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极权主义
极权主义曾于2014年4月28日通过新条目推荐投票,登上维基百科首页的“你知道吗?”栏位。 |
极权主义属于维基百科社会和社会科学主题的基础条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本条目有内容译自英语维基百科页面“Totalitarianism”(原作者列于其历史记录页)。 |
Untitled
[编辑]对“共同认知”部分提到的“白色恐怖”有异议,英文原文是terror,其意思应不限于“白色恐怖”,应该是“国家恐怖主义”比较恰当。——盈科
这个条目把极权主义和集权主义混在一起来
[编辑]极权和集权,是不同的。 -什么是独裁 (留言) 2008年10月27日 (一) 08:18 (UTC)
原来就不同的,集权传统译作“威权”“权威”政体,实际上泛指领袖有极大权力的政体,而最重要是领袖通常不是民选的,犹指君主专制。
后来在共和或君主立宪国家中,也出现了扩大领袖权的呼声,但动机和古典的集权政体不同,例如鲜有诸诉于神也罕有世袭的君主。而且在实践上这些政体都像是公司王国般,在经济和某些日常生活上放纵经营的,海耶克称为新权威政体,并认为优于民主政体。
但这种政体和法西斯主义的分别是很模糊的,唯一明显分别是小政府,而海耶克却对法西斯主义深痛恶绝,但历史证明类似纳粹的大规模逼害异己,是可以在小政府国家中做的,只要其能煽动人民参与(例如卢旺达或乌干达等的独裁者),后果和极权主义的屠杀无异。
极权主义本质可以是民主的,真正的定义是政府介入生活的各个层面,虽说不一定会发生大规模的种族灭绝行为,但真正不好的地方说是残忍倒不如说是缺乏效能,而最坏的地方是破坏了本来国民在生活的各种自发性的关系和努力。
在巴哈姆特某人乱引用了本文,所以又要介入把某些条目写得更清楚我
Gx9900gundam (留言) 2009年5月18日 (一) 11:59 (UTC)
XD....看了一下编写历史,被婊之后就直接跑去维基修改
说什么我蠢到引用你分写,看了一下编写时间,在我贴出连结的时间你还没有编写过,在这之后才跑去增加分页修改
结果编写出来结果还是证明的我讲的没错
连在维基上编写,都可以编写到自婊,大湿的自婊功力可真是一流
而且编写出来的描述跟之前极权的描述一样,完全看不出极权跟威权的差别在那里
真是丢脸丢到维基去了
看清楚
[编辑]刚补上了分别的部分,但上面那讨论的一小段是在几时的?集权主义有专属的条目又是几时的?
本条目本来没有很大问题,只是把威权主义混为一谈了。
Gx9900gundam (留言) 2009年5月19日 (二) 16:12 (UTC)
或许这样解释更清楚:极权主义是在形容一种政府的行政手法,政府管理介入至日常生活的每个层面;而权威、集权、专制等是在形容一种政府的产生和延续方法,有别于民选。通常极权的政府都是独裁的,但理论上也可以有民主的极权社会。
--Bcwalrus (留言) 2009年8月4日 (二) 21:32 (UTC)
现时列表
[编辑]其中所列的政体值得商榷, totalitarian regime是一个相当高的标准, 一个政体必须有一个唯一,官僚们自己信的有效的意识形态,基本无限的权力, 完全符合标准的应该是基本完全接近 56年至4人帮垮台时的prc, 红色高棉时期的柬埔寨, 斯大林中后期的苏联。。。。的政府, 今天的prc有毛左这样完全与官方冲突的意识形态, 有艾未未, 韩寒这样的非官方的有影响力的人, 在高铁车祸后有大规模的抗议, 对人民示威上访“害怕”的政府,对gfw和言论审查不能理直气壮,对非官方意识形态无法“狠斗猛批” 。。。。。。 这一切都完全不符合totalitarian 的资格, 今天的prc是一个后极权的威权政府, 而不是极权 --Ty38(留言) 2013年3月11日 (一) 03:48 (UTC)
可参考书目
[编辑]将原有书目列于此:--❦‽维基vs百度‽hanteng✉ 2013年12月28日 (六) 11:58 (UTC)
- 书目
- 乔治·阿甘本(Giorgio Agamben),State of Exception - Homo Sacer(神圣的人)(2003)
- 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1958, new ed. 1966)
- Jeane Kirkpatrick,Dictatorships and Double Standards: Rationalism and reason in politics(1982)
- Juan Linz and Alfred Stepan, Problems of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1996)
- 雅各布·塔尔蒙,极权主义民主的起源,(1952)
- 卡尔·施密特,Die Diktatur(1928)
- 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
清理无来源内容
