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朱英 (正統進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朱英
大明太子少保都察院右都御史贈榮祿大夫太子太保
籍貫湖廣承宣布政使司郴州桂陽外沙村
族裔漢族
字號字時傑、世傑;號澹菴、誠庵、任真子
諡號恭簡(正德間追諡)
出生永樂十五年
1417年
郴州桂陽外沙村
逝世成化二十一年七月十二日
1485年8月21日(68歲)
北京
墓葬郴州桂陽外沙村享塘
親屬祖父 朱攀麒
父 朱思諫,母 胡氏
族兄 朱克寬,字海,故又名朱海
朱海
朱守孚朱守順朱守謙朱守蒙
朱守恕
朱瓏朱斌
出身
  • 正統九年甲子科舉人
  • 正統十年乙丑科三甲第八十一名同進士出身
經歷
  • 浙江道監察御史(正統12年~景泰3年)
  • 廣東右參議(景泰3年~天順6年)
  • 廣東右參政(天順6年~成化1年)
  • 陝西右參政(成化1年~成化5年)
  • 福建右布政使(成化5年~成化7年)
  • 陝西左布政使(成化7年~成化10年)
  •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成化10年~成化14年)
  • 甘肅巡撫(成化10年~成化11年)
  • 兩廣總督(成化11年~成化20年)
  • 都察院右都御史(成化14年~成化21年)
  • 太子少保(成化20年~成化21年)
  • 贈太子太保(成化21年)
  • 贈榮祿大夫(成化21年)
著作
  • 《認真子集》
  • 《澹菴紀年》
  • 《誠菴奏稿》

朱英(1417年—1485年8月21日),字時傑[1]世傑[2],號澹菴[3]誠庵[4]任真子[5]湖廣承宣布政使司郴州桂陽外沙村(今湖南省汝城縣)人,曾在甘肅兩廣等地任职,官至兩廣總督、加都察院右都御史,累封太子太保榮祿大夫,畢生廉潔奉公、憂國憂民。後被奉為潮州饒平城隍諡號恭簡

出身

[编辑]

朱英五歲喪父,由母親胡氏獨力撫養。朱英九歲就學於外沙村香明寺,十三歲始外出求學,十五歲獲取為縣學生員,主修《詩經》及《尚書》。朱英在學期間刻苦勤奮,天資聰敏,歲科試屢名列前茅。十九歲獲補廩生。二十二歲赴村內白石書齋繼續修學,專修《易經》。正統九年(1444年),参加湖廣鄉試,中式舉人[6]

經歷

[编辑]

正統十年(1445年),偕族兄朱海同登進士;朱海以第二甲賜進士出身,朱英則為第三甲,有「雙鳳」之譽。朱英隨即獲分兵部觀政。正統十二年(1447年),授浙江道監察御史[7]景泰三年(1452年),升廣東布政司右參議[8]天順六年(1462年),再擢布政司右參政。在任期間曾代理布政使事務。[9]成化元年(1465年),調陝西右參政 [10],後因辦理母親喪事,以丁憂去職[6]。五年(1469年),復官,調福建右布政使[11]七年(1471年),再調陝西布政使[12]十年(1474年),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6],累任甘肅巡撫[13]。十一年(1475年),任兩廣總督,督理兩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務。[14][15]十四年(1478年),升都察院右都御史[6]二十年(1484年),封太子少保銜。二十一年(1485年),贈太子太保[6],加贈榮祿大夫[16]。同年七月十二日(1485年8月21日),卒於官,享年六十八。正德時追諡恭簡[17]

事迹

[编辑]

平處州民變

[编辑]

正統十年(1445年),英以第三甲進士出身授獲監察御史。時年浙閩盜起,朝廷命御史十三人與中官分守諸府。英奉敕守處州。當時,葉宗留黨部四出竊掠,處州道梗。英暗自獨領軍赴處州,撫降當地大部分葉黨民賊,並殺賊首周明松等人,後成功驅逐賊黨。

陳循誣奏案

[编辑]

