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香港獨立運動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香港英治時期嘅旗,而家成為香港獨立嘅象徵。

香港獨立運動,簡稱港獨,係本土主義嘅一種表現,即係指國家獨立運動香港嘅發展過程。

港獨思想早喺二次大戰後,日不落帝國時代步入黃昏,全球殖民地獨立運動嘅潮流,港英政府同學者已有相關計劃,不過當時香港社會並無對「民主」同「獨立」有強烈欲望,甚至連1947年7月25號接任楊慕琦葛量洪總督都斷言:香港人要求或需要嘅唔係民主同獨立,而只係「穩定環境」、「合宜稅率」同「公正司法」,因此取消楊慕琦計劃。

香港主權移交後,香港獨立運動嘅爆發,導火線一般會係中國政治,香港民生同香港人期望嘅落差。英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單方面簽嘅中英聯合聲明,至大陸六四事件時,香港都未出現過明顯要求獨立嘅行為,儘管曾出現對居英權嘅高需要,同九十年代移民潮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後,部份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嘅施政、政策、民生不滿,兼且認為中共干預香港嘅內部事務,損害一國兩制。日積月累直至2010年代,有組織推動香港獨立運動以求香港脫離中共政權,香港獨立成為中國嘅社運之一。

地區環境

[編輯]

香港地理位置優勢係天然而成,並受到重視。近代海事發展成熟,香港地理有北伐南下戰略價值。香港位處東亞南端,轄區面積雖小,但三面環海,有天然港口。維多利亞港合適停泊大型艦隊、船隻進行補給,有利通過短距離進入大陸境內,同接觸全球。1840年代英國就部署打通中國通商戰略目的而向清國要求香港島同港口主權;1942年日本帝國海軍都利用香港戰略地位,以「跳板」方式南下侵犯南亞東南亞地區;香港港口亦為美國越南戰爭提供補給畀盟友。正因為噉,早期香港,實行自由轉口貿易,令香港經濟自中國領土時差天共地。

香港較中國大陸東亞地區更早成為西化自由,奉行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二戰以後,亞洲多區都存在軍政府同未穩定因素(南韓第六共和國之前、中華民國柬埔寨赤柬政權等),加上中國大陸畀蘇聯嘅思想影響,文化發展未及已結合中西文化嘅香港。嗰時,香港經濟同制度已經成型,倖存於戰爭以外,因而有發展機會,軟文化實力能獨當一面,並令到全球認識到粵語香港文化

後來香港天然資源缺乏,依賴進口,放棄發展自主技術。十九、二十世紀,香港有豐富工業資源:煤炭石油,同花崗岩(睇埋香港地質)。自二戰後,香港人口加劇。香港經過大陸政變動盪而造成大量難民湧入,香港水塘供水同農產回應唔到市場需求,1950至60年代香港出現制水情況。最後,人口政策失敗導致香港能源、食水、肉類同青菜部分,必須購買自全球各地(美國巴西凍肉)。而香港曾經使用自主能源供給能力,同海水化淡技術,但係隨政治環境(中共打算後來高價售出東江水)同以上問題加劇,成本可行問題,多數設施目前已棄用,而有關技術同建設計劃已停滯。例如:現已用東江水交易合約取代全面性海水淡化、外購食水等計劃;同大陸合作,建築同購買大亞灣核電以代替喺香港起更多發電廠;農地同綠化地就畀特區政府回收同考慮發展高樓大廈(如:新界東北橫洲就係鄉村農地),自英治政府時,香港人已自嘲居住「石屎森林」,香港好多地方已有人工而成嘅混凝土建築物(例如:維港景色)。

但係,今日香港嘅重要價值係,擁有獨立而健全嘅司法制度,亦係全球重要國際金融同航運中心,以政府廉潔[1]、治安優良、經濟自由、稅制簡單同埋法律制度健全而聞名於世[2]

總結以上論點,港獨派或支持本土主義者認為,今後香港社會制度可以自行運作,同時民生可做到自給自足而無必要同大陸有往來嘅觀點。呢個亦係研究香港獨立可行性,獨立後,當被中共同國際強權孤立,經濟制裁時,香港能否真正可以制度自主,生產自給自足。

來歷

[編輯]

英國對香港嘅統治

[編輯]

香港全境喺由1842年開始,分二次割讓,同一次租畀大英帝國統治。

1842年8月,大清帝國喺鴉片戰爭中戰敗,簽第一條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香港島就咁割讓畀英國;1860年,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因為《北京條約》,再割讓埋畀英國;1897年,深圳河以南嘅新界土地,根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咗畀英國99年,即由1898年7月1號到1997年6月30號。而家三條條約都喺國立故宮博物院度。

