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须知 简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3

《受戒须知》

《受戒须知》讲记

讲述者: 大乘妙法弘护学会导师

净下 界法师

本会所提供之经书电子档,皆可免费下载。
但不得擅自加注、修改、增删。

《受戒须知》简要目录

- 1 -
《受戒须知》

目录 .......................................... 002

前言代序 ...................................... 003

一、戒之含义 .................................. 010

二、受戒理论 .................................. 021

三、戒体相状 .................................. 036

四、观想方法 .................................. 059

五、结示劝修 .................................. 068

- 2 -
《受戒须知》

前言代序

今 天 这 堂 课是 谈 《 受 戒 须 知 》, 就 是 我 们 在 正 式受 戒 之 前 , 必 须 认识 一
些有关受戒的基本概念。
我 们 从 因 缘果 报 的 角 度 來 观 察生 命 , 发 觉 生 命 有很 多 的 差 別 相 , 有些 人
现 男众 的 身 相, 有 些 人现 女 众 的身 相 ; 这些 男 女 的身 相 , 各有 差 別 。如 果 把
这 些差 別 果 报拨 开 來 ,就 可 以 看到 我 们 每一 个 人 內心 深 处 ,都 有 一 样的 心 情
— --希 望 今 生 的 生 命 , 或者 是 来 生 的 生 命 ,能 够 远 离 一 切 痛 苦, 获 得 安 乐。
虽 然有 这 样 的希 望 , 但事 实 上 ,我 们 的 生命 还 是 充满 了 痛 苦。 佛 陀 在《 法 华
经》 ,以 他 的大 智 慧观 察我 们 的生 命 ,说 是: 「 三 界 无 安 , 犹 如 火 宅 , 众 苦
充满 , 甚可怖畏 。」
换 句 话 说 ,佛 陀 看 到 我 们 三 界流 转 的 这 个 果 报 体, 就 像 是 起 火 燃 烧的 房

- 3 -
《受戒须知》

子似的,有三种「火」在干扰我们的生命:
第 一 个 是 「烦 恼 」 : 烦 恼 的 活动 的 一 种 是 「 扰 动相 」 , 就 算 你 福 报很 大
, 能够 受 用 很好 的 生 活资 具 , 但是 只 要 内心 有 热 恼, 就 谈 不上 安 乐 。安 乐 一
定是建立在寂静的基础上,所以「热恼」会障碍我们的安乐。
第 二 个 是「 业 力 」 : 我 们 过 去 生 中 , 曾 经 造 了一 些 罪 业 , 这 些 罪业 的 力
量,使令我们不得自在,障碍我们的安乐。
第 三 个 是「 果 报 体 」 : 我 们 在 三 界 得 到 一 个 果报 体 , 不 管 是 人 、是 天 人
, 有这 个 果 报体 就 有 老、 病 、 死的 问 题 ,我 们 一 定会 老 , 也一 定 会 生病 , 最
后面临死亡,老病死也会障碍我们的安乐。
所 以 , 不 管你 的 福 报 有 多 大 ,只 要 在 三 界 得 一 个果 报 , 就 会 不 断 受到 --
烦 恼障 、 业 障、 报 障 各方 面 的 干扰 , 所 以三 界 不 是我 们 究 竟归 依 处 ,就 像 是
起 火燃 烧 的 房子 , 毫 不安 稳 。 这是 每 一 个有 情 众 生, 都 必 须严 肃 面 对的 问 题

- 4 -
《受戒须知》

。而当我们面对这三种障碍时,有二种选择:
第 一 个 、 选择 逃 避 : 我 们 不 去管 这 些 障 碍 , 即 时行 乐 --今 朝 有 酒 今朝 醉
; 我有 多 大 福报 , 享 尽就 算 了 ,从 来 不 管「 来 生 」怎 么 样 。这 种 人 我们 称 为
「颠倒众生」,离苦得乐是没有希望的。
第 二 个 、 采取 面 对 : 有 智 慧 的人 , 知 道 要 去 寻 求出 离 痛 苦 之 道 , 他希 望
能够改变生命,就归依三宝正式成为佛弟子,因为他深信-- --三宝的功德无
所 不在 , 一 定能 够 救 拔我 们 。 这时 候 我 们可 能 会 考虑 出 家 ,或 者 是 在家 , 总
之我们归依在三宝的座下,做一个真正佛弟子,祈求三宝的加被和救护。
归 依 三 宝 ,在 程 度 的 浅 深 上 ,有 二 种 不 同 的 层 次, 《 菩 萨 璎 珞 经 》上 说
:「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
我 们 刚 开 始归 依 三 宝 是 仰 仗 一分 的 「 信 心 」 , 我们 深 深 相 信--我 是业 障
的 苦恼 众 生 ,但 是 三 宝的 功 德 广大 无 边 ,一 定 能 够救 拔 我 。其 实 , 我们 刚 开

- 5 -
《受戒须知》

始 什么 都 不 懂, 也 不 知道 什 么 因缘 观 , 只是 相 信--三 宝 有 救拔 我 的 力量 ! 就
是 依止 这 样 清净 的 信 心, 惟 独 靠「 信 心 」而 已 , 说是 : 「 入三 宝 海 ,以 信 为
本」。
但 是 , 如 果我 们 只 停 留 在 这 个阶 段 , 会 发 现 我 们的 信 心 是 进 进 退 退, 我
们 的信 心 是 不决 定 的 ,所 以 应 该进 一 步 :「 住 在 佛家 , 以 戒为 本 」 。我 们 应
该 要受 持 佛 陀的 戒 法 ,来 收 摄 我们 的 身 口意 , 使 令我 们 在 三宝 的 功 德当 中 ,
能 够如 实 的 安住 , 帮 助我 们 保 持不 退 转 。所 以 「 持戒 」 的 目的 , 能 够使 令 我
们所有的善根,得不退转!
经典当中讲一个譬喻说:「持戒就像一个仓库。」
意 思 是 说 :虽 然 我 们 做 了 很 多的 善 法 , 曾 经 印 经、 布 施 、 放 生 等 等, 赚
了 很多 的 珍 宝, 但 是 你没 有 仓 库来 储 存 ,你 的 珍 宝就 容 易 流失 掉 。 同样 道 理
, 如果 透 过 「持 戒 」 ,就 可 以 使令 我 们 所有 的 善 法, 得 到 安住 、 得 到储 存 ,

- 6 -
《受戒须知》

乃 至增 长 广 大。 所 以 当我 们 对 三宝 有 信 心, 也 愿 意去 做 善 事, 就 应 该要 进 一
步--好 好 的 学戒 、 持 戒, 使 令 我们 的 善 根增 长 , 菩提 道 心 不断 地 进 步。 这 是
整个受戒的大意。

- 7 -
《受戒须知》

◎ 将释此义,
将释此义 , 大分为五:
大分为五 :
我们必须把受戒的意义发挥出来,因此分成五大科:
一 、 戒之含义 :
首 先 讲 到 持戒 的 含 义 , 为 什 么要 持 戒 ? 「 持 戒 」跟 「 修 善 」 有 什 么差 别
呢?
二 、 受戒理论 :
我们为什么要受戒?「有受戒」跟「没有受戒」到底有什么差别?
三 、 戒体相状 :
当我们发心去受戒,在整个受戒的过程当中-- --如何成就「戒体」?「
戒体」能发挥什么功能?说明「戒体」因地跟果地的相状。
四 、 观想方法 :
当我们登上戒坛,如何用观想方法,来帮助我们纳受戒体。

- 8 -
《受戒须知》

五 、 结示劝修 :
最后一段是总结前面 — 赞叹与劝修。

- 9 -
《受戒须知》

一 、 戒之含义
这当中有三段的开示:

《 业疏 》 云 :「 戒是警意之缘也。
戒是警意之缘也 。 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
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 , 动与妄会 ,
无思返本 ; 是以大圣树戒警心 , 不得随妄 , 还沦生死 。」

「 戒 」 在 我们 的 修 行 当 中 , 到底 扮 演 什 么 角 色 呢? 道 宣 律 祖 作 一 个简 单
的 定义 说 : 「戒 是 警 意之 缘 也 。」 「 戒 法」 在 我 们的 修 行 当中 , 它 有警 觉 我
们心念的功能,『警』就是「警觉」,它包含二个内涵:
一 、 自 我 反 省 : 我 们 过去 还 没 有 受戒 , 会造 作 一 些 杀盗 婬 妄的 罪 业 ;现
在 受了 戒 , 偶尔 起 颠 倒, 可 能 也会 造 杀 盗 婬 妄 的 罪业 , 但 是这 当 中 有一 个 很
大的差 别, 就是 : 受 了 戒 之 后 , 你 有反 省 的 力 量 , 你 会有 惭 愧 心 ! 也就是 说
: 虽然 你 造 了罪 业 , 但是 你 内 心当 中 会 产生 惭 愧 心, 你 内 心有 一 种 清净 的 力
量 ,会 诃 责 你自 己 。 这种 惭 愧 的力 量 , 就会 折 损 罪业 的 力 量。 所 以 ,受 了 戒

- 10 -
《受戒须知》

之后,你内心「自我反省」的功能,会不断地出现。
二 、 调 伏 : 前 面 是 一 种自 我 的 反 省 , 反 省到 自 己 有 过 失 , 戒体 就 会 发挥
「防非止恶」的功能,能调伏我们邪恶的烦恼。
所 以 , 当 我们 心 中 成 就 了 戒 体, 当 我 们 出 现 过 失时 , 就 能 产 生 反 省、 调
伏 、对 治 的 力量 , 这 个就 是 「 戒」 的 一 个基 本 定 义。 这 个 基本 定 义 ,我 们 再
把它开展出来:

『 以 凡 夫 无始 随 妄 兴 业 , 动 与妄 会 , 无 思 返 本 。』 这 是 说 到 众 生 的内 心
相貌,无始劫以来--「
「 随妄兴业 」 。
在 大 乘 经 典上 说 , 我 们 众 生 的心 , 有 二 种 的 相 貌: 一 种 是 「 清 净 心」 ,
一 种是 「 妄 想心 」 ; 一种 是 随 顺于 「 真 实功 德 」 的清 净 心 ,一 种 是 随顺 于 「
无明」所变现出来的妄想心。

凡 夫 「 心 」跟 「 境 」 接 触 时 ,往 往 是 愿 意 随 顺 妄想 --「 随 妄 兴 业 」, 造

- 11 -
《受戒须知》

了 许多 生 死 的罪 业 ; 「动 与 妄 会」 , 这 个「 动 」 就是 经 常 的和 妄 想 结合 一 起
;「无思返本」,很难产生自我反省和调伏的力量。
就 是 说 : 如果 我 们 今 天 不 受 戒, 在 造 作 罪 业 的 时候 , 没 有 办 法 将 它停 止
;当烦恼的力量出现,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我的个性就是这个样子!
」 面对 烦 恼 的生 起 , 一点 办 法 都没 有 。 「无 思 返 本」 , 凡 夫就 是 有 这个 困 扰
,明明知道烦恼不好,就是没办法。
那怎么办呢?『是以大圣树戒警心,不得随妄,还沦生死。』
佛 陀 以 大 智慧 的 光 明 , 看 到 我们 凡 夫 的 内 心 , 有这 样 的 问 题 , 面 对烦 恼
,无 能 为力 。 佛陀 怎么 做 呢? 「 树 戒 警 心 」 , 佛 陀因 此 而制 定 身口 意 的戒 法
, 帮助 我 们 更能 真 实 的自 我 反 省、 自 我 调伏 , 使 令我 们 不 再随 顺 妄 想, 不 再
遭受生死果报的苦痛。
意 思 是 说 :佛 陀 制 戒 , 表 面 上是 要 我 们 身 业 : 不杀 生 、 不 偷 盗 、 不邪 婬

- 12 -
《受戒须知》

; 口业 : 不 两舌 、 不 绮语 、 不 妄言 、 不 恶口 … 其 实, 佛 陀 的本 意 , 是要 我 们
内 心当 中 产 生「 防 非 止恶 」 的 功能 , 帮 助我 们 「 调伏 烦 恼 」, 这 就 是佛 陀 制
戒的目的。

