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的文化因由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

六熟人发l旧丁仰弋傲J o狄吁、歌唱,

敲锣打鼓扭秧歌……激动人心的场面令 ◎包昌善,文
二位学长终生难忘。
入城式第二天的2月4日,中共北

平市委在国会街北大四院礼堂召开全市

地下党员会师大会。连同2月5日的会

红包的文化因由
议,3376名地下党员中的2000多人参加,
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全体党员出席。
彭真、叶剑英、林彪、薄一波、聂荣臻、
李葆华、刘仁等出席大会。林彪第一个
讲话,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北平地下党
从今天开始从地下转到地上了!此话一
出,全场沸腾。欢呼、掌声,与年轻面
孑L相匹配的巨大热情奔涌。
张硕文和张群玉都参加了这个大
会。1945年去阜平的路走对了,干一
的《风土记》中就有文字记载:新春前
件天翻地覆的大事有了最初的眼见的成
后,“各相与赠送,谓‘馈岁”’。意思是说,
果。那年,张硕文学长24岁,张群玉21岁,
在春节前后,官员之间互相赠送压胜钱,
好一派青春年华!
表示彼此都平安无事,共同祝贺长了一
时光荏苒,快如飞梭。1986年,
岁。这一“馈岁”活动在西汉时期相当
张硕文在水电部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
盛行,在民间百姓中广为流传,一直到
党组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任上离休;
今天,长辈给未成家的晚辈送压岁钱,
1990年,张群玉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就是古俗的遗风。
第一副校长、党委书记任上离休。
厌胜钱流传了两三千年,数量众多,
每一代人都是独特的,都必有其
其正面文字不外乎是“驱邪降福”、“天
前无古人的际遇,有其史无前例的困境、
下太平”、“宜子保孙”等吉祥语境的词
伤疤和创建,有不能逃避的苦难与责
汇;背面多数是龙凤、龟蛇、斗剑等克
任——借用作家史铁生这段话向老学 红包又称利是封、红喜袋、礼金封,
敌制胜的祥和图案。文字和图案的组合,
长致意! 中国人妇孺皆知,但是人们只注重封中
构成了“辟邪趋吉”的理念。今天红包
采访最后,笔者问张硕文张群玉学 的钱款多少,而对红包的“身世”、内涵、
上的文字和图案有所变化,出现了“恭
长,如果你们不是一心参加革命,可能 特性等文化层面上的内容,恐怕说不上
贺新禧”、“花开富贵”、“龙凤呈祥”等
走另一条成名成家的专业道路,如同 子丑寅卯来。
现代的吉语和喜闻乐见的图案,但是“辟
你们介绍入党同学中的两院院士;回望 今天我尝试探索一番,恳望方家赐
邪趋吉”的理念亘古不变,与时俱进的
九十一年建党道路不平坦多坎坷,你们 教。
是更符合现代人的“迎祥纳福”的精神
后悔当初的选择么?
需求和愿望。
两位学长平静回答:没有后悔。 一、辟邪趋吉的
(本文写作参考王效挺、黄文一主 永恒理念 二、红包文化的兴起
编《战斗的足迹》《战斗在北大的共产
我国先人在发明和传教巫术时,使 红包能够传承到今天,其原因可以
党人》,在此深谢。——作者注)
用过一种似铜钱而又非铜钱的民俗用 归纳为两点:一是有我国源远流长的传
(本文图片由作者和张群玉女士提
品,叫“厌胜钱”,又叫“压胜钱”或“花 统礼俗文化支撑着;二是我国有几个朝
供)
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吉利品” 代曾出现过经济大发展、贸易很兴旺的
■ 和“避邪品”的身份出现。在晋朝周处 局面,从而为红包文化的兴起注入了活

万方数据
胜,即为利是、利事、利市。今天运用
的范围更扩大了,乔迁、升职、金榜题名、
出国留学等均看作为“利是”或“利事”。

三、红包载体转型
时期
明清时期,市场上除了流通金属铸
币之外,还出现了“交子”、“银元票”
等纸币,尤其是小额的“红纸零票”面世,
更有助于红包文化的流行和发展。清朝

