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經義考 (四庫全書本)/卷1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一百三十四 經義考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一百三十五
  翰林院檢討朱彞尊撰
  儀禮
  馮氏翼翁士禮考正
  
  吉安府志馮翼翁字子羽永新人登第授漢陽縣丞歴官撫州守劉岳申志其墓以其父魯山先生暨弟奬翁謂為三馮
  何氏冠儀約制
  一篇
  存
  王氏冠禮儀
  一篇
  存
  杜佑曰晉惠帝時人
  楊氏冠記 昏記
  各一篇
  佚
  錢氏冠昏禮
  
  陳氏士冠禮說
  一篇
  存載石堂集
  陳氏冠儀
  一卷
  未見
  范路曰陳選字士賢臨海人天順庚辰進士廣東左布政使
  鄭氏若曾士冠禮解
  一卷
  未見
  羅氏昏問
  一篇
  存
  隂氏秉衡昏禮節要
  未見
  李鎧曰秉衡字振平內江人隱居著述鄉人呼之曰隂孟子
  王氏承裕昏禮用中
  未見
  李因篤曰王承裕字天宇三原人端毅公恕少子中𢎞治癸丑進士官至南京戸部尚書卒諡康僖
  王氏廷相昏禮圖
  一卷
  存
  毛氏竒齡昏禮辨正
  [[#{{{1}}}|{{{1}}}]]
  存
  竒齡自述曰幼時觀鄰人娶婦婦至不謁廟不拜舅姑牽婦入於房合巹而就枕席焉歸而疑之曰此非野合乎若然則娶與奔何擇焉以問塾師塾師曰孺子焉知禮禮不云乎不成婦者不廟見夫不先成婦而謂可以見舅姑入祖廟未之前聞予曰婦必寢而後成乎塾師不能答會先仲氏從郡歸爭舉似之仲氏愀然曰斯禮之不明於今五百年矣禮無不謁廟者娶則告迎入則謁至曲禮曰齋戒以告鬼神此告迎也左傳曰夫人姜氏入此謁至也是故楚公子圍娶於鄭有曰圍布几筵告於荘共之廟而來辭以告迎而鄭公子忽娶於陳歸不謁至則陳鍼子譏之曰先配而後祖是不為夫婦誣其祖矣何以能育則是婦至之夕必入而告謁謂之謁廟亦謂之朝廟茍不告迎是謂䝉先君𫎇者欺也不謁至是謂誣祖誣者詐而不實也欺與詐即已為夫婦而同於不為故曰是不為夫婦則是不謁祖者不成婦而反曰不成婦則不謁祖是明與其書而倒讀之也且婦非薦寢而後成也女之稱婦在納采時已定之而納徴則竟成其名故納采辭曰吾子有惠貺室某室者婦人之稱而納徴則曰徴者成也至是而夫婦可以成也是以公羊傳曰女在家稱女在塗稱婦則在家時雖成婦然名而不稱及出門而即稱之故徃娶稱逆婦既至稱婦入春秋書法明明可稽未聞曰娶後三日而後婦身以成也且夫廟見者非謁見之見成婦者非夫婦之婦也禮以為婦至之夕舅姑在堂則舅姑為主人迎而拜之謂之拜舅姑而然後帥以謁廟則此時之拜賓主之拜也猶之壻之拜親迎雖舅壻交拜而仍不謂之壻見是以次日質明則上堂而行婦見之禮謂之成婦昏禮所云成婦禮者是也脫或不幸而舅姑已亡則迎婦謁廟以長者為主而上堂之見質明無有必待祭而後行之而祭必以時一時三月則感物悽愴於是入廟而修婦見之禮謂之廟見曾子問所云三月而廟見成婦之義者誠以入廟見婦不幸之事故同一成婦而