下一段,把「戒」的内涵,作一个大概的说明:

┌ 问 : 一切善作尽是戒不 ?
《 业疏 》 ┤
└ 答 : 律仪所摄善作名戒 ; 自余十业 , 但单称善 , 不名为戒。
不名为戒 。

提 问 : 如 果戒 法 是 引 导 我 们 断恶 修 善 , 那 是 不 是所 有 善 法 的 造 作 ,比 如
布 施、 印 经 、放 生 、 做义 工 … 等等 , 都 属于 「 戒 」吗 ? 如 果不 是 , 那修 善 和
持戒有什么差别呢?
以 下 回 答 :『 律 仪 所 摄 善 作 名戒 ; 自 余 十 业 , 但单 称 善 , 不 名 为 戒。 』
所 谓的 「 戒 」, 一 定 是佛 陀 出 世后 , 他 所制 定 的 律仪 , 才 能叫 做 「 戒」 ; 其

- 13 -
《受戒须知》

余的十善法,只能称为「善法」,不能称为「戒」。
像 我 们 中 国的 孔 夫 子 、 孟 子 ,也 制 定 了 很 多 趋 吉避 凶 之 道 在 引 导 我们 ,
好 比《 易 经 》也 是 讲 如何 趋 吉 避凶 , 但 是这 些 都 只能 称 为 「善 法 」 ,因 为 「
戒 是佛 制 」 ,只 有 佛 陀能 制 戒 ,他 才 有 足够 的 智 慧, 帮 助 我们 调 伏 烦恼 , 其
他圣贤所制定的这些法,只能称做「善法」,不能叫做「戒」。

那么,佛制的「戒法」与一般「善法」有什么差别呢?

《 济缘 》 ─ 戒有二义 , 一 、 有本期誓;
有本期誓 ; 二 、 遍该生境 。
余善反之 , 故不名戒。
故不名戒 。

佛陀制定的戒法,在实践上,有二个特殊的内涵,是一般善法所没有的

第一个 、 有本期誓

- 14 -
《受戒须知》

当 持 戒 的 时候 , 我 们 心 中 有 一种 「 愿 力 」 在 引 导, 就 是 内 心 当 中 有一 种
要 增上 的 愿 力。 比 如 说: 我 们 今天 到 菜 市场 去 , 看到 这 些 可怜 的 刀 下众 生 ,
会 刺激 我 们 的怜 愍 心 ,我 们 会 想去 救 拔 这些 众 生 ;但 是 你 不可 能 二 六时 中 、
二 十四 个 小 时, 永 远 守持 着 要 :「 断 恶 、修 善 、 度众 生 」 的愿 力 , 不可 能 。
你 可能 偶 尔 遇到 众 生 苦恼 的 境 界, 带 动 你的 悲 愍 心, 你 才 造作 一 些 善法 ; 这
样 的善 法 因 为没 有 愿 力的 摄 持 ,是 没 有 力量 、 很 难相 续 的 。不 像 一 个持 戒 的
人,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作为生命的引导。

因为 : 由 「 愿力 」 引导 、 所造的 「 业力 」, 这种力量才大 !
第二个 、 遍该生境
前 面 是 讲 「心 力 」 的 强 , 这 里是 讲 「 量 」 的 广 大。 我 们 在 修 善 的 时候 ,
只 能面 对 现 前的 境 界 修善 , 你 去布 施 、 放生 … 就 是面 对 眼 前的 境 界 ;但 是 持
戒不 同 ,持 戒 是 面 对: 十 法 界 的 众 生 ;就 算 这个 众 生 暂 时不 现 前, 而 你 内心

- 15 -
《受戒须知》

当 中, 还 是 愿意 对 他 不杀 生 、 不偷 盗 、 不邪 婬 、 不妄 语 、 不饮 酒 … 不管 他 有
没 有现 前 。 因为 你 在 因地 , 是 对十 法 界 有情 、 无 情境 界 发 愿的 , 所 以你 持 戒
的心量是广大的。
『余善反之,故不名戒』
一般的修善,心中没有愿力,所缘境也非常的狭隘,故不名「戒」。

又 《 业疏》
业疏 》 云 : 若不持戒,
若不持戒 , 得财施者,
得财施者 , 多贪不净,
多贪不净 , 以利求利,
以利求利 , 恶求
多求,
多求 , 故使来世受不净果,
故使来世受不净果 , 如牛羊猪狗衣食麤
如牛羊猪狗衣食 麤 恶 。 若持戒者,
若持戒者 , 既绝恶求
, 清净行绝,
清净行绝 , 乃至佛果。
乃至佛果 。

这段文,道宣律祖把「持戒」和「不持戒」的情况,做个比较:
『 若不持 戒, 得财施者 』 : 世间 上有一种 人,他 内 心当中没 有戒法 , 换
句 话说 , 他 没有 戒 体 ,内 心 没 有一 种 增 上的 目 标 ,当 然 就 「心 随 妄 转」 , 随

- 16 -
《受戒须知》

顺烦恼的活动-- --起善心时,就随顺善心;起恶念时,也只好随顺恶念,内
心 当中 善 恶 不决 定 ; 但是 也 会 做一 些 布 施的 善 业 ,这 种 人 在因 果 上 ,是 怎 么
回事呢?
『多贪不净,以利求利,恶求多求。』
因 为 内 心 当中 没 有 想 要 增 上 ,不 想 要 解 脱 生 死 、成 就 佛 道 , 所 以 即使 造
善 ,也 是 为 了追 求 五 欲的 安 乐 。他 希 望 把这 些 善 法, 求 得 今生 的 名 闻利 养 、
或者追求来生的五欲果报。这样的因地,以佛法来说,是不清净因。
不 清 净 因 ,『 故 使 来 世 受 不 净果 』 , 来 世 招 感 不清 净 的 果 报 。 什 么叫 做
「 不净 果 」 呢? 『 如 牛羊 猪 狗 衣食 麤 恶 。』 相 信 修善 能 够 得到 安 乐 果报 , 但
是 这种 安 乐 的果 报 , 是一 种 不 清净 的 安 乐果 报 。 举个 例 子 ,好 比 说 :你 不 持
戒 ,就 堕 落 到畜 生 道 的牛 羊 猪 狗; 但 是 因为 你 修 善, 你 虽 然在 牛 羊 猪狗 当 中
, 你的 物 质 环境 非 常 丰裕 , 这 也是 可 乐 果报 。 但 是以 人 道 来看 , 这 个果 报 是

- 17 -
《受戒须知》

不 清净 的 、 不庄 严 的 。所 以 , 如果 我 们 不持 戒 只 有修 善 , 因地 不 清 净, 就 很
容易招感不清净果。
反之:『若持戒者,既绝恶求,清净行绝,乃至佛果。』
如 果 我 们 能够 如 法 的 持 戒 、 如法 的 发 愿 , 有 这 种清 净 愿 力 的 摄 持 ,心 中
能 够放 弃 恶 求--放 弃 对五 欲 果 报的 追 求 ,因 地 能 够「 清 净 行绝 」 , 在果 地 上
就能够成就五乘的功德,乃至于成就佛果。这是说明持戒跟修善的差别。
在《大智度论》〈持戒品〉中,龙树菩萨说过一个有关持戒的故事:
佛 世 的 时 候, 当 时 在 憍 萨 罗 国有 一 个 大 商 主 , 有大 福 报 力 , 带 领 很多 商
人 到大 海 寻 宝, 得 到 很多 珍 宝 ,他 就 把 珍宝 敬 献 给波 斯 匿 王。 波 斯 匿王 得 到
这些珍宝,内心非常欢喜,就传唤要赏给他后宫的夫人。
就 叫 侍 者 把所 有 夫 人 请 出 来 ,一 一 将 珍 宝 赏 给 这些 夫 人 , 却 不 见 他的 第
一 夫人 , “ 茉莉 夫 人 ”没 有 现 前。 波 斯 匿王 问 说 :“ 为 什 么茉 莉 夫 人没 来 呢

- 18 -
《受戒须知》

? ”侍 者 回 答说 : “ 夫人 今 天 正守 八 关 斋戒 , 不 能碰 触 珍 宝。 ” 波 斯匿 王 听
了瞋怒,于是令人再去请…
当 他 看 到 茉莉 夫 人 现 前 时 , 身相 庄 严 、 光 明 巍 巍大 威 德 , 心 中 的 瞋心 就
消 灭了 , 并 对她 起 恭 敬心 , 问 说: “ 夫 人啊 , 你 今天 是 修 何法 门 , 有此 威 德
, 光明 巍 巍 ,身 相 光 明? ” 茉 莉夫 人 回 答说 : “ 我没 有 修 什么 法 门 ,今 天 是
六 斋日 , 我 奉持 佛 陀 的八 关 斋 戒。 ” 这 时候 , 波 斯匿 王 对 持戒 就 生 起欢 喜 心
和 恭敬 心 , 问说 : “ 为什 么 你 持戒 有 这 么大 的 功 德? ” 茉 莉夫 人 说 :“ 这 个
问题不是我所能回答,应该去请教佛陀。”
于 是 波 斯 匿王 就 领 着 茉 莉 夫 人去 晋 见 佛 陀 , 就 如是 报 告 : “ 茉 莉 夫人 为
什 幺持 一 日 一夜 八 关 斋戒 , 就 有此 威 德 ?” 佛 陀 说: “ 波 斯匿 王 , 如果 你 今
天 把印 度 十 六个 国 家 的珍 宝 , 全部 集 合 起来 , 你 看这 个 珍 宝多 不 多 ?” 波 斯
匿 王回 答 说 :“ 那 就 很多 , 我 憍萨 罗 国 的珍 宝 加 起来 , 就 不得 了 , 何况 十 六

- 19 -
《受戒须知》

个 国家 ! ” 佛陀 说 : “纵 然 你 把所 有 的 珍宝 拿 来 布施 , 这 样的 功 德 ,也 比 不
上 茉莉 夫 人 一日 一 夜 受持 八 关 斋戒 的 功 德。 ” 为 什么 ? 因 为持 戒 发 自内 心 :
有本期誓,遍该生境。
你 今 天 以 珍宝 布 施 佛 陀 , 第 一个 、 心 中 没 有 清 净业 力 的 引 导 ; 第 二个 、
你 的所 缘 境 只是 十 方 诸佛 当 中 ,其 中 的 一尊 佛 。 而我 们 持 戒是 遍 缘 法界 : 第
一个 「 愿 力 清 净 」 ;第 二个 「 愿 力 广 大 」。 因 地 广 大 , 福 报 就 广 大 !这一 点
, 我们 应 该 要把 「 持 戒」 与 「 修善 」 的 差异 , 作 一个 拣 别 ,这 是 我 们在 学 习
戒法之前的基本观念。

- 20 -
《受戒须知》

二 、 受戒理论

前 面 「戒 之 含 义 」 是 就 着 「 业 力 」 , 从 业 力的 角 度 来 看 我 们 修善 , 这 个
业 力它 没 有 方向 、 没 有愿 力 的 引导 , 不 能成 为 成 佛的 资 粮 ;持 戒 的 业力 , 是
有 方向 的 成 长, 能 够 让我 们 不 断地 趋 向 于无 上 菩 提。 这 是 从「 业 力 」来 探 讨
持戒的殊胜。

这 一 科「 受 戒 理 论 」 是 约着 「 心 性 」 , 更 深一 层 约 着 心 性 的 迷悟 来 看 :
我 们从 一 个 迷惑 的 心 ,转 成 一 种清 净 心 ,在 整 个 「返 妄 归 真」 的 过 程当 中 ,
持戒到底扮演什么角色?是从心性的转换,来说明持戒的意义。

下 面 这 个 表是 弘 一 大 师 编 制 的, 我 们 先 看 第 一 段, 讲 到 众 生 「 迷 真取 妄
」:

