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家埠戰役
蘇家埠 | |||||||
---|---|---|---|---|---|---|---|
第一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 | |||||||
| |||||||
參戰方 | |||||||
紅四方面軍第10、11、73師 |
國民革命軍 第46師、第55師一個旅和警1、2旅 國民革命軍第55師一部和第56、7師(援軍)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徐向前 |
厲式鼎 岳盛瑄 | ||||||
兵力 | |||||||
不詳 | 3萬餘人 | ||||||
傷亡與損失 | |||||||
不詳 | 1萬餘人 |
蘇家埠戰役是發生在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的一次戰役。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四方面軍為應對國軍在皖西以蘇家埠為樞紐的六安至霍山的防線發動的戰役。
戰役背景
[編輯]紅四方面軍在取得商潢戰役的勝利後,在固始地區稍作休整後,[1]為了鞏固和擴大皖西根據地,留第12師在鄂豫邊區外,總指揮部率主力部隊第10、11師挺進皖西,並在獨山與第73師會師。[2]皖西以12個團的兵力佈防在六安至霍山一線。紅軍因其防線與後方空隙較大,決定採用圍點打援的辦法,[3]發動本次戰役。[4]
戰前部署
[編輯]國軍岳盛瑄第46師(第136、137、138旅)全部、第55師第163旅和警1、2旅共計12個團部署在六安與霍山之間以蘇家埠為樞紐的防線上。其中第46師師部率一個旅和兩個團駐防六安,第137旅的一個團駐防馬家庵,警2旅的一個團駐防韓擺渡。第138旅全部和第136旅師部以及其一個團駐紮在蘇家埠,而136旅的另一團駐防青山店,警2旅駐防霍山。此外第55師的另兩個旅、第56、7師分別部署與合肥、潛山、蚌埠,均據防線較遠。[2]
紅軍根據這一部署,決定分割包圍蘇家埠和青山店的國軍,伺機消滅六安的援兵。[2]
戰役過程
[編輯]1932年3月21日夜,方面軍總指揮部率第第10、11、73師迅速突擊,其中第73師包圍了青山店,其餘部隊向北進軍。第11師在行軍途中與蘇家埠增援青山店的兩個團相遇,紅軍殲其一營,打退援軍,並乘勝追至蘇家埠並包圍。第11師進至韓擺渡,將此地國軍擊潰。六安派出第137旅和警1旅各一團反撲,結果被第10、11師夾擊。第137旅第274團被圍困在韓擺渡,而警2旅的一團退入蘇家埠。將國軍的6000餘人包圍在青山店、蘇家埠等地。[2]安徽省主席陳調元為解圍,急調警2旅增援,被殲滅2個團,剩餘部隊和從青山的突圍出來的部隊集結在蘇家埠以北的韓擺渡。3月31日,第46師組織部隊從六安和霍山南北對進。其中六安方面的部隊被紅軍消滅一個團後,其一部撤入韓擺渡,另一部隨師部退至六安。而霍山方向的警1旅也被紅軍打退。[4]
四月下旬,蔣介石任命第7師師長厲式鼎為皖西剿共總指揮,組織15個團近2萬人的兵力從合肥大舉增援。紅軍總指揮部決定留下少量部隊繼續圍困蘇家埠和韓擺渡的國軍,而主力部隊東進,以第73師在樊通橋[3]正面阻擊,第10、11師分別從左右兩翼迂迴包抄,經過兩日的激戰,國軍的增援部隊悉數被殲,而此時蘇家埠和韓擺渡的國軍知救援無望無法突圍,棄械投降。[4]
戰果及影響
[編輯]此次戰役紅軍共殲滅國軍1萬餘人,俘虜包括剿共總指揮厲式鼎和五個旅長以及12個團長共2萬餘人。[4]繳獲步槍1.5萬支,機槍250挺,山炮4門,迫擊炮40門,電台5部,手提駁殼槍1000餘支。此次戰役是紅四方面軍成立以來獲得的最大一次勝利。[3]
紅軍此次勝利是成功運用了圍點打援的戰術,將位於防線上的各個部隊逐個擊破,圍困蘇家埠等地的國軍長達四十餘日,引來大量的增援。並且以逸待勞,採取迂迴包抄之術,消滅了援軍,挫傷被圍困的國軍的士氣,促使其投降。[5]
在現在的蘇家埠鎮以北的三拐地,立有「蘇家埠戰役舊址」紀念碑,為當時慶功大會之地。另在鎮東南的朱家大院曾是此次戰役的指揮部,現為蘇家埠戰役陳列館。[6]
參考書目
[編輯]- 王清魁.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集成》. 北京平安里3號: 解放軍出版社. 1987.統一書號:5158·124
- 陳浩良 王同樂 劉立勤.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战役总览(下)》. 北京海淀區青龍橋: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00. ISBN 7-80137-315-4.
- 編輯委員會(主任:徐向前).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 北京地安門西大街40號: 解放軍出版社. 1989. ISBN 978-7-5065-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