婦見稱禮廟見稱義以為婦見則棗栗腵脩成子婦之儀廟見則僅扱地奠菜而特豚盥饋不能再舉但以意行之而儀節未備故不曰禮而曰義亦曰義在所殺耳然且夫婦之稱成於納徴而子婦之稱必俟廟見始成之重子婦而輕夫婦假未廟見而婦死則雖為夫婦三月而不移於祖不附於皇姑歸葬於女氏之黨曰未成婦也則是久薦枕席仍未成婦而必成之於扱地一奠之後晉江應元所云貴其成婦不貴其成妻者蓋婦妻之辨其為重婦而輕妻成在婦而不在妻斷斷如此自世不讀書不識三禮不深辨夫子春秋祇以宋學為指歸而宋人著書一徃多誤伊川程氏有三日廟見之語而朱元晦作家語即承其誤而著為禮文曰三日廟見主人以婦見於祠堂且曰入門而不見舅姑三日而始廟見者以不成婦也夫以曾子所問夫子所言三月而廟見成婦之義明明正文而乃曰三日廟見不成婦不廟見以三月為三日以廟見為見廟以子婦而為夫婦以死舅姑為生舅姑以不廟見不成婦為不成婦不廟見以至五百年來自宋元至於今自流沙至於日出彼我夢夢同入酒國舉生倫大事男女百年一大嘉會而草草野合渉於無頼至請召賓客徃來簡帖不曰三日廟見則曰兒媳某日行廟見禮抑又以凶喪不吉之辭公然行之嗟乎先王先聖安在耶予時聞其言始而驚既而悟又既而憤然不平以為禮數衰息安得日發仲氏言而一一正之乃驟丁鼎革流離道路者越數十年每就人質難而不得要領暨歸休而仲氏逝矣予嘗考宋學推其所誤大抵北宋宗周禮而王氏誤之南宋宗儀禮而朱氏又誤之荊公以周禮為周公之書而文公亦即以儀禮為周公所著夫周公著書亦復何據獨不曰有夫子之春秋在乎晉韓宣子聘於魯觀易象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夫春秋何與於周禮而善觀禮者即於春秋而得之誠以先王無禮書其所言禮每散見之六籍之間而春秋所書較於周禮為尤切故予傳春秋直以禮事文義立為四例而以禮為首以為春秋是非固有周一代典禮所取正也乃不通者目之為春秋之禮夫先配後祖春秋之禮也而知禮者譏之則不祖者春秋之禮祖即非春秋之禮而周之禮也丁丑婦至戊寅朝廟春秋之禮也夫子特貶而正之則越日朝廟者春秋之禮至日即朝廟者此非春秋之禮而周之禮也夫禮記者夫子之後之書也周禮儀禮雖或為周時所著然並非春秋以前夫子經見之書也況儀禮闕落舉無全禮以儀禮無天子諸侯之禮而謂天子諸侯必無禮定非通人以士昏禮無行媒朝廟之文而謂昏禮無媒妁昏禮不朝廟是為妄士惜予本無學而仲氏又逝全禮不明將以俟後之有學者因先録昏禮一節記其所聞於仲氏之所言者以就正有道名曰辨正嗟乎世豈無知禮者耶
  劉氏士相見義
  一卷
  存
  東都事畧劉敞字原父袁州臨江人舉進士甲科官至集賢院學士判西京留司御史臺
  朱子曰劉原父卻會效古人為文其集中有數篇論全似禮記
  陳氏師道士相見禮
  一卷
  未見
  按聚樂堂藝文目有之
  舒氏士相見禮儀
  一卷
  存
  芬自序曰故事謁闕里者拜先師孔子畢乃拜啟聖公已則遍觀宗廟之美始造衍聖公宅惟升堂再拜而已芬言當行士相見禮蓋公聖人之胄所居所養必異於人而此禮又為孔壁淹中所出也若夫贄則可依時俗用帕二方亦古人將幣遺意不拘於羔鴈雉腒之飾矣因録一二策將以告夫來謁闕里者
  鄭氏鄉飲禮
  宋志三卷又圖三卷
  
