杜甫攜家出蜀,飄泊
於湖北、湖南一帶,最後病死在船上。
嚴武 字季鷹,累官劍南節度使,封鄭國公。與杜甫家為世交,
資助杜甫在成都的生活。
檢校工部員外郎 官名。檢校,指由皇帝下詔任命,不占編制
名額的「加官」,是個有名無實的榮譽頭銜。工部員外郎,是
尚書省工部曹的副官,協助工部郎中主管土木工程方面的行政。
108
作者

杜甫因身遭安史之亂,詩作多反映社會
離亂及民生疾苦,故有「詩史」之稱。又因
詩中常寓悲天憫人、忠君愛國的胸懷,且題
材廣泛、各體兼擅,而有「詩聖」之譽

詩史 指杜甫的詩歌能反映一代之歷史。杜甫用詩歌記錄當時
社會現況,為該時代的見證。
詩聖 有兩層涵義:一指杜甫悲天憫人,有聖人的胸懷;二指
杜甫諸體皆備,集古今詩歌藝術之大成。後一層意義的「聖」,
猶如「書聖」的「聖」。
109
作者

與「詩仙」李白齊名,並稱「李杜」。其詩
風格多樣,而以沉鬱頓挫、蒼涼雄渾為主。
後人編有《杜工部集》。

沉鬱頓挫 作品意境深遠,情調渾厚,思想及情感跌宕起伏。
110
杜甫相關事蹟

一、姑媽捨子相救
杜甫幼年喪母,體弱多病,寄居於姑媽
家。幼時他與表兄同時病倒,女巫告訴姑媽
東南角最吉利。姑媽聽信女巫之言,將原來
睡在東南角床上的兒子與姪兒對調,讓杜甫
睡在東南角的床上,結果親生兒子病逝,杜
甫則病癒。杜甫長大後知道這件事,一輩子
感念姑媽捨子救護之義。(參考自杜甫〈唐
故萬年縣京兆杜氏墓碑〉)
111
杜甫相關事蹟

二、快意漫遊交友
從玄宗開元十九年(七三一)至天寶四
年,杜甫進行了兩次長期的漫遊。這兩次漫
遊裡,他遍覽秀麗雄偉的山川,擴大了眼界,
豐富了見聞。天寶三年,杜甫在洛陽與李白
相遇,之後二人一起訪道尋友、談詩論文,
結下深厚的友誼。

112
杜甫相關事蹟

二人遊於宋州時遇高適,三人情趣相投,相
伴同遊梁(今河南開封)、宋(今河南商
丘),後又共遊齊、魯(今山東)。杜甫此
時的詩作充滿豪情快意,如〈望嶽〉:「會
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贈李白〉: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113
杜甫相關事蹟

三、詩仙開的玩笑
杜甫對李白推崇備至,寫下多首詩句表
達其情,李白現存殘稿中,亦有幾首贈杜甫
之作。戲贈杜甫詩中,李白就戲稱杜甫作詩
嚴守格律,過於拘束:「飯顆山頭逢杜甫,
頂戴笠子日卓午。借問何來太瘦生?總為從
前作詩苦。

114
杜甫相關事蹟

(在飯顆山上遇到杜甫,頭上戴著竹笠正逢
日正當中。請問哪來如此消瘦的人?恐怕是
因前段時間作詩太過辛苦。)」飯顆山相傳
是長安附近的一座山,後來被用來表示詩人
拘守格律刻苦寫作,或詩作刻板的典故。
(參考自孟棨《本事詩》)。

115
杜甫相關事蹟

四、仕宦之路崎嶇
與李白分別之後,杜甫懷抱著「致君堯
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來到長安
求仕,可惜此時李林甫壟斷朝政,一人不取,
杜甫應試不第。此後他為餬口奔波,不斷寫
詩投贈權貴,希望得到他們的推薦,卻都毫
無結果。

116
杜甫相關事蹟

天寶十年,杜甫因為獻三篇大禮賦受到玄宗
讚賞,但未獲實質官職,三年後才正式任官。
不久就發生安史之亂,開始了他顛沛流離的
生活。杜甫流亡至鄜州,安置家眷後,隻身
投奔在靈武即位的肅宗,途中不幸被叛軍截
獲,送往長安。又自長安冒險奔赴鳳翔謁見
肅宗,受任為左拾遺。後卻因為上疏救房琯,
捲入肅宗新貴與玄宗舊臣相爭中,被貶出京。

117
杜甫相關事蹟

五、飄泊西南而死
乾元二年,杜甫辭官後輾轉來到蜀地,
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營建草堂而居,生活所
需都依賴親友接濟。好友嚴武時任劍南節度
使(轄區包含成都),故對杜甫一家多處照
拂。然而,嚴武去世後,杜甫失去憑依,再
度流離失所,飄泊於今四川、湖北、湖南一
帶,以船為家。

118
杜甫相關事蹟

寓居夔州(今重慶奉節)近兩年的時間,是
杜甫晚年最後一段安居的歲月,也是他創作
的高峰期,但他的健康情況愈來愈壞。大曆
五年,死於長沙與岳陽間的旅途中,終年五
十九歲。

119
杜甫相關事蹟

六、離奇的死因
歷來關於杜甫的死因有不同說法。一說
杜甫是衰老病死;一說是死於暴飲暴食。
《新唐書》便記載,杜甫在耒陽時,因受到
洪水所困,十天沒有進食,後縣令乘船來接,
順道準備了牛肉與酒,杜甫因此暴食而亡。
近代學者郭沫若則推論他是誤食腐壞的牛肉,
引發食物中毒而亡。

120
杜甫的詩作特色

一、內容反映社會現實
杜甫一生有大半時間是生活在盛世,而
最後十五年,則是在戰亂飄泊中度過,他親
身經歷了唐代由盛轉衰的變化,眼見人民在
官吏殘酷的壓迫下蒙受苦難,仕途的失意使
他見識到統治階層的腐敗,

121
杜甫的詩作特色

個人的飢寒交迫使他能體會到人民的疾苦,
如〈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朱門酒
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兩方面截然不同的
生活都在杜甫詩中得到反映,故被譽為「詩
史」。

122
杜甫的詩作特色

二、語言精鍊,格律嚴謹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自述創
作經驗:「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
休。」可見其作詩鍊字的功夫。他用字準確
精鍊,使詩句意境豐富、具有張力,例如
〈旅夜書懷〉:「星『垂』平野闊,月
『湧』大江流」使意象生動、視野壯闊

123
杜甫的詩作特色

又如〈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
『驚』心」生動點出傷痛之深。杜甫在詩的
格律、聲調上耗費許多苦心經營,由「老去
漸於詩律細」、「新詩改罷自長吟」可見一
斑,是以他的詩讀來琅琅上口、易於成誦。

124
杜甫的詩作特色

三、沉鬱頓挫的基調
「沉鬱頓挫」是杜甫〈進雕賦表〉中,
對自己辭賦的評介。杜詩蘊含渾厚的感情力
量,但他以儒家的中庸之道,將這股情感以
緩慢低沉、回環起伏的方式表現。

125
杜甫的詩作特色

因此,可以歸納「沉鬱」是指作品中的深遠
意境和渾厚情調,「頓挫」則是形容思想感
情有節奏的跌宕起伏。每一首詩作各具特色,
有的壯麗,有的雄渾,有的蒼勁,但都融合
在沉鬱頓挫的基調中,構成杜詩風格豐富的
內涵。

126
吟詠杜甫的作品

一、
君不見少陵有客字子美,三賦獻罷胡塵起。
招魂收淚謁行在,寧論家室三川裡。
(晁說之)

三賦,指杜甫向玄宗所獻「三大禮賦」。胡
塵起,指發生安史之亂。行在,指帝王巡幸
所居之地。
127
吟詠杜甫的作品
二、
忠愛托詩人,李謫仙差許齊名,奚屑三唐科
第;棲遲因地主,嚴節度頗稱知己,尚留數
畝湖山。(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聯)

李謫仙,指與杜甫齊名的李白。奚屑三唐科
第,指杜甫曾應試不第。嚴節度,為杜甫的
好友劍南節度使嚴武,杜甫因為在成都有這
位「地主」,才能順利定居。
128
吟詠杜甫的作品

三、
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聯)

四、
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聯)

129
吟詠杜甫的作品

五、詩史數千言,秋天一鵠先生骨;草堂三
五里,春水群鷗野老心。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聯)