香港人口入面,包括一啲土生土長嘅華人同大量喺1930年代到1960年代期間,為咗逃避開第二次世界大戰國共內戰共產黨政權統治嘅華人[3]。佢哋喺香港落地生根,都係華裔或華人,佢哋自認係唐人、中國人[4],所指嘅中國人係中華民族一份子或者唐人,而唔係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所以出現咗希望香港成為一個獨立國家嘅思想,唔想英國統治,亦唔想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希望香港成為一個實體國家。

1946年12月16號,聯合國決議香港同埋星架坡等所有列強嘅殖民地屬於「非自治領土」(Non-Self-Governing Territories),可以脫離宗主國獨立。1960年12月14號,聯合國通過畀殖民地自決獨立嘅1514號決議

1972年3月8號,啱啱取代中華民國,中國喺聯合國席次嘅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香港唔屬於英國殖民地。同年11月2號嘅會議決議2908號案件時,斐濟瑞典同委內瑞拉表示有保留,最終議案喺九十九票贊成,法國葡萄牙南非英國美國嘅五票反對,同廿三票棄權下通過[5],香港失去自決獨立權利。其後12月14號英國重寫信向聯合國秘書長抗議[6]

香港共和國

[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當時香港雖然並唔係獨立國家或由當地民選自治政府負責內務嘅自治領,但由於香港政府擁有越來越多嘅自主權,令香港喺實質上特別係財政同對外經貿關係上,越來越似一個獨立國家。另外,香港嘅官員或香港嘅外貿談判團,雖然都係由英國人領導,但佢哋都係以香港嘅利益優先[7]。有時英國派往香港嘅官員,甚至會為咗香港利益,向英國本土嘅官員抗議或發生衝突,英國殖民地部一啲官員甚至揶揄香港做香港共和國[8]

楊慕琦計劃

[編輯]

另外,英國喺絕大部份嘅殖民地推行政治改革,逐步建立由當地公民普選產生嘅本土政府,於是乎香港總督楊慕琦奉英國政府之命,喺1946年推行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容許高度自治同自主權。不過接任楊慕琦嘅第22任香港總督葛量洪認為楊慕琦嘅改革並非必要,加上左派喺1967年發動六七暴動,令香港局勢極之唔穩定,楊慕琦計劃最終告吹。

中共威脅論

[編輯]

1968年,前香港總督戴麟趾途經吉隆坡時話香港經常受到中國共產黨勢力威脅,需要等候一段頗長時間,中英始能談到獨立問題。[9]之前,香港正正就係發生過「六七暴動」。

不過歷史學家曾銳生指出,由1950,60年代已解密嘅英國檔案裡面,無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曾經警告香港政府唔好進行政治改革」,但英國官員經常以中國唔容忍任何民主改革為託詞,阻止香港推行民主,甚至係香港獨立。1962年一直居住香港嘅英國學者顧汝德(Leo F. Goodstadt)話:「由外籍人組成殖民地政府,同以華人為主商界精英串通一氣,致力保存遺留自上世紀殖民地政治體制,連最溫和嘅改革都要扼殺。」[10]

2000年代

[編輯]

2008年拉脫維亞出品嘅紀錄片《蘇維埃嘅故事》(The Soviet Story)揭露咗蘇聯共產主義不為人知嘅惡行,導致外界對俄羅斯同中國嘅好感降低。TVB曾經播放過本片。

睇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港廉潔升一級全球排12星島日報》,2011年12月2號
  2. (香港中文)。BrandHK。原著喺2009年5月20號歸檔。喺2015年1月8號搵到
  3. 中国大陆迁入香港的人口研究 李若建 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研究大學服務中心 2008/08/30
  4.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 香港觀察 譚衛兒 第一段:「若別人問我們是不是中國人,我們不會否認。」
  5. Voting Record -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claration on the Granting of Independence to Colonial Countries and Peoples : resolution / adopted by the General Assembly [失咗效嘅鏈]
  6. United Nation Yearbook 1972[失咗效嘅鏈] 聯合國 1972年
  7. Pacific Bravo、港獨{{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8. Wilson, Dick (1990). Hong Kong! Hong Kong!.
  9. 《工商日報》1968年5月18日
  10. 高馬可《香港簡史-香港史名著譯叢》,中華書局(香港),2013年,第165-1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