- 21 -
《受戒须知》

┌ 本自清净 ─ 离诸尘染 ─ 由妄想故翻成烦恼



│ 具足方便智
┌ 众生识体 ┼ 本来自在 ─ ─ 由妄想故翻成结业
│ │ 慧威神德用
│ │
│ │ 无有彼此
│ └ 本来平等 ─ ── 由妄想故翻成生死
│ 爱憎差别

众生心体 : 本自清净 、 本来自在 、 本来平等 。

我 们 的 心 ,当 然 现 在 已 经 不 清净 , 但 是 这 个 「 不清 净 」 是 「 因 缘 所生 法
」 ,它 不 是 真实 的 染 污我 们 的 内心 , 我 们以 「 自 性空 」 的 空观 , 把 这些 杂 染
的 烦恼 业 力 、这 些 如 梦如 幻 的 因缘 先 拨 开; 拨 开 之后 , 向 内观 察 我 们内 心 的

- 22 -
《受戒须知》

真实相貌:

「 本 自 清 净 」 : 我 们 内心 的 真 实 相貌 是--「 离 诸 尘 染」 --没 有 烦 恼。 本
来是没有烦恼的,烦恼是后来才有的,是「因缘」活动之后才有的。

「 本 来 自 在 」 : 「 具 足方 便 智 慧 威神 德 用」 , 我 们 不但 是 清净 , 还 具有
各式各样的威德、智慧功能德用,而我们现在却是什么事都不能做。

「 本 来 平 等 」 : 「 无 有彼 此 爱 憎 差别 」 ,我 们 的 心 本来 是 平等 的 , 没有
好坏的这种概念。这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不 幸 的 是 :『 由 妄 想 故 翻 成 烦恼 , 由 妄 想 故 翻 成结 业 , 由 妄 想 故 翻成 生
死 』。 就 是 说: 我 们 这个 清 净 心, 在 经 论上 说 是 :「 真 如 不守 自 性 ,一 念 妄
动 。」 我 们 凡夫 的 心 情, 在 清 净心 的 相 貌当 中 , 本来 是 一 整体 的 生 命, 没 有
我 相、 人 相 的对 立 , 这种 平 等 的法 界 , 叫「 真 如 」; 但 是 我们 不 愿 安住 在 这
样 的境 界--真如 不 守 自性 ; 就 是想 要 去 攀缘 , 总 觉得 应 该 去外 面 看 一看 、 走

- 23 -
《受戒须知》

一 走, 去 追 求某 些 事 情, 才 会 比较 快 乐 。所 以 我 们内 心 就 产生 一 念 的「 攀 缘
心 」, 所 谓 :真 如 一 念不 觉 、 真如 妄 动 。从 真 心 的平 等 法 界当 中 , 一念 要 攀
求 的心 , 一 动之 后 , 糟糕 了 , 就从 「 整 体的 生 命 」转 成 「 个体 的 生 命」 , 就
有你、我的差别--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从此以后,就出现了各
式 各样 的 相 貌差 异 , 有些 人 快 乐, 有 些 人痛 苦 ; 但是 无 论 你如 何 快 乐, 由 于
「颠倒妄想」的缘故,一定会有烦恼、业力、老病死障碍你。

也 就 是 说 ,由 于 我 们 的 内 心 ,因 为 一 念 的 不 觉 ,从 清 净 安 乐 的 心 中, 产
生 了三 种 障 碍, 或 者 说产 生 三 种的 火 在 燃烧 : 烦 恼火 、 业 力火 、 果 报火 , 这
就是我们众生「迷真取妄」的根源。

- 24 -
《受戒须知》

│ ┌ 一者断恶誓 ─ 受摄律仪戒 ─ 修离染行


│ │
│ │ ─ 复本清净 ─ 证法身佛
│ 今欲反本│
└ ┼ 二者修善誓 ─ 受摄善法戒 ─ 修方便行
故立三誓 │
│ ─ 复本自在 ─ 证报身佛

└ 三者度生誓 ─ 受摄众生戒 ─ 修慈悲行

─ 复本平等─
复本平等 ─ 证应身佛

大 智 慧 的 佛陀 , 看 到 我 们 众 生有 这 个 问 题 , 所 以佛 陀 『 今 欲 反 本 故立 三
誓 』, 佛 陀 慈悲 要 救 拔我 们 , 因此 而 安 立三 种 誓 愿, 就 是 我们 在 受 戒的 时 候
,从我们内心深处,真实的发起誓愿:
一者「断恶誓」─誓断一切恶,无恶不断。
二者「修善誓」─誓修一切善,无善不修。

- 25 -
《受戒须知》

三者「度生誓」─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化。

因 为 「 断 恶」 的 誓 愿 , 成 就 「摄 律 仪 戒 」 ; 因 为「 修 善 」 的 誓 愿 ,成 就
「摄 善 法 戒」 ; 因 为「 度 生 」的 誓 愿 ,成 就 「 摄众 生 戒 」; 这 个 就叫 做 「 戒
体 」 --三聚净戒的戒体。

当 我 们 内 心有 了 「 戒 体 」 , 遇到 任 何 环 境 因 缘 ,自 然 就 会 产 生 「 清净 的
戒 行」 。 因 为断 恶 , 使令 我 们 在心 境 接 触时 , 远 离身 口 意 的恶 法 , 而成 就 了
「 修 离 染 行 」 。 当 然只 有 断恶 是 不足 的, 这 样过 于 消极 ,应 该 更进 一 步 「 修
方 便 行 」 , 这 个方 便行 就 是 广行 六 波 罗蜜 , 六 波罗 蜜 能 够引 导 我 们成 就 佛 道
, 它是 成 佛 的方 便 。 「三 者 度 生誓 」 , 修持 布 施 、爱 语 、 利他 、 同 事等 四 摄
法,「
「 修慈悲行 」 。
因 为 这 三 聚净 戒 的 戒 体 , 产 生三 种 持 戒 的 戒 行--离 染 行 、 方 便 行 、慈 悲
行 。这 样 的 因地 , 在 果地 上--「复 本 清 净」 成 就 「法 身 」 ;「 复 本 自在 」 成

- 26 -
《受戒须知》

就 「报 身 」 ;「 复 本 平等 」 成 就「 应 身 」。 就 是 在因 地 的 时候 , 因 为发 这 三
种 誓愿 , 因 此在 果 地 上, 就 能 够成 就 清 净的 法 身 、自 在 的 报身 、 与 平等 的 应
身,成就圆满「佛的三身」。
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是「因缘法」:
「 因 缘 所 生法 」 是 整 个 佛 法 的基 本 概 念 , 我 们 可以 从 二 方 面 来 观 察: 第
一个 、 从 「业 力 」 ,第 二 个 、从 「 心 性」 。 粗 浅的 观 察 是从 「 业 力 」 ,有 所
谓 的善 业 、 所谓 的 罪 业, 但 是 「业 」 的 本性 是 无 自性 的 , 叫「 自 性 空」 。 也
就 是说 : 其 实「 业 力 」是 由 「 心力 」 来 引导 的 。 我们 的 身 体跟 嘴 巴 是不 能 造
业 的, 是 由 「心 」 的 引导 才 造 业。 经 典 上讲 一 个 譬喻 说 : 我们 看 这 个牛 车 跑
过 来、 跑 过 去, 车 子 本身 不 能 动, 是 前 面的 『 牛 』拉 着 车 子往 东 边 或往 西 边
。 这个 牛 比 喻我 们 的 心, 车 子 比喻 我 们 的身 业 和 口业 ; 身 业跟 口 业 只是 一 个
工具,心才是我们造业的根本 — 所以说:「
「 心为业主 」 。

- 27 -
《受戒须知》

当 我 们 的 心产 生 「 迷 惑 」 , 就会 造 作 罪 业 , 出 现烦 恼 障 、 业 障 、 报障 ;
当 这迷 惑 的 心, 开 始 去成 就 「 三聚 净 戒 的戒 体 」 ,开 始 改 变时 , 我 们的 业 力
也 就改 变 了 ,由 此 而 改变 我 们 的果 报 : 转「 烦 恼 障」 成 就 法身 , 转 「业 障 」
成就报身,转「报障」成就应身;消除「三障」而成就法、报、化三身。
其 实 我 们 看到 很 多 非 佛 教 徒 ,也 会 做 一 些 慈 善 事业 , 他 们 也 修 善 ,我 们
佛弟子也修善,这二个有什么差别呢?

有些人说 :「 所有的宗教都是一样 , 都是劝人断恶修善 。」

其实 , 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 !
从 暂 时 离 苦得 乐 的 角 度 来 说 ,佛 弟 子 是 等 同 外 道; 就 是 说 一 般 的 非佛 弟
子 ,也 经 常 做一 些 慈 善事 业 , 当他 们 大 悲心 发 动 起来 的 时 候, 到 偏 远的 地 方
, 做很 多 关 心弱 势 团 体的 善 事 ,他 们 也 会因 为 这 些善 业 而 生天 ; 我 们佛 弟 子
因为持戒、修善也生天,但是最后的因缘却是不一样。

- 28 -
《受戒须知》

如 果 你 是 一个 非 佛 弟 子 , 生 天之 后 , 当 你 的 善 业享 尽 时 , 你 的 罪 业就 现
前 ,善 、 恶 是「 强 者 先牵 」 ; 所以 一 个 人升 到 天 上享 福 , 问题 是 下 来之 后 ,
很容 易直 接 堕到 三 恶道 去, 因 为你 享 受得 太厉 害 — 所 有 的 善 业 都 被 你 花 光 了
, 恶业变成是最大的势力 --恶业一发动出来,就堕到三恶道去了。
--
所 以 古 代 大德 , 如 果 不 愿 往 生到 净 土 去 , 往 往 就发 愿 转 世 当 人 , 他要 把
善 业保 存 起 来。 非 佛 教徒 升 到 天上 去 , 当他 福 报 享尽 , 一 点资 粮 都 没有 , 内
心 当中 没 有 留下 任 何 痕迹 , 就 跟刚 开 始 的起 点 完 全一 样 , 还是 活 在 烦恼 障 、
业障、报障痛苦当中。
但 是佛 弟 子 修 善 的 时 候, 因 为 : 有 戒 体 的 摄 持 , 暂 时 升 到 天上 , 等 他 从
天上下来之后,会遇到三宝住世,继续发挥他增上的功能-- --断恶修善。就
算 把善 业 都 花光 了 , 内心 那 种 :「 誓 断 一切 恶 、 誓修 一 切 善、 誓 度 一切 众 生
」的功能,还是没有改变。所以:

- 29 -
《受戒须知》

只有佛法才有资格称为 「 乘 」,「 乘 」 就是 — 能够到达彼岸 。


外 道 修善 , 虽 然 这 个 善 业能 够 得 到 安 乐 的 果报 , 但 是 不 能 称 为 「 波 罗 蜜
」 、 不能 称 为 「 乘 」 , 因 为没 有 解脱 烦恼 的 力 量、 没 有 解脱 业 力 的力 量 、 没
有 解脱 老 病 死的 力 量 。所 以 , 我们 从 「 心性 」 迷 悟的 角 度 来观 察 , 唯有 「 持
戒」能够改变我们的烦恼障、业障和报障。
虽然说「持戒」可以暂时生天,但这不是佛陀制戒的本意!
诸 位 从 律 藏可 以 看 得 出 来 , 佛陀 特 别 强 调 一 个 观念 : 佛 陀 不 是 为 了人 天
福 报而 制 戒 的, 虽 然 持戒 的 因 缘, 暂 时 可得 到 人 天福 报 , 但这 不 是 佛陀 制 戒
的真实意。佛陀制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令众生趣入圣道
使令众生趣入圣道 。
就 好 像 一 个小 孩 子 生 病 , 你 要他 吃 药 , 他 怕 苦 ,他 宁 可 抱 病 过 活 。那 这
个 医生 很 聪 明, 你 不 吃药 , 他 把药 包 在 巧克 力 里 面; 诶 , 我们 现 在 不吃 药 ,
吃 巧克 力 ? 行吧 。 巧 克力 吃 下 去的 时 候 ,也 把 药 也吃 下 去 。我 们 凡 夫好 乐 眼

