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阿巴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巴里邹语AuariAvayiAvai)亦有记为阿猫里阿吧哩,是台湾民间传说中的一名邹族头目。据说汉人所称阿里山的名字便是源自于他,然此阿里山一名由来的说法与现存文献史料并不吻合。

传说

[编辑]

传说中阿巴里是达邦社的一名头目,生活在18世纪中期(1750年代),由于他勇敢而擅长打猎,每次带族人进入山中狩猎时都可以有大量收获,族人视他为英雄,汉人因此称此地为阿巴里或阿巴邑山,最后直称阿里山[1][2]

阿巴里的史料

[编辑]

史料中有关“阿巴里”的记载,1719年吴凤与“阿里山土官阿猫里”(台语猫音ba,与va不同)签订贌租契约,贌租原属邹族伊母祝群(imucu卢麻产社(romasanayovcana)所有的番仔潭(今竹崎乡湾桥附近,转音称鹿满村),1788年以后,同音的“阿吧里”亦几次出现在贌租契约上(应为不同一人);[3]:138-1431788年与1790年“阿里山总社”“番头目阿吧哩”等人因协助平定林爽文事件被两次安排前往北京为乾隆商寿;久美部落Luhtu社群(鹿楮社)族人流传 Avai 头目两度渡海出征,从敌人Hongte(疑为皇帝)拯救兄弟的传说,而现今久美部落故头目的夫人仍保存据称当时乾隆所赏赐的“龙袍”。[4]:6-10另外,1886年,嘉义前山大南势上下八社社长“阿巴里”等一千七百余人归化,但无法确定这些社群是否和邹族有关。[5]而在这些记载之前皆早有“阿里山”一名。

阿里山名称的史料

[编辑]

现代流传阿里山一名来自邹族头目之名“阿里”的说法,最早始于1967年出版的《嘉义县志》,引述自当时在战后来台的吴凤乡阿里山林场技师柳竹青的说法,后来又出现了另一个头目“阿巴里”的说法。

反驳

[编辑]

研究者研究阿巴里与阿里山之名的传说,认为这项传说与现存文献史料并不吻合,2003年生态学者陈玉峰教授撰文斥责此说为“汉人创造想像的神话”:

  • 荷兰文献中与阿里山音近的记载最早出现在1630年代,1636年尤罗伯在写给阿姆斯特丹评议会的书信中,记述了离新港北方两天路程,哆啰啯(今台南白河、东山一带)以北,有称为Jarissang[注 1]的村落(记录在DalivoDovoha等村落之间,汉译他里雾打猫,今云林斗南、嘉义民雄);[6]:2511647年的邹族村落户口表及包税统计表中有Arrissangh社群的记录,[3]:124-126另有ArrissanghArisanghArissanghArissang等不同拼法的记载,在现今阿里山外面的平地或浅山标示Arisangh,《热兰遮城日记》第二册记载“阿里山又名‘斗六东’”,原文为“Arissangh ofte Talackbaÿen”、“Arissang of Talacbaÿen”。以上荷兰文献原始史料中“阿里山”的名称中有山,但指的是平地或浅山,并不是指内山,“阿里山”此词的三字俱为音译,并不是名叫“阿里”的山。荷兰文献也有记载邻近的诸罗山,也位在平地,其山字也是音译。[7]:116-121
  • 汉字文献在1680年代即已出现阿里山,清国攻克郑氏之后,在台湾置府的1684年,《福建通志》〈台湾府三县图〉在诸罗县治右上(东南)方的平地处标示“哑里山”;[8]次年1685年起始编撰的《台湾府志》,在〈坊里〉、〈叙山·诸罗县山〉等章节有“阿里山社”、“阿里山八社”的记载;1694年《台湾府志》高志增修〈台湾府总图〉在诸罗县治右上方的平地处标示“阿里山”;[7]:44-45[9]推定为1699–1704年调制的《康熙台湾舆图》,国立台湾博物馆藏网站的〈古今地图对照〉有标示“哑里社”在今阿里山乡(此舆图在后垅社东侧另有标示“哑里山社”,疑与今阿里山无关);[10]推定1697–1722年调制的《艾浑、罗刹、台湾、蒙古军备图》,在台湾的图幅中,诸罗县治右(南)方的平地处标示“呵里山”;[11]而1716年启撰的《诸罗县志》所附地图“阿里山”标示在玉山西南侧、诸罗县治东南侧的浅山。[12]以上荷文与汉文史料皆跟传说中阿巴里的年代对不上。
  • 相关史料中有关“阿巴里”的记载,有1719年“阿里山土官阿猫里”签订的贌租契约;[3]:138-143有1788年与1790年“阿里山总社”“番头目阿吧哩”等人因协助平定林爽文事件被两次安排前往北京为乾隆商寿;[4]:6-10这些记载都不是达邦社。另有1886年受官方招降的原住民族头目之一。
  • 过去阿里山并非达邦社的猎场,而是特富野社,且各自的猎场有明显区分。虽达邦社在十九世纪以后的文献记载势力强盛,然已有阿里山一名存在的荷兰文献中记录的达邦社,当时势力并不强盛。[3]:123而实际租约中的阿猫里是伊姆祝群,流传 Avai 头目两次渡海出征的传说是在 Luhtu 社群(鹿楮社)。
  • 世代贌租阿里山一带入垦的汉人后代并没听过这则传说,也没有方法可以解释清治的“阿巴里”如何转变为早在荷治时即存在的“阿里山”一名的原因。
  • 族人并不称此地为阿里山。