六、一片忠心,微寓歌吟詠嘆;千秋詩聖,
獨追雅頌風騷。
(甘肅成縣杜甫草堂聯)
次回

130
課文目次

第一段

第二段

次回

131
課文:第一段
• 段旨︰旅夜:寫夜泊所見景物。

• 段析︰先寫近景,後寫遠景,以頷聯雄闊
的景色襯托首聯的小景,以大襯小。

132
課文:第一段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對偶、列錦

① 寫近景,點明時間(夜)、地點(岸)、環境。②僅使用
形容詞與名詞,未有動詞及虛字,就將景象勾勒而出,可見杜
甫錘鍊字句的功夫。③寓情於景,以「細、微、危、獨」四字,
塑造出獨身孤苦的意象。

1. 危檣 高高的船桅。危,高。檣,音ㄑㄧㄤˊ,船上的桅杆。
133
補注
• 義辨—危

高 危檣獨夜舟。

不安全 危險、居安思危。

病重 病危、垂危。

正直的 正襟危坐。

134
補注

• 形辨—檣
1. 危檣獨夜舟。
檣 ㄑㄧㄤˊ 桅杆 2. 檣傾楫摧。(范仲淹
〈岳陽樓記〉)
1. 明月半牆,珊珊可愛。
可作間隔
(歸有光〈項脊軒
牆 ㄑㄧㄤˊ 或屏障的
志〉)
建築
2. 兄弟鬩牆。
薔 ㄑㄧㄤˊ 植物名 薔薇。
嗇 ㄙㄜˋ 儉省 吝嗇。
135
課文:第一段

• 語譯
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那立著高高桅杆的
小船在夜裡孤獨地停泊著。

136
課文:第一段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對偶

① 寫遠景,描繪原野(靜景)與大江(動景),塑造出廣闊的
天地,也襯出自己的渺小。②「垂、湧」二字十分特出,眾星
宛如「垂」在原野上,凸顯平野廣闊,與天相接之感;月光映
在「湧」動的江水上,寫出大江奔湧的氣勢。③句法類似李白
〈渡荊門送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意象卻更豐富。

2. 平野 平坦的原野。
3. 月湧 指月光倒映江中,隨波湧動。
137
課文:第一段

• 語譯
星辰低垂,襯出原野的廣闊;月光隨波跳動
,伴隨著江水向東奔流。

138
隨堂Q&A

一、前四句哪些詞彙可以看出本詩時間是夜晚?

答:夜舟、星垂、月湧。

139
隨堂Q&A

二、詩中如何以「由近到遠」的方式描寫景物?

先寫岸邊近景,再拉遠擴大寫原野和大
答:
江。
次課

140
課文:第二段
• 段旨︰書懷:抒發老來無成、飄泊無依的
感慨。

• 段析︰以接連的問句,道出心中感懷。詩
末以鷗鳥自況,概括一生飄泊的無奈。

141
課文:第二段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對偶
激問 倒反
① 詩人希望是因實現政治理想而留名後世,而不是僅以文學
作品著稱,如今人已老病,卻仍無所成。②用反詰語氣表達
自身處境,有著人生失意、老來無成的無奈。

4. 名豈文章著 我的名聲難道只能藉由文章而顯揚於世。
著,音ㄓㄨˋ,著名、顯揚。
休 退休、辭官。
142
課文:第二段

• 語譯
我的名聲難道只能藉文章而顯聞於世?應該
是因為年老多病而不能再任官職了!

143
補注
• 義辨—著ㄓㄨˋ

1. 名豈文章著。
著名、顯揚
2. 顯著、昭著。

撰述、寫作 編著、著書立說。

文章、作品的通稱 名著、巨著。

144
補注

• 名豈文章著:有二種解讀方式
1.詩人不希望只以文學作品著稱,而是能以
建功立業揚名後世。
2.詩人謙虛自己的文學作品不一定能流傳後
世。二說皆可通,此處採第一說,因此說較
符合杜甫想實現「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的心理,隱含了懷才不遇、功業未竟的感
嘆,也可見杜甫對己文章的自信。

145
補注

• 官應老病休:有二種解讀方式
1.是反話,說自己老病應該退休,其實是指
懷才不遇,有不甘心之情。
2.自己確實年老多病,應該退休。

二說皆可通,此處採第一說,較能強調杜甫
功業未竟之感慨。

146
課文:第二段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提問
借喻

① 以廣闊天地間的一隻沙鷗自喻,有著飄泊不定、
渺小孤獨的悲涼感受。②「一」字呼應第二句的
「獨」字,使全詩籠罩著孤寂悲鬱的基調。

6. 飄飄 飄泊無依的樣子。
7. 沙鷗 水鳥名。常棲集在沙洲、沙灘上。

147
課文:第二段

• 語譯
一生飄泊無依到底像什麼呢?就像寬廣天地
間的一隻沙鷗。

148
補充

• 本詩韻腳
舟、流、休、鷗(平聲尤韻)。
• 本詩平仄
仄起式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149
隨堂Q&A

三、詩人將自己比喻為哪種鳥類?帶來什麼樣的
感受?

1. 沙鷗。
答: 2. 以廣闊天地間的一隻沙鷗自喻,有
飄泊不定、渺小孤獨的悲涼感受。
次課

150
賞析

151
賞析

本詩抒發詩人半生飄零、懷才不遇之感。
全詩可分成「旅夜」和「書懷」兩部分,前四
句描述夜泊所見景物,後四句則是對自身遭遇
的感慨。
第一、二句先描寫近景,並點出「旅夜」
題旨,「細草」、「孤舟」等景物給人渺小伶
仃的蕭瑟之感,亦暗示詩人內心的感受;
「獨」字更渲染出寂寥氛圍,奠定全詩基調。

伶仃 孤獨無依的樣子。
152
賞析

第三、四句轉入遠景,先寫詩人遠眺,眾星
如垂懸於原野一般,視野一片開闊;詩人又
望向大江,描寫江中浮光湧動,向東奔流的
盛大。以天地之宏大,凸顯孤舟中的自己何
其渺小,倉惶之感油然而生。

153
賞析

第五、六句寫壯志難伸的悲慨,點出
「書懷」題旨。上句寫詩人並非期望以文章
的成就揚名於世,婉轉表達想在政治上施展
抱負;下句則感嘆自己已又老又病,必須離
開官場。「老病」是託詞,實是因為不受朝
廷重用而不得不離開;

託詞 推託的言詞。
154
賞析

「豈」、「應」兩字看似自嘲,實則道出懷
才不遇的傷感,以及老來無成的苦澀。第七、
八句,詩人以飛翔於天地間的一隻沙鷗自喻,
概括一生飄泊無定的經歷,和茫然無所依的
心境,「一」字回扣第二句的「獨」字,使
全詩始終縈繞深沉孤寂的氣氛。

老來無成 年紀已大卻毫無成就。
縈繞 環繞、纏繞。
155
賞析

全詩即景抒情,以雄渾壯闊的遠景襯托
眼前微小的近景,在蒼茫的天地間凸顯詩人
孤獨飄零的形象,並以反詰語氣抒發內心的
無奈與不甘,情感含蓄內斂,充分展現杜甫
沉鬱頓挫的詩風。

156
課文鑑賞

一、內容分析
1. 寄託飄泊無依的茫然
杜甫身遭離亂,一生輾轉多地,他將這
樣滄桑飄零的心緒,寄託於詩句中。不知
航向何方的江邊孤舟,呈現了詩人心靈的
茫然無依,開闊的視野和奔流江中的月影
,共同營造出蒼涼悲壯的情境。

157
課文鑑賞

在這樣壯闊的景致下,細草、獨舟更顯渺小
孤獨,詩人藉景寄寓自己獨立荒野,茫無所
依的悽愴。詩人並以孤獨翱翔的沙鷗自喻,
傳達他對自己身世的感慨。

158
課文鑑賞

2. 抒發功業無成的焦慮
杜甫一生的志業是濟世安民,他真正的
抱負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並非
期望只以文章受到世人推崇。但他仕途坎坷,
始終功業無成,這使他焦慮憤慨,而將此情
寫入詩中。

159
課文鑑賞

其實他任官左拾遺時遭貶謫,乃至被迫離開
四川,都與「老」、「病」無關,故「名豈
文章著?官應老病休」兩句,是委婉暗示他
有志難伸的不平與無奈。表面立言含蓄,實
則隱含無限的哀怨與辛酸,呈現杜甫一貫沉
鬱頓挫的風格。