- 30 -
《受戒须知》

前 的安 乐 , 这个 无 上 菩提 的 境 界太 高 了 ,没 有 什 么意 乐 。 但是 你 说 持戒 , 能
得 名闻 利 养 ,乃 至 死 得生 天 上 …因 为 这 样的 鼓 励 ,大 家 愿 意持 戒 ; 当他 持 戒
的 时候 , 确 实可 以 得 到安 乐 的 果报 , 因 为持 戒 是 断恶 修 善 ,但 这 不 是佛 陀 的
本意 。 佛陀 制戒 的 目的 , 是在 你内 心 当中 成 就一 种 「 返 妄 归 真 、 防 非 止 恶 」
的 功能 , 这 才是 佛 陀 制戒 的 本 意。 所 以 即使 你 把 善业 给 消 耗掉 了 , 佛陀 所 授
与 的那 个 善 根, 已 经 栽培 在 你 的心 中 。 这就 是 我 们今 天 这 么辛 苦 来 这个 地 方
受戒的理由,就是为了-- --纳受
纳受 戒体 。
我 们 讲 浅一 点 , 不要 讲 「 成佛 之 道 」那 么 遥 远的 道 路 ,我 们 以 「临 命 终
」 来说 明 : 我们 每 个 人都 要 面 临死 亡 , 这是 很 现 实的 问 题 ,只 要 有 「生 」 就
必 定要 「 死 亡」 , 我 们迟 早 要 离开 这 个 人世 间 , 不管 我 们 愿不 愿 意 。当 我 们
死 亡时 , 马 上要 面 临 一个 新 的 生命 --来 生。 《 瑜 伽师 地 论 》上 说 : 一个 人 面
临死亡时,有二种力量在引导我们:

- 31 -
《受戒须知》

第 一种 是 「 业 力 」 ─ 「 随 业 往 生 」 : 就 是你 这 个 人从 来 不 修行 , 你 内心
当 中, 平 常 就是 放 纵 自己 ; 高 兴的 时 候 就高 兴 , 生气 的 时 候就 生 气 ,完 全 跟
着 感觉 走 。 一般 人 是 这种 境 界 。这 种 人 临命 终 时 ,就 看 他 这一 生 当 中, 他 的
善 业、 恶 业 哪一 个 势 力强 --强 者先 牵 。 这种 人 临 命终 时 , 通常 是 进 入昏 睡 的
状 态, 因 为 他没 有 修 行, 所 以 他的 正 念 很快 就 退 失, 取 而 代之 的 就 是第 八 识
的 业力 现 前 。如 果 他 是一 个 大 善、 大 恶 的人 , 很 快就 投 胎 了; 如 果 这个 人 善
、 恶各 一 半 ,那 他 投 胎的 时 间 会晚 一 点 ,不 决 定 。总 之 , 我们 一 般 人是 随 业
往生,由业力来引导我们下一期的生命。
第 二种 人 是 修行 人 , 是由 「 念 力 」 来 引 导生 命 , 又叫 做 「 随 念 往 生 」 ,
特 别是 净 土 宗的 人 , 强调 随 念 往生 。 就 是说 我 们 曾经 造 了 罪业 , 当 然我 们 应
该要 忏 悔 改过 , 重 点是 : 你 平常 在 内 心当 中 , 已经 栽 培 一种 — — 清 净 的 念 力
。 不要 说 净 土宗 的 信 愿持 名 ( 这是 一 种 念力 ) ; 就是 持 戒 也是 一 样 ,你 经 常

- 32 -
《受戒须知》

忆念 你 的戒 体 ,因 此当 你 受完 戒 之后 ,你 不 是就 放 着不 管--你
你要经常忆念你
的 戒 体 --「不
-- 行, 我不 能 再 做这 件 事 情! 我 已 经在 佛 前 、三 师 面 前发 愿 , 我
要 :誓 断 一 切恶 、 誓 修一 切 善 、誓 度 一 切众 生 , 我是 有 『 戒法 摄 持 』的 佛 弟
子 ,怎 能 做 这种 事 情 呢? 」 你 经常 一 次 一次 在 心 中加 强 你 戒体 的 力 量, 临 命
终时,你就跟一般人不一样了。
一 个 没 有 戒体 的 人 , 他 内 心 完全 作 不 了 主 , 随 业往 生 。 我 们 今 天 受了 戒
之 后, 经 常 保持 念 兹 在兹 , 使 令这 个 戒 体的 力 量 ,从 最 初 的种 子 , 慢慢 地 增
长广大,到临终时,正念现前-- --断恶、修善、度众生的愿力,这个念力就
会 引导 着 你 ,帮 助 你 解脱 业 力 的障 碍 , 往生 到 净 土去 , 或 者往 生 到 善处 去 。
换 句话 说 , 你受 过 戒 ,你 临 终 时, 你 的 「念 力 」 会现 前 引 导你 。 没 有修 行 的
人 ,他 的 内 心当 中 不 可能 有 念 力, 当 然 就任 由 业 力去 引 导 生命 , 这 个地 方 是
有差别的。

- 33 -
《受戒须知》

「有修行的人」跟「没有修行的人」,差别在哪里呢?
诸 位 可 以 看看 「 老 和 尚 」 , 「老 和 尚 」 就 有 很 明显 的 与 众 不 同 。 你看 一
般 的老 人 , 当他 的 身 体都 老 化 了, 白 发 苍苍 , 满 面的 皱 纹 ,他 的 眼 神呆 滞 无
光 ,他 一 生 的心 光 外 泄得 太 厉 害了 , 整 天就 是 向 外攀 缘 、 心随 境 转 ,把 一 生
的 念力 耗 损 掉了 , 所 以眼 神 就 没有 光 明 。诸 位 去 看看 大 修 行者 , 像 最近 我 看
到 忏公 师 父 ,他 坐 在 轮椅 上 , 你看 他 的 眼神 --不 得了 , 目 光如 炬 。 我们 一 个
人, 什 么地 方 都可 以欺 骗 人, 眼 睛无 法骗 人 ,那 是 一种 「 经 过 长 时 间 栽 培 的
正 念 力 ! 」 所 以 你 看老 和 尚 的特 色 , 你看 他 的 眼神 就 知 道不 一 样 ,他 的 身体
可 能败 坏 了 ,这 个 色 法是 没 有 办法 作 主 的, 佛 陀 也示 现 老 病死 , 佛 陀也 会 老
、脸上也会出现皱纹,但是佛陀「不老、病、死的心」有正念力。
所 以 , 我 们今 天 成 就 戒 体 , 就是 要 在 你 这 一 念 的无 明 妄 想 当 中 , 先把 第
一个 善种 子种 下去 , 也 就 是 在 你 的 「 成 佛 之 道 」 , 先 跨出 第 一 步 ! 这第一 步

- 34 -
《受戒须知》

跨出去之后,你慢慢就会产生清净的动力!

- 35 -
《受戒须知》

《 第二卷 》

三 、 戒体相状 ( 分三 : 一 、 释名 ; 二 、 述义 ; 三 、 功益 。)
这一科是介绍戒体因地和果地的相状,分成三科,先看第一科:

一、释名

《 资持》
资持 》 云 :「纳法成业名体
:「 纳法成业名体。」
纳法成业名体 。」
到 底 什 么 是「 戒 体 」 呢 ? 在 律上 作 出 一 个 简 单 定义 : 『 纳 法 成 业 』。 我
们的 心 去领 纳 清净 的戒 法 之后 , 内心 当中 产 生一 种 「 无 漏 的 业 性 」 , 这 个 「
业 」就 是 造 作, 表 示 它不 是 一 种涅 槃 寂 静的 状 态 ,它 是 「 有为 法 」 。但 这 个
「 有为 法 」 不是 杂 染 的有 为 法 ,它 是 清 净的 有 为 法。 这 个 业性 , 是 你今 天 去
领 纳佛 陀 的 戒法 之 后 ,内 心 当 中所 产 生 的一 种 造 作功 能 , 这个 功 能 简单 说 ,
就是「
「 防非止恶 」 的功能。这是「戒体」简单的定义。

- 36 -
《受戒须知》

我 们 举 一 个例 子 : 好 比 有 些 人欢 喜 抽 烟 , 他 会 有这 样 的 行 为 , 因 为他 内
心 有这 样 的 烦恼 。 这 个烦 恼 也 不是 自 然 生起 的 , 烦恼 也 是 因缘 所 生 法, 这 是
怎 么回 事 呢 ?可 能 他 刚开 始 只 是一 分 的 好奇 , 想 要试 试 看 的心 态 抽 了一 根 --
「 诶, 觉 得 还不 错 」 ,就 连 续 抽了 五 根 。因 为 这 个业 力 熏 习内 心 , 数数 熏 习
、 数数 现 行 ,都 无 惭 愧, 他 对 抽烟 就 产 生一 种 很 强的 好 乐 心, 这 时 候他 就 不
得 不抽 烟 了 。只 要 看 到烟 的 境 界现 前 , 他就 控 制 不住 , 因 为他 已 经 栽培 一 个
强大的烦恼。
怎 么 办 呢 ?后 来 他 知 道 抽 烟 不是 好 事 情 , 有 很 多病 痛 跟 抽 烟 有 关 系, 于
是 下定 决 心 要把 抽 烟 的行 为 跟 烦恼 断 除 掉, 但 是 他自 己 一 点办 法 都 没有 。 怎
么 办呢 ? 他 找一 个 有 大威 德 的 长老 ( 这 个人 本 身 是不 抽 烟 的) , 他 跪在 大 德
长 老面 前 说 :「 请 你 为我 证 明 ,我 从 今 以后 , 宁 舍生 命 绝 不抽 烟 ! 」他 内 心
当中 许 下 一个 深 重 的誓 愿 : 我绝 对 要 跟抽 烟 的 烦恼 抗 拒 到底 — — 从 今 以 后 不

- 37 -
《受戒须知》

再随顺它 !
发 了 愿 以 后, 当 然 就 跟 平 常 不一 样 了 , 以 后 再 看到 烟 , 他 的 下 意 识对 烟
的 爱乐 心 又 会生 起 , 但是 这 时 候和 以 前 不一 样 , 以前 是 完 全没 有 抗 拒的 力 量
, 这时 候 当 他伸 手 要 去拿 烟 , 他的 内 心 会产 生 一 种调 伏 力 量, 告 诉 自己 : 不
可以!已经在长老面前发愿不要抽烟。就对恶法产生抗拒的力量。

他对恶法说出 :「 不可以 !」 这句话的 「 抗拒力量 」, 是怎么来的 ?


