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Header}}, {{PD-old}} |
|||
(未显示35个用户的70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header |
{{header |
||
|title=後漢書 |
|||
| previous= |
|||
| |
|section= |
||
|noauthor=(南朝劉宋) [[作者:范曄|范曄]] |
|||
| title=後漢書 |
|||
| section= |
|||
(西晉) [[作者:司馬彪|司馬彪]] {{*|(《[[八家後漢書|續漢書]]》作者,有八〈志〉30卷補入范曄所著《後漢書》)}} |
|||
| author=范曄 |
|||
| notes= |
|||
註:(唐) 章懷太子 [[作者:李賢 (唐)|李賢]] |
|||
(南朝蕭梁)[[作者:劉昭|劉昭]]{{*|《續漢志》原注者}} |
|||
|type=二十四史 |
|||
|notes=《'''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司馬彪續作)。紀和列傳的作者是南朝劉宋時的范曄。北宋真宗時,有人把晉朝司馬彪的《續漢書》八志三十卷與之合刊,成為今天的《後漢書》。 |
|||
}} |
}} |
||
{{二十四史}} |
|||
{{檢索|後漢書}} |
|||
==四庫全書== |
|||
[[後漢書 (四庫全書本)]] |
|||
[[補後漢書年表 (四庫全書本)]] |
|||
[[後漢書補逸 (四庫全書本)]] |
|||
==紀== |
|||
*[[/卷1上|卷一上]] 光武帝紀 第一上 |
|||
*[[/卷1下|卷一下]] 光武帝紀 第一下 |
|||
*[[/卷2|卷二]] 顯宗孝明帝紀 第二 |
|||
*[[/卷3|卷三]] 肅宗孝章帝紀 第三 |
|||
*[[/卷4|卷四]] 孝和孝殤帝紀 第四 |
|||
*[[/卷5|卷五]] 孝安帝紀 第五 |
|||
*[[/卷6|卷六]] 孝順孝沖孝質帝紀 第六 |
|||
*[[/卷7|卷七]] 孝桓帝紀 第七 |
|||
*[[/卷8|卷八]] 孝靈帝紀 第八 |
|||
*[[/卷9|卷九]] 孝獻帝紀 第九 |
|||
*[[/卷10上|卷十上]] 皇后紀 第十上 |
|||
*[[/卷10下|卷十下]] 皇后紀 第十下 |
|||
==列傳== |
|||
*[[/卷11|卷十一]] 劉玄劉盆子列傳 第一 |
|||
*[[/卷12|卷十二]] 王劉張李彭盧列傳 第二 |
|||
*[[/卷13|卷十三]] 隗囂公孫述列傳 第三 |
|||
*[[/卷14|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傳 第四 |
|||
*[[/卷15|卷十五]] 李王鄧來列傳 第五 |
|||
*[[/卷16|卷十六]] 鄧寇列傳 第六 |
|||
*[[/卷17|卷十七]] 馮岑賈列傳 第七 |
|||
*[[/卷18|卷十八]] 吳蓋陳臧列傳 第八 |
|||
*[[/卷19|卷十九]] 耿弇列傳 第九 |
|||
*[[/卷20|卷二十]] 銚期王霸祭遵列傳 第十 |
|||
*[[/卷21|卷二十一]] 任李萬邳劉耿列傳 第十一 |
|||
*[[/卷22|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 第十二 |
|||
*[[/卷23|卷二十三]] 竇融列傳 第十三 |
|||
*[[/卷24|卷二十四]] 馬援列傳 第十四 |
|||
*[[/卷25|卷二十五]] 卓魯魏劉列傳 第十五 |
|||
*[[/卷26|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 第十六 |
|||
*[[/卷27|卷二十七]] 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 第十七 |
|||
*[[/卷28上|卷二十八上]] 桓譚馮衍列傳 第十八上 |
|||
*[[/卷28下|卷二十八下]] 馮衍傳 第十八下 |
|||
*[[/卷29|卷二十九]] 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 第十九 |
|||
*[[/卷30上|卷三十上]] 蘇竟楊厚列傳 第二十上 |
|||
*[[/卷30下|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傳 第二十下 |