160
課文鑑賞

二、寫作特色
1. 結構謹嚴,用字精鍊
本詩結構謹嚴,對仗工整,律詩僅規範
頷、頸聯須對仗,但本詩首、頷、頸三聯
皆對仗,且不論詞性、平仄皆十分工整。
首聯僅使用形容詞與名詞,未有動詞及虛
字,就將景象勾勒而出,並以「細、微、
危、獨」四字,塑造出獨身孤苦的意象。

161
課文鑑賞

頷聯使用「垂、湧」二字,營造出天地間的
動態感,也是歷來備受稱譽的名句。頸聯使
用激問強化詩句力道,「應」字的肯定語氣
,又強化了前句「豈」字的反詰色彩,令人
印象深刻。尾聯的「一」字,呼應首聯第二
句的「獨」字,使全詩首尾相合,由此可見
杜甫安排結構及錘鍊字句的功夫。

162
課文鑑賞

2. 即景抒情,景中含情
首聯先寫近景,頷聯承上句帶出遠景,
詩中即景抒情,景語亦情語。「細草」、
「孤舟」都可象徵詩人當前孤獨無依的處境,
「以我觀物,則物皆染我之色彩」,星夜、
平野、大江等景色,亦表現詩人胸中無限蒼
涼。

163
課文鑑賞

正是這樣的景致,讓詩人想到,在廣闊天地
中渺小的自己,究竟要留下什麼才能證明自
己的價值?詩末以翱翔天地、不知飛往何方
的沙鷗自喻,營造天地之大卻無處安身的茫
然,更顯情景交融,寄託深刻。

164
隨堂Q&A

四、本詩哪幾句屬於「旅夜」,哪幾句屬於「書
懷」?

1. 旅夜:第一到四句。
答:
2. 書懷:第五到八句。

165
隨堂Q&A

五、本詩的情感基調為何?你為什麼這麼認為?

1. 情感基調:深沉悲鬱。
2. 詩人使用了「細、微、危、獨、老、
病」等字,讓人有孤苦悲鬱之感,
答:
但他並不明說這些感受,而是將情
緒寄託在景物中,顯得十分深沉含
蓄,餘韻無窮。 次回

166
課文結構表
請見隨身讀

167
近景—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發 寫景

〈 年 遠景—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夜 失
書 意
懷 飄
泊 傷感—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心 抒感
境 自況—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次回

168
問題討論

169
問題討論

一、本詩前四句寫景,並以雄渾壯闊的遠景
襯托近景,這種「以大襯小」的寫作技
巧,在詩中有什麼作用?

藉由曠野、大江的空闊,襯托細草、孤
答:舟的微小,同時凸顯詩人在天地間飄泊
渺小的形象,營造出深沉孤寂的心境。

170
問題討論

二、本詩後四句記述詩人的平生志向並感

身世遭遇,請說明詩人使用何種語氣表
達自身處境?最後兩句以「沙鷗」自喻,
呈現了什麼樣的心境?

1. 用反詰語氣表達自身處境,道出人
生失意、老來無成的苦澀。
答:
2. 最後兩句以飄零孤獨的一隻沙鷗自
喻,概括了詩人飄泊無依的心境。
171
問題討論

三、旅夜書懷中杜甫抒發了有志難伸的無奈,
實際上他曾在中央短暫擔任過小官,有
過施展抱負的機會。請閱讀以下文字,
說明文中皇帝御賜的保養品對杜甫而言
具有何種意義?

172
問題討論

至德二載的冬季,是杜甫一生中少有的燦爛時光。
在一片冰冷的雪景中,他不覺得冷,他看見了金針花
的嫩苗,明明是蕭瑟的柳條,在他看來卻隱約露出了
春天的信息。
是什麼事讓杜甫那麼高興呢?
因為他今天受賜了皇帝的保養品,他懷中的護唇
膏可能是象牙或銀管製成的,上面或許鑲著翡翠、琉
璃或翠鳥的羽毛,是他平常不會得到的。

173
問題討論

那是杜甫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拿到皇
帝的賞賜。隔年,他被貶謫,永遠離開了門
下省,再也沒有回去。(節錄自謝金魚〈杜
甫的護唇膏〉)

御賜的護脣膏,背後蘊含皇帝對臣子的
答:肯定和重視,對仕途一直不順遂的杜甫
而言,無疑是一大鼓勵。
次回

174
延伸思考

175
影音問答
• 【漂向北方 StrangerInTheNorth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IF8xvSA0Gw

176
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影音問答

一、此歌曲與〈旅夜書懷〉的主角雖身處不
同時空,但所遭遇的情況有何相同之處?

皆飄泊他鄉,因理想尚未實現而內心
答:
受挫。

177
影音問答

二、歌曲中的主角因為現實的打擊,發出
「或

我 根本不屬於這裡,早就該離
去」的感
嘆 。這種心情和〈旅夜書懷〉
中的哪句相近?請說明理由。

1. 「官應老病休」一句。
2. 杜甫在現實中懷才不遇,無法實現
答:
他的政治抱負,所以發出自己老病
應該退休的感嘆。
178
影音問答

三、歌中哪些句子屬於「藉著寫景抒發感
懷」?請舉一例說明。

179
影音問答

(下舉二例,尚有其他例子,學生可自由發
揮)
1. 「殘破的求職公寓,擁擠的大樓裡,
堆滿陌生人都來自外地」:藉寫房
子的殘破、擁擠,抒發窘迫與不安
答: 之感;藉寫有許多來自外地的陌生
人,抒發孤寂徬徨之感。
2. 「霧霾太猖狂,不散,都看不清前
方」:藉寫霧霾阻擋視線,抒發前次 回
途茫茫的不安感。

180
無題目次

課前 課中 課後
課前引導 課文 問題討論

題解 賞析 延伸思考

作者 課文結構表 測驗與練習
181
課前引導

182
課前引導
• 【國寶檔案】愛情詩人李商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xQIZ2cCxGs

看完影片,李商隱
經歷過哪些遭遇呢
?在愛情中他又是
怎樣的形象?請分
享你的看法。 次回

183
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題解

184
題解

本詩選自《李義山詩集》,為七言律詩。
無題,沒有標題。詩文以「無題」為題者,
表示無題可標或不願標題,大量以「無題」
為題作詩,始於李商隱。李商隱的詩作意境
優美,然而詩旨多隱晦朦朧,歷來研究者對
其詩意有眾多的分析詮釋,卻沒有一致的結
論。

隱晦朦朧 模糊不清。
185
補注

• 無題
唐代以來,凡詩文未標出主題者,即標
為「無題」。如果原本有題目而後來脫落,
則稱為「闕題」、「失題」,與「無題」不
同。李商隱的詩作中,無題詩是最受重視的
一系列作品。今人歸納他的詩集,整理出他
的「無題」可分為兩種:

186
補注

1. 有意創寫的無題之作:將「無題」作為詩
題,如〈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2. 失題之作:原本有題,但流傳過程中失其
本題,因而被後人誤為無題,如〈無題〉
〔八歲偷照鏡〕。

187
題解

詩中描寫離別的相思之苦,以及至死無
悔的痴情,於失意中隱含一絲追求的希望。
全詩寓情於景,情感纏綿深刻,為歷代情詩
中的名作。

纏綿 形容情意深濃,難分難解。
188
寫作背景

後人多從愛情、時局、黨爭等角度推測
此詩所指,並無定論。部分注家認為,此詩
所述為唐宣宗大中五年(八五一),李商隱
向令狐綯屢啟陳情一事。當時李商隱深陷牛
李黨爭的漩渦,仕途受阻,與他交好的李黨
人王茂元已死,鄭亞遭貶,李商隱只能求援
於牛黨的令狐綯,希望為相的他引薦自己。

189
寫作背景

但令狐綯認為李商隱背棄其父令狐楚的賞識
之恩,不理會他的陳情,李商隱因而作此詩
記述自己的心境。
不過也有注家認為,當時李商隱和令狐
綯的關係處於最低點,李商隱仍希望能獲得
令狐綯的援助,說法可議;且「曉鏡但愁雲
鬢改」二句,呈現雙方相愛相憐,與兩人降
到低點的關係並不相符。

190
寫作背景

清姚培謙認為:「此等詩,似寄情男女,而
世間君臣朋友之間,若無此意,便泛泛然與
陌路相似,此非粗心人所知。」對這類無題
詩,不必細究是否有其「本事」,只要體會
詩中傳達的情感即可。(參考自《舊唐書》
卷一九○、劉學鍇、余恕誠《李商隱詩歌集
解》)
次回

