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基塔·米亥科夫
此條目可参照俄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4年6月9日) |
尼基塔·米亥科夫 Никита Михалков | |||||||||||||||||||
---|---|---|---|---|---|---|---|---|---|---|---|---|---|---|---|---|---|---|---|
导演 | |||||||||||||||||||
出生 | |||||||||||||||||||
职业 | 導演、演員 | ||||||||||||||||||
活跃年代 | 1967年-現在 | ||||||||||||||||||
|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米亥科夫(俄语:Никита Сергеевич Михалков,羅馬化:Nikita Sergeyevich Mikhalkov;1945年10月21日—),又譯尼基塔·米哈爾科夫,俄羅斯導演與演員。
生平
[编辑]尼基塔·米亥科夫出生於莫斯科藝術世家,曾祖父是雅羅斯拉夫爾總督,其母親是加利齊納公主。父親謝爾蓋·米哈爾科夫是有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尼基塔·米亥科夫的母親納塔利婭是詩人,是前衛藝術家彼得·康查洛夫斯基女兒,傑出畫家瓦西里·蘇里科夫孫女。尼基塔·米亥科夫哥哥是電影製片人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尼基塔·米亥科夫於莫斯科藝術劇院學習表演,後來進入瓦赫坦戈夫劇院休金學院。之後他進入,莫斯科俄羅斯國家電影學院,師從製片人米哈伊爾·羅姆,他也是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和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導師。他在1968年執導第一部短片《重返家園》,畢業作品是1970年《戰爭結束的平靜日子》。米亥科夫在1974年完成首部劇情片《敌中有我,我中有敌》。
米亥科夫於第二部劇情片《愛的奴隸》(1976年)獲得國際注目。他的下一部電影《Platonov》(1977)改編自安東·帕夫洛維奇·契訶夫的早期劇本,並贏得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首獎。在1978年,尼基塔·米亥科夫執導《五個晚上》,劇情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愛情故事。米亥科夫的下一部電影《Oblomov》改編自伊凡·岡察洛夫的經典小說。《家庭關係》(1981年)是一部喜劇,《如果沒有目擊者》(1983)第13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獲費比西獎[1]。
1980年代初,米亥科夫擔任演員,曾飾演蘇聯版《巴斯克維爾的獵犬》中的亨利·巴斯克維爾。他還出演了許多自己拍攝的電影,包括《愛情的奴隸》。
《黑眼睛》(1987年)劇情結合安東·契訶夫幾篇短篇小說,由義大利演員馬塞洛·馬斯楚安尼主演。該片獲得高度評價,馬塞洛·馬斯楚安尼獲得1987年坎城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2] ,並提名奧斯卡獎。
米亥科夫的下一部電影《蒙古精神》(1992年)在威尼斯電影節獲得金獅獎,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1994年,米亥科夫執導《烈日灼身》,描述斯大林執政時期的政治迫害。這部影片在坎城電影節獲得評審團大獎[3] ,也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等諸多榮譽。迄今為止,《烈日灼身》仍然是俄羅斯最賣座的電影。
1996年,他在第4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擔任評審團主席[4]。
米亥科夫藉由《烈日灼身》的票房 ,籌集25,000,000元拍攝史詩電影《西伯利亞的理髮師》(1998年)。這部電影在1999年坎城電影節上首映[5]。朱莉婭·奧蒙德和奧列格·緬什科夫經常出現在米亥科夫電影,米亥科夫本人演出沙皇亞歷山大三世。這部電影獲得俄羅斯國家獎。米亥科夫之後選擇管理俄羅斯電影導演聯盟。儘管董事很多人反對,他仍當選為俄羅斯電影導演聯盟主席,自2000年以來擔任莫斯科電影節主席,他還成立俄羅斯金鷹獎( премия Золотой Орёл)。
2007年9月8日,米亥科夫改編《十二怒漢》為《十二怒漢:大審叛》,於威尼斯電影節首映,獲得許多評論家稱讚。2008年1月22日,《十二怒漢:大審叛》提名2008年奧斯卡獎。
米亥科夫執導的《烈日灼身2》在2010年坎城電影節首映,但沒有得到任何獎項[6]。這部影片代表俄羅斯參加第84屆奧斯卡獎[7]。
私生活
[编辑]尼基塔·米亥科夫的第一任妻子是著名的俄羅斯女演員阿納斯塔,他們育有一個兒子斯捷潘·米亥科夫,出生於1966年9月。他與第二任妻子塔季揚娜育有兒子阿爾喬姆(生於1975年12月8日)與女兒安娜(生於1974年)、娜佳(生於1986年9月27日)。
政治
[编辑]他積極參與俄羅斯政治活動,主張俄羅斯民族主義和親斯拉夫派觀點。
2008年,他訪問塞爾維亞,支持極端民族主義候選人托米斯拉夫·尼科利奇。米亥科夫在一次演講中,談到「反對傳統戰爭」,他引述東正教為「反對麥當勞文化和知識的主力軍」 。有記者問米亥科夫:「麥當勞或斯大林主義哪一個更好?」,米亥科夫回答道:「那要看人來決定」。米亥科夫曾形容自己是一位君主主義者[8]。