当 然 不 是 上帝 给 我 们 的 , 也 不是 自 然 生 的 , 是 有因 缘 的 , 就 是 你 曾经 在
这 位大 德 长 老的 面 前 发愿 : 「 你宁 舍 生 命不 再 抽 烟。 」 这 时候 内 心 当中 , 产
生 这样 的 种 子, 当 心 、境 接 触 时, 这 个 功能 就 会 现起 作 用 ,帮 助 你 抗拒 对 烟
希 求的 烦 恼 。这 样 的 愿力 , 它 只是 面 对 一个 抽 烟 的境 界 , 就是 遍 该 所有 恶 法
的 境界 也 都 是不 随 顺 。所 以 , 我们 今 天 能够 领 纳 清净 的 「 戒体 」 , 透过 我 们
「 发愿 」 领 纳之 后 , 内心 当 中 产生 一 种 「防 非 止 恶」 的 造 作功 能 , 这个 就 是

- 38 -
《受戒须知》

戒体的基本定义。
第二段,再把这个意义开展出来:
二 、 述义

《 事钞》
事钞 》 云 :「谓法界尘沙二谛等法
:「 谓法界尘沙二谛等法。
谓法界尘沙二谛等法 。 以己要期,
以己要期 , 施造方便,
施造方便 , 善净
心器,
心器 , 必不为恶,
必不为恶 , 测思明慧,
测思明慧 , 冥会前法。
冥会前法 。 以此要期之心,
以此要期之心 , 与彼妙法相应
。 于 彼法上有缘起之义,
彼法上有缘起之义 , 领纳在心,
领纳在心 , 名为戒体。」
名为戒体 。」

这一段文,我们分成三小段来说明:

一 、 所领纳的戒法

我 们 今 天 发心 来 受 五 戒 、 菩 萨戒 , 到 底 我 们 所 领纳 的 戒 法 有 多 大 呢? 哪
些 是我 们 所 领纳 的 戒 法? 『 谓 法界 尘 沙 二谛 等 法 。』 虽 然 我们 今 天 是受 五 戒
, 或者 菩 萨 戒, 那 是 我们 实 践 的内 涵 , 但是 我 们 真正 领 纳 的戒 法 , 其实 是 --

- 39 -
《受戒须知》

遍 整 个 十 法 界 。 这 个有 多 大呢 ? 就像 是空 中 的「 灰 尘」 ,又 像 恒河 的 「沙 」
,这么多的二谛等法。
这 个 「 二 谛」 就 是 包 括 「 真 谛」 与 「 俗 谛 」 。 第一 个 是 「 真 谛 」 :就 是
出 世间 的 善 法, 这 种 无漏 的 涅 槃功 德 ; 第二 个 是 「世 俗 谛 」: 就 是 一般 世 间
的 善法 。 换 句话 说 , 我们 今 天 所领 纳 的 戒法 是 包 括世 间 、 出世 间 一 切的 恒 河
沙的 戒 法, 就 是 所 谓的 「 妙 善 戒 法 」 都是 我 们所 领 纳 的 对象 。 我们 在 持 戒的
时 候, 是 不 能有 所 拣 别的 ﹙ 下 一段 会 说 明﹚ , 是 平等 的 对 十法 界 持 戒。 这 是
第一点,我们所面对的境界是:法界尘沙二谛等法。
二 、 能领纳之心
第二段说明我 们是 以什么心情来 领纳 ,能领纳的心 —— 「以己要期」
以己要期」—
—我们在受戒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当中要有一个「要」与「期」。
先 讲 这 个 「期 」 : 就 是 一 个 「誓 愿 」 , 我 们 内 心当 中 有 一 个 期 望 、誓 愿

- 40 -
《受戒须知》

: 从今 天 开 始, 过 去 的种 种 譬 如昨 日 死 ,从 现 在 开始 要 誓 断一 切 恶 、誓 修 一
切 善、 誓 度 一切 众 生 ,你 内 心 当中 发 起 一个 要 使 令生 命 增 上的 愿 力 。这 个 愿
力有一定的期限:
如 果 你今 天 是 受 「 五 戒 」 : 那你 所 发 的 愿 就是 「 尽 形 寿 」 , 你不 要 管 来
生 怎么 样 , 起码 我 今 生一 定 要 做到 断 恶 、修 善 、 度众 生 , 你发 的 愿 是尽 形 寿
, 所以 这 个 五戒 的 戒 体是 尽 形 寿, 等 你 往生 之 后 ,五 戒 的 戒体 就 自 动消 失 掉
,因为你当初的期限是尽形寿。
如 果 你今 天 是 受 「 菩 萨 戒 」 : 请 你注 意 , 你的 誓 愿 是 「 尽 未 来际 」 的 。
我 们受 菩 萨 戒是 超 越 时空 的 。 因为 你 是 一个 菩 萨 ,菩 萨 就 是「 菩 提 萨埵 」 ,
叫 「觉 有 情 」, 你 已 经从 今 生 的生 命 当 中觉 悟 出 来, 你 看 到的 是 无 量的 生 命
, 所以 你 整 个生 命 的 规划 不 只 是规 划 今 生, 你 是 规划 无 量 的生 命 直 至成 佛 的
一 种「 成 佛 之道 」 。 所以 如 果 你今 天 是 受菩 萨 戒 ,你 的 愿 力就 是 尽 未来 际 、

- 41 -
《受戒须知》

没有穷尽的——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三、受戒的仪轨
受戒的仪轨
你 内 心 当 中依 止 这 一 念 的 「 誓愿 」 , 与 你 所 要 发愿 的 「 期 限 」 — —『 施
造 方便 , 善 净心 器 , 必不 为 恶 』。 你 要 有一 些 受 戒的 方 便 ,就 是 你 要遵 守 受
戒 的仪 轨 。 这个 受 戒 仪轨 , 我 们历 代 学 习戒 律 的 大德 慈 悲 ,安 排 了 一个 受 戒
的 仪轨 , 刚 开始 是 忏 悔, 然 后 请师 … 有 种种 的 方 便, 身 业 的礼 拜 , 口业 的 陈
词 ;你 都 必 须遵 照 这 些仪 轨 , 该拜 的 时 候拜 、 该 念诵 的 时 候念 , 使 令我 们 这
样 的身 口 造 作, 能 净 化我 们 的 内心 、 调 伏我 们 的 妄想 。 这 是前 方 便 。下 面 讲
到:

纳受戒体的因缘 :「 测思明慧 , 冥会前法 」, 这个是关键点 !


我 们 今 天 能够 成 就 戒 体 , 第 一个 是 「 明 慧 」 , 就是 清 楚 分 明 的 「 慧心 所
」 ,这 个 「 慧心 所 」 就是 一 种 抉择 。 我 们今 天 老 实的 把 心 静下 来 , 不要 老 是

- 42 -
《受戒须知》

去 看别 人 , 看看 自 己 的内 心 , 你会 发 觉 你的 内 心 是不 圆 满 的, 有 很 多很 多 的
问 题等 待 你 去处 理 , 有很 多 的 烦恼 ; 烦 恼当 中 , 也累 积 了 很多 的 罪 业。 现 在
我 们有 二 种 抉择 : 第 一个 、 我 们选 择 继 续的 「 放 纵」 下 去 ,就 继 续 的做 下 去
, 不要 去 管 它, 管 它 那么 多 呢 !现 在 有 快乐 , 就 赶快 享 受 ;我 们 选 择逃 避 ,
这也是一个选择。第二个、我们选择「改变」。我们要有一个观念:

在我们的生命当中 , 除了我们自己努力以外 , 谁也帮不了我们 。


比 如 说 墙 角有 一 堆 垃 圾 , 你 若不 去 扫 它 , 十 年 后那 些 垃 圾 还 是 在 那个 地
方 。你 不 去 面对 , 不 表示 它 自 动会 消 失 。也 就 是 说: 你 今 生不 去 面 对你 自 己
的 烦恼 、 罪 业, 你 会 因为 这 些 烦恼 罪 业 而堕 到 三 恶道 去 , 受刀 山 油 锅之 痛 苦
, 等到 来 生 变成 人 , 你还 是 要 面对 , 一 点都 不 会 减少 , 你 何苦 呢 ? 就是 说 :
你 今生 不 面 对, 你 来 生还 是 要 面对 , 你 来生 继 续 颠倒 , 你 总有 一 天 吃尽 了 苦
头 ,知 道 害 怕了 , 你 还是 要 去 面对 ! 既 然迟 早 要 面对 , 为 什么 我 们 不早 一 点

- 43 -
《受戒须知》

觉悟呢?拖了这么久,生死不断,枉受这些冤枉的痛苦!

因此,我们应该对生命作出很理智的抉择:
我 只 有 二 条路 : 第 一 个 、 我 选择 面 对 ; 第 二 个 、我 选 择 逃 避 。 你 逃避 没
有 好处 , 因 为你 迟 早 要面 对 , 逃避 一 时 ,堕 到 三 恶道 去 , 或者 到 天 上去 做 一
场美梦,来到人间,你还是要面对。

佛 陀 说 : 每 一 个 众生 迟 早 都 要 成 佛 , 我 们 选 择 「 逃 避 」, 只 会 增 加 自 己
在拖延过程中的痛苦 !
透 过 智 慧 的抉 择 , 你 要 告 诉 自己 : 我 现 在 别 无 选择 , 只 能 依 止 三 宝的 加
持 力跟 烦 恼 拼了 。 就 是你 内 心 当中 , 开 始选 择 : 「要 让 自 己的 生 命 增上 , 不
能这样继续的堕落下去!」这就是一种智慧的抉择,「慧心所」的现前。
其 次 , 是 「思 心 所 」 : 「 思 心所 」 就 是 一 种 愿 力, 一 种 明 确 的 愿 力。 怎
样 能使 令 自 己增 上 呢 ?就 是 必 须发 三 种 愿力 : 誓 断一 切 恶 ,无 恶 不 断; 誓 修

- 44 -
《受戒须知》

一 切善 , 无 善不 修 ; 誓度 一 切 众生 , 无 一众 生 不 度化 。 当 然这 不 是 我们 能 够
发 愿, 是 佛 陀引 导 我 们发 起 断 恶、 修 善 、度 众 生 的愿 , 使 令我 们 能 够增 上 的

我 们 要 知 道「 测 思 明 慧 」 , 刚刚 说 过 它 是 一 种 「有 为 法 」 。 有 些 人受 戒
的 时候 , 他 心中 无 想 ,什 么 都 不想 ; 有 些人 受 戒 的时 候 , 他心 中 念 佛。 你 看
这样会得戒体吗?
「 一切法因缘生 」: 由各式各样的因缘 , 成就各式各样的果报 。
我 们 今 天 念「 阿 弥 陀 佛 」 , 是成 就 往 生 净 土 的 善业 , 不 是 招 感 戒 体的 因
缘 。就 是 说 :你 在 什 么时 候 要 做什 么 事 ;你 登 坛 的时 候 持 「大 悲 咒 」, 不 能
得 戒体 , 因 为你 没 有 「测 思 明 慧」 , 你 没有 如 实 观察 烦 恼 罪业 的 过 失, 你 没
有 如实 观 察 成就 正 念 的功 德 , 然后 做 出 你的 抉 择 而增 上 、 发愿 。 所 以, 我 们
面 对正 受 时 ,你 的 内 心必 须 是 清楚 分 明 的现 前 , 不能 打 妄 想; 打 妄 想的 话 ,

- 45 -
《受戒须知》

那 你这 个 受 戒因 缘 就 空过 了 , 就是 跟 三 宝结 结 善 缘如 此 而 已。 这 里 要注 意 ,
(下段会再说明):
在 「 正 受 」 的 时 候 , 你 内 心 当 中 是 一种 「 智 慧 的 抉 择 」, 而 且 是 一 种 「
清净的愿力 」 现前 , 来跟前面的 「 妙善戒法 」 结合 。
前面是约「心」,这以下把「心、境」合起来说,心境和合:
『 以 此 要 期之 心 , 与 彼 妙 法 相应 。 于 彼 法 上 有 缘起 之 义 , 领 纳 在 心, 名
为戒体。』
就 是 依 止 我们 这 种 要 断 恶 、 修善 、 度 众 生 的 心 ,与 十 法 界 的 妙 善 戒法 和
合 。在 整 个 法上 有 「 缘起 」 之 义。 佛 法 讲因 缘 , 「缘 起 」 就是 因 缘 的生 起 。
佛 法的 「 缘 起」 主 要 是讲 「 心 」; 当 我 们的 心 念 一动 , 对 我们 的 生 命就 产 生
一 种力 量 , 就是 一 个 「缘 起 」 。当 然 , 可能 是 善 的缘 起 , 也可 能 是 恶的 缘 起
。 这地 方 指 的是 , 我 们内 心 当 中本 来 没 有这 种 戒 体的 功 能 ,没 有 防 非止 恶 的