191
作者

192
作者
李商隱
名號 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
籍貫 懷州河內(今河南省沁陽市)
生 唐憲宗元和七年(八一二)
卒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八五八)
年 四十七
商隱 即商山隱士,典出「商山四皓」。秦朝末年有四位賢士
為避亂世而隱居商山,他們的鬚眉皓白,故世稱「商山四皓」。
義山 指隱居而能行義。
玉谿生 玉谿是河南省濟源市王屋山下的一條溪谷,李商隱青
年時曾在附近修習道術。
樊南生 樊南指流經長安城南的樊川,景色優美,李商隱在長
安時可能常來此遊樂。
193
作者

李商隱幼時喪父,家境貧苦,十八歲時
因文才特出,受當朝權貴令狐楚賞識,任用
為幕僚,並教導他寫作駢文的章法。文宗開
成二年(八三七),李商隱進士及第,同年
冬天令狐楚病逝,李商隱轉任節度使王茂元
的幕僚,並娶其女為妻。

駢文 文體的一種。以四字、六字句型為主,採用對偶的形式,
講究聲律諧調、詞藻華麗和使用典故。
194
作者

當時朝廷各以牛僧孺、李德裕為首的牛李黨
爭極為激烈,令狐楚及其子令狐綯為牛黨的
大員,王茂元卻是李黨的要角,李商隱因此
陷入黨爭漩渦,不得雙方諒解而屢遭排擠,
抑鬱不得志。

牛李黨爭 為唐朝後期朝廷大臣之間的派系鬥爭,從醞釀到結
束,約四十餘年,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朋黨之爭。牛黨以牛僧
孺、李宗閔為首,他們多是進士出身。李黨則以李德裕為首,
多出身世族官僚。
195
作者

李商隱是晚唐重要詩人,尤工七絕、七
律,作詩善於用典,修辭精麗,意境幽深委
婉,但有時過於晦澀而不易解讀。其詩風對
後世影響甚大,以五代末至宋初,楊億等人
為代表的「西崑體」最為著名。

西崑體 宋朝初年形成的宋詩流派。楊億、劉筠、錢惟演等人
模仿李商隱無題詩,詩作喜愛對偶、用典,重視音律,又多作
詞藻華麗的駢文。由於他們的作品合編成《西崑酬唱集》,故
此流派稱為「西崑體」。西崑,指崑崙山群玉之府,相傳是古
代帝王藏書之處。
196
作者

李商隱也擅長寫作駢文,作品質量俱高。詩
歌與杜牧齊名,並稱「小李杜」;作品風格
與溫庭筠齊名,並稱「溫李」。有《李義山
詩集》、《樊南文集》等傳世。

杜牧 字牧之,其詩以七絕為著,與李商隱的七律為晚唐詩之
雙璧。著有《樊川文集》。
溫庭筠 字飛卿,精通音律,長於詩詞,被尊為「花間詞派」
鼻祖,是詞史上第一位大量填詞的文人。
197
李商隱相關事蹟

一、少年貧苦有文才
李商隱的家庭雖然世代為官,但都只做
縣令、縣尉一類地方官吏。李商隱九歲時,
父親撒手人寰。低微的家庭地位與艱難的生
活,使幼年的李商隱體會到社會的殘酷,促
使他發憤學習,希望藉由科舉改善家境。他
在十三歲時,就為了一家生計,受雇抄寫文
書了。後經堂房叔父的教導,李商隱學業精
進,頗有文名。
198
李商隱相關事蹟

二、受令狐楚賞識
文宗太和元年(八二七)前後,李商隱
獲得機會,能夠呈上文章給政壇顯貴令狐楚
請求指點。令狐楚賞識他傑出的文才,幾年
後聘其為幕僚,並親自傳授駢文、章奏的技
巧(當時的公文都用駢文寫成),更讓兒子
令狐綯與他一起讀書。李商隱對這份恩情一
直銘刻五內。

199
李商隱相關事蹟

三、捲入牛李黨爭
二十六歲的李商隱在恩師之子令狐綯的
推薦下得以及第,然而同年,恩師令狐楚去
世,李商隱頓時失去依靠。後來他應涇原節
度使王茂元的聘請,擔任其幕僚,並娶了王
茂元的女兒為妻。

200
李商隱相關事蹟

李商隱與妻子感情甚篤,卻因為岳父王茂
元屬李黨,令狐楚父子屬牛黨,從此陷入牛
李黨爭的泥沼中。他與李黨重要人物結姻,
傷了大力提攜他的牛黨人的心,而李黨人也
對他心有芥蒂。由於兩邊都排斥他,使他此
後的仕途一直坎坷不順。

201
李商隱相關事蹟

四、仕途困頓,抑鬱而逝
李黨得勢時,李商隱在祕書省任職,但
因母喪而停職,等到服滿喪期,重返崗位,
政局發生了變化。牛黨的白敏中、令狐綯相
繼為相,李黨失勢,李商隱的處境也變得極
為窘迫。之後他輾轉在各地擔任幕僚,抑鬱
不得志。

202
李商隱相關事蹟

大中五年(八五一),妻子王氏去世,帶給
李商隱沉重的打擊,連帶影響了健康。他再
次尋求宗教依託,從道教轉信佛教,詩歌創
作也流露好禪遁世的色彩。大中十二年,李
商隱罷職,回故鄉鄭州養病,同年秋天病逝。
他的朋友崔珏在〈哭李商隱〉其二中說:
「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可
謂是對他一生最精確的概括。

203
李商隱相關事蹟

五、撲朔迷離的情史
李商隱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情詩,使後
人對他的戀愛史很感興趣,並推測其對象有
女道士、宮女、妓女,其中較著名的為女道
士宋華陽。據說李商隱二次應試失敗後,決
定去道觀學道,因而認識了精通音律的宋華
陽。

204
李商隱相關事蹟

兩人借助詩箋暗通款曲,戀情曝光後,被迫
分離。有人認為,這段無疾而終的戀情,促
使李商隱創作了大量以愛情為主題的無題詩,
也是其詩運用許多道教神仙世界典故的原因。
(參考自蘇雪林《玉溪詩謎》)

205
李商隱相關事蹟

按 李商隱應試受挫後學道,與當時的政治
風氣有關。唐代皇帝時常派人招納隱居賢士
入朝為政,所以有意仕途者多半會隱居學道,
想藉此平步青雲。終南山在當時是最負盛名
的求官捷徑,因為終南山離京都長安很近,
朝中顯要常入山覽勝或燒香拜佛,隱居於此
的賢士受到提拔的機會相對更高。後來「終
南捷徑」就用以比喻求官職、功名的捷徑。

206
李商隱相關事蹟

六、白居易投胎當兒子
白居易晚年喜歡誦讀李商隱詩文,曾對
李商隱說:「我死後能轉世做你的兒子,就
心滿意足了。」白居易死後數年,李商隱的
長子袞師出生,小名就取為白老。白老很是
愚鈍,溫庭筠便開玩笑說:「把你當作白侍
郎再世,不是太辱沒他了嗎?」(參考自蔡
居厚《蔡寬夫詩話》)

207
李商隱的詩作特色

一、富麗精工
李商隱的辭藻富麗,在描述物態時,總
是能選擇最精當的詞語,不給人陳舊之感。
以數量詞為例,本是最淺顯之語,李商隱卻
能表現出感情的強烈與文辭的精美,如〈錦
瑟〉:「錦瑟無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華
年」、〈無題〉:「一寸相思一寸灰」、
〈詠史〉:「三百年間同曉夢」等。

208
李商隱的詩作特色

二、用典繁多
李商隱的詩善用典故,如〈錦瑟〉: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
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短短四句
就用了莊周夢蝶、望帝化杜鵑、鮫人淚成珠
和藍田玉的典故。然而有時用典過度,不免
造成艱澀之弊。

209
李商隱的詩作特色

三、蘊意幽深
李商隱的詩措辭非常委婉,可能是因為
不願直抒隱密的感情或仕途的失意。其詩多
用比興、象徵、寄託等手法,而少賦陳,言
外之意非常幽深,使得情感表現「悲而能沉、
鬱而能結」。也因為如此,有些作品晦澀難
解。

210
吟詠李商隱的作品

一、
李商隱七絕,寄託深而措辭婉,可空百代,
無其匹也。(葉燮《原詩》)

