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韶
孙韶(188年—241年),原姓为俞,字公礼,东汉吴郡富春人,其(表)伯父是孙河[1]。
生平
[编辑]入籍孙氏
[编辑]本姓俞,受到孙策喜爱,被赐姓孙,入籍孙家宗室。建安九年(204年,当时孙韶17岁),孙河被杀,孙韶继承了孙河的军队,后来成为将军,镇守吴国都城[2]。当孙权听到有乱事,自椒丘(今南昌市新建区北)经由丹杨回都,命令士兵作势进攻,孙韶立即严阵以待,一声令下,士兵立即箭如雨下。隔日孙权召见孙韶,封他为承烈校尉,可以使用曲阿、丹徒二县的税收,并且可以在该地自己任命官员。后来成为广陵太守、偏将军。
朝成暮遍
[编辑]黄初元年(220年,孙权封吴王),封为扬威将军,封建德侯。黄武四年(225年)10月,与部下高寿大败曹丕的军队,差点活捉曹丕。黄武八年(229年,孙权称帝)封为镇北将军。他镇守边疆十余年,擅长训练士兵,并获得这些兵士的效命。常常以把侦查边疆与敌人的情报当作是很重要的事情,来作为军事上的准备,所以很少打败仗。
自从孙权与刘备于221年爆发夷陵之战而迁都武昌之后,孙韶有十数年没有见到孙权。直到黄龙元年(229年)孙权迁都回建业之后,孙韶才有与孙权见面的机会。孙权当面问他青州与徐州各个军事据点与驻军的数量,以及魏军将帅的姓名,他都一一回答,对答如流。他身长八尺,仪貌都雅。孙权很高兴的说:“吾久不见公礼,不图进益乃尔。”加封为幽州牧,假节。
嘉禾三年(234年)5月的第四次合肥之战,孙韶与张承负责进攻广陵与淮阴一带,7月撤退。赤乌四年(241年)逝世。
子
[编辑]艺术形象
[编辑]于第七回被提及,为俞氏过继之子[3]。
之后在第八十六回登场,被描述为“年幼负气,极有胆勇”。曹丕224年伐吴时,执意向徐盛要求以三千精兵与曹丕决一死战而不被采纳,然而孙韶屡次上言致使徐盛怒得下令处斩,但在孙权路过下被赦免,不过因孙韶的固执下被孙权赶出去,还是以三千精兵潜袭,徐盛为保孙权尊严而命令丁奉授计以三千士兵接应。之后孙韶追击败退的曹丕并折损大半魏军,最后与丁奉一同掠夺战利品。[4]
注释
[编辑]- ^ 孙河为俞韶的表伯父,曾出继为俞韶祖父的嗣子,故亦作其伯父。
- ^ 根据胡三省的考证,此都城即汉吴郡丹徒县,见此[永久失效链接]
- ^ (孙)坚又过房俞氏一子,名韶,字公礼。
- ^ 《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
忽一人挺身出曰:“今日大王以重任委托将军,欲破魏兵以擒曹丕,将军何不早发军马渡江,于淮南之地迎敌?直待曹丕兵至,恐无及矣。”盛视之,乃吴王侄孙韶也。韶字公礼,官授扬威将军,曾在广陵守御;年幼负气,极有胆勇。盛曰:“曹丕势大,更有名将为先锋,不可渡江迎敌。待彼船皆集于北岸,吾自有计破之。”韶曰:“吾手下自有三千军马,更兼深知广陵路势,吾愿自去江北,与曹丕决一死战。如不胜,甘当军令。”盛不从。韶坚执要去。盛只是不肯,韶再三要行。盛怒曰:“汝如此不听号令,吾安能制诸将乎?”叱武士推出斩之。刀斧手拥孙韶出辕门之外,立起皂旗。韶部将飞报孙权。权听知,急上马来救。武士恰待行刑,孙权早到,喝散刀斧手,救了孙韶,韶哭奏曰:“臣往年在广陵,深知地理;不就那里与曹丕厮杀,直待他下了长江,东吴指日休矣!”
权径入营来。徐盛迎接入账,奏曰:“大王命臣为都督,提兵拒魏;今扬威将军孙韶,不遵军法,违令当斩,大王何故赦之?”权曰:“韶倚血气之壮,误犯军法,万希宽恕。”盛曰:“法非臣所立,亦非大王所立,乃国家之典刑也。若以亲而免之,何以令众乎?”权曰:“韶犯法本应任将军处治;奈此子虽本姓俞氏,然孤兄甚爱之,赐姓孙。于孤颇有劳绩,今若杀之,负兄义矣。”盛曰:“且看大王之面,寄下死罪。”权令孙韶拜谢。韶不肯拜,厉声而言曰:“据吾之见,只是引军破曹丕!便死也不服你的见识!”徐盛变色。权叱退孙韶,谓徐盛曰:“便无此子,何损于吴?今后勿再用之。”言讫自回。是夜人报徐盛,说孙韶引本部三千精兵,潜地过江去了。盛恐有失,于吴王面上不好看,乃唤丁奉授以密计,引三千兵渡江接应。
正惊讶间,忽然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江水溅湿龙袍,大船将覆。曹真慌令文聘撑小舟急来救驾。龙舟上人站立不住。文聘跳上龙舟,负丕下得小舟,奔入河港。忽流星马报道:“赵云引兵出阳平关,径取长安。”丕听得,大惊失色,便教收军。众军各自奔走。背后吴兵追至。丕传旨教尽弃御用之物而走。龙舟将次入淮,忽然鼓角齐鸣,喊声大震,刺斜里一彪军杀到;为首大将,乃孙韶也。魏兵不能抵当,折其大半,渰死者无数。
傍岸时,龙舟上早已火著。丕慌忙上马,岸上一彪军杀来,为首大将,乃丁奉也。张辽急拍马来迎,被奉一箭射中其腰,却得徐晃救了,同保魏主而走;折军无数。背后孙韶、丁奉夺得马匹、车仗、船只、器械,不计其数。魏兵大败而回。吴将徐盛,全获大功。吴王重加赏赐。
资料来源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