- 46 -
《受戒须知》

戒 体, 因 为 我们 测 思 明慧 、 缘 境发 心 , 所以 产 生 一种 「 戒 体」 , 这 叫做 「 缘
起」。
这 样 的 造 作之 后 , 「 领 纳 在 心, 名 为 戒 体 」 , 领纳 在 我 们 内 心 的 深处 ,
产 生了 戒 体 ,这 个 戒 体就 是 这 样产 生 的 。先 从 身 口的 遵 守 仪轨 , 应 该忏 悔 、
应 该请 师 、 应该 种 种 的造 作 , 把内 心 安 定下 来 → 然后 到 正 受的 时 候 ,如 实 的
观 察生 死 流 转的 痛 苦 、如 实 的 观察 解 脱 生死 的 功 德, 在 三 宝以 及 戒 师前 , 生
起:断恶、修善、度众生的愿力→这样子就产生了「戒体」。
第三段:
《 业疏》
业疏 》 云 : 于本藏识,
于本藏识 , 成善种子,
成善种子 , 此戒体也。
此戒体也 。
简单讲 : 「 戒体 」 就是在阿赖耶识成就一个 「 善种子 」, 这就是 「
戒体 」。
有一个观念我们需要解释一下:

- 47 -
《受戒须知》

《 唯 识 学 》上 , 把 一 切 法 分 成二 类 : 一 类 叫 「 现行 的 法 」 , 一 类 叫「 种
子 」。 「 现 行」 是 表 现在 外 , 身口 意 的 活动 , 就 是我 们 能 够感 觉 得 到的 、 能
够 见闻 觉 知 的, 叫 做 「现 行 」 。另 外 一 种, 就 是 我们 不 能 见闻 觉 知 ,但 是 它
存 在, 是 潜 伏在 内 心 的一 种 功 能; 它 虽 然没 有 境 界的 刺 激 ,暂 时 不 表现 出 来
, 但是 佛 法 认为 它 是 存在 的 。 这种 「 断 恶修 善 」 的种 子 , 道宣 律 祖 说: 为 什
么戒体不依「
「 现 行 」 ,而约「
「 种子 」 安立呢?
因 为 我 们 今天 受 完 戒 之 后 , 也可 能 因 为 一 时 的 糊涂 , 而 造 了 杀 盗 婬 妄 ,
但 这样 不 一 定就 破 坏 了戒 体 , 因为 你 当 初是 面 对 十法 界 的 有情 、 无 情, 而 发
断 恶、 修 善 、度 众 生 的誓 愿 , 虽然 你 在 整个 法 界 当中 , 在 「某 一 点 」上 造 作
恶 法, 我 们 只能 说 你 的戒 体 有 所瑕 疵 , 不能 说 你 的戒 体 就 这样 全 部 丧失 掉 。
换 句话 说 , 你今 天 受 了戒 体 , 你就 是 一 个菩 萨 。 菩萨 有 「 凡位 菩 萨 」、 「 圣
位 菩萨 」 , 圣位 的 菩 萨, 内 心 清净 没 有 烦恼 的 障 碍, 他 的 菩提 道 走 得很 顺 利

- 48 -
《受戒须知》

; 凡位 菩 萨 内心 有 烦 恼, 控 制 不了 自 己 ,还 是 会 造罪 业 ; 但是 只 要 他不 毁 犯
戒 体, 他 还 是一 个 菩 萨, 谁 也 不能 否 定 ;我 们 只 能说 , 他 是有 过 失 的菩 萨 ,
他 是一 个 有 瑕疵 的 菩 萨。 因 为 他当 初 发 愿是 面 对 十法 界 而 发愿 , 他 只是 在 整
个 愿当 中 的 「某 一 点 」造 作 恶 法, 而 且 这个 恶 法 ,如 果 他 能够 如 法 忏悔 , 还
是可以恢复清净的。
所 以: 「 戒 体 不 约 现 行 」 , 如 果 约 「 现 行」 的 话 , 任何 一 个恶 法 的 现行
, 就把 戒 体 给破 坏 了 ;但 是 若 约「 种 子 」, 它 是 一种 「 潜 伏的 功 能 」, 他 内
心 当中 有 一 种潜 在 的 意识 , 要 面对 一 切 的境 界 断 恶、 修 善 、度 众 生 。就 是 约
着种子、约着那个潜伏的功能来安立戒体,不约现行。
当 然 , 我 们应 该 鼓 励 大 家 修 善, 因 为 造 恶 必 须 付出 痛 苦 的 代 价 。 不过 ,
也 要告 诉 大 家一 个 事 实: 即 使 你今 天 受 了戒 , 无 意的 过 失 出现 , 也 不要 以 为
你 戒体 就 失 掉了 。 你 只是 在 一 个清 净 广 大的 戒 体 当中 , 出 现一 个 小 污点 ; 这

- 49 -
《受戒须知》

个污点如果你愿意改变,透过忏悔就可以改变的。
菩萨有二种因缘会「失戒体」:
你以上品烦恼 「 犯四重戒法 」 : 犯杀盗 婬 妄,戒体失掉了。
第一个、你以上品烦恼
第 二个 、 你 「 舍 弃 菩 提 心 」 : 你 面对 一 个众 生 说 ,从 现 在 开始 , 不 再追
求 无上 菩 提 ,我 愿 意 过放 逸 的 生活 , 我 对无 上 菩 提不 再 好 乐。 当 下 就失 掉 戒
体,因为你放弃了努力。
只 要 你 : 内 心当 中 , 不放 弃 对 无 上 菩 提 的追 求 , 虽 然 我 做 得不 够 好 , 但
是我要求自己一步一步的往光明方向迈进,你这个戒体就没有失掉。
只 要 你 : 不 毁犯 四 重 戒法 , 无 意 的 一 些 小过 失 , 你 的 戒 体 没有 失 掉 。 我
们 只能 说 , 你在 这 个 清净 广 大 的戒 体 当 中, 有 一 些瑕 疵 , 你是 一 个 有瑕 疵 的
菩萨,你还有很多努力的空间。
所 以 「 戒 体」 是 一 种 潜 伏 的 功能 , 不 约 「 现 行 」而 安 立 , 因 为 「 现行 」

- 50 -
《受戒须知》

只是遇到某一种境界的刺激,才会出现的偶一行为。

三、功益

《 业疏》
业疏 》 云 : 由有本种熏心,
由有本种熏心 , 故力有常,
故力有常 , 能牵后习;
能牵后习 ; 起功用故,
起功用故 , 于
诸过境,
诸过境 , 能忆能持能防,
能忆能持能防 , 随心动用,
随心动用 , 还熏本识,
还熏本识 , 如是展转,
如是展转 , 能净妄源。
能净妄源 。
我 们 今 天 纳受 戒 体 之 后 , 有 什么 好 处 呢 ? 『 由 有本 种 熏 心 , 故 力 有常 』
。 一切 法 因 缘生 , 当 我们 在 无 明妄 想 当 中, 栽 培 了第 一 个 菩提 的 种 子, 这 个
种 子就 会 生 起一 种 现 行, 当 境 界出 现 时 ,我 们 就 会警 惕 自 己: 「 我 已经 受 戒
了!」这个功能就会恒常在我们的心中,一次又一次的造作。
这 样 的 造 作有 什 么 结 果 呢 ? 『能 牵 后 习 , 起 功 用故 。 』 它 的 造 作 、现 行
, 又会 再 熏 习另 一 层 次的 功 能 ,「 后 习 」就 是 后 面的 种 子 功能 , 使 令这 个 功
能展转的增胜。

- 51 -
《受戒须知》

那 到 底 是 什么 功 能 呢 ? 『 于 诸过 境 , 能 忆 、 能 持、 能 防 。 』 当 遇 到这 种
过 失的 境 界 现前 时 , 若是 依 我 们过 去 的 个性 , 我 们马 上 就 去做 了 ; 但这 时 候
, 我们 内 心 当中 会 产 生一 种 力 量, 来 阻 止这 个 过 失的 出 现 ,就 是 : 「能 忆 、
能持、能防」——这是戒体的三大功能。

第 一 个 、 忆 念 不 忘 : 我 们 在造 作 之 前 会 忆念 : 「 哎 呀, 不 行啊 , 我 已经
受了戒,我不能违背我的誓愿。」忆念不忘。

第 二 个 、 持 守 不 失 : 受 这 个戒 体 可 不 容 易, 要 得 到 人身 、 三宝 的 境 界现
前 ,要 付 出 辛苦 的 代 价, 才 成 就这 个 戒 体, 这 个 摩尼 宝 珠 不能 随 便 破坏 掉 。
你 要告 诉 自 己: 「 这 是我 生 命 当中 唯 一 的归 依 处 ,我 来 生 的安 乐 就 靠这 个 戒
体」。必须执持不失,不要把这个戒体破坏了。

第三 个 、 防非止恶 : 为了要保护戒体,你就会放弃一些恶法的造作。

『随心动用,还熏本识,如是展转,能净妄源。』

- 52 -
《受戒须知》

因 为 你 要 防护 你 的 戒 体 , 这 时候 你 一 次 一 次 的 防护 , 就 加 强 你 正 念的 力
量,净化你妄想的势力,这就是所谓的:「返妄归真,能净妄源。」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尼叫「莲华色比丘尼」:
这 个 比 丘 尼在 整 个 尼 僧 团 当 中, 是 第 一 个 证 得 阿罗 汉 的 比 丘 尼 。 莲华 色
比 丘尼 成 就 阿罗 汉 之 后, 在 小 乘的 阶 位 叫做 「 无 学位 」 — —所 作 已 办, 不 受
后 有。 她 已 经到 最 圆 满的 境 界 ,所 以 就 离开 修 行 的地 方 , 来到 人 世 间随 缘 度
化 众生 , 她 就度 化 这 些有 钱 的 贵夫 人 。 阿罗 汉 也 是各 式 各 样, 有 些 人喜 欢 关
心 弱势 团 体 、关 心 贫 穷人 , 有 些人 专 度 有钱 人 。 当然 阿 罗 汉没 有 贪 心, 这 是
他 的一 种 法 执, 跟 烦 恼没 有 关 系。 莲 华 色比 丘 尼 专门 喜 欢 度化 贵 夫 人, 不 但
度化她们做慈善事业,进一步要她们受三归五戒,乃至受种种戒法。
这 些 贵 夫 人说 : “ 师 父 啊 , 我们 不 能 受 戒 。 ” “为 什 么 不 能 受 戒 ?” 她
说 :“ 我 们 这么 年 轻 ,福 报 大 ,长 得 又 漂亮 , 我 们受 了 戒 ,会 毁 犯 戒法 , 不

- 53 -
《受戒须知》

可 以。 ” 莲 华色 比 丘 尼说 : “ 不用 担 心 ,可 以 的 !” “ 师 父您 怎 么 这么 讲 ,
犯 戒是 要 堕 三恶 道 的 ?” 莲 华 色比 丘 尼 就讲 出 自 己的 本 生 因缘 , ﹙ 阿罗 汉 有
神 通, 知 道 过去 生 的 因缘 。 ﹚ 她说 : 我 在无 量 劫 流转 当 中 ,第 一 次 与三 宝 结
缘 ,其 中 最 关键 的 时 刻, 就 是 有一 生 , 我是 一 个 歌舞 团 的 戏女 ( 我 们现 在 称
为 女演 员 ) 。那 时 候 我演 一 位 比丘 尼 , 我很 专 心 的投 入 , 我把 比 丘 尼的 心 态
揣 摹得 很 像 ,还 穿 上 袈裟 。 因 为那 一 次 穿上 袈 裟 和生 起 道 心, 就 与 三宝 结 缘
, 之后 生 生 世世 遇 到 三宝 , 经 常出 生 在 三宝 住 世 的地 方 , 听闻 佛 法 、增 长 善
根 。到 了 迦 叶佛 时 代 ,我 的 善 根终 于 成 熟了 , 就 随迦 叶 佛 出家 成 为 一个 比 丘
尼 。当 然 我 们有 善 根 ,可 也 是 有烦 恼 , 有时 候 善 根现 前 , 有时 候 烦 恼现 前 。
后 来有 一 次 因缘 烦 恼 现前 , 就 破戒 堕 到 三恶 道 去 。虽 然 是 堕到 三 恶 道去 , 但
是 有善 根 的 人跟 没 有 善根 的 人 ,不 一 样 ;一 个 没 有善 根 的 人, 遇 到 苦恼 的 果
报 ,他 没 有 出离 痛 苦 的力 量 ; 一个 善 根 深厚 的 人 ,在 经 典 上说 : 堕 落到 三 恶

