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服
补服是中国明、清两代、朝鲜半岛朝鲜王朝至大韩帝国时代、越南后黎朝至阮朝、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时期官服的一种。常见为圆领袍,前后缀上补子,也有少数是交领,配銙带(依品级分为角带、玉带等)。最初缀有补子的官常服并没有特别名称,只是称为官常服,清朝时才有了补服这名称,沿用至今。
中国
[编辑]明代
[编辑]明代以缀有补子的圆领袍或交领袍为官常服,当时尚未称这种服装为补服。官常服胸前和后背缀有一方补子,纤纹样文官用飞禽,武官用走兽。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雪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㶉𫛶,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未入流绣练鹊,御史官绣獬豸[注 1]。武官一品、二品绣狮子,三品、四品绣虎豹,五品绣熊罴,六品、七品绣彪,八品绣犀牛, 九品绣海马[1]。
品秩 | 服色 | 染料 | 文官胸补 | 武官胸补 | 腰带 | 备注 |
---|---|---|---|---|---|---|
公侯伯驸马 | 绯 | 茜草 | 玉带 | 公侯伯驸马官服绣麒麟、白泽 | ||
一品 | 绯 | 茜草 | 仙鹤 | 狮子 | 玉带 | 明武宗时一品官赏大红纻丝斗牛服 |
二品 | 绯 | 茜草 | 锦鸡 | 狮子 | 花犀带 | 正二品衍圣公绣麒麟。明武宗时二品官赏大红纻丝飞鱼服 |
三品 | 绯 | 茜草 | 孔雀 | 虎 | 金钑花带 | 明武宗时三品官赏大红纻丝蟒服 |
四品 | 绯 | 茜草 | 云雁 | 豹 | 素金带 | 明武宗时四品官赏大红纻丝麒麟服 |
五品 | 青 | 蓝草 | 白鹇 | 熊罴 | 银钑花带 | 明武宗时五品官赏大红纻丝麒麟服 |
六品 | 青 | 蓝草 | 鹭鸶 | 彪 | 素银带 | 明武宗时六品官赏大红纻丝虎彪服 |
七品 | 青 | 蓝草 | 㶉𫛶 | 彪 | 素银带 | 明武宗时七品官赏大红纻丝虎彪服 |
八品 | 绿 | 槐花 | 黄鹂 | 犀牛 | 乌角带 | |
九品 | 绿 | 槐花 | 鹌鹑 | 海马 | 乌角带 | |
不入流 | 绿 | 槐花 | 练鹊 | 乌角带 |
清代
[编辑]朝鲜王朝
[编辑]朝鲜圆领袍也称为团领、官服。团领前后佩戴胸背(흉배)。朝鲜官服继承了明朝的官服制度。朝鲜国王服衮龙袍。朝鲜后期官吏大分为文官和武官,并穿戴各自不同的官服,穿着官服时还要佩戴冠帽﹑带﹑靴等各种附带品。官吏的品阶不同,官服的颜色或附带品的材料和纹样等都存在差异。整套官服包括袍子﹑带子﹑纱帽﹑木靴。袍子两腋有衽[2]。官阶不同,官袍的颜色﹑胸背的纹样﹑带子的材质都有所不同。朝鲜国王的官服是红底金色图案的蟒袍。高级官员按照唐宋公服制度,文官以瑞鸟补子,武官以猛兽补子区分官阶[3]。
胸背采用与袍子一样的面料,在上面绣上飞禽走兽以装饰官服,也代表官位的不同。还会绣上云﹑如意珠﹑波浪﹑岩石﹑水纹﹑不老草﹑水珠﹑花﹑牡丹等纹样。双鹤纹样用于堂上官(正三品以上的官员)级别的文班。双虎胸背用于正三品级以上的堂上官武班。官服的头饰是纱帽,其具有前低后高的双层结构,后侧有两翼,用竹丝和马尾毛勾勒出形态后罩上薄绸缎制作而成。犀带是正一品级的官员才能使用的官带,由水牛角制成。正二品用级金,从二品用素金,正三品用级银,从三品以及四品用素银,五品以下黑角带[4]。庶人在官者,用团领而无胸背。朝鲜官服内着深衣[5]。
-
双鹤胸背翡玉色官服
-
双鹤胸背
-
鹤胸背官服
-
官员绿袍
-
着朝鲜王朝末期官服的穆麟德
-
官服制式
-
武官官服双虎胸背
越南
[编辑]后黎朝
[编辑]后黎朝时期,其官服大体仿效明朝,但略有不同。黎圣宗于1466年6月制定了文武服色、自一品至三品著红衣、四五品着绿衣、馀著青衣[6],官员的补子,则是“凡食兽法象,公、侯、伯、驸马并文武正品画一,从品画二,风宪堂上司画一,分司画二,云、河、山、水、葩木诸样,繁杀不拘。以五彩彰施于五色𫄨绣金线,听各从宜。”[7]。中兴黎朝时期,越南又在1661年6月重新制订官服仪制[8],除了带乌纱帽外,文官一品衣紫、二至七品衣红、八品九品衣靑黑色。此外,官服补子一品至二品用仙鹤、三品用锦鸡、四品至六品用孔雀、七品用白鹤、八品九品用鹪鹩,而御使等官员补子俱用獬豸[9]。