|||
*[[/卷31|卷三十一]] 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 第二十一 |
|||
*[[/卷32|卷三十二]] 樊宏陰識列傳 第二十二 |
|||
*[[/卷33|卷三十三]] 朱馮虞鄭周列傳 第二十三 |
|||
*[[/卷34|卷三十四]] 梁統列傳 第二十四 |
|||
*[[/卷35|卷三十五]] 張曹鄭列傳 第二十五 |
|||
*[[/卷36|卷三十六]] 鄭范陳賈張列傳 第二十六 |
|||
*[[/卷37|卷三十七]] 桓榮丁鴻列傳 第二十七 |
|||
*[[/卷38|卷三十八]] 張法滕馮度楊列傳 第二十八 |
|||
*[[/卷39|卷三十九]] 劉趙淳于江劉周趙列傳 第二十九 |
|||
*[[/卷40上|卷四十上]] 班彪列傳 第三十上 |
|||
*[[/卷40下|卷四十下]] 班彪列傳 第三十下 |
|||
*[[/卷41|卷四十一]] 第五鍾離宋寒列傳 第三十一 |
|||
*[[/卷42|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傳 第三十二 |
|||
*[[/卷43|卷四十三]] 朱樂何列傳 第三十三 |
|||
*[[/卷44|卷四十四]] 鄧張徐張胡列傳 第三十四 |
|||
*[[/卷45|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 第三十五 |
|||
*[[/卷46|卷四十六]] 郭陳列傳 第三十六 |
|||
*[[/卷47|卷四十七]] 班梁列傳 第三十七 |
|||
*[[/卷48|卷四十八]] 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 第三十八 |
|||
*[[/卷49|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 第三十九 |
|||
*[[/卷50|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傳 第四十 |
|||
*[[/卷51|卷五十一]] 李陳龐陳橋列傳 第四十一 |
|||
*[[/卷52|卷五十二]] 崔駰列傳 第四十二 |
|||
*[[/卷53|卷五十三]] 周黃徐姜申屠列傳 第四十三 |
|||
*[[/卷54|卷五十四]] 楊震列傳 第四十四 |
|||
*[[/卷55|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傳 第四十五 |
|||
*[[/卷56|卷五十六]] 張王種陳列傳 第四十六 |
|||
*[[/卷57|卷五十七]] 杜欒劉李劉謝列傳 第四十七 |
|||
*[[/卷58|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 第四十八 |
|||
*[[/卷59|卷五十九]] 張衡列傳 第四十九 |
|||
*[[/卷60上|卷六十上]] 馬融列傳 第五十上 |
|||
*[[/卷60下|卷六十下]] 蔡邕列傳 第五十下 |
|||
*[[/卷61|卷六十一]] 左周黃列傳 第五十一 |
|||
*[[/卷62|卷六十二]] 荀韓鍾陳列傳 第五十二 |
|||
*[[/卷63|卷六十三]] 李杜列傳 第五十三 |
|||
*[[/卷64|卷六十四]] 吳延史盧趙列傳 第五十四 |
|||
*[[/卷65|卷六十五]] 皇甫張段列傳 第五十五 |
|||
*[[/卷66|卷六十六]] 陳王列傳 第五十六 |
|||
*[[/卷67|卷六十七]] 黨錮列傳 第五十七 |
|||
*[[/卷68|卷六十八]] 郭符許列傳 第五十八 |
|||
*[[/卷69|卷六十九]] 竇何列傳 第五十九 |
|||
*[[/卷70|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 第六十 |
|||
*[[/卷71|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儁列傳 第六十一 |
|||
*[[/卷72|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 第六十二 |
|||
*[[/卷73|卷七十三]]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 第六十三 |
|||
*[[/卷74上|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 第六十四上 |