- 54 -
《受戒须知》

道, 她 的内 心 与 痛 苦的 境 界接 触 , 她 会产 生 一种 「 增 上 惭 愧 」 , 因为 增 上惭
愧 的力 量 , 所以 很 快 的从 三 恶 道跳 脱 出 来。 之 后 ,就 遇 到 释迦 牟 尼 佛, 这 时
候她善根转深,如法的修学,就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当中成就阿罗汉果。
这 段 故 事 ,古 人 的 意 思 是 说 :「 我 们 宁 可 破 戒 到三 恶 道 去 , 也 不 要不 持
戒 而生 天 。 」怎 么 说 呢? 即 使 一个 人 受 了戒 , 有 过失 出 现 ,破 了 戒 堕到 三 恶
道 去, 如 果 我们 今 天 没有 受 戒 ,我 们 还 没有 资 格 批评 这 个 人。 如 果 这个 人 ,
曾 经很 真 心 在三 宝 面 前发 愿 , 成就 了 戒 体, 我 们 没有 真 正 发愿 受 戒 的人 , 比
不 上他 。 因 为一 个 非 佛弟 子 , 从来 没 有 发过 真 实 的菩 提 愿 ,虽 然 一 时不 造 罪
业 ,以 佛 法 的因 缘 观 来说 , 他 内心 还 有 烦恼 , 迟 早会 造 罪 业的 。 一 个没 有 善
根 的人 堕 到 三恶 道 去 ,就 很 难 跳脱 出 来 ,他 没 有 解脱 、 出 离痛 苦 的 力量 。 但
是有 善 根 的人 , 遇 到痛 苦 果 报的 时 候 ,能 够 以 他的 惭 愧 来转 业 — — 心 能 造 业
、 心能转业——所以能够很快跳脱出来。
心能转业

- 55 -
《受戒须知》

所 以 : 我 们应 该 要 赞 叹 大 家 持戒 , 至 少 避 免 到 三恶 道 去 。 因 为 你 已经 把
那个 种 子种 下 去 了 ,得 到 戒体 了 , 这 叫 「 金 刚 种 子 」 。 有些 人 不敢 受 戒 ,是
因为他不明白这个道理。
你为什么不敢受戒呢?受戒并不表示成佛——一切圆满了。
我 们 可 能 刚开 始 做 得 不 够 好 ,但 是 我 们 内 心 当 中, 只 要 不 放 弃 努 力, 不
断 地调 整 自 己, 就 会 不断 地 进 步。 如 果 我们 不 愿 意跨 出 第 一步 , 我 们是 不 是
永远没有希望呢?

蕅 益 大 师 在讲 《 唯 识 三 十 颂 》时 , 讲 到 一 个 观 念很 重 要 , 对 我 们 的修 行
很 重要 , 他 说: 我 们 的心 有 很 多的 罪 业 ,这 些 罪 业不 是 一 生造 成 的 ,是 多 生
多 世生 命 的 累积 , 形 成这 无 量 无边 的 罪 业。 就 像 《普 贤 行 愿品 》 说 :如 果 罪
业 有体 相 , 遍虚 空 不 能容 受 我 们的 罪 业 。那 我 们 的罪 业 这 么多 , 为 什么 只 要
短暂的修行就能成就圣道、灭除恶法呢?蕅益大师说了一个重要观念:

- 56 -
《受戒须知》

我 们 造 罪 业 的 时 候 , 依 止 的 是 一 种 妄想 、 虚 妄 的 心 ; 我们 今 天 修 善 、 修
行圣道 , 依止的是真心 —— 真实能够破除虚妄!
真实能够破除虚妄
就 像 : 「 光明 能 破 除 黑 暗 」 ,虽 然 这 个 房 间 是 千年 暗 室 , 这 个 暗 室已 经
一 千年 了 , 但是 我 们 不用 等 待 一千 年 , 「一 灯 即 明」 , 只 要知 道 开 关在 哪 里
、知道打开电灯的方法,把电灯打开了,黑暗就消失了。
这 里 告 诉 我们 一 个 很 重 要 的 观念 : 以 佛 法 的 角 度, 它 不 怕 你 烦 恼 重, 也
不怕 你 罪业 深重 , 最怕 『 你 不 愿 栽 培 善 根 ! 』 。 因为 光 明能 够 破除 黑暗 , 所
以 佛法 经 常 讲「 回 头 是岸 」 , 最怕 你 不 回头 、 你 不愿 跨 出 第一 步 , 这件 事 情
才 令人 担 忧 。只 要 你 肯改 过 忏 悔、 调 整 自己 , 依 止三 宝 而 修行 , 你 就有 希 望
, 因为 三 宝 开展 的 是 你内 心 真 实的 力 量 ;你 过 去 造的 罪 业 ,那 是 「 虚妄 的 熏
习」——真实能够破除虚妄!
我们今天在发愿受戒的时候,你不要被你过去的罪业所障碍!

- 57 -
《受戒须知》

说 : “ 我 这个 人 怎 么 敢 成 佛 ?我 怎 么 敢 断 恶 、 修善 、 度 众 生 ? 我 怎么 做
得 到… ” 不 要这 样 讲 ,你 应 该 试着 跨 出 第一 步 , 因为 你 这 个愿 力 是 随顺 真 实
的 心性 , 你 过去 颠 倒 所造 的 罪 业是 虚 妄 的想 像 , 就像 光 明 能够 破 除 黑暗 一 样
。 为什 么 会 有黑 暗 ? 因为 没 有 光明 。 为 什么 会 有 烦恼 ? 因 为我 们 的 善根 不 够
。所以:
我们只要愿意努力栽培善根 , 就能够远离烦恼 !
『 由 有 本 种熏 心 , 故 力 有 常 。』 只 要 我 们 愿 意 不断 地 去 保 护 我 们 的戒 体
,就能够产生一种功能。
什么功能呢?『于诸过境,能忆、能持、能防』。
然 后 『 随 心动 用 , 还 熏 本 识 ,如 是 展 转 , 能 净 妄源 』 , 自 然 产 生 一种 返
妄归真的力量!

- 58 -
《受戒须知》

四 、 观想方法(分二:一、诸戒受体时机。二、受戒观想法。)
观想方法

一、诸戒受体时机
这 一 段 是 讲到 受 戒 的 时 机 。 前面 讲 过 : 「 戒 体 的成 就 」 是 在 「 测 思明 慧
」,在于发愿、抉择。那什么时候「发愿」呢?

┌一、五戒───┐
│ │
├二、八关斋戒─┼三归依
│ │
├三、沙弥十戒─┘

├四、具足戒───白四羯磨

└五、菩萨戒───三番羯磨

诸位,如果是受五戒,你要注意的是在「三归依」的地方。

- 59 -
《受戒须知》

◎ 三归依:
三归依 :

我弟子○
我弟子 ○ ○ 尽形寿归依佛、
尽形寿归依佛 、 归依法、
归依法 、 归依僧。
归依僧 。 我今随佛出家,
我今随佛出家 ,
上 ○ 下 ○ 为和尚,
为和尚 , 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
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 , 大 慈愍故。
慈愍故 。 ﹙ 三说三叩 ﹚

在 念 「 三 归依 」 文 的 时 候 , 就是 你 要 「 观 想 」 的时 候 , 也 是 你 开 始要 面
对 境界 发 愿 的时 候 。 如果 你 是 菩萨 戒 , 那就 是 在 「三 番 羯 磨」 , 这 时候 三 师
会 次第 作 白 ;这 个 受 戒仪 轨 , 二师 父 会 跟大 家 说 明, 是 在 「三 番 羯 磨」 的 时
候 ,就 是 你 应该 要 发 愿的 时 候 。五 戒 是 在三 归 依 的时 候 , 菩萨 戒 是 在三 番 羯
磨的时候——纳受戒体。

- 60 -
《受戒须知》

二 、 受戒观想法
(缘境) (发心) (观 想)

誓断 一观想十法界妙善戒法,
┌ ┐┌
│ 一切恶 ││ 由心业力故,悉皆震动。
│ ││
对十 ┌有情┐│ 誓修 ││ 二观想十法界妙善戒法,涌
○ ┤ ├┼ ┼┼
法界 └无情┘│ 一切善 ││ 于虚空,如云如盖覆行人顶
│ ││
│ ││ 三观想十法界妙善戒法,从
│ 誓度一 ││
└ ┘└行人顶门注入身心,充满正
切众生
报尽未来际永为佛种。
(此时宜观想行人之身,如虚空器量之身,方能
领纳广大妙善戒法成为戒体。)

- 61 -
《受戒须知》

我 们 在 三 归依 或 三 番 羯 磨 的 时候 , 应 该 怎 么 「 观想 」 , 来 帮 助 我 们发 愿
呢?

祖 师 施 设 了一 个 方 便 , 就 是 说: 我 们 所 面 对 的 是「 十 法 界 的 有 情 众生 、
或 者是 无 情 的山 河 大 地」 , 我 们应 该 许 下菩 提 心 ,这 个 菩 提心 开 展 出来 就 是
三 种誓 愿 : 「誓 断 一 切恶 , 无 恶不 断 ; 誓修 一 切 善, 无 善 不修 ; 誓 度一 切 众
生 ,无 一 众 生而 不 度 化。 」 这 三种 誓 愿 在「 观 想 」的 时 候 ,基 本 上 有「 三 番
」,三归依也是三番,三番羯磨也是三次。

( 一 ) 第 一番 羯 磨 的 时 候 , 你可 以 观 想 : 「 十 法界 妙 善 戒 法 , 由 心业 力
故 ,悉 皆 震 动。 」 清 净的 善 法 就像 白 色 的云 雾 , 因为 你 发 下誓 愿 , 就是 你 菩
提愿力的活动,这时候大地震动,清净如白色云雾的善法从大地生起。

( 二 ) 第 二番 羯 磨 的 时 候 , 你可 以 观 想 : 「 十 法界 妙 善 戒 法 , 涌 于虚 空
, 如云 如 盖 覆行 人 顶 上」 。 这 个白 色 的 云雾 摄 持 了: 誓 断 一切 恶 、 誓修 一 切

- 62 -
《受戒须知》

善 、誓 度 一 切众 生 ; 这三 种 愿 力的 妙 善 戒法 , 在 第二 番 羯 磨的 时 候 ,慢 慢 的
增长广大,就像云盖一样,覆在我们的头顶。

( 三 ) 第 三番 羯 磨 的 时 候 , 你可 以 观 想 : 「 十 法界 妙 善 戒 法 , 从 我们 的
头 顶上 灌 进 去, 我 们 过去 的 烦 恼罪 业 , 好像 黑 色 的水 , 从 脚底 流 出 来。 」 内
心 当中 开 始 作观 : 过 去种 种 譬 如昨 日 死 ,今 日 种 种譬 如 今 日生 , 从 现在 开 始
, 法王 座 下 添新 生 。 我们 内 心 当中 那 些 黑色 的 烦 恼障 、 业 障消 灭 了 ,取 而 代
之 的是 : 誓 断一 切 恶 、誓 修 一 切善 、 誓 度一 切 众 生的 清 净 白色 云 雾 ,充 满 我
们的正报——尽未来际永为佛种。

这 里 我 们 一定 要 特 别 注 意 : 我们 今 天 发 愿 断 恶 、修 善 、 度 众 生 , 是对 「
十 法界 的 有 情、 无 情 」境 界 而 发的 。 我 过去 在 某 一个 道 场 讲戒 律 , 有一 个 居
士 他是 种 菜 、种 田 的 ,他 私 下 跟我 说 : “师 父 啊 ,我 很 想 受戒 ; 但 是受 戒 要
对 十法 界 有 情、 无 情 发愿 , 我 有困 难 。 为什 么 呢 ?因 为 我 可以 对 其 他众 生 断