另外,过去所指称的“阿里山”并不是山,跟现在的阿里山区位置不同,而是靠近平地的浅山区。综上所述,将阿巴里的传说连结到阿里山的命名,很有可能只是不明白邹族文化的汉人道听涂说而记载下来的[13][5]

其他说法

[编辑]

关于阿里山名字的来源,另有说法认为是日治时期时,阿里山属于一个名叫“A-buy”的高氏族人(即白色恐怖受难者高一生的先祖)猎场,并且被日本人口误说成“阿巴里”,阿里山也就被称为“阿巴里的山”,但这个说法同样有阿巴里传说与现存史料文献不吻合的问题。

阿里山名字来源,目前主要的说法来自日治时1938年出版的《台湾地名研究》,安倍明义记述阿里山来源已不可考,但自行猜测“阿里”可能为清初台湾府城南侧、凤山以南东侧内山族群的通称“傀儡”,为当地平埔族(马卡道族)称呼山上的原住民为“Kali”台语音译Kale的K音脱落,变成阿里山的名字,但许多学者都不同意此猜测。2011年邹族学者Pasuya Poiconu考试委员巴苏亚·博伊哲努教授,汉名浦忠成)发表论文〈阿里山在哪里?阿里山认知差异初探〉论述,台语“傀儡”(Kale)早在清初以前就是指凤山以南东侧内山族群的通称,与阿里山远在台湾府城北侧两天路程相差过远,两者也都早被列为“归化生番”,不太会混淆。例如1855年刘家谋海音诗》即清楚区分南到北傀儡社、阿里山十八社番、王字头(泰雅族)。而邹族对此山区早以Psoseongana(意为松树之地)名之。[7]:116-121除了现在台语中还保有“Kali”的音外,舍弃K音确也是台湾原住民语方言变化的常态之一[13][5],然此说亦无法与荷兰、清初文献阿里山的记载吻合。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荷兰语 J 的发音如英语:Yes 的 Y,清代文献亦有音译“哑里山”;如以西班牙语发音,清代文献亦有音译“呵里山”。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达西乌拉弯‧毕马. 鄒族神話與傳說. 晨星. [2003-07-15]. ISBN 957455457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6). 
  2. ^ 歷史的阿里山與鄒族. 
  3. ^ 3.0 3.1 3.2 3.3 汪明辉. 96年度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後續計劃成果報告I (PDF).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委托 邹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执行. 2007 [2022-09-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1-18). 
  4. ^ 4.0 4.1 文高明. 鄒族頭目的龍袍──從久美部落的傳說談起 (PDF). 原住民族文献. 本期专题2 (原住民族委员会). 2014-04-15, (13): 6–10 [2022-09-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9-25). 
  5. ^ 5.0 5.1 5.2 陈玉峰. 阿里山的大烏龍?.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6). 
  6. ^ 甘为霖. 第二部分·福爾摩沙教會工作摘記·25·尤羅伯致東印度公司阿姆斯特丹商館評議員. 荷蘭時代的福爾摩沙. 由李雄挥翻译. 校注 翁佳音 修订新版. 台北市: 前卫. 2017-09: 227–259 [尤罗伯原信1636-09-05 1636-04-25记录; 甘为霖 英译本137页 1903]. ISBN 978-957-801-817-4. 
  7. ^ 7.0 7.1 7.2 翁佳音; 曹铭宗. 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 台湾珍藏18 初版. 台北市: 猫头鹰. 2016年1月. ISBN 978-986-262-276-6. 
  8. ^ 福建通志·台灣府三縣圖 (地图). 纂辑 金𬭎修、郑开极. 1684 [2022-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通过国立台湾博物馆. 
  9. ^ 台灣府志·高志增修·台灣府總圖 (地图). 高拱干 主修. [1694年启修] [2022-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7) –通过猫头鹰出版社《大湾大员福尔摩沙》44-45页附图. 
  10. ^ 康熙台灣輿圖 古今地圖對照 (地图). 点选中部 右上角. [推定为1699-1704年调制] [2022-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8) –通过国立台湾博物馆. 内大山至哑里社伍百里 
  11. ^ 台灣軍備圖 (地图). 艾浑、罗刹、台湾、蒙古军备图. 1697-1722 [2022-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30) –通过美国国会图书馆 gm71005078. 
  12. ^ 諸羅縣志 卷之首 地圖三 (PDF) (地图). 左上角. [2022-09-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3-19). 
  13. ^ 13.0 13.1 「太陽照射的地方」阿里山的由來,阿巴里的迷樣傳說。. [2020-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