|||
*[[/卷74下|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 第六十四下 |
|||
*[[/卷75|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吕布列傳 第六十五 |
|||
*[[/卷76|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 第六十六 |
|||
*[[/卷77|卷七十七]] 酷吏列傳 第六十七 |
|||
*[[/卷78|卷七十八]] 宦者列傳 第六十八 |
|||
*[[/卷79上|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傳 第六十九上 |
|||
*[[/卷79下|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傳 第六十九下 |
|||
*[[/卷80上|卷八十上]] 文苑列傳 第七十上 |
|||
*[[/卷80下|卷八十下]] 文苑列傳 第七十下 |
|||
*[[/卷81|卷八十一]] 獨行列傳 第七十一 |
|||
*[[/卷82上|卷八十二上]] 方術列傳 第七十二上 |
|||
*[[/卷82下|卷八十二下]] 方術列傳 第七十二下 |
|||
*[[/卷83|卷八十三]] 逸民列傳 第七十三 |
|||
*[[/卷84|卷八十四]] 列女傳 第七十四 |
|||
*[[/卷85|卷八十五]] 東夷列傳 第七十五 |
|||
*[[/卷86|卷八十六]] 南蠻西南夷列傳 第七十六 |
|||
*[[/卷87|卷八十七]] 西羌傳 第七十七 |
|||
*[[/卷88|卷八十八]] 西域傳 第七十八 |
|||
*[[/卷89|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傳 第七十九 |
|||
*[[/卷90|卷九十]] 烏桓鮮卑列傳 第八十 |
|||
==續漢志== |
|||
*[[/注補續漢書八志序|注補續漢書八志序]] |
|||
*[[/卷91|第一]] 律曆上 律準 候氣 |
|||
*[[/卷92|第二]] 律曆中 賈逵論曆 永元論曆 延光論曆 漢安論曆 熹平論曆 論月食 |
|||
*[[/卷93|第三]] 律曆下 曆法 |
|||
*[[/卷94|第四]] 禮儀上 合朔 立春 五供 上陵 冠 夕牲 耕 高禖 養老 先蠶 祓禊 |
|||
*[[/卷95|第五]] 禮儀中 立夏 請雨 拜皇太子 拜王公 桃印 黃郊 立秋 貙劉 案戶 祠星 立冬 冬至 臘 大儺 土牛 遣衛士 朝會 |
|||
*[[/卷96|第六]] 禮儀下 大喪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薨 |
|||
*[[/卷97|第七]] 祭祀上 光武即位告天 郊 封禪 |
|||
*[[/卷98|第八]] 祭祀中 北郊 明堂 辟雍 靈臺 迎氣 增祀 六宗 老子 |
|||
*[[/卷99|第九]] 祭祀下 宗廟 社稷 靈星 先農 迎春 |
|||
*[[/卷100|第十]] 天文上 王莽三 光武十二 |
|||
*[[/卷101|第十一]] 天文中 明十二 章五 和三十三 殤一 安四十六 順二十三 質三 |
|||
*[[/卷102|第十二]] 天文下 桓三十八 靈二十 獻九 隕石 |
|||
*[[/卷103|第十三]] 五行一 貌不恭 淫雨 服妖 雞禍 青眚 屋自壞 訛言 旱 謠 狼食人 |
|||
*[[/卷104|第十四]] 五行二 災火 草妖 羽蟲孽 羊禍 |
|||
*[[/卷105|第十五]] 五行三 大水 水變色 大寒 雹 冬雷 山鳴 魚孽 蝗 |
|||
*[[/卷106|第十六]] 五行四 地震 山崩 地陷 大風拔樹 螟 牛疫 |
|||
*[[/卷107|第十七]] 五行五 射妖 龍蛇孽 馬禍 人痾 人化 死復生 疫 投蜺 |
|||
*[[/卷108|第十八]] 五行六 日蝕 日抱 日赤無光 日黃珥 日中黑 虹貫日 月蝕非其月 |
|||
*[[/卷109|第十九]] 郡國一 司隷 |
|||
*[[/卷110|第二十]] 郡國二 豫州 冀州 |
|||
*[[/卷111|第二十一]] 郡國三 兗州 徐州 |
|||
*[[/卷112|第二十二]] 郡國四 青州 荊州 揚州 |
|||
*[[/卷113|第二十三]] 郡國五 益州 涼州 并州 幽州 交州 |
|||
*[[/卷114|第二十四]] 百官一 太傅 太尉 司徒 司空 將軍 |
|||
*[[/卷115|第二十五]] 百官二 太常 光祿勳 衛尉 太僕 廷尉 大鴻臚 |
|||