后黎朝时期,越南朝廷曾颁文禁止清朝风俗流入越南。后黎朝正和十七年(1696年),黎熙宗明令移居越南的中国人必须遵从越南风俗,不许沿用清朝习俗,亦禁止越南人仿效清朝服饰。《钦定越史通鉴纲目》记载:“自清帝入中国、剃发短衣、一守满洲故习。宋明衣冠礼俗为之荡然。北商往来日久、国人亦有效之者。乃严饬北人籍我国者、言语衣服、一遵国俗。 …… 沿边之民、亦不得效其声音衣服、违者罪之。 ”
阮朝
[编辑]阮朝建立(1802年)以后,对朝服、官服、礼服等正式服饰做出了明确规定。《大南实录·正编·第一纪·世祖实录》记载:“嘉隆五年(1806年)四月、定文武品服。诏曰:大朝品服、自一品之上至正七品,文阶冠并用圆幞头样、武阶并用方幞头样。 …… 一品之上、文武并用蟒袍紫色。自正一品至从三品、文武并蟒袍、青绿蓝黑诸色随用。正四品、从四品文武并花袍、青绿蓝黑诸色随用。正五品、从五品文武并纱缎、青绿蓝黑诸色随用。补子文绣云雁、武绣文豹、并红地。正六品、从六品袍并同五品、补子文绣白鹏、武绣熊、并红地、正七品袍同六品、补子文绣鸳鸯。红地带身并红色。”明命帝、绍治帝、嗣德帝在位期间正值清代道光年间,越南官员仍以乌纱帽、圆领补服、角带为常服[10]。
琉球国
[编辑]嘉靖十一年,明世宗颁赐琉球国尚真王世子尚清国王纱帽一顶(展角全)、金厢犀束带一条、常服罗一条、大红织金胸背麒麟圆领一件[11]。自此琉球官员于接见明清册封使及向日本朝贡的使节皆穿上模仿明代官常服的补服。
婚礼用的补服
[编辑]补服也是中式婚礼和韩式婚礼中新郎的服装之一,明制规定士庶婚礼新郎可假九品官服,但实际上多有僭越。
参见
[编辑]注释
[编辑]- ^ 御史官常服一律绣獬豸补,且不受品佚变动影响。
参考文献
[编辑]- ^ 《明史》“文武官公服:其制,盘领右衽袍,用纻丝或纱罗绢,袖宽三尺。一品至四品,绯袍;五品至七品,青袍;八品九品,绿袍;未入流杂职官,袍、笏、带与八品 以下同。公服花样,一品,大独科花,径五寸;二品,小独科花,径三寸;三品,散答花,无枝叶,径二寸;四品、五品,小杂花纹,径一寸五分;六品、七品,小 杂花,径一寸;八品以下无纹。...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㶉𫛶,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鹊;风宪官獬廌。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 ^ 《鹤峯先生文集》“折风巾。未知何时所著。大袖衫,大口袴。亦未知其制。想是邃古所服也。今则文物大备。朝服则著金梁冠。红衫。 前韨后绶。左右佩玉。品带。象笏。素袜黑履。公服则幞头。朱衫。革带。黑靴。时服则乌帽,黑团领。(有锦绢绵布三等) 品带,黑靴。常服则乌帽,红团领。(有绢绵二等) 品带,黑靴。”
- ^ 《朝鲜王朝实录·世宗实录》“中朝文武臣僚, 皆服花样胸背, 文以飞禽, 武以走兽, 自一品至九品, 各有等差……乞依中朝之制, 文武百官凡诸朝会及接中国使臣之时, 悉令服胸背, 以别尊卑。”
- ^ 朝鮮歷史 卷之二. [2013-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6).
- ^ 柳馨远,《磻溪随录》“公服者。公服之里。必贴里广带。(旧公服里。若着贴里。俗称固道贴里。乃戎服也。时或叠鼓叠锺。则百官。即列信地。脱公服。则不待更着。而便是戎服也。盖安不忘危之意也。今则此制亦废矣。今按公服。里着深衣。尤好。)”
- ^ 《大越史记全书》:“六月、定文武服色、自一品至三品著红衣、四五品着绿衣、馀著青衣。”
- ^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正编》(卷之二十)
- ^ 《大越史记全书》(卷之十八):“命朝臣申制公位文武百官品服行仪器用。”
- ^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正编》(卷之三十二)永寿四年六月
- ^ 《厦门志》“道光十一年六月,越南国王遣其臣工都郎中陈文忠、礼都员外郎高有翼送前故彰化县知县李振青眷属及遭风难民回籍,至厦门。人皆束发,官则乌纱、圆领、角带,礼貌恭顺,亦通文墨。”
- ^ 《使琉球录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