[编辑]无来源内容放于此,欢迎各位认养领回,领回时记得加上page, quote 或url等cite模板参数以供查证。--❦‽维基vs百度‽hanteng✉ 2013年12月28日 (六) 11:50 (UTC)
- 序言
形成于20世纪初叶垄断资本的统治确立、工人革命运动高涨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流行于德国奥地利,倡导人为奥地利人史盘。认为社会是人们精神相互作用的有机结合,构成所谓“有机全体”。社会分成两个从属全体:一个是目的,包括宗教、哲学、政治等生活;另一个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称为“经济”。认为目的决定手段,而手段影响目的;因而主张发挥精神的创造作用,特别是加强资产阶级国家的“组织”功能,并主张按职业团体来组织国民经济。又提出“全体主义经济学”,其任务为研究如何组织各种手段以实现社会目的。是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法西斯思想的主要渊源之一。
- 用法
== 用法 == 此一詞由[[乔瓦尼·秦梯利]]發明,從[[貝尼托·墨索里尼]]所統治的[[法西斯]][[義大利]]開始流行。詹蒂萊為墨索里尼撰寫的《[[法西斯的教條]]》([[:en:Doctrine of Fascism|Doctrine of Fascism]])之中,使用了「[[中央集權至上論]]」([[:en:statolatry|statolatry]])與「極權主義」這兩個詞彙。根據這兩人對極權主義的描述,此一詞的原始意義是,政府的主要意識形態主導,或起碼影響著大多數人民的社會。他們宣稱,基於[[廣播]]與印刷媒體的發展和垄断,大部分現代國家會因為政府使用大眾媒體宣導自己的意識形態而成為上述的極權國家。 雖然此一詞的本義是指「掌握一切的全能政府」,許多類似的政權與統治方式也被貼上了這個標籤。著名的后现代思想家[[卡爾·波普爾]]在《[[開放社會及其敵人]]》([[:en: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與《[[歷史決定論的貧困]]》(The Poverty of Historicism)兩本書中,對極權主義做出批評:他把「開放社會」([[自由]][[民主]])與極權主義作為相對詞而討論。
- 冷战时代的研究
== 冷戰時代的研究 == 这种统治最初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复苏的混乱时期。因为在这一时期,尤其是独裁政府垄断现代化武器及交通通信方式,为极权主义在[[意大利]]、[[德国]]和[[蘇聯]]的泛滥创造了的条件。
- 左翼的观点
== 左翼的观点 == 以[[马尔库塞]]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将极权主义的概念扩大至所有发达工业国家(包括[[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他们认为,极权主义本质上是一种通过技术和控制手段对人的统治能力。他们认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的科学进步,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但这一改善是以牺牲人的[[人性尊嚴|人格尊严]]为代价的,相反导致了更高的[[异化]]阶段。资本主义利用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的操纵控制,阻止人民参与政治,使工业社会成了“[[技术统治的极权社会]]”。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具有明显的工具性和奴役性,而[[实证主义]]哲学对科学客观性的维护,也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护。实证主义将哲学等同于科学,排除了哲学的价值判断和形而上学性,因而不过是异化了的科学的哲学表现。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提出,发达工业社会是压抑文明发展的最高形式,是单面性的(one-dimensionality)社会,它一方面是[[技术理性]]对社会和人的全面统治,另一方面是社会和人性的全面异化。发达工业社会在物质、意识和思想方面的单面性完全排除了否定的力量和否定的思想。 同时,法兰克福学派的左翼学者认为,[[自由主义]]作为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与[[纳粹主义]]、[[斯大林主义]]一样具有极权主义性质;自由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之间有一种直接的联系,自由主义必然导致极权主义。因为,技术已经成为总体异化的工具,自由主义、工业文明从自身产生了极权国家,纳粹主义不过是那种不断强调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化所固有的非理性统治倾向的顶点。