*[[/卷116|第二十六]] 百官三 宗正 大司農 少府 |
|||
*[[/卷117|第二十七]] 百官四 執金吾 太子太傅 大長秋 太子少傅 將作大匠 城門校尉 北軍中候 司隸校尉 |
|||
*[[/卷118|第二十八]] 百官五 州郡 縣鄉 亭里 匈奴中郎將 烏桓校尉 護羌校尉 王國 宋衛國 列侯 關內侯 四夷國 百官奉 |
|||
*[[/卷119|第二十九]] 輿服上 玉輅 乘輿 金根 安車 立車 耕車 戎車 獵車 軿車 青蓋車... |
|||
*[[/卷120|第三十]] 輿服下 冕冠 長冠 委貌冠 皮弁冠 爵弁冠 通天冠 遠遊冠 高山冠... |
|||
*[[中書門下國子監牒文]] |
|||
*[[景祐刊本校語]] |
|||
==附錄== |
|||
{| border="0" cellpadding="5" width="100%" |
|||
*[[八家後漢書]] |
|||
|----- valign="top" |
|||
{{原文沒有標點}} |
|||
|----- |
|||
{{劉宋作品}} |
|||
| valign="top" | |
|||
*後漢書卷一上 光武帝記第一 上 |
|||
*後漢書卷一下 光武帝記第一 下 |
|||
*後漢書卷二 顯宗孝明帝記 第二 |
|||
*後漢書卷三 肅宗孝章帝記 第三 |
|||
*後漢書卷四 孝和孝殤帝記 第四 |
|||
*後漢書卷五 孝安帝記 第五 |
|||
*後漢書卷六 孝順孝衝孝質帝記 第六 |
|||
*後漢書卷七 孝桓帝記 第七 |
|||
*後漢書卷八 孝靈帝記 第八 |
|||
*後漢書卷九 孝獻帝記 第九 |
|||
*後漢書卷十上 皇後記 第十上 |
|||
*後漢書卷十下 皇後記 第十下 |
|||
*後漢書卷十一 劉玄劉盆子列傳 第一 |
|||
*後漢書卷十二 王劉張李彭盧列傳 第二 |
|||
*後漢書卷十三 隗囂公孫述列傳 第三 |
|||
*後漢書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傳 第四 |
|||
*後漢書卷十五 李王鄧來列傳 第五 |
|||
*後漢書卷十六 鄧寇列傳 第六 |
|||
*後漢書卷十七 馮岑賈列傳 第七 |
|||
*後漢書卷十八 吴蓋陳臧列傳 第八 |
|||
*後漢書卷十九 耿弇列傳 第九 |
|||
*後漢書卷二十 銚期王霸祭遵列傳 第十 |
|||
*後漢書卷二十一 任李萬邳劉耿列傳 第十一 |
|||
*後漢書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 第十二 |
|||
*後漢書卷二十三 竇融列傳 第十三 |
|||
*後漢書卷二十四 馬援列傳 第十四 |
|||
*後漢書卷二十五 卓魯魏劉列傳 第十五 |
|||
*後漢書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 第十六 |
|||
*後漢書卷二十七 宣張二王杜郭吴承鄭趙列傳 第十七 |
|||
*後漢書卷二十八上 桓譚馮衍列傳 第十八上 |
|||
*後漢書卷二十八下 馮衍傳 第十八下 |
|||
*後漢書卷二十九 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 第十九 |
|||
*後漢書卷三十上 蘇竟楊厚列傳 第二十上 |
|||
*後漢書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傳 第二十下 |
|||
*後漢書卷三十一 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 第二十一 |
|||
*後漢書卷三十二 樊宏陰識列傳 第二十二 |
|||
*後漢書卷三十三 朱馮虞鄭周列傳 第二十三 |
|||
*後漢書卷三十四 梁統列傳 第二十四 |
|||
*後漢書卷三十五 張曹鄭列傳 第二十五 |
|||
*後漢書卷三十六 鄭範陳賈張列傳 第二十六 |
|||
*後漢書卷三十七 桓榮丁鴻列傳 第二十七 |
|||
*後漢書卷三十八 張法滕馮度楊列傳 第二十八 |
|||
*後漢書卷三十九 劉趙淳于江劉周趙列傳 第二十九 |
|||
*後漢書卷四十上 班彪列傳 第三十上 |
|||
*後漢書卷四十下 班彪列傳 第三十下 |
|||
*後漢書卷四十一 第五鐘離宋寒列傳 第三十一 |
|||
*後漢書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傳 第三十二 |
|||
*後漢書卷四十三 朱樂何列傳 第三十三 |
|||
*後漢書卷四十四 鄧張徐張胡列傳 第三十四 |
|||