景泰三年(1452年),監察御史王豪周鑒曾因勘查陳循爭地的事而得罪了陳。陳於是向明代宗告御狀,乘機誣奏兩人。陳後以皇上親草擬詔書之便,指凡御史被檢舉揭發,無論最後有否遭到赦免,均需下放為地方官。王豪於是當改知縣。朱英聞訊,即慷慨陳詞,上告道:「若如詔書,則凡遭御史抨擊之人,皆將挾讐誣訐,而御史愈緘默不言矣。」朱上表之奏章後轉閱法司,即按朱所言照辦,復回王豪原職。不久朱英獲升任廣東右參議。

任廣東右參議

[编辑]

景泰三年(1452年),初任廣東右參議。時過家省母,身上只攜皇上親賜十兩銀。當時,廣東徭役苛重,地主又伺機避役,使農民負擔十分繁重。朱抵任後體察民情,命立均徭法,限定民丁每十年服一次勞役,之後休役九年,人民紛紛稱便。

平兩廣民變

[编辑]

天順六年起(1462年),兩廣盜賊變亂日熾,眾將士多濫殺無辜藉以邀功。八年(1464年),宣府巡撫葉盛乃朱之督察。參將范信誣陷宋泰鄉永平鄉之鄉民為賊盜,乘而進行屠殺,更欲屠城。朱英聞訊後,即領兵往赴平定。范信心忿,決留師不還。朱暗以密函就請葉盛,指領點班師。臨即一舉殲范師,靖定亂事。潮州有賊盜羅劉寧黨部眾,流劫於兩廣地區,屢挫官兵。朱會師又殲滅羅黨,後放還被羅黨劫掠之數千人,更特設一營安處被擄之婦女,他人不敢侵擾。

調任各省

[编辑]

官任廣東右參議十年,天順六年進任右參政。時年喪母,奉丁母憂免職。成化初服闋,補任陝西右參政。陝西大軍討伐滿四,英主饋餉有功。後又歷任福建及陝西左、右布政使,皆效廣東施行均徭法。十年(1466年),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甘肅巡撫,即推行均徭法,並先後向皇上提出二十八項區內施政建議。當中的一些建議如遷徙居戎、安定流離失所之居民、簡便貢使之務等策,均切合時年甘肅區內之效。十一年冬,兩廣總督吳琛卒於官。朝廷經商議後認為朱以前在廣東任職曾確立威信,遂以朱代琛,任兩廣總督。

招降廣西民賊

[编辑]

成化元年(1465年),韓雍奉命大征廣西。大征之期眾將帥喜邀功,經常到處大肆搶掠無辜。《明史》記名為「鵰剿」。朱英督兩廣務,即鎮靖劫掠,約束整飭將士,肅頓軍紀,訓導不得張揚聲勢,胡亂大興軍師。朱又令招撫瑤族壯族效順者,以定編排戶籍,免除三年徭役賦稅。此策於是使馬平陽朔蒼梧等縣之蠻族望風而順之招安。時荔波有賊李恭著,部眾數萬。李部久未順服,又常遣部眾納贓款,禍患甚大。朱於是為其安置於永安州,又獻官予其子孫。漸是歸附朝廷者愈來愈多,編戶者達四萬三千餘,人口更達十五萬餘。憲宗聞之大為喜悅。

解任總督風波

[编辑]

成化年間,鎮守宦官與總督、巡撫、總兵官等職有一定排列順序:鎮守宦官居中,而總督居左於總兵官。當時,總兵官陳政以伯爵之名欲抑就朱殿官居於右。朱不肯,奏請朝廷以裁定。朝廷後命解任朱總督一職,定任巡撫,序列居陳政之下。尚書余子俊聞訊,奏朱功績甚多,應當多加褒獎,並指如削朱英總督之權,恐怕不能鎮靖蠻賊。於是又擢升朱任右都御史累任總督,但位次依然。

誅殺黃明

[编辑]

成化十六年(1480年),田州酋長黃明,姦污了知府岑溥祖的母親,並欲殺岑。岑逃亡至思恩,黃因而肆意戮殺。朱前往討伐,並發公文,命岑溥祖之族人恩城知州岑欽殺黃明雪恥。岑欽於是誅殺黃明及其全部族屬,並梟首示眾。[18]

屢遭劾訐

[编辑]