- 与威权主义之分别
== 與威權主義之分別 == [[威權主義]](authoritarianism),由authority(權力)一字而來。簡言之,即集中權力於某一群人(通常為政黨),一切決策、[[政治]]權力、經濟政策皆由執政黨「[[一黨專政]]」,個人不得壟斷[[國家]]的[[政治]]權利,更沒有其他[[政黨]]可以分享其權力。 通常,“極權主義”與“威權主義”兩種觀念極易混淆。其間的分別有不同說法。但極權主義比威權主義更強調政治透過宣傳機器、資源動員、與意識型態對思想和生活各層面的全面控制。 較新一派說法是前者指的是某壟斷政權和意识形态宣传的「團體」,如[[中共]]、[[苏共]],而後者則是某壟斷政權的「個人」,如[[二次大戰]]期間[[德国]]以[[希特勒]]為中心的[[納粹主义]]政權;[[苏联]][[肃反]]期间以[[斯大林]]為中心的[[布尔什维克]]政權;[[1949年]]至[[1976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政权;以及统治[[北韓]]至今的金氏家族([[金日成]]、[[金正日]]、[[金正恩]])政权。 極權主義的政府權力較大而且介入所有社會活動,而不只限於政治層面,並且更依賴宣傳來動員大規模的群眾集會,還有時會破壞各種低層次的人際關係,把社會的凝聚力集中在國家的事務。[[意识形态]]对于极权主义政权来说,是极端重要的,甚至其独裁者们都不得不服从于其编造的意识形态谎言。而意识形态对于威权主义政权则不如极权主义政权那么重要。 一般來說,極權主義包括以下四點: # 意识形态高于一切,信息封锁和宣传垄断,大多数的人们生活在被意识形态所包裹的虚假的生活之中。 # 极权主义并不是一种统治方式,而是一种操弄人民的运动方式,极权主义通过周期性的不断的运动来生存。极权主义并不限于在一个国家内进行统治,它必须通过不断地输出所谓的“革命运动”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所以极权主义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有可能导致“[[全球极权主义]]”([[哈维尔]]语)。 # 國家永遠第一(但通常只是政权作為凝聚向心力的口號,其實是以「黨的意志」為第一考量) # [[一黨專政]]甚至一人專政(除了執政黨或領導人外,不允許其它黨競爭及輪流執政,许多也會保留部分[[傀儡]]政黨,以[[民主集中制]]使政權合理化) [[极权]]政治比[[独裁]]政治多出了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它有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目标要达成;二是为了达到这目标,它必须推行[[泛政治主义]]手段。 影響力最大的幾位研究極權主義的學者,例如[[卡爾·波普爾]]、[[瓦茨拉夫·哈维尔]]、[[哈耶克]]、[[以赛亚·伯林]]、[[漢娜·阿倫特]]、卡爾·J·弗里德里希([[:en:Carl Joachim Friedrich]])、[[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與胡安·林茲([[:es:Juan José Linz]])對極權主義的定義有些許不同。 共同的認知是,極權主義動員全民支持政府與唯一的政治或宗教[[意識形態]],排除與國家目標相左的[[工會]]、[[教會]]、[[政黨]]、[[公民社會]]等異己。極權國家通常以[[一黨專政]]、[[秘密警察]](例如:德國的「蓋世太保」)、透過政府控制的[[大眾媒體]](例如:蘇共的黨營媒體「[[真理報]]」和中共的黨營媒體「[[人民日報]]」)進行[[宣傳]]、[[個人崇拜]]、對[[言論自由]]的限制、大眾監控、以及[[国家恐怖主义]]等手段維持權力(如[[集中營]]與[[劳改營]])。
- 当今威权国家列表
==當今威权國家列表== {{POV |time=2013-04-27T01:58:56+00:00 }} ===極權主義國家===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国]] ===后極權主義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国]]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国]] *[[古巴共和国]] ===其他國家=== *[[白俄羅斯]] *[[哈薩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烏茲別克斯坦]] *[[吉爾吉斯斯坦]]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 *[[阿曼蘇丹國]] *[[汶萊]] *[[沙特阿拉伯]] *[[蘇丹共和國]] *[[乍得共和國]] *[[剛果共和國]] *[[喀麥隆共和國]] *[[盧旺達共和國]] *[[吉布提共和國]] *[[津巴布韋共和國]] *[[厄立特里亞]] *[[斯威士蘭]] *[[安哥拉共和國]] *[[布吉納法索]] *[[烏干達共和國]] *[[赤道几内亚]]