*後漢書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 第三十五 |
|||
*後漢書卷四十七 班梁列傳 第三十七 |
|||
*後漢書卷四十八 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 第三十八 |
|||
*後漢書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 第三十九 |
|||
*後漢書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傳 第四十 |
|||
*後漢書卷五十一 李陳龐陳橋列傳 第四十一 |
|||
*後漢書卷五十二 崔骃列傳 第四十二 |
|||
*後漢書卷五十三 周黄徐薑申屠列傳 第四十三 |
|||
*後漢書卷五十四 楊震列傳 第四十四 |
|||
*後漢書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傳 第四十五 |
|||
*後漢書卷五十六 張王種陳列傳 第四十六 |
|||
*後漢書卷五十七 杜欒劉李劉謝列傳 第四十七 |
|||
*後漢書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 第四十八 |
|||
*後漢書卷五十九 張衡列傳 第四十九 |
|||
*後漢書卷六十上 馬融列傳 第五十上 |
|||
*後漢書卷六十下 蔡邕列傳 第五十下 |
|||
| valign="top" | |
|||
*後漢書卷六十一 左周黄列傳 第五十一 |
|||
*後漢書卷六十二 荀韓鐘陳列傳 第五十二 |
|||
*後漢書卷六十三 李杜列傳 第五十三 |
|||
*後漢書卷六十四 吴延史盧趙列傳 第五十四 |
|||
*後漢書卷六十五 皇甫張段列傳 第五十五 |
|||
*後漢書卷六十六 陳王列傳 第五十六 |
|||
*後漢書卷六十七 黨錮列傳 第五十七 |
|||
*後漢書卷六十八 郭符許列傳 第五十八 |
|||
*後漢書卷六十九 竇何列傳 第五十九 |
|||
*後漢書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 第六十 |
|||
*後漢書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鉨列傳 第六十一 |
|||
*後漢書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 第六十二 |
|||
*後漢書卷七十三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 第六十三 |
|||
*後漢書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 第六十四上 |
|||
*後漢書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 第六十四下 |
|||
*後漢書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吕布列傳 第六十五 |
|||
*後漢書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 第六十六 |
|||
*後漢書卷七十七 酷吏列傳 第六十七 |
|||
*後漢書卷七十八 宦者列傳 第六十八 |
|||
*後漢書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傳 第六十九上 |
|||
*後漢書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傳 第六十九下 |
|||
*後漢書卷八十上 文苑列傳 第七十上 |
|||
*後漢書卷八十下 文苑列傳 第七十下 |
|||
*後漢書卷八十一 獨行列傳 第七十一 |
|||
*後漢書卷八十二上 方術列傳 第七十二上 |
|||
*後漢書卷八十二下 方術列傳 第七十二下 |
|||
*後漢書卷八十三 逸民列傳 第七十三 |
|||
*後漢書卷八十四 列女傳 第七十四 |
|||
*後漢書卷八十五 東夷列傳 第七十五 |
|||
*後漢書卷八十六 南蠻西南夷列傳 第七十六 |
|||
*後漢書卷八十七 西羌傳 第七十七 |
|||
*後漢書卷八十八 西域傳 第七十八 |
|||
*後漢書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傳 第七十九 |
|||
*後漢書卷九十 烏桓鮮卑列傳 第八十 |