《明史》載朱英淳厚,不過惹來人彈劾訐奏。市舶司宦官韋眷妒朱,特批朱「專權玩賊」。潯州知府史芳又順勢兼訐奏朱「奸貪欺罔」。法司經查證後發現乃誣狀,鐫罰史芳,並編與韋協和共事。

再次平亂

[编辑]

成化十六年,交阯老撾。朝廷有議者懼外敵入侵之患,詔推朱英平定。朱對言指寇亂純粹安南土室內亂,假若有聖諭下旨告誡各安本分,定必停戰。憲宗依朱之言,終平定戰亂,後上表答謝朱英。至於、廉等地之賊亂,朱偕同陳政分道揚鑣剿平,俘斬逆賊者眾。十九年(1483年),桂林平樂有蠻賊攻城殺將,朱、陳二人再次分兵十二路擊破。

奏疏保民

[编辑]

十九年(1483),兵部尚書一職有缺。朝臣首推朱英,皇帝以兩廣乃邊防重地,不可輕易調配,辭卻所請。二十年,入掌都察院事,問奏贈太子少保。二十一年正月,天象有星異變。君臣慌亂。朱英上奏疏陳八事,包括禁宦官侵奪官地、私立莊田;嚴懲燒丹符咒之人;罷撤倉場馬房;清內府白糧之弊等。朱極力邀內隔群臣支持奏疏,但最終不獲接納。繼而陝西饑荒大起,朱又上《救荒疏》請移甘涼府預備倉糧救濟陝西災民。災民又流入京師,朱再疏請就發糧,憲宗照辦,保活無數生命。

著作

[编辑]

朱英著作包括詩集《認真子集》三卷、翰林陳獻章詩序;文集《澹庵紀年》、《誠庵奏稿》;詩文集《朱誠庵榮哀錄》;尚書諶若水序;奏疏《清砌白石岩疏》、《預計安邊疏》、《救荒疏》;文序《宋史序》;書文《過化州祭師教諭凌樂文》、《勉男守孚書》;雜詩《燈銘》、《山鄉望歸》、《大官夕照》、《東隴春耕》[19]

成化四年(1468年),曾囑長子朱守孚以《勉男守孚書》,以自身對國朝科舉考試的研究成果,勸勉兒子勤奮學習。孚終於成化五年登上進士,以第三甲出身,後任刑部郎中

評價

[编辑]

《明史》本傳評:「英益持清節,僅攜一蒼頭之官。」、「其威望不及雍,而惠澤過之。」、「人服其知大體。」

《國朝獻徵錄》評:「以恩威著名專事。蓄積在鎮,數年積金數萬計。流移脇從,賴以復業...歷官四十餘年,清白之操如一日。廣人思之與葉盛、韓雍、陳選並祠學宮。」[5]

事緣本傳同評韓雍雖有大功,但其有關負責部門公私款帳不分,不能按需要而供給所當,終致耗竭;吳琛則「務謹廉」而朱英「淳厚」、「持清節」。朱英為官清廉,執政嚴明,剛正不阿,歷帝先後賚賞朱英以璽書、金幣,而英只藏璽書,卻貯金幣於國庫。朱在甘肅積軍所儲達三十萬兩,廣置庫四十餘萬。人問朱英此舉,答道:「此邊臣常分,何足言。」

正德十四年(1519年),御史范輅奏追諡恭簡

袁守定圖民錄》載評:「朱恭簡英嘗曰:『每為民省得一錢還室,神氣頓爽。幸生聖世,無政不舉。無大利可興,祇為民省得一錢,則民受一錢之利。如收錢漕。』」[20]可見朱英為官持守節儉。

獲封饒平城隍

[编辑]

成化十二年(1476年),朱英時任兩廣總督,奉命析海陽縣元歌信寧灤州清遠太平等八都建置饒平縣[21]朱英經勘查,確立縣治設元歌都下饒堡,即今三饒鎮。朱英因建縣及規劃建饒平城有功,饒平民眾於是奉朱英為城隍神。[22][23]饒平城隍廟歷史逾五百年,曾遭嚴重破壞。2010年,得饒平縣政府及民眾支持復修。復修後之城隍廟今立三饒鎮內。[24]

墓葬及碑文

[编辑]