  高氏鄉飲酒儀
  
  朱子曰紹興初行鄉飲酒禮其儀乃是高抑崇撰如何不看儀禮只將禮記鄉飲酒義做這文字是貽笑千古者也
  王氏鄉飲酒儀
  一卷
  未見
  王氏時會鄉飲酒禮辨疑
  一卷
  佚
  史氏定之鄉飲酒儀
  宋志一卷
  佚
  鄭氏鄉飲酒書
  
  何氏棟如鄉飲圖考
  一卷
  未見
  許氏孚逺鄉飲酒禮會通
  未見
  朱氏載堉鄉飲酒樂譜
  六卷
  存
  繆泳曰鄭世子
  馮氏應京鄉飲圖說
  一卷
  未見
  駱氏問禮鄉飲序次圖說
  一卷
  未見
  張氏飲射輯畧
  一卷
  未見
  聞人氏飲射圖解
  一卷
  存
  詮序曰夫射何為者也夫射聖人所以別賢愚序長幼以明禮樂者也是故以進德者尚其藝以盡倫者尚其節以致中者尚其敬以章順者尚其和是故藝之德聖而智節之道孫以通和敬之施恭以安君子行此四者以治其身則德日進而家可齊立不偏而行不疑矣以之教人則同德相勸而進不孤同親相讓而倫不紊立不獨立而人易親行不獨行而人易從是故男子生而懸弧焉剡蓬以射天地四方示有事也自天子以至於庶人罔不由射以觀德行故天子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禮卿大夫之射也必先行鄉飲酒之禮是故燕也者合學合射以考藝而進退之以明嫌疑以明正道所以明君臣之義也飲也者明貴賤辨隆殺象天象地紀之以日月參之以三光合諸鄉射而孝弟之行立所以明長幼之序也是故燕必以大射飲必以鄉射大射以明君臣之義鄉射以明長幼之序皆所不廢也孔子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則夫鄉飲鄉射夫亦學士之所必不可忽君子進德盡倫之首事也是故其藝章而德進矣其節著而倫盡矣飾之以禮樂則所以養德而俾之周旋中禮者斯其至矣嘉靖十有五年春正月
  朱子鄉射疑誤
  一篇
  存
  王氏廷相鄉射禮圖注
  一卷
  存
  廷相自序曰鄉射禮者古大夫士之射禮也蓋射於鄉以詢衆庶而察其志與容將論賢而不遺也夫人容止揖讓而賢不肖以判行同能偶之際而好惡趨舍羣以之分故曰射以觀德由茲選士其義廣矣是故聖王務之其為禮也委曲周盡動合法象觀其賓主之情禮樂之節器制之數區位之宜登降之容獻酬之飾蓋洽於人情達於倫義者矣君子一游於是則和盛從容之心油然以興鄙陋陵躐之氣如蛻斯釋仁愛可以推之庭塾忠敬可以推之君長恂篤可以推之州閭慈惠可以推之民庶有非勉爾也不言而會通者矣仲尼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豈不信然哉舊有關中本獨取三射而畧獻酬學士之慕古者恆以全體病之然時異勢殊亦難盡然矣余乃取儀禮本篇類次其事為四十五節省而不行者四節舉射者三十三節通舉者四十一節復取諸家疏解及舊圖注附之仍會以今儀以便習事嗟乎古今異宜禮難盡一禮者情也禮不同而情同古亦幾矣感物撰德夫焉不足哉故曰存乎其人焉耳庾亮武昌亂臣也舉古賓射時士嘆其有洙泗之風劉昆陳留野儒也桑弧蒿矢以習射而縣今率屬就觀況世會和平彷彿隆古之運有以禮樂自任者則風動物化夫豈不逺哉
  葉氏良佩燕射古禮
  一卷
  未見
  徐氏燕射禮儀
  一卷
  未見
  黔記貴州提學道貴溪徐樾撰
  李延景曰樾中嘉靖壬辰進士
  彭氏良臣射禮纂
  一卷
  未見
  陳氏鳯梧射禮集要
  一卷
  存
  繆泳曰陳鳯梧撰冀北郭登庸為湖廣提學副使刋行之
  謝氏少南射禮纂要
  一卷
  未見
  楊氏道賓射禮儀節
  一卷
  未見
  繆泳曰晉江楊侍郎官國子司業著有射禮儀節而江夏郭文毅加以考證成書
  劉賢序曰國學故有高皇帝欽定射儀出於草創之世百戰之餘士無不爭先命中者禮取其足以銷雄心抑勁氣而止以故節目疎濶其後涇野呂氏更定之承平之時道在潤色意在會通其典故綢繆其文章是故制詳而教備蓋欽定之儀有射而後有儀義主忠質考定之儀有儀而又增飾之雖曰適中然以文勝矣此溫陵楊荊巖先生射禮儀節之所由纂也夫禮苟繁而使人病於難行非所以為禮先生其穆然有從先進之思乎江夏郭君博物君子也既以此書教習多士而又為之考射法射器射職以至位次聲詩繪圖附說一凖諸古以廣先王造士之意用壽諸梓兩先生之思挽世道於古初者實倪於此孔子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讀儀禮一編兩先生之所以佐王道者豈其難哉
  朱氏射禮集解
  
  
  縉序曰鄉射禮文具在周公儀禮鄭𤣥有注以釋其義矣今復何為而有是集解耶蓋儀禮古文昌黎嘗苦其難讀鄭注簡切後學罔晰其精微況元聖之言至理攸寓窮之而愈無窮味之而益有味乎世儒著有射禮纂要直指節要等書撰次雖為詳明而今之演習古射者多慮漫無依據艱於效慕此集解所以不容不作也是故祖述儀禮叅考羣籍要殊於同會萬於一先之以序事使各有所執也次之以考物使各有所知也然後設位以立周旋之準陳器以備禮樂之文儀節終始次第具述無非咀味古人糟粕而演繹之耳詎敢妄作聰明以亂典章之舊哉復乃召集諸生講解明悉分以執事未幾按禮畫圖舉而行之則見其雍雍然肅肅然容止有儀進退有度甚矣禮能變化人之氣質何如是之速也不足以徴德行之立乎兼之禮器古樸音樂鑑雅時來觀者絡繹依稀矍相堵墻何者殆原古禮廢墜日久駭見修舉於學宜其人皆爭先而快覩之亦不足為異也已矣事竣舉人李生良能貢士張生師䕫暨李生九敘劉生玉光偕通學諸生力請備記以風來學辭終弗獲竊惟宣父言夏商之禮尚慨𣏌宋之無徴晦庵撰楚辭之注尤多闕疑之未訂顧愚管窺蠡測之見曷敢衒售以貽名家宗工之笑與雖然敦行古禮以正士習實典文教者之責任也義亦不得遜避乃敢忘其蕪陋庸書以為序雲時嘉靖戊戌秋八月
  李延昰曰縉零陵舉人署郟縣儒學教諭
  林氏文奎射禮圖注易覽
  一卷
  未見
  呉氏射禮輯說
  未見
  閩書呉霞字汝華海澄人
  姚氏射禮直指
  一卷
  未見
  劉氏公食大夫義
  一卷
  存
  方氏覲禮辨
  一篇
  存
  經義考卷一百三十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