力。 官府内上到皇帝下至百姓盛行用荷包装
红包文化在“两宋”时形成和发展。 散银当作“押岁荷包”送、赏红包。自
当时经济较为发达,老百姓图的是吉利 从出现“红纸零票”之后,相应出现了
发财,安居乐业。在当时商市里常见“祭 用纸张制成的封袋,对红包文化载体而
财神”现象,也叫“拜利市”的礼仪, 言,起着转型和替代作用。
处处耳闻“讨利市”的口彩。比如过年, 长篇小说《红楼梦》中,作者对红 礼券红包(长22.5厘米宽12厘米),玫

老人送小孩的压岁钱;婚庆时送礼金以 包礼俗文化作了淋漓尽致的描述,展现 瑰色封套上印金色“礼券”两字,背面

及店家送买家、店家送乞丐等喜钱,都 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间礼 书写“红素礼券,馈赠大方,致送简捷,


直呼“利市,利市”讨个口彩。 尚往来的活动,其中有亲眷初识时的“见 领受实惠”字样,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在记载宋时生活风俗的文学作品中 面礼’’、生日祝寿的“送寿礼’’,尤为讲 1924年上海沈大成糕团店推出“礼
可见,民间举行婚礼更离不开“利市” 究的是婚庆喜事送的“贺礼’’。那时,送 券”,给送礼人和受礼人带来方便,而
两字。比如“拦门”仪式在婚礼中是常 的红包有三种形式:一是用荷包装银 且可以长期通用,备受欢迎;1930年代,
见的一个场景:新娘坐在花轿里,将要 锞子或银锭子;二用“上等封J L''(如同 上海的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等四大

到夫家时,新娘不能立刻离轿而进夫家 16K大小厚纸粘糊而成的纸袋)装钱票 公司推出1元至10元的购货礼券,为


门,被拦门时要发“利市”。《事林广记》 或裹装机制币,以及用“赏封”等红喜 上海滩的礼券促销活动起到推波助澜
中有这样描写,唱道: 袋装赏钱;三如果送大礼则先开礼单(或 的作用。

仙娥缥缈下人寰,咫尺荣归洞房间。 称禀帖)送给受礼人过目、选择。这三 当时在上海滩出现的礼券或红包,


今日门栏多喜色,花箱利市不须悭。 种红包礼俗文化载体,表达了馈赠人对 已经属于作坊式生产了,是以一定的制
答道: 受赠人的良好祝愿,符合迎祥纳福的红 作程序和工艺来完成的,有较为统一的
洞府都来咫尺间,门前无事苦遮拦, 包文化内涵。 式样和用纸要求。红包是用水印木刻的

愧无利市堪抛掷,欲退无因进又难。 工艺制作,纸张为毛边纸或竹宣纸,质

说起“利市”,出自《易经・说卦》, 四、民国时期的红包 地显得薄且脆,往往内衬一层薄纸以增

把做生意取得厚利称为“利市三倍”。 清末民初时,上海市场辅币匮乏, 加牢度,颜色为玫瑰红或粉红为主,背

在宋代,人们还在信仰上树立了以姚迩 商家纷纷推出代价券、代价币、“内部 面中间叠缝,是区别当今红包的一大特


益(少司)为“利市仙官”的具象,来 流通券”、“股份红利券”等等,一度为 点,我们管它叫“老式红包”或称“经
替代赵公明财神,逐渐确立他的财神地 红包的盛行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典红包”。尺幅多为长8寸(26.4厘米)、

位和威信。在百姓心目中,祭利市仙官 1922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为了吸纳 宽4寸(13.2厘米),正面中央加有一

可以帮助自己发财致富,获得利益和成 小额储蓄,率先发行了“喜庆礼金券”, 条与红包同样长度的竖笺(用于书写文

功。这样,利市文化更为具体化了o 面值4元;然后中南银行、金城银行、 字),以不同颜色的竖笺区分红包的不


“利市”最初是指生意兴隆趋利聚 浙江兴业银行、汇中商业银行等分别发 同用途。当时红包在民间有四种不同用
财,后来其内涵扩大了:利,吉利、幸 行1元至200元不等的储金礼券。笔者 途:办喜寿事、丧事、寺庙法事、民间