• 語譯
李商隱的七言絕句,所寄託的言外之意非常
深,而措辭非常委婉,百代之間,沒有
人可與他匹敵。
211
吟詠李商隱的作品

二、
義山之詩,乃風人之緒音,屈、宋之遺響,
蓋得子美之深而變出之者也。
(朱鶴齡《箋註李義山詩集序》)

• 語譯
李義山的詩,乃是國風之詩與屈宋之騷的傳
統遺緒,有杜詩的閎深而變出自己的風
格。
212
吟詠李商隱的作品

三、
余極喜李義山詩,非愛其用事繁縟,蓋其詩
外有詩,寓意深而託興遠。
(林昌彝《射鷹樓詩話》)
• 語譯
我非常喜愛李義山的詩,不是愛他用典繁多
而華麗,而是由於他的詩在言外還蘊涵
著另一層詩意,寄託的情感意旨非常深次 回
遠。

213
課文目次

第一段

第二段

次回

214
課文:第一段
• 段旨︰抒寫與情人離別的相思之苦,以及
至死無悔的痴情。

• 段析︰一、三、四句化用前人詩句,翻出
新意。三、四句

用 譬喻,自比春蠶與蠟
燭,並透過雙關手法,呈現對愛情至死不
渝的執著。
215
課文:第一段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古人描寫離情,常以離別 點出兩人分離的季節,
之易對比相會之難,本詩 以百花凋殘之景渲染
則以「會難別更難」轉出 離別的傷感氛圍,情
新意,同時重複「難」字 景交融。
產生迂迴往復的語感,強
化了分離的不捨。

1. 相見時難別亦難 相見不容易,分別也就更覺得難分難捨。
2. 東風 春風
3. 殘 衰殘、凋落。
216
課文:第二段

• 語譯
相見已經不容易,分別就更覺得難分難捨,
尤其是在春風漸弱、百花衰殘的暮春時節

217
課文:第一段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諧音雙關(絲、思) 詞義雙關(蠟淚、人淚)
對偶、借喻
① 詩人以春蠶、蠟燭自比,再用雙關呈現表面與深層意義。
前者明寫春蠶吐絲至死方休,暗寫相思之情到死才停止;後者
明寫蠟燭燃燒殆盡,燭淚才會停止流溢,暗寫思念的眼淚到死
才會流乾。②「到死」、「絲盡」、「成灰」、「淚乾」等決
絕字眼,凸顯詩人對愛情的執著。

方 才、始。
4. 蠟炬 蠟燭。
218
課文:第二段

• 語譯
春蠶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把絲吐盡,蠟燭
要燃燒殆盡,蠟淚才會乾涸。

219
補注

• 形辨—炬

炬 ㄐㄩˋ 火把 蠟炬、火炬。

拒 ㄐㄩˋ 不接受 婉拒、來者不拒。

矩 ㄐㄩˇ 法則、標準 踰矩、中規中矩。

距 ㄐㄩˋ 相隔的長度 間距、距離。

220
隨堂Q&A

一、「相見時難別亦難」的兩個「難」字分
別是什麼意思?「難」字複疊產生了什
麼效果?

1. 第一個「難」是不容易;第二個
答: 「難」指難分難捨。
2. 使音節相諧,產生迂迴往復之感。

221
隨堂Q&A

二、詩人與情人在什麼時節分離?從哪裡可
以看出?

1. 暮春時節。
2. 從「東風無力百花殘」可知。「東
答:
風」即春風,春風變弱、百花凋殘
代表已來到春天尾聲。

222
隨堂Q&A

三、「絲」和「淚」各有哪兩種涵義?

「絲」為諧音雙關,一指蠶絲,一指思
答:念;「淚」為詞義雙關,一指蠟淚,一
指人淚。
次課

223
課文:第二段
• 段旨︰設想別後情人的情形,懷抱重聚的
盼望。

• 段析︰五、六句轉為描寫情人,以懸想示
現擬想對方在分離後也是思情難捨。末二


用 典故,於難相見的傷感中流露堅定
的盼望。
224
課文:第二段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轉品(名→動)
對偶、懸想示現
① 從「但愁」、「應覺」可知為詩人的設想,寫情人狀況的同
時,也是詩人自身情感的投射。雙方心心相印,懷抱同樣濃烈
的思念。 ② 「改」、「寒」二字一方面形容情人為思情所苦,
一方面體現詩人對情人的憐惜。

5. 曉鏡 早晨照鏡子。 6. 雲鬢改 指鬢髮由烏黑變成斑


鏡,作動詞用。 白,意謂年華老去。雲鬢,濃黑
但 只、僅。 如雲的鬢髮。
225
課文:第二段

• 語譯
你在早晨照鏡梳妝,只擔心鬢髮變得斑白,
而你夜晚孤身對月自吟,應會感到月光的
寒涼。

226
補注

• 形辨—鬢

鬢 ㄅㄧㄣˋ 兩頰上近耳旁的頭髮 雲鬢、鬢髮。

古代帝王的妻妾或宮中
嬪 ㄆ一ㄣˊ 嬪妃、宮嬪。
的女官

繽 ㄅㄧㄣ 繁盛、眾多的樣子 繽紛。

擯 ㄅㄧㄣˋ 遺棄、排斥 擯除、擯棄。

227
課文:第二段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借代(使
者)
① 以蓬山呈現彼此難以相見,只能託青鳥傳訊,呼應首句相見
之難。 ②表達即使相見機會渺茫,但對彼此的思念之情無法被
阻絕,仍懷抱著對未來的盼望。

7. 蓬山 即蓬萊山,古代
傳說中東方的 海上仙山, 9. 青鳥 古代傳說中為西王母傳遞
此指所思之人的住處。 信息的神鳥,後用以代指使者。
8. 無多路 沒有多少路程, 10. 殷勤 辛勤。殷,音ㄧㄣ。
指路途並不遙遠。 11. 探看 探視問候。看,音ㄎㄢ。
228
課文:第二段

• 語譯
你所在的蓬山距此路途並不遙遠,只盼望青
鳥殷勤地代我傳書,向你探視問候。

229
補注

• 蓬山
為東方三神山之一,史記秦始皇本紀:
「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
」相傳那裡有仙人及長生不老之藥。「蓬山
此去無多路」一句,常見二種解釋,一是指
對方距離自己並不遠;二是指距離遙遠,難
以相見。然而在此詩中不必拘泥於實際的距
離遠或近,而是著重其「難至」。

230
補注

因蓬山在歷來文獻,多指海上神仙住所,可
望而不可及,如《史記‧孝武本紀》:「入
海求蓬萊者,言蓬萊不遠,而不能至者,殆
不見其氣。」《史記‧封禪書》:「自威、
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
三神山者,其傳在勃海中,去人不遠;患且
至,則船風引而去。」

231
補注

皆表明蓬萊不遠,但其縹緲神祕,需有機緣
者才得至。故詩人說「蓬山此去無多路」,
重點在於表達二人相見不易,但因心靈相依
,所以即使相隔,對二人來說並不遙遠。

232
補注

• 青鳥
《山海經‧大荒西經》:「西有王母之
山,有三青鳥,赤首黑目。」注曰:「皆西
王母所使也。」此外,漢武故事記載西王母
拜會漢武帝,有青鳥先飛到殿前。

233
隨堂Q&A

四、詩人所設想的情人在分別後是什麼心境?
此種寫作手法產生了什麼效果?

1. 憂心等待重逢的時間太漫長,年華
逐漸老去,又因為思念而夜裡難眠。
答:2. 體現對情人的憐惜,並藉著設想情
人的情況,投射詩人自身的情感,
更顯情意纏綿。

234
隨堂Q&A

五、根據末兩句,詩人與情人分離後迎來什
麼結果?