- 连结已破的内容,且并非直接引述
一切決策、政治權力、[[概念]]的定义、[[經濟]]政策皆由[[獨裁]]者所掌控,沒有第二人或是其他群體(如政黨、民間團體等)可以分享其權力(例如:[[納粹]]極權、[[共产]]极权)。在此一政體下,政府當局能行使絕對與集中之權力,透過宣傳(或稱[[洗腦]])與動員,控制人民生活的所有層面。每一個體均受政黨或政府掌控,政治及文化方面的異議言論亦受政府壓迫。<ref>[http://db1x.sinica.edu.tw/caat/caat_rptcaatc.php?_op=?SUBJECT_ID:300055516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極權主義]於2011年4月11日查閱</ref>
新条目推荐讨论
- 一个对社会有著绝对权威并谋求控制公众与私人生活的政治制度在政治学上被称作什么?
- 译自en:Totalitarianism,有细微改动和纠错。2800+字元扩充至38000+。花了很多心思去审校和补充来源。貌似维基百科的政治条目挺火,可是政治学条目根本不够看啊TAT……此外,“名称来源”一段 墨索里尼的第二句话觉得有点不对劲,希望有心人可以跟英文原句对照、提供更好的译法。--Kou Dou Talk Contrib 2014年4月24日 (四) 16:57 (UTC)
- (!)意见小心某人捣乱--Dragoon17cc(留言) 2014年4月24日 (四) 17:57 (UTC)
- (+)支持--抵制捣乱行为。Lijianqu(留言) 2014年4月25日 (五) 00:14 (UTC)
- (:)回应:感谢两位提醒,不过说实话我对维基人了解的不多……不太清楚谁会捣乱,虽然有猜到但也不能肯定。如果真的有捣乱的话,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Kou Dou Talk Contrib 2014年4月25日 (五) 03:05 (UTC)
- (+)支持:在控制私人生活方面美国是不是?起码中国大陆不是。--三晋倍安☭ 2014年4月25日 (五) 02:04 (UTC)
- (:)回应:谢支持:D目前的中国大陆确实不是,这个有目共睹。--Kou Dou Talk Contrib 2014年4月25日 (五) 03:05 (UTC)
- (+)支持--Queensroad(留言) 2014年4月25日 (五) 03:45 (UTC)
- (+)支持--凡(留言) 2014年4月25日 (五) 06:33 (UTC)
- (+)支持--Francisco(留言) 2014年4月25日 (五) 10:25 (UTC)
- (+)支持:很深奥的主义。作者居然连文献都用绿链,很用心。--H2226(留言) 2014年4月25日 (五) 19:10 (UTC)
- 认为连连参考资料都翻译,不得不投(+)支持表示佩服的HYH.124(留言) 2014年4月25日 (五) 13:56 (UTC)
- 感谢以上几位的支持与肯定,鄙人会再接再厉。--Kou Dou Talk Contrib 2014年4月25日 (五) 16:16 (UTC)
- (+)支持--Iflwlou [ M { 2014年4月25日 (五) 16:55 (UTC)
- (+)支持,希望世界上不会再有极权主义的出现。— lssrn45 | talk 2014年4月26日 (六) 05:29 (UTC)
- (+)支持:现在某人不就是想要复辟极权吗?--❂CM-11勇虎式 大战 ☭59式 ❂I love ルイズ留言于民国103年暨 2014年4月26日 (六) 05:59 (UTC)
- (+)支持--Iamtrash(留言) 2014年4月26日 (六) 08:03 (UTC)
- (+)支持--宇帆(留言·联络) 2014年4月26日 (六) 13:54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极权主义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netcharles.com/orwell/articles/col-totalitarianism.htm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231100808/http://www.netcharles.com/orwell/articles/col-totalitarianism.htm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