运、行运也,认为将输或败转化为赢和 收集到一枚由上海永丰商业银行印制的 善会等。_直到解放前后才简化,规格

34万方数据
MEMORIES AND.aRCHIVES 2013.1
也缩小,常见的长和宽尺寸是14x9.5
厘米或5.6×3.8厘米,这与当时发行的
纸币大小和人们喜欢折叠纸币的习惯有
关。
我国早期红包,从报刊杂志上公布
的信息来看,在广东收藏家陈海萍手里

有一枚红包,上面印有“东山火柴厂光
绪三十年春”字样,经推算是1904年
诞生的红包,上面印有水仙花和桃花图
案,寓意“花开富贵,好运频来”,完全

符合红包理念。至于该红包派什么用处,
难以查考。早期红包存世量少,有南北
地区差异,广东地区在时间上早些,规
格上小些,长9厘米左右,北方的红包 近几年来,许多国家纷纷效仿我国
且在世界上影响力也日趋扩大。不少外
一般长为16厘米左右,大多数出现在 国朋友到了中国后,很快就学会了说“恭 的红包文化,把中国元素与该国的本土
民国时期。 喜发财”、“新午陕乐”的祝福,如果遇 文化相结合,推出了中西合璧的红包。
到有人派红包,他们也会乐意接受,认 在我的收藏册中,有一套2006年
五、红包在国外
为人乡随俗,赏红包是尊重中国人的风 由马来西亚国家储蓄银行推出的“作揖”
在那“大破四旧”的特殊岁月里, 动作红包,新颖别致,耐人寻味。马来
俗习惯。
我参加过一次家庭婚礼,亲眼目睹有 西亚主要有马来族、华族和印度族等三
日本的许多文化元素源于中国,红
七八位长者用红纸或用旧红封袋包着礼
包也不例外。早在隋朝,日本遣隋使在 大族群。华族过新年派红包的礼俗被
金送给新郎、新娘以祝贺新婚幸福。当 其他两民族借鉴引用,从上世纪90年
完成使命即将回国时,我国朝廷官员设
时虽然是在悄悄地塞红包,但是这一举 宴送别,向日方赠送的礼物在包装上用 代起,该国境内的银行、企业均为三大
动在当时环境下很有勇气。可见利是 民族的新年分别派送红包,可是三大民
红白染色的细蔗绳捆扎在一起象征友
(红包)礼俗深入人心,经久不衰。 族过新年的日子又不是同一天,这对收
好,同时又表示归途平安无事和真诚祝
红包不仅在国内有迷人的魅力,而 福。此后,这一礼仪文化被日本朝廷接 藏者来说,带来了难度,同时也带来了
受,并逐渐在民间流传。当时用细蔗绳 收藏的乐趣。

打的结就慢慢地演变成今天的“水引” “作揖”动作红包是三枚一套,是
结图案,成为日本现代礼金封上的装饰 以三大民族流行的“拱手行卒L,’手势作
“灵魂”,十分醒目。 画面图案,非常有趣。马来人在星星、

簧 19世纪初,有许多中国人移居新 月亮和教堂的背景下’双手以“大拇指
新 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谋生,被称为“跑 交合”恭贺对方新年快乐;印度人则在
年 南洋”。中国的红包文化随着“跑南洋” 神灯背景下“合掌”恭贺新禧;华人是
也传到了东南亚。由于马来西亚地处热 在大红灯笼背景衬托下“抱拳”恭喜发
带,一年无四季变化,总是树木葱笼, 财。由此,我们看到三大民族不同的作
草坪绿茵,树绿草青成为马来人生活的 揖手势,但是意义相同,都是祝贺对方

主色调,所以马来人把红包做成了“青 吉祥如意。这套红包虽然画面不尽相同,

一b 包”。青包上的图案,除了有该国的传
统题材,如教堂、可兰经之外,还有不
少中国元素,如“粽子”、“风筝”、“狮
子舞”等,连红包上“吉语”也是英语
但是正反两面图案版式、文字的格局
设计是一致的,并有别于其他红包,可
谓红包“百花园”中—支靓丽的奇葩。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的“恭贺新禧”、“新年快乐”等。

国露现嬲蝴
万方数据

You might also like