- 63 -
《受戒须知》

恶 ;但 是 有 些虫 非 常 可恶 , 它 吃我 的 菜 ,我 不 能 放过 它 的 ,所 以 我 要喷 农 药
。 我发 愿 的 时候 , 是 不是 可 以 把这 些 众 生先 舍 弃 掉? ” 我 说: “ 你 这样 子 得
不 到戒 体 的 !换 句 话 说, 你 在 发愿 的 时 候, 不 可 以想 你 做 不到 , 你 还有 很 多
时间可以学习、调整、进步;但是因地的发愿,你一定不能有所拣别。”
我 们 大 乘 经典 , 阿 罗 汉 在 法 华会 上 懊 悔 不 已 , 非常 后 悔 ; 舍 利 弗 在法 华
会 上就 说 : “我 等 同 入法 性 , 为什 么 我 证得 空 性 ,文 殊 菩 萨、 普 贤 菩萨 也 证
得 空性 , 我 证得 空 性 以后 , 只 能在 山 中 修「 空 、 无相 、 无 作」 这 空 三昧 , 文
殊 菩萨 能 够 乘着 七 叶 宝莲 , 到 十方 世 界 广度 众 生 ,产 生 这 么大 的 力 量出 来 ,
为 什么 我 没 有这 种 方 便力 量 ? ”舍 利 弗 尊者 怀 疑 佛陀 是 不 是不 公 平 ,为 什 么
我 得到 这 个 法的 果 报 只能 自 受 用, 文 殊 菩萨 却 能 够自 受 用 、他 受 用 ?后 来 佛
陀 开演 , 这 不是 佛 陀 有问 题 , 是众 生 的 问题 : 「 法性 量 同 太虚 , 众 生发 心 自
小」。

- 64 -
《受戒须知》

佛 陀 说 : “我 的 法 像 大 雨 一 样, 普 遍 的 滋 润 众 生。 但 是 有 的 草 比 较小 ,
它 吸的 水 分 自然 少 ; 有的 树 大 ,吸 收 的 水分 自 然 多。 ” 这 不能 怪 雨 水不 公 平
, 「法 性 量 同太 虚 , 众生 发 心 自小 」 。 所以 你 不 要小 看 你 今天 受 五 戒, 如 果
你 今天 发 的 愿, 是 真 实对 十 法 界的 有 情 、无 情 , 完全 平 等 ,没 有 拣 别的 发 愿
:「断恶、修善、度众生」,你持五戒这个法也是成佛的资粮
你持五戒这个法也是成佛的资粮 !
所 以 我 们 应该 说 : 业 力 是 没 有方 向 性 的 , 你 造 这个 业 , 这 个 业 有 很多 种
可 能性 , 可 能会 在 人 间得 果 报 ,也 可 能 引导 你 趋 向偏 空 涅 槃, 也 可 能引 导 你
成 就诸 佛 的 万德 庄 严 。我 们 一 般布 施 的 业, 是 没 有方 向 性 的, 是 由 『愿 力 』
引导方向的。

蕅 益 大 师 说: “ 诸 法 无 性 尽 随心 转 , 心 为 名 利 一切 法 趋 名 利 , 心 为菩 提
一切法趋菩提。”
你 看 佛 陀 造善 业 , 魔 王 因 地 也造 善 业 , 魔 王 也 是一 个 天 人 , 他 因 地的 时

- 65 -
《受戒须知》

候 ,也 是 修 供僧 大 会 ,而 且 在 这当 中 , 还供 养 一 位辟 支 佛 ,也 造 了 很多 寺 庙
, 却招 感 魔 王的 果 报 。为 什 么 今天 这 个 善业 在 佛 陀的 心 中 ,成 就 无 量无 边 的
神 通三 昧 、 无量 的 功 德庄 严 ; 这些 善 业 在魔 王 心 中, 会 变 成不 清 净 的五 欲 果
报 呢? 「 诸 法无 性 尽 随心 转 , 心为 名 利 一切 法 趋 名利 , 心 为菩 提 一 切法 趋 菩
提。」
佛 陀 的 心 ,有 菩 提 心 的 摄 持 ,给 予 这 个 业 力 正 确的 方 向 ; 魔 王 造 善业 的
时 候, 他 贪 着世 间 的 果报 , 所 以他 的 方 向, 变 成 卑贱 的 果 报, 虽 然 安乐 但 是
卑 贱。 《 印 光大 师 文 钞》 也 有 这样 一 段 譬喻 说 : 『牛 』 去 喝水 , 转 成牛 奶 ;
『 毒蛇 』 也 喝水 , 但 是毒 蛇 有 瞋心 , 喝 了水 之 后 ,变 成 毒 液, 毒 害 众生 。 这
二 个同 样 去 喝水 , 牛 喝了 水 以 后, 转 成 滋养 众 生 的牛 奶 ; 毒蛇 喝 水 ,转 成 伤
害 众生 的 毒 液。 我 们 今天 同 样 积聚 这 么 多的 善 业 ,如 果 不 发一 个 圆 满的 愿 ,
会使令这个善业受到了局限。

- 66 -
《受戒须知》

同样一个善业 , 因为你发的 「 愿 」 不同 , 这个善业会有不同的方向 !

我 们 今 天 发愿 的 时 候 要 注 意 :先 不 要 担 心 你 今 天能 够 做 得 多 好 , 在「 因
地」 你 一 定要 求 自 己第 一 个 种子 是 「 圆 满 」 的 , 否则 你 以后 要 调 整你 的 种 性
,那就非常困难,「一失足成千古恨」。
我 们 的 眼 光不 要 看 得 这 么 狭 隘, 在 发 愿 的 时 候 ,先 不 要 考 虑 你 的 能力 ,
能 力是 可 以 改变 的 , 这些 生 灭 心、 妄 想 心都 是 可 以调 整 的 ,它 不 是 你所 认 为
的这么坚固——
一 切 法 因 缘 生 , 也会 因 缘 灭 ; 它 由 虚妄 的 因 缘 生 起 , 也会 因 为 有 戒 定 慧
的因缘而消失 !

比 方 说 : 你今 年 的 想 法 跟 去 年的 想 法 不 一 样 ; 你小 时 候 的 想 法 也 跟现 在
的 想法 不 一 样, 这 叫 「生 灭 心 」。 所 以 我们 在 发 愿的 时 候 ,请 大 家 不要 依 止
生灭 心 ,把 这 些生 灭心 拨 开来 , 应该 依止 「 不 生 灭 的 心 」 发起 对 十法 界 有 情

- 67 -
《受戒须知》

、 无情 的 众 生: 誓 断 一切 恶 , 无恶 不 断 ;誓 修 一 切善 , 无 善不 修 ; 誓度 一 切
众生 , 无一 众 生不 度化 。 先在 内 心当 中成 就 一个 「 圆 满 的 种 子 」 、 成就 一 个
清 净的 愿 力 。这 时 候 ,你 修 一 切的 善 法 ,这 个 善 法就 有 一 个明 确 的 方向 , 就
会直趋无上菩提,这是我们在发愿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的地方。

五 、 结示劝修

当我们知道受戒的殊胜,就应该对佛陀、对三宝有所感恩,看这段文:

《 资持》
资持 》 云 : 揽无边戒法,
揽无边戒法 , 归无尽识藏
归无尽 识藏,
识藏 , 成善种子,
成善种子 , 作圣道基。
作圣道基 。 翻
无始恶缘,
无始恶缘 , 俱为戒善;
俱为戒善 ; 变有漏苦报,
变有漏苦报 , 即成法身。
即成法身 。 我等云何不自珍敬
我等云何不自珍 敬 ! 佛
恩深重,
恩深重 , 粉骨难酬;
粉骨难酬 ; 苦海导师,
苦海导师 , 朽宅慈父。
朽宅慈父 。 愿从今日,
愿从今日 , 尽于未来,
尽于未来 , 竭力
亡身,
亡身 , 常赞三宝,
常赞三宝 , 广度群品,
广度群品 , 少答圣慈。
少答圣慈 。

- 68 -
《受戒须知》

这一段文,我们分成三科来说明,第一段先赞叹「戒德高胜」:

┌成善种子
┌揽无边戒法─归无尽识藏-┤
│ └作圣道基

戒德 │ ┌翻无始恶缘─俱为戒善
┌一 ┼-┤
│ 高胜│ └变有漏苦报─即成法身
│ │
│ └我等云何不自珍敬!

『揽无边戒法,归无尽识藏,成善种子,作圣道基。』
佛 陀 施 设 了这 种 清 净 的 戒 法 —— 清 净 的 五 戒 、 八戒 、 菩 萨 戒 等 等 ,重 点
是 我们 应 该 内心 去 领 纳。 ﹙ 「 揽」 就 是 「领 纳 」 ﹚。 由 于 我们 清 净 的愿 力 ,
把 这些 戒 法 储存 到 我 们的 根 本 识中 , 成 就一 种 无 漏的 善 种 子、 一 种 菩提 种 子

- 69 -
《受戒须知》

, 来做 我 们 成佛 的 基 础。 不 管 我们 今 天 的能 力 有 多少 , 起 码先 把 这 个基 础 盖
好,跨出了第一步。
这 样 子 有 什么 好 的 因 、 果 呢 ?『 翻 无 始 恶 缘 俱 为戒 善 』 , 过 去 十 法界 有
情 、无 情 的 境界 , 本 来都 是 我 们放 逸 造 恶的 对 象 ,现 在 开 始有 愿 力 以后 , 这
些 就变 成 是 我们 断 恶 、修 善 、 度众 生 的 所缘 境 , 本来 是 恶 因缘 , 转 成我 们 持
戒的因缘,这就是:
「 戒善 」 —— 每一个境界 , 都是我们持戒的增 上缘。
上缘

这 样 的 「 因地 」 有 什 么 好 处 呢? 『 变 有 漏 苦 报 即成 法 身 』 , 我 们 就能 够
转变这种痛苦的果报,而成就安乐的法身,「我等云何不自珍敬!」

这个戒体有使令我们「离苦得乐」的力量,这种力量是谁给我们呢?

- 70 -
《受戒须知》

┌ 佛恩深重─粉骨难酬
│ 佛恩 │
├二 ┤┌苦海导师
│ 难酬 └┤
│ └朽宅慈父

我 们 今 天 能够 如 法 的 受 戒 乃 至持 戒 , 是 因 为 佛 陀出 世 制 定 戒 法 。 所以 我
们 可以 这 样 说: 佛 陀 对众 生 最 大的 恩 惠 是: 佛 陀 为我 们 制 戒。 这 个 恩惠 太 大
了!

佛 陀 是 我 们生 死 苦 海 的 导 师 ,是 三 界 火 宅 的 慈 父。 如 果 今 天 佛 陀 不为 我
们 安立 这 种 出离 痛 苦 、得 到 安 乐的 方 便 法门 , 大 家就 没 有 离苦 得 乐 的希 望 了
,所以我们应该感恩佛陀的出世和制定戒法。最后:

- 71 -
《受戒须知》

│ 发愿 愿从 尽于 ┌竭力亡身,常赞三宝
└三 ─ ─ ┤
奉持 今日 未来 └广度群品,少答圣慈

我们愿意从现在开始「常赞三宝」,从现在开始要随顺三宝来修行,成
就 自 利 的 功 德 ,而 且 成 就 大 悲 心, 随 缘 尽 分 对 有 缘的 众 生 开 导 三 宝 功德 , 令
其了解,来报答佛陀的恩惠。
以 上 是 我 们在 受 戒 之 前 , 从 整个 生 命 因 缘 的 方 向— — 一 个 是 「 痛 苦的 因
缘 」, 一 个 是「 安 乐 的因 缘 」 ;以 及 从 杂染 的 因 缘、 清 净 的因 缘 , 这样 的 改
变 转化 中 , 「戒 体 」 在这 过 程 当中 , 所 扮演 的 角 色, 作 一 个大 纲 的 说明 。 今
天就为大家报告到这个地方,阿弥陀佛!

- 72 -
《受戒须知》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http://www.dhamiufa.org

- 73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