見面的機會渺茫,但詩人情感依然堅定,
答:
對重逢抱持著盼望。
次課

235
賞析

236
賞析

本詩描寫晚春時節與情人分別的哀愁,
以及別後悠長而執著的相思。作者透過此詩
表達即使深切的思念會令自己痛苦,卻仍甘
心承受。
首句「相見時難別亦難」藉由相見已經
不易,強調別離更為難受的心情,第二句
「東風無力百花殘」以外在百花衰敗的景象,
加深人內心對離別的失落與哀傷,並交代分
離的時間為春季末期。
237
賞析

第三、四句運用譬喻修辭,以春蠶、蠟燭自
比,「到死」、「絲盡」、「成灰」、「淚
乾」等詞呈現悲壯決絕的執著,傾訴自己至
死方休的情意。又運用雙關修辭:「絲」諧
音 雙 關 思 念 的 「 思」、 「 蠟 淚 」 詞 義 雙 關
「眼淚」,巧妙連結物象以及人的情感,使
感情更加具體而纏綿。

238
賞析

第五、六句則透過示現手法揣測情人的
狀況,設想對方同樣思情難捨,在漫長等待
中擔憂青春消逝,也因夜不成眠而受風露之
寒,這樣的設想展現了對情人的憐惜。第七、
八句回應本詩首句,點出相見雖難,卻阻擋
不了有情人的思情與期盼,

揣測 推測、猜想。
239
賞析

然而「蓬山」的虛無增添了這份期待的渺茫,
只能將這一絲希望藉託「青鳥」,前往探問
對方的消息,凸顯雙方咫尺天涯不得相見的
憾恨。
全詩情感纏綿真摯,意象鮮明深刻,傷
感中又透露著堅定,體現李商隱綺麗綿密的
詩作風格。

240
課文鑑賞

一、內容分析
1. 描寫別離的傷感與執著的思念
本詩描寫暮春時節與愛人分別的傷感,
以及別後悠長而執著的思念。古人抒發離
別傷情,多著重描寫「別易會難」,本詩
則翻出新意,以『會難別更難」強化了分
別的不捨,在相聚已經不容易的情況下,
分離自然是無比難受。
241
課文鑑賞

東風無力、百花凋殘的暮春景象,除了交代
時節,也襯出悲傷的氣氛:凋零的不只有花
木,還有青春歲月,彼此的心情也如零落的
花,哀婉無奈。
然而這份傷感中又流露對感情的堅定,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一句
,到死、成灰、絲盡、淚乾,無一不充滿悲
劇色彩,

242
課文鑑賞

但這樣決絕的悲哀,更凸顯對感情的執著,
即使痛苦,仍然不願放棄思念與追求,直到
死去才會終止。由此也可明白詩人認為「蓬
山此去無多路」的原因,虛無縹緲而難以到
達的蓬山,在詩人眼中卻不遙遠,是因為詩
人對相見抱有希望,就算相見不易,也阻擋
不了有情人的思情。

243
課文鑑賞

2. 展現對戀慕對象的憐惜
本詩頸聯「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
月光寒」為詩人揣測情人在分別後對自己的
思情難捨。之所以擔憂晨起攬鏡自照時看見
鬢髮發白,是因為害怕等待太過漫長,青春
隨之消逝;而在夜裡獨自低吟,則是思念造
成夜不成眠。

244
課文鑑賞

深夜中感受到的寒冷不僅僅是生理上的感受,
更因為心中孤獨。這樣的擬想流露對情人的
憐惜,且不只有單向揣測與思念,詩人在描
寫情人的同時,也將自己的情感進行投射,
情人有多思念他,他就有多思念情人,由於
彼此心心相印,所以肯定擁有一樣的感受。

245
課文鑑賞

二、寫作特色
1. 純粹抒情,點化詩句
本詩從離別、思念到期待再聚,脈絡清
晰,承轉流暢,情感環環相扣。詩中對離
情相思的描寫迴轉纏綿,卻又自然真摯,
除了因為發自肺腑,更因為遣詞用字淺白
易懂,且純粹抒情,不雜敘事,使得詩意
鮮明,不流於晦澀,相較於李商隱的其他
詩作更為精純。
246
課文鑑賞

在用句上,本詩多處化用前人詩句,翻
出新意。如訴說別離之難,曹丕〈燕歌行〉
言「別 日何易會日難」、彥謙〈無題〉言
「誰知別易會應難」,李商隱以類似構句點
化成「相見時難別亦難」,用「會難」凸顯
「別更難」;「難」字複疊,亦使音節和鳴,
產生迂迴往復之感。

247
課文鑑賞

頷聯的「春蠶到死」、「蠟炬成灰」也是化
用,如樂府〈西曲歌〉言「春蠶不應老,晝
夜常懷絲」、陳後主〈自君之出矣〉言「思
君如夜燭,垂淚著雞鳴」,李商隱的點化強
調了悲劇性與決絕,「到死」、「成灰」凸
顯離恨的沉痛,也傳達對情意的執著,至死
不滅。

248
課文鑑賞

2. 連結物象與人情,使情感具體纏綿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運用譬喻和雙關修辭。詩人以春蠶、蠟炬自
比,表達自己的感情熾熱不滅,直到春蠶死、
蠟成灰。「絲」諧音雙關「思」,「蠟淚」
詞義雙關「人淚」,巧妙連結物象與人情,
使情感更為具體而纏綿。這種夾帶殉情精神
的描寫,也凸顯離情的悲劇美與堅定不移的
決絕。
249
課文鑑賞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運用
典故,並回扣首句所言的相見之難。用「蓬
山」形容情人的所在之處,是運用其遠在海
外與飄渺虛幻的特質,凸顯彼此見面困難;
然而下文緊接「無多路」,又呼應前句中詩
人對愛情的堅定態度。託付「青鳥」探問情
人的消息,除了借用青鳥代指的使者意涵,
也透過鳥類飛行,隱約流露思情殷切的意味。

250
隨堂Q&A

六、詩人對這段愛情的態度為何?請舉詩句
說明。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傾訴思念之情至死方休,可見詩人對愛
情決絕的執著;「曉鏡但愁雲鬢改,夜
答:吟應覺月光寒」藉由設想對方處境,陳
述對情人的愛憐,以及濃烈思情;「蓬
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展現
不放棄重聚希望的堅定態度。
251
隨堂Q&A

七、你認為本詩最後傳達的是樂觀或悲觀的
態度?為什麼?

(以下為擬答,請學生自由發揮)
1.我認為最後傳達的是樂觀態度。即使
答:相會難期,詩人依然託付青鳥探問情人,
可見他相信距離無法阻擋有情人對彼此
的愛戀,依舊懷抱重逢的希望。
252
隨堂Q&A

2. 我認為最後傳達的是悲觀態度。詩
人自我安慰「無多路」,以及必須
答:
託付青鳥探問情人,凸顯了彼此重
逢的希望渺茫。

253
李商隱無題詩舉隅

一、

重帷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254
李商隱無題詩舉隅

• 語譯
重重簾幕深掩著我所居住的莫愁堂,醒來時
面對的是寂寥的漫漫長夜。巫山神女與楚王
在夢中相見相愛,原本就是我對愛情的幻想,
夢醒後仍是小姑獨處,心上人不知在何方。
風浪恣意摧殘纖弱的菱枝,桂葉始終得不到
月下白露的滋潤,無法飄香。儘管別人都說
相思無益,但我仍願意繼續為情惆悵痴狂。

255
李商隱無題詩舉隅

二、

颯颯東南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迴。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256
李商隱無題詩舉隅

• 語譯
細雨颯颯地從東南方飄來,雷聲於外頭種滿蓮花的池
塘隱隱作響。我綿長曲折的思念,就像裊裊細香穿
過金蟾香爐的鼻紐,你用玉石裝飾的虎形轆轤(音
ㄌㄨˋ ㄌㄨˊ,利用滑輪原理製成的井上汲水用
具),將之從幽深的心井汲出。賈充的女兒每每在
聚會時,透過門簾偷看貌美的韓壽,宓妃將嫁妝枕
頭贈與曹植,是因愛慕他絕世的才華。春心不要和
春花爭放,畢竟相思如火,燃燒後徒留灰燼。

257
本課三首詩的比較

出塞 旅夜書懷 無題
作者 王昌齡 杜甫 李商隱
詩體
七言絕句 五言律詩 七言律詩
格律

描寫與情人離別
感嘆邊塞征人
抒發老來無 的相思之苦,以
悲涼的處境,
主題 成、飄泊無 及致死不悔的痴
表達邊境安定
一的感慨。 情、期待重聚的
的期望。
盼望。
258
本課三首詩的比較

出塞 旅夜書懷 無題

1. 情景交融,
1. 點化前人詩
先寫景(近
寫 1. 互文見義, 句,翻出新
景→遠景)
作 由景及人。 意。
在抒懷。
手 2. 思古諷今, 2. 連結物象與
2. 以廣闊的天
法 抒願作結。 人情,情感
地凸顯自身
具體纏綿。
的渺小孤寂。 次課

259
課文結構表
請見隨身讀

260
訴說離別之苦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相 表達堅貞情感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無 思
題 ,至
〉 死 設想情人狀況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懷抱思情期盼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次回

261
問題討論

262
問題討論

一、「東風」一般含有和煦歡悅的意象,你
認為本詩中的「東風」是否有此涵義?
請說明理由。

本詩在「東風」之後加上「無力」,除
了點出時節已到春天尾聲,百花零落,
答:
更襯托有情人分別的離情淒涼,並沒有
和煦歡悅的意象在其中。
263
問題討論

二、詩人用春蠶吐絲而死、蠟燭燃燒成灰這
樣的物象來表達至死不渝的愛情。請你
想想並舉例說明,生活中還有哪些物象
可以用來表達這樣的感情?