|||
*後漢書志第一 律歷上 律准候氣 |
|||
*後漢書志第二 律歷中 賈逵論歷永元論歷延光論歷漢安論歷熹平論歷論月食 |
|||
*後漢書志第三 律歷下 歷法 |
|||
*後漢書志第四 禮儀上 合朔立春五供上陵冠夕牲耕高禖養老先蠶祓禊 |
|||
*後漢書志第五 禮儀中 立夏請雨拜皇太子拜王公桃印黄郊立秋貙劉案户祠星 |
|||
*後漢書志第六 禮儀下 大喪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薨 |
|||
*後漢書志第七 祭祀上 光武即位告天郊封禪 |
|||
*後漢書志第八 祭祀中 北郊明堂辟雍靈台迎氣增祀六宗老子 |
|||
*後漢書志第九 祭祀下 宗廟社稷靈星先農迎春 |
|||
*後漢書志第十 天文上 王莽三光武十二 |
|||
*後漢書志第十一 天文中 明十二章五和三十三殤一安四十六順二十三質三 |
|||
*後漢書志第十二 天文下 桓三十八靈二十獻九隕石 |
|||
*後漢書志第十三 五行一 貌不恭淫雨服妖鷄禍青眚屋自壞訛言旱謡狼食人 |
|||
*後漢書志第十四 五行二 灾火草妖羽蟲孽羊禍 |
|||
*後漢書志第十五 五行三 大水水變色大寒雹冬雷山鳴魚孽蝗 |
|||
*後漢書志第十六 五行四 地震山崩地陷大風拔樹螟牛疫 |
|||
*後漢書志第十七 五行五 射妖龍蛇孽馬禍人痾人化死復生疫投蜺 |
|||
*後漢書志第十八 五行六 日蝕日抱日赤無光日黄珥日中黑虹貫日月蝕非其月 |
|||
*後漢書志第十九 郡國一 河南河内河東弘農京兆馮翊扶風右司隷 |
|||
*後漢書志第二十 郡國二 潁川汝南梁國沛國陳國魯國右豫州魏郡钜鹿常山中 |
|||
*後漢書志第二十一 郡國三 陳留東郡東平任城泰山濟北山陽濟陰右兖州東海 |
|||
*後漢書志第二十二 郡國四 濟南平原樂安北海東萊齊國右青州南陽南郡江夏 |
|||
*後漢書志第二十三 郡國五 漢中巴郡廣漢蜀郡犍為 ?樤綆`益州永昌廣漢屬 |
|||
*後漢書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 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將軍 |
|||
*後漢書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 太常光禄勛韂尉太僕廷尉大鴻臚 |
|||
*後漢書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 宗正大司農少府 |
|||
*後漢書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 執金吾太子太傅大長秋太子少傅將作大匠城門校 |
|||
*後漢書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 州郡縣鄉亭裏匈奴中郎將烏桓校尉護羌校尉王國 |
|||
*後漢書志第二十九 輿服上 玉輅乘輿金根安車立車耕車戎車獵車軿車青蓋車 |
|||
*後漢書志第三十 輿服下 冕冠長冠委貌冠皮弁冠爵弁冠通天冠遠游冠高山冠 |
|||
|} |
|||
{{PD-old}} |
|||
{{Wikipedia}} |
|||
[[category:史書]] |
2023年3月26日 (日) 01:52的最新版本
後漢書 (南朝劉宋) 范曄 (西晉) 司馬彪 〈(《續漢書》作者,有八〈志〉30卷補入范曄所著《後漢書》)〉 註:(唐) 章懷太子 李賢 (南朝蕭梁)劉昭〈《續漢志》原注者〉 |
《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司馬彪續作)。紀和列傳的作者是南朝劉宋時的范曄。北宋真宗時,有人把晉朝司馬彪的《續漢書》八志三十卷與之合刊,成為今天的《後漢書》。 |
四庫全書
[编辑]紀
[编辑]- 卷一上 光武帝紀 第一上
- 卷一下 光武帝紀 第一下
- 卷二 顯宗孝明帝紀 第二
- 卷三 肅宗孝章帝紀 第三
- 卷四 孝和孝殤帝紀 第四
- 卷五 孝安帝紀 第五
- 卷六 孝順孝沖孝質帝紀 第六
- 卷七 孝桓帝紀 第七
- 卷八 孝靈帝紀 第八
- 卷九 孝獻帝紀 第九
- 卷十上 皇后紀 第十上
- 卷十下 皇后紀 第十下
列傳
[编辑]- 卷十一 劉玄劉盆子列傳 第一
- 卷十二 王劉張李彭盧列傳 第二
- 卷十三 隗囂公孫述列傳 第三
-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傳 第四
- 卷十五 李王鄧來列傳 第五
- 卷十六 鄧寇列傳 第六
- 卷十七 馮岑賈列傳 第七
- 卷十八 吳蓋陳臧列傳 第八