朱英墓葬汝城縣外沙村享塘,距白石岩二華里。墓所建於成化二十一年,墓體坐西面東,墓前呈凹形。墓高6米,寬13米,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處汝城天仙風景旅遊區內。墓所開放時間為每天早上八時至晚上六時止。[25]

《國朝獻徵錄》載有劉珝:《太子少保都察院右都御史贈榮祿大夫太子太保朱公英神道碑》。[5]

紀念

[编辑]

2008年,為紀念及褒揚朱英一生功績,汝城縣政府特闢一太保里景區。太保里景區內共設十個景點,分別為惠德古橋、化龍古廟、耒水風情、太保第、朱英展室、竹園書屋、朱英古墓、古石牛馬、良才故居和古民居群。太保里景區現乃汝城縣旅遊業主要收入來源之一。[26]

太保第

[编辑]

嘉靖三年(1552年),奉命建一太保第紀念朱英。太保第現立於汝城縣外沙村,為一磚木結構,三開間宮殿式樓閣,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7]

參考資料

[编辑]
  1. ^ 張廷玉等:《明史‧卷一七八‧列傳第六十六》
  2. ^ 汪國楠:《皇明名臣言行錄新編‧卷三十五》
  3. ^ 焦竑:《國朝獻徵錄‧卷五十四》
  4. ^ 焦竑:《國朝獻徵錄‧卷五十四》
  5. ^ 5.0 5.1 5.2 焦竑:《國朝獻徵錄‧卷五十四》
  6. ^ 6.0 6.1 6.2 6.3 6.4 張廷玉等:《明史‧卷一七八‧列傳第六十六》
  7. ^ 明實錄‧英宗實錄‧卷一六一》
  8. ^ 《明實錄‧英宗實錄‧卷二二一》
  9. ^ 《明實錄‧英宗實錄‧卷三四四》
  10. ^ 《明實錄‧憲宗實錄‧卷三十七》
  11. ^ 《明實錄‧憲宗實錄‧卷六十八》
  12. ^ 《明實錄‧憲宗實錄‧卷九十八》
  13. ^ 吳廷燮:《明督撫年表‧卷三》
  14. ^ 談遷:《國榷
  15. ^ 吳廷燮:《明督撫年表‧卷五》
  16. ^ 《明實錄‧憲宗實錄‧卷二六八》
  17. ^ 《大明武宗毅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五十八》:正德十三年春正月辛丑朔 賜故右都御史朱英謚曰恭簡。英,成化中總督兩廣軍務以恩威著名,專事儲蓄,在鎮數年,積金以數萬計,流移脅從,賴以複業,全活不可勝紀。子孫有勸自陳年勞及軍功者,則曰:食報如是足矣。歷官四十餘年,清白之操如一日,廣人思之,與葉盛、韓雍、陳選並祠學宮。子刑部郎中守孚請謚得旨,後以病卒不果。至是,御史范輅為之申請,故有是命。
  18. ^ 張廷玉等:《明史‧卷三一八‧列傳第二百六‧廣西土司二》
  19. ^ 汝城縣人民政府門戶:《汝城名人之——明代太子太保朱英》[永久失效連結]
  20. ^ 袁守定:《圖民錄》
  21. ^ 郭子章:《郡縣釋名‧廣東卷》:「國朝成化十四年,都御史吳琛、朱英以饒界江漳,地遠民頑,請析海陽八縣地置縣於三饒。三饒者,上饒、中饒、下饒。今縣治在下饒也,曰『三饒太平』矣。」
  22. ^ 廟會走透透:{潮州系} 【儒释道】潮州府饒平縣城隍老爷回家啦!. [2012-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8). 
  23. ^ 潮汕風情網:饒平四城隍[永久失效連結]
  24. ^ 華龍潮汕網:饒平城隍廟重展迷人風采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1-11-23.
  25. ^ 朋遊風景網:朱英墓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4.
  26. ^ 汝城經濟開發區門戶:汝城旅遊又添新景太保裡景區開遊[永久失效連結]
  27. ^ 朋遊風景網:太保第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4.

外部連結

[编辑]
官衔
前任:
婁良
甘肅巡撫
1474年3月16日 - 1475年12月31日
繼任:
宋有文
前任:
吳琛
兩廣總督
1475年12月6日 - 1484年7月
繼任:
宋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