264
問題討論

(以下為擬答,請學生自由發揮)
想到送給愛人的花,第一個會想到玫瑰,
多數人會送真花,我卻覺得塑膠花比真
答:花更好,真花轉眼就凋零,塑膠花若妥
善保存,則能長久維持原樣,也許別人
會覺得塑膠花廉價,對我來說,它不會
枯萎的特質卻能象徵永恆不滅的愛。

265
問題討論

三、蓬山為神話中的仙山,縹緲無蹤,理應
無法輕易抵達,作者卻在詩中說路途並
不遙遠,請推測這種寫法有什麼用意?

這種寫法為反筆,雖說「無多路」,但「蓬
山」一詞已暗示兩人見面的機會渺茫,只能透
答:過青鳥傳訊。「無多路」一語,也說明兩人心
理上的距離永遠貼近,即使物理空間存在阻隔,
次回
對兩人而言卻不遠。 目

266
延伸思考

267
延伸閱讀
一、塞下曲
本詩為王昌齡描寫塞外風景,感懷而作。詩中前半敘
述塞外秋晚的景象,後半轉述歷代禦邊,不知多
少人埋骨於此,見其悲壯。可與本課所選出塞一
同參看,比較兩詩在風格、內涵上有何異同。

二、詠懷古跡其二
本詩開頭化用宋玉九辯句意,巧妙結合詩人自身與宋
玉的際遇,直接點出懷古兼詠懷的主題,全詩深
寄詩人無限感懷。可與本課所選旅夜書懷所展現
的情懷相互參照。
268
延伸閱讀
三、無題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風〕
本詩抒寫有情人心意相通卻身不相接的愁苦,情感真
摯純粹、曲折跌宕,體現了李商隱詩「深情綿邈,典
麗精工」的特點。可與本課所選〈無題〉的思情描寫
互相參照。
四、唐詩好好讀
文壇大家朱自清曾在《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一文中
提到:「唐代是詩的時代,許多大詩家都在這時代出
現,各種詩體也都在這時代發展。」本書收錄三百一
十一首經典唐詩,透過本書,可以體會唐代詩人獨特
的生命美學,領略唐詩之美。
269
影音問答
• 蘇打綠 sodagreen­【無眠】國語版 https://
www.youtube.com/watch?v=z2TtliknCEA

270
圖片來源: 影片截圖
影音問答

一、根據歌詞,歌中主角
失 眠的原因是什麼?

答:因為思念而難以成眠。

271
影音問答

二、歌中主角與本詩主人公在心境上有何相
同之處?

與所愛之人分開而滿懷苦澀思情,但
答:
哀傷之中仍懷有重逢的希冀。
次回

272
測驗與練習

273
測驗與練習─語文知識
1. ( B
)下列「 」中的字,何者兩兩相同?

A. 天地一沙「ㄡ」/「ㄡ」亞大陸
鷗 歐
B. 月「ㄩㄥˇ」大江流/蜂「ㄩㄥˇ」而出 湧

C. 萬里長「ㄓㄥ」人未還/「ㄓㄥ」忡不安
征 怔

D. 「ㄕㄨˋ」守邊疆/「ㄕㄨˋ」手無策
戍 束

274
測驗與練習─語文知識
2. ( C )下列「 」中的字,何者字義兩兩相同?
A. 不「教」胡馬度陰山/愛其子,擇師而「教」
之 使、讓 傳授

B. 「危」檣獨夜舟/臨「危」不亂
高 驚險、不安全的處境
C. 曉鏡「但」愁雲鬢改/「但」見宵從海上來
只、僅
D. 蠟炬成灰淚「始」乾/朝日「始」出,夕舂未
下 才 剛開始

275
測驗與練習─語文知識
3. ( D)下列文句「 」中的詞語運用,何者最為
合理?
A. 這對戀人始終保持著「咫尺天涯」的相處模式,
天天見面也不會膩
B. 若我們能夠「決絕」人世間的所有紛擾,或許戰
爭就能從世上消失指永別。應改為「消弭(消滅、停止)」。
C. 劇烈運動後的身體,處在「顛沛流離」的狀態中,
須及時補充能量 生活困迫不安
D. 想起當初創業時那段「慘淡」的日子,他忍不住
掉下了心酸的眼淚 淒涼、悲慘
(A) 形容彼此距離雖然很近,卻沒有辦法見面,就像相隔千里
一樣。應改為「如膠似漆(比喻彼此的感情融洽、親密)」。
276
測驗與練習─語文知識
4. ( D )下列關於本課三首詩作者的敘述,何者正
確? (A) 王昌齡擅長七言絕句,但駢文非其所長。
A. 王昌齡擅長七言絕句和駢文,融近體詩與駢文之
美於一體,故有「詩家夫子」之稱
B. 雖然杜甫仕途順遂,對百姓的苦難卻能感同身受,
詩中充滿悲憫之情,故有「詩史」之稱
C. 李商隱為晚唐的重要詩人,以蒼涼雄渾的邊塞詩
成就最高,與杜甫齊名,人稱「小李杜」
D. 王昌齡的邊塞詩寄寓深思,杜甫詩作多寫實而沉
鬱,李商隱詩作常幽深晦澀
(C) 杜甫一生仕途不順,詩作中的悲憫之情使其得「詩聖」之
(B) 李商隱詩境幽深迷離,不易解讀,詩歌成就與杜牧齊名。
名;而寫實反映出當時政局與社會的動盪,才讓他有「詩史」
之稱。 277
測驗與練習─語文知識
5. ( A )下列關於「近體詩」的敘述,何者正確?
6. 絕句與律詩都有五、七言的分別,且都必須遵守
一韻到底的規定
7. 絕句每首四句,第二、三句必須對仗;律詩每首
八句,第二、三聯必須對仗 (B) 絕句不一定要對仗。
8. 絕句與律詩的偶數句皆須押韻,第一句不可押韻,
第三句可押也可不押
9. 唐代以後所有的詩都可稱為「近體詩」,「今體
詩」為其相對於「古體詩」的別
(C)
(D) 絕句與律詩的偶數句皆須押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第三句
「今體詩」是「近體詩」的別稱,有固定的格律,因此並
則不可押韻。
非唐代以後所有的詩都可稱為「近體詩」。
278
測驗與練習─閱讀理解
6. ( A )下列關於詩句所使用的修辭說明,何者正
確?
A. 「秦時明月漢時關」指「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
的關塞」,為互文修辭
B.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以問句帶出杜甫不
甘成為孤鷗的心情,為激問修辭
C. 「 春 蠶 到 死 絲 方 盡 , 蠟 炬 成 灰 淚 始 乾 」 中 的
「絲」與「淚」,都運用了諧音雙關
D. 「曉鏡但愁雲鬢改」意為「連早晨的鏡子都擔心
我年華老去」,將「鏡」擬人化
(C) 「飄飄何所似」為杜甫自問,「天地一沙鷗」為杜甫自答,
(D)
(B) 「絲」諧音「思」,「淚」則兼有「蠟淚」與「人淚」之
此句意為:早晨照鏡梳妝,只擔心鬢髮變得斑白。「鏡」
意,為諧義雙關。
為提問修辭。
解釋成「照鏡子」,從名詞轉作動詞使用,為轉品修辭。
279
測驗與練習─閱讀理解
7. ( B )下列關於〈出塞〉一詩的內容說明,何者
正確?
A. 「出塞」為王昌齡首創的詩題,用以吟詠邊塞征
戰之苦,後人多沿用之
B. 「萬里長征人未還」道出作者對於征途遙遠、征
人生死未卜的感嘆
C. 詩中針對當朝局勢提出建言:若想一舉殲滅外敵,
培養良將是首要之務
D. 作者於詩中頌美衛青與李廣兩位名將,認為應積
極增派兵力駐紮邊關 (D) 藉頌美古人,暗諷國無良將。
(C) 本詩重點不在提出建言,且王昌齡的期望止於不使敵人來
(A) 「出塞」為樂府舊題,唐代詩人多以此題吟詠邊塞生活,
非王昌齡首創。
犯,並無殲滅敵人的野心。
280
測驗與練習─閱讀理解
8. ( B )下列關於〈旅夜書懷〉一詩的內容說明,
何者正確?
A. 作者藉由夜晚投宿民家的見聞,抒發對當時百姓
生活艱苦的感觸
B. 作者於詩中自嘆又老又病,實則是對自己懷才不
遇的狀況表達傷感和不平
C. 全詩即景抒情,作者期許自己能如細草與沙鷗,
在危機中低調行事不爭鋒
D. 以「微」字奠定全詩基調,暗示詩人對自己微不
足道的政治地位感到憂傷
(C)
(D) 全詩即景抒情,以壯闊遠景襯托微小近景,凸顯孤獨飄零之感。
(A) 本詩以「獨」字為全詩定調,渲染出孤獨寂寥的氛圍。
作者藉由夜泊所見,抒發對自身遭遇的感慨。
281
測驗與練習─閱讀理解
9. ( C )下列關於〈無題〉一詩的內容說明,何者
正確?
A. 本詩描寫第一次與情人分別的苦楚,在百花盛開
的場景襯托下,更顯得哀怨
B. 從作者以「春蠶」和「蠟炬」比喻戀情,可知他
不想再受相思之苦,決定分手
C. 從猜想情人因思念自己而攬鏡自憐、夜不能寐,
可見對情人的憐惜之情
D. 生動刻劃情人因為遠距離戀愛而缺乏安全感,自
怨自艾,由愛生怨
(D) 「春蠶」和「蠟炬」皆為作者自喻,表現出對這段感情的
(A)
(B) 詩中並未提到是第一次分別,且分離的時節是在百花衰敗
詩中描繪離別相思之苦,並流露對情人的關懷,而非缺乏
的晚春。
執著與至死不悔的態度。
安全感,也未由愛生怨。
282
測驗與練習─閱讀理解
10. ( B )老師請四位同學在讀完本課的三首詩後,針
對四項資訊進行統整,請問哪一位同學的統整內容
完全正確?
A. 曉青:作者的年代與詩派 B. 偉方:三首詩的文字風格
王昌齡 杜甫 李商隱 出塞 旅夜書懷 無題
盛唐 初唐 盛唐 晚唐 渾厚 沉鬱 綺麗
邊塞派 社會派 奇險派 綺情(唯 蒼涼 頓挫 綿密
美)派。
C. 沛文:三首詩的格律 D. 哲欣:三首詩的主題內容
出塞 旅夜書懷 無題 出塞 旅夜書懷 無題
七言 五言 七言 抒發 吟詠邊塞 離愁
律詩 絕句 絕句 個人懷抱 思古諷今 相思
絕句 律詩 律詩 吟詠邊塞、思古諷今 抒發個人懷抱
283
測驗與練習─表達應用