- 卷十九 耿弇列傳 第九
- 卷二十 銚期王霸祭遵列傳 第十
- 卷二十一 任李萬邳劉耿列傳 第十一
- 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 第十二
- 卷二十三 竇融列傳 第十三
- 卷二十四 馬援列傳 第十四
- 卷二十五 卓魯魏劉列傳 第十五
-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 第十六
- 卷二十七 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 第十七
- 卷二十八上 桓譚馮衍列傳 第十八上
- 卷二十八下 馮衍傳 第十八下
- 卷二十九 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 第十九
- 卷三十上 蘇竟楊厚列傳 第二十上
- 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傳 第二十下
- 卷三十一 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 第二十一
- 卷三十二 樊宏陰識列傳 第二十二
- 卷三十三 朱馮虞鄭周列傳 第二十三
- 卷三十四 梁統列傳 第二十四
- 卷三十五 張曹鄭列傳 第二十五
- 卷三十六 鄭范陳賈張列傳 第二十六
- 卷三十七 桓榮丁鴻列傳 第二十七
- 卷三十八 張法滕馮度楊列傳 第二十八
- 卷三十九 劉趙淳于江劉周趙列傳 第二十九
- 卷四十上 班彪列傳 第三十上
- 卷四十下 班彪列傳 第三十下
- 卷四十一 第五鍾離宋寒列傳 第三十一
- 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傳 第三十二
- 卷四十三 朱樂何列傳 第三十三
- 卷四十四 鄧張徐張胡列傳 第三十四
- 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 第三十五
- 卷四十六 郭陳列傳 第三十六
- 卷四十七 班梁列傳 第三十七
- 卷四十八 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 第三十八
- 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 第三十九
- 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傳 第四十
- 卷五十一 李陳龐陳橋列傳 第四十一
- 卷五十二 崔駰列傳 第四十二
- 卷五十三 周黃徐姜申屠列傳 第四十三
- 卷五十四 楊震列傳 第四十四
- 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傳 第四十五
- 卷五十六 張王種陳列傳 第四十六
- 卷五十七 杜欒劉李劉謝列傳 第四十七
- 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 第四十八
- 卷五十九 張衡列傳 第四十九
- 卷六十上 馬融列傳 第五十上
- 卷六十下 蔡邕列傳 第五十下
- 卷六十一 左周黃列傳 第五十一
- 卷六十二 荀韓鍾陳列傳 第五十二
- 卷六十三 李杜列傳 第五十三
- 卷六十四 吳延史盧趙列傳 第五十四
- 卷六十五 皇甫張段列傳 第五十五
- 卷六十六 陳王列傳 第五十六
- 卷六十七 黨錮列傳 第五十七
- 卷六十八 郭符許列傳 第五十八
- 卷六十九 竇何列傳 第五十九
- 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 第六十
- 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儁列傳 第六十一
- 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 第六十二
- 卷七十三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 第六十三
- 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 第六十四上
- 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 第六十四下
- 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吕布列傳 第六十五
- 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 第六十六