米亥科夫一直是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的堅定支持者。2007年10月,米哈爾科夫製作電視節目慶祝普京55歲生日,共同簽署一封公開信要求普京不要在他任期屆滿後下台[9]。
尼基塔·米亥科夫的領導風格招致許多著名的俄羅斯電影製片人批評,包括老阿爾克謝·蓋爾曼和小阿爾克謝·蓋爾曼父子、亚历山大·索科洛夫、葉爾達爾·梁贊諾夫、安德烈·波波夫、尼古拉·霍梅利基、帕维尔·巴尔金、影評人丹尼爾·東杜列伊、安德烈·普拉霍夫以及莫斯科電影博物館館長瑙姆·克莱曼。他們陸續離開俄羅斯電影導演聯盟,並於2010年4月組成新電影工會[10][11]。
米亥科夫支持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他於2015年被烏克蘭國家安全局禁止入境五年。[12][13]雖然贊成這次吞併,但他同時呼籲釋放烏克蘭電影製片人奧列格·先佐夫。[14]2022年3月,由於公開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他被拉脫維亞列為「不受歡迎人物」,無限期禁止入境。[15]
作品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13th 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983). MIFF. [201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7).
- ^ Festival de Cannes: Dark Eyes. festival-cannes.com. [2009-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0).
- ^ Festival de Cannes: Burnt by the Sun. festival-cannes.com. [2009-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0).
- ^ Berlinale: 1996 Juries. berlinale.de. [2012-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1).
- ^ Festival de Cann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4年4月15日查閱
- ^ Hollywood Reporter: Cannes Lineup. hollywoodreporter. [2010-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22).
- ^ "Цитадель" Михалкова выдвинута на "Оскар". Penza. [2011-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6).
- ^ Великое интервью о великом кин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Kommersant.ru. 2010-05-11.
- ^ Bayer, Alexei. Sympathy for the devil. The Moscow Times. March 24, 2008 [March 24,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30).
- ^ НАМ НЕ НРАВИТСЯ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0-04-12. – manifesto of those starting new union
- ^ Opponents of Nikita Mikhalkov to Found Alternative Union of Cinematographers. Russia-ic.com. 2010-04-19 [2013-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4).
- ^ Director Nikita Mikhalkov Speaks Out After Ukraine Ban. The Hollywood Reporter. 31 August 2015 [2022-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2).
- ^ Кінорежисер Михалков створює загрозу нацбезпеці України – СБУ. [2022-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1).
- ^ Никита Михалков – Дождю: «Коллективных писем я не подписываю». Как режиссер вступился за украинского коллегу Сенцова. 29 June 2014 [2022-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6).
- ^ 俄國指揮家、大導演等25名人挺普丁 拉脫維亞禁止入境. 蘋果日報. 2022年3月24日 [2022年4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