一、近體詩身家資料
• 請根據本課所學習到的近體詩知識,完成
下列表格。

284
測驗與練習─表達應用
句數 每句字數 須押韻的句子 須對仗的句子
3. 言絕
絕句: 句 五
第 7. 句 無
二、四
4. 言絕 第 8. 句
1. 句 句 無
四 七 二、四 第 11.

5. 言律 第 9. 句
詩 三、四
律詩: 二、四、 第 12.

六、八 句
五、六
2. 第 13.

句 三、四

6. 七 言律 第 10. 二、四、句
詩 六、八
第 14.五、六
句 285
測驗與練習─表達應用

二、換你心,為我心──「換位思考」
本課所選錄的三首近體詩,內容上各異其趣,傾
訴對象也各不相同,但作品中所流露的真誠情感,使
一千多年前的文字,迄今仍產生跨越時空的共鳴力量,
若我們能站在作者的立場思考,這些文字就不再只是
作者個人的生命經驗,而能在我們遭受生命挫折的時
候成為療癒良方。請從本課的三位詩人中,選擇一人
換位思考,假想自己是其中一人,並寫一封信,為感
到挫折的自己加油打氣。

286
測驗與練習─歷屆試題
• 【文學常識】 103 統測
1. (A )古人文集之名,有以作者姓名、字、號、
諡號為名,也有以出生地、居官地、書齋、官爵
等為名。下列文集的命名方式,何者與「杜工部
集」(杜甫)相同?
王維曾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其
2. 王右丞集(王維) 作品集以官職為名。
柳宗元,河東解縣人,世稱「柳河東」。
3. 柳 河 東 集(柳 宗 元 )其作品集以出生地為名。

4. 稼軒集(辛棄疾) 辛棄疾,自號稼軒居士。其作品集以字號為名。

5. 范文正公集(范仲淹)范仲淹,卒諡文正。其作品集以諡號為名。
287
測驗與練習─歷屆試題
• 【閱讀題組】 105 統測
閱讀下文,回答第 2~3. 題:
甲、龍鍾一老翁,徐步謁禪宮。欲問義心義,_ __ 。
山河天眼裡,世界法身中。莫怪銷炎熱,能生大地風。
乙、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
起。初驚河漢落,半灑雲天裡。仰觀勢轉雄,壯哉造
化功。海風吹不斷,_ __ 。
丙、蓬生非無根,漂蕩隨高風。天寒落萬里,不復歸本
叢。客子念故宅,_ __ 。悵望但烽火,戎車滿關東。
生涯能幾何,常在羈旅中。

288
測驗與練習─歷屆試題
2. ( A )依據詩的內容與情境,三詩內最適合填入
的句子依序為何?
A. 遙知空病空/江月照還空/三年門巷空
B. 遙知空病空/三年門巷空/江月照還空
C. 江月照還空/三年門巷空/遙知空病空
D. 江月照還空/遙知空病空/三年門巷空
丙、從內容判斷,本詩悲
甲、從前三句以及選項推斷,詩言老翁謁禪宮,欲問禪學義理,空格
乙、從內容判斷,本詩應是歌詠瀑布流洩的壯闊景象,並讚

嘆 戰亂致使詩人長年羈旅在外,心生「有
嘆 造化之
處若銜接「遙知空病空」,當比「江月照還空」更為恰當。首先,甲
奇。既然為寫景之詩,詩末「海風吹不斷」之後的空格處應選「江月
家歸不得」的感慨。前四句描寫人生如飄蓬,有家不得歸,於是有了
詩中未有任何夜晚、月色的相關敘述或意涵。再就詩意來看,後四句
照還空」較能呼應寫景的意境。至於「三年門巷空」,由於詩中所寫
「客子念故宅」的心情;再看空格後的文句可知因戰火頻仍,故只能
歌詠禪學妙法,使人心境清涼、心生安定,因此,諸如「空病空」這
的自然之景沒有門宅、巷弄的景物安排,故「門巷」和乙詩的情境不
長年羈旅在外,所以空格處填入「三年門巷空」,便有時光流逝「三
種帶有禪意的文句,更適合填入空格處。最後,甲詩的五、六句「山
相融,未若「江月照還空」來得適切。
年」的歷程,較切合丙詩的內容情境。
河天眼裡,世界法身中」對仗工整,也
許 可以推知本詩應為近體詩,
若從其格律判斷,其三、四句(頷聯)亦需對仗工整,故填入「遙知
空病空」便可與「欲問義心義」符合對仗之原則。 289
測驗與練習─歷屆試題
3. (A)若三詩各自反映作者的生活經歷與寫作風
格,則它們最有可能是唐代何人的作品?
A. 甲:王維;乙:李白;丙:杜甫
B. 甲:王維;乙:杜甫;丙:李白
C. 甲:李白;乙:王維;丙:杜甫
D. 甲:李白;乙:杜甫;丙:王維
①甲詩寫到禪學義理並歌詠禪學妙法,作者應為王維。因為王維晚年
好佛學,詩歌多帶有禪境,故推論之。 ②乙詩歌詠瀑布流洩的壯闊景
象,並讚
嘆 造化之奇,詩中


運 多想像,造語新奇,不同凡俗,例
如「噴壑」、「如飛電來」、「若白虹起」、「河漢落」、「半灑雲
天」等,作者應為李白,因其詩風「清新俊逸,飄然不群」,多充滿
想像。③丙詩反映現實離亂,作者應為杜甫,因其身遭安史之亂,詩
作往往感時傷事,抒寫離亂之情,反映時代,乃盛唐之社會派詩人。
29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