- 卷七十七 酷吏列傳 第六十七
- 卷七十八 宦者列傳 第六十八
- 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傳 第六十九上
- 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傳 第六十九下
- 卷八十上 文苑列傳 第七十上
- 卷八十下 文苑列傳 第七十下
- 卷八十一 獨行列傳 第七十一
- 卷八十二上 方術列傳 第七十二上
- 卷八十二下 方術列傳 第七十二下
- 卷八十三 逸民列傳 第七十三
- 卷八十四 列女傳 第七十四
- 卷八十五 東夷列傳 第七十五
- 卷八十六 南蠻西南夷列傳 第七十六
- 卷八十七 西羌傳 第七十七
- 卷八十八 西域傳 第七十八
- 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傳 第七十九
- 卷九十 烏桓鮮卑列傳 第八十
續漢志
[编辑]- 注補續漢書八志序
- 第一 律曆上 律準 候氣
- 第二 律曆中 賈逵論曆 永元論曆 延光論曆 漢安論曆 熹平論曆 論月食
- 第三 律曆下 曆法
- 第四 禮儀上 合朔 立春 五供 上陵 冠 夕牲 耕 高禖 養老 先蠶 祓禊
- 第五 禮儀中 立夏 請雨 拜皇太子 拜王公 桃印 黃郊 立秋 貙劉 案戶 祠星 立冬 冬至 臘 大儺 土牛 遣衛士 朝會
- 第六 禮儀下 大喪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薨
- 第七 祭祀上 光武即位告天 郊 封禪
- 第八 祭祀中 北郊 明堂 辟雍 靈臺 迎氣 增祀 六宗 老子
- 第九 祭祀下 宗廟 社稷 靈星 先農 迎春
- 第十 天文上 王莽三 光武十二
- 第十一 天文中 明十二 章五 和三十三 殤一 安四十六 順二十三 質三
- 第十二 天文下 桓三十八 靈二十 獻九 隕石
- 第十三 五行一 貌不恭 淫雨 服妖 雞禍 青眚 屋自壞 訛言 旱 謠 狼食人
- 第十四 五行二 災火 草妖 羽蟲孽 羊禍
- 第十五 五行三 大水 水變色 大寒 雹 冬雷 山鳴 魚孽 蝗
- 第十六 五行四 地震 山崩 地陷 大風拔樹 螟 牛疫
- 第十七 五行五 射妖 龍蛇孽 馬禍 人痾 人化 死復生 疫 投蜺
- 第十八 五行六 日蝕 日抱 日赤無光 日黃珥 日中黑 虹貫日 月蝕非其月
- 第十九 郡國一 司隷
- 第二十 郡國二 豫州 冀州
- 第二十一 郡國三 兗州 徐州
- 第二十二 郡國四 青州 荊州 揚州
- 第二十三 郡國五 益州 涼州 并州 幽州 交州
- 第二十四 百官一 太傅 太尉 司徒 司空 將軍
- 第二十五 百官二 太常 光祿勳 衛尉 太僕 廷尉 大鴻臚
- 第二十六 百官三 宗正 大司農 少府
- 第二十七 百官四 執金吾 太子太傅 大長秋 太子少傅 將作大匠 城門校尉 北軍中候 司隸校尉
- 第二十八 百官五 州郡 縣鄉 亭里 匈奴中郎將 烏桓校尉 護羌校尉 王國 宋衛國 列侯 關內侯 四夷國 百官奉
- 第二十九 輿服上 玉輅 乘輿 金根 安車 立車 耕車 戎車 獵車 軿車 青蓋車...
- 第三十 輿服下 冕冠 長冠 委貌冠 皮弁冠 爵弁冠 通天冠 遠遊冠 高山冠...
- 中書門下國子監牒文
- 景祐刊本校語
附錄
[编辑]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後來方便今人閲讀,而加入標點符號的版權狀況可能是:
- 若由維基文庫用戶自己的方式加入標點符號,依據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及GNU自由文档许可证(GFDL)的条款释出。
- 1999年7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关于古籍标点等著作权问题的答复《权司1999第45号》,认为仅加标点不足以有创作性,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取代其地位)的公平和等价有偿原则,利用他人的智力劳动,至少应当支付相应的对价。此处民法通则的公平和等价有偿原则与著作权是分别的话题。
- 中華民國94年(2005年)4月15日,中華民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智慧財產局解釋令函(存档)也認爲僅對古文加標點不足以取得新著作權。
另請參見:章忠信《著作權筆